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地理教學心得

地理教學心得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2 09:05: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教學心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地理教學心得

篇(1)

地理教學模式是地理教學理論聯系地理教學實踐的紐帶和橋梁,研究地理教學模式對于地理教育理論的發展和地理教學實踐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帶來的地理教學的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一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各學科的教學更加活躍。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學中,“死記硬背”現象仍然不能杜絕,學生們還是考過就忘。要實現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關鍵之一要改革地理教學評價制度。通過學習《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使我獲取了自己進取的途徑與經驗。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在一些學生中存在著厭學地理的傾向,這直接影響著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改進教學方法,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注意教學藝術,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上課時十分注重用自然親切的教態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的語言潛移默化地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采取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如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與學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課堂上積極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不斷肯定與鼓勵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各個層次的同學更多地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例如在《人口與人種》這一節的“不同的人種”時,把全班分為三個小組,分別讓三個小組代表白種人、黑種人與黃種人,從人種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分布地區來介紹不同的人種,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能力、勇于探究人文的意識。

地理教材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發揮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并強化學生的現代觀念和現代意識,教學時做了以下兩個方面 :

1.地理教材的內容特別貼近我們生活的實際,例如在講《人類的居住地——聚落》這一節的“聚落與環境”時,就問:你的家鄉、你的學校所在地如何?在介紹礦產資源時,就讓學生談談夾皮溝金礦的資源,松原的油田;

在介紹世界氣候時也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樺甸、夾皮溝的氣候、地形、水文等特點,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家鄉,也激發了學生的愛祖國、愛家鄉之情。

2.在教學中不忘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講《發展與合作》這節時,通過展示我國地理國情的優勢,來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指出我國地理國情的劣勢,例如:山區面積

廣大、自然災害多發;許多地區環境嚴重污染,生態條件惡化;人口壓力大,人均資源和各種產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綜合國力還待于進一步加強,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等等,使學生在產生必要危機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達到讓學生逐步樹立無限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改變祖國面貌的雄心壯志。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可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動腦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啟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采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啟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他人評價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

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 達到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沒有達到的話,原因是什么?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 處理的是否得當? 這次課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 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 在下次課中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 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的解決, 在課后要及時的回顧總結, 不斷的調整、改進以期達到下一節課時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節對于教學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二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地理教學心得體會三當今時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理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和諧、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地理教育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讓學生擁有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其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如果說前者重點在于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話,那么后者的關鍵就在于觀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特別提到: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新教材強調基礎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觀念和觀點的教育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其次,強調地理教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地理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仔細研究教材可以發現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國情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有關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況,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國情教育,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而這恰恰是貫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線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陸地自然資源、海洋資源、氣候資源、旅游資源、環境問題、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化、人口、國土整治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巧妙設計就能夠讓學生既了解我國國情的優勢:遼闊的國土、壯麗的山川、富饒的物產、多樣的氣候,不斷發展的經濟建設……同時,又實事求是地讓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文化素質不高,人均資源少、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不平衡、環境問題突出等國情劣勢,從而既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又激發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心。

辯證唯物主義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物質觀、運動觀、聯系觀、發展觀教育 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當的載體。例如物質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宇宙是物質的”、“大氣的物質組成”等;運動觀,涉及的內容有“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等;聯系觀,涉及的內容有“日、月、地三者的關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全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影響”等;發展觀,涉及的內容有“天體演化”、“全球氣候變化”、“海陸變遷和地表形態的變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節普遍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給教師挖掘教育點,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身邊蘊藏著豐富的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案例,就以我們生活的北京為例,北京的水資源現狀與問題、北京的旅游資源與旅游活動、北京的工業發展與變遷、北京的城郊農業發展現狀、北京城市交通現狀及問題、北京的城市化及其問題、北京的城市規劃的變遷、北京的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北京的氣候變化、北京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等等,這些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現象和問題與我們所學的地理課程有著密切聯系,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的真實案例,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擴大,在地球上,我們所聽到、看到和所發生的事只要與地理學研究的內容有關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動、形象、真實、有說服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目光的焦點集中在如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有關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幾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講授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季風氣候形成的影響后,我概括了這樣一句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帶來了不同季節海陸的氣壓差異,而氣壓的差異又導致了風向的變化,形成了季風環流,從而構成了季風氣候。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雄辯證明世界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用聯系的觀點來理解和掌握大氣運動與氣候形成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讓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來認識具體的地理問題,又教給學生一種挖掘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兩得。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養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科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

