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

時間:2022-04-24 10:2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商管理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創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專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推動了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發展。目前各高校培養的大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企業需要,由此引發了對大學本科階段經管類學科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層思考。作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主要實踐方式之一的實驗教學,其現有的模式很值得我們反思。實踐性教學是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主要教學環節,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通過實驗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就目前高校現狀而言,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是目前高校經管類教學實驗發展的大方向[1]。

工商管理專業實驗能將企業內部所有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企業模擬實驗。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工具,ERP可以幫助企業內部業務操作合理化,可以幫助企業在跨合作企業群體和貿易伙伴之間提高管理水平,擴展企業競爭空間和提高綜合能力。目前,全球五百強企業中約有80%使用ERP系統,國內也有近5000家企業ERP系統,隨著ERP系統的逐步推廣,急需一批高素質的ERP實施人才。

一、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性

1.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工商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方法,在學生素質教育系統中居于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忽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特別是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應用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2]。加強工商管理專業的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有利于學校根據新世紀對經管類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改變以往那種“文科不需要實驗教學”的舊思維模式以及片面強調教育就是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陳舊觀念;有利于發揮實驗教學的能力,在強調理論教學的同時重視實驗教學,實現經管類教育由單純的知識傳授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

2.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薄弱環節。高校向社會輸送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科畢業生不能完全滿足飛速發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工商管理專業教育中的課堂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嚴重脫節。在工商管理專業學科人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實驗教學大有可為。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具有涉及面廣、變化快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實驗模式使得學生難以將分散在專業課程中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同時社會實踐的局限性和市場競爭的風險性,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動態的管理環境,使學生能自主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系統地進行實踐性嘗試。而實驗教學則使這種嘗試成為可能。它可以通過應用和開發來實驗模擬動態實現企業管理環境,使學生通過實驗教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綜合運用所學現代企業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3~4]。

3.掌握各種管理軟件的必要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企業管理領域全方位的變革。企業管理軟件作為工商管理學科重要的工具性知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實驗教學對于這種工具性知識的掌握必不可少。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式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通過“三個層次四個模塊”來進行,三個層次包括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實踐訓練,三個層次體現從基礎到綜合的訓練過程。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包含了現有的教學知識、講座學習、論壇討論等多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專業技能訓練主要有模擬軟件操作、沙盤模擬訓練,如ERP企業管理軟件、企業行為沙盤模擬推演等方式;綜合實踐訓練則包含了參加各種形式的模擬大賽、自主創業計劃、企業實習等方面。依據現有的實驗資源,結合學校的實際現狀,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以達到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三個層次所體現出的人才培養要求。

1.改革實驗、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為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教學團隊老師積極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們對實踐環節中的“教練”作用達成共識,提出了“適度指導”的概念。發現在實踐環節中,對學生指導多了,產生過分依賴,一遇到問題,不去思考就問老師,達不到訓練的目的;相反,對學生指導過少,學生面對問題茫然無從下手,影響訓練效果。一般老師們在前一段布置知識預習,并在設計和實習的開始階段多介紹背景知識,有時用案例導入。

2.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在實踐環節訓練中,有計算機模擬訓練,有軟件應用訓練學生,也有管理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5]。一般情況學生在實踐的課程上表現非常積極投入,知識掌握效果也非常好。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活動,各種沙盤模擬大賽等形式,開辟第二課堂。

3.充分發揮實習基 地作用。實習基地分為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兩部分。專業基礎類實習教學基地有校內的經管實驗中心,利用該中心基本可以滿足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實習教學[6~7]。校外實習包括校企聯合辦學企業,學校創業實習基地等實踐學習場所。這些實習基地在學生實習、青年教師下基層鍛練,聯合進行科技開發、管理咨詢服務和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4.愉快學習,嚴格考核[9]。在各實踐環節設計中,不僅強調知識的科學性,也強調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訓練中,如模擬沙盤推演實驗、企業商務溝通等實踐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10]。一般考核學生在課程設計中掌握知識程度是通過答辯來進行。學生認為這種考核方式比較嚴格,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比較認真。同時通過答辯,老師的提問與講解,也是學生一個提高過程。對于實習考核,采取全過程跟蹤評價。為不斷完善效果評價體系,本專業要求參加實習的學生撰寫實習日記、實習過程跟蹤單以及實習報告,并明確具體要求,實習結束由專業老師對其質量時行評價。

結束語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應用多學科與多領域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動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應用科學,其目的是研究各種類型的組織利用有限資源實現組織目標的管理活動復雜行為及其規律。以ERP教學為中心,全方位、多層次資源集成,構建經管類高校校內綜合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探索一條經管類高校的高素質本科人才的培養之路,使學生熟悉企業運作流程、了解企業運作規律、具備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管理決策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分析工商管理專業認知問題及辦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內容及結果

依照自制調查問卷的內容,分別對問卷中的10道選擇題進行百分率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專科(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大類專業的學生對自己專業的整體認知不夠清晰,對專業的滿意度不高,對專業的核心課程了解不多,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

(二)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學生的專業認知不清,對專業只存在字面意義上的主觀了解。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專業的整體滿意程度不高。37.8%的受訪者當被問及“對所學專業是否滿意”時選擇“不滿意”,僅有7.0%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滿意”,另有18.1%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更有46.5%的受訪者表示對“專業核心課程”“不滿意”,選擇“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只占4.6%和27.7%。這充分說明學生對所學專業非常不了解也不認同,這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

2.專業核心知識或技能界限模糊,競爭力不強。調查結果顯示,41.2%的工商管理大類專業開設了“專業實踐類課程”,但仍有41.8%的學生對是否開設了此類課程或課程效果表示“不清楚”,即這41.8%的受訪者可能對已開設的專業實踐類課程根本不知道或不認可。換言之,此類課程在學生的學習中效果并不明顯。何況在這41.2%的已確定開設此類課程的受訪者中,又僅有14.9%的學生認為“效果好”。當然,這其中包括47%的受訪者可能處在低年級,不排除他們有還未接觸到此類課程的可能性。然而在專業核心知識或技能的問題中,高達41.0%的受訪者認為“不知所學”,25.1%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掌握專業核心知識或技能。由此證明,此類課程的核心技能不被大多數學生認可,或者專科(高職)層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知識或技能不夠突出。

3.學生的期望值偏高,與現實狀況差距較大。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21.9%和37.2的受訪者表示所學專業知識或技能對今后就業或工作“不起作用”和“不太清楚”。受訪者了解的本專業對口就業的“不滿意率”高達34.1%,對口就業職位“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只占4.3%和11.0%。受訪者就業首選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占比高達61.7%,選擇“企業單位”和“自主創業或自由職業”的比率之和都不超20%。另有18.4%的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的就業意向。由此可見,除去所謂國家“體制內”的6成以上的受訪者,大多數學生的就業意向是盲目的、迷茫的。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然而在“國考”越來越熱的現實情況下,專科(高職)生考取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已越來越難,只有少數人能順利通過“國考”,大部分人只能從事其它工作。這就必然導致此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職位與期望不相符。

4.工商管理大類專業在專科層次設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有待考證。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8.0%的受訪者認為在專科(高職)層次開設工商管理大類專業是“合理且必要”的,有33.5%的受訪者認為“既不合理也不實際”。由此可見,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是持消極態度對待此類專業的。尤其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更是占76%的受訪者選擇“既不合理也不實際”和“沒考慮過”。據不完全統計,專科(高職)層次的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對口就業率低,且流失率高。

(三)原因探析

對調查結果分析探究,筆者認為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規模在專科(高職)層次迅速膨脹以及學生的專業認知不清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經濟、社會迅猛發展,高等教育普及,中學進入大學的絕對人數不斷增長,社會需求增加的大環境所導致。二是很多專業性高校競相朝著綜合性院校發展,不斷增設新專業搶奪生源。三是工商管理類專業辦學成本相對較低,涉及的二、三級學科門類齊全、廣泛,且絕大多數專業能文理兼收,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四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幾乎接觸不到工商管理類專業,只能憑專業名稱來想象專業內容及今后工作性質,存在認知誤解。基于以上原因,學生進校后抱怨所學與“想象”相距甚遠,甚至感覺“上當受騙”,從而導致厭學,專業認可度低、滿意率低。加之非工商管理類的專科(高職)層次院校在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后,師資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是非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轉向”后擔任工商管理類教師的現象普遍,造成授課效果不好,課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都不強,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畢業后難以對口就業。

