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舞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人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舞蹈這門人體藝術將被更多人認識、接受、認可,并喜歡。舞蹈作為一種人體語言,是通過人體動作過程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舞蹈教育則是通過教授這門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幼兒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對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初步的鑒賞力、創造力,從而促進幼兒健康的體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全面發展。
幼兒天性好動,喜歡模仿,喜愛看舞蹈節目,更渴望參與表演。初學舞蹈時,幼兒只知一味的模仿,幾周一過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我們就要從多方面啟發、開導,從新生第一天走進舞蹈室時,就要讓幼兒知道這不僅是練功房,更是舞蹈宮殿。要在形體美上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種美,這就要求幼兒帶有一種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覺自己的眼前多么寬闊,就像包容了整個宇宙。耳朵里聽著動人的音符,這多么富有詩意!這不就是以美帶情,以情帶舞嗎?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幼兒的自我審美意識素質,使幼兒自身體現出一種對舞蹈的熱愛,從而愉快的進行訓練和舞蹈。將幼兒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將舞蹈和啟發教育相聯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通過舞蹈示范、舞蹈欣賞、邊歌邊舞、音樂反映、模仿與想象、組合與成品舞蹈編排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調動幼兒全身的多種器官,在提高興趣、注意力的同時,更強調了大腦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軀,以表達各種動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優美的動作,豐富的隊形變化等也促進了幼兒舞蹈記憶力的提高。
幼兒舞蹈猶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陶冶兒童的心靈,我們要仔細洞察孩子美麗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質樸情感。廣泛收集、提煉他們天真、形象的動作,吸收為幼兒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這樣,創作出的舞蹈才會被幼兒喜歡和接受,幼兒舞蹈教學才能推陳出新,不斷完善。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將不斷加強各方面的訓練,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進一步加強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廣。
回族舞蹈教學要想創新發展,只是分析本族的傳統文化和舞蹈特點是不夠的,還要多分析其他民族的舞蹈特點,多學習其他民族舞蹈學科的教學經驗,從而讓回族舞蹈教材內容更加豐富,讓回族舞蹈不僅有本民族的舞蹈特色,也有其他民族舞蹈的魅力,這樣才是真正的實現了回族舞蹈的創新發展。
1.對回族人民的典型動作進行歸類整理。由于回族人民生活的地區分散,所傳承下來的舞蹈形式也就多樣,這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我們可以把各區域有特色的舞蹈動作進行歸類整理,整合成一本有教學價值的舞蹈書籍,它可以指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可以保證學生所學的舞蹈更加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把花兒手、屈伸步、碎搖頭等動作進行整理,然后從新分析進行編排,讓這種動作更有節奏,從而提高舞蹈動作的觀賞性。
2.把回族風俗習慣中的重要動作融入舞蹈藝術中。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很有特點,在生活中的許多動作很有代表性,有些動作很能體現出人的情感,這些動作如果能夠融入到舞蹈教學中,不僅會讓舞蹈藝術更具魅力,還會讓民族文化得到傳承。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的托耳手勢就是做禮拜的基本動作;還有回族舞蹈服裝可以選擇蓋頭,這個服裝不僅可以反映出回族人民的服裝特點,還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加以利用,一定會讓回族舞蹈得以創新發展。3.在民間藝術中提取有價值的舞蹈動作。回族地區的民間到處都有藝術表演,有些表演很有特色,也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因此,我們如果把這些民間藝術融入到教學中,也會讓回族舞蹈表演更有表現力。例如:“蛙鳴”“賢孝”“踏腳”等民間藝術可以和回族舞蹈結合,讓回族舞蹈更具魅力,更有民族特色。
