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分析

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2 17:0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分析

篇(1)

一、會計人員職業能力與會計人員能力框架

(一)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理解會計人員職業能力,一般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應具備的能力。這一概念看似簡單,但仔細推敲,“能力”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把“能力”看作是從事會計職業應具備的素質,即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是指打算從事或正在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應具備的各項素質;也可以把能力理解為已經具備勝任會計職業各項具體工作的才能和技巧,即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是指會計人員經過學習和實踐,進入會計職業時在既定的標準下完成這些職責和任務的才能和技巧。

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不同理解代表了兩種能力研究方法的區別。第一種理解稱為能力要素法(也稱投入法),這種研究方法著眼于從投入的角度列舉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職業價值觀念等。能力要素法強調的是教育過程為形成勝任能力而培養的能力,這些能力以學習成果的形式來表達。第二種理解稱為功能分析法(也稱產出法),這種研究方法的起點是觀察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履行的職責和完成的任務,將能力定義為預備人員在進入會計職業時在規定的標準下完成這些職責和任務的才能和技巧,強調的是教育和培訓過程的結果。

在研究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將會計人員在履行其職責和完成其任務所應該達到的標準和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加以系統化,所構建的會計人員職業能力體系一般稱為會議員能力框架或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框架。

(二)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構建方法20世紀80年代前后,國外會計職業團體相繼開展了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研究。他們普遍認為,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對于確立會計職業準入標準,促進會計職業發展,改進會計教育,加強和完善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如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根據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能力要素法(投入法)與功能分析法(產出法)。

采用能力要素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通常會在財務會計、審計等標題下分別列出從事這一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要求以及相關的技能。如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在2003年4月的IEP-2《培養有能力的會計師》中,將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分為六大類:態度、行為技能、寬廣的商業視野、功能性技能、技術性知識、智力能力。其中態度、行為技能、寬廣的商業視野、功能性技能中包括職業價值觀、領導能力、戰略性思維、判斷力和風險分析能力。技術性知識構成會計專業知識的基礎,包括了所有的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智力能力反映了人的基本素質。能力要素法在美國進行的一些能力研究中有所應用,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公布的《國際教育指南第9號》中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通常沒有功能分析法詳細,但是更傾向于關注會計人員在不同的職業角色的卓越表現所具有的特點,并著眼于未來的需要來確定那些對長期的職業發展有價值的技能,而不是那些在特定工作領域應具備的、容易迅速發生變化的工作要求。

采用功能分析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通常會描繪一張功能性導圖,圖中會列出會計人員在核心的關鍵工作領域以及決策和功能性領域所從事的工作,然后將這些領域逐層分解為各個單元和要素,再為每一個要素設計適當的表現標準,通過以層次不斷提高的細節來描繪職業會計人員的工作。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2003年的《特許會計師導圖》就是采用功能分析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范例。采用功能分析法的優點在于將不同的會計崗位的職責和任務分解為詳細的單元和元素,確定每一個元素應達到的標準,用會計人員的實際表現與各標準對照,全面評價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

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兩種方法各有所長,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認為在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時,兩種方法均可采用,也可以融合使用。顯然,對改進會計教育而言,采用能力要素法比較合適,而對于確立會計職業準入標準,加強會計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而言,功能分析法更加恰當。

(三)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國外經驗國外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研究和主要由會計職業團體承擔。20世紀80年代前后,國外各會計職業團體已經了各種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文件,體現了其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

1999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了《進入會計職業的核心勝任能力框架》,該框架包括會計行業普遍適用的能力,并為會計教育由知識型向技能型轉型提供了理論支持。該框架列示了包括功能性勝任能力、個人勝任能力和廣泛的經營視野等三類核心勝任能力。功能性勝任能力包括決策模型、風險分析、計量、報告、研究、技術;個人勝任能力包括職業行為、解決問題、人際交往、領導能力、溝通、項目管理、技術;廣泛的經營視野包括戰略性/批判性思維,行業/分部視野,國際性/全球性視野,資源管理,法律/法規視野,市場/客戶中心,技術。

此外,該框架還進一步提出當前的鑒證服務需要的能力分為高機會的能力和低機會的能力兩種,共19項能力。低機會的能力包括會計和審計準則、行政管理能力和管理審計風險;高機會能力包括:分析性技能、企業咨詢技能、企業知識、工作能力、溝通技能、對客戶的業務流程的理解、效率、智力能力、學習和恢復活力、營銷及銷售、模型構建、人的發展、關系管理、回應及與時俱進、技術、驗證。高機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提供新興鑒證服務打下很好的基礎,而低機會的能力在提供現時的鑒證業務時很重要,但卻無法應付未來新興鑒證服務。

在總結各職業團體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2003年了《國際教育白皮書》(IEP2)――《成為勝任的會計師》,指出會計教育和培訓的目標是培養有能力的職業會計師。IFAC提出,能力包括:態度(如職業行為和價值觀)、行為技能(如行為能力)、廣闊的企業視野(如戰略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功能性技能(如風險分析)、技術知識(如審計)、智力能力(如知識、理解力、運用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評價能力)。IFAC建議,與

