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論文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19: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論文

篇(1)

為探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運用科學計量學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數據庫收錄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領域主要期刊數據,應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就關鍵詞、作者及機構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用人單位、就業指導、求職過程等問題為我國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研究熱點。《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于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等為被引頻次較高的經典文章。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機構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作者分布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2014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突破700萬,就業問題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相繼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文章也越來越多。本文選定近10年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期刊做計量研究,對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梳理,為國家關于大學生就業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學術支持。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運用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下載近10年來CSSCI來源期刊收錄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于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等基本載文信息的多個論文指標進行文獻分析。

二、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對數據的熱點關鍵詞進行統計,得到關鍵詞4181個。通過相近詞合并,在關鍵詞排序當中,大學生(644次)共現詞頻最高,排在第二位的關鍵詞是就業(390次),這表明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為大學就業,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創業教育(159次)、創業(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業指導(66次)。這表明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許多理論與現實問題,創業、用人單位情況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是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其中高校擴招和就業為研究熱點運用軟件的因子和聚類分析方法對文章的關鍵詞進行聚類,該領域研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

因國際經濟危機持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之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數量眾多,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學者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等都有直接影響[1]。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困境的七大誘因為大學擴招導致論、體制弊端論、勞動力市場結構缺陷論、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局限論、結構性或摩擦性失業論、高端產業發展不足論、就業能力欠缺論[2]。九個因素為團隊合作、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內省性、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職業動機、就業信息獲取、求職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個維度即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構建大學生就業能力[4]。還有學者認為就業信息的網絡化與合理應用、指導內容的多樣化與方式創新、主體需求的個性化與互動交流等有助于大學生就業、創業[5]。卓越導向和成長導向對大學生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影響,環境因素的引入對預測個體創業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擴招背景下用人單位意向和就業指導問題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良好趨勢,但在宏觀就業形勢方面,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總體上不容樂觀[7]。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規模日益增加,從2000年開始,大學生的就業難上加難。2000年時,我國高校僅畢業107萬人,到2015年畢業生規模達到749萬,增長達到7倍。從招生規模來推測,2014年以后五年內,應屆畢業生規模都在700萬人以上。大學生就業問題,在許多地方凸顯出來,每一個畢業生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8]。因此國家必須調整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適當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適度規模,從而降低高校擴招所帶來的畢業生就業風險[9]。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雖然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很多大學生把報考研究生當成了規避就業的理想選擇,大學生畢業行為選擇受到社會、家庭、同齡群體和個人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10]。

三、作者與機構統計分析

(一)研究作者統計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研究團體日漸擴大,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對作者及作者發文頻次進行統計發現,CSSCI數據庫共收錄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論文,其中發表過2篇論文的作者有169人,發表過3篇及以上論文的作者有72名,黃敬寶發文量最多,黃兆信、曾爾雷和施永川組成團隊,徐小洲和梅偉惠組成團隊,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這兩位作者,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單位統計

研究單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國不同高校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通過統計,在2004-2013年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發文27篇,居載文作者機構發文量之首;溫州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共發文20篇;浙江大學發文16篇,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發文15篇;中國人民大學發文13篇。由此可見,研究該領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南沿海地區,研究大學生就業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區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略顯不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穩居機構發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實力最為雄厚。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機構。

四、發表期刊被引用統計

據數據統計,《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獻被引用的頻次較高。在作者發表的論文中,由曾湘泉獨自撰寫的《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一文在《經濟研究》發表,被引用421次,是就業文獻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文章認為,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的局限,客觀上夸大了這種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謝志遠刊登在《教育發展研究》上的《關于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97篇論文引用了該文中的數據或觀點,該文指出大學生出現“就業鴻溝”的根源在于院系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脫節,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學生就業能力不足[12]。而木志榮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一文,則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指出了當前推動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兩個重心,一是建設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二是組織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13]。此外,吳志功和喬志宏的《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房國忠和劉宏妍的《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等高頻被引文獻對美國的大學生生涯發展、就業指導與創業模式等進行了闡述,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五、結論

本文運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進行科學計量統計,通過對我國高校近十年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①關于中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學術研究緊扣新時期國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政策調整、就業指導與求職過程、勞動力市場與專業設置、用人單位的調查、職業選擇及影響因素等主題,這些學術研究也為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該領域最重要的研究單位。③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呈多學科交叉趨勢,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緊密,與時代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劍平.貧困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5(4):317-319

[2]邊文霞.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與面臨困境動因研究成果綜述[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0(4):92-97

[3]羅崢,方平,付俊杰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初探[J].心理學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沖槐,董國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1):140-142

[6]陳丹,王文科.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13-119

[7]劉大為.全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駿宇.大學生就業難,都是擴招惹的禍?[J].社會,2004(6):1

