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資本管理論文

資本管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2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本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資本管理論文

篇(1)

一、風險項目的資本成本估計方法

公司資本預算決策中一個重要的變量是新投資的應得收益率或基準率。決定應得收益率并從而決定一個項目資本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該項目的系統性商業風險,也就是項目營運現金流的系統性風險。下面筆者介紹國際上大公司所普遍使用的資本成本估計方法。

1.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項目評估。

現代財務理論的一個中心原則是,一項投資的應得收益率應該依賴于其產生的現金流的風險。國外的多數大公司都采用具有風險調整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項目評估。在這種方法中,對于債權和股權的稅后現金流用貼現率iWACC進行貼現,以反映債權和股權資本的稅后應得收益率。這樣就得到了凈現值(NPV),它反映的是投資的未來期望現金流的現值(E[CFt])減去初始投資后的部分。即: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是根據iWACC=[(VB/VL)iB(1-TC)]+[(VS/VL)iS]得到的。其中,公司的市場價值(VL)等于公司債券的價值(VB)加上公司股票的價值(VS),iB和iS分別是公司債券和普通股的應得收益率,TC是公司的邊際稅率。債券的應得收益率通常接近于公司的借款成本,普通股的應得收益率則是一個難以估計的變量。

加,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不同證券之間的(N-N)個協方差,而這N種證券各自方差的影響將越來越小。因此,決定投資組合風險的是資產之間的協方差,而不是單個資產的方差。

單個資產的風險中不能通過在一個大的投資組合中持有它來分散掉的部分被稱為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不能分散的,它由整個市場范圍內的事件引起,例如經濟增長、政府支出的增加、投資者對于資產價值認識的改變等。單個資產的風險中能夠通過在一個大的投資組合中持有它來分散掉的部分稱為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包括所有只對單個公司產生影響的事件,如罷工、高層管理的變更、公司銷售情況的波動等。非系統性風險可以在一個大的投資組合中分散掉,因此它不會得到風險補償。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在于,投資者關心的是資產組合的期望收益和風險,而不是獨立資產的期望收益和風險。

3.應得收益率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基于上述分析以及一些附加的假設,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股權的應得收益率是通過投資收益率Rj對市場收益率RM的回歸,即Rj=αj+βjRM+ej來確定的。其中,αj和βj是回歸系數,ej表示圍繞回歸線的隨機誤差。一種資產的系統性風險或者beta值(βj)由ρjM(σj/σM)來測量,其中,σj和σM分別表示投資收益率和市場收益率的標準差,ρjM是投資收益率與市場收益率的相關系數。

這樣,由上述回歸估計出的股權beta系數就可以用到證券市場上,以估計股權的應得收益率Rj。即:Rj=RF+βi(E[RM]-RF)。其中,RF是無風險利率,E[RM]-RF是市場在RF基礎之上的風險補償。beta系數表示股權價值對市場組合變化的敏感性。無風險利率反映的是資金在無風險投資中的時間價值,它構成了風險調整貼現率的基礎。由該方程所描述的直線將一種資產的應得收益率表示成無風險利率、市場風險補償和該資產的系統性風險或beta的函數。

4.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分割與相應的市場組合。

如果各個國家對于相同風險的資產的實際應得收益率都相同,就可以認為國際金融市場是一體化的。由于存在跨國資本流動的限制,我國的資本市場與其他國際市場仍然是分割的。對資本自由流動的限制包括市場摩擦(如政府控制、跨國交易的稅收和交易成本)、獲取市場價格和信息上的不平等。由于這些資本流動存在著限制,我國的資產應得收益率有可能低于其他國際市場對具有可比風險的資產所要求的收益率。

在一個一體化的金融市場中,CAPM中的市場組合應該是在全球范圍內、以市值為權重來構造的分散化的證券組合。在決定項目貼現率時,相關的風險是該項目相對于世界市場組合而言的beta系數。但是大多數國家的資本市場并沒有完全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公司仍然采用本國的市場指數來代表市場組合。美國的公司通常選取美國的市場指數,例如紐約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而日本的公司則選取日本的市場指數,例如日經225指數。隨著經濟和貨幣的一體化以及歐元的引入,歐洲的公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采用本國的市場指數轉為采用歐洲的市場指數。隨著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的逐步推進,資本成本的估計也日益傾向以世界市場組合或者世界與本國因素的綜合為基準。

二、選擇無風險基準率的基本推理

盡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已經給出了建議,我國許多的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使用無風險利率或銀行存單利率作為所有新投資的基準率而不計風險。使用無風險利率或銀行存單利率作為基準率的一個理由是,政府可以按此利率借款并為新的投資項目籌資。因此,一些公司經理們認為,新投資的應得收益率應該達到這個基準率以向政府提供回報。

這一推理忽視了財務理論的一個中心原則。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基準率是由資金的使用而不是資金的來源所決定的。公司對特定的資產應該采用特定的貼現率,以反映特定投資的機會成本。這就需要將項目的應得收益率與金融市場中具有可比風險的其他資產的應得收益率進行比較,并且要求該項目至少能夠提供和資本市場中其他可行項目一樣高的應得收益率。政府的借款成本與資金如何使用幾乎沒有什么聯系,擁有較高系統性風險的項目應該要求較高的應得收益率,以補償其增加的風險。