二、把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編排到舞蹈中來,實現回族舞蹈的創新發展
把原生態元素合理的融入到舞蹈中,在經過加工處理,才能讓這些素材具有藝術表現力,讓人們體驗到藝術的美感,感受到文化的氣息。而且,創作者在對素材加工過程中,也是一種情感歷練,他可以感受到回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宗教的虔誠,這是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創作者會體會到回族人民內心的情感。在回族舞蹈語言創編中,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態是發揮重要作用的。例如:回族人民做禮拜的叩首動作、女子懷抱湯瓶的姿態等都是非常好的舞蹈素材,在《心泉》作品中,回族女子懷抱湯瓶身體前傾,塌腰昂首,半腳尖碎步曲線流動,形成了曲線美,女子時而梳理蓋頭,時而移動湯瓶,更有一種含羞的氣質美,該舞蹈的基本動作都是來自宗教生活“凈洗”中的,通過提煉女子的體態來表達女性的宗教情懷。《洗禮》中回族姑娘痛快淋漓的凈洗,不僅表現了今天的回族婦女充分享受水帶給她們的無限歡樂與幸福的同時,也暗含著回族人民嚴格信奉伊斯蘭教的品格,生動的揭示出回族婦女心靈深處的純潔和美好,展現出她們含蓄與開朗、純真與熱情的雙重性格特征。該舞蹈中還融入了阿拉伯音樂元素,利用交響樂器和管弦樂器來演奏,給人帶來更加流暢的意境,讓人情不自禁的聯想到和平的畫面。在舞蹈題材創作中,民間剪紙也能發揮作用。《剪花花》作品的成功就說明了民間工藝也能成為舞蹈創作的主題。在寧夏的南部,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當地人民一直生活貧窮,但是,當地的少女卻沒有受生活的影響,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揣著生活的夢想,她們心地善良、熱愛生活,她們最擅長的剪紙就是一種民間藝術的傳承,可見,生活上的貧窮并沒有給她們帶來壓力,她們生活的還是那樣幸福。該舞蹈在創作中就是以回族女人剪花花為題材,通過把她們生活中的態度利用舞蹈來反映出來,充分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該舞蹈的成功之處就是創意非常新穎,動作非常細膩,讓整個舞蹈充滿藝術性,讓人們感受到人物渴望幸福的內心情感。回族武術也是舞蹈創作中可利用的重要元素。“踏腳”本是一種回族武術,而且是武術中的打斗動作,有很強的攻擊性。但是,在舞蹈《啊吆喂》中,創作者卻是把“踏腳”中的一些武術動作編排到舞蹈中,從而讓男子的舞蹈動作更有霸氣,能體現出男人的那種氣魄。而哎呦喂又是一句地方語言,是女人對男人欣賞時所說的嘆語,在舞蹈編排中,女子的舞蹈動作多是回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創作者這樣編排可以反映當地女子對哥哥的愛慕之情,讓人通過觀看舞蹈就能看出人物的內心情感,這個舞蹈中的動作盡管是經過重組改編而成,但是卻很能體現民族特色,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結語
要淡化“權威”意識,減少“專業”作風,幫助學員,相信學員,積極主動地做學員主體的指導者。在多年的舞蹈教學實踐中,舞蹈系始終堅持各班課前半小時輔導制度,由學習委員帶領學員復習所學舞蹈,反復練習,強化記憶,糾正動作,力求基本規范,效果非常好。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發現模仿能力強,動作規范,跳得好的學員,鼓勵他們做示范性表演。高級班和中級班有幾位年齡在65~75歲的學員,她們上課認真,勤奮刻苦,踏實訓練,從不懈怠,她們的精氣神影響著其他學員,感動著老師,老師經常表揚她們,激勵她們。由此可見,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員,用變化的觀念評價學員,用贊賞的態度去欣賞學員,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員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強化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不僅要注意老年學員的共性,也要關注他們的個性,讓學員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去尋找、探索、體驗、分析、思考,提高其自學能力。教師始終以學員為中心,把學員放在第一位。突出差異性和實用性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員的個性差異,努力為不同的學員提供適合其個性的教育,使所有學員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并得到充分發展。要堅持面向全體,實施分層教育,加強個別指導。我們采取的做法是:分組練習,個別輔導,各小組長負責輔導和糾正組員的動作,幫助他們把動作跳好跳熟。教師要充分尊重學員,保護她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要求嚴厲但不能挖苦諷刺,更不能冷言冷語對待學員。所謂實用性,主要有兩個要素,即使用價值和應用性。多年的民舞教學,使學員的舞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紛紛把所學的舞蹈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好多學員參加了社區舞蹈隊及各種民間團體的演出,反響良好,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朝氣”。今年舉辦的吉林省首屆廣場舞比賽,舞蹈系學員代表老年大學參加比賽,最后奪得了冠軍。學校瞄準了廣場舞的發展趨勢,當即決定開設廣場舞班,現已全部招滿。這就是教學實用性的具體體現。
