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媒體管理論文

媒體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26 09:5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媒體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媒體管理論文

媒體管理論文:新媒體環境下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思考

【摘要】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新媒體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公眾的科普需求和接受科普的方式也呈現出新變化。相對而言,傳統科普人才陷入新媒體環境下科普手段單調落后的窘境。本文從科普人力資源管理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挑戰和需求入手,對應分析人力資源管理模塊,探究科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科普人力資源;創新路徑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指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網絡技術、移動技術為手段,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設備終端,為公眾接受和傳播各類信息的新型傳播媒介形態。新媒體具有超時空、數字化、小眾化、平等化、互動化、移動化、個性化等特征,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改變著公眾的思維慣例和認知習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科普行業也因此面臨著巨大挑戰和變革。科普人力資源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力量,新媒體對科普行業的影響,對科普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和從業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勢在必行。

一、新媒體環境下科普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思想觀念有待轉變

人力資源管理是現代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比較而言,不少科普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仍然停留在舊觀念、舊體制、舊做法上,未能意識到人力資源是組織的第一資源,及時地將人力資源管理納入到發展戰略中,按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開發和培養,以適應當前科普工作發展的要求。

(二)管理模式有待變革

多數科普組織仍停留在人事管理階段,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和溝通渠道,以及簡單的考核、培訓、人事和薪酬管理模式,沒有與時俱進地變革和創新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制約了科普事業的發展。

(三)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科普事業對科普人員的從業要求越來越高,缺乏優秀科普內容的創造者、整合者,亟需熟悉大數據、云技術、移動終端等新技術的人才,欠缺具有多層次技能的人才。與此同時,傳統科普人力資源管理中“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福利”的薪酬模式,未能有效激發現有人員的潛能,甚至還有一些從事科普經營的社會組織挖人才的現象,造成科普人才流失。

二、新媒體環境下科普人力資源的需求

科普信息的海量化、數字化,以及公眾滿足科普需求渠道的多元化、個性化,對習慣傳統科普方式科普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新的需求。

(一)多層次技能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以生產和傳播信息,人人都是自媒體,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趨于三位一體。公眾獲取科普信息渠道更直接、內容更廣泛、形式更多樣,因此科學普及工作需要更加社會化、及時化、親民化,科普組織的重任是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有普及價值、為公眾關心的內容進行有效傳送,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科普人員需要突破傳統思維界限,善于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主題、甄別真偽、解讀核心、重新編創、信息數字化轉換和傳送,根據不同科學普及渠道的特點和要求而更換普及模式,根據不同人群的語言習慣和最新的表達方式而創新表達形式,實現高源的科學主題和通俗的詮釋形式相融合,深入淺出地向公眾分析科學知識的背景、現狀、原因、規律、趨勢,真正做到服務科普工作大局。

(二)創新科普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需求

隨著科普組織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科普組織和外部環境的有效連接通道,也需要與時俱進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洞察組織外部環境對科普人才的需求趨勢,從轉變管理模式開始,將創新融入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激勵機制(即績效管理與薪酬管理)及員工關系等五方面人力資源管理模塊中,從創建具有多層次技能的科普人才隊伍,到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真正為科普組織創新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新媒體環境下科普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路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科普人力資源管理應立足和服務科普工作大局,在繼承中求創新,在創新中謀發展。

(一)管理模式:因時而變“內”應“外”合

科普組織應根據組織生存的外界環境變化,首先要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職能向直線管理部門回歸,組織結構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式轉變,突出人力資源的戰略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減少組織結構的指揮鏈和臃腫的職能部門,加強組織內外信息流通快速準確,人員之間對接更為靈活,充分發掘、發揮人力資源的能量,有利于科普人員由“專家”向“雜家”提升,為更好地實現組織內人力資源整合調配、科普內容集約化生產、科普產品多層次開發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人力資源規劃:有效把控“質”“量”均衡

組織的人力資源調整與創新,通常是一把“雙刃劍”,舉措得當,可以為組織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舉措不當,則有可能帶來風險和動蕩。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科普組織根據組織發展戰略與目標要求,科學地分析組織人力資源現狀,以及預測適應環境的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以形成具有立體化、均衡性和綜合性的科普人才發展格局。

(三)招聘與配置:立足現實“聘”“用”協調

對于有條件的科普組織,根據事業發展需求,通過新媒體平臺招聘信息,選聘與崗位匹配的優秀人才,以快速提升科普人才隊伍實力。但對于多數基層科普組織而言,沒有條件選聘高素質人才,應該著力用好、用足組織內現有的人才資源,充分發揮現有人才已具備的科普能力和科學素養,借助組織培養、政策傾斜、制度激勵,激發現有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四)培訓與開發:充分釋放“顯能”與“潛能”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多強調用好人員的已有知識,只關注人的顯能開發。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人群接受科普信息的習慣和方式差異化增大,科普內容編創數字化與和普及渠道網絡化,組織內多層次人才稀缺,從外部招聘成本高,激發現有人員的創造潛能是科普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有研究成果表明,迄今為止,人類的潛能至少還有80%處在沉睡狀態。對現有人員查缺補漏,“量身定制”培訓方案,實現組織內培養和開發,用好顯能的同時,激發潛能,提升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

(五)激勵機制:“針對性”與“多元化”相結合

傳統的激勵機制多通過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來體現,以崗位定薪、績效掛鉤的績效薪酬激勵模式。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員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創造的科普信息,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呈現或評估出科普成效,因此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挫傷其工作積極性。因此,需要建立具有“針對性”和“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在績效管理環節,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建立有針對性的獎勵、晉升、晉級制度,提高科普人員的忠誠度和團隊意識。薪酬管理環節體現“多元化”,將現行單一的薪酬激勵模式轉變為薪酬激勵與組織效益共享模式,以吸引科普人才激發創造性;將原有的管理科普平臺轉變為搭建科普服務平臺,以鼓勵科普人才積極創新創業;引入市場運行機制,加強科普組織外合作,如跨界合作、項目合作、年薪制等,激發組織活力和人員工作激情。

(六)員工關系:“勞動”契約與“情感”契約并舉

科普組織傳統的人事管理是以事為中心,因事而謀,重管理輕發展、重物輕人,科普組織僅僅以勞動契約與從業人員建立員工關系。在新媒體環境下,科普信息編創內容更加復雜,數字化傳送技術要求提高,工作時間延長,創造價值難以量化,增加了科普人員工作難度和強度,直接影響人員的工作狀態和身心健康,簡單的勞動契約式員工關系,只會拉低員工滿意度,增加科普組織的離職率。需要引入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新理念——“員工與企業同步成長”,強調以人為本、因人擇事,始終堅持把員工的成長和發展放在第一位,有針對性地對員工工作狀態和生活進行幫扶解困,使其充分感受到科普組織的尊重、信任、責任等情感認同,從而更加高效地投入科普工作,創造更多的工作效益,實現科普組織與員工個人共同成長和發展的雙贏目標。

作者:許艷 單位:江蘇省科學技術館

媒體管理論文:新媒體特殊群體社會管理研究

摘要: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及在社會領域的廣泛運用顯著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作為特殊群體之一的農民工群體,也自然加入到與新媒體環境融合的浪潮中。從傳媒社會管理功能角度看,新媒體環境下農民工社會管理問題需要進行科學設計,精準發現農民工群體與新媒體環境之間的關系變化,為傳媒產業升級和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本文以特殊群體中的農民工群體的社會管理問題為研究范本,著重探討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管理問題,以及面臨的新情況,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管理創新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

特殊群體;新媒體環境;社會管理;農民工

隨著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新技術手段的發展,融入百姓生活的新媒體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信息渠道。繁華都市中的農民工群體,一方面在逐步適應和融入新媒體環境,一方面也受到行業身份特征的制約,在社會生活中的層級和內容方面具有局限性。農民工原本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他們遠離土地,勞動場所轉變為城市,因此,社會管理和政府職能應對此有所回應。

一、農民工社會管理的路徑和措施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農民工社會管理的路徑分為三種:

(一)基本管控手段的國家政策。國家政策干預是指政府在特定時期內,為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對相關對象進行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各種政策的總和。例如,1981年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農村勞動力遷向城市和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的通知》要求,城市的勞動、財政、公安等部門嚴格限制農民流動;1995年國務院轉發《關于加強流動人口就業證和暫住證制度》,提出要從總量上控制,優先解決城市就業、工種限制等政策;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工就業。

(二)基本制度框架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包括現行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依據法律法規所出臺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等。例如,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土地承包法》,根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保障的土地使用權;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如何簽訂城市就業勞動合同為主要基本內容,側重保護弱勢群體就業;2004年,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暫行辦法》和《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規定在京工作的外地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范圍、流程、主體內容等。

(三)作為基本底線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部分,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對農民工而言,這是在城市工作生活過程中需要的最基本的社會福利性措施。社會保障內容的特殊性,決定其對于農民工社會管理的無可替代性,如子女入學、醫療保健、工傷保障等。2003年,國務院《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通知》,規定在工農民工如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等,均有基本保障。

二、新媒體環境提出的社會管理新要求

新媒體改變了信息獲取渠道,信息傳遞的效率被急速擴充,延長了人們了解周圍社會生活的信息半徑。經調查,在關于個人重大決策問題,農民工群體主要的可靠信息來源依然是親屬和朋友。因此,社會管理務必注意到:

(一)新媒體環境要求管理思路具有預見性。不同于傳統社區,新媒體社區經歷著不同形態的演變,虛擬社區多樣紛呈。無線網絡技術和移動WIFI媒體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的成本呈現出低廉化,大量的自媒體不斷產生,打破了以往傳媒集團的壟斷性。農民工群體在這一過程中已適應這種交流方式,通過建立“老鄉群”、“同鄉會”,以“抱團取暖”的形式融入虛擬社區。鑒于傳播速度快,社會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出臺務必具有前瞻預見性,否則,不具有時效性的管理措施是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

(二)新媒體環境要求管理手段具有高科技含量。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農民工群體已不再滿足于通訊,互聯網信息和智能化服務的含金量隨著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深入千家萬戶。由于生活內容或圈子范圍相對匱乏,手機和互聯網成為農民工群體打發“閑散”時間的基本方式。有意見主張應以婦聯、青聯、工會等組織形式在社交媒體上多方籠絡農民工,越是科技和信息含量高的平臺,越在群體中有權威性,特別是能夠吸引教育水平仍不算高的農民工群體。例如,使用手機APP終端形成農民工稅費減免平臺、車輛進京證等證照申領,行政審批類辦公都可拓展到信息化渠道上。

(三)新媒體環境要求管理渠道開放透明。新媒體拓展了民眾的信息獲取渠道,過去的行政秘密主義傳統,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已徹底成為歷史,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已難以為繼。過去,政府早習慣于在封閉的狀態下開展社會管理工作,對信息公開也頗為抵觸。然而,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至今,民眾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知情權保障要求開始逐步提高。不過,客觀來看,“我國現行的社會體制缺乏制度化的公民參與渠道和方式,而將公眾排除在決策程序之外。”新媒體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政治方式和政治過程的隱秘性和封閉性,傳統媒體信息的“守門人”模式被瓦解,信息在官方媒介之前或許已經被上傳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能夠瞬間形成事件印象,先于官方信息的。因此社會管理在涉及政務信息時,開放性和透明化是必須的。

(四)新媒體環境要求管理必須尊重民意。自媒體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因為低門檻、實時性以及人脈鏈接的獨特性,自媒體形成了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傳播優勢。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弱勢群體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建立自助、互助體系,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個人意見表達以及利益群體形成。以微博為例,有數據統計,由農民工和關注該群體的NGO、公共知識分子開設,以聲張該群體權益為目的的活躍微博在300個以上,他們相互呼應,提出權利目標,組織維權活動,交流抗爭策略,形成了“孫恒為勞動歌唱”“關注新生代農民工”“打工者中心”等粉絲數從幾百到十幾萬不等的網絡群體。因此,社會管理者既要重視這一群體的外在行為與表現,又要關注農民工群體的意見表達與文化訴求,監管之余要根據輿論和民意,率先做好服務疏導。

三、新媒體環境下對農民工問題的新思考

有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達1億人,成為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關鍵人群。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則已發生很大變化。

(一)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與過去的群體印象不同。過去,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多集中在經濟層面,很少涉及文化和政治層面。然而,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是接受義務教育后的務工人員。國家統計局于2014年5月的《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農民工占到三分之一。由于大部分人不掌握農業生產技能,但又不愿意回到農村,對城市有強烈的認同和追求,而城市發展還沒有能力容納如此龐大的數量群體,導致“回不去、留不下”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死胡同”。

(二)新媒體環境對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制定社會管理的政策和實施這些政策時,必須考慮到農民工群體對于政策的接受程度。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使政府政策能在第一時間普及到農民工群體的絕大多數,不再需要通過鄉規民約、口口相傳的方式實現傳達。如果政策制定不符合農民工群體意愿,很可能引起反彈和抵制。二是在出臺管理政策前必須考慮現實中農民工群體的剛性劣勢。新媒體渠道通暢便捷,在利益訴求無法走上正常的發泄渠道時,農民工極容易將意見表達至網絡上。三是新媒體環境的信息暢達效果要求管理必須具有人文關懷。過去因為信息溝通不便捷,農民工更多通過季節性回家與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進行交流,社會管理在服務保障上如果能夠滿足需要,會得到農民工群體的接受。

(三)社會管理的效果都在新媒體環境下迅速強化。首先,中國農民群體人數多,如果不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則會在新媒體環境下被負面夸大。其次,已經普遍被接受的農民工“社會弱勢群體”的階層界定,使社會管理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壓力很大,對農民工的態度可以反映執政者的水平,也反饋執政合理性程度。三是在新媒體不斷發達的局面下,信息控制和信息封鎖難度很大,“懶政”不具有容忍的可能性,對待農民工社會管理問題,只能依法依規進行,過去通過對報紙雜志的內容審查途徑或許會為不當行政行為掩蓋分毫,而現在已經不具有這方面的條件,全社會所關注的信息平臺是共同和共融的。畢竟,“隨著公民素養的提高和公共參與意識的覺醒,制度化、多渠道的風險結構機制必將隨之打通。”

四、對新媒體與特殊群體管理互動的建言

鑒于以上種種情況,結合新媒體環境的特征和農民工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局面,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發展整合新媒體平臺,作為社會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新媒體環境下,農民工社會管理要正確、有效運用新媒體,信息的和搜集形成立體化格局:一是利用微博、博客、政府網站等消息,獲取調查結果,增強溝通的公信力,擴大民主渠道。建立跨時空、跨部門的全天候社會服務體系。二是關注網上微博、微信朋友圈、網絡社區上的自由表達意見,從中甄別有效信息,形成經驗報告匯總至政府工作決策過程。三是運用新媒體提升管理柔性,利用新媒體平臺的減壓作用,讓民意表達暢通無阻。

(二)充分運用新媒體途徑獲取民生動態,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政府與公眾的溝通和互動是減少社會矛盾、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當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貧富差距拉大、貪污腐敗現象增多后,一部分人的情緒不滿、心態失衡,社會矛盾“觸點”多、“燃點”低。因此,社會管理工作在針對特殊群體時,應當將定位確定在隱患消滅的層面上,從預防和減少矛盾的角度出發尋求出路。一是主動引入新媒體工具,搭建便民服務和監督平臺,讓公眾意見表達釋放在陽光下。二是整合民意表達渠道,主流平臺與網絡渠道要相互支撐,并嘗試為社會不同群體提供相對集中的討論空間。三是實時監測網絡輿情熱點,收集分析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可考慮建立專業的民意調查機構,對帶有一定苗頭性、傾向性的利益訴求,在第一時間報送職能部門。

