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網絡教育論文

網絡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1 10:2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網絡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網絡教育論文

網絡教育論文:淺析1∶1數字學習及其網絡教育應用探索

論文關鍵詞: “1∶1數字學習” 數字化學習 移動學習 遠程教育網絡教育

論文摘要: 在數字化學習領域,繼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微型學習之后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這就是“1∶1數字學習”。廣大網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理論和實踐上開展“1∶1數字學習”的研究和推廣,隨著數字技術、便攜式個人網絡技術和終端設備發展及其在網絡教育中開展應用探索,將會呈現出更誘人的網絡教育應用前景。

Papert曾說過,當每個人都買得起一支鉛筆時,學習方式將會隨之改變。同時當每個人都真正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便攜、廉價、能通信和交互、并且具有強大情感感知能力的手持式網絡學習設備時,我們的學習更會發生變革。“1∶1數字學習”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全新學習理念和方法,它能將世界變成人人有電腦、處處可上網、時時能學習的新時代,無疑會掀起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新浪潮,它引發的學習革命的新浪潮關鍵在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轉向:從教學技術轉向學習技術。

一、“1∶1數字學習”的內涵

“1∶1數字學習”起源全球一對一數字化學習(G1∶1),即每個老師和學生至少都擁有一臺數字化設備。其全稱是one to one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意思是學習者在不同的情景和環境中的1對1增強學習技術。“1∶1數字學習”是基于1∶1數字設備與環境的學習,相對于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來說,是另外一種觀察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獨立的一種學習類型,是一種新的高度綜合的學習方式和理念,是廣義數字化學習的一個部分,是移動學習的高級發展階段,與泛在學習有共通的理念、共同的關注研究領域。

20世紀80年代國際數字教育運動開始,90年代隨著互聯網普及,數字教育了發展為數字化學習(e-learning);本世紀初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發展,數字教育發展到了移動學習階段,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計算與數字化學習的結合,它包括隨時隨地的非正式學習;在強調學習的泛在化與非正式學習理論,便出現了泛在學習(u-learning),其核心思想是創設一個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的計算設備及學習者構成的無縫學習環境。“1∶1數字學習”的出現,順應了個人便攜無線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全球范圍內對學習者學習生活的廣泛滲透的大趨勢。“1∶1數字學習”旨在打造“無縫學習環境”,營造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得學習真正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泛在是指表面上學習無形,它們交織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人們很難察覺出它們的存在;情境感知意味著能夠從學習者的周圍收集環境信息以及工具設備信息,并為學習者提供與情境地有關的學習活動和內容。“1∶1數字學習”較為成功的實踐有:MIT媒體實驗室的100美元筆記本電腦計劃、英特爾的學友電腦計劃、法國的電子書包項目、德國的筆記本大學項目、倫敦大學的混合移動學習解決方案等。

二、1∶1數字學習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

“1∶1數字學習”還處在研究與發展的早期,在我國還是一個新事物,在大規模實施之前首先要開展地區性項目實驗與準實驗研究,提出一整套實施方案,探索基于“1∶1數字學習”的中國發展之路。“1∶1數字學習”為無所不在的泛在學習提供可能,主張將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將虛擬世界的學習與真實世界的學習相結合,將個體自主學習與合作協作學習相結合。關于“1∶1數字學習”在網絡教育中較為成功的實踐有:

1.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短消息學習支持服務

通過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完成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基于短消息的數學學了提供話音服務外,還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務。通過短消息,不僅學習者之間,而且學習者與互聯網服務器之間都可實現有限字符的傳送。學習者通過手機等學習終端,將短信息發送到互聯網教學服務器,教學服務器分析用戶的短信息后轉化成數據請求,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再發送給學習者手機,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學生通過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來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例如,學生的一些比較簡單或比較緊急的問題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向老師提出,收到學生問題后會搜索數據庫,如果有類似的問題被回答則自動將答案送給學生,沒有類似的問題則由主管老師做出回答。解決了必須上課時或是在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才能答疑,還能布置作業、提交作業、批改作業,還能做類似查詢作業提交情況、考試成績、教學通知等教務管理工作。短消息所具有的隨時隨地性,適合網絡教育的特點,在某些學習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為優秀的表現。

2.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連接瀏覽的數字學習

對于基于短消息的數字化學習,其數據通信呈間斷性,不能實時連接,因而不能利用這種方式實現學習終端對學習網站的瀏覽,也就沒法實現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傳輸和顯示。學習者使用自己的學習終端經過電信的網關后接入互聯網,通過WAP協議訪問教學服務器,進行瀏覽、查詢和實時交互,類似于普通互聯網用戶,既可以傳輸文本還可傳輸圖像。開展這種學習就要針對網絡教育的體系結構建立WAP教育站點,WAP教育站點與普通站點相比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不同之處在于應用于的目的和面向的對象,我們應在學習資源的建設上下功夫,著重選取貼近學習者生活和工作同時又較為時尚流行的主題作為學習內容。

3.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校園無線網絡的數字學習

所謂基于校園無線網絡數字學習是指在局部范圍內(如一個校園、一棟樓、一個學習區或一個教室)實現數字化學習。從3G技術不同標準之間的爭論和產品開發進展來看,在全國范圍內完全實現連接瀏覽的數字學習估計還得一段時間,但無線局域網絡技術比較成熟了,可作為校園面授教育開展數字學習最現實可行的方式。例如,開展播客(Podcasting)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得到延伸,用錄音筆或iPod同步錄制課堂錄音文件并轉化成MP3格式文件到網上,供學生下載到自己電腦、MP3或手機上,用以溫習課堂所學或補充課堂筆記。

4.有大量支持網絡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源

例如,圖形計算器支持數學的探究式學習;語文學科用的電子詞典;好記星和諾亞舟的學習機;外語學習資源網站(100e網站);用移動電話、移動MSN、移動日志(Moblogging)開展基于“移動學習共同體”的社會性學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探究式學習等。

綜上所述,“1∶1數字學習”能促進學習革命的新浪潮,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由教學技術向學習技術的轉向,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保持清醒頭腦,以積極審慎的態度開展“1∶1數字學習”的理論研究,還要深入到具體的學科與具體的學習領域中開展研究,重點開展“1∶1數字學習”的學習設計、學習評價、資源開發等,并不斷總結。“1∶1數字學習”作為數字學習領域的前沿技術,使1:1數字學習能夠真正地帶來網絡教育教學上的創新,需要教育研究者、決策者、實踐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隨著便攜無線網絡技術發展,它在網絡教育領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網絡教育論文: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摘要] 本文先闡述了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意義,簡要介紹目前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國際國內現狀;再詳細地介紹了什么是XML以及它的特點及優勢,最后從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與XML之間的切合點論述了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關鍵字] XML 標準化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

一、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意義

標準化,在《標準化基本術語第一部分》中所定義的概念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就是在現代網絡教育領域的實踐中,通過制訂、和實施各項網絡教育的信息標準,使整個現代網絡教育達到統一,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類編碼與文件格式標準化、教育信息處理過程標準化、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等多個方面。重要意義在于:

*網絡教育系統的基礎,通過它從技術上、內容上、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保證遠程教育有條不紊、穩定地運行。

*衡量遠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標準從它誕生開始就帶有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只要整個網絡教育按照標準執行,就有了獲得高質量與高效率的保證。

*提高遠程教育的經濟效益,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可以使遠程教育的發展避免盲目性、重復性,避免不必要的、無代價的經濟損失和勞動損失,從而提高遠程教育的經濟效益。

*促進遠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網絡教育的學習教材開發標準化可以提高設計質量,縮短設計同期;網絡教育管理標準化,可以避免重復勞動,促進管理的科學化、統一化、協調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進與國際遠程教育的交流,現代標準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國際性,只有與國際標準兼容才能更好保證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是實現整個終身教育體系的先決條件。

二、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國際國內現狀

國際

國際上許多國家或地區都成立了專門從事教育信息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這些組織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機構,它們開發最初的規范草案,并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規范,一些重要的網絡規范創建者如表1所示;另一類是國家級的標準化組織,它們吸取研究機構開發的規范,經過工作組的反復討論,最后投票通過以形成正規標準(參見表2)。

表1:國際網絡教育規范組織

與HTML不同,XML主要是描述數據本身而非數據的顯示格式,因此,它特別適合知識表示。

XML帶來的好處

1、更有意義的搜索

數據可被XML唯一的標識。沒有XML,搜索軟件必須了解每個數據庫是如何構建的。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數據庫描述數據都是不同的。有了XML,書就可以很容易以標準的方式按照作者、標題、ISBN序號或其他的標準分類。搜索書就變得十分方便。

2、開發靈活的Web應用軟件

數據一旦建立,XML能被發送到其他應用軟件、對象或者中間層服務器做進一步地處理,也可以發送到桌面用瀏覽器瀏覽。XML和HTML、腳本、公共對象模式一起為靈活的三層Web應用軟件的開發提供了所需的技術。

3、不同來源數據的集成

現在搜索多樣的不兼容的數據庫實際上是不可能的。XML能夠使不同來源的結構化的數據很容易的結合在一起。軟件商可以在中間層的服務器上對從后端數據庫和其他應用處來的數據進行集成。然后,數據就能被發送到客戶或其他服務器做進一步的集合、處理和分發。

4、多種應用得到的數據

XML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允許它描述不同種類應用軟件中的數據,從描述搜集的Web頁到數據記錄。同時,由于基于XML的數據是自我描述的,數據不需要有內部描述就能被交換和處理。

5、本地計算和處理

XML格式的數據發送給客戶后,客戶可以用應用軟件解析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編輯和處理。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數據,而不僅僅是顯示它。XML文檔對象模式(DOM)允許用腳本或其他編程語言處理數據。數據計算不需要回到服務器就能進行。分離使用者觀看數據的界面,使用簡單靈活開放的格式,可以給Web創建功能強大的應用軟件,這些軟件原來只能建立在高端數據庫上。

6、數據的多樣顯示

數據發到桌面后,能夠用多種方式顯示。通過以簡單開放擴展的方式描述結果化的數據,XML補充了HTML,被廣泛的用來描述使用者界面。HTML描述數據的外觀,而XML描述數據本身。由于數據顯示與內容分開,XML定義的數據允許指定不同的顯示方式,使數據更合理地表現出來。本地的數據能夠以客戶配置、使用者選擇或其他標準決定的方式動態地表現出來。CSS和XSL為數據的顯示提供了公布的機制。

7、粒狀的更新

通過XML,數據可以粒狀的更新。每當一部分數據變化后,不需要重發整個結構化的數據。變化的數據不需要刷新整個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夠顯示出來。目前,只要一條數據變化了,整一頁都必須重建。這嚴重限制了服務器的升級性能。XML也允許加進其他數據,比如預測的溫度。加入的信息能夠流入存在的頁面,不需要瀏覽器發一個新的頁面。

8、升級性

由于XML徹底把標識的概念同顯示分開,處理者能夠在結構化的數據中嵌套程序化的描述以表明如何顯示數據。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強大的機制,使得客戶計算機同使用者間的交互作用盡可能的減少了,同時減少了服務器的數據交換量和瀏覽器的響應時間。另外,XML使個人的數據只能通過更新的布告發生變化,減少了服務器的工作量,大大增強了服務器的升級性能。

四、 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XML的特點和優勢給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前面介紹,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類編碼與文件格式標準化、教育信息處理過程標準化、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等方面。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這幾個方面,XML都可以做出比較大的貢獻,以實現這幾個方面的標準化。

1、用XML定義數據表示的基本結構,實現網絡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數據結構的標準化。

由于XML可用來描述信息及對之進行組織,所以我們可以將它當作一種數據描述語言,用它來描述數據成分、記錄和其它描述結構--甚至復雜的數據結構。我們可以用XML方便地創建出共享的自定義數據結構,生成有關服務、產品、商業交易以及網絡教育的結構化信息,這些信息是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換的。簡單點說就是,用XML 能描述一個過程,原封不動地移動數據,重新對信息進行打包,讓這些信息更適合特定的信息接收者。

如此一來,我們只要按照一定的規范用XML描述各種網絡教育信息包括學習資源、學習對象等信息,就可以實現網絡教育信息數據結構的標準化。

2、XML編碼綁定技術

所謂綁定,就是用一種具體的形式來表示概念上的數據模型,如XML綁定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現時具體地表示對象的元數據實例,才能對元數據的實例進行各種操作。

3、采用XML作為數據交換格式,實現網絡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

由于XML是一個開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在網上傳輸起來非常便捷;而且由于基于XML的數據是自我描述的,數據不需要有內部描述就能被交換,適合當網絡客戶必須在不同的數據庫之間傳遞信息時的應用,這個優勢使網上不同平臺不同系統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得以方便實現。

利用XML的這個特性,再利用定義好的通用的編碼綁定,就能夠采用XML作為數據交換格式,實現網絡教育信息交換的標準化。

4、XML非常方便進行數據的本地化個性化計算和處理

XML格式的網絡教育信息數據從服務器上發送出去時,數據的顯示以及數據的再次處理可以交給客戶端自己來個性化實現。這樣不但減輕了服務器的負擔,也使數據表示多樣化個性化,還簡化了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的交互過程。

網絡教育論文:一種新的網絡教育支持技術——藍牙技術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當前網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什么是藍牙技術及藍牙技術應用在網絡教育中會帶來什么變革。

關鍵詞:藍牙技術、終身教育、藍牙無線教學網、藍牙教室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教育革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動力和技術條件。無線通信領域中出現的藍牙技術,可以同步傳輸語音和數據,使語音、圖像、文字等在網絡傳輸各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得到滿足,是實現移動網絡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技術。

一、 現有網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組織形式缺乏靈活性

傳統的網絡教學大部分是采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來進行的,老師面對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很難滿足學生因材施教,適應不同個體發展水平。即使是利用現在的網絡多媒體教師上課的話,學生也只能是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學習,即學習的可移動性很弱,教學組織形式缺乏靈活性。

2、教學方法不完善

教學中的互動是網絡教育技術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革新中要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育模式割裂了知識內容與其產生的真實與豐富情景的關系,造成學習被動與知識呆滯的狀態,這不利于知識的有效建構和不斷創新。所以我們應根據新的信息技術、學習理論、教學理論來為學生創造一種更有益的知識建構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與教師、教學資源等通過多途徑的互動與合作,能夠主動學習,積極協商建構知識,能不斷激發和滿足學習者的求知興趣,充分開發學習潛能。