三、使用無風險基準率的影響

1.對股東的影響。

假設我國一個公司的經理正在考慮投資一個煤礦,該項目的投入為1500000元,投產以后每年將得到100000元的期望現金流,并且將延續下去。政府的借款利率是5%。該項目的beta系數是1.0,風險調整后的應得收益率是10%。在政府5%的基準率之下,該投資項目將得到一個“顯然的”凈現值500000元(100000÷0.05-1500000)。但是,這個凈現值沒有將投資的系統性風險考慮在內。在10%的市場應得收益率下,這個投資項目將以1500000元的成本產生一個現值為1000000元(100000÷0.1)的資產,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為-500000元。顯然,這個在政府的借款利率之下被視為正凈現值的投資項目,是不會被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所采用的。

如果對于低風險和高風險項目都使用5%的基準率,將會誤導投資者偏好具有高期望收益率的項目。長此以往,使用銀行存單利率作為基準率的我國公司的資產組合將會傾向于高期望收益率的項目。這些資產組合中的很多項目也可能具有較高的風險。從資本市場觀點來看,其中的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項目將是有損公司價值的。

2.對其他利益主體的影響。

篇(2)

一、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是金融體系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般認為,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對于資本市場具有強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增加投資,為資本市場提供資金來源;促進金融市場競爭,推動金融深化;加快金融創新步伐,促進衍生工具發展;有助于加強金融立法和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穩定證券市場,促進市場交易的現代化;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金融最根本的功能是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根據資金流動是直接借助一次合約(資金供求雙方直接見面)還是兩次合約(經過金融中介)在金融體制中的比重,可以劃分為兩種不同的融資模式,即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再根據這兩種融資模式在金融體制中的地位,區分所謂的銀行主導型體制與市場主導型體制。

目前我國是典型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2002年,我國個人保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2500億元,約占當年新增居民儲蓄存款的18%,保險對儲蓄已形成一定的分流作用。但從儲蓄分流所形成的保險資金向投資轉化的情況看,18%投資于國債,5.4%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而52%又投資于銀行存款。保險業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一半以上資金又重新回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保險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2002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7萬億元,居民儲蓄率高達39%。通過保險公司吸收居民儲蓄的長期資金可以集中使用、專家管理、組合投資,按照資金匹配的原則配置到資本市場,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因此,遵循金融體系之間的內在規律,建立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是一種雙贏的選擇,是保障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其實,我國立法部門對保險資金入市限制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國股市的非理性以及可能引發的風險。但我國股市的非理性就在于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過于分散,機構投資者偏少,大量短期資金和小額資本充斥,如果有保險資金的參與將會改善股市結構,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所具備的長期性、穩定性更有助于消除股市的過度投機和波動性,而股市的高收益反過來又會改善保險資金的運用效果,因此,保險資金入市有助于實現股市與保險業的雙贏。顯然,保險資金可以加速資本市場的成熟,反過來,資本市場又反哺保險市場,使保險資金運用降低風險,收益更大。

發展經濟學認為,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經濟起飛,資本形成是其約束條件和決定性因素。盡管我國目前的儲蓄率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不暢,機制不順,嚴重影響了我國的資本形成和資本積累。在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是集中資本、積累資本的主要場所,直接融資是工商企業組織資本的基本形式,而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和證券投資基金又是資本市場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其中證券投資基金的主要買家還是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因此,發揮保險在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作用,有利于促進長期投資。通過不斷增加滿足長期金融資產的要求,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管理金融風險的能力。保險公司的融資服務不同于銀行,單是充當了借款人(政府和企業)和投資人(有閑散資金的儲蓄者)的中介。保險公司能夠動員長期資本,使儲蓄機構化。小額儲蓄者如果只是把錢放在家里,就無法支持政府和商業部門大融資需要,從而也就無法支持經濟的發展。如果把錢存入定期存款帳戶,這樣也只是為銀行貸款提供一種定期的支持。相反,如果小額儲蓄者將資金投資于保險,保險資金就能夠通過購買債券和股票投資于資本市場來滿足實際部門的長期資金需要,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二、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的國際經驗實證

本質上講,保險資金的投資需求與證券市場的融資需求互動互補。在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國家,保險業積聚和融資的能力僅次于銀行業。保險資金很大一部分通過各種形式投資于證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英國對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限制比較寬松,保險公司股票投資所占的比重較大。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這一比重達到了25%以上。到了90年代,英國投資于國內公司普通股的保險資金占保險總資金的43%以上,投資于國外公司普通股的比重在10%以上。同時,保險資金在股票市場中所占的市值也越來越大。至2001年末,英國保險公司投資證券3000億英磅,所持有的證券市值占倫敦證券市場的20%左右,其作用舉足輕重。

美國的保險資金一般投向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等領域。1970年,美國保險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總值占股票市場總市值的比例為12.4%,而1995年上升到28.2%,1998年達到了29.6%。2001年財產和災害險公司持有證券上升到了34%,生命和健康險公司持有證券上升到了20%多。與英國不同的是,美國對于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市場的限制較多。比如紐約的保險立法不僅規定投資方式,而且嚴格限制投資比率。

日本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領域在證券市場,占其投資結構的50%以上。最初,日本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領域為貸款,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證券市場收益率逐年提高,保險公司貸款的比率逐漸下降,其證券投資的比率相應提高,到1996年,比率達到了50.7%;現在,日本保險公司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至2003年6月,投資證券資產占59.8%,其中投資外國證券達14.1%,股票投資一般占股票市場總市值的15%左右。

