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6 19:5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化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體制改革進程,科技金融進展及其理論研究可劃分為4個階段:①1978—1985年,這期間經濟體制改革初步展開,科技和金融體制依然是計劃經濟,科技研發資金表現為國家財政撥款模式的政府投入;②1986—2005年,中央提出“銀行要積極開展科學技術信貸業務”,開始探索多元化的科研經費籌集渠道,如財政貼息貸款、企業債券、創業投資、開發性金融、技術援助貸款、風險投資等,以促進企業資金的融通;③2006—2009年,2006年開始實施《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央政府在財稅、金融、科技政策方面對科技金融發展給予關注與支持,全國各地高新區的科技與金融結合方式不斷創新、快速發展;④2010年至今,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進一步融合,理論成果不斷涌現,實踐進一步創新。
按照這4個時間段,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及中國博士和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的經濟與管理學科子庫,以科技金融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其中,第一階段有0條記錄,第二階段有198條記錄,年均約10條。第三階段有69篇,年均約18條,這些文獻主要集中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金融等支持性政策文件,二是研究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資金短缺所帶來的融資問題,說明發展金融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階段的研究基本上處于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相分離的局面。第四階段有340篇文獻,年均逾百篇,研究成果增速很快,表明這一問題已成為理論界熱點。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雖然是上一階段內容的延伸,但依然存在著大量孤立研究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文獻,唯一不同的是,科技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研究領域的趨勢已逐步凸顯。
本文集中研讀近20年來關于科技金融研究的文獻,從以下幾方面梳理其研究內容與脈絡,以期為科技金融理論及實踐的深入拓展提供參考。
1科技金融研究領域
1.1科技金融界定
20世紀80年代,我國以科技貸款形式進行科技金融的實踐活動已出現,但科技金融作為一個完整詞匯則出現在1992年,盡管當時其本意依然是科技與金融的縮寫。同年,在廣州成立了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標志著科技金融正式登上舞臺。不過,科技金融真正意義上的概念使用是在1994年廣西南寧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的首屆理事會上,此后學術界在此領域的研究逐步展開。
從檢索文獻可知,研究成果以會議通訊報導、政策闡釋等形式為主,學術論文并不多,且基本屬于發散研究,缺乏系統性。對科技金融的界定基本上從4個方面出發:①科技與金融的互動。于維棟指出,科技需要現代金融發展支撐,科技成果轉化也需要金融支持,金融發展——資金的運用和增值也需要智力即科技的支持;②科技對金融的需求。尚福林強調科技開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過程中對金融工具、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務的單向需求;③科技金融概念。沈陽市科技與金融結合體制及對策研究課題組認為,科技金融就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④科技金融包含的內容。王濤提出,科技金融應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研究科技與金融之間相互調適的中間學科,其外延涉及科技與金融。
直到2009年底,趙昌文等提出了一個比較確切且被一些學者認可的定義: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共同組成的體系。
此后,對科技金融內涵及本質的探究逐步深入。洪銀興認為,發展科技金融就是要求現有的銀行性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及金融資本都能進入科技創新領域。房漢廷認為科技金融本質有4個方面:科技金融是成果轉化為商業活動中融資行為的一種創新活動;是一種技術一經濟范式;是一種科技被金融資本孵化為財富創造工具的過程;是同質化金融資本通過科學技術異質化配置而獲取高附加回報的過程。胡蘇迪等9引入企業發展周期,認為科技金融是基于科技創新發展需要,在科技創業企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各個生命周期,為其提供各項投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以及金融政策的組合。
這些概念都是在緊扣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向上所作的提煉與概括。但是,科技金融概念的準確界定,還需在今后的實踐活動與理論推演中逐步完成,它將隨政策與模式的變化而不斷進行動態調整。
1.2科技金融研究重點
盡管理論界對科技金融定義與本質的認同度已趨于一致,但在科技金融研究側重點上仍存在較大分歧,主要有3種觀點。
(1)科技創新重點論。房漢廷提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工作的深化,科技創新以科技金融創新為主旨,應充分發揮科技部門在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金融工作實施方面的主導作用,建立科技金融準入、運行和評價管理體系,形成政策、工具的相互銜接和補充。
