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10:40: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務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產生了諸如產權不清、體制不順、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等財務問題。如何適應后勤社會化改革帶來的財務管理體制、資產管理方式、預算管理、約束機制等幾個方面的新變化,探索建立既適應高校未來發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會化改革要求的財務管理模式,是高校財務工作一項緊迫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要理順高校與后勤集團之間的財務關系;二要加強后勤集團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三要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從設立后勤服務集團財務部、建立健全集團財務部的業務流程、完善后勤集團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監督制約機制等幾方面入手,建立與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服務體系。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財務管理模式
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高校后勤社會化,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點與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在后勤社會化過程中如何理順各種財務關系,規范會計核算,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當前高校財務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探索建立既適應高校未來發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會化改革要求的財務管理模式,是高校財務工作一項緊迫的任務。
一、高校后勤財務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后勤社會化財務管理目標是將高校的行政管理職能與經營服務職能分開,組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后勤社會化實體,變高校辦后勤為社會化辦后勤,最終實現后勤服務的社會化。通過理順高校與后勤的財務關系,規范會計行為,建立科學規范的后勤財務管理體制。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對傳統的高校管理體制特別是財務管理體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傳統的財務管理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其弊端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管理方面。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出現了很多經濟實體,這些經濟實體為了拓展社會上的業務,必須取得相應的資質,注冊成為獨立法人實體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企業在注冊成為獨立法人實體以后,對于財務核算的要求會更加嚴格。
2.約束機制與發展問題。隨著高校預算管理體制的改變,為保障高校正常運行所需的后勤服務費用,由高校預算撥款改為后勤集團向接受服務的部門直接結算收取,資金的流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改革后,后勤集團與各接受服務單位形成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市場約束,建立了用戶的消費選擇機制,形成內在的市場驅動力。一方面,各經費使用部門提高了自主理財的積極性,增強了節約意識;另一方面,增強了后勤集團的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促使其提高服務質量,實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資產管理與監督。改革前,后勤實體占用的資產作為高校資產的一部分,一般無償使用,高校資產管理部門主要側重于資產實物形態的管理。改革后,資產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非經營性資產轉變為經營性資產,評估后作為高校對后勤服務集團的注冊資本金投入,由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控制,管理的目的由實物管理向價值管理方面轉變,對資產的保值增值提出明確的要求,建立起一種以資產為紐帶的新型控股關系。
二、適應后勤社會化改革財務管理模式的探索
面對后勤社會化改革帶來的種種變化,如何建立新的財務管理體制呢?借鑒近幾年各地社會化改革試點的經驗,筆者認為,總體思路是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原則,理順高校與后勤集團之間的財務關系,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新體制,做到既有利于高校對后勤集團的財務監督管理,又有利于調動其積極性,積極穩妥地推動后勤社會化改革。
(一)理順高校與后勤集團之間的財務關系,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成功的前提
1.搞好資產的產權界定和評估,規范分離行為。資產界定評估是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起點,明晰產權關系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后勤集團的前提和基礎,規范分離可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社會化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進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完善投入機制。資產剝離后,后勤集團進入模擬運行或準社會化階段,高校應繼續支持后勤集團的建設和發展,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在一定時間內納入高校的中長期財務預算,分年度投入,補充后勤集團的資本金,作為國有資本投入,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真實地反映后勤集團的經營成果,壯大實力,培育后勤集團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為將來后勤集團的股份制改造打下基礎,避免產生新的產權不清,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3.社會化服務價格收費管理。社會化改革以后,必然涉及到服務結算價格和收費標準的問題,高校應合理確定后勤集團服務的范圍、服務項目、服務質量和收費標準,建立科學的財務結算關系。國家有明確收費標準的,應嚴格執行有關申報、審批手續。國家沒有明確規定的,應參照社會價格,并盡可能采取市場價格。對于某些敏感的服務價格調整,必要時可以采取聽證制度,以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4.資本保全與收益分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兩權分離的原則,高校剝離的資產一旦脫離了高校的資金運動軌道,就代表高校的股權投入到后勤集團的資本金中去,高校按股權享有所有者權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不直接干預后勤集團的經營活動,后勤集團經營期間,高校除依法轉讓外,不能抽回投資。后勤集團在產權明晰、責權分明的基礎上,在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師生服務的前提條件下,自主地進行資產的運營,享有資產的處置權,高校不得隨意將資產收回,也不得干預資產實物形態的改變。
收益分配也必須規范化,高校只能以資產為紐帶,以股權的形式,通過后勤企業的盈利來分享投資收益,而不能通過收取費用的形式實現。那些要求后勤集團上交資產占用費、租賃費或者折舊基金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符合資本保全原則,更談不上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加強后勤集團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是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關鍵
規范分離以后,后勤集團就變成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要以后勤社會化改革為契機,建立獨立的會計核算體系,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培育自我造血功能。隨著高校投入的逐步減少,盡快完成三步大跨越,由“高校養后勤”到“后勤養自己”,最終發展到“后勤完全服務于高校”,這是后勤社會化改革成功的關鍵。
內部財務管理模式剝離后的后勤集團是由若干個經濟實體組成,業務涵蓋飲食住宿服務、交通運輸、醫療
衛生等多個行業,應采取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別核算的緊密型管理模式。做好事業會計核算制度向企業會計核算制度的轉換工作,做好與高校母體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建立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明確成本的開支范圍,引入責任成本等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的重心下移,劃分若干個利潤中心,實行嚴格的成本核算,建立科學嚴謹的成本管理機制和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的成本考核體系,找出差距,使經營成果顯性化、真實化。 (三)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是后勤社會化改革成功的保證
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減輕高校負擔,提高服務質量,最終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服務。如果沒有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高校對后勤資產的控制將更加弱化,極有可能加速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是后勤社會化改革成功的保證。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層次:高校紀委監察部門以行政監督為主;高校財務部門主要以財務監督為主;后勤集團財務部門對各經營實體的會計控制;高校審計監察部門對集團財務運行情況進行審計檢查,是對財務監督的再監督。除以上專業監督以外,還應做好群眾監督,建立和完善消費者監督體系,保證后勤對教學科研的服務質量。通過以上努力,切實建立起一個以專業監督為主,群眾監督為輔,二者有機結合的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保證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成功。
(四)實行后勤會計委派制建立財務通報制度
實行會計委派制有利于高校后勤資產的保值不流失,有利于保證后勤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也有利于后勤企業的健康發展。當后勤完全脫離高校以后,高校應停止會計委派。
在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同時還應建立財務通報制度,后勤實體財務應按會計制度要求,及時向高校財務部門報送真實、準確的會計報表及財務分析,重大財務事項要及時向校級財務部門匯報。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對現行高校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提出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財務部門在改革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正確處理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和支持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關系,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辦法,保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促進高校后勤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實現高校后勤的真正社會化。
[摘要]當前,財務管理職能的觀點眾多,但大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這主要在于忽視了“人”對財務管理及其職能厘定的影響作用。因此,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重新厘定的財務管理職能,就需要兼顧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管理職能、財務經理財務管理職能和一般員工財務管理職能,以及財務活動管理職能、財務關系管理職能、財務活動管理與財務關系管理共管職能等層面,充分考慮和發揮“人”的因素的作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財務管理職能;職能分層
一、引言
一直以來,對財務管理職能的論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觀各種觀點,不難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足集中到一點,就是沒有從“人”的職責作用角度,僅就財務管理甚至財務活動談財務管理職能,使這種職能缺乏活性與靈性,以及財務管理職能應用上的不人性。因此,克服和糾正這些不足,就需要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財務管理的人文光環和人性光輝。
“以人為本”中的“人”應是集合名詞,是生活在社會之中具有各種社會關系,從事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著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由所有個體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社會有機系統。其“本”則是事物的根本、基礎,社會歷史的主宰、主體、主人,指導思想和行動的準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價值標準、尺度,以及哲學上的本原、本質,經濟學的本位,等等。財務管理不論如何定義,財務管理職能不論怎樣論述,都不能脫離其中有“人”起作用、有“人”在作用這個根本因子;都必須明確財務管理中究竟需要哪些“人”,所需之“人”為“本”的根據何在?所有“本人”如何分擔、履行和發揮相應的職責?在這方面,已有許多學者研究提及,如裴伯英、干勝道、湯谷良等人認為企業可以大致分為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財務經理三個層次,并且區分了所有者財務的職能和經營者財務的職能;王斌、張延波(2002)的企業財務分層管理體系也指出財務管理職能由出資者財務職能、經營者財務職能、財務經理財務職能組成。由此而論,財務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的價值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參與者不僅包括會計人員、財務分析人員和管理層,還包括工程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和廣告宣傳人員等(歐陽令南,2005);財務管理職能發揮好壞,既涉及企業及其成員的根本利益,也需要各方面人員充分履行好其職責。據此,筆者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直接涉及的“人”類就可區分成所有者、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經理和企業員工四個不同利益主體和行為主體(即企業內部關系人,本文不考慮與企業財務管理間接利益相關的外部關系人);相應地,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也就可劃分為所有者財務管理的職能、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管理的職能、財務經理財務管理的職能和一般員工財務管理的職能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的職能又因“四類人”在財務管理的財務活動管理、財務關系管理、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的共管之職能不同而有所差異和側重,從而使得財務管理職能層次特色更加鮮明和“人性”。