韓國是新興市場國家,盡管對現金、儲蓄和證券的限額已經取消,目前韓國政府通過對大多數資產設定限額,實施積極管理體制,保險公司證券投資的比重也在逐步加大。2000年,保險公司的股票和證券資產價值為40.5萬億韓元,占主要機構投資者股票和證券資產總價值的16.1%。2002年底,韓國保險公司的資產組合中,債券占投資資產總額的37.1%,而股票占投資資產總額的5.4%。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相互作用和互動發展,可以產生巨大的潛在利益。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對于商業銀行融資占絕對優勢,可以作為巨大的力量,在金融體制中促進競爭和提高效率,可以激勵金融創新,促進資本市場現代化,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強公司治理。

三、保險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的不同模式的比較研究

從國際上看,保險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是通過下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和運作;——是保險公司內部設立投資部門進行管理運作;三是委托其他機構進行投資管理運作。目前我國保險公司一般采用的是第二種方式。2003年,中國人保成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預示著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主體的專業化組織模式已經浮出水面。

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即通過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運作。子公司除了重點管理母公司的資產外,還經營管理第三方資產。在躋身2002年全球500強企業中的34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80%采取資產管理公司模式的做法運作保險資金,其余公司仍然采用投資部模式或委托投資模式。即便是這80%的大公司也并非只采取資產管理公司一種模式,它們同時還在公司內部設立證券部、國債部、不動產管理部等投資部門管理保險資金。

投資部運作模式,即內設投資機構。按此種模式進行運作,有利于公司對其資產直接管理和運作。例如有著135年歷史的美國大都會人壽在總部就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部,管理著1500億美元的資產,同時對海外公司投資業務進行監管,還直接參與保險產品的開發。

委托投資運作模式透明度較高,不但可以減少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部模式較高的成本支出,受托人則可以集聚眾多資金來源形成較大的規模效益。實行委托管理較多的一般是再保險公司、產險公司和一些小型壽險公司。部分大型保險公司也將個別投資品種(如投資連結險)交由基金公司運作。提供委托管理的機構主要是一些獨立的基金公司和部分綜合性資產管理公司。以美國市場為例,從保險公司數量上看,上個世紀80年代未有一半的保險公司采取委托投資方式(美國稱第三方資產管理),而現在已達到3/4;從資金量上看,美國保險公司外包出去的資產從1990年的1400億美元增加到目前的近3000億美元,保險資產外包率從8%提高到11%。

四、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的路徑選擇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截止2003年3月末,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6292億元,其中,銀行存款占50.39%,國債投資占18.1%,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5.12%,金融債券投資占9.12%,企業債投資占3.44%,其他投資占13.83%。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從政策環境、保險業資金運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益,是我國保險業進一步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鑒于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基本處于分離狀態,保險業的發展較為封閉,為有效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作用,在未來必須研究以下幾種渠道,以解決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問題。

(一)增加投資債券范圍

中國保監會在2003年6月公布了《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對保險公司進行企業債券投資的限制放寬,長期以來制約保險業資金運用的投資企業債券范圍狹窄、比例過低等狀況將得到改善。保險公司購買企業債券的范圍增加,不再限于《保險公司購買中央企業債券管理辦法》規定的信用評級達AA+以上的鐵路、三峽、電力等中央企業債券,而是經監管部門認可的信用評級機構評級在AA級以上的企業債券,并且投資比例可以提高到上月末總資產的20%。

有關專家認為,對信用評級做出較高要求,符合保險資金安全穩健、保值增值的投資風格,而放寬投資企業債券范圍,則符合債券市場的發展趨勢。

(二)買賣證券投資基金

從1999年10月《保險公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施行,保險公司一直是基金市場的主要投資者和中堅力量。目前,保險公司約持有封閉式基金總額的1/3,開放式基金總額的1/10,而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保險業在基金業發展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

但由于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規模比較小,可投資的品種相對較少,金融創新的步伐也比較慢,證券投資基金難以進行差別化投資,其專家理財的優勢并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保險資金入市的積極性。因此,資本市場和基金業都應該加快創新步伐,為保險資金提供更多的投資品種。

中國保監會公布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修改稿),對保險資金運用范圍、保險公司經營業務范圍、保險公司及分支機構的準入門檻等條款做出較大調整和修改,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其中第79條在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里,明確增加了“買賣證券投資基金”的具體條款。

此外,《證券投資基金法》的制定,對于未來基金業發展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應在新的法律中解決好一些根本問題。

(三)設立資產管理公司

保險業的迅速壯大和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更加專業化的資金運用管理體制與之相適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和成功運作是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新舉措、新思路,其積極作用至少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有利于更加有效地適應保險資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專業化運作的要求;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利于促進承保業務發展和投資運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維護保單持有人的權益。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的規定是:“受托和委托管理運用人民幣、外幣保險資金;管理運用自有人民幣、外幣資金;與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相關的咨詢業務”,以及“經國務院和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同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雖然沒有明確被定性為“保險”類企業,但歸中國保監會監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各項資金運用業務應嚴格遵守《保險法》和相關金融法規的規定。盡管從目前來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資金運用上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成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至少奠定了一個基本的實體基礎。從長遠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的限制注定是一種過渡性規則。

