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特色校本課程

勞動教育特色校本課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02 09:21: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特色校本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勞動教育特色校本課程

篇(1)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早在20世紀80年代,勞動教育就被列入基礎教育的課程表。進入新的世紀,我們對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對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提高的價值認識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覺悟。但由于升學指揮棒的負面影響,學校、家庭不重視甚至輕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導致我們的學生勞動觀念單薄,勞動認識片面,勞動態度消極,勞動習慣不良,勞動技能低下,許多農村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不但不愛勞動,而且輕視勞動,少數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進入社會后往往難以獨立生活,“高分低能”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實際,我校決定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特色項目應運而生,學校開發了《勞動與技術教育》校本課程分冊――《烹飪》,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在真正的身體力行中愛勞動、會勞動、善思考、能創造,通過把勞動技術的教育與道德情感教育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養成。

二、烹飪課程開發的理念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勞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小學的一個必修的基礎性學習領域。烹飪課程充分體現了手腦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原則。在強調其基礎性、探究性、參與性、實踐性等特征的同時,我們尤其要重視理解以下理念,并付諸實施。

1.動腦與動手結合。烹飪領域的學習是以操作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即建立在操作學習基礎上的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與習慣的綜合性學習。

2.以項目為引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烹飪教學以項目為載體(如:進行一項設計,完成一件產品、一個任務、一樣制作等),先后展開“決定――計劃――實施――檢驗”這一系列教育過程。

3.以學生為中心。這是真正貫徹項目引導教學法精神的核心要素。烹飪教師要扮演另外一種角色,即由原來單純的講授,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建議者。學生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小組式、伙伴式或個人式。

4.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課程的設計以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的大小環境為基本背景,選取其中對學生發展有益、對未來生活有用的內容(如:環保觀念與行為措施)來組織教學。烹飪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5.學習領域充分開放。烹飪課程其鮮明的生活性、現實性特征要求教學應盡可能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三、烹飪課程實踐的措施

烹飪貴在實踐,在黑板上學炒菜,是絕對不能體驗情趣、感悟真知,掌握技術的。要真正實施烹飪教學,必須要有充實的設施設備,才能保證以實踐為主要特征之一的勞技教育特色的健康運作。

加強領導。成立勞技教育研究工作室,建立學校《烹飪》校本課程開發及實施管理領導小組,確定一名分管負責人,把《烹飪》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推進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從實際出發,多方面、多途徑組織和實施。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指南,結合本校實際,落實課程計劃。積極、穩妥地組織學校教師和相關人員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烹飪》教育校本課程,使其內容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上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編寫教材。我們除了以省編勞技課教材為主要內容組織教學外,還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地經濟發展實際,根據安全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遷移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時代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綜合性原則。編寫了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烹飪教材。

設置課程。根據江蘇省課程設置的要求,我們依據中德合作項目要求開設、開全、開足課時,從地方課程中拿出一節課,每周比我國現行課程計劃多1課時,即每周2節勞技課,且連排,烹飪課3-6年級學生每月到烹飪專用教室實踐一次,實行小組合作、探究式上課,烹飪課是我校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培訓師資。為培訓勞動師資,我們一方面選送骨干教師到省勞技師資培訓中心短期進修,一方面立足于校本培訓,學校定期舉行專題知識講座,并以市級課題“學校、家庭、社區力量的整合促進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研究”為核心,定期舉辦勞動教育學術沙龍,編印教師勞動教育論文專集。同時還邀請校外廚師到校對勞技教師進行烹飪指導,我們對教師提出了“專一會二學三”勞技教學基本功要求。近兩年來教師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勞技專題論文或獲獎40多篇。烹飪課教學故事《幸福的感覺》發表在中央教科所主辦的《勞動與技術》上。

裝備教室。校內裝備了“三室一廳”(烹飪室、縫紉室、農具室、勞技成果展覽廳),德方資助使得我校的烹飪教室設備日趨完善,走進烹飪教室就如走進具有本地區現代化的家庭廚房,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電磁爐、消毒柜等應有具有,學生操作臺由原先的5組增加到10組,滿足了小組教學的需要,學生興趣極高,社會影響極好。

實踐基地,充分挖掘學生豐富的閑暇時間來進行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學校學習――家庭實習”將成為勞技學習的主要途徑與方式。學生在烹飪課學到的家常菜回家后自己買菜、洗菜、炒菜,讓辛勞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歇歇,學生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而且逐漸幫持家務、養成孝敬長輩的美德,培養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德,體現我校勞技思想的內涵――以勞輔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溢美。

篇(2)

和很多新辦學校一樣,棕北也曾糾結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選擇之中。經過反復討論和論證,棕北最終堅定了走素質教育之路,在“創一流名校、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目標引領下致力于培養“有健康體魄、豐滿人格、國際化視野、扎實學習能力和素質全面的棕北學子”,并逐步提煉出“既關注現在,更關注未來”的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德育首位,做人第一,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想追求。

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最大的挑戰就是考試怎么辦?我們創造性的提出了“低負高效”的教育教學發展策略,通過“限制教學時間和課外作業量”為學生節余出寶貴的自主學習、綜合發展的時間,通過“一育三課”(德育增效、課程優化、課堂提質、課題驅動)來培養受高一級學校喜歡并能適應全球競爭的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的世界公民。

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學校的內涵發展,內涵發展的基石是課程建設。我校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尋求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的生長點和突破口,按照“德育課程化、課程校本化、校本特色化”的思路,在課程設計與實施方面做了初步嘗試。

一、德育課程化

德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靈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特別強調要“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棕北的德育內容如何設計?德育形式如何創新?怎樣才能讓棕北德育更有實效、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實踐。

棕北德育要為學生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基,我們嘗試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的對學生施加德育影響,于是“德育課程化”思路逐步明晰。因為沒有德育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撐,再好的德育理想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