二、課堂教學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一)運用直觀形象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方式把民間舞蹈課上得具體生動,讓學員產生身臨其境之美感。如,學習朝鮮族舞蹈,教師就要先播放一段有關朝鮮族人民生活、勞動、舞蹈的片段,借助鮮活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員,讓學員由被動理解到主動接受。
(二)運用創設情境教學。精心創設審美情境,提高審美感受力。可根據不同民族的特色及地理環境、人文特征的不同來加以區分創設,以各民族舞蹈美、智、趣的特點來縮短教學內容與學員的距離,運用多種手段來向學員揭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藝術形象。如,學習藏族舞蹈,教師就要強調: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體態是腰部和胯部的“懈”,這一體態特征與藏民生活、勞作、服飾穿戴以及審美情趣息息相關。由于藏地海拔高、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等原因,當地老百姓需常年穿寬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間愛系掛滿配飾的寬腰帶;生產勞動時要背水、背牛糞等,這些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體前傾,腰部拉長的體態特征,使得藏族舞蹈的腰部的“懈”和“撐”成為一個典型特殊的民族符號。基本內容是踢踏部分、腳上的步伐及協調;弦子部分,重點是靠步與撩步及膝蓋的屈伸。要強調用腰部帶動的韻律意識及藏舞柔中帶剛的特點。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員置身于舞蹈藝術情境中,用心去體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想要了解舞蹈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并明確舞蹈教學的重點,那么首先就要明確氣質的含義和類型。顧名思義,氣質是人們從內心散發出來的,由內而外形成的,外露的形態。它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氣質特征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表現人的心理特征。氣質一詞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被提出了,它大致被分為四種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形態美是氣質得以表現的最好標志。
2、舞蹈對學生氣質發展的影響
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時期,骨骼和體態形態還沒有完全成型,在成長階段進行舞蹈學習能夠有效培養人的形態美和優雅內在,從而形成良好的氣質。現如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逐漸提高,每個人都想具有優美的體型和優雅的氣質,舞蹈學習就是培養這種氣質的重要因素。它能夠重塑學生的外在形態,保證身體勻稱和諧,輪廓清晰,線條筆直,充滿青春和活力。但是,形體美一定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之上的,舞蹈的訓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從而給人以愉悅之感,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第一,舞蹈學習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使他們看起來更有氣質。舞蹈學習有別于其它藝術的學習,它不僅需要長時間的鍛煉,而且需要學習者具有很好的平衡感。我們平時所認為的有氣質的人一定是身體協調的,通過舞蹈的學習就能夠鍛煉人的平衡感,例如芭蕾、拉丁、恰恰,甚至簡單的舞蹈動作,健美操、瑜伽等藝術形式都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感,給人以美的感受。第二,舞蹈鍛煉能夠塑造人的形態,提高人的氣質。眾所周知,舞蹈中的形態、動作豐富多樣,無論哪一種舞姿都需要進行身體的拉伸、伸展、收縮,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促進骨骼的發育,將其拉伸成筆直的形態,從而塑造線條美,讓學生看起來更有氣質。與此同時,舞蹈的基本功練習還能夠挺拔身形,讓學生樹立信心,培養良好的外在氣質。第三,舞蹈學習可以增強身體的柔韌性,給人更具氣質之感。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經歷過舞蹈培訓,最后沒有堅持下來的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柔韌度不夠。在舞蹈學習中,會常常出現押腿、彎腰等形式的身體鍛煉,這樣一來,能夠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將關節從僵化中釋放出來,形成一種形態美,給人以氣質之感。第四,舞蹈鍛煉能夠塑造體態,豐富內心。舞蹈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優勢就在于塑造體態的作用,現如今隨處可見的瑜伽練習、健美操等健身活動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很多對自身身材不滿意的學生經常進行舞蹈鍛煉也是出于這個目的。