3、教育資源及其呈現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教材統治課堂,學生不能獲得比較感性的、不能多元表征的學習資源,并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性很差。學生只能根據抽象的言語信息和單一表征的視、感知覺信息來學習。從而造成感覺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不能協調統一發展。

4、網絡教育評價方式不健全

在傳統的學校中,學生學習的評價經常是采用考試的方式來進行:在限定的時間內用一些有固定結構的題目來測驗學生,但是這樣只能測驗出學生有限的認知知識和技能。隨著學習定義的進一步拓展,我們漸漸發現用紙和筆來進行的測驗只是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信息的一種方式。與之相適應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進行相應的拓展。對學生的評價除了紙和筆的方式還要從其他的方面考慮如:等級的衡量、觀察學生的績效、評判學生的成果、進行采訪、以及回顧學生的背景和以前的技能。在現有的網絡教學環境下如果再用以前的教育評價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這也就是說評價的單一性還不能有效地預測評價出學生的多元智能。

*哈佛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已經提出了一個多元能力,才能和技能的理論體系。Gardner指出傳統學校教育只強調兩個能力:一個是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表達能力),一個是數學邏輯能力。然而,還有很多的知識和技能它們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如:

*視覺空間能力能夠正確感知視覺世界并調整或者控制一個人的初始感知。

*身體運動知覺能力能夠控制一個人的運動并且熟練操作各種物體。

*音樂節奏能力可以創作并欣賞節奏、定調、音色和欣賞音樂表現形式。

*人際關系能力可以辨別并根據別人的情緒、脾氣、動機和期望作出相應的反映。

*對自己感情、實力、缺點和愿望的自我認識以及利用這種認識來引導自己行為的能力。

*數學邏輯能力可以辨別邏輯或者數字圖案并處理復雜的邏輯推理。

*對聲音、韻律、詞義口頭語言敏感性能力;對不同的語言功能的比較敏感。

所以我們應根據網絡教學的特點開發出相應的評價軟件,從而使得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

二、 藍牙技術簡述

1、什么是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一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的短程無線電技術。其實質內容是要建立通用的無線電空中接口(Radio-air-interface)及其控制軟件的公開標準,使通信和計算機進一步結合,使不同廠家生產的便攜式設備在沒有電線或電纜相互連接的情況下,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具有互用、互操作的性能(Interoperability),代替固定與移動通訊設備之間的電纜。

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藍牙的數據速率為1Mb/s。跳頻技術是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一定的碼序列(偽隨機碼)不斷地從一個信道到另一個通信信道,藍牙系統內地收發雙方是按這個規律進行通信地,而其他無線電設備不可能按同樣地規律進行工作。所以從很大程度上抑止了無線電電磁干擾。同時藍牙采用了擴頻技術,使整個藍牙頻段內噪聲影響變得最低。與其他工作在相同頻段地系統相比,藍牙調頻更快,藍牙設備與其他無線通信設備相比是低功耗地,藍牙技術地無線電收發器地鏈接距離可達10米,使用高增益天線可以將有效通信范圍擴展到100米。不限制在直線范圍內,甚至設備不在同一個房間內也能相互鏈接,并且可以鏈接多個設備,活動最多可達7個,在線設備可達200個,這樣就可以把用戶身邊地設備都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個人微型網"(Personal area net)。

此外,這種技術可以延伸到那些完全不同地新設備和新應用中去。例如:把藍牙技術引入到移動電話和膝上型電腦中,就可以去掉移動電話與膝上型電腦之間地令人討厭地連接電纜而通過無線使其建立通信。打印機、PDA、桌上型電腦、傳真機、鍵盤、游戲操縱桿以及所有其他地數字設備都可以成為藍牙系統地一部分。除此之外,藍牙無線技術還為已存在地數字網絡和外設提供通用接口以組建一個遠離固定網絡地個人特別連接設備群。

2、藍牙系統的構成

藍牙系統一般由天線單元、鏈路控制(固件)單元、鏈路管理(軟件)單元和藍牙軟件(協議棧)單元四個功能單元組成。

1、天線單元

藍牙的天線部分體積十分小巧、重量輕,屬于微帶天線。藍牙空中接口建立在0dbm(1mW)地基礎上,最大可達20dbm(100mW),遵循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有關電平為0dbm 地ISM頻段地標準。

2、鏈路控制(硬件)單元

目前藍牙產品的鏈路控制硬件單元包括3個集成芯片:連接控制器、基帶處理器以及射頻傳輸/接收器,此外還使用了3-5 個單獨調諧元件。基帶鏈路控制器負責處理基帶協議和其它一些低層常規協議。藍牙基帶協議是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地結合。采用時分雙工實現全雙工傳輸。

3、鏈路管理(軟件)單元

鏈路管理(LM)軟件模塊攜帶了鏈路的數據設置、鑒權、鏈路硬件配置和其它一些協議。LM能夠發現其他遠端LM并通過LMP(鏈路管理協議)與之通信。

4、軟件(協議棧)單元

藍牙規范接口可以直接集成到筆記本電腦或者通過PC卡或USB接口連接,或者直接集成到蜂窩電話中或通過附加設備連接。藍牙的軟件(協議棧)是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不與任何操作系統捆綁,它符合已經制定好的藍牙規范。適用于集中不同商用操作系統(Windows,unix,Pocket Pc等)地藍牙規范正在完善中。微軟計劃在明年為Windwos XP操作系統加入兩種技術的支持:USB 2.0和藍牙。

3、藍牙技術的特點

(1) 將設備無線互聯組成小型PAN,并可為其提供接入數據網的功能,能夠實現與Internet互聯。

(2) 工作于2.4GHZ的ISN頻段,無需申請頻率許可證。

(3) 采用1600hop/s的快速調頻技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物理層安全保證。

(4) 采用正向糾錯編碼(FEC)技術降低了誤碼率,保證通信質量。

(5) 采用FM調制方式,設備簡單。

(6) 支持點到多點通信,具有自動查詢設備及服務類型的功能。

(7) 協議體系完備,充分支持現有高層協議,具有多種工作模式。

網絡教育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但是由于低層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齊全以及網速傳輸的限制,我國的網絡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藍牙技術可以同步傳輸語音和數據,是實現多媒體網絡化網絡教室的理想技術。它克服了無線局域網的非同步化語音的問題,使網絡傳播在聲音、圖像、文字等各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得到滿足。同時對教育的無紙化發展也是一個促進。它能提高效率、省時、省力、可以把學生從厚重的書包和筆記當中解放出來,同時得到最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的傳達。雖然關于藍牙技術是否能成為信息家電的下一個主流產品的爭論很多,但在教育網終結點局域網接入技術領域,作為國家對教育領域的投資,依據國家教育產業化的思想,藍牙技術以其特有的技術優勢必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 藍牙技術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

1、藍牙無線教學網

校園網是一個寬帶、具有交互功能和專業性很強的局域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平臺、多媒體演示教室、教師備課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考試資料庫等,都可以通過該網絡運行工作。如果一所學校包括多個專業學科(或多個系),也可以形成多個局域網絡,并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起來。

在傳統校園網上增加適當的無線接入點,使得一節點設備尤其便攜設備能夠不用電纜連接也能接入校園網絡,這樣就形成了無線校園教學網。如果以上無線接入采用基于藍牙技術的網絡產品,我們相應稱之為藍牙無線教學網。藍牙無線教學網在校園網的基礎上增加了網絡教學的可移動性。

需要說明的是,無線連接部分是基于有線網絡主框架的適當擴充,而不是取代;考慮到不同的應用環境,如距離、帶寬等因素,無線連接部分也可能是不同技術標準(如802.11b)并存。

藍牙無線教學網絡可包括如下多種的具體應用方式:

點對點對等應用方式:其中一臺筆記本電腦可以與有線校園網互聯

集線器應用方式

無線接入點應用方式:無線接入點與有線校園網互聯

無線網蜂窩漫游應用方式:

藍牙技術與學校現有的校園網和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的結合能夠有效地創設真實的、模擬真實的或者虛擬真實的學習環境,鼓勵和支撐學習者的獨立和合作探索,從而實現真實世界與數字化虛擬世界的高度融合。利用藍牙技術構建起來的無線網絡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受到時空限制更小,使得學習網絡的可移動性加強。但是由于藍牙技術本身的限制,它的可移動距離還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相信它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2、構建藍牙教室

藍牙教室就是利用藍牙技術將各種媒體信息工具武裝起來的教室。我認為這里教室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是有形教室和無形教室的結合。

在藍牙教室中,面向全體學習者的教學將以生動形象的知識多元表征方式進行,藍牙教室的大容量也有利于更多的學生共享優秀教師的指導。同時,藍牙教室又為教師按照實際需要組織學習共同體提供了方便,從而促進知識的協商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習者還可以在藍牙教室中根據自己個人的情況來安排和組織自己的學習,從而充分適應個性化學習的要求,開發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前,我國學校小班化教學正在逐漸推廣,小班化滿足了更好地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需要,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小班化也無可避免帶來教育成本的提高。藍牙教室便于移動、可以任意組合、靈活方便,利用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將不同規模、不同方式的教學活動統籌組織,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更大的自由,從而大大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藍牙教室中,我們可以通過開發多維評價軟件使教育評價應有的診斷性功能、形成性評價功能得到發揮。通過創設多維評估情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到具體的情景中,來完成復雜問題的解決。這樣不但可以評定學習者知識掌握的實際程度,還可以有效評價學習者多方面的能力如知識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3、構建家庭個人微型學習網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們知識更新不斷加快,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地及時充電才能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信息社會。終身教育正逐漸被提上日程,隨著互連網和多媒體信息工具的不斷普及發展,人們就可以在家或者在工作中通過互連網和各種多媒體信息工具實時的接受教育。利用藍牙技術可以方便地為我們搭建一個實時、快速、交互性教強的多媒體學習空間。因為藍牙技術的無線電收發器的鏈接距離可達10米,使用高增益天線可以將有效通信范圍擴展到100米。不限制在直線范圍內,甚至設備不在同一個房間內也能相互鏈接,并且可以鏈接多個設備,活動最多可達7個,在線設備可達200個,這樣就可以把用戶身邊地設備都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個人微型網"(Personal area net),能夠實現與Internet互聯。并且它能將所有設備的連接線"去掉",實現無線連接,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每一件智能化設備都能時時刻刻、隨意隨地連接在網絡上。

學習者就可以在互連網上多途徑、廣范圍地學習豐富的教育內容資源。學習者就可以在豐富的資源學習環境中不斷搜尋、辨別、篩選、評價和綜合運用各種信息以主動構建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的構建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藍牙技術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多元表征,促進學習者多元智力的開發。此外,通過藍牙技術形成的多媒體信息工具網學習者與教學資源、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交互性也得到了較好的提高,交互過程中的信息表征方式也比較豐富,因而這種個人家庭微型學習網是進行終身學習的理想環境。

四、 總結與展望

當然,每一種技術與媒體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更好的優越性。藍牙技術也同樣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如藍牙芯片價格偏高、藍牙模塊難生產、全面測試難等等。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改進和完善,藍牙技術將會引起網絡教育的一次較大變革。

網絡教育論文:探析網絡教育教學系統與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系統的比較與啟示

論文關鍵詞:網絡教育 教學系統 質量保障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網絡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展,網絡教育的教學質量能否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而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學系統的保障。基于巴納西教學系統理論,從經驗系統、經驗傳遞系統和經驗接受系統三個子系統的維度,比較了網絡教育教學系統與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系統的不同點,分析了網絡教育教學系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若干建議,以期網絡教育的教學系統在借鑒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系統特點的基礎上,發揮其特有的優勢,提高網絡教育的質量。

美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巴納西認為,教學系統是分層次的系統復合體。如果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人類傳遞生產生活經驗的過程,那么整個教學系統可以看做由經驗系統、經驗傳遞系統和經驗接受系統三個子系統組成,其中經驗系統主要是指靜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經驗傳遞系統主要是指動態的教學過程,而經驗接受系統是指學習者本身。

結合網絡教學環境,網絡教育學院的經驗系統除了包括教學資源(主要是網絡課程)外,還包含靜態的技術支撐環境和教學管理制度;網絡教育的教學過程主要是通過遠程交互與各類學習支持服務來完成;網絡教育的經驗接受系統——網絡學院的學習者又是一個復合體。與本科學生相比,網絡教育的學員既是在職成人,又是學生,有的還承擔有家庭責任,他們既有學生學習的一系列特點,但同時又存在著極大的特殊性。網絡教育的教學系統與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系統在上述教學系統的三個子系統中均存在著眾多的共同點和差異。本文的思考正是基于這一理論來進一步展開的。

一、教學系統的比較

1.經驗接受系統的比較

在接受了系統連貫的中學教育后,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的年齡分布比較集中,學習基礎也較扎實,盡管存在很大的學生個體差異,但是從整體上看,全日制普通本科的學生學習時間充裕,對于新知識新技能有充沛的學習精力與求知欲。而網絡教育的學生均為在職成人,學員年齡分布比較廣泛,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差異較大,成人學生大多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心理結構(如道德、知識、能力等),且隨著年齡增長,成人的機械識記能力減弱,意義識記能力增強,他們在學習上呈現出一定差異。

目前,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仍然主要采用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為主的全面授教學方式,師生同處一個空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在網絡學習中,由于師生在時間、空間上的相對分離,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生學習的最終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

2.經驗系統的比較

在絕大多數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中,教學媒體相對較單一,采用現成的影視、動畫及圖片進行簡單的加工合成,以教材為綱,學習資源相對有限。網絡教育的教學較之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材概念的外延擴大了,除書本式教材外,錄像帶、光盤、各種各樣的網站、論壇等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材。此外,教學內容更具有時效性。全日制本科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和滯后,而網絡則能提供豐富的、最新的反映當今科技進步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網上還可以獲得同一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在網上獲得某一個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網絡教育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能站在學科前沿,呼吸到學科知識的新鮮空氣。