(四)直接上市進入資本市場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金融服務評級董事黃如白認為,中國內地保險市場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內地主要保險公司的償付儲備比較弱。以2002年的承保額計算,壽險與非壽險公司須分別增資150億到200億元及70億至100億元,才能達到投資級別(BBB)級的資本充足水平,若承保額進一步增長,差額將進一步擴大。所以,上市集資是填補償付儲備最可行的渠道。

2003年11月6日,中國人保在香港掛牌交易,募集資金54億元,其中90.9%將用于充實資本金。中國人壽于12月初在香港及紐約上市,籌資額35億美元。這樣,一方面可以盡快通過上市等方式補充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中國保險公司經過股份制改造后,整體進入資本市場也必將給資本市場帶來一股新的力量。

(五)保險證券化創新

保險證券化是指保險公司通過創立和發行金融證券,將承保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的過程。是20世紀90年代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的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是保險公司為提高承保能力、分散風險而在資本市場上推出的一種創新工具,對保險業、資本市場乃至整個金融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英美兩國財產保險業的資產證券化率高達90%,壽險業達80%以上。一般而言,保險證券化的過程包括兩個環節,第一,將承保現金流轉化為可買賣的金融證券;第二,通過證券交易,將承保風險轉移給資本市場。通過證券化形式,將承保風險利用資本市場機能加以分散,或轉嫁至市場中較有能力(或資力)承擔風險之人,而不致集中于單一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或資本市場投資人。這是金融市場的結構性融合。

從國際市場情況看,財產保險巨災風險的證券化形式主要有巨災債券、巨災期貨、巨災期權等。在人壽保險業,根據壽險和年金產品的特點,證券化主要有兩種潛在的途徑,即可以基于一個國家范圍內的死亡率指數設計一種長期債券和基于特定的被保險群體設計一種債券。

入世后,我國保險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為了應對國際競爭,加強銀行、保險、證券業之間的協調和合作,促進金融服務一體化,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保險證券化的方式,不僅可以解決保險公司巨災風險再保險能力不足、風險過大及流動性不足等問題,而且可以為證券公司、機構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工具,降低非系統性風險,活躍證券市場,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五、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需注意的問題

保險資金的證券化是以發達的資本市場為基礎的。我國資本市場處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各項制度不健全,貫徹落實不堅決,投機行為層出不窮,人為風險因素太多,保證投資不出現重大失誤的外部環境沒有建立起來。這是影響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的決定性因素。為此,對于保險資金的運用,特別是進入資本市場,注意以下幾方面極為重要。

(一)重視資本市場的風險,加強風險管理

根據統計,國際資本市場2001年資金運用收益率為4.3%,而2002年則下降到3.14%。保險公司進行資金投資不能忽略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近幾年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導致歐、美、日的保險公司同樣在資本市場上損失慘重,如慕尼黑再保險2003年首季投資損失了23億歐元。

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日本保險公司大量直接投資和參股日本企業,被投資企業又大量購買保險公司的保單,兩者形成了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中央銀行為刺激經濟恢復,長期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央行貼現率近年一直維持在歷史最低位,使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受到嚴重影響。此外,日本股市一再刷新20年來最低記錄,投資股市的保險基金連連虧損。2002財政年度,日本10大壽險公司持有的股票出現了3800億日元虧損。

面對資本市場的投資風險,保險監管部門要研究制定對保險資金實行比例管理的原則及具體辦法,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加強資產與負債匹配監管,及時評價資金運用風險,動態監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嚴格控制風險。按照集中統一和專業化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保險資金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投資決策、投資操作、風險評估與內控監督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

(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問題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是全球保險業的共同問題,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的資深評論員巴利·瑞立所說,“金融機構正面臨著一場清償能力危機。……監管者在不斷放松對保險公司的清償力要求,以犧牲其客戶利益的代價來保住這些保險公司。”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英國卡多根金融公司的馬克,圣澤爾認為主要有:過多地將資金投資于股票,股市的下跌使這種缺乏風險控制的投資暴露無遺。……由于他們沒有在形勢好的時候增加儲備,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使保險公司為了提高保單回報而不惜犧牲儲備。同樣,標準普爾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國產險正面臨著償付危機。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我國保險監管主要停留在市場行為監管的層次,對償付能力的監管重視不夠。今后應該在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的同時,加強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中國保監會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這說明我國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將對加強保險公司監督管理,維護被保險人利益,穩健經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認真面對混業經營趨勢

篇(3)

過去在工業社會的經濟體制下,企業主要是利用原材料的有形資產來創造價值。根據1982年Brookings機構的研究顯示,當時有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約占工業組織市場價值的62%,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這個比率已經降到38%,而更近的研究則指出,20世紀末有形資產僅占市場價值的15%。很顯然,企業的價值已經從有形資產轉變為無形資產。企業的無形資產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需求

我國經濟增長長期由物質資本驅動的,或者說是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使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十分迫切。粗放經濟增長方式,有以下幾個劣勢:(1)投資重復性高、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不合理,作為新興產業的第三產業無論是比重還是水平都偏低。(2)創新能力不夠,缺乏核心技術以及應用能力,簡而言之,就是無法把適合的科學和技術創新轉化到產品中去。(3)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不協調、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的比重偏高,又使環境污染加重,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而這些很大部分可以歸結為企業的智力資本的缺失以及不足。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與智力資本的投入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影響國家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兩類:一是要素投入,二是綜合要素生產率。投入應該包括物質資本投入和智力資本投入,過去我國只在實物資本上投入很多,而忽視了智力資本,現在要充分認識到實物資本和智力資本的有機性,不能忽視通過智力資本的投入形成的內在效應帶來的高勞動生產率的巨大貢獻。