[9]馬寧,陳立文.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J].河北學刊,2005(6):205-208

[10]徐曉鵑,馮剛,馬宏.大學生就業與報考研究生行為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區某高校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7):45-48

[11]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J].經濟研究,2004(6):87-95

[12]謝志遠.關于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90-92

篇(2)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對策

論文摘要:針對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異常難的現狀,本文分析了在大背景下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大學生應降低求職要求、勇于自主創業、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繼續教育深造等多方面探求破解對策。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化,高校學生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市場吸納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顯得越來越嚴峻。當前,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歐美等國家進口產品數量明顯下降,我國出口量減少,企業效益降低,市場觀望心態加劇;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大學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找到就業的出路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1.畢業生人數增加,就業簽約率下降。

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將超過600萬,為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之最,加上往年畢業而未能就業的高校生,今年的就業大軍高達1000多萬人。截至2009年3月10日,廣東省普通高校本科生畢業生簽約率為7.61%、專科畢業生的簽約率為8.43%、畢業研究生的簽約率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2.企業倒閉,失業人員增多。

中國社科院近日報告稱,中國城鎮失業率已經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國已有67萬家小企業被迫關門,約有670萬就業崗位蒸發,使失業人數遠高于官方統計的830萬。中國就業形勢已十分嚴峻,估計2009年610萬名大學畢業生中就業困難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3.僧多食少,工作崗位競爭激烈。

金融危機加劇了求職者之間的競爭。根據記者在一次人才招聘會采訪中了解到,今年辦公文員崗位的競爭最為激烈,1個崗位居然有20多名求職者爭搶。

4.公務員考試,招錄比例創歷史新低。

被稱為“中國第一考”的公務員考試人數創新高,今年有77.5萬人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比2008年度參加考試的人多了13萬。根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公務員局數據,上海2009年考試招錄3618名公務員,共有約4.8萬人報考,錄取率約為7.5%。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1.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于市場的需求。一方面,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短期內的大輻度增加,勢必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使得企業間競爭加劇,優勝劣汰也勢必加快,造成不少企業倒閉,崗位流失。此外,外資企業的進入也帶來了高科技與先進設備,產生人力資源的排斥效應和替代效應。所以,可以看出,在經濟危機尚未到來之時,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普遍采用保守的發展戰略與緊縮的財務戰略,所以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此外,企業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所以企業在招聘時,會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中,部分專業、課程設計脫離了社會的實際需求,使部分專業的大學生沒有合適的崗位選擇。

2.觀念誤區。

不少大學生存在著求職的觀念誤區,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求職擇業之時喜歡與同學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單位比較適合自身的發展,但因某個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便輕易放棄。而有些大學生則自視甚高,將目光聚集在事業單位或國家機關單位不放;或消極自卑,認為自己所讀院校、專業不如人,在求職中不敢理直氣壯大膽“推銷自己”。也有一些大學生自立意識不強,缺乏主見,在進行雙向選擇時,不知所措,求職完全依賴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學生認為只有選擇與自己的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對于一些其實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興趣但專業不符的崗位不屑一顧。這樣一來,畢業生給自己的求職之路增設了一些阻礙,使得就業之路更顯狹窄。來源于/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或是去實踐的單位很少提供好的實習機會,實踐效果并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眾所周知,企業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一個僅有知識而不會動手的人是不受企業歡迎的,培養其真正上手還要安排老員工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在金融危機下,一般的企業都已停止了招納新手,但也有些企業為了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為以后新的發展打下基礎,他們儲備專業對口、綜合素質好的人才,而大學生沒能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往往不具備實踐能力。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在金融危機之下,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畢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很多畢業生經歷了多次面試的失敗,造成了心理的嚴重受挫,部分學生已對就業完全喪失信心,形成了放棄就業的心理。有些更是不堪重壓,采取了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讓家人痛苦不堪。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對學生的就業負有重要的指導責任,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在此特殊時期顯得尤其重要。高校就業部門應進一步幫助畢業生認清自己,認清社會,認清當前就業形勢,使其端正心態,轉變其就業觀念。同時,就業服務部門還應加強宣傳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幫助大學生就業的各類相關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實現順利就業。在指導與服務工程中,要以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要以人為本。2.降低求職要求。

近年來,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大學生不能再以“天之嬌子”自居,在就業時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場需求量,了解社會及企業的用人要求。比如今年,浙江省重點中學基本已經飽和,小學教育、幼兒教育和部分初中以及培訓機構的需求還可以,還有一些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的需求也較大。中心城市的需求有限,缺的是農村、欠發達地區的鄉鎮基層。畢業生要有“從低處做起,向高處攀登”的勇氣。要考慮從就業門檻低、綜合要求較少的基層崗位做起,積累相關工作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再選擇有利于自己施展才華、實現自己更高價值的崗位;同時,大學生也可先選擇在報酬較低的中小企業就業,也可以靈活就業,包括臨時就業、非全日制就業等,要認識到獲得就業是將來職業發展的基本前提。