職業會計師相關的核心實務領域至少應包括財務會計與報告、審計與鑒證(內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會計、稅務、財務管理、一般管理、IT技術、公司治理與倫理。職業團體也可視具體情況向現金管理、清算與公司重整、財務分析、組織與物流、公司理財、經管責任與控制、股東報告、戰略規劃與決策支持等方向拓展。與核心實務相關的核心知識是勝任能力的基礎,要達到既定業績目標,職業會計師至少還需具備一些素質,如正直公正、行為技能、廣闊的經營視野、職業技能、技術水平及智力等。職業團體可擴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問題解決技能、人際和交流技能等。除核心知識外,職業會計師至少應具備法律、經濟、數量方法、營銷和行為科學等相關知識。IFAC指出,知識、技能和態度分別適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考試、模擬現場、口試、自我評價、直接觀察等)。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1999年12月了《職業會計師資格要求國際指南》。該指南旨在為各國制定注冊會計師資格要求和教學大綱提供一套國際標準。該指南說明了對于想獲取職業會計師資格的人士在教育、勝任能力、實踐經驗以及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指南中包括的《職業會計師教育的國際教學大綱》對職業會計師應接受的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進行了規范,包括三大類:(1)組織和商業經營知識。主要有以下五類知識點:經濟學;數量方法和商業統計;一般經營政策和基本組織結構;管理功能和實務、組織行為、營銷功能、國際商業原則;經營管理和戰略。(2)信息技術。具體有以下內容:經營系統中信息技術的概念;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商務系統的內部控制;商務系統的開發標準與實務;信息技術采用、實施與運用的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工智能;專家系統與模糊邏輯及電子商務。(3)會計和會計相關知識。具體有以下方面:基礎會計、財務報表的編制、會計職業和國際會計準則;高級財務會計實務;高級財務報告原則;管理會計――基本概念;管理會計――進行計劃、決策和控制的信息;稅務;企業法和商法;審計基礎;審計――高級概念;企業財務和財務管理。

二、會計人員能力框架下我國會計教育問題

(一)培養目標發生偏差大多數人認為會計教育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畢業進入會計職業界時已經是職業會計師,而不是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掌握了如何學習會計的方法和能力,為成為職業會計師做好準備。即會計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會計師還是將學生訓練成一個會計師這一基本問題還未解決。

(二)教育層次界定不明確,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大多數院校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高級會計專業人才,但???、本科、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基本相同,各層次課程交叉重復現象突出。專業知識課程與專業發展實踐課程比例失調。

(三)過分注重專業能力的訓練,輕視非專業技能的培養會計教育目標的偏差導致會計教學過于關注簿記技術和會計準則、制度,忽視了會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培養。使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缺乏口頭和書面的表達、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組織、談判和解決矛盾的能力;時間管理、承受壓力和辨別能力。

(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國內高校大都采用“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很少利用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沒有廣泛使用案例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師生間缺乏交流,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五)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夠重視,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缺乏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有很大關系。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主要應通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來完成,目前在會計專業教育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屬于薄弱環節,各高校幾乎均未開展系統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導致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認識?,F行的會計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教師按部就班地講授課本知識,課程結束時學生也不一定能夠形成對該門課的一個總體認識。這種會計教育模式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使得學生面臨不確定情況時,難以依據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某一事項做出分析、判斷和決策。

三、會計教育改革設想

(一)會計教育目標。根據“會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其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終生學習的能力”,可將會計教育的基本目標定位于:會計教育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會計人才。

(二)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體系構建為了實現上述會計教育目標,有必要改革目前的會計課程體系,變知識型目標驅動為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體系。傳統的會計課程大都是知識驅動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講授會計的各專業課程,課程及其內容關心的是專業考試和獲得正確的答案,學生所受的教育是記憶性的,而非能力培養。以能力型目標驅動的課程體系,強調在會計教育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的目標由能夠促進學生一系列能力發展的目標構成。

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強調學習的結果,它應該能回答以下問題:(1)內容: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會解決什么問題?(2)行動:如何使用這些知識?(3)環境:使學生知道其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運用這些知識?(4)考核: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有一定的彈性。教師按教學計劃進行授課,并對每一授課單元指定閱讀書目,并不局限于一本固定的教材,考試時不以一本教材的觀點為答案,允許學生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以不同的觀點為背景進行回答。

篇(2)

會計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圍繞獨立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性教學就成為會計學科教學不可缺甚至無法跳過去的重要環節。為此,獨立院校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將實踐教學有機的融入到理論教學中。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實踐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離開了實踐,什么技能、技巧、運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無從談起。

面對新的會計環境,必須高度重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加大實踐性教學的課時比重,邊教邊學邊做,使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多個職業、若干工作崗位所需的本領。根據社會實際工作對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的要求,獨立院校應整合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單項技能訓練與分崗綜合實訓相結合、校內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新體系,夯實會計職業能力。將實踐教學環節的功能發揮到最佳效果。以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宗旨。為此,我們應將會計實踐教學分為認識實習、單項實訓、分崗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四個循序漸進、相互依存的部分。

一、認識實習,重內涵

首先,由專業教師進行實習動員,激發同學們熱愛會計這個職業。其次,外出參觀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等,使同學們了解各類型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工藝流程、資金循環、企業組織結構和內部制度,為后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再次,還可以聘請專家舉辦講座,讓同學們全面了解會計的內涵,樹立做會計職業人的目標。

二、單項實訓,重基礎

會計單項技能訓練,可細分企業會計核算及投資理財等主要技能,根據培養計劃將會計單項技能分散到會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其中核心的實踐課程集中一周或兩周專門訓練,其余的可穿插在相關專業課程中。

1、初級財務會計手工實訓

通過實訓,學生能規范地書寫阿拉伯數字、中文大寫數字、漢字;熟悉各種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基本要素、各種賬頁、報表的格式與用途;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方法、傳遞程序、整理與裝訂;掌握賬簿的啟用、建立、登記、更正、結賬、對賬等方法;熟悉會計報表的格式、內容,掌握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熟悉并掌握會計流程;掌握簡單會計業務的處理。為學習專業會計和綜合實訓打基礎。

2、中級財務會計實訓

通過模擬實踐的學習和實際操作,使學生能夠較系統、全面地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熟悉各類會計業務,加強學生對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對會計基本方法的運用及對會計基本技能的進一步訓練;加深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識。為綜合實訓及今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成本會計實訓