(三)提升優勢新媒體的輿論引導效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優勢新媒體屬于在新媒體市場競爭中逐步取得信任、信賴和好評的新媒體終端平臺。當危機事件發生時,具有較高聲譽的輿論平臺在信息不充分前提下,能有效發揮示范效應,贏得信任。政府是很多危機事件的當事人,單純依靠政府發聲,不足以客觀陳述,勢必要求通過第三方披露事件真相,引導口碑良好的優勢新媒體積極參加。特別是“老鄉會”等民間組織,能夠彌補群體需求與現實供給的鴻溝,可以在群體信息、親情營造、社交關系等方面起到黏合作用。

(四)挖掘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先進性,降低管理工作成本。新媒體的發展是以科學技術進步為支撐的。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的形式和手段層出不窮。一要注重聽取農民工群體在信息使用交流過程中的需求,以便捷、高效的溝通效果為追求。二要鼓勵信息技術市場化過程中的低成本導向,以最大的技術進步換取最顯著的效率提升。三是加強政府服務水平,增加對于新媒體技術手段升級的投入力度。四是以手機通訊手段為主,發展便捷、完整、即時的信息服務模式,擴大信息向農民工群體的滲透程度,縮小主流媒體的覆蓋盲區,更廣泛地吸引農民工。

五、結束語

“推動公眾參與公共政治生活、促進政府政治變革,既是大眾傳媒主要的政治功能,也是其在社會正義實踐中所應擔負的重要社會責任。”“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需要平衡社會各階層群體訴求,從制度上盡可能照顧多方切實期待。”社會管理工作中,農民工社會管理的問題和內容非常復雜,不但需要管理者具有相當的智慧,同時也需要新媒體產業和技術不斷提供新的、更大范圍的支持,更需要農民工群體與社會管理者之間的理解溝通逐步加深。因此,通過媒體、官方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新媒體環境下重新正確調整和豐富社會管理方式,才是積極應對農民工社會管理問題的正途。

作者:甘露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

媒體管理論文:新媒體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以手機、微博、自媒體、論壇等為平臺的新媒體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格局,本文試分析在新媒體環境下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政府;危機管理

近年來,我們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不斷凸顯,社會上公共突發事件頻發多發,從近年來發生的躲貓貓、陜西“華南虎”等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很可能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稍有不慎將帶來更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媒體是基本的、重要的媒介,在公共危機發生時,媒體的傳播對整個公共危機事件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從事件的相關信息的傳播到社會各界的評論等等,各環節的發展都與傳播媒體息息相關。而以手機和網絡為代表新媒體在傳播方式、傳播速度等方面給信息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而言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充滿挑戰,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提高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成了時下重要的議題。

一、新媒體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影響

傳播學者李普曼說:“傳播是一種把分散的人捆綁在一起的力量,這種力量不論好壞,都具有造就或摧毀政治的能量”,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媒體具有“雙刃劍”效應[1]。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大大提高了傳播的時效性。這對于追根溯源尋找危機的源頭,建立應急預警整體機制,構建公共危機管理新平臺,及時有效的化解危機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對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帶來了挑戰。。

1.新媒體時代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機遇

(1)有助于提高資源共享度。在新媒體時代,公眾可以通過自媒體、手機微信、微博、各種論壇等途徑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取海量的信息,并且實現雙方的交流互動。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區別于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之一。一旦危機爆發,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平臺第一時間有效信息,占領新聞話語權,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公眾對相關信息的需求,及時遏制謠言的傳播,把握住公眾的輿論。同時,政府在掌握大量有效數據的基礎上可以針對性的做出相關應對政策,保證各項救助工作順利開展。(2)有助于及時、有針對性的有效信息。危機爆發時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科學的反應將影響到整個危機事件的處理結果。在新媒體時期,信息傳播的時效性非常強,政府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正確的信息為下一步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手機傳遞信息便捷、迅速不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受眾非常之廣,政府可以借助微信和短信平臺及時準確的傳遞有效信息,做好災害預警工作和危機信息等。手機短信成為了新時期政府處理公共危機的重要手段。(3)有助于實現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新媒體形成的信息傳播網絡具有強大的聚合功能,在新媒體時期,一個事件往往短時間內就能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且政府能及時迅速的了解民意熱點,這有助于政府匯集民眾,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同時,新媒體時期公眾的權利表達空間擴大了,途徑變多了,公眾的訴求和呼聲有了表達的平臺,讓政府能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媒介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有利于政府更好的了解民眾內心的真實訴求,把握社會情緒走向,提升公共危機管理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2.新媒體背景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挑戰

(1)信息高效傳播加速危機擴散速度和范圍。由于手機微信和論壇等媒介驚人的傳播速度和覆蓋范圍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在新媒體時期政府已經不再是危機管理中的信息操控者。新媒體的高效傳播很可能會加劇突發事件惡性擴散,引發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2)政府控制輿論的難度加大。新媒體時期已經不是以往的線性傳播方式,受眾已經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受眾可以通過多種媒介有選擇有目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時也可以借助論壇、微博等平臺轉變為信息者,可以說真正意義上掌握了信息交流過程中的控制權。在受眾的輿論自由的同時如此很容易導致一些虛假信息在微信、微博等媒體上快速傳播,各種散布謠言、過度悲觀的社會心理隨意放大等現象大大增多,政府不再是控制輿論的制高點,政府危機管理的難度加大。總之,新媒體的出現對政府危機管理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政府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在充分認識和有效把握的基礎上,重視運用新媒體進行危機公關和危機管理,擇其優,避其短,在危機管理中實現與新媒體良性互動,共同應對危機。

二、新媒體視野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對策

1.政府轉變管理理念

面對新媒體時期的變化,需要政府結合當下的新情況新環境及時轉變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強化主體意識積極尋求合作。在處理公共危機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政府為主導,協調各部門構建起預防預警、應對等多方面的合作機制,同時發動社會多方力量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危機。必要時還需借助國家強制力開展工作。第二,主張透明政府理念,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公布信息真相,讓受眾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正確的信息,消除不安,同時也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在危機期間制造謠言等。第三。加強政府管控意識。在危機管理中政府借助媒體獲取和信息,在追求新聞媒體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信息的管控,規避不良信息。反之,政府也要接受媒體的監督,實現兩者相互促進和相互監督。

2.多措并舉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督管理

在新媒體時期,受眾能夠輕松成為信息人,如何實現對新媒體信息的有效監管,顯得尤為重要。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廣泛使用,政府很難有效控制對網絡負面信息的,常常非常被動。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完善監管機制,要聯合信息、文化、法制等多部門,建立責權明確、崗位清晰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部門,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機制。第二,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在新媒體時代,網絡運營商和媒體成了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要加強與移動、聯通等網絡運營商以及新浪等主流網絡媒體的溝通,使其積極配合政府行為。第三,加強法律法規的完善。目前許多網絡上的言論并沒有進行認真的核實和審查,我們國家對網絡輿情等方面的法規并不完善,很多人對網絡造謠等行為的后果還不清楚,應盡快出臺相關法規,加強網絡言論的管理。

3.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媒體工作能力

隨著政府工作方式的不斷民主化,新聞開始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應對媒體的能力成為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2]。政府工作人員在媒體工作中必須具備扎實的功底,當突發事件來臨時,要清楚受眾對事件的心理訴求,及時掌握信息并做好信息公開,用坦誠和開放的心態讓民眾和媒體在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真相,承認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表明政府的責任意識。在重大問題上更要求對相關的報道嚴格把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與傳統媒體相比,它在傳播速度、信息容量和操作方面都實現了里程碑式的提升[3]。政府應當在充分認識到新媒體重要作用,及時轉變管理理念,加強輿論監督,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培養危機管理人才,采取多元化的危機管理方式,聯合多方力量化解危機。

作者:黃虹 單位:中共龍巖市委黨校

媒體管理論文:新媒體社會管理研究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社會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深水期,各種利益沖突加劇,矛盾多元化,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新媒體給社會管理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常州市積極運用新媒體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個案,很有代表性地揭示了新媒體對社會管理的影響。

關鍵詞:

新媒體;社會管理模式;影響

1新媒體和社會管理的概念分析

新媒體一詞最初是由美國CBS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在1967年提出。此后,“新媒體”這一傳播概念在美國開始流行并很快擴展至全世界,迅速被廣泛認可,普遍應用于傳播領域和大眾社會。關于新媒體的概念界定,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從不同角度進行定義,看法并不統一,沒有最終定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期認為新媒體就是網絡媒體,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宮承波教授都對新媒體進行了定義。但總體來講,筆者認為新媒體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具體內涵也會逐步發生變化。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在信息和互聯網移動技術之上的新媒體,旨在向人們提供多樣的信息和服務,為人們創造出一種新型的生活形態。目前,比較熱門的新媒體不下三十多種,主要有數字電視、直播衛星電視、移動電視、博客、網絡電視(WebTV)、樓宇視屏、移動多媒體(手機短信、手機彩信、手機游戲、手機報紙等)、網上即時通訊、虛擬社區、搜索引擎、電子信箱、門戶網站等。社會管理是促進社會協調運轉的一項重要活動,管理效果直接決定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目前,我國處在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攻堅階段,階層的利益沖突加劇,矛盾紛爭多樣,社會道德規范弱化,社會管理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從縱向的時間來看,社會管理是隨著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發展變化的。新中國成立至今,社會管理經歷了政府的高度集權到放松管制,后來逐漸引入市場管理機制,到現在,十分強調服務與治理。同時,社會管理理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經歷了從控制到服務,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多元,從人治到法治等階段。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社會進入了矛盾爆發集中期,解決深層次問題的困難會不斷加大。因此,社會管理要不斷創新,要積極探索一種適應新形勢的社會管理模式,為改革注入新的動力源泉。在信息社會,新媒體的高速發展,逐漸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

2常州市運用新媒體進行社會管理的現狀分析

根據常州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統計,截止到2015年初,常州市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435.6萬戶,備案的非經營性網站達到2.4萬余個,60%以上的市民使用網絡。從2013年開始,隨著Wi-Fi、4G網絡的迅速發展,市民的上網時間呈現越來越長的態勢,網絡在常州市民的生活方式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也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常州的社會管理模式。2012年,常州市打造“社會管理綜合信息平臺”獲“中國幸福城市社會管理創新最佳實踐案例”,該平臺積極探索開發全國首家社會管理主題網站———“中國常州社會管理網”,網站計劃建成融綜合治理電子政務、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社會矛盾排查化解、社會治安防控管理等十項功能為一體的社會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在平臺上可以集中完成工作部署、信息查詢、指揮調度等業務。各個部門之間可以實現多層面信息共享、多部門工作聯動,實現第一時間排查情況信息,做出研判評估,實行決策指揮。在信息化背景下,該案例很有代表性地集中反映了常州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富有創造性地運用新媒體對社會管理進行改革的過程,是常州嘗試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縮影。早在201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到騰訊公司參觀時,就對員工說,現在人類已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1]。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依附于新媒體而出現的各種生活方式逐漸滲透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微博、淘寶、京東、騰訊等無不給人們的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進行的閱讀調查中,閱讀傳統出版物的人數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閱讀新媒體的人數則以30%的速度在增長,特別是年輕人和知識分子人群表現尤為明顯[2]。過去人們讀書、看報的時間,現在已經大量地轉移到了網絡和各種移動電子終端上,這些習慣的改變必然會形成一種新型的新媒體文化,這種文化對人們的影響無處不在。可以看出,新媒體的興起與發展,對常州公民參與社會管理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使公民參與方式更加多樣,參與的成本、門檻更低,有助于政府和公眾搭建更加便捷的溝通交流平臺,能夠積極推動民間力量培育,能夠促進公民國家治理意識的提升,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3新媒體對常州社會管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常州社會管理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首先,新媒體為常州的社會管理節約了資源,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常州市建立的流動人口信息服務管理系統,實現了人口信息的社會化采集和綜合應用,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市政府借助新媒體積極構建民主參與運作模式,拓展完善了“市長與網民”“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常州社會管理網”“政風熱線”等一系列市民參與的新媒體載體和平臺,通過社會事務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形成社會服務管理人人參與、社會建設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時,根據《常州智慧城市發展規劃(2012—2016年)》,常州市積極依托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四庫四平臺”建設,積極構建智慧常州服務型社會。2015年1月,市政府還制定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該文件從更加系統的層面進一步規劃了常州積極依托新媒體來改善創新社會管理的設想和構思。從理論上講,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便捷性為政府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新媒體的單向、多維、豐富、互動等特性能把信息以圖、文、視、聲并茂的形式傳到市民手中,社會管理擺脫了時空的限制。新媒體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有利于改進政府的工作方式。傳統的社會管理,政府基本處于主動地位,而民眾居于被動地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這一情況有了很大改善,管理者可以根據龍城博客、龍城論壇、化龍巷、中吳網論壇、政風熱線、網絡民意調查等渠道來掌握民眾的動態,為政府的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和導向,改進工作方式。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增強社會管理的務實性,它在根本上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溝通方式,民眾可以暢所欲言,管理者和市民之間可以拉近距離,增強了解,增強互信。新媒體為常州社會管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挑戰。網絡的多元和自由,給大眾帶來暢所欲言的同時,也因為幻化和虛擬,帶來信息的雜亂、無序和虛假。新媒體雖然發展迅速,但還未能成為社會主流媒體,在公信力等方面的影響遠不及傳統媒體,在多數情況下只是人們了解信息的工具,卻未能成為人們認識問題的標桿。面對新媒體,公眾更多的是充當旁觀者和評論者,還沒有成為建設者。如何建立新媒體公眾形象,以良好的公信力說服公眾,以權威的姿態站在受眾面前,樹立政府管理的權威,已成為新媒體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同時,由于新媒體的開放和多元,不良信息的泛濫也存在扭曲市民價值觀的風險。此外,由于城鄉差距較大,常州的人均網絡寬帶同樣不均衡,進一步加強農村的互聯網建設同樣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絡媒體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社會的安全穩定,已經成為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突出問題。

4常州增強新媒體運用的對策研究

1)促進政府社會管理的進一步開放,構建政府回應型的動力機制。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民眾的需求,民眾的需求在本質上決定了政府對社會管理進行改革的內容和方式。在傳統社會管理中,國家的信息公開,公開內容和公開程度由政府決定,而民眾迫切需求的信息在很多時候卻沒有得到體現。公眾對社會管理者沒有評價,對社會管理者沒有約束,社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適應于政府的利益需要。在信息時代和新媒體環境中,要構建以民眾需求為導向型的社會管理模式,社會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的決定權在民眾手中,管得好與壞要由民眾評定。對于市民在新媒體上反映的問題,提出的建議,要及時回應。為此,應在遵循網絡傳播規律、把握社會群體心理的基礎上,抓緊建立網絡議題應對制度,促使領導干部對各自工作領域內網民所關心的議題進行積極回應和正確引導,及時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同時,要放開公眾對社會管理的監督權和評價權,構建回應型的社會管理動力機制。

2)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還權于民眾,培育廣闊的社會空間。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即時性、互動性、多元性和平等性。十八大以來,改革社會管理方式,培育民間社會,鼓勵民間自我管理是時代的大趨勢。社會管理創新應該是一個還權于社會的過程,現代社會管理應該是一個多元治理的格局,必須依靠大量社會組織的參與。根據常州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4年9月,常州市社會組織為4535個,登記社團3446個,每萬人擁有登記社會組織數量超過12個,位于全省前列。同時,常州市現代社會組織發展中心正式投入運營,發展迅速,中心通過公益創投、項目評估、樹立典型等,積極創新社會管理。此外,利用新媒體打擊違法犯罪、打擊貪污反腐已經成為公安、紀委的工作常態。積極創新新媒體時代的群眾工作是新時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手段,深化豐富了群眾路線的內涵。