3.勇于自主創業。

2009年大學生就業壓力很大。全國多個省市都公布或已實施了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高校畢業生創業可享受4項優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享受職業培訓補貼、享受更多公共服務等。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優惠政策,積極進行市場調研,選擇切實可行的項目,加入自主創業的行列。有些城市為幫助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增強自主創業的能力,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浙江杭州在去年12月份開辦了創業實訓師資研修班,學員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網絡平臺或在現實情景中建立虛擬公司(如進行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模擬創業過程,進行創業實踐的演練,為自主創業打下基礎。當然,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還應具有敢于拼搏,敢于競爭,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

4.提升就業競爭力。

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是指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戰勝競爭對手,找到適合自身才能發揮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適當工作崗位的能力,實際上也就是指獲得與保持工作的能力,這是大學畢業生在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價值的本領。所以大學生只有具備或提升科學文化知識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工作經驗及動手能力等,同時具備在勞動力市場環境中有效地向雇主推銷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脫穎而出。

5.繼續深造。

金融危機之下,整個就業市場處于低迷狀態,很多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那么考慮繼續深造考研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一方面,繼續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能在將來知識經濟大潮中立得更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深造的時間回避當前不良的就業形勢。期待幾年后整個市場回暖,能夠找到合適的崗位,更好實現自己的價值。再者,國家為鼓勵大學生讀研也已出臺了一系列放寬與優惠政策。

據上述分析與探討,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存在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就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而要考慮吸收新鮮的血液,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指導。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學生要擺正自己心態,認清當前的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參考文獻:

[1]楊玉華.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分析[J].商業時代,2007,(15).

[2]田棟棟.社會資源極度傾斜讓大學“考碗族”迅速膨脹[N].中國青年報,2008,(7).

[3]楊泰.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學位論文.

篇(3)

論文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各階層的共識。大學生就業問題與社會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密切相連。而高等教育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功能與作用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研究就業問題的本源,它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本文以大學生就業為視點來剖析大學教育體制、教育目的、教育教學活動,旨在通過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大學生就業,推動高等教育走上一條健康發展、良性循環的道路。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結構性矛盾對大學生就業的客觀影響

1.區域結構矛盾,造成大學生就業的局部難、片面難。我國的國情就是東西部、沿海地區與偏遠地區、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結構性矛盾突出,從而導致就業環境差異也很大,使大學生選擇就業的領域受到限制,這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面臨的大學生就業難只是局部難和片面難。

2.供求結構矛盾,造成專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的不平衡。首先,專業需求不平衡,造成專業結構矛盾,部分高校不結合市場需求,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盲目開設專業課程,造成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需求不平衡,從根本上制約了大學生自由擇業。其次,市場供大于求,造成市場結構矛盾。第三,世界經濟一體化,生產力發展,機械化程度高,致使需求下降,造成國際市場供求矛盾。

(二)大學教育體制改革滯后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1.教育教學活動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對稱。教材滯后、教學環節欠合理、教學模式與市場不對接、教學內容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高校的發展定位、辦學思路、辦學方向與辦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調控和制約著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向。

2.師資結構性矛盾突出。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水平落后、教學觀念陳舊致使大學培養質量下降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

3.高校制度建設與評估體系不完善、不配套。很多高校普遍缺乏有效地監控與科學的評估制度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三)大學生落后的擇業觀是造成就業難的主觀因素

大學生落后的就業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就業觀的盲目性與被動性。據國家有關統計資料顯示,選擇到基層和西部地區就業的大學生較少,只有4%左右;二是自主創業的人數少,雖然國家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鼓勵和優惠政策,但由于大學生害怕失敗,普遍缺乏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說明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相對滯后;第三,選擇到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大學生比例相對較少,而選擇考取國家各類公務員的卻不乏其人。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既有社會體制問題,也有教育體制問題,同時還有大學生自身制約因素。對于大學教育與大學生就業是否存在必然聯系,值得引起我們的理性思考。

二、大學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思考——對現行大學教育培養模式的再思考

(一)大學生就業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矛盾分析

1.就業市場化與大學專業設置、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大學生就業進入市場,實現了就業市場化,但大學的專業設置、培養模式沒有實現市場化。學校的招生計劃、專業結構、教學內容基本上仍然按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運作,很不利于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2.就業市場與教育體制改革滯后之間的矛盾。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理事長曹青陽教授認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集中在兩個矛盾:一是客觀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落后于畢業生人數增長速度之間的矛盾;二是高校的教育滯后于社會實際要求之間的矛盾。本人認為,解決以上矛盾的核心在于轉變觀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教育模式。