二、對策研究

(一)加強教育引導,明確學生專業認知

1.進行專業核心技能展示,樹立專業形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普遍缺陷是專業核心技能模糊,這也往往導致學生對專業的核心或骨干課程認識不清。因此,此類專業要注重對核心骨干技能或課程的宣傳展示。例如,可以組織學生甚至是教師的專業技能比賽。以此來樹立專業形象,厘清專業知識或技能體系在學生心目中的構架,提高學生的認可度。

2.明確就業目標,鼓勵學生對口就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使其明確自己的就業傾向。引導學生對專業產生信任和興趣,鼓勵學生把興趣培養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并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職業規劃,從而為將來畢業后的對口就業奠定基礎。對口就業的數量和質量是反映專業認同度和滿意度的重要指標,因此要 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口就業。尤其對于應屆畢業生,學校要積極采取措施特別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口就業,提高其就業質量。

(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注重與就業市場接軌

1.積極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打造專業核心技能。當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大類包括的諸如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物業管理、社區服務與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普遍的“軟肋”是專業核心課程模糊。以上具體專業的課程相互交叉,大同小異,美其名曰交叉學科,其實是沒有自己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因此,此類專業要根據市場人才需求,主動調整已經不適應市場需求的部分專業課程,努力開發和打造本專業的核心技能,完善專業知識體系。避免學生所學廣而不深,泛而不精,成為將來的“辦公室勤雜工”。

2.分析市場需求形勢,找準典型的職業崗位。大多數工商管理類專業是普適性的“萬金油”型專業,幾乎沒有特別的專業技能,技術門檻低。因此,此類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的工作五花八門,但要認真分析人才市場需求,找準市場與專業對接的典型職業崗位,朝著符合“典型的職業崗位”要求的方向培養人才。強調學生畢業后能到企業一線,在工商管理的某個專業領域內能迅速上手,為企業創造出價值。摒棄傳統觀念,避免成為所謂的“行政助理”、“儲備干部”、“辦公室文員”,只能做些接聽電話、發發傳真之類的工作。

(三)狠抓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授課質量

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注重發揮專業骨干教師的作用,使“科班出身”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專業教師要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使學生有興趣學并且學有所得。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精深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把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好“轉型”到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的非“科班出身”的教師。在現實中,專科(高職)層次的院校中存在為數不少的“半路出家”的轉型教師從事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他們當中大多數沒有經過相關專業的系統學習,而是進修了工商管理類課程后“現學現賣”。對于這部分教師要注重培養,使其不斷學習提高,鞏固專業知識,督促其提高授課質量,以便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切實保障學生能學到真知識,練出硬本領。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還要積極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和企業家授課,使其帶來專業最新最前沿的思想和理念,開闊和拓展學生視野,樹立學生對專業的理想和信心。同時也搭建起學校或學生與企業的橋梁,使學生更近距離地了解現實中的企業,也使學生專業學習的針對性更強。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談工商管理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1.問題的提出

伴隨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從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來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呈上升增長趨勢,社會尤其對擁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需求迫切。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現狀、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上未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學生專業特長分散,對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僅泛泛了解,深度不夠;二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專業課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偏重理論,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應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且采用教材創新不多,人才培養仍然采用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模式,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偏弱;三是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滯后,雖然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加大了實踐性教學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四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工商管理實務要求經驗性強,而本科層次教學常常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學生頭腦里缺乏系統思維模式,不知如何將所學課程總結歸納為整體的知識系統。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探索工商管理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強調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學生自身能力、興趣等因素,尋找、確定、規劃實踐,圍繞人才培養核心內涵,探索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就業指導等實踐,更多地與市場銜接。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課程的開設比例;教學計劃上,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增強計劃的實踐性,使教學計劃與市場人才需求及專業培養的目標定位相結合,體現教學計劃服務市場需求;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參與,采用興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增加專業實踐的課程比重,并設置創新性、應用性和實戰性實訓項目,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把握專業特點,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鍛煉和提高。

2.工商管理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

2.1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

以創新實踐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指導明確從知識水平到專業能力的詳細要求,突出管理知識實踐與應用的理念,這一模式內容包括:專業平臺建設、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等,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突出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銜接。

2.1.1專業平臺建設

專業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形成專業素養的基礎平臺,依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適度超前、能力與市場同步的課程設置原則,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構建滿足市場需求、實訓突出的工商管理專業體系,包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大綱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改革、師資與設施條件保障等。在管理專業教學環節中,更新課堂教學方法、加大實踐課程比重、設立企業研發中心、ERP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等措施,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和學院提供的綜合實驗室平臺,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融會其中,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2.1.2專業認知指導

專業認知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感性認識。通過入學專業講解、生產管理場地參觀、專業座談等,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專業內容及能力要求,明確工商管理專業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形成對專業的綜合感性認識,引導學生了解與感受本專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內容及能力要求,幫助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清楚的整體的認識。

2.1.3職業適應能力培養

職業適應能力培養以工商管理專業職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早接觸社會、早接觸專業實踐、早進入崗位工作角色,使他們適應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環境、適應工作要求。職業能力培養包括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指導機構建立等。通過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培訓,促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形成,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職業適應能力,縮短學生從 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提供保障。

2.1.4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切實體現市場的核心地位和就業的導向性作用,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只在畢業年級開展,作為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即學生一入學,就業指導工作就開始跟進并貫穿整個大學。

2.2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踐教學實施中,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集中實踐教學與各課程分散實踐教學、單元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內容包括課程實訓、崗位實踐、畢業實習三環節體驗,均突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課的應用性,突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化。通過體驗式實踐教學,學生的工商管理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并在實踐和畢業實習中受到檢驗。

2.2.1課程實訓

在進行專業基本理論傳授的同時,將實訓放在課程教學中,學生邊學習邊進行專業實踐。實訓主要包括課內實訓和課外實訓。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或提前一個月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后,集中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到行業一線進行真實環境的崗位實踐,加強對專業崗位的認知。這一階段的實訓,既可以使學生檢驗過去兩年的學習情況,又可以使其對照實際,發現差距,有針對性地完成第三學年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步提升。

2.2.2崗位實踐

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特點進行崗位實踐。崗位實踐又稱專業生產實習,是實踐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是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補充與完善。通過崗位實踐,學生獲得組織和管理生產的初步知識,加深對已經學過的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提高在生產實踐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畢業設計及單位工作實際打下基礎。要求:認真對待,服從領導,遵守紀律;遵守生產實習單位的工作、生活作息制度;獨立完成實踐內容。

2.2.3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的重要環節。通過畢業實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2.3實戰性實踐教學模式

參與實訓基地實踐,實施產學結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2.3.1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踐

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以校外實訓基地為補充,建立能滿足各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職業能力要求的實踐教學設施。校內實訓基地包括ERP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等,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強調實訓項目的應用性和操作的規范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在保證學生實踐的基礎上,為行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確保校外實訓基地的穩定發展。教學效果以企業實訓要求為考核標準,模擬企業經營環境與現實市場行為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行全方位考核。

2.3.2產學結合

“產學研”是指產業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科研聯合體,這種一體化的模式體現了強強聯合的優勢。產業內的大企業和具有技術優勢的科研院所、高校實施強強聯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場化的聯合體是其核心內涵。發揮學校先進的設施設備和專業師資優勢,校企合作,因循利用專業優勢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思路,使專業建設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將企業的一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在校內實行的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結合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能彌補企業技術的不足,也解決學校實習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使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也使專業人才培養在“產學研”結合中獲得多贏。