其次,經濟投資過程中包含著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如果技術進步的速度跟不上新技術的應用,那么投資就無法得到應有的效果,同時,新技術也很難實現增長。而我們知道,國家經濟增長轉型的最終目標是進入“創新推動”的集約型增長階段,這就需要對智力資本的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高附加值的生產方式成為現實,社會產品和財富的增值更多的被智力資本所體現。在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的大型企業,其市場價值比其賬面價值要高出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9倍,這些都是智力資本所帶來的價值。大多數經濟增長因素的研究中,在各種要素水平相當的條件下,仍有很大的余差,代表著無法用賬面數據給予解釋的收益,這部分顯示的主要就是企業智力資本的收益。

醫藥企業管理研究新興的方向———智力資本研究展望

筆者認為,智力資本是一種企業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一種能夠創造價值或者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給企業帶來利益的資本。這個時代企業生存的關鍵技能已經成為了管理以知識為基礎的智力資本的能力。Quinn(1992)指出,企業的長遠生存與發展越來越依靠智力資源的開發和部署,而不依靠物質資產管理:“當一個公司越來越關心它自身以及供應商的內部知識和服務技能時,它會發現其管理中心在偏離對財務和物質資產的監督和部署,而傾向于對人的技能和知識基礎的管理,傾向對公司內和供應商的智力的管理。”

首先,對于智力資本的定義與界定應加強研究。國外學者對于智力資本的定義與結構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研究,但仍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而國內關于智力資本的研究還處于翻譯國外研究文獻、借鑒外國的階段,大都是對于國外研究成果的照搬,論其實質并沒有考慮到我國企業與國家的實際情況。因此,對于基礎理論研究的匱乏迫切要求我們要加強對智力資本定義以及結構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對國外智力資本進行驗證,提出適合于中國文化的智力資本相關理論。國外智力資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歐美文化背景來開展的,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和文化背景與歐美相差許多,不能直接把國外理論直接運用于國內,要對其理論與相關因素關系進行驗證后才能進行改善和應用。同時,也有必要對現有的部分研究成果進行重復檢驗,因其會因文化背景、具體情境或被試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更應積極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

篇(4)

1“.金智人事”開發理念

“金智人事”開發主要是希望通過網絡化、信息化系統使人事管理的單一職能轉向人力資本管理的全面研究,在確保人事管理工作高效運行的前提下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時間研究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附加值,將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戰略性角度,構建現代數字化的人事管理平臺,為學校領導做出人事決策,規劃學校教職工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金智人事”的開發理念非常新穎、前衛,明確的指出了人事管理系統實現智能化構建的方向和目標,值得人們深入思考。“金智人事”開發理念不僅體現了時展的潮流,同時也體現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建設應充分理解“金智人事”的開發理念及其內涵,抓住“金智人事”的核心,并以此作為系統建設的指導思想。

2.核心模塊

“金智人事”主要包括“數據”“服務”“決策”三大核心模塊,這三大核心模塊的目標明確又相互統一,在系統運作上采取的是分層、分步方式。但筆者經過分析研究,認為“金智人事”仍需進一步完善、改進,首先,應該將“人力資源”轉變成“人力資本”,主要是由于“人力資源”主要強調挖掘、配置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本”主要強調的是在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上最優化人力資本,將人力資本的效益發揮到最大限度,從而提高個人及學校的績效。同時應密切監控人事數據,新建普通高校的人事管理系統一本包含工作簡歷、新進人員管理、組織機構管理、教職工信息管理、行政黨務職務、專業技術職務、家庭信息情況、學習簡歷、合同信息登記管理、資格培訓管理、離校管理、退休管理、檔案管理、校內調動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模塊,由此可見,整個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信息數據非常龐大。為更好的實現實時動態管理,全面、及時的掌握相關的人事管理信息數據,應該實現“人事數據監控”。

3.總體目標

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統”中引入“金智人事”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高效整合高校內部各部門教職工的相關信息,為高校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準確、全面的數據參考,以防重復填報同一信息,實現校內教職工信息資源共享。目前,在普通高校實現這些目標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首先人事部門內部涉及到的管理職能科室很多,每一個部門都根據業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管理權限,導致整個學校管理局面分散、混亂,缺乏系統化。同時,學校內部各部門的信息交流、溝通較少,信息資源共享程度較低,很難確保人事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而且學校各部門的數據庫軟件功能、應用模式、技術平臺等都不盡相同,很難實現系統化管理。這些問題都是普通高校建設“人事管理系統”需要解決的。

二、“金智人事”引入

篇(5)

摘要:日前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引起了各方的熱烈關注。本文作者較早進行資產證券化的研究,認為資產證券化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滿足監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風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突破資本“瓶頸”的有效手段和產品之一。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

Abstract: On the day the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assets,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pilot project has attracted enthusiastic attention of the partie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for the earlier asset securitization research,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mee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resolve the credit risk sprea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capital "bottleneck" of one of the products and effective means.

