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態農業市場分析

生態農業市場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7 17:2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農業市場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農業市場分析

篇(1)

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市場分析

1 引言

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閑、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加上政府積極宏觀引導,及時推出了“黃金周”節假日,為城鄉居民休閑消費提供時間保障,許多工商企業紛紛響應,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增加城鄉居民選擇的旅游天地。據統計,我縣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已見成效。如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南海子、綠色度假村、白春蘭綠色家園、靈應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項目落戶鹽池,累計接待游客30萬多人,收入可觀,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2 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

2.1 生態旅游農業的概念

生態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使農業與自然、人文景觀以及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產業。主要包括“觀光農業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農村生態旅游”等不同概念,具體講是指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以旅游內涵為主題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把農業建設、科學管理、農藝展示、農業產品加工與旅游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是旅游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產業。

2.2 生態旅游農業的特征

(1)功能齊全、雙重效益。(2)保護環境、持續發展。(3)回歸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農業。

2.3 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布局原則

(1)因地制宜。(2)盡可能與旅游業相結合。(3)充分考慮客源市場。(4)必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5)與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

3 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開發實證分析

3.1 市場分析

哈巴湖生態觀光旅游區位于鹽池縣中北部王樂井鄉境內,南北長38公里,東西寬64公里,總面積16萬公頃,環境優美,面積廣闊、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十分好。屬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之一。哈巴湖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在區系上屬歐亞草原區,亞洲中部地區,中國黃土高原草原省至內蒙古草原省的過渡地帶。根據調查,保護區內已知各類植物507種,分屬76科,276屬。保護區具有獨特的荒漠類型景觀,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積毛柳、沙柳、檸條群落,還有面積可觀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園、綠洲及眾多的文物古跡。具有重要的教學和科研價值,同時保護區內文物古跡眾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

3.2 設計景觀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在策劃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釣、休閑、娛樂、商貿的概念。生態景觀旅游區發展旅游業,就在于它可以通過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與傳統農業不同來顯示出差異,加之把其藝術化處理,就成為非常好的旅游產品。所以,制造差異就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并且這種旅游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3.3 開發生態旅游農業資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劃理念,走企業化、市場化發展之路。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在主導產業上選擇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設施生產,在策劃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閑、娛樂、垂釣、商貿的概念。

(2)以科技為本,優化資源配置。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經過幾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優勢,結合區內獨具特色的沙漠景觀,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積毛柳、沙柳、檸條群落,還有面積可觀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園、綠洲及眾多的文物古跡。開發建設哈巴湖自然博物館、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運動樂園:馬場、治沙天然博物館、哈巴湖牧耕田園農(牧)家樂等景區。

(3)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設施。利用設施農業和先進的生產模式,種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多個品種,創造出新、奇、特的觀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應的旅游設施“農科之窗”、“山莊果園”、“垂釣走廊”、 “心靈茶莊”等一大批集環保、生產、旅游于一體的生態園林景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篇(2)

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實證分析

一、引言

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閑、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加上政府積極宏觀引導,及時推出了“黃金周”節假日,為城鄉居民休閑消費提供時間保障,許多工商企業紛紛響應,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增加城鄉居民選擇的旅游天地。據統計,我國東部沿海省份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已見成效。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富陽縣的農業公園,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上海浦東孫橋現代化開發區等。廣東省已發展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游客400多萬,收入達10多億,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二、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

1、生態旅游農業的概念

生態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使農業與自然、人文景觀以及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產業。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僅指用來滿足旅游者觀光需求的農業;廣義的生態旅游涵蓋較為廣泛,主要包括“觀光農業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農村生態旅游”等不同概念,具體講是指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以旅游內涵為主題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把農業建設、科學管理、農藝展示、農業產品加工與旅游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是旅游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產業。

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一,要有具備開發農業生態旅游的資源基礎。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旅游觀光農業,必須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觀光開發的農業資源基礎上,從而把農業資源轉化成旅游觀光資源,擴大農業資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對傳統農業進行加工和包裝,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旅客參與農事活動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三,要以生態旅游為導向。農業生態旅游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拓廣了生態旅游觀光功能,巧妙利用城鄉各種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費欲望。使旅游者親身感受和參與現代農業技術與生態農業等大自然情趣,把現代農業及自然資源景觀與旅游資源融為一體,最終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既發展了農業,又保護了環境。第四,觀光農業旅游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趨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興課題,而旅游業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在此種情況下,經營者迎合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個性化”、“生態化”,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需求心理,把兩個領域有機結合起來而成為一個新的項目,是農業和旅游業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2、生態旅游農業的特征

與傳統農業和旅游業相比較而言,生態旅游農業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齊全、雙重效益。生態旅游農業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鄉村空間,旅游者在景區內觀光、休閑、參與娛樂、品嘗美食。甚至親自勞作,既增長知識,親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園區內還可舉辦節日慶典活動,加強游客之間感情交流,傳播信息,增進友誼,縮小差距。企業和農民則通過銷售產品,提供食宿服務和勞務以增加收入。

(2)保護環境、持續發展。觀光農業的建設嚴格按照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生產,只允許在殘留有害物質規定標準范圍內適量的使用化肥、農藥,其產品為無公害的、安全、營養的綠色保健食品,大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在這里得以充分體現,植被覆蓋率也大大高于一般農區。這種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相結合,適當注重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做法,遵循了農業發展的規律,符合農民的利益,使農業走向一條健康的持續發展道路。

(3)回歸自然、身心享受。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導致城市污染的加劇,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使人們的精神日趨緊張,人們渴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態旅游農業滿足了城鄉居民的這一要求,它用生態學、美學和經濟學理論來指導農業生產,通過合理規劃布局,自然調節和人工調節相協調,使農業生態系統進入良性循環,具有生產、加工、銷售、療養、旅游娛樂等綜合功能。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轉換,而是把農業中(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漁業等)具有旅游資源部分的功能進行整合發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個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農業。生態旅游農業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農業的具體體現,尤其在一些大型觀光農業科技園區,大片土地通過平整與規劃,用先進農業技術進行開發,由掌握先進技術的人來管理,造成具有相當規模、各具特色的農業整體,成為具有較高的先進農業技術支持和科學管理手段的新型農業。這種農業不論在優質品種、栽培管理技術還是在農業生產工藝、景觀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籌,是一般大田農業區無法比擬的,游客在這樣的環境中游覽,不僅賞心悅目,還能學到科技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3、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布局原則

(1)因地制宜。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合季節性,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必須根據各地區的農業資源、農業生產條件合季節特點,充分考慮其區位條件合交通條件,因地、因時制宜,突出區域特色。

(2)盡可能與旅游業相結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區和景點,擴大和增加觀光農業項目,通過相互帶動作用,發展農業與旅游業合一的新型產業。

(3)充分考慮客源市場。發展生態旅游農業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區和經濟發達的地區,這里的人們對觀光農業的要求強烈,經濟條件可能,交通比較便利,發展生態旅游農業的條件比較優越。

(4)必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搞好交通、水電、飲食、住宿等基礎設施,設計專門的旅店、餐廳、農宿以及娛樂場所和度假村,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游產品,以供游客觀光、游覽、品嘗、購物、參與農作、休閑、度假等多項活動。

(5)與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要搞好農村居民點和道路規劃,合理開發和整治土地,改善農村環境,在保留歷史民俗農舍的同時,興建體現觀光特色的農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觀光旅游。

三、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開發實證分析

珠海市生態農業科技園是一個集農業高新技術引進、開發與生產、加工、出口以及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外向型農業科技園。該中心是在原珠海農科所基礎上僅憑5000元流動資金起家,園區現已發展集科研、生產、商貿、旅游、教育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集團化科研經濟實體,2001年該中心的科技創收就達5000多萬元,旅游收入1000多萬元,出口創匯達860多萬美元,成為目前我國最具實力的外向型農業科技園區之一。

1、區位與市場分析

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的建設,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珠海地處富饒美麗的珠江三角洲,陸地與澳門相連,有二個口岸可直接與澳門通關。水路與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時。離廣州、深圳不到2小時的車程。京珠高速、珠海機場、珠海港、九洲港構成了陸、海、空的立體交通。

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地處珠海的城鄉結合部,環境優美,面積廣闊、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十分好,從交通上來說,從園區到市區只有10分鐘車程,并且已開通了公共汽車和觀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車道的旅游景觀路直達園區的門口,交通非常便捷。從地域上來說,園區的核心區2000畝,已成為永久性的農業科研用地并辦妥了征地手續,領取了土地證。市政府還給園區預留了1500畝的土地,可以作為第二期的開發用地。

2、設計景觀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在策劃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學、培訓、商貿的概念,即達到“一區多園、一園多用”的目的。園區策劃者認為,旅游的概念很廣泛,只有差異才是最好的旅游資源。人們出國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們從未看過的東西,正如外國人看長城,我們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種非常想看的沖動。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旅游業,就在于它可以通過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與傳統農業不同來顯示出差異,加之把其藝術化處理,就成為非常好的旅游產品。所以,制造差異就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并且這種旅游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正是源于這種理念,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在建設初始階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進去,每建設一個溫室或安排一個項目,他們都考慮到了生態、環保、休閑觀光、教育培訓、商貿銷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園區一邊建設、景點一邊可以開放,2002年該園區就接待了來自我國外的賓客30多萬人,旅游創收超過了1000萬元,占園區總收入的1/4。入園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市場,人流帶動了物流。園區內生產出來的花卉、種子、種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這些商品的銷售價格都高于外邊的市場。比如,該園區在溫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來說,農貿市場銷價為5元/斤,而在園區內則可銷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貴,就在于它是一個特殊的旅游產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錢的心理準備,但一定要花得開心,所以只要產品的質量好,加上銷售的方式奇特,他們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該園區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來賣,而是長在溫室內,掛在藤上賣。如果一家三口來旅游,小孩子都樂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邊摘一邊吃,一直到摘了滿滿的一袋才罷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樂開了花,再高的價格也會買,這正是體驗經濟的所在。可見旅游開發,必然會帶動商貿的發展,真是一舉三得。

