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地理學科特色活動

地理學科特色活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4 16:48: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學科特色活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地理學科特色活動

篇(1)

一、構筑學科組的共同愿景,建設學科精神文化

在教育領域,“文化”正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詞語之一,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管理與發展的積極追求和頂層設計,“文化的力量”正成為推動教育進步、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巨大動力。學科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科組成員共有的行為規范體系、自覺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以及全體成員的共同生存方式。學科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辦學理念與教師思想行為之間相互轉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生命真實成長,而不僅僅是完成事務。

學科的精神文化是學科靈魂,是在與學校文化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學科結合自身實際而凝煉出來的共同發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從學科文化的本質和特征來看,它具有標識分界、整合凝聚、激勵引導、延續增殖四大功能。標識分界功能指學科文化將不同的學科知識、學科成員、學科組織予以區分的能力。學科文化的整合凝聚功能是揭示學科文化在對學科內部成員的學科理念、學科精神、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協調與重組、凝聚與內化的能力。學科文化的激勵引導功能是指學科文化對學科內部成員主體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上的一種教化引導作用,即通過開展活動,使學科內部成員在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上趨于一致,并體現在他們的實際行動中。學科文化的延續增殖功能是指學科文化在傳遞過程中,通過社會繼承機制,使學科文化得以流傳、延續。

以天津市實驗中學的地理學科精神文化建設為例,在實驗中學“求真求實,思學思新”學校文化的引領下,地理學科組提出“天地明理”的學科精神文化,確立“建學習型組織,創研究型團隊”作為學科組組訓,確定“構筑臻思、敏行、務實、創新的學習型組織和實踐共同體”作為學科組共同發展愿景,以期真正提高學科組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有效、高效研究的能力,合理開發與靈活運用課程資源的能力,有效使用各種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策略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能力等。

二、形成學科組的共同行為方式,建設學科制度文化

學科制度文化是學科組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從制度設計到制度執行的過程,構成了學科組全體成員的日常生存方式和教育教學方式,彰顯學科行為文化和行為藝術。學科制度文化是學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科文化的重要標識和學科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理解和認識學科文化往往要從學校制度文化上去考量。從構成要素分析,學科制度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文本、體系、內涵、外延四個方面。制度文本是學科制度文化的介質載體,它用文字的形式,表達了制度的價值訴求和相關者的行為規范,一般指的是成段、成篇、成書的書面語;學科制度體系形成了學科制度文化的制度架構,它為學科機構及有關人員的思想認識和行為規范提供了保障;學科制度文化的內涵指的是它的本質特征,其外延是營造學科教育秩序的觀念和行為的總和。

以天津市實驗中學的學科制度文化建設為例,學校學科制度文化的具體內容主要包含:日常活動制度、備課主講制度、評課主評與分評相結合制度、課堂觀察制度、課例案例研究制度、跨年級跨學科綜合備課研討制度、課題研究制度、讀書交流制度、獎勵激勵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其中,學校要求“備課、上課、評課制度”做到“五結合”。第一,備“課”與備“學”相結合,以實現文本和教學對象的真實有效對話;第二,評“課”與評“理”相結合,以實現學科組教師之間的理念互通、智慧共享;第三,“一課多案”與“一案多課”相結合,以實現梯隊教師模仿再現、修改、內化、創新等多維重建;第四,“一本通”與“活動菜單”相結合,以實現學科教研活動常態化、日常化、精細化、自助式主動研究等;第五,“面對面教研”與“教、學、研、思一體化信息平臺網絡實時互動教研”相結合,以實現教學研究的實時無縫鏈接。

三、構建學科組獨特的教學模式,建設學科教學文化

學科教學文化是一種充分體現學科特色的教育教學課堂文化,它是師生教學實踐賴以開展的前提、背景和氛圍,它是一種活動的文化、關系的文化、顯性與隱融的文化,是一種持久成形的教學傳統、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類型或范式,是學科教育教學背景下師生的課堂生活方式。

探明學科教學文化的發展狀態,有利于從根本上找到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首先,提升教師精神境界。教學文化建設在根本上立足于教師的內心世界,目的是有效激發能影響外在教學行為的教師心靈力量。其次,增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由于教學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教師的教學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即便是成熟而有效的教學技能,在面臨復雜環境的時候也有雕琢與審視的必要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心理上打破封閉與孤立。再次,強化教師職業價值認同。為師之道的神圣之處就在于從終極關懷的立場出發,以主體的價值體驗和認知為中介,不斷改善自身及他人的生活世界。