3)根據新媒體的發展,提高政府管理層的新媒體素養。領導干部新媒體執政能力,是指領導干部運用新媒體科學研判輿情、正確引導輿論、及時處置網民意見和要求,以及善待、善用、善管媒體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領導干部新媒體執政能力,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常州共有30多個鎮,20多個街道辦事處,有相當一部分干部并不習慣使用新媒體,甚至對新媒體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也影響了政府形象。要建立新媒體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新媒體培訓班、新媒體講座等,提高領導干部熟練運用新媒體和正確引導新媒體輿論的能力。近年來,常州市積極探索開展網上信訪工作,與傳統信訪形式相比,網上信訪快捷、高效,深受廣大網民歡迎。開展網上信訪,可以拓寬信訪渠道,方便人民群眾反映問題,為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決策提供平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立足常州自身,政府應以城市項目為載體,以新媒體為依托,打造常州特色品牌。要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以常州市重大建設項目為載體,依托常州的優勢資源,策劃社會管理項目,從而提高常州的城市社會管理水平。2012年,國家確定包括常州市在內的18個城市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常州市政府抓住機遇,積極依托新媒體資源,到2015年,已初步搭建包括政務網、資訊網、手機APP、微商城、天貓常州旅游旗艦店、線上線下旅游咨詢中心、客情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統、假日旅游信息系統等智慧旅游體系,充分發揮了新媒體思維模式。據統計,2015年,常州市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預計543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預計730億元,年均增長17.1%,增幅居蘇南地區首位。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對釋放旅游業產業功能,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相關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常州正在積極打造的智慧城市,正是依托新媒體全面打造的城市品牌,發展勢頭迅猛。

5)積極構建常州新媒體文化,推動社會創新。1964年,加拿大著名傳播學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這一超前論斷。事實證明,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也完全符合這一預言,現代媒介的發展已經愈來愈密切地與人類自身的屬性相關聯。新媒體的發展是和社會的發展進程保持一致的,新媒體的多向、個性、主動恰恰滿足現代社會受眾追求時尚、個性、快節奏、多元化、快餐化的需求,一經發展,就快速地擠壓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逐漸成為大眾精神消費的主糧。正如哈羅德?英尼斯在其著作《傳播的偏向》中曾說過:或許我們可以假定,長期以來對媒體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被傳播的信息的特性,而且,這種廣泛的影響最終會建構起一種文明。在這種文明之中,難以保持生活的原樣及其靈活性。因此,一種新媒體的諸多優勢最終會導致一種新文化的產生[3]。一直以來,國家對發展新媒體產業非常重視,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著眼于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稱的傳播能力,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傳播體系,保障信息傳播的高效快捷和安全有序。靈活運用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衛星網絡等手段,拓寬公共文化資源傳輸渠道。”國家把新媒體傳播的發展擺在戰略發展的層面,這為新媒體文化的發展培育指明了方向。常州市緊抓發展機遇,積極開展網絡文化建設,其中,以新媒體動漫為代表的“動漫+”新興融合業態不斷形成、發展,常州恐龍寶貝、炮炮兵等一批有市場號召力的原創精品涌現并搶灘海外市場。“運河五號創意街區”通過對常州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利用,吸引文化創意型企業入駐并開展文化創意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業態。從體制的層面考慮,社會管理創新可以理解為社會管理制度的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在本質上就是社會管理制度的改革,這一改革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新媒體背景下,創新社會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實現政府、社會、民眾的互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才能逐步推進,從而增強民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者:彭波 單位: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媒體管理論文:自媒體參與式檔案管理探析

摘要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推動了自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開放、分享”是自媒體技術遵循的推廣理念。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在自媒體技術沖擊下面臨轉型。以“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釋義為切入點,結合對“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的探討,以及自媒體技術對“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分享,最終闡釋了“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創設路徑構想,以期為現今檔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

自媒體;參與式協同;檔案管理

現今,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全球已經步入信息技術時代。以自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時代特質,乃是在于公眾由以往的被動信息接受者轉變為人人都可成為信息源與傳播者的狀態。基于這一特定時代特質以及由自媒體技術所引致的虛擬化信息網絡的形成,從而使得在現實空間之外形成虛擬的交際空間,進而對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挑戰。

一、“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釋義

1.“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內涵闡釋。

“參與式”管理理念最初源自管理學界,其理論建構意義在于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個體進行積極創新,從而創設和諧高效的工作環境,進而最大化地將個體的作用激發出來,創造個體價值,最終實現組織整體績效。遵循“參與式”管理的思想內核,筆者認為,所謂的“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乃是檔案管理從業者基于自媒體環境,同時借由相關機構(諸如檔案機構、科研機構)提供的平臺和技術,主動介入個體活動所生成的各類檔案的管理,并且在其中彰顯檔案管理者的主體效用,從而實現對個體檔案的系統化管理。

2.“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特質分析。

鮮明的個性化特質。此種特質乃是同以往的檔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最大區別,基于自媒體技術所創設的媒體環境中,個體即是檔案文件的初始生成者,同時也在對自我信息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演變為檔案管理的工作者。受教育經歷、價值理念以及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認知程度影響,不同的個體檔案管理工作者在具體的自我檔案管理活動中會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而此種差異性也是其個性化特質的外在表現方式的具體呈現。多個體協同參與特質。此種特質乃是指依托自媒體技術創設的“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之下,自媒體技術自身所秉承的協同參與理念的體現。也就是說,“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實現了社會資源的最大化整合,使檔案管理機構、政府機關、社會組織、科研機構、公眾均參與其中,形成檔案信息資源互動,進而形成檔案管理工作的系統化參與整合利用。

二、“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

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與對自媒體相關技術以及平臺的認識,筆者認為,“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下述管理理念,如此方能保障“參與式”管理模式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得以有效貫徹。1.嚴格依照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此種理念要求檔案管理從業者在從業過程中應注重將檔案管理理論同相關的實踐成果進行有效的銜接,以便使得檔案文件在信息數字時代能夠繼續彰顯其核心信息資源地位,進而讓檔案文件的原始性、真實性、完整性、可利用性等價值得以呈現,同時也是“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同個體依托自媒體進行自我信息管理的差別之處,也就是說,檔案管理從業者在從業過程中,一方面要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同時還須使相關信息在生成、傳播、保管與利用過程中的檔案屬性得以保障,從而使其具備社會層面的利用價值[1]19。2.檔案管理工作同自媒體平臺使用的契合原則。此種理念涵蓋下述要素:首先,應秉承人本主義理念,凸顯自媒體平臺同所創設的虛擬社區與使用者的興趣點契合,鼓勵使用者進行信息共享,并以此為基礎創設由檔案管理機構、社會組織與社會個體共同介入其中的新型檔案管理模式;其次,“參與式”檔案管理應依托自媒體技術所創設的平臺以及相關技術手段,如借助云空間實現對信息文件的歸檔等。

三、自媒體技術對“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

在2012年于布里斯班召開的國際檔案大會上,時任美國國家檔案館館長的大衛?菲爾力諾在其會議主題發言中談到各類新型社交媒體對現代圖書館建設的影響。從新浪微博數據中心公布的《2015年度微博用戶發展報告》來看,截至2015年9月,微博月活躍人數已達到2.12億。基于前述數據能夠看出,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技術對公共生活所帶來的沖擊與影響不容小覷,其不斷攀升的海量信息使檔案管理迎來轉型的全新機遇。

1.自媒體平臺構成檔案的來源。

第一,自媒體技術為使用者創設了以其為中心的虛擬互聯網空間,使用者依托各類自媒體工具能夠參與到生活、學習、工作等活動中,并且在參與過程中實現了對前述活動的直接記錄。考慮到自媒體工具使用者數量巨大,因而由數以萬計的自媒體工具使用者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生成的記錄具備被保存的檔案價值。第二,作為自媒體技術而言,其具備信息傳播的高速性、傳播與互動的便捷性等特質,故而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實時記載自身活動的便利,從而在這一過程中生成對使用者相關活動信息的第一手記載。基于此種情形,自媒體技術及相關工具生成的信息中相當一部分涵蓋了原始性特質。第三,借由互聯網技術與數字信息技術構建并運行的自媒體技術所創設的虛擬數字空間,不但對現實空間呈現出特定的映射性,同時伴隨著自媒體技術對公眾現實生活的影響程度加深,其逐漸發展演變為同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并非不可能。基于社會資源及社會自身記憶層面而言,自媒體技術所創設的記憶一樣表現為人類社會對自身發展歷程的記憶,因此此部分記憶一樣能夠成為具備社會屬性的檔案資源,從而為各類組織、個人所共享使用。

2.自媒體技術創設的社交網絡環境亟需“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產生。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催生之下,自媒體平臺運行過程中持續生成各類新形式文檔,對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提出全新要求,以往檔案管理部門所遵循與依照的檔案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契合時代的要求,因而應正視自媒體技術傳播與應用所帶來的社會趨勢變遷,積極創設“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以應對時代變化與公眾訴求。

3.不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互聯網空間。

虛擬互聯網空間乃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像,然而其同現實世界存在明顯的異質性,此種異質性多基于自媒體的特質呈現出來:(1)個體表現性方面。使用者在借助自媒體平臺進行表意時,其同時兼具了信息受眾與信息傳播者的雙重社會屬性。在法律、政策所賦予的權限之內,自媒體使用者能夠借由自媒體平臺進行個體化的信息展示,從而為自身創設具有個體特色的虛擬空間,并借助相關的自媒體技術向其他使用者進行信息分享;(2)互動性方面。使用者借由自媒體平臺能夠實現同其他使用者的信息互動,諸如信息傳播、信息展示、媒體共享等,從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彼此生成多樣化的社會關系[2]31;(3)管理碎片性。使用者在借由自媒體平臺進行表意過程中,虛擬的互聯網社區并非現實意義的真實社區,因而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行為范式內,使用者能夠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思維表示,對自身的多數表意行為進行自我規制與自我管理,而現實社會難以在此發揮其約束效力。前述異質性表明在基于自媒體技術所創設的虛擬互聯網空間之中,檔案管理模式必須契合自媒體的相關特質,而負責具體工作的檔案管理者,能夠在“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下,彰顯個人的檔案管理工作特質。

4.傳統檔案同自媒體平臺生成檔案的異質性比較。

作為自媒體平臺而言,由于其技術架構以及承載內容的多樣性,因而使與之相關的檔案管理工作面臨著調整的可能性,此即筆者認為的“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建構意義所在。

(1)檔案的生成者多為一般社會個體。同以往各類組織為主體的檔案生成者存在區別的是,現今的自媒體環境使每個單一個體,即個人均能夠在應用自媒體平臺過程中生成相應的檔案,并且占據相對較大的比重。同以往的檔案相比,個體檔案均源自一般社會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各類原始性記錄,在內容方面欠缺規范化與系統化[3]18。同時,個體使用者兼具檔案生成者、檔案管理者以及檔案保存者的三重身份屬性,因而此種身份屬性將對檔案的收集、鑒定、保存以及利用等相關檔案管理活動產生連帶影響。特別是當前大數據時代信息整合理念的指引下,檔案管理工作需要應對不同的個體生成者,因而先前較為系統化的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以及建檔、歸檔等流程將受到直接沖擊[4]4。此外,從社會整體層面加以審視能夠發現,社會個體乃是社會整體的最小組成單位,因而個體檔案同社會整體記憶的創設息息相關,唯有在社會整體層面實現對個體檔案的有效整合,方才能夠使檔案的利用價值最大化[5]29。

(2)自媒體使用者生成海量信息源。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媒介的普及使得自媒體用戶無論從數量層面,亦或是活躍度層面均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媒體平臺的信息量,因而基于前述活動也使得亟需處理、整合的檔案管理文檔數量激增。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檔案管理從業者對于自媒體平臺所生成的海量檔案文件的管理活動依然停留于探索時期,因而難以擔負起依托以往的檔案管理模式對由社會個體在應用自媒體平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中所生成的各類檔案文件進行及時歸檔、整理以及利用的職責[6]14。“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則能夠使檔案管理從業者實現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應對,并且使檔案管理從業者的工作負荷得以降低,同時能夠實現對個體檔案的效度化管理。

四、“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的創設路徑構想

1.檔案管理主體。

在“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下,考慮到公眾對自身社會實踐活動的記載已經成為社會檔案資源的構成分支,因而作為檔案管理從業者而言,其身份不再是滿足公眾對檔案信息的使用訴求,而應轉變為公眾管理自身檔案的指導者。同時,檔案管理機構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檔案管理主體,而應將自身定位為檔案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以及公眾參與檔案管理活動的寫作者。

2.檔案管理平臺創設。

基于自媒體平臺的“開放、分享”理念,官方的檔案管理機構以往的檔案管理專屬職能應進行分權,即允許第三方參與其中,如現今歐美諸國的檔案管理活動中,第三方平臺已經同官方的管理機構實現了技術協作。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法律、政策以及檔案管理工作理念的進一步健全,同時伴隨著云技術的廣泛應用,日后依托自媒體平臺等第三方檔案管理平臺將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協同效能。

3.檔案管理模型的構建。

考慮到自媒體平臺作為第三方平臺對檔案管理工作的介入,因而作為相關的檔案管理機構可以考慮創設新型的檔案管理模型。外延擴大型管理模型。此種模型在沿用傳統檔案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借助服務外延的擴大實現對個體檔案的整合利用。需要指出的是,采取此種模型的關鍵在于將個體生成的檔案納入系統化的檔案集成管理活動中,并且應預設標準化的檔案生成要求,從而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與規范化。第三方平臺托管型模型。使用者在使用自媒體平臺時會同平臺運營方訂立契約,多數平臺會允許使用者在注冊時進行權限設定,以保障個體隱私。在契約生效、雙方權限界定明晰后,平臺的運營方便應承擔管理權責,對其擁有使用權限的內容加以利用。檔案管理機構可以同平臺運營方訂立契約,實現對使用者信息的共享,由此便使得第三方自媒體平臺得以參與到檔案管理工作之中。自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公眾的個性化表意訴求得以彰顯。作為“參與式”管理模式而言盡管仍處于摸索時期,然而從社會發展大勢來看,“開發、分享”是形式使然,使社會每一個主體能夠參與到承載社會記憶的檔案管理活動中,是對檔案利用價值的最大化體現,也是“參與式”檔案管理模式得以創設的契機所在。

作者:魏娜娜 李明 單位: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

媒體管理論文:新媒體行政管理改革和創新

摘要:

新媒體時代,行政管理不能僅僅只局限于傳統媒體時代的施行方式。對于新媒體的發展,針對如何正確運用新媒體加強我國的行政管理改革和創新,以及彌補所存在的不足。本文圍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對探索行政管理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環境形成的區別進行分析,并對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

新媒體;行政管理;改革;創新

新媒體成為了社會信息化的重要標志,深深地改變人們生活等各方面。在互聯網的沖擊和新媒體的挑戰下,我們不僅僅要改變行政管理的施行方式,還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新媒體的社會化對行政管理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沖擊作用,媒體社會不斷加劇人們的思想多元化。媒體對于行政管理發展新的內部組織模式,為行政管理的建設、加強內部管理提供了寬廣的空間,讓行政管理工作越來越“電子化”。本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環境下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改革和創新行政管理。

一、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新媒體就是指繼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日趨豐富,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介的普遍存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人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不自覺地影響人們對事物的敏銳判斷。然而,新媒體發展趨勢將有以下幾方面:趨勢一,碎片化。碎片化是在傳播過程上整個社會碎片化現象,是傳播多元化的一個體現;趨勢二,全媒體時代。多種媒體都相互融合互通,但它只有一種形態,就是社會化媒體;趨勢三,垂直細分受眾。新媒體環境下真正的標志應該是從消費、心理、行為等方面去細分受眾,發現受眾真正的特征。這也是新媒體十分難得與受眾在一起接觸交流的時機,能夠直接和消費者接觸;趨勢四,媒體出現并購潮。中國的媒體管制相對來說比較嚴格,但是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很多企業與傳統媒體并購現象;趨勢五,價值擴張。價值擴張在某種程度上是指媒體也要自媒體化,在傳播中你有自己奇特的價值,你會輸出你的價值觀,輸出你的想法,輸出你的獨特,輸出你的平臺,輸出你的影響力,媒體也會擬人化。