3、開發生態旅游農業資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劃理念,走企業化、市場化發展之路。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園區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在主導產業上選擇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設施生產,在策劃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閑、示范、教學、培訓、商貿的概念。把差異作為最好的旅游資源加以開發,通過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與傳統農業的不同顯示出其差異,達到開拓市場的目的。

(2)產學研緊密結合,多層次、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園區自身就是一個農業科技研發、產業化拓展的孵化器,通過其示范、推廣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了產業圈。另一方面,園區也積極的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開發高新技術。

(3)以科技為本,優化資源配置。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經過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優勢,確定了獨具特色的科研發展方向、主導產品和技術定位。在技術定位上實施自有技術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戰略,注重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在主導產品上發展本土品種與引進西洋品種相結合,既不斷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種,也不斷從國外引進新品種,為園區設計獨特的生態旅游景觀提供了技術支撐。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設施。利用設施農業和先進的生產模式,種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個品種,創造出新、奇、特的觀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應的旅游設施“農科之窗”、“荷塘觀賞”、“八卦田園”、“野菜園”、“水車陣”、“垂釣走廊”、“珍禽園”、“沙漠植物園”、“心靈茶莊”等一大批集科研、環保、生產、旅游于一體的生態園林景觀,吸引了大量的境內外游客。

四、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開發的經驗與啟示

1、理念創新。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從籌建就樹立了“差距產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認真思考如何尋找和利用差異來改造傳統農業。他們通過尋找自然資源、農業產業、區位優勢等方面差異點來營造新的生態旅游景觀,打造園區獨特的品牌。例如園區于2000年元旦至春節在園區成功舉辦珠海首屆南瓜文化藝術節,展示了全世界數百個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種,大的如大鼓,重達100多公斤,小的如雞蛋,輕才20克,黃、白、紅、綠、青、藍、紫七彩繽紛。進入南瓜園仿佛進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藝術殿堂。南瓜節開幕一個月,創下門票收入130萬的記錄,由此也帶出了一個新的產業——觀賞玩具南瓜規模化生產。這樣通過理念創新,運用農業高新技術開發新品種,利用生態學和景觀學原理精心設計各種差異化的景觀和景點,打造出一個融“自然美景、現代科技、人文情懷”的生態旅游區,豐富和發展了農業和旅游的內容和新領域,找出一條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道路。

2、制度創新。一是科研管理體制創新。首先,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打破傳統立項方式:不搞純理論的基礎研究。其次,科研立項與市場供求密切結合,由市場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三,完善對科技人員和項目承擔單位的激勵制度,對于課題成果的產業化效益,實行“技術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勵機制。第四,建立起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發的風險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體制創新。該科技園區作為事業單位,存在多種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編內人員由財政負擔工資,編外人員由企業自收自支)。通過大力提倡績效工資,形成報酬級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崗位津貼和獎勵制度,對承包部門實行“定職能、定崗位、定編制、定工資總額”的“四定”改革,將津貼和獎勵與個人的工作崗位和業績掛鉤,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拉開檔次,園區內崗位競爭意識、危機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使該園區逐步向現代企業用工制度方向邁進。

3、組織創新。珠海農業科技園內實施的是一種將科研、生產、示范推廣、科普教育、觀光旅游及貿易緊密結合的戰略。因此在園區的組織結構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體組織架構如下:

一是園區運作的管理機構。珠海農業科技園建立了園區辦公室,負責統一協調園區的各項工作,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對外聯絡、招商引資、項目監督、后勤服務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學決策的專家機構。農業園區的運作還必須建立各類專家決策機構,以對園區的重大項目進行咨詢、決策。珠海農業園區采取緊密型的專家依托機構與松散型的專家群體相結合的方式。如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建立了較為緊密的業務關系,把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珠海大學園區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在重大項目的申報、規劃、實施之前,均要征求這些院校專家的意見。而對于一些階段性或臨時發生的問題、項目,則采取專家會議或專項邀請專家具體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

三是項目創新的研發機構。珠海農業科技園區是以名優花卉、特色蔬菜、南亞熱帶水果及觀光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園區,因此設立了與項目相關的研發機構,如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組織培養研究室、育種中心、蔬菜研究室、觀賞植物研究室等,負責園區內各種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并完成國家、省、市各種科技攻關項目。

四是項目實施的企業管理機構。珠海農業科技園區設立了生產部、設計部、綠化工程部、餐飲部、旅游部銷售部等機構,專門負責產品的開發、項目的承接、實施和運作,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部門。主導產品的技術支撐來源于研發機構,實施部門視為生產性機構。

五是成果推廣的網格系統。園區設立了技術推廣部,主要任務是推廣、普及農業高新技術,配合當地農業部門抓好各項農業技術服務工作,同時組織科技人員深入項目區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同時還在當地的農業產業區建立示范基地,從產前提供種苗、產中指導、產后回收產品,實行一條龍服務,解決了農民的技術、資金和市場問題。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訓機構。園區建立了培訓機構,一方面采取各種形式對農民和農業技術干部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確保各項高新技術措施在生產中得到落實,也負責對來園區學習、參觀學生的農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同時還與珠海市電視大學、珠海市職業中學聯合開辦了園藝花卉大、中專班,為當地城市美化培養中初級技術人才。園區現在不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時也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農業科技干部再培訓基地”、“珠海市中小學生的農科教實踐基地”等。

七是市場接軌的營銷網絡。園區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銷售中心,專門負責國外市場的開拓,各個產品均形成了銷售的網絡,為中心的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02年園區的出口創匯達860萬美元,年旅游收入達1200萬元,生產性收入達4000萬元。

4、科技創新。科技是園區發展和壯大的動力源泉,園區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一是確立主導產業,發展與之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通過對珠海區位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及市場需求的認真分析,珠海農業科技園區確立了以名優花卉、特色蔬菜、優質種苗和觀光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并以此為目標建立相關的農業技術體系。由于主導產業和相關技術體系的建立,促使珠海農業園區的發展目標明確,各個主導產品均按既定目標實施。如:名貴蝴蝶蘭在園區的年生產量已達120萬盆,組培苗達300萬株,成為國內最大的蝴蝶蘭生產基地之一,成為園區強大的經濟支柱。

二是實施自有技術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戰略。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認識到國際市場競爭的嚴峻性,不僅注重開發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技術,如甘茶蔓高產種植技術、保健植物加工技術、名優花卉的優質高產技術等,同時還不斷引進和發展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如無土栽培技術、設施農業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形成了在國內外均具有競爭力的技術資源體系,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

三是發展本土品種與引進西洋品種相結合。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近幾年一方面不斷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種,如本地南瓜、豬籠草、樹仔菜、荔枝、龍眼等,也不斷從國外引進新品種,并進行試驗、篩選、鑒定,確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優品種,為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實現產業化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也為園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廣泛的資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珠海高科技農業園區送展的產品一舉奪得廣東省瓜果類金、銀、銅三個大獎,在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上,珠海園區設計建設的“奇異瓜果園”獲得“室內藝術園景設計大獎”,種植數個特優品種獲得園林精品的單項金獎、銀獎和銅獎等殊榮,說明園區在品種的研究上處在國內同行的先進水平。

四是短期性項目與長遠性項目相結合。如近兩年珠海農業高科技園區根據市場的需求,在春節、國慶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時,引進種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產品,獲得了時效性的經濟效益。同時,園區也十分注重與園區科技的長遠發展規劃和目標緊密相關的項目,它們或許短期內見不到效益,如:組織培養、育種、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項目,但它卻是園區發展最具生命力和創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農業園區每年投入近百萬元用于該類應用基礎項目的研發,現在各類名貴花卉的無性繁殖系統和各種樣品的分析測試手段已經建立,為園區科技發展儲備了充足的項目。

五是完善科研設施,努力創造項目實施的設施條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農業技術和品種,就必須擁有與人才、項目相適應的先進儀器設備,以確保項目的高質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來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投入了300多萬元,購置了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組織培養室、分析測試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國農業園區具有競爭優勢的實驗設施,為吸引人才、實施項目、創立品牌奠定了設施基礎。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科技推廣體系。為了實現園區這一目標,珠海農業科技園經過幾年實踐,摸索了一條科研+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模式,即將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門農民的土地上,實施產前提供種苗、肥料、農藥,產中指導農民技術,產后回收產品的一條龍服務,將科研成果、技術、種苗與農業生產和市場緊密結合,形成規模化的農業產業鏈,用科技和市場帶動農民致富。目前該基地已經將綠色蔬菜出口到澳門及珠海市的各大機關、超級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七是重視信息系統的建立,隨時掌握科技的發展趨勢。珠海農業科技園在信息系統的建立上,不僅注重國內科技期刊和資料的收集,建立了園內圖書資料室、科技檔案室,還為各個職能部門、主要科技人員均配備了計算機,充份利用國際互聯網系統搜集國內外科技信息,同時還建立了園區自己的農業科技網站,這些均為科技資源的搜索、電子商務的運作、項目的國際化奠定了信息資源的基礎。

5、模式創新。通過幾年的實踐,珠海農業高科技園區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園區的管理上,有民營企業的做法;有外資企業的管理;還有領導的個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為此,稱之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珠海農業高科技園區在宏觀管理上,注重分析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在重大科研項目上對人財物進行宏觀調控,集中有限的資金,進行投入、集中的打殲滅戰。在微觀上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運轉,采取目標管理,放權讓利,各自經營實體實施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政策,充分調動了園區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