使學生了解制造業的生產特點、工藝流程;掌握制造業的成本費用賬戶設置原則,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計算技巧;熟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體計算程序,結轉方法、會計處理,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具備成本會計的能力要求,為綜合實訓打好基礎。

4、稅法實訓

通過實訓,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各稅種的具體應用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認識。掌握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建設維護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稅費的申報。將學生所學的稅法知識轉化為稅收實務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生全面掌握稅法知識、為綜合實訓打基礎打下堅實的基礎。

5、財務管理實訓

以案例貫穿整個環節,學習、運用典型案例。掌握資金籌集方式;杠桿原理的運用;投資的預測與決策,資金的營運;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備財務管理工作能力,為綜合實訓打基礎。

6、審計實訓

選用中外資本市場上審計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從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審計的程序、方法、技術;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審計證據與審計質量;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報告。具備審計的工作能力,為綜合實訓打基礎。實踐課程如表1所示。

三、分崗綜合實訓,重崗位

1、分崗模擬綜合實訓

會計分崗模擬綜合實訓是在會計相關專業課程結束之后進行的獨立開設的會計專業實踐性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手工(計算機)操作手段,對模擬會計資料進行分崗位綜合實訓,增強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感性認識,提高會計業務綜合處理能力,樹立分工協作意識和培養良好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熟悉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及各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從而提高會計業務綜合實踐能力。

在會計分崗綜合實訓過程中,以企業真實情況為背景,以典型經濟業務為主線,通過從建賬到日常會計核算、期末會計事項處理,再到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全過程的模擬操作,按崗位設置職能,按職能安排實訓流程,學生模擬企業中會計人員的人事安排和實務傳遞,能夠親身體驗會計主管、稽核、出納、會計核算等各會計工作崗位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環節,更接近于財務的實際操作。以此補充理論教學上沒有講到的實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主要培養學生會計崗位職業能力。

2、分崗實崗綜合實訓

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訓,主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流程,企業各個部門(生產、供應、銷售等)與財務工作的相互聯系與協作,真正感受會計實崗的財務工作流程和財務技能。

篇(3)

【關鍵詞】 學生主體;能力目標;任務驅動;建構主義

“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應當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國高職無論在培養模式上還是在教學過程中都達不到上述要求。審計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教學手段單一,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發揮,停留在“教師”的表演;重視知識傳授,而輕視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審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記憶,而忽視以能力為目標的審計操作訓練,因而難以滿足社會對審計人才的要求。筆者從職業教育的目標出發,借鑒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根據自己教學經驗提出一種新的審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為驅動”,即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從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轉變,從單純練習向任務驅動轉變。

一、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

當前審計教學普遍狀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教學中經常出現此類情景:課堂上學生似乎很清楚,課后感覺茫然不知要點。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是課堂的被動灌輸者,而不是主動參與者。改革的呼聲高漲,改革也勢在必行。以倡導學生為主體,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正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又叫結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有別于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而是把學生視為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外部環境下(包括書本、教師、同學甚至整個社會)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按照這個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環境是促進因素,知識是不能簡單地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加以意義建構。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主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該模式不僅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掌握審計技能要靠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作為審計教師,就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同時,審計學還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但融合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學科知識,而且社會審計學又是注冊會計師從業的基本執業指導和規范性學科,因而涉及到定義、術語和規定等條條框框的東西很多,這就客觀上造成了審計學科的枯燥、難懂、學不透的特點。因此教學設計不能僅僅考慮教學目標,還要把“情境”創設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習環境中的“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本課程教學做了如下嘗試:

(一)形象化

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審計學的內容。比如在“審計風險模型”一節,以圖畫的形式將過去只能用文字闡述的審計理念,演繹得入木三分。

(二)真實感

審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文字教材學習審計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讓人感覺比較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可掃描實際憑證、賬薄和報表,比較真實地再現了審計實務過程,使教學內容變得真實、生動。

(三)質疑教學

將抽象的審計理論和概念貫穿于審計案例中,在授課時設置一個個的懸念。不僅僅是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提問,而且要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主動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課順勢而下,層層深入,最后豁然開朗。如果教師還是停留在照本宣科,肯定達不到這種效果的。當然,要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適合于學生的問題,學生在尋求答案過程中就能把相關的審計理念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總之,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和適當的教學安排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審計案例分析和審計模擬實習的各個環節中,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與相互討論,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以能力為本位

當前高職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為中心,忽視能力的培養”的狀況。審計課堂多側重理論知識,大多數學生覺得抽象難以理解,即使少部分人理解了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教材舉例也往往是停留在審計的細枝末節上,如簡單介紹審計人員通過實施了哪些必要的審計程序,收集到哪些審計證據,很少有具體審計過程的再現。對審計過程中最重要的職業判斷,如查出錯弊的邏輯過程是怎樣形成的,詳細的描述更少,這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當今世界,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模式,已被一些發達國家所廣泛采用?!耙阅芰楸尽保虒W目標明確,針對性和操作性強,充分體現了職業技術教育的性質和特點。這種專業技術教育要求學生在學好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接受較多的實踐性教學訓練,培養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崗位工作適應能力。因此,要從以知識為本位向能力為本位轉變。

案例教學能夠有效將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應得到重視并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是指案例作為教學的重要工具,通過案例引導和指揮學生參與到教學各個環節中,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培養能力的目標。但目前大多數案例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教師運用案例的能力和水平之外,筆者認為關鍵是沒有將案例教學步驟細化、突出能力目標,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四大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存貨與倉儲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和業務流程密不可分,這些對沒有實務經驗的學生來說相當陌生,更何況控制測試極其抽象,學生往往感到茫然無措。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案例為載體,將審計方法、技巧溶于案例的具體情節中,通過對案例的講述,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抓住審計案例和審計方法的契合點,對審計案例進行剝繭抽絲的分析,展示審計人員查出錯弊的過程是怎樣形成的,以培養學生的審計思維;以審計工作底稿為載體,以報表項目和審計流程為主線,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對案例單位的業務進行模擬審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案例教學的步驟如下:

(一)案例導讀

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案例時有的放矢。

(二)基本案情

所選的案例必須具備典型性、真實性和相關性。教師在分析案例時才能有邏輯推理的空間,才能分析的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問題的情景,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審計方法

如通過財務比率的分析,展示審計人員的查出錯弊過程是怎樣形成的;如何通過財務比率確定審計的重點。

(四)填制審計工作底稿

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按照所附的財務報表資料,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上,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歸納總結

通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操作,由學生總結在審計過程中如何運用如分析性程序確定審計的重點,最后由教師歸納。

(六)實戰演練

向學生提供比較真實、原始的會計資料,讓學生課后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模擬審計實習,以達到熟練掌握審計技能。

三、以任務為驅動

知識與能力之間不能等同,因為知識是可以傳授的,而能力是無法傳授的。要掌握審計技能,要靠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在審計教學過程中以報表項目、審計流程為主線,要求學生對模擬單位的審計業務進行全過程操作,完成財務報表審計從簽訂業務約定書到出具審計報告為止的全部工作,對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運用能力進行項目實訓和綜合實訓。在實訓過程中,要緊緊抓住能力目標這根主線,明確每個實訓項目的能力目標,使實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全面的、系統的模擬審計實習,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審計業務的感性認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操作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從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2] 葉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篇(4)

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給各個行業的會計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但是,在電算化會計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率的同時,也給現代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對審計的影響和審計應采取的對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E2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會計電算化的含義及特點

會計電算化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對會計信息實施管理的人工和計算機結合的控制系統。會計電算化也表現著其自身固有的特點,如數據處理一體化、信息存放磁盤化、查詢高速自動化、會計人員業務知識的多面化、與管理信息系統中其他子系統的聯系密切等等。結合我國實際,會計電算化發展比較晚,大多數企業還處于會計電算化初級水平,所以目前形勢下對會計電算化的審計研究具有同步的現實意義。

二、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一)對審計準則和審計依據的影響

由于會計電算化具有他自身的新特點,審計人員需要針對這些新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工作標準,這些新的工作標準,也構成了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條件下新的審計依據。面對日益普及和發展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必須加快審計標準和準則的完善,建立一系列與新的會計電算話相適應的審計標準和準則,包括會計電算化系統設計、開發、運行等標準以及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以規范會計電算化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二)對審計內容的影響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其固有的風險,決定了審計的內容要增加對計算機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因此會計電算化下,審計人員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和審查計算機系統的功能,以確保其處理的合法性、正確性及完整性,保證系統的安全可靠。此外與手工會計處理系統不同的是,在會計電算化下審計人員還要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質量的審計。

(三)對審計技術的影響

在手工會計方式下,審計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審查一般采用審閱報表、核對會計數據、分析財務狀況、比較往年會計數據、調查和證實等方法,所有審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而在會計電算化下,會計記賬方式的改變決定了審計技術的改變。在會計電算化下,如果仍然采用傳統手工方式下的審計技術,審計的目的也就很難達到。

(四)對審計人員要求的改變

當會計由手工處理方法逐步地轉向電算化處理時,會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傳遞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和表述能力,還要對會計電算化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對其輸入輸出的控制、數據處理的過程以及有可能發生的舞弊情況有深刻的了解。會計電算化要求審計人員在傳統的審計步驟的基礎上,能夠熟悉信息處理系統的計劃、程序和記錄,了解信息數據處理系統及其控制。

三、我國會計電算化下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我國會計電算化審計下審計存在的問題

1、繞過計算機審計

雖然目前我國將近九成以上的企業都采用了會計電算化系統,但是大多數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都是以財務部門為核心,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為主,我國注冊會計師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審計時,往往對于財務軟件的處理和控制功能、數據在計算機內的處理流程、磁性文件的備份,對軟件的維護等,都不夠關注和了解,審計人員對審計計劃的編寫到實施審計程序,仍然按照傳統的方法沿著可見的審計線索進行檢查。

2.手工作坊式的審計

我國審計人員對計算機的應用仍局限于基礎的文字處理,并沒有將審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比較好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計算機運算快、精準率高、儲存功能強大的優點。由于審計人員的審計時間是事先計劃好的,審計收費現在主要是按服務時間計算,因此被審計單位為了節約開支往往希望審計的時間越短越好,不樂意也不配合審計人員額外加長審計時間,因此這就造成了審計人員沒有充分的時間,也沒有精力對重要事項進行更為透徹的分析和判斷,這樣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審計風險。

(二)我國會計電算化下審計存在問題的原因

1、電算化審計法規滯后

財政部從1989年到1996年陸續了《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法規。雖然我國了多項法規對會計電算化工作進行規范,有些法規中雖然提到了關于保留審計線索和在會計軟件開發時設計審計接口等要求,但由于上述法規主要還都是針對會計電算化工作而的,對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進行了一定的管理和規范,但是這并不能充分滿足電算化審計的要求。

2、審計人員缺乏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會計電算化審計對審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國目前的審計人員大部分是非計算機專業畢業,只掌握淺層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運用,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系統設計、程序編譯檢測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統結構。所以審計人員在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難度較大的實質性審計程序時,需專業計算機技術人員的協助,但這又可能會造成審計人員獨立性減弱,帶來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3、客戶不配合

很多情況下客戶一般不支持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進行審計,也不贊成審計人員應用計算機審查電腦中的賬務。客戶這樣做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系統,但歸根到底是由于雙方人員都不熟悉計算機的相關專業知識,害怕錯誤操作破壞了數據和程序。因此,審計人員很少有機會直接用計算機對數據庫進行操作而取得所需的數據。