高中地理教材側重于對地理基本原理的闡述,有些原理過于抽象,如果我們能夠深入挖掘,為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適的案例載體,并將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規劃》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單純就書本講理論,學生聽起來空洞、乏味。在認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規劃的變遷這一案例,將北京城市功能區形成的歷史過程、北京工業區(特別是首鋼)的搬遷、解決北京城市交通擁擠的措施等學生們較為熟悉的事作為一個個子案例逐一分析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北京“攤大餅”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軸兩帶多中心”城市布局規劃變遷的意義所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書本上的理論鮮明而具體,而且,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融入了環境觀、發展觀,引導學生們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想、法規分析城市規劃的目的和意義。

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內化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自我感悟,在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動與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一節的教學中,讓學生來分析旅游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和如何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評價是常見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對旅游活動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課前設計了8個研究性課題,要求學生根據所選課題到八達嶺長城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學生對旅游活動中出現的種種破壞旅游環境的問題、旅游開發中出現的旅游超載問題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許多學生提出了有獨到之處的建議。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老師又適時引導,為本課設計了一個“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將旅游三要素:旅游資源、旅游者、旅游業作為三個系統來看,他們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而人的調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點明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這樣就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旅游活動》整個單元的知識及相互關系。

又比如,在地質災害一節的教學中,關于地質災害的防()御,往往被老師們忽略或一帶而過,我在講課中卻設計了一個學生小游戲,讓學生模擬表演當災害來臨時如何冷靜避險、科學自救,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讓學生既了解災害發生的原理,又知道如何防災自救,使得地理教學與生活聯系更密切,學以致用。

對學生進行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高中地理教材專門設計了資源專題、環境問題專題和可持續發展專題,這也正是我們進行大力推進的良好契機,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只要我們巧妙設計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點。比如,在進行《陸地資源》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僅僅就課本論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許多有關中國資源國情的資料和數據,通過材料閱讀、問題設置、分析討論等教學環節,特別是一組身邊事的數據計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學生真切的感到許多資源就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節約資源何等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由陸地資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國資源國情的教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我國目前正在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學會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思想觀念去分析和思考現實社會中的現象,同時進一步明確個人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本堂課不僅成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同時也很好體現了日常教學中應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高中地理雖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們在頭腦中始終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意識,善挖掘、巧設計,許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避免過于偏重理論的講解,而多從學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的培養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素材、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培養,使德育與智育猶如鹽和湯一樣不可分割。

猜你感興趣:

1.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2.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3.地理教師心得體會

篇(2)

>> 漫談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教學漫談 對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漫談 高中地理教學中應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方案 淺談高中地理素養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漫談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素養的養成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漫談 漫談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學 高中地理教學藝術漫談 基于學科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探析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運用之地球運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06-17.

[3]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40.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劉新陽,裴新寧.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辛濤,姜宇,王燁輝.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11.

[7]蔡清田.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5(4):6.

[8]王燁暉,辛濤.國際學生核心素養構建模式的啟示[J].中小學管理,2015(09):12~14.

[9]日本教育方法學會.現代教育方法事典[M].東京:圖書文化社,2004.299.

[10]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研究”在我校啟動.,2013-5~17.

[11]吳爽.未來基礎教育的頂層理念是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訪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J].教育家.2015(9).

篇(3)

關鍵字:播客;地理教學;應用;綜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互聯網web2.0時代的到來,引發了網絡傳播媒體的變革,也促進了網絡教學的發展。播客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孕育而生,它為學習者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環境,以及更加有效的信息獲取途徑,將互聯網教學推向了新的。通過在中國知網以“播客”“教學”為關鍵字進行檢索,得到從2007年至今的117條記錄,結果顯示出播客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如劉瑞生的《播客:WEB2.0時代的典型傳媒形態》詳細地闡述了國內播客的發展現狀(2007年);Dave Jobbings在《播客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潛力》中探討了如何將播客用于教學和個性化學習(2007年);張凱的《播客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分析》中通過案例表明了播客在教學中的應用潛力(2010年);王蘭在《播客與主流價值觀養成的互動》中提出了將播客模塊植入到思政教學之中的想法(2012年);馬瑪麗在《運用播客實現高中英語遠程互動學習探索》中探討了用播客技術來彌補課堂教學不足的想法(2012年)等,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播客在教學中的應用。從總體上看,播客在地理教學方面應用的研究相對較少,所以將播客技術運用于中學地理學科,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和創新。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地理播客應用及現狀,旨在提倡和鼓勵地理教學工作者運用地理播客來教學,為地理教學研究提供新思路,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播客的概念

播客,即Podcast或Podcasting,是蘋果iPod(MP3播放器)和broadcasting(廣播)的合成詞,其中實現播客的關鍵是ipodder軟件。它使用RSS2.0的文件格式傳送信息,能夠實現信息共享。播客已實現了視頻、音頻、flash 動畫等多媒體資源與PowerPoint教學文檔、網絡課件等文本信息的整合,能夠提供個人的創建、共享,方便用戶的下載。