二是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園區借鑒民營經濟機動靈活,果斷決策,管理到位的管理優勢,為我所用,提高效率。這一管理模式對領導層、決策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園區領導們敢于負責,善于拍板,不錯過任何機會,給投資者十足的信心和優質服務,有利地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如該園區領導們在與臺灣商人談判合作規模化開發蝴蝶蘭花項目的過程中,無論對方提出什么問題,馬上作答。雖然投資額在1000多萬以上,但只用了2小時便簽訂投資協議,一個星期后開始興建,三個月開始產出,速度之快,連臺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國有企業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優勢。在吸取民營企業管理先進經驗的同時,同時注重吸收國有企業好的管理模式。國有企業組織健全,規范經營,依靠群眾,充分發揮黨團、工青、婦衛等組織的作用,強化各部門的功能,特別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這些都是農業科技園在管理上要借鑒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鑒臺資企業的管理模式。臺資企業具有很強的管理優勢,他們在管理理念上比較先進,完全是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制訂出既先進、又科學的管理制度。臺資企業注重市場調查預測、控制成本核算、保證產品質量、做好售后服務、重視人的作用。這種經營策劃的理念值得學習。如園區在與臺灣商人合作生產蘭花的項目運作過程中,確實學習到了臺商的精明能干,信息靈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開拓市場、敢于大膽投入,市場占有率高等先進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發揮領導集體或個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個園區,還應強調領導或領導集體的個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樹立領導威信很重要,企業員工對他的主管有點崇拜也并沒有害處,但不應搞個人崇拜。當然,領導的威信或他人對你的崇拜都應建立在領導的個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礎上,即領導政治上的成熟、業務上的精通、懂得領導藝術、率先垂范、關心同事、以人為本,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什么樣的困難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創出了品牌,創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路子,這無疑與領導層的威信有著很大的關系。

五、結論

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科技優勢以及園區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在策劃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學、培訓、商貿的概念,把差異作為最好的旅游資源加以開發,通過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與傳統農業的不同顯示出其差異,選擇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設施生產作為主導產業,走出一條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并通過其示范、推廣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千家萬戶的農民致富。這一案例的實證分析表明:一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可以產生獨有的農業要素差異,可以發展為新型的特色主導產業;二適應消費層次的深化和生態保護的需要,農業的性質發生巨大變化,它已經成為具有多功能性的產業,農業將成為體驗經濟的主導產業;三有效的經濟組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現代農業和旅游業交叉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創新,它將成為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資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資源、現代管理、風險投資等方面的優勢,將在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郭煥成等:觀光農業發展研究,經濟地理,2000(2)。

2.盧云亭等:觀光農業,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蔣和平: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論,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7月。

篇(3)

2003年,杭州市委提出了都市農業發展戰略,經過近10年的努力,成功地實現了城郊型農業向都市農業的轉變,農業功能拓展,高產、高效、優質得到體現。

1.1形成都市農業布局

通過實施都市農業發展戰略,城市、平原、山區“三個農業圈層”基本形成。在城市農業圈中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重點,發展花卉、苗木、園藝、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業和觀光休閑農業;在平原農業圈中,接受城市農業圈產業的轉移,重點發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產等優質高效農業基地,大力發展創匯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配套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在山區農業圈中,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茶、桑、果、林、中藥材、畜禽、蔬菜等名特優新產品基地和生態農業與觀光休閑農業。

1.2建成優勢特色產業

根據都市農業發展戰略,圍繞杭州農業六大優勢產業、五大特色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推進50條農業產業帶建設。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技術支持,蔬菜、茶葉、花卉苗木、竹業、節糧型畜禽、水產品、水果、干果、蠶繭、藥材、蜂業等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蔬菜、花卉苗木、畜牧、蠶繭、茶葉、淡水產品、竹業產量產值已在全省名列前茅。2010年,全市實現優勢特色農業產值219.56億元,占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近69.4%,在農業產業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1.3推進農業產業化

建成都市農業專業村1000個、主導產業狀元鎮(鄉)20個、省級高新農業示范園區2個、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9個、特色優勢產業強縣14個、產業強鎮(鄉)18個,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189家,出現了“南有傳化、北有森禾”的農業示范企業。在全國率先啟動高產穩產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程,完成項目183個,實施葉菜應急儲備基地建設計劃,建成葉菜基地5000畝,糧食、蔬菜應急能力進一步增強。

1.4提升農業生產基礎

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建立市級示范方444個,面積34.39萬畝。土壤地力等級、抗災能力明顯提高,種養結合、立體種植、農牧循環的產業發展模式得到推廣應用。新增農機具7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315萬千瓦,工廠化育秧、節水灌溉和大棚作業機械得到推廣應用。

1.5發展物流會展產業

搭建農產品物流平臺,發展農業會展業,暢通了農產品流通渠道,為提升杭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夯實了基礎。構筑了杭州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與浙江新農都物流中心兩大農產品交易平臺,每年舉辦迎新春農展會,參加京、滬、粵、港、臺等地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打響杭產農產品品牌。

2統籌發展難點分析

農業現代化滯后是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的直接表現,雖然杭州都市農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要完全實現農業現代化還存在諸多難點。

2.1結構分析

2.1.1產銷結構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要求農業生產者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筆者對余杭區的種養銷大戶調查發現,從事傳統種植業的占50%以上,而農產品經營和加工比例都在20%以下;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調查,從事種植業的接近80%,從事農產品經營、農產品加工在20%以下,從事農機、植保在10%以下。這說明大多數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缺乏市場經濟知識和經營管理能力,市場分析、市場預測、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2.1.2產業結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三二一”的產業結構順序正在加速形成。如杭州一二三產比重由1978年的22.3∶59.6∶18.1、2000年的7.5∶51.3∶41.2逐步變成2010年的3.5∶47.8∶48.7,農業經濟比重迅速變小。在“三二一”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政府如何穩定農業生產、發揮農業城市綠肺的作用、有效保障應急狀態下的城市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的收入成為統籌城鄉中亟需關注的問題。

2.1.3就業結構隨著農業勞動力大規模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業勞動力的素質狀況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筆者對余杭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中的250位從業人員調查,年齡在39歲以下的有41人,40~49歲的120人,50~59歲的77人,60歲以上12人;研究生9人,本科17人,大專53人,中專21人,高中72人,初中66人,初中以下12人。資料顯示,在種養銷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比例占40%以上。

2.1.4技能結構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提升生產經營主體的知識技能。而目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科技水平總體較低,與加快農業科技發展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在上述被調查的250位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為18人,中級70人,初級45人,無職稱117人。資料顯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專業技能相對缺乏,對于先進科技的掌握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2瓶頸分析

2.2.1資源稟賦不足杭州市農業資源嚴重不足,全市人均耕地不到全國平均的1/3,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1597立方米,僅為全國的2/3強,人均擁有的森林面積、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14。然而,在如此嚴峻的資源稟賦下,仍然存在冬夏兩季農田拋荒多、夏秋茶利用率低、土著魚種急劇減少、水資源污染嚴重等現象,已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現實威脅。

2.2.2發展空間有限杭州自然地貌為“八山半水分半田”,農業用地面積有限,生產方式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規模化程度不高。加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用地被蠶食,農業用地保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農業發展“落地難”現象存在,并趨加劇的態勢。

2.2.3基礎投入不足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治理與山塘水庫除險加固上,對面廣量大的農田水利設施投入則是杯水車薪。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年久失修,有些設施連正常狀況都很難維持,更難抵御旱澇災害。再加上近年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建成的大項目和線形工程對農田水利設施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排灌系統雪上加霜,農民仍在“靠天吃飯”。

3統籌發展對策思考

統籌城鄉發展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自覺”,強化政府責任;需要“民本自發”,尊重農民意愿;需要社會共謀,把握統籌的重點和力度,注重實效、量力而行。

3.1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要堅決改變過去城鄉規劃各自為政的二元格局,統籌用地規劃。抓住縣城、中心鎮、中心村和其他村鎮規劃修編、新編之機,設定發展規模,明確中心鎮、中心村位置,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騰出空間發展農業。要統籌產業規劃,在認同三二一產業比重演變規律的前提下,仍要以保證“米袋子”、“菜籃子”安全為重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守住230萬畝糧田,建設100萬畝噸糧田、10萬畝市級蔬菜基地。

3.2強化農業功能區建設

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菜籃子生產功能區,以明確的土地功能來達到穩定農業產業。加快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和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建設,推進產業向優質特色區域集中,形成集約化生產、市場化經營、標準化管理、集群化發展格局。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扶持培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等新興產業發展。

3.3培育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

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縣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鄉級現代農業特色園區。構建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經營服務體系,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鼓勵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到現代農業領域創業,著力改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外部條件。加強縣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發展多種類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3.4健全農業投入機制

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個優先”政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農田水利、地力培肥、農機(技)推廣、種子種苗、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安全體系、綠色生態農業等農業發展項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涉農企業產權登記工作,增強農業企業融資能力。按照“省市合力,共同分擔”原則建立財政支農機制,推動縣域現代農業的發展。

3.5積極創建區域品牌

引導杭州農業產業集聚性建設,打響杭州農產品品牌。要著力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嚴格按產業標準進行生產銷售;積極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和高標準的農業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以區域品牌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形成一鄉一品、一縣一品的產業集聚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加大品牌宣傳力度,使農民認識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影響力,讓居民了解杭州優質農產品品牌,實現生產與消費的“雙贏”。

3.6注重生態循環可持續

農業作為城市的綠肺起著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在農業生產中,要以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應用農業節約型技術、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農業廢棄物資源性利用等環保技術,探索農作物秸稈、畜禽排泄物等資源化利用途徑,促使農業實現生態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篇(4)

關鍵詞:江西新余 精致農業 綜合開發 SWOT分析

精致農業是精致性的農業生產資源調配,是高品質、高附加值、有市場潛力并有利于生態維護的農業。新余精致農業園地處孔目江生態經濟區,是新余重點發展的以農業體驗和都市休閑為特色的城市“后花園”。園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現已進行了初步的開發,且融入了現代高科技生態農業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諸如知名度低、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因此,新余精致農業園的跨越式綜合開發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余精致農業園概況

(一)地理位置

新余精致農業園規劃建成后總用地面積為4072.7畝,位于新余市西北方向歐里鎮,孔目江生態經濟區中部,贛西花木世界以北,高鐵新城以西,陽光集團種植基地以東,與新余市主城區毗連,通過仰天大道、仙來大道、北湖路、天工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直通城市中心,毗鄰杭南長高鐵、浙贛鐵路、滬昆高速、大廣高速,區位優越、對外交通便利。

