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心理教育論文

心理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1 10:1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心理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理教育論文

心理教育論文:淺談對心理教育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 心理機能 認知 情緒 行為 心理教育

[論文摘要] 以心理咨詢理論為研究范式,得出心理機能的構成要素由認知、情緒、行為三方面構成。通過分析和比較多種不甚理想的教育形式后,發現心理教育要同時從這三方面著手,在注重積累經驗的同時,也要注重提煉理論,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引言

心理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今天的心理教育,不僅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權宜之計,且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心理教育是一種提升和改變被教育者心理機能的社會實踐活動,那么,什么是心理機能的的構成成分呢?

以心理咨詢理論為研究范式來進行討論:精神分析理論中,領悟是對來訪者的認知進行改變,移情則是來訪者情緒的釋放;行為主義則是對來訪者的行為作出改變;人本主義強調的是來訪者的情緒得到宣泄;認知療法主要是改變來訪者的認知。

盡管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各異,且各有側重。但最后的結果,均是讓來訪者從一開始不適應的狀態變為較為適應的狀態。因此,可以認為,心理機能存在共同因素,即認知,情緒,行為。因此,本文將以心理機能為切入點,討論對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二、第一個思考

傳統私塾式教育中,老師扮演嚴厲的父親的角色,教育就是灌輸知識的過程,一旦出現錯誤,就挨板子,慢慢的,孩子們不敢出錯,注意力都放在死記硬背上,單純的接受老師教的知識上,幾乎沒有獨特性可言。私塾式教育,側重改變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認知,行為部分,至于情緒是忽略的。這樣教出來的人難免迂腐,缺少創意及主動性,類似“學習機器”。

如今的賞識教育,其特點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賞識教育,側重改變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情緒部分。這樣教出來的人良莠不齊,有的的確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有些卻被賞識教育弄的忽略自己的缺點,自己也缺少自省的能力,結果導致孩子自負狂妄,甚至不再聽從家長,老師的教誨。

再看現在的心理教育則強調要從認知、情緒、行為三方面同時著手進行教育,不可重此輕彼,要整體的提升和改變被教育者的心理機能。同時,心理教育也指出,之前的傳統教育到現在的五花八門的教育方式都只是抓住心理機能的某一方面,因而教育效果不理想。

可是,在心理咨詢中,不同的心理咨詢理論側重心理機能的某些方面,來訪者都會產生良好的咨詢效果;但為什么不適用與教育呢,包括心理教育?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很多,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關系。打個比方說,在太空中人們聽不到任何聲音,原因很簡單,聲音要通過媒介才能傳播。雖然已經對心理的共同因素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三個要素:認知,情緒,行為,但外界不是直接對這些進行作用的,而是要通過一定的媒介,這個媒介就是關系。

在心理咨詢中,一對一的密閉式空間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安全的氛圍,來自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完全關注,價值中立的態度,保密原則的規范等等,這些都為形成良好的關系增加了砝碼。而在教育中,不論是傳統教育還是心理教育,一對多的開放式空間,一個老師很難對每個學生都進行完全的關注,而且經常不可避免的重此輕彼,價值引導的態度,時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教育方式等,這些都不利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關系,那么在教育過程中,單單側重心理要素中的某一方面就不夠了,就很難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第二個思考

現如今,教育形式已經多種多樣,似乎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狀態,可一看最后的教育結果,讓人不禁心寒。逐年上升的學生自殺問題,謀害老師事件,謀害親人事件等,都讓教育者思考,現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者對教育形式的摸索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導致這些悲劇不斷上演?的確,教育者對教育形式一直抱著摸索的態度,而且近乎是瘋狂的摸索,一旦看到哪些教育形式取得了成功,便迫不及待的拿來便用。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只完整的大象擺那里,就如同一個獲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接下來一群盲人過來摸索大象是什么樣的啊,就如同其他教育者來觀摩這一獲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樣的啊,然后有盲人甲摸到大象大腿說,“哦,大象原來是一根很粗的柱子啊”,盲人乙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哦,大象原來是一根繩子啊。”這就如同觀摩結束后,有的教育者就回去開展了懲罰教育,有的就開展了賞識教育。可是,事實上,沒有誰對大象進行了完整的詮釋,也沒有哪個教育者真正學到了,學懂了那個成功的教育形式究竟是什么。

因此,一個成功的教育形式之所以獲得成功,務必要從心理機能中的認知、情緒、行為三方面同時著手進行,就如同心理教育強調的那樣。所以,一個教育者在觀摩學習時,若不仔細經過思考,將成功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來指導之后的教育實踐的話,是很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教育結果也會很不理想。

四、第三個思考

那么,若想進行心理教育,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筆者看來,關鍵的一步就是發生改變。心理教育由教育者,教育過程,被教育者三部分構成,這三者就構成了一個場。一個穩定的心理教育所產生的場也是穩定的,那么想要發生改變,就必須有人先打破這個穩定的場,誰來走這第一步呢?教育者有責任也有能力走這一步,一旦教育者先發生改變,就會引起原本穩定的場發生變化,這個變化會影響被教育者,被教育者也會做出相應的回應,這個回應又再次引起場的變化,再被教育者感受到,再做出回應,如此循環下去,會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那教育者要走的這第一步將是怎樣的呢?其實,這一點,可以從教育者自身的心理機能來探討。教育者可以從認知上,情緒上,行為上,發生改變,走出那第一步。認知上,教育者意識到目前教育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來鑒別出適合的教育形式;情緒上,教育者發自內心的熱愛教育事業,愛護自己的學生;行為上,為人師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育者若這樣用心走下去,相信不久之后,就會看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五、總結

心理教育是“心理”與“教育”的結合,但這一結合不是內容上的簡單疊加,不是功能上的簡單互補,它是一種重構與創新,是一種整合與超越,它帶有的“心理學”基因,使得“教育學”學科增加了一個直指人的心理機能,更具人性化教育特質的新成員;它帶有的“教育學”基因,也使得“心理學”學科擁有了一個直接以提升心理成長為核心的新個體。若要心理教育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學科靈魂,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但作為充滿生機的新學科,其未來令人期待。

心理教育論文: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心理教育 和諧課堂

【論文摘要】心理教育是實行小學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在語文教學設計和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心理教育談了自己的看法。本人認為在教學設計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即構建和諧課堂。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資源,在語文教學設計體現心理教育

小學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我們要利用人性化的特點去設計我們的教學,下面我就以語文教學設計中幾個環節來分析:

1.1在教學目標設計中確定心理教育目標。

多年來許多教學工作者一直在探討如何在語言能力訓練各個環節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卻忽略了進行心理教育。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首先要確立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教養(語言能力)、德育、心理素質教育幾個方面。

語文教材中隱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它需要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去挖掘,并把它定為教學目標之一。例如:《鳥的天堂》一課可抓住“為什么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這個問題,并把它轉化為心理教育內容:為什么有些人能受到大家的歡迎?再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確定教學目標時,除了語言能力的訓練,教育學生學習小阮恒舍己為人的精神之外,還要確定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學習小阮恒堅強的意志品質等等。

1.2教學策略方法的設計中關注心理教育。

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設計中是依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一篇課文的心理教育因素很多,選擇哪些作為重點也應視學生的心理現況和教材的特點而定。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比較能實現心理教育:

1.2.1啟發學生的想象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語言文字,去想象它能描繪的情景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讓學生把內心的體會說出來,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受到心理教育。例如,在《娥眉道上》一文中,設計這樣的環節:引導學生對“一架天梯豎在樹木蔥蘢的陡坡上”這一景象進行想象,并與“鋪路人背著石板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鋪成路……”聯系起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又能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鋪路人默默奉獻的品格,受到只要堅強勇敢有信心定能戰勝困難的心理教育。

1.2.2角色扮演的教學設計。語文教學中的角色是讓學生把自己放在課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替人物去說去做,對課文人物現象進行再塑造。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可以使學生在表演時設身處地地實施文中人物的良好的或不良的行為,并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使學生受到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華的心理素質。設計《爭吵》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表演“我”和克萊諦,之后再讓學生對換角色表演,表演完了,老師采訪這兩位學生表演“我”和克萊諦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這樣使全體同學受到顧全大局,寬容待人的人格美的熏陶。

1.2.3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設計。語文教學總少不了問問題,這問題由誰來問,由誰來回答都應該從心理角度去考慮。一般來說,對于要普遍掌握的,則由教師提問學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啟發性、創造性的問題則由個別成績好的學生提出;對于開放性的問答,則由老師引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以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1.3作業設計中考慮心理教育。以單純的語言能力訓練為目的的作業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也往往因為作業的枯燥無味而不做作業。所以在作業設計中結合心理教育因素來給學生練習,既能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講完《新型玻璃》一課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幾種新型玻璃,在講評作業時,則以“產品設計推薦會”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設想。這樣即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2.構建和諧課堂