二、播客的特點

(一)技術簡單,成本低,加入自由。在數字時代的今天,網絡傳播已經成為社會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這種傳播模式也更具平民性和便捷性。創建播客,只需要一臺可以聯網的電腦或者一部手機,一個攝像頭,一個麥克風以及一個免費的播客軟件。通過錄制、編輯并上傳,就可以在播客上共享個人所創建的節目。

(二)動態更新,平等性,訂閱自由。播客采用RSS技術,由于這種技術具有聚合性,用戶通過在客戶端進行訂閱,最新的節目自動聚合呈現,這樣,實現了用戶瀏覽和下載的自主性。播客的主體是多樣且平等的,每個人都能將個人的心得體會、想法創意等制成節目。

(三)雙向交流,互動性,參與自由。播客上傳后,網上游客可以在游客評論欄進行評論,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播客一般是與博客或者電子郵件等可以表達文字的網站聯系在一起的,這樣使得和接受信息具有同步性。

(四)信息豐富,個性化,表達自由。播客的內容更加個性化和時尚化,更符合現代人及時獲取新鮮資訊的需求。用影音傳達信息,增強了情感表達和想象空間,更具吸引力。

三、播客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的學科,其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圖像、數據、圖表等抽象材料,便于學生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但是,中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抽象材料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恰當地將抽象材料與具體知識相融合進行講授。傳統地理教學是教師講與學生聽的方式,缺少多媒體的形象表達,更多地將學生限制在書本知識中,灌輸式地授予知識。播客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教師通過將自然地理現象與人文地理現象以形象化的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感受和欣賞中獲取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眼界,拓展思維。除此之外,播客教學符合“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趨向,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播客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教學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停留在講授法、演示法等形式上,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但是學生的及時反饋難以實現。播客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借助于播客,教師可以將課堂重點和補充知識點制作成專題,將教學過程用錄音筆記錄下來并上傳到自己的播客上,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復習和回顧,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運用播客技術,制成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可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1]。

播客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教學內容上傳,學生可提出意見或者建議,教師進行改進和調整,使教學更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把上課視頻或音頻等上傳,學生進行下載。如有問題,學生通過在播客平臺進行留言,以便于教師解答。

課外學習材料的擴展。教師可以將與地理相關的最新資訊編制成為一種動態可更新的課外學習內容進行教學。例如,將神舟十號、PM2.5等新聞資訊制成播客讓學生收聽。通過了解和記錄身邊與地理知識息息相關而又客觀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更能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識[2]。

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環節。播客將課堂實錄,學生實際情況等信息進行匯總,教師在課后進行反思總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

除此之外,通過把所有學生的評價和建議及表現保存記載,形成檔案資料,便于教師查詢和改進教學,也便于家長和其他教師方便地了解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學生的應用

通過下載教師播客空間里的教學錄音,進行課后回放。學生在聽課時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聽講課程上,從而減少因記筆記而無法集中聽課的壓力[3]。

學生進行野外觀察活動之前,教師將記錄某些地理特征的相關文件上傳,學生可以預先進行下載。當學生野外觀察到一定的地理事物時,就可以播放錄音或視頻,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能夠對地理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明確[4]。

學生能創建屬于自己的播客,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心得,或者所見到的有關地理知識的音頻或視頻上傳與老師和同學共享。

(三)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交互的實現

教師將所要討論的問題預先到自己的播客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探討。學生根據愛好進入不同的小組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辯論能力和論述表達能力。教師和家長通過查閱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以及結合其他學生的評價,可以給學生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家長通過在播客上觀看學生的表現,可以了解學生在校的實際情況,體驗真實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共同成長,與老師協調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課外教學活動的實現

播客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廣泛地瀏覽和訂閱地理課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本校課程的內容,同時可以了解其他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校際間的互動交流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地理播客應用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在國外,播客已經廣泛地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尤其是大學教育中。此外,像醫療等其他的行業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播客經過將近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逐漸實現了從音頻向視頻形式的轉換。土豆網從創建之初就有科教頻道,帶動了其他視頻網站教育節目的發展。目前國內大部分視頻網站都有教育節目,內容涵蓋了從兒童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各個領域。除了視頻網站外,一些網絡社區也提供了播客的學習平臺,用戶可以自由訂閱下載和閱讀。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理視頻播客在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由于此類數據獲取渠道少,從統計年鑒和書刊很難得到較為詳細的數據,筆者通過網頁檢索法得到了相關的研究數據。本文以百度搜索為引擎,以“site:網址+title:年份+地理”為檢索式進行檢索,得到近年來地理播客的數量變化圖,如圖所示(圖1)。