(二)自然環境

精致農業園所在區域主要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區塊中部地勢最高,海拔為161.12米,北部和西部次之,南部和東部略低,最低海拔為58.55米。所在區域屬于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中部偏西北方向是區域內最大的高塘水庫,其余水庫、水塘則零星分布在高塘水庫周圍,水體資源豐富;場地內水庫、水塘多為地下涌泉,兼有灌溉和提供飲用水的功能;部分水庫、水塘為積水結構,防滲尤為重要。園區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山坡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

(三)開發現狀

精致農業園目前進行了初步的開發,建設有蘭花組培車間、食用菌工廠、蘭花智能溫室和行政樓等,還存在一些附近村民種植的茶田。部分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完善。農業園目前已經開展有相應的觀光游覽活動,游客主要來自于南昌及新余本地,其中又以新余本地為主。農業園目前在新余本地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更大范圍南昌乃至周邊省份知曉度有限。

(四)區域社會經濟狀況

精致農業園所在地的新余市,是江西省11個省轄市之一。近年來,新余市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較高,社會發展有序推進。精致農業園位于新余市中心城區的西北部,是孔目江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地帶,與孔目江生態經濟區連為一體。未來依托新余市夯實的經濟基礎和孔目江生態經濟區的強勢崛起,精致農業園將擁有良好的發展條件。

二、景觀意向與資源條件分析

(一)景觀意向

園區地處新余近郊,地勢略有起伏,且主要為林地和水域。綜合其景觀特征,主要有山丘、田園和水域景觀。園區中部的山丘為整個區域地勢最高的地方,從山頂可以一覽整個區域全貌,并且與區內最大的水庫遙想呼應;區內擁有典型的田園景觀,林地與茶田分布其中;高塘水庫岸線曲折迂回,水面開闊舒展,河水碧藍如帶,其中有淺灘、水灣、沙灘等水景。

(二)景觀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1.景觀尚處于自然粗放狀態,與農業休閑氛圍不符。

2.區內多為林地和茶田,景觀相對單調。

(三)資源綜合評價

1.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構成整體的吸引力

園區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山丘、水庫、田園風情是區內三大主要資源要素,構筑了園區良好的環境資源,使之具有旅游觀光、生態休閑的良好條件。區內茶田、水域、山體、植被等自然條件均保持良好,農林、水體自然資源較為突出,具有一定特色,具備發展生態農業、旅游休閑的資源基礎。

2.資源品位一般,缺乏壟斷性旅游資源

園區資源在類型組合和空間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具體到資源單體的品質結構,特別優良級單體明顯偏少,景觀資源較為單一,缺乏富有變化、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資源整體品位也一般,資源壟斷程度低。資源品質也較低,需要在進一步的發展中注重吸引力的整合和文化內涵的深入提煉,而蝴蝶蘭的引入及相應的景觀環境改造能夠明顯地提高其資源的品質。

3.人文資源不足

園區的人文資源較為不足,因此,要注意挖掘文化資源、植入鄉土文化內涵、引入蝴蝶蘭文化,從而提升園區文化品位。

4.農業品種上配植需進一步豐富與完善

園區的開發除了進行專業的蝴蝶蘭生產外,還要搭配果園、菜園、盆景園等,能夠進一步完善區域內的生態農業內容,同時也為旅游休閑提供依托。

三、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區位優勢明顯,可進入性強

精致農業園位于新余市西北角,離市中心約15分鐘的車程,并與新余市中心城區連為一體。而新余又處在兩個省會城市(南昌和長沙)之間,境內有贛粵、滬瑞、大廣三條高速公路和四條省道交匯。隨著杭南長高鐵新余站的建成,屆時到南昌、長沙、武漢三大城市均在3小時車程的經濟圈內。位于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江三角洲3個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的八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勢明顯。

2.經濟優勢明顯,社會穩定有序

雖然新余市是江西省內行政區域面積最小的設區市,僅為全省總面積的1.9%,但新余市是江西省僅此于南昌的發達城市,容納了全省2.6%的人口,創造了全省3.67%的產值,經濟效益高,經濟優勢強勁。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是增加城市魅力和外來投資的主要力量之一,尤其是有利于增加對農業園投資和資源開發,使其經濟、社會、文化、旅游等相輔相成,和諧有序發展。

3.后發優勢明顯

精致農業園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資源開發剛剛啟動;工業化起步較晚、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等因素使資源保持了較好的原生性;外界對農業園了解少,負面影響小,這些都有利于發揮后發優勢。通過高水平的規劃為指導,精心策劃、開發,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精致農業園完全有可能成為新余市的新亮點。

4.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廣闊,帶動性強

花卉作為高附加值產品,它的經濟效益遠遠高于其它農產品,利潤可高達50%—70%,甚至超過100%,成為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 蝴蝶蘭有著很高的欣賞和經濟價值,在世界花卉產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市場需求增加迅猛,已呈供不應求之勢。華東地區(包括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省與上海市)經濟發達,消費力強。精致農業園不斷引進、研發臺灣蝴蝶蘭最新前沿品種,以高檔次、品種多樣化推動蝴蝶蘭國內外市場。農業園建成后預計年收入可達3.9億元,還可帶動5000戶農民種植蘭花5000畝以上,年總產值達5億元。

(二)劣勢分析

1.農業園品牌尚未形成

由于精致農業園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缺乏系統地開發、富有特色的產品和營銷宣傳,尚未真正形成良好的形象,導致面臨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局面。

2.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精致農業園有些地塊處于未開發的原始狀態,道路、標示、電力等基礎設備還沒有到位;另外,“吃、住、游、購、娛、信(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也較為薄弱。

3.人力資源與管理“瓶頸”

由于起步較晚,精致農業園缺乏高層次專門人才。當前,精致農業園的各級行政部門以及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中接受專業院校教育的較少,多數是培訓上崗或由其它行政部門調入,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三)機遇分析

1.國家層面

海峽兩岸經濟、農業等的交流與發展,中央連續出臺一系列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的優惠政策措施,并在現代化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給予則政策方面傾斜。

2.江西省層面

為順應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的新形勢,積極承接沿海及臺灣島內臺資產業轉移,江西省政府通過加強對臺商投資的引導、多方位拓展融資渠道、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提升對臺資企業和項目的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快在贛臺資企業發展。

3.新余市層面

為進一步促進新余市苗木花卉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苗木花卉在修復和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地中的重要作用,為全市農業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新余市大力推進贛西千里苗木花卉走廊建設,努力抓好全市苗木花卉工程。

(四)挑戰分析

1.面臨大陸其他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挑戰

目前大陸有29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從區域分布來看,既有沿海經濟較發達、臺資相對集中的地區,也有農業資源豐沛的農業大省;既有對臺農業合作基礎良好的區域,也有地處大陸經濟中心、對臺經貿合作潛力巨大的中西部。尤其一些農業大省、大城市郊區、具有立體氣候的西南省市在建立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如何避免同質化,開發建設出自己的特色,是精致農業園要面臨的主要挑戰。

2.面臨對農業園期望過高,而大陸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尚有不盡完善的挑戰

近年來中央和各地市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臺資企業和臺灣農民到大陸創業,使臺資企業和臺灣農民在島內發展艱難的情勢下,對轉投大陸抱有很高的期許。但由于兩地農業經營理念、政府輔導方式、管理水平、金融和保險服務以及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等的差異,臺資企業和臺灣農民會產生不適感。如何在現有體制、機制下很好解決臺資企業和臺灣農民在農業園的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精致農業園必須未雨綢繆。

四、相關建議措施

針對以上對新余精致農業園的分析,要實現農業園的跨越式綜合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創意農業產業為支撐,以休閑農業、旅游觀光多層次發展為目標,突出蝴蝶蘭及食用菌生產的技術產業優勢,重點塑造農業體驗、觀光游覽、休閑游憩、康體養身、花卉展銷等核心功能,成為新經濟模式下自然景觀獨特、地域文化濃郁、服務設施先進,集合生產、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精致農業園。

(一)農業休閑的品牌典范地——尋求“生態+自在+悠然”的結合

清新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地和諧的農業生產環境是整個區域資源環境的基本格調。應以蝴蝶蘭及食用菌生產基地為發展品牌,以創意農業體驗與休閑旅游產業的結合為特色,突破傳統農業園區發展模式,倡導一種貼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態度。強化情景化、體驗化特征,注重挖掘和推介規劃區的宜人風光,著力展現和諧生態景觀,將生態、悠然、自在貫穿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為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提供更多觀賞農業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機會和場所,為旅游者的休閑娛樂活動提供生態化的設施和服務。

(二)品質文化的多元體驗地——尋求“農業觀光+文化體驗+品質休閑”的聚合

品質意味著精致、品位,意味著小體量的精雕細琢。通過將農業基地、精致景觀與休閑元素的疊加,構筑高品質、高檔次、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鏈與創意旅游產業鏈。同時,結合智能化、休閑化設施,構建品質高尚、設施完備的休閑環境,提升旅游品牌力和吸引力,將農業園打造成為具有農業觀光、品質休閑、文化體驗等多元體驗的農業生態園區。

(三)傳統旅游的休閑新視野——尋求“人性化+生態化+智能化”的契合

明確農業園發展優勢,人性化地考慮游客的各種需求,以生態化的休閑生活環境給游客舒適的感受,以智能化的手段提供游客高層次的享受,將精致農業園打造成為區域旅游發展首位集聚地,形成集人性、生態、智能于一體的農業休閑地。

參考文獻:

[1]張慧禎,黎元生.臺灣精致農業發展的經驗和啟示[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1,24(3).

[2]新余市情概覽.中國新余網[EB/OL],2013-01-27.

[3]2012年新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江西省統計局.