二、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趨勢

隨著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四次。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過程需要配套。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對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實現公共性和建設一個廉潔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設中,公民的參預、競爭、公正意識和責任感不斷鞏固,對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然而目前政府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成本高,效率低和官僚主義嚴重,缺乏透明度的工作,行政審批繁文縟節,權利腐敗等等,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形成了較大的反差。今天,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十八大以來,行政體制改革也加強研究,進一步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在決策中執行監督,讓研究更加可行實用。與此同時,決策失誤有全過程控制,加強決策信息系統的智能監控,讓行政決策得以保證。

三、傳統媒體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傳統媒體下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以人工的模式進行操作,并且互動性比較弱,局限性很強,行政管理人員和群眾是相互分開的,很少有相互交流的機會。傳統媒體下的行政管理信息傳播具有周期性,即時性差,沒有及時的把信息傳給群眾,并且傳統媒體是以大眾化覆蓋的形式為公眾服務,在行政管理方面針對性差,缺乏管理的個性化,比較籠統,社群化就更不用說了。

四、新媒體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新媒體是依托最新的傳播技術,強調信息和群眾的體驗和互動。新媒體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交互性和即時性比較強,通過行政人員的信息發送和群眾的接受之間的信息交流上可以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行政人員和群眾在信息交流過程中的擁有權可以體現出來。新媒體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與群眾進行全方面互動。新媒體互動也折射出當今社會信息形成過程的變化。新媒體時代,只要有人擁有互聯網信息終端,就能成為信息的接收發送者。新媒體下的行政管理可以提供點對點的非常具有個性化的信息傳播服務,每個信息終端在網絡都有一個固定的地址,群眾可以在各種數據庫中使用各種檢索工具,比如:微信、微博提供了個性化方便,只要拿上手上的手機,在政策和法律許可的前提下,群眾可以在微信和微博寫下自己的感想和評論,讓行政人員看到群眾所發出的心聲。

五、新媒體視野下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創新

1.善用新媒體,改變行政管理方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日漸走入我們的生活,不僅為人民信息交流提供了平臺,也為政府機構管理提供了渠道。新媒體的發展使得群眾政治交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并且溝通渠道大大拓寬,在利益訴求方面民眾可以通過新媒體表達出來,不再那么古板和老套,群眾在捍衛自身利益也越來越強。從某種意思來講,新媒體分流了部分表達公共訴求的民眾,起到了利益表達作用。作為行政組織,如果一直滯后于用人工操作工作,不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樣的行政組織將會淘汰不被人們重視。作為行政組織,工作要懂得結合高科技一塊運行,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與群眾進行全方面互動,保證群眾的知情權,讓組織更加透明化。新媒體的使用,必須建立一個在陽光下運行的政府,確保透明、及時和有效的政府釋放系統,并且能夠把涉及到群眾的利益問題都能夠及時反饋并及時澄清和更正擾亂民心及社會的謠言,減少社會上的恐懼,讓群眾更加信任政府。一是政府開辦官方微博,服務群眾。政務電子政務微博逐漸成為政府、收集信息和與群眾交流,了解公眾輿論互動的重要平臺。我們應該總結各種政務微博的優勢,接近群眾、服務群眾,使其更充分的發揮作用。二是開發運用地方政府網絡留言板塊,建立網絡互動平臺,保質保量、更快地妥善的處理網絡信息,解決老百姓的合理要求。三是運用本地論壇貼吧,集思廣益。政府部門應該多注意并利用大部分時間安排相關人員,對網民的評論和意見要全面收集,把所收集的信息以供參考,對于網民的疑問要及時回復,這樣有利于加強網民參與監視政府的熱情,努力培養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對反映社會的文章,要懂得理性分析與對待,不要盲目的跟從別人的觀點,人云亦云是不理智的,在思考的同時要提出相應的辦法。仔細的對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文章所反映的某些現實問題,要主動找出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所存在的矛盾,存在的問題妥善解決后,要及時和人民進行回復,減輕人民的不安,讓人民安心。四是培養一批政府微博博主成為輿論領袖。真正做到關心群眾,為群眾服務,贏得用戶的認可和遵守。只有善用新媒體,才能讓組織主動加強政治溝通,密切聯系社會群眾。

2.結合新媒體,優化行政管理理念

新媒體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新媒介的運用發展使得社會輿論有更廣泛的自由表達平臺,不再只局限于傳統媒體,在做好輿論監督和保護人民基本權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了社會民眾行使民主權利的新模式。很多時候群眾會存在某些不滿的情緒,他們會通過網絡這個平臺進行發泄及表達出來,甚至是過激的表達出來。對一些不滿的行為進行手機拍照或者發送微信微博朋友圈進行吐槽,這屬于是民意表達和監督的媒體時代。新媒體在傳播環境中具備了一定優勢,為人民的意愿表達和利益訴求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讓公眾的各種權利得到更好的實行,同時也更加激發出公眾之前缺乏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也使輿論監督更加有效。在行政管理中要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重要理念,時刻記得服務的對象是人民群眾,而不是有權有錢的官員。政府的一切權利來自公民之間的契約,政府應保護人民的利益,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為公民利益盡心盡力。對于老百姓的事情政府要時刻惦記在心里,處理事情時不能過于敷衍,而是要把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及時反饋問題、告知辦事的情況和進度,群眾就不會用過分言語對政府進行攻擊,然而有些官員面對網民在網上曝光關于自己切身利益的帖子時,官員并沒有第一時間出來向人民解釋事情的緣由,沒有一顆對人民負責任的心,而是一味的采取回避的方式,甚至采取金錢賄賂、刪除、屏蔽等手段,嚴重的時候都會動用不和諧暴力的方式,例如壓制、報復曝光的群眾,這不僅不得民心,還引起了群眾的不滿情緒爆發,讓社會得不到穩定。所以,新媒體網絡為公民服務渠道不能堵塞和切斷,要懂得利用好該渠道解決回復公眾的合理訴求。當然行政管理是國家的發展產物,本質上就是為國家服務。任何行政機關都不能作違背國家利益的事情,必須維護國家的尊嚴。政府除了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外,還具有社會服務的一面,這是國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政府代表國家履行這項服務職能,具體表現為政府服務市場的服務。

3.利用新媒體,加強行政管理的建設

由于新媒體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強調行政管理部門信息化、網絡化來滿足時代需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工作。利用新媒體加強宣傳,以前在選拔行政管理人員時都是紙張張貼,宣傳的范圍比較小,一般面試的人員只是局限于地方人員,然后利用新媒體,把招聘行政人員的公示公開于網絡甚至全國,這樣就要有更多的人才前來報考,這樣做不僅僅有利于人員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招聘到更多的優秀人才,不再只局限于一個地方,使行政組織人員建設更加精英化。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新技術特點,推進行政人員的培養。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如果我們的思想不夠先進,一直停留在以前的話,我們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行政組織要定期對組織人員進行思想、技能各方面的培養。首先思想方面,我們可以組織行政人員學習新媒體環境下有利于發展的觀念,對于一些舊的思想要學會放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不停接受新的思想,我們的才能得到進步,我們才走在時代的前茅;其次技能方面,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有很多的高科技不斷問世,隨著高科技的問世,也會有更多的新鮮軟件APP出現,例如:微信,微博,淘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軟件,這些軟件不僅僅是用來生活信息交流的,還可以用于政府問政所用,所以作為行政人員,我們要學會和適應更多的高科技技能,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處理工作,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效能。我們的行政組織建設才能更加完善,行政建設才能夠加強。

六、結束語

世界在變,媒體在變,我國的行政管理不得不變。在新媒體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結合新媒體,優化行政管理的概念,為人民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表達意愿和利益訴求的渠道;善用新媒體,改變行政管理方式,減少人工操作,讓管理更加科學和多元化,互動性更加強;利用新媒體,加強行政管理的建設,內外部相結合建設,培養更多的品德兼備高素質行政人員,不僅僅只看中眼前的利益,更多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出發。只有這樣做我們的政府才能更好的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真正完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者:林書源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

媒體管理論文: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

新加坡有兩大新聞傳播集團,它們分別是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加坡傳媒公司(簡稱新傳媒)。兩大集團擁有15家報紙、7個本地電視頻道、13家本地電臺以及若干網站,構成了新加坡的主流新聞傳播媒體。這兩大新聞傳播集團,一方面自身充滿了活力,另一方面對當地的社會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活而不亂。結合筆者的研究和實地考察,就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做一探討。 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舉措

組織體制設計的國有私營。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從組織體制上都具有國有私營公司的特點。新加坡報業控股(sph)成立于1984年,是掛牌于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第一級股市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公司的制度設計上,新加坡報業控股有兩個特點是其他上市公司不具備的:一是嚴格限制任何一家外資企業股權超過3%,二是設計了管理股。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擁有相當于200個表決權。新傳媒(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media corp)是名義上的私營公司,但它的唯一股東是淡馬錫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雖然以私人名義注冊,但新加坡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

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對于提高兩個新聞傳播集團的效率提供了保證。因為,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股東“人格化”清晰。股東人格化,避免了因股東人格化模糊導致的“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的弊端。二是組織核心價值觀清晰。既然是公司是企業,因此回報股東是衡量其業務表現的根本標準,因而“以盈利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成為組織的核心價值觀。新加坡報業控股原總編輯林任君說:“報社是個企業,報紙是這個企業生產出來的資訊商品,必須獲得市場的接受才能生存。總編輯作為報社的主管,首先必須接受這個最基本的企業生產運營理念,任何辦報理念也必須服從這個前提。”三是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東出資,委托董事局管理,總裁負責日常經營,監事局負責監督,組織的各項權力運行得到制衡;董事局下設審查、人力資源、投資、人員提名等專業委員會,決策專業化程度高,科學決策得到保證。

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同樣確保了媒體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新傳媒就不用說了,即使是新加坡報業控股,因為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擁有相當于200個表決權,政府因此對新加坡報業控股的重大決策有很大的話語權。

法律和規則的雙重管理。除組織保證外,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強調法律和規則的雙重約束。

法律管理。新加坡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報章與印刷法令》《誹謗法令》《煽動法令》《內部安全法令》《官方機密法令》《媒體發展局法令》等。《報章與印刷法令》明確規定:一、實行報刊出版準證每年更新;二、新加坡報業控股董事必須是新加坡人;三、個人或機構股份不得超過5%;四、外國人合計不能超過49%;五、股份分為管理股和普通股,管理股占總股份的1%,發給新聞通訊藝術部部長批準的公民或機構;六、在委任報社高層管理人員的投票中,每份管理股有200票的表決權。

規則管理。除法令外,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的管理,還有一些沒有明確的條文,但卻是約定俗成的規則,包括:一、不得玩弄種族、語文、宗教等敏感話題;二、不得挑撥種族矛盾和沖突;三、報道軍事、外交等課題須照顧國家利益與安全,可以理性討論、批評,不能鼓動、制造分裂。對這些規則,李光耀說:“我知道哪些報道是庸俗下流和丑惡可恥的,這些我還能忍受。但如果任何報紙每天都在撒語言、文化或宗教的毒素,我就會戴上指節銅套(加以對付)。”

自律與溝通的雙管齊下。自律與溝通,是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又一舉措。

從業人員要嚴格自律。新加坡新聞傳播從業人員中,多是無黨派人士。以作者造訪的新加坡報業控股所轄的《聯合早報》為例,300多名編輯記者中有20名高級編輯,他們全是無黨派人士。對此,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要求,新聞從業人員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些構成了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內部約束——自律。這些職責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高度專業水平和高度社會責任感;二、在跟政府關系方面,媒體抱著尋求共識,而非對抗的方式;三、在國家利益方面和移風易俗的社會運動(如華人講華語運動、反拋垃圾運動等)方面,媒體必須支持政府;四、人民可以對政府提出尖銳批評,媒體必須尊重政府回答的權利;五、報道與評論必須分開;六、記者可以發表對任何政策的看法,但不能鼓動或引起人民跟政府對抗;七、若要鼓吹某種政治主張,應加入一個政黨。

溝通促進互信。媒體與政府的關系是平等的,經常性的溝通有助于消除誤解,增強互信。溝通的方式包括:一、總理定期召開午餐會。席間就國家施政方針、政策背景目的等,與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的總編交換意見,同時兩大傳媒集團也就發展中的問題爭取總理的理解和支持。二、各部部長也與報業編輯部和經營管理層經常互通信息。就在筆者座談當天,新加坡新聞文化通訊部部長蒞臨新加坡報業控股,就當前的文化發展、民眾動向進行溝通。卓有成效的經常性的溝通,是新加坡政府與媒體親密關系的基礎。

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思想基礎

新聞傳播媒體不是第四權力。第四權力,是西方國家對新聞傳播媒體在社會中地位的一種比喻,新聞傳播媒體又稱為第四帝國。這種觀點強調:一、新聞傳播媒體是第四種社會力量。它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并立。二、新聞傳播媒體負有監督職責,是社會守夜人。它對上述三項政治權力進行監督,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三、只有保證新聞傳播自由,新聞傳播媒體才能對政府起到制衡。四、只有政府權力得到制衡,政府才可能廉潔高效。

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新聞傳播媒體不是第四權力,不存在絕對的新聞自由。新聞傳播媒體之所以不是第四權力,依據有四個方面:一、政府是人民選舉的,政府權力來自人民授權,因此只有人民才有權監督制衡。監督制衡的手段,就是人民的選票。二、媒體

是企業,權力來自股東委托,因此新聞傳播媒體不能從根本上代表民意。三、新聞工作者并非人民選舉產生,人民沒有賦予他們代議士的權力。四、媒體公正性難以保證。媒體既然是企業,追逐利潤是其使命,因此新聞媒體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就難以避免。

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古今中外的實踐證明,絕對的新聞自由是不存在的,新聞傳播媒體正確行使第四權力也是不可能的。在標榜高度自由的西方,新聞傳播媒體運用第四權力的時候,也經常受到各種因素制約,因此新聞貌似自由實則不自由,貌似公正實則不公正。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指出:“美國的主要媒體有強有力的理由以逢迎執政黨的方式處理新聞;不這么做就沒有好處。”對于新聞媒體的公正性,美國的民調表明:三分之二的公眾不信任記者。他們認為,媒體人跟律師、政治人物、商人一樣,心懷某種意圖;編輯部受到利益集團操縱,媒體老板、大企業和廣告客戶影響新聞報道;64%的美國人認為,報道過于聳人聽聞。

即使是媒體的老板,對正確行使第四權力也不以為然。傳媒大亨默多克就明確說過:“所有的報紙都是為了賺錢,僅此而已。我做任何生意都不是為了受到尊重。假如有一天我這么做,我希望有人前來把我剔除,把我攆出去——因為辦報紙的目的并非為了獲取人們的尊重。”

新聞自由的前提是負責任。“負責任的新聞自由”是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思想基石,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原總編輯林任君1995年提出來的。“負責任的新聞自由”,是指新聞傳播媒體不能以“無冕之王”自居,以自己為民意代表而凌駕于政府之上。如果采取西方所標榜的放任自由,對政府采取不合作、不信任的態度,只會在人民中引起思想混亂。

負責任的新聞自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傳播內容要服從國家的至高需要。新加坡的國家至高需要,目的是促進新加坡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國家至上,社會為先;二是家庭為根,社會為本;三是社會關懷,尊重個人;四是協商共識,避免沖突;五是種族和諧,宗教寬容。這五條共同價值觀,構成了新聞傳播內容的邊界。