眾所周知,上好一節語文課必須要有好的教學設計,但是,有了好的教學設計,沒有輕松和諧課堂氛圍,這節課很難取到好的教學效果。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中營造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因此,在構建和諧課堂中老師要調控好以下幾種關系:

2.1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家夏?D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從理論上講,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設想,一個對老師情感冷漠、態度抵觸的學生可以學習得很好。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這其中,鼓勵性評價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創設和諧課堂氣氛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度依賴師生單向交往方式的狀況,積極實施師生雙向交往的方式,老師既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對學生專橫跋扈,而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態度,多創造合作的機會,增進師生感情,達到師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友好合作的生生關系。這要以合作為原則。課堂上學生之間應該是合作學習的伙伴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多創造機會讓生生多向交往,達成合作共識,注意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共同評議,共同完成練習或表演。以培養他們友好、合作的人格,這樣,課堂才能更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濃,學習的效果才能更好。

2.3平衡的學生與自我關系。這要以成功為原則。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馬思洛指出:誠實而坦然,勇于表白自己的內心感受,表白自己的懷疑,勇于承擔責任,是自我實現的途徑之一。小學生渴望獲得成功的體驗,渴望實現自我,但大多數學生又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質疑而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這一矛盾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采取愉快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手段去幫助學生化解。正如顏無所說“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好”,請不要吝嗇給孩子鼓勵、贊揚的話,要讓孩子勇于表達自己,在課堂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自我。學生的心理才能得以平衡,平衡了,也就健康了。

2.4創新的學生與學習關系。在課堂上,我們以創新的原則去指導學生的學習。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敢于思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例如:在教學《娥眉道上》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質疑,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鋪路人沒必要自己背石板,他可以想其他方法把石板搬上去。”于是,老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幫鋪路人想想辦法,頓時,課堂活躍起來,同學們的想法五花八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總之,一節輕松和諧的語文課,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有了各種不同滋味的“享受”。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才能得以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心理教育論文:加強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勢在必行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 逆反心理 認識 調適

論文摘要: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教師、家長及專職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存在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象,同時又表現出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的狀態。因此,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和動搖。鑒此,揭開逆反心理的神秘面紗,了解其實質、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它的良策的問題便撂在我們面前,而且,學校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心理機制

所謂逆反心理,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觀念定式與特定的教育情景下產生的認知信息相對立、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背離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逆反心理并不是無緣無故就會誕生的,它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演變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并理解教育的內容(信息),并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和態度觀念加以比較;最后,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度反應。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后,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心理構成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大要素構成的。其中,認知是受教育者態度的基礎,在對態度的作用中,認知主要是對逆反心理起準備和導向作用。這是因為,無論什么人(不包括思維不健全者)怎樣認識某一現象或問題,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較為穩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些穩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所構成的認知,支配人們對某一現象或問題將要采取怎樣的做法,即是擁護、支持、順從態度,還是怠慢、反對、逆行的態度。

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個構成要素,主要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對認知信息內容的一種情緒體驗,即喜悅(愉快)或煩憂、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決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動力。具體地說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當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觀念,一般會感到一種滿足、充實和愉悅;而對不理解的信息和觀點,一般會感到疑惑、焦慮和煩憂。將這些對新觀念、信息的情緒感受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所存儲的知識內容、態度加以比較,當原有的不良情緒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時,不良情緒就會愈加強烈,從而導致產生去抵制有關教育管理的內容和信息的行為意向。當這種意向傾向越來越多時,逆反心理就會逐漸轉化為一種逆反行為。

行為意向是逆反心理的第三個構成要素,在逆反心理中是顯而易見的,它是逆反心理轉化為逆反行為的準備,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響。充分認清逆反心理的構成及其作用,不但能加深我們對逆反心理實質的認識,而且對我們尋找解決對策,并有效地預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很大的意義。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般原因

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1主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緊密連在一起的。

3、1、1青少年時期由于大腦的發育成熟并趨于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3、1、2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發育逐漸成熟,由此而引發的性征越發明顯和突出,隨之性別意識、性意識便逐漸強化和建立。由于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教師誨人不倦的施教、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等等,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意向驅散了。

3、1、3青少年時期盡管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又還是不平衡的,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學認知發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他們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和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3、2客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除了主觀因素外,還有諸多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2、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一是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的積蓄、沉淀,在青少年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家長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二是某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方式往往有些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或者是把孩子當成孩子,很大程度上沒有給與孩子尊重,導致孩子自尊心匱乏、孝心淪喪,最終“被迫”走上逆反的道路,甚至陷入違法犯罪的深潭。

3、2、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具體來說,一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總是把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教師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對學生的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教師施教的內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輸和填鴨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2、3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晌。同輩群體是指同齡或相近年齡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群體中,青少年受同輩群體的影響最突出對同輩群體的依賴最明顯。這是因為在青少年同輩中,青少年們不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愛好、興趣和共同的行為傾向,它們之間相互容易認同,最能達到或造成相互轉化與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輩群體中積極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傾向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目的大體一致,置身其中的個體青少年的心理就較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等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3、2、4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且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象或因制作節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卻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并輻射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此外,互聯網給青少年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良的網絡文化很容易把個性日趨獨立,但又無法完全認識事物本來面目的是是非非的青少年誤入歧途,而不能自拔,現在網戀給青少年帶來的悲劇已經屢見不鮮。

4、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方法

通過前面對青少年逆反心理實質、活動和機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們認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4、1 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被教育者。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展能力方面實現。正確解決這一關系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工作,尊重青少年。進而就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4、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順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教育者能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和背離,那么,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4、3 加強同輩群體的指導。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可以說是一種生存、生長環境對人的壓力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為此,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現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同輩群體中“領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導,則更是必要的。

4、4 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面對社會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起到預防、消除逆反心理的作用。

4、5 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和成功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贊美。他們認為: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贊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

筆者認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裝載成功之船的海水,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可能性則是極有可能的,也就是說,對于青少年逆反心理處理得當,則會把青少年從罪惡的鴻溝中拉回來,反之,則會是青少年墜入犯罪的深淵。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建議: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贊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批評雖然可以幫助受教育者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即使表面順從了,但是,逆反心理的禍根將扎得更深;那么,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

為此,我呼吁!學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應該由枯燥的應試教育轉化為妙趣橫生的互動教育!學校對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考核是不容小覷的!同時,加強對青少年的情商教育也是當務之急,加快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的步伐更是勢在必行!

心理教育論文:加強國民心理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質

摘要心理疾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質來說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嚴肅的工作。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關于心理健康的名稱及其意義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其實質上是指個體各種心理機能的協調和完善,以及以最佳組合發揮作用;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力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

2.心理健康的意義。(1)心理健康對于預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有重要的意義。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它的發生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由于社會生活的紛繁復雜以及各種壓力,人們隨時都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心理應激。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使人們很好地處理各種矛盾,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各種不良的誘因的作用,矯正不良的心理反應,有效地預防心身病癥的發生。

(2)心理健康對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心理健康不僅對個體有意義,而且對群體也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心理健康有助于克服人的消極心理狀態,振奮民族精神,有助于緩解人際的沖突,改善交往環境,增進社會穩定,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個性,發展健全的品格,提高人們道德水平,有助于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提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可見,心理衛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國民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我國國民心理健康問題堪憂。有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對許多國家的調查研究證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時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在我國,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中小學生心理和行為障礙患病率為21.6%~32%;大學生心理和行為障礙率占16%~25.4%,并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中科院公布的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良好,但仍有近兩成被調查者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問題。與此同時,據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舉行的中科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成立大會上獲悉,我國神經精神疾病占疾病經濟總負擔的20%。面對這樣觸目驚心的數字,專家提醒,政府各部門亟須采取措施積極面對這一問題。

2.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嚴重滯后。世界衛生組織在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發表公報,呼吁各國打破禁忌,加強各種預防措施,積極應對自殺現象,關注健康,珍惜生命。現在全球自殺者的人數比過去50年來上漲了60%,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自殺者人數增幅最高。及時治療心理與精神疾病是預防自殺最重要的措施。可是目前,我們的小學、中學、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個空白,現在不少學生性格狹隘、孤僻、極端,這和這項教育跟不上不無關系。另外,雖然精神障礙在中國疾病總排名中已居首位,但人們對于心理疾病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病不醫甚至諱疾忌醫的現象仍然存在。中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狀況的認識還片面停留在身體器官有無病變的層面,而普遍忽視了精神病變。目前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像心理障礙、失眠等一般性疾癥,在人們的認識中根本就沒有與心理疾病聯系起來。

