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在線教學

高校在線教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5 16:3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在線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在線教學

篇(1)

“慕課”來了

所謂“慕課”(M0OCs),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據統計,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0”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

早在5月21日,被視為MOOCs“三駕馬車”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在線課程項目,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校赫然在列。短短幾個月時間,中國大學與“慕課”的頻繁互動,不難窺見這一全新教育模式帶來的沖擊?!斑@場在美國發起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其運作模式已在根本上開始觸動傳統高等教育的根基,將引起大學的重新洗牌,最終形成全新的大學格局?!鄙虾=煌ù髮W校長張杰說。

張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聳聽?!澳秸n”的席卷,讓各國的大學管理者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危機。Coursera與edX、udacity并稱為“慕課”“三駕馬車”,單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員高校或機構加入這一聯盟,共享386門課程,注冊學生超過400萬。

“對于各國知名高校而言,‘慕課’平臺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陸,誰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傳播知識,提升國際地位的機會。在未確定‘慕課’對高等教育是否具備顛覆性影響的前提下,參與其中是最好的選擇。”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在線教育發展國際論壇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說。

在“慕課”的世界里,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聽課。不少“上癮”的學生因此津津樂道,“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鐘都不能?!倍鴮W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平臺上直接提出,5分鐘左右就會有師生提供解答。

“‘慕課’打破了大學的‘圍墻’,未來大學將變得沒有國界?!鄙虾=煌ù髮W副校長黃震說,在線課程模式無疑將引發“學習的革命”,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在他看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將是,翻轉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而這時,如果老師還以傳統的講授、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學生將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在線教育前景廣闊

7月8日北京的一次在線教育沙龍上,淘寶有關負責人透露,淘寶將加強教育培訓電商發展,并有可能于近期推出“淘寶同學”教育頻道。

據了解,2012年淘寶教育銷售額3.3億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輔,另外2億是課程銷售。淘寶內部估算,目前在線教育在淘寶的交易額為300萬元左右,今年能做到10億元的規模。在“淘寶同學”啟用之前,淘寶教育產品類交易主要歸在淘寶本地生活-教育培訓類目下。淘寶內部,教育培訓去年在還是二級類目,今年被提升為一級。內部人士透露,“淘寶同學”主要是搭建平臺,把優質的平臺商、機構、教師、課程等資源都攏進來,走2B(to Business商家)+2C(to Customer顧客)的混合型平臺模式:一方面,機構可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學;另一方面任何用戶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在“淘寶同學”課程,或者申請在線直播權限。

在線教育正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斷言,在線教育行業將迎來顛覆式的變革,“線上占40%,線下占60%。這個情況的發生,就是未來3年至5年的事情”。

其實,在英語教育特別是口語教育方面,在線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在線教育便捷、實用、跨越時空界限、更接地氣,更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它一誕生便具有網絡的天然優勢,直接面向大眾,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地域的限制,網羅所有網絡優質資源?!卑拓愃谡Z創始人劉洋正是看中了這樣的機遇。

“學英語不代表就會說英語,很多人在學校時英語成績很好,但你讓他直接跟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便可能會遇到問題了,當時創辦巴貝塔口語的最初動機就是想打破中國人學英語但不會說英語的僵局。從小學到大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英語,到頭來卻不會說英語,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眲⒀笳f。無法張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中的最大問題,在傳統的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不擅長于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而外教具有這種天然優勢?!霸诰€教育的教學模式中,外教與學員通過網絡實時在線面對面交流,引導學員開口說英語,為學員創造純正的英語氛圍。外教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在加拿大、北京等地都設有教研中心,通過嚴苛的選拔條件選擇外教?!?/p>

國內外高校尤其重視

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NG說:“斯坦福大學致力于建立網上課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那么無論你在什么時候思考問題,都會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家就可以在社區中實現交流討論。有人說,如果斯坦福課程都放到了網上,進行免費學習,是不是就不會有人來斯坦福這樣頂尖的大學了。但是我覺得你上斯坦福這樣的頂尖大學,關鍵的不是你學習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是越來越免費的,關鍵是在于你上了一個知名的大學,在于你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的聰明學生一道進行學習?!?/p>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開放了很多計算機系的云計算課程。通過網上課程的提前學習,有了更充分的準備,來到課堂上時,同學們發言都很積極,比以往參與度更高?!笨▋然仿〈髮W教授Candace·Thille說,更重要的一點是反饋。通過網絡教育中學生的反饋以及系統自動收集的信息,老師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對教學進行改進。

華中師范大學楊宗凱說:“今年有100多萬學生注冊了網絡學院,69所網絡學院提供了在線教學。華中師范大學要求每一學生必須有兩門課通過在線學習完成?!比A中師范大學正在著手制作自己的開放課程,惠及更多的學生。今年中國也有三所大學在以開放大學的形式進行教學,注冊的學生約有359萬人。教育部同時也批準了三家公共服務平臺,把大會與社會連接起來,更好地進行對接。對于中國來講,網絡給教育改革帶來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推動是革命性的。

在華中師范大學,利用混合式學習的方式,就節省了課堂的時間,這個是對教學成本的降低。比如說40個學時的課程可能會降低到30個學時,甚至20個學時。這樣的話,把學的問題都放在網上了,課堂內的時間大大減少了,這是一個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F在師范大學共享課程,很多比較弱的課程不需要請老師,讓學生去上北京師范大學的課程就可以。所以這樣的課程共享和資源共享,對整個成本的節約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斯坦福大學也非常開放地接受大學的合作。不久前,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做人機互動的課程。當時,Andrew· NG當時是在辦公室里面研究怎么樣來做更好的同行的評分。之后的5天時間,他把這樣的評分標準應用到社會學的課程中,發現同行評分的機制是可以在不同的課程、不同的院系之間共享的。所以,Andrew· NG覺得,其實快速的、最佳實踐的分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我國大學如何應對

“慕課”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圍的名校、名師、名課“同臺競技”,中國大學如何立身?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認為,當前高等教育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資源共享,第二學習模式。利用“慕課”的平臺,可以把全球的優質課程拿過來,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而大學如何運用這一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則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成為幾所國內名校不約而同的探索方向?!澳秸n”不同于網絡公開課,互動性更強,“慕課”的出現,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改革的可能——教師可以將在線視頻作為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堂外先“聽課”,課堂內則側重深入的分享、探討和問題解決,真正實現“翻轉課堂”。

“這一模式將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以及對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為學習的激勵者、啟發者,學習也將變得更加有效。”黃震介紹,從2001年開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線課程建設。2006年建設國內首個課程中心,今年4月開通在線教育平臺“南洋學堂”,打造移動課堂。

陸昉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以“慕課”為契機,中國大學要冷靜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是簡單的趕熱鬧?!皟H僅是在線教育,并不能解決高等教育的深層次問題,現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規模推動也遇到瓶頸。想辦法把兩者充分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才能促進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留給中國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時間,已經不多?!?/p>

黃震認為,“慕課”現階段還不可能取代傳統的高等教育,畢竟校園生活的經歷、校園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線課程難以替代的,以“慕課”沖擊為契機,加快大學教學、管理的根本變革,實現兩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態。與此同時,在這場洶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國高水平大學強強聯合,積極參與并且融入這場變革,方能化危為機。

篇(2)

關鍵詞:“互聯網+”;在線教育;高等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一、美國高校在線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美國高校在線教育發展現狀。根據清華大學朱永海的研究,美國在線教育呈穩定發展態勢,注冊學生數持續增長,從2002~2003學年的160萬人增加到2012~2013學年的710萬人,已占全美高等教育注冊人數的33.5%。在線教育的質量也逐漸得到認同。大多數院校已將在線教育納入了長期發展戰略。十年間,美國提供網絡學位和網絡課程的院校越來越多,近九成院校提供在線課程,近六成院校提供在線學位。沒有提供任何形式在線教育的院校,大多數是學生數很少的小型院校。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在線教育同時面對在職學生和全日制學生,選擇的課程和最后獲得的學位認證完全相同。

(二)美國高校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顯示,教師群體對待網絡教學的態度及認可度不容樂觀,原因是制作視頻課件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大的精力,花費更多的時間,而院校并沒有因此給予教師更多的補償和激勵。學生的自律能力受到質疑,在線課程的保持率低,學生隨時可以自己終止一門課程的學習。

