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6 09:00: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協同育人模式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化時代已經來臨,各行各業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國內的競爭,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市場方面,還體現在優秀人才的競爭上。為了滿足各大企事業單位對優秀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須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出大量符合企業需求的優秀人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是達到此目的的一個重要方法。高校協同育人模式能夠在高校的引導下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培養出大量符合企業需求的優秀人才。國家在2017年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應當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校企融合,推動高校協同教育模式的研究和發展。
1.“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及其影響
互聯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我們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全世界范圍內的溝通交流,它的出現對全球經濟、傳媒、教育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互聯網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經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互聯網不僅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且對傳統經濟模式和產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改造。互聯網創造的虛擬經濟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交易模式,使得人們足不出戶便可完成商品買賣,或者和客戶的商業談判,既節約了出行的交通、場地等消費費用,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除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外,互聯網也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通過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進行各種娛樂、社交、學習、購物等活動,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顛覆式的。“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促進了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縮小了傳統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量導致的教育鴻溝;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提高了人們知識獲取的效率,降低了獲取成本,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它打破了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使得教師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總之,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在快速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方式。
2.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的意義
首先,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能夠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優秀專業人才。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擴大招生,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我國高校教育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勞動者的素質水平,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大企事業單位的需求逐步發生改變。尤其隨著全球經濟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以及我國各種新型產業政策的推進和落實,現有的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在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下,催生了一批既具備教師資格又具備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他們的出現促進了產教融合的快速發展,有利于高校從供給端進行結構性改革,培養出大量符合企業需求的優秀專業人才。其次,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在這種高校教育模式下,企業可以深度參與到高校教育的過程中,通過二者的協同合作,高校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幫助企業提高現有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而企業則可以根據自身的人才需求引導高校進行相應的專業學科改革,培養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最終達到將高校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協調統一的目的,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協調統一。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高校和企業通過合作的方式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其發展做出了貢獻。校企雙方可以在教育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合作內容,聯合探尋社會新需求,并以此為導向為高校和企業的快速發展尋找新的機遇,促進企業改革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3.高校協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相應的政策激勵
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模式的實現,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這導致企業投資成本的增加,如果這種投資不能在短時間內讓企業看到明顯的收益,就會對企業的參與積極性造成重大影響,同時高校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目前我國缺乏專項的校企協同育人資金,沒有出臺相應的優惠性財稅政策調動企業的參與積極性,導致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的發展速度緩慢。
3.2缺乏明確的法律約束
我國缺乏相應的法律對校企協同育人過程中的各個事項進行有效的法律約束。現行的一些法律政策多是對校企協同育人進行一定程度的鼓勵和引導,對于協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實問題沒有做出明確說明,這就導致校企雙方在協作過程中的權利、義務不明確,一旦出現問題,就難以做出明確合理的仲裁。這會影響雙方的協作積極性。
3.3缺乏專門的監督機構
校企合作在高校協同教育過程中,缺乏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合作雙方進行有效的監督。盡管在現實合作過程中,教育行政機關承擔了部分監督職責,但是因為法律界定不明確,整個監督管理過程大多流于形式。而且企業與行政機關的關聯性較弱,監督力度較低,監督效果不好。
3.4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效果。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無法做到充分了解對方需求,這就導致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不相符,而且高校難以及時掌握各行業的人才需求,導致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滯后性,不利于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4.完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的對策
4.1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
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高等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的高校協同育人模式已經刻不容緩。高校需要企業提供實踐環境,企業需要高校的專業知識、研發能力,二者的合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趨勢。因此,國家應當建立專項資金及出臺一些優惠性財稅政策,用以激勵高校和企業積極合作,協同努力,培育出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4.2制定相應的法律,約束雙方行為
國家應當在現行法律政策的基礎上參考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對于雙方在協作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進行約束,明確校企雙方在協作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這樣雙方合作一旦出現問題,就能依法做出明確合理的仲裁,提高雙方的協作積極性。
4.3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
政府應當建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制衡校企雙方的利益,避免雙方由于價值觀問題影響后續的合作發展。比如對校企在專業設置、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學生學業能力評價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保障高校教學內容、科技研發與企業發展相結合,以此為校企協同育人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4.4設立校企溝通專門渠道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校企雙方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校企合作溝通的專門渠道,在充分了解雙方需求的基礎上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解決校企溝通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校企協同育人運行效率,保證校企協同育人長期穩定發展。
5結語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企業與互聯網、高校與互聯網之間的結合日漸深入,這對于推進校企合作、加速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創建與發展有利于高校培育出大量符合企業需求的優秀專業人才,為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人才支撐。在“互聯網+”的背景條件下,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的開展有助于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這是現代高校發展的新趨勢。校企協同教育除了能夠豐富高校的教育資源外,還能夠將高校的學科優勢、師資優勢、科研優勢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動力,有效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這對于高校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