我們將離散的、隨機的德育以課程統領,以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自然、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關系為綱,從七個維度(自我觀、親情友情觀、環境觀、集體觀、社會觀、國家觀、世界觀)確定德育課程目標體系,以“學會各種道德關系處理”系統構建德育課程內容體系。

在德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研究擬定了各年級具體的德育內容,分年級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如七年級側重

“適應教育”(起跑――成功在腳下),八年級側重“發展教育”(跨越――信念在心中),九年級側重“理想教育”(沖刺――勝利在前方)。

我們嘗試以“學年度”為周期,按月設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逐步構建德育課程的實施體系。如:2月強化規范鞏固標準月、3月文明禮儀評優選先月、4月聚焦課堂高效學習月、5月拓展素質藝術活動月……

二、課程校本化

現行的初中課程分為三級,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們將《中學德育大綱》中的內容要點(項三十條)分解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在“思想品德課和班隊課管理,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三方面探索校本化管理策略。

我們將初中13門國家課程按照“德育功能”分為直接進行教育的思想品德課和班隊課、德育滲透的學科課程、以活動為載體進行德育滲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際工作中,學校主要是“分解德育綱要,找準德育要點”,教師主要是挖掘提煉隱形的教育點并讓顯性的教育點更加亮麗。

學校采取“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方式對四川省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化處理,鼓勵任課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補充、修改、拓展,甚至新編。

比如,在七年級上期《生活?生命與安全》第四單元手工制作中,教材中安排了《陶器制作》教學活動,由于學校沒有整套制陶設施,老師就整合社會資源,帶學生去中國皮影戲博物館拜師學藝,開發了《皮影戲設計與制作》這樣一門校本課程,師生自己創作劇本,學習制作皮影,并配樂、配音、配燈光,表演了多場皮影劇。其中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皮影戲《童謠》在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亮相于世界各國來賓眼前。

三、校本特色化

開發校本德育課程是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我校將常規性德育活動按課程的規范要求開展,納入課程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了棕北的校本德育課程特色。

每天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每周的社團活動課,每月的系列德育主題活動,經常性的國際交流活動和每學期的勞動服務班等都是每個學生必須參與的學校常規性德育活動。我校按照“校本特色化”的原則,重點打造了“五類校本德育特色課程”。

(一)在行為禮儀課程中養成

我校以行為習慣和禮儀教育為主線,針對“行為習慣”和“國際禮儀”開發了《學生成長指南》和《讓世界成為我們的教科書》讀本。學校通過開展“學雅規、立雅標,練雅行、正雅態,揚雅風、頌雅德”的雅言雅行系列教育活動實現養成教育“規范化”。

結合國際交流的需要,學校反復訓練學生上下樓道“靠右行”和遇見成年人主動熱情大聲用普通話“問好”的禮儀習慣,并以《讓世界成為我們的教科書》作為讀本,在班隊課中強化對國際禮儀和國際規則的學習從而使習慣內化為素養。如2012級4班學生李黛在接待德國同伴后這樣寫道:一周的共同生活,發現了德國朋友生活中的很多好習慣,也明白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值得學習終生。(德國人的好習慣:公眾場合不大聲說話,喜歡輕言細語;未滿16歲不喝酒,無論多大的度數和有沒有人監督,不受誘惑;飯在嘴里不說話;早睡早起,不用人叫,非常守時;走路步伐很輕;在別人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早上洗浴,保持清新的狀態;隨時說謝謝,很好,哪怕不愿意也是用委婉的語氣;就餐的時候,大人不動他們就等待,哪怕很餓了;不給別人制造麻煩……)

(二)在社團活動課程中拓展

“學生社團是精彩的德育大課堂,蘊藏著巨大的德育功能”。棕北在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組建了40多個學生社團,由德育處對社團的建立、注冊、活動開展實施課程管理。學校還整合家長資源,聘請了100多名家長導師,成立了學生社團家長導師團。

學校將社團活動排入課表(每周五下午2節課)固定下來,采取素質選修課的方式進行,對學生在社團活動課程中的表現實行學分制管理。

(三)在主題活動課程中感悟

學校按月設計主題德育活動,先確定一個月的升旗儀式主題,分四周進行系統安排。比如在“我愛我班”主題德育活動月中,學校將國旗護衛隊和升旗儀式任務承包給四個班級。學校派專人協助班主任在固定的時間訓練國旗護衛隊,班主任負責落實升旗儀式的相關任務:主持人、音樂指揮、護旗方隊、我愛我班文化建設展示和國旗下講話等。在執行完升旗儀式任務后,學生要寫出感悟,德育處要將相關文字、圖片整理,匯編成升旗儀式校本課程讀本,供其它班級學生傳閱和借鑒。

學校有藝術、體育、科技活動月。比如每年11月是體育活動月,學校首先對大課間進行課程設計,主題確定為“強身健體大舞臺,自主自信展風采”,在日常體育鍛煉中融入“國際禮儀培養和團體操訓練”內容,在每年11月檢驗和展示課程效果。近三年校運會主題是:2011年――棕北舞臺,我最精彩;2012年――以民族的魂,牽世界的手;2013年――牽手未來,讓愛傳遞。

(四)在國際理解課程中浸潤

我校作為成都市校園文化建設典范學校,創生了“以素質教育為目標,追求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精神文化,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浸潤。

棕北在全省初中學校率先開發出《國際理解教育文化禮儀讀本》,并以該《讀本》為教材,聘請專任教師和家長導師,將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列入課表,每周在全校各班開設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并將該課程學習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學校還以開放性活動為載體,精心組織開展“國際化素養培訓提升、漢語國際推廣、模擬聯合國、中英校際連線、社區點亮生活、夢想與團隊、AFS志愿者交流”等專項活動,讓師生在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傳播民族優秀文化,在國際課程共建分享中提升素養、走向世界。