(2)金融創新重點論。葉翔鳳等認為,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決定著技術創新的路徑、質量和效果。金融創新應以創新融資渠道為主,以緩解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缺口;方文麗認為,對于面臨巨大融資缺口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金融創新可以拓展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與資本流動,以推動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3)科技與金融創新結合論。多數學者認為,應把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相結合作為重點。王歌紅等認為,科技金融本質上是實現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結合和同步增值,二者相互依存;周昌發認為,科技金融是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
2科技金融體系
2.1科技金融創新體系構成要素
近年來,理論界主要從科技金融參與主體和科技金融內容結構等視角開展研究,其成果較多,也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結構。
楊剛較早地從科技金融參與主體角度進行研究,認為資本市場和各種中介組織(包括評估機構、投資銀行、投融資管理顧問公司)是科技金融發展的客觀需要。從科技金融內容結構角度進行研究的文獻及觀點有:唐緒兵等認為金融制度環境、金融市場和高效的金融組織是科技金融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廖添土從科技投入角度,通過與發達國家比較,提出我國需加快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支持體系,拓寬科技發展融資渠道,多層次主要包括完善銀行信貸、構建金融服務體系和風險監測與調控體系;鄧天佐認為科技金融內涵滲透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科技金融系統具有多要素、多層面、多維度構成特征,包括3個層面:金融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科技金融產業與現代科技服務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孕育催生先導性產業。以上3個不同維度的坐標中,分別顯示不同功能與作用,既表現正激勵,亦體現負反饋。
但多數學者結合科技金融參與主體及內容結構綜合研究科技金融體系。趙昌文等不僅研究科技金融參與主體(科技金融需求方、供給方、中介機構、政府等),同時認為科技金融體系由科技財力資源、創業風險投資、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科技金融環境等要素構成;肖澤磊等從構成主體、生命周期、運作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等層面構建科技金融創新體系;陸峨峰等則認為,需要構建以科技銀行為核心的科技金融體系;洪銀興提出,科技金融在現實經濟運行中有兩個截然不能分開的部分,一是直接科技金融,基本上由風險投資家提供,涉及股權融資及相應的股權交易市場,二是間接科技金融,涉及銀行提供的信用。文竹等提出,需建立一種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體系,該體系發展經歷3個階段:政府推動期、銀行介入期、自覺發展期。
這些研究成果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對科技金融參與主體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程度及方式略有區分。在檢索文獻中,還有一部分論文對科技金融內容結構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在不同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科技金融理論。
2.2科技金融運行機制
關于科技金融運行機制的分析,存在兩種觀點:一種不承認科技金融機制的創新。如樊星認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本身即是兩個泛化的概念,在其自身概念范疇尚未得到明確界定時,二者的交叉領域也紛繁復雜,不僅僅只是產生科技金融機制創新問題;另一種觀點同意科技金融運行機制具有特定內涵,而且這種觀點也得到了大部分學者認可。
常永勝從高科技企業的階段性融資需求入手,分析了我國風險資本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機制;張育明把科技金融運行機制歸納為利益機制和競爭機制。此后,很多學者對此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如楊剛[24]論述了科技研發投入與激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階段的融資機制、科技與資本市場對接的實現機制、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支撐服務體系等4個方面。
趙昌文等比較全面地描述了科技金融功能及其作用機制,他們認為,科技金融機制主要有3類:①科技金融市場機制,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②科技金融政府機制,其作用包括政策的引導和行為示范、對市場失靈的補充、優化科技金融法律政策環境、對貸款和資本市場的監管等;③金融社會機制,即特定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作用機制,如民間金融科技貸款不是以企業資產和盈利能力為依據,而是以雙方之間的信任和關系為依據。其中,科技金融市場機制是配置科技金融資源、決定科技金融體系構成及運行效率的主導機制;科技金融政府機制對科技金融體系起著引導和調控作用;科技金融社會機制是對科技金融市場機制的補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它學者也對科技金融機制進行了多角度研究。肖澤磊等在系統分析科技金融創新體系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分析了科技金融創新體系的服務運作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其中,服務運作機制的有效運行需引導、協作、激勵以及責任機制等配套機制的支持;朱麗麗等提出資本形成機制、分散風險機制、揭示信息機制;陳國進等認為,科技金融運行有直接作用機制和間接作用機制。其中,直接作用機制包括資本形成機制、信息揭示機制。風險分散機制、項目監管機制;間接作用機制體現為金融體系通過資源配置影響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的路徑、質量、效果。此外,金融體系對FDI技術的溢出效應和人力資本積累影響科技發展。