二、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
所有者財務管理是指所有者投入企業資本,監管資本的營運,并對其資本的投量及其形成的存量或增量進行調整的財務管理行為,目的在于確保資本投放和營運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增值性。它的職能主要如下:
1.在財務活動管理中的職能
財務活動是企業生產經營中價值墊支與增值的經濟活動,資本價值墊支及其增值是財務活動的內涵,資金運動的環節和過程則構成了財務活動的具體內容。我們可將資金的籌集、運用、耗費、收回以及分配等一系列資金的組織、運用和收益的活動,稱為企業財務活動。財務管理首要和基本的,就是對財務活動或資金運動的管理,其常規內容包括資金籌集管理、資金使用管理和資金分配管理三大方面。
財務活動管理包括對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管理。財務活動過程實際上就是資金流動與流向的過程,其管理也就是管理資金的流量或變量,主要包括籌資職能、投資職能和用資職能;財務活動的結果直接表現為資金的增量或減量及其所表現出的存量,是對資金運動結果的研判、評比,以及資金運動結果下的資金利益分派和資金存量配置問題,具有檢查、分析、考核、評價、分配資金職能。
在財務活動管理中的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要求所有者必須擺正自己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責任委托者和資本所有者地位與決策把關者和權益監察者角色,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所委托的責任得當有效、所投放的資本保全增值、所把關的決策科學可行、所監察的權益充實完整。具體來說,一是投資職能。所有者必須高度明確其投放資本的最終性目的或實在目標,以決定其具體的投資方式和途徑、資本結構調整的內容和形式等。二是考評職能。所有者必須充分關注企業的會計資料、財產狀況、運營態勢和涉及資本變動的系列行動,及時監督考評經營者的受托責任,保護其自身財產和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三是用資職能。所有者必須圍繞資金內部配置和資金耗費與收回中不同資金占用形態進行調度安排,使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資金分布合理、搭配恰當,及時發現并消除資金積壓、浪費、損失等問題。四是檢查分析職能。所有者必須認真檢查和預防其在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的稀釋或受損,尤其是對股票籌資、控制權性質的投資受資和資本結構的調整等,要有效采取一定的干預、監督和分析措施,以保全其資本和權益。
2.在財務關系管理中的職能
財務關系是由于財務活動而產生的資本權能處理關系,是不同資本權能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關系(彭韶兵,2003),也是企業在財務活動中與有關各方圍繞各自的社會責任承擔和履行而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靳能泉,2008)。對財務關系的管理實質就是針對財務關系形成、維持、保護和發展等而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財務管理職能主要和具體的體現,就在于財務關系管理職能上。由此確定的財務關系管理職能就是指企業內各方財務活動當事人在財務
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協調、公關、營銷等功能。
在財務關系管理中的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主要體現為營銷和協調職能。財務管理不僅體現在對資金及其一系列關系的管理上,而且體現于對與其相關的服務、知識、創意、智慧、技術、創造力和管理體系等更多知識資本的管理中;不僅需要注重其來源運用的管理,而且需要關注和強化其對內對外的宣傳推介、溝通交流,從而培養和形成一種具有自我特色的、被人熟知可借鑒或推崇的優秀企業財務管理文化。這就需要財務管理的營銷職能。財務關系在這種營銷職能的推動下,將會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因為優秀的企業財務管理文化更注重各種財務關系的協調運轉,強調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協調職能在處理各種財務關系中處于核心位置,反映著企業理財主體與財務關系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狀態。由于財務關系一般都表現為在財務活動中形成的相互聯結的財權分割、財責劃分和利用分配關系,涉及到企業與國家、與投資者、與其他經營者、與債權人、與內部組織和員工等方面的利益關系,因而就需要根據不同的關系人,運用不同的方法技巧去處理好其中的利害關系,協調出一種平衡和諧的財務環境。 3.在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共管中的職能
財務活動的管理和財務關系的管理不是分割和獨立的,兩者往往交織在一起,通過相互融合與協調的方式,共同作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中。因此,財務活動管理中必然也必須涉及到處理和協調各種財務關系的事宜,而財務關系體現為財務活動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和責任關系。要達成穩定的財務關系,要使各種關系協調發展,就必須也只有實現企業財務活動及其與各種財務活動當事人之間利益的均衡協調和責任的有效分擔,才能調整和協調財務關系,使得財務活動順利開展。從此意義上說,在管理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的過程中,必須正視兩者之間的協調性(靳能泉,2007),必須發揮兩者之間協調共管、和合管理的職能。
在這方面,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主要有決策、監控與管理的職能。作為企業決策層的所有者,必須圍繞企業融資、投資與再投資、分配、資產管理、養老金管理、收購兼并、金融工具的使用等進行經常性的決策、監控與管理。因為財務決策層應是大量信息的知情者、財務癥結的診斷者、財務失敗的反戰者和財務危機的預警者。將決策和監督與管理結合在一起,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章和協議合同等加強財務監督,保證和監控各類財務管理活動的有序進行和科學發展,財務活動才能得以有效組織,財務關系才能得以協調發展。
三、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管理職能
管理層類經營者是指企業董事會成員和總經理階層。他們既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管理主體,在按所有者確定的總體經營方針和目標進行經營活動時,具有財務管理方面的資本支配使用權、費用開支權、商品定價權、按績取酬權等,又是承擔企業法人財產權的責任主體,在管理企業全部法人財產的過程中,對企業全部財產負責,包括負有所有者保值增值責任和債務的還本付息責任等。由此可知,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管理就是指管理層類經營者在企業內外的日常財務管理活動中,對一些基本財務事項和動作的產生、發展、變更乃至其結果行使判斷決策、組織領導及其理順協調等權力的系列行為,其目的是通過對整個企業財務活動的決策、指揮和監督以及財務關系的協調、理順和維護等,促使企業樹立良好的財務形象,減少內部摩擦,提高包括財務管理在內的所有工作的有序性、和諧性、高效營運性。因此,管理層類經營者的財務職能,在總體上體現為日常財務決策以及組織和協調整個財務管理工作方面,包括資本籌措、運用和分配等財務戰略的確定,有關財務管理內部組織及其責任單元合作關系的建立,有關內外基本關系的處理協調,財務活動過程的控制和財務活動結果的考評等。具體是指在財務活動管理上的投資、用資、檢查分析、分資、籌資和考評職能;在財務關系管理中的協調、公關和營銷職能;在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共管中的決策、管理、監控職能。只不過相對于所有者財務管理職能宏觀性較強而言,這些職能基本上是針對屬于其職權范圍內的日常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及其過程和結果的檢查分析、考核評價以及其中所涉及的關系處理、形象宣傳與塑造等。
四、財務經理財務管理職能
財務經理財務管理是指財務經理及其所處部門和有關財務人員行使公司財務管理執行權的行為,是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管理的操作性和踐行性活動。其對象主要是流動性資本的效率效益、流動性債務的產生清償,以及公司內部各種財務關系的縱橫協調等。財務經理要在總體把握和具體運用其財務管理內容的過程中,充分明了并認真履行自己在現金管理、融投資決策、信用管理、財務預測,財務規劃分析和分配、與有關銀行各方的關系處理、公司營運的直接協調和具體控制、各項避險策略的擬定等方面的責權,具體職能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財務活動管理中的職能。這項職能主要體現為通過一定的籌資渠道、運用相應的籌資方式,經濟有效地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籌資職能;對所籌集資金按特定方向、方式、時間、額度、結構、風險投放到具體對象上,形成企業生產經營要素的投資職能;以及資金內部配置、資金耗費與收回中的用資職能;同時還有涉及其中的檢查、分析和考評職能等。從財務管理角度、用資主指兩方面(用資職能就是指企業)做到這點,完全需要企業高層至一般員工樹立和踐行節約的觀念、成本效益的觀念、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等。具體表現為:一是根據公司財務戰略的要求,對公司將來的投資計劃和資金流入流出做好預測規劃,并將制定出的公司日常財務計劃和預算報董事會和總經理批準后切實落實;二是在將公司日常的財務計劃和預算付諸實施時,應通過自己對資本籌集、投放和分配等的專業判斷、科學評估和具體操作把握等,使其整個財務管理工作開展得富有創新和卓有成效;三是在組織公司的日常收支和資本流轉以及組織參與財務分析、考評等具體事務中,加強日常的財務監督和財務關系協調;四是要站在公司財務管理體系的大局全局立場去思考和關注公司財務管理的良性運營情況和科學發展方向,為管理層類經營者、董事會和總經理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正確有效決策和監督,提供較基礎、較實用、較有利的依據資料。
2.在財務關系管理中的職能。財務關系管理的協調、公關和營銷三個職能,對財務經理財務管理同樣重要。比如,財務經理財務管理的公關職能,就是需要財務經理通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公共關系維護發展、企業整體公關戰略制定等途徑,不斷增強企業財務“軟”實力和競爭力。因為,財務公共關系對于企業來講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企業塑造良好財務形象的藝術”。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下,不論是對已有的還是潛在的財務關系人,企業在籌資、投資等財務活動中都不可避免地會與其滋生權責授受、資金往來、利益分配關系。正因為如此,才使企業有更多社會公眾的理解、支持和合作,使企業達到財務業績良性循環的目的。因此,企業在處理財務關系、加強財務管理時,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財務公關的職能作用。
3.在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共管中的職能。財務管理其實是一種 信息管理,是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對不利信息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控制的管理,從很大意義上說,也可等同于會計信息加統計信息加理論分析。從此意義上說,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最直接、最重心的財務經理,就需要以其代表所有者或管理層類經營者對企業財務、會計、經營活動承擔理財、控制和監督職責的特殊治理地位,基于財務信息的收集、儲存、流轉使用等而認真履行管理、監控、決策與和合的職能。這就是:做好其核心工作即低成本地吸收資金、合理地使用資金;負責制定財務政策、作出資本預算、進行風險管理、參與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定價、參與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和制定戰略發展規劃;積極履行和最終實現其在預測與規劃、投資決策、融資決策、協調和控制、避險策略,以及圍繞企業及其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目標所努力改進的事項,如提高公司每股盈利、確定的預期收入、債務決策、紅利分配決策等方面的主要職責等等。只有如此,才能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中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情況,揭示企業各項工作所存在的態勢,協調政府社會事務管理者、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等之間基于社會責任承擔和履行的經濟利益關系,表現這些經濟關系處理中的不同狀況;才能保持財務活動一定比例的并存性、一定速度的繼起性和一定規模的收益性,才能做好財務關系這一寓財務活動之中的本質問題的管理;才能產生根植于企業內部各人員“齊心”、“真心”,以及企業與客戶、供應商、大學和研究機構,甚至競爭對手之間“合心”、“合力”的和合發展力與和諧競爭力。
五、一般員工財務管理職能
員工財務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最核心、最基礎的一道防線,必須得到穩固和加強。這除了企業及其所有者、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經理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創設寬松的財務管理內部環境、塑造先進的財務管理人文精神等外,更要依靠廣大員工在發揮積極參與性、主觀能動性和價值創造性的過程中,切實履行和承擔其用資、檢查、分析、考評、營銷、協調、監控、管理與和合等職能,使其自覺自然或外在使然地而有一種“一切為了企業、為了企業一切”的正確行為理念。比如,員工在財務管理中表現出的時間縮短、開支降低、消耗減少而非窩工度日、逃工謀私、在工不作、做工無效、浪費牟利等節約和成本效益觀念和行為,就是良好的履職表現。再如,從生存的基度、穩定的角度、發展的豐度,立足強化財務戰略觀念;從長遠的高度、創新的準度、改革的強度,增強財務戰略管理意識,有效踐行適合企業現實而又不遷就于企業現實、滿足企業發展而又不受制于企業發展的財務戰略的戰略觀念和作風,是每個員工實際參與企業融投資過程和理財事務中應有的職責。又如,以質量為中心、以質量責任為重點、以崗位工作的質量要求為準繩、以質量職能實現為目標,人人接受質量教育、人人樹立質量意識、人人關心質量效果、人人靈活質量方法的全面質量管理觀念和作為,使員工財務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真正達到“始于識別企業需要、終于滿足企業需要”的目標,也是員工財務管理的重要職能。最后,員工對企業發展巨大商機和生機的時時關注;根據企業實情、市場實際和社會實需,在尋求“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多注重客觀現實和實際效果、多兼顧過程付出和成效創造的作為;在實際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前中后,對其各環節、各方面進行的有關方案選擇、數量規劃、比例關系、質量保證等工作,都充分體現了員工財務管理的職能。
六、基本結論
1.財務職能、財務管理職能與理財職能,既區別又聯系,本文研究只就財務管理的職能。
2.在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制度框架下,企業財務管理又好又快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所有者、管理層類經營者、財務經理和一般員工的和合努力;設計與界定企業財務管理職能時,應充分考慮和發揮“人”的因素作用,其中,財務經理因其職位和職責以及作用的特殊性或特定性,應成為財務管理職能分層厘定和實現的重要力量。
3.從企業財務管理涉及的內容和范圍所包含的對財務活動的管理、對財務關系的管理以及對財務活動管理與財務關系管理的再管理等方面來看,由“人”實施的財務管理的職能分層也應基本圍繞這些方面,只不過各職能有所主次或側重而已。
作為那些想進行“二次創業”、試圖嘗試從傳統產業向現代高科技行業轉移的企業決策者們,一定要從本案例企業的慘痛經歷中吸取教訓,不要簡單地過分迷信股份制和年薪制的功效。
股份制作為現代企業科學、高效的組織形式,年薪制作為現代企業的有效激勵方式,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可,并在實踐中被逐步推廣和運用。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股份制及年薪制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兩者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處理呢?