二、關于新聞自由,李光耀強調:“我不接受報紙業主有權決定要發表什么就發表什么的說法。”同時,他認為“(在新加坡)新聞自由、媒體業的自由都必須服從新加坡國家的至高需要和民選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

媒體不是政府的傳聲筒。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新聞傳播媒體只會唯唯諾諾,充當政府的傳聲筒,是對自身對公眾乃至對政府的不負責任。政府公開聲明,媒體不應該成為政府的傳聲筒,更不應該只報道政府的消息。那樣的話,在市場經濟社會,一味地突出政府的新聞會導致受眾對媒體的抗拒,就必然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媒體會因為受眾減少,進而導致廣告收入減少,最后無法生存;二是政府因為失去與人民溝通的渠道而無法兼聽則明。

如何不做傳聲筒呢?新聞傳播媒體的管理辦法是報道、評論、讀者來函分開。一、報道新聞,力求客觀平衡。二、社論或言論,批評政府政策的偏差。發表評論要把握兩點:首先,新聞傳播媒體的任何批評必須有事實根據,決不能無中生有;其次,政府接受批評,并且針對批評回答問題和解釋政府立場;三、讀者來函,反映民間聲音。

新聞傳播:社會發展的促進劑

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是成功的,它對新聞傳播產業、政府的高效廉潔和社會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聞傳播產業繁榮興旺。一是數量多。新加坡全國人口僅有526萬(2011年統計),全國有7個本地電視頻道和1個馬來西亞電視頻道,有新傳媒麾下13家電臺、2家工會電臺和1家軍人電臺,有報紙14家,還有如亞洲網和早報網等若干網站和期刊等。二是效益好。新加坡報業控股連續7年被“遠東經濟評論”評選為新加坡著名公司,“asiamoney”也將它評為新加坡管理方面的最佳公司,在亞洲名列第8位。三是媒體公信力強。如《海峽時報》,日發行量38萬份,讀者140萬。

不僅如此,新加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媒體落戶獅城,新加坡正在成為區域性的媒體產業中心。目前,在17家亞洲主要的衛星電視中,15家電視以新加坡為制作與發射基地。在5家國際主要出版商中,4家把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

政府的高效廉潔得到促進。雖然新加坡的新聞自由廣為西方詬病,但新加坡政府的廉潔高效也得到廣泛好評。“自由之家”在它公布的“2010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新加坡新聞自由指數在19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51位,同期美國排名第24位。“無國界記者”公布的結果,新加坡新聞自由指數在17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6位。但是,同期的世界

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贊譽“新加坡是世界第一政府,是最可行的政府的模范,是全世界最少貪污的國界,是全亞洲最廉潔的政府”。

新加坡的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經濟發展無須多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和諧。新加坡是一個民族、語言、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國家,民族有100多個,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構成主體;十大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婆羅門教是主要支派。從這個角度看,新加坡是一個動蕩源流眾多的地方,事實上歷史上的新加坡種族沖突不斷。如今的新加坡,卻是一個社會和諧的國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新聞傳播媒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媒體管理論文: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媒體參與實際上就是新聞傳播,通過信息和知識媒介,比如報紙、廣播、刊物以及電視和網絡等,為社會公共管理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途徑和保證。一般而言,媒體參與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即間接性、多維性以及有限性和有效性,同時因其具有非常強大的輿論與信息傳播影響力,目前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公共管理的主體,因此加強對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媒體在社會公共管理實踐中的角色定位

(一)作為社會發展的公器

社會公器一詞,在西方社會的應用較為普遍,他們認為媒體參與實際上就是一種公共輿論的媒介,其存在的價值在于傳達民意,對政府的管理活動進行監督與制約。在公眾的眼里,媒體一定要要履行責任,尤其要代表公益,為社會廣大民眾服務,對政府公權力加強監督;同時,作為社會公器,應當大膽地區揭露政府部門的濫用權威行為,并對嚴重損害公益的行為進行曝光。就當前國內媒體的參與實踐來看,同樣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尤其要代表民眾和公益,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與制約。正如主席在世界媒體峰會上的講話一樣,媒體應當切實擔當社會責任,并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以及全面客觀性。

(二)媒體是信息經營與傳播的實體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媒體一直以來均是作為社會信息經營與傳播實體存在著的,尤其是從政府公共管理主體角度而言,新聞媒體更應當是政府行為以及危機管理的控制對象,而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基于社會公共管理活動的目標追求,媒體參與不僅要體現出“眼球效應”及自身的經濟價值,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要實現社會效益。

(三)作為政府公共管理活動的窗口

目前來看,新聞媒體業已成為連接政府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充當著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窗口。這一社會角色的定位,不僅體現了政府對新聞媒體的要求,而且也是媒體參與公共管理活動的社會公公共印象。近年來,隨著社會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雖然我國媒體先后經歷了幾次改革,但政府公共管理部門依然將新聞媒體作為公眾的喉舌和信息傳播窗口,依然堅持穩定團結、正面宣傳等方針,通過輿論導向,向社會輸送正能量,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媒體參與公共管理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由于媒體與政府公共管理活動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媒體參與公共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二者之間的互相影響上,具體分析如下:

(一)政府對媒體的影響

據調查顯示,當前政府與媒體之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政府對信息的封鎖。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部分地方政府習慣性地對各種事故、災難以及比較私密的事情,采取捂、蓋以及藏等手段進行處理。

其次,對媒體進行壓制。政府官員通常具有非常強的權力意、尤其是官本位理念依然非常的重,只要發現媒體要宣傳一些不利己的事件,就要運用行政權力對媒體進行打壓。

最后,在對媒體的管控方面缺乏秩序性與計劃性。政府對媒體管得太嚴,則可能會導致媒體失去獨立性,難以真正發揮媒體的社會公共職責;如果管得太松,聽任記者或媒體的無序報道,或不遵守職業道德,嘩眾取寵,則社會秩序更難維持。

以郭美美案為例進行例證:2011年6月20日,有一個新浪微博名為“郭美美baby”的網友,在網上炫耀自己的奢華生活,并自稱是中國紅十字會某商業總經理。這一信息一經傳播,立刻引起了網絡的軒然大波,尤其是公眾對中國紅十字會背后的利益鏈條更是質疑,中國紅十字會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雖然該案一處,紅十字會方面立刻做出了回應以辟謠,但效果并不明顯,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只是發表嚴詞聲明,旨在進行正面辟謠,但并未提供有利的證明材料,說服力不強。雖然郭美美baby以紅十字會某商業總經理名義在網上進行炫富后不久,紅十字會官方網站就聲明其與紅十字方沒有任何的關聯,但該聲明沒有任何的信服力,公眾疑慮仍然難以消除。這一事件充分說明中國紅十字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完全缺乏危機管理的意識和相關預警防范

機制。

其次,媒體新聞信息的誠意不強。此事發生以后,紅十字會方立刻召開新聞會,但是只邀請了六家媒體參加該會,其他媒體和記者均被拒之門外,這使得該次新聞會成為公眾媒體的秘密。這種形勢的新聞會,將導致適得其反,不僅不能辟謠,甚至還可能弄巧成拙,加重公眾對此事的質疑。

最后,新聞及其對外聲明的內容非常的官方化,尤其是措辭內容缺乏實質性,公眾對此非常的煩感。雖然紅十字會方在新聞會上對紅十字總會與商業系統紅十字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釋,但怎樣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管理與監控、以及采購超標問題詳細情況等公眾希望聽到的內容,卻沒有提及。因此,也就嚴重忽略了公共管理

中的關鍵重一環,即沒有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管理機制。

(二)媒體對政府公共管理活動的影響

首先,媒體自身缺失有效的自主監督與管理。作為第四部門,媒體具有環境監視等社會責任,但實踐中許多媒體并未及時發出信息,更有甚者卻成了地方政府的傳聲筒,因此也就失去了對地方政府的媒體監督。

其次,嚴重缺乏自律性。據調查顯示,當前國內很多媒體、記者,存在著嚴重的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甚至已經觸犯了法律和法規。比如,記者和媒體受賄事件屢見不鮮。

最后,與政府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實踐中可以看到,很多媒體對信息事件報道的重點內容認識不足,尤其是報道策略沒有正確的把握好。因此,在部分公共危機事件中,不僅沒有配合政府做好應對工作,反而成為該事件處理的桎梏。

三、強化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有效策略

從實踐來看,媒體實際上就是一把雙刃劍,這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而言不僅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種機遇。如果對媒體的應用合理,則就能有效提高政府及其管理部門的效能,反之則也會引起公眾對政府及其管理部門的不滿。對此,政府和媒體均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

(一)政府的應對策略

首先,政府應對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加強對新聞媒體的認知。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公共性問題產生以后,都應當本著人本理念,將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時,要正確認知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提倡依照新聞規律操作的管理理念。

其次,要不斷改革和完善政府的績效管理考核機制。據調查顯示,當前地方政府對相關事件、事故瞞報的現象非常的普遍。基于此,筆者建議將關系到公眾、民生的相關信息,比如社會保障、救濟以及環境保護等管理工作,有效地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管理機制之中。政府及管理部門應當對公眾的判斷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與判斷,尤其要保證信息的性,全面、及時、準確地公開信息,保障民眾的參與知情權。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及其管理們,對信息公開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不夠,簡單地認為只需將信息公開即可,沒有對民眾的質疑進一步解釋,誤讀現象非常的顯著,以致于產生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基于此,筆者認為不僅要充分地認識到信息公開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對信息的公開方式和方法進行全面的考慮和創新,從而全面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最后,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的長效管理機制。近年來,雖然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頒布和實施了很多年,但是實踐中政府信息公開管理工作依然沒有實現常規化和制度化,比如部分政府及其管理部門只是公開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信息,而對于辦事程序等,只是公開其大的流程,公眾期望了解到的細節流程根本沒有涉及,因此信息公開與否意義不大;諸如此類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只公開表面,不公開本質,只公布案件的某些方面,不公布該案件的整體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僅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上的要

求不相符,而且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下,該種情況與民眾的信息需求也不相稱,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信息公開機制,從而實現政府的信息公開由個案轉向全面公開。

(二)媒體的有效轉變

政府加強各項管理的同時,媒體也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要不斷完善媒體的行為規范及其自律管理機制。首先,要不斷地細化媒體行業的運行和管理準則。尤其要對媒體工作人員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進行細化,有效增強其實際可操作性。其次,要在媒體內部建立有效的自律管理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律責任制度。最后,要不斷提高媒體工作人員的自身職業道德以及業務素養,以保證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

水平。

第二,加強媒體的外部形象管理,全面提高其參與公共管理的社會影響力。

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決不可因過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為不良廣告的泛濫創造條件;嚴格杜絕虛假新聞信息的刊登與傳播,不可為獲得所謂的市場競爭地位而故意嘩眾取寵。提高服務質量,尤其要進行貼心服務,避免記者編輯人員不實行為的發生。

四、結語

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使得媒體參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為明顯。尤其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媒體的社會角色更加的廣泛,它不僅可以看作是公眾信息的窗口,而且也是公眾參與意見、對公共管理事務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途徑,因此應當充分調動媒體參與公共管理的積極性。

媒體管理論文:淺析新媒體的出現對媒介經營管理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新媒體 媒介經營 影響

論文摘要:隨著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媒介經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我們傳統媒介的經營。數字技術消融了媒介的介質壁壘,帶來了傳受關系之間的壁壘的消除,同時還消解了媒介強人的地位,去中心化,重新評估一貫以來被忽略的民間的、非主流的力量以及它們的社會價值,傳播價值。新媒體的出現所衍生出來的新的媒介經營模式將代表了未來媒介經營的方向。

伴隨著中國市場取向的改革和經濟社會的整體轉型, 中國大眾媒介的經營與管理亦步亦趨, 在生存模式、經營方式、行業定位、傳播理念等多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尤其是近五年來, 隨著新技術的行業性嵌入, 多學科研究視角的切人, 行業發展與政策法規在碰撞中的調整與完善、傳者的異化與受眾的分化、傳播方式的整合及嬗變等多方面原因, 我國的媒介經營與管理的研究更是展現出一幅眾說紛紜、百家爭鳴的宏大圖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 大眾傳媒整體走上“ 事業單位, 企業管理” 的道路, 從媒體屬性的角度強調了經營的作用, 九十年代初期, 大眾傳媒正式歸屬到“ 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的第三產業中。從九十年代末開始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的世界,應運而生的新媒體也逐漸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新媒體的出現引起了媒介經營管理新模式的產生,這對于傳統媒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傳統媒介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我們必須要以新的思維去思考未來媒介經營的新趨勢。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于出現時間的先后,而在于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指一切區別于傳統媒體新型媒體,如網絡、有線數字電視、車載手機電視、iptv等等。由傳統媒體的一點對多點變為新媒體的多點對多點。傳統媒體是編輯決定報道主題,記者收集事實,然后包裝成新聞,以一張報紙或一檔節目形式傳播給受眾。普通人因為身份、經濟和技術的原因,很難進行大眾傳播。因此新媒體的出現導致了新的傳播方式和內容,這必然要求我們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來思考如何經營媒介,做到既能滿足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需要,又能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1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經營模式上的區別

1.1 贏利方式

多數新媒體非廣告媒體不再單純依賴廣告收入盈利, 而改為依靠多種方式獲得利潤。傳統媒體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 以廣告收入來支撐整個媒體的運轉, 報紙和電視都是這樣的模式。但是新媒體除了廣告之外還有多種收入來源, 一是來自用戶的主動訂閱或者購買。二是增值產品售賣。新媒體不再提供所有的內容給用戶免費使用, 而是需要用戶交納一定的費用。

1.2 內容開發

用內容吸引高端用戶, 培養自身的核心優勢是媒介經營新模式的重點。隨著技術的成熟, 基礎服務上已經幾乎沒有差別了, 聯通、移動、電信都能提供移動通話, 搜狐、網易、新浪都可以提供新聞、論壇、聊天等服務, 因此要培養深層次的競爭優勢, 而這種競爭優勢又必須要依賴內容的開發。傳統媒體雖然意識到內容開發的重要, 但付諸行動卻很少, 例如電視媒體仍然充滿了雷同的節目, 一到黃金時間就充滿了情節類似的電視劇。而新媒體在這方而表現出了極大的創造力。例如騰訊公司聊天軟件的基礎上, 推出了群的服務,旨在和的校友錄競爭, 為了迎合企業用戶的需要,又開發出企業, 此外又開發出家園、秀, 營造網上虛擬社區, 同時還涉足游戲, 推出包括連連看、各種牌類、棋類和網絡游戲的游戲, 吸引了眾多用戶,這些服務全部都可以通過一小塊電腦界面來操作。這種不斷創新的精神使得成為國內即時通訊媒體的老大, 也樹立了騰訊“ 娛樂” 的核心競爭力。

1.3 媒體之間是互相鏈接、互相開放的

新媒體盈利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媒體之間的互連互通。例如2003年之前互聯網一直沒有盈利, 是因為沒有找到有效的收費途徑 。直到年手機和互聯網實現了互通, 才 扭轉了局面, 用戶只要在網頁上輸入手機號碼就可以通過手機帳戶繳費。現在, 手機短信和聯網金融系統的發展給互聯網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收費渠道, 這是互 聯網盈利的技術基礎。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媒體之間相互隔離的關系。新媒體具有共同的技術基礎,互相鏈接比較容易,此外互聯互通可以使他們共享互相的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充分利用。而傳統媒體則相互獨立,離開任何一個,另外一個都能繼續生存。

2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經營管理的影響

新的媒體形態的出現以及其新的特征對媒介經營管理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媒介經營的新模式, 體現了未來媒介經營的方向。

