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思想道德自述

思想道德自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4 16:4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道德自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思想道德自述

篇(1)

小學思品課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為主,明理是教學的重點。所謂明理,是指學生要明確的觀點和道理。但思品課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按照道德規范去實踐,化為實際的行動。所以,要想切實增強小學生思品課的實效性,就要著重抓好明理和道德行為訓練這兩個方面。

一、明理與道德思維訓練

首先,從感知具體的材料開始,只有讓小學生的頭腦中留存相應的表象,才能有效地進行道德思維訓練。例如:在教學《科學技術造福人類》這一課,要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力量的巨大,就要運用典型事例、圖表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以及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讓學生感知我國科技震驚世界,以及我國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深刻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發明創造的愿望。對于小學生來說,感受的信息越形象、越典型、留存的表象越多,他們的想像就越豐富,思考的內容就越符合實際,就越有利于思想道德觀點的結構。

其次,從分析綜合中明理,分析是將道德對象作一定的分解、劃分出對象的結構因素、屬性、特征等,而綜合則是對分析出的各個成分加以組合。例如:在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時,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道德價值。教學中就要啟發學生要在道德思維中運用分析綜合自己的策略,先借助課文的插圖、練習所提供的形象化思維信息以及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序地從三個層面作出分析:哪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減輕父母的家務勞動負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自己的處理能力。然后,將分析過的各部分進行整合,就能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小學生成長的結論。

再次,從比較中明理。比較,是對兩種和兩種以上的道德事物和道德現象進行審度,從中找出他們的相似點或不同點。比較是和分析連在一起的,只有當分析出道德事物的特征后再加以比較,才能確定道德事物相互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究竟在哪里。例如教學《勇敢機智》一課,可針對課文中寫的娟娟、強強和寧寧的行為特征和結果進行系列比較:(1)比較相同點。娟娟、強強和寧寧是親密的小伙伴,他們都想做勇敢的孩子,他們看見了長滿青苔的木橋。三個孩子的愿望是相同的,所以遇到的情景也是相同的。比較這些相同,就是為了突出不同。(2)圍繞三個人的行為、表現進行比較,強強和娟娟都不敢從橋上走過去,而強強走上去了掉在河里。(3)圍繞寧寧和娟娟對待緊急情況的處理方式進行比較。娟娟嚇哭了,沒有考慮怎樣救人;寧寧臨危不亂,急中生智,用樹枝救強強,在救不起強強時,勇敢地跳到水中,并讓娟娟穩住自己。(4)比較事情結果:三個人的情緒反映。強強渾身水淋淋,嚇得面色蒼白,心里悔急了;寧寧、娟娟累得氣喘吁吁,心里高興極了。通過以上分層有序地比較,就能誘發學生明理的靈性,使他們認識到勇敢機智是臨危不懼,遇到緊急情況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而逞強蠻干不是勇敢機智。

最后,從概括中明理。概括抽象是實現明理的關鍵的思維環節,舍棄這個環節,思品課教學就不可能促使道德認識現實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所謂概括,是找出道德現象的共同屬性;抽象則是找出道德現象的本質屬性。抽象概括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的。例如教學《公用設施的自述》一課時,一方面要結合課文,分析公用設施的作用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社會上公用電話、紅綠燈、路燈、郵筒、垃圾箱等公用設施遭到破壞后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影響。在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概括出抽象的觀點:即我國人民生活一天一天富裕,公用設施會越來越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越多的方便。但社會上還有許多缺乏社會公德的人在破壞公用設施,只有大家都來愛護公用設施,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概括抽象的過程就是道德主體由表及里、去粗求精、由個別走向一般的過程。當學生抽出了思想道德觀點時,他們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規范良好的道德行為

學生獲得了明確的觀點和道理后,就要使學生按照道德規范去實踐,化為實際的行動,也就是將道德認識化為道德言論和行為。

1、培養良好習慣(培養一個良好習慣)

在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道理后,為了使學生愿意行、樂意行,并逐漸養成習慣,我們要通過一個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行行為訓練。在訓練中,我們要注重引進激勵機制,在實際鍛煉中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節課時,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自己成長有利,但卻難以付諸行為。我們把平時學生在家中的表現,通過錄像片斷展現在眼前,引導學生做事要主動、認真、堅持。在課堂上,大家給做得好的同學鼓掌,老師還贈送小禮品,激起學生實踐的愿望。我們還將其延伸到各個家庭,讓學生不斷實踐。這樣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太陽”變得勤快了,自覺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2、榜樣是訓練道德行為的法寶

學生模仿受表揚,具有向上心理,他們敬佩英雄人物,也常希望自己能成為典型。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行為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以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例如在教學《自覺愛護公共財物》一課時,學生都明白了不愛護公共財物是可恥的,但還忍不住亂丟果皮紙屑、攀折花草樹木、有意或無意中損壞公共財物。這是因為他們年紀小、自制力弱。因此,我們可自作榜樣,做到不亂丟廢棄物,見到果皮紙屑撿起來,見到水龍頭就要擰緊,經常給花草樹木澆水、鋤草,這樣一部分學生就會像老師一樣愛護公物。此時,老師一定要大力宣傳,其他同學也會紛紛效仿。這樣,以師帶生、以生帶生的榜樣作用就會使學生們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

3、集體是培養道德行為的溫床

篇(2)

關鍵詞:小學心理活動課 品德教育 融入

一、問題的提出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學各學科要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課程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科教學是中小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學科教學中加強德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小學生在學校生活的主要活動是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全面發展主要是在各學科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過程中實現的,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是遵循“教學具有教育性”規律的必然要求。