與全日制本科教學相比,網絡教育教學系統更需要完善支撐其教學的技術平臺,支持更多的用戶流暢便捷地訪問和學習,同時保障其傳遞系統的準確性。網絡學習的特點也要求教學安排要更靈活、學習資源系統化和教務管理平臺電子化等。

3.經驗傳遞系統比較

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中,由于學生和教師同處一個時空,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氣氛、學生的表情和行為,及時了解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實時改變教學方法去調控教學狀態,從而抑制教學過程中的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保證教學質量。[4]網絡教育的教學輔導主要通過BBS、Email、電話、QQ、MSN等方式進行,其實時性和交互性還不能使其充分發揮教學輔導的作用。因而學生在網絡教育教學中可能存在孤獨感、學習過程中的困惑未及時得到答復、學習技能欠缺、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溝通不足、工作和家庭生活與學習產生矛盾等多種不利因素,更需要接受網絡學院、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的學術、管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

此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也是檢驗經驗傳遞效果的重要手段。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是課程考試,統一印卷、統一組織,在指定地點相同時間統一進行,考試均以筆試為主,考試內容上偏重于對知識的記憶,忽視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基本技能的檢驗,缺乏對獲取知識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考核,在考試方法上基本上是一門課程一張試卷,一學期考一到兩次。而很多學校的網絡教育教學評價仍然全部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的考試方法,其評價方法有待創新與實踐。

二、網絡教育教學系統面臨的問題

1.經驗接受系統中的問題

網絡教育大多數的成人學生都有一定的社會經歷和社會閱歷,具有豐富多樣的個性化經歷(如學習、家庭、職業、社會、政治經驗且具有個性化),用于學習的時間只能是工作、生活以外的業余時間,精力有限。在承擔工作和家庭責任之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更好更高效地學習成為他們必須處理好的矛盾。

有研究顯示,我國網絡教育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上有眾多共性,如較嚴重依賴面授,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由教師高度控制,自主性較差,因而在非實時、非面授的網絡教育學習環境中,如何讓網絡教育的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也是網絡教育教學需要突破的難點。

2.經驗系統中的問題

網絡教育教學系統中,教學資源有豐富性、實時性和網絡化的優勢,但是目前部分網絡課程設計仍然沒有跳出傳統課堂教學的思維框架,僅把信息技術作為呈現知識、傳授知識的工具,忽視了它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影響,從而導致教學中出現了簡單的技術化傾向。[7]出現這種情況也與目前我國網絡教育的師資建設有很大的關系。在我國網絡教育試點高校中,網絡教育的教師基本上由學校其他學院的相關任課教師兼職,他們缺乏專門從事網絡教學的經驗,不適應網絡教育這種強調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3.經驗傳遞系統中的問題

在現代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借助計算機或網絡終端后,教學中的“人—機”關系或“人—機—人”關系削弱了師生間的直接交流,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富有人性化、人情味、親和理論的教育影響力被淡化。網絡教育學習者特殊性也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提供支持服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網上自主學習與學生支持服務形成互補關系。

此外,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方面,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評價是一種競爭式、淘汰式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作為一種新興教學系統,網絡教育教學評價方式方法有待創新與實踐。

三、啟發

1.經驗接受系統方面

我國著名教育技術學家南國農先生曾對網絡教育下過這樣的定義:“網絡教育是主要通過多媒體網絡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8]在現代網絡媒體的學習氛圍中,如何引導和協作學生主動積極地適應非面授為主的教育方式?

網絡教育學院的領導、教師和管理老師需要積極宣傳網絡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接受網絡學習的模式,建設豐富多彩的網上資源,以及個性化的學生學習反饋與診斷模塊,吸引學生經常上網學習,逐步提高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網絡教育的教學要充分發揮網絡交互性的優勢,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虛擬學習中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在空間、時間、心理上的同步與異步交互的“零距離”,促進學生逐漸向學習者角色轉換。學生作為有獨立主體、人格尊嚴的人,越來越多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平等相處,相互尊重,從而營造出合作的、寬松交流的、對話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其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2.經驗系統方面

我們要深入研究網絡教育的特點,結合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努力增加資源的信息量,突出資源的智能化、交互性和表現形式的人性化,形成資源特色。為了更好地建設教學資源,非常有必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能適應網絡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加強對網絡教育教師的培訓,并積極鼓勵教師學習和掌握現代網絡教育理論,使他們具有扎實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先進的網絡教育理念,能夠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與方法獨自或參與設計網上課程,開發優秀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優化組合,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經驗傳遞系統方面

我們要利用網絡這種新媒介加強對學生支持的系統化,即加強學習輔導的支持、技術設施的支持、資源管理的支持等。如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媒體使用的指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按照專業教學計劃指定個體學習計劃,指導學生根據學習條件的差異選擇媒體,根據不同的能力傾向選擇學習方法。同時,建立支持服務體系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實體機構,實體機構要規劃、研究、管理和監督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華東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于2008年成立獨立的實體機構——學生學習支持服務中心,形成并貫徹“導學、督學、助學”的支持服務理念,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周到完善的學術性和非學術性的幫助。比如,新生入學后的導學階段,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教育中心集體參加導學和網上教學活動,集體參加網上BBS討論,進行“近距離”的“遠程教學”,“強制性”地培養學生參加網上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感受到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培養網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網絡教育教學評價雖然可以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的考試方法,但其評價的實質應該是一種無競爭的、重視自我檢測的方式。一切的評價方式都是以學習者的需求和滿意度為核心的價值評定。網絡教學環境中,評價考核方式更靈活多變,可以根據不同學習方式和內容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整體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華東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對此已經進行了較好的探索與實踐。除學生的課程考試外,構成學生學習成績考核的還有網上在線作業、離線階段練習、BBS發帖及學生平時參與實時、非實時輔導課、教育中心其他活動等過程考核的成績。這些形成性考核占到學生所修課程成績的40%,而考試成績只占60%,如所修課程有實驗要求,學生完成網上遠程實驗或實時實驗的成績也占課程成績的一定比例。

四、結語

在我國各網絡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學院雖然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但實際上大學的辦學主體仍然在各學科院系,高校的教學、科研、文化都是一脈相承的,網絡教育學院要充分利用大學學科內的資源,借鑒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的特點,結合網絡學生學習特點與學習方式開展教學,發揮高校的專業特長和名師效應,通過培訓使授課教師明確網絡教學與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的區別,把握網絡教學的本質和特點,對現有的網上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與關懷,同時輔之以更為靈活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網絡教育的教學質量。

網絡教育論文:韓國網絡教育的發展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為適應社會變化的要求,韓國試圖應用各種技術使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本文介紹信息技術在韓國中應用的情況,致力于民主和開放的教育“瞄準2000”全國項目及四個主要任務,政府支持的網絡大學現狀以及兩個有代表性的個案。

一、韓國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概況

為21世紀做準備,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韓國實施“瞄準2000”項目。該項目發起于1995年,目的是民主、開放的教育體制為建設,給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學習資源。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完成四項任務:1.建設信息基礎設施;2.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養;3.建立與建設有關管理網絡教育體制的規章;4.開發和傳播教育資料及教育內容。這些都是一個成功的信息體制的所需基本要素。

韓國教育部及其附屬的辦公室以及重組于1999年4月的韓國教育與研究信息服務機構,是“瞄準2000年”的主要管理部門。該項目同時還得到國內外其他機構支持。

教育部和立法機構致力于建立與建設有關管理網絡教育體制的規章制度,并于1998年底起草了議案并遞交給國會。議案中審核了以下幾個問題:正式名稱(網絡大學,虛擬大學,開放大學或遠距離教育學院);可建立這些組織的機構(學校,公立以及私立的學院);保證教育質量的策略;所包括的研究生項目;所提供學位的類別和名稱;所包括的教學活動及比例;授予學分和學位的要求;對學生數的限制。而且,制定了反對非法復制軟件、傳播色情和計算機病毒、侵犯隱私、黑客的規章,為在工作場所和教育中使用信息和通訊技術提供準則。

為促進教育信息和內容的開發與傳播,韓國教育部確立了到2002年開發6,200個教育軟件的目標。截止1998年,已開發出軟件3,489個,它們已在韓國教育和研究信息服務協會經營的教育信息綜合系統——教育網上傳播。為鼓勵人們使用在教育網上傳播的教育軟件,已挑選出10所實驗學校使用這些軟件來補充或更替常規課堂教學。教育軟件的傳播還借助全國數字圖書館,包括政府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來實施。

二、網絡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網絡教育是將教學內容傳遞給遠處的學習者。盡管韓國網絡教育的歷史相對較短,但全國對它有著強烈的需求。自韓國教育委員會在1996年8月提出將網絡大學作為一種新的高等教育模式進行實施和操作以來,多數大學開始以各種形式運作網絡課。其中30%參加了教育部為檢驗網絡教育對高等教育的適應性而啟動的試驗性網絡大學項目。在1999年初,試驗性網絡大學提供了700門課,有5萬名學生注冊,信息技術公司也積極參加創辦網絡大學。這兩種不同的組織類型在實施和操作網絡教育系統時,采用不同的方式。

下面介紹兩個在韓國有代表性的網絡教育個案。一所是Ewha網絡大學(ECC),它是由Ewha女子大學管理、政府授權的實驗性網絡大學。另一所是網絡多媒體學院,它由在技術培訓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一所公司建立和管理。

1.ECC:一所由常規大學管理有代表性的網絡大學

ECC的目標是成為為21世紀建設終身學習社會的第一流的國際網絡大學。為實現這一目標,ECC計劃提供下列5個項目:

(1)給大學生和研究生提供因特網課堂;

(2)為該領域的教師提供遠距離在職培訓項目;

(3)為公眾提供網絡英語診所;

(4)國際的研究生項目;

(5)網絡幼兒園和特殊教育項目。

盡管ECC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提供上述5個項目的終身教育機構,但它目前的服務僅限于第一個項目,為大學生和研究生提供因特網課堂。

因特網課堂是對通過因特網或校園網傳遞基于Web課程的一種稱呼。例如,Ewha女子大學目前為大學生和研究生提供約70種基于網絡的課程。這些課程有兩種,一種是純粹基于網絡的,沒有課堂見面;另一種是基于網絡的常規課堂教學。在這兩種情況下,教學者使用網上布告欄、討論室、聊天室等進行交流。

在因特網課堂,開設了本科生層次和20種研究生層次的課;ECC和KVUC成員學校共享9門課程。在1999年第一學期,17,900名本科生和237名研究生注冊選修了這些課程。ECC的對象主要是那些已入Ewha大學或KVUC的學生,這些課本還未向公眾開放。ECC的因特網課堂已成為正式課程,學生只要順利完成課程就可獲得官方承認的學分。

在ECC,要求學生定期采集基于網絡的自我學習資料并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所提供的學習材料和在線活動是依據正確的理論原則設計的,所提供的內容是按照加涅提出的9個教學事件設計的高度結構化的,便于促進學生的理解和保持。另一方面,學習活動是按建構主義特別是基于問題的學習原則和凱勒的ARCS(注意、相關、自信、滿意)模式設計的:每個單元由包括小組討論、收集信息和寫報告、進行實地練習等活動在內合成的課程。這些活動包括幫助學生改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和實踐新知識及技能。學生可通過e-mail、公告欄和聊天服務隨時向教學者發送問題并與其他同學交流。所設計的內容和用戶界面的顯示便于學習者理解和使用。

為評價學生的表現,要對報告的質量、對在線討論的參與和貢獻、實地練習、網上沖浪以及中期和期末的小組項目進行評分,與此同時減少了紙筆測驗。ECC所提供的全部課程是通過基于Web使用當地的和公共的電話交換網絡的異步系統傳遞的。ECC在Ewha綜合系統中建立了自己的網絡教育系統,該系統通過KVUC的成員Kyungbuk國立大學提供的主頁與KVUC成員相連。

ECC的學生反映,在網絡課的幫助下,在完成規定的任務方面愿意比常規課花更多的時間。一般來說,他們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感到滿意。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上網速度和掉線問題。

2.CMC:一個由公司操作的有代表性的再培訓機構

CMC的目的是成為提供各種有實用價值學位和證書的國際知名的、被認可的網絡大學。該校學生是年滿18歲并認購了Unitel這個韓國主要在線PC服務的成人。從CMC的統計數據來看,1998年,超過70%的學生來自公司、政府、學校、教會等不同行業。在1998年底注冊學生總數達1,212人,其中74%是男性,26%是女性;62%的學生在20~30歲之間,30%在30~40歲之間,6%是40~50歲的人。

目前,CMC包括證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教師學院、網絡學院、商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與設計學院、電子商務學院。上述項目所提供的大部分課程持續兩個月時間,有的會更短些。盡管ECC有自己的教職員工,但CMC幾乎沒有自己的教職員工,只有向社會招募。外聘的教學者通常是在相關領域有杰出表現的課程專家,但他們缺少教學設計和網絡教育的經驗。

教學和學習環境的實施是建立在基于Web的同步和異步的交互系統之上的。在同步網絡講座中,學生可使用PC揚聲器聽教師的講座,學生可運用e-mail、實時聲音、文本聊天等各種技術與教師進行交互。可用課堂參與(被載入記錄的進入系統的頻度和持續的時間、瀏覽頁面的頁數)、報告的質量、在線測試的成績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CMC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其傳播的課程內容的質量。學生的滿意指數趨于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聘教師。對完全是外聘教師上的課程內容的滿意指數僅有53%。而課程內容是在CMC教學設計人員控制下開發出來的情況下,滿意指數要高一些。CMC還遇到另一個問題:學生對教師的角色極不滿意。學生期望教師能盡快回復學生的e-mail,定期對他們的表現提供建議,但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履行這個新的最根本的角色。或許教師認為他們在開發完課程內容后就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學生最后提到的困難與ECC相同,就是上網獲取速度慢和中斷的問題。

目前,韓國的許多大學和企業積極參與網絡教育。但是卻遇到了幾個問題:上網速度太慢、教育平臺缺乏靈活性、教育內容在質量和數量上的不足、缺少管理網絡教育的規章制度、信息素養水平的缺乏、師生參與程度的不夠。

三、啟示

為實現“瞄準2000”,韓國教育部已進行信息基礎設施的工作,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養,建立與網絡教育相關的規章制度。為適應終身學習社會的要求,發展終身教育體系,我國教育應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抓緊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培養和提高全民的信息素養,即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