篇(5)

一、 “互聯網+農業”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互聯網+農業”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進而建設起智慧農業。目前,我國“互聯網+農業”在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首先,對“互聯網+農業”的認識不足,大多數人始終認為“互聯網+農業”就是電商農業,這種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借助電商銷售農產品只是“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的一部分。甚至一些農民認為互聯網缺乏真實性,抵制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因此,農民認識的提高對智慧農業的建設至關重要。其次,“互聯網+”與農業的對接不夠全面。我國農業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季節性、突發性等特點,但是當前“互聯網+”并沒有做到與農業特點的完美結合,對于基礎設施較差的村莊缺乏更多的支持。最后,部分技術不夠成熟。“互聯網+農業”涉及物聯網技術,但是目前我國物聯網傳感器方面的技術還不夠完善,導致基礎數據缺乏,增加了大數據的分析難度,提高了融合成本。

二、 “互聯網+農業”背景下智慧農業發展對策

強化“互聯網+農業”意識強化“互聯網+農業”意識,是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解決我國農民對“互聯網+農業”認識不足這一問題的關鍵。要想強化人們的“互聯網+農業”意識,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加強“互聯網+農業”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針對互聯網認識淡薄或是存在認識誤區的地區,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尤為重要。其次,組織相關活動。活動的開展便于人們對相關認識的加深,有助于人們認識到“互聯網+農業”的優勢,并產生學習熱情。最后,提供互聯網技術指導。為各個農村地區提供科學的技術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因操作不當所引起的農業損失,也是增強人們“互聯網+農業”意識的有效手段。例如,某鄉村為了開展“互聯網+農業”項目,發展智慧農業。一方面,在當地的學校組織了學生的宣導工作,提高祖國未來策略實施的質量;另一方面,集中留守老人及婦女,進行相關意識的宣導,并給予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互聯網+農業”的認識。

1. 提高資源共享效率提高資源共享效率是實現智慧農業建設的必然要求。要想實現農產品資源信息的共享,首先,各級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的合理規劃,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化及生態化發展進程,突破各個部門體制的障礙與限制,制訂智慧農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建立示范基地,以局部發展帶動整體發展,從而調動起我國農民的改革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從而推動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其次,加快相關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互聯網往往會涉及多種技術,而農民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者,對相關技術的掌握能力往往不夠,加強相關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是改善農民技術使用現狀,強化農業技術性要求,解決農產品滯銷現象,提高農業、信息、技術資源共享效率的關鍵。最后,打造一批生態智慧農業基地。借助基地加強對農民的引導與扶持,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資源共享效率的提高。

2.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物聯網作為現階段主要的農業信息技術實現方式,加強物聯網平臺軟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是增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程度的關鍵。物聯網平臺的應用,農產品需求量的上升,還會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加快農業生產逐漸走向標準化、組織化、智能化及信息化。因此,首先,梳理互聯網思維,結合農業發展的特點,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加強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其次,進一步發展大數據技術,利用云存儲、云計算來加強農業生產運輸過程中的數據傳輸、市場分析及供需配比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在耕作土地上構建集成網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農作物生長狀態的實時傳輸及視頻監管。此外,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還要加強農村相關設施的建設,普及互聯網、計算機的使用,做到村村通網絡、家家用網絡、人人會利用網絡,才能為兩方面的融合打好人力基礎。其中,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是推進農業走向智慧化的關鍵,也是實現農產品銷售精準化、綠色化、服務化的重要技術支撐。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才能為“互聯網+農業”背景下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轉變自身的職能,做人民的服務者。積極構建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為農業改革提供指導與幫助;制定信貸補貼、扶持政策,減輕農民農業改革壓力。其次,利用互聯網優勢,改變傳統的“三農”格局,利用網絡平臺服務于農業、農民、農產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為農民提供科學的供需市場,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促進農產品的優化配置,例如,某偏遠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人們文化水平的限制,剛剛收獲的馬鈴薯找不到銷售市場,而通過互聯網信息的、供求市場的分析,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馬鈴薯大量囤積的問題,不但可以保證農民的收成,還能保證農產品價格穩定。最后,政府要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政府的監管要實現產品全覆蓋,對每一個農產品都要做好編碼記錄,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真正實現農業智慧化發展。

篇(6)

公司項目的建議書應該詳細描述你的想法和建議,這樣公司才可以知道你的建議是否適合公司項目,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公司項目建議書范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公司項目建議書范文一目 錄

第一章 投資者的基本情況

第二章 投資規模和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第三章 項目建設工期

第四章 污染及其治理

第五章 投產后的效益預測

第六章 投資單位營業執照

第一章 投資者的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塑料模板生產

①項目投資主體:

倪志軍(自然人)

滁州市城建勘察設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②投資人代表名稱:

趙長明 高級工程師

③聯系方式:

電話 139562287900 0550-2116161

地址 滁州市建設路1號504室

2.投資企業概況:

①投資企業概況:

滁州市城建勘察設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地質勘察、室內外裝潢設計、建筑工程咨詢、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及施工,弱電布線設計及施工。

②現有企業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約300萬元

第二章 投資規模和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1.擬成立的新公司名稱(暫定)

滁州市城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①產品名稱:改性塑料模板

②項目市場分析:

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拉動內需的措施,因此,對于中國建筑業來說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新的機會。

面對此次危機,市場要求每一個行業都要進行內部調整,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企業,綠色環保型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的總目標是:提高建筑業的整體素質、生產工業與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在國際建筑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并充分發揮建筑業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中的先導產業作用,到2010年使建筑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建筑業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但是在施工中木模板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量浪費并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針對這個問題,塑料模板產業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近幾年,塑料模板在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發展很快,逐步取代了木模板和鋼模板的地位,塑料模板的品種規格越來越多,我國塑料模板已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目前在建筑工程和橋梁工程中也已得到大量應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塑料模板是一種節能型和綠色環保的產品,推廣應用塑料模板是“以塑代木”,節約資源的重要措施。

塑料模板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采用塑料模板應該是模板行業今后發展的方向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在北京圖書館等一些密肋樓板建筑的模板工程中,吸取了國外的經驗,采用了塑料模殼,進行密肋樓板的施工,取得較好效果。

這種模殼以改性聚丙烯塑料為基材,采用模壓注塑成型。

其優點是生產效率高,重量輕、韌性較好。

但是由于價格較高,市場發展受到了限制。

而由于全球石油價格暴跌,塑料顆粒價格也顯著下跌,經過對相鄰先進省份的考察,可以發現在此階段塑料模板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優點顯著。

從技術上分析:

塑料模板板面平整光滑,可達到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要求,脫模快速容易;板面平整度誤差可以控制到0.3mm以內,厚薄均勻度好,厚度公差可以控制到±0.3mm之內。

用作鋼框組合的模板比竹膠板模板更適合。

耐水性好,在水中長期浸泡不分層,材料吸水膨脹率小于0.06%,板材尺寸穩定。

可以耐酸、耐堿,耐候性也好,溫度在-60℃~130℃都能正常使用,耐久性強,使用6年的衰老度僅為15%,能正常使用8年以上。

在沿海地區、地下工程、礦井、海堤壩等工程中應用比鋼模板更適宜。

可塑性強,允許設計者有較大的設計自由,能根據設計要求,通過不同模具形式,生產出各種不同形狀和不同規格的模板,模板表面可以形成裝飾圖案,使模板工程與裝飾工程相結合,這是其他材料模板都不易做到的。

加工制作簡單,制作工序和生產設備都較單一,板材用熱壓機即可快速模壓成形。

施工應用簡便,塑料板材可以鉆孔,釘、鋸、刨等具有與木模板一樣的加工性能,現場拼接很方便。

可以回收反復使用,塑料模板施工使用報廢后可以全部回收,經處理后可以再生塑料模板或其他產品。

對生產廠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對施工企業無需支付處理報廢竹(木)模板的費用,還可以得到塑料模板10%的殘值。

施工應用整個過程中無環境污染,是一種綠色施工的生態模板。

從經濟上分析:

塑料模板節省工時,而多次的周轉性也使施工成本顯著下降。

③ 原材料及用量:

本項目主要使用再生PV PE塑料粒子及少量粉煤灰,并且本產品可以循環利用。

2.項目生產工藝簡介

主要技術:部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浙江大學主導研發的生產工藝。

利用機械設備對原材料進行高溫高壓擠出,并最終處理成各種規格的板材。

主要設備:錐形雙螺桿塑料擠出機 塑料板材成型機,以上主要設備來源于山東、浙江等,總裝完成后生產線具有具有速度高、擠壓力大、傳動平穩,精度高的特點。

3.投資規模:

①總投資額約3000萬元,注冊資金額約280萬元

②固定資產投資額:

土地受讓投資額 120萬

土建投資額 1500萬

設備采購及安裝投資額 1300萬

辦公設備及交通工具購置費用 80萬

4.申請受讓的土地面積及總建筑面積:

本項目擬申請土地24畝 總建筑面積約15000平方米

其中:廠房面積約10000平方米

研發中心面積約4000平方米

辦公及輔助用房面積約1000平方米

道路及綠化面積約3000平方米

5.主要設備清單:

其中安裝及運輸費暫定20萬

3.生產經營概況:本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9日,注冊資金280萬元,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地質勘察、室內外裝潢設計、建筑工程咨詢、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及施工,弱電布線設計及施工。

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理由和依據

1、項目提出的背景,說明項目建設的重要性

2、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的必要性

塑料模板從世界范圍來講也好,從我們中國來說也好,應該是一種趨勢,是建筑的發展方向。

因為塑料模板具有很多木模板和鋼模板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已被公認為綠色環保型產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但是為了促進企業發展,所以對于引進資金、技術及設備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產品方案、建設規模和建設地點的設想

1、產品的名稱及年產量

滁州市城建勘察設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擬在建設年產10萬平方模板加工生產項目。

并根據企業發展狀況,擬建設各類塑料模板的加工。

本項目確定一期工程產品方案及生產綱領如下 表1.

