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09:3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風險應對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新常態”開始成為描述我國市場經濟形勢的主要關鍵詞,但在這個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的形勢卻不容樂觀,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嚴峻。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的結構優化,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但是卻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調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增速明顯減緩,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同時,房地產行業一直有著資金投入量巨大,不確定性較大以及周轉期限長等特點,以往粗放型管理的弊端逐漸凸現出來。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行業的形勢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相關政策的變化,一旦政策發生變動,就可能導致房地產企業潛在財務風險暴露出來,從而使房地產企業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基于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房地產行業目前的經濟形勢,對房地產行業的財務風險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1.房地產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往往忽視成本費用管理這一重要環節。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加之房地產行業的傳統成本管理理念在房地產內部的根深蒂固,企業往往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成本管理對利潤的重要貢獻。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成本管理理念不再是一味地減少企業的成本開支,而是應該追求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達到成本與收入差異的最大化,但是我國目前很多房地產企業并沒有對這一點加以重視,缺乏現代的成本管理理念。應該知道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果再不對企業成本管理加以重視,必然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全面的成本管理不僅要對房地產成本管理的事中成本控制做到明了清晰,還需要對事前的成本預算進行有效制定,對事后的成本支出進行差異分析,以期抓住成本管理的重點環節,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房地產財務成本管理系統。
2.房地產企業的資本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資本的運營能力以及融資渠道的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的初始投入是非常高的,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這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拓展以及資本運營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在這兩方面的能力是相當不足的,融資渠道單一,盲目追求高端房地產開發,在進行項目投資時缺乏可行性研究等等都是我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的弊端,這也是其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雖然在新常態下,金融服務業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但是相關的滯后性在二三線城市仍然非常明顯。企業的融資逐漸出現困難,很多的房地產企業盲目地進行資金的借入,而沒有考慮到財務杠桿、融資成本等相關問題。有些房地產企業為了盡快獲得資金甚至不惜向民間進行高息借款,從而使其經營成本大幅度提高。一旦資金成本過高,現金流出超過了企業的現金流入,則會使得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目前甚囂塵上的光耀地產就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3.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有待提高,財務管理制度尚需完善。房地產企業從前期的項目開發建設到后期的項目結算,對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一旦財務人員能力不足,出現核算和分析判斷的失誤,將很可能使房地產企業蒙受較大的損失。但是,目前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財會人員由于經驗的缺乏以及自身能力的欠缺,在未經過詳細的科學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進行決策,相關的信息沒有及時地進行反饋,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入不敷出以及資金缺乏等現象屢見不鮮,很多的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是不能與房地產的發展狀況相匹配的。而且,很多的房地產企業由于過多地關注經濟效益而忽視了人才激勵培養的重要性,使得大量的卓越人才流失。另外在制度建設方面,由于房地產企業的臨時事務過多,處理事務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較強,而財務制度又較為死板,使得很多的房地產企業常常忽視了財務管理制度,對其視若無睹。
三、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探究
1.對房地產企業的成本費用實施全面管理,強化高層管理者的現代成本管理理念。房地產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僅僅包括項目開發建設階段的成本控制,還應當對項目開發前期的成本預算、項目完工結算后的成本分析進行全面管理。在進行項目前期的預算管理時,要對項目預算進行合理的編制及分解,同時建立適當的監督機制。當項目進入到開發建設階段,要注意嚴格執行財務預算,及時發現實際與預算的偏差并查明原因,以便相關的責任人及時的修正,使項目可以順利實施,達到成本控制效果。項目完工后要及時地進行事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對完工項目的相關成本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成本管理措施的改進方案,從而尋求成本降低的最優方法。成本管理還要對整個項目過程的涉及的各個環節全面加以控制。例如,在建筑設計方、勘察方、承包方的選擇以及建筑材料采購過程中,必須要按規定進行公開招標,在財務預算范圍內通過對投標方的價格和相關優勢的綜合評價選擇最佳的合作方,從而有效降低工程造價成本,同時起到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的作用,從源頭上控制整個項目成本。同時,財務管理人員應不遺余力地向公司其他管理高層人員灌輸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積極地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并全程參與到整個過程中,這樣才能保證全面成本管理的實施效果。另外,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應及時運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確保成本管理的及時性和動態性。