2.3.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聯合的教育培訓模式,包括訂單式和校企聯辦式培養,訂單式是學生入學就簽訂入學協議,畢業就是就業。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學生由學校選拔的學生和企業招收的員工組成,教育的實施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培訓和考試內容來源于企業的需要,開設為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實習課程,企業在職業培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校企聯辦式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原料,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制訂,并指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它吸取學校模式和企業模式的優點,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

3.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通道,包括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實踐教學條件完善等。

3.1課程體系調整

課程體系調整是指打破學科式的體系架構,面對社會對工商管理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需求的現實。調整側重點是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加強實踐課程比重,培養學生對所經歷的事件歸納、總結的習慣,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能力鍛煉過程中所遇到的涉及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產品研發、價格制定、生產安排、廣告策略、資金需求規劃、市場與銷售、財務經濟指標分析、團隊溝通與建設等問題均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解決。

3.2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

工商管理專業應該采用啟發式講授、分組討論、實戰模擬、角色扮演、專題講座等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老師點評融于一體,營造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的能力培養氛圍。教學手段上更多采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教學的時間效率,在虛擬環境中模擬企業運作過程,將經營過程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模擬并讓學生親自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3實踐教學條件完善

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以實踐教學條件為保障,必需像專業教學的其他環節一樣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學大綱、可供操作的實施計劃、詳實的經費安排、可供教學的實訓基地、便于監控的考評措施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實習管理辦法、實訓基地建設辦法、“雙師型”教師培養與認定辦法等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實踐教學活動,并要有相應的評價辦法,教學效果評估側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效果評估作為實踐教學模式改進的依據。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對策

一、教師角色定位

獨立學院在本科三批次和專科二批次招生,獨立學院的學生屬于在高考中發揮平平或經歷了挫折的考生。這些學生基本具有自尊心強、對初到大學新鮮度高、愿意在大學這個新的環境中重新塑造自己、改變自己的特點。鑒于此,作為直接接觸學生的一線工作者———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與理解學生的心理,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重新鼓勁,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僅學得懂,而且可以學得好。獨立學院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實現優秀教學的第一步。傳統的高校教學是“權威和管理型教學”[2]。因此,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管理者,其地位是權威而不容動搖的。考慮到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同時也為了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教師在獨立學院中的角色必須重新進行定位。其“管理者”的角色應該向“管理者+服務者”的雙重角色過渡。獨立學院的教師對學生,既要管,還要愛,更要引。“管”,即管理,管理課堂紀律、管理學生出勤、管理作業書寫、管理學習態度。雖然是大學教師,在“管”這一點上,要把自己當成中學教師,事無巨細,盡量多管。這也是考慮到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畢竟大多數學生在此之前都還沒要養成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不管不行。“愛”,即愛護、喜愛,教師對學生喜愛、對學生愛護,學生自然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好意,進而喜歡上老師的課。這就要求獨立學院的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輔導員、心理師、朋友,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引”,即引導、引路,獨立學院的教師要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他們所學的專業上。有的學生對本專業學習以外的職業技能資格感興趣,有的學生對大學期間自主創業感興趣,還有的學生立志于畢業后繼續在學業上有所深造,如此種種,都是很不錯的表現,教師在課上、課余時間可以與學生深入交談,引導學生走適合自己的道路。獨立學院的教師要做到“管”、“愛”、“引”,必須要有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好比商家對顧客。相對于公辦高等院校而言,獨立學院更接近市場經濟,因而必須更加關注服務對象。此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獨立學院的教師中有相當部分曾經或正在母校擔任教學工作,這就更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考慮到母校學生與獨立學院學生的區別,注意自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及行為的變化,注意教學角色的轉換。即使在心理上,也不能對獨立學院學生存在偏見和歧視,因為這將會或多或少左右教師的教學行為。新的角色定位要求獨立學院教師具備“尊重”和“寬容”這兩種重要品質。

二、教學方法選擇

獨立學院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更是一個需要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保證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一環。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特點、遵循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各門課程的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下面以筆者所任職的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談談工商管理課程的幾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

1.講授型教學。講授型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兩千多年前孔子“傳道、授業、解惑”開始至今,講授型教學一直被大家普遍采用。講授型教學的優點是:講述嚴謹、理論框架完整,是一種“正統”的教學方法。但容易帶來枯燥、不宜理解等負面影響[3]。專業基礎課程是本專業后續學習的基礎,對此類課程,采取講授型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全面、系統、翔實地掌握基礎專業知識。當然,就一門課程而言,基本定義、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思路也都可以采用此種教學方法。

2.實踐型教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涉及實踐內容多,單純采取講授型教學方法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對于和實踐聯系緊密的課程,可進行實踐型教學。同時,獨立學院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正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理論支撐下的實踐動手能力,采用實踐型教學可謂非常適合。實踐型教學可以是課堂上的案例討論,如在《貨幣銀行學》課程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是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組織學生根據一個模擬場景給出投資方案;還可以是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驗,如對《財務會計》進行企業微機模擬做賬等等。通過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進而加強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實現獨立學院專業教學目標的要求。

3.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一種教學模式[4]。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將講授型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改為由“學生講、教師與學生共聽”或“教師與學生共同練習”的教學形式。互動式教學法通過啟發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目前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正大力提倡此方式。實際上,對工商管理的專業課程采取互動式教學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市場營銷學》 、《商務談判》等課程中,采取師生互動就容易取得較好的效果。

4.任務型教學。對于知識點較多且純理論又難于理解的專業課程,可采用此類教學法。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首先對學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務,然后學生嘗試自己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學生思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協助學生完成任務。這樣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被很好的調動起來,學習熱情高漲。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還體現了素質教育在高校的應用。《財務管理》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其知識點多且應用困難。在《財務管理》課程中采用任務教學法,并將教學任務具體分解為從一個知識點、一個目的、一個問題入手,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5]。當然,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嚴格的劃分。針對一門課程不同的章節和不同的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三、課堂教學設計

在對獨立學院的專業課程進行講授之前,應對該課程進行一個總體設計。除了安排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進度以外,還要對教學中的細節進行設計,這是教學計劃能否保質保量完成的關鍵。一門課程能否從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引入正文的話題是不是吸引人的。因此,事先非常有必要對所引話題做一個設計。一般來說,不知道但又很想了解的內容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貨幣銀行學》引入貨幣這個概念前,我們可以先介紹貨幣這個詞語最初的意思:在春秋戰國以前,“貨幣”其實是兩種不同東西的總稱。“貨”字從“貝”,指的是珠貝;“幣”字從“巾”,本義是帛,與“皮”連用,“皮幣”就是毛皮和布帛。當時,諸侯向天子的進貢便有“幣貢”和“貨貢”之分。通過這樣的介紹,學生的興趣就很有可能因此被調動起來,進而有利于后面內容的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所講的內容與現實相結合。比如,現有《貨幣銀行學》課程中所介紹的物物交換,是屬于古代的一種交換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其引申到現代網絡中的物物交換,同時選取發生在美國的一則新聞“大別針換別墅”作為佐證。這樣,不僅能使所授知識點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主動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形成良性循環。當然,進行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性,以使學生在聽課時具有一定的興奮度;講解時環環相扣、前后呼應,學生也更容易掌握關鍵的知識點;在做課堂練習的時候,把班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搶答,模擬“開心詞典”給出三種求助方式,學生受到比賽激勵,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欲望,活躍學習氛圍。

四、結語

教學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獨立學院也不例外。獨立學院的各類專業教師、尤其是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只有對教學策略進行精心設計,才能夠在獨立學院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教學質量才能夠得到保證。這也是眾多獨立學院在激烈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大學學習心得-淺析如何進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習

由于緊張的工作,學習雖被安排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很多學習時間不能保證,加班、出差這樣不定期的“突發事件”不僅打亂了學習節奏,甚至使整個學習計劃成為泡影。這就使上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在網上學習既可以做到隨時開始學習,學習進度也可以自己安排,不再為時間太忙而煩惱,而且不用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在家、在辦公室隨時都能上網學習。