以天津市實驗中學地理教學為例,地理學科組在深入研究地理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和學科特性的基礎上,提出 “學科教學整合化”,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整合的觀念,用系統、整合、復雜的眼光考察與分析課堂教學的行為以及行為中的諸要素,使教學的各環節與各方面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圖式―探究―合作”特色教學模式的構建,地理學的知識容納于各種圖中,思維導圖可以直觀表達學生的思維,從而實現思維的可視化。深入開展“圖式教學”,用“圖”去引導學生發現天文、地理之美;用“圖”去感受地間萬物之變遷;用“圖”去建構學生的地理思維。

四、營造學科組教學的基礎環境,建設學科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在學科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學科文化要素的物質表現方式。學科物質文化是指學校內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的文化形態,是學科文化的外殼,奠定著學科文化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它又是學科文化“內核”(精神文化)的載體,體現著一定的價值目標、審美意向等,是富有內涵的人文環境。學科的物質文化主要是通過學科的物理環境,諸如建筑、綠化、雕像(塑)、圖片、教室布局等的創設來體現和發揮它育人的功效。學生在優雅的學科物質環境中會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心靈的感應,精神的升華,觀念的更新,從而實現良好人格的塑造。

以天津市實驗中學為例,地理學科組在學科物質文化建設中,精心布局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學科文化墻、可視可動的地理實驗、天文研究室、地理園等,從而實現地理學科知識、學科思想、學科方法的顯性體現,創造有利于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的物質實體環境。

總之,通過加強學科文化建設,可以使學科組成員形成教育教學的共同愿景,形成共同遵循的學科行為,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學和彰顯學科特色的物質表達。從而使學科組成為主動探究、自我更新的團隊,帶著智慧參與創生信息的團隊,有效提高對教育教學改革整體的意識和洞察力的團隊,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研究方式,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

專家評介:

夏恩偉老師是一位研究型教師,通過深入研究地理學科特點、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力、地理學科思維品質培養等問題,他構建了“圖式―探究―合作”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并形成了“臻思、敏行、務實、創新”的教學風格。

篇(2)

一、學科價值鮮明的試題

研究地表圈層特征以及人地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是地理學的任務。2015年部分地理試題考查資源、環境、工農業生產等問題,凸顯出國計民生中的地理規律、時代熱點中的地理視角、可持續發展中的地理途徑,地理味道十足,彰顯學科價值。這樣的試題,即使作為教學素材也具有較高價值。

2015年全國卷Ⅰ第10~11題,要求考生利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水深年變化數據,分析海底侵蝕與淤積的變化趨勢,反推黃河流域的環境變化特征。試題既考查了流水沉積與海水侵蝕等地質作用基本知識,還體現出一種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2015年全國卷Ⅱ第9~11題,以著名“冰凍之河”圣勞倫斯河的圖表數據為背景,考查考生能否“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體現出新課程下的地理素養導向價值。數據提取能力――從氣候數據中,閱讀分析出河流汛情和氣溫低于0℃的月份;讀圖判斷能力――從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中存在水電站的信息,推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而且冬季從水庫底部釋放出來的河水溫度較高,可能不結冰;問題解決能力――從地理學角度研究治理凌汛的措施,分段攔冰可以避免浮冰過度聚集而抬高水位,拓寬河道可以降低水位,降低冰壩高度,拓寬浮冰下泄通道,以減少凌汛的發生和危害。

2015年全國卷Ⅱ第37題,考查考生能否根據河流流向判斷河套平原的地勢特點、根據黃河水文特征分析河套灌渠的泥沙淤積問題、根據河套平原生產特征分析烏梁素海的污染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試題將地理原理滲透到生產生活中,具有指導實踐的應用價值。

2015年天津卷第13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載體的“南方絲綢之路”為話題,考查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沿山谷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原因、現代高標準公路、鐵路對西南地區外向聯系的好處,將古今交通線路區位作出對比。類似的還有2015年全國卷Ⅰ的凍土鐵路研究、2015年北京卷關于申辦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賽場地點崇禮氣候條件的研究等。這些試題,從時事熱點切入,關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彰顯了地理學科的時代價值。

二、構圖設問精巧的試題

2015年全國各地試卷中,對地理區域特征的表現、地理情境的設置、地理問題的提出等,大多是通過各種圖表呈現出來的,有區域圖、分布圖、等值線圖、各種示意圖、各類統計圖表等多種形態。圖(表)文并茂、圖(表)文合一、圖(表)文互補,充分運用地理的圖表語言,使試卷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