(五)在勞動服務課程中成長

為破解“學生勞動技術教育缺失和城區學校缺乏勞動教育基地”的難題,學校將一個學期的勞動技術課集中到一個星期,推行周勞動服務班制度,各班輪流承擔勞動及服務兩大任務。承擔勞動服務的班級,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一、二節課和下午第一、第四節課對校園公區進行清掃和保潔,學生還要負責所在崗位的紀律、秩序、安全管理及禮儀接待服務,學生還要將勞動服務延伸到家務勞動和社區志愿服務中。

學校將勞動服務作為一門校本課程來開發,具體做法是:按照“總分結合,分層實施”的思路設計課程目標,將課程內容分為“基礎+拓展,校內+校外”兩類,在課程實施中注重“過程指導和整體推進”,在課程評價上“立足發展,激勵導向”。

勞動服務班,確實用去了一些課時,但是,它的價值卻不是同等時間的課堂教學所能比擬的。學生在勞動中改變態度、習得技能,在勞動中養成和做人,在勞動中學會管理與服務,在勞動中融入集體、展示風采,在勞動中懂得尊重和感恩……

2003年,《勞動?服務?養成?做人》德育創新案例榮獲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創新工程――全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評活動”一等獎。2008年,被四川省政府文明辦評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創新案例二等獎。2009年,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選中在閬中全省大會上交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舉措。2010年,我校在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教材培訓會議上專題介紹勞動服務課程實施經驗。2012年教育導報以《把勞動作為一門課程來開發――記棕北中學特色德育課程》為題報道了我校勞動服務課程開發與實施情況。

篇(3)

■我理解,“特色高中”的“特色”主要還是學生的特色,打造特色學校的關鍵是培養有特色的學生。一所學校建設得再好,課程的種類再多,如果不能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搭建平臺,學生不能從中受益,也不能稱之為學校的特色。歷經60年的積淀與發展,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發展不應該是線性的,而應該是立體的,不應該是片面的,而應該是全面的,只有堅持“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一核心價值理念,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和時代教學改革的要求,才能辦出學校的特色。為此,在學校核心價值理念的指引下,結合我校教育資源、教師隊伍特征和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我們著力建設校本課程、優化課程結構,逐步形成了“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特色教育的“雛形”。我們發展“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的教育特色,不僅是為了形成較高的辦學品質,把學校辦成內涵厚重、特色突出的品牌學校,更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真正受益。

如何理解您提到的“技術立身、藝術修心”?

■“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的特色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前提。素質教育要求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 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和優勢,我們決心創辦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藝術素養為龍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特色學校。強化學生的技術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理自立意識、勞動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個人生活角度看,勞動是立身之本,而技術是立身的保障。從學生發展來看,開展技術教育,體會創造的快樂和幸福,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技術課程是對學生實施技術教育的重要途經。《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技術課程強調心智技能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動手做”,學生的技術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試驗與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增強。我校多年堅持為學生開設技術課程的實踐經歷和育人成果,充分證明了技術課程是強化學生手腦并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不可或缺。

進行藝術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一個人的氣質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靈,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人的發展會催動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需要有質量、有品位的生活,而有質量、有品位的生活來自人自身的修養。我校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一個人的氣質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靈。當然,如果某些學生在藝術上很有天賦和潛能并具有濃厚的興趣,這樣的學生也可能將來從事藝術職業,在藝術上有所作為。總之,通過提升藝術素養,修心養性、享受生活,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當前,雖然應試教育思想有所弱化,但將技術、藝術等課程提到這樣高度的學校并不多見,對此,您是如何考慮的?

■我校也曾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也曾為開設勞技、美術等課程在痛苦中徘徊。但是,令人憂慮的學生綜合素質使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發展不應該是線性的,而應該是立體的,不應該是片面的,而應該是全面的。唯有如此,學生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全面發展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滿足,是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人的個性的全面豐富和完滿。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實施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美育五部分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思想本質上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增加人的才能,健全人的人格,升華人的精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以來,隨著對全面發展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們深刻體會到“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的重要作用,體會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一核心理念的時代價值。實踐表明,技術教育、藝術教育是“學會生活”的重要實現方式,是使每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教育形式,是為“人盡其才”提供的良好基礎訓練,是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我校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天津市第一批國家級示范性高中。我們始終立足學生終身發展,技術課、藝術課與文化課并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同時培養,以科研為引領,促進技術教育、藝術教育不斷發展。同時,不斷加強課程建設,優化課程結構,不但保證了我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而且在培養學生技術、藝術素養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構建了特色學校的雛形。

我們提出的“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的辦學特色,不單是技術學科教師和藝術學科教師的事,全校教職員工都要參與;不單是幾個興趣小組和部分有特長的學生的事,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只有廣大教師和學生都參與進來,才能形成學校的特色;只有學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才會成為有特色的學校。

學校通過何種途徑實現“技術立身、藝術修心”?請您具體談一談。

■一是學校課程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學校課程管理者轉變觀念,變“領導”為“指導”和“服務”;其次,做好學校《年度課程實施方案》并嚴格執行,切實保證課程實施過程與課程實施方案的一致性,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再次,我們立足本校具體情況,挖掘、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合理進行資源配置。例如,在銅版畫藏書票模塊教學中請來天津美術學院沈延祥教授,講民間美術時請民間藝人傳授制作技巧,銅管樂社團請來天津交響樂團八位優秀樂手來校指導。

二是建立完善的校本課程體系。在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資源實際狀況,我們開發了多門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靈活多樣的,以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為指向的校本課程。在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我們明確課程目標,細化課程標準,優化課程結構,編制課程教材,強化課程管理,重視課程實施與評價。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流程,從環境分析、課程目標設置、課程組織等方面逐一把關,從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加強監督與管理。到目前為止,我校已開發并實施了技術類如《服裝欣賞與結構設計》,藝術類如《陶藝與泥塑》,科學類如《趣味魔術》,健康類如《家庭保健》,綜合實踐類如《家政課堂》等30門校本課程。