心理活動課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特點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為主線,以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擇業輔導為主要內容,通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討論分析等多種形式的系列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觀念,樹立理性的價值觀,增強其情緒調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活動課程。它是一門新興的、開放性的不斷發展的門類。

在小學,很多學校已經將心理活動課作為一門課程納入課表,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各種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培養、訓練,使學生心理品質受到實際鍛煉和切實提高。遵循教學具有教育性的原則,心理活動課在承擔著幫助學生健康地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完善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健康情緒等的同時,也擔負著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這種任務是隱性的,潤物細無聲的。那么如何在有效完成心理活動課任務的同時加強或有效地融入品德教育呢?筆者結合實際談談我們的實踐與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1.對品德概念的認識

品德是道德品質這一倫理學概念的俗稱,也可叫做德性。所謂品德,是指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

人的品德與道德行為是密切聯系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為總是以一定的品德為基礎的,而人們的品德又總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為體現出來的。道德行為是品德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道德行為積累,就不可能形成品德,道德行為是品德的客觀內容,品德是道德行為的綜合表現。心理活動課因其內容的豐富性、活動形式的多樣性為其融入品德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2.對心理活動課的認識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兩個階段,一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階段,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是非、羞恥的觀念,成年人逐漸告訴他什么是美的、丑的、對的、錯的。他在做某事時,做得好就獲得鼓勵,做得不好就會受批評,這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強化過程。另一種是學習,是從父母、大眾傳播、同齡伙伴中學習,形成道德品質的過程。當孩子長大,他會把成人灌輸的行為準則作為自己的規范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再后來他就能用這些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能夠自律了。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少年時期通過教育培養的良好心理品質,猶如天生自然一樣。這就決定了開展小學生心理活動課的必要性。

小學心理活動課是指按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各種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培養、訓練,使學生心理品質受到實際鍛煉并得到切實提高的課程。 它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活動課程,輔導目標重在發展、預防。

心理活動課作為一門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目的專一。心理活動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第二,以學生活動為主。強調的是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進行體驗、感受,以提高心理素質。第三,有一定的系統性。作為一門課程,心理活動課有自身的目標、計劃和固定的內容,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三、發揮課堂教學優勢,從實施途徑上融入品德教育

利用心理活動課學科特有的優勢,我們從途徑層面上進行了嘗試與實踐。

(一) 以內容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為全體學生服務,要能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的和諧發展。

小學心理活動課主要以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擇業輔導為主要內容。而按照《小學德育綱要》內容,在小學德育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礎。為此,為了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同時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我們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既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共同需要及共性問題,同時要體現出階段性特點,符合其心理發展規律。如一、二年級活動應突出學校適應和學習興趣培養;三、四年級則突出學習習慣養成和人際交往;五、六年級突出情緒、品德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從內容上,兩者本身就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等內容就具有一致性。這些內容既是心理活動課應該完成的,同時也是德育目標要求小學階段應讓學生努力做到的。

有效內容的選擇與落實,不僅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個性的培養和塑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德,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二) 以環節結構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美國實用主義心理學家杜威認為,兒童的成長就是個體的經驗由變壞變好的過程。學生的自我體驗包括情感體驗、價值體驗和行動體驗。這些自我體驗可以通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創設一定的情景,營造一定的氛圍來實現。為了有效地實現活動目標,我們要求心理教師在每一節課環節結構的設計上通過“活動區、明理區、互動區、實踐區”的結構形式,來有效地完成活動目標的。

1.活動區:通過小游戲等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活動中體驗到某些情感或理解某些道理;設計或創造出學生生活中某種情景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此情此景中親身體驗、表明態度,從而得到某種認識、啟示和教育,改變態度和行為。

2.明理區:通常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教師加以引導, 讓學生充分感悟。體驗與感悟是心理課常用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達到育人的作用,學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時,自我認識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如針對有的小學生在公共汽車上大聲喧嘩,旁若無人;有的小學生在公共綠地摘花摘葉,亂扔垃圾;有的小學生在廣場路邊胡亂擁擠,不守秩序;有的小學生在排隊場合加塞兒,一擁而上等現象,在心理活動課中,教師通過例舉大量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實例,讓學生分辨出什么是真誠?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公共道德等,學生在分辨是非的同時,思想品質也得到了升華!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功效。

3.互助區: 同學之間結合實際分析自身情況,形成自我認識,提高自我認知能力等。在如在學校生活中,小學生很難控制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在活動內容安排上老師們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思想傾向和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們自己辯論,自己反思,自己感悟,自己反省……

在相互分析、辯論中糾正自己的不良傾向,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4.實踐區: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活動體驗,感悟,達到自我提升之目的。

當然,這幾個環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順序操作,環節可根據具體的內容教師進行調控安排。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的關系。學生在其中體驗、感悟,促進了自我感悟、自我反思水平的提高,從而也有利于學生道德認識水平的提高,并逐漸內化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 以方式方法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學心理活動課由于其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它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就為融入提供了寬闊的空間。

1.情境式。教師創設某種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此情況下表明態度、采取行動。如“盲人過街”的活動,通過讓學生幫助盲童過街的啞劇表演,強化學生助人為樂的觀念,誘導類似的行為和美德。

2.訓練式。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師按某種操作要求由教師對學生進行重復訓練。如“學會傾聽練習”、“良好學習和行為習慣”、“發散思維訓練”等活動。