四、會計電算化下審計應采取的對策

(一)完善電算化審計標準與準則

應盡快在原有的審計標準和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建立一系列與新情況相適應的新的審計標準和準則,使審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發揮監督職能,維護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在制定標準和準則時也要以我國國情為基本出發點大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得經驗,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使我國的電算化審計準則逐步向國際化靠攏,審計工作與國際審計工作協調一致,更好地為對外開放服務。

(二)加強審計軟件技術的開發

為了適應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各種財務軟件的發展,必須要提高開發審計軟件的速度,加快通用審計軟件和專用審計軟件的開發,此外還可以引進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技術,促進審計軟件的商品化。同時,還要強化審計人員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三)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

在會計電算化方式下,主要通過建立會計電算化軟硬件管理制度、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度、上機操作管理制度以及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正確性。在企業具體的審計實務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會計電算化相關制度進行企業職能分離控制,對不相容職務加以分設,根據職責分明、互相制約原則建立相應職責分工,也可通過制定一套嚴謹的會計數據處理標準規程來控制數據流程。

(四)加強審計專業人才的培養

對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加快審計人員的知識更新,以適應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審計的要求。對審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既包括對審計人員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培養和財務知識、審計知識的更新,也包括對計算機專業人員財務知識和審計知識的培養和計算機知識的更新,促進兩者及早合二為一,真正適應會計電算化審計工作的需要。

(五)在會計電算化軟件上預留審計數據接口

針對電算化會計系統,審計人員不僅要能夠運用被審計系統自身的查詢功能進行審查,而且要運用自己所編制的專用軟件,對被審計單位的核算系統進行審查,在對會計軟件進行數據輸出的同時向該數據文件中輸入數據,保證審計通用數據接口文件中的數據永遠與會計軟件內部生成和輸出的數據一致,從而保留下可利用的資料以便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l]姜玉泉.試論電子商務時代的計算機審計.審計研究.2006.6:128.129.

[2] 帥志芳:電算化審計初探【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7,(08)

[3]陳玲、李曉紅:會計電算化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07,(03)

[4]黃敏、王?。簳嬰娝慊瘲l件下的電算化審計【J】.北方經濟,2007,(8)

[5] 楊錄強:基于會計電算化的審計研究【J】.河南農業(教育版),2008,(2)

[6]沈斌.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研究.財會通訊.2007,6-168---170

[7] 馮淑萍.會計電算化審計中的內部控制系統審計[J].會計工作,2010,(7).

[8] 趙娟.會計電算化下內部審計監督新模式[J].理論觀察,2006,(3).

篇(5)

【關鍵詞】中職學校;一體化;教學模式;效果

當前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要保持長遠發展,必須以教育教學改革為切入點,“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內涵是教學與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切入點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以此來帶動課程建設、專業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教學理念,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在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1 現行中等職校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理論課程設置過分凸顯學科的體系性和理論性

職教理論課程通常是由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參加,以教育專家為主體組建專門委員會完成,以國家標準為依據,以適應性、綜合性和層次性為原則,運用系統設計和模塊化設計等重要成果來完成。課程設置依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和劃分。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仍然存在按照學科門類劃分專業;按學科邏輯體系組織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有很顯著的學科性痕跡;這種學科性導致我國職業教育理論課程的門類較多。例如:財會專業開設了普通必修課: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和體育;專業必修課: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稅收、審計原理、統計學原理、會計技能等。面對年齡層次比較低的學生,由于理論性強的理論課程門類較多,就會把更多的教學課時用于講解理論,這就又造成實踐教學的欠缺。

1.2 專業理論教學內容覆蓋的知識面窄,重復率高

職業教育理論課程設計的學科性,也使我國職業教育基礎理論在內容上多重復。例如,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技能課都講“資產負債表”。這種重復不僅加重了學生學習上的負擔,而且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職業技術知識和技能,難以培養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以財會專業為例,其教學內容包括統計、審計等知識。但該專業的學生一旦接觸到相關賬務處理知識卻不甚了解,畢業后如果未能分配到對口的專業或改行,就得一切從頭學起, 基礎狹窄就會造成學生畢業后從業難。

1.3 專業理論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為主“滿堂灌”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少,理論教師多,很多教師只會“教”不會“做”,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仍以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不活躍,氣氛較沉悶。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地位、學習積極性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實習指導教師嚴重不足,而且多數從企業聘任的教師只會“做”,不會“教”,就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2 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要實現五個“一體化”

2.1 教師隊伍一體化

教師隊伍一體化,是指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專業理論課教師與實訓操作指導教師一體化,亦即“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可采用以下途徑:①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提高專業技能;②學校有計劃地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通過技能鑒定成為技師或高級技師;③組織教師有計劃地參加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培訓,鼓勵教師參加企業科技公關、產品研發;④開展校企相互兼職,企業高管兼任學校教研室主任,企業技術骨干作兼職教師,學校教師兼任企業工程師,使教師不僅擅長對學科能力分析而且能對職業任務進行綜合,不僅擅長工程設計而且能進行技術設計和實施,具有教學新思想,適應教學新模式,提高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

2.2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場地一體化

建設教、學、做融為一體的教學場所,是實現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條件。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營造真實或仿真的職業氛圍。購置或自制必備的教學實訓設備,教室的布局、設備的擺放、室內環境等體現職業特色;②注重開發一體化教室的功能,將專業教室建設成為融講解、實訓、實驗、考工等于一體、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專業實踐的一體化教學工廠,開發一體化教室的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實驗、考工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③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引進企業文化,將企業氛圍遷移到教室和實訓室,創設企業崗位化工作環境,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與企業密切接觸,體驗企業精神,培養職業意識和素質。

