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創新的主要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于研究
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后,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一、論文名稱、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
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
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11>孫冰.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2]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3]楊力.基干bp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4]楊國棟、賈成前.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5]樓文高.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綜合評價與預測模型.中國管理科學.2002/1
[16]胥悅紅、顧培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產品成本預測.管理工程學報.2000/4
[17]陳新輝、喬忠.基于tsa-bp神經網絡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模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
[18]劉育新.技術預測的過程與常用方法.中國軟科學.1998/3
[19]溫小霓、趙瑋.市場需求與統計預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論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科學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針對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存在技術創新風險和對風險的防范不足的問題,探討技術創新風險的管理和對創新風險的防范,通過對技術創新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總結,從理論角度歸納了一些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和防范的策略。
【關鍵詞】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創新風險管理;防范策略
1 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概念及特點
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具體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技術創新風險監控體制,加強創新信息獲取的能力、改善組織自身的機制,使用技術創新風險控制手段,技術創新風險的回避手段,以及技術創新風險的分攤手段和技術創新風險的轉移手段來降低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從而達到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成功概率,同時最大程度減少技術創新帶來的的風險損失。
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可以清晰的歸納出中小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有以下主要特點:(1)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的基礎是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可能源于外部環境,如項目本身的難度、外部環境變化所導致的客觀風險,也可能源于內部條件,如決策者的風險觀念、決策失誤等原因導致的主管風險。(2)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風險回避、分攤、轉移、控制等手段。(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企業技術風險,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2 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1 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思路
2.1.1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原則
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風險管理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信息原則,即有效的風險管理需建立在有效的創新信息的基礎上。企業對于相關創新信息知悉的充分性、真實性和準確性將對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動態原則。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伴隨著創新項目的實施,一些隱形的風險因素會逐步顯現,一些不確定的風險因素也會變為確定.中小企業只有動態識別和利用,才能真正的有效應對技術創新風險。三是持續原則。正如上述,技術創新風險有著復雜性、不確定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所以要識別、控制和管理技術創新風險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這就需要中小企業能夠全過程加以統籌管理和把握。四是綜合原則。技術創新風險產生的基礎可能是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等諸多因素,單一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小企業應當在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過程綜合采用技術研發管理、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多種方式和手段。
2.1.2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程序
在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一般通過以下程序來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管理及其防范效果評價。風險識別是指對技術創新活動中存在的主客觀風險進行系統的鑒別,明確創新風險的真正來源。風險評估是指運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企業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風險控制是指中小企業根據技術創新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控制型技術和財務型控制技術等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以實現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目標。風險管理及其效果評價是指采用綜合運用各種風險管理措施對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適用性和可行性進行具體分析和檢查,此來驗證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1.3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目標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目的通過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樹立技術創新風險意識,明確技術創新風險的來源,完善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較低的成本使技術創新風險較低到最低,從而實現技術創新活動向預期目標發展,以保證技術創新項目的成功。
2.2 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方法
使用恰當的技術風險管理措施和方法不僅有利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順利開展,而且能夠降低技術創新中不必要的損失。常用的技術創新方法有以下幾種:
2.2.1風險回避.技術創新風險回避是指在進行技術創新決策時,中小企業容易選擇風險較低的項目和方案,盡量回避那些不可控、不可轉移或者不可分散性的高風險的技術創新領域。
2.2.2風險轉移.技術創新風險轉移是指中小企業通常采取與其他組織或機構簽訂合同來轉移自身的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從而降低技術創新風險發生的概率或者降低技術創新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2.2.3風險分散.技術創新風險分散是指中小企業在同一個技術創新項目中,通過將整體項目分散組合的方法形成各個不同且有相互聯系的項目組合,進而使不同的技術創新項目之間盡量處于相互獨立或者負相關,從而能夠最大限量的降低項目組合的整體風險。
2.2.險隔離.技術創新的風險隔離是指企業通過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一定的分離,主要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從而可以使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不受更大的損失和不比要風險.這樣可以減少我們在技術創新中的資源損失
2.2.5風險結合.技術創新的風險結合是指中小企業通過與其它單位和組織的合作,使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風險承受力更強.從而增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的承受力.進而可以達到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的目的.