三是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真正實現教師的教研是“在學校中,通過學校,為了學校”,達到理論實踐化、實踐理論化,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其次,立足課堂,狠抓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其中包括健全教學常規制度,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建立名師工作室,開展骨干教師作課評課、教學沙龍、信息技術培訓等活動。最后,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考評制度,從單純的量化轉向質、量的結合。每位教師制定專業發展三年規劃,教學處建立教師教學成長檔案,促進教師的反思和發展。

四是加強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建設。為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使學科教師人人成為業務精良、特色鮮明的專業化教師,我們尊重教師個性,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創造專業培訓機會,發展教師特色,搭建發展平臺。我們分別請北師大校長鐘秉林教授、《人民教育》主編傅國亮、教育部技術課標組組長顧建軍、天津市教科院教授王敏勤等多位專家來校講座;我們也多次派教師外出學習、交流,例如,美術、音樂教師參加北師大相關專業的暑期培訓;部分骨干教師赴華東師范大學培訓;通用技術處全體教師參加2012年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論壇,觀摩北京市高中生創意設計大賽。

五是投入財力,加強技術教育中心和藝術教育中心建設。配齊、配好教學中必要的設施和器材,配備教學專職管理人員,加強實驗室、工作室的管理,為教學提供優質的服務。到現在為止,技術教育中心已完成十五間“項目型”特色技術實踐室建設,藝術教育中心已完善六個美術工作室、四個音樂工作室、一個機器人工作室,建設了一個國學館,一個外文閱覽室和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報告廳。同時,我們還由工作室領銜人精心設計并實施工作室與對應樓道的文化建設,進一步彰顯工作室的文化特征。

六是開辟多種渠道,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和提升提供平臺。我們整合教育資源,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保證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18歲成人儀式、迎新年文藝聯歡會,與考入大學或參加工作的校友對話、交流。此外,我們組建銅管樂團、合唱團、藏族學生舞蹈團、機器人DIY、電子愛好者、服裝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多個學生社團,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今后,我們還將創建“青少年科技發明研究院”“青少年藝術研究院”,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剛才我們在參觀學校的工作室和技術實踐室時,教師和學生的作品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印象。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學校在“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特色教育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目前,附中的“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特色教育初具規模,成為天津市“265工程”技術和藝術課程教學實踐基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中央電視臺網站、香港大公網、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天津教育報》、《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雜志等媒體多次對我校特色高中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介紹。一年來,技術和藝術教育課程覆蓋學校2010級至2012級高中生共1362人、2161人次。不僅學生的技術、藝術素養培養初顯成效,而且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實現了學生全面發展,堅定了全校師生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一核心價值理念的認同。

在技術教育方面,依托技術實踐室的資源,基本形成了以技術實踐為特征的學習項目結構和必修與選修相呼應的課程設置框架。學生的學習成果經過后期優化,“A字型椅”設計獲得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金獎,“擔架救護八足機器人”和“木流牛馬步行機器人”作品獲得2012年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創意項目一等獎。通過豐富的技術設計實踐活動,學生更加注重觀察生活,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進一步提高,所設計的“秋之韻校園裝”“運動會DV集錦”“班班說書海報”“USB風扇調速器”“防丟報警器”等方案向我們展現了青少年的創造熱情和能力。與此同時,技術課教師隊伍整體實現專業發展,教學論文獲全國一等獎3篇、雜志發表3篇,2人被評為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個人,通用技術教研組被評為河西區學科育人先進集體,學校被評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先進學校。編寫了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軟件》中的“家庭與生活技術”模塊并制成電子平臺資源光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實踐――勞動技術教育》雜志刊登了我校技術課教師多篇文章,3名教師被評為年度優秀作者。

篇(4)

通過幾個學期的教學,發現十字繡教學是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好途徑之一。十字繡是最基本的手工勞動,它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耐心、恒心,在當今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的心情太浮燥,沒有耐心,恒心就不用說了,所以在業余的時間里開展十字繡教學很有意義,現將自己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各種精品展示,提高學生的動手興趣。

由于受到上課時間、環境等的限制,無法用較復雜的圖案上課,加上市場上十字繡圖案有限。目前我們的十字繡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完成最簡單的小圖案,由于圖案簡單,固然容易使學生產生動手興趣,但卻也因此降低了學生做十字繡的質量和效果。為此,我們在學校開辟展示室,將各種繡品,如掛件、擺飾、手機套、紀念品、畫等,甚至引入一些國外十字繡圖片進行展覽,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十字繡課的興趣。使學生明白,一塊特殊的小方布、一根針、一些五顏六色的線,可以繡出自己十分欣賞的圖案,同時也可以在特殊的日子里通過自己親手動手,將繡出的作品送給父母親、親戚、朋友、同學,這些作品能夠充分體現自己時尚SHOW,展現每個人的個性。同時達到了讓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鞏固和發展教學成果,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目的。

二、開展學生繡品展示,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鼓勵為主、發掘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是教育重要出發點之一,本課重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平時課程有很大差異,學生在十字繡課程學習中,沒有明顯差距,往往成績好壞與動手能力沒有等號連接。十字繡是完全的手工勞動,一塊普通的十字繡白布,在學生們手中,通過自己上上下下一針一線的勞動,最后變成一幅美麗多彩的圖案,也許這是他們自己親手完成的第一個作品,學生們在內心有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我們可以在十字繡展示室內開辟一個學生作品區,將學生的十字繡作品展示出來,相互鼓勵和促進,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三、開展圖索設計橫示,提寬學生的知識面。

篇(5)

[關鍵詞]校本培訓;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訓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選擇