Key words: asset securi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capital constraints

前言

隨著現代銀行業的發展,對銀行風險資本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的銀行業要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世界金融巨擘“與狼共舞”,除了要具備科學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產品外,更需要具備的是資本約束下的發展觀,具體體現為風險資本的管理,要改變目前銀行業的風險資產與資本雙擴張為特征的粗放式外延型的業務發展模式,運用多種手段走出一條集約化內涵式的資產與資本相適應的業務發展之路。這其中資產證券化不失為當前中國銀行業突破資本“瓶頸”的有效手段和產品之一。

資產證券化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預期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重新組合,轉變為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轉讓和流通的證券,進而提高金融資源(主要是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資產證券化的過程較為復雜,涉及發起人、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特別目的載體)、信用評級機構、投資者等諸多方面。目前,國際上信貸資產證券化具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表外模式)、德國模式(表內業務模式)、澳大利亞模式(準表外模式)。

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啟示

當前,我國銀行良好的成長性與巨額不良資產形成強烈反差,各行普遍面臨資本金不足、不良資產比重高、流動性差、運作效率低等問題,通過金融創新,特別是借鑒諸如資產證券化等國際成功經驗,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辦法。資產證券化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滿足監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風險的借鑒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篇(6)

論文關鍵詞: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影響因素

 

1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及其界定與測量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是指采用新技術而形成的相同或相近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或者是圍繞高新技術而生成的新興的企業群體,其中所采用的新技術是一種根本性創新。國內外文獻研究創新較早,但將原始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結合起來分析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文獻很少,缺乏系統的研究。

我國的高新技術范圍共11項,涉及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新材料及應用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新技術、海洋工程技術、核應用技術及其他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在高新技術產業中要確定哪些是屬于原創性的,有一定難度。筆者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相關學者的研究主要認為有四大主要衡量指標: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成長性指標管理論文,并且占有的權重應分別是0.3、0.3、0.2和0.2.

其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是指產業內企業擁有的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主要是最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包括:(1)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2)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3)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4)設有研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5)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成長性指標主要有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具體計算方法如下:總資產增長率=1/2(第二年總資產額÷第一年總資產額+第三年總資產額÷第二年總資產額)-1;銷售增長率=1/2(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經過上述篩選,本文選擇了醫藥、航空航天、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5個行業的樣本。

2 原創性高技術產業成長影響因素模型

對原創性高技術產業成長演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模型。本文認為原創性高技術產業成長主要受創新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的影響,據此將主導性高技術產業成長的評價模型表示如下:

Y=LαKβ

其中Y表示產業成長,L表示創新的人力資本投入,K表示投入的創新資本,α和β表示人力投入和資本投入對產業成長的影響。

對上式兩邊先取對數后求導,得出:

(dy/dt)/Y=α(dL/dt)/L+β(dK/dt)/K

α——人力投入的影響系數;

β——創新資本投入的影響系數;

三、原創新高新技術產業成長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1.數據來源及處理

實證分析的一項前提性基礎工作就是數據的分析與整理。根據中國現有統計資料的情況,在己經公開出版的文獻資料中,幾乎沒有完整的適合我們要求的數據資料。因此,現有的統計資料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模型所需要的數據只有通過適當的數據處理的方式才能獲得。本文所取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和科技部網站。

(二)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描述性統計數據

原創性高技術產業的新產品銷售收入保持持續增長趨勢,1995年一2009年高技術產業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均基本處于上升趨勢管理論文,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提升說明產業附加值、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不斷成長,見下表1。

表 1 原創新高新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單位:億元)

 

年份

行業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醫藥

61.53

170.26

469.36

569.92

712.69

948.91

1248.32

航空航天

59.01

81.33

337.35

305.04

379.13

472.98

272.17

通信設備制造

350.18

1630.81

3852.04

4173.48

6013.02

6759.08

8232.77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

36.64

537.00

2070.09

2963.11

2814.74

4227.74

2253.12

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

31.00

64.42

185.82

237.31

383.65

篇(7)

論文關鍵詞: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金融支持,機理及政策

一.研究述評及問題提出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引導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動力機制。在我國,產業政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是我國經濟發展體系的中心,而金融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核心支持機制。對于金融發展理論的研究,一直受到國內外金融學術界的重視。1970年以來出現的金融發展理論系統研究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金融發展在理論上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1][2],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方面工商管理論文,Greenwood(1990)[3]、King(1993b)[4]、P.Arestis(1997)[5] 、Beck(2000)[6]等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年來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金融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于產業結構問題的探討,就我國國內而言,談儒勇(1999)[7]運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數據對兩者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金融中介和經濟增長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叢林(2002)[8]、張金瑞(1990)[9]、莊衛民(2003)[10]等分別對技術進步、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問題展開了探討,揭示了技術進步對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支持機理,此外,宋泓明(2004) [11]等較為系統地探討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為國內學者展開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導性作用。對于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的探討,已經成為國內金融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由于這方面的研究剛起步,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是太多,龔仰軍(2002)[12]等主要從宏觀視角探討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并局限于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考察,沒有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劃分,來深入揭示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機理。顧海峰(2010)[13][14] 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進行了劃分,并構建了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整體性框架,該框架理論認為,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過程,應包括金融支持產業類型的優化選擇、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等過程。其中:產業類型的優化選擇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前提條件,產業結構合理化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中間環節與重要保障,而產業結構高級化才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最終目標。而顧海峰(2010)[15]則討論了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合理化演進的對策問題。