3.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對不同人群重視程度不均。專家認為,心理衛生貫穿人的一生,全社會都應重視這種疾病。然而,中國每百萬人口中只有二點四個心理學工作者,其中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不足百分之二。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跟不上社會的需求。與此同時,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對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的重視程度不均。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一心在其報告中說,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城市好于農村、兒童青少年好于老年人群、學生好于家長。許多人并不知道心理衛生與健康的關系,不清楚好心態與快樂人生的密切關系。因此,需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形式宣傳心理學科普及知識。專家提醒,政府各部門亟須采取措施,積極面對這一問題。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切實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培養良好心理品質,促進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不斷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 、咨詢與自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專門機構,配備專職專業人員,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做好心理咨詢工作。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經費和條件,確保工作順利開展。要組織專家和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為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建設專業知識強的教師隊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之一,是缺乏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教師要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導航人,就必須具有足夠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僅憑熱情和愛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對相關教師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是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專職教師的培訓,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對心理健康教育隊伍進行培訓,要參照國家有關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相關規定和要求,逐步使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人員達到持證上崗要求。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或互相替代。二者在目標、理論基礎、內容和發揮作用的方式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我們既不能想當然地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又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去取代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據和前提,可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確的思想、認識指導著人們形成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確思想形成的基礎,兩方面配合得當。我們可以在促進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各司其責,并能相互借鑒與提高,具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效,因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非常必要。

四、結束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對教育的要求,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心理學基礎和應用研究,傳播心理學知識,應用心理學成果,是時代賦予我國心理學家的艱巨任務。不僅心理學的知識創新可以提升我國的整體知識創新能力,而且創新能力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其研究成果也將推動其他學科的創新和整個民族創新能力的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造就一批杰出的21世紀知識創新的人才,很有必要加強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論文:初中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其實我懂得你的心

寫下這個題目,緣于學生的兩句話:去年剛剛接手新班級兩個月左右,因為很小的一件事情批評了一位同學,他扔下一句話揚長而去:“老師,你什么都不明白,根本就不懂!”那時,我真的是不明白、真的是不懂:為帶好這個班,我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可學生就是不理解、不配合,班級情況始終不見起色。整整一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班的紀律、學習、衛生各個方面都位居年級前列,學生們經常和我一起有說有笑,親切宛如朋友。原因,也許可以用我班一位同學政治試卷上的一句話來解釋:“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她理解我們,總是懂得我們在想什么,我們想要什么。”兩句相反的評價,一年的時間與努力,一個令人欣喜的轉變,我知道了:做好班主任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教育,首先我要懂得他們的心。

一、青春期心理——我懂得你成長的煩惱。

中學時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和心理變化最大的特殊時期,初一時的小不點兒,兩三年之內會變得高高大大。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體變化著,情感也變化著,青春意識漸漸覺醒,幼稚與成熟共存,自尊與依賴并行,會有許許多多的不適、困惑和煩惱籠罩在他們的心頭:課業繁重、學習壓力過大、渴望理解和尊重、有不想說的秘密、不愿只做聽話的乖小孩,或者只是感覺一種無名的、不可輕易告訴別人的煩悶。

作為老師,當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成長煩惱時,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多一點人文關懷,從孩子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心理的痛苦和煩惱,并且給予細心的關懷和指導,設法使學生盡快從煩惱中走出來。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主題班會,專題心理指導課,閱讀心理疏導、勵志類書籍,及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等。當我們的“傾訴、傾聽——讓我們的煩惱隨風而散”班會結束后,當學生讀過我推薦的《心靈雞湯》《改變人生的一百個故事》后,當我與一個因愛美、趕時髦而與家長發生矛盾的學生長談之后,我看見他們緊蹙的雙眉漸漸舒展,我發現他們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孩子們學會了正確認識成長的煩惱,知道了怎樣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也感覺到老師是懂他們的,是他們心靈的朋友。

二、問題學生——我懂得你張開刺的原因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存在有相當數量的“問題學生”,他們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不良習慣:頑皮、任性、執拗、粗暴無禮、不守紀律、成績極差等。而且問題學生的教育讓每一位班主任都頭痛:說輕了不當一回事,稍微語氣重一點,他們馬上就豎起渾身的“刺”,拒人千里甚至狠狠刺你一下。

其實,這些“小刺猬”也都有著柔軟的心靈,只要我們懂得他們張開刺的原因,只要我們別刺到他們的痛處,不要讓他們感到危險。班上有一個男生,好動、調皮,經常捉弄女同學,每每被同學告狀,被我找來長篇大論地“教育”,可不幾天又故態重萌,被大家認為“不可救藥”。直到有一天我無意看見他的作文:“……老師很好,我一犯錯就說我,經常說很多很多,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好。(班主任工作 )沒有別人對我說這么多話。……”原來如此!這個孩子,父親早逝,母親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他根本就不會與人相處。他的“刺”,僅僅就是為了能引起別人注意,能與人交流,能讓我多對他說幾句話!摸清了學生心理的癥結,再找他談心時我就注意教給他怎樣與別人相處,引導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優點,用正確的方法吸引他人的關注。現在,雖然他的成績還不算好,但至少他已經有了朋友,成為班集體里受歡迎的一分子了。

三、中等群體——我懂得你也需要關注

中等生是班級中數量最大但也最容易讓人忽視的群體。他們成績不好不壞,表現不優不劣,有老師戲稱他們為“添十個不多,減十個不少”“一星期看不見都想不起來”。但中等生也同樣有著易感的心靈,而且他們習慣了老師、同學的忽視,更需要我們的重視與關愛。

班上的中等生大多是安安靜靜的女孩子,除非有病、有事請假,她們很少主動和我搭話;而我實在也難以找出需要批評或表揚她們的原因,因此,多數時候,她們都處于“被遺忘的角落”。直到有一次例行的家訪,一位家長對我大加感謝:“孩子回家就說,老師很重視她,特意囑咐她快考試了,要認真復習、少看電視。這幾天可用功了,電視也不看了,成績也提高了。”我才想起來,我在班里張貼考試時間表時,那個同學正好經過,我就隨口提了一句。——簡單的一句話,我幾乎沒有印象,卻給孩子帶來這樣大的激勵。作為老師,我們不要吝惜對學生的關注,那細細的一線陽光,就可以驅散孩子的滿心陰霾。特別是中等學生,他們容易自卑,我們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讓他們知道:只要健康、自信、快樂,雖然成績普通,做人可以同樣優秀!

四、優秀學生——我懂得你的不容易

學習成績優秀、綜合能力強、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通常是老師和同學關注的焦點,“三千寵愛在一身”。但尖子生的心理問題也同樣不容忽視:學習壓力大,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有失誤,在意自己在老師、同學心中的地位,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不善與人交往等,使得優秀學生也并不容易。教師認識和理解他們的特殊心理,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全面發展。

首先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讓尖子生產生偏狹的優越感。班上同學的一句話曾引起我的深思:“老師,你今天終于批評班長了!”我反思,是不是過于偏愛優秀學生了?同樣的錯誤,對他們是不是就總是輕輕放過了?這樣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好處嗎?從此,我時常提醒自己,不偏愛,不姑息。其次,要幫助尖子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懂得考出好成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目的。最后還要注意優秀學生的抗挫教育。“經典誦讀大賽”,我們班有五名同學報名,但學校只給每班兩個參賽名額,經班內初選,有三名同學被淘汰。她們也都是成績優秀的“尖子”,一帆風順慣了,小小的失敗就讓她們悶悶不樂,甚至眼淚汪汪。我特別找她們談心,教育她們要正確認識挫折,同時提示她們:可以從其他的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她們負責設計制作了班級的國學經典板報,并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此外,我們還要適當降低對優秀學生的期望值,避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五、教育藝術——我懂得你只要我的微笑、

同樣是開頭提到的那次政治考試,我們班的另外一名同學寫道:“班主任總是面帶微笑。即使是有同學違反紀律、惹老師生氣,批評完他們后,老師轉過頭來還是眉開眼笑地給我們講課。”也聽見過別的班同學對我班學生說:“你們班主任多好,一看見你們就笑瞇瞇的。”學生在英語作文中也寫過:IlikeourEnglishteacher.Shealwayshasasmileonherface,andsheusuallymakesuslaugh.是的,我喜歡微笑著對待學生,學生喜歡總是微笑的我。