2.3 專業教學與學生管理一體化

重新設計和調整專業教學的課程,把以前的多門專業課程調整為更實用、操作性強的實用課程。例如對管理學和審計學等專業理論性強,學生難以接受的課程進行刪減;增強了出納實務、綜合實訓等操性較強的課程。在做好專業教學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的管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輔導員和教師要經常溝通,共同管理,對學生在聽課與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協調,以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2.4 教學與考核一體化

要有效推進一體化教學進程,對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就要建立一套涵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頂崗實習和訂單培養全過程,反映工學結合的教學標準和考核標準,包括學生的一體化教學效果的測評標準、教師一體化教學能力的測評標準。前者在于測評培養的學生能否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也就是畢業生能否符合準就業條件,成為企業或單位的有用人才;后者旨在于解析教師一體化教學能力的要素構成和指標,衡量和提高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

2.5 專業設置與就業一體化

中職學校進行專業設置時,在對國家有關政策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對人才市場的調研情況,再確定專業名稱和內容。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要始終以就業為導向,適時根據企業需求對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在師資方面向對重點專業傾斜?!罢猩凑泄?,畢業即就業”觀念的落實使得中職學校能夠在生源減少等不利環境下生存,因此中職學校要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其專業設置應與市場掛鉤,與就業銜接。

3 實施“一體化”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3.1 激發學習興趣,減少學生流失率,提高就業率

形象直觀、簡單易懂的一體化教學,把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反復交叉進行,不斷更新內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不斷向更高層次探索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理論知識、又學會了操作技能,消除厭學思想和情緒,降低流失率。

一體化教學是按企業崗位要求進行課程設置、重組課程內容的,需要學校教務科與相關企業配合,學校派出專職教師赴企業在相同或相近的崗位進行教學實踐,合作企業有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王府井百貨、新疆國美電器,涉及專業課程有出納實務、會計基礎、企業財務與會計等,這些教師通過實踐取得第一手資料后,學校與財政局會計處和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行業專家進一步溝通合作,整理出適合中職學生特點的課程內容,真正實現學生在第三學年頂崗實習時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我校就業率自09屆以來高達95%以上。

3.2 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一體化教學方法,以技能訓練為主線,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接受專業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不斷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增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我校近幾年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勞動部門、財政部門舉辦的計算機、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級證、職業技術資格考試合格率來看:實施前07、08、09年的合格率分別為80.5%、81.5%、88.4%,實施后10、11年的合格率分別為96.7%、97.8%,實施一體化教學后,中級證考試合格率也比原來高出20多個百分點;2010、2011年學校組織參加國家級、自治區和市級的會計專業技能大賽分別取得了全疆和全市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績并代表自治區參加全國大賽。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3.3 促進教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體化教學方法對教師從理論傳授到實踐操作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專業理論課,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學生實習,使得每一位教師既要深入鉆研理論知識,又要積極探索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科學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由于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集教學、指導、組織、管理于一身,教師的溝通、組織、管理業務能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不斷提高,成為“雙師型”教師。

綜上所述,一體化教學針對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是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方法,較圓滿地解決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強調技能操作訓練,培養技能型人才,是目前中職學校大力推廣應用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陳家頤.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思考[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4,16.

[2]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3,10.

[3]杜嵩松.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淺談[J].實踐與探索,2006,217.

[4]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張雅光,母耕秋.一體化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中國培訓,2009,9.

篇(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system in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of equipmen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equipment operation ability, post service ability,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ability.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job establishment and equipment guarantee demand.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locate the target, rationally coordinate the task, effectively save resourc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t needs continuous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Air Force First Aviation Institute of PLA, 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work tips for reference.

關鍵詞:職業技術院校;實踐教學條件;體系建設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system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194-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批面向于崗位任職能力培養和裝備保障的職業技術院校正步入發展成熟期,依據崗位編制和裝備保障需求所進行的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基礎性地位越來越突出。如何做到科學定位目標、合理統籌任務、有效節約資源、切實提高效益,是各裝備職業技術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需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本單位的建設實際,在建設思路的確立和具體工作的開展方面,歸納了一些經驗做法以供借鑒參考。

1 思路和原則

1.1 需求牽引。把握和落實“面向崗位施教,貼近裝備組訓”的建設思路,主動適應形勢與任務的變化,務求使建設內容貼近崗位、貼近裝備、貼近保障,走實踐教學與崗位訓練一體化的路子,著力體現新裝備、新技術、新理念發展思路,在充分挖掘實裝效能的基礎上,大力開發虛擬仿真訓練系統(設備)、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教學網站,滿足職業技術教育的直觀性要求。

1.2 重點突出。在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條件建設長遠目標的基礎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確立“非均衡”思想即“全局意識、非同步發展意識、非等量投入意識”,謀求資源的最佳配置,充分挖掘院校自身建設和長期發展形成的歷史積淀和優勢,以新裝備教學和保障建設為重點,區分先后輕重緩急,突出特色學科。

1.3 統籌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先進、多元的實踐教學模式,體現建設的系統化、綜合化和整體化。解決“小而全”的問題,將各專業基礎建設項目和新裝備建設項目集中整合;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教育觀念;依托實踐教學網絡,應用模擬仿真、虛擬現實技術,推進實踐教學條件的現代化和信息化。

1.4 科學實施。以新裝備體系建設為牽引,持續推進裝備實踐教學條件建設,通過制定規范、科學投入,避免盲目發展。在功能上既能滿足裝備保障基本能力的培養,又能滿足裝備性能分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環境上與裝備保障環境及要求相一致;在實現途徑上,通過實裝型、虛擬性和虛實結合型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多類型、多層次實踐教學;在內容上,依據功能定位分類進行實驗室、實習室(技能訓練場)和專業教室建設。