例如女生的大粗腿、凸起的小腹等都可以經過長期的舞蹈練習得以改善。拿我們常見的芭蕾舞舉例,其中的四大訓練方式“開、繃、直、立”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開”能夠增強身體關節的靈活度,實現線條的拉伸,糾正平時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塑造良好的體態;“繃”即關節的繃直,這個動作能夠鍛煉肢體的上升力,達到鍛煉肌肉的目的;“直”是指身體骨骼的挺拔、垂直,古人云“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就是這個道理。通過拉直訓練,能夠挺拔人的身形,做到提臀、收腹、挺背等動作,從而達到塑造良好體態的作用;“立”則能夠給人以傲然挺立之感,矯正學生的體態。另外,優雅氣質的形成不僅僅要有良好的外在形態,還要具有優雅高貴的內心,通過舞蹈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堅韌性格,提高學生的精、氣、神,讓人們看起來充滿精力,更富內涵,呈現良好的體態氣質。
3、結束語
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很多種形式實現,但關鍵在于教育者是否真的嘗試和實踐過。現代教育形式日新月異,素質教育已不是空話,被逐漸落實到教育實踐之中。舞蹈教學應算素質教育在實踐中的創新應用。相比舞蹈教學,音樂課作為常規課程,在現代小學的課程設置中更為常見,而舞蹈作為一種與音樂相關、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多被認為更為細化的分類。在小學中,一般作為興趣小組教學或學校組織的舞蹈小團隊教學形式出現,不是一種普及式的教育內容。對每個學生都進行舞蹈教學的教育模式并不常見。譬如江陰市花園小學的舞蹈教學主要在一、二年級學生群體中進行,每個班每周一次課。這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新嘗試,也是開啟素質教育切實落實的重要鑰匙。而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舞蹈教學確實給教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學生在形體、姿態上有了很大變化,另外,通過舞蹈課鍛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了明顯提升。可見,舞蹈教學的嘗試和引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如何更好地推進,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以完善整個教學過程。
二、小學課程中舞蹈教學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學可以鍛煉身體及肢體的協調能力
舞蹈是關于動作和韻律的藝術,是需要肢體協調和感情投入甚至精神共鳴的藝術。舞蹈多要配合音樂完成,要求肢體動作和音樂韻律協調,這不僅可以鍛煉舞者的肢體協調感、身體靈活度,鍛煉大腦中樞神經與肢體行為的同一性,也可以在舞蹈進行中強化舞者的肢體強健程度,同時調整氣息,也是一個鍛煉身體的好方法。現在的學生除了課本知識外,又被各種電子設備吸引而多喜歡“圈”在家里,注意鍛煉身體的越來越少,健康水平也日益下滑,舞蹈教學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缺。
(二)舞蹈教學可以培養端莊的儀態與氣質
舞蹈不同于跑步、打籃球等專業體育項目,其注重舞者的肢體形態,重視舞者在和著音樂擺動肢體時表現出來的氣質。舞蹈的基本儀態包括收腹提臀、挺胸抬頭,也是對舞者生活中個人形體姿態的一種培養。小學時期的學生正是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長期專注于低頭寫字,極易養成站不直、做不端,甚至駝背的壞習慣,舞蹈要求學生要有正確的坐姿和站姿,保持身形要有直立感,這有助于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站姿與坐姿,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
(三)舞蹈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愉悅身心
音樂本身就有獨立的審美情趣。就音樂藝術而言,其能全面、立體化地表達相應的情感,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主體,也能對音樂藝術有所了解。舞蹈作為肢體表現和音樂結合是一種美的享受。舞蹈練習的過程是一個長期與音樂相伴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舞蹈,也會對音樂有基本的審美和了解,因為它更注重感性的情感抒發,表現一種言語之外的意趣。同時,這種教學脫離了坐在教室中的固定模式,學生從精神到身體都是自由的,這對小學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是在玩耍中進行教學,更符合他們接受理解事物的形式。
(四)舞蹈教學可以調動個人的想象力,創作自由