2.1 多元化經營

己經是媒介經營者的共識,傳統媒體依靠廣告收入一只腳站立的模式被認為是危險的。許多媒體已經嘗試多元化的經營, 而新興媒體正是以多元化經營為基礎, 鼓勵支持媒體開發多種經營。這種模式不再以廣告作為單一支柱,而是發展了用戶的訂閱費、增值服務的收入等多個支柱, 使媒體能夠“ 站” 得更穩。

2.2 “ 受眾中心” 是大勢所趨, 媒介的經營模式也要以受眾為中心

新媒體在互動基礎上使受眾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受眾正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選擇者,甚至是內容制造者和主動傳播者。盡管受眾為此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是他們掌握了傳播的控制權。在這種模式下媒體可以更好的為觀眾制作他們想要的內容。比如“芙蓉姐姐” 網民可以自我炒作達到自我包裝、自我宣傳的目的,并能取得成功,這在舊媒體時代是無法想象的,“廣大的讀者就是編輯記者”。一對多的傳播方式變成多對多的傳播方式,各個受眾又是傳播者,點與點相連形成一張無形的網。因此, 新的經營模式比傳統的經營模式更能體現受眾中心。

2.3 傳播技術的發展需要更開放的經營模式

傳播技術越來越先進, 打通媒介之間的壁壘不過是個時間問題。隨著3g技術的不斷應用和普及,用手機上網、看電視、聽廣播都是非常簡單的事。屆時,媒介就像一個開放的平臺, 隨時可以從一個媒體跳到另外一個媒體。這就需要一種開放的經營模式,以方便各個媒體之間的合作。傳統媒體那種互相獨立的經營模式只會將自己排除在媒體聯合起來的大平臺之外。類似于新媒體這種互連互通的模式,才是適合將來媒介發展的運營模式 。

3 在數字化背景下如何調整媒介經營的策略

其一,要注重媒介的整合,并特別指出這種整合在中國目前的制度安排之下,更多程度上需要“軟鏈接”,或者說是“敏捷經營”。

其二,要注重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這種開發利用包括對內容資源、技術資源和渠道資源的科學認識與把握,中國目前對媒介經營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是比較低的。我們要構筑出一種結構性的價值,要用強勢的資源、品牌、內容帶動其相對弱勢的資源、內容,從而形成一種結構,使這種結構的價值能有一個更加充分的市場

其三,制度和規則的重建。在進行媒介融合、市場重組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宏觀層面的障礙就是國家相應的制度安排的某些限制,這需要制度安排適應這種重建。

其四,相互融合,優勢互補。“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媒體管理論文:淺析手機媒體的現狀及其管理

論文關鍵詞:手機媒體;生活;管理

論文摘要:在信息時代,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手機的不斷革新,手機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大眾媒體。手機媒體在豐富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管理問題。本文對手機媒體以及手機媒體在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一、手機媒體的形成

(一)手機媒體的定義。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經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大眾傳播媒體。手機媒體已經被公認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對于手機媒體,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匡文波是這樣定義的: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而且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

(二)手機媒體的優勢。

1、高度的便攜性。手機因為其小巧的外觀使它攜帶起來的特別方便,可以說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傳播極其方便。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

2、廣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機傳播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使傳播者和受眾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雙向溝通。手機媒體的這一特性使其具備了材料收集、讀者調查、評論收集等功能。例如:生產商可以通過手機向用戶發送調查問卷,從而對產品的銷售策略做出調整;各大電視選秀欄目也可以通過觀眾的手機短信投票數來為選手打分;近幾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也是通過手機短信投票的形式選出最受觀眾喜愛的節日。手機媒體實現了更廣泛、更迅速的互動。

3、擁有極其豐富的受眾資源。據英國《金融時報》2006年2月1日報道,全球已有15億-20億人使用手機。擁有手機的人數是所有報紙讀者的兩倍多,手機用戶也遠遠超過網民數。手機傳播擁有廣大的受眾,使其傳播的信息能夠被更廣泛的閱讀。現在很多商家通過手機媒體發放產品廣告,以擴大產品的影響力。

4、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手機傳播是一種數字化傳播,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范圍廣、限制因素少。手機媒體的優勢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務,傳播者可以隨時隨地把信息傳輸到用戶。

5、多媒體。3g時代的手機傳播是一種多媒體的傳播。3g為手機媒體的成熟的奠定了技術基礎。從此手機可借助文字、圖片、聲音等的組合來進行傳播活動。這種多媒體傳播組合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所報道的對象,給受眾帶來更加真實的視覺感官。同時這也使手機媒體更加趨于成熟與一體化。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完成拍攝、編輯、傳輸等。這也使手機在危機時刻成為了采訪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長江大學學生搭人鏈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萬分危機的時刻就是岸邊的同學用手機拍攝下了大學生救人的過程。

(三)手機媒體的劣勢。

1、虛假與不良信息的傳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機短信虛假信息,招搖撞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2、侵犯個人隱私。隨著手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機進行偷拍并傳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計其數,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機的黑客針對手機的軟件專門設計了一些病毒,對廣大手機用戶進行攻擊。

(四)、生活中的手機媒體

1、手機報。2004年7月8日《中國婦女報》推出了全國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從此手機報走入了我們的生活。手機報是依托手機媒介,有報紙、移動通信商和網絡運營商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臺,用戶可通過手機瀏覽當天發生的新聞。截至2009年6月底,手機報付費用戶數已達4524萬戶,2009年前半年總收入達到9.2億元。手機報以其動態化的服務、強大的互動性以及多媒體傳播的實現吸引著廣大受眾。在手機報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內容同質化、消費人群定位不準、技術瓶頸、廣告植入困難以及價格偏高等。

2、手機電視。所為手機電視業務,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統和流媒體視頻功能的智能手機觀看電視的業務。手機電視最初出現于日本,隨后韓國、英國、意大利等國也有了不少手機電視用戶。據市場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預測,到2010年底,全球將有1-2億以上手機用戶接收手機電視服務,而在中國也將超過3100萬用戶。但是,目前我國手機電視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手機電視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

3、移動搜索。根據2009年7月的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9年6月手機搜索的用戶占手機用戶總數的26.2%,約4074萬人。隨著3g的推廣和應用,移動搜索成為各移動運營商、搜索引擎廠商關注的重要領域。

4、手機圖書。即將數字化后的圖書利用手機作為終端進行閱讀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這將極大地為受眾提供了便利,電子書比起傳統的書籍更加輕便,而且可以同時儲存上百種書目,方便隨時隨地閱讀。

二、如何管理手機媒體

手機媒體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隱患。那么如何經營手機媒體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問題。

手機媒體在高速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帶了許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發展將會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對于手機媒體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視。

那么在監管手機媒體的過程中又會遇到怎么的難題呢?首先,手機媒體的傳播者身份具有隱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那些利用手機傳播不良信息的人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執法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困難。其次,手機用戶的海量性。由于手機用戶眾多,手機傳播的信息量也相當大,可以說社會控制對于手機來說,幾乎是沒有作用的。還有一些諸如跨地域傳播以及政策法規滯后等問題都為管理手機媒體設置了障礙。

目前國家也出臺了很多關于管理手機媒體的方法,如手機實名制,這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機實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屢禁不絕的不法短信,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號碼資源,同時可以減少話費欠費等問題。

媒體管理論文:淺談多媒體沙盤技術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摘 要] 多媒體沙盤技術是項目虛擬化管理的一種方法,文章簡要回顧了多媒體沙盤技術的發展及項目管理技術的現狀,通過對項目管理中瓶頸的分析,討論了多媒體沙盤技術對于改進項目管理中的問題的可能性,并就這一技術的具體實施提出了設計方案及關鍵技術。

[關鍵詞] 多媒體沙盤 項目虛擬化管理 信息化

一、多媒體沙盤技術

企業沙盤模擬源自西方軍事上的戰爭沙盤模擬推演。戰爭沙盤模擬推演通過紅、藍兩軍在戰場上的對抗與較量,發現雙方戰略戰術上存在的問題,提高指揮員的作戰能力。該方法后來被借鑒引入到企業管理當中,成為企業沙盤實戰模擬。它的應用領域廣泛,具有快速、簡便、精確的特點,可以動態演示、實時更新和快速查詢并便于參數修訂以獲取更加豐富的演示效果。多媒體沙盤是一個實物沙盤與計算機相聯互動的系統。當使用遙控器、計算機或者觸摸屏選擇指定的查詢目標時,運用聲、光、電等技術多媒體手段,使實物沙盤上的被查詢目標指示燈亮,同時,自動同步播放相關的視頻、音頻、圖像和文字信息。沙盤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交互手段,使原本以靜態和平面宣傳變成互動的雙向信息交流。

二、項目管理的發展情況

現代項目管理通常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在20世紀50年代主要應用于國防和軍工項目。進入90年代后,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現代項目管理成為支柱產業,項目的特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在制造業經濟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在制造業經濟環境下,強調的是預測能力和重復性活動,管理的重點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過程的合理性和標準化;而在信息經濟環境中,事物的獨特性取代了重復性的過程,信息本身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實行項目管理恰恰是實現靈活性的關鍵手段。

項目管理的理論來自于管理項目的工作實踐,這是一門實踐型的管理科學。但是當前大多數的項目管理人員擁有的項目管理專業知識不是通過系統教育培訓得到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累積的。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縮短項目經理與項目之間的磨合期、縮短項目經理的培養時間以及如何減少項目的盲目性一直是項目管理中的一個瓶頸。

三、多媒體沙盤技術在項目管理技術中的應用

項目管理沙盤則是企業沙盤的一種,是項目管理思想的模擬應用。主要是通過多媒體沙盤模擬競爭的商業環境,由企業人員建立若干個項目組,圍繞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沙盤,實戰演練,尋求最合適的項目團隊。

首先利用多媒體手段在沙盤中展示出項目情況,清晰直觀地標示出企業的項目背景、現金流量、產品庫存、計劃工期、項目目標等指標。然后將參加的企業人員分成多個組,每組4~5人,各代表一個項目組展開訓練。在這個訓練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將分別擔任項目組中的重要角色。每隊要親自經營一個需要若干年完成的項目,連續從事不同項目階段的經營活動,面對來自其他企業(小組)的激烈競爭,必須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動向,決定項目長、中、短期策略,并使用進度成本控制得出經營結果,最后討論制定改進與發展方案。

1.項目啟動階段增強理解項目情況。項目管理中不同的管理角色通常在項目中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通過多媒體沙盤,項目成員很快就進入了各自的角色。整個經營流程的實訓調動了項目成員所有的知識庫存,并深刻體會到自己在項目中的角色及責任。因為不同的項目解決方案很可能對項目成敗產生重大影響。

2.項目團隊管理中協調管理人員,增進互相認可度。由于不同管理人員代表著不同的方面,以往他們可能都代表著不同的利益,因此在項目實施中總是存在不能協調的問題,通過沙盤演練,可以及早發現項目管理中的問題,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形成一個良好的項目運作團隊。項目人員通過多媒體沙盤演練也體會到了崗位對知識的需求,從而也提高了項目人員對相關知識的學習。

3.提高項目管理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眾所周知,項目管理知識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及管理工具,通過沙盤演練,可以充分讓項目組了解各自分工,以及wbs分解、計劃安排的依據,通過項目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更好地尋求項目解決方案,并熟悉項目管理工具的運用,還可以對項目人員的知識結構,個性等人力資源進行評價。通過多媒體沙盤的演練,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錯誤成本和可能性。

4.為項目后評價提供依據。多媒體沙盤通過推演可以在項目后評價階段很好地找到項目結果與計劃之間的距離,并對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分析,為其他項目的運營提供詳實的依據。

四、項目管理多媒體沙盤的主要構成及關鍵技術

多媒體沙盤中的實物模型主要用于展示項目實體和物流,通過變化的項目和燈光來表示項目的物流、資金流的變化,沙盤燈光的分區分系統控制來突出表達的重點。用配有投影設備的計算機實現表達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變化情況,并對沙盤實物進行控制,通過燈光和聲音的互動使得項目人員對項目的整體情況有一個了解。

項目管理多媒體沙盤的主要設計方案在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手動和自動方式對沙盤進行控制。手動方式主要是通過沙盤上的按鍵實現對項目中燈光、建筑的變化進行控制,自動控制是通過usb接口與主體沙盤微處理器控制系統進行通訊。(2)如何對沙盤、計算機的同步顯示或異步顯示,以及對于網絡環境的控制。(3)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產生親臨等同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4)通過設置有效的問題對項目人員進行引導從而更有效的達到項目管理的目的。(5)通過數據庫系統關聯技術:將各類資源(屬性)信息、地理地圖信息、媒體信息錄入系統,以便于對項目知識進行項目管理并對其參與人員進行共享。

媒體管理論文:自媒體下的管理創新論文

一、高校自媒體現狀調查與分析

2014年4月,本項目組在浙江財經大學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了實地調研。在教學區、圖書館、生活區等校內場所隨機派發調查問卷共計572份,收回問卷560份。其中,有效問卷548份,有效率高達95.8%;男女生人數分別為206人和342人,性別比為0.6:1;調查對象覆蓋了全校11個學院30多個專業。因此,總體樣本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調查數據的錄用、統計采用EXCEL進行分析處理。

1.高校自媒體發展現狀

2014年伊始,自媒體迅速發展,尤其是高校學生對自媒體的青睞更是與日俱增。通過分析調查數據可知,97%的學生都在使用自媒體,并且這些學生的電腦或手機都安裝了某一個或多個自媒體平臺的軟件(PC端或APP)。在這97%的學生中,有92.5%的學生都使用了微信,89.3%的學生使用了QQ空間,微博和人人的使用率分別為62.3%和46.4%。由統計數據可看出,浙江財經大學學生使用率最高的自媒體平臺是微信。這是因為微信在閱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微信在移動客戶端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微信公眾平臺的人性化服務,為它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自媒體平臺奠定了基礎。QQ空間依托于QQ龐大的用戶群體,在傳播方面要強于微信,這也是它依舊能夠保持89.3%使用率的主要原因。至于率先推動自媒體時展的微博,因為其主要是面對點的傳播,并且缺少直接的交流,導致如今使用人數的急劇下滑。在選擇使用哪一個或哪幾個自媒體平臺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又對自媒體的使用習慣和使用用途進行了分析。浙江財經大學自媒體平臺使用頻率多的人數占68%,這可能是因為微信的使用率為97%、QQ空間的使用率為89.3%。微信的主要功能就是點對點的交流、閱讀和分享一些資訊,通過該自媒體平臺,很多學生可達到關心朋友、閱讀分享的目的,而QQ空間的大部分功能主要集中在休閑娛樂和記錄生活上。現在大部分大學生在QQ空間的利用集中在休閑娛樂,這也符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學生們需要得到放松的想法。少和較少使用自媒體平臺的只是占參與調查學生的18%,說明大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其實離不開自媒體平臺,他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自媒體的影子。如今,高校社團已開始利用自媒體平臺宣傳自己的活動,很多參與調查的人都表示曾經閱讀和分享過這些宣傳。這也給高校學生社團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建議,要把握自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將社團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到自媒體平臺中,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勢,宣傳推廣學生社團活動,從而將融入了思想政治文化的社團文化借助自媒體平臺的力量在全校傳播。

2.自媒體是一把“雙刃劍”