二、我國高校在線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高校在線教育發展現狀。我國目前的在線教育有兩種體制:一是普通高校所下屬的在線教育學院,其招生、教學、考核甚至發放學位證書都獨立于所屬高校;二是普通高校開展的網絡教學,是對傳統面授教學的一種輔助和延伸。近些年,在線教育學院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辦學和教學經驗,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網絡教學仍然處于邊緣狀態,其作用和價值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網絡教學并沒有真正的進入高校課堂。雖然說一些院校已經走在了前列,比如華中科技大學使用“彈幕”技術,還有清華大學已經創建了“學堂在線”。2014年5月,由網易云課堂承接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任務,與愛課程網合作推出“中國大學MOOC”在線教育平臺。但是,大多數高校仍舊裹足不前。

(二)我國高校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顯示,我國高校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基本上與美國類似。主要問題有:一是教師對開展網絡教學積極性不高,開展網絡教學的多是靠個人的興趣或者是領導的強制要求;二是院校本身也沒有重視網絡教學的開展;三是網絡教學平臺有許多問題,教師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和研究如何使用,有的網絡教學平臺只能在學校使用,家里和宿舍不能使用;四是學生能否適應面對電腦而不是老師學習,在沒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學生能否自覺去學習;五是目前高校的職稱晉升主要看科研成果,而非講課質量,這也限制了教師開展網絡教學的積極性。

三、對我國高校在線教育的建議

鑒于我國高校在線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無論是校方還是教師都對在線教育的深遠意義缺乏認識,在實際運作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因此,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有關政策方面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包括國家和高校兩個層面。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教育被明確提出來。那么下一步就要看高校的腳步了,高校是否愿意去開展在線教育,是否認識到在線教育的重要性,這是個問題,如果高校領導層不愿意開展,那么光靠教師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有平臺,這個平臺是要靠學校建設的。建設平臺需要資金,這筆資金還要納入到高校的預算當中去。教師在錄制教學視頻中還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教師的付出也要進行適度的經濟補償。職稱評審也要與在線教學相掛鉤,在線模式下,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變得相對容易,因為教學視頻的點擊率、好評差評可以一目了然的被看到。

(二)有關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在線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平臺的建設,教師的教學視頻要上傳到這個平臺,學生要在這個平臺學習,所以這個平臺是核心。那么平臺如何建設,目前有這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教師自己錄制視頻,然后上傳;第二種是將平臺的建設外包,請專業公司制作。第一種模式顯然比較粗淺,而且問題較多,不僅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錄制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錄制的形式也會因不同的教師而千變萬化。第二種模式避免了這個問題,外包公司會幫助高校建設一個高水平的平臺,然后像錄制電影一樣為教師拍攝教學視頻,專業的設備、統一劃一的界面,讓學生看起來更加的舒適。但是這種模式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能為高校提供持續的服務。要知道在線教育是個持續的過程,不僅有平臺的維護,還有視頻課程的更新,那么后期外包公司會不會為高校提供更好的服務呢?通過目前的一些跡象表明,不太可能。這些公司一開始為高校安裝軟件的時候服務都比較好,但是一旦安裝完畢,若要再請教問題,他們便有很多理由推辭。

基于以上問題,本文提出第三種模式:由高校招聘專業人士自行建設平臺。如果有的高校有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也可以聘請這方面的教師,還會省去不少費用。如果沒有,則自行招聘,納入編制。這些人員常駐學校,對教學也會越來越熟悉,與教師的關系也會更融洽,對網絡教學也會提出更好的建議,而外包公司的人員顯然缺乏這方面經驗。

(三)有關視頻課件的制作

1、畫面清晰。目前各大平臺的視頻課件有幾種模式,有教師出鏡的、有不出鏡的,本文認為極客學院的模式最好。極客學院號稱是國內IT職業教育第一品牌,課件中看不到教師,只能看到教學內容,畫面顏色搭配協調,使教學內容非常的清晰明了。為什么要推崇這種模式?因為教學無非聽、看、做。對于“聽”來說,只要聽到老師的聲音即可,無需看到老師本人。對于“看”,沒有教師露面的視頻,學習內容顯示得更加清晰,文字更大,有利于學生學習。當然,如果有的教師長相比較美觀,露一下臉也是可以的,畢竟“美女教師”、“帥哥教師”會更有吸引力。如果這樣的教師不給露臉的機會,估計也會招來不少的吐槽。

2、必要的“強迫”功能。因為無人監督,無法確認學生是否已經學完了整個課程。所以應該有學習記錄功能,學完前面一章才能進行下一章,學習中不能快進,避免學生根本不看,直接從頭拖到尾。這樣,可以保證學生聽完所有的課程。但是這也并非完全可靠,因為只要學生打開電腦,任憑課件自己播放,自己去干別的,也不能保證學生觀看了課件。所以,還需要設置“暫?!惫δ?,視頻播放一定時間后自動暫停,如果學生不點繼續,則視頻就會停止播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逃課”。

3、答題部分。每一節聽完都有課后題,不做題也不能聽下一節,這樣可以起到鞏固學習內容的效果。大連會計網有這種功能,但還是太“仁慈”,當提交后,頁面會出現正確答案。這樣的話,有些學生可能根本不認真答題,隨便選幾個選項,直接看正確答案,然后再重新答一遍提交,很容易就會通過,這也是一個漏洞。所以,本文建議不給出正確答案,讓學生自己找答案,直到全部答對為止。而且,大連會計網要求60分以上就可以通過,本文建議要全部答對才可通過,以保證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點。

(四)有關在哪兒聽課的問題。在線教育模式下,學生在哪兒聽課?反正都是自己看視頻,還有必要去教室嗎?那么,干脆在家看好了,學校也沒有必要來,還可以省去住宿費、生活費等許多費用,何樂而不為。如果這樣,大學這個“實體”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本文認為,在學生自律性、主動性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前,大學都有存在的必要,教室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仍需要學校的監督來完成學業,但方式會有所不同。一種方式就是目前流行的“翻轉課堂”,學生在課外通過自行觀看視頻課件學習,到了課堂,再與老師、學生互動,加深對課程內容的了解。這種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的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活躍。但是,這種方式不能保證所有學生事先都觀看了課程,如果一個班級人數太多,有效的討論也難以展開。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學生依然到教室學習,只不過攜帶的不再是書本,而是筆記本電腦,在教室內各自觀看視頻課件。學校依然監督學生是否出席,只不過不一定是任課老師。以上兩種方式到底哪種好,就需要實踐來檢驗了。

集中學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向上。除了學習之外,學生還有戀愛、交友的需求,大學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在大學,學生還能形成團隊意識,進行團隊合作,而這是學生步入社會所必要的一項技能。因此,大學遠非僅僅為學生提供知識那么簡單,大學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主要參考文獻:

[1]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2]朱永海,韓錫斌,楊娟,程建鋼.高等教育借助在線發展已成不可逆轉――美國在線教育11年系列報告的綜合分析及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4.

[3]梁林梅,李逢慶.如何激勵和支持高校教師從事網絡教學:國際經驗與對策[J].開放教育研究,2014.6.