1.校本培訓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趨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國家倡導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回到校園,形成了教師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旨在滿足學校每個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1]。上個世紀末以來,校本教師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師培訓形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逐漸為我國教育者所認識和接受。校本培訓特點決定了它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趨勢。

2.校本培訓是教師自主專業成長的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以高校模式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導先進教育理念的同時,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輕視了農村教師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忽略了農村教師的主體參與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學的主動權,學習者只能根據預設的課程結構進行學習,參與機會很少。對于教師來說,參不參加培訓,參加什么樣的培訓,“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做出的選擇,而非教師自主做出的判斷”[2]。總的來說,高校培訓模式依然是一種外控式模式,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很難發揮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種沒有權威的合作探討加非正規學習”[3]。教師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學習者,在校本培訓中,教師是主體,結束了他們以往培訓中的被動局面,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成長需要選擇培訓內容,有利于教師的自主發展。

3.校本培訓有助于節約學習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訓學習成本較高。首先,從時間上來看,農村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有的教師包班,有的教師跨年級兼任多門課,偏遠學校教師甚至要從事復式班工作,任務更重,可以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分身參加離職培訓。其次,從經費上來看,農村教師的收入較低,一次培訓下來培訓費、交通費、食宿費等讓他們不堪重負。很多農村教師不愿意參加這種培訓的主要是經費問題。有調查顯示,農村教師自己負擔培訓費用的為79.3[4]。農村學校教師培訓經費緊張,教師工作任務繁重,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接受培訓都有一定困難,而校本培訓正好避免了這些問題,有助于節約學習成本。

二、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

自上個世紀末,校本培訓在全國農村中小學校逐步展開,但目前的校本培訓活動并沒有得到農村教師的廣泛認同,校本培訓的實施陷入困境。

1.現代教育理論難以深入

適應教師需要是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特點。“需要”一詞反映了校本的靈活適應性,但是到底什么樣的需要適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來選題培訓?有些學校在開展培訓是注意到了教師的需要,于是就圍繞著所謂的“需要”展開了:基本功差了,就組織教師讀、寫、畫;理論不足了,就安排集體閱讀教育書刊。當然,不能否認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現代教育理論依然無法深入其中,農村校本培訓總是在這個層次徘徊,理論水平難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訓難見成效

校本培訓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教師素質的提高為目標,培訓內容適用于本校實際,并且以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況來評價培訓的效果[5]。然而,有些農村學校將校本培訓當作上級下達的任務來抓,為了應付檢查,學校將一些日常活動統統劃在校本培訓的名下。校本培訓成了教師的“作業”,因為上級要來檢查,學校就要求教師“交作業”,有些老師也就隨便抄抄了事。筆者曾就校本培訓的實施情況對某地農村中學進行了調查。其培訓內容是教育局發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師85元;培訓形式是教師自學;評價方式是開卷考試。學校有關負責人根據教師的讀后感,撰寫校本培訓報告會記錄等材料(有些活動實際上根本沒有開展,負責人只能閉門造車),以備上級檢查。這樣的校本培訓已經退化成一種形式,有其名而無其實,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3.農村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整合

農村優質的師資資源、教育資源有限,可是這些有限的資源也沒有能夠充分利用起來。同一區域內不能針對本地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靈活機動地開展培訓。甚至有些學校認為校本培訓就是在本學校,由本校教師組織學習,于是,關起門來讀讀報紙書刊也算組織了一次校本培訓。

4.不同區域農村教師差異性難以關照

培訓教材沒有取舍,不考慮城鄉教育的差別,不結合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培訓內容,不管合不合適拿來就用。有的培訓內容與農村學校的課堂實際距離太遠,與教學工作脫節;有的培訓內容沒有充分考慮教師的具體需求,忽視了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之間的差異性,采取大一統的模式,缺乏針對性。

5.農村教師主體意識喪失

確立教師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自主發展型教師隊伍。校本培訓應該充分依賴教師群體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農村教師主動參加培訓的熱情不夠,主體意識嚴重缺失。某學校為體現和鞏固校本培訓的成果,要求全體教師參加培訓之后精心設計并上交一份優秀教案。一個多月過去了,竟沒有幾位教師主動上交。負責人督促了幾次,效果甚微,結果學校按照相關規定對教師進行了扣分與批評后,很快全部交齊,但是內容雷同,相互抄襲的痕跡明顯。

三、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發展與完善

1.加強校本培訓研究,提高培訓的理論性

首先,高等院校應深入教育一線,加強理論引領。無論是教師職前教育還是在職繼續教育,高等院校都應該成為培養和造就教師的搖籃。校本培訓減輕了高校在教師培訓中的負擔,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訓中沒有責任。這種責任不是單純理論的演繹,而是要竭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聯姻。高校教師應深入到教育第一線,關注教師的需求,真正走進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論以潛移默化、樂于接受的形式,展現在農村教師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進而實踐先進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門要總結經驗,推廣優秀案例。對于學校(或者學區),如果能夠鼓勵教師對自己的實踐知識不斷進行反思、轉化,通過共同體在學校組織機構傳遞,基于共同系統價值觀的專業知能將得以建立起來[6]。在校本培訓的引導、管理、評價的過程中,教育管理部門起著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將校本培訓當成文件下發,當成任務下達;二是應及時發現優秀案例,總結經驗;三是要宣傳優秀成果、推廣有效的校本培訓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經積累起豐富的農村校本培訓經驗,值得借鑒。農村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所謂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是在鄉鎮教育管理部門的統籌規劃下,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本鄉鎮中小學校本培訓的資源,實現各種資源因素在校本培訓中的整體優勢[7]。

第三,教師即研究者,應提高自身理論素養。“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8]。由于自身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農村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較差,對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其實,教育科研不是教育專家的專利,每一個從事教育實踐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從事教育研究的可能,農村教師更應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踐行教育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2.結合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教研,增強培訓實效性

