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德育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創建校企對接的實訓教學環境,培養“準職業左’職業素養。按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規劃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建設生產型、仿真型實訓基地,按企業生產場景布置,張貼生產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規程,讓學生在真實和仿真的職業環境中得到陶冶。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景盟冠名實訓基地由企業提供與生產實際相對接的生產設備,建設微型生產車間,學校參照企業生產實境布置實訓場景,并引人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各專業學生進實訓室按企業安全規范著裝,到實訓室如同進車間,從源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同時,通過構建真實或仿真職業環境的實訓模式,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例如,服裝專業實施生產性教學實訓,接收企業生產訂單,開展產品生產實訓,實訓過程中,按照企業管理規范,由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直接安排和管理生產實訓,按照企業生產管理要求和產品質量考核實訓成績,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產品意識、管理意識等綜合職業意識。染整專業利用校內“仿真型”實訓基地,實施“仿頂崗”教學實訓,將上課模擬‘土班”,‘土班”打卡考勤,實訓模擬“生產”,作品模擬“產品”,成績模擬“工資”,獎勵模擬“晉級”,按企業方式加強勞動紀律、勞動衛生考核,讓學生在實訓中有任務、有壓力、有干勁、有競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奮努力的職業精神。機電專業實訓與生產對接,為企業加工機械零部件,實施實訓作品產品化,實訓考核績效化。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體驗企業的管理規范,不但提高了實訓教學質量,而且精神面貌和勞動紀律也得到明顯改善。
(二)搭建“學崗融合”教學平臺,培養“職業友’行為規范。依托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校中廠”,搭建“學崗融合”的教學平臺,是中職德育環境建設的獨特之處。通過實施“產訓融合”,實現學校與企業融合,實訓基地與生產車間融合,生產與教學融合,產品與作品融合,師傅與教師融合。學生在校的實訓項目與生產項目對接,實訓管理與生產管理對接,根據生產管理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規范,使學生在“校中廠”的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例如,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與佛山嬰姿坊嬰童用品公司、南寧華威制衣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進行服裝生產,企業派技術人員常駐實訓基地與學校教師指導生產,實施生產管理。通過生產實訓,學生體驗產品生產的全部過程,在技能提升的同時,行為規范也得到明顯提升。
二、通過“專業化”環境建設加強德育
(一)創建專業文化活動,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通過開展專業的品牌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例如,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專業每年都舉辦服飾文化節暨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展,展示畢業設計優秀作品。學生全過程參與作品設計、作品制作、作品靜態展示、動態展示,優秀作品設計者與作品展示模特在服飾文化節走秀活動中同臺亮相,將專業實踐活動作為實現職業理想的演練,學生的專業榮譽感高漲。服飾文化節是專業教學活動,更是專業文化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師生強烈的職業理想。服飾交化節已成為學校一張交化名片,影響力大,近年來服裝專業教學成果豐富,社會影響力增強,專業學生規模逐年遞增。
(二)構筑專業化的走廊文化,默化學生的職業歸屬。專業文化的核心是專業師生同化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共同作風。專業文化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能陶冶學生的專業興趣,形成良好的專業教育氛圍,是學生專業成長的原動力。學校可以根據專業的積淀和發展特點,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空間開展專業文化宣傳。教學環境的專業文化渲染,可以使學生置身于專業環境中,強化對專業的認知和認同。例如,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在教學樓根據專業分樓層,在各樓層走廊布置專業展板,結合專業發展史、專業技術發展現狀、專業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等進行宣傳,圖文并茂,既普衛乏專業常識,又美化環境。在實訓基地的走廊、樓道展示行業先進人物事跡圖片、學生技能作品實物或圖片,建設專業櫥窗,展示高品質、高水平的專業技術產品,以視覺沖擊強化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榮譽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