3.游戲式。教師設計精簡、短小的游戲進行教學活動,活動內容和目的通過游戲活動來實現,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得到教育和得到心靈上的啟示。如“二人三腿比賽”“雙人單腳跨繩賽”等就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互助的優良品質。

4.辨析式。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辨析。如“誰是誰非”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提高道德水平就有促進作用。

在心理活動課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組織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除了運用常見的講授法、自述法、討論法外,還可以運用訓練法、表演法等。

訓練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練習、實踐、鍛煉的方法。如注意力訓練、意志訓練和行為訓練等。

表演法。在活動中讓學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場景,使學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認知、情感、人際關系、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以達到渲泄情感、消除壓力,克服羞怯和自卑心理,提高交往能力的目的。

(四) 以改進人際關系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是搞好教育的首要條件。心理教育更是如此。在心理活動中,教師要明確認識到:自己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也需要被尊重和接納,只有在尊重、接納、民主和諧的人際環境中,學生才能自主地、有安全感地成長。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要寓理以情,以情動人;要借助環境的陶冶,情景的感染,活動的激勵,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我、自我調節、自我完善,并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諸如學習、交往、情緒調適、理想抱負等。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輸和說教,而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只有經過自我探索,才會獲得經驗,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良好的師生和生生人際關系,為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打下了基礎。新型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感到心情的放松,學生在教師鼓勵的言語與行為下,促進學生自我體驗、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良好道德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四種關系并不是獨立的,要想達到目的,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預設,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 加以融入。一節活動課中,可能同時可以用上,需要教師高超的課堂教學能力。而有些教學內容本身就包含品德內容,教師只要在過程教學中就很好體現。而有的心理活動課內容不包含,就需要教師采取人際關系等方面加以研究與提煉。總之,只要有心,教師一定會找到融入的突破點。

四、學生在實踐、體驗、感悟中促進了健全人格的形式與發展,良好的品德修養逐步養成

1.心理活動課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個體的心理發展為目標,以活動為中介,以個體的經驗為載體,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認識自己、發展潛能、獲得自助能力,真正激發了學生自求發展的積極性,學生在獲得自助能力的同時,必然帶動良好品德的形成與促進。

2.我們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特別是讓那些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看到了希望,拾起了前進的勇氣。

3.加快了學生道德品質內化的進程。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不是靠說教而成,學生只有經歷了內心的沖突,在自我感悟與體驗中才能將品德要素轉化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

五、參考文獻

【1】吳發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作與管理 【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任俊.積極心理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年

篇(3)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人們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職業倦怠現象頻現,特別是在教師、醫生等助人行業中發生率更高。輔導員作為高校殊的教師群體,由于其繁雜的工作特點,也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其主要表現為:情感衰竭、去個性化、低成就感。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危害也非常大,無論是對輔導員自身的身心健康、對學生品質的培養,還是對教育的發展進步等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關鍵詞:

輔導員職業倦怠;涵義;表現;危害

中圖分類號:

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3008902

1 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涵義

1.1 職業倦怠

“倦怠”一詞在中國出現的比較早,《禮記?禮器》有云:“季氏祭,逮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但“倦怠”作為學術名詞首次使用是出現在心理健康領域,常用來描述個體工作中體驗到的負性癥狀,或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疲勞”,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特指人們在工作中由于感情的持續付出,最終導致工作卷入程度低,身心俱疲,矛盾沖突和挫敗感加劇,在情感方面的耗竭狀態。

對于“職業倦怠”的理解和研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的來說,共同點主要包括幾方面:一是職業倦怠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疲勞”或者“疲倦”,它更側重于心理方面,但有導致身體方面出現病理性癥狀的明顯傾向。二是往往是由于工作負荷過重或者持續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身心狀態。三是職業倦怠的顯著特征為身心俱疲、情感衰竭、去個性化和低成就感等內容。

1.2 輔導員職業倦怠

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和高校大規模擴招的浪潮,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也十分迅猛。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而師資隊伍的培養又需要一個過程,于是高校一個輔導員帶幾百個學生便成為常事。社會的急速發展,勢必導致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道德的不斷沖擊,輔導員面對的教育對象也勢必越來越復雜,這在無形中無疑又加大了輔導員的工作負荷,導致高校輔導員由于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面對對象復雜等一系列問題而產生的過大壓力。另外,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價值并不能被得到很高的認可,從而引發高校輔導員的低成就感和無價值感心理,缺乏對職業身份的認同感,從而產生一種身心俱疲、情感衰竭和行為消極的職業狀態,就是所謂的職業倦怠。

具體來講,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可以從精神狀態、情緒情感、行為表現和生理狀態三個方面來進行描述。一是精神狀態:精神萎靡不振,身心容易感覺疲乏;二是情緒情感:情緒容易低落,悲觀,缺乏自信心,對自我評價偏低,對學生態度冷漠,缺乏愛心;三是行為表現:厭倦本職工作,缺乏熱情,工作敷衍了事,存在應付心理;缺乏耐心,不喜歡與學生交往互動,對社會、學校、學生、工作甚至自己的生活等方面抱怨牢騷;四是生理狀態:身體虛弱且易疲勞,乏力,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現緊張性頭痛和失眠狀況,處于亞健康狀態。

2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

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和筆者的調查研究,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2.1 情感衰竭

情感衰竭,或稱之為缺乏工作熱情,情緒或者情感耗竭。這是輔導員職業倦怠最主要的癥狀和最典型的表現形式。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情緒低落,經過感到莫名的煩躁和壓抑,身體處于極度疲勞、情感處于枯竭耗盡的狀態。對人冷漠,處事簡單粗暴或者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對工作產生抵觸心理。比如有些輔導員面對每天重復的工作,動輒對學生大吼一頓,時間長了,學生和輔導員的關系也很疏遠。很多輔導員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就是“混日子”,總感覺工作繁忙,容易因為小事生氣發怒,并且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壓力大,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工作中,工作變得越來越機械,時間長了也就沒有了熱情和激情。