2、產品方案設想,包括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規格、質量和標準等

2.1

主要產品規格:

產品規格

厚度 12 mm 15 mm 18 mm 12 mm 15 mm 18 mm

規格 915 mm _ 1830mm 915 mm _ 1830mm 915 mm _ 1830 mm 1220 mm _ 2440 mm 1220 mm _ 2440 mm 1220 mm _ 2440 mm

重量 21kg 26kg 31kg 37kg 45kg 54kg

3、產品的性質和用途。

一、塑料模板具有抗濕性、耐腐蝕性強、耐酸和耐堿性強等到特點,特別適合地下和潮濕環境中使用。

二、塑料模板強度高、韌性強,耐沖擊、彈性強,不易產生變形,從而大幅度提高模板的周轉使用次數。

三、塑料模板規格全、重量輕,支拆模輕便,施工操作及搬運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低、施工效率高。

四、塑料模板可與現在木(竹節)膠合板等多種材質板同時并用。

五、經測試,塑料模板的正常使用次數可反復使用60-100次,可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且使用后的廢舊模板還可收回,以舊換新,節約成本更加可觀,有利模板租賃業的發展。

六、塑料模板在使用過程中無需涂刷脫模劑,容易清潔和保養。

因此減少了模板清潔、保養費用。

七、塑料模板表面平滑、光潔,與混凝土剝離性好,易脫模,可大大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施工工期,有助于實現清水混凝土。

八、塑料模板如遇損壞,可百分之百地回收、再生、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符合國家創建節約型社會的基本國策。

總之,塑料模板具有常規建筑模板的使用共性和優于常規模板的更多特性。

因此,塑料模板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我國建筑施工以塑代木、以塑代鋼、以塑代竹的理想建筑模板產品。

4、產品的市場預測,包括產品國、內外供需情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預測,產品的銷售方向和銷售價格預測

省時40%以上,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省工40%以上,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最多可省材1/3以上,顯著降低木材耗費

單次成本降低30%左右,可周轉使用40次以上

輔助成本年節省40萬,全面降低輔助成本

殘余價值相當可觀,廢棄后可回收再生

安全可靠,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和質量

綠色環保,共建和諧社會

以上的特點決定了該產品有著很大的市場前景。

五、主要協作配套條件

(一)用地

1、擬用地總面積:10畝

2、廠房、庫房、實驗等生產和科研用房占地面積:6畝

3、辦公、住宿等辦公和生活用房占地面積:2畝

4、道路、停車等輔助設施占地面積:1畝

5、綠化占地面積:1畝

(二)用電

1、年用電量:

2、擬安裝變壓器容量:

3、能耗指標分析:

(三)用水

1、年用水量:

2、擬接水管徑:

3、水耗指標分析:

(四)用工

1、擬用工人數:50人

2、用工的類型及素質要求:男性,18~40歲,要求身體健康,五觀端正

3、人員錄用辦法及培訓計劃:以合同制的方式錄用,生產工人和從事產品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由公司組織在公司內或產品研究所或國內科研院所進行定期培訓。

4、勞動用工待遇:不低于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簽訂合同后購買養老、失業及醫療保險。

(五)用氣

1、年天然氣用量:

2、氣耗指標分析:

六、生產及工藝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及供應

再生PP、ABS、PVC、PE顆粒及粉煤灰等

(二)主要技術、設備,要說明技術、設備的先進性、適用性及來源

1、主要技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2、主要設備:錐形雙螺桿塑料擠出機

塑料板材成型機,以上主要設備來源于山東、浙江等,總裝完成后生產線具有具有速度高、擠壓力大、傳動平穩,精度高的特點。

(三)生產工藝流程

(四)生產規模及主要指標分析

塑料模板生產項目,是投資1200萬元新建的一個投資項目,占地面積近10畝、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達到10萬平方,為安徽地區較先進的塑料模板生產基地。

(五)生產組織及定員,說明職能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項目建成以后公司按照發展方向和目標確定組織機構,多渠道吸引國內外專業技術人才,建成一個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的技術研發中心。

滁州市城建勘察設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管理及市場把握的經驗豐富,擁有一批技術熟

練的操作工人和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營銷人員,本次技術改造的勞動定員為100人,同時將加強技術人員的比例,其中技術人員40人,占40%。

七、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

(一)總投資額,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額,流動資金額;及資金來源。

該項目總投資額達1200萬人民幣,其中固定資產700萬元,流動資金500萬元,資金主要來源于購買土地、設備等。

(二)固定資產中土建工程投資估算。

(三)固定資產中設備投資額

(單位:萬元)

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評估

(一)年產值: 項目首期建成投產后,年產10萬平方塑料模板

(二)年銷售收入: 年銷售收入約為1500萬元

(三)生產成本分析:

(四)年稅收:

(五)年利潤:

(六)回收期:該項目預計年產10萬平方塑料模板,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預計5~7年內收回成本。

(七)社會效益分析,主要分析項目投產后的社會影響: 從發展企業人才素質來看,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專業設計人員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他們的專業素質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提高。

(八)效益評估結論: ,塑料模板發展也成了業內的熱點話題,該產業的發展有著光明的前景。

九、環境保護與安全

(一)影響環境因素分析及保護措施:

本項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無污染;

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于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積極性,本項目的實施注重廠區綠化工作,在項目設計中統一進行規劃,進行必要的投資,通過在廠區內多栽種長青樹木, 充分利用樹木吸收噪音及有害物質的作用,同時又能夠美化環境,創造舒適的生產、生活空間。

按照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要求,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二)安全危險程度分析及防范措施:

公司對生產管理上建立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對員工實行先培訓再上崗,對員工經常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宣傳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嚴格操作規程;

廠區內建設較為完善的消防系統,廠區內主要建筑物間距符合防火要求,并設有可通行消防用車的環行通道;

廠區內所有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的布置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對不帶電設備的金屬外殼都妥善接地。

(三)衛生危害程度分析及保健措施:

在廠區的總體布置上充分考慮了綠化、消防、衛生等安全衛生要求,在建筑物設計中,盡量利用自然采光、通風。

(四)消防設施配備及消防安全措施:

按照消防法的要求,項目設計方案應經過市消防部門審查認可,消防設施應按照有關規定“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距離要滿足防火間距要求,車間內形成環行通道。

主要廠房為輕鋼結構屋架,應滿足二級耐火等級要求,其他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均不得低于二級。

建筑物防火分區面積、安全疏散距離和出口均滿足防火規范要求;火災危險場所,電氣設備采用防塵保護措施,線路敷設穿鋼管保護,車間內設置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燈;本項目中建設消防供水管網,足以滿足本項目消防用水要求。

十、項目建設進度安排

(一)項目建設工期,其中,開工時間、竣工時間、投產時間:

該工程建設工期預計一年,2008年12月開工,2008年12月竣工,2009年1月投產。

(二)項目建設進度表

項目聯系人: 投資人(簽名): 聯系方式: 投資單位(蓋章):

公司項目建議書范文二一、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包括國內外現狀、知識產權狀況和發展趨勢;技術突破對產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項目可能形成的產業規模和市場前景。

二、國內外市場分析

包括國際市場狀況及該產品未來增長趨勢、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產品替代進口或出口的可能性;國內市場需求規模和產品的發展前景、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占有率。

三、項目主要開發和建設內容

包括項目的主要科技攻關內容、項目目標及開發任務。

四、項目實施的技術方案

包括項目的技術路線、工藝的合理性和成熟性,關鍵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點;產品技術性能水平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比較;項目承擔單位在實施本項目的優勢。

五、項目實施的現有基礎

包括項目承擔單位注冊地點、股權結構、資產和負債情況、員工構成、主要業務和主要產品、生產規模、主要裝備和技術水平、近年來經營狀況;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的后續開發能力;企業資質、信用和融資能力等。

六、項目組織機構和人員安排

包括項目的組織形式、產學研聯盟運作機制及分工安排;項目的實施地點;項目承擔單位負責人、項目領軍人物主要情況;項目開發的人員安排。

七、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包括項目階段考核指標(含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可能取得的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和國外專利情況)及時間節點安排;項目的驗收指標。

八、項目資金需求及來源

包括項目新增總投資估算、資金籌措方案(含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科教興市專項資金、推進部門配套資金等)、投資使用計劃。

九、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包括項目未來三年或五年生產成本、銷售收入和利稅估算;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財務凈現值等指標的動態財務分析;社會效益分析。

十、項目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包括項目技術、市場、資金等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十一、其它需要說明的事項

十二、有關附件

1、項目承擔單位工商登記營業執照(復印件);

2、企業資質證書、專利證書、特殊行業許可證和產品獲獎證書(復印件),

3、上年度《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審計報告(復印件);

4、項目銀行貸款承諾書、自有資金證明材料(原件);

5、項目若有基本建設內容,還需有項目規劃、土地、環保意見(復印件);

6、與項目相關的其它證明材料或文件等。

公司項目建議書范文三一、項目背景: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就成為中國發展的重大主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三農”問題,農民的生存、發展問題正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

世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農業生產的現狀將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

如何在發展農業、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解決上述矛盾,是否能將“三農”問題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及創建和諧社會聯系起來考慮,怎樣把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和農林建設上去,以全面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增強農業、農村、農民自身的造血功能。

我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我們必須真心誠意的把農民看作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一切考慮首先是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不要到農民的口袋去掏錢,而是千方百計不斷的往農民口袋去裝錢。

農民滿意了,農業發展才有希望,農民的富裕才是國家真正的穩定與繁榮。

第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資源,也就是如何珍惜土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可持續發展。

第三、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來提高農民的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使農業生產與世界市場經濟接軌,直接參與世界市場的竟爭。

發展訂單農業,有條件的發展外向型農業,走無公害綠色農業為基礎。

有條件的發展有機農業,盡快使農產品走向世界。

第四、正確理解和實施國家出臺的有關“三農”的各項政策,有關新農林、村、小城鎮建設的方針措施。

不要搞形象工程,不要重復舊城鎮的建設,不要建了新農村,破壞污染了好環境。

要建設好生態農村,做好系統工程的同步建設。

第五、農業不是一個旅游觀光業就可讓大多數農民致富的,農業也不是突然一個市場好銷的品種就能長久讓農民富起來,我們所提倡的和將要實施的生態農村工程項目首先是綠色的、自然生態循環的、無公害的;是產業化、外向型、可持續發展的與農民住宅于一體的、綜合型、種、養、加工、科研,開發于一個整體的循環經濟模式。