一是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政策改革正從原來單一的國家課程模式走向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模式。但是,農村教師普遍缺乏課程開發的能力。中老年教師的本土知識較為豐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師雖然很多出身于農村,可是本土知識缺乏。農村校本培訓應有效地結合本地區特色,對教師進行本土化知識培訓,這樣才能夠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二是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相結合。隨著我國教育研究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興起,校本教研逐漸成為熱門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對于很多農村教師來說,對教育研究很陌生,針對教師畏難情緒,校本培訓可以結合校本教研選擇培訓內容,以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知識,從而促進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提高培訓針對性

第一,要實現優質師資共享。農村優秀教師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農村骨干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很小。我國農村小學教師中,中學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0.3%,小學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國農村中學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這些有限的優秀師資也集中在鄉鎮中心學校,在偏遠的村級學校和教學點,優秀師資嚴重缺乏。挖掘本地區的優秀教師資源,讓骨干教師擔當起培訓重任,有利于培養和造就大批優秀教師。第二,要推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隨著現代農村遠程教育日漸普及,網絡也走進了農村教師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遙遠,一根網線就可以將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展現在農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關于加快全國教師網聯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全員培訓的意見》出臺,加快了我國農村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農村地區已經建立起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網聯計劃”要求中小學相互溝通,為校本培訓提供快捷便利的平臺和優質課程資源。如中歐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為本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了集學習、研討、交流、合作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教師學習資源中心[11]。廣大的農村教師親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專業成長的加油站、獲取信息的資源庫、交流合作的俱樂部。教師學習資源中心本著“合作學習,共享資源,交流經驗,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當地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值得推廣。

第三,要實施區域聯片培訓。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較為分散,很多村級學校規模較小,只有幾名到十名左右教師的學校為數不少,甚至在我國中西部農村尚有一人一校現象存在。由于學校規模小,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學校在教師學習資源上投入較少,教師學習條件較差,自然很難滿足教師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實施區域聯片培訓,以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優質資源。

4.注重教師差異,辦農村特色校本培訓

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農村校本培訓應針對農村教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宜盲目設置培訓內容。農村教師群體差異性較大,不同年齡段的教師有著不同的需求。在培養造就年輕教師的同時,不能忽視中老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鄉鎮為中心的學區在校本培訓的管理和引導中,應從不同群體的特點出發,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二要實施農村本土培訓。農村校本培訓要有農村特色,將農村教育資源納入校本培訓內容體系,是走農村特色校本培訓之路的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指導本校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活動時,總是充分利用農村教育的資源,不忘與農村社會的聯系。他帶領師生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出一塊葡萄園,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鄉村大叔交朋友,潛移默化地進行品德教育;在學校空地上選擇一片貧瘠的土地進行小麥實驗,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12]。農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教育教學資源,這一片廣闊的天地等待師生共同認識、共同開發。鑒于中老年教師農村鄉土知識豐富,青年教師科研能力較強的優勢,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合作,開發優秀的本土課程融入到校本培訓內容體系中去。

5.完善學校激勵措施,激發教師主體性

首先,應滿足教師需求,增強培訓的活力。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需求導向的培訓內容。但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學校有多少老師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開展校本培訓之前要充分調查教師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計劃。保證每一次培訓都能適應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證培訓活動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訓中培養教師,激發參訓的動力。要使校本培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搖籃,讓每一位教師通過培訓體會到教育事業的創造性,體會專業成長的快樂。在校本培訓中應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塑造教壇新秀,讓教師在主持培訓、接受培訓的同時看到專業發展的前景,以此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動力。

第三,應完善評價制度,提高培訓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訓活動的考察類似于考勤,只要參加就行,參加后只要上交規定的“作業”即可,不管培訓是否取得了實效,教師是否有收獲。這種做法挫傷了教師積極性,使校本培訓失去了吸引力。應讓教師參與到校本培訓的計劃、實施、總結、評價等各個環節,讓教師真正成為校本培訓活動的主人,并實施參與式管理和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以充分培養教師校本培訓的主體意識。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6):12.

[2]時偉.當代教師繼續教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師ABC[M].張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71.

[4]顧明遠,檀傳寶.2004: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變革中的教師與教師教育[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

[5]萬福.校本教師培訓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學習的實踐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農村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7,(5):8.

[8][前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鳴.校本教研實施方略[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服務基礎教育——教師教育文件、經驗材料匯編[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篇(6)

一、教育思想

(一)辦學思想

幾年來,我校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結合學校實際確定了如下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放創新的辦學模式;激發潛能的教育策略,高效精細的學校管理;突出內涵發展的辦學特色,“五育”并舉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辦學目標

“以和諧求穩定,以創新求發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質量,以科研求提升。構建品牌學科、品牌教師、品牌學生三位一體的品牌學校。”

(三)學生培養目標

“文明的*人、高尚的中國人、創新的現代人、發展的未來人”。

有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目標就有了奮斗的方向,實現目標靠的是認認真真地思考,腳踏實地的工作,我們對領導班子成員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舉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二、工作目標

學生的入學率為100%,輟學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達到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學校常規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建設,是學校管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協調關系,減少內耗形成整體力量的有力措施,是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有力保證,是科學合理的需要,是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是調動教職工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提高教育質量,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品位的有效手段。

1、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機制。

2、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確定以學校成員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最終目標,以提高人的素質為中心不斷建章立制,建立了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分部管理,逐級負責,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行政管理網絡、德育管理網絡、教學管理網絡、后勤管理網絡,逐步完善了管理的三個機制。即以導向為主的目標機制,競爭激勵并存的動力機制,以逆向控制為主的制約機制。

3、確立明確的目標,引導師生自我控制,自我超載。把做好工作,完成各項任務和尊重人、關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質統一起來,在充分考慮學校、教師、學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制訂學校的近期、遠期發展規劃,讓他們充分認同這一目標,并主動把它作為共同奮斗的行為綱領,去努力工作,達成目標。