有較多試題的構圖,設計精妙、創意別致,讓人耳目一新。例如,2015山東卷第9~10題的“我國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帶隨海拔變化示意圖”(圖1),學生很少接觸,卻又似曾相識。考生習慣讀的圖是山體垂直自然帶的完整分布圖。此題將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帶逐一分解,再按同類自然帶歸類標注,保持各自的高程不變。這樣考生可直接進行同類自然帶的比較,當然也可還原三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再來做題。

2015年浙江卷第11題的“某地地方時12時的太陽周年位置軌跡示意圖” (圖2),給考生全新的視角。初讀此圖,無從下手;冷靜思考,方可慢慢理出端倪。“8”字形的甲、乙處應分別是全年正午太陽的最大、最小值,交匯處是春秋分時的值。完成此題,考生必須具備地球運動知識功底,還要有較高的空間想象力。考生可能還會質疑,某地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軌跡視圖為什么不連接甲、乙的直線?雖不影響解題,卻打開了考生的想象空間。

2015年安徽卷第32~33題圖3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單位為MJ/m3),其構圖方式與圖2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即為夜晚。結合緯度,看出北極圈內出現了極夜和a、b太陽高度緯度差。這些試題的圖像設計新穎,將地理學科特色和幾何圖形完美結合,把地理事物運動變化過程的規律和地理事物的分布進行提煉,融創新表達力、高度概括力、空間想象力為一體,價值高遠。

福建卷第11~12題,用在廣袤草原上拍攝的“日出”美景(圖4)設問。圖片美輪美奐,問題巧妙切入。考生做此類試題,心情比較愉悅。

三、錘煉地理思維的試題

地理試題重視考查考生對地理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掌握,重視考查考生地理圖表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地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地理思維角度來看,重視考查圖像分析、區域分析、綜合分析等思想方法,需要在聚合、發散、歸納、演繹等思維方面具備較高水平。2015年部分試題在地理思維的考查與錘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

2015年山東卷第11~12題,通過某地理興趣小組野外考察記錄的數據分析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判斷地質剖面圖,仿佛把人拉進了野外考察的現場,對地理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解決問題的難度也較大。先要把小組記錄的C、D、S三個地層的六個坐標畫在一張經緯網圖上(圖5),實現圖文轉換。再從圖1中發現考察路線的方向,推出與之垂直的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根據圖5中地層對稱特點,結合地層新老關系(CD是由新老)判斷其為背斜(圖6)。本題對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繪圖能力等圖形思維能力具有較高要求。

2015年天津卷第3~4題,要求考生必須思維縝密,有較高的地理演變過程分析和地圖要素分析能力。第3題要求考生基于地殼物質循環的原理,用運動過程的思維認知方法,對地理事物發生的先后順序做出邏輯判斷與推理,來確定“巖層斷裂、巖漿噴發、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的順序。第4題要求考生發現圖中的橫坐標單位是千米,縱坐標單位是米,火山被示意圖拉高了50倍。所以圖示火山坡度與實際的火山坡度相比變陡了。

2015年重慶卷第13題,對中國古典園林展開研究,給出蘇南區域地圖,材料介紹“明清時期該區域經濟繁榮,園林建設蔚然成風”,要求說明明清時期該區域園林迅速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闡述該區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并就該區域自然條件對以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古典園林建設可能產生的危害提出兩條防護措施。該題將問題情景設置在江南水鄉環境下,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區域分析能力,而且需要結合歷史條件進行分析,時空特點鮮明。尤其是第二問,關于該地自然條件對園林水景的影響,需要緊密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形、水文、土質等具體特點來回答,才能得出比較全面的答案。這種試題對于地理區域分析、綜合分析的思維是一個很好的錘煉。

四、素材運用創新的試題

地理學科在新技術方面的廣泛應用,給地理試題的創新帶來素材。2015年不少地理試題引入了新技術元素,使試題看起來具有科技、時尚的感覺,也體現出地理學科研究手段的發展變化,展現地理學科的前沿動態。

2015年廣東卷第1題就運用數字高程模型描述地面高程信息,要求學生判斷圖中四處觀景平臺哪個視野最廣,令人眼前一亮(圖7)。

2015年廣東卷第10題又運用了GIS圖層疊加的原理,設計了地震災后城市重建選址地質因素分析示意圖,考查適合城市重建的地點(圖8)。

2015年北京卷第11題則運用某網上商城通過大數據分析繪制的“城市牽掛”示意圖,考查人口遷移的區域差異,題目新穎有趣(圖9)。

五、弘揚傳統文化的試題

2015年高考地理試題中有幾道題從我國傳統文化中選材,別具一格。從全球角度來說,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地域文化,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設計試題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具有傳承的價值。