本研究認為,產業優化選擇的主要目標是從低附加值的一般性產業樣本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因此,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過程來分析,產業優化選擇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特別是國家進入“十二五”時期工商管理論文,隨著國務院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彰顯出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的現狀。正是在這樣的理論與實現背景下,本研究針對“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與對策”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本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在金融發展視角下,以分析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與思路為切入點,針對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選取上海市作為區域樣本,分別從政策性金融層面與市場性金融層面系統性地提出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對策。本研究將為政府制定科學高效的產業發展政策與金融財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與決策參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與思路

(1)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

①比較優勢準則。區域比較優勢基準的理論來源于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分析法以及赫克歇爾—俄林資源稟賦學說。雖然在區域各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區域都具有某種資源的相對優勢,但某一區域不可能同時具有各個方面的相對優勢,這客觀上要求重點發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對優勢的工業部門。區域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必須突出產業的地域屬性,即強調與外部環境的適應性。

②產業關聯準則。根據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赫希曼提出的產業關聯度原則,優先考慮那些對較多產業有帶動和促進作用的產業。在他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依據投入產出的基本原理,對產業間關聯度與工業化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中發現,任何一個產業部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供需關系與其他部門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并形成產業鏈條,產業彼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效應。產業關聯度越大,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就越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就越大。

(2)產業優化選擇的思路

產業選擇的思路就是基于產業發展潛力指標,來實現從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篩選功能。其中,發展潛力標準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①技術進步潛力。20世紀50年代,索羅運用著名的索羅剩余計算出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大于資本的增長和勞動力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索羅之后,羅默、赫爾普曼等又進一步建立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內生模型。在發達國家,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世紀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20%-40%工商管理論文,80年代以來已經達到60%-80%。一般主要從科技進步速度、科技勞動者比率、勞動生產率上升率等指標來衡量產業技術進步的程度。本研究選用技術進步速度作為衡量指標,其中:

科技進步速度n = Y/ Y - α·( K/ K) - β·( L/ L) ,這是由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推導所得, Y/ Y 為產業產出的增長率,K/ K為資本投入增長率,L/ L為勞動投入的增長率,α、β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

②市場增長潛力。本研究選用需求收入彈性,作為衡量產業市場發展潛力的指標。所謂需求收入彈性是指某種產品的需求增長率與人均收入增長率之比,反映隨著國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對各產業最終需求的變化,收入彈性大于1的產業和產品,說明隨著收入的增加,需求增加更快中國。只有需求收入彈性大的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才能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獲得較高的利潤。

③增長表現:本研究選用產值增長率作為衡量產業增長表現的指標。

本研究通過給科技進步速度、需求收入彈性、產值增長率等指標社定一定的評價權重系數,即可得到任何產業的加權平均值,該數值就反映了每個產業的發展潛力程度。最后,本研究通過選擇加權平均值比較高的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就是本研究設計的產業優化選擇的戰略性思路。

三.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

產業優化選擇機制包括具有明確的政策指向性的政府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政策性選擇機制和市場性選擇機制。無論在何種機制下,金融都會發揮重要作用,因為產業選擇的過程就是資金向優質產業流動和集中的過程,需要金融的資金形成和導向機制來實現。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機制主要包括政策性選擇機制和市場性選擇機制。其中,政策性選擇是指在政府通過直接或間接干預來實現產業選擇時,金融的支持作用體現在通過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對市場性金融活動的適當干預使金融資源流向優質產業,促進產業類型結構的優化配置。市場性選擇是指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使金融資源流向邊際收益高的優質產業。兩種產業選擇機制并非是對立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產業選擇也要通過市場性選擇來實現,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作用。

本研究認為,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金融資源的初次優化配置來實現產業類型結構優化配置的過程。也就是說工商管理論文,通過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一般性產業樣本的順利遴選目標。需要說明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據政府產業目錄的比重大小,完全取決于金融資源在產業優化選擇過程中的配置效率,也就是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效率。因此,本研究所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以及下面將給出的金融支持對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其直接關系到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效率問題。本研究認為,金融支持產業選擇功能的實現應通過政策性金融和市場性金融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一方面,應逐步提升市場性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作用程度,充分發揮市場性金融對產業選擇的作用機制,使我國市場性金融更好地發揮產業選擇功能。另一方面,也必須重視政策性金融的產業選擇作用,特

別是關注政策性金融對那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無法獲得市場性金融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國際上各國產業政策的實踐證明,在任何發達國家產業政策實踐中,市場機制作用總存在“失靈”的階段或范圍,一旦出現市場機制作用“失靈”的階段或范圍,政策性金融就要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所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如圖3-1所示。從圖上可以發現,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和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其中: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之間相互協調作用,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工商管理論文,保障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順利實現。

圖3-1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圖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政策設計

產業優化選擇的目標在于從處于低附加值狀態的一般性產業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必須強化金融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功能。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應體現政策化扶持原則,這種政策化原則不僅體現在政策性金融方面,也要體現在市場性金融方面中國。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選擇的思路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或政府間接干預金融市場等手段,來引導金融對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活動,從而實現上海政策性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功能,優化上海產業選擇的效率,提升上海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遴選效率。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方面給出支持政策:

(1)政府應積極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比較全國各個城市,上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產業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等優勢,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水平指標值很大,但因其處于發展初期而導致產值較低的發展水平,這時最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