舞蹈動作是靈感的迸發。在舞蹈動作訓練中,不僅要求從情感表達中去探索肌肉、節奏、力度、空間等的變化,更要通過多重角度的變化去尋找新的動作,從而達到對現有動作規則的超越和突破。通過舞蹈教學,教會學生基本舞蹈動作,然后讓他們自由發揮,鼓勵學生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舞蹈,也是對他們天生獨特想象力發展的一種保護,而在日常教學中,標準答案的束縛容易扼殺學生太多的奇思妙想和天馬行空,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也使教師找回一些遺失太久的情感與想象。當然,在舞蹈創作與發展的不斷演進中,我們發現,從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到審美理想和審美心理預期都在不斷提高要求。單純的肢體表演有時略顯單薄,表演空間狹小,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滲透藝術的真諦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對于道具的靈活運用顯得尤其重要,這不僅可以使表演達到單一肢體語言表達不了的情緒和思想,可以生動表現出角色身份,同時還可以說明特殊的環境狀況,同樣也是對學生想象力和創作力的一種調動。
(五)舞蹈教學可以提高個人的協調與合作能力
在多數學生眼里,小學階段的舞蹈教學只能算是一種啟蒙或啟迪教育,但由于其本身的藝術基因,我們也可以把舞蹈看做一種特別的交流方式。通過舞蹈,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協調、合作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這些都是隱形教育內容。
(六)舞蹈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從某種程度上講,舞蹈并非隨意舞動,它講求韻律、節拍。舞者在舞蹈中要和著音樂、節拍有韻律地舞動肢體,除了動作舒展之外,還要注意面部表情、情緒的表達等。實際上就是需要舞者必須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應多注重基本動作和基本隊形的訓練,以基礎知識輔助教學工作,著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肢體協調性。但舞蹈正因其教學形式的獨特性和其藝術魅力、與傳統課程相異的娛樂性契合了學生愛玩的天性,在不知不覺中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日積月累,學生的專注性就會在舞蹈教學中得到有效培養。
三、小學課程中舞蹈教學的未來
由于小學舞蹈教學鮮有列為正式課程的,如何進一步擴大范圍、推廣舞蹈教學、進一步深入推進舞蹈教學都是擺在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不過,通過現有實踐經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蹈教學對小學課程改革和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要意義。正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小學生,其智力和心理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但更應該注意的是,這里的舞蹈教學目的并非使每個孩子成為專業的舞蹈家、藝術家,而是一種審美教育,是一種理解層面的內容,重要的是實踐效果而非理論論證。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強,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進行取材,這就要求舞蹈教學不能單純從舞蹈藝術本身出發,還要與受教育者本身,即小學生的身心狀況相協調,如加大舞蹈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重視舞蹈中孩子的互動與合作,選用難度較小且節奏明快的歌曲等。此外,舞蹈是一門重視表現力的藝術,這就要求學生要克服自身的緊張和怯懦,收起自己的局促和害羞,但這對一些性格較內向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對學生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合適的引導。孩子是敏感的,教師的不耐煩情緒都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原本就不擅長表現自己的學生更難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甚至形成心理陰影而排斥舞蹈。因此,舞蹈教學中的交流和講述的進行方式也值得考究。
四、結語
考慮到民間舞教材上顯著的性別差異性,在沒有把握的條件下,為實現課堂風格統一性,教師一般都采用動作“偏中性”的現代舞實施教學或編創課,致使民間舞漸漸邊緣化。師資結構單一。據筆者調查,廣西高校校園舞蹈團大多數都隸屬于高校團委。因此,活動都是在團委的指導下開展。從師資結構上看,有些學校縱然有自己的專職舞蹈教師,也難免“一枝獨秀”的窘迫,而有些學校則是由外聘舞蹈教師負責授課。從專業角度分析,舞蹈團的指導老師并非都是民間舞專業出身,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間舞教學的開展。訓練課時不足。廣西高校校園舞蹈團的訓練時間都集中在課后或周末,一般為4~6個課時,考慮到授課內容的豐富性,教師會經常采取現代舞、古典舞、基本功和民間舞“大雜燴”的方式,這就在本來單薄的訓練時間上,剔除其他舞種的訓練時間,民間舞的教學時間所剩寥寥。一旦有大型晚會或競賽活動,師生們就要投入到劇目排練的狀態,課堂教學時間所剩無幾。
2完善廣西高校校園舞蹈團民間舞教學相關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