2015年重慶卷第1~2題,運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二十四節氣來命題,材料說明寒露節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第1題設問引起“露氣寒冷,將凝結”天氣現象的氣壓系統是什么,第2題又引入一句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考查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什么區域。這兩道題將自然地理的天氣系統與人文地理的農業生產有機融合到傳統的節氣和農諺中,匠心獨運,渾然天成,可謂經典試題。

2015年江蘇卷第1~2題,以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略)為背景考查城市區位與城市功能。試題截取了清明上河圖中大橋橫跨河流的一部分,第1題提問東京城(今河南開封)形成的最有利條件,然后又考查東京城的主要城市功能。從圖上可以看出,水陸交通便利是東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條件。而作為首都,城市功能則以行政功能為主。試題圖文并茂,傳統文化特色鮮明。

2015年山東卷第45題,則引用一段《明史?五行志》關于1556年1月23日24時左右陜西關中地區發生8.0級以上地震的記載:“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游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岳、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設問是“據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學生可從材料中獲取豐富的信息,包括地震震級、發生時間、余震次數、波及范圍、次生災害等,可謂將史料用活。

2015年北京卷第1~2題則從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太白山記》中選取一段關于太白山北側山地植被變化以及獵狼人家的描述,考查植被垂直變化規律、過度獵狼對山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等,情境設置自然與人文交融,在文學作品中映射地理視角,滲透生態觀念,較有創意。

總體來看,這幾道題運用節氣、農諺、史學、美術、文學等作品命制地理試題,開拓了命題素材的空間,具有跨學科特色,也拓展了地理知識的運用領域,體現地理學的學科包容性特征。

六、有待商榷斟酌的試題

2015年各地地理試題整體優秀,也發現有個別試題存在有待商榷之處。

2015年全國卷Ⅰ第37題第(3)問:根據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冬季或夏季)并簡述判斷依據,分析熱棒傾斜設置的原因。

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說這道題更像物理題,不像地理題。從題目本身來說,要準確進行解答,需要知道所考查鐵路沿線冬、夏季節的地溫和氣溫的信息,包括冬、夏季節白天和夜晚的地溫和氣溫,在溫度的比較中才能準確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

冬季出露地表的熱棒冷凝段溫度較低,但是冬季的地溫是多少?如何判斷氣溫和地溫的高低?夏季出露地表的熱棒白天溫度會較高,但是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夜晚的情況又如何?還是地下蒸發段低于地上冷凝段?要回答這些季節差異與晝夜差異的問題,需要數據支撐。

篇(3)

我國未來的產業優化與升級、農業發展、高技術產業發展、國際貿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資源綜合利用、社會可持續發展、能源結構優化、環境改善和國家安全等都需要地理科學做出積極貢獻。地理科學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基本理論與技能,了解本學科前沿并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能在有關部門從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或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人才。西華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自1986年創建以來,長期、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內涵建設,已于2000年被評為四川省惟一的地理科學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一、專業辦學條件

該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5人;博士后3人,博士和在讀博士共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專任教師主要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和中科院的北京地理所、成都山地所、新疆地理所等,具有良好的人脈資源與學緣結構。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教授與副教授每年至少為本科生講授一門專業基礎課或主干課。近年來,專任教師先后主持或承擔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廳、教育廳和國土資源廳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項目23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8部,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358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5項,科研考核連續5年獲全校理科第一名。同時,專任教師還主持或承擔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9項,教學成果獲省部級獎勵8項。建設有四川省級重點課程1門(人文地理學),省級精品課程4門(環境保護、人文地理學、旅游學、水文學),校級精品課程3門(自然地理學、地球概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精品課程數量位居全校前列。

該專業課程教學與科學研究所需的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等較為充足。學校圖書館藏書230余萬冊,有地理類藏書近10萬冊,有中國期刊網、重慶維普、超星數字圖書館以及ebscohost、eco psp、ccc、isi proceeding等多種中外文電子期刊數據庫。學院資料室的面積約200m2,有100余種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和近萬冊藏書,每年新增圖書、雜志1 000余冊。專業實驗室面積約5 400m2,有基礎實驗室28個、開放實驗室23個,儀器設備總價值600余萬元,萬元以上大型儀器28臺;有arcgis、erdas、mapgis、geostar和cass等國內外專業軟件實驗平臺。其中,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為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丘陵地區國土資源統籌利用工程實驗室為四川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實驗教學中心為四川省地理科學專業惟一的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該專業的專業實習和教育實習基地不斷完善。1996年,經四川省國土局同意、省教育廳批準,由四川省國土勘測規劃研究院和川東北地區58個市、縣國土資源局聯合成立“四川師范學院國土管理學院董事會”。董事會不僅為專業建設提供資金與智力支持,同時為學生的實習和見習等提供條件,這也是四川省地理科學專業校地合作辦學的成功案例。此外,還有南充市污水處理廠、青居曲流國家地質公園、凌云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嘉陵江中游階地等近郊實習基地;樂山—峨眉山地區的部門地理野外實習基地,成都—西安—延安地區的區域地理野外實習基地;以南充市5所中學為核心,輻射四川盆地的廣安、綿陽、廣元、巴中、達州、德陽、樂山、眉山、內江、南充、遂寧和雅安等12個地市的70余所中學地理教育實習基地。