3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都是存在著不同的風險,企業不能因為存在著風險而不進行技術創新,在對創新風險的研究中發現,風險也不是沒有規律和無方法可循的.我認為主要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對技術創新的風險進行管理.
3.1 對技術創新戰略進行管理
技術創新戰略就是企業未來技術創新的總原則,總的方向和目標.因此對技術創新戰略管理是從源頭控制技術創新的風險.綜合國內外研究的成果來看中小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發展戰略:1技術領先戰略,是指中小企業靠自有的技術和市場優勢比競爭對手占有更高的市場份額和較高的壟斷利潤的戰略.當然技術領先戰略的風險第一在于技術研發風險和市場風險,其二的風險是創新投入較大,研發成本較高,最后是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2技術跟隨戰略,是指中小企業跟隨行業的領先企業開展相應的技術創新活動.跟隨者的風險在于情報和市場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同,對反應的時間就會不同,伴隨的風險就會相應增加3技術模仿戰略是指中小企業不專門從事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而是依靠購買他人的技術進行仿制,走的是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創新的風險在于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創新上面.4合作技術創新戰略,是指以合作各方的共同的利益作為合作的基礎,以優勢互相補充和合作各方資源能夠共享作為前提,合作方有共同和明確的目標,方向以及規則,最終達到共享技術創新成果,共同承擔技術創新風險的戰略.創新合作的風險在于不能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5低成本領先戰略,是指能夠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價格運作價值鏈的過程.風險在于價格過低抑制了企業利潤的增長,從而限制企業的未來發展.
從上面的地幾種策略分析可以看出,都有各自的風險存在,要根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各自特點,選擇好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法
3.2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風險管理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的,對項目風險進行管理就相當于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了管理.具體的風險管理有如下幾個方面:
3.2.1完善項目風險審計制度和健全風險審核制度.因為中小企業都存在自身對風險的認識不足的問題,建立完善的制度對于項目風險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項目風險的審計制度
3.2.2完善項目風險管理機構和健全項目風險管理機構,要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制度,首選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善和健全的項目風險管理機構.有專業的團隊去負責項目風險的評估和管理.
3.2.3重視管理人才和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才是中小企業未來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來源,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在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3.2.4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的不足,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加大對于研發的投入才會降低技術創新項目的未來風險,也保證了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
3.2.5營造和培育技術創新制度的環境,有技術創新的制度和機構還是不夠完善的,還要有為技術創新制度提供好的激勵環境,來保障制度的順利和最佳的執行.從而最終降低技術創新項目的風險
3.3 中小企業合作進行技術創新中的風險管理
企業合作進行技術創新是最主要的中小企業創新模式之一,做好合作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對合作技術創新的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3.3.1增強合作雙方的信任度.合作雙方的信任度對合作技術創新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保證合作技術創新能夠順利進行
3.3.2理性選擇合作技術創新伙伴.為保障合作雙方和多方的合作效果,合作對象應選擇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優勢互補的,創新目標一致的,風險可以降低的.