為推動網絡教育的正常開展和實施,應制定網絡教育的相關規章制度,如學生數的限制、所包括的教學活動、授予學分和學位的要求等,確保教育的質量。開展網絡大學試點項目,總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教師的素質,特別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實現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研究者的角色的轉變,及時給學生提供反饋,同時,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網絡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歷教育,同時要開展非學歷教育,為社會各界提供各種層次培訓項目。網絡大學可與大型公司合作,開展對員工的繼續教育。

網絡教育論文:論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關系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網絡教育中協作學習的興起,指出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中重要的學習方式,著重闡述了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關系,并提出了正確處理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關系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網絡教育、個別化學習、協作學習

引言: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習理論、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的完善,網絡教育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當前教育的發展重點。同時也應運而生了很多新的理論、新的學說。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就是當前網絡教育中研究的熱點。毫無疑問,協作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視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的重要作用。個別化學習畢竟是網絡教育中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它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系統,特別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習自主性、獨立性的形成,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發展網絡教育時,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讓他們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揚長避短,使網絡教育真正成為繼傳統教育后有益的教育方式。

一、 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

在討論二者關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定義。

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學習是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網絡給出不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選擇,為每個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支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從而自我獲取知識,更新知識。

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協作學習的環境,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協作與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協作學習。

二、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他們都體現了網絡教育以“學”為主的特點,但是他們也各有特色,相互聯系。

(一)、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各具特點

個別化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自我更新知識,通過自己思考、探索來獨立完成學習。它比較適合達到認知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中大多數層次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事實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應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動作技能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個別化學習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的高度自主性。這種自主性具體表現在:學生確定自己的目標后,能夠借助網上優勢,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支配學習時間,從中知道了如何學習才能達到目標,也知道了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效率、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不必跟隨教師統一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而且網上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自己不主動學習,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識,這樣學生就由原來被動的、不得不學轉變為主動的、要求去學。從而能提高學生的領會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掌握學習進程,自己負責學習效果,這有助于養成學生在教育活動、工作職責和個人行為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時間,自己確定學習地點,學習時間、空間的靈活性大,特別適應于成年的、在職的學生的主客觀條件。總之,個別化學習允許程度各異的學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得學習效益。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協作學習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來支持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這種交互活動指的是以小組形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協作,學生通過合作過程共同完成學習。相比之下,它比較適合實現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如形成態度、培養鑒賞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認知領域的某些高層次技能,如問題解決和決策。

協作學習最大的優勢在于協作活動的參與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們可以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進行同伴互教、討論交流、課外興趣活動等協作性學習。學生、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上共同進行問題的探究探討。教師通過網上專題討論為各個學生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可以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取知識,還可以從別的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視野的擴大,學生也將逐步增加對知識的掌握,對社會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

(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互補充

個別化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但是也存在不足,這時可以通過協作學習來彌補。

首先,個別化學習有局限性。對單個學生來說,由于其對問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條件和認識水平的局限,特別是當他遇到巨大困難時,即使通過自身長期努力和持之以恒能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想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有用知識,就必須通過協作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個別化學習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興趣和愛好,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學生的個性因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不強,可能會拖延學業、降低學習效果。而協作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其次,個別化學習中交互性不夠。若長期把它作為唯一的學習方式,可能會缺少生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教育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在一定學習環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個別化學習中,情境主要限于單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協作、會話。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如果缺乏交流,教師就不便于掌握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的普遍反應,學生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圍內,無法與他人溝通,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廣闊的思路。而協作學習可以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對“情境”、“會話”、“協作”的要求,能為學生構建更多的“情境”,這種情境是由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共同建構的探究學習環境,還可以通過資源解決問題,提供多種人際溝通手段,從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實現從簡單到復雜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協作學習能誘發學生渴望成功的愿望,維持學習動機,但是在現階段協作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個別化學習的補充。

首先,協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具有了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經驗。因此協作學習的組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準備至關重要,要根據協作學習的目標與任務及其協作學習成員的個性特征創設良好的協作學習環境。而個別化學習的組織和實施就相對簡單、方便些。

其次,協作學習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協作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任何學生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對同學們的提問,要求有問必答,并要求盡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協作精神。對于教師來說要求則更高,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如果不注意引導、指導,就有可能造成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其他學生,或者偏離教學目標,反而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特別是鞏固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要把師生的相互作用變成了長篇累牘的獨自講授,要控制教學進度,掌握現代技術,具有更好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使小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活動而又不至于變成無意義的閑談。這些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遇到這些情況,就可以利用個別化學習,例如個別化學習訓練系統,來加強知識的掌握、鞏固效果,增強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

再次,當前技術還是以支持個別化學習為主。盡管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例如CSCW技術促進了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系統的產生和發展。但是在開發中出現了技術與理論跟不上的情況,比方說協作學習中的討論應該是基于三維的共享空間,而現在協作學習中的討論還是利用電子公告板,即BBS。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協作學習,由于受傳輸速率的限制,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信息資源的獲取速度。因此當前網絡環境中,更廣泛、更常用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方式,支持協作學習的技術還有待發展。

總之,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需要協作學習的配合,協作學習是建立在個別化學習的基礎之上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另外,這兩種學習方式之間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例如個別化學習中可以補充協作學習的討論交互方式,協作學習可以借鑒個別化學習中的個別輔導學習手段。

三、 如何處理網絡教育中二者的關系

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都是網絡教育的基本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揚長避短。

(一)、充分發揮各自特色

在個別化學習中,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要,仔細安排學習活動,構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不斷激勵學生自覺學習,及時掌握學習進度,及時給予學生強化。在協作學習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手段,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協作過程進行積極的引導。根據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在具體的網絡課程、網絡學習軟件的設計中貫徹這一宗旨,從總體結構設計到網頁設計都要充分考慮二者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二者各自的優勢,在適當的時機使用適當的學習方式。

(二)、相互利用,取長補短

利用協作學習,克服個別化學習遇到的種種困難,降低個別化學習的難度,增進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使學生感受到通過協作學習可以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利用個別化學習,彌補協作學習帶來的種種弊端,減少協作學習的缺失,提高知識的獲取、鞏固效果,達到網絡教育的教學目標,實現網絡教育的重大意義。使網絡教育既能符合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個別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綜上所述,無論是個別化學習還是協作學習,都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不能簡單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過來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應該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努力做到既能發揮個別化學習的優勢,又能充分體現協作學習的優點。既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又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人格塑造,把兩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學到如何學習,如何生存,真正發揮網絡教育的優勢,促進網絡教育健康、有序、穩步地發展。

網絡教育論文:淺析網絡教育搜索引擎的智能化排序研究

論文關鍵詞: 智能搜索引擎 排序 網絡教育 智能

論文摘要: 排序算法是現代搜索引擎的重要技術之一。本文根據網絡教育資源的特色以及網絡教育中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特點提出了一種排序方法,即利用智能技術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個人興趣模型的構建,以使搜索更為智能化和個性化。

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就是當用戶輸入查詢關鍵詞后,迅速在索引庫中檢索出文檔,并將文檔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合理排序,以使用戶需要的文檔盡可能排在前面幾頁,以便用戶能快速查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對于基于關鍵詞檢索的搜索引擎,通過Robot收集并索引的信息資源量非常龐大,比如Google可以搜索的網頁高達33億頁。當用戶進行搜索時,系統往往回返回數量巨大的檢索結果,增加用戶的負擔,也降低了搜索引擎的效率,因此排序算法研究在搜索引擎中占有一種核心的地位。

一、現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術

1.1傳統搜索引擎的排序技術

傳統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是對提取的每個關鍵詞賦予一個權值,表示該網頁與關鍵詞之間的相關程度,不同的搜索引擎在計算權值時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它們都以關鍵詞在網頁中出現的位置和頻率為基本依據:

1、關鍵詞出現在標題中的網頁可能比只出現在其它地方的網頁更符合要求;

2、關鍵詞出現在網頁的前面可能比只出現在網頁的后面更符合要求;

3、同一個關鍵詞的出現多次的網頁又可能比只出現一兩次的網頁更符合要求;

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便可得出一個計算關鍵詞權值的公式。

然而這種排序算法卻有其局限性,由于網絡資源的數量巨大,權值相同的兩個網頁質量卻可能相差很遠,而且很多網頁設計者為了使網頁能排在檢索結果的前面,在其頁面上堆砌關鍵詞,或在重要的位置放置和網頁內容無關卻很流行的詞匯,以達到增加瀏覽量的結果。

1.2現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術

現代搜索引擎為了達到較好的檢索結果都使用新的基于超鏈分析的排序技術。其中以L.Page等提出的PageRank最為經典。PageRank算法由于在Google中得到成功的應用而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1999年度十大網絡技術”之一。

1、PageRank 算法

PageRank使利用網絡自身的超鏈接結構給所有的網頁確定一個重要性的等級數[1],當從網頁A鏈接到網頁B時,就認為“網頁A投了網頁B一票”,從而增加了網頁B的重要性,最后根據網頁的得票數評定其重要性,以此來幫助實現排序算法的優化。同時PageRank還要分析為其投票的網頁的重要性,重要的網頁所投之票有助于增強其他網頁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網頁的重要性決定著同時也依賴于其他網頁的重要性,而這個重要性的量化指標就叫PageRank值。

2、算法的實現

當搜索引擎接受到用戶的關鍵詞提問后,對提問式進行分析并從索引庫中找到和搜索關鍵詞匹配的所有網頁信息,然后通過排序系統對網頁進行相關性排序。

3、PageRank 算法的發展

現在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基于網頁內容分析和基于超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相關度分析,也就是排序系統將網頁的PageRank值與文檔分詞后的信息以及鏈接文件中的網頁描述信息相結合起來確定檢索結果排序的權值,這樣就能客觀地對網頁進行排序,從而極大限度地保障搜索出來的結果與用戶的查詢相一致。

二、網絡教育資源的特色對搜索引擎的要求

網絡教育是建立在互聯網上的,但卻又不同于互聯網,主要表現在教育資源的特點和學生的行為方式上。

2.1網絡教育資源的特點[2]

同互聯網上的信息一樣,網絡教育資源在數量上也是巨大的。但是,不同的網絡教育資源分布雖廣,但其內容之間的關聯度和穩定性卻是很強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分類性。

2.2學生學習行為的特點:

網絡教育中的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從網絡中查詢自己需要的教育資源,但是學生不同于一般的網絡用戶,具有自己的特色:

1、學生處于學習狀態,對專業知識了解少;

2、學生對網絡的駕馭能力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對于海量的信息資源,學生往往缺少耐性,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

2.3對搜索引擎的查詢排序要求

1、搜索引擎要能從學生的查詢語言中提煉出學生的查詢要求,并能更加知識結構對查詢要求進行擴展聯想,對所需資源進行準確定位。

2、搜索引擎要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其提供資源,要能建立學生的興趣“檔案”,確定學生的興趣范圍,以便更準確的將學生所需知識排在前面。

三、一種基于興趣模型的排序方法研究

3.1學科知識結構的構建

在網絡教育環境中,學科領域知識的分類是相對穩定而且準確的,因此首先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個學科知識分類結構[3],這個結構是用分類樹的方法建立各種學科知識概念之間的上下層關系,上層概念是其所有下層概念共同屬性的概括,下層概念則是對上層概念的細化。整個概念樹形成一個整體,每個概念節點都可以以學科分類代碼為基礎進行概念編碼標識,并且每個概念都帶有一個集合,是該概念同義但不同描述元素組成的集合。集合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添加、刪除、修改等操作。每個概念可與其它概念建立相應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不同于分類中上下層關系的橫向關系。

3.2興趣模型的建立

對于學生來說,其學習行為基本上是在本學科范圍之內的,因此其興趣范圍較一般用戶穩定,同時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不同,對知識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理解也不相同,這就構成了每個學生的個人興趣所在。因此可以通過智能系統根據學生所表現出的興趣趨向去構建學生的興趣模型。

1、智能系統的研究

1)智能的特點[4]

智能技術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是信息世界種的軟件機器人。它是代表用戶或其他程序,以主動方式完成一組操作的機動計算實體。智能的特點是具有不斷學習增長智能、適應信息和用戶興趣動態變化的能力,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2)網絡教育中的智能興趣

智能興趣[5]是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需求、能力、進度、興趣等,從而呈現符合個性的學習資源,使得每個學生身邊仿佛有了解針對自身特點進行教學的“老師”而獲得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其智能化的表現在于不斷學習,適應學生興趣動態變化的能力,從而實現查詢的個性化。

智能興趣的基本思想是在概念樹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對檢索結果的反饋信息,逐漸建立各概念節點的橫向聯系,采用對學生的學科概念子樹上的各節點及節點之間關系的等級計算,得到學生興趣點的概念和關聯等級排序。不僅可以得到學生感興趣的關鍵詞,還能得到學生所感興趣的一組相互有關聯的興趣詞,以此來確定學生的興趣趨向。

2、興趣模型的建立

當學生在第一次使用該搜索引擎系統時先進行基本信息的注冊,包括個人信息、學科信息等。系統根據學生的基本信息,將概念網中相應的學科類別記錄在學生的個人信息庫中。當學生提出查詢請求時,檢索模塊對學生的查詢請求進行概念擴展,并將檢索到的網頁按照與各關鍵詞的相關度進行排序,并將結果返回后,智能興趣開始對學生的反饋行為進行分析,這里可采用學生打分及分析學生行為模式的方式:

1)由于學生瀏覽網頁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需要學生對其瀏覽的網頁進行評分。興趣只關注評分及格以及學生進行下載或復制部分內容的網頁。對于這些網頁,興趣提取出詞頻大于一定值的領域詞,在學生的個人學科子樹上將這些領域詞之間加上關聯等級值。

2)在學生對一次檢索結果進行遍歷后,將每個關聯邊的所有等級值相加,存入信息庫中。對學生的每一次檢索都重復上述過程,對關聯邊進行等級值的疊加。這樣經過疊加后,關聯邊的等級值越高,概念之間的關聯性越強,如果多個概念之間的關聯性都很強,則可認為反映了學生的興趣趨向,構建了學生的興趣模型。