篇(3)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網絡教學;教學改革

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又稱為基于Web的信息素質教育。就是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現代化技術為手段,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來培育和提高用戶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較之于傳統的圖書館用戶教育,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具有的交互性、開放性、個性化及教學活動不受時空限制等諸多優勢,因而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日益被各大高校所重視,據相關調查表明:目前國內90%以上的高等學校利用校園網絡開展了信息素質教育在線課程,成為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當前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盡管有眾多高校圖書館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權威機構對信息素質教育做一個統一的指導,這使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陷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態,發展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大多數高校還僅限于圍繞“文獻檢索與利用”及“新生入館教育”等傳統課程借助校園網絡和圖書館主頁專題講座、文獻檢索課等的培訓課件。與在線信息素養課程應具備的集成化以及互動性要求有一定差距。與新時期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要求還相去甚遠,其主要弊端表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專門的信息素質教育網絡平臺

如前所述,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是利用校園網絡和圖書館主面開展的,有關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分散在網站的不同欄目下。缺少統籌規劃和統一標準,教學素材和內容互不關聯,相互脫節,不成系統。甚至很多學生并沒有把這些內容放在一起考慮,因而沒能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育理念較為陳舊

很多高校仍然沒能完全擺脫傳統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依舊把傳授檢索工具、檢索方法等文獻檢索知識作為教學重點,沒有把全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作為目標,使得學生利用信息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并未明顯提高。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的今天,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才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數字化環境下的信息素質教育目標應當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把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手段途徑獲取以及鑒別、評價、組織、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

(三)教學活動互動性不足

更多的在線信息素質還是單向傳授。沒有與用戶的交流互動,沒有用戶的反饋意見、建議表、調查表等,教學形式以文本和課件為主,缺乏音頻、視頻教學媒體。不難理解,網絡教育中最大缺憾便是缺少傳統課堂上所擁有的氛圍和群體討論,缺少人性化溝通。缺乏與用戶的交流與溝通,就沒有了必要的信息反饋,對教學質量的改進與提高造成了一定影響。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開放性、交互性、個性化等功能,

(四)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備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應有針對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條件等的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教學跟蹤評價。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策略等主要內容。與傳統的用戶信息素質教育相比,由于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尚沒有共同認可的評價標準可參照,致使教學效果的評價缺乏有力的指導與依據。

二、關于在線素質教育改進的幾點建議

(一)盡快建立完善的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網絡平臺

遠程教學平臺又稱網絡教學平臺,多由學生學習平臺、教師教學平臺、教學管理平臺三大子平臺組成。在功能上,主要提供系統的課程開發工具、全面的學生管理工具、強大的交流工具、完善的測驗功能以及定期的統計功能等。因此,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建立統一的基于校園網絡環境的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教學資源,滿足資源共享的需求,還可以充分發揮Web的多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優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質,是當前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平臺的總體設計應從信息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出發確定平臺結構,能滿足網絡授課、自助學習、在線測試、在線交流和教學管理等多種功能,能全面地提供網上教學與自助學習。可以培養學習者主動地、獨立地、個性化地獲取信息,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能夠不受時空限制,使信息素質相關知識通過遠程教學得以更廣泛的傳播,提高信息素質水平,順利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還要考慮信息素質教育不同層次的需要,針對不同對象,設定不同的學習內容,以達到分階段提高信息素質水平的目的。

(二)突出在線教學的開放性

在線課程的特點是提供某一學科數字化的學習資料,目的是開放共享教育資源和思維方式,用以提高學習者的知識技能。也就是說網絡教學的開放式功能更加有利于用戶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為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一條可行途徑,這與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一致的。因此,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在平臺建設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都應充分考慮開放性原則,加強對開放式教學資源的整理和免費提供,倡導更多用戶參與平臺建設和資源組織,以加快優秀教學資源、教學經驗交流,促進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信息素質教育的質量。

(三)拓展教學平臺的交互功能

開辟施教和受教雙方及時而強大的互動功能是決定在線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網絡教學僅僅單純的提供教案和講義會使教師的輔導作用喪失,缺少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互動,教學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而網絡教學環境的交互性,為這種交流互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一個好的在線教學平臺應當建立討論組電子公告板及網絡會議等一系列雙向信息交流工具,可隨時隨地讓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某一論題展開討論和交流。此外,Web2.0環境的Blog、RSS、WIKI等交流工具已為開展跨時空群體交流打開方便之門。

(四)完善在線教育的評價體系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網絡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條件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網絡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教學跟蹤評價。由于目前國內尚無統一認可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所以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和完善在線教育評價體系是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所要解決的另一重要問題。由于網絡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傳統教學評價的要求,筆者以為,可以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從教學目標實現狀況、教學素材的組織、學生的適應程度、教學課件的內容和成熟度、師生交互程度、作業與答疑情況以及學生的考試情況等多方面來系統、科學、客觀地評價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可以通過對比學生受教育前后信息素質的差異間接地進行評價,還可以與傳統課堂教學對比評價在線教學的優劣。建立多種適合于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可以為課程今后的改進和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

此外,當前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發展中暴露出來的一個深層次問題就是沒有統一的整體規劃。正是由于缺少權威的統籌規劃,各高校課程建設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造成了課程大量重復建設,形成了巨大浪費。因此在課程建設上勢必要走合作化的道路。包括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圖書館與行業主管部門間的合作、圖書館與教學機構的合作等。通過合作,集中全體圖書館人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整合教育資源,建立統一的在線課程標準、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等,只有這樣才能在線信息素質教育走上標準化和理性化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趙潤娣.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調查與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422-424.

[2]葉建華.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6(2):206-208.

[3]宋琳琳.美國前20所大學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7(5):68-72.

[4]王慧.我國“211工程”百所高校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7(5):79-82.

篇(4)

關鍵詞:MOOC(慕課);SPOC;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1-0029-03

1 MOOC的產生和發展

MOOC(“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縮寫,是基于課程與教學論及網絡和移動智能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在線課程形式[1],它以視頻為主,具有交互功能,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給全世界學員學習[2]。

MOOC最早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和史蒂芬.道恩斯一起開設了一門名為“聯通主義與聯通知識”的在線課程,并引起了廣大學者的普遍關注。加拿大學者戴夫.科米爾和布萊恩.亞歷山大據此提出了MOOC一詞,特指在網上開設的、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并且對注冊學生沒有任何學歷門檻限制、招生人數眾多的免費課程[3]。2012年,美國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臺的建立,標示著MOOC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這一年也因此被業內人士稱為 “MOOC元年”。

2013年,由清華大學發起建設的首個中文慕課(MOOC)平臺“學堂在線”正式面世,標志著中國的MOOC建設進入了歷史的舞臺。截止到目前,“學堂在線”運行著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60多所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超過500門課程,涵蓋了計算機、經管、工程、環境、歷史、藝術等多個領域。2014年,教育部“愛課程”網聯合網易啟動實施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 “中國大學MOOC”。全國的高等學府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MOOC的建設,截止到目前為止有包括北大、人大、浙大等70多所大學參與,推出1300多門課程,其規模還在與日俱增。同年,由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好大學在線”正式上線,四校的10門課程首批上線。目前已有6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參與,共了近300門課程。

2015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其中肯定了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建設的重大意義,同時表示將從政策、資金、平臺建設等各方面提供支持,鼓勵985、211高校興建MOOC。借著這股東風,許多地方高校也不甘落后,紛紛通過質量工程等項目的形式大力推動MOOC的建設。

2 MOOC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應用現狀

1)MOOC的建設的意義

MOOC的大規模應用,對于無緣進入名校,接受名師指點的普通院校學生來說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學習者只要進入MOOC平臺,使用一些社交賬號比如微信號、QQ號就可以登錄,然后選擇課程,進入免費的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靈活而機變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學習視頻,可以觀看教學資料、回答提問、參加討論等。對于有的知識點沒有聽懂也沒有關系,可以反復研究,反復觀看視頻,可以下載學習資料等,這種學習模式理論上更優于傳統的課堂教學。

MOOC的社會意義在于它促進了學習化社會的形成?,F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換代十分迅速,人們只有隨時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立足于社會,而MOOC正好能給學習者帶來這方面的幫助,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工作需求等在MOOC平臺上選擇優秀的資源進行隨時的自我“充電”。

2)MOOC在地方高校學校中的應用現狀

為了解地方高校學生對于MOOC的認識及使用情況,筆者曾對所在的學校通過問卷方式做了相關的調查,問卷涉及學院的三個年級。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學生都對網絡及移動學習等新型的方式具有濃厚的興趣,都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在線課程進行自我提升,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實際情況是超過一半的學生還沒有聽說過MOOC,小于四分之一的學生對MOOC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在線課程上,知之甚少。只有少數學生了解MOOC,有過學習體驗??梢?,地方高校學校的學生對MOOC的認知還不夠,MOOC還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 MOOC學習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為了更深入了解MOOC,向教學名師學習授課經驗以及MOOC的制作思路,筆者分別在“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以及“慕課W”注冊并學習了幾門相關課程,在學習過程感觸良多。

1)MOOC更符合現代人的學習規律

同傳統的在線公開課相比,MOOC的優勢非常明顯,那就是MOOC視頻通常是一系列10分鐘以下甚至更小的完整獨立的“微課程”,這些微課程中還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測試題目,使得學生好像正在玩電子通關游戲,只有答對問題,才能繼續聽課,寓教于樂。這種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的學習模式更符合當代學習者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MOOC制作的水平良莠不齊