3.3.3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激勵約束機制.為保證合作伙伴間的各自職責,設立相應的機制加以約束
4 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防范策略
針對技術創新風險因素的辨別,以及技術創新風險可能出現的概率和損失的預測和精確的評判,采取針對性強的控制方法和策略來消除風險.或是在風險產生后降低技術創新風險帶來的損失..從國內的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應在以下的四個方面的風險防范和控制。
4.1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在研發中的風險防范 1積極關注創新信息情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2重視技術發展方向與市場主流導向3為新技術研發團隊儲備替代技術研發團隊
4.2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在市場方面的風險防范1重點關注市場動向的預測與市場的相關論證2確定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3增強企業的研發部門與市場部門的緊密合作
4.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在人力資源方面風險防范1加大企業內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2健全與完善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激勵制度3使企業技術創新人才流失降到最低
4.4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在面對外部環境的風險防范1使中小企業新技術的生命周期能有效延長2提高我國中小企業對宏觀風險的駕馭能力3增大對高發和多發風險的防范
【參考文獻】
[1]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教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2]張春勛.《合作技術創新的風險因素識別及模糊評價研究》,載《科學與科學技術研究》
[3]徐若虹.《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評價的現狀》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國外對農業技術創新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農業技術創新的特性、組織管理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對農業技術創新的影響,StephenD.Biggs(1981)通過對農業技術創新過程的研究,分析了農業技術創新的環境和生物特性,同時分析農業技術創新系統的組織和管理問題:農民和科研人員的聯系及其管理方法,但對于科研人員如何識別、搜集和挖掘農戶生產實際的創新信息方法等卻沒有探討。DavidSunding(2001)主要分析了制度和政府政策對農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影響和政府科研投資的經濟效果,等等。縱觀國外農業技術創新的相關研究,對于如何根據農戶生產需求對農業技術創新的信息源進行挖掘的方法、步驟卻鮮有研究。國內對農業技術創新運行機制的相關研究,集中在農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模式、需求與供給等。白碩等(2003)認為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大學的技術創新與農戶和農業企業之間缺乏緊密聯系。高啟杰(2004)認為,農業技術創新有效供給不足的原因主要來自農業科技成果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適應等幾個方面。朱希剛(2004)認為政府的農業研發機構主要從事公益性農業技術的研發,并且認為對經營性農業技術的研發應引入市場機制,逐步使企業成為競爭性技術研發的主力,余慶來分析了如何評價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構建。盧東寧(2011)認為農業技術創新鏈中每次循環都是從新的需求起點上進行技術發明產生新的農業技術等等。國內對農業技術創新的相關研究,大多指出了目前我國農業技術創新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從農戶生產需求的角度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與可操作性對策卻沒有深入探討,特別是如何根據農戶生產實際需求進行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的識別、獲取、轉換為相應的農業技術產品的構思的研究幾乎沒有,更不用說相應的運行機制的研究。
2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應將農戶生產需求
信息作為重要創新源農戶作為農業技術的主要消費者,他們的需求規定著農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因此需要研究以農戶對農業技術的需求為導向的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根據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構思符合農戶需求的創新農業技術,才能真正為實現農業技術的有效供給提供保障。對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而言,應該根據農戶對農業技術的具體生產需求,進行農業技術的創新信息源的識別、挖掘和構思研究。只有真正把農戶的生產技術需求放在首位,農業技術創新的有效供給才可以真正實現,相應的農業技術推廣才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要了解目前農戶的實際生產需求,根據農戶的實際生產需求,研制開發適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及不同類型農戶的適用技術。特別是在科研選題、立項、試驗、示范環節積極讓創新農戶參與進來,在成果的完善、提高、改進等環節吸取農戶采用成果后的信息反饋,使農戶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需求信息體現在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的農業技術創新構思的過程中,從而使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企業研發的創新技術真正符合農戶的實際生產需求,解決農業技術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3建立符合農戶生產需求創新信息源挖掘運行機制