(二)教育體制改革和創新是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

1.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迫在眉睫。雖然加快高等教育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并且也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總體上看,這項工作還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體制改革不到位所致。教育體制改革滯后于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是最根本的原因。實踐證明,離開教育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單純依靠政府的管理措施解決大學生供求結構性矛盾是不現實的。

2.教育教學活動創新勢在必行。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競爭程度不斷提高,而我國傳統教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教育活動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勢在必行,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1)教學活動的國際化與民族化關系——革新教育觀念,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

(2)灌輸教育與創業型教育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逐步實現實踐型、創業型教育模式。

(3)教育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專業、招生數量。

(4)課程綜合化與特色化的關系——以形成知識結構的合理性,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與大學教育可持續、協調發展的對策與方法

(一)樹立科學的認識觀、發展觀,改變現有人才培養觀念,深化就業型、創業型教學觀念

樹立“推銷畢業生”的辦學及教學思想認識。多開設社會需求的專業課和選修課,調整學科結構,實現課程多元化、開放化。大學生就業難,反映了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有距離,因此,學校要鼓勵和指導大學生選擇好選修課的學習,要盡可能多的開設社會需求的專業和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將來擇業需要。

(二)建立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良性互動模式

高校應大膽嘗試校企聯合辦學,加強合作與交流,多建立大學生實習與就業基地,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社會工作和活動,在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首先,教育教學活動要理論聯系實踐,重實踐;其次,要注重畢業生跟蹤、調研。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生產出的“教育產品”,高校要結合本地區及經濟市場的需求出發,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按市場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培養模式和人才規格。所以,學校要經常到用人單位、人才市場去調研,了解市場對人才規格、學生素質方面的要求,結合市場要求培養人才。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高校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打造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注重課程內容體系結構、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目的、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等。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造機會與用人單位接觸,讓學生早日進入就業市場,為就業早做準備。

3.加快建章立制,完善教學評估與就業評估制度,實現制度化管理手段,實現教學提高就業質量,就業促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就業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推行,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化、大眾化,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中國高校大學生就業難,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我們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全面的應對策略。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比較復雜,概括起來,方面有三:(1)高等教育跳躍式的發展帶來許多矛盾與沖突。表現為:有限教育資源與不斷擴大的學生數量之間的矛盾,高校發展方向的單一與社會對人才多樣化需求之間的矛盾,現實就業需求與課程設置方面的矛盾;(2)高校畢業生自身的原因。表現為:專業、綜合素質下降,視域狹窄,缺乏社會經驗;心理敏感,抗打擊能力弱;部分大學生對自己定位不準確,沒有人生規劃;(3)社會對大學應屆畢業生過高的期望和要求。許多企事業單位在招聘中對應聘者學歷、畢業院校、性別、身高、相貌、婚姻狀況、戶籍等做出嚴格規定,尤其是對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也有要求。與此相對,不菲的教育投資促使家庭對畢業生的期望值也在提升。另外,政府機關的政策制定、家庭前期教育以及社會各層面的輿論導向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客觀社會因素。

大學生就業難不論什么原因,已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生本人、政府、高校和用人單位四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四者之間應該是緊密配合,良性互動的。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應該是多層面、全方位的,既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種力量參與其中、共同努力,從而創造良好的大學生就業環境。具體措施如下:

一、高校畢業生應順應社會的發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為日后就業準備各種知識和能力,做到知識和實踐的融會貫通,尤其是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就是如何學習,掌握有關技巧,培養各種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學習能力也就是是各種學習方法的能力。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猛,造成學科的細化,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掌握所有知識。因此,無論多努力刻苦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只有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取得一席之地。學習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專業技能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學習能力等。而且,很多知識會隨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大學生需要從大一開始做起,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大學的課堂、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去獲得知識,同時深入實際鍛煉自己,如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等各項實踐活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逐步培養起各種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掌握學習能力,才會在工作中不斷進步,跟上時代的發展。

(二)大學生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調整好心態。大學的擴招必然導致就業飽和,高校畢業生不能再抱著“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外企”的就業心態,如果畢業生都抱有這種心態,就使得這些有限崗位集中了大量的畢業生來競爭,客觀上造成就業困難。實際上,目前中國高校畢業生還是一種稀缺資源,大學生占中國人口總數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低。但多數大學畢業生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大城市和待遇優厚的行業,造成“大學生遍地都是”的假象。面對這一現象,一些大城市中的用人單位不斷地提高招聘標準,造成人才資源浪費;而處于偏遠地區、有發展前景的用人單位則苦于得不到優秀的人才。因而,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應當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和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轉貼于