某企業實行股份制和年薪制一年后,實際虧損近2300萬元
本案例企業的控股股東是一個凈資產為5億元左右的集團性企業。該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物業管理、傳統加工業等業務。集團的領導者敏銳地意識到,集團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力爭營造一個百年企業,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經濟發展趨勢,集團的領導者果斷地做出向高科技產業進軍的決策。經過多方努力,該集團將高科技企業定位在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從事IT行業研究的博士的技術支撐,最終定位在銀行系統的平臺結算系統的研制與開發上。為確保該企業的高效運做,集團的領導者對該企業的運做模式定位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質的IT人才加盟到企業中來。具體做法是:集團通過出借資金的方式將資金借給掌握關鍵技術的科技人員,借此確立了關鍵技術人員在企業中的合法股份,該類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近40%;授權關鍵技術人員招聘技術人員,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一律實行年薪制,年薪在15至20萬元之間,外地人員還一次性支付10至15萬元的安家費;為充分調動關鍵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集團不介入該公司的日常財務管理。從中我們不難清晰地看到,該集團試圖超脫地以大股東身份分享高科技給其帶來的豐厚回報,該集團的領導者的膽量和氣度確實令人贊嘆。
那么該企業的實際運做效果如何呢?最近,筆者有機會了解到該企業的運做情況。經過一年的實際運做,實際的結果與該集團的預期大相徑庭,一年的實際虧損近2300萬元。這一數字令人震驚!經過深入了解,筆者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概括一句話則為:缺乏制衡機制、管理失控、費用開支過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工資過高且冗員過多;二是,財務監督形同虛設、費用開支沒有約束。實際已經面臨不追加投資公司運轉不下去、追加投資有去無還的境地。透過這些表面的現象,經過認真地分析后,筆者感悟到如下兩點:第一,沒有任何約束條件的高額年薪制,不能真正發揮激勵作用,只能助長人們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為良好的企業組織形式,只有在科學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優勢;第三,當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銀”投資入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償債能力被動地從他人那里獲取所謂的準“干股”時,并不能激發起這些所謂的股東的自我約束意識。
股份制與年薪制有利于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的充分運用
一般說來,股份制企業能夠構建出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創造必要的外在環境,即該類企業的財務管理的主體明確、動力充足。從而,使該類企業在財務結構和資金成本安排與選擇、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利潤分配中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取舍、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流動比例的把握乃至各項業務周轉率的控制中,充分利用現代財務管理的科學方法,借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行之有效的年薪制作為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確保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員工收入的最大化,實現企業效益與員工收入雙贏的格局。
而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與股份制企業相比,對現代財務管理方法的運用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就國有企業而言,由于其所有者的人格化問題一直不能很好地加以解決,因此國有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主體存在缺位現象,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進行財務管理的動力不足。如果我們再把國有企業放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大環境運行中再進行考察,就會發現國有企業的籌資、投資實質上其決定權并不掌握在企業的手中。如果說國有企業還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話,我認為其活動的范圍也就僅僅局限在生產和經營環節的流動資金的管理上。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由于受到籌資和投資決定權的限制,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很難真正按照市場的需要來展開,因此出現了重復生產、產品積壓、效益不高的現象。而就私營企業而言,雖然其產權是明晰的、實施財務管理的主體是明確的,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制約機制,其財務管理活動實際上只能按照“老板”的意志和悟性來進行,因此往往會發生貪大、求快、盲目擴張的現象,企業的資金結構安排不合理,流動資金周轉趨于緊張,到期債務償還較難。
股份制和年薪制不會自發地形成科學的財務管理
通過本文對案例企業實施股份制和年薪制實踐過程和實際效果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該企業控股股東的決策者簡單地認為,實行股份制并附之于年薪制就會產生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作為大股東可以分享“豐盛的晚餐”。而實踐的結果遠非如此,沉痛的教訓應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實施股份制后,必須利用其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的相互監督和制約機制,使管理層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才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年薪制只有配以相應的考核指標時,才能激發其員工的積極性,經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格局。否則,在人們固有惰性的作用之下,企業只能見到“費用頻頻發生、不見收入進賬”。由此可見,股份制和年薪制,只有在科學的監督、約束和考核機制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功效。否則,只能是“犧牲”大股東,“幸福”打工人。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與高校財務管理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院長克里斯托弗·胡德教授對新公共管理的內涵和特性進行了歸納,認為新公共管理主要有七個大的方面:(1)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專業化、職業化管理轉變。即在管理之中引入了專業化的管理模式,讓專業的管理人員來進行管理;(2)注重對績效進行考核,在整個的管理過程中需要明確業績評估和考核的標準,并使用有效的測量方法;(3)注重對結果進行嚴格的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論注重的是最終的產出,即結果,而不是注重過程;(4)新公共管理將單位進行更小的劃分,注重引入企業的單元劃分模式,將公共部門的單位進行詳細的劃分;(5)引入了企業的競爭機制,以競爭的方式促使公共管理部門向著更加科學高效的方面發展;(6)引入了企業管理部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公共領域引入了企業成功的管理模式,注重業績的獎懲;(7)重視紀律與節約,在公共領域建立起有規制性的制度,同時在資源利用上更加注重了節約和利用效率[1]20-26。高校財務是高校正常運轉的最重要的保障,在整個的高校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財務管理顯得至關重要。高校財務管理主要是指對高校財務在收取、支出等相關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高校已經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即高校不再只是單獨地進行教學活動,而且是在向著教學、科學研究、專利發明和生產經營等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高校職能多元化的發展,高校的財務來源也呈現了多元化。高校的財務來源既有政府的財政撥款,也有政策性收費、科研經費、科技研發收入以及生產經等收入。在高校財務支出方面也呈現了多元化趨勢,既有教師的各項福利支出、學生的助教、助學崗位工資支出、科研經費支出以及各項設備設施的維修、購置等支出。因此,對高校財務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高校和財務管理人員應該盡到的職責,也是高校健康運轉的重要的保障。
二、當前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高校財務部門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科教興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背景下,在對高校資金投入過程中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傳統的國家統一計劃撥款,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轉變為實行分級計劃撥款,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新財政體制。近些年國家加強了對貧困生的自助,這部分資金也就變成了財務管理的重要資金。然而,在財務資金來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當前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預算存在片面性高校的財務預算是指高校安排年度內財務收支情況的重要的計劃性文件和財務執行的重要依據。預算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年度內的財務收支狀況。因此,高校的財務預算對高校的財務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部分高校中財務預算體制還不夠健全,部分高校對財務預算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財務預算只是財務部門自己的事情,編制的財務預算是按照上級財務部門的要求所編制成的年度內的收支情況報表[2]58-59,這些對高校的財務預算來說是存在片面性的。高校的財務作為整個高校健康運轉的最終的組成部分,應該受到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因此,編制財務預算不僅僅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還需要校領導進行監督和管理。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也存在著片面化現象,預算編輯的范圍不全面,屬于學校和各個部門的財務沒能全部納入到學校的整個財務預算之中,這種片面性的財務預算不能夠更加客觀、公正、科學地反映出高效的整個財務收支狀況。(二)財務使用存在低效率和浪費現象,缺乏專業性管理人員部分高校在財務使用上存在低效率和浪費現象,欠缺專業性的財務管理人員。眾所周知,長期以來中國公辦高校的財務經費主義來源于國家和省政府的財政撥款,并沒有要求高校對所購置的各項資產進行折舊預算,在這種狀況下,部分高校的財務管理人員就會只重視社會效益,而忽視了整個購置資產設備的經濟效益,有些教師只是重視對教學設備設施的利用,而不重視對這些教學設備設施的保管和維護,部分高校在各部門購置的教學設備設施過程中存在這種現象,即這些資產一經購置成功就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難做到資產在全校范圍內資源共享,以致于資產使用效率低,浪費現象突出[2]58-59。有的高校只重視要資金購置各類教學設備,確忽視了所購置教學設備的實用性,同時也放松對所購置設備設施的預算管理,一些教學設備設施購置存在不合理現象,學校沒能真正建立起設備購置的監督約束機制。目前,在絕大多數高校還沒能夠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教學設備購置的責任機制,這就致使部分高校的領導在教學設備購置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性,購置的教學設備得當與否并沒有責任的承擔,致使購置設備設施存在浪費現象。(三)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資產使用中存在著流失現象經過近些年來的發展,高校財務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方法有所完善,但是也不能忽視高校財務管理的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不健全,高校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流失現象。這種狀況主要體現在:(1)部分高校雖然表面上建立起內部和外部的財務監控機制,但是在實際財務使用過程中沒有能夠有效地進行財務監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執行不嚴、監控不力的現象,整套的內部和外部監控機制形同虛設,沒能夠發揮應有的監控作用;(2)伴隨著高校的發展,高校的職能已經不僅僅是教學,其活動范圍有所擴展,在這種情況下,在科研經費的支出、教學設備設施的購置、基礎建設項目等領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近些年來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展,絕大多數高校熱衷于投資于新校區的建 設,對基建資金的投入和使用缺乏有效的內部和外部監控機制,致使部分高校在新校區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資金浪費、腐敗等現象。(3)高校在科研經費、工作人員及教師日常出差報銷方面存在著監控缺失。隨著高校之間競爭的加劇,科研項目作為高校競爭力的一個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高校科研項目和經費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內部和外部監控不合理現象,同時工作人員和教師在日常出差報銷方面也存在監督無力狀況。比如說有些教師在做科研過程中,存在著騙取科研經費狀況,利于課題研究的機會,通過采用多開發票進行課題的報銷等方式來騙取科研經費;一些工作人員和教師在日常的出差過程中也存在多開發票進行報銷的現象,在這些方面目前高校財務的內部和外部監控機制還存在缺失。((四四))債債務務負負擔擔過過重重,,財財務務分分析析薄薄弱弱,,貸貸款款風風險險日日益益呈呈現現近些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隨著高校之間競爭的加劇,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的財務呈現更加復雜、多層次的特點。近些年來部分高校熱衷于新校舍、新校區的建設,由于高校財務資金的有限性,在這種狀況下,高校不得不向銀行貸款進行新校舍、新校區的建設,這種銀行貸款很容易使高校的新校舍、新校區得到順利建設,但是也給高校增加了還貸的壓力,貸款風險日益呈現。加上目前高校的財務分析薄弱,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停留在一定層面,對于財務資金的結構、效益缺乏系統性的分析,以至于從根本上缺乏對財務資金的整體狀況進行科學有效的認識。尤其是在新校區建設過程中,對貸款資金缺乏科學有效的分析,致使高校盲目地進行擴建工程,從而增加了高校的投資風險和還貸風險。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視閾下高校財務管理的途徑