四、結束語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將會越來越符合人們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在網絡教育快速發展的時期,應用智能來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監控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對現代教育的發展都能起到強大的支持作用。

網絡教育論文:論網絡教育資源在英語主動性學習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育;網絡資源;主動性學習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主動性學習的涵義,英語網絡教育資源的類型特點,并對英語網絡教育資源在大學英語主動性學習中的應用做了探討。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知識傳播和應用的重要途徑,給教育帶來深刻變革。將信息技術結合于大學英語教學中,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等的變革,對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網絡技術能夠提供多元化的英語學習資源,利用英語網絡教育資源開展英語主動性學習不僅能適應英語教學課程的需要,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實踐表明在大學生主動性學習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滿足學習需求,同時也利于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英語主動性學習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

英語主動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包括自主性學習習慣,自主性學習興趣,自主性學習思維,自主性學習方法,自主性學習能力等因素。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是主動性學習的堅強后盾,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通過主動性學習,學生以親身實踐獲得真實體驗,養成主動獨立思維的習慣,掌握基本的英語學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英語技能。目前,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的共享,英語這門語言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系,這就決定了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娛樂都能為英語主動性學習提供豐富而有效的主題來源,它將成為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英語網絡教育資源為大學生英語主動性學習搭建了良好平臺

由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教育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人們把網絡資源中與教育相關的部分都稱為網絡教育資源。網絡教育資源主要是網絡教育信息資源,指在網絡上蘊藏著的各種形式的與教育相關的知識、資料、情報、消息等的集合,它們以數字信號在網絡上進行傳輸,能夠應用在網絡教學環境中,起到輔助教學、教研和管理活動的作用。這些網絡教育資源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在形式上有交互、虛擬性;在功能上有共享、開放、支持協作性。常見的英語網絡教育資源類型有:

1、英語網絡課程、課件、教案

英語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英語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具有系統性與交互性,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相關教育資源;英語網絡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于教育、教學的軟件。

2、英語試題庫

英語試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英語題目的集合。

如同步單元試題、同步章節檢測試題、競賽試題、章節復習題、成套試卷等,用于學生練習、自測和考試。

3、英語網絡電子圖書、期刊

互聯網上有大量的與英語學習相關的電子圖書、期刊等,這些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英語沙龍》、《瘋狂英語》、《英語廣場》、《洪恩英語在線雜志》、《從零開始學英語》、《聽力超人》等期刊。

4、大學英語教育論壇

它是一個較為真實的語言場所,由于采用匿名方式,大家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里,可以與英語教育相關的工作者、關心關注英語教育的人士發表意見、交流英語教育教學的觀點,學生也可以在這里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英語學習的感想體會。

5、英語媒體庫

英語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是英語教育資源的核心,更是轉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學習的重要資源。如涉及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類等素材。

6、英語教學軟件

包括英語教學軟件( 課件、教案、網頁、網絡課程) 的開發工具、媒體素材制作工具軟件和英語學科工具軟件等。如《English Express》、《英語聽力教學軟件》、《金山詞霸》、《金山快譯》、《Dictionary 2000》、《Net Words》等。

7、英語網絡教育資源網站

互聯網上有關大學英語教育教學信息的網站逐漸增多,如英語專業網站、英語工場網站、教育網站、科普網站等,各大專院校網站也是重要的資源,Internet是國際互聯網,能直接瀏覽到國外網站,國外網站是最好的英語學習資源。

三、網絡教育資源在英語主動性學習中的應用

1、利用網上廣播和影視資料提高聽力水平

網上廣播和影視資料具有鮮活生動、語言純正、用詞準確等特點,如等,它們為讀者提供寫作的資料、樣稿,還回答讀者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寫作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網上寫作教學資源,以利于學生發揮主動性學習,提高英語寫作技巧。

5、利用網上題庫和英語教學軟件, 提高語法水平

許多英語網站都設有各種英語題庫和教學軟件,如:CET、TOFAL、GRE等,利用網絡進行語法和詞匯測試練習,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對于做錯的題目網絡也給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有助于英語語法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網絡教育論文:淺析1∶1數字學習及其網絡教育應用探索

論文關鍵詞: “1∶1數字學習” 數字化學習 移動學習 遠程教育網絡教育

論文摘要: 在數字化學習領域,繼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微型學習之后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這就是“1∶1數字學習”。廣大網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理論和實踐上開展“1∶1數字學習”的研究和推廣,隨著數字技術、便攜式個人網絡技術和終端設備發展及其在網絡教育中開展應用探索,將會呈現出更誘人的網絡教育應用前景。

Papert曾說過,當每個人都買得起一支鉛筆時,學習方式將會隨之改變。同時當每個人都真正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便攜、廉價、能通信和交互、并且具有強大情感感知能力的手持式網絡學習設備時,我們的學習更會發生變革。“1∶1數字學習”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全新學習理念和方法,它能將世界變成人人有電腦、處處可上網、時時能學習的新時代,無疑會掀起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新浪潮,它引發的學習革命的新浪潮關鍵在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轉向:從教學技術轉向學習技術。

一、“1∶1數字學習”的內涵

“1∶1數字學習”起源全球一對一數字化學習(G1∶1),即每個老師和學生至少都擁有一臺數字化設備。其全稱是one to one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意思是學習者在不同的情景和環境中的1對1增強學習技術。“1∶1數字學習”是基于1∶1數字設備與環境的學習,相對于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來說,是另外一種觀察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獨立的一種學習類型,是一種新的高度綜合的學習方式和理念,是廣義數字化學習的一個部分,是移動學習的高級發展階段,與泛在學習有共通的理念、共同的關注研究領域。

20世紀80年代國際數字教育運動開始,90年代隨著互聯網普及,數字教育了發展為數字化學習(e-learning);本世紀初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發展,數字教育發展到了移動學習階段,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計算與數字化學習的結合,它包括隨時隨地的非正式學習;在強調學習的泛在化與非正式學習理論,便出現了泛在學習(u-learning),其核心思想是創設一個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的計算設備及學習者構成的無縫學習環境。“1∶1數字學習”的出現,順應了個人便攜無線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全球范圍內對學習者學習生活的廣泛滲透的大趨勢。“1∶1數字學習”旨在打造“無縫學習環境”,營造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得學習真正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泛在是指表面上學習無形,它們交織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人們很難察覺出它們的存在;情境感知意味著能夠從學習者的周圍收集環境信息以及工具設備信息,并為學習者提供與情境地有關的學習活動和內容。“1∶1數字學習”較為成功的實踐有:MIT媒體實驗室的100美元筆記本電腦計劃、英特爾的學友電腦計劃、法國的電子書包項目、德國的筆記本大學項目、倫敦大學的混合移動學習解決方案等。

二、1∶1數字學習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

“1∶1數字學習”還處在研究與發展的早期,在我國還是一個新事物,在大規模實施之前首先要開展地區性項目實驗與準實驗研究,提出一整套實施方案,探索基于“1∶1數字學習”的中國發展之路。“1∶1數字學習”為無所不在的泛在學習提供可能,主張將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將虛擬世界的學習與真實世界的學習相結合,將個體自主學習與合作協作學習相結合。關于“1∶1數字學習”在網絡教育中較為成功的實踐有:

1.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短消息學習支持服務

通過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完成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基于短消息的數學學了提供話音服務外,還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務。通過短消息,不僅學習者之間,而且學習者與互聯網服務器之間都可實現有限字符的傳送。學習者通過手機等學習終端,將短信息發送到互聯網教學服務器,教學服務器分析用戶的短信息后轉化成數據請求,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再發送給學習者手機,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學生通過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來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例如,學生的一些比較簡單或比較緊急的問題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向老師提出,收到學生問題后會搜索數據庫,如果有類似的問題被回答則自動將答案送給學生,沒有類似的問題則由主管老師做出回答。解決了必須上課時或是在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才能答疑,還能布置作業、提交作業、批改作業,還能做類似查詢作業提交情況、考試成績、教學通知等教務管理工作。短消息所具有的隨時隨地性,適合網絡教育的特點,在某些學習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為優秀的表現。

2.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連接瀏覽的數字學習

對于基于短消息的數字化學習,其數據通信呈間斷性,不能實時連接,因而不能利用這種方式實現學習終端對學習網站的瀏覽,也就沒法實現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傳輸和顯示。學習者使用自己的學習終端經過電信的網關后接入互聯網,通過WAP協議訪問教學服務器,進行瀏覽、查詢和實時交互,類似于普通互聯網用戶,既可以傳輸文本還可傳輸圖像。開展這種學習就要針對網絡教育的體系結構建立WAP教育站點,WAP教育站點與普通站點相比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不同之處在于應用于的目的和面向的對象,我們應在學習資源的建設上下功夫,著重選取貼近學習者生活和工作同時又較為時尚流行的主題作為學習內容。

3.為網絡教育開展基于校園無線網絡的數字學習

所謂基于校園無線網絡數字學習是指在局部范圍內(如一個校園、一棟樓、一個學習區或一個教室)實現數字化學習。從3G技術不同標準之間的爭論和產品開發進展來看,在全國范圍內完全實現連接瀏覽的數字學習估計還得一段時間,但無線局域網絡技術比較成熟了,可作為校園面授教育開展數字學習最現實可行的方式。例如,開展播客(Podcasting)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得到延伸,用錄音筆或iPod同步錄制課堂錄音文件并轉化成MP3格式文件到網上,供學生下載到自己電腦、MP3或手機上,用以溫習課堂所學或補充課堂筆記。

4.有大量支持網絡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源

例如,圖形計算器支持數學的探究式學習;語文學科用的電子詞典;好記星和諾亞舟的學習機;外語學習資源網站(100e網站);用移動電話、移動MSN、移動日志(Moblogging)開展基于“移動學習共同體”的社會性學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探究式學習等。

綜上所述,“1∶1數字學習”能促進學習革命的新浪潮,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由教學技術向學習技術的轉向,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保持清醒頭腦,以積極審慎的態度開展“1∶1數字學習”的理論研究,還要深入到具體的學科與具體的學習領域中開展研究,重點開展“1∶1數字學習”的學習設計、學習評價、資源開發等,并不斷總結。“1∶1數字學習”作為數字學習領域的前沿技術,使1:1數字學習能夠真正地帶來網絡教育教學上的創新,需要教育研究者、決策者、實踐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隨著便攜無線網絡技術發展,它在網絡教育領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網絡教育論文: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摘要] 本文先闡述了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意義,簡要介紹目前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國際國內現狀;再詳細地介紹了什么是XML以及它的特點及優勢,最后從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與XML之間的切合點論述了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關鍵字] XML 標準化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

一、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意義

標準化,在《標準化基本術語第一部分》中所定義的概念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就是在現代網絡教育領域的實踐中,通過制訂、和實施各項網絡教育的信息標準,使整個現代網絡教育達到統一,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類編碼與文件格式標準化、教育信息處理過程標準化、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等多個方面。重要意義在于:

*網絡教育系統的基礎,通過它從技術上、內容上、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保證遠程教育有條不紊、穩定地運行。

*衡量遠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標準從它誕生開始就帶有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只要整個網絡教育按照標準執行,就有了獲得高質量與高效率的保證。

*提高遠程教育的經濟效益,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可以使遠程教育的發展避免盲目性、重復性,避免不必要的、無代價的經濟損失和勞動損失,從而提高遠程教育的經濟效益。

*促進遠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網絡教育的學習教材開發標準化可以提高設計質量,縮短設計同期;網絡教育管理標準化,可以避免重復勞動,促進管理的科學化、統一化、協調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進與國際遠程教育的交流,現代標準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國際性,只有與國際標準兼容才能更好保證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是實現整個終身教育體系的先決條件。

二、 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國際國內現狀

國際

國際上許多國家或地區都成立了專門從事教育信息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這些組織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機構,它們開發最初的規范草案,并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規范,一些重要的網絡規范創建者如表1所示;另一類是國家級的標準化組織,它們吸取研究機構開發的規范,經過工作組的反復討論,最后投票通過以形成正規標準(參見表2)。

表1:國際網絡教育規范組織

與HTML不同,XML主要是描述數據本身而非數據的顯示格式,因此,它特別適合知識表示。

XML帶來的好處

1、更有意義的搜索

數據可被XML唯一的標識。沒有XML,搜索軟件必須了解每個數據庫是如何構建的。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數據庫描述數據都是不同的。有了XML,書就可以很容易以標準的方式按照作者、標題、ISBN序號或其他的標準分類。搜索書就變得十分方便。

2、開發靈活的Web應用軟件

數據一旦建立,XML能被發送到其他應用軟件、對象或者中間層服務器做進一步地處理,也可以發送到桌面用瀏覽器瀏覽。XML和HTML、腳本、公共對象模式一起為靈活的三層Web應用軟件的開發提供了所需的技術。

3、不同來源數據的集成

現在搜索多樣的不兼容的數據庫實際上是不可能的。XML能夠使不同來源的結構化的數據很容易的結合在一起。軟件商可以在中間層的服務器上對從后端數據庫和其他應用處來的數據進行集成。然后,數據就能被發送到客戶或其他服務器做進一步的集合、處理和分發。

4、多種應用得到的數據

XML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允許它描述不同種類應用軟件中的數據,從描述搜集的Web頁到數據記錄。同時,由于基于XML的數據是自我描述的,數據不需要有內部描述就能被交換和處理。

5、本地計算和處理

XML格式的數據發送給客戶后,客戶可以用應用軟件解析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編輯和處理。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數據,而不僅僅是顯示它。XML文檔對象模式(DOM)允許用腳本或其他編程語言處理數據。數據計算不需要回到服務器就能進行。分離使用者觀看數據的界面,使用簡單靈活開放的格式,可以給Web創建功能強大的應用軟件,這些軟件原來只能建立在高端數據庫上。

6、數據的多樣顯示

數據發到桌面后,能夠用多種方式顯示。通過以簡單開放擴展的方式描述結果化的數據,XML補充了HTML,被廣泛的用來描述使用者界面。HTML描述數據的外觀,而XML描述數據本身。由于數據顯示與內容分開,XML定義的數據允許指定不同的顯示方式,使數據更合理地表現出來。本地的數據能夠以客戶配置、使用者選擇或其他標準決定的方式動態地表現出來。CSS和XSL為數據的顯示提供了公布的機制。