“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都是國內知名高校推出的MOOC平臺,其中不乏優秀作品。筆者自己學習的幾門課程中就很不錯,尤其是清華大學李秀老師帶領的團隊推出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內容上不僅包含傳統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還引入了大數據、搜索引擎、云安全等如今大眾比較關注的內容;課程組織形式也比較豐富,有課件、講座、訪談、參觀、實踐、習題、作品點評等,根據課程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現給學習者。視頻的時間較短,內容完整,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

但也有些課程的授課方式不符合MOOC的理念,仍然是傳統的那一套,不過是用新方式重新加工舊材料,換湯不換藥。例如,有的教學視頻長達三四十多分鐘,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基本沒有與學習者進行溝通。有的視頻被硬性的切割成十分鐘以下“微課程”,但是內容不是獨立完整的,這樣做只會割裂課程內容的系統性,達不到“碎片化”學習的目的,讓學習者一頭霧水。

當然優秀的MOOC從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是相當大的,例如上文提到的《計算機文化基礎》除了后臺制作人員,授課教師就多達四位,還有助教、特邀嘉賓等。課程的錄制以及后期制作費用、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薪酬都是龐大的支出。據統計,國內制作一門優秀的MOOC需要十萬元左右,這是地方高校難以承受的。有的MOOC還涉及與一些高端企業的合作,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與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聯想創新中心的合作,這也是地方高校等學校難以實現的。

3)MOOC的課程體系建設問題

在傳統的大學教學過程中,所有的課程、課程體系及時間安排都是經過嚴密論證的,課程與課程之間傳承、銜接關系非常清晰,每門課在大學課程體系中位置也非常清楚,學生不需要了解這些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只要按部就班的按照n程安排進行學習即可,但在慕課時代,由于注冊學生來源廣泛,知識結構及基礎差異很大,需求也不盡相同[4]。MOOC平臺上課程建設各自為政,所以各大MOOC平臺上課程知識體系建設幾乎為零。這可能是MOOC不能在地方高校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

4)MOOC與本校教學的銜接問題

目前MOOC大部分都是985、211學校開設的課程,雖然MOOC是“沒有先修條件”、“沒有規模限制”,但實際上對于來自地方高校等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另外,這些學生的自制力、自我約束和做我管束能力也比較差,這是造成MOOC注冊率高、完成率低這個尷尬局面的最大原因。

4 MOOC在我國高校的應用研究

綜上所述,雖然近年來MOOC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它對大學實體課程建設的意義并不大,而這本該是高校進行MOOC建設的最初目標。正因為如此,各界人士開始對MOOC的未來發展做出種種嘗試,并取得一些成績。

1)建設本校的SPOC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英文縮寫,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怂菇淌谔岢龅?。顧名思義,SPOC是為小規模的、達到一定先修條件的申請者準備的課程。

當前的SPOC案例,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或者想要取得課程認證的在線學習者兩類人。前者采用一種結合了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師把在線視頻材料當做課下作業布置給學生,然后在實體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討論,回答學生的提問,與學生一起完成作業或其他任務。后者是根據設定的申請條件,從全球的申請者選取一定規模的學習者納入SPOC課程。入選者必須保證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參與在線討論,完成規定的作業和考試等,通過者將獲得課程完成證書[1]。未滿足申請條件的學習者可以以旁聽生的身份注冊學習在線課程,課程結束時不會被授予任何證書。

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外著名的大學都進行了SPOC的實驗和推廣。

國內的許多高校也積極籌備建設本校的SPOC,例如南京大學、常州大學等。目前南京大學已130多門SPOC。SPOC建設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在MOOC平臺進行SPOC登錄,即本校學生或者想要取得學分的學習者需要詳細注冊自己真實信息,進行實名認證。例如“中國大學MOOC”以及 “好大學在線”都對自己的合作高校提供此功能,這種SPOC模式的成本較低,對本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為MOOC提供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2)混合教學模式

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主動性與創造性”[5]。MOOC的產生為混合教學模式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MOOC的學習中,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有效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學習。但對于地方高校學生來說,要求他們獨立進行MOOC學習是不太現實的。學生大多基礎知識比較差,理解能力有限,而目前大部分MOOC是由較高水平大學的教師制作的,他們不了解地方高校學生的情況和知識結構,很難制作出完全符合學生要求的MOOC。再次,地方高校的學生也一般缺乏自我管束、自我激勵、在線獨立學習、在線協作學習能力等特質,很難獨自完成MOOC的學習。

而傳統大學的面對面授課于監督與管理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是網絡教學無法替代的[6]。為了充分發揮傳統教學及MOOC教學的優勢,推動大學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很多高校設計出具有本校特色或課程特色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教學模式。

有的采用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方式,即要求學生課下學習MOOC,課上集中討論,回答提問的方式進行。

有的采用“MOOC+面對面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即采用教師面對面授課穿插MOOC方式完成。這需要教師根據本校制定的教學大綱,對課程進行規劃,選擇合適本校學生的MOOC,進行線上和線下、課上和課下的混合教學。

5 總結

自從MOOC產生起,關于它的爭論就甚囂塵上,追捧者認為MOOC將顛覆傳統的高等教育,各種質疑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但MOOC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的震動卻毋庸置疑。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正在促進各類高等教育機構從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上進行變革,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熱點之一。地方高校由于綜合實力較弱,進行大規模的MOOC的建設也許力有不逮,但也不能放棄發展的機會,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之法,才能在競爭中搶占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4,35(1):85-93.

[2] 李麗萍.“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新視角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1) :252-253.

[3] 曲大為,張鵬.慕課與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2015(5):119-122.

[4] 鄧宏鐘,李孟軍. “慕課”時代課程知識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7):5-7.

篇(5)

關鍵詞 在線開放課程 MOOC 慕課 愛課程 中國大學MOOC 圖書館 圖書館學

分類號 G250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5.06.003

2012年,繼麻省理工學院網絡公開課之后,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文譯為“慕課”)在全球興起。同年底,教育部在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的同時,為“大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進行國內外在線開放課程的現狀與趨勢調研,結合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開始規劃并于2013年起草MOOC背景下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指導性文件。2015年4月,歷時近兩年,歷經10余次修改的《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z2015{3號,簡稱《意見》)正式。《意見》的將推動我國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走上“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積極、健康、創新、可持續的中國特色良性發展道路。本文綜述在線開放課程發展的歷程、現狀與趨勢,就圖書館及相關組織、圖書館學人如何進一步參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提出若干建議。

1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

1.1 發展歷程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始于2003年的國家精品課程,采取“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建設方式,經歷了精品課程建設、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在線開放課程全面建設應用與管理三個發展階段。

(1)精品課程建設階段。

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z2003{1號),正式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通知》將精品課程定位為“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并提出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教材建設等7個方面的工作重點。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z2007{1號),“繼續推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遴選3000門左右課程,進行重點改革和建設,力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較大改善,全面帶動我國高等學校的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同時,“積極推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平臺建設”,啟動精品課程集成系統項目,以便集中展示和應用國家精品課程。截至2010年,共建設3910門國家精品課程,其中,本科課程2515門,高職高專課程1043門,網絡教育課程209門,軍隊(含武警)院校課程143門(詳見表1)。

(2)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階段。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z2011{6號),正式啟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該項目旨在建設“以普及共享優質課程資源為目的、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規律、展示教師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服務學習者自主學習、通過網絡傳播的開放課程”。該項目的建設內容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和知識文化傳承創新作用,組織高校建設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廣泛傳播國內外文化科技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國高校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豐碩的教學成果。按照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對已經建設的國家精品課程進行升級改造,更新完善課程內容,建設一批資源共享課。完善和優化課程共享系統,大幅度提高資源共享服務能力”,即包含三個組成部分: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100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5000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共享系統(“愛課程”網)。其中,2012年、2013年入選的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是在原有國家精品課程的升級改造的基礎上建設的,體現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發展性。

2011年8月25日,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1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z2011{12號),批準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建設1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7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并建設精品開放課程共享平臺。