圖1 近年來地理視頻播客總量變化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地理播客發展呈現以下特點:視頻播客數量總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且數量是呈幾何倍數增長。表明視頻播客在過去幾年增長勢頭較大,而在最近幾年增長放緩。圖中出現了兩個拐點,分別是2005年和2010年,說明2005年播客視頻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基數較小,初期增長較為迅速;而在隨后幾年的發展逐漸放緩,但是變化不大。2010年顯示增長率降低的趨勢,主要是因為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進入了平臺期。不過,根據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2年網絡視頻的網民使用率比2011年增加了14.3%[5]。相信隨著人們對網絡音視頻需求的進一步提高,播客也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網絡媒介,將視頻播客普及到地理教學之中也有望實現。

通過搜索引擎檢索所得的地理播客視頻可能尚未充分運用于教學之中,而這些視頻可能會對學生理解內容起到很大作用,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恰當的方法將課堂教學與視頻聯系起來,將地理視頻播客為己所用,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由于國內很少有專門做地理教學播客的網站,這方面還亟待地理教育學者和地理教師的共同努力,逐步構建地理播客的新的領域。

五、總結與展望

本文通過網頁檢索法分析目前播客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結論表明:地理播客教育的推廣普及程度具有時間梯度性,地理播客的增長速度具有時間差異性,2006年和2010增長率達到峰值,分布表明了地理播客教育的起步階段和高速發展階段;通過初步分析視頻瀏覽量,地理播客教育的普及程度還不夠,有待教育工作者和有關部分進一步普及教育和倡導。本文旨在探索和推進播客地理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手段,為地理教學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價值,但通過本文在研究地理播客應用現狀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比如沒有全面考慮播客用戶的實際使用次數等。不可否認的是,地理教學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加大更多的資源投入。

參考文獻

[1]安杰.播客技術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1):52-54.

[2]邱俊浩.播客的特點及其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參考,2009,1-2:38-39.

[3]Kristina Killian,Shenandoah (Dodie) Lewis. Use of podcast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Open Education Research,2008-10,14(5):57-63.

篇(4)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教學要點;實施途徑

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傳授地理知識,學生作為客體處于一種單純接受知識的被動地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禁錮了學生的發展,而開放式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個性化、人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創設各種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機會和任務,有意識地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從攙扶到放手,逐步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實施開放式地理教學?本人認為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施:

一、開放教學時間

傳統的教學過程一般以上下課鈴聲作為教學的起點和終結,而開放式教學過程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如在講《中東》之前,我先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焦點”作為主題,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然后各小組在課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并提出一些問題全班交流討論,在上完課后我還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又如,在講完《等高線地形圖》后,我安排了一些有興趣的學生調查和了解奉節的經濟建設對地形、地貌的影響,同時還指導學生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等高線模型。因此,地理課不應因下課而結束,應把學生引向廣闊的課外活動乃至整個社會生活,讓學生置身于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學習地理,使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是有現實意義的。

二、開放教學空間

開放式地理教學要求教師要敢于打破固于學校、固于教室的教學空間概念,讓地理課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進社會,還學生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地理課實行的空間開放有獨特的學科優勢,教學地點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到田野、工廠、社區等地,只要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教學的課堂。例如,在講授有關地形的知識時,我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實地考察,認識地形類型,觀察地形差別,討論地形成因。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也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對生活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從而激發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三、開放思維空間

教師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不斷創造條件和機會,設計教學情景和開放性問題,不對學生思維預設任何框框,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表達,而暢所欲言。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一課時,我布置了一個開放性問題:“天氣對人類有何影響?”讓學生討論,學生紛紛從天氣與人類生活、農業、交通、商業活動、旅游活動等方面回答。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有利于擴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的習慣。有時我也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超乎常規、進行假象性推測的例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練習,例如,在講完“地球自轉和公轉”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1.假如地球沒有自轉而只是公轉,地球上還有沒有晝夜更替?2.如果黃赤交角為0度時,會引起地球上哪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如果學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記硬背是很難作出正確回答,這樣的問題既可豐富學生的想象,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寬學生的思路,避免一味正向思維的機械性,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創新能力。

四、開放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樣不利于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學生只會被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處于被灌輸的狀態。而開放式地理教學則要求教師突破自身的局限,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校條件選擇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先帶著問題去討論,進行實驗與分析,研究圖表與數據或直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然后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運用討論、辯論、判斷、角色扮演、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寫小論文等多種方法來交流觀點。如在學習《極地地區》時,我設計了一次模擬“赴極地考察”活動。把全班分為3個考察小組,整個教學活動包括以下幾個環節:赴極地“科學考察”前期準備――赴極地“科學考察”――極地“科學考察”心得交流――學習期望。通過讓學生角色扮演,小組合作,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開放教學手段