二、主要優勢特色

教師教育是師范院校固有的優勢和特色。作為四川省屬重點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是四川省教育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歷來把師范專業特色建設作為提升辦學實力的根基。地理科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自然、人文各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等特征。學科特征要求地理科學專業教育必須重視“厚基礎”、“強實踐”。

1.負重自強、鑄魂勵教,矢志不渝為基礎教育服務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必須具備厚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扎實的教育教學功底,必須能夠結合實際、靈活自如地將專業知識應用到教學一線。課程與課堂教學是專業知識傳授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西華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于2008年修訂、實施。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新方案將各部門自然地理學單獨設課,并開設天文學概論、旅游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災害地理學、數字地球導論、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經濟學、環境地理學、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學、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規劃、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土地法學、房地產估價、可持續發展導論等與中學地理教育和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緊密聯系的選修課程。為了夯實學生的教育教學功底,新方案除開設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書法和地理學科教學論外,還增設鄉土地理教學與研究、地理素描與三板藝術、地理活動與地理教學、中學地理微格教學、中學地理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學技能訓練等地理教師教育課程,還組織

轉貼于

編寫《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必讀》供學生查閱拓展閱讀書目、地理學人風采、專業期刊網站、報考研究生及地理教師職業發展等相關信息。

為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除了落實新生入學教育、教學督導制、學生信息員制、期中教學檢查和嚴格考試紀律等常規管理外,還組織大一、大二學生固定時間、固定教室上自習。大一學生參加手工繪圖技能比賽,大二學生參加自然地理野外調研報告比賽,大三學生參加課堂教學技能比賽,所有學生選擇性參加數字測圖技能比賽、gis軟件操作與二次開發技能比賽、遙感專題應用技能比賽、城市規劃軟件操作技能比賽、autocad軟件操作技能比賽、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設計比賽等,通過各種比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核心競爭力。為了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應用到教學一線,除了選派中青年教師到中學掛職鍛煉、評聘基礎教育兼職教師外,還定期邀請基礎教育一線名師如四川省教科所張白峽教研員、南充高中何從春高級教師、南部中學趙海特級教師、德陽二中饒萍教師(第五屆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等給學生講授示范課,還定期將學生帶到南充市5所中學去參加教研活動、聽公開課、評閱試卷等,還選派優秀本科生去頂崗實習或參加中學地理教師置換培訓項目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真刀真槍地磨煉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

2.校地合作、科研強化,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學人,必須具備豐碩的實踐經驗、敏銳的學術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欲望。實驗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拓展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和激發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地理科學專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的關鍵環節。西華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已建立起由基礎到綜合、由驗證到設計、由設計到創新,“基礎驗證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創新探究實驗”逐步推進,“實驗—實訓—實習”互為補充,“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教學—科研”互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融為一體、課程教學與科學研究融為一體、專業教育與擇業教育融為一體的新型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必修課非獨立設課實驗實踐均有嚴謹的教學大綱及配套講義,非獨立設課實驗實踐占總學時9.9%;一些技術性或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如計算機地圖制圖、測量與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等,特別重視綜合性、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占其實驗實踐學時85.0%;近郊鄉土地理實習、樂山—峨眉山部門地理實習、成都—西安—延安區域地理實習、地理教研論文寫作等,獨立設課實驗實踐占總學時20.3%。

作為地處非中心城市的地方性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建校65年來歷經兩次分合、七易校名,學校建設發展深受無區位優勢、隊伍不穩和投入有限等問題的困擾與制約,但西華師大人一直秉承團結一致、毫不氣餒、孜孜以求、積極作為的優良傳統。地理科學專業教師承蒙社會厚愛及董事會成員單位支持,已在嘉陵江中游、川東北地區、川中丘陵區、四川盆周山區的土地利用與保護、城市與區域經濟、自然災害與風險管理、數字地貌與環境信息等領域主持或承擔200余項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科研項目。教師以身作則,將專業知識應用到生產實踐,激發學生更加熱愛所學專業。利用教師項目較多優勢,鼓勵學生參與地圖數字化與專題制圖、空間數據庫建設與維護、遙感圖像解譯、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區域綜合調查、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等工作,通過科研工作磨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激活學生的學術思維、點燃學生的創新熱情、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學生結合科研工作申請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和撰寫畢業論文等成效顯著,廣泛涉獵土地利用評價、旅游資源開發、地質遺跡保護、生態環境評價、區位優勢分析、教育教學改革等領域。