以上研究成果從不同視角分析了科技金融運行機制,而且,隨著科技金融實踐不斷發展,其獨特的運行機理會更多地顯現,屆時也需理論界對此作深入研究。
3我國各地科技金融政策及模式
3.1科技政策研究
在大量科技金融文獻中,科技金融政策及其實施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本文從中選取一些可能對政策演變產生積極作用的觀點進行歸納。
李興偉[27]研究了中關村“一個基礎、六項機制、十條渠道”的科技金融體系,該體系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有信用激勵、風險補償、以股權投資為核心的投保貸聯動、分階段連續支持、銀政企多方合作、市場選擇聚焦重點等六項機制,包括天使投資、創業投資、代辦股份轉讓、境內外上市、并購重組、集合發債、擔保貸款、信用貸款、小額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十條渠道。潘昕昕等。分析了湖北科技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實踐,即引入創投保薦制度,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助貸轉貸平臺,構建風險分擔機制,建立由企業、擔保基金、擔保公司、銀行和政府共同承擔的風險分擔機制,組建創投行業協會。肖龍滄從構建細化信貸管理模式、建立專營式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等8個方面研究分析山東省科技金融創新,并提出了以下具體政策:搭建溝通協作臺,逐步實現由現場集中推介向現場推介與網上推介并行的轉變;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情況作為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工作的重要內容;依托信用體系建設,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引導各金融機構強化支持措施,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耿中元等分析了黑龍江科技金融創新方式,具體如下:設立并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激勵專項資金;成立省科技金融促進會、科技金融專營銀行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建立健全全省科技擔保服務體系,放大融資倍數;引導創業投資發展、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推出“黑龍江省中小型科技企業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但從實踐進程看,黑龍江省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最突出的問題是科技和金融結合不深。
以上文獻對政策的研究多以一般議論和簡要論述為主,較少進行深入研究。事實上,在科技金融體系中,盡管應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微觀主體在市場上逐漸主動自主運作,但鑒于政策體現政府對科技金融資源配置的調節,因此,如何制定好相應政策、推進制度創新,應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3.2科技金融模式
根據國內外科技金融運行機制的不同,科技金融模式一般分為政府主導型、資本市場主導型、銀行主導型和民間主導型4種。楊勇?認為,廣東省科技金融結合模式正處在以政府主導為主、資本市場和銀行主導為輔的發展初期,其特色是: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搭建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協作平臺,設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和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科技金融合作政策體系。
宗編根據全國首批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的實踐,總結了目前科技金融創新的4種模式:①某些后發地區的“提前培育+先行研究”,即先培育一些優質企業,同時注意科技金融研究,如廣西桂林;②山西的“引導基金+擔保公司”,主動推薦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銀行從中選取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上門服務;③南京的“金融超市+銀企對接”,讓各類創新創業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獲得相應金融支持;④廣東省的“大膽探索+擔保平臺”,2008年該省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中心,積極推廣“EMC+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引入信用保險機制,通過聯合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等金融機構,幫助一些企業實現信用的數字化、資產化和貨幣化,從而搭建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臺,試點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
魏娜對北京等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采取的科技金融模式進行了總結,主要有5種:①北京中關村采取銀企直聯模式,提供接力貸、商圈貸和園區貸的系列科技金融產品;②廣東引進一籃子創投基金,同時推進擔保、信貸、碳金融交易等金融服務;③湖北建立“投貸結合機制”,形成了“跟投”、“跟貸”等服務模式;④浙江采用合同能源貸款、環保貸、政購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創投貸和集合融通等科技金融產品;⑤遼寧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對科技型企業的企業債券融資予以貼息支持,提供租金按揭貸款、商圈貸款、速貸通、展業通、好融通等系列科技金融服務。
科技金融模式的形成,不僅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有關,更受制于科技體制與金融體制。因此,科技金融政策的實施在我國不同地區存在差異很正常,各地在探索科技金融模式的過程中,應結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
