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9: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事故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行政之惡;社會資本:現代組織:規避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2)07-0153-04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11月15日,成都賽區超女王貝在武漢某整形醫院進行面部磨骨手術時發生意外,搶救無效死亡。在武漢市衛生局公布的對王貝醫療事件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主刀醫生汪某不具備美容主診醫生合格證和資質證書,而在該醫院的宣傳中,汪某被譽為“黃金改臉型專家”,此報告讓整個事件的諷刺意味更加耐人尋味。該事件也引起了衛生部的高度關注和重視,衛生部表示要在近期對美容行業進行整頓,嚴厲打擊美容行業的各種違法行為。
在這起所謂的醫療事故中,我們與其說王貝死于一次意外的醫療事故,不如說她死于一場行政之惡。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衛生部門和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管不嚴,督促不力,執法流于形式,甚至在事故調查中回避事實,開脫責任,讓行政之惡慣性的延續,成為行政之惡的干犯。主刀醫生汪某作為一個普通的醫生,并無心給王貝帶來傷害和死亡,卻在普通的工作中,不知不覺淪為行政之惡的要犯。在整個事件中,行政之惡正帶著面具,悄然的發生著。
普通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尤其是公共組織中的行政人員,不知不覺被卷入行政之惡,是行政之惡的普遍特征。其中,公共組織及其行政人員與行政之惡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密切聯系,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公共行政,審視現代組織和公共政策,解讀現代組織中的人性。什么是行政之惡?行政之惡是如何產生的?最關鍵的是如何對行政之惡進行規避?對于這些問題的解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在現有反思公共行政研究的基礎上,在社會資本視角下就行政之惡規避進行了探討。
二、相關文獻回顧
公共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不斷的反思公共行政。白銳教授翻譯的由兩位美國學者艾賅博和百里楓所著的《揭開行政之惡》一書,為我國反思公共行政提供了新的內容和視角,同時,也讓理論家和實踐家甚至全社會能夠正視行政之惡,并為行政之惡的規避尋求理論基礎和實踐空間。
在現代社會中,技術理性文化盛行下,產生了一種新的,讓人迷惑的邪惡——行政之惡。艾賅博和百里楓認為,行政之惡是與邪惡相聯系的概念,邪惡被定義為“不公正的或者不必要地施加傷痛、苦難和死亡于其他人的人類行為”,行政之惡是一種特殊的邪惡。行政之惡的普遍特征是普通人參與行政之惡行為的同時,心安理得并不知其過錯。其實,行政之惡實質是投射到現代組織人性的反映理性的組織和官僚體制訓練了從業者的服從精神,在強大的現性組織和社會架構下,個人變得越來越依附和服從組織權威,從而抽空了人類的道德感和歷史意識,個人的良知變得越來越淡薄,尤其是公共組織的公務人員,他們以公共利益之名,在理性行政實踐中行行政之惡之實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納粹大屠殺是典型的行政之惡事件,德國公務員在道德錯位的情形下,在自認為偉大事業的驅使下,心安理得的參與殘殺猶太人的行動中,再次證明了理性組織及其結構和個人的結合是行政之惡產生的機制。在社會關系中,語言與去人性化,視角和距離以及立場的不同,都是行政之惡產生的原因。因此,行政之惡是個人、組織和社會的行為共同構建的。
綜上所述,文章認為行政之惡是現代技術理性文化催生下,由個人、組織和社會的行為共同構建的,普遍存在于現代組織和社會中的不公正的或者不必要地施加傷痛、苦難和死亡于其他人的人類行為。
行政之惡在社會中普遍存在,對社會秩序和人類的價值觀念造成破壞,致使正視和規避行政之惡之路變得極其必要而又任重道遠。行政之惡可以從多個層次上來解讀,可以從中了解現代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的程序性癥結,也可以思考現代公共行政中的根本性價值問題,甚至可以深入的思考現代組織中的人性問題——其學術觸角和價值關懷是非常深邃的。
大多數反思現代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力求使現代公共生活中各種相互沖突交織的價值觀念達求一種平衡,以維護人類良善有序的社會秩序。就規范和審視現代社會和公共組織人的行為的相關研究來說,雖然名目各異,其實質大體相同,總結起來,主流的研究有三種途徑,即外部控制、內部控制,以及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兩者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