同時,由于工商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網上學習的可操作性。管理過程的動態性、復雜性和管理對象的多樣性決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識、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管理學又是一門軟科學。影響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的還是不可控和不確定因素。在管理學中沒有千古不變或“永恒”的定理,必須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管理學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管理對象的復雜性和管理環境的多變性決定了運用管理知識的技巧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學習中我們知道,僅靠學校的理論學習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因此必須在實踐中學會它。而資訊發達的網絡正為現代的管理學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平臺。

網絡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絡性、虛擬性的特點,為我們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

目前,互聯網上學習資源中,管理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收費、互助、免費應有盡有;形式與內容多種多樣。除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外,網上討論、網上視頻直播、VBI、IP課件、電視直播等方式,此外,還有錄音教材、CAI課件、直播課堂等等。

所有這些資源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學習。

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不適當的選擇,會浪費精力,浪費時間。面對瀚如大海的學習資源,如何選擇呢?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最需要原則進行選擇最為合適。

隨著信息交流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及在遠程教育中的廣泛運用,遠程教育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模式。遠程教育的含義遠遠超出了傳統的遠程教育的范圍,這種教育模式不僅為那些不能接受面授教育的人們,提供一種靈活的高質量的教育機會,同時也為接受面授教育的學生,通過融入遠程教育的形式,創造新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果。目前,遠程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實現終身教育和教育全民化的重要模式。因此,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我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能夠成為學習工商管理系統知識的支點,同時能在學習中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學習內容能與工作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對學習的熱情和保持學習的毅力。

兩年來,通過自己的實際學習得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比如在學習《管理會計學》這門課程時,參照了洪恩在線《管理會計學》全真試題,在線課堂等內容,對這門功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財務管理與會計報表等學科的學習中,通過登陸亞太管理網了解了一些普通財務知識,企業如何進行全面預算以及最新財務知識、財務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紹,感覺受益非淺。同時,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登陸一些網站,瀏覽經濟方面的新聞和最新動態,又如,東方會計網上的有關會計信息網絡化、中國財務軟件的發展趨勢、可擴展企業報告語言及其對會計的影響等方面的文章都特別留意,對于網上的經濟論壇積極參與,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當然,不僅在網絡中,在日常學習中我們還需要做到:

(1)要心細、戒躁。拿《宏觀經濟學》來說吧,它的基本知識其實并不難理解,只要大家好好理解這類課程,端正態度就可以了。

(2)要注重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就像穿襪穿鞋誰先誰后那般,我們都會選擇先穿襪子后穿鞋,沒有人會先穿鞋子再穿襪。學習管理也同樣如此,它要求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如果不多加注意,就會出現一些麻煩。

(3)注重實踐。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實踐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4)要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同學認為這些課程太枯燥,其實不然。學習的最大樂趣莫過于學以致用。我們現在學習的

信息管理,將來更多的是要為經濟管理作貢獻,所以對有關經濟的信息管理課程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學過之后,不僅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要提高自身的靈活運用能力。

(5)上課時注意聽講,不斷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信息知識的學習原本就不易,加之相關的經濟知識的學習更是困難。所以要注重理解,切忌死記硬背。死記的東西是別人的,只有深刻理解了而且可以靈活運用的才是自己的。由于此課程內容較多,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僅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在原作息時間上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專門學習課程,這樣相當于每天多上一節經濟法自習課。練習題和案例分析,更進一步鞏固上課所學的內容。平時上課時我把不能理解的概念和案例等都寫下來,回去利用空余時間去思考和分析,實在搞不懂就請教老師。我知道管理的范圍很廣,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關鍵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它靈活運用到實際案例當中,并且應用得恰到好處。這就是說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需要培養自己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學習中主要還應抓以下幾點:

一是理解并記住各種學科及相關的名詞解釋,并了解該學科應在何種情況中應用,務必弄清這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

二是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為此我理出幾條基本線索,在理解基礎上按系統、按類別進行理解性記憶。

三是多看相關文章分析并加以分類,并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總之,通過上述諸多方面的學習與擴展,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為進一步的理論學習奠定了基礎。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問題探析

雙語教學,即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學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有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目前在國內高校倡導和實施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課堂上除漢語外,用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針對除英語公共課之外的專業課進行教學。

工商管理專業作為我學院唯一的省級重點建設專業,一直以來承擔著針對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的任務。培養面向國際市場、具有國際視野及扎實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有選擇性的針對某些專業核心課程開展中英文雙語教學是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我們認識到,探索建立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雙語教學模式是這項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保證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精心挑選全英文教材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個多世紀。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工商管理在歐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體系,其理論基礎跨越經濟學、管理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不同領域,研究對象涵蓋了社會經濟現象、企業經營運作中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運行的特征和要求。可以說,來源于歐美的英文原版教材濃縮了時代工商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總結的精華。選用英文原版教材,無疑等同于可以與當代最先進、最具代表性的工商管理理論實踐進行最直接的對話和最前沿性的研究。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最為流行的工商管理方面的教科書主要來源于美國,因此我們選擇的專業核心課程的英文原版教材都是世界著名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團、美國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公司、湯姆森學習集團、約翰威立出版公司等權威機構暢銷全球的工商管理教材,被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商學院和管理學院所普遍選用,是國際工商管理界最具影響力的教科書。這些教材的作者皆為美國管理學界享有盛譽的著名教授,這些教材經過了美國和世界各地數千所大學和管理學院教學實踐的檢驗,被證明是論述精辟、視野開闊、資料豐富、通俗易懂,又具有生動性、啟發性和可操作性的經典之作。考慮到學生對原版教材的價格承受能力,我們主要使用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等國內商引進的原版教材影印版。雖然這些教材不是原汁原味的最新版本,但除了印刷效果略差以外基本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內容和特點。如(美)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 Robbins)所著的《管理學》(第8版)、 (美)弗雷德·R.戴維(Fred R.David)所著的《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第12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所著的《經濟學原理》(第4版)、(美)加里·德斯勒(Gary.Dessler)所著的《人力資源管理》(第10版)、(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著的《營銷管理》(第12版)等。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授課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也為我們進一步推廣國際化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

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意識到,教師作為雙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師資隊伍水平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的質量。從目前我們學院的師資隊伍來看,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很多英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不具備系統的管理專業知識,而具備系統的管理專業知識的教師中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水平不佳的較多。同時具備以上條件的教師中又有一些毫無企業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所以我們一方面嚴格遴選授課教師,另一方面切實加強現有師資隊伍的建設。

1.在現有的師資隊伍中,我們一般會挑選既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有較高的英語技能水平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又具備國際化視野和精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專職授課教師。從授課效果來看,大部分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教師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了純熟的英語口語和國際領先的教學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還從校外聘請了一批富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兼職教師,這些兼職教師絕大部分有過海外留學背景并且有在外企工作的經驗。此外我們還聘請了一批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工商管理專業外籍教師來校不定期進行交流和講學。

2.對于愿意從事雙語教學,但目前還不具備相應教學水平的教師我們也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培訓的方式。例如每年我們會有計劃的選派專業教師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進修學習。參加由國內知名高校舉辦的由外籍工商管理專業的英文教師或高水平的國內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師授課的培訓班。參加各高校不定期開展的工商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研討會。此外,對于缺乏企業工作經驗的某些教師我們也會選派他們去外企進行掛職鍛 煉。在加強現有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師雙語教學水平的眾多措施中,定期組織教師觀摩由耶魯、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國知名高校為代表的國外名校網絡公開課,已成為我們組織教研活動的必修課。這些國外名校的網絡公開課正在對我國大學的教學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公開課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思維方式和質疑精神,為我們推廣雙語教學提供了可資對比、借鑒的生動案例。