2.2 去個性化

去個性化,指對學生采取忽視和冷漠的態度,刻意在自身和學生間保持距離,對學生沒有耐心,缺乏和的學生溝通與交流,和同事之間也相互猜疑,刻意回避日常的各種社交活動,工作態度消極,對自身和對周圍環境的看法都相對悲觀,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懲罰學生,嚴重者還會伴有一定的身體上的癥狀。比如不少輔導員自述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每天24小時不敢關一會手機,老擔心學生夜里會出現什么事情,休息不好,長期失眠,精神和身體狀態都不是太好,年紀輕輕就出現頭發大把大把脫落的現象。不少輔導員從最開始參加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

2.3 低成就感

低成就感,即自我否定化,指輔導員個體自我評價消極,個人成就感低,沒有價值感,對自己持否定態度,對前途感到迷茫。特別是在所帶學生人數相對比較多輔導員中間,這種體驗往往更加明顯。每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處理學生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個人真正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搞科研的時間幾乎沒有,個人的發展空間又非常有限。時常感覺年頭忙到年尾,但是一年下來,發現沒有什么能讓自己看得到的成績。如果再遇上學生或者領導對自己的不理解及社會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更是自我感覺非常不好,逐漸失去對工作的信心。輔導員的工作經常是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每個月都是月光族,省吃儉用還是養不了家,糊不了口。工作不容易出成績,升職的空間又太有限,忙來忙去,只是從一個年輕的輔導員變成一個“老”輔導員。

3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危害

3.1 影響高校輔導員身心健康

職業倦怠是由工作壓力引起的身心極度疲憊、情感枯竭的綜合性癥狀。職業倦怠在超負荷的工作中容易發生,在助人行業中發生率更高,當助人者將個體的內部資源耗盡而無補充時,就會引發倦怠,而輔導員恰恰符合這些條件。

輔導員一旦產生職業倦怠,便很容易體驗到自身疲憊,情感衰竭,成就感低等,從而產后后續的一系列變化。因為輔導員工作性質的原因,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和精神經常處于應激狀態,很容易導致他們出現精神狀況不佳,疲憊不堪,而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不到改善,則可能引緒情感方面的困擾,輕則引起消極的心理體驗、情緒失控、情感冷漠枯竭,重則可能引發抑郁情緒。如果這些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可能引發心理疾病和身體方面的病變,比如失眠、緊張性頭痛、抑郁癥等,甚至還會引發器官的病變,從而對輔導員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形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影響。

3.2 影響大學生成長和發展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理論”。故事大意是:某公司老總,因超速駕駛,被警察扣車并開了罰單。他無處泄憤,回到辦公室把銷售經理訓斥一頓。銷售經理挨訓之后,氣急敗壞的把秘書教訓一番,秘書無緣無故挨批評,就把怨氣發泄在接待員身上,接待員無處發火,回到家,對著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被訓,也很惱火,便將家里的貓狠狠踢一腳。這則理論表明:生活在社會上的人形形,每個人難免有壞心情。這種不良情緒一般會沿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從等級和低位高的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從強者傳向弱者,從地位高的傳向低位低的,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則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高校中同樣也存在這樣的“踢貓效應”:社會埋怨高校培養不出高素質人才的,學生出了什么問題高校則唯“輔導員”是問,輔導員面對超負荷的工作,便很容易把這種倦怠的消極情緒轉嫁給學生。正如美國學者德沃肯所說:“且不論教師職業倦怠對教師個體及學校組織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這些教師的學生才是最終的犧牲者。”

與學生接觸最多、最為頻繁和最為廣泛的教育工作者群體就是高校輔導員,如果該群體產生職業倦怠,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最為直接的,就如果輔導員有消極的倦怠情緒和人生態度,自我否定,缺乏對職業的熱忱和責任心,甚至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對待學生學生冷漠,沒有耐心和寬容之心,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待學生問題簡單粗暴,或者干脆漠然處之、不管不問,那就根本不可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態度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更加一步說,輔導員的這種消極情緒和行為,會對學生產生示范作用,對其個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業進步和成長成才,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3.3 影響教育及社會的發展進步

輔導員對班級管理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班風班紀、學生的整體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一般情況下優秀輔導員帶出來的班級,課堂紀律較好,課堂氣氛整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強,對課堂的參與度高,積極發言,主動承擔任課教師布置的任務。相反,一個對學生冷漠、采取放任自流管理方式的輔導員帶出來的班級,學生出勤率和聽課率都不高,班級如一盤散沙,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且學生整體上很少主動承擔任課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由此可見,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常教學工作的有序展開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甚至影響整個大學教育工作的推動和高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和整體素質。因此,輔導員由職業倦怠引發的情感冷漠,沒有工作熱情,對學生冷漠等,勢必對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工作失去支撐力量和強有力的推動者,進而對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

我國輔導員制度有其特殊的背景,除了日常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要求之外,還有適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政治性要求。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化、思想道德意識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輔導員的工作也更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今的滲透活動無孔不入之時,正是由于輔導員時刻沖在第一線,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才能使得許多不穩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狀態中,確保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乃至社會穩定。因此,高校輔導員一旦出現消極怠工、情感衰竭、厭倦工作的職業倦怠現象,影響面就非常之大,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嚴重者可引起社會思想動蕩,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給社會造成巨大壓力,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莉,王俊剛.教師職業倦怠與應對[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2).