由于目前以農戶需求為導向的農業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尚沒有建立起來,農業技術創新機構和同農戶的結合上尚存在一系列的制度。首先是農業科研機構沒有專門調研和挖掘農戶生產需求信息的專門分支機構,也沒有支持農業科研人員挖掘農戶生產需求信息的制度保障。雖然國家各部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創新科研支持項目,但這些項目多是針對基礎研究,并不針對應用研究;而涉農企業應該是農業應用研究的主體,但目前條件下我國的很多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不足,特別是針對農戶需求的創新技術。在所在組織沒有相應的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的條件下,農業科研人員當然沒有深入農戶調研農戶生產需求信息的激勵動力,畢竟深入農戶生產實際對農業科研人員而言在目前制度下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深入農戶生產實際進行深入訪談條件很艱苦;二是在條件艱苦的條件下深入農戶需要一定的調研經費支持。特別是第二個條件,沒有一定的農戶生產需求技術信息調研經費支持或其它的項目經費支持,農業科研組織的研發人員很難深入農戶生產實際去調研相關的信息源。即使部分農業科研院所或農業科技企業對農戶進行了一定的生產需求信息的調研,也往往僅限于農戶生產技術需求信息的簡單調查搜集,而沒有深入農戶生產實際和深入訪談挖掘潛在的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要加強以服務農戶生產需求為動力的農業技術創新,必須在制度上有一個保證,建立以識別、挖掘農戶生產需求技術信息為創新源的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挖掘運行機制,促進和協調農業科研單位的研發人員立足農戶實際生產需求,詳細并深入挖掘農戶的農業生產技術需求信息,研發符合農戶生產需求的農業新技術。
3.1激勵農業科研人員深入農戶挖掘農業技術創新
信息源機制對農戶生產技術需求的識別、搜集、挖掘需要深入農戶生產一線認真觀察和體驗、深入農戶進行深入訪談,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能夠滿足農戶生產需求的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這就要求農業科研機構對農業科研人員深入農戶生產實際挖掘農業技術的創新信息源給予一定的項經費支持和制度保障,畢竟深入農戶生產實際對農業科研人員而言不僅條件艱苦而且需要付出艱辛的思考并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如果沒有相應的經費支持和制度保障,那么農業科研人員個人由于不想做額外的工作而不會主動深入農戶生產實際對農戶生產實際的創新信息源進行調研、搜集、挖掘。因為對農業科研人員個體而言,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出發他們在決定行動前會考慮成本收益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經費支持或項目支持和相應的制度保障,自己為挖掘獲取農戶生產需求技術創新信息源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將是非常不經濟的,這就使得農業科研人員對農戶生產需求技術創新的信息源沒有深入調研、搜集、識別、挖掘的動力,勢必會導致農業科研人員研發出的農業創新技術和農戶生產的實際需求相互脫節,從而導致農業技術創新的有效供給不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因此,應該建立激勵農業科研人員挖掘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的相應機制,支持有創新思路的符合農戶生產實際需求的農業科研調查研究項目的立項,當然,如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樣,要有相應的目標考核機制,為農業科研人員挖掘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提供動力支持。以促進符合農戶需求的農業技術創新的信息挖掘和相應農業技術的創新,為實現我國特定條件下的農業現代化貢獻相應的力量。
3.2挖掘農業技術創新農戶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驟
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需求信息在農業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選擇什么樣的的農戶進行調研、收集和挖掘什么樣的信息、采用什么樣的信息收集方法和信息挖掘方法決定了農戶信息源對農業技術創新的價值大小。創新信息來源的選擇是決定創新信息挖掘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收集信息時采取的研究技術和方法也十分重要。傳統的農戶調查和市場研究方法雖然使用廣泛,但對農戶深層次的、潛在需求的生產技術信息的挖掘效果不大理想。關于挖掘農戶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驟,雖然沒有直接關于如何挖掘農業技術創新概念研究階段的農戶生產需求信息源的研究,但可以參考借鑒工業產品創新中VonHippel的“領先用戶”信息源挖掘方法和陳勁的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創新信息源的領先用戶方法以及范曉屏的產品創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體系。由于玉米、小麥和水稻這樣的主要糧食作物,國家本身對相應的農業技術創新投入很大,研究出的適用農業技術創新成果也很多,以下沒有探討其農業技術創新的信息源挖掘問題,以下主要針對果蔬和經濟作物種植過程中農業技術創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和步驟進行探討。所謂農業技術創新戶是指對農業生產實際過程比較敏感,能夠率先提出一些他人尚未意識到的農業生產技術需求,并能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率先采用農業技術的農戶。一般而言,農業技術創新戶是農戶中的創新領先者,他們對農業生產實際的技術需求的體驗和感受遠比跟隨農戶和落后農戶深刻,對跟隨農戶和落后農戶訪談得不到的技術需求信息可以從農業技術創新農戶處訪談得到。
步驟1:具體識別創新示范戶和落后農戶的方法,可以根據果蔬或其它經濟作物種植收入通過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確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經濟作物種植收入大戶或種植技術能手為農業技術創新戶,同樣的道理,落后農戶也可以通過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確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經濟作物種植收入較低農戶為農業技術落后戶,跟隨農戶可以在兩類農戶之外隨機抽樣確定。當然,在科研項目經費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對果蔬或其它經濟作物集中區采取大樣本的調研方法根據農戶特征和收入科學綜合確定創新戶、跟隨戶和落后農戶。具體而言,可以根據農戶的主要成員的敏感性、冒險性、獨立性、外向性等特征與人的創新性正相關關系和農戶的收入特征來篩選出相應的創新戶、跟隨戶和落后農戶。
步驟2:對識別出的農業技術創新戶深入入戶訪談確定農戶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解決的農業生產技術問題并且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解決技術的相關需求信息。訪談過程中,不僅要搜集創新戶表達出所需求的農業技術創新信息,還要挖掘探索創新戶沒有表達出來的深層次潛在隱性需求的生產技術創新信息。因此,在調研過程中,要求調研者本人熟悉農業生產實際。具體收集、識別和挖掘農戶需求的農業生產技術信息而目前還沒有解決的相關技術的信息的方法可以參考手段-目的方法、登梯技術等方法,具體方法如下:首先要識別和挖掘農戶生產過程中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特性、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問題等。然后將這些問題轉換為相應的技術功能或產品功能信息,并經農業技術創新戶驗證相應構思的技術功能和產品功能開發是否能夠解決他們生產實際的問題。