“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張圖”的傳統地理教學手段很難滿足現代教學模式和教學環節的需求,而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則有利于活化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開放教學內容

地理教材是實施地理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地理教學目標的必備材料。教學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兩綱的基礎上,要敢于和善于對教材適度壓縮、刪減或拓寬,將社會熱點和邊緣學科相關知識融入課本知識體系中。如在講述“中東”時,我利用當時的時事熱點作為切入點:海灣地區武器核查危機四伏,美國甚至繞過聯合國向該地區調兵,接二連三地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和軍事打擊,造成伊朗的核查危機,海灣地區為什么會引起美國糾纏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國去爭奪的呢?從而引起學生濃厚興趣,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經過近幾年的開放式地理教學,本人所教的班級的測試成績明顯提高,大多數學生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和發展。應該說實施開放式地理教學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素質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后,本人將繼續實踐、探索開放式地理教學,為中學地理教學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篇(5)

關鍵詞:初中地理;創新模式;改善教學;課堂高效性

近幾年來,國家對高素質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對教學模式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伴隨而生的是素質化教學的不斷推行。初中地理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只是停留在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只是留停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層面上,這種教學模式生硬無趣,不利于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因而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要順應國家素質化教育的大方向,在教學模式上不斷地創新,以探索出學習初中地理的最佳方式。以下筆者將針對此問題來談談自己對地理教學的心得。

一、結合實際情境進行教學,增進師生互動

情境化教學是近幾年提出并且得到實踐認可的高效的教學模式,普遍地應用到各種學習科目中。作為地理教師我們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就可以將這種好的教學方式收納其中。我們可以以要學習的地理教科書知識為主導內容,穿插著各種門類與生活小知識來進行講解,還可以模擬一種地理環境來讓學生進行想象描述,或者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地貌進行講解。如筆者在上到高原地形一節時,會讓學生結合生活與課本中的圖片來想象置身于青藏高原的所見所想;在上到地質層的震動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橫波縱波,會讓他們結合汶川青島的地震實情……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在增進了師生互動的情況下,也能使學生對所學的具體內容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可以說是創新型地理課堂的一種具體表現。

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達到師生共同進步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只是聽講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只是教師將他所理解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因而教師占有絕對的主體地位,師生的關系可以說是不平等的。但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師生關系要求絕對平等,教師更多應該充當引導的角色,在課堂上師生要加強溝通,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溝通的基礎上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在講解地理知識后進行一場智力搶答活動,對于答對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過去初中地理的教學形式可以說得上是比較單一的模式,只是停留在課堂上的講解。而創設新型的地理教學課堂形式繽紛多彩,呈現豐富性與多樣性。實踐科學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更加用心地學習初中地理知識。從某種程度來說,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地去接近地理,理解地理,學習地理,達到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最高境界。筆者就經常開展一些有關地理知識的競答、辯論,甚至是知識論文評比的活動,發現在教學中的成果頗豐。如,對于電影一對香港夫婦一家移民到加拿大,后來因家里男主人工作的丟失又回到香港,結果發現他們在加拿大買的彩票中獎了,但由機晚點導致他們第二天才到達,但是結果加拿大的日期還是香港昨天的日期,彩票并沒有過期這一現象。筆者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香港為什么和加拿大存在著時間差,到底差多少,怎么計算等一系列問題。學生都非常感興趣,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四、將多媒體工具運用到實踐教學中來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傳統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了解某一地理形象只能通過教科書本的圖片或者教師的人為描述。但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則大為不同,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直觀了解到相關的地理形象。教師可以在地理教學的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帶著學生去學習,并以此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進行問答教學與評比觀念的活動中來。同時也要積極地鼓勵學生課下使用多媒體工具去學習地理知識,做到最大化地利用新型工具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在教學上給學生一種獨特的新鮮感,并且能夠大大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效率。

隨著教學新教改的不斷深化,初中地理現階段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要想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長遠發展,以此改變初中地理不受重視的尷尬局面,這些都需要我們這些初中地理一線教師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們在科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地創新探求好的教學模式,初中地理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地理教學;現狀;策略;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責任感;先學后教

多年來,初中地理學科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尤其是在農村中學,人們習慣稱其為“副科”“小科”“雜課”,這導致地理教學非常薄弱。從學校到教師,再到學生,對地理不夠重視。學生學習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中。隨著近幾年中考政策的改變,地理經歷了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的艱辛歷程。但是,在一些鄉村學校扔找不出一位專職地理教師,地理課的開設是個虛殼,只有在確定要中考時,在九年級下學期正式上課,也就是讓學生在短暫的三個月時間(在中考前需綜合復習時間)里學完市里學生兩年的課程,學生的學習情況可想而知。