7、粒狀的更新

通過XML,數據可以粒狀的更新。每當一部分數據變化后,不需要重發整個結構化的數據。變化的數據不需要刷新整個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夠顯示出來。目前,只要一條數據變化了,整一頁都必須重建。這嚴重限制了服務器的升級性能。XML也允許加進其他數據,比如預測的溫度。加入的信息能夠流入存在的頁面,不需要瀏覽器發一個新的頁面。

8、升級性

由于XML徹底把標識的概念同顯示分開,處理者能夠在結構化的數據中嵌套程序化的描述以表明如何顯示數據。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強大的機制,使得客戶計算機同使用者間的交互作用盡可能的減少了,同時減少了服務器的數據交換量和瀏覽器的響應時間。另外,XML使個人的數據只能通過更新的布告發生變化,減少了服務器的工作量,大大增強了服務器的升級性能。

四、 XML在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中的應用

XML的特點和優勢給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前面介紹,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類編碼與文件格式標準化、教育信息處理過程標準化、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等方面。網絡教育信息標準化的這幾個方面,XML都可以做出比較大的貢獻,以實現這幾個方面的標準化。

1、用XML定義數據表示的基本結構,實現網絡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數據結構的標準化。

由于XML可用來描述信息及對之進行組織,所以我們可以將它當作一種數據描述語言,用它來描述數據成分、記錄和其它描述結構--甚至復雜的數據結構。我們可以用XML方便地創建出共享的自定義數據結構,生成有關服務、產品、商業交易以及網絡教育的結構化信息,這些信息是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換的。簡單點說就是,用XML 能描述一個過程,原封不動地移動數據,重新對信息進行打包,讓這些信息更適合特定的信息接收者。

如此一來,我們只要按照一定的規范用XML描述各種網絡教育信息包括學習資源、學習對象等信息,就可以實現網絡教育信息數據結構的標準化。

2、XML編碼綁定技術

所謂綁定,就是用一種具體的形式來表示概念上的數據模型,如XML綁定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現時具體地表示對象的元數據實例,才能對元數據的實例進行各種操作。

3、采用XML作為數據交換格式,實現網絡教育信息交換標準化。

由于XML是一個開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在網上傳輸起來非常便捷;而且由于基于XML的數據是自我描述的,數據不需要有內部描述就能被交換,適合當網絡客戶必須在不同的數據庫之間傳遞信息時的應用,這個優勢使網上不同平臺不同系統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得以方便實現。

利用XML的這個特性,再利用定義好的通用的編碼綁定,就能夠采用XML作為數據交換格式,實現網絡教育信息交換的標準化。

4、XML非常方便進行數據的本地化個性化計算和處理

XML格式的網絡教育信息數據從服務器上發送出去時,數據的顯示以及數據的再次處理可以交給客戶端自己來個性化實現。這樣不但減輕了服務器的負擔,也使數據表示多樣化個性化,還簡化了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的交互過程。

網絡教育論文: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及網絡教育環境設計

內容摘要:本文緊扣現代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網絡教育共同關心的問題,依據認知學習理論的有關要求及網絡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對于如何實現網絡教育的個性化,網絡教育如何提高學習者的能力、素質,網絡教育的協同學習如何能達到良好效果等問題的有效解決,筆者認為依賴于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設計,進而就網絡教育環境設計提出了構想。

關鍵詞:學習風格 元認知自我調節 知識構建團體 網絡學習環境設計

把學習看成是個體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過程,是當今教育的一大趨勢,基于這一立場的研究恰是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的重點。網絡教育本身的特點,就是以個體主動學習為出發點的,表現出明顯的建構式學習特點。因此,探討兩者的共同和相關性,以認知心理學研究學習者有效學習的條件為依據,設計網絡學習環境,使其更有利于學習者高效、快速的學習,就成為必然的課題。本文主要討論三個問題:網絡教育如何實現個性化;網絡教育如何實現學習者能力、素質的提高;網絡教育協同學習如何達到最佳效果。

一、學習風格與網絡教育個性化

人們對于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用于個別化教學,尤其是在網絡教育環境中實現,確已寄予厚望。達到這一目標的思路是,利用網絡設置及相關軟件,向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不同途徑和不同順序的學習經驗,為學習者傳送不同種類的學習經驗提供便利。但現實中卻并非如人們所預料的,學習者在網絡中學習盡管其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增強,與人(機)交流的機會增多,但這些并不能證明學習者因此而能更好、更快的學習,因為學習環境的統一性——教育軟件的限定,并不能吻合學習者自己特有的學習傾向,從而不能達到學習者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進入學習的“隨心所欲”狀態。

盡管對于網絡教育的個性化問題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但以往人們所關注的是學習者智力和已有知識的差異(認知),成就動機及其相應的個性特征(情感),很少研究影響學習者意志行動方面的因素——學習風格。所謂學習風格,即指學習者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方式以及表現出來的學習傾向,由于它經常被個體所使用或表現出來,很少因學習內容、學習情境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而構成學習者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習者學習風格,并在教學中直接應用所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有利于我們在網絡教育環境設計中,更好的診斷學習者的學習傾向性,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習者更好發揮自身的潛能,使學習者樂學、易學、快學、學好。

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參與,這三方面是以意志行動為核心相互交叉,形成學習風格的五個部分三個層面。一是學習風格的認知要素部分:知覺風格、信息加工風格(同時加工與繼時加工)、記憶風格(趨同與趨異)、思維風格(分析與綜合、發散與集中)、解決問題風格(深思與沖動)。二是學習風格的情感要素部分:理性水平、成就與動機、焦慮等。三是學習風格的意志行動要素:學習堅持性、積極性、動腦與動手、保守與創新等。這三部分組成學習風格的心理層面。四是學習風格的生理性要素:對學習時間的選擇、對視、聽、動感的偏愛、學習外部環境的安靜與否等。這部分為學習風格的生理層面。五是學習風格的社會性要素:獨立學習與結合學習、競爭與合作。

針對以上所述的學習風格內容與要求,對于網絡教育的環境設計而言,主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習者想學什么就學什么,二是學習者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前者對于網絡教育而言是很容易達到的。我們重點是討論后者,我們認為網絡教育中要達到教育個性化的效果,就是要根據學習風格的有關理論要求,設計一個系統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風格,達到“隨心所欲”的學習狀態。為此,在系統的設計中應包括四個部分:診斷、計劃、教學與評價。診斷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其中包括學習者發展的特征、學習風格及已有的知識經驗。通常學習風格是診斷中最易忽視的因素,但它卻最重要,因為它直接參與學習之中并監控著整個學習過程。學習風格的診斷內容主要包括以上所述的三個層面五個部分,可以設計一些問卷于系統環境中,讓學習者在進入實際學習內容之前進行回答而實現。計劃就是讓學習者知道自己的學習傾向以后,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思路,明確自己那些要學,那些是自己學習的難點、疑點,自己準備怎樣學,等等基本問題在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心靈地圖”。這點可以通過老師的提示窗口,給學習者以提示。教學是通過前面的兩個環節之后,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診斷結果與學習計劃,選擇情景、內容和方法進行學習,也可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學習一個階段結束之后,要給學習者一個反饋,對其學習效果有一個評價,這種評價可以是計算機軟件給出,也可是學習者發出電子請求,由教師或同學給出。

二、元認知自我調節與網絡教育激發作用

當前,我們常以上網獲取信息而大開眼界,感覺確實是豐富了知識,但就網絡教育的效果而言,并非獲取知識是最終、全部目的,否則我們的網絡教育只不過是傳統教育中,幫助學習者填充知識多了一道殘酷的工具而已,對于學習者素質的提高、創造性的開發并非有多么明顯的幫助。而我們所需要培養的是有能力去批評、思考、學會學習、對個人的潛能有所了解的人。這就要求網絡教育必須有一種學習環境,這種環境能夠構筑知識、理解學習者已完成的工作,并能開發在知識社會中發揮作用所必須的能力。認知心理學的關于學習者無認知自我調節的理論,對于我們設計這樣的學習環境有所啟發。

元認知自我調節簡而言之,就是指學習者對自我學習過程的認知、調節與監控。其基本的假設是,如果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預期結果、思維過程、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思路等能清楚地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節自己的學習策略,那么就有助于學習者知識的鞏固、能力的提高,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事實也正是如此,一個善于元自我調節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能較好地激活背景知識,集中注意學習材料的有關信息并對材料進行推論。最常用的元認知自我調節策略有:一是對學習材料進行質疑或設問;二是明朗化或試圖解決疑問;三是概括或者回顧學習材料的要點;四是預期或估計后面的內容。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自己學習、理解過程進行自我講解。

一個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就是要對學習者有明顯的激發作用,要注重以下幾方面的設計。一是突出重點,喚起注意。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中的學習內容是千千萬萬的,只有那些新穎有意義,學習者感興趣的材料,才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被學習者所選擇,才能引起學習者的設想與疑問,從而致力去探索。這就要求在軟件的設計中,盡量運用形象生動的富有創意的形式。二是提供知識背景,試圖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是圍繞一些關鍵的概念而組成的網絡組織,其中包括各種事實概念和命題。如果能激活學習者已有背景知識,那么學習者就有了有益于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就試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策略去解決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就是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自我有意識的調節過程。因此,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當學習者感到難以解決問題時,適時的給予一個幫助(查詢)系統,給學習者一個知識背景的線索,達到激活學習者內在知識經驗的作用。三是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式。也就是學習者學完一個單元之后,用一些概念和短語把所學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實、現象、原理清晰地圖示出來,將有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在網絡學習環境中,應有一個提示,就是讓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概括,然后再與計算機中已有資源、教師、同學的意見進行對比,這樣一方面可以起到反饋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的把握。四是給學習者一個操作與驗證的單元。學習者學完了所學的內容之后,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在網絡學習環境中應給學習者一個新的相關內容,讓學習者將獲得的知識、學習策略或操作程序進行運用,從而促進學習者對知識、能力的遷移。

三、知識構建團體與網絡教育交互作用

網絡教育的交互作用,是網絡教育本身所具有一大優勢,能較好的使學習者處于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學習者者使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可以通過局域網與其他用戶或網絡服務器進行交流,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更高層次的網絡進行交流。但并不是由于網絡本身有這樣的一種功能,我們就樂觀的認為,只要提供了這樣的系統,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就找到“靈丹妙藥”。其實不然,一種新技術運用于教學,還有許多與其相關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學習者在上網的大量信息中“遨游”會因探究中缺乏方向和條理而受損;如何設置不同的交互學習方式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否則,再好的交互網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知識構建團體是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學習是通過學習者與他人,與外界的環境,與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一個知識團體中,相互作用、相互構建產生的。在這樣的一種教與學的環境中,學習者參與知識的傳播,他們在教師幫助設定的目標、指向自己的問題并監控自己的理解,運用可得的資源設計獲取知識的環境。在這種共同參與的學習環境中,是師生分享各自的專門知識或負責找到能帶給團體的知識。在一個相互討論的團體中,學習者通過建設性的爭論,推測、質疑、批評和擺出證據來學習。在這種知識構建團體的學習構想中,學習者不僅能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相互協作,培養自己的協同工作能力,探索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由此可見,交互網的教育與知識構建團體的內涵,確實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交互網的教育功能確實為實現知識構建團體這一教與學的構想,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技術支持,知識構建團體的實施要求又為網絡教育的交互作用有效發揮,提出了有依據的設計條件。一是要使學習者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教師要幫助學習者設定學習目標,提供課程支持。也就是在交互進行地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大量的網絡信息中選擇出那些適合于教學之用的學習內容。這些信息不僅要有足夠的教學價值,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教學材料同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以及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聯系起來,使教學信息的傳遞同學習者的學習吸收有機結合起來。為此,在網頁的結構設計上要有一個“導航”系統。二是要根據交互學習的不同方式來設計不同的教與學方式。通常而言,在網絡交互教學中有以下四種方式:1、通過討論來學習。一般是某學習者遇到困難時,向教師提出求助,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安排有關學習者與其討論。2、通過共同建構來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若發現有共性的問題,由教師發出指令,大家停下來就共同存在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得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實現認知能力的構建。3、通過指導來學習。學習者遇到困難時,也可以直接向教師發出請求,當教師認為有必要對其指導時,便可進行指導學習,指導學習的教師要明確學習者的實際理解情況,然后給以相應的啟發和提示。

網絡教育論文:論信息時代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網絡教育 傳統教育 影響互補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即信息時代網絡教育的突出特點、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和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系,而著重點在于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對此影響從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和教育觀念加以深入具體地分析,最后闡釋了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互補相長的辨證關系。

關鍵詞:網絡教育 傳統教育 影響互補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而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基于網絡技術的網絡教育應運而生。上世紀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拉開了網絡教育的帷幕。新千年伊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則標志著網絡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伴隨著新問題:網絡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產生哪些影響?二者的關系怎樣正確看待?本文不揣淺陋,意在對上述問題略作探討。

一、網絡教育的突出特點

所謂網絡教育就是把技術層面和行為層面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出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在網絡教育中,學習資源在最大范圍內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環境,保證學生個性張揚、思維創新的空間。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交互性和開放性。在網絡教育中,師生的雙向互動、實時互動得到了加強。在與學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師少了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通過郵件或實時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師傳來的教育信息。接受教師的個別輔導,也可以向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教師則根據學生隨時發送的教學信息不斷調整和改善教學,促進教學網絡全方位的能動性的實時交互,使師生之間的不間斷的交流成為可能,促進教學相長。網絡教育由于技術上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網絡教育可以是實時的或非實時的,在線的或非在線的。網絡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受網絡學習,且網絡教育對所有個體都是開放的。個體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被拒之門外,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育。

(二)虛擬性和共享性。網絡教育是虛擬的教育,它沒有真正實物形態的教室等教育場所。受教育者不必每天去教室,只需進行鍵盤操作。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電子課本、案例等,在網絡上開展實時或非實時的教學,同時利用后臺管理系統對學生的作業、測試進行監控。網絡中的資源是共享的,可以為網絡用戶所有。網絡資源是數字化資源,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因特網上有人類迄今為止最豐富的教育資源,任何人可以通過任何地點的因特網終端進入網絡,享用網絡資源。網絡中的數據庫、圖書館、信息庫等都可以為用戶所用。