高校財務是高校正常運轉的最重要的保障,在整個的高校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財務管理顯得至關重要。伴隨著高校職能多元化的發展,高校的財務來源也呈現了多元化。近些年來雖然高校在財務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上有所完善,但是在財務的實際運轉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此可以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中引入企業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以及多元化的監控機制來完善中國高校的財務管理。(一)完善高校的財務管理體制高校財務預算作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高校在預算方面存在的片面、不合理現象,高校應該完善財務管理體制。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把所有的資金收支情況都要納入到財務預算編制中來,要保證財務預算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將單位進行更小的劃分,注重引入企業的單元劃分模式。作為高校的財務管理部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可以借鑒這一做法,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可以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按照學校的各個部門來進行預算編制,預算經費要實行定員定額編制,保障預算編制的統一性。同時,高校的財務預算需要保障其規制性和嚴肅性,在年度內對學校審定的財務預算,在原則上需要堅持執行,不能夠任意進行調整。(二)引入專業化管理方法、提高財務人員的管理意識和能力引入企業的專業化的財務管理的方法,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和能力。興起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引入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經驗和方式方法來重塑政府部門,進而來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針對當前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高校也可以借鑒新公共管理引入企業先進管理模式的成功做法來重塑財務管理部門。一方面需要引入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員,并且要對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高其扎實的財務管理能力和應對財務風險的意識及能力,同時需要培養財務管理人員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能夠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樹立起健康的職業觀[3]46-49;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引入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方法來進行管理,對財務資金進行詳細的劃分,對所購置的設備設施進行嚴格的財務監控,以確保財務資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三)建立多元化的內外監控機制針對當前高校在財務內部監控機制形同虛設和外部監控機制缺失的狀況,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內部和外部監控機制。一方面需要加強并完善現有的內部監控機制,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樹立監控的職業觀和道德觀,能夠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同時需要財務管理人員真正落實內部的財務監控,無論是日常的設備設施購置支出還是科研經費支出以及日常的出差支出,財務管理人員都要對其進行監控,確保資金的科學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建立起外部監控機制,筆者認為高校可以引入獨立的審計和監督機構來對高校的財務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以彌補內部監控的執行不嚴、監控不力的現象。(四)提高財務分析能力,樹立正確的風險觀針對當前高校在存在的貸款風險,筆者認為高校需要提高財務分析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風險觀。當前在高校財務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克服單純分析歷史數據和對財務的相關信息進行解釋等單一層面上,需要對財務的整體結構、效益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以確保財務分析的科學性。同時高校財務部門要有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這個風險包括收入來源風險和融資風險[4]41-43,尤其是對于部分高校在新校區的建設過程中所進行的銀行貸款,高校需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防止風險的呈現.
1建立健全證券營業部的財務管理制度
我國對于證券行業的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還處在發展階段,因此,證券企業必須針對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機制。首要的是明確財務管理的會計流程,明確每個會計流程上的責任人和團隊任務,制定證券企業的財務管理指導綱要,明確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對于財務管理中的會計核算、財務預算、財務風險評估以及財務監督審計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根據公司的發展現狀,制定不同時段內的發展規劃,為財務管理做好指導工作。
2加快證券營業部的財務管理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財務工作的信息化也得到了普及,通過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工作流程進行指令化操作,可以快速的實現財務管理的電算化,結合專業的財務管理軟件,可以真正實現符合公司財務管理現狀的人機交互操作,這大大的簡化了營業部財務管理的技術流程,降低了操作失誤帶來的業務風險和損失,同時,通過與其他的證券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匹配,可以快速的實現數據共享,大大的增強了證券營業部的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
證券財務管理人員是證券營業部財務管理的主要操作者,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將直接體現在財務管理的實際效果上。在證券營業部財務管理團隊中開展財務管理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熟悉度,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財務失誤;在人才引進中,注意對于高素質專業財務人才的引進,提高證券營業部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業務評級活動,針對財務業務能力、信息化操作技術等等方面,進行業務評優,促進財務人員對于財務管理法律法規、財務基本知識、財務信息化操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4完善營業部財務管理的預算管理和風險管理
財務預算是證券營業部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已經掌握的歷年的財務信息資料,基于財務分析技術,可以制定出在下階段的財務支出計劃,做好財務預算工作,財務預算需要有效的財務預算審核監督,建立專職的財務預算管理部門,通過監測證券公司的財務實況,來對財務預算進行評估,最終提交有效的財務預算方案;在證券營業部內建立財務風險管理,根據預設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具體的財務業務活動進行風險評級,從業務內容和技術環節上進行營銷分析,進而為下一階段的財務活動提供指導依據;與此同時,建立一個基于財務管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對營業部的具體業務活動做出財務評估,為公司的證券營銷策略的建立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數據。
5總結
證券公司中營業部的財務管理是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營業部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完善證券營業部的財務管理提供了幾點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 ,已成為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的共識。我們之所以說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因為它是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資金運動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滲透和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因此,加強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我們應從成本控制入手把財務管理目標推向一個新階段,這是企業目前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
關鍵詞: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目標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 ,已成為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的共識。我們之所以說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因為它是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資金運動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滲透和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 ,都與財務管理有關 ;企業的生產、經營、進、銷、調、存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控。企業的經濟核算、財務監督 ,更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樞 ,它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種客觀要求。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指企業財務管理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所應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是企業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資金運動的特點是循環往復地"流動"。資金活 ,生產經營就活 ,一"活"帶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資金不流動 ,就會"沉淀"與"流失" ,得不到補償增值。正因為這樣 ,資金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種客觀必然? 2莆窆芾硎且桓鐾暾難坊疃獺R話惆ú莆裨げ狻⒉莆穹治觥⒉莆竇蘋⒉莆窬霾摺⒉莆窨刂啤⒉莆竇嘍健⒉莆竇觳欏⒉莆裾鋃系然方凇U廡方謚械幕疃喚鲇肫笠倒芾硐⑾⑾喙?nbsp;,而且都處于"關鍵點" ,而"關鍵?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區別于經濟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因此 ,抓企業管理應以抓財務管理為基礎,為入手點。這樣 ,既可以抓得實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核算與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業財務管理中去,既包括產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成本控制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的是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而從全社會角度來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還取決于企業領導對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否則,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虛設,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
因此,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我們應從成本控制入手把財務管理推向一個新階段,這是企業目前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著重探討企業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管理目標等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大約在15-16世紀,地中海沿岸一帶的城市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現要求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誕生了。但這個時期的財務管理還僅僅只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附屬部分,還沒有自己的獨立職能,也缺乏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因此,這只能財務管理的蔭芽時期。到了19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西方產業革命進入完成時期,隨著股份制公司的不斷擴大與逐漸完善,為了適應怎樣籌集資本、發行股票,怎樣分配利潤的需要,才產生了專業化的財務管理。我國企業管理和理財的發展應該說是走過彎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的。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企業管理與財務管理不是以追求企業效益為目標,收益分配是按勞分配口號下的平均主義。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1993年,黨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實行科學的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才被重視起來。目前,國有企業正在加快企業改制工作。單一的國有企業正朝著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經濟形式發展,經營者與企業職工持股使國有企業和廣大員工真正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之后,將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與法人治理實體。? ⑾執笠擋莆窆芾碇貧扔攵云笠擋莆窆芾硤岢雋爍惹懈叩囊蟆!?BR> 一、 財務管理要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企業投資決策關。
決策是企業管理中一項最為重要的工作。決策是有成本的,這一點容易被人忽視。例如一個正確的決策為企業盈利100萬元,如果失去了機遇,沒有作出及時的決策,這個決策成本就是100萬元;如果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不僅沒有賺到100萬元,反而虧損了100萬元,那么,這個錯誤的決策成本就是200萬元。因此,決策也必須講成本控制。投資決策昌企業所有決策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決策,因之我們常說:投資決策失誤是企業最大的失誤,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失誤往往會使一個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因此,財務管理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就是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投資決策關。投資是指投放財力于一定的對象,以期望在未來獲取利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有很多種類;從投資回收的時間劃分,有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從投資的方向來看,有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以投資對企業前途的影響為依據,可分為戰略性投資與戰術性投資,以及初創投資與后續投資;確定性投資與風險投資;相關性投資與非相關性投資等等。這些分類是從邏輯劃分的二分法劃分出來的,每一種投資本身就具有多種類型的性質與特點,例如一項長期投資本身,它既可能是戰略性投資,又可能是風險性投資等等。因此,我們在考慮投資時必須把好以下"四關":
第一,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經濟行為關。必須明確投資是一項經濟行為,必須從經濟規律中去尋找依據,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根據資料調查過若干個國有企業存在不少失誤的投資決策例子,其中一個很大的失誤原因是沒有從經濟規律本身去決策,而是?quot;政治"、"人際關系"等因素輕率地作出了投資決策。例如一個國有企業的董事會聽命于某位上級首長的"暗示",給上級的老首長的兒子的一個公司投資300萬元,結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又例如一個很成功的國有企業的總 經理,為了回報他的故鄉,強行主張在他的故鄉投資500萬元辦廠,而他的故鄉卻不具備辦這種工廠的條件,結果廠是辦成功了,卻年年虧損,成了這個企業?quot;沉重包袱"。甚至還有國有企業的負責人把國有資產隨意地投資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和身邊的人,嚴格地說,這已經是一種腐敗行為,是一種犯罪了。這一種投資方式在資料調查的投資決策失誤中竟占40%左右,是一種十分值得重視的現象。另一種投資決策失誤是投資決策者本人素質差,官僚主義,獨斷專行,自己又不懂經濟規律而拍腦袋作出的決策。這種投資方式在資料調查的投資決策失誤中約占50%。
第二,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調查研究關,嚴格按國際慣例辦事,按法治辦事。投資決策是一個過程。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必須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可行性分析,否則不能輕易投資。特別是對外投資,即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證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一定要按國際慣例辦事,對投資方的資信、財力等諸多方面有可靠的證明。合同要嚴格把關,符合有關法律手續,切不可留有隱患。