步驟3:將從農業技術創新戶深入訪談得到的需要解決的生產技術信息和相應的技術功能或產品功能開發信息,到跟隨農戶和落后農戶處驗證,確認他們是否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也迫切需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和相應的技術或產品功能的開發能否滿足他們的生產實際要求。根據筆者2011年對陜西太白縣無公害和綠色A級蔬菜基地的不同蔬菜種植村調研,調研中按照農戶特征和蔬菜種植收入特征進行分類抽樣,通過對97戶跟蹤農戶的入戶深入開放式訪談發現:創新示范戶能夠通過蔬菜苗的大田移植過程認為由于勞動量投入很大應該發明一種機械化的栽苗技術,而跟隨農戶和落后農戶則只是認為該移苗過程由于勞動量投入大認為自己家里勞動力不足應該雇傭一定量的勞動力;創新示范戶在蔬菜田畦間的鋤草勞動過程中自己發明了簡易的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切方便的鋤草工具,而跟隨農戶和落后農戶則只是認為該鋤草過程由于勞動量投入大和由于蔬菜間距離狹小認為除草非常不方便。綜合以上信息源的識別和挖掘,可以確認太白蔬菜種植基地目前需要節約勞動力的大田移苗技術和節約勞動力的方便的非施農藥除草的除草技術。
4結論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社會到來,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與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從定量定性分析可見,我國必須激勵并增加研發投資、重視與強化專利發展策略、積極推進產學研的改革、積極鼓勵原創性研發、協調投資與保護社會生態化發展的關系,實現社會真正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技術創新國際競爭力經濟效益
一、技術創新的概念
創新經濟學的創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認為: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組合”,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生產能力,以獲取潛在利潤。具體來說,創新包括:引進新產品;引用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實現工業的新組織。另外,熊彼特還認為,創新是一個經濟學范疇而非技術范疇。發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發現,創新則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實施。發明往往是創新的一個環節,創新并不一定需要發明,發明只有應用到經濟之中并帶來利潤才算是創新。伊諾思(J.L.Enos)認為:技術創新是幾種行為綜合的結果,這些行為包括發明的選擇、資本投入保證、組織建立、制定計劃、招工用人和開辟市場等。英國經濟學家斯通曼(P.Stoneman)認為:技術創新是首次將科學發明輸入生產系統,并通過研究與開發,努力形成商業交易的完整過程。澳大利亞學者唐納德·瓦茨(Donald.Watts)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對發明和研究成果進行開發并通過銷售而創造利潤的過程。
二、實現信息化發展目標主要靠技術創新
十六大提出要實現工業化的目標,應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信息化之路。強調科技興國,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是為實現經濟目標做出的重大舉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當今經濟需求,總結經濟建設經驗,走出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專業化道路的一個重要體現。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不能從單純的產值來判斷,如一個企業產值有l0多個億,但不能以此斷定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創新能力,是科技含量。這是企業競爭力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因此,無論是傳統產品,還是高新技術產品,關鍵要有技術含量。現在,有些企業遇到困難,就說行業選擇得不對。這存在片面的認識。一個產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當今科技發展的潮流。要謀求較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基礎。這幾年,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規模利潤達到5300億,連續4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術方面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尤其當企業要面對國際競爭,就必須把技術創新放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這要靠科技進步和成熟技術的推廣。人力資源開發,則需要培養一批適合技術創新的科技人員。就我國人力資源狀況而言,一方面,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有600多萬的下崗職工,每年還要增加800多萬的新就業人員。另一方面,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尤其是企業的高級技工,在全國范圍內只有60多萬,供給遠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總計達上千萬。所以,人力資源要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就要和現狀結合在一起。工業園區作為信息化的一個載體,更應該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個高起點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間技術創新的目標和任務
“十五”期間,國家技術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要求。技術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研究技術創新就要從企業入手。“十五”期間,創新目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體系就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為企業創新服務的社會化體系和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建立一個政府、企業、社會互動的三個環節緊密聯系的體系。二是建立三大機制,包括圍繞產業的經濟發展調整的開發機制、觀念開發機制和前瞻性開發機制。三是建立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技術開發機構的建設,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個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尤其是在大型企業,從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入手,注重技術人員的培養,尤其應將技術人員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術管理員的分配區分開來,成立一套新的激勵機制。科技人員的分配機制體現他們的共性化,現在國家正準備試點,鼓勵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技術創新的合理股份體現,大力推動企業專利技術保護制度的實施。通過企業專利試點,促進企業專利意識、專利戰略、專利發明,并利用和保護專利。