1.5 高效實用。構建新裝備保障模式研究、保障設備研制生產及維修保障技術開發基地。滿足裝備基本保障內容的教學需求,滿足裝備性能分析和技術改進能力的培養,為完成各專業各層次保障人才任職培訓和應急保障人才培養提供訓練保障;培養一支熟悉裝備、理論實踐水平高、開發應用能力強的人才隊伍,提高技術支援能力,滿足維修保障人才需求、技術需求和智力支援需求。

2 功能和定位

從“知識、能力”兩條主線的相互關系出發,明確和區分不同要素在裝備認知和技能培養“兩條主線”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在建設定位上確立實驗室、實習室(技能訓練場)和專業教室分層次建設模式。(圖1)

2.1 實驗室建設。在定位上,實驗室是從事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裝備技術開發等的主要場所。在實現功能上,形成某一專業、某一系統或某一較復雜子系統的實裝或半實裝的運行環境;實現設備裝備的操作使用、性能測試、故障定位、效能分析和戰術運用;滿足教員、學生的維護理論與技術研究、裝備維護技術深化培訓。在使用要求上,側重技術支援和教員培養需求,體現科學思維和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兼顧教學;依據各層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科學制定實驗(包括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科目、課時和內容,確保實驗開出率。

2.2 實習室(技能訓練場)建設。在定位上,實習室(技能訓練場)是學生動手操作、學習裝備維護技能的主要場所。在實現功能上,為銜接院校教育和崗位任職、連通理論知識與保障技能提供物質保障;實踐內容涵蓋崗位一、二線本專業主要維護工作;確保實習科目和維護工作項目的一致性、滿足學生上崗前的操作實習需要。在使用要求上,注重訓練學生的裝備操作技能,突出崗位任職能力培養,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各層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科學制定實習科目、課時和內容,強調實作訓練,不包含簡單的演示性教學。

2.3 專業教室建設。在定位上,專業教室是教員完成專業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場所。在實現功能上,為學生學習專業裝備原理、構造、功用等知識提供物質保障;具備裝備構造展示、工作原理演示或功能模擬等功能;覆蓋本專業主干課程、滿足各層次主訓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在使用要求上,指向教學需要,充分利用實物和訓練軟件等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直觀地講解;使用規范與普通上課教室一致,強調專業性、形象化教學。

3 實施和管理

3.1 加強組織領導。將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列為院校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會議統一思想、明確方向、部署工作、查找問題,扎實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成立“三個機構”,即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專家組。領導小組由各級分管領導組成,負責項目規劃、方案審批、過程監控和思想引導等;辦公室為非常設機構,由教務部門牽頭、各職能科室人員組成,負責建設事務的協調管理、檢查監督計劃執行和進度情況等;專家組由各專業領域專家和部分項目負責人組成,負責條件建設和管理的技術咨詢和支持,審議各項目實施方案,參與工程建設的檢查、監督和審議等,并根據建設進展情況提出指導性意見?!叭齻€機構”的地位、作用,與學院的關系、與建設項目的關系如圖2。

3.2 規范建設過程。一是確保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先進性和針對性,結合裝備人才培養需求和學院特點,對實施方案進行深入的研究論證,根據人才培養需求,分解細化每一個建設項目的內涵和目標,主動增加和完善建設內容,并對各項目逐個進行匯報、論證和評審;二是明確管理機制和工作程序,建設中采取院系二級管理機制,對工程建設實行全過程建設進度和質量控制,及時報告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明確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專家組等部門職責,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嚴格組織實施過程、包干管理建設裝備,保證工程建設的有據可循;三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研究制定《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及《儀器設備購置、驗收與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對工程建設的組織與實施、經費使用與管理、檢查與驗收等各方面、各環節做出具體規定和要求,做到條件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 嚴格經費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嚴格經費管理,確保建設資金用到實處。一是專項管理、專項核算、專款專用,具體由財務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職能科室會同財務部門對建設經費進行預算、審計、劃撥和核銷;二是科學審定,根據設備種類、市場行情、供貨渠道等不同情況,組織專家對經費支出進行充分論證、慎重決斷,在儀器設備的購置中,堅持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多方詢價,嚴格招投標,減少中間環節;三是嚴格審批,堅持先批后支,嚴格按照申請、論證、審批的程序使用經費,不得隨意更改建設內容和經費預算;四是設備購置實行以集中采購為主,分散采購為輔的采購原則,確保建設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建設經費。

3.4 注重檢查監督。每半年組織一次建設中期(年度)檢查(總結、講評、驗收),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后期工作;辦公室和專家組不間斷、不定期檢查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積極做好組織、協調、管理、監督和咨詢工作,全程跟蹤和監控質量,確保建設進度和建設質量。

4 質量和效益

4.1 健全獎懲機制。根據條件建設中期檢查和年度總結情況,研究制定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和管理工作量化標準,根據量化標準給予建設單位和個人精神及物質上必要的補貼;對按計劃完成任務、建設質量高、教學作用發揮好的單位予以表彰,將建設成果作為教研室和教員業績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成績優異、貢獻突出的個人實施獎勵并優先推薦教學、科研成果評獎,對消極應付的單位和個人通報批評,取消當年評優資格。

4.2 突出建用結合。堅持“邊建設、邊使用、邊發展、邊出效益”,做到條件項目建設一個、驗收一個、使用一個。一是在建設過程中,切實理解實踐教學條件各要素間的銜接關系,通過對課程建設的深化研究,使建設內容與課程內容標準構成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二是密切跟蹤學科發展前沿,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擴充建設內容,大力開展科研公關和學術創新;三是使建設成果迅速融入課堂,提高裝備人才培訓質量,加速培養學科帶頭人;四是對研制完成的大、精、尖、新等儀器設備建立“聯合、開發、共享”的設備管理與運行機制,與崗位需求同步,充分發揮效益,加速成果轉化。