自媒體傳播速度快速便捷、傳播方式交互性強,促進了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但與此同時,自媒體也存在很多問題,如傳播內容可信度差,這種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很容易讓虛假新聞資訊、錯誤思想在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的思想意識。筆者分析數據時發現,有27.4%的受調查者承認曾經看到過虛假新聞或錯誤思想,其中有7.2%的學生曾經間接或直接地參與過虛假新聞和錯誤思想的傳播。其中包括“洋小伙碰瓷事件”“、五臺山僧人圍毆游客”“、軍車進京”等消息。這無疑給高校學生工作者當頭棒喝。面對這樣的現實,應采取什么措施,在有效利用自媒體為廣大學生服務的同時,又能杜絕虛假新聞和錯誤思想的傳播,做到凈化校園思想環境,堅守校園文化陣地,是一個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面對又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對一些學生進行了面對面走訪,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建議學校介入自媒體的傳播過程,對學生輿論進行統一的監督,但并不支持學校對學生所有信息進行監督管理,他們仍希望個人言論自由權得到保障。一些思想覺悟高、意識形態優秀的“精英”學生已自愿承擔對自己身邊的自媒體輿論監督的責任。這讓項目研究者開始思考:是否可以依托于社團管理,讓社團中優秀分子(如會長、部長)監督管理、引導和服務會員的自媒體輿論,讓自媒體為社團健康成長開辟新的天地。

二、自媒體在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創新中的應用

1.將自媒體融入學生社團管理的目標

自媒體與社團管理的結合,是利用自媒體本身所帶的優勢,為高校社團的創新管理提供技術保障、宣傳陣地,以社團管理的方式,來監督引導自媒體思想的傳播,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促進高校社團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建設。主要目標是突破傳統社團管理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所遇到的“瓶頸”,解決自媒體在校園傳播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普及,高校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逐漸增強,傳統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適用新興的時代。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自媒體就顯得尤為重要。自媒體所傳播的錯誤思想和虛假新聞,給高校的思想政治領域帶來了極大的污染,嚴重扭曲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講話中指出,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對這一深切的期盼和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更應擔負起凈化校園的自媒體環境,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

2.自媒體在學生社團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自媒體在學生社團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是以自媒體技術保障為基礎,以社團管理信息化、平臺化為切入點,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發展的趨勢,從而探索出適合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創新型管理方法。自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迅速普及,為實施自媒體管理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依托于某一平臺的技術保障,對社團會員信息分類、匯總進行集中管理,然后,通過多平臺對社團活動、常規工作事項進行推送。學生日常的信息,也由每一個平臺、每一個分級管理者逐一匯總分析,從而構建一個網絡與現實雙向結合、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上述工作流程是利用自媒體點對點、點對面雙重傳播方式的結合,能夠有效開展學生社團工作的集中管理、分級管理、單個管理,使學生社團的管理方法實現多樣化、全方面化。這不僅有利于社團管理的規范化、便捷化,而且對學生日常的思想動態有了總體把握,夯實了校園文化健康、積極、向上的發展基礎。

三、本項目的研究目標、主要內容、平臺建設

1.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國內外各高校學生社團平臺化的管理方法,了解當前學生社團管理的特點,形成對平臺化管理對社團發展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認識,并對這種理念與方式有所思考。高校學生社團是一個很好地陣地,通過本項目研究,可很好地將自媒體和學生社團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創新管理與服務的新路子。本項目以“利用自媒體創新管理、服務高校學生社團的研究”為主題,研究自媒體在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服務過程中的作用,并汲取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對自媒體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處。本項目進行大樣本的選取范圍和類別,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進而揭示和勾畫出切實可行,又有理論支撐的高校大學生社團管理服務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平臺。

2.主要內容

(1)在理論上對自媒體進行定義,概括自媒體在信息傳播和品牌推廣方面的優勢與特點,同時闡述自媒體在當下社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媒體,是指一個普通市民或機構組織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訪問網絡,通過現代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一種途徑和即時傳播方式。

(2)分析傳統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服務工作中,在理論和技術上出現了哪些困難、哪些不便之處。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給我們生活工作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的工作模式、多元化的思想交流,知識和信息的高速傳播等等。這些要求同樣不可避免地漫延到了大學校園,也影響到了高校學生社團工作當中。而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滿足這些變化和要求,高校校園依托網絡和信息化平臺提供管理服務的時代已來臨,學生社團也應盡快適應這種變化。

(3)自媒體是當前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它不僅是單向的信息傳播與接收,而是可以實現多向的思想交流與資源共享。高校學生社團,特別是學術型社團,亟需一個快捷便利的平臺來實現知識和思想的交流,各種想法在一個平臺的集中沖擊,從而碰撞出創新的火花。而結合學生社團管理工作的特點,創新地延伸自媒體的定位和實際功能,可以實現更加快捷、高效、便利的日常管理與服務。

3.平臺建設

浙江財經大學根據本校學生使用自媒體的情況,以利用率最多的微信為基礎,自主研發了一套彩園信息門戶系統。這套系統作為微信自媒體的后臺管理服務平臺,將學生社團、會員和信息交互等服務納入信息平臺開發基于移動互聯的網絡管理平臺———彩園信息服務平臺,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社團陣地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更好地進行社團活動管理、日常事務管理而專門建立的信息服務平臺,旨在為校園社團提供信息化管理和服務。該平臺由網頁端和移動端兩個板塊構成。社團管理服務者利用彩園信息門戶網站,實施各種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活動信息的、會員信息的存儲、社團信息的管理、活動考核的管理等。會員通過微信服務號“浙財社團”可查詢喜歡的社團、及時了解社團活動,并在微信端選擇報名,在活動結束之后,對社團的活動進行打分評價。這些會員的基本操作都會通過數據處理之后,反饋到彩園信息門戶,然后進行統一處理,從而提升社團的服務與管理的水平。此外,由于學生社團及會員大多擁有微博、人人、QQ、微信等自媒體平臺,所以,需要定期給學生們推送“時事熱點、身邊正能量、你說我聽”等信息。通過全方位、多平臺地利用自媒體,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社團管理和服務的工作效率。目前,浙江財經大學利用自媒體對學生社團服務和管理還處于開始階段,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以后將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服務,將學生社團管理和服務提升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習的高度,為學生提供一個寓教于樂的大平臺。

4.建議

(1)當代大學生(尤其是“95后”大學生)是隨著我國移動互聯黃金發展而成長的一代。因此,他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糅雜了“移動互聯思維”,他們對移動互聯產品的依賴是與生俱來的,對“話語權”的要求也是與日俱增的,他們渴望在自媒體平臺上表達自己的思想、展示他們的行為、發出他們的聲音。同時,大學校園是他們思維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既是承上啟下時期,更是易導時期,這就對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和建設好高校學生社團,使其不僅僅是第二課堂,值得高校做更多、更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2)對自媒體和學生社團,首先要認識到自媒體在學生社團管理和服務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自媒體不僅僅是一個溝通的工具,更是現階段社團管理和服務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同時,在高校的廣闊天地中,學生社團恰恰又是自媒體的生命載體和靈魂對話,一個好的學生社團是自媒體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打開靈動的翅膀,大學生和學生社團就能更具有創造力和創新力。

四、結論

本項目研究小組于2014年4~9月,先后到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進行調查和訪談,共組織了10位不同類型社團的負責學生、20多位社團指導老師進行座談交流,并在這些學校中發放了調查問卷。同時,項目組向這些學校推薦試點運行了其開發出的基于移動互聯的網絡管理平臺———彩園信息服務平臺,以及研究成果———《大學生社團內部章程制定方案》、《校級社團學生工作手冊》、《學生社團聯合會內部考核制度》、《社團指導老師工作指南》。通過近5個月試點運行,各高校均反響較好,一致認為:4個方案可操作性強,尤其是彩園信息服務平臺系統極大地提升了當前大學生社團活動的整體水平,充分發揮了社團不僅僅局限于第二課堂的作用,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方面還起到了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作者:張淼單位:浙江財經大學

媒體管理論文:多媒體科學管理論文

一、多媒體教室的管理現狀

1.1設備使用問題

一方面體現在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理解偏差,把多媒體教學簡單理解為計算機加投影幕布,對多媒體教學軟件使用不熟,課件制作簡單,難以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師對多媒體設備操作不熟。課堂一旦出現設備小故障時就束手無策,必須等技術人員解決才能繼續講課,從而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的發揮。

1.2設備安全問題

硬件安全:多媒體教室一般配置的設備有計算機、投影、幕布、中控、功放等,整套設備值上萬,作為學校的固定資產,如安保措施不到位,容易發生設備被盜事件。因而對多媒體教室的管理比較嚴格,教師和學生借用手續繁瑣,影響多媒體教學作用的發揮。另外,多媒體教室設備老化等故障(如投影、燈泡損等),也會影響教師正常教學。軟件問題:主要是計算機本身的操作系統漏洞,容易受到病毒攻擊。另外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一般只安裝基本應用軟件,不允許老師自行安裝軟件,這就會影響部分老師的教學需求,降低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積極性,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

1.3設備維護問題

多媒體教室設備需要定期保養和維護更新,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有專款用于日常設備維護保養,而辦學經費相對短缺,造成了很多學校實際維護經費非常少,很多設備超齡使用,這也影響多媒體教學實際效果的發揮。

二、加強多媒體教室的科學管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作用

2.1定期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能夠適應不斷更新的現代化多媒體設備,解決多媒體設備在使用中出現的故障;二是加強使用人員的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達到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更好的提升教學目的。

2.2加強管理,確保設備安全

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實現多媒體教室全方位開放,而又不擔心多媒體設備安全問題。一是做好統計教師使用軟件需求,提前安裝相關軟件工作保證教師能正常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二是安裝監控攝像頭,實現監控功能,確保多媒體教室設備安全。三是每天巡查發現隱患時及時給予處理,保障多媒體教學的正常進行。

2.3定期維護,保障設備性能

一是要定期對多媒體線路檢查,防止線路老化等故障影響教學。二是定期對投影系統進行清洗,保證投影效果,三是定期對多媒體教室電腦進行軟件更新、等操作降低電腦系統故障。四是設立專業維護經費,購買易損零件,比如:投影燈泡等,出現問題及時更換,保證多媒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作者:范繞單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媒體管理論文:試析企業危機媒體管理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企業危機總能成為眾多媒體追蹤報道的對象。尤其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做好媒體管理,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企業危機過程中對媒體的成功管理,可以防止危機的擴散,弱化公眾及媒體對企業的消極印象,減輕企業的壓力,為企業危機的解決做出積極地貢獻。

關鍵詞:危機危機管理媒體管理

1.引言

近年來,復雜多變的市場運作環境,使許多企業、品牌遭遇了一場又一場的危機風波。使企業在經濟上、聲譽上損失慘重。危機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中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命題。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在危機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媒體是把雙刃劍,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媒體既可以發揮平息危機、消除負面影響的作用,但也會對危機的發生、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對媒體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視,并將其作為危機管理的基本要素來抓。

2.企業危機的特點

企業危機是指危及組織利益、形象、生存的突發性或災難性的事故與事件。企業危機通常具有突發性、潛在性、破壞性、社會敏感性和擴散性等特點。危機對于企業來講,可能是災難,也可能是轉機。如果企業能夠利用好媒體的力量,就能夠有效的防范、控制危機,化解危機。否則,危機會加劇惡化,演變為更大范圍的危機。

3.企業危機中媒體管理的必要性

在現代社會里,媒體作為輿論監督的一種重要手段已經在社會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危機事件一旦發生,便會置于媒體的全程監視之下,貫穿于危機的始終。因此媒體管理更是危機處理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媒體在公眾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公信力,媒體眼中的企業是好還是壞在潛意識中對民眾的看法起著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媒體左右著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印象。

2006年6月,《第一財經日報》刊發了記者王佑采寫的兩篇報道,揭露臺灣首富郭臺銘在大陸投資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在深圳的工廠普遍存在工人“超時加班”及公司工資等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等的問題。富士康認為《一財》的報道不真實,對其名譽構成侵權,把記者和報社編委告上法庭,并提出3000萬元的天價賠償要求。在當時,這是內地向媒體索賠金額最大的名譽侵權案。隨著媒體對富士康工廠、對訴訟案的持續追蹤報道,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富士康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客戶的質疑,政府的介入,員工的議論,媒體的批評,富士康危機全面爆發。

由此看出,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監督者,也是政府、企業與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者。在現實的危機管理中,媒體既可以發揮積極地作用,也可能由于溝通出現問題,使媒體扮演了加劇危機程度的角色。只有充分認識到媒體的兩面性,才能正確的引導媒體、利用媒體,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企業進行媒體管理是要通過認識媒體在輿論傳播中的特性,有意識的對其進行引導,使媒體輿論成為企業發展的推動者。

4.企業危機中媒體管理的誤區

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媒體在危機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大多企業在與媒體的交往溝通中沒有什么經驗,尤其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或信息時存在許多誤區。比如:

(1)對媒體反感和抵觸。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媒體本著報道的欲望前來采訪,會被認為是為難企業,要給企業曝光,不能夠積極主動交流。甚至在有的企業中有“防火、防盜、防記者”的說法。面對媒體采訪就“躲貓貓”,躲不了就用“無可奉告”的外交辭令對付記者。

(2)與媒體對立。企業對媒體的一些不利報道往往會橫加指責或針鋒相對,結果只能是與媒體關系惡化,使企業危機“雪上加霜”。企業對媒體的態度必須是合作的而非對抗的。企業在發生危機時,無論對政府、行業、媒體,還是公眾,都要進行友好對話,不能激化矛盾。

(3)與媒體發生沖突。近些年來,記者在正常采訪企業危機事件中受到被采訪對象的百般阻撓,甚至遭受暴力毆打,這樣的事件在各地頻頻發生。2010年3月22日,北京兩名女記者采訪一起火災時,竟被多名男子強行架出現場,對方稱是為“保護記者安全”。企業與媒體間發生的任何沖突行為都會使公眾站在媒體的一邊。這種沖突的結果總會使企業處在與公眾敵對的位置上,反而使企業和品牌形象受損,進而加劇危機。

盡管每個企業消除危機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把握媒體管理的策略與技巧,借助媒體輿論優勢消除危機產生的影響,都是企業共同的選擇。2010年02月05日,昆明市委書記仇和表示,各單位、部門要切實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超級秘書網

5.整合媒體管理的措施

5.1建立媒體管理的組織機構企業必須把媒體管理納入企業危機管理的范疇,由專門的部門負責與媒體的溝通,進行日常媒體關系的維護,明確內部職責與流程。同時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對發言人進行相關應答技巧的培訓。

5.2建立良好的媒體關系在現代信息社會里,媒體的影響力空前高漲,企業與媒體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取得社會輿論支持和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首要任務。企業在危機過程中,尤其需要利用媒體傳播范圍廣、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進行危機的預防、反應和恢復;有效地傳播相關信息;幫助公眾快速了解真相。當然這種良好關系的建立在平時就要做,不能臨時抱佛腳。因為在危機發生時,媒體對企業的報道大部分都是消極的。因此積極主動是企業取得媒體信任,把握輿論主動權的基礎。

媒體關系是企業的薄弱環節,有些企業在危機管理的策略制定階段,沒有高度重視與媒體的關系,或在一些行業的危機案例中沒有汲取教訓,致使自身很容易與媒體關系處理不當。據有關調查發現,有72%的企業認為同媒體建立和諧關系是必要的,但仍有21.7%的企業認為在平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系并不重要。正所謂“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危機的最終解決必須需依靠媒體的力量。

5.3強化與媒體的有效溝通在談“媒體”色變,談“記者”色變的今天,如何改善企業與媒體的關系,加強與媒體的有效溝通,是一道迫切而重要的命題。之所以說企業加強與媒體的溝通非常重要,是因為再強大的品牌,在發生危機時,也會被一篇新聞報所擊倒。有人曾說過:我們可以懷疑媒體的動機,但如果有人低估它的力量,那他就太天真,不,簡直是太愚蠢了。

當企業處于危機漩渦中時,要及時與媒體溝通,通過媒體闡明企業的立場及對事件的態度,有選擇、有策略地向公眾轉述危機的真相,可以消除公眾的疑慮和不安。避免出現被人刻意歪曲或信息失真的情況,有利于危機的順利解決。