[2]伍新春,張軍.教師職業倦怠預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3]李麗.從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2).

[4]閆偉.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象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8,(6).

[5]曲建武.輔導員隊伍建設要有實招[J].中國高等教育,2005,(23).

篇(4)

關鍵詞:反思教學法;高中政治;應用

我們在學完一節課內容后,要有目的地及時復習和鞏固知識。其優點在于可加深鞏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在學習后發生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復習,首先強調“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切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復習時要以精讀理解教材內容為主要形式。

一、反思教學法的涵義

(1)發現問題。教師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特定問題,并從學校環境、課程、課堂、學生、教師本身等方面收集有關的資料。教師可以采取自述與回憶、他人的參與性觀察、角色扮演、軼事記錄、各種檢查表、問卷、訪談、錄音等方式收集資料。

(2)分析問題。教師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關于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信息。教師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包括自己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情感和技術方法等,以形成對問題的表征,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

(3)確立假設。明確問題以后,教師開始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通過請教專家、同事,或閱讀專業書籍、網上搜索文獻資料等途徑)搜尋與當前問題相似或相關的信息,以制定解決問題的假設性方案。這種尋找信息的活動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產生的研究結果有助于教師形成新的、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4)驗證假設。考慮了每種行動的效果后,教師就開始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問題、新的經驗,當這種行動過程再次被觀察和分析時,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循環。

二、高中政治教學的現狀

教學過程除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教什么”的問題具有共性外,教師“如何教”,則具有很強的個性,集中體現了教師個體勞動的特點。教學反思更多的就是教師要根據個體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教學實踐反思“如何教”的問題,如怎樣備課、講解、實現教學目標、有何得失等問題,做到“切己體察”。因為每個教師“如何教”的教學實踐是自我對教學過程的體驗,只有自我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其反思也最真實;其他途徑都是外因,是居于第二位的。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主動性,否則教學反思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目的。

三、運用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四、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置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五、經常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

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其實,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么這堂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么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才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從而作出自我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在教學中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身邊的實例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框教學內容時,講到“互補商品和互為替代品及其關系”時,就舉了汽油、摩托車和電動車的關系,由于汽油的價格上漲,摩托車的需求量下降,這里摩托車和汽油時互補商品,而人們對摩托車的需求下降同時對電動車的需求量就增加,這兒摩托車和電動車就是互為替代品。這樣,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可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結語: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又都有著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和獲得情感價值觀的升華。如何使自己能更快地進步,如何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課堂上游刃有余的好老師,仍是我不斷探索和前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鐘銘佑,周世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案例教學法初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11.

[2]劉云鵬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文科愛好者 ,2009,4.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社會工作學科的教學工作者,筆者在多年的實務教學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專業實習過程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困惑。社會工作專業實務很重要,但是如何施行,如何將知識真正地傳遞給學生,值得探討。中國社會福利元年與社會福利時代來臨對社會工作專業發展與社會工作專業實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者教育培養、社會工作專業實務等成為當前備受關注領域之一(劉繼同,2012)。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我國目前的社工專業實務、實務經驗、實務理論以及觀念、態度、意識和能力等都相對不足,使得社會工作專業化的轉變變得困難重重。在此背景中,本文將思考的焦點聚集于社會工作專業實務教學的情境框架中,探討社會工作實務專業化轉變的路徑及其相關問題,如實務經驗與實務理論、學習與實踐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在目前社會工作專業發展過程中,通過行動來獲得實務知識和實務經驗是一條可行的路徑;此教學策略包括,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真正的學習或專業實習環境,學生在此專業實習環境中學習,并由此達到師生的共學與教學相長。社會工作專業實務教學環節體現在一系列的專業課程和專業實習中。專業實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實習環節,學生要在專業教師的督導之下,進入機構,開展一定時間段的專業服務。本文在此以蘇州科技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為例,力圖呈現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知識,獲得專業成長,同時也將呈現學生在此專業實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與成長。

二、社會工作實務教學策略的實踐

(一)信念社會工作專業的師生對政府創造有關社會工作專業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十分敏感,并對之抱以熱切的期待,期待著“春天”的到來。但是單純的期待會讓一個學科沉默,只有堅持信念,并做出切實的行動,才能生產出真正的希望。這里的信念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職業信念,即工作是為了什么;二是專業信念,即社會工作是怎樣的專業,這個專業的教學要怎樣開展等;三是教學信念,即在教學中追求什么,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看待學生的學習等。教師信念是高度個人化的,有很多因素影響信念的形成與改變,同時,信念系統內部不同層面也是相互影響的。信念與教師專業化水平密切相關。社會工作系的教師大部分都是新手,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學信念,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讓自己逐漸成長為較專業的熟手。這正是蘇州科技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發展中教師成長的重要取向。

社會工作專業的A老師,是加入該系最早的教師之一,他對專業建設的興趣和熱情有增無減。正是由于他的堅持不懈,社會工作系一直沒有停止對專業實踐模式的探索。下面一段話是他的自述:對社會工作實習重要性的認識包括個人層面和專業層面。對個人而言,不管是自愿還是偶然,既然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這個職業,就應當心存敬畏,按照這個專業重視實務的要求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也有過猶疑,但一步步走下來愈發堅定。一路上有志趣相投同事的默契,也受到一批批學生專業熱情的感染。對專業來說,拓展實務既是專業品質的基本保證,也有利于辦學時間相對較晚的社會工作專業實現后發先至。社會工作專業的C老師,是該系的骨干教師之一。她是社會學博士,承擔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工作之初,對社會工作不甚了解;由于教學使命使得她主動接觸與摸索社會工作專業教學與實踐,她的興趣點逐漸發生轉變,喜歡上了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工作。