二、政府應最大程度發揮調控作用,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

(一)政府應該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政府作為宏觀調控部門,應是政策制定者、市場調節中介人和組織者。黨的十七大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并把擴大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促進大學生就業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應進一步疏通和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積極主動地調配人才市場,平衡地區之間、大中小型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就業資源配置,擴大西部地區及中小企事業單位的就業渠道。政府應改變就業引導思想,不能光靠傳統的思想教育和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的方法,而應更多地采取政策調控手段,使大學生的供給在各個地區達到平衡,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去,到農村去。對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大學畢業生,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照顧,如提高工資及生活待遇等。

(二)政府還應該大力發展就業信息平臺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暢通大學生的就業信息渠道。根據以往的經驗,就業信息不暢也是造成就業難的原因之一。政府應大力創建、規范就業市場信息平臺,多種方法、多種渠道就業信息,搭建起以政府主導,學校、企業、區域合作等多種就業信息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提供準確、及時、對口的就業信息,減少大學生工作搜索成本,暢通各種就業渠道。

政府只有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配套制度,加強政策落實,建立就業信息中介網絡平臺,才能在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高等院校應建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培養機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就業指導

(一)高等院校應建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大學生的專業結構未能跟上社會發展變化,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高等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后,也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化,而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式還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變化。部分高校為提高辦學效益,盲目追逐熱門專業,未能有效地圍繞市場進行調研,至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從而導致了就業市場配置與實際需求的偏離,產生了社會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上的供需矛盾。我們的高等院校應跟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化的發展方向,著力發展面向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設置,積極性、主動性調整人才培養方式,不盲目追求熱門、熱點專業、單純教授知識,而要建設有學校有特色、學科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為目的大學。

篇(5)

關鍵詞:高校 就業形勢 擇業觀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全面回暖,2011年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前兩年大有好轉,就業質量大大提高,但是就業形勢依然嚴峻。2011年國內高校畢業生數量將超過650萬人,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預計2011年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總計將超過900萬人,宏觀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10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1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500萬,而需求總量為6800萬。此項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勞動社會保障部提供的相關資料表明,2011年總勞動力富余,專業技術人才缺口不小,農業缺218萬,工業缺1220萬,第三產業缺口325萬(含工程、服務、財經等領域)。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僅僅為一種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難和大學生個體表現差異有關。同時,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觀念對學生就業產生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不足,人文素質不高、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實效性也必將對學生就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2011年就業形勢有喜有憂,就業形勢趨好,但不容樂觀,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畢業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抓住機會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根據目前的就業形勢,我們畢業生要審時度勢、合理定位,剔除掉以往那些不正確的觀念,比如:待遇差的單位不去、不在大城市的單位不去、非名企不去、基層單位不去、工作環境艱苦的單位不去等等。一些畢業生自視過高、待價而沽;一些則急功近利、心態浮躁,或眼高手低或定位過高等等,所有這些心態和觀念都是很不利于畢業生就業,有人說: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并不是“就業難”的問題,而是“擇業難”的問題。

雖然目前全國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大學畢業生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仍然偏低,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廣大的農村地區,大學生仍然還是稀缺資源。大學生過剩只是一種相對過剩、結構性過剩。因此說,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其實質是“擇業難”。

所謂擇業難,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就業,其實缺的并不是職位,而是由于大家的期望值很高、條件多、定位不準確等原因導致的高不成、低不就。所以,能消除這些影響就業的不正確的觀念,能夠敢于到基層去、到西部去;敢于從最艱苦的環境、待遇也不甚理想的工作做起的話,那么“就業難”的問題就會變成“就業易”。而且在基層、中西部大學生相對比較少、人才缺,大家去了更能脫穎而出,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缺少的永遠都不是職業和工作,而是適合從事這項職業和適合做這項工作的人。因此,畢業生要積極地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合理定位是尋找到理想工作的第一步。

二、充分準備求職材料,熟練掌握面試技巧

機遇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平時不留意,開始求職時才手忙腳亂的做準備,就會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古人云:功夫在詩外。要找到一份自己滿意又適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在求職前做足準備。

求職過程是一個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求職者,必須在所有的應聘環節上都獲得成功。而成功的準備書面材料和熟練掌握面試技巧是最后成功的起點和出發點。

三、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皇帝的女兒嫁不出”,面對當前的形勢,畢業生再不能“等、靠、要”就業崗位。應該積極地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去參加全國各地的招聘會、網上求職、極大的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緊緊抓住每一次到公司實習機會,通過實習達到相互了解,實習已經成為畢業生進入大公司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3.5%的畢業生通過實習成功的找到了工作。

四、先就業后擇業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求職擇業不可能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五、抓好國家項目,到基層、到中西部建功立業

努力抓住考研之路,減緩就業壓力;積極申報國家實施的“大學生到村任職”、“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農村教育碩士”、“三支一扶”、應征入伍等項目,增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唐曉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A].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2]王浩.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改革探討.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6).