微笑是相互交流的基礎,是心理素質良好的體現。班主任用微笑去面對學生,使他們覺得老師是可以交心而談的。微笑是同心力,它不斷拉近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微笑著批評——學生們也學會了寬容,對別人的過失報以善意的微笑。微笑著表揚——他們會感到受到了賞識,內心的愉悅與成就感讓學生得到信心和力量。用微笑傳遞愛心——他們感受到你的愛,也會學會去愛,去善待別人。用微笑展示魅力——學生們會不知不覺中喜歡你、愛戴你,也模仿你,師生的心靈得到了溝通,人格得到了升華。我始終認為:微笑是最美的教育藝術;教師發自內心的笑容,會讓學生們變得開朗、自信、擁有健康美麗的心靈。

健康的心理是學習進步、事業成功的基礎。剛進入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至關重要。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世上最遠又最近的距離,就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溝通,認識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心事;用心來交流,用心來教育,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不要讓孩子們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告訴他們,和老師溝通吧,“其實我懂得你的心”。

用心施教,因心施教,讓我們做孩子心靈的的呵護者,做學生心理的守護神。

心理教育論文:農村初中班主任進行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農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本課題組成員在農村初中經過近一年的搜集調查訪問觀察實踐,認為可以通過社會、家庭、教師、學生四方面的途徑對學生施加影響,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四管齊下,多法并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已廣惠農村學子,經濟問題(上不起學)已不是制約農村子弟上學成才的關鍵。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農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現時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自私、任性孤僻、自制力差、焦慮暴躁、逆反厭學、冷漠麻木、貪圖享受、拉幫結派、口是心非、早戀成風等心理問題。加強農村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徑與方法的研究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本課題組成員在農村初中經過近一年的搜集調查訪問觀察實踐,特作本課題研究結題論文。

一.社會途徑

在社會這一大環境中,教師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班主任是個級別最低的主任。但他們承載的期望和責任絕對超值。他們承載的是社會的明天。在當今這個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靈的問題。怎么解決?靠法律嗎?筆者認為法律解決不了,軍隊也解決不了,還是要靠教育,靠千百萬教師,靠成千上萬個班主任。

班主任,尤其是農村初中班主任,責無旁貸。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成長最急劇、最不穩定、最叛逆時期。農村初中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學校,竭力通過社會途徑對正處于生理心理驟變期的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健康成長。

1.警示法:班主任通過學校邀請派出所、司法所等有關部門人員到校給學生做法制報告,有條件時也可到“少管所”去聽現身說法,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獲得知識、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從而明辨是非,驅除金錢至上、好逸惡勞的不良心理。

2.熏染法:班主任通過學校邀請退伍老軍人、社會成功人士到學校演講,憶苦思甜,說成功路,行報國志,讓學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紀明責,感恩回報,不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3.監察法:班主任通過學校聘請各村熱心教育的開明人士作學校“監察員”,對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戲廳、黑網吧進出學生嚴密監管,一經發現批評教育或通知家長、學校,齊抓共管。這樣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讓學校的正面教育前功盡棄,毀于一旦。

4.實踐法:現在學生大多嬌生慣養,雖身在農村卻未下過地,更未體驗過勞動的苦樂。班主任要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實際,觀察訪問工廠村企,讓學生親身參與家務農活,體會勞動的甘苦,認識到勞才有獲,勞者才能生存,勞動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生活本領和生存能力。

以上是班主任通過社會途徑上對學生心理施加積極影響的做法。

二.家庭途徑

農村初中班主任要深入學生家庭,家校同心,共同積極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先成人,后成才”,這個道理人人都懂。“成人”,這一環節可以說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諧、美滿的家庭能造就學生健康的心理。而生活的實際遠非如此,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不要說小小少年,成年的大人又有幾多能禁得住誘惑,抗得住打擊?尤其對于相對貧困的農村人而言,人們更是把發家致富當作第一要務,再冠以“一切為了孩子”的高調,于是乎,“留守兒童”日趨普遍,父母離異司空見慣,問題少年越來越多……家長們還堅信:只要我掙錢供你,你一門心思給“我”搞好學習就行!所以,只要學生成績搞不好,輕則厲聲呵斥,重者拳腳相加,動輒就以“別給我上了”威脅。再加上有的家長吃喝吸賭、出爾反爾、謾罵成性,學生簡直就是在煉獄中煎熬!不要說心理了,身體能健康成長就不錯了。

當前,國家把“三農”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三農”興才能國昌盛。我們農村初中班主任更要義無反顧地肩負起這一使命。每位學生都有個性的差異、心理的差異,這源于每個家庭的差異。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學生家庭,詳加考察,多做工作,通過與家長溝通,以達到如下目標:

1.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點:品德教育,習慣培養,成人為本。

2.家庭教育的三大任務:

(1)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事學習習慣,保障孩子成才。犧牲高分,也要養成良好習慣,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2)營造和諧理想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成才。寬容孩子成長中的失敗,允許孩子犯錯誤,把孩子當作孩子;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3)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優秀。方法不當,再多再濃的愛也無濟于事,甚至成為孩子成長的毒藥。

家長是孩子最可依靠、依賴的人,通過家長參與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是最樸實、最有效的途徑。在實踐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家校互訪法:老師每學期至少進行一次家訪,電話通訊宜常聯系,家長也要趁適當時機或定期到學校詢問,與老師交流。此法意在加強家校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及容易出現的問題,并結合老師適時解決。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動和家長交朋友,家長要積極和學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學生不會再怕老師告狀,回家挨整,家長不會再忌諱老師居高臨下,橫加指責。這樣一來,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成為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心理健康教育會更有益。

3.傾心傾聽法:面對子女(學生)時,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對待子女(學生);要側耳傾聽,傾心相聽,多包容。尤其是無關原則的問題,要隨聲附和。傾心傾聽是與學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師途徑

(一)班主任牽頭

班主任在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著最重要的核心作用,這是因為;

1.一個初中生三年學習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責任者是他的班主任。

2.一個班的班風、學風的形成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

3.在目前條件下,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指導學生最多的教師是班主任。

說一句毫不夸張的話,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農村教育的成敗,“三農”未來發展的興衰。這不是筆者的發明,世人皆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據筆者和課題組成員經驗,認為農村初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診斷法:在教育實踐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個學生,僅憑經驗和表面印象是遠遠不夠的。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診斷,是了解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心理診斷是對學生的需要狀況、學習條件或缺陷的科學描述或分類,從而搞清楚他們所出現問題的性質和原因,確定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2.心理輔導法:心理輔導活動就是以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專門活動。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心理輔導活動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與班會或其他班級集體活動或團體活動結合在一起。有條件的話,更應該通過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進行。

3.心理咨詢法: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學校政治思想教育多從政治理論、倫理道德、法律規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礎上,著眼于學生社會行為規范的養成。(班主任 )一般采用宣傳、說教、批評、表揚、提供榜樣、紀律約束等方式。心理輔導咨詢是從社會學、心理學、心理衛生學、醫學的角度,以人為本探討人的內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親情、傾聽、接納、參與、鼓勵、輔導、訓練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礎上,強調人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強。

4.閱讀沐浴法:閱讀名人傳記、名著佳作,讓學生在榜樣的熏陶下,感知更廣闊崇高的人生,讓心靈得到沐浴,使心靈更強健。班主任培養起學生讀書的習慣,相當于在每個學生心中安下了成長的助推器

5.悄悄話信箱:有些學生內向,不敢咨詢或主動找老師幫助,班主任就以這種暗中往來的方式去打開幫助他們打開封閉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學生的悄悄話、便條、信箋,班主任更宜主動給學生寫便條、便箋,噓寒問暖。大愛可無疆,能融化心靈的冰墻;大愛無痕,可潤物細無聲。

(二)科任教師協同

常言說:“人心齊,泰山移”、“丑不丑,一合手”,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班主任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每一位任課教師,學校的每一位領導、職工都是同盟軍,班主任一定要凝聚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

1.協調法:班主任不可能每一堂課都與學生打交道,更不能時時處處與學生在一起。要經常與各位老師聯絡,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出發,齊抓共管,發現問題,及早預防、解決。

2.攻心法: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老師,每一位老師也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生,針對科任教師優勢,利用這一優勢資源,通過科任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一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3.激趣法:興趣是人健康成長的永久動力。科任教師發揮專業特長和人格魅力,八仙過海,各盡其能(顯神通),培養學生的良好興趣,對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4.導師制:根據學生的情況,為每個人建立一份檔案,分門別類地承包給每一位科任教師,由他們負責所承包學生的學習、思想等方面的工作。承包的責任人實質上就成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導師。形成制度,學生定將受益終生。

四.學生途徑

陶行知老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葉圣陶老先生也說:“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讓每一個學生擁有心理健康自我調節的能力,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雖然學生有其局限性,不過當今時代的學生畢竟思維活躍,知識面寬,獨立性強。班主任應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完善和調整心態,讓大家教育大家,讓學生幫助學生,這樣心理健康教育會更有效果。常見的方法有:

1.自助法:班主任、語文教師可以日記、周記、月記形式定期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寫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整,當然也方便老師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著自己長大。

2.表演法:當班主任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某種不良的傾向時,因勢取材,編一個情景劇,讓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換,明辨是非,心理成長。這種方法為學生喜聞樂見。

3.互助法:我們都有這樣一種經驗,學生叛逆家長,叛逆老師,但他們不叛逆同齡人(朋友),他們之間往往心貼心,無話不談。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導、組織學生互助,這樣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瀉壓法:實踐表明,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煩惱、壓力。當我們現時現地運用的一切干預措施一時不能湊效,班主任還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排泄方法。

(1)吼叫法:找一無人處,讓自己放肆的吼、叫、罵、哭一場。

(2)野蠻體魄法:狂跑、狂跳、狂踢(球)。(注意安全第一)

(3)暫時放下法:蒙頭大睡,痛飲美食,看驚悚小說,武俠小說等。

(4)長友傾訴法:找你親近的信任的家長、老師、朋友傾訴。

(5)自我傾訴法:寫日記或對著某種自己喜愛的物品(狗、豬、花、樹等)傾訴。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這是二十一世教育的追求,也是我們研究這一課題進行實踐探索的追求。這一追求實現的那一天,必定是農村孩子的大幸,“三農”之大幸,國家之大幸。

心理教育論文: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認為是班主任的專利,確實,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為任課老師,就沒有責任了嗎?恰恰相反,學生的發育過程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共同結果,他們所接觸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會對他們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即使不是班主任,身為任課老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

例如,政治課現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討論的都是中學生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通過師生共同探討,使同學們修正自己的價值觀,明確價值趨向,增強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另外,語文課的學習中,那些優美的詞匯,令人神往的意境,都會使人浮想聯翩,驚嘆祖國語言的精練,山川的壯美,讓學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數學題的解答需要嚴密的邏輯,長期的學習一定會增進考慮問題時的全面性;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等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在生物課的教學中,我也注意到了隨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時,我就聯系了學生實際進行了教學。

飲食是人們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關鍵的青春期,所以營養的攝入尤其重要,而學生們由于各種原因往往對食品有錯誤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糾正各種心理誤區,引導他們到正確的食品觀念。心理誤區包括:

一、偏好某種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愛美,加上現在的社會輿論都是以瘦為美,所以部分學生存在“為了美不吃東西”的心理,僅靠水果蔬菜提供營養。如果這種心理持續發展的話,有可能導致厭食癥,就成了心理疾病了,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還有些學生滿不在乎,隨心所欲地吃東西,結果導致高熱量,高激素的東西食物攝入過多,長期下去的話,必然全導致身體營養不良。針對這一點,我給學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飲食是為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飲食不規律,認為對身體影響不大。

大部分學生都有這種心理,他們對待早飯更是如此。許多學生不吃早飯或草草應付,以至上午的學習和活動效率低下,嚴重的可能導致虛脫。這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身體健康。

所以我在已學習了“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基礎上,為學生指出了危害,告訴大家,飲食不規律,不但會損傷腸胃,而且會造成能量攝入不足,不利于他們的生長發育,讓孩子們從心理上重視起來。

三、認識片面,過猶不及。

學生一旦認識了營養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會產生多吃藥品補營養,完全飲用純凈水等心理,這種認識也是不正確的,只要按照食物寶塔的搭配,合理飲食,一般都能滿足人體需要,沒必要再吃藥補充,補過了量,反而不利于鍵康。有些人就是吃藥成癮,總覺得自己營養不良,吃鈣片、喝營養液,補來補去,越補身體越不舒服,讓學生了解這一點的話,就可以使他們免入這種心理誤區

四、自我放縱,不夠重視。

很多同學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識,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邊小攤,少吃街變小灘的食品等等,但總是寬容自己,或是堅守“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俗語,認為人家都吃了也沒生病,我當然也不會生病,于是就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學生深刻了解之后,就不會對家長在這方面的說教有逆反心理了總之,本課教學,重在糾正學生以往的錯誤或片面認識,使他們從心理上重視起來,認識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確的飲食方式會有利于身體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保證。

只有健康的心理趨向才能指導正確的飲食方法,才能有利于身體健康,這就是本節課,我要向學生傳達的思想。

另外,教學形式的選擇,也對學生的心理有影響,本課中我多次進行了同學發言和小組內討論的方式進行課程,這不單只對教學內容有利,更使得學生能夠處在平等、自由的氣氛中充分發表自己健的意見。即使錯了,也不能責備,要找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擁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對一名教師來說,這一點是尤其不能忽視的。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教授本課時重點想突出的,希望學生在學完后,能夠在心理上對食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因為誤區而產生關于食品的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論文:淺談學生有效心理教育方式研究初探

論文關鍵詞: 學生心理教育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論文摘 要: 如何使教育事業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培養出心理健康的人才,向來是靈魂工程師們不斷思考探索的問題。作者就教育對學生心理影響的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指出不同心理教育方式對培養學生成為“學習人”、“健康人”、“優秀人”、“和諧人”和“社會人”的巨大作用。

“時不我待”,不僅僅是教師一直以來對學生苦口婆心的教導,更確實地反映了解決應試教育弊端的迫切性。雖然目前教育改革已經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希望,但是亟待解決和優化的問題確實還很多,特別是心理教育問題。對此我在學生心理教育方面進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教學改革引領學生“學習人”的心理

班主任僅側重于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不明智的,而且應適當傾聽學生對“學習無聊”的抱怨。

作為職業中學班主任,我首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性格類型等進行區分,和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幫助他們從依賴、逃避、邊緣化、強迫心理等消極因素中解脫出來,合理地“撩撥”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明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狀態產生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認為,針對性的心理引導,是良好學習氛圍的催化劑。

無論社會的哪個角落,對于正在從事的事情,人總有或淺或深的思考。在社會的大環境的影響下,在從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采用正確的心理教育誘導學生的內心思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正是以教學改革對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為真實例證。

二、素質教育衍生學生“健康人”的心理

高壓應試教育,已經嚴重地擠壓了青少年們的情感、美學、社會等方面的認知教育空間。倡導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真實地考慮學生在心理、生理各個層面的需要。素質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切實途徑,是教育事業所走出的極為人性化的正確的一步。

在班級工作中,“學生不丟棄課余生活”成為我和同學們時常議論的話題。事實上,合理的課余生活不僅可以排遣學習壓力,而且可以強健體魄,增加知識積累。不定期地開展生活現象討論,分享一本書,發表一篇觀感,開一次充滿各種創意的班會等舉措,在受到同學們歡迎的同時,也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逐漸形成健康的班風學風。這樣學習生活更輕松有意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也變得多姿多彩。最終從學生們口中得到的答復是:學校生活不再“忍受”,而是“享受”,享受學習生活的愉快時光。

當然,素質教育真正完全落到實處還需時日,但是,“減負”不再只是口號,班級形成了良好風氣,證明了素質教育確有實效。

三、以人格教育為本,塑造學生“優秀人”的心理

提到東西方教育差異,不可否認,西方的教育確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有人膚淺地追討西方教育的“快活”的“惡果”,卻忽略了個性發展的重要性。事實上,我們作為教育者最需要注重的是人格教育和才能教育。

“人不學,不知道”。我曾在班會上給過學生這樣一番戲說:注重淵博的知識,而不去理解人類最重要的情感,不去遵循人類所須具備的品德,那只是計算機,而不是有思想的人。豐子愷把人格比作三足之鼎,思想品德情感各持一端,如果說知識是人一生的追求,那么人格的追求就是人類世世代代的追求。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立身”“做人”,才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每日“人格教育”的必修課。社會存在意識,人際關系觀察與融合,人生觀、價值觀,這些對剛成年的學生尤為重要。教師作為父母以外最主要的引導者,能夠塑造優秀的人格,才是成功教育的一種驕傲。

“人之初,性本善”在教育上的教義——人性不論出身,才能可以塑造。這所持的觀點是,每個人都具備足夠的發展空間,左右能力發展的多是環境等后天條件。教育者所須問責的主觀原因,是受教育者的環境因素產生的一些反作用力。父母師長的言行、社會環境及輿論,影響著孩子人格的形成,自然也對其人生觀,甚至是對“須努力”、“如何努力”的看法產生巨大影響。所以,教育者必須加強自身人格,幫助學生優秀人格的形成,從而使他們真正走好求學之路,人生之路。