4.3 分級統管共用。逐漸由“室管為主”過渡到“統管共用”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從實踐教學的功能和規模入手,對性質和內容相近的實踐教學項目進行科學合并、撤銷、調整或重建,打破單個項目僅服務于幾門課程、幾個層次教學科研需求的束縛,集中力量克服實踐教學資源負荷不一的現象;二是鼓勵學科交叉融合,適應現代武器裝備系統化、綜合化和通用化發展趨勢,貫通融合多學科專業知識,滿足“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要求及多樣化崗位任職能力的培訓需求,提高規模效益;三是突出科學、先進、協調發展的理念,構成任務上互補、邏輯上一體,適應裝備教學研究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

5 結論和提示

裝備職業技術院校的培訓特點,決定了其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具有系統性強、涉及面廣、建設任務繁雜等特點,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水平學生的實踐培訓需求,只有通過加強研究、積極探索、博采眾長,努力做到定位好目標、統籌好任務、節約好資源、提高好效益,才能真正使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成果實用、管用、好用。

參考文獻:

[1]劉燦紅,陳娟,何學武.構建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J].教育與職業,2008(30).

篇(7)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影響措施

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即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的實現使會計信息處理快捷、準確,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量。隨著信息系統和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審計工作由手工處理發展到計算機處理,帶來了審計工作空前的效率化和便捷性,產生了積極的意義,但也顯現出了一些不適應性有待于我們去認真分析和研究,找到途徑加以改善。

一、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帶來了會計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產生了普遍的、積極的影響和意義,提高了會計核算質量,降低了財務人員勞動量,使會計信息的傳輸及時有效,大大增強了有用性。我們對會計電算化的實現帶來的實際意義作簡要介紹:

1.計算機的高精度、準確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數據準確性。記賬過程由計算機完成,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質量。

2.計算機處理數據,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數據抄寫和計算中解脫出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約了社會資源。

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實現了企業在內部與外部市場之間的數據共享,使信息快速傳遞,極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增強了信息處理的深度,并且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準確、及時地獲取信息提供了可能,這也便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二、會計電算化帶領會計核算和審計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領域,首先我們需要對會計電算化的特點做一些了解,比較其與傳統會計方式的不同,對會計電算化的要求進行分析:

1.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數據是無紙化的形式存儲,不再象手工會計階段記錄在帳簿中,而是與其他電子數據一樣,具有存儲方便、修改與刪除不留痕跡的特點。但這也同時給會計數據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帶來了威脅,一旦出現問題難以尋找根源。

2.傳統的手工會計方式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職能分割、人員分工形成內部控制體系,與通過憑證、賬簿、報表之間的相互牽制制度結合來確保信息的正確性。會計電算化由于數據處理的集中和連貫性,必須設立針對性的措施,確保憑證、賬簿、報表等一系列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電算化會計對企業內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追求數據處理的集中化和自動化:手工會計崗位分工核算的各個工作,在電算化會計中都由會計信息系統集中處理。隨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系統的復雜性越高,數據的處理就越集中;人工操作和干預減少,會計系統自動進行控制處理,

4.對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僅具備會計單方面知識的會計人員已很難勝任信息化的會計工作。會計電算化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

三、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發展,也對會計審計產生了較大影響,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在傳統的會計審計中,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都可通過書面記錄加以審計。審計人員利用這些資料從原始憑證開始,通過記賬憑證、賬簿追蹤到會計報表,通過可見的審計線索檢查證、賬、表所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等。但在電算化會計中,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會計記錄的存儲與處理,處理過程都在機內文件間進行,審計人員難以像在手工操作環境下那樣對經濟業務進行追蹤審查。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和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已不相適應。

2.會計核算軟件系統程序設計是否符合會計法律、規范要求,所以審計的范圍也應擴大到對會計軟件的設計等范圍,但這項工作復雜,且受審計人員綜合能力的限制而難以進行控制。這也對我國相關的約束制度和監督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審計的手段也要求與電算化相適應,進行計算機審計來進行應對。同時也要求完善新的審計標準和審計準則,來進行科學化、效率化的審計。

4.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審計人員,審計計劃和程序的確定,審計技術、方法的采用,都必須由審計人員操作和指揮。審計人員要具有豐富的財務、審計、計算機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四、為了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在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分析形勢,采取新的措施來保證審計質量:

1.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完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對電算化會計進行立法和規范,進行強制化要求和約束,使有法可依,并加大行政部門執法力度。如采取對電算化軟件的開發及二次修改實行備案審查等,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等。

2.要求企業做好內部電算化會計行為的管理和控制

(1)完善企業的組織機構,尤其會計部門的組織結構。經營負責人、主管人員、財會人員和有關監督人員職責分工明確,責任追究到位,制定合理的會計監督制度并執行到位。

(2)要保護資產安全性。資產安全性會計控制包括資產控制和業務執行控制。資產控制:實物、現金、票據、債權等,包括實物控制和會計記錄的控制,可參考手工會計對各會計崗位行為的規定執行安全保護;企業經濟業務的執行都要有一套審批制度來進行控制。

(3)保護會計資料和數據。嚴格保管會計檔案;數據修改應設立權限,敏感數據的修改權應集中在會計主管或企業決策者手中;調用會計數據或調讀有關程序及說明,應該有一定限制措施;系統維護與數據錄入人員相分離,核對與錄入人員相分離等。

(4)企業內部建立獨立的監督體系,設立內部會計審計部門,定期進行會計審計,經常檢查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工作情況,審計人員應參與和了解會計軟件的開發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换配乱吟粗大sns840|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 国产精品国产对白熟妇| 五月色婷婷丁香无码三级|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欧美大屁股xxxx高潮喷水|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少妇扒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少妇裸体性生交|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无码 |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av| 欧美巨大性爽|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中国熟妇人妻xxxxx| 久久综合色鬼综合色|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插b内射18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