第三,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投資管理程序關,做到投資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不同種類的投資都有自身的特點,從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經不同的部門審批,例如:有的投資,總經理個人可以做出決策,有的投資需經董事會批準,而有的投資則需報上級部門審批。
第四,財務管理要為企業把好成本控制、風險與收益關。投資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賺錢,因之必須實行投資成本控制;要有風險意識,盡力規避風險;投資要有效益,還得及時回收,以確保投資成功。
二、 財務管理要為企業管好資金,確保企業資金的正常流通與安全。
目前,不少企業在資金管理中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資金入不敷出,存在資金缺口;二是資金被挪用、被擠占;三是叫人頭疼的"三角債"。如何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當務之急。當然,首先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要通過短期籌款和投資來調劑資金的余缺;第三必須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債"。據筆者對一個裝飾工程公司的調查,這個公司在做裝飾工程時,挪用工程資金,挪用材料資金,三角債現象相當嚴重,也存在偷稅漏稅的違規操作。后來,這個公司加強了資金跟蹤管理,制定了資金使用"四個到位"原則:一是材料費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擠占;二是員工的工資,按施工定額兌現到位發放;三是國家的稅收,按稅法預留到位使用,不得違規;四是管理費,要按規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這"四個到位",這個企業的資金流通與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證,可見,搞好資金管理也完全是辦得到的。
三、 財務管理要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企業要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競爭主體和責權明確的法人實體,必須要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建設一個團結、開拓、廉潔的領導班子是搞好企業的關鍵。從防止腐敗著想,企業必須加強監督作用。正如交通規則一樣,沒有紅燈的約束,就沒有綠燈的自由。在企業約束機制之中,財務管理要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財務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對于不按財務制度辦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級反映情況。企業的財務人員從根本上說來,是對企業資產負責,而不是對某個具體的總經理負責,而從法治上說,又必須保護財務人員的職責與個人權益,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
四、 財務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勢下的合理利潤分配,調動各層次人員積極性。
利潤分配是企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投資者的決議對企業凈利潤所進行的分配。利潤分配在企業中起到杠桿作用,它對正確處理企業與各方面的經濟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多年來,我國企業利潤分配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在"按勞分配"的口號下,實質上存在嚴重的平均主義,極大地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這也是不少國有企業長期處于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廠長、總經理工資收入與一個普通員工相差無幾,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廠長、總經理辛辛苦苦干了幾十年,臨到退休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心理不平衡。個別人竟敢鋌而走險,知法犯法,貪污受賄,形成所謂的"五十九歲現象"。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一個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個體力勞動者也相差無幾,這也是利潤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現象。在利潤分配上吃"大鍋飯"是一種落后意識,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開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實質就是打破利潤分配的"平均主義"。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號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就是為利潤分配進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學技術入股分紅,企業經營者實行年薪制等,可以說是利潤分配在新形勢下的必然結果。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將成為企業的主要利潤分配形式,職工持股,經營者持股將使企業和員工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風險共擔,利潤則視其參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這種新形勢下,企業的利潤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從而調動各層次、各種人員的積極性,是財務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二)、成本管理控制目標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類產品的性能、質量相差無幾,決定產品在市場競爭的主要因素則是價格,而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則是成本,因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的是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而從全社會角度來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此外,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要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要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制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其結果不但坑害了消費者,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甚至破產倒閉。
如有甲乙兩個服裝公司生產同一規格的裙裝,所用面料、人工都一樣。甲公司生產100件成本總額為2000元,單位成本為20元,乙公司生產100件成本總額為3000元,比較而言,甲公司生產成本低于乙公司,但乙公司多花費的成本是因為請服裝師設計了一種流行款式,并改進包裝。結果,甲公司產品售價每件30元,而乙公司生產產品售價為每件50元,由此我們看出甲、乙公司成本 支出帶來的收益不同,乙公司明顯高于甲公司,這種差異就是成本效能差異。
產品單位成本越低越好,要不斷擴大產量,通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的降低來降低產品單位成本。成本效能理論認為成本效能習性也是成本的一種狀態,它通過對企業的成本剖析,將成本劃分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礎成本是企業為生產一種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通常的。原有的情況下耗費的成本,如上例中甲公司的單位成本20元即為基礎成本;效能成本指企業在原來的基礎上為改進產品質量,增加或調整產品功能、改進產品設計、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服務功能、擴大產品知名度所花費的成本,如上例中乙公司改進款式、包裝所花費的成本。效能成本雖然使單位產品成本在基礎成本的基礎上有所增加,但它卻能通過增加少量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價值,如乙公司單位產品僅比甲公司多支出10元效能成本,但卻可以形成20元的增值價值,從而使乙公司單位產品盈利達到20元,而甲公司僅為10元。
一、 因不只限于產品數量。
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就必須先了解成本為何發生,它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何關系對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動因是產品的產量,按產量進行這部分的分配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制造費用就不一樣了。傳統成本管理對制造費用是先歸集,再按一定標準(通常是生產工時),將之分配到各種產品中。這里面就隱含著一個假設:即制造費用的發生也是與產品的產量(工時)為直接相關的,并且是呈正比例比例。這種觀念是適用于大工業時期的生產特點的。在這個時期,產品品種單一,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是花費在產品的制造上面,而更為集中地體現為產品的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很大,而這一部分成本的發生與產品的產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當然選擇產品數量作為成本動因,但當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的時候,這個缺陷就變得突出了。很明顯,諸如生產準備、材料搬運等費用的發生與投產次數非產品的產量(工時)直接相關,因而雖然小批量生產、工藝復雜的產品單位單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單位直接機器工時相差無幾,而前者的單位制造費用則比后者大得多。很明顯,現代企業產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產品的制造成本并非與產品生產數量直接相關,或者說至少不是只與產品數量直接相關。如果還按照傳統方法計算產品成本,會高估低科技含量產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產品成本。成本計算的錯誤導致企業生產決策的錯誤,這對于企業來說,是足以致命的。那么,要準確控制產品的成本,就應該從成本的多重動因入手。產品成本的發生,有些與產品數量(生產工時)相關,有的與非產品數量相關,那么,我們就必須按與成本發生相關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計算成本。既然產品數量不是成本動因,那什么是成本動因呢?如果說是產品,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產品在不同時間、不同企業,其成本會不一樣呢?事實上,產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勞動本身創造了價值,相應的,是企業的各項勞動,而不是產品本身導致消耗成本的發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業的資源利用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應該從作業入手,力圖增加有效作業,提高有效作業的效率,同時盡量減少以至于消除無效作業,這是現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礎理念,其他各種概念都是圍繞其開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點。
二、 成本的含義變得更為寬泛
傳統的產品成本的含義一般只是指產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應該分攤的制造費用,而將其他的費用放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一律作為期間費用,視為與產品生產完全無關。在其他費用占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小時,這種做法是"差不多"可以的。然而,現在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只考查產品的制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制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發生。一般的理解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從第一件產品投產到最終停產(停止銷售)的過程,這只是一種表層的認識。嚴格意義上的產品生命周期是企業引入該產品概念開始,到企業放棄與該產品相關的一切業務活動為止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進行產品生產的過程,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過程;另一方面,顧客使用該產品的整個消費過程也應包括在內,因為,消費過程的各種情況也是產品競爭力的部分。因此,廣義的成本概念,既包括產品的制造成本(中游),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成本(上游),同時也包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和廢棄成本(下游)的一系列與產品有關的所有企業資源的耗費。相應地,對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這三個環節所發生的所有成本。
三、 成本節省到成本避免
傳統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過成本的節省來實現的,即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成本將發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節約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采購原材料或設備,是企業的一種戰術的改進,屬于降低成本的一種初級形態。但是,這種的成本降低是治標不治本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種改良形式。現代企業需要尋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圖從根本上避免成本的發生。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幾乎所有的維修成本和因產品不合格帶來的其它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從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潛力,認為事前預防重于事后調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發生。這種高級形態的成本降低需要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種高級的戰略上的變革。
四、 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
在價值鏈的各個階段中,時間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業的各項技術的發展變革速度已經加快,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得很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確立在行業中的"老?quot;地位,就要盡快的搶占市場。跟在別人后面永遠只能撿別人的剩飯,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能夠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快速反應。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縮短設計、開發的生產時間以縮短產品上市的時間,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時間的競爭力還表現在顧客產品服務的滿意程度上。顧客購買商品,其所得到的價值不僅僅限于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性能,還表現在產品所附帶的服務上。今天的顧客認為:沒有相應售前售后的服務,就代表企業不打算作這筆交易。企業能將產品及時地送到顧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顧客的意見采取及時的措施,使顧客價值最大化。這樣既可以獲得市場,又可以隨時掌握市場的動態。
五、 成本控制的范圍擴展到整個企業
一說起成本,似乎這只是會計部門和生產部門的事情。這種認識極為有害。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的成本動因的理解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它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應包括企業的規模、市場開拓、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等無形的成本動因。要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要求企業各個部門的協調和共同的努力。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于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入世的挑戰。
六、 成本管理的思想要創新,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來獲得更大的產品價值。