三、實行分班教學,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積極主動性的發揮是學好任何課程的前提。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甚至有部分學生對英語有畏難情緒和排斥心理。所以我們剛開始在推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礙。工商管理專業中對雙語教學抵觸比較大的同學認為學校開設的英語公共基礎課程已經夠多了,繼續開設專業核心雙語教學課程無疑會加大同學們的學習負擔。上雙語課程,由于外語的原因變得艱深晦澀,同學們往往會將課本當成外文閱讀材料,學習的重心不知不覺偏向了外語而不是專業知識本身,這樣就造成了本末倒置。此外,有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連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都難以通過,讓他們也來上雙語教學的課程的確有些勉為其難。一般說來,教師和學生的英語均達到較高水平時,雙語教學的效果才會很明顯。

通過借鑒國內同行進行中英文雙語教學的經驗,我們發現目前雙語教學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純英語教學。這種雙語教學模式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授課教師直接用純英語進行授課。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于英語基礎非常好的學生。第二種方式是中英混合式教學模式。這種雙語教學模式雖然直接采用的也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師在授課時主要還是用英語進行授課,但當學生無法理解某些內容或者教師覺得有必要的時候穿插漢語來幫助學生理解。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第三種方式是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授課教師主要用漢語進行教學。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于英語基礎一般或比較差的學生。根據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現狀,我們認為推行雙語教學一定要循序漸進而不能一蹴而就。我們的做法是將專業核心雙語課程暫時設置為選修課,對于選修了本課程的同學在開課之前進行英語測試,然后按照英語基礎的不同根據測試的成績實行分班教學。

四、重視案例教學,充分挖掘本土化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其本質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的方法已歷經百年,不僅遍及美國,也被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所接受。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了“主動”思考和探索未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鍛煉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雙語教學絕不僅僅是指用英語上課,也不僅僅是指老師講英語,學生聽英語,更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用英語進行課堂學習的交流和互動。雙語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意義,同時也創造了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此外,同學們為了更好的參與案例分析,必須在課下提前閱讀大量相關的英文資料,課下準備更拓寬了學生英語閱讀的范圍,變課堂教學的被動讀為主動讀,也創造了課外英語使用環境。

在進行雙語課案例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完全選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案例用于案例教學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的原因往往覺得這些國外的案例離自己很“遙遠”,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往往給學生讀懂這些國外的案例造成極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進行雙語案例教學的時候有30%選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國外案例,70%是經過授課教師自編的“本土化”案例的英文版。所謂“本土化”案例是指在學生生活與學習所在地的那部分企業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緣和人緣關系,學生、教師均比較熟悉本地企業,也容易獲得本地企業最新和最具體的案例資料,甚至能夠得到本地企業的支持(包括參觀、實習和派相關人員到課堂講解)。這就極大地增強了案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激發了學生對案例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參與程度,從而提高了案例教學的效果。根據我們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我們主要為適應湖北中部崛起戰略和武漢“1+8”城市圈的發展需要,按“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才培養要求,打造適應地域經濟發展的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學中使用的案例充分體現了“本土化”特色。

五、結論

我院經濟與管理學部針對工商管理專業推行中英文雙語教學不僅因為英語是當今世界交往中的重要語言工具,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更是新型應用型管理人才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幫助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堅實基礎。推動實行雙語教學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的學生——未來的企業家能夠具備同國際競爭對手、合作伙伴的交流溝通和對抗能力。基于這一指導思想,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雙語教學的步伐,不斷探索和完善科學的雙語教學模式,使得英語不僅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核心課程,更應該滲透到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類專業論文的范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企業對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現階段要求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要在具備基本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具備綜合發展的能力素質,這就要求高校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本著務實的人才教育發展方針,改革教育方式,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實現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質的社會主義工商管理類精英人才。當今社會對人才發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專業能力知識和實踐基礎的同時還應具備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綜合競爭性人才。

一、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現狀

不準確定位的工商企業人才培養目標。當前,國內不少企業在工商管理類人才認定方面普遍認為屬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籠統認為是企業的高級人才,沒有較好的區分理論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利于實際的工作的開展。

高校工商企業專業的課程體系上存在不足。受到企業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級別的界定影響,使高校在該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培養的課程設置上沒有顯著的特色,課程體系形似性太大,沒有靈活的變動性,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不相適應,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在課程體系上實踐與理論相脫節。高校在該專業課程設計上是實踐與理論相脫節,而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項沒有較大的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實用性,但是現行的課程培養方式中缺乏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相對比較緩慢。

高校課程設計中對理論性知識培養過強,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高校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在理論性方面得到足夠培養,但是在實踐方面卻培養較少,培養出來的人才多是 “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沒有真正實現創新人才的能力培養。傳統的一對多的培養模式難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容易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導致該類人才社會適應性和創新能力偏低。

二、如何培養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

(一)明確定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現階段,我國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分為學術型和研究型兩種類型。故而,高校在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有的放矢,實現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隊伍。對理論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側重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來指導實踐;而應用型的人才則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并且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系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計劃

從人才培養的思路出發,當今人才培養主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企業工商管理專業本身就極具社會發展特征,屬社會發展性的專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就必須從社會發展角度來量身定做。根據當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的工作實際需要,實現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與創新能力目標人才培養,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堅持適用原則、夠用原則。

實現交叉學科的培養計劃性發展。交叉學科的計劃性教育培養主要是實現本專業的專業型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適應市場需求,適應經濟的發展趨勢。從而實現高等精英人才的綜合性培養,提高人才在企業中的實用度。

(三)培養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人才培養的創新意識教育發展方面,高校應因材施教,不斷培養企業工商企業管理精英式高級創新人才。所以,在進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其創新意識的培養。在高校課程設計方面,從創新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塊,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創新理論。加強“應用型”學科體系的建立。在企業培養有計劃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標上,進行思路創新:以學科為基礎,職業技能為主導,創造性地發揮培養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更具能力的管理人才,作為人才培養中心的高校,應該著力實際,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改革教育方式,從根本上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工商管理高級精英人才。建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實踐性和理論性教育的共同發展,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更加實用的專業型棟梁之才。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問題研究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同樣很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生職業勝任力低下,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一、職業勝任力內涵

職業勝任力是個體獲得工作,并能較好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1.職業勝任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場行為等方面的素養;2.職業勝任力包含專業能力和基本能力兩個層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某專業工作的能力,與特定的工作和崗位有關;基本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各種工作和崗位都必須具備的能力。3.職業勝任力不僅包括尋找并獲得工作的能力,還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業績的能力。

大學生職業勝任力與專業有關,不同專業類型其指標體系有別,國家政策、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形勢、社會文化等都影響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結構。不同行業和工作職位對職業勝任力結構有不同的要求,如傳統制造業領域一般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而新興服務產業可能需要更多的非專業技能。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應考量這種需求差異性。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情況分析

為了了解山東省工商管理類高校畢業生職業勝任力情況,本研究對山東省內30所各類高校、25家用人單位、10場招聘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683份,其中畢業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單位807份,學校485份。

(一)職業勝任力指標重要性分析

本次調查要求畢業生評定各項職業勝任能力對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為:1、2、3、4、5分)。在26項職業勝任力指標(見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職業勝任力指標基本屬于個人基本能力,如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還有社會適應力,如學習能力、壓力承受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這一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之后,隨著工作的深入,個人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

(二)畢業生職業勝任力與市場需求的差距

圖1列出了大學生剛就業時職業勝任能力最重要的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這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的差距都很明顯,說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提升畢業生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力應該成為高校教改的重點。

三、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措施

(一)將職業勝任力植入課程

職業勝任力教育應該整合進課程中,否則職業勝任力是瑣碎的,不完整的。當職業勝任力被整合到課程時,職業勝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英國一些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將職業勝任力植入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工商管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特點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現狀,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以此為指導設置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實踐課等課程體系,使所有的課程都與職業勝任力有關,都以提升學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其次,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參與課程的設計、開發、實施。可由學校、行業協會、企業家、高級員工、學生代表等組成咨詢委員會,共同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提供意見和建議。同時,聘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到校為學生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并且參與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與評價。