篇(4)

一、臺灣高中地理“核心能力”

臺灣高中地理《課程綱要》五大組成部分(表1)中,地理“核心能力”與課程目標并重,表明臺灣地理教育重視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其中地理“核心能力”要求與課程目標要求一致,從通論地理和區域地理兩方面闡述,體現了臺灣對形成和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能力的重視。

臺灣《課程綱要》中闡述的地理“核心能力”內容豐富,內涵深廣,對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做出明確的要求(表2)。

通過對臺灣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具體要求的分析,得出其“核心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表3)。概言之,地理核心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強調在活動中培養地理認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實踐能力,強調學生的表達、參與和交流。

二、臺灣高中地理“核心能力”的功能

1.促進地理學習能力發展

地理“核心能力”的提出,對地理教學和學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按照“核心能力”的要求,通過學習系統地理知識,學生能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如通論地理中一級核心能力第三條要求對應的第四條二級要求(表2),學生經過不斷學習逐漸形成分析地理數據、繪制圖表、撰寫報告的能力,在以后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分析、獲取地理信息和繪制圖表的問題時,便可從容應對和解決,從而提升地理學習能力。

2.彰顯地理學科實用性

地理“核心能力”強調提出和解決地理問題,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地理認知、地理信息、地理實踐等能力,強調學生的表達與參與,凸顯當代地理學科的特色,即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服務,注重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學生通過對地理學科系統知識的學習,逐漸具備地理“核心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落實地理學科的應用性。如臺灣地理《課程綱要》通論地理一級核心能力要求第一條(表2),彰顯地理學科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的特點,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深化對地理現象、成因、分布的理解,進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臺灣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對內地的教學啟示

1.注重地理空間觀察力的培養

地理學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結構,注重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聯系,揭示地理事物空間運動和變化的規律。基于地理學科特點,教師應將學生對地理空間觀察力的培養作為學科核心能力來對待。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觀察力,要高度關注有關地球表層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的辨識與評析、空間排列狀態的觀察與歸納等內容的教學。如在講全球氣候類型分布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全球熱量帶的分布,觀察各種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情況,進而歸納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各有哪些氣候類型,并說明其分布規律。

2.注重地理過程分析能力的培養

中學地理有很多內容與“地理過程”有關,地理過程包括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按一定周期運動或變化的地理循環過程,如水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的內容;隨時間推移而出現的新舊更替的地理演變過程,如內外力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容;地理事物數量在一定時間內呈現的波動性變化過程,如人口數量增長的內容;地理事物或現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分散的地理擴散過程,如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的演變、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擴張等內容。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講到地球內部發生的地質運動、大范圍的水循環和人口遷移、經歷漫長歷史時期的地殼運動等內容時,可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地理過程分析、想象與簡單預測能力的工具和載體。

3.注重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養

信息加工能力是當代中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以及重組與應用已有地理信息獨立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是地理學科核心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實地觀察、觀測、調查訪問等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圖表、圖片積極參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過程,從而獲得有用的地理信息,組織開展地理探究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篇(5)

關鍵詞:地理教學;興趣培養;方法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生真正的學習動力是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終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通過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因此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對高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

一、特色的課堂導入,激發地理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地理課,新課的導入尤為重要。新穎有趣的導入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的興趣,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有趣的教學視頻,如在講解“洋流”這節課時,通過課前播放“小黃鴨的環游之旅”,讓學生思考“小黃鴨是借助什么樣的魔力完成環球旅行的呢?”;在講解“熱力環流”時,播放“火燒葫蘆谷”視頻,讓學生辨析“諸葛亮的這次失敗,是天意還是人為?”;在講解“城市化”時,播放“美麗大田”,讓學生用地理的眼光來分析生活問題……短短的視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帶著思考和興趣進入地理課堂,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諺語、詩歌等趣味較強的知識創設情境。如在講人口遷移時,借“小馬家的遷移史”,探究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口遷移原因;講述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形象逼真,直白深刻;講到山地的垂直地帶性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海拔與氣溫的關系……有趣的語言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享受課堂。

二、多樣的課堂活動,豐富地理學習內容

地理既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又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師要通過多樣的地理課堂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的能力,讓課堂由學生做主。