[3]楊喜紅.大學畢業生就業與創業問題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20).

[4]年底到09年中國失業率有所增長.中國經濟網,2008.

[5]我國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與對策分析.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6).

[6]金融風暴中的中國學生該如何抉擇.中國大學生就,2008,(21).

[7]但前經濟形勢與大學生就業.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22).

篇(6)

論文摘 要:由于高職業教育改革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除了市場需求方面的原因以外,還和大學生就業信息不健全、信息通道不流暢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建立一個健全的、完備的、高效的就業信息資源體系,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很有必要。高職院校圖書館是文獻信息中心,應積極地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提供信息服務。本文探討圖書館在就業信息服務的作用,敘述了圖書館信息服務在大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做法。

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畢業生就業大眾化的急速來臨與社會大眾對大學生精英認識的慣性矛盾,造成認識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以至于造成“大學生就業難”。《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在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還具有教育功能。”圖書館是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資源優勢,開辟為就業指導工作服務的新領域,這是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讀者服務職能拓展的需要,是圖書館提高競爭力的需要。

1 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強調“就業指導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國家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建立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機制,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幾乎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就業難,與其信息的不健全、信息通道的不流暢有一定關系。在這種就業形勢下建立一個健全的、完備的、高效的就業信息資源體系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應主動地為就業指導工作服務,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服務。

2 圖書館信息服務在就業指導教育中的作用和優勢

2.1 作用

圖書館是信息資源是教學的三大支柱之一,集現代信息網絡、信息技術與設備、各種信息載體與獲取途徑為一體的信息采集、組織加工、保存與傳播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以讀者和信息用戶為核心,拓展信息服務工作范圍,主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信息服務,這是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對圖書館信息咨詢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圖書館開展就業信息專題服務,開發各種載體的信息資源,通過文獻深加工而形成“綜述”、“述評”,有助于大學生及時了解就業動態信息。體現了“讀者第一、以人為本”的新理念。

2.2 優勢

2.2.1 信息資源優勢

圖書館有采集實體文獻資源和搜集虛擬信息資源的制度,能入藏與擇業和就業指導有關的書刊、音像資料等;還能聯系各類型人才市場和畢業生招聘會的組辦者,索取人才招聘信息。這是圖書館開展為大學生就業指導信息服務的資源保證。

2.2.2 網絡資源優勢

網絡條件下的圖書館管理體制呈條塊結構,高職院校圖書館與各類圖書館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構建了互助的協作關系,資源共享。隨著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圖書館大多具備了較強的聯網檢索能力,畢業生可直接上網查找國內外就業信息。這是圖書館開展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的信息網絡保證。

3 圖書館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信息服務的內容

3.1 建立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服務中心

大學生信息素質包括對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識,為解決面臨的問題確定、查尋、評價、組織和有效生產、使用與交流信息的能力,圖書館要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員、技術、環境方面的優勢,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質;重視圖書館資源優勢的宣傳,努力建設自己的網絡主頁,設指南性欄目、就業信息資源介紹、檢索技巧導引、圖書館BBS等多方面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加強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豐富的信息資源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保證,要實施信息素質教育,圖書館必須具備充分的信息資源,從網絡、雜志、報刊等處多方收集信息,評價和選擇各類文獻,實現合理館藏,擴展學科信息知識的覆蓋面。

3.2 完善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建設

就業信息包括就業政策信息、就業形勢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國家就業政策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需求情況而制定的就業行為準則,包括就業體制、程序、時間等。圖書館就可以向大學生們提供經整理的就業形勢與政策信息,讓他們及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形勢,了解有關城市或有關單位接受大學生的政策條件以及當地經濟發展的形勢;根據最新就業信息,分析預測就業形勢。圖書館應系統地整合學院的專業設置、學科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等信息,結合企業用人要求等,建立就業信息體系,并與和其他網絡系統聯通,使就業的信息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專業化和實用化,便于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具體情況地進行選擇,更好地把握擇業方向。

3.3 提供就業信息咨詢

就業信息具有時效性、周期性、專指性、復雜性等特點,圖書館可以搜集相關時效性強的信資料,及時為學生服務。圖書館可以通過口頭咨詢、發放調查問卷、觀察總結等多種途徑主動了解學生的現時需求和潛在需求,做好相應記錄,建立用戶需求檔案,及時進行分析總結。