四、心理困擾的疏通調節學生“和諧人”的心理

中學生的心理困擾大多是由性格和情感因素產生的。性格的影響,多表現為情緒的高漲低落,而情感因素則多產生于家庭、學習、人際關系等問題。所以正確引導學生心理,實際上也是關心學生生活的具體過程。我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積極誘導并鼓勵學生自我調整、事實證明,對情感和心理困擾的疏通引導產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比如我剛擔任本班班主任的時候,發現在自習課間有一個女生偷偷地哭。據了解,該生父母離異,她和弟弟由殘疾的母親撫養,而不知所蹤的父親從未支付任何撫養費,他們只能寄居外祖父家,經濟十分拮據。學校提供給她勤工儉學的機會后,由于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課余時間,她漸漸和班上同學疏遠,更別提能有個好友。沒有同學朋友的關心,又惦念家里的親人,內心的孤獨導致她產生不想讀書的念頭。通過談話,我安撫好她,鼓勵她重新建立對家庭的正確認識,樹立好學習生活目標。當天班會課便宣布她擔任課代表,提升自我價值感,并安排舍友多和她聊天,讓她多參與班級活動。內心的變化使她的心境漸漸平穩,愈發開朗起來,和同學的關系也逐漸和睦融洽。由此可見,在學生產生困擾的時候,正確的心理疏導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五、以社會為模型的實踐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社會人”的心理

針對班級紀律問題,我曾和同學們在班會上公開商討。班級就是“小社會”,在“小社會”里,如何和睦相處,如何“遵紀守法”成為主要議題,藉此制定了新的班級紀律。

首先,我挑選并指定表現較為優秀的同學擔任班干部,并以“擇優當選”為原則輪換。然后,班干部領導同學進行班級工作處理,同時同學監督班干部,并進行民意調查和對其工作實行考評。在班會課上,同學們時常對班級工作和社會工作展開相關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合理競爭意識,又使所有學生對班級工作產生責任感,還增強了集體存在感和榮譽感。這一自發的內部變化引導了他們對社會及社會人際關系,乃至對今后的目標有更清醒的認識,旨在為成為一個真正健全的“社會人”而努力。

以社會為模型加強合作的教育方式切實地使學生們更早地接觸社會,達到社會實踐性的教育目標。因此,這里所指的實踐教育并不是單指教學的實踐化,也不是單指為達到學生能力和諧發展所實行的教育手段,而是標明以走向社會為目標的社會調查、社會模式等教育方式。

“世無伯樂,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但教師應不以發現天才為能,而以教書為先,育人為本,研究學生的心理,建立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目標,須知道學生能夠成為會學習的“學習人”、身心健康的“健康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人際和諧的“和諧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方為教育的百年樹人大計。

心理教育論文: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教育

現代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意識等方面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競爭壓力增大,新舊觀念不斷撞擊,各種新現象、新矛盾紛至沓來,使如今的小學生,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機會增多。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十分嚴峻,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1.情感的理解

心理過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加工過程。在心理學上,通常把認知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活動統稱為心理過程。認知過程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情緒過程是人對待他所認識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度體驗;意志過程是人在自己的活動中設置一定的目的,按計劃不斷地排除各種障礙,力圖達到該目的的心理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認識、情緒與意志活動不是彼此孤立地進行的,而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受認知活動的影響,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就說明認識對情緒的影響作用;而“知識就是力量”則說明認識對意志活動的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也影響認知活動。積極的情感,銳意進取的意志品質能推動人的認知活動,相反,消極的情緒,萎靡不振,畏難茍安就會阻礙人的認知活動。再者,情緒和意志兩者也是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的。

2.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歷來都十分重視教學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學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而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為情感和態度教學不只是思想品德課的任務,學校各門學科都包含著這方面的任務,因為學生在學校內學習的任何知識、技能或行為、習慣都不能離開一定的價值標準。如列寧所說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即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翻開語文教材,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質兼優的名家名篇中洋溢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同志親友、對大自然的深摯情誼,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美典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阿拉伯數字和x、y無論經過怎樣巧妙的

組合,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教語文就是要讓學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沖擊、融會之中,身臨其境,方能“沿波討源”達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應該說,在這一過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傳遞,并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學生的共鳴,乃至是情感擴散、泛化,實現情感的積極遷移,這一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即使讓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也應伴隨著種種情感活動,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

3.情感教育的實際運用

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語文教材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是人類優秀文化的積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給學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標準,老師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培養學生的真摯情感。鑒于此,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語文新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產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感情。體現文道統一的實質。

以小學六年級課文《最后一課》為例,闡述在進行該文的教學時,可以將心理教育很好地滲透到語文實際教學中去。

在教學都德的《最后一課》時我的體會是:要善于用教材中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要十分重視發揮課文語言所特有的感染力,用課文所使用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最后一課》是一篇充滿了強烈抒情筆調的文章,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文中傾瀉著,作者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輝在閃耀著。為了使學生對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愛國主義思想”直接有所領會,教師可緊緊抓住課文中所使用的形象而幽默的語言:“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所引起的聯想,是他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德語的愚蠢。通過這些語言,引導學生直接體會人民對敵人的鄙視、諷刺、嘲笑。

總之,在《背影》一課教學中,和學生一同思考、討論、交流,一同歡樂,引導學生審視多種知識,人物,事件的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與學生感受真情教育,共享人文關懷。

心理教育論文:多重舉措開展學生心理教育

摘 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在學校,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理應順從時代的需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關鍵詞:學生 心理教育 開展

有人說人類最大的殘疾是心靈的殘疾。由此引申,人類最大的危險也不是核能蓋頂,而是人類道德的墮落,人類精神性的滑坡則可能引起人類毀滅性的災難。加強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是擺在每個職教戰線教育工作者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學生受教育的環境首當其沖的是家庭環境教育,家庭環境是學生賴以生活的主要場所。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而惡劣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創傷,影響他們個性的自由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心理障礙問題,使得學生個性向不良方向發展。現代社會,問題家庭越來越多,如父母爭吵、離異、再婚以及酗酒、賭博、嫖宿等等,還有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這些問題都會縈繞在孩子周圍。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中,他們會逐漸感到厭惡、郁悶,覺得生活是如此的了無生趣、索然無味,繼而感到人生是無趣的、暗淡的,于是他們便放棄希望,放棄追求,放棄自我,性格發生改變,性情變得乖張、煩躁、郁悶、暴躁,并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和效果。

通過走訪一線老師,職業學校的老師滿腹抱怨,抱怨現在的學生多數學習成績差,什么素質的人都有,而且他們特別貪玩、厭學,提到學習他們就滿臉的不高興,逃課、逃學、上課玩手機、睡覺、沉溺于網吧、和同學攀比吃喝穿戴現象很常見。只要班主任與家長聯系,視老師如仇人,出口辱罵老師。

再加上家長存在著“知識無用,只要有個地方看孩子就行”的觀念,所以學生進校后情緒波動大,思想復雜且不穩定,給學校教育和管理帶來了難度。

學生的心理問題與社會劇變有關,同時也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密切相關。這從另一個角度警告我們,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們不僅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日益發展的社會,而且很可能成為各種心理疾病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在學校,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理應順從時代的需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治療,給予每個學生滿腔熱情與關愛,引導幫助他們走出灰暗的心理狀態,發揮他們的長處,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藝的機會。

學校應在新生進校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班主任可以和自己的學生一起進入課堂,系統學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班主任還可以定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學生發放各種心理調查問卷,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針對問卷中發現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要主動聯系學生,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愛,讓學生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學校要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相結合。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于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如果學生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師長都不尊敬,又怎么能愛他人、愛社會、愛人民、愛祖國呢?因此,我們必須以此來教育學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在學校要尊敬師長、尊重每一位職工;在社會要敬老愛幼、助人為樂。

學校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教學領域的教學和校園環境進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可利用校園環境鼓勵學生與自然界中的小生靈交往,照顧花草、喂養動物,讓學生體會付出愛的愉快情緒,學生學會正確的關心行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鞏固與表揚,這樣學生就會逐步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他們各自負擔著不同的職責,在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彼此又必須緊密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創造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在學校,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理應順從時代的需要,加強自身素質與修養,指導和開展學校的德育教育。