(三)個性化和多樣化。網絡教育是基于個性的教育。學習者在網絡中點擊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自主學習探索。他們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識的控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視角來理解知識、發展個性、開發創新思維。

二、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教育解構了傳統的師生關系。網絡教育的出現使傳統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網絡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互動的網絡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缺乏了真正實物態的教室和學校,教師的絕對權威也不復存在。教學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角色在網絡教育中的轉變,由知識學習的指導者、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課程教材的執行者和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未來生活的設計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課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際關系的藝術家。網絡教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網絡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網絡教育中的教學是以傳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以信息內容為主要認識對象,以自主的個別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教育中,學生是以班級的方式同時同地學習,學生彼此互相影響,互相交流,共同參與。在網絡教育中,時空的彼此分離決定了學生采取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個別化學習,很少受到教師和他人的干涉。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安排如何學習。網絡教育的教學方式的獨特處還體現在技術媒體的應用上。傳統教育中,教師主要借助黑板、粉筆、課本等輔助媒體,同時運用自己的語言、非言語行為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網絡教育中技術媒體代替了傳統的口頭傳授,教師主要依靠技術媒體傳播教學信息,如教學軟件、電子郵件、網上討論、數據文件和數據庫、在線學習管理系統等。

(三) 網絡教育更新了傳統的教育觀念。網絡教育的出現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提供可能實現的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從網絡教育中受益并把學習貫穿一生。網絡教育改變傳統教育中片面注重現實、追求已有知識的觀點。教育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的過程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網絡教育有利于把學習中的他教轉變為自教,網絡教育中沒有教師的壓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學習完全自主。學生要想獲取知識,只有自己去網絡中尋求,去自主選擇。網絡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不斷解構原有的知識體系,不斷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互補相長

(一) 網絡教育益于開發學生的智商,傳統教育益于培養學生的情商。網絡教育中的信息異常豐富,教學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發學生對現代科學的向往。學生在網絡中不僅要接受信息,還要對信息進行判斷、分析與綜合。當學生從傳統教育耗時重復的任務中解脫出來后,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學習和創造。雖然網絡教育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但是網絡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情商上卻有較大的困難,因為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忽視學生情商的培養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傳統教育可以彌補網絡教育的這一不足。傳統教育十分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以便在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 網絡教育益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傳統教育益于發展學生的協作。網絡教育中學生往往是單獨學習,單獨解決問題,有很強的獨立性: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是求助于教師,更多的是在網絡中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但獨立性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轉變。當一個人過度相信自己,就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與他人合作。現代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使得各項任務絕非個人就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顯得尤其重要。傳統教育中學生和教師彼此互相聯系,經常交流,經常從事同一活動,接觸的時間很多,彼此之間也更容易溝通,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經常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得到體驗,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強。這將為學生今后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網絡教育益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傳統教育益于形成學生的觀念。網絡教育中沒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可以置疑權威、調查研究并進行考證,可以把自己的新觀點、新想法公布在網絡中,真正做到個性張揚。然而網絡教育的開放性也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對學生的行為有很強的指導性。網絡教育中沒有規范價值,面對各種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學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如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電腦黑客。且過度上網容易使學生逃避現實,形成網上依賴綜合癥。傳統教育則不同,學生接受的教育材料是經過嚴格篩選考證的,不符合社會規范、道德標準與法律范疇的內容一般不會出現在教材中,且學生的日常行為受到教師的嚴格監控。如果出現不符合規范的行為,教師會運用教師權力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糾正。

總之,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彼此不可取代,而應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網絡教育是傳統教育的補充,它只有與傳統教育相結合,才能全面完成教育的使命;而傳統教育只有借助于網絡教育才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獨立性的發展,實現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

網絡教育論文:關于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軟實力研究

論文摘要: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軟實力實際上是相對于硬實力來講的,網絡教育軟實力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個實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質性力量構成。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電大)是國內較早參加網上教育的大學之一,其校園網的構建也相對成熟,整個全國電大系統內的網上教學也逐步開展。我們在參與網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覺得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在軟實力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注意改進與完善的地方,本文從電大系統網絡教育軟實力的構成開始分析,并結合實際對提升軟實力的方法措施進行初探。

論文關鍵詞:電大;網絡教育;軟實力

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軟實力實際上是相對于硬實力來講的,網絡教育的硬實力往往指組成網絡的硬件設施、拓樸結構、設備性能配置等,這個在組網的時候都已經考慮得很多,硬件平臺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講述。而網絡教育軟實力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個實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質性力量構成,比如網絡教育的文化力、網絡教育的影響力、網絡教育的服務力、網絡教育的影響力等等。我們電大是國內較早參加網上教育的大學之一,我們的校園網的構建也相對成熟,整個全國電大系統內的網上教學也逐步開展。我們在參與網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覺得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在軟實力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注意改進與完善的地方,從以上原因出發,我們希望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初探。

一、電大系統網絡教育軟實力的構成

網絡教育的軟實力是由很多非物質性力量構成,經過研究分析,我們認為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軟實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文化力

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文化力是整個軟實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網絡教育的核心。電大在以前曾實施過廣播電視網絡及衛星傳播的教育方式,但這種方式的教育是非雙向的,只有教師向學生的單向信息傳輸,沒有學生反饋;教育也是非實時的,學生和教師不同步參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師和學生不能交流與討論。網絡教育是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處首先是教學方式的不同,網絡教育采取的是多種媒體為媒介進行傳播知識、教書育人的方式;其次是個性化教育明顯,因材施教;再次是網絡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輸式地傳遞給學生,學生學習文化的自主性強。網絡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和培訓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和歡迎,成為當前Internet教育應用的一大熱點。

(二)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影響力

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影響力主要是指受影響的面越來越廣,受影響的人越來越多。在各縣級地區,在各成人高校中,對成人教育影響最大的就是電大系統及系統內的網絡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選擇電大就讀,就是因為電大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得較好,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這些人的宣傳介紹,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網絡教育滿足了人們求學的愿望。現代社會,高等教育往往是社會階層的分水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著個人發展將受到相當的限制。然而,即使是發達國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求學的愿望。對于中國來說,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滿足人們求學的需求問題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學無門,又渴望上學。國家要振興經濟,要迎接知識經濟的到來,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但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擴大辦學規模困難很多。因此,遠程教育在中國的市場很大。人們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會需要高層次人才,這都為電大網絡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服務力

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服務力包括網絡設備的服務能力與管理者的服務能力。電大系統內的網絡設備必須是容量大、穩定性好、24小時無間斷通訊的設備。管理者的服務力包括教師提供教學資源的服務力、管理者與學生實時互動的交互力、管理者對網絡資源的管理能力。為了電大網絡教育的需要,現在從中央電大到下面各縣級電大,基本上每個學校都配有十臺以上服務器,用于平時的網上教學和網絡考試。每個學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門,派專人來維護這些網絡設備,以保證設備正常長期地運行。電大網絡上的教學資源豐富,有各種多媒體課件資源,教師及時地進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在網絡上,教師和學生之間有各種各樣的答疑、研討形式的交互活動,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實時互動的功能。電大網絡教育的服務力是以前傳統的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絡教育的服務更加徹底,個性化教學更加明顯。

(四)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競爭力

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競爭力包括網絡內容的競爭力、網絡服務的競爭力、學習用戶收費的競爭力。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如何在眾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脫穎而出,就要看我們的學校是否具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是否具有先進的網絡支持服務。而這兩項,都離不開整體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后盾。電大系統平時注意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同時加強本系統內原有教師師資水平的提升,整個教師隊伍在教學、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電大能在眾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對網上學習的用戶進行收費方面,電大一直堅持將所有的學習資源免費提供給學生學習使用,不僅包括所有教師的教學課件,還包括很多期末考試的試題庫,這種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滿足了學習者的需要。

二、電大系統網絡教育的軟實力如何提升

(一)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這也是網絡教育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蘊含了豐富的人性化、個性化內涵,觸及到了網絡教育的深層理念。它在現代網絡教育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要“以學習者為本”,努力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而不論他們的空間和時間條件。遠程教學以網絡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突破了地理區域和時間的限制,只要用戶聯入Internet網絡,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種教學資源。其二要“以學習者的學習為本”,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提供優質的學習產品,為學習者的學習服務。其三要“以學習者的個性學習為本”,強化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為每一位有著不同發展速率和個性特征的學習者,提供適合而多樣化的學習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自主發展。

(二)豐富網絡教學資源

電大系統從中央電大到地方電大,網絡教育中的教學資源在不斷的豐富之中,如本科、專科專業中各門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直播課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網上,供學生點擊學習;還有很多老師和同學的教學論壇討論內容也放在網上,供學生學習和考試的參考之用。現在電大網站上還放了電子文獻數據庫,里面不僅包括了電大歷屆期末考試的試題庫,還鏈接了國內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學生參考學習。不過隨著近幾年新專業的開設,網上的教學資源還有待進一步的豐富,網上測試這一塊的科目開設得也不多,隨著遠程教育的發展方向,以后很多課程的考核都應該直接通過網絡來進行,因此學校應重視對新專業新課程的網絡資源的建設和網上考核科目數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

網絡教育的發展,新型的授課方式要求教師有新的素質。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并不能代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計算機網絡在教育中的運用,要求教師們必須學習運用網絡的技能,使用多媒體授課,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簡單地知識灌輸。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掌握網絡教育的技術,還要注意自己教師角色的變化。網絡教育中的教師必須在學生加工知識、提出假設、解決問題和創造時給予幫助。從中央電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級電大,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人數不是很多,而且很多縣級電大的教師具有副高職稱的人數也很少,在學歷進修上還有待加強。在使用先進技術制作媒體課件的水平上,還不能令人滿意。電大系統內經常開設教學技能培訓,可以提高教師制作課件的水平,更應該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給他們提供一定的經濟幫助。

(四)加強教師與學生互動活動的開展

我們要經常在網上與學生進行交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遠程教學是開放的系統,充分考慮到傳統教學中有提問反饋和交流的雙向教學環境,既保留了傳統電教的形象生動、不受時空限制的優點,又有相互訪問、直接雙向交流的特點,而且教學內容既可適應在校學生,也同樣滿足社會上需要再教育的各類人員的需要。學校應該要求教師定時開展交互活動,并且把這項工作列入教師的工作量考核當中。

(五)關注學生對教學資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們網絡上提供給學生的教學資源形式很多,學生可以用學號或者用戶名進行登錄。但這一過程還可以再統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錄名和密碼都能一致,而不是現在在這個電大網站用9位學號,那個網站用14位學號,有些還要注冊用戶名。學生看課件時所要安裝的軟件,也可以放在一個統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來,供學生一次性下載。

(六)完善網絡教育中的制度建設

網絡教育也是一種社會行為,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來約束。比如對教師的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管理制度,對領導機構的管理制度等等。對教師的管理如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定時更新網絡課件,放上期末復習指導等指導學生學習和考試,對學生提問內容的及時回復等;對學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學生的上網學習記錄,學生提問語句的正常管理等;對領導機構的管理比如領導應公平、公正、實事求是地對教師和學生的網上教學過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評價。

(七)加強對網絡設備的維護

網絡設備的維護是電大網絡教育順利開展的最重要的技術支持。沒有網絡設備,一切網絡教育都無從開展;而如果沒有專人維護,一旦出現網絡故障,所有的網絡教育也必須停止,甚至引起整個電大網絡系統的癱瘓。電大系統內的服務器在不斷增加,網絡運行也日趨繁忙。各學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員正在努力維護網絡系統,盡量使網絡不中斷。網絡運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這將是系統內未來需要關注的最主要的問題。

1、在網絡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數據庫備份等。

2、在網絡技術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組織網管軟件開發、網絡系統分析等等。

3、對區域內網絡運行管理。

4、對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等等。

總之,電大系統的網絡教育軟實力的提升要從以上七個方面去實施,應注意結合學校本身的專業和教學特點,加強品牌效應,注重過程管理,定能在眾多的網絡教育學校中立于不敗之地。

網絡教育論文:關于網絡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論文提要】目前從事網絡教育的教師都是普通高校面授教幣兼職,專職教師很少。本文分析了網絡教育教師的特點和素質要求,認為有必要建設一支專職的網絡教育教師隊伍。進而從專業結構、技能結構和數量結構三方面論述了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并提出了充分調動網絡教育教師積極性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網絡教育;專職教師;教師素質;師資建設

隨著互聯網應用于教育領域,網絡教育應運而生。網絡教育打破了傳統面授教學時空的同一性,具備了以往教學媒體所沒有的無疆域性、等距離性、實時交互性的優勢。因此,網絡教育使得徹底擺脫課堂的束縛而形成完全開放的點對點教育成為可能。沒有了課堂,還會有主宰課堂的教師嗎?很多人認為,網絡教育不需要教師,尤其是不需要專職教師。這是對網絡教育的曲解。網絡教育雖然沒有了課堂,但“教和“學”的過程仍然存在,既然存在“教”,就必須有教師。網絡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師,而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教師由前臺退到了幕后。從我國目前實施的網絡教育的實際來看,從事網絡教育的教師都是該大學其它院系的面授教師兼職,由于近年來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連年擴招,大學面授教師本來就存在缺口,根本沒有精力去應付網絡學習的學生。因此,為了使網絡教育事業良性發展建設一支專職的網絡教育教師隊伍迫在眉睫。

一、網絡教育教師的特點

網絡教育的出現,使人們頭腦中原有的“教師”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網絡教育中,“教師”已被其他新型的社會教育職業群體所分擔。除了用于“講課”“答疑”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外,軟件工程師、電腦美術設計師、教育心理學家以及教學節目的策劃、設計、編導攝制、解說等人員都是網絡教育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模式必然與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有根本的區別。傳統的面授教學使以教師為主體,以灌輸式教學模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網絡教育于教師與學生處于“準永久性的分離狀態”,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現代學習心理研究證明,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接納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主建構過程,學習內容不僅包括知識信息,而且包括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網絡教育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識,信息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成為其認知結構中的知識。教師的作用表現為指導學生如何去獲取、選擇、處理和利用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知識性、技術性、情感性以及人際交往、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網絡教育教師的特點表現為:

1.從傳統的“講”師變成“導”師

傳統面授教學中,教師是“講臺上的圣人”,課講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師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是教師,教師講什么,學生即獲得什么。而在網絡教育環境中,“學習者控制”成為重要特征,學生學習什么,學多少內容,按照什么順序學習,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前提是事先由資源提供者提供信息豐富、功能完善的網絡資源。教師的職能實際上變成了導師,導師只是對學生進行開放型的引導,這種引導不只是局限于學習的具體內容,更傾向于給學生的內在態度和高級策略帶來提高,效果可能不會馬上表現出來,但卻對學生的學習終身受益。

2.從傳統的“權威”主體變成“平等”主體

傳統面授教學中,教師是權威的象征。教師要給學生一“勺”,教師自己必須具備一“桶”。因此,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具有無可挑戰的權威性。而網絡教育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看不見權威的教師,學生只是在網絡的一端自主地學習,遇到問題則毫無顧忌地與網絡另一端的某一個人(這個人有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討論。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也是一個學習者,他從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切磋中獲取知識。因為在某些方面,學生的知識技能可能高于對方,那么此時學生即是“老師”。即使交流的雙方某方面的知識技能相近,二者也是互相討論的學習伙伴。

3.從傳統的“中心”位置變成“輔助”位置

傳統面授教學中,“教”與“學”的過程是同時進行的。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掌握著教學的內容、進度,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轉。而網絡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為中心的優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認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當給予學生建構他們知識結構以及獲得對知識之間的關系個人的理解的機會,有意義的學習就會發生。教師主要給學生以幫助,尤其是當學生遇到學習挫折時給學生以激勵。

4.從傳統的“單打獨斗”變成“團隊協作”

傳統面授教學中,教師的工作是“單打獨斗”,備課、講課、答疑、批改作業等都由主講教師一人完成,與別的教師基本沒有關系。而網絡教育的教師不再是“單打獨斗”,在強調每個教師更加專業化的同時,更強調團隊協作,他們按不同的需要和各自的專長分為:學科和課程專家、教學設計專家、媒體設計專家、主講教師、網絡學習導航員、媒體和學生學習評估專家等,他們共同對學生的學習發揮作用。

5、網絡教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根據上述分析,網絡教育的教師在網絡教學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有可能同一位教師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擔任不同的任務,其基本的素質要求也不同。學科和課程專家的主要任務是編制文本教材。他可以不懂網絡和計算機,但他必須是熟悉本學科知識的行家,是熟練掌握課程編制技巧的一流專家。他必須熟悉本學科的發展歷史,不斷吸取本學科的最新學術成果,快速更新知識,以求不斷創新。一所大學在某一學科有無這方面的專家,代表著該大學的這一學科在學術界有無地位和影響。教學設計者在網絡教育中是“教”的樞紐,它既是網絡教育理論研究的專家,又是教育資源傳輸的專家。他要了解網絡教育的學習對象,熟悉網絡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他要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熟悉網絡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及制作要求。他應具備總體設計觀念,具有統籌各種網絡教學素材的能力。在實際的網絡教育過程中,教學設計往往被人們忽略,大多是將文本教材翻版的文字、各種圖像、色彩還有聲音等雜亂的呈現在學習者面前,對學習者沒有任何吸引力。媒體設計者要對教育技術學和傳播學有所研究,對學習者視聽學習心里有深入研究,還要有科學地運用各種媒體為學習者服務的能力。媒體使用的效果要恰到好處,而不喧賓奪主,影響學習者的注意力。主講教師只是在雙向視頻講課及制作流媒體課件發揮作用,而雙向視頻講課在網絡教學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流媒體課件是目前最單調的網絡教學課件,因此,實際工作中用主持教師代替主講教師。

主持教師不需要“講”課,他在網上就某一學科或某一課程通過實時或非實時方式與學生交流。因此,主持教師對所主持學科的知識要有深入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還要會熟練地使用網絡。主持教師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網絡學習導航員,他除了具備學科專業知識外,還要了解網絡資源狀況,具備診斷和治療學生學習障礙的能力。不過,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開發的學習系統越來越優秀,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為學習者設置了相當好的導航系統,使得學習者可以無障礙學習。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的網絡學習導航員。

學習效果評估者主要是對學習資源的使用效度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量、評估,提出客觀的結果,反饋信息以調整和改進資源、促進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

三、建設一支科學的專職教師隊伍

在網絡教育中,很難想象一個人能同時擔任上述全部角色,不論是從知識背景還是精力限度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說,網絡教育的教師需要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來分別擔任。

1.專業結構

從專業結構的角度來說,網絡教育所要的應該是具備較深專業知識的專職教師。因為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面對”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他們是其它院系的兼職教師無法替代的,其它院系的兼職教師也是沒有精力來很好完成這一工作的。因此,開設了哪些專業,就需要哪些專業知識的專職主持教師和學習效果評估者。

2.技能結構

從技能結構的角度來說,教學設計者和媒體設計者應該是具備相應技能的專職教師。他們也無法由其它院系面授的教師替代。因為他們不一定要具備所開設專業的專業知識背景,但他們一定要具備網絡教育的理論背景,要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技能,他們就像一個特級廚師,把各種原料、材料、佐料等恰到好處地運用,制作成各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呈現存食客——學生的面前。因此,他們是保證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堅持到底和引發深層學習的關鍵。

3.數量結構

網絡教育也存在科學的師生比。由于網絡教育的特點導致學習人數的不限定性,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網絡教育可以讓無限多的人同時參加學習。但是實際上,除了網絡技術因素智約外,教師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參加網絡學習的學生越多,主持教師、學習效果評估者相應要求越多,否則不能滿足學習者的網上學習要求。學生越多,說明對網絡資源的需求也越多,因此,教學設計者和媒體設計者必然要增多。筆者認為,網絡教育中師生比最大不能超過1:50,其中作為主持教師和學習效果評估者的專業教師占絕對比重。只有保證科學的師生比,才能保證網絡教育的教育質量。目前網絡教育要達到這一師生比有一定困難,因此這一比例必須包含一部分兼職教師。

四、充分調動網絡教育教師的積極性

前面談到,網絡教育的教師是通過團隊協作來發揮作用,通過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充分調動每個教師角色的積極性,將會使得I+2+3+…+n>n(1+n)/2。

1.對教師進行職業培訓

包括理念培訓和技能培訓。首先是理念培訓。要對正在從事和準備從事網絡教育的教師進行現代教育理念培訓,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習者服務的思想,使教師認識到現代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思考、服務導航。其次是技能培訓。網絡教育環境中成功的教與學不僅僅需要教師有“我能做”的態度,還有賴于對于媒體的充分利用。網絡教育所提供的環境對于師生雙方來說可能都是不太習慣的。對教師進行技術和教學策略方面的培訓會使師生雙方都受益。因此,對教師進行職前職后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是必要的。教師對教學設計和計算機網絡越熟悉,就越能更好地為學習者服務。

2.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必須要有有效地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要承認網絡教育教師的網上教學工作量,并對不同l丁作的工作量進行科學的計算制定適當的課酬標準,并根據不同的職稱確定不同的系數,同時通過教學督導確定不同的教學效果,從而確定不同的計算課酬的系數。另外給教師以更多的關心和關懷使得教師心情舒暢,樂于奉獻。通過教學督導和學習者的信息反饋,了解教師的態度、責任心、教學水平等,責成不合要求的教師改進工作屢教不改者取消網絡教育教師資格,從而促使教師積極進取、工作向上。

3.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

由于科研項目、學術論文與專著、教材等要比從事網絡教育活動獲得更多的贊譽和報酬,并且教師為網絡教育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而網絡教育的知識產權比較模糊,目前還難以界定。因此,網絡教育的教師對從事網絡教育活動感到茫然,以至不愿花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另外,網絡教育教師的工作量如何計算?教學成果如何確定?它們是否能成為教師職稱評定的依據?這些都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直接影響網絡教育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認真探索網絡教育的規律,深入研究網絡教育中的各種問題,為教師排憂解難,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教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網絡教育事業中去,為我國的網絡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網絡教育論文:試論博客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博客; Blog; 網絡教育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博客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文章從博客的起源說起,介紹其功能特點,并著重闡述了其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和意義。

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正在不斷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使得學習的手段、方式更加多樣化。隨著凸顯個人才能、張揚個性、服務于特定對象的需求日益突出,博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人們的視野,其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其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個性化知識管理系統,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步被引入到了教育領域中。

一、什么是博客

Blog全稱是WebBlog,音譯為"博客",中文就是網上日志的意思,主要用于個人網上日志。通常將網上日志的人稱為Blogger,或者也稱為"博客",因此"博客"就有了兩層意思,一個是網上日志的Blogger,另一個就是Blog本身。Blog于1997年在美國出現。最初,它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聞出版業采用較多。此后,它在全球迅速發展。目前,Blog開始在國內迅速流行,有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在使用Blog,教育領域也開始大量應用。Blog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它具有E-mail、BBS和ICQ等交流方式所不能具備的特點,所以被人們稱為繼上述三種網絡交流方式后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

二、博客的分類、功能和特點

Blog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多種分類,按照內容可以分為:日記類型的Blog、新聞類型的Blog、知識型的Blog。按照形式可以分為:個人Blog、小組Blog、親戚和朋友之間的Blog、協作式的Blog、公共社區Blog、商業型的Blog。但不管如何分類,Blog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確確實實是對Blog功能的一大體現。

其特點為:1)、即時性。可以即時、記錄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更新迅速頻繁;2)、個性化。Blog的外觀布局、寫作風格、討論主題不拘一格。且在Blog里面個人可以自由發表言論;3)、靈活性。Blos通常由一人維護,而它的讀者可以達到數百萬,也可以限制為幾個人;4)、共享性。在Blog中,讀者進行協作和交流,信息、知識以及每個人的想法和觀點可達到高度的共享。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為: 1)、個人自由表達和出版; 2)、知識過濾與積累; 3)、深度交流溝通的網絡新方式。因此,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不是主要表達個人思想,不是主要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為他人提供幫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由于Blog是以日志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可以很好地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利用它可以方便的實現知識管理,它就像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塔,從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知識增長和變化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也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其他的閱讀者,而閱讀者對者的不同看法也及時地反饋給者和其他閱讀者。在這種"思想共享"的過程中,者和閱讀者的知識都得到了提升。與E-mail相比,它克服了E-mail交流的狹窄性。E-mail只能是在發信者和收信者之間交流,其他人無法參與,而且思想過程也并能簡單直觀的顯現出來,不利于思想的共享和知識的管理。

三、網絡教育的應用

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到教育領域以前,對遠程教育一般是采用廣播電視+書信+面授的辦法,這種方式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信息交流的非實時性、問題反饋的滯后性、信息傳遞的單項性、信息資源的貧乏性、教學過程的難控性以及相互協作的缺乏性等等。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到教育領域之后,首先是對遠程教育手段的變革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目前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遠程教育的教育機構和單位越來越多現代遠程教育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自主性,認為學習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被動地得到,而是通過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而得到;建構主義主張尊重學習者的個性,提倡個性化學習;建構主義還強調協作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協作學習"是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體現了學習的社會性。目前很多遠程教育網站上多是僅僅提供諸如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視頻點播、教學輔導、平時作業等大量"教"的內容,盡管如此學習的過程仍然是被動的機械的接受過程,只不過灌輸的平臺由傳統手段換成了網絡而已。這種"網站式"方式的缺陷我們可以通過利用E-mail、BBS和ICQ等工具部分地改進,但是都不能很完美地完全消除,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工具所具有的致命弱點。而Blog的出現恰恰給了我們一個較完美地解決遠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契機。

1. Blog拓展個人學習

學習者是Blog的真正的主人,學習者要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更具有應用Blog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者可以在這里實現一種主動性、反思性、協作性和開放性的學習。學習者可以從這里獲取老師的相關教學信息,可以向老師提交作業并提出疑問,可以參與老師或者同學發起的相關討論或者自己發起對某個問題的討論進行協作學習等。另外有條件要申請自己專門的Blog空間,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及時填寫新日志,爭取將每天所思考的問題都寫上去,便于日后整理深化和知識積累。用Blog拓展個人學習興趣,更專注于某方面內容的學習和交流。其有兩種參與方式,一種是以學習者個體為中心,通過鏈接或邀請他人參加,形成基于某一學習主題的交流社群;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參與他人創建社群,提升自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并與社群形成互動。通過Blog所逐步形成的個人學習興趣生態圈,有機會接觸到相關領域的領先人物,不但能夠分享到他們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夠分享到他們的經驗和思想,從而使得個人某方面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實現跨越式發展。

2. Blog應用于授課教師

授課教師可以在這里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輔導、平時作業等教學信息,可以進行答疑輔導等教學活動,對學習者的作業進行批改并給予必要的指正和評價,發起并參與學習者之間的討論等。但是教師的參與應當是要適度的,要首先給予學習者一個充分表達、爭論和反思的空間,只有必要時才給予最少的指導。

3. Blog應用于學術研究

用Blog進行學術研究,通常以多主體參與的方式進行,以項目研究內容為深化的主題。項目參與成員通過Blog對項目進行研究和貢獻,這樣,可以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夠及時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可以及時與同行進行交流,避免研究內容或過程的重復,更容易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尋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創新點。這種方式倡導了一種良好的、開放的、具有分享心態的學術研究交流氛圍。從本質上講,大學的畢業論文設計也是一種學術項目研究。以個體參與方式進行的Blog畢業論文設計,更便于前期充分的調研和選題過程中與他人的交流及寫作構思過程中資料的查詢和整理。同時,用Blog展露自己的研究,對他人也有一種啟迪作用。

四、結束語

Blog雖然相比較E-mail、BBS和ICQ等交流方式在遠程教育應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點,但同時也具有它本身所不能克服的弱點,沒有一項研究證明某種媒體技術永遠優于另一種媒體技術,關鍵問題在于怎樣正確地選擇和利用媒體技術。隨著網絡學習的興起,Blog的作用將更加明顯,同時也將促進其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增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公和我做很爽|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国产普通话对白刺激| 最好看的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蜜臀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在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熟女老女人的网站|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18禁又污又黄又爽的网站不卡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