4 圖書館為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的實踐

4.1 加強就業文獻閱讀引導

(1)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是圖書館賴以開展閱讀引導教育的基礎,圖書館應根據各種反饋信息,完整系統地入藏大學生就業內容的書刊文獻和網絡信息,搜集和整理就業政策法規、有關就業的文獻精神及職業需求的文獻信息,要宣傳和報道就業政策、求職信息,幫助大學生貫徹執行國家的就業政策,系統掌握大量準確的職業需求信息,訂購專為大學生就業服務的報刊,在現刊和過刊閱覽室中常年設置就業信息專題書架,專題書架實行開架閱覽,通過閱讀類似《成功心理與人才發展》、《擇業就業:大學生求職指南》、《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剖析》、《當前大學畢業生低簽約率的實證分析》、《經營自我與創造性經營》、《如何體現你的素質》、《企業招聘與企業文化的匹配探析》等資料,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素質。

(2)編制就業信息專題書目,并把館藏中最新就業信息書目、索引和重要信息原文及時傳到圖書館網頁上,便于畢業生多途徑查詢。另外安排專人或聘請有經驗的教師舉辦專題講座、讀者座談,開展書評、評選讀書標兵等活動,如,“信息素養在擇業中的作用”、“個人素質與企業文化”、“網絡環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如何適應大眾教育下的就業形勢”等幫助學生分析、預測本年度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掌握搜集最新就業政策信息的技能。

4.2 舉辦就業信息能力講座,提高求職技能,提升求職效率

圖書館要完整系統地搜集、整合網絡信息和視頻資料,并編制專題視頻目錄,舉辦就業視頻講座和專題報告,加強就業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圖書館員要主動做好視頻資料的導讀,如“網絡環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技巧”等,幫助大學生提高求職技能和擇業素質,寫好求職信和自薦材料,客觀地宣傳自己和推銷自己。圖書館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把靜態文獻信息與社會動態信息相結合,更直觀地了解就業現狀和人才需求,以提升大學生的求職效率。

4.3 網絡導航

隨著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圖書館具備了較強的聯網檢索能力,圖書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信息獲取能力、檢索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訓,網站上開設“就業教育”專欄,并成為大學生就業教育的主要窗口,可設“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招聘信息”、“求職信息”、“求職技巧”、“就業講堂”等欄目,指導大學生系統搜集有關的就業信息,整理相關就業政策法規,解答大學生有關就業的咨詢話題,為其選擇職業提供合理化建議或可行性意見。將網內外的就業信息資料按著錄格式標準化、檢索點規范化,以及檢索途徑便捷化的要求;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書目數據庫”,并根據畢業生的需求、本校學科專業和文獻類型,有選擇地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全文數據庫”。該數據庫通過校園網與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聯結,供館內外用戶使用,促進就業信息資料網絡化的共建、共享。

4.4 就業信息的加工、分類

就業信息資料形式多樣,有成冊的書刊型、報刊復印的零散型和網上下載的活頁型等,收藏保管困難,也不利于應用。可采取以下方法加工裝訂:有關就業的政策、條例等指導性文獻,以發表的時間為序裝訂成冊;從報刊和網上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資料,按就業的內容和類別進行裝訂。依據就業信息的內容性質,按《中圖法》分類,再根據信息產生的時間作書次號,把相同內容、類別的信息資料集中在一起,并按時間先后排序,以便于畢業生按類別查閱特定時間的信息資料。

4.5 分層次提供就業信息咨詢

圖書館提供就業信息咨詢,其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1)輔導性咨詢。根據畢業生需求,咨詢館員輔導畢業生查找和利用就業文獻信息,并解答問題。(2)指導性咨詢。即以個體為對象,咨詢館員將畢業生引向信息源,指導其查閱各種就業信息資料。(3)檢索性咨詢。一般有兩種取向:一種是數據、報摘類信息檢索,包括招聘人數、改革要點、就業趨勢等;另一種是文獻,全文類信息檢索,它需要從目錄、題錄、文摘、索引等方面進行系統檢索,提供咨詢服務。

5 結語

圖書館既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學習資源中心,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利用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提供信息服務,是培養大學生樹立就業信息意識、確立擇業競爭意識,端正擇業就業思想的過程,也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特色服務。建立一個健全的、完備的、高效的就業信息資源體系,積極主動地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信息幫助。通過圖書館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實踐:閱讀引導;舉辦視頻講座,實施網絡導航,重視就業信息的搜集、加工、分類與利用;開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方式,使圖書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走出一條信息服務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 郭平.大學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11).