“《青少年社會工作》是一門選修課,有兩種選擇:一是找到幾本國內外教材,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資料,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二是不局限于經典教材的研讀,同時自己開始嘗試青少年社會工作實務,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第一種教學方式,比較好上手,自己能勝任,中規中矩,但對學生實務指導欠缺。第二種教學方式,挑戰較大,自己需要邊學習邊實務邊教學,而且實務積累需要持續進行,但對學生實務指導更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最終,選擇了第二種教學模式,開始探索青少年社會工作,以課程為依托,邊學習相關理論和方法,邊實踐相關專業服務,邊教授專業課程,邊反思學、做和教之間的契合與沖突。”“當我厘清了作為一名專業教師,一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所擔負的三大工作任務時,我重新審視自己進行專業實務的態度,我開始習慣把自己的工作任務從教學和科研兩大塊分類轉為教學、科研和實務三大塊。在實務經驗積累初期,我在實務上投入的精力遠遠大于科研上,我相信實務經驗積累到一定階段,必然會促進教學和科研的進一步提升。”以上A老師的觀點表明了他從整體和宏觀層面對社會工作專業教學的專業性定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C老師的自述清晰地表明了一名社會學背景的教師向專業的社會工作教學和實務轉向的過程中,出于為人師者的責任這一簡單、難以使人信服卻真實的理由而在專業教學上做出的選擇,以及對社會工作教師的特殊定位的澄清和認定,這種澄清和認定是支持教師行動持續性的力量之源。

(二)實踐

筆者所在的社會工作專業,在大三的上學期開設《社會工作實務基礎》課程,下學期同時開設《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等選修課,這些選修課程的理論教學時間為前12周,后6周為專業實習教學環節,在此環節中,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由不同老師帶領,進入青少年、老年人等實務領域開展專業實習。這對擔任實務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在滿足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學習需要的過程中,教師至少必須開展以下工作。

1.倡導。倡導是一種積極的行為,當案主或居民組織需要幫助而現存的機構沒有興趣提供服務時,倡導者的角色可能是恰當的(扎斯特羅,2005)。倡導行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來達成,本文的脈絡中,倡導主要指社會工作專業教師說服、促成社區或學校支持開展針對于居民或學生的專業服務。自建系以來,社會工作系在蘇州市區相關機構掛牌的實習基地不在少數,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在這些實習基地的專業實習沒有真正開展起來。這與建系之初在專業實踐上的探索不足以及社會環境支持不足等因素相關,也受指導專業實習的教師倡導行為不到位的影響。隨著政府在相關工作上的推進,在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的背景下,一些教師在專業信念的支持下,向一些社區或機構發起了倡導,向社區或機構相關負責人陳述,為轄區內的某些群體提供服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可以是這種服務提供的來源之一。專業教師和社區或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在不斷的溝通中,一步步澄清雙方的需要和期待,以及職責、權利和義務,為學生進入實習機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目前積累的經驗來看,做好倡導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有:將群體的需要用科學的客觀的方法呈現出來,教師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社會工作專業活動達成效果的呈現。蘇州的社會工作服務起步較晚,公眾認知度較低。因此,教師倡導行動的實施尤為困難。在當前環境下要將社會工作專業推向社會,依托相關的為大眾所能接受的平臺和入口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在實施的學校社會工作正是依托了學校的德育工作這一入口而成功亮相。#p#分頁標題#e#

2.督導。帶領專業實習的教師除了面對自己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實務經驗的增長的問題之外,同時也需要將這份專業的知識和理念傳遞給學生。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體會和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人生,如何幫助他人和關心自己。在已有的經驗積累里面,筆者認為督導學生發生在三個行為層面:一是教育。專業實習是課堂理論學習的延伸和深化,實習指導老師首先會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在實習的過程中,結合服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與學生分享價值觀,與學生一道就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知識和技巧進行反思和提升。二是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特性以及學生經驗的局限性都需要督導給予學生支持。實習指導老師要不斷給學生增能,使其保持不減的動力與熱情去提供專業服務;老師要接納學生,承認學生的優點與限制,樂于看到學生的進步,明確地肯定其優點,并為學生的提升創造條件;還要適時給予學生情緒及心理上的支持。三是成長。與學生一起面對服務對象以及服務過程中的刺激要素在他們內心所激蕩出的波瀾,促進他們重返自我同一性,陪伴他們的成長。一旦學生進入實習機構,他們個性逐步顯露出來,在各種現實情境中立體化。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上課聽講很認真很投入的學生、成績很好的學生,同時也可能是一個在團隊中非常強勢的個體、一個在分享中無法應對質疑和否定而失聲痛哭的個體。在服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和困擾乃至長久隱藏駐扎在內心深處的那份脆弱和不安被引爆出來,督導教師不能置之不理。這個層面的督導通過聘請專業人士對實習學生開展成長小組的方式來達成。