4科技金融效率測度
科技金融效率測度指標及方法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從總量和區域等宏觀角度,從企業等微觀角度。
4.1宏觀科技金融測度
王海等M根據科技資金投入產出比,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評價指標權重,對1991一1999年我國科技金融結合效益進行實證分析后認為,科技金融結合效益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大,科技金融結合運行機制還有待完善。孫伍琴等[35]根據Malmuqmst生產效率指數方法,利用內地23個省市自治區2001—2004年的面板數據,采用程序VeapVersion2.1,測定中國各區域金融體系對技術創新促進效率及其差異。研究發現,我國金融發展促進了技術創新產出效率的全面提高,各省市金融體系存在影響專利產出數量的結構性差異。趙昌文等[6]構建了一組科技金融效率測度指數,主要由科技金融總指數、分指數和專門指數3個子系統組成,其中,總指數是對區域內科技金融發展狀況、發展潛力和發展趨勢的總體指數性評價。余泳澤[36]將區域創新主體分為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利用區域研發投入和產出面板數據,選取2002—2008年內地29個省市自治區省級面板數據為樣本,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計算了創新效率,并利用空間計量模型重點考察了創新要素集中、政府支持、制度因素和人力資本對各創新主體創新效率的影響。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科技創新效率具有明顯的空間相關性。曹顥等[37]按照“科技資源一經費投入一產出效率”思路,構建我國科技金融發展指數,包含科技金融資源指數、科技金融經費指數、科技金融產出指數和科技金融貸款指數4個方面,并詳細界定各指數內涵及權重,采用Spss16.0對我國各地區歷年(2001—2008)的科技金融發展指數進行了樣本聚類分析。研究發現,科技金融資源投入不斷增加,科技金融經費指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科技金融產出指數呈下降趨勢,特別是科技金融貸款方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徐玉蓮[38]采用1994一2008年數據,以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政府科技活動經費投入資金、金融機構科技貸款額、科技型上市公司數量和科技型上市公司總市值、風險投資管理資本總額和風險投資機構數量為指標,對上述數據進行對數處理,利用Bootstrap仿真方法,構建統計推斷的臨界值,得出結論:科技金融體系框架中的財政科技投入、科技資本市場與風險投資均對技術創新具有促進作用,我國銀行科技信貸對技術創新促進作用不顯著,我國科技資本市場與風險投資發展間存在一定相關性,科技資本市場發展對風險資本擴張具有促進作用。
4.2微觀科技金融測度
劉降斌等通過收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內陸科技圈4個科技區域的數據,用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和面板數據協整檢驗對以上4個科技區域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與金融支持體系的長期關系和短期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個區域的金融體系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有長期支持效應,而短期支持效應的區域差異較大,其中,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金融體系的短期支持效應顯著,但有一定時滯性,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內陸科技圈金融體系的短期支持效應不顯著。李穎等以企業和金融微觀數據為基礎建立模型,從理論上解釋了金融發展對發展中國家科技創新的影響,并以廣東省為例,對100家企業及其科技創新融資數據進行梳理,對科技創新效率進行面板回歸研究,分析了各金融部門發展對科技創新效率的不同影響及金融發展對不同企業科技創新的影響。陳國進通過對科技進步進行測度,就金融發展如何通過人力資本積累和FDI技術外溢來影響技術進步進行了實證研究。
5結語
隨著區域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科技金融理論與實踐都將有很大發展空間。但從已有理論研究成果來看,理論研究大都滯后于實踐,甚至在一些相關文獻中,還存在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策研究相脫節的現象,提出的對策建議也缺乏依據,可操作性不強。另外,在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下,片面夸大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的作用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本文認為,對科技金融的研究不僅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創新,而且還應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1)科技金融研究領域的明確定位。盡管政府及學者們目前已經確立了科技金融獨立的研究領域,但這種定位基本上屬于宏觀領域制度創新,如央行對金融工具創新的規范,而事實上科技金融不僅包含于宏觀金融,也包含于微觀金融,如新的融資方式帶來的宏觀效應及企業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分析還需進一步研究,否則,這一理論創新只能徘徊在科技創新與金融互動的水平,難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論邏輯結構及體系。
(2)不同區域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構建適合本地的科技金融模式。科技金融模式差異的形成不是由政策推行的早晚及范圍所致,相反,它具有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而形成的本地特有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