篇(7)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在我國劇增,加之國家取消大學生包分配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我國主要社會問題之一。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帶來的全球經濟的低迷,大學生就業更是雪上加霜,經歷著更為寒冷的冬天。大學生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調查過程當中了解到,現在大學生也正視到了這一點。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通過調查與了解廣大學生找工作的實際經驗與體會,我們認識到當前就業狀況的主要體現、就業 難的原因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

目前大學生就業狀況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不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冷。

二、用人單位熱,畢業生就業表現冷,人才需求不平衡。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量總體而言還是較大,很多單位急需綜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生以及具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為自己是高級知識分子,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于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一些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為冷淡,有的甚至“寧愿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為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于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為冷。

四、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五、工科專業背景的學生就業明顯高于文科專業背景的學生。這其實是由中國的產業結構所決定的,中國目前是一個制造大國,需要廣大的技術人員。

六、男大學生就業好于女大學生就業,工科專業的學生表現得尤為明顯。一直以來的性別歧視在當今大學生就業問題上依然存在。工科女生就業難也表現得尤為突出,而工科男生就業相對要容易很多。盡管工科同一專業一男一女兩學生,即使女生成績很優異,男生成績不理想,用人單位也會優先考慮聘用男生,而非女生。文科學生就業過程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系、信息不足、性別歧視都是癥結所在,更深層次的原因當然是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體現在:

一、高等院校的分類與定位不明確。高校之間沒有明確的分類與定位,導致各個高校一味追求綜合性大學建設,不斷設置新專業,開設新學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沒有充分發揮專長效應。專業多而全,專業建設的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專業與學科實力薄弱,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專業教育,造成學生專業知識的薄弱。

二、專業過于細化,我國自50年代初開始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專業教育,形成了較為典型的專業教育體制。根據2005―2007年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資料匯編的數據資料分析,本科的專業種類(除藝術類)達到433個,專科的專業種類更是高達634個,本科與專科的專業種類還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單就學科專業設置的個數看,最高年份為1039種,社會具體職業不過2000余種。這樣,我國高校基本上是一個專業僅對應2個以上大的具體的職業種類,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卻是一個學科專業對應10個以上大的具體的社會職業種類。專業口徑狹窄,使學生進入社會后的服務領域受到較大限制,工作轉移能力和發展后勁不足,就業適應能力有限。知識結構單一,使學生的專業背景知識不足,知識視野不寬。

三、過分強化理論的學習,而缺乏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文科學生。社會日新月異,學生帶著過于理論的知識結構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

四、知識的時效性不強,部分大學教師(尤其是老教授)的知識結構過于陳舊,造成學生所學到的是一種過時的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五、畢業生眼高手低,沒能正確地自我定位。畢業生沒有正確定位自己,還以天之驕子的心態給自己定位,認為自己是精英,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達不到相關要求。

正因為上述原因的存在,所以造成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甚至越來越嚴峻。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成了“校漂族”,“蟻族”,所以他們真的很苦。他們不僅僅承受著生活上的拮據,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大學生就業不是大學生個人的問題, 也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是科技產生的源動力,只有充分利用大學生人力資本,才能使知識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才能使教育真正服務于社會。

感慨之余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思考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策略。基于調查及上述的分析,促進大學生就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改革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人才供給與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高校人才培養不僅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成為知識與技能的載體。知識和技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技能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是有密切聯系的。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識為必要條件的,掌握知識不僅要掌握陳述性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識,掌握的知識越鞏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反之,技能一經形成又會促進人才對新知識的掌握,知識與技能有機聯系有利于人才能力的發展,促使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社會適應性的提高。在當今信息化、科技化的社會背景下,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需要具有相關的技能,這樣才能滿足用人部門的要求。學習的各種知識是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的,必須通過技能這個中介環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只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由單純的學校教育,轉為學校、企業合作教育聯動發展。教育與產業結合,學院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處理好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的關系,側重進行職業綜合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幫助每個學生順利完成從在校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

其次,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互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是教學的重要原則,實踐環節必不可少。實踐課程可分為實驗型、實習型、設計型、創造型、項目課題型以及學位論文型、社會調查型等。理工科學生的實踐課程大多以實驗為主,而文科學生可以課程設計,項目課題來加強實踐。此外,推進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聯合培養行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加強與行業部門和生產企業的合作,著力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實踐環節,學生們可以學以致用,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使知識不斷升華。

再次,作為社會與政府同樣需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廣闊的天地。政府應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制止憑關系、走后門等不公平現象。強行禁止就業市場中的男女性別歧視,制定相關法律,使用人單位在就是市場中不敢歧視。此外,增強大學生定向培養機制,校企聯合培養,這樣技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企業人才短缺問題,使企業與大學生實現雙贏。

最后,大學生定位應該正確,切忌眼高手低。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平凡,大學生天之驕子時代已經結束,大學生應該擺正心態,正確定位。曲線就業,先就業再擇業。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生往往因缺乏工作經驗與理想的工作擦肩而過,所在就業時不妨先積累工作經驗,再去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厚豐.中國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五级黄高潮片90分钟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欧洲s码亚洲m码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中文在线中文资源|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色妺妺在线视频| 一卡二卡三卡视频| 麻豆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丁香五香天堂网|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精产品一线二线三线网站 | 在线观看a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线二线三线写真|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国产 国语对白 露脸|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成全免费高清动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