據一些材料顯示:初中地理教育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被稱之“三少三低”。“三少”是指專業地理教師少(含專門教師)、教研活動少、地理知識信息少,“三低”是指地理師資達標低、課堂效率低、思想認識低。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受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為升學率而開課,學生為高分而學。在人們的心目中,地理只是講述山川名勝、物產、交通、城市等的學科,學習地理對升學無用,學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種地、發家致富,地理學科因此成了可有可無的“副科”。

農村中學地理課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響到鄉村居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這與提高全民素質的教育宗旨相差深遠。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顯暴露出對地理知識的貧乏,甚至連地理基本常識都不會,導致初高中知識不能很好地銜接,高中教師在教學時還要花時間、精力去幫助補習初中的一些知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增加了報告中學習的難度,也使部分學生對地理“望而卻步”。

這樣的問題亟待解決,筆者就此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正確的對待地理學科

地理,是一門科學性地理學科,所學知識是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的知識,不是“副科”。教師的思想要轉變,并且通過地理教學過程改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

筆者認為:學科知識的傳授重在于教師,要想改變現狀,必須有建立一支穩定的、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地理教師隊伍,地理的教學才會有所保證,學生才有機會成為地理學習的主體。

首先是教師配置,能確保地理教學的正常開展,不少的鄉村學校根本沒有專門教地理的教師,平時不開課,只有中考前的最后一學期才上課。八年級、九年級的期末考試,試卷發下去之后,教師就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直接抄在試卷上,分數是直接寫在試卷上的。分數只是應付檢查,但這種行為讓學生形成了地理不用學的假象,一直會影響到高中學習地理的態度。

此外,地理教師要增強責任心。現在許多鄉鎮一級的地理教師非常不穩定,每個學期都可能發生變動,常常是一些不能勝任某些科目時臨時負責地理教學;還有的一些教師的工作量不夠,增加幾節地理課湊數;有的是沒有地理專業教師,臨時抓一些“老弱病殘”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照顧。每到學年結束,教師對下學期教什么,心中沒底,在假期不能做一些準備,開學倉促上馬。因此,教師也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地理教學上,不愿意下功夫,有的鄉鎮學校雖固定幾個教師上課,但由于教師沒有學過地理專業,地理教學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科學性錯誤及不規范的語言,就不足為怪了。如“贛州是江西的省會”、“夏天熱冬天冷是因為太陽離我們更近”、“拉丁美洲是北美還是南美”等。由于缺少地理基礎,很多教師對一些地理問題不敢深究,只講現象不講本質,只講分布不講成因,有些事例也舉得很不恰當。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的引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若教師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然”,就無法教給學生“然”,更說不清所以然了。這樣環境下的學生是不可能學到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

教師的業務素質在教學工作中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同時還需要及時進行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討論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多角度理解知識,從簡單的切口入手,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究地理原理。每周定時開展備課組活動和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研活動傳、幫、帶的作用,教師相互學習。地理教師的進步,源于教師的責任心。在地理教師缺乏的鄉鎮中學需要這樣的地理教師,不計較所謂的學科地位,熱愛地理教學,以自己的熱誠帶動學生,感染學生。這樣,地理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才會逐漸提高。

二、先學后教:尋找生活中的地理,將地理融入生活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帶著學習的心態,利用所學透徹地理解本科時的知識點,再嘗試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理解,講解的時候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授業,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接受。

地理的綜合性學科特性,讓不少教師摸不著頭腦,大部分初登地理教師講臺的同仁們,認為地理就是一門文科性學科。上課的時候拿著厚厚講稿上課,非常辛苦的寫板書,寫了一板又一板,并讓學生抄寫下來背,學生認真背下來之后,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一學期下來,對地理的學習還是不得要領,逐漸萌生了厭煩情緒。

筆者憑自己的教學得失來看,地理的教學要與生活相融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如:七年級上學期的經緯網知識,這是讓眾多教師頭痛,也是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恐懼心理的知識。講解這些知識的季節剛好是秋季,到處都是橘子。筆者將橘子帶進課堂,首先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利用橘瓣形象的講解經線,并在完整的橘皮外圍畫上緯線,經緯線的特點就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還可以重現生活場景,講解地理原理。如:騎自行車上坡時,同學們會怎樣?走“S”形!等高線地形圖中公路選線的原理即基于此。