(fwsir.com)徹底改造農民的居住環境,居住與農業相依存,農業與大自然相結合的良性循環,長期的培養人類維護地球大自然環境。

在我國農民都住上別墅是不現實的,現代化的別墅本身就是一種消耗、一種污染源,同時別墅也不能完全作為農民富裕的標志,人類還要吃、喝、還要創造、更需要勞動,我們將建造的農民住宅也絕對是現代化的,但它的區別在于95%以上都是綠色環保建材,能源自給自足與大自然溶于一體,即體現人性化的舒適,又實行污染零排放,各種能源消耗達到最低。

“生態農村”工程是我們在中國首家提出的,它將是一系列綜合的工程體系。

未來的農村將是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也將誕生新興行業,農村物業管理、農業產業化,電子商務、政務網絡化管理生態一體化等等,將有效的實現為社會創造良性循環與農村就業提供了積極的作用。

二、項目內容

“生態農村”工程項目是一項系統建設工程,它包括:生態農業、生態環保住宅、獨立能源、污水處理循環利用、智能管理等系統工程。

為了更好地實施和推廣該工程。

目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建設示范工程,同時,將在北京郊區建立一個永久的“生態農村工程示范基地”集中各類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優良品種等新型生產資料和生態住宅樣板,各類綠色建材,國際新產品、新技術等等的。

(1)生態農業

目標是示范產業化外向型的品種,確保農業增值,培育優良品種供應國內外,傳統蔬菜的出口創匯穩定收入。

要求是無公害綠色生產為基礎,培育品種特色品牌為經營手段。

A、目前農業種植內容主要有:

1。

國外品種(暫有3種用來種植示范):貓薄荷,油南瓜,杰蘭逢諾辣椒,特種玉米等其它經濟作物。

(大量加工出口)

2。

航空育種種植和培育優良品種。

(供應國內外市場)

3。

國家緊缺中草藥保真品種種植和示范。

(藥品公司回收)

4。

綠色蔬菜會員訂購和供應出口(供應國內和出口)

5。

綠化樹木和草種種苗培育(國外引進、供應國內市場)

6。

國內蔬菜果品優良新品種示范和出口(美國)

7。

發展芽菜種植和推廣。

8。

食用菌高科技栽培與供應和優良牧草栽培推廣。

9。

大棚培育和種植反季節果蔬。

10。

野生果蔬的訓化種植和種苗培育。

11。

種植新技術引進、實驗、推廣和培訓。

12。

地方特色資源的深開發、品牌包裝,國內外市場發展。

B、目前農業養殖內容有:

1。

國外肉牛優良品種胚胎培育。

2。

出口肉鴿,肉鴨的養殖。

3。

鵝肥肝養殖、加工、出口。

4。

林蛙種源的培育和養殖。

5。

內陸海水永不更換的海產品養殖。

6。

肉食珍稀動物和野生動物的養殖。

7。

地方特種資源的深開發、品牌包裝,國內外市場發展。

C、中間生物鏈產品————蚯蚓的培育,養殖及轉化為肥料,農藥,糞便自用和出口。

D、農副產品加工區內容有:

1。

預備綠色肥料和農藥的加工。

(自用和供應國內外)

2。

農副產品的包裝,檢疫和深加工(供應國內會員和出口)。

(另參考圖一,圖二表示生態農業鏈)

(2)生態環保住宅

E、由于歷史原因,農民住宅分散不合理,我們將集中建設生態住宅并提倡和遵守國家一戶一宅基的政策,這樣即不占用農地而且還會騰出更多的農地,按村或村與村合并,更理想的新合并。

總之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符合國家政策,一切為農民利益著想,為創造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真正讓農民快速富起來,徹底改變我國農村落后的整體面貌。

我們將由專家設計不同風格的樣式,適合當地風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根據農民家庭情況合理安排,基本標準是:一戶一宅基、有二層、有三層的、家家有院落、小區內綠化35%以上、有公共設施如小型超市、醫療門診、幼兒園、活動場所、集中垃圾處理、村委會辦公室等,一切公共地面均是環保型的。

住宅:要保持95%以上是綠色的建材,包括墻體的一磚一瓦或板塊式,整體框架式、總之不用水泥。

環保型新材料防水阻燃的隔墻板和裝修等,并且抗8級以上地震要求,室內利用空氣多效應處理系統自動調節含氧負離子新鮮空氣。

(最新成果)根據不同地區,我們將采取多套方案建設。

總之,環保、綠色、舒適可持續發展是最基本要求。

(3)獨立能源供應

F、能源:為了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的保證,將采取多套措施并舉即達到互補又可備用頂替。

太陽能發電和供熱水一體化,即熱、電一體化(新技術)

農業和生活垃圾沼氣發電和燃用,即氣、電一體化(最新成果)

地源熱泵或多種新產品作為取暖和制冷(最新成果)

光電池發電系統

微風發電裝置

篇(7)

Key words: RMP analysis model;flower tourism product;Wuhan rural tourism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2-0050-04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不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迫切需要一種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來重返自然。在這種背景下賞花旅游應運而生。賞花旅游是指依托植物花卉資源,以滿足旅游者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興綜合性旅游活動。因為花卉資源主要存在于鄉村環境中,所以賞花旅游與鄉村旅游密切相關。2013年,武漢市以賞花游為龍頭帶動的鄉村休閑游接待游客達2039.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03億元,全市鄉村休閑游經營單位發展到1112家。毋庸置疑,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賞花旅游正呈現蓬勃興起之勢,已成為當前武漢發展鄉村休閑游產業的重點工作。

1 RMP分析法

(RMP)分析理論,該理論是以旅游產品為中心,進行R性分析(資源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市場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為基礎進行P性分析(產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將這一理論運用于武漢市鄉村賞花旅游產品開發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該理論既考慮了旅游基礎性分析,即對旅游資源和旅游市場的分析,同時兼顧了對旅游產品創新的分析,另一方面產品開發需要旅游資源條件、客源市場條件,以及旅游產品的競爭條件作后盾,才能保證鄉村賞花旅游可持續發展,三者缺一不可。

2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的RMP分析

2.1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資源分析(R性分析 Resource Analysis)

2.1.1 資源現狀

武漢市兩江交匯、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縱橫、平原廣布,有7個國家森林公園、6個濕地保護區、5個濕地公園和40個城中湖泊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武漢年日照時間長、氣候好,花的周期長、品種豐富,四季分明,花開不斷。同時,武漢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人文名勝古跡眾多。本文研究的武漢市鄉村賞花旅游的范圍為武漢市的6個新城區即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和漢南區。當前,各區有近20種花卉成規模地輪番開放,達到規模的賞花景點近60處,已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賞花游格局。(武漢市鄉村賞花游資源情況見表1)

2.1.2 資源評價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資源優勢非常明顯。黃陂區擁有7個4A級景區和3個3A級景區, 2013年黃陂區木蘭天池杏花、清涼寨中華櫻花、木蘭云霧山杜鵑花和錦里溝櫻花4家入圍武漢市“新花城十景”。2014年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榮獲“武漢新花城賞花典范區”稱號,其中木蘭草原、木蘭天池、東西湖區郁金香公園等榮獲“武漢新花城賞花典范地”稱號。

2.2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市場分析(M性分析: Market Analysis)

2.2.1 旅游市場分析

根據武漢市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19297.32.萬人次,同比增長9.03%,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9126.75萬人次,同比增長12. 36 %;海外游客170.57萬人次,同比增長5.7%。全市實現旅游總收人1949.46億元,同比增長15.35 %,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892.06億元,同比增長22. 4515.84 %;旅游外匯收入9340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16% 。武漢旅游發展蒸蒸日上,鄉村旅游各景區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據統計,從2009至2011年的三年期間,到武漢賞花的游客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2011年超過了500萬人次。2013年,全市以賞花游為龍頭帶動的鄉村休閑游接待游客達2039.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03億元,全市鄉村休閑游經營單位發展到1112家。以黃陂區為例,2014年全區賞花游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旅游年綜合收入近10億元,占全區旅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15年,市郊新一輪賞花熱潮興起,截至3月已接待游客202萬人次。2015年武漢將新增農家樂經營戶500家,預計接待游客2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億元。

2.2.2 賞花旅游市場分析

經濟學理論認為,旅游產品需求具有需求彈性大、需求季節性明顯等特征。國內旅游市場需求彈性較小的旅游產品以中短途的觀光旅游產品和周末短途度假旅游產品為主。因此賞花旅游要與觀光、體閑、度假等產品相結合,增加其體驗性,目前來武漢鄉村地帶的旅游者以國內游客占絕對優勢,受旅游距離衰減規律的影響,國內游客多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和相鄰省區。

為了準確掌握武漢鄉村賞花旅游客源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提高武漢鄉村賞花旅游規劃決策的針對性,在有效結合現有武漢市游客市場現狀的情況下,分別按照不同的等級和區位選取東西湖石榴紅村、新洲區花果山生態農業園、黃陂區云霧山、江夏法泗籽蓮基地、蔡甸索河金龍水寨作為調查對象,調查鄉村賞花旅游者的消費特征,此次調查在各景區分別發放問卷100份,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375份,有效問卷332份,有效率為66.4%。調查的男女比例為47.86%和52.14%,調查結構基本合理。從職業、年齡、收人、文化程度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可知,武漢鄉村賞花游客群體文化層次較高(專科文化以上占到52.99%),收入在中等水平(月收入在2500以上的占到82.33%),屬于中青年旅游消費者市場(18-50歲之間的占到72.82%),喜歡結群出游(有88.46%的游客選擇與家人或者同學、朋友一起出游),以觀光娛樂和體閑度假作為主要出游動機(占到63%),出游時間短(1天以下的占到70.66%),家常便飯成為旅游者最喜好的飲食方式(占75.30%)。在調查中還發現,近郊型景區則以本地客源市場為主,以景區知名度決定游客數量,雙休日是主要的接待時間,旅游產品以休閑、娛樂為主;若為遠郊型景區,則主要以旅游地的人口、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可達性、知名度來確定,旅游產品則以體驗、休閑為主。