4、充分發揮有效的激勵作用,對教師采取多種有效的激勵方式對其進行激勵,以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在管理中,我們靈活運用各種激勵因素和模式,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努力工作的動力源泉,使他們能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能自覺地從學校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管理者一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發展目標的實踐或任務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教師隊伍建設

1、全校教師基本情況

專任教師81人,其中本科78人,專科3人,本科學歷占專任教師總數97%。

2、教師培訓

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制定學校師德建設考評方案,簽責任狀,建立教師個人師德考核檔案,進行跟蹤考核,開展文明辦公室、文明教師評比,把師德教育同職稱評定、工資晉級、評優等工作掛鉤,并實行一票否決。

學校嚴格按區“十五”繼續教育方案要求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并為教師建檔,每人一檔。

學校制定統一的教師活動計劃,要求各教研組統一備課,根據“新課標”編寫教案,教研活動時間對“新課標”進行探討研究學習。

業務學習:分骨干教師、新教師、全體教師三個方面培訓,主要用“新課改”進行培訓考核,對骨干教師進行新課程新理念方面培訓,對青年教師進行新課程、新理念培訓,對全體教師進行全面培訓,提高對“新課標”的認識,并分別進行考核。

學校重視對骨干教師培養。通過校本培訓和對他們考核,走出去參加各種培訓,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帶頭做公開課、示范課,積極參加科研立項工作,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

學校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新秀課、創新課、探索課,新老結對子拜師活動。青年教師在教教學中已成為中堅力量。

3、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發展,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已經迫在眉睫,幾年來,我校不斷加強了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力度,成立了由常海擔任主任,薛東、、李純潔、楊宇、吳麗麗等級為信息技術骨干組成的信息技術教研部,以提高教師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為目的。要求45歲以下教師均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五、課程改革

1、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開全學科、開足課時。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初三政治、歷史、勞技,初一初二勞技實行大課小課穿插上,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上,小課主要從理論上學,大課主要結合實際觀看錄象片,購買各種教學光盤,組織學習觀看,如:勞技課觀看“裝潢與布置”、“家用電器使用和保養”、“中國植物王國”,歷史政治課組織學習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片《英雄兒女》、《校園軍魂》、《百年叱咤》(叢網上下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前途、熱愛勞動教育,不僅豐富學生文化知識,而且使學生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掌握知識,增長動手動腦能力,增強興趣,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驗,為校本課程的開設提供了依據。

3、研究性學習

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展研究性學習,學校在學期末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評獎活動,對于研究性學習成果顯著的學生給與表揚。

4、校本課程的開發

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主要以藝體為載體,先后開發了體育方面的“籃球和健美操”,美術方面的“雕塑與裝潢”音樂方面有“通俗音樂”每學期開課6課時。

六、教學工作

(一)認真抓好教學常規工作。

1、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開學前,制定學校教學、教研計劃,各學科、各年級組再依據校級各類計劃制定年級、科組計劃。教師再根據學科組、年級組計劃制定個人教學計劃。各級各類計劃制定時均做到有內容、有時間、有專人負責,有措施要求等,實現了計劃的精細化,提高了計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了學校各級教學、教科研活動的有序進行。

2、堅持集體備課。各教研組堅持雙周備課,單周教研活動制度。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學目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學進度)。

3、講求實效作好作業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組教師在組內精心確定全批全改的作業類型,兼顧鞏固和發展性作業,并按時按量進行批改。

4、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

5、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復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二)積極開展校本培訓

1、開展各種講座,加強教師理論修養、陶煉師德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觀看各種講座,既豐富了老師的理論修養,又凈化了老師的心靈。

2、開展“教師讀書”、“教育開放月”“教學基本功大賽”“黨員示范課”等系列活動。每次活動都有計劃,有總結。

3、開展集體備課。以“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為主要模式,在諸多教研教學問題中選中一切入點,形成同一課題,促使不同教師對同一研究載體進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進行教育教學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強化了教師的反思意識與能力,而且使教師不斷汲取他人長處,讓教師不斷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開展聽課評課系列活動

我校認真落實聽課評課制度。教師不僅在校內互相聽課外,還外出聽課聽講座等。聽課活動的經常化、隨堂化使課堂更開放、更有效,同時還給教研活動提供無盡的資源,加上聽課后教師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評議活動,促使了群體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師群體。

七、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生存的關鍵所在。

1、強化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細化教學管理,強化過程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常規要質量,把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二是強化監督檢查,要把常規管理工作作為考評教師的主要指標。加強質量監控,進行分析評估,對好的進行表彰,對差的進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

2、為了取得質量檢測真實的、可信的效果,并為進行質量分析提供客觀、全面、原始的理論數據,無論是平時還是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都能嚴肅、認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學校、學生、家長三滿意。

3、幾年來,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成績一直居于全區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學率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八、辦學特色

我校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人性化與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堅持德育創新,3、科研促發展;4、藝體創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為本,調動人的最大潛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從人發展和需求出發,學校大事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集思廣益,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之上形成制度,這樣群眾就會自覺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在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學校下發了教育教學征求意見表,全校教職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漸修正。

⑵我們學校的德育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黨員先鋒崗、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等都是德育創新的具體事例。

⑶我們學校20*——20*年,教育科研立項,國家級4項,省級3項,市級25項,區級72項,參加人數達96%。特別是教師個人立項,逐年增加,比如:李雪老師的《培養學生古文閱讀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試驗效果。學生古文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⑷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美術、音樂、體育作為學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開展群眾性的藝體活動為依托,豐富學校藝體內容,把校本教材的內容,融入到大課間、藝術節、運動會等各項文藝和體育活動中去。創建美好和諧的校園文化。

幾年來的“德藝雙馨”匯演,每年的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不僅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同時也吸引了社會與家長的關注。現在我們學校的大課間和間操在全區也是最有特色的。