(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

依據社會和企業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現狀,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系統設置四組指標:個人基本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職業素養與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表2 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內容

(三)構建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設計——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

在實踐教學設計環節中,明確地方應用型定位,著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中高級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設置1—2個實習學期,延長實踐教學時長。將職業勝任力指標分解到相應的實習模塊中,實施能力模塊化實踐教學方案,達到學生經過特定模塊的學習就可獲得相應的崗位工作能力的目標。

2.校內實驗——模擬真實工作環境

沒有企業化的環境,學生找不到企業崗位工作的感覺。因此,要在工商管理專業校內實驗教學中引入模擬實驗教學。工商管理模擬實驗教學就是一種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教學方法,它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營造企業經營管理情景,把企業真正“搬進”高校的實驗中心,讓學生在實驗中心完成模擬實習訓練,熟悉企業運作流程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和 綜合能力。

3.校外實踐——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畢業論文采用“真題真做” 模式,畢業論文的真題來自畢業生前期實習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或校內模擬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實習單位現實工作遇到的問題等。畢業生根據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在學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中選擇合適的實習單位,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畢業生結合實際工作,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自己的選題,然后撰寫畢業論文。專業課教師與實踐基地優秀員工共同組成畢業論文指導小組,給予理論、技能等方面的指導,根據畢業生選題解決的程度及質量評定論文質量。

(四)發揮企業在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讓企業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中獲得經濟或社會利益是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關鍵,從政府及學校角度考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宣傳、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設立一個國家級的獎項,大力表彰、宣傳為校企合作辦學培養人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及企業。讓企業家意識到,參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不僅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之一,而且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會增加企業美譽度和知名度,對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是一種互惠型的共生關系。因為教學科研層次低的高校很難與行業地位高的企業形成共生體,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要盡力與行業地位高的企業合作,要加強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頂崗實習模式探索

摘要: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不可或缺的實踐方式,然而工商管理類專業因其專業特性導致頂崗實習的開展困難重重。本文介紹了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實踐中不斷改革的四種頂崗實習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試圖探索出一條最適合工商管理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新模式。

關鍵詞:高職;工商管理;頂崗實習;實習模式

頂崗實習是專業教學工作中綜合性最強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高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近年來,高職院校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教學效果顯著。頂崗實習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促進了高職教育與畢業生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然而,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頂崗實習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如專業就業崗位范圍過大、實習單位崗位的有限性、實習地點無法集中等,不如工科專業容易組織和安排,最后導致崗位與專業不對口、走過場、流于形式、監管不力、評價不客觀等問題產生。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從2009年至今對工商管理類專業頂崗實習進行了多次改革與實踐,致力于探求適合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新模式。

集中實習模式

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為“2.5+0.5”式,也就是兩年半的在校內學習再加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實習。但是,畢業實習更注重就業,從而輕視了學校指導教師對專業技能的指導,因此很多高職院校趨向于改革為“2+1”模式,即一年級、二年級在校內學習,三年級全年在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這種模式更多地只是延長了畢業實習時間,讓學生成為某個崗位技能的熟手,但不符合知識認知的發展規律。因此,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專業2008級實行了“1.5+0.5+0.5+0.5”的工學交替集中頂崗實習,即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學期在校內學習,二年級下學期集中去企業進行技能型頂崗實習,三年級上學期回校學習,三年級下學期進行畢業實習。

2008級工商管理系4個班共163位學生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校內學習后,到離學校較近的星星集團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星星集團是一家以制造業為主體,產業多元且投資領域廣泛的大型企業集團。實習生承包了該集團下屬浙江星星家電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小冰箱生產車間和一個特種柜生產車間,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行輪崗實習。實習生吃住在企業,納入該企業的員工管理。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教研室11名教師,每天一名輪流去企業進行指導。

不到兩周時間,實習生對實習的新鮮感逐漸消失,問題便陸續出現:學生認為車間工作多是一線操作,與管理專業不對口,學不到專業知識且過于辛苦;企業對職工與實習生的不同待遇讓實習生心生不滿而消極怠工,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企業認為部分實習生過于心高氣傲無視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常用的薪酬處罰方式對實習生起不到約束作用,導致車間績效較低;教師每天的詢問指導影響了企業的正常工作進度,反而不被企業歡迎,等等。

從第三周開始,就有個別學生提出自己有更合適的實習機會,希望不參與集中實習,經過系里核查,證實了該情況,系里最終同意了該請求。陸續地,有大量學生通過各種關系找到其他崗位并進行了最終的分散實習。到該學期末,只剩下23名學生在最初集中實習的企業。

分散模式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對口崗位的特性決定了集中模式的失敗:(1)人數上無法滿足。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大多實行崗位責任制,人員相對比較穩定,且考慮到安全、秩序、產品質量等因素無法接受大量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實習生進入管理類崗位實習。小型民營企業根本沒有足夠的管理崗位供給學生實習。(2)崗位難以對口。個別大企業基于校方關系愿意提供的實習崗位也多是基層的一線崗位,機械性的操作比較多,專業與崗位不對口,不能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因此,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09級學生的二年級技能型頂崗實習采取了分散模式,即由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崗位的方式。在由各班班主任統計好學生最終的實習地點之后,均衡考慮實習

點距離以及學生人數確定指導難度系數進行指導教師的分配。例如,較遠的杭嘉湖區域的實習學生共6名,由1位教師指導;周邊溫州地區實習生共18名,9人一組,由2位教師指導;臺州三區內的實習生共80名,16人一組,由5位教師指導。臺州三區內的學生指導教師必須每周去企業指導一次,浙江省內的其他地區指導教師必須一個月去企業指導一次,省外(經勸阻及幫忙落實,只有一名學生堅持在省外)學生經家長證明后,指導教師不需要到場指導。其余時間定期通過e-mail、qq、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指導,學生周記通過網絡傳給指導教師,教師審閱后進行回復。

此種方式運行不久,出現了諸多問題:(1)學生頻繁“跳槽”導致按照地點分配的指導混亂。實習單位是學生自由聯系的,很多學生頻繁更換實習單位,甚至跨區域變動,導致按照地點進行分配的指導教師頻繁變動指導的學生,而使指導教師并不能掌握學生的整體實習情況而無法指導到位。個別學生甚至在實習地點變動后沒有及時告訴指導教師,導致教師到原來的企業無法找到學生。(2)指導教師差旅費報銷無法落實。因為頻繁地到崗指導,產生了大量的差旅費,而頂崗實習沒有專門的補貼,導致差旅費報銷的難度增大。很多指導教師在幾次自掏腰包之后就失去了到崗指導的積極性。(3)指導教師時間的限制。因為指導教師還有大量其他年級的教學任務以及科研等常規任務,而遠距離的到崗指導需要的時間往往與其他任務產生沖突,加上對指導教師外出指導監管的缺失導致最初規定的指導次數沒有真正達到。(4)外界與家長的質疑。有家長提出質疑:一周一次甚至一個月一次的到崗指導有沒有作用?這樣長達一個學期的分散實習對于技能性的實習有沒有必要?