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分別發文,批準2012年建設35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11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013年建設15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1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繼續建設精品開放課程共享平臺,推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順利開展。

(3)在線開放課程全面建設應用與管理階段。

在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的同時,結合國際上2012年以來MOOC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需求的變化,教育部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國內外在線開放課程的現狀與趨勢調研,規劃并制訂《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簡稱《意見》),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兑庖姟分荚诩涌焱七M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促進課程應用,加強組織管理,明確提出7項重點任務:(1)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2)認定一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4)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廣泛應用。(5)規范在線開放課程的對外推廣與引進。(6)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的師資和技術人員培訓。(7)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意見》為在MOOC背景下繼續推進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應用與管理指明了道路。

從教育部歷年出臺的相關政策可以看出,從國家精品課程到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再到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我國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整體進展與國內外教育大環境與實際需求緊密相連,并逐步形成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MOOC和在MOOC基礎上發展的SPOC(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等多種類型的中國特色在線開放課程體系。這幾類在線開放課程的演變承繼關系如圖1所示。

2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現狀

2.1 總體成就

(1)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成果豐碩。

陸續上線的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含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是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2011年11月9日,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共享系統――“愛課程”網正式開通,由清華、北大等名校名師傾力打造的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首批20門上線。同時,通過鏡像網站中國網絡電視臺、網易同步向公眾免費開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視頻公開課已立項1011門課程,上線810門課程,總講數為5794集。

2013年6月26日,教育部召開首批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上線會,首批120門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通過改版后的“愛課程”網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資源共享課已立項2911門課程,上線2630門課程,資源總條數超過72萬條。

(2) MOOC及平臺發展喜人。2014年5月8日,“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開通,首批16所高水平大學的56門課程上線。5月20日,首批10門MOOC正式開課。中國大學MOOC平臺由“愛課程”網與網易公司聯合建設,以“愛課程”網為主導?!皭壅n程”網負責平臺的整體設計,與高校簽署合作協議,為開課老師提供一對一全程服務,審核課程內容,全程跟蹤開課進度,制作證書、發放證書等;網易負責平臺開發和技術支持,并利用多年在互聯網運營的豐富經驗和優勢對外宣傳推廣等;中國大學MOOC平臺同時為學習者提供兩個官方人口:“愛課程”網和網易云課堂。在強強聯合的促進下,中國大學MOOC發展迅速。2014年9月17日,中國大學MOOC用戶人數突破100萬,成為中文MOOC第一大平臺。2014年12月2日,中國大學MOOC選課人次突破100萬。截至2015年6月底,“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已與國內的40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合作,推出MOOC265門次,SPOC 204門次,總訪問量高達1.16億人次,選課人次接近220萬。以參與建設高校及課程團隊數量、課程及教學資源數量、選課人數等穩居國內MOOC平臺之首,而成為中文MOOC第一大平臺。

除“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之外,其他較成規模的MOOC平臺還有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2015年5月23日于青島舉辦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教育部選取了“愛課程”網、學堂在線和好大學在線作為MOOC平臺代表,參加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高等教育應用”板塊進行展示。

2.2 “愛課程”網的集成優勢

“愛課程”網在承擔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完成平臺功能和服務,助力優質課程資源的廣泛傳播和共享,自2011年11月9日開通以來,相繼推出三項標志性成果――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和中國大學MOOC?!皭壅n程”網堅持立足國情,自主建設,以公益性為本,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具有較大的集成優勢,主要表現為:(1)集聚與融通全國高校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MOOC和SPOC等多類在線開放課程。(2)參與建設的高校、課程團隊最多。(3)課程及教學資源數量、選課人數全國第一。(4)首家發放學習認證證書,提供SPOC服務。(5)獨家全程提供全學科編輯服務。(6)完備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7)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教、學服務。(8)首家構建中心站、省節點、校園課程平臺三級應用服務體系。

自2011年以來,“愛課程”網堅持公益性為本,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免費提供近4000門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受到媒體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好評。2014年1月4日,“愛課程”網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2015年1月9日,“愛課程”網榮獲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法蘭克福書展、法蘭克福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創意工業創新獎“新產品金獎”?!皭壅n程”網已成為我國有影響力的集聚優質課程和資源、開展在線教學活動、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

3 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趨勢

《意見》是政府層面的用以規范的MOOC為代表的新型在線開放課程的第一份指導性文件。根據《意見》的指示和部署,我國在線開放課程正朝著建設與應用同步、開放與專業兼顧、公益與市場結合、引進與輸出并重等方向發展。

3.1 建設與應用同步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最終是為了用。不管是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還是MOOC和SPOC,應用于教學是關鍵。應用正是MOOC與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相比的優勢所在?!兑庖姟窂娬{,要堅持應用驅動、建以致用,著力推動在線開放課程的廣泛應用?!皭壅n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已經為高校提供了7種建用并重的方式:(1)學生免費自主學習MOOC,學校認定學分。(2)學校組織學生免費學習MOOC,并認定學分。(3)本校老師自建MOOC,并在MOOC基礎上為本校學生建SPOC,兼顧大規模的優勢和個性化的需求。(4)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異步SPOC(不配老師),常見于文化素質教育類的通識課。(5)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異步SPOC(配老師),老師在SPOC中為本校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視頻、作業、測驗等資源和應用MOOC的策略。(6)基于在線課程中心建立本校獨立的SPOC,用于本校教學,相當于不對外公開的“小MOOC”。(7)基于在線課程中心建立本校獨立SPOC,用于本校教學,并與特定的高校共享,常見于校際共建共享的情況。

3.2 開放與專有多元

MOOC和SPOC都必須基于平臺,因此,平臺的選擇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不可回避的問題。建設平臺需要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建設周期也較長,并不適合每個學校去建設?!靶P=ㄆ脚_”生長出一批難成氣候的“小土豆”,既不利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與共享,也是一批教育專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普遍擔擾。教育部高教司張大良司長在接受訪談時強調:“高校搭建慕課平臺要從實際出發,我們并不主張高校都搭建難以形成規模的小平臺,可依托公共服務平臺采用云服務等方式搭建專屬的慕課應用中心,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睘榇耍逃繉⒃趪鴥纫堰\行的具備良好公益性、開放性的平臺中擇優遴選幾家作為公共服務平臺,并鼓勵高校使用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2015年5月,“愛課程”網推出在線課程中心云服務,已經為40余所高校建立適合高校個性化需求的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平臺,支持高校MOOC和SPOC建設與教學應用,并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受到高校的歡迎。

3.3 公益與市場結合

《意見》指出,堅持公益為基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時,積極探索課程拓展資源與個性化學習服務的市場化運營方式。這一公益與市場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對于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可持續發展,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廣泛應用奠定了制度基礎。以“愛課程”網為代表的平臺在保證基本學習免費的前提下,已在認證證書收費、云服務平臺建設與維護費、課程租賃等方面進行了市場化的有益探索,初步形成可持續運營的方向。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在“愛課程”中心負責人吳博看來,“除了學分認定之外,還有管理與應用,學校、機構、平臺方要形成一個良性的科學化機制,整合技術和應用資源,促進社會參與,促進課程得到最大效率的應用,這是一個生態,要建立起在線開放課程的生態化體系,才有發展前景。”

3.4 引進與輸出并重

以MOOC為代表的新型在線開放課程通過互聯網的形式跨越國界傳播,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兑庖姟分赋觯瑢ν馔茝V或引進課程應遵守我國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互聯網等相關法律法規,履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關教育服務的具體承諾,并擇優推薦。學?;蚱脚_承擔課程對外推廣或引進課程的直接責任。鼓勵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和境外平臺積極對外推廣我國優質課程。鼓勵優先引進反映學科發展前沿且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的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等學科優質課程。《意見》這一條款既表明了官方對于MOOC引進與輸出的態度,又明確了引進與輸出的責任主體,實際上確立了引進與輸出并重的原則,為規范我國MOOC的輸出與引進工作定了基調。

4 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成就斐然

圖書館學一直以來注重課程建設,與其他學科相比,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成就毫不遜色。在精品課程建設階段,圖書館學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不俗成績,截至2010年,圖書館學、檔案學類共有15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其中,有9門是以圖書館學核心課程申報的。這為其后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階段,圖書情報類共人選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成就斐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MOOC興起后不久,馬費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學基礎”和黃如花教授的“信息檢索”兩門課程在改造為資源共享課后,又于2014年9月率先轉型為MOOC,這為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全面建設應用與管理階段的課程建設工作開了一個好頭,并樹立了可供借鑒的典范(見表2)。