傳統管理會計的思想是增加產量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以使產品單位成本下降。這是一種單純地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級形態。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消費者對產品的關心已從數量上轉向更加關注質量、外觀、花色、功能、品牌、售后服務等方面,相應地企業的生產也要從數量增加向產品功能、花色、外觀、質量等方面轉變,小批量、多品種、多功能是買方市場大多數產品生產的特 點,單純地依靠產銷量的增加降低成本越來越困難。成本效能理論給人們一種創新思路:從單純地降低成本向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來獲得更大的產品價值轉變,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來指導決策,這是成本管理的高級形態。
七、.成本管理的導向要創新,將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市場的設計和售后服務階段。
傳統管理會計關注成本總額與產品數量關系,成本管理的重點是根據以經驗為基礎的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會計,進行生產過程控制,應該說這是很有必要的,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僅對過程控制還遠遠不夠,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將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面向市場的設計階段和售后服務階段。成本效能理論要求企業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針對市場需求和本企業的資源狀況,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功能、品種及新產品、新項目開發等提出要求,并對銷量、價格、收入等進行預測,對成本進行估算,研究成本增減與收益增減的關系,確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
(三)、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中存在問題
當前,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成本控制沒有落到實處,成本管理的思想沒有得到創新。存在其主要問題是:
1.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缺少 ,是影響財務核心作用難以很好發揮的主要問題。企業普遍注重對科研技術人員的培養 ,而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重視不夠 ,對會計人員重使用輕培養 ,會計人員滿負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動地處理日常事務 ,卻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主動鉆研深層次的管理問題 ,對介入財務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能正確處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關系。或出于認識原因 ,或出于奔忙 ,在核算事務中,導致出現重核算輕管理 ,重視資金運作和會計結構 ,輕視會計資料的加工處理和經濟活動分析,淡化了財務管理自身在企業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參謀決策作用。
3.企業改革不到位。大多數企業廠長、經理既是企業資產的代表者 ,又是企業經營的負責者 ,也是職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 ,在這樣三職集于一身的情況下 ,廠長、經理任命的財務部門負責人必然要對這位經營者"負責" ,迫使會計人員做假帳、報虛數 ,形成"廠長財務"、"經理報表"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談何財務管理作用的發揮。
(四)、要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對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存在問題采取必要措施
近期以來 ,人們普遍意識到企業管理已經到了不抓不行的時候。據有關方面對我國2000家虧損國有企業的調查表明 ,政策性虧損占整個虧損企業的9.9 %,客觀原因虧損占9.2%,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虧損占80.9 %。在企業管理中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 ,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有 :
1. 在認識上要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以抓財務管理為主,帶動整 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進企業發展。
2. 在組織上 :財務部門負責人應由國有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考核任免 ,在經營者的領導下工作。以利于財務部門按照財會法規獨立處理業務 ,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公正性 ,也利于財會人員在企業管理中大膽提出不同見解 ,發揮其管理參謀作用。
3. 在財會工作上 :要正確處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關系 ,以會計核算為基本 ,以財務管理為重點 ,在抓好會計核算工作的同時 ,加大財務管理力度 ,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和作用。
4. 在措施上 :有組織、有計劃地給財務人員創造學習條件 ,促使其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建立財務人員工作業績考評和獎勵制度 ,充分調動財會人員的積極性 ,為加強財務管理獻計獻策。培養財會人員不僅要懂得會計核算 ,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財,善于管理。
(五)、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發揮財務管理核心作用
為使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 ,使之真正發揮核心作用 ,就必須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為此 ,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
1、是自覺運用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 ,使企業資源得到最佳的配置 ,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 ;
2、 應當建立會計信息系統 ,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為企業決算服務 ,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做好信息反饋工作 ,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3、 以會計核算為基礎 ,開展全面的經濟核算 ;
4、 是以資本的保值增值為宗旨 ,建立資本金制度 ,防止企業行為短期化 ,維護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5、 是以強化成本核算為手段 ,促進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加強和提高 ,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職能作用 ,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成本考核體系 ,努力降低耗費 ,促進效益提高 ;六是以資金運營為"主動脈" ,講求生財、聚財、用財之道 ,合理籌集資金 ,優化資金結構 ,合理分配資金 ,加速資金周轉 ,做到投入小、產出大 ,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1.1 使用計算機計價收費,網上傳遞信息,明顯地減少病人排隊、走路、詢問及等待結果的時間,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1.2 執行物價政策,規范醫療收費,所有的收費項目、價格對病人透明,保護了病人的合法權益,明顯地提高醫院信譽,增加了醫院的無形資產。
1.3 醫療有關的各項統計工作,基本上都由信息系統完成,原部分工作人員可轉向對數據的質量監督或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高管理能力。
1.4 指導藥品儲備,保證臨床用藥,防止藥品積壓,降低藥品損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5 向領導提供即時性數據,隨時掌握各病區的醫療動態,掌握床位使用率、周轉率、了解醫院藥品的使用、庫存及消耗等信息。從“終末管理”轉為“過程管理”。
2 利用信息資源,完善財務管理
信息系統的運行,使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普遍提高,各種財務數據使用價值大為提高。并且最大限度的轉化為可利用信息,成為資源。
2.1 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醫院財務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時間性很強的工作,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信息容量增加的時代,財務人員必須掌握現代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需要,我院從1997年開展會計電算化,到1999年醫院信息系統的使用,全部財會人員已基本掌握電腦知識,并能熟練操作。
2.2 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手工作業時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經過許多財會人員歷經艱辛整理產生的各種數據,由于工作量大,提供的時間延遲,造成數據不能有效的轉為各方所需的信息。現在隨著醫院經濟的發展,業務量的增加,各種數據的計算、分類、歸集、存儲、整理、分析等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條件,財務人員由原來的30人減少到25人,且工作效益也比以前大為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為決策者提供大量、準備可靠的會計信息。
2.3 為醫院預算編制提供了現代化手段。財會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查詢、調用各個時期的財務指標,且指標體系的設置規范科學,為預算編制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數字依據,無論縱向還是橫向,均能比較各預算項目,幫助找出趨勢和規律,使預算效果更全面,更合理。我院預算主要采取基數定額法;按床位數和床位收費標準以及病床使用率計算醫療收入,按預算的藥品收入和差價率,編制藥品收入。支出從各個方面綜合按基數法、比例法、因素法來計算。并對預、決算的執行進行比較、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以明確責任,作為科室考核的指標。
2.4 信息網絡,為醫院成本、效益核算的運用提供了技術空間。新《醫院會計制度》實施后,現階段醫院成本效益核算已逐漸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傳統的手工核算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財務管理需要,信息網絡,為醫院成本、效益核算的運用提供了技術空間,按要求,成本核算既適應現代醫院管理工作需要,又能正確反映各項工作的成果,我院的具體作法是考慮計算機應用普及的成熟度兼顧半手工與網傳遞相結合對醫療活動中各考核對象的所有收入按一定比例設定利潤提成公式,把所消耗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作為成本支出計算收支結余,然后根據醫療任務、服務質量、醫德醫風、指標定額完成等情況、再按比例進行分配,月評季獎。定期以各種形式(報表、圖形、文字分析資料等)向各科室公布,達到了分配向知識傾斜、向貢獻傾斜、向重點崗位傾斜并兼顧公平,已收到良好效果。
2.5 利用網絡技術,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為更好更多地占領醫療市場,必須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進行投資活動,無論那一種投資,財務部門均應在其中發揮參與的作用,既考慮到醫療條件改善帶來的投資效益,又考慮到各種因素所產生的風險。利用網絡技術對醫療設備投資,必須進行項目的調查,了解該設備市場信息、價格、行情,結合本區域衛生資源現有狀況以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各種風險可能性的大小等。從中選擇技術先進、性能良好、能及時產生經濟效益的設備。對大型基建投資,必須在立項、可行性研究、整體布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一系列環節上進行預測、分析和籌劃,向領導提供客觀、全面的數據資料,使領導決策真正到科學化、規范化。
2.6 分析經營成果。醫院的經營成果一方面表現為社會效益,另一方面表現為經濟效益,作為經營管理信息和工具的財務分析,應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綜合分析醫院的經營成果,現代信息技術為分析經營成果提供條件。運用各種財務指標根據有關會計資料和統計數字通過一定的綜合評價技術去反映醫院業務經濟管理現狀,我院從如下幾個綜合指標進行分析;1業務收入預算完好率用來檢驗預算編制的質量和執行預算的結果。2藥品占業務收入的比重和增長反映醫療成本水平。3萬元固定資產、百元固定資產業務收入及其增長率是合理配置資源,強化經濟管理考核的綜合指標。4人均業務收入和人均業務工作量,是醫療規模和醫療技術水平的反映。5單位業務收入水平(每門診人次收費、每住院床日收費)是衡量醫療業務服務收費水平的重要指標。6人員經費占業務支出比例,是調整結構,按崗定編,合理分配指標。7管理費用占業務支出比直接反映醫院成本和管理水平。8醫院成本費用率表示各項業務消耗和事業補償的比例關系和醫院綜合管理水平。9綜合藥品進銷差價 率是醫院平均水平和考核藥品經營管理狀況指標。10資產負債率適當負債是補償資金不足的渠道,但應控制在20以內。11業務收到結余率≥12,凈資產結余率≥7,總資產結余率≥6幾個綜合指標反映醫院經營管理水平。
以特色取勝,提高檢驗醫學高職高專教育辦學水平
陳芳梅 李 進 黃居彬
(廣西衛生管理干部學院檢驗系 南寧 530021)
所謂辦學特色,就是指辦學的個性化。面對21世紀和知識經濟,高職高專在實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同時,如何發展個性教育,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走特色辦學之路,是高職高專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我院檢驗系自1953年創辦以來,經過了近50年的辦學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的教學改革,邁出了以特色取勝,提高檢驗醫學教育辦學水平的可喜步伐。
1 明確的專業辦學定位是特色形成的基礎
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專業定位是首要的、根本的因素,這也是專業發展的基本依據,是我們提高辦學水平的出發點和歸宿。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從我區檢驗專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我系辦學定位。
1.1 層次定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臨床檢驗醫學技術也日益迅速地發展著并成為醫學領域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我國的檢驗醫學教育在當今的醫學院校中已形成了多級化、多層次的格局。目前我國檢驗醫學專業辦學的學制大至分:博士、碩士、本科、專科、中專五個層次。不同的高等醫學院校辦學層次各不相同。從我院檢驗專業辦學來看,無疑定位于檢驗醫學高職高專教育這一層次。
1.2 培養目標定位:檢驗醫學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滿足未來檢驗醫學新技術發展對檢驗人員這一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檢驗醫學工作第一線培養合格的高等檢驗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即檢驗技師為培養目標的。
1.3 學科性質定位:檢驗醫學也稱實驗室醫學,是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在更高層次上的結合。是一門發展迅速、實踐性強、多學科交叉、特色突出的專業,是
業技術人才,從而使我國成果鑒定專家庫中的專家真正成為我國當前各學科學術水平的代表,這樣的專家所作出的鑒定結論才最具有科學性、先進性。
2.4 加強科技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是當務之急。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要以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為標準,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倡講奉獻、講進取、講職業道德,拒絕拜金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成果鑒定中的人情風、拜金風。
2.5 各省、市、自治區科委應加強對科技信息檢索機構的管理。對指定的檢索機構應加大投入的力度,改變檢索設備落后,數據庫少的局面,使科技檢索能夠真正檢索到世界或全國范圍內的有關學科的權威文獻。
2.6 在《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中的“主要研制人員名單”這張表格中加蓋科技成果鑒定專章。這樣可杜絕隨意更改研制人員名單的現象,使研制人員的合法權利得到保障。
一、ERP系統的優勢