在課堂上還可以嘗試游戲教學法,這是許多國家級地理專家都力推的教學方法。游戲是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們非常熱衷的事情,能讓孩子們開開心心、輕輕松松的完成學習任務,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在新課程教學中還需融入我們身邊的地理------鄉土地理,這在中考范圍中也有體現,可以帶一些當地的植被、土壤到教室,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記憶中找到本土的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相結合。

三、利用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地圖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運用地圖是地理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們要很好地利用課本中地圖。地圖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圖、示意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圖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地圖尤為重要。關鍵是把握圖中信息。如東南亞景觀圖,我們應該能找出當地典型的植被,當地的建筑風格,或是農產品,課本的圖片都是彩圖,視覺效果非常好。

這里列舉常用的讀圖要領和技巧:看圖要有一定的順序。

首先閱讀地圖中的標題(圖名),弄清這張地圖展示的是什么。閱讀圖例和標注,明確各種符號的意義。其次是閱讀地圖的主體。這一部分是閱讀教學地圖的重點。一般按照這樣的順序閱讀:

(1)一般性的游覽,了解本圖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氣候,河流等)社會經濟要素(城市,交通等)。

(2)按照主題內容詳細閱讀,讀出圖中主體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變化情況。

(3)對閱讀的結果加以分析,“以圖導因”,其目的是為了真正讀懂一幅圖,掌握一幅圖,總結出一些心得和技巧,既可以加深理解所學的內容,又可以為以后的讀圖打下基礎,從而做到舉一反三。

(4)讀圖要變換角度。讀圖需要反復觀察,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然而,反復看圖不能老是從原來的機械地重復看圖,而要適當變換看圖的角度,這樣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

引導七年級的學生在看圖,重點要突出圖中重要的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具體的讀圖方法可以在學生的地理素養有一定基礎的時候進行教授,如八年級學習中國地理。

筆者任教的鄉鎮中學的學生比例很大,鄉村地理的教育始終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作為鄉村教師一定要肩負起地理教學這一重任,使鄉村地理教學一步步前進。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高中地理教學 策略

一、創設語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就是個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地理概念、規律等都是發展學生語言智能的基本要素。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使用規范的專業術語,給學生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其次要讓學生多發言、多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多渠道地參與進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把相應的內容表述出來。

指導學生寫學習心得、學習體會、學習小論文,對某一概念、規律、原理的理解,對某一問題的分析,某一地理

事件的原因分析,以及本質規律和外在的聯系的闡述,都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二、不斷創新,培養學生數理的邏輯智能

數理的邏輯智能在地理學科中主要體現在學生思維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概括能力。在地理教學中,任何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活動,都有利于學生數理的邏輯智能的發展。培養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比如教學中時區的換算,地方時的計算等。再如培養學生利用比例尺熟練地計算兩地之間的實

際距離。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地理表面現象入手,揭示深層的地理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三、設計情境,培養學生的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人能靈巧操縱物體和調整身體的技能,包括聯系“身”和“心”,使身體得以完美展現的能力。身體的運動智能在地理學習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運動模仿能力。

根據加德納的觀點,那些能夠支配全身或部分的身體(如善于用雙手來解決問題)的人,就有高度發展的身體運動智能。

例如在學習“礦產”的分類時,讓學生用手去摸不同的礦物,以此感受不同礦物在硬度、質地方面的差異,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又如在講解方位時,可以帶學生到學校校園里去認知方位,在學習“天氣和氣候”時,可讓

一些學生模擬電視臺播報員播報“城市天氣預報”、“全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等;講地球的公轉時,請學生分別扮演地球、太陽,來演示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從而把這一知識點直觀化,達到理解的目的。

四、開展合作,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智能

所謂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并與人交往的能力,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與他人之間的“理解與交往”,善于聽取他人的觀點,善于與人合作。

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這種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課改的教材中,自主學習的內容占了很大部分,由于每位學生的智能有差異,讓學生單獨完成這部分任務,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組員各自的智能優勢,互幫互學、分工協作、智能互補。如網絡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負責上網收集資料,課件制作在行的學生負責把相應的內容用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語言智能較高的學生負責作專題匯報,在分組和設計任務時要顧及到學生現有智能水平的差異,要盡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領域,讓學生享受到“智能公平”,這樣每位學生就都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智能,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完成一項研究性課題《城市河流水污染成因分析》,可以根據人類智能的特點,在班級里讓學生們根據各自的特長,采用智能強弱搭配編組,各自發揮智能強項,分工完成課題的研究工作。如由善于交際的學生擔任課題負責人,統領整組人的行動,由空間智能發達的學生設計整個研究。