①通過本研究提出的產業發展潛力指標評價模型,政府從中選取產業發展潛力指標居前的若干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然后重新對選出的若干產業進行反復比較篩選,確定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②一方面,政府積極引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在各自的政策性信貸領域參與對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性信貸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應引導政府全資或控股的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積極開展對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擔保業務,通過擔保方式來支持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

(2)政府應采取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這是通過政府干預商業性金融活動來實現產業選擇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目標,也屬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疇。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所表現出的低產值產業發展水平,難以滿足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商業性金融資本的信貸要求,如果信貸利率過低,則損害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利益,如果信貸利率過高,則戰略性新興產業難以接受高啟的融資成本。這時工商管理論文,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通過補償市場利率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發放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際貸款利率之間的差異部分,來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

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首先,政府對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支持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實行財政補貼或貼息,引導商業銀行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活動;其次,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來引導商業性擔保機構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擔保。再者,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來引導信托機構、金融租賃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活動。

(3)政府應通過制定地方性產業政策,來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并購活動,并利用資本市場強大的資金支持功能,從而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資本市場的金融支持。

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政府制定地方性產業政策,明確對投資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給予營業稅、所得稅等稅收優惠,并引導上海或外市的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功能,通過增發或配股方式來并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營企業股權,一旦并購成功,意味著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

四.市場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政策設計

市場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選擇的思路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手段,來引導市場性金融對上海產業選擇的支持活動,從而實現上海市場性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功能,優化上海產業選擇的效率,提升上海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轉換效率。市場性金融支持活動必須基于市場化原則開展金融支持活動,這明顯不同于基于政府干預原則的政策性金融。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方面給出支持政策:

(1)政府應積極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推進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良好協作機制的構建,并充分發揮上海地方性金融組織在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示范性作用。具體的政策支持組成體系主要包括:

①政府應積極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環境有利于金融支持活動的開展。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工商管理論文,政府要加強企業的誠信建設,發起建立企業誠信信息數據庫,確定企業的信用等級,公布企業的信用執行狀況,為金融信貸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于處于發展初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市場性金融支持尤其重要,因為金融信貸風險的發生,不僅僅取決于產業(項目)本身,還取決于信貸主體(企業)的誠信狀況。

②政府應積極推進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的良好協作機制,良好的銀企協作機制有利于降低金融信貸風險的發生。商業銀行信貸是基于風險內部化的,如果沒有貸款抵押或質押標的,則商業銀行將承擔全部風險,根本無法實現風險的轉移與分散功能,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承擔載體往往處于發展初期而無法提供足夠的貸款抵押或質押標的,因此,一般而言,由于商業銀行與貸款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而放棄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提供貸款。于是,由政府推進而建立的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的良好協作機制,對于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已顯得尤為重要。

③政府應充分發揮上海地方性金融組織在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示范性作用。處于發展初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呈現低產值發展水平狀態,難以獲得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青睞,而這時作為市場性金融機構的上海城市商業銀行、上海信托公司、上海金融租賃公司、上海財務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機構,在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下,優先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當然,這需要政府的引導與協調,因為政府畢竟擁有大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控股權,所以這樣的政策性協調、市場化運作機制對于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完全是可行的工商管理論文,也是容易操作的,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典型模式。此外,還可為其他非地方性商業金融機構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活動啟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性引導作用中國。

(2)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盡快建立與完善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引導機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可能因無法獲得銀行信貸支持而缺乏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這時,如果上海具有一個完善的產權交易市場,則載體企業可以在產權交易市場通過企業產權的轉移,使擁有資金實力的新股東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載體,從而有助于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建立與完善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實際上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一種直接融資的可行路徑,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引導機制的形成,也是對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間接融資的重要補充,拓展了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政府應盡快進行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籌建工作,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籌建工作主要包括制定產權市場的參與主體、產權市場的交易標的形式、產權市場的交易標的的評估與定價、產權市場的交易規則、產權市場的監管制度等交易監管政策,并提供科學有效的交易風險管理方案、高效的交易操作軟件、固定的交易場所、專業化運作的工作人員等一系列軟硬件設施。

五.結論與展望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的過程應包括產業選擇、產業結構合理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三大過程,其中,產業優化選擇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類型結構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合理化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比例結構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高級化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技術結構的優化配置。而在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整個過程中,產業優化選擇過程的主要目標是從低附加值的一般性產業樣本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產業優化選擇過程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重要前提,而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于金融支持。本研究主要探討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與對策問題。本研究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和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其中: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工商管理論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之間相互協調作用,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順利實現。該研究成果將為政府制定科學高效的產業發展政策與金融財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與決

策參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戰略意義是顯而易知的,在國家關于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現實背景下,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金融學學術界的重要研究使命。特別是進入“十二五”時期,國務院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彰顯出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的現狀,為了更好地指導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從事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無疑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成果將為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作一前期研究基礎,為金融學術

界繼續深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作一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亚州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香蕉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人人看片人人看特色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jlzzjlzz少妇|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国产午夜福利片| 高雅人妻被迫沦为玩物| 日本丰满大乳乳液|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精品裸体舞av|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欧美丰满大屁股ass|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av天堂中av世界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狠狠的干性视频| 国产精品186在线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播放| 色愁愁久久久| 亚洲av色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图片小说视频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