本學期筆者在課前開展“導游帶你游世界”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成為導游,從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方面來介紹自己喜歡的區域,可以繪圖、制作PPT、制作視頻,同時設置學生提問和點評。通過這樣的活動,主講學生積極準備,認真研究要講的區域,臺下同學踴躍提問,積極參與。所有人真正參與到課堂中,讓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上,我們還舉辦了“地理歌曲大家唱”,將地理知識編成地理歌曲,如“奔跑”版《熱力環流》、“臺”版《氣候的成因》、“時間煮雨”版《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等,將深奧的地理知識化成耳熟能詳的歌曲,使地理知識變得朗朗上口,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課堂小游戲、小制作。如讓學生用紙條制作三圈環流的模型;讓學生分組設計“小水滴歷險記”。游戲化、簡單化、生活化的地理,才是學生真正愛學的地理。

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地理學習渠道

地理學科內容豐富,學習地理的渠道眾多,如果單純依賴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很難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適當地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深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演變成技能,逐漸形成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列國志》《國家地理》;引導學生觀看地理類電影,看《地心游記》學“地球圈層”,看《后天》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看《穹頂之下》了解“大氣污染”等;向學生推薦地理微信公眾號“談天說地”“海寧中學地理組”;定期補充時事新聞,從地理的視角分析問題;通過參觀氣象站,進行天氣預測等。這樣的課外活動有聲有色,使地理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四、結合生活地理,樹立地理學習的信心

新課標提出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在教學中,應盡量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身邊有很多地理現象,孕育著地理原理。如講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可讓學生去思考晴朗時天空為何呈藍色?陰天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時為何呈紅色?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角時,結合富山新村的建設規劃,讓學生測量樓間距和樓高,掌握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在講解地質作用時,讓學生討論調查石牌鎮多溫泉,建設鎮、太華鎮多煤礦的原因……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用地理規律來解決地理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重大意義,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興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潛能,減輕教師壓力。有了興趣這個好老師,學生才有持久學習地理的動力,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龔春燕,何云山.創新學習論[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

篇(6)

一、對教材、《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進行研究,準確把握高考的知識范圍和難度

文綜考試中的地理考試一般主要考查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即對理解地理原理有用的基本知識,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具有明顯遷移和應用價值的地理知識等。因此,備課和編制練習題時,對考查的知識內容范圍和難度都應有個較為準確的定位,其主要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新課改要求“一標”多本,重慶目前有三種版本的教材,教師應對三種版本的教材進行研究,結合《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進行合理地取舍、增刪教材內容,用好教材,把握好主干知識。

二、強調基礎,重視能力要求

基礎知識為常見的多用的知識,高考中無論難度如何的題都離不開基礎,包括能力較強的試題也多以基礎知識為載體,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牢固的基礎是提高分數的前提。要想突破考查能力的難題,平時就得培養能力。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不再是老師的“獨角戲”可以替代的。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腦”思考;“動手”構建知識體系、歸納總結;“動嘴”討論、交流、回答,從而調動學生主動積極性。

三、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地理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要學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知識的堆砌。同時學生要關心身邊的事物,關心時事,對事物要有好奇心,不要局限在書本,這樣的學生才會把書讀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甚至創新,以不變應萬變。

四、培養學生讀圖分析的地理方法與技能

地理考試中每題都有圖,不僅圖量大,而且類型多樣,包括地理統計圖表、等值線圖、經緯網圖、分布圖等。地圖的綜合性強,對學生的分析、理解、應用能力較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具體措施:一是在組織教學中,盡量使用地圖,并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冊。培養學生讀圖、記圖、填圖、畫圖、析圖的習慣,并將相關知識落實到圖中。二是準確掌握幾條重要的經緯線和地點。如中國四至點、世界區域地理中經常容易出現的地區的經緯度、南北回歸線經過區域等等。三是教給學生圖文變化方法,這種培養讀圖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精心挑選和設計讀圖題,培養學生圖文變換能力。

五、讓學生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

在讀教材時,要思考所讀內容高考題可能如何呈現(即從教材中讀出試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出現一個新的案例,應指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尋找教材中相似案例,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在后期復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克服“只見試題不見書本”的傾向。

六、適當關注熱點問題及熱點地區,從地理角度把握熱點問題

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熱點問題幾乎是每年高考地理試題的必考內容,因而熱點問題的教學復習也是高三地理教學復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熱問題很多,主要從如下兩個方面確定屬于當年考試范圍內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熱點問題,并做好相關的資料收集工作。一是時間概念。時事地理是指發生在上年5月至本年4月的重大地理事件、工程。如與克里米亞及鄰近地區有關的地理問題。二是學科特色。例如:當今人類共同關注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中東問題、中國的四大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涉及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熱點問題應倍受關注。如去年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霧霾天氣,與天氣、氣候、大氣污染等相關問題應引起重視。