4 圖書館及相關組織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的作為

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是無可爭議的新常態。MOOC與圖書館具有共同的內在邏輯起點,主要表現為:(1)均為重要的教育平臺。(2)均有廣泛的公益性。(3)均以用戶為中心。(4)均注重應用。因此,無論是作為個體的圖書館,還是圖書館的聯盟或學術組織,如中國圖書館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教育部圖書館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在線開放課程全面建設應用與管理階段線均大有可為。

4.1 圖書館及其聯盟或學術組織

(1)推進終身學習的新工具。

以MOOC為代表的新型在線開放課程拓展了教學時空,激發了社會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為推進終身學習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區及所轄區域內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在利用MOOC優質視頻、測驗作業系統和互動交流機制為讀者服務時更為得心應手,圖書館只需要解決MOOC與讀者之間“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開辟專區,提供學習的終端設備,解決網絡流量費用,為老年和特殊讀者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等。杭州市圖書館自2014年下半年起組織老年人集中學習MOOC,前兩期的課程是由“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提供的浙江大學段治文教授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武漢大學潘迎春教授的“簡明世界史(一)”,深受老年讀者歡迎。

(2)高校學科館員服務的新形式。

學科館員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服務之一。MOOC是一個新生事物,教師們接受起來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人文社科類教師和年長的教師尤其如此。學科館員在提供服務時,可有意識地介紹和推介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開放課程的資源(如“愛課程”網免費提供近4000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近300門MOOC等),加快教師適應的步伐,幫助教師們抓住時機,更快地將新的教育技術運用于教學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館員還可作為課程的團隊成員或助教參與MOOC建設,這不僅有利于創新與深化服務的形式,而且還有助于館員的職業成長。

(3)館員繼續教育的新樣式。

館員繼續教育是館員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MOOC的興起既為館員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免費優質的課程資源,其游戲化的任務設計使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碎片化的短視頻更為館員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便利。MOOC本身的考評機制也減輕了管理的成本。武漢大學黃如花教授的“信息檢索”MOOC于2014年9月1日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上線以來,廣東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廣西圖書館學會及多家圖書館均組織館員學習并憑成績或證書認定繼續教育的學分。據統計,第一學期結課時共有1.5萬人參與學習,1218人獲得證書,其中在152名申請認證證書者中,有41人來自圖書館,占27%。

(4)閱讀推廣的新模式。

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媒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閱讀的范圍越來越寬。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在多屏時代成長的新生代讀者眼中,閱讀的媒體與符號的區隔更趨淡化,紙書、電子書,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均成為閱讀的對象,“大閱讀”的時代將會到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終身學習重要方式的MOOC,也將成為廣義閱讀的一部分。圖書館推廣MOOC的應用與服務,也就成為閱讀推廣的新模式。

(5)公益性的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MOOC是以公益性為基礎的新型在線開放課程,但公益并不等于免費,更不意味其他主體可以隨意傳播。MOOC課程是與平臺綁定的,其公益性的權利主體是平臺,在該平臺或網站上的學習和觀看都是免費的,但一旦脫離平臺或網站的傳播均應得到該平臺或網站的授權,擅自“離站”或下載服務均是侵權的。圖書館及相關組織必須對此要有正確認識,在合理使用范圍內,結合自身的優勢和服務目標用好公益性資源,或與公益性平臺合作,征得其同意,真正成為優質教育資源應用與共享的積極正面的助推者。

4.2 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

作為半官方的圖書館學專業的學術組織,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不僅在推動MOOC建設方面負有宏觀指導作用,而且還應為MOOC的應用與推廣提供支撐,通過MOOC推動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并最終為學科與專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1)落實“國標”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是《本科圖書館學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稱“國標”)制定的終極目標與意義所在。人才培養是以課程教學為單元進行的,而MOOC正在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的變革。因此,落實“國標”,作為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產物的MOOC是當下重要的突破口。教育部要求必須在“國標”中有所反映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也強調,“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笨梢?,從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開放課程人手,可獲一舉兩得之效。

(2)協調推薦的應有之義。

從整個學科與專業的角度來進行規劃、協調和推薦優質課程是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題中應有之義。所謂協調,即對不同學校同一課程建設MOOC的輕重緩急的合理調配。所謂推薦,即為集體決議的MOOC課程提供專業推薦意見或教學指導委員會集體推薦意見。根據“管辦評分離”教育綜合改革的精神,學科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更多承擔遴選評估的職能是大勢所趨。因此,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與其被動接受指令,還不如提前規劃,主動將協調、推薦MOOC建設與專業發展結合起來。

根據《意見》精神,圖書館學MOOC課程的選題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通識課或公共課,如信息檢索、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名著導讀等;二是專業核心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版)列有圖書館學基礎、文獻目錄學、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專業)、信息服務、信息分析、圖書館管理、數字圖書館等。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可根據各校優勢予以調配。同時,應充分發揮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和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優勢與帶頭作用,積極推進北京大學“信息素養”MOOC建設,鼓勵武漢大學在已建的兩門MOOC的基礎上擴充圖書館專業系列MOOC或SPOC。

應看到,圖書館學在多數學校仍屬弱勢學科,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應發揮集體力量有計劃地遴選并加大推薦力度,加大課程在所屬學校中的分量,增加圖書館學優質課程面世的機會。

(3)專業課程群的建設重點。

《意見》鼓勵高校間通過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的方式建設滿足不同教學需要、不同學習需求的在線開放課程或課程群。而協同創新是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天然優勢,因此,多校協同的課程尤其是課程群將主要依托教學指導委員會來組織。在這方面,計算機類等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經走在了前面。近來,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倡議并聯合組建“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組成由相關高校自愿參加的基于“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計算機教育共同體,旨在積極倡導、引領和推進MOOC建設,促進計算機教育的創新改革,提高計算機教育的質量,推動教育公平的實踐,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在國內外計算機教育領域的地位與影響。

(4)校際共享的突破口。

校際MOOC課程的廣泛共享與應用,是在線開放課程應用深入的體現,也是《意見》實施的難點。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年的工作會議暨系主任聯席會議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設置相關議題,推動在學科與專業內部達成共識,共享建設成果。

(5)培訓交流的生力軍。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MOOC建設已經為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開了一個好頭,但還需要更多的教師加入。根據教師的現實需求和技術發展,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可牽頭組織,開展MOOC或SPOC課程建設與應用培訓,進一步推進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事實上,圖書館學已有一批MOOC建設的負責人(如馬費成教授、黃如花教授)、教務組織者和研究的先行者,也不乏感興趣的館員和教師,完全能夠組織起理論與實踐結合、角度多樣的培訓與交流活動,整體提升圖書館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認識與實踐水平。

5 圖書館學人的作為

5.1 學MOOC

無論是圖書館員,還是圖書館學教師,要想在MOOC背景下有所作為,首先要以“學生”身份去注冊并虛心學幾門MOOC,最好能拿一門MOOC的證書。只有與眾多學習者一起看視頻、做作業、參加討論,才能完整體驗到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深理解MOOC老師是如何設計和組織知識點、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教學,也才能體會MOOC學習者的真實感受,還會對MOOC平臺的功能有感性認識,為自己參與或主持建設MOOC打下基礎。

此外,學MOOC、拿一門MOOC證書,還是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最好方式。據悉,天津市教委要求高校給學完MOOC的老師提供若干獎勵,以鼓勵老師在建設MOOC之前先學幾門MOOC,加深認識。河南大學校領導則規定:教務處每個同志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要先學一門MOOC,申請紙質證書的費用由學校支付。

5.2 用MOOC

對于教師而言,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開放課程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是教學示范。教師可以從觀摩其他老師的MOOC中借鑒教法,改進教學。例如,許多從事文檢課教學的館員和教師在學習黃如花教授的“信息檢索”MOOC后,把黃老師的教學案例、教學方法等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