心理教育論文:簡論新時期幼兒的健康心理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新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人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新一代,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但由于當前經濟條件、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等眾多因素影響,幼兒健康出現了新的不良現象。因此,新時期幼兒的健康心理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適宜環境,形成良好的心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能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無聲勝有聲”的獨特影響。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能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首先,教師應先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蹲下身來和他們講話,傾聽他們訴說苦惱,與他們分享快樂,了解他們的興趣,關注他們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尊重幼兒的人格,遵從他們的意愿,他們的事讓他們自己做主。在這樣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幼兒沒有顧慮,沒有壓抑,就會有話敢說敢講,遇事敢想敢做。豐富的物質環境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愿望,啟迪幼兒的智慧,愉悅幼兒的身心。獨特造型的建筑設計能令幼兒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美化、教育化的裝飾環境,既富有教育意義,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開放的游戲環境,豐富的游戲材料,能緩解幼兒的壓力,滿足幼兒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利用同伴關系,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現在的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被視為“小皇帝”。特殊的家庭環境和居住條件,使他們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的機會。帶之而來的是孤僻、任性、依賴、唯我獨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園得天獨厚的同伴群體,為幼兒創設相互接納、信任、尊重的集體生活的氛圍,有助于幼兒心理品質的形成。各班可根據需要創設計算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表演區、科學區、娃娃家、商店、醫院、餐廳等多種活動區域。幼兒每天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進入各區進行自主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識。對一些特別的孩子應給予特殊的關愛。如有的幼兒性格內向、不合群,早晨來園時很少主動向老師問“早”,他們總是不聲不響地獨坐在小椅子上,平時從不舉手發言,做事慢騰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活動與同伴游戲的機會,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愿望,從而培養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如每天他們一來園,老師就讓一些主動、熱情的同伴約他們,商量是玩“手工區”還是“娃娃家”等,在玩的過程中多和他們交流。久而久之,他們在和同伴的游戲中體驗到了快樂,慢慢地他們便由被動變成自覺地參與,并且有了主動與同伴交往的愿望。在活動區玩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把這些小朋安排在活躍的孩子周圍,讓他們身臨其境,獲得直接的交流和感受。漸漸地這些孩子在同伴的影響下會有明顯的進步。

三、開展多種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教育的載體,也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活動能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和融合到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中, 在區域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中,都要注重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徑。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準備不同層次的材料,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每個幼兒都能完成任務,體驗成功。在安排活動時,保證幼兒有充足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幼兒開展自主游戲,滿足幼兒各自的心理需要,愉悅其身心。在開展活動時,為幼兒創設參與活動的條件和機會,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多進行操作體驗,在實踐鍛煉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在評價活動時,教師要以激勵為出發點,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所做的努力,關注幼兒的進步,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四、家園密切配合,鞏固和發展健康心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動的開展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也不例外。首先,可通過“家園互聯網”宣傳欄、家長學校中專家的專題報告,向家長宣傳幼兒健康心理的理論、方法和重要性,讓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爭取家長的配合。其次,可以通過“家長問卷”,了解幼兒在家的真實表現。根據不同年齡班設計家長問卷的內容,對收回問卷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向家長反饋,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能夠在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配合教育。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心理方面的具體問題,制定家訪計劃,利用業余時間對大多數幼兒進行家訪,了解幼兒在家的真實表現,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幼兒的科學方法,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會深刻認識到家庭與幼兒園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總之,新時期的幼兒健康心理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個體;既要重視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兒園高度重視,又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只有經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心理教育論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強化心理教育

[摘要]心理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使之形成健康心理品質的教育。心理是思想的基礎,而心理活動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內容的實施提供了前提和基礎,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只有準確地把握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關系,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教育 教育途徑

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及其結構關系中,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內容。人的心理狀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紀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起著維持、調節、控制、統合等作用。心理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就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主動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項活動中去。心理是思想的基礎,而心理活動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內容的實施提供了前提和基礎,與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各育相輔相成。只有準確地把握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關系,并落實到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目前,學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已被社會各界及教育工作者所認同,但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制約著學生心理教育健康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忽視主體的差異性。一些心理教師習慣于以“傳道、授業、解惑”的身份自居,忽視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對學生不進行認真調查及心理測評,不進行綜合素質摸底,對他們的基本情況、智力狀況、個性特征與氣質類型、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心理以及職業能力傾向等不仔細了解。在心理教育中,習慣于按統一的標準和目標要求學生,使用單一的雷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不能有的放矢,使教育帶有很大盲目性,缺少針對性,脫離了學生的教育實際。

第二,課程和教育割裂,方法單一。心理教育在有的學校變成了一個脫離德育、智育、體育的單獨領域,使之從完整的教育中被割裂、抽離出來,僅僅靠單獨的課程、配備專業的老師,或設立單獨的機構來實施,這使得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變成了某一門課的任務,某一個或某一些教師的任務,造成了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的脫節。同時教育方法局限于課堂講授、心理輔導與咨詢幾種。并且有的學校的心理教育采用心理咨詢與治療為主的醫學模式,讓學生錯誤的認為心理教育就是給學生診治心理疾病的,把心理教育的老師看成是心理醫生,學生怕被當成有心理疾病的病人,不敢找老師溝通,心理教育被人為的設置了障礙。

第三,心理教育的師資水平、考核機制有待完善。有些心理教育教師自身存在心理素質問題。學生的素質是由教師本身的素質來培養和塑造的,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關鍵在于教育者是否有健康的心態。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不少學校沒有素質較高的心理教師和建立起心理教師的考核機制。因此,提高心理教師的專業素養,建立和健全心理教師考核機制,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強化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

1.以學生的主體意識作前提,進行自我教育,樹立心理教育新理念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須以學生的主體意識作為前提,學生的主體意識表現為有較強烈的內在的心理需求和外在行為上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意識為基礎,自己對自己實施的主動教育。自我意識強的人,對自己的認識比較得體,其心理發展就比較健康、比較完善。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所謂的自我教育,就是指個人主動地提出道德修養目標,并以實際行動努力完善或培養自己的人格品質的過程。它是個人思想品德修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總之,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離開了自我教育這一環節,任何教育都是無法奏效的。因此,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全面正確地評價自己,善于“以人為鏡”,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來認識自己。

2.構建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統,發揮合力作用

首先,要注意培養多層次的合格的心理健康的師資隊伍。心理教師要政治性強、業務精、作風正派,要具備咨詢素質及相應的知識結構。以心理學工作者為主,配備適當教育、管理人員、醫務工作者壯大心理咨詢隊伍,使他們善于觀察、分析和診斷學生的精神狀況,并能給予實質性幫助。其次設立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和心理咨詢門診。負責對那些自感問題較多或有較明顯的人格障礙,不能自我調節的學生進行指導和咨詢。再次應按照《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科學安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格、開發潛能。

3.對學生進行教育調查和心理測評,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對學生基本情況、智力狀況、個性特征與氣質類型、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心理以及職業能力傾向等進行綜合素質摸底,建立每個學生的個性檔案。在對學生的個案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做出系統記錄后,可以使教師比較科學地了解學生,以使心理教育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積極創造條件,運用適合我國國情的心理評估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評,以便于對學生心理問題早發現、及時干預和跟蹤服務。

4.積極營造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首先,學校心理教育應以教育輔導模式為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滲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滲透到各個教師的教育觀念中,讓廣大教師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大力開展有關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設立心理咨詢中心或心理咨詢室,同時也可以用信箱、信件等進行書面方式的心理輔導,學校有校園網的可以設立相關心理輔導網頁或論壇,開通“心靈之窗”電子信箱,進行網上心理輔導。利用學生會或社團內刊物、校園廣播站和宣傳欄、班級黑板報等,加強心理教育宣傳,創設良好心理氛圍。努力幫助青年學生把握內心世界,化解心理沖突,為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打下長久而全面的基礎。

其次,學校要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目前大部分學生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學過教育學、心理學等有關心理教育知識的并不多。他們中有不少人,不了解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主動多與學生家長聯系,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讓家長遵循青年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尤其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再次,要呼吁媒體和社區配合學校教育。只有通過多種途徑,采取積極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教育論文:加強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勢在必行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 逆反心理 認識 調適

論文摘要: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教師、家長及專職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存在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象,同時又表現出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的狀態。因此,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和動搖。鑒此,揭開逆反心理的神秘面紗,了解其實質、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它的良策的問題便撂在我們面前,而且,學校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心理機制

所謂逆反心理,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觀念定式與特定的教育情景下產生的認知信息相對立、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背離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逆反心理并不是無緣無故就會誕生的,它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演變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演變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并理解教育的內容(信息),并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和態度觀念加以比較;最后,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度反應。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后,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心理構成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大要素構成的。其中,認知是受教育者態度的基礎,在對態度的作用中,認知主要是對逆反心理起準備和導向作用。這是因為,無論什么人(不包括思維不健全者)怎樣認識某一現象或問題,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較為穩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些穩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所構成的認知,支配人們對某一現象或問題將要采取怎樣的做法,即是擁護、支持、順從態度,還是怠慢、反對、逆行的態度。