有限的分散模式

在經歷了兩屆“1.5+0.5+0.5+0.5”分散模式之后,工商管理教研室對該模式的實習生進行了多次調研,最終得出了一個重要的啟示——一個學期的技能型實踐時間過長,應在期間相應地加入崗前培訓和實習后交流的階段。為此,企業管理教研室又進行了新的探索,即“1.5+0.1+0.3+0.1+0.5+0.5”分散模式。也就是二年級的技能型實踐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月,校內崗前培訓;中間三個月,在臺州內的企業分散頂崗;最后一個月,回學校再培訓。

第一階段,一個月的前兩周安排企業模擬綜合實訓課程,學生通過手工沙盤的模擬操作對企業的整個管理流程有大致的了解;后兩周安排幾名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預實習指導并由校內教師對學生進行找實習工作的相關指導。第二階段,除限制了實習區域外其他等同于第二種模式。第三階段,學生回校安排了兩周電子沙盤綜合實訓和兩周總結交流提問時間。

該種模式下,學生對技能型的頂崗實習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作了更充分的準備,在實習過程中也更理性和忠誠,實結階段通過電子沙盤的訓練對企業各職能如生產、物流、營銷、人事、財務有了更清晰宏觀的再認識,并通過同學交流以及教師解答對其他行業和崗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未來擇業也有了一定的方向。而且因為實習期縮短以及對實習區域作了限制,大多數實習生愿意在學校所在地附近尋找實習崗位,也方便了教師指導。但是此種模式存在一個問題,因時間縮短和區域的限制,使得尋找就業崗位的困難大大增加。很多學生找實習崗位就占去了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最后只能接受專業不對口的崗位。

分散、集中結合模式

對上述三種實習模式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可以找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工作中的關鍵問題:(1)從實習客觀條件來說,工商管理專業對口管理崗位數量有限,很難找到能容納大量學生集中進行專業對口頂崗實習的企業。完全分散后,有部分學生短期找不到合適的實習崗位,學校經費和教師工作強度的限制也無法保證指導教師到崗進行指導。(2)從實習主體主觀上來說,企業不愿接收更不愿培養短期的實習生,甚至因為怕影響企業正常秩序而不愿意讓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眼高手低,無法勝任管理崗位工作,也不愿到一線進行實習。

基于上述問題,工商管理教研室在進行了企業、學生雙方的大量調研之后,推出了“1.9+0.1+暑期+0.4+0.1+0.5”分散、集中結合模式。具體過程為:(1)“1.9”為理論學習階段。時間為一年級和二年級(除去二年級下學期最后一個月)。(2)“0.1”為預頂崗階段。時間為二年級下學期最后一個月。即模式三中啟

用的兩周企業模擬綜合實訓和兩周就業指導(比模式三更傾向于指導尋找到真正的就業單位而非僅僅實習單位的學生)。(3)“暑期”為確定實習單位階段。時間為二年級的暑期。考慮完全分散和完全集中模式的弊端,必須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模式。因為分散模式均出現頂崗實習開始后學生仍然在求職的過程中,浪費了實習的寶貴時間,因此提早利用暑期時間先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臺州)求職并在暑期結束前一周內上報到教研室由教研室對崗位進行認可。尚未找到單位的學生由教研室統一安排到合適企業進行集中實習。最后進行指導教師的分配。(4)“0.4”為頂崗實習階段。時間為三年級上學期(最后一個月除外)。因為地點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也為指導教師下企業指導提供了方便。指導教師每周一次到企業進行指導,每個月利用周末時間集中自己指導的學生進行交流。另外,引進頂崗實習軟件,讓指導更加秩序化并且嚴格監管。(5)“0.1”為綜合模擬實訓階段。時間為三年級上學期最后一個月。學生回校進行管理沙盤的綜合模擬實訓以及經驗交流。學生在經過了4個月的企業實踐之后,也可能會出現疑問和困惑。通過管理沙盤的綜合模擬,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掌握企業管理流程和操作技能。(6)“0.5”為畢業頂崗實習階段。這一階段可以繼續第四階段的崗位工作直接進入預就業階段,也可以進行再次選擇而進入預就業階段。

這種模式可使頂崗實習單位和崗位的選擇與真正的畢業就業緊密聯系起來。中間僅僅只有一個月回校時間,這個時間尚在大多數企業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而且這一個月,學校也為企業提供了培訓,因此受到企業歡迎。實習期間,作為企業未來的正式員工,實習生會嚴格要求自己,企業也更愿意接收學生并投入相應的培訓成本。

這種頂崗實習模式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訂單培養的優勢,將頂崗實習與學生就業無縫對接,又利用了頂崗實習的跟蹤指導以及一個月的回爐時間讓學生有了理論實踐的再次認識過程,收到了良好的實習效果。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問題研究

【摘 要】本文在對我國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并進一步設計了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路徑,希望對我國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實驗教學

一、引言

工商管理專業是我國的老牌專業,發展極為迅猛,而且工商管理專業較其它的工科專業開設的門檻較低,因此,我國絕大部門獨立學院都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因此,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是許多獨立學院的一個重要課題,而眾多獨立學院不約而同取得共識,即加強實踐教學。因為加強實踐教學不僅能夠吏學生更深刻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從而增加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二、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成立時間不長,師資沒有達到老、中、青的梯隊,缺少真正意義的骨干教師,博士畢業的職工較少。而且大部分職工都是直接從高校走向高校,缺少實驗設計與指導的經驗,更談不上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因此,從獨立學院的管理到一線教師與學生,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的傾向,忽視實驗實踐訓練。

(二)缺少系統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驗教學體系

就筆者所在學院而言,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中的多數實驗都是為了驗證理論教學中理論的正確性,大多屬于驗證性實驗,而真正能夠培訓學生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非常少,而且實驗環節簡單化,系統的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更是無從談起。這咱實驗教學造成老師和學生都十分被動,完全都是遵循事先安排好的程序去執行,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實驗教學資源匱乏,實驗室利用率低下

思想上的誤區時常導致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資源投入各不到保障,實驗室的硬件配置不足,軟件不齊全,獨立學院的實驗室建設明顯落后。雖然近幾年,獨立學院加大了對實驗室的建設力度,但是獨立學院經管類各個專業都是按課程設置實驗環節,簡單的重復內容高,不利于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

三、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路

獨立學院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學院應該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從而形成職業情景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這一個指導思路,應該改變傳統的純理論的講授方式,要構建一個職業情景化的教學,并且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應該圍繞這一環境來展開,并根據工商管理學生相應崗位的要求,設置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并且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即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應更加鍛煉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側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四、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改革實踐教學內容

基于以上指導思想,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實驗教學內容應該采用三維一體的模式,即實驗改革與學生崗位能力相結合、校內模擬與企業實際相結合、課內實訓與集中實踐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打破以前的條條框框,首先明確培養學生哪些崗位的能力,如筆者所以學校設置有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就是培養學生人力資源崗位的能力需要,從能力需要上設置課程與實驗教學內容,發變過去總是寫論文的模式,使學生真正運用所學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應該根據崗位能力加大實驗實踐教學孤比重,至少約50%,各個課程理論教學強調夠用就行,實驗教學以圍繞崗位能力進行設計。

(二)加強實驗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

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應該是制約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瓶頸之一,加強師資建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引進,將校外有豐富經驗的人員引進到實驗室工作;二是內部挖潛,剛年輕老師引入到實驗室工作,穩定現在的師資;三是要加強對實驗人員的培養,加大諸如進修、職務聘任、評教學質量獎等;四是獨立學院應該按不同年齡、不同職稱、不同學科形成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五是要定期考核,引入競爭機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三)將實驗教學全面引入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來

實驗教學應該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既與理論教學相聯系,又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新的實驗教學應該打破傳統的以課程開設實驗的格局,應該大量增加綜合性實驗以及設計性實驗,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并且要借鑒理工科實驗教學成功的經驗,將實驗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實驗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及學科發展有機結合,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科學訓練和創新支撐。

(四)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要建立開放式實驗,就必要對實驗室進行開放,這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的、自主的實驗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以及選擇實驗的空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大大激發學生科學研究與自主學生的熱情與欲望,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與動手能力。

(五)整合資源以構建實驗教學體系和平臺

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可以結合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來設計與開發區域特色的實驗教學,構建適合學生基本實踐技能培養與個性化發展的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情景依賴、模擬仿真、實戰體驗有機結合的實驗平臺。并采用服務器虛擬化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為實驗教學的改革、更新與升級提供支持性平臺。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的方法與措施研究

工商管理專業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企業管理專業,本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進行學習,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隨時出現的管理問題。工商管理專業由于涉及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主要是學習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對于企業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實踐,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逐漸增加,目前我國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很難適應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培養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涉及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

1.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企業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新型應用人才成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對學生進行管理經驗和管理技術的理論教學,致使學生缺少企業管理的實踐應用能力,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不能很好的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難以滿足企業對于管理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培養目標不合理