篇(7)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團結、教育、引導少年兒童的核心職能,深刻認識和履行新的歷史條件下少先隊工作的根本任務;以體驗教育為途徑,以行為規范為突破口,圍繞“百川文化”創新開展各項少先隊活動,努力培養“專注、快樂”的七彩水娃。

二、工作目標

重學習 強隊伍 促規范——加強隊干部的學習,進一步規范少先隊組織建設和各項常規工作。

用陣地 重宣傳 成氛圍——充分使用陣地,挖掘校園中的真善美。

重落實 求創新 活品牌——圍繞“百川文化”,創新開展各項活動,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三、主要工作

(一)重學習 強隊伍 促規范

1.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聘請顧靜、錢秋霞、唐敏潔分別擔任低中高年級段大隊輔導員,平時在工作中互相切磋、互相探討,出謀劃策,探討各項活動,使得開展的各項活動真正融入孩子們的心靈。

2.加強隊干部的培養

從規范選舉,輪換制度,隊干部例會,能力培養,崗位評價這五塊著手,使隊干部的能力得以鍛煉并提升。融入培訓,凸現規范,力求把少先隊隊干部例會做出特色,成為大、中隊干部交流信息、互通有無的常規信息平臺。大隊部首先在大隊委員例會中實行四“有”特色例會:

有內容可傾聽——聽常規的任務布置、活動實效反饋。

有話題可討論——對新的活動主題、方案進行充分討論,提煉亮點、豐富活動整體效果。

有任務可挑戰——組成若干小組,取長補短團結協作,為大隊部提供各中隊少先隊工作第一手信息、民意民情。

有東西可學習 ——在例會中進行“課堂化”嘗試,固定“5分鐘學習時間”,固定培訓內容,初步形成我校少先隊校本課程。

(二)用陣地 重宣傳 成氛圍

1.櫥窗欄——更新校園櫥窗欄,多展示學生的活動,多展示學生的榮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有種自豪感,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2.水娃電視臺——本學期將組建水娃電視臺團隊,培養攝影、采訪小能手,放手讓學生發現校園中的真善美,積極記錄校園中的點點滴滴。

3.校園游學活動——組織校園半日游學活動,在游學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學校景物蘊含的深意,了解百川,喚起他們的愛校情感。

4.形象大使新鮮出爐——選出班級中的“思思”“源源”,再選出年級中的“思思”“源源”,發揮“思思”“源源”形象大使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他們,展示學校良好的學生面貌。

5.水娃少代會——召開第五屆水娃少代會,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參與學校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重落實 求創新 活品牌

1.開學禮——開學典禮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學期生活的開始。借助百川文化的色彩,以“百川競流 氣象萬千”為主題,寫下新學期目標,放飛許愿瓶,踏著浪沙,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讓水娃們在沙灘上留下成長的足跡。

2.入學禮——開學的第一天,舉行隆重的開學禮,讓每一個孩子懷著喜悅的心情,對新學期的憧憬,愛上美麗的百川學堂。家長的參與,見證孩子的成長足跡。

3.入隊禮——精心策劃入隊禮,將每一個儀式教育融入百川文化的色彩,讓一年級的孩子真正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

4.水娃小講壇——每天晨會課2分鐘,高年級開展“水娃小講壇”,低年級開展“水娃故事會”,或勵志故事,或優秀作文,或所見所聞,形式新穎,真正發揮水娃小講壇的功效。智慧樹旁將搭建專門的水娃小講壇,班主任可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前往比賽,搭建平臺,鍛煉自信。歲末將舉行XX年度總冠軍決賽。

5.水娃夢想舞臺——在原有形式上不斷創新,利用社會各界人士,邀請家長參與和觀看,把“水娃夢想舞臺”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歲末將舉行XX年度總冠軍決賽。

6.七彩雨少年宮——繼續加強藝術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實踐,關注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通過音樂課、少年宮社團活動,全力塑造學生良好的氣質修養,努力培養一批藝術特長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讓水娃們走出校門,展示自我。

7.主題隊會——本學期主題隊會將創新形式,四到六年級每個年級推薦3個班級上主題隊會,主題為“勞動教育”,從小樹立勞動意識,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少先隊工作計劃

2.一年級入學禮

3.開學典禮

4.組建紅領巾監督崗值日生

6.大隊委競選

7.隊知識教育

8.水娃夢想舞臺

9.第一期黑板報:用知識守護生命

十月:

1.一年級入隊儀式

2.聘請中隊輔導員和命名中隊儀式

3.水娃夢想舞臺

4.校園游學

5.班級、年級“思思”“源源”評比

6.第二期黑板報:一到三年級主題: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四到六年級主題:祖國我為你驕傲

十一月:

1.水娃夢想舞臺

2.四到六年級主題隊會評比

3.第三期黑板報:一到三年級主題:讓美的花朵在心靈綻放,四到六年級主題:習八禮四儀 做美德少年

十二月:

1.第五屆少代會

2.XX年水娃小講壇年度總冠軍決賽

3.XX年水娃夢想舞臺年度總冠軍決賽

4.第四期黑板報:一到三年級主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四到六年級主題: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一月:

1.第十四期《七彩橋》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护士极品影院| 性荡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成熟女性毛茸茸撒尿| 亚瑟中文 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巴西女人与禽2o2o性论交|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大陆少妇xxxx做受|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中国少妇被黑人xxxxx|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窝| 99这里只有精品| av无码免费看|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熟人妻换╳╳╳╳|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全部孕妇毛片|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中国老太婆xxxx|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免费的成年私人影院网站| 性欧美暴力猛交69hd|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小说|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国产9色在线 | 日韩| 亚洲 欧美 清纯 校园 另类| 扒开女人内裤猛进猛出免费视频| 区久久aaa片69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