3.宣傳。在督導實習經驗中,宣傳就是將要做的事情通過學校校園網、實習機構網站、專業網站等渠道呈現出來,讓相關人員對專業實習工作有所了解,以達到促進交流、獲得專業認可的效果。學生在專業實習過程中開展的工作作為一種成果展示出來,能夠滿足實習機構的需求,同時也讓實習參與者,包括學生和指導老師,獲得成就感,提升專業的知名度。這一看似簡單的工作與指導教師的專業意識和合作意識密切相關。2006年,在蘇州市“伙伴計劃”項目實施的背景下,社會工作系經學校團委的資源鏈接,在蘇州某民工子弟學校開展兩次分別為期2個月的專業實習。雖然當時社工系參與此專業實習的師生是全力以赴,但是由于意識和行動的不到位,沒有將所做的工作做任何形式的宣傳。當時的指導教師回憶道,“那個時候認為社工是專業的活動,跟團委對不上話,沒有想到借團委之力去發展專業,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合作。”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極具局限性。時過境遷,2008年新培養方案實施之后的專業實習中,通過與S社區的合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實習分隊的師生進入S社區轄內的一所民工子弟小學開展專業實習。實習成果“手牽手”流動青少年正面成長活動出現在S社區網站,不久之后,該活動引起蘇州高新區宣傳部門的關注,并獲評2011年度蘇州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三等獎,S社區成為該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評比中惟一獲得表彰的社區單位。這直接強化了社區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認可,有利于實習資源的維持和繼續,也增強了參與項目的師生的專業信心,提升了社會工作專業知名度,而這些都說明專業實習過程中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社會工作實務教學策略的效果

1.教師的成長(1)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與各利益主體互動,溝通和應變能力得到增強,項目的實施能力得以提升;專業價值、知識、技巧等,也在面臨本土案例的過程得以加強提升。這些積極的結果都能夠較好地回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增強其對專業的信心,教師在如此良性的教學互動中收獲成就感。有一些社工專業的老師時常感嘆,自己所教的內容與實際不合,學生不聽,工作之初就產生深深的職業倦怠感和對專業的不認同感。行動教學策略能夠改變這種狀況。看到學生投入地制定計劃做服務,看到他們的歡笑與淚水,看到他們的喜悅與挫敗,看到他們對知識的反思與渴望,教師一方面為學生感到高興,更多的是有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去提升自己,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2)工作中的體悟能給生活帶來積極能量。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很微妙,在現代快節奏生活時代,大多數的情況是工作對生活的擠壓。而在實習經驗中,服務人群讓自己感受到工作的價值,這種價值感能產生大量正能量回饋生活;理解他人的生命能將包容與尊重寫進現實中,帶著這種在實踐中領悟到而非教科書中看到的寶貴法則去生活,如入海闊天空之境,原來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變得豁達和平靜。

2.學生的學習經驗R同學認為:實習之后,覺得不管是學習中,還是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社工知識,比如與人交流時,你會無意識地去傾聽和及時反饋,運用鼓勵和對質等等技巧;當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也會自我鼓勵,想到優勢視角,專業知識不僅是理解的書本“知識”,這種知識也是一種實務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對人和事物的敏感度。S同學認為:經過專業實習,同學們認為社會工作專業的“知識”是開展實習的基礎和向導,它自始至終指導著專業實習的各個環節和進程。以上兩位同學對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理解均走出了課本上的理論觀點,R同學認為知識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是一種對人對事的敏感度;S同學通過專業實習之后重新肯定了專業知識的重要性。這一結果并非通過教師言傳,而是他們在專業實習過程中領悟達到的。學習對于社工學生來說無處不在。不僅僅是接受知識和新鮮事物的過程,也是一種知識和理念頓悟的過程。總結社工實習經驗,感觸很深的一點是:反思。社工非常注重“分享”這個環節,分享的內容是你對這個活動和過程的感悟。有時會有人覺得社工活動中怎么老是分享,這個形式很奇怪,不太能理解,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感受到反思給人帶來的那種豁然開朗的體會。真正通過分享反思,獲得的東西,可能才是你真正學習到的。以上R同學對學習的理解是從學習的方式的角度切入的,她認為真正的學習需要經過反思和分享,強調了學習不僅僅是接受,還是一種頓悟。這些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傳遞不到的觀點。教師可以反復地講思考和創新,但是學生只接受而不去體會,教師的目標難以達到。

三、社會工作實務教學策略的再思考

篇(6)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進體驗式教學模式,更是一個新的嘗試、一個新的領域。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同時,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不但來自繁重的學業,更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畢業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工作與專業對不對口?工作中遇到問題如何處理?諸如這些問題接踵而來,會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無形的壓力,從而導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傷害。通過體驗式教學,老師針對每個學生或者說每類學生遇到的問題設置有情境、有角色、有目的的場景進行實踐和演習,從實踐中進行體驗、思考、總結,以及和同學之間進行分享和討論,與老師進行溝通和請教,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這種方式把教學廣泛地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在看似無意實則特意的教學安排中,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培養自我處理問題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心理壓力也逐漸緩解,用積極的正能量來面對將來要遇到的一切。

2當代高校學生心理狀況分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2.1當代高校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在如今的高校中,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底蘊和素質,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他們同時又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知識和壓力并存,機遇與挑戰齊飛,導致他們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果這些壓力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疏解,就會形成心理問題,最終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甚至會影響到周圍的其他人,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值得學校高度重視和關注。