課題的流程:1.到校內、外查資料;2.網上查詢;3.訪問校內、外專家、老師;4.實地考察;5.編印問卷;6.分析問題;7.結題報告的編寫。

語言智能強的學生對專家進行訪談以獲得相關信息;運動智能占優勢的學生與自然觀察智能強的學生擔任實地考察的任務;編印問卷、分析問題由數學邏輯智能強的學生完成;具有語言智能天分的學生擔任課題報告的最后編寫。整個研究課題就在學生們的共同合作學習中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人際關系智能。

五、直觀教學,培養學生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主要是指人們利用三維空間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能力,視覺藝術亦是空間智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核心成分包括精確知覺物體或形狀的能力,對感覺到的物體或形狀進行操作,或在心中進行空間旋轉的能力。

采用電影、電視、投影片、多媒體、掛圖、圖解、圖表等形象化教具輔助教學,有助于激活視覺空間智能。多媒體有利于將運動變化的題型用動態的形式展現,如宇宙運動規律等。視覺――空間智能還表現為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觀察對地理學的研究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魏格納通過對《世界地圖》上大陸輪廓的觀察,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多觀察、多欣賞,通過觀察和欣賞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欲望。

六、總結心得,培養學生自我認知智能

自我認識智能體現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到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使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歸納、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小結。

高中地理學習中的自我認識能力表現為:了解自己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學習地理的狀態,清楚地知道自己學習地理的潛能。對于每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束,學生進行階段性學習的反思和再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過程可以由階段性考試的試卷作為切入點,但不應定位為自我批評與再批評。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性的過程,而反思則應作為學習的必要延伸,是對階段性學習過程的再認識。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本人的學習態度如何,知識結構有何不足,學習過程中方法、態度與相應掌握程度的得失……無論是對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還是對學生健康、健全地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七、陶冶情操,培養學生音樂智能

古代的很多哲學家都把音樂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柏拉圖主張:“節奏與和聲蘊藏于靈魂深處,并在那

里掌握著最強有力的支配權,滋潤身心,這些只有從受過良好教養的人身上才能發現。”亞里士多德也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倡導者,他說:“音樂使我們顯示出更有情調的個性。”音樂是一種聆聽的語言,音樂智能擁有獨特的規律和思維結構,與其他智能沒有必然聯系。20世紀音樂的領頭羊史特拉文斯基曾經評論說:“音樂就是表現它自己。”這一點正是強調了人類音樂才能的獨特性。具體到地理教學中,音樂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高中地理學習中的音樂智能是指對聲音、節奏的感知及遷移能力,可以選擇一種音樂用于某一單元或某一節課,以創造出愉悅的心情或氛圍。加德納指出:音樂智能的主要特征是理解、欣賞、制作、表現音樂節奏和旋律。已有的嘗試和研究表明:在課堂中使用音樂,既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這是因為:(1)音樂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2)音樂改變了記憶和學習的方式,創造了超強記憶;(3)音樂調節了通常學習時的緊張空氣:它創設了積極愉快的心理氛圍,使課堂學習充滿了愉悅、自信和友愛。

如在預備鈴響后的兩分鐘,播放一首旋律悠揚的曲子,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準備接受新知識。在地理課中根據不同的內容配以不同的音樂背景,如學習《長江》時,配首《長江之歌》;講《日本》時,配首《拉網小調》或《櫻花》;講《青藏高原地區》時,配以歌曲《青藏高原》,如此教學,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狀態下,自然事半功倍。

八、實踐體驗,培養學生自然觀察者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是指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以及學會欣賞大自然并與之建立和諧關系的能力,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專家竺可楨等都在這方面有杰出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習者對地理對象表征和特征的觀察是最直接、最可貴的感性認識,是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技能、進行科學推理、發展地理思維能力的源泉。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地理現象很感興趣,覺得好奇,但在觀察時不夠仔細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熱鬧的低級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觀察品質。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實踐、多體驗、多觀察。當學生觀察時,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不斷設疑、引發想象,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發現深層的問題。如,在講解“月相”前,應該讓學生充分觀察,再設問:為什么不同的日期會有不同的月相?各月相有何特征?進而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鐘祖榮,伍芳輝.多元智能理論解讀.開明出版社,2003.

[2]白艷紅.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地理教學整合.遼寧師范大學,2004.

[3]任蔚.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

[4]潘紅星.運用多元智能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地理教學,2006,(1).

[5]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哦┅┅快┅┅用力啊┅┅动态图|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 成全电影大全免费观看在线播放视频| 成人做受黄大片| 亚洲精品拍拍央视网出文|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欲求不满的寂寞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乱国产乱老熟300部视频| 欧美肥妇多毛bbw| 老汉色av影院|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www| 中国美女a级毛片| 天堂新版在线资源| 成人免费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