2.3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產品分析(P性分析: Product Analysis )

在武漢鄉村賞花旅游RMP分析過程中,R(資源)-M(市場)-P(產品)三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作用、相互推動的關系,其中旅游資源和旅游市場、旅游市場和旅游產品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單向關系。他們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要素缺一不可,三者的有序結合促進了武漢鄉村賞花旅游開發。

鄉村賞花旅游開發過程中,花卉資源是開發的基礎,其多元性、獨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動因,這就成為武漢鄉村賞花旅游產品開發的前提條件,武漢市廣闊的旅游市場為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平臺,旅游者的空間流動直接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武漢鄉村賞花旅游開發指引了方向。

武漢市鄉村賞花旅游于2009年左右開始發展,雖然剛剛起步,但發展勢頭迅猛,賞花游產業已漸成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武漢鄉村賞花旅游資源向產品轉化能力較弱,景區內自然旅游資源豐富,潛力巨大,但是賞花旅游產品比較單一,多數賞花景區目前還處于粗放經營階段,以觀光、體閑旅游為主,多為初級旅游產品,缺乏高水平的規劃。二是,賞花旅游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缺乏,特色精品旅游產品稀少,不能滿足游客的消費需要。三是,從時間維度看,賞花旅游季節性強,淡旺季分明,對以觀賞壯麗花海景觀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花期是決定賞花旅游市場狀況的重要因素。武漢鄉村賞花游時間大多在春季,范圍以黃陂、新州、東西湖區為主,其他季節、區域有觀賞價值的種類很少,特別是新城區的賞花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在賞花游日益蓬勃興起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樣化形勢下,旅游開發應在開發理念上有所創新,以充分發揮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

3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產品開發設想

3.1 開發多種旅游產品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資源豐富,產品種類多樣,可開展的旅游項目較多,因此,景區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旅游者獲得最大滿足和景區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原則,采取適合景區發展的產品發展策略,并須經常分析自身產品組合的狀態和結構,不斷對產品進行調整,使景區旅游產品的組合達到最優化。

3.1.1 體驗式花卉旅游產品開發

武漢鄉村賞花旅游景區可以開發自然觀光、休閑度假、強身健體、文化體驗等旅游產品,在每項旅游產品中可設計豐富的項目(見表2)。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就可開發賞花、采摘、垂釣、觀光、休閑等多種產品組合,從橫向可以體會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旅游產品,縱向則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項目帶來的新奇。花卉旅游活動的開發上則要注重體驗,突出互動,除了介紹豐富多彩的花卉知識之外,還應增加為游人提供直接參與花卉栽培技術的活動空間和各類餐飲娛樂項目,將文化、休閑甚至藝術生活植根于花卉旅游全過程,讓游客在賞花的同時,與大棚蔬果、蓮蓬、柑橘等傳統農事采摘體驗串聯起來。

3.1.2 專項花卉旅游產品開發

①花卉養生旅游產品。花卉養生類旅游產品的開發要結合豐富的森林、水系、日光等資源,開發生態保健、日光浴旅游項目。開發要以森林溪谷、負氧離子、綠色環境、濕潤空氣和舒適的溫度為基礎,開發森林浴、花浴等養生旅游產品。還可開發音樂養生、文化養生、養生生活體驗等項目,放松身心,解除心理負擔,通過精神修養來實現養生目的。

②花卉美容美食旅游產品。賞花本身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外,還能與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精細化工業等結合發展增強花卉資源的利用效能,推出一系列滿足旅游消費需求的花卉旅游產品,如鮮花、干花、花種、花束花籃、花卉首飾、花卉化妝品、花卉食品、花卉飲品、香包、香枕、香囊、蜂蜜、蜂王漿、花茶、植物精油、玫瑰醇露等天然產品。可以針對游客身體狀況,采取醫師、藥師、廚師、美容師四者相結合的方式,為游客量身定制個性化花卉美容美食產品,使游客大飽口福的同時,滿足求美心理。

3.2 完善公共配套設施

自駕游等旅游出行方式的轉變升級對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賞花旅游的交通設施、住宿餐飲設施、旅行社和休閑娛樂設施、科普教育設施等旅游核心服務體系可以發揮花卉旅游對相關第三產業廣輻射、強帶動的作用。旅游配套工程可以把賞花游與扶貧開發相結合,開發一個賞花景區,同時也會大大改善當地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景區景點配套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購物、住宿、娛樂場所,以便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或多站式的優質服務,使游客品嘗到正宗的小吃美食,就近方便采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饋贈親朋好友,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店和相應的娛樂設施,使得游客盡興而歸。各個旅行社、景區、賓館、飯店還應實現聯網,并建立網絡預訂服務系統,為旅游者提供最及時的網絡預訂服務,滿足游客多方需求。

3.3 強化宣傳和品牌培育

一方面武漢鄉村賞花游處于發育成長階段,相關部門缺乏對景點景區進行系統包裝策劃,沒有制定統一的宣傳口號、標識,組團對外推介也不夠,使一些具有重要開發價值的資源仍處于待在深閨人未識的階段。可以通過舉辦各類花卉展覽、花卉文化節、花卉旅游等活動,創辦高水平的花卉國際博覽會形成旅游宣傳的轟動效應和旅游節慶的綜合效益。如每年舉辦一屆中國武漢國際賞花節,全面推介武漢賞花游產業,各區、鄉鎮、景點結合實際舉辦櫻花節、梅花節、杜鵑花節、牡丹花節、節、桃花節、油菜花節、荷花節等專業賞花節,做到一區一節、一鄉一節、一景一節、一月一節,擴大賞花游知名度。發揮政府或協會在組織和協調方面的優勢,積極推導國內外企業參與策劃和承辦博覽會,深入宣傳武漢鄉村花卉產品,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運用現代科技,創新宣傳方式。武漢鄉村賞花游需要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大力宣傳,并應大膽運用創新的方式進行旅游宣傳。因此,應在利用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廣告、電視等進行宣傳的基礎上,擴大現代化技術的使用,建設具有特色的旅游網頁、網站;增強信息網絡化宣傳方式的建設,使游客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了解鄉村花卉文化,自主選擇滿足自身需求的旅游產品;通過對話式的網絡營銷,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反饋游客要求,設計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游客需求的旅游產品。另一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花卉旅游品牌培育。品牌是反映產品質量與特性的一種標志。一個好的品牌是巨大的無形資產,是市場感召力的源泉和產品競爭力的保證。花卉旅游品牌應突出花卉產品的差異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它旅游產品難以模仿或取代,從而在旅游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立足這一基礎,圍繞花卉旅游產品設計、花卉旅游產品特征提煉、花卉旅游產品形象塑造三個方面進行。

3.4 挖掘花卉文化

隨著人們素質的普遍提高,對旅游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觀光,游客求知欲望越來越強,選擇賞花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走馬觀花,而是要領略與花相關聯的文化意境,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變遷等,以豐富生活的閱歷,提升人生的境界。目前,武漢鄉村賞花旅游景點不少為泊來品,沒有與歷史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有機結合,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根基。景點開發僅僅停留在原始的觀賞、游覽層面上,在花卉所蘊涵的深層次文化內涵以及高層次精神體驗的認識和開發方面稍顯不足,不能把歷史文化與花卉的美態以及韻味結合起來,與當地的民風民俗、日常生活文化等結合起來,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花卉文化品牌”,使本應豐富多彩的花卉旅游項目過于單調。

武漢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這都是開發旅游資源的優勢,應該將這些資源與花卉資源相整合,最大限度放大武漢的“楚文化”效應,充分挖掘武漢的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將文化元素融入花卉旅游項目建設,貫穿花卉旅游發展的各個環節,多元展現花卉的文化內涵,拓展旅游空間,依靠文化吸引和留住游客。并且,豐富的野生花卉資源往往生長在偏遠的革命老區,還可把紅色旅游文化元素注入賞花游景區。比如,黃陂突出木蘭文化、桃花文化、山寨文化、土家文化,蔡甸突出知音文化,新洲突出紅色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通過對人物傳記、傳說、民間故事、民俗等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增強景區景點吸引力。

可以在舉辦花展的同時,舉辦詩歌比賽、花卉猜謎、花卉選美比賽等充分挖掘出花卉藝術價值。在景區的名字、景點進出的通道、餐飲食品、餐廳布景、餐具飾圖、旅游商品等方面植入與花相關的元素。將賞花與婚慶、攝影、書畫、科普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舉辦書畫、攝影比賽、展覽等活動,引導群眾知花、賞花、買花、養花,提高欣賞水平和消費品位。

3.5 提升人才培養

鄉村休閑游從業人員大多是當地農民,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均不高。提高賞花游從業人員素質。充分利用我市科教優勢,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加大賞花游從業人員人力資源開發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賞花游從業人員的培訓,重點提高賞花游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使其對賞花游景區、景點的推介、解說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導游人員進行關于花卉常識、花卉文化、歷史文化、區域文化方面的專題培訓,如觀賞花卉時通過導游人員的講解,游客不僅了解了必要的市美知識,而且對花卉的歷史,花卉的藥用價值進行了了解。加強花卉種植技術培訓,提高居民和企業花卉養護水平。定期組織餐飲服務等免費培訓課程,嚴格執行鄉村游農家樂的管理標準,讓村民提高了服務意識和技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男女裸交无遮挡啪啪激情试看 |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www污污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25p|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506070老妇乱子伦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毛片tv网站无套内射tv网站| 亚洲乱亚洲乱妇|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黑色包臀裙秘书啪啪| 亚洲色欲色欲大片www无码|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