四、技術創新的重點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業創新體制的建設。社會技術服務體系建立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力爭在“十五”期間,在全國建立100個技術創新服務的中介機構,形成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專業性的服務中心。
2、逐步形成技術創新規律,開發服務創新的體系,提高區域經濟的創新能力。加大技術信息網絡建設,實現相關科研院校、中介機構、科研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服務,及時通過公開招標技術信息,進一步完善規范技術市場。
3、建立以法律手段、經濟手段為主的市場調控技術調整體系。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但政府要為技術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包括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加強技術部門的推廣應用、保護知識產權、加強國際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技術開發環境,而不是限定企業的研究方向,因為相比而言企業更了解自己的發展需求,知道開發什么樣的技術,應該怎樣開發。與此同時國內外的一些大型企業應參與這一環境的構建,在與技術開發直接相關的立法、執法對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等方面,應該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加速產業化發展進程,通過加大技術開發投入,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銷售模式。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逐步代替傳統產業,特別是加大電子信息新產品的開發,重點開發數字化醫療、大眾專用設備、機電一體化設備和提高生活水平相關的大眾消費品質量,提高國外市場占有率,真正成為具有創新力的企業競爭實體。以信息技術為指導,提高傳統產業的自動化,控制職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術裝備和科研設備為重點,提高行業專業制造水平;以節水、節能、綜合利用和環保為重點,提高傳統產業效益和發展,提高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鼓勵發展能源技術、環保技術,大大減少工業環境的污染。必須把保護環境放在推動工業發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業建設應具備一個具體的信息化建設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政府機關,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個信息化發展的平臺,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二是實行體制創新戰略,浙江地區市場經濟發展比較完善,沒有太多的計劃經濟影響。但是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企業普遍帶有家族化、封閉化的傾向,因為企業大多由家庭分工開始,家族化、封閉化是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企業創新應按現代企業制度法人結構去改造。三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工業園區的發展,必須考
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從節水、節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統籌考慮。
五、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我國技術創新的各個主體還沒有充分感受到市場的壓力,受計劃經濟殘留影響,企業還沒有充分覺察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外在壓力,因而導致技術創新缺乏市場激勵。以下是對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1、企業應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在技術創新中居于主導地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主要依賴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以生產低技術含量的數量型產品來求得生存與發展,還沒有對技術的創新投入足夠的重視,市場難以發揮對技術創新的激勵功能。
2、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資,其員工由國家發放工資,項目由國家計劃立項審批,成果由國家審定。在此情況下,創新主體的生存與發展依賴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其人員的投入依賴的是財政而不是市場。由于沒有進入市場,因而市場的規律、規則與機制無法對技術創新產生激勵作用,技術創新對核心競爭力的促進作用也就難以發揮。
3、有效投融資機制梗阻。技術創新資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礙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最大障礙,加上我國風險投資體系不發達、證券市場的發展尚未完善等原因,當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
4、現行企業人才機制不完善,阻礙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技術創新的成功與否、創新效果如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業家。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并不缺乏技術創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勵技術創新人才成長的機制,無法刺激創新人才進行創新的積極性。因此,我國企業應形成完備的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1]傅家驥、仝允桓、高建: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譚崇臺:發展經濟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3]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 企業文化 技術創新 企業精神 管理理念 市場營銷理念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整合,為技術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以科學精神為基礎,以團隊精神為標準,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高度整合,使企業精神成為企業文化的基石,促進企業員工成就強烈的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并幫助企業員工明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為技術創新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1.