目前,廣西多數高校校園舞蹈團尚未建立系統的教學課程,且錯綜復雜,組織結構不明晰,課程亦缺乏延續和遞進。筆者認為,對于此類舞蹈團,在內容上應強調教材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民間舞典范組合課為依托。典范組合是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重點,是各民族文化內涵、品質特點的高度凝結,對非專業性的高校舞蹈團的學生來說,由于課時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只需針對性地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一至兩個傳統典范組合,對學生進行教授。目的是在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民族特性的基礎上,明確的掌握舞蹈的風格、動律特點。以劇目排練課為主導。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舞蹈劇目的排練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一旦舞蹈的演員出場不再是自身去體驗某種此刻的感情,而是去裝扮一個人物時,他便進入了戲劇演員的領域。”所以劇目排練課能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前提下,增強其舞蹈表演能力和綜合創造力,并在學習及排練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角色想象,滿足舞臺表演欲望,同時感受團隊合作、集體相處的快樂氛圍。以節奏訓練課為補充。舞蹈的節奏是民間舞蹈其風格和動律能夠正確表達的關鍵,也是統一課堂風格最好的方式。在高校校園舞蹈團民間舞的教學中,同樣要特別強調學生對舞蹈節奏特點的把握,開設專門的節奏訓練課,以舞蹈節奏訓練為切入點,加強學生的節奏感訓練,培養良好的節奏感知能力,是能夠較好駕馭民間舞蹈作品的關鍵。
(2)健全師資結構。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教學工作穩定進行的有力保障。學校方面,鑒于民間舞教材性別的差異,高校應配備兩人以上的男女配合教學的教師團隊,使民間舞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自身方面。舞蹈團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業務水平,努力熟悉男女班民間舞教材,男女教師在進行課程教授時,進行良好的溝通和輔助,在實踐的基礎上,應夯實理論基礎,同時提高自身的舞蹈創造力。
(3)優化教學手段。
對舞蹈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應打破傳統的“元素教學法”模式,培養學生強烈的愿意“舞起來”的意識,直接的組合或劇目教學更能使學生易于接受,以筆者經驗來看,單一的動作元素易使學生產生精神疲勞,甚至對民間舞存在認知誤區,而節奏和動作的不斷變化卻更容易調動起他們的舞蹈積極性。在組合或劇目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整個組合或舞蹈的編排,增強大局觀和創造力。
(4)突出地方特色。
在高校校園舞蹈團的民間舞教學中應突出地方特色,將廣西壯族、瑤族的原生態民間舞蹈進行提煉加工,引進廣西各高校的民間舞教學中。在此基礎上,為了輔助學校的舞蹈課程教授,可對地方民間舞蹈進行田野采風調研“。田野作業方法是現代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學的研究方法,也是舞蹈學進行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進行田野作業可讓學生從多維度、多層次地認知地方的民族舞蹈文化。因此,此類舞蹈團的教師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處地方這一便利條件,帶領學生參觀民族文化館、壯瑤服飾展、民族風情展等,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該民族的人文背景和舞蹈文化。
(5)創建實踐平臺,以實踐促教學。
在重視教學的同時,學校應為校園舞蹈團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使其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充分履行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責任。因此,學校舞蹈團應立足學校、放眼全國,甚至可以走向全世界,將本土優質的民族文化通過舞蹈團的各項活動得到宣傳。所以積極參與全國、全世界大學生之間的各類藝術活動和賽事,不斷拓展團隊學生的眼界,提高團體榮譽感“。美國曾制定了《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規定舞蹈是所有學校規定性科目,同時提出了實施方法和具體標準。目前,西方國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將舞蹈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這顯示出當今世界藝術教育的發展潮流。”所以,和世界接軌可以為中國舞蹈藝術的傳播搭建平臺。廣西是我國唯一有海岸線的西部省份,毗鄰東南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迄今為止,廣西已有多所院校在東南亞、東歐等國設立孔子學院,廣西高校可以和類似于“孔子學院”的文化普及團體合作,讓校園舞蹈團走出國門,將廣西甚至中國的少數民族的文化通過這樣的平臺得以宣傳,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形成對教學的反饋機制,以實踐促教學。
3結語
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就是:舞蹈教學由一個教師進行教授,考試時由另外一個舞蹈教師給予考試,也就是給學生以分數評價的同時給舞蹈教學內容提出建議,大家共同研究探討舞蹈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如何教學改革。一般情況是一個班的學生進行考試,請另外平級的班級進行觀摩,讓他們在觀摩中再次對該舞蹈教學內容教學理解與消化,有助于舞蹈教學的升華與發展。總之,教是一位舞蹈教師,考是另一位舞蹈教師,這種形式就是考教分離。