(1)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文化影視企業來說,強調不同部門的實時動態配合,部門協調與崗位配合的問題,ERP系統的管理重在整體性,能很好的實施整個企業的整合管理。ERP最大的特色便是能對整個文化影視企業信息系統的整合,相對于傳統的單一系統更具功能性,它采用模式化的設計方式,使系統本身可因企業需要來支持并整合,對于文化影視企業這種人員多、部門分布廣的企業來說,能有效的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2)在數據存儲方面,能將原來的分散數據整合起來,使其得以完整、統一,提升了數據的精確度;ERP系統能很好將文化影視企業的部分間的橫向聯系緊密起來,提升管理績效,而且在與客戶的互動方面,能充分的掌握市場取向,有助于促進企業與上下游的互動發展關系。(3)因為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現實事務達到一定程度時,難免會犯錯誤。ERP系統管理的關鍵便是現實工作信息化,能把現實中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表達出來,及時有效且正確率甚高。(4)ERP系統構建了統一的平臺,為財務數據的獲取、傳輸以及校驗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依據,影視工作人員可以客觀的判斷,加強了可操作性,使整個操作流程公開透明,減少了徇私舞弊的情況,讓記錄真實可靠。
二、文化影視企業實施ERP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文化影視行業與其他實體生產行業一樣,必須主動適應消費市場從而推動自身產業的發展。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文化影視企業的財務管理與其他行業有很大的差距,在不完全理解ERP實施環境的前提下,就貿然實施,由于對企業的產品定位、市場定位、發展戰略等都只是一個模糊的理解,沒有對企業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和調研,導致了企業在實施ERP系統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問題:1.對ERP系統的認識不全面ERP系統的內涵是豐富而廣博的,但其實施過程卻比較復雜。對于文化影視企業來說,很多領導者和管理人員只是了解到了ERP系統的優勢,或者僅僅是看過相關的報道,根本沒有進行深入、全面、準確的了解和學習,追隨潮流,為了趕績效,買來就開始使用,不僅造成企業不能正常運作,還甚至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2.ERP系統不能有效運行ERP系統的正常有效運行必須依靠完善、流暢的生產系統。但在文化影視企業里面,由于轉向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企業中部分人員的市場意識不強,對于新的管理模式忽視不理,不遠變革,再加上外部市場法規不健全,行政干預時有發生,這一系列突發事件以及外因的干擾,企業管理者就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在處理企業的人事問題,這就導致了整個工作受到干擾,不能正常按照預定進行,處于不可控制狀態,ERP系統就不能有效進行。3.對于系統的過分依賴一旦企業使用了ERP管理模式,其業務運作就會更加依賴于ERP系統。系統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種過分的信任與依賴,使業務流程的改變促成了企業的業務風險。由于審批工作的簡化,就降低了合同控制的嚴謹性,往往因為人為的忽視或者遺忘,造成合同不能及時審批,延誤。4.ERP系統缺乏靈活性雖然電子技術的發展相當先進,但系統的固定性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煩。一旦操作人員將采購合同數量錄入錯誤,將直接導致系統計算財務數據、采購資金、采購工作量等一系列數據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又不能輕易發現,只有在差距很大時才有可能進行審查,另外,系統會隱藏錯誤,這就給企業的正常運作造成很大的困難。
三、ERP在文化影視企業應用中的改進措施
1.加強對ERP系統的認識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企業管理中也不例外。在激烈的競爭中,文化影視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借助各種方法和工具來提高管理水平。文化影視企業管理者應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ERP系統軟件,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深入考慮企業的具體需要、實施條件、管理基礎以及投資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做好前期準備,為企業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2.加強財務管理者與技術操作者的溝通在一個集成的環境下,當生產經營系統正常運行時,很容易驅動管理工作的進行,而由財務管理系統來節制生產經營時,就會變得相當困難。因此,加強財務管理者與技術操作者之間的溝通相當重要。不同系統數據格式不同,財務管理者在互相轉換時會出現數據轉換錯誤。如ERP系統的數據傳不到電子商務網上,電子商務網上數據下載不到ERP系統上。3.加強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擁有良好的工作系統,再配備精英的工作團隊,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ERP系統的操作中,基礎人員的數據錄入的準確性是ERP系統數據準確的基本保證,也關系著匯總核算等一系列數據的正確性,因此,只有確保每個工作崗位人員的工作的準確度,才能提高整個ERP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對于文化影視企業來說,就需要充分考慮到企業人員的分布特征以及工作性質,定期開展對不同工作崗位人員的培訓,對其崗位要求務必踐行到位。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對玩忽職守的員工進行一定的懲罰制度,加強員工的工作責任心,提高工作效率。
四、ERP系統在財務管理方面的發展前景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的流量越來越大,企業的發展需要處理、分析的數據越來越多,以前單用戶處理的軟件就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因此,網絡化和基于Internet的ERP系統將全面應用于各大企 業的財務管理系統。ERP系統的一體化功能和網絡功能的不斷補充,將節省很多人力以及物力。資料的采購只需要在電腦上采購看中的原料便可;貸款也不需要支票、匯票支付,只需要通過網上劃撥即可。財務管理系統的智能化通過操作簡單、方便,業務分析智能化,決策支持智能化等一系列優勢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必備的系統軟件,成為生產發展的趨勢。五、結語ERP系統在文化影視企業的財務管理中為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極大的益處,為企業的信息溝通提供便利,以其現代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有效的對企業的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進行整合,改善了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使企業在競爭中有一個廣闊的平臺,不斷創新,尋求更長遠的生產發展。
一、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因素
(一)所有者。企業的所有者,也就是企業最初的直接投資人,對財務管理的目標影響主要是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進行的企業重大的財務決策必須經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表決,企業經理的任免也由董事會決定。另外,企業所有者也是企業收益的分享者和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因此,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財務管理有重大影響。
(二)企業債權人。債權人把資金借給企業后,一般都會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便按時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債權人必然要求企業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并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對于企業來說,必須盡量做到能夠到期償債,維護企業債權人的利益。
(三)企業職工。企業職工包括一般的員工和企業經理人員,他們為企業提供了智力和體力勞動,必然要求取得合理報酬。職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有權分享企業收益;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相連,當企業失敗時,他們要承擔重大風險,有時甚至比股東承擔的風險還大。因此,在確立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考慮職工的利益。
(四)國家稅務機關。國家為企業提供了各種公共方面的服務,維護企業的社會環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業的收益,要求企業依法納稅。國家作為企業不請自來的利益分享者,帶有強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業很大份額的利潤,因此,對企業財務決策也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這些企業集團利益者密切相關,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利益集團相互妥協、共同作用,借此來實現他們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保持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和企業總價值的不斷增長。所以,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最大。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定位
財務管理目標(整體目標)究竟應該如何定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研究財務管理目標首先應明確財務管理是干什么的,在一定的經營環境下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企業經營的各部門和各環節期待其完成哪些任務。
財務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資本運動及其所形成的財務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主要是搞好籌資、投資、營運和分配工作。企業經營各部門主要希望企業財務管理可以提高資本運動的質量和效果,為搞好企業管理提供財務方面的支持。根據以上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應該以資本運動最優化作為信息經濟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如果用一個指標來表達,就是全部資本內含報酬率最大化。以此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考慮了全部資本的營運質量和效果,又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且可以在不同投資規模的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不同時期之間進行對比。
在確定了全部資本內含報酬率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基礎上,還應設置幾個輔助性的財務管理目標,以促進企業資本運動質量和效果的全面提高。
考察企業的資本運動過程,既要看到它的動態表現即一定期間的流量,又要看到它的靜態表現即一定時點的存量。企業資本運動過程實質上是流量和存量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過程。所以,資本運動最優化目標又包括資本流量最優化和資本存量最優化兩個分部目標。從資本流量最優化目標來看,它可以通過現金凈流量最大化來體現。因為現金是企業資本運動的起點和終點,現代企業資本運動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現金凈流量的大小上。只有實現現金凈流量最大化這一目標,投資者、企業、職工、債權人以及國家的利益才能有所保證,否則,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就很難得到滿足,賬面上的利潤也只能是畫餅充饑。從資本存量最優化目標來看,它又包括資本成本最小化和資本利潤率最大化兩個具體目標。前者是對籌資工作的要求,后者是對投資和資本營運工作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幾種模式
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分為“集權型”、“分權型”和“集權和分權結合型”三種。
1.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公司的所有業務都有企業上級管理部門進行統一控制和統一管理。其特點是大部分財務管理決策權集中于上級主管部門,下級分公司、部門很少涉及到企業的決策權,人、財、物、產、供、銷統一由上級控制,資本籌集、投資、收益分配、資產重組、財務人員任免等重大事項也都由上級統一管理。尤其我國早期傳統的國有企業,管理權限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國家控制,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虛設,財務管理工作失控,經濟效益低下。隨著市場經濟和企業制度的建立,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日益顯露出許多問題和弊端。
2.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指下級部門和子公司擁有充分的財務管理決策權,而上級公司和管理部門以間接管理方式為主的財務體制。各個下級部門和子公司在資本融入及投出和運用、財務收支、財務人員選聘和解聘、職工工資福利及獎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決策權,并根據市場環境和公司自身情況作出重大的財務決策。
3.集權和分權結合型財務管理模式。絕對的集權和絕對的分權是沒有的,集團總部指導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強調分權基礎上的集權,是一種集資金籌集、運用、回收與分配于一體,參與市場競爭,自下而上的多
層決策的集權模式。上級公司主要側重對方向性問題的集權,對下級公司的具體事務則可分權,強調結果控制,但不對整個過程進行控制,只是有選擇地對重大問題進行控制,在這種模型設計中,集權、分權程度的把握是集團財務管理的一個難點,若運籌得當,此模型既能發揮集團上級公司財務調控功能,激發下級部門和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經營者及子公司風險,有利于克服過分集權或分權的缺陷,有利于綜合集權與分權的優勢,是很多集團追求的相對理想模式。
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屬于醫院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是保證醫院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會計與統計工作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各大醫院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工作和統計工作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本文從會計與統計在財務管理工作上的關系出發,然后進一步說明了會計與統計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上結合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結合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會計與統計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相互應用
1.統計方法在醫院財務領域中的運用
統計學作為一種數量計算與分析的方法現已廣泛的運用于醫院的會計核算的各種環節中。首先,從醫院財務管理部門整理會計資料的過程來看,就需要運用統計學的數量管理方法。比如,醫院財務會計中存貨計量的平均移動法的原理就是統計學的平均數原理。其次,從醫院財務管理部門分析財務信息的方法來看也需要用到很多統計學的分析方法,比如,以統計指數為基礎的因素分析法,連環替代法。再次,隨著各醫院單位經營管理的日益精細,需要從會計分析提供對市場的預測和企業行為的決策,從而建立了以統計學為基礎的“管理會計”,通過對會計數據的分析為醫院提供生產經營上的決策。比如,采用統計學中的趨勢分析預測模型進行銷售預測與成本預測等。
2.會計方法在醫院統計領域中的應用
會計學反映的是微觀計量行為,主要對醫院的資金運轉、流動情況進行反映,采用的是復式記賬的方式,從各方面反映和記錄醫院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統計工作中,也有許多指標要從會計工作中獲得。比如,醫院統計核算體系中的資產負債核算,流動資金核算都采用了大量會計符號與會計平衡式,在這里統計核算的方法也都是采用了會計的復式記賬的原理。另外,我國很多醫院在部門統計中,也有很多指標需要從會計核算中獲取。
3.會計與統計在醫院財務管理上結合的作用
(1)會計和統計的有機結合是今后醫院醫藥分離的核算基礎
根據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對藥品進行統計分類時,必須把藥品的收入與其相應的支出情況單獨列出,而相應的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也應根據這些要求把藥品的收入與支出情況分別從醫療收入和支出中進行分列。
(2)會計和統計的有機結合是進一步完善醫保制度的保障
根據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有關要求,在財務管理工作要對各類醫保病人的門急診、病房醫療收入的報表統計并單獨列出,從而進一步分析各類醫保病人的治療質量與產生的醫療費用情況。在相應的會計處理上,也要把各類型醫保病人在就醫過程產生各類費用進行單獨核算。