此外,有條件的老師和館員還可以在其他老師建的MOOC的基礎上建立本校的SPOC,用于翻轉課堂或混合式教學。而學習過MOOC、了解MOOC的館員,能夠更好地解答讀者的咨詢,向讀者推薦適合他們的免費的“潮課”或學習資源;或為教師們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學科服務等。

5.3 建MOOC/SPOC

條件成熟的教師或館員,可以嘗試自己建設一門MOOC或獨立SPOC,或參與建設一門MOOC,成為某門MOOC的團隊成員或助教。通過建設MOOC或獨立SPOC,完成一個教學周期,能夠增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際教學融合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上一個臺階。

篇(6)

近兩年來,MOOCs(慕課)作為一種互聯網與教育相融合的新型在線學習課程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且日漸成為席卷世界的一股浪潮?!都~約時報》稱2012年為“MOOCs 之年”,這一年美國慕課三巨頭――Udacity、Coursera和Edx崛起。2013年,英國12所世界知名大學共同組建在線社交慕課平臺Future Learn,另有德國iVersity、西班牙Spanishmooc、澳大利亞Open2Study、法國FUN、葡萄牙Veduca和日本Schoo等慕課平臺相繼建成開放。2013 年也被稱為“中國MOOCs元年”,國內一流高校一方面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另一方面積極致力于建設自己的MOOCs平臺。

MOOCs的興起,對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模式將產生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許多著名學者認為MOOCs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被譽為“顛覆大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克萊頓?M?克里斯坦森認為,MOOCs是一個潛在的“顛覆性技術”,它將消滅許多平庸的大學。

中國約有90%的高校為地方高校,面對滾滾襲來的MOOCs浪潮,本來就身處教學改革困境的地方高校又將作出怎樣的回應?地方高校教學模式該如何改革與創新,才能應對挑戰、擺脫平庸并保持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MOOCs及其特征

(一)MOOCs的產生與發展

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Massive指大規模,大量的學習者參與課程學習,或大量的課程范圍;Open指開放,學習者可能來自全球各地,學習環境、信息資源都是開放的;Online指在線,課程學習基于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網絡平臺。MOOCs最早由加拿大學者大衛?科米爾和布萊恩?亞歷山大于2008年提出。同年9月,另兩位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應用這一概念開設了第一門真正的MOOCs――“聯通主義和聯通知識在線課程”。2012年始,美國掀起MOOCs風暴,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和他的同事將他們教授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放在了互聯網上,向全世界學生開放,此舉吸引了來自190多個國家約16萬名學習者,Udacity在線課程應運而生。不久,同樣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另兩位教授創立了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注冊人數不到一年就增長到230多萬,截至2014年2月4日,Coursera已有608門課程,108所世界知名大學和640萬名學生參與其中。2012年5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哈佛大學合作創建非盈利性的Edx平臺,到2013年12月已經擁有超過90萬的注冊者,30所世界知名大學加盟。2013年MOOCs正式進入中國,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正式加盟Edx網絡在線課程,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與全球最大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簽約。與此同時,中國高校也開始打造自己的MOOCs平臺,如上海交通大學的“好大學在線”、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中國C9常青藤大學及部分“985工程”高校共建的“中國高水平大學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24所“985工程”高校參與建設的“東西部高校聯盟共享課程”、教育部支持建設的高等教育共享平臺“愛課程網”、30所滬籍高校聯合成立的“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提供的線上課程等。

(二)MOOCs的特征

相對于實體課堂教學和網絡視頻公開課(包括我國各級政府推動建設的各類精品視頻課程),MOOCs因其所具有的全新教育理念而呈現如下一些特征:

開放性。MOOCs平臺憑借寬帶網絡、智能手機和移動技術的快速普及,實現了全球范圍最大限度的開放。全球各地的學習者,不分膚色、種族、國家、區域,也不分性別、年齡、職業、專業,只要想學習,只要具備上網條件,均可以注冊參與MOOCs學習。課程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學習者數量的限制,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注冊學習任意感興趣的課程。MOOCs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育,使每個學習者都有機會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可以上一流的大學、傾聽名師的授課。

互動性。MOOCs不同于網絡視頻公開課,MOOCs教學不僅僅是視頻授課,而是同時橫跨網站、博客、社交網絡等平臺。通過MOOCs平臺針對相應課程開設的論壇,學習者可以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習心得與教師、其他學習者分享和討論。MOOCs也擁有獨特的討論社區,同一城市的學習者可以自發地組織和參加線下見面會,交流、溝通、共享,從而實現了線上線下多渠道、多層面、多形式的學習互動,形成相比較傳統課堂更大的學習共同體。

自主性。在MOOCs學習中,首先是觀看一段10分鐘左右關于該課程基礎知識的教學視頻,即“微課程”,另針對知識點和現實問題的小組討論和穿行的提問、練習、作業等,使整個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習者自己掌握,遇到問題也可以隨時提問,并通過MOOCs平臺獲得反饋,解答者既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選學同樣課程的學習者。MOOCs實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將傳統實體課堂的單向灌輸轉變為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符合學習科學的規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

開放性、互動性、自主性特征顯示了MOOCs較之于傳統實體課堂教學的顯著優勢,形成對傳統高校教學的壓力和沖擊。

二、MOOCs對地方高校教學帶來的沖擊

(一)地方高校的教學現狀

地方高校相對于中央直屬高校而言,除少部分骨干大學躋身國家“211工程”建設序列,成為行業系統或區域范圍內高水平院校外,多數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尚停留于中低水平,地方高校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優質的教育資源主要集中于“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院校和教育部直屬高校。地方高校與其相比在教學軟硬件資源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單就師資而言,地方高校缺少大師級優秀人才,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多數專業課師資還未完成從“教書匠”到專業教師的轉變,課堂教學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課程建設滯后,優秀教師講授的精品課程資源嚴重不足。

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仍是教學的主導形式。多年來,地方高校雖也一直積極倡導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力推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但由于缺少合適的抓手和強有力的舉措,成效并不顯著。多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教師仍占據著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黑板、粉筆加上變味兒的PPT,構成課堂教學的全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師生間缺少應有的互動,學生感到所學課程枯燥而乏味,學習沒有激情,出勤率低,學習效果差。

教學質量普遍低下。在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中,學生數量增幅最大的院校幾乎都是地方高校。由在校學生規??焖僭鲩L帶來的不合理師生比加重了教師的課業負擔,許多教師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疲于應付,超負荷運轉,沒有時間備課,更沒有精力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其結果自然造成低水平課程的泛濫和教學質量的大面積下滑。加之地方高校辦學定位模糊和考核激勵機制上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差,教師精力又大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更使得本來就非常脆弱的課堂教學雪上加霜,教學質量無從保證,人才培養大打折扣。

(二)MOOCs的沖擊與挑戰

地方高校教學上的困境,特別是優秀師資短缺和現有教師精力投入不足、教學方式落后所造成的教學質量低下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學校與學生在優質教學資源供求上的矛盾。地方高校的學生多來自縣城和農村,也有部分學生因高考失利未能實現考上名牌大學的夢想而心存遺憾和不甘。學生有著比名牌大學學生更為強烈的渴望得到優質教育資源和優質課程的意愿。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和外部多方面原因卻并不能很好滿足學生的這一渴望和需求。

MOOCs所具有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學生通過MOOCs平臺不僅可以自由選學自己認為有價值、感興趣的課程,而且能夠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頂尖大師、優秀師資結成網上的師生關系,領略大師的授課風采并展開對話和交流。這一全新的授課方式一旦為地方高校的學生所熟知,網上所能提供的MOOCs資源足夠豐富,學生必然會為此吸引而更加遠離現有的傳統課堂,形成對地方高校封閉式課堂教學的沖擊。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曾提出警告:“大學要加快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否則,我們的大學容易淪為一流大學的教學實驗室和輔導教室?!眹鴥让拼髮W所感受的危機更應是地方高校的危機。面對滾滾襲來的MOOCs浪潮,地方高校如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如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去改革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最終會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選擇離開課堂。而缺失了課堂教學或名存實亡的課堂教學都將使大學教育流于平庸甚至無以為繼。在MOOCs沖擊下,地方高校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與發展危機。