5.4不斷適應媒體新的變化這是一個新媒體層出不窮的時代,網絡媒體、手機短信、博客、播客以及微博等具有的開放性、互動性、以及網絡言論的難以控制性和快速傳播給企業處理危機提出了更大挑戰。企業對媒體向來是又愛又恨,對待新媒體也一樣。因為網絡媒體將會成為企業危機發生的重要源頭。雖然中國的網絡媒體占媒體總數不到20%,但是80%的危機從網絡媒體爆發,而且100%的企業危機有網絡媒體的參與。

近年來與跟網絡有關的危機事件明顯增多,諸如:2008年萬科的“捐款門”、康師傅的“水源門”、家樂福的“抵制門”;2009年河南杞縣的“放射門”、2010年山西的“地震門”等。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轉載,話題引導等等都會成為

危機事件的“助燃劑”。

所以,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今天,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危機來自網絡的時候,我們必須轉變危機管理的思維。過去大部分企業要關注和監測的對象幾乎都是傳統媒體,在領導者的思維中,只有大的主流媒體才是輿論的引導者、意見領袖,網絡信息并不是企業所要監控的對象。但當信息傳播的特點發生變化時,當更多的有關企業的負面報道、負面消息來自網絡、博客、BBS、個人論壇、專業網站上的時候,危機防范的觀念、措施也需要與時俱進。企業要徹底改變“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建立和完善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第一時間公布信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6.結論

媒體在危機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媒體是爆發危機的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控制危機的關鍵。當企業發生危機事件,媒體既是危機擴散的助燃劑,也是平息危機、消除危機負面影響的最好工具。因此,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強化媒體管理與運營企業一樣重要。只有把握媒體的傳播特性和作用,制定良好的媒體管理計劃,正確的進行輿論引導,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體管理論文:醫院人事管理新媒體的作用

[摘要]人事管理對于醫院的發展與穩定具有重大意義,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此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醫院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不能適應醫院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入新的管理模式。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那么則需要提高新媒體在醫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實現新媒體的信息化作用,從而為醫院的良性發展做出貢獻。本文探究新媒體對于醫院人事管理中的促進作用,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醫院人事工作;應用管理;新媒體

醫院職工日常的基本信息采集、存儲與分析,包括涉及醫院職工的職稱評定、工資增長、職務晉升以及醫院職工的培訓、學習、深造等,都與人事管理相關。目前醫院人事管理現狀,尚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新媒體逐漸成為主流的今天,我們應結合新媒體進行醫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并加大力度發展信息化,大力發展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使新媒體能夠成為信息化時代醫院人事管理工作的主力工具。本文探究了新媒體在醫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結合了目前醫院管理工作的現狀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以新媒體的信息化角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希望信息化時代的新媒體能夠為醫院的人事管理事業做出貢獻,促進醫院管理事業的發展。

一、與醫院相關的媒體

在信息化時代,媒體是發揮主要力量的媒介工具,理論上是指各類信息的主要傳播載體。媒體從性質上可以劃分為新聞媒體與廣告媒體、網絡媒體,本文主要探討能夠促進醫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媒體為報紙與網絡。

二、新媒體對于人事管理的作用

與傳統原有的醫院人事管理方案相比較,信息化時代的新媒體則有著與時俱進的優勢,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工作的需求,傳統的醫院人事管理手段的單一性則不能完成強度越來越大的醫務管理工作。

1.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起到的作用就是對醫院信息進行宣傳作用,傳播大量的有關于醫院方面的信息,包括醫生的醫德醫風以及患者對其的評價,醫院的工作情況與業績也會被新聞媒體進行刊載與報道。在報紙大量發行的今天,人們在瀏覽報紙之時,醫院就進一步地達到了宣傳的作用。讀者在報紙上會瀏覽到與醫院有關的新項目以及新的技術,或其他的相關報道,讀者會慕名而來進行就診。在網絡上投放大量的鏈接廣告推廣,網民在瀏覽網頁時,就可看到相關的與醫院有關的內容,便對醫院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在醫院的人事管理中,對新媒體的認識程度足夠,能夠形成下列的影響作用:

(1)激勵作用

醫院的正面信息一經刊載投放于新媒體之上,傳播到社會,民眾就會對醫院有進一步的了解,醫院的形象就會深入人心,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該醫院就得到了認可,為公眾所接受,就會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對員工來說,是振奮人心的事情;從個人而言,某科室某專科的主治醫師成為了醫院的宣傳對象;對于其他人來說,是一種激勵,能夠促使員工努力工作,該醫師就成為了標桿與榜樣。從宏觀角度而言,這一科室也成為了明星科室,受廣告影響,慕名而來的患者也會日益增加,而廣告效應也會促使相關榜樣醫師更加努力工作。這對于人事管理工作來說,是非常有促進意義的,默默無聞的醫務人員的高尚醫德,通過新聞媒體傳播之后,激勵作用是相當有意義的,提升了所在醫院的整體形象。

(2)反思作用

新聞媒體具有報道真實信息的職責,不僅要報道正面信息,更要報道與之相關的負面信息。一經報道負面信息,則說明醫院人事管理方面出現了漏洞與錯誤之處,醫院的相關管理人員就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相關涉事人員更要反思自己,以免在日后的工作之中再出差錯。在人事管理方面,有了新媒體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工作的發展,促進員工在日常工作之余,不斷地反思完善自己。從實例來看,一家醫院的醫生由于操作不當或者失誤引起了醫患糾紛,相關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由于報紙發行量大讀者多,負面影響自然很大,另一家醫院的領導人則以此事件對員工進行培訓,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戒,對患者負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任。這對于醫院的人事管理方面,起著督促的作用,醫務人員進行了反思之后,就會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3)公關作用

在醫院的管理之中,公共關系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聞媒體進行報道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傳播醫院良好形象的作用,并打響醫院的知名度,提高醫院在同業中的競爭力。在報紙等新聞媒介進行報道之后,基于其具有傳播速度快的作用,可以使讀者看到醫院具有的相關特質。在引進了先進設備或相關工作人員的先進事跡得到報道之后,從某一程度上來說,會增強工作人員的信心,在管理方面起到促進作用,增強社會傳播效應。

2.網絡媒體

處于21世紀的信息化社會,網絡媒體正逐漸為醫院廣大管理人員所運用。醫院管理者可以運用網絡作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層面上,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員工,掌握最新的醫學發展動態。員工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進行互相的醫學交流,在內部網絡中進行遠程診治。從而,網絡媒體就起到了開闊視野,促進醫學事業發展的作用。網絡媒體較新聞媒體而言,傳播范圍廣,受眾群體多,且形式新穎,可以被年輕群體所接受,這會使醫院讓年輕群體所喜愛。

三、如何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1.觀念要與時俱進

媒體是醫院管理的一項有效利器,將促進醫院人事管理工作更好地發展,相關人員需要具有與時展相適應的概念,并正確認識到新媒體存在的價值所在。相關的醫院人事管理工作者需認識到網絡新媒體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忽視的作用,其潛在的激勵作用與反思作用是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存在的。傳統的醫院人事管理工作則是靠單純的人工記錄完成,而運用新媒體之后,則可以省去一定時間,在存放方面,原有的存放方式則是紙張存在形式,容易損毀,而新媒體下的網絡存放方式則有持久性且方便閱覽,大大節省了人力以及物力、時間,減少了不必要的錄入工作,醫務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運用新媒體之后,管理人員對于職工的檔案則可以形成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工作質量與效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院整體的運作效率。所以,醫院的相關管理人員應與時俱進,將最新的新媒體技術運用到人事管理中,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起到節省時間及物力人力的作用。

2.充足的資金

在運用新媒體進行醫院人事管理時,都會需要一定的資金進行基本運作,而與之相關的是,這筆資金必然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所以醫院管理者在資金投入方面應做到資金充足,并且設立相關的人員進行監督,避免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有任何的不當之處。有了醫院在新媒體方面的資金投入之后,對于員工而言,則是起到了促進工作的作用,與傳統的固有的工作模式相比較,新媒體更為靈活,傳統的人事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紙質工具基礎之上,再通過計算機輸入。但就網絡新媒體而言,只需要在采集與輸入步驟使用紙質資料,其他方面則不需要紙質資料進行存檔。從一定程度而言,運用網絡新媒體之后的人事資料管理,會降低紙質檔案的損壞程度,能夠將保存程度進行長期的最大化。與此同時,在進行資料查詢與外調工作之時,較為方便,無需從大量的紙質文件中找出,只需運用網絡新媒體工具進行篩選,這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重要的資料依據。即便多年之后進行資料整理集合,也能夠保證資料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因此,醫院的相關管理人員應在網絡新媒體方面予以充足的資金投入,方便相關人員在資料查閱之時能夠節省時間與精力,從而為醫院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

3.應有選擇性地進行媒體確定

在確定合作媒體之前,醫院方面應做足功課,由于各個媒體的定位性質不同,醫院也應有所選擇,選擇適合自身特質、背景、特點、地域的新媒體,也可以進行兩種媒體的結合,報紙與網絡媒體的結合,更大范圍地輻射所在地域,做到家喻戶曉。這樣增強了醫院方面的影響力,從而增強工作人員的自信心與工作效力。醫院在購進新設備之后,經媒體宣傳報道,會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一點,從而提高醫院知名度。當然,醫院最主要的還是靠醫務人員的醫德與精湛的技術打響知名度,這就需要在人事管理上下功夫。只有運用新媒體,通過電腦建立起所有醫務人員的資料信息數據庫,使人事資料管理信息化、媒體化、網絡化。

四、結語

本文結合新媒體探究了醫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并分析了新媒體存在對于醫院的人事管理工作的作用與發展前景。運用新媒體管理醫院人事工作之后,提高了醫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快了醫院的發展步伐,更進一步提升了醫院在同一區域的競爭力度,從而使相關的醫務人員工作更加努力,起到了促進員工工作的作用。傳統的醫院人事管理工作,已經不能滿足目前信息化社會講究效率的要求,只有將新媒體引入醫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才能促進醫院的長久發展。

作者:尚想平 單位:甘肅省婦幼保健院

媒體管理論文:多媒體教學管理中桌面虛擬化的應用

隨著高校信息技術的深入展開,計算機技術、網絡教育和多媒體技術等先進的教學技術和管理理念,在教育模式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高校改造和新建多媒體教室的數量不斷增加,有效提高多媒體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成為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多媒體教學情境,是管理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1媒體教室現狀分析

1.1管理分散

傳統的多媒體教室比較分散,如果想要管理好,保證設備完好,就要增加管理人員,同時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升級。管理人員在程度水平上會有所差距,在管理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管理效率很低,同時也浪費學校的管理人員。

1.2防護能力差

多媒體教室一般都是公共教室,網絡是沒有辦法進行實名認證入網的,有一定的網絡風險。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用U盤復制課件,這樣很容易導致計算機系統感染病毒,給計算機系統造成潛在危險,同時也會影響老師講課進程,造成課件損壞等。

1.3無法滿足教師個性需求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要教學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軟件和內容都不一樣,但是所用的電腦是一樣的,為保證老師的使用,管理人員就需要把需要用到的軟件都安裝在電腦上,這會導致多媒體系統運行出現問題,有時候也會發生軟件沖突現象,教師和學生難以安心的進行教學和學習。

2桌面虛擬化部署

2.1桌面虛擬化技術

桌面虛擬化具有靈活方便、易管理的優點。它是依賴于服務器虛擬化,形成獨立的桌面操作系統,通過虛擬桌面協議發送到終端設備上,終端設備再通過以太網登錄到虛擬主機上,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等信息就能通過網絡找到自己的個性化桌面系統,這樣就可以保障一臺電腦多個用戶使用也不會有太多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化桌面系統,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2桌面虛擬化結構

桌面虛擬化結構包括基礎網絡環境、桌面虛擬化服務的軟件、安裝駐澳面虛擬化服務的服務器、保護用戶的資料存儲、客戶端應用程序等。這些結構構成了虛擬桌面的結構,讓虛擬桌面得以運行和實施。

3多媒體教室部署桌面虛擬化的應用因素

3.1網絡環境

桌面虛擬化是在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傳輸,一個穩定的系統,可以保證桌面虛擬化的安全。在規劃桌面虛擬化的時候要仔細考慮好網絡架構、交換設備、樓宇鏈路的傳輸能力等,這些基礎設備的東西越穩定,桌面虛擬化也就越能順利使用,可以有效的解決學校教學和管理人員的問題。網絡是一個信息很繁雜的產物,有效篩選有用信息也是管理人員需要考慮的事情。

3.2桌面虛擬化軟件

在桌面虛擬化的軟件中,包括MED—v、view等,這些都是國際上比較優秀的虛擬化軟件。在選擇軟件的時候,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桌面虛擬化軟件的工作效率,能不能完成獨立的系統操作,是否具有預防病毒和惡意軟件的能力,同時還要方便教師的管理和教學。

3.3硬件服務器的配置

為了保證虛擬軟件的運算速度,布置更多的虛擬軟件,在選擇硬件配置的時候就要盡可能選擇好的配置。桌面虛擬化的服務器應該配置高處理能力的多核CPU、大容量的內存等,這些都是為了保證虛擬軟件的程序運行,同時也保證服務器的良好狀況,針對這種方式,可以采用多臺服務器來分擔負荷。

4桌面虛擬化在多媒體中的應用

4.1集中管理

多媒體教室是一個公共的環境,桌面虛擬化的運用就是在教室的服務器上開了一個賬戶,設置一個虛幻的操作系統,所有的應用都可以在這個服務器上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管理教室設備。桌面虛擬化的出現,有效加強了多媒體教室的集中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升。現在管理人員制藥在數據中心做好相應的操作系統和軟件模板,發給用戶就可以了,工作人員也可以在更新系統和軟件的時候進行升級,對相應的程序進行修改,同時同步給用戶,這樣方便管理人員對多媒體教室的統一配置和管理,節省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方便了學生,是有效的管理方式。

4.2加強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管理人員可以用遠程控制、系統快照、用戶漫游、軟件授權等管理方式,加速對故障的診斷和維修,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設備損耗,節約學校設備成本投入,管理人員在管理的時候也要輕松許多,教師教學的時候也比之前方便的多。現在是一個網絡社會,多媒體的教學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虛擬化桌面的應用解決了目前教學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等問題,值得在教學管理中推廣應用。

4.3提高安全性

多媒體相關的數據現在都集中在數據中心,管理人員定期做好軟件的升級、病毒防護和用戶權限設置等工作就可以。教師在登陸的時候也要有自己的賬戶和密碼,這樣可以防止他人更改和泄露自己的信息,降低了網絡風險,加強網絡工作的安全性,同時保證教師上課內容的真實性。

4.4降低損耗

桌面虛擬化系統瘦身機功耗比較低,數據的資源利用率相對比較高,大大節省了投資成本,同時還具有節能減排的作用,符合現在節能環保的社會環境,滿足社會對桌面虛擬化系統的要求。電腦是一個更新換代很快的設備,但是在教學中,由于電腦使用頻率十分高,損耗嚴重,而虛擬化桌面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降低電腦在使用中的損耗,延長了電腦的使用壽命。

5結語

桌面虛擬化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多媒體教室的發展和管理,節省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同時多媒體教學的安全性還得到了保障,解決了高校多媒體教室所面臨的管理問題和教學問題,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網絡系統。

作者:楊鋒 單位:山東財經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人妻丝袜av先锋影音先|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到爽|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ooo|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亚洲蜜桃v妇女| 荫蒂每天被三个男人添视频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洪| 国产av偷闻女邻居内裤被发现|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小说| 131美女爱做视频|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一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乱大交|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