合理的培養目標不僅能為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提供方向,同時還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有著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大都將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級的企業管理人才這一定位沒有很好的劃分理論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的大學教育將會逐漸普及,高校所培養的高級的工商管理人才將會供過于求,目前的工商管理專業指定的培養目標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1.2培養課程體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專業今后的應用方向主要是企業的管理,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該與企業的管理相適應,但是目前我國學校所設置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并不能很好的為企業管理服務。首先,課程主要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我國現在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主要是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實踐較少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畢業后因為缺乏實際經驗將很難有效的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由于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時間比較短,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主要引進了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但是這只是培養了學生的理論能力,同時也沒有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致使很多學生畢業后在從事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工作時常常生搬硬套國外的管理經驗。

1.3人才培養缺乏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來講,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講授,加上學校對創新能力重視不足,因此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嚴重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有效的應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企業發展所提出的新挑戰,更需要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促進企業的長足健康發展。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是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重點,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要求。

2.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方法與措施

工商管理人才對于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培養出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是今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重點。

2.1確立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對于現代企業管理來說新興應用型人才是企業管理中所需要的人才,重視工商管理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是未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重點。學校應該改變以前只重視培養高端的工商管理人才目標,使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 

2.2完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走出學校之后需要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企業的管理,解決企業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善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課程教學是培養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關鍵。首先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培養新型應用人才的重中之重。其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國外工商管理的經驗。國外的工商管理經驗雖然先進,但是要結合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進行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2.3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十分激烈的現代社會,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創新能力的提高是適應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首先要提高創新意識。對于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來說,提高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重要增強人員的創新意識。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課程設置上增加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提高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工商管理理論的學習最終是要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培養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是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和檢驗。應用人才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重視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使人才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形勢。

工商管理人才可以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可以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是企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培養工商管理新型應用人才使之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受到重視。面對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僅僅擁有工商管理的只是理論是不能夠完全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的,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才是今后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應用型的人才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才能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工商管理專業是我國跨世紀教育中亟待建設和發展的學科與專業,我國高校自70年代后期從國外引進工商管理教育以來,一直處于探索之中。工商管理專業的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等工作。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企業宏觀環境的持續優化,國企、民營經濟、外資被徹底激活,企業總量呈幾何級數增加,對各種工商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也在激增。截止2011年底,全國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一類本科院校313所,二類本科院校476所,三類本科院校323所,其中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院校達402所,占高校總數的36.2%,在校學生人數超過5萬人。雖然每年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基本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人才市場對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需要各類高校對本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并改革,探索一條既能發揮自身最大教學優勢又能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

“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包含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的整個教育過程,即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3)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4)與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簡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標+過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國的一類大學本科、二類大學本科、三類大學本科所設置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是不一樣的。

首先,培養目標不同。一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學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寬厚的基礎理論以及寬廣的專業口徑,能在高校教學和科研等專門領域、學科、崗位上能做出較大貢獻和發揮較大作用的并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工商管理人才;二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介于學科型與技能型、技藝型之間的人才,即要求學生既掌握較寬厚的基礎理論、較寬廣的專業口徑,同時又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較好的把工商管理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三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技能型、技藝型的人才,其工商管理基礎理論以夠用為度,但具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具有較強技能、技藝,能夠在工作現場或生產一線工作的高級工商管理技術專門人才。其次,課程設置不同。課程的類別、數量、課時的安排應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選擇與確定,尤其是根據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中如何處理技能知識(學生畢業后工商管理實踐所要求的知識)與理論知識(學生報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識)的矛盾。一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更注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基礎的和認為關鍵的知識點的分布上,大膽地做相關的拓展和延伸,以實現符合應用特征的丁商管理的知識點、線、面、體的結合,為學生的理論素養打下堅實基礎;二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并重,除了強調課程中的管理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外,更重要的是要體現適用性,要緊跟市場腳步并引導市場潮流選取合適的部分組成教學內容大一、大二主要學習的理論課,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國際企業管理等課程,大三、大四設置專業特色課程模塊如: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國際貿易、物流管理等,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然后學習所選模塊設置的專業課,并根據所選模塊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訓環節;三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教材建設要了解實踐對理論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設的投入,同時應從行業需求、職業資格入手,分析行業所要求的能力體系、能力單元和教學領域,并將能力標準轉換成科目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應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素質為基礎,并以職業崗位群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需求為依據,建立相應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和課外培養課程學時,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論文:工商管理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1.問題的提出

伴隨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從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來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呈上升增長趨勢,社會尤其對擁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需求迫切。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現狀、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上未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學生專業特長分散,對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僅泛泛了解,深度不夠;二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專業課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偏重理論,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應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且采用教材創新不多,人才培養仍然采用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模式,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偏弱;三是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滯后,雖然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加大了實踐性教學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四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工商管理實務要求經驗性強,而本科層次教學常常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學生頭腦里缺乏系統思維模式,不知如何將所學課程總結歸納為整體的知識系統。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探索工商管理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強調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學生自身能力、興趣等因素,尋找、確定、規劃實踐,圍繞人才培養核心內涵,探索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就業指導等實踐,更多地與市場銜接。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課程的開設比例;教學計劃上,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增強計劃的實踐性,使教學計劃與市場人才需求及專業培養的目標定位相結合,體現教學計劃服務市場需求;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參與,采用興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增加專業實踐的課程比重,并設置創新性、應用性和實戰性實訓項目,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把握專業特點,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鍛煉和提高。

2.工商管理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

2.1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

以創新實踐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指導明確從知識水平到專業能力的詳細要求,突出管理知識實踐與應用的理念,這一模式內容包括:專業平臺建設、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等,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突出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銜接。 

2.1.1專業平臺建設

專業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形成專業素養的基礎平臺,依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適度超前、能力與市場同步的課程設置原則,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構建滿足市場需求、實訓突出的工商管理專業體系,包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大綱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改革、師資與設施條件保障等。在管理專業教學環節中,更新課堂教學方法、加大實踐課程比重、設立企業研發中心、erp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等措施,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和學院提供的綜合實驗室平臺,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融會其中,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2.1.2專業認知指導

專業認知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感性認識。通過入學專業講解、生產管理場地參觀、專業座談等,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專業內容及能力要求,明確工商管理專業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形成對專業的綜合感性認識,引導學生了解與感受本專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內容及能力要求,幫助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清楚的整體的認識。

2.1.3職業適應能力培養

職業適應能力培養以工商管理專業職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早接觸社會、早接觸專業實踐、早進入崗位工作角色,使他們適應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環境、適應工作要求。職業能力培養包括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指導機構建立等。通過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培訓,促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形成,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職業適應能力,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提供保障。

2.1.4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切實體現市場的核心地位和就業的導向性作用,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只在畢業年級開展,作為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即學生一入學,就業指導工作就開始跟進并貫穿整個大學。

2.2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踐教學實施中,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集中實踐教學與各課程分散實踐教學、單元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內容包括課程實訓、崗位實踐、畢業實習三環節體驗,均突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課的應用性,突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化。通過體驗式實踐教學,學生的工商管理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并在實踐和畢業實習中受到檢驗。

2.2.1課程實訓

在進行專業基本理論傳授的同時,將實訓放在課程教學中,學生邊學習邊進行專業實踐。實訓主要包括課內實訓和課外實訓。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或提前一個月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后,集中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到行業一線進行真實環境的崗位實踐,加強對專業崗位的認知。這一階段的實訓,既可以使學生檢驗過去兩年的學習情況,又可以使其對照實際,發現差距,有針對性地完成第三學年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步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男同帅gay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 欧美三级真做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在线播放五十路熟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秋霞a级毛片在线看| 台湾成人娱乐网| 精品国产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japanese少妇高清|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性色欲情网站|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红一片 |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 |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色狠狠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俺去啦最新官网|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久久黄色视频|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丰满的妽妽用身体满足了我电影| 又大又粗弄得我出好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