二、考教分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在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中,對舞蹈教學內容的再次審視與研究,對較難的學生完成有困難的舞蹈動作進行修改,使舞蹈內容的選擇更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與表演,有時甚至對某個舞蹈動作進行組隊研究探討,使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有適合幼高師學生使用。如維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這個舞蹈動作,學生完成的不太理想,通過考教分離的過程中展示出學生的手腳完成的不協調,經過探討研究決定,三步一抬這個舞蹈動作是維族舞蹈中較有代表性的舞蹈動作,在舞蹈教學中必須要保留,研究探討后決定保留腳下的訓練,把上身的舞姿進行改編,使舞蹈風格不發生變化,即達到舞蹈訓練的效果也解決了學生完成困難的舞蹈動作,促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考教分離有利于學術交流
通過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為舞蹈教學的主講老師與其他各位舞蹈教師提供一個坐下來探討舞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機會,每位教師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研究探討如何使幼高師的舞蹈教學向良性發展。如:在藏族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中,在訓練踢踏類腳下步伐時發現: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教材基本步伐,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專版本的庫馬拉組合,還有的老師用的是北京舞蹈家協會的考級教材,到底選用哪個教材好呢,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選用北京舞蹈家協會的考級教材內容,因為這個舞蹈動作更適合幼高師學生的學習與表演。在這樣的研究探討過程中學術的交流,不只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交流,還在教學方法與科研方面進行交流探討,如何在國家刊物上發表文章,立意要新穎、如何在課題研究上找到立腳點等,在考教分離的同時更多的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在經驗的積累與傳承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考教分離有利于教學改革與創新
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對舞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考教分離發現舞蹈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改進。一是教學內容方面,在考教分離中發現學生完成不理想的舞蹈組合與舞蹈動作進行修改,如東北秧歌考教分離中發現,跳踢步舞蹈組合比拾豆豆舞蹈組合更好些,因為都是以后跳踢步為主要的舞蹈動作居多,拾豆豆舞蹈組合反復太多,顯得長而難于記憶,跳踢步舞蹈組合短小精悍,訓練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大家研究后決定選用跳踢步舞蹈組合作為下一年舞蹈教學的內容。對于個別舞蹈動作經研究后,大家共同進行修改成便于學生完成的舞蹈動作。并對教學方法進行探討,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比較適應幼高師的學生,如:舞蹈動作剖析法、示范法、言傳身授法等,在幼高師的舞蹈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并對練習法進行改革,不是單純的集體練習或是小組練習,還可以靈活的使用它,一對一的進行練習,就是一個練習一個在旁邊觀看給予指出不當之處,而后進行修改。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所以幼高師舞蹈教學的考教分離對舞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考教分離能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幼高師的舞蹈考教分離中是一部分學生在考試,還有部分學生在觀摩大家的舞蹈表演。進行考試表演的學生在表演時的心態,一般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要求學生把考場當做舞臺,把下面觀摩的學生想象成黑壓壓數不清的觀眾,運用具有感染力恰如其分的表情,靈活優美的舞姿以及一定的舞蹈技巧,完美的表演舞蹈作品,才能獲得領導、老師的認可并且得到高分的好成績。這種表演技巧不是一下就能具有的,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已擁有。所以每學期的這種考教分離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直接的作用。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