三、借力MOOCs推進地方高校教學模式變革

(一)充分認識MOOCs的價值

MOOCs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深層教育理念相融合的產物。MOOCs學習平臺的價值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它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靈活多樣的優質課程資源,使學習者的學習變得更容易、更便捷、更豐富;二是它提供了一套關于學生如何更有創造性地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深層理念。在MOOCs學習平臺上,教學設計遵循了“人本化學習原則”“掌握主義原則”“構建主義原則”“程序教學原則”“有意義學習原則”。其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本化”學習原則是首要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退居后臺,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學生變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呈現“自助式學習服務”形態。這種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架構恰恰是地方高校教學改革一直致力于解決的核心問題。MOOCs提供了改革的契機和理念,地方高校應充分認識MOOCs的價值,借助MOOCs積極推進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

(二)以開放的心態推進變革

直接式引入,探索建立全新的學分認定機制?;诘胤礁咝炠|課程資源短缺的現實,由國內外一流大學建設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對外開放的優質MOOCs,可以用來作為地方高校課程資源的有益補充,甚至完全替代現有的低質課程。具體做法是:成立專門的課程認定委員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認定一批世界乃至國內頂尖高校出品的優秀MOOCs供學生選擇(初期可考慮重點在一些公共課、通識課、選修課范圍內認定和選擇)。學生如果通過了被認定的某門MOOCs,即給予承認并折抵相應學分。

篇(7)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教師 網絡在線培訓 信效度調查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研究背景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師資匱乏且教師知識結構陳舊。本著“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原則,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培訓資源,搭建校內培訓新體系,使師資培訓工作方便化、網絡化、信息化,是目前欠發達地區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我校借助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及國家行政學院干部網絡培訓學院的網校資源,積極拓展教師培訓途徑,創新培訓模式。建立校級教師在線學習中心,為全校教師搭建起同步、共享國內優質教學培訓資源的平臺。引導青年教師結合院系學科建設和個人發展需求實際,選擇參加在線課程培訓,并已初見成效。解決了教師工作任務重、無法脫產進修學習的問題。通過在線培訓足不出校,既不影響教學工作又能得到提高,對學校教師的培養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研究方法與測量工具

為評價我校教師網絡在線培訓的信效度,本次定量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對網絡在線培訓平臺資源及培訓效果的滿意度評價。統計中,筆者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進行測量,對滿意度調查從期望(重要性)情況和感知(滿意性)情況兩個方面進行。參訓教師對網絡在線培訓的滿意度評價分項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依次設定為從5分到1分。問卷相關數據錄入SPSS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與分析

筆者選取參加網絡在線培訓的教師131人,這些教師廣泛分布于學校各二級學院。調查采取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共收回問卷131份,并對131份問卷進行效度與信度分析。

其中,一線教學人員97人(占比74.1%),教學兼管理人員23人(占比17.5%);本科及以下學歷34人(占比26%),碩、博研究生92人(占比74%);助教職稱49人(占比37.4%),講師職稱55人(占比42%),副教授及以上職稱24人(占比18.6%),其他系列職稱3人(占比2%);35歲及以下72人(占比55%),36歲-45歲43人(占比32.8%),46歲-50歲11人(占比8.4%),50歲以上5人(占比3.8%)。

從以上數據可知,在線學習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一線教師和教學兼管理人員,絕大部分是初級或中級職稱且在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這些教師多為升本以來學校引進的應屆研究生。他們以學生的身份從一所高校畢業的同時,以教師的身份從教于另一所大學,角色轉換快,教學實踐經驗不足。我校2006年升本,作為地方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學校升本時間短,教師培訓工作任務繁重。目前,利用本地資源開展校本培訓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中青年教師教學工作量相對飽和,不宜開展大規模的外出進修培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教育教學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在現代社會,教師專業化成長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深化的過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在培訓中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師資建設的需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加強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的培訓和學習,尤其是中西部相對落后地區的高校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鑒于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培訓平臺的培訓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等優點,對實現我校教師在不脫崗、不調課的狀態下實現教學、科研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結果與分析

1.信效度

筆者根據滿意度驅動因素,從可行性、實效性、資源豐富性、平臺保障性、成果應用性等5個維度的8個題目進行調查,得到測評指標體系,經過SPSS信效度分析,參訓教師的可靠性統計量總體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73(見表1)。這表明調查問卷各維度題項間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反映出參訓教師對網絡在線培訓的滿意度。

2.參訓教師滿意度調查均值分析

調查問卷中最高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網絡在線培訓成果與收獲、課程主講教師授課水平、培訓資源豐富度、對網絡在線培訓整體滿意度、對自我促進作用、網絡在線培訓視頻流暢度、網絡在線培訓互動性(見表2)。其中,網絡在線培訓成果與收獲均值最高,為4.74,且數據標準差低于1,說明調查問卷選擇離散度低,有高度的一致性。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網絡在線培訓課程主講教師水平很高,配套資源豐富,能有效促進參訓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達到培訓預期效果。

3.參訓教師總體滿意度分析

本次W絡在線培訓問卷調查綜合均值為4.52,高于4,屬于滿意。這充分表明參訓教師認可網絡在線培訓這一模式,對網絡在線培訓的組織、內容安排及服務上總體是滿意的。各分項數據離散度低,有較高的一致性,無顯著差異,也說明本調查問卷質量較高,參訓教師對于題項具有較高的選擇一致性。

建議

我校依托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及國家行政學院網絡學院分別建成校級教師及干部在線學習中心,在線培訓課程基本覆蓋了我校所有學科專業的主干課程。校級中心課程資源與教育部網培中心及國家行政學院網絡學院課程資源同步更新,實現國內優質培訓資源同步共享。網絡在線培訓課程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圍繞某一課程,從課程設計、重點內容講解示范、教學與科學研究相互促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極大地提升了參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對課程教學的掌控,也引起了參訓教師對于教學相長的深入思考。同時,網絡在線培訓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解決。

1.拓寬專業領域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科專業課程的覆蓋面

目前,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在線課程數為656門,基本涵蓋了目前高校所有的學科專業門類,但類似音樂、美術、體育、農學、食品類的專業課程偏少,專業教師參加培訓時,只能選修專業基礎課程,不能通過培訓得到及時有效的提升。1999年至今,全國近400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多數為綜合型院校[2],升本時間短,師資薄弱,且學科專業分布各有側重點,這就要求網絡在線培訓在課程設置上實現盡可能高的覆蓋度,以提高各高校網絡在線培訓的有效性。

2.加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融合,進一步研發適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培訓課程

在新形勢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臨轉型發展[3],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人才,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走地方化、應用型、開放式辦學之路,大力開展校地合作、產教結合、協同創新,不斷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而目前在線課程仍以傳統的理論課講授為主,授課對象偏重于教學型或教學科研型高校青年教師,圍繞校地融合選題的培訓課程屈指可數,為迎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建議加大相關技能型演示培訓課程研發力度。

3.強化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培訓

教師有組織的專業發展主要包括:接受培訓、參與研究和實踐教學。其中,培訓是主動解決實踐教學矛盾與沖突和提升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的關鍵,是打破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原始平衡,引其建立更高層次發展水平的能動因素。教師網絡在線培訓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途徑,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個體及組織的工作績效,增強實踐教學能力,最終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水平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培訓以適應新形式。教育部網絡在線培訓平臺屬于國家級教育培訓平臺,在理論課培訓方面優勢明顯,但在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培訓方面仍需集思廣益、大膽創新,進一步服務新形勢下新建本科院校轉型。

4.充分發揮網絡在線培訓的互動性

互動性是互聯網最鮮明的特征之一。網絡培訓平臺是師生間、學員間互動交流的主要場所,充分發揮平臺的互動交流作用,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網絡在線培訓平臺在加強課程資源研發的同時,也要增強溝通交流作用,強化培訓效果,如培訓結課后,將優秀文章和作業等通過特定欄目進行展示、評價、推薦發表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溝通交流效果,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一個展示、交流和提高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宋永剛:《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的回顧與展望》,《中國高等教育》 2013年第(15/16)期,第43-45頁。

[2]王玉豐:《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十五年回顧與展望》,《高教探索》2013年第5期,第15-2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欧美三级成人精品电影推荐|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 成熟女性毛茸茸撒尿| 欧洲黑大粗无码免费| 国模冰莲自慰肥美胞极品人体图| 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老鲁夜夜老鲁|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2021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区别在哪|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激情兽交|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四房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