在準確判斷哪些屬于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熱點問題基礎上,分析它們有哪些考點或從地理角度應掌握哪些與之相關的內容是把握熱點問題的關鍵。從地理角度對熱點問題進行考點剖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區域概況,對于涉及具體發生地區的熱點問題,要了解相關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區域地理概況。主要從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地關系、經濟、交通、城市等)角度去把握。二是相關原理,對于涉及地理學科相關原理的熱點問題,要能運用本學科相關原理解釋這些熱點問題或現象的變化過程和成因。三是影響意義,對事件、大型工程、重大活動等熱點問題,還要從地理角度掌握其影響意義,這些往往不是書本現成知識,需要教會學生基本思路和方法。

七、注意答題技巧和規范性訓練

可以通過對于地理試題中常見的原因分析和條件羅列進行梳理,建立答題的模式,作為學生必要的答題示范和指導,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和組織答案的能力;通過精練精講,把答題的步驟、答題的技巧、答題的策略、審題和檢查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逐步形成答題方法和習慣。

八、針對學生出現較多的錯誤進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

篇(7)

關鍵詞:新編地理;教材特色;教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225-01

新編地理教材是一套既便于改革,又利于學生學習的教科書。教材從內容、結構、形式都進行了大膽改革,體現了地理科學發展的新趨勢,突出了環境和發展問題,資料新穎、圖像豐富,具有直觀性、可讀性、趣味性,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何根據教材的特色,摸索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是值得探討的。

1.突出人地關系,刪繁就簡,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能力要求

新教材的內容設置不同于以往單純著眼于地理學科的科學性、系統性,側重區域,自然地理知識的傳授,而是從培養社會主義公民需要出發,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確定教學內容,闡明人地關系,人文地理比重增大。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國家、地區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生產,促進社會進步及利用自然過程中出現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例如:生活在炎熱氣候條件下的埃及人民,利用尼羅河定期泛濫所淤積的肥沃土壤,發展農業生產,創造了埃及古代文明。現在埃及人民,在尼羅河上建筑了阿斯旺水壩,利用水力發電,發展現代工業,還帶來了防洪、灌溉、養魚、航運、旅游等綜合效益。但大壩建成后,尼羅河水不再泛濫,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鹽漬化加重,三角洲受海浪侵蝕,海岸線不斷向后退縮等一系列問題。教材較好地表述了當代社會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等重大而紛繁的問題,體現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精神。

新教材在突出人地關系的同時,還在內容上進行刪繁就簡,去粗取精,選擇有鮮明地理特征的國家作典型分析,改變了世界地理教材"分洲列國志",羅列地理事實的單調寫法。新教材世界地理講述的國家由原來28個必學減少為15個必學,要求記憶的世界地名由原來448個減少到280個,大大減輕了學生記憶地名的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科特迪瓦一節后,學生認識到該國經濟的崛起不同于西亞北非國家石油致富,而是因地制宜,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廣泛種植和加工即可可,一躍而為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創造了非洲的奇跡。另一方面固經濟過分依賴可可,導致了經濟發展曲折,表明了單一經濟風險極大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科特迪瓦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發展民族經濟,發展農產品多樣化的必要性。可見選擇有鮮明地理特征的國家作典型分析,學生的分析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對知識的遷移轉化的能力大大提高,達到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能力要求的目的。比較法在新教材的實施中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習新知識,聯系舊知識,比較差異性,歸納共同性,調度學生積累的感性、理性知識,引入新的原理、概念,使知識的遷移轉化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如講述瑞士聯系新加坡,對比兩個地理位置截然不同的國家如何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發展本國經濟,成為工業發達國家;講述我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對比日本的海洋性季風氣候;講述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聯系加拿大,蒙古的人口分布狀況,分析人口稀少的原因等等。這樣既達到溫故而知新,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

2.注意教材中的地圖使用

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習者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包括地理圖表和圖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次一級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象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我們應該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看作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具體途徑,把培養學生獲得此項可以終生受用的地圖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教師。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是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而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地理教師還要注意學習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教學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voyeur精品偷窥222|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裸体视频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欧美96在线 | 欧| 极品熟妇大蝴蝶20p|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yw尤物爆乳网站点击进入|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风韵少妇性饥渴推油按摩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一区二区| 美女高潮喷水40分钟全程露脸|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樱桃视频大全免费高清版观看下载| 日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