使員工明白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是技術創新。產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企業科技開發、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的縮影。企業要興旺發達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產品,以便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獨特產品的產生、產品的增值主要來源就是技術創新。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才能不斷地增強產品的效率、效益以及適應市場的應變能力;才能保障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獲得豐厚的利潤,實現技術創新的價值,增大企業的收益,擴大企業的規模。可見,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是企業生存、壯大的源泉。
其次,使企業員工明白技術創新的成功必須依靠團隊精神。在企業文化建設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整合,促使全體員工清晰明白團隊、團隊精神的內涵及作用:所謂的團隊,是指在心理上相互認識,在行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利益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為了達到共同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的人群集合體。
技術創新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品開發、產品營銷等,這幾個過程的順利完成,無不以一個團隊為實施主體、以團隊精神為保障。所以,團隊精神在整個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2.使企業員工明白技術創新的基礎是學習。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不斷學習,作為企業精神的活靈魂的創新精神更不能脫離學習,無論是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還是技術創新、觀念創新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學習的升華,離開學習的創新是無根無據的奇思異想。在技術創新活動中,不管是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還是產品開發、產品營銷,都必須以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且將這些理論與工作實踐密切結合,才能保障技術創新的成功。而這些理論只能從不斷的學習中得來,并需不斷地創新。
二、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融合,為技術創新提供保障
在整個技術創新活動中,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到產品營銷,它們的順利實施都是以卓越管理作為保障。因此,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必須將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強對技術創新的管理和促進,從而保障技術創新活動的順利完成。筆者認為這種新的管理方法就是人性化管理。
1.人性化管理的內涵在企業文化驅動下的人性化管理很適合技術創新活動,因為技術創新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大多數是知識型人才,這類人才的特點決定了人性化管理是技術創新活動的必然選擇。人性化管理有其豐富的內涵:
(1)人性化管理要體現員工在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主人翁地位。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必須消除行為管理導致的人是機器和分工的異化物的現象,把管理從著眼于人與物的關系轉移到人與人的關系上來,使“上下同欲”、“和為貴”、“同心同德”的團隊精神因時而生并發揚光大,體現每個員工都是技術創新的參與者的地位,從而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促進技術創新順利成功。(2)人性化管理體現員工的多方面需求的原則。在技術創新的管理過程中,以員工的需求層次理論、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為根本,實現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相結合,消除“ 經濟人”和“復雜人”的片面觀點,在物質、精神、人身價值、企業價值等方面綜合滿足員工的需求,并將獎勵和制約適度結合,才能使員工和企業最終融為一體,促進技術創新順利成功。(3)人性化管理要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員工的素質。學習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在人性化管理中,必須要求員工不斷加強學習,從而不斷增強員工的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為主的綜合素質,而員工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正是技術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
2.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人性化管理是一種“ 以人為本”的新的管理方法,它包括以下幾種基本方法:
(1)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通過情感的雙向交流和溝通實現有效的管理,它是注重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的認識過程,根據情感的可塑性、傾向性、穩定性等特征進行管理,其核心內容是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消除員工的消極情緒。采取情感管理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誠心誠意原則,管理者要誠心誠意地傾聽員工的意見,讓他們知道你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二是鼓勵原則,情感管理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經常鼓勵員工去取得成功,并用語言和行為明確表示對他們的支持。(2)民主管理。民主管理要求管理者坦誠地,不受自己利益、感情、知識及先入為主的影響,按事物的本來面貌去看問題,并不留余力地集思廣益,民主地讓員工參與決策。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全體員工的智慧、力量來完成技術創新等企業行為。(3)自主管理。