2.2當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隨著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也在逐漸地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國的心理健康課程在高校的教育中起步較晚,因此,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以及不盡人意的地方。第一,在課程的設置方面,比較傾向理論性,缺少實際操作。雖然在專業課程中,專業性較強,內容涉及面較廣,但學生還是覺得枯燥,所學知識很難融入到生活實際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師資力量。第二,在教學的形式方面,老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這種被動式的接收知識的方法,導致大部分知識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應用。這種主動與被動的關系,缺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一邊是老師應付差事般的完成教學任務,另一邊學生也覺得自己沒學到知識,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起不到正面的作用。第三,在教學內容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讓學生多方面了解和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但其也只是做到了廣度,而沒有一定的深度。很多知識只是粗淺的表層,而未追根溯源,了解更深層的知識。第四,在教學設施及用具方面也略顯陳舊,跟不上信息時代的腳步,不能將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引進教學當中,達不到與時俱進的同步。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缺點,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產生的,它的出現能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將被動轉主動,老師也由傳統的單純講授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方式并用的授課方式,課程也逐漸向有針對性的素質訓練方向轉變。這將提高心理健康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的原因以及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

3.1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的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落實教育方針,通過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國家培養出才情卓越、心理素質過硬的新型的人才。在一些教育指導中曾指出,“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突出體系建設,以學生作為主導,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分析總結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創立具有特色并且相對完善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理,找出他們真正的需求,并且用科學的方法來糾正或者是規范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是缺點,從而培養他們自主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信心”。就目前的高校學生來說,不僅要有一個智慧的頭腦,一個健康的體魄,更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這樣的學生才能給社會注入新鮮的生命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教育活動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課程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需要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相互輔助,相互滲透,把理論、實踐還有周圍的環境進行融會貫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學生為主導,老師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學習,所以這個自主學習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比較特殊,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可以簡單的通過記憶或是熟練應用就可以了,它是需要學生從自身出發,首先進行自我認識和評價,找出身上的不足,然后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尤為重要,他們教育方式不再是簡單的灌輸和說教,而是將主動權交予學生手中,老師從旁觀察、指導、提問、協調,用多種身份進行多方位的啟發和提示,幫助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進而進行分析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表面上把疑難問題推給學生的做法,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發揮和探索的空間,讓其好好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去嘗試處理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但鍛煉了學生,其實也鍛煉了老師,更促進了師生之間的緊密合作的關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育資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

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較,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勢必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3.2.1改變了教育過程的主體,由原來的以老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全體學生在完成科學文化的基礎上,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體驗式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其主動參與到體驗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來自老師填鴨式的傳授,在體驗過程中,親身感受一些事情的發生、發展,進而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會逃避問題,而是想辦法去主動探究事情發生的原因,主動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

3.2.2改變教育的尷尬氛圍,形成和諧、友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輕松、自在、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老師是站在講臺上“演獨角戲”,坐在臺下的學生很難被吸引。而體驗式教學,不但學生參與其中,老師更是體驗式教學的設計者和多種角色的扮演者,他們在這種體驗式教學中關系會逐漸和諧起來,產生情感的共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更能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可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快速成熟起來。

4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類型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4.1在當今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五種比較常見的體驗模式

4.1.1交流式。

通過對一個事物,老師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對比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情感交流,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1.2討論式。

老師根據教學內容,事先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模擬,最終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個討論式可以采用討論分析法和心理自述法進行自由的發揮。

4.1.3活動式。

這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們通過團體內部的交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能更高效地吸收知識,并且運用到活動中,他們進行簡單的互動,相互的探討,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4.1.4角色模擬式。

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出一些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制造一些問題,讓他們以新的身份去解決問題,這樣得到的心理體驗和經驗是非常珍貴的。這樣的問題在解決之后也會給他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如有類似問題出現,他們一定會處理得游刃有余。

4.1.5心理劇式。

這種模式產生于國外,是在團隊領導者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發揮,讓每個成員進行自我的表達,使其完全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受。

4.2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學中,老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選擇,并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專業要求和專業特色進行素材的選擇,創建出適合并且豐富體驗式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交流、討論,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并結合不同的心理專題進行實際的演練,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2.1體驗式教學方案設計。

體驗式教學方案設計階段,需要把心理健康學的主要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聯系在一起,以理論做基礎,設計出整體教學內容和專題教學內容,分別從整體和局部著手,讓學生了解到該課程的概況和重難點問題。在此教學方案中,應該讓學生重點注意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自己能夠解決的,哪些是需要通過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的,最終的教學效果能達到怎樣的程度,這些都是教學方案設計所要涉獵的內容。

4.2.2體驗式教學氛圍和情境設計。

有了基本理論作為基礎,老師就可以根據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行情境的設計,運用一些計算機技術以及教學道具來創建豐富的體驗環境,讓學生在不同的空間里面對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給學生創造在視覺和感官上具有不同層次感的體驗。針對空間的設計,要遵循人人平等、自由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坦誠地進行交流,老師也更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這種平等、相互尊重、真誠的環境下進行學習交流,是一種享受。

4.2.3情境活動的設計。

針對境景活動的設計,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利用圖片、動畫、音樂、影視以及多種計算機軟件進行活動設計,創造出不同的效果來進行活動設計。這樣可以突出重點、突出主題,與教學內容協調統一起來。

4.2.4進行體驗和分享。

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中的組員通力合作,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交流和總結,最終拿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再通過演示的方法把要解決的問題表演出來。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團結協作,更能進行觀點共享,集思廣益,使大家都受益匪淺。

4.2.5體驗內化應用。

在學生進行總結和分享過后,老師進行整體的概括和總結,將本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再次進行強調,并引導學生們將理論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要求學生舉一反三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類似問題應該如何去解決。

5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阿v网站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 午夜福利试看120秒体验区|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丰腴饱满的极品熟妇|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av片麻豆| 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搞av在线电影|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店|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色屁屁www免费看欧美激情|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 少妇丰满大乳被男人揉捏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色欲人妻aaaaaaa无码|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小说|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