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個構成要素,主要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對認知信息內容的一種情緒體驗,即喜悅(愉快)或煩憂、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決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動力。具體地說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當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觀念,一般會感到一種滿足、充實和愉悅;而對不理解的信息和觀點,一般會感到疑惑、焦慮和煩憂。將這些對新觀念、信息的情緒感受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所存儲的知識內容、態度加以比較,當原有的不良情緒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時,不良情緒就會愈加強烈,從而導致產生去抵制有關教育管理的內容和信息的行為意向。當這種意向傾向越來越多時,逆反心理就會逐漸轉化為一種逆反行為。

行為意向是逆反心理的第三個構成要素,在逆反心理中是顯而易見的,它是逆反心理轉化為逆反行為的準備,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響。充分認清逆反心理的構成及其作用,不但能加深我們對逆反心理實質的認識,而且對我們尋找解決對策,并有效地預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很大的意義。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般原因

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1主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緊密連在一起的。

3、1、1青少年時期由于大腦的發育成熟并趨于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3、1、2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發育逐漸成熟,由此而引發的性征越發明顯和突出,隨之性別意識、性意識便逐漸強化和建立。由于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教師誨人不倦的施教、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等等,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意向驅散了。

3、1、3青少年時期盡管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又還是不平衡的,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學認知發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他們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和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3、2客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除了主觀因素外,還有諸多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2、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一是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的積蓄、沉淀,在青少年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家長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二是某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方式往往有些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或者是把孩子當成孩子,很大程度上沒有給與孩子尊重,導致孩子自尊心匱乏、孝心淪喪,最終“被迫”走上逆反的道路,甚至陷入違法犯罪的深潭。

3、2、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具體來說,一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總是把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教師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對學生的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教師施教的內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輸和填鴨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2、3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晌。同輩群體是指同齡或相近年齡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群體中,青少年受同輩群體的影響最突出對同輩群體的依賴最明顯。這是因為在青少年同輩中,青少年們不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愛好、興趣和共同的行為傾向,它們之間相互容易認同,最能達到或造成相互轉化與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輩群體中積極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傾向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目的大體一致,置身其中的個體青少年的心理就較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等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3、2、4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的發展,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且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象或因制作節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卻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并輻射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此外,互聯網給青少年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良的網絡文化很容易把個性日趨獨立,但又無法完全認識事物本來面目的是是非非的青少年誤入歧途,而不能自拔,現在網戀給青少年帶來的悲劇已經屢見不鮮。

4、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方法

通過前面對青少年逆反心理實質、活動和機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們認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4、1 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被教育者。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展能力方面實現。正確解決這一關系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工作,尊重青少年。進而就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4、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順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教育者能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和背離,那么,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4、3 加強同輩群體的指導。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可以說是一種生存、生長環境對人的壓力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為此,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現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同輩群體中“領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導,則更是必要的。

4、4 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面對社會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起到預防、消除逆反心理的作用。

4、5 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和成功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贊美。他們認為: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贊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

筆者認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裝載成功之船的海水,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可能性則是極有可能的,也就是說,對于青少年逆反心理處理得當,則會把青少年從罪惡的鴻溝中拉回來,反之,則會是青少年墜入犯罪的深淵。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建議: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贊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批評雖然可以幫助受教育者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即使表面順從了,但是,逆反心理的禍根將扎得更深;那么,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

為此,我呼吁!學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應該由枯燥的應試教育轉化為妙趣橫生的互動教育!學校對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考核是不容小覷的!同時,加強對青少年的情商教育也是當務之急,加快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的步伐更是勢在必行!

心理教育論文:關于心理教育行為分析

論文關鍵詞:心理教育 行為分析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呼喚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高素質的人,最佳的體現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展。這是對培養人的當代教育提出的要求。為達到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體系中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 實施心理教育行為的意義

21世紀是一個國際競爭激烈、科技發展迅速的世紀。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政治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民族素質和科學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競爭將引起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知識結構的變化。現代社會使人們有了時間緊迫感、差別加大造成的心態不平衡、流動和變化加快帶來的不安全感、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淡化以及現代生產方式與工作條件產生的單調、枯燥、孤獨乏味之類的感受,于是就加劇了人們之間的心理沖突,產生浮躁、焦慮、失落、不滿之類的不健康心態。另外,在心理素質上,當代人又存在意志薄弱、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缺乏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依賴性強、情感不穩定、危機意識不強等心理問題。因此,心理教育在未來的教育中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知識經濟呼喚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高素質的人,最佳的體現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展。這是對培養人的當代教育提出的要求。為達到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體系中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一直受單一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學生身心整體素質發育不良。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解決的出路是建立新型的人才素質模式,而在人的整體素質模式中心理素質是基礎,對人的其他素質及人才整體素質有重要影響。

青年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的“暴風驟雨”期,在目前的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就是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問題,走向成熟和成功。同時,也是幫助大學生實現社會化的主要任務。

二、 心理教育行為的作用

心理教育行為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教育行為。如興趣教育、意志鍛煉、性格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技能訓練、社會適應性培養等。

心理教育的目標很明確,首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這里的心理素質是指與現代社會文化要求相適應的現代人的心理素質,與學生當前生活相適應的心理素質,以及學生進行良好學習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的核心因素,它居于社會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之間,是個體遺傳和社會環境影響、教育要求相互作用在人的主體內部的沉淀,同時又是人的主體性格結構的核心成分,推動著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提高和優化。人的遺傳素質和身體潛能開發與實現的程度,以及社會文化歷史經驗在人的身心結構中的內化、沉淀的程度,都可以從人的心理素質水平上得到綜合反映。

其次是開發身心潛能,不僅要造就學生與未來文化相適應的一般的心理素質,更要造就學生與科技進步相適應的創造心理素質。現代心理學與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潛能未能充分利用。曾任法國總理的埃德加·弗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人類大腦有很大一部分未經使用的潛能,有些專家估計說,其數量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一系列嶄新的教育觀念、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最后,心理教育可以預防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來幫助人們消除不良心理,提高心理的適應能力。

三、 實施心理教育行為的內涵

心理教育行為的空間有多大?我們說:它直接影響到教育行為的成功。心理教育行為貫穿于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心理教育行為承擔著四個方面的任務:培養、開掘、預防和補救。推進心理教育可以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切入點和側重點,一般來說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1. 培養關鍵能力

21世紀人的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人的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以及作為一種高層心理需求的創新意識與成長愿望,不論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對人自身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德國的職業教育稱這些心理素質是人的關鍵能力。我們的教育,就面臨著要加大培養人關鍵能力的力度。

2. 開發七種潛能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通過大量心理學的實驗數據和實例的觀察分析認為,人類至少有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他認為:實踐證明,每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他還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這七種智力的潛能,環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和培育有重要作用。他經過研究證明:傳統教育和過去在西方流行的智商測試,只重視課堂學習,忽視了社會實踐。他在《多元智能》一書中指出:單純依靠用紙筆的標準化考試,來區分學生能力的高低,考察學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預言學生未來的成就和貢獻,是片面的。這樣做實際上是過分強調了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而否定了其他同樣是社會所需要的智能;使學生身上許多重要智能得不到確認和開發,造成他們當中相當數量的人雖然考試成績很好,走上社會后卻不能獨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對人才的極大浪費。

3. 知識訓練并重

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務。社會、學校、家庭甚至自然環境等外因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身心素質等內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因此,當前一方面要加強青春期知識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以及有關膳食結構與性格調節的知識教育,通過預防性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的預防性心理訓練,增強學生排解憂郁、承受壓力、控制情緒的心理能力。同時還應當重視排除對學生產生不良心理影響的外在條件,特別是可能帶來不良后果的教育方式,以防止出現由于教育方式不當而產生的群體性心理障礙。

4. 排除矯治補救

排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補救功能。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態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和犯罪低齡化、惡性化和集團化的原因之一。對此,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和其他心理矯治手段進行補救,或者協助治療機構進行補救,也是心理教育的緊迫任務。

5. 心理貫穿教學

實施心理教育可以采用提供心理咨詢、進行心理輔導、建立心理檔案等特殊的作業方式,但又不能只局限于上述的專門作業方式。教育教學活動過程同時是心理活動過程,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增強心理教育意識,能動地發揮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開掘心理潛能、預防和治療心理障礙與心理疾患的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制造學生的心理障礙,甚至引發學生的心理疾患。

6. 減輕心靈負擔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意義重大。過重的課外學業負擔,不單壓在學生身上,更壓在學生心上。學生埋頭于完成各項龐雜而又不甚必要的作業,就難以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類的關心,難以有舒展的胸懷和創新的精神。減輕心靈負擔,是現代教育行為要重視的一項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日韩中文人妻无码不卡|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视频|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www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红一片 | 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 国产成年女人毛片80s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美女裸体跪姿扒开屁股无内裤|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绿巨人www视频网站下载入口|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18禁黄无遮挡网站免费|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本码视频| 无码av免费网站| 成 人 免 费 黄 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