(3)會計和統計的有機結合是醫院有效開展日常財務工作的保證
醫院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包括病人門急診次數核算、醫生工作量核算、醫院各項成本開支,藥品收入,病人各項醫療費的核算都需要通過統計的方法進行,而這種統計的核算要采用會計復式記賬的方式進行,醫院采用的核算計量原則,是統計與會計核算都實行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原則。
二、會計與統計在醫院財務管理上結合的措施
1.改變醫院部門設置,調整統會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
醫院財務管理上要有效的結合會計與統計工作,首先要對部門設置上進行改變,應把專門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歸入財務部門,這樣使其在工作中自然的與后面的會計工作結合起來,另外管理人員也要把對統計工作人員和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職能進行調整,使統計工作人員和會計核算人員都承擔一部分會計核算或統計工作。
2.進一步提高醫院會計與統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
為了確保醫院財務管理會計與統計的有效結合,要進一步提高醫院財務管理部門會計工作人員和統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要結合醫院財務管理實際需要,對于專門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要增強其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使其掌握運用會計記賬的方法,對于專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提高其統計分析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醫院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一種統計與會計有機結合的信息資源的處理和分析系統,對于醫院信息資源的收集與分析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進一步結合醫院財務管理中的統計與會計工作,就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醫院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通過此系統對醫院內外部各種信息進行統計與會計核算處理,從而加強醫院的事務預測、財務分析和控制功能。
總而言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和統計的有機的結合對于醫院財務管理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與統計的結合也將日趨緊密。通過政府、醫院以及相關財務管理部門的努力,醫院財務管理部門會計統計核算一體化的工作也將開辟新的局面。
【摘要】企業是一個多元利益的共同體,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該與各利益主體相關。本文分析了股東財富最大化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兩種理財目標的局限性,并提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基于相關者利益均衡的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利益相關者 企業價值最大化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是企業進行財務決策的出發點與歸宿,對財務管理系統的運行起著導向作用。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關系到財務管理基本理論框架的構建和財務管理實務內容的界定,因而一直是理論界討論的熱點。本文從分析股東財富最大化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兩種理財目標的局限性出發,提出我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存在的缺陷
西方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經歷了“籌資數量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每股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等多個發展階段,目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力運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該目標與以前各階段的目標相比,是具有較大進步的: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風險的高低,會對股票價格產生重要影響;考慮了時間價值,有效地避免了夸大企業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股票價格,預期未來的利潤對企業股票價格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比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激勵。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該目標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1、只強調股東的利益,對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重視不夠
該目標主要強調股東的利益,往往會導致經理基層的目標與股東目標之間產生分歧、對員工利益重視不夠、甚至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行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資本成為與實體資本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經濟資源,經濟的長期、持續和快速的發展更多地依賴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智力資源。人力資本所有者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不僅實現了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權益,而且實現了企業財富分配原則從貨幣擁有者向財富創造者的轉化,這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把實體資本所有者作為唯一股東,以其財富最大化作為企業的唯一財務目標,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2、量化指標——股價的波動較大
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衡量指標是通過股票市場價格最大化來表現的。而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僅包括企業經營業績,還包括政治形勢、國家地區的經濟政策、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等理財環境,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股價出現較大的波動。這也就讓股東財富最大化的量化指標并不能完全真實的反映出股東財富的實質變化,從而使該目標失去公正的標準和統一衡量的客觀尺度。
3、可能引起企業行為的短期化
雖然前面提到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仍有一些企業為了追求股價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惜采用一些違法的行為。比如美國安然公司的會計舞弊,雖然短期使得某一部分股東的財富增加了,但最終卻使企業陷入了困境,也讓企業眾多的利益相關者蒙受了巨大損失。此外,企業的一些戰略性投資,如人力資本投資、無形資產投資、高科技研究投資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可能都難以見效,短期內不會讓股價上漲,可能使股東對這些投資失去興趣,結果造成企業喪失長期競爭能力,無法實現長遠的股東財富最大化。
4、在我國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較晚,目前雖然經過不斷的擴容,但整體市場規模仍然較小。上市公司在全國的企業總量中所占比例也極小,對廣大的非上市企業來說,其價值無法確定,也就無法應用股東財富最大化這個財務管理目標。
5、與社會財富最大化存在一定矛盾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在契約參與的其他各方收益固定的前提下,實現了“股東財富最大化”就實現了“社會財富的最大化”。即Y=a+X,a為常量,當X最大時,Y也最大。但是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財務目標并不一定能夠實現“社會財富的最大化”。比如美國學者薩克斯在一篇著作中寫到“像清潔的大氣和水這樣的共有財產資源已經成為企業的垃圾場,因為他們不考慮這些毫無利潤的人們普遍的消費愿望,更談不上對市民全體利益的考慮了。”這種只考慮企業局部利益,而不顧全社會利益的行為也許是符合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但絕對無法實現社會財富最大化。
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公司是一個多元利益的共同體,是股東、債權人、經營者、職工、供應商、客戶、政府之間產生聯系的橋梁和中介。由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復雜性和財務主體的多元性,產生了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是指企業的財務活動必須兼顧和均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
支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能實現社會財富的最大化,因為只有當參與企業的各方的利益都實現最大化時,資源的配置才達到了帕累托有效率,當每個企業的資源配置都實現了帕累托有效率,也就達到社會財富最大化的狀態了。而且既然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了,也就避免了只強調股東利益的弊端,有利于協調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分歧、協調股東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協調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矛盾,最終實現“多贏”。
筆者認為,雖然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借鑒價值,但仍然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1、不可能實現所有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在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中,股東要求投入資本的保值與增值,經營者要求更多地享有成本,員工要求提高工資和福利,債權人要求保障其本金的安全和利息的按時獲取,供應商要求及時支付貨款、建立穩定的銷售關系以降低風險,客戶要求企業提供價格低廉的商品或勞務、延遲支付貨款,政府希望企業能在增加國家稅收的同時解決社會的就業,社會要求企業維護生態環境等等。然而,這些利益存在著相互競爭的關系,是無法兼得的,往往是實現某一方的利益最大就必然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比如對股東來說,經營者所得工資、獎勵等,正是其所放棄的利益;要實現經營者享有成本的最大,必然會導致股東利益的降低。由于在一定時期,企業能創造的經營成果是一定的,因此,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美好愿景而已。
2、相關者利益中股東利益仍應占主導地位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考慮相關者的利益,但如果過度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完全否認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讓企業來辦社會,把過多的社會職能交由企業來完成,也是片面的。
從本質上來說,企業是一個追求利潤的經濟主體, 它首先是因為股東的投資而存在,實現股東投入資本的保值與增值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原動力。如果將股東的利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相提并論,就會將保持社會經濟穩定、增加就業率、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與股東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了。這樣企業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會迷失方向。
股東對企業承擔的風險與企業其他利益主體所承擔的是不相等的。股東將資金投入企業后,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將得不到預期的收益,而且還時刻面臨著企業破產、血本無歸的威脅;而債權人的資金投入,會定期收到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當企業破產時一般也能從企業的剩余財產中優先獲得部分甚至是全部本息的補償,因此債權人的風險小于股東。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都只是接受雇傭的勞動力,接受的是一份事先設定的合同收入,企業破產時也具有優先受償權,所以其風險更小。至于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客戶等的風險與股東也是無可比擬的。
因此,股東的利益在企業的相關者利益中仍然應該是占主導地位的。
3、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財務目標具有不可計量性
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財務目標中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者,無法用比較綜合的指標來分析計量。而如果是聯立方程組,其中的變量也不好設置,即使假定已經建立了包含所有目標變量的方程組,如何求解也是個問題,因為這些變量的變化方向不可能是單一的,也就無法解出答案來。因此,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并不能滿足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需求。
三、基于相關者利益均衡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是現代企業的理性選擇
既然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是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為了兼顧相關者利益又同時考慮到股東在企業利益相關者中的主導作用,筆者認為,現代企業的理性選擇應該是基于相關者利益均衡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1、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相關者利益均衡的前提和基礎
對于企業的各利益相關者來說,其利益存在的基礎是企業這個載體的存續,如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無法得到保證,也就談不上企業的相關者利益均衡了。而在企業的這些利益相關者當中,能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負責的主體只有股東。股東投入的第一筆資金產生了企業,在企業的各項重大發展階段中都離不開股東的正確決策。因此以股東利益為代表的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奠基石,也是相關者利益均衡的前提和基礎。
2、相關者利益均衡的結果也會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企業對經營者實施有效地激勵措施,經營者會在激勵機制的約束下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企業關心職工的利益,為他們創造優美和諧的工作環境后,員工也會發自內心的關心企業、為企業服務,從而增加企業的效益;企業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在重大的財務決策中請債權人參加討論,就能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讓企業盡可能地使用資金成本較低的負債資金,從而降低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企業關心客戶的利益,在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上多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顧客的要求,也有利于穩定客戶群體,從而保持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如此這些相關者利益得到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經不斷地改善,生產經營效果也將進一步優化,最終就能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
因此,對于企業這個多邊利益關系的總和體,各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從企業的發展角度而言,是缺一不可的,但要實現相關者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將基于利益相關者均衡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才能保證財務管理系統更加穩定、有效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