這種新型管理方式是民主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它主要是員工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技術創新的最終目標,自主制訂計劃、實施控制、實現目標,把個人意志和企業的意志統一起來,從而使員工心情暢快地為技術創新做貢獻。民主管理的根本點在于對員工的正確認識,“信任型”管理和“彈性工作時間制”是民主管理的兩種典型方式。(4)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層次,它通過企業、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進,使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規范。文化管理重視人和文化的作用,充分發揮文化覆蓋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現實與歷史,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顯示出來,使個人行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能被集體所接受的共同理想、標準、價值觀、行為準則整合。
目前,我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與技術創新存在嚴重脫節,因此,我們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將企業文化與技術創新密切結合起來,切實發揮企業文化對技術創新的驅動作用,為技術創新的成功掃除障礙。
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復雜工程,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當前我國技術創新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融資困難。融資問題的解決有助于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技術創新首先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在之后大量學者做了這方面研究。(DanielShefer,AmmnonFrrenke 2003)指出R&D用在創新上,反過來會促進經濟增長。(AnnE.Harrison,InessaLove,Margarets,S.MsMillan 2004)提出公司經常引用融資約束作為投資的主要障礙。Stefano Caselli通過研究發現企業發展會經歷一個生命周期,每個周期技術創新的資金需求呈現不同特點。(遲寶旭,2002)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資本的缺乏使得我國技術發展還存在一些阻礙。財務管理作為一項企業管理活動,和技術創新有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增強企業競爭力。本文從財務管理角度視角出發,從籌資、投資、分配三方面優化企業技術創新融資,促進技術創新發展。
一、財務管理和技術創新關系
1.技術創新和財務管理有同共同目標
財務管理的目標有利潤最大化、股東權益最大化、相關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等,這些目標的立足點都在于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也是在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財務管理和技術創新雖說手段不同,但都是為了企業持續發展,由此,技術創新和財務管理擁有共同目標。
2.技術創新和財務管理相互影響
技術創新是增強企業財務實力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獲取的技術是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主要原因。新技術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獲得更多收益。另外,技術創新獲得的知識產權是一筆重要的無形資產。技術創新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資金短缺將導致技術創新的停滯甚至失敗。技術創新具有不確定性,眾多變量因素造成預計資金需求與實際需求間的差距,同時,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也加大融資困難,如果技術創新失敗,前期投入將付之東流,加大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支持環節,為企業籌措資金是財務管理的職能。財務管理的籌資活動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保障。技術創新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籌資規模的大小影響著技術創新規模。其次,財務分析提供的數據預測能對技術創新的風險有所預警,有利于規避技術創新過程中的風險。
二、財務管理優化技術創新
1.籌資管理優化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很高要求。企業技術創新籌資要堅持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原則,各種籌資方式相互配合,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籌資支持。具體而言:第一、開發內部潛力。企業資金投入是技術創新資金的重要來源,建立內部技術創新投入機制,逐漸降低技術創新資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程度。第二、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資本市場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企業在技術創新籌資中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改變過去高度依賴銀行信貸的間接籌資方式。第三、借助風險資本,提升籌資效益。技術創新企業往往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正好符合風險投資的投資要求。風險投資可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籌資方式的重要補充。
2.投資管理優化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對資本需求是各方面的,不僅需要貨幣資本,對人力資本、技術資本、信息資本、組織資本等都有需要。為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投資管理應做到如下幾點:第一、綜合分析技術創新全過程,有的放矢進行投資。技術創新大致分為種子期、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五個過程,不同技術創新階段具有不同特點,對資本要素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技術創新的不同階段投資管理側重應有所不同。第二、加強技術創新投資決策管理。技術創新成功的關鍵是正確的投資決策。加強投資前的預測,重點分析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建立科學有效的長期投資決策機制,堅持科學的決策方法和決策程序,在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促進技術創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