2.對房地產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在新常態下,國家接連出臺了很多優惠的規章制度,涉及到稅率、利率等方面,因此,房地產企業確定目標資本結構時,要充分考慮相關的政策、稅率和利率等勾稽關系,按照房地產企業的長短期資金運用情況,合理地選擇融資渠道。不能僅僅依靠銀行借貸這種單一融資渠道,應該充分考慮信托融資、銷售融資、資產證券化以及股權債權定向私募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避免融資渠道的狹隘以及融資成本過高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完善的預算體系對于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現金預算管理往往是重中之重。房地產的財務人員應當準確估算項目的收支以及盈虧狀況,確保每個階段的現金流充足,保證項目開發全過程的財務預算有效執行以及資本結構優化的持續性。
3.重視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問題。在房地產企業內部,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高層領導者,都應當對財務管理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將其放在企業的戰略層考慮,使財務管理的理念得到樹立和強化。因此,應當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進行廣泛宣傳,以使財務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對其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同時也促進橫向和縱向部門對財務管理工作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由于財務管理工作專業性較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極高,因此,房地產企業應該從選拔財務管理人員開始進行嚴格把關,挑選具有相關從業經驗及專業資格的人才,再通過內部培訓以及專家教學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其專業能力,為提高今后工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提供幫助。同時,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也可以有助于財務人員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
作者:黃波 單位:成都鑄信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郭偉.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應對[J].財會通訊.2016,(23):94-97.
【關鍵詞】 石油企業 并購 財務風險
我國石油企業很早開始探索國際化經營的道路,到了21世紀,我國石油企業探索的道路一直延伸到了蘇丹、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加拿大、泰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可是目前我國石油企業的跨國并購處于初級階段,無論規模、渠道、市場、經驗、國際化人才等,還是企業國際競爭力,均無法與世界大石油公司相抗衡,那么對于中國正在進行海外擴張的石油企業而言,在海外并購高速進行的同時,如何應對并購帶來的財務風險,成為石油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和所要思考的問題。
一、并購財務風險的定義
一般來說,企業的財務風險指籌資決策所帶來的風險。籌資決策的不同選擇,籌資數額的多少,必然會引起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變化,由此而產生企業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這里的籌資通常指舉債,因此狹義的財務風險可以定義為企業因舉債利用財務杠桿而導致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廣義的財務風險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的影響,財務狀況的不確定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企業并購是企業為獲得目標企業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權而運用自身可控制的資產去購買目標企業的資產并因此使目標企業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實體改變的行為。因此并購本身就是一項財務活動,并購的成功與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影響很大。
二、石油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
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主要包括并購可行性分析、目標企業(油氣資產)價值的評估、支付方式的選擇、收購資金的籌措、收購后的整合和債務的償還等,上述各環節都可能產生一定的財務風險,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方面。
1、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在確定目標企業后,并購雙方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以持續經營的觀點合理地估算目標企業的價值并作為成交的底價,這是并購成功的基礎。目標企業的估價取決于并購企業對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對目標企業的價值估價可能因預測不當而不夠準確。這就產生了并購公司的估價風險。其大小取決于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之間是否信息對稱、并購企業是否有合理的并購評估方式、評估體系是否健全、準備并購的時間等因素。
2、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并購后由于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采用現金支付方式的并購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由于采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即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就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并購活動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3、融資風險。并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指能否按時足額的籌集到資金并保證并購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系到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并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和方式。常規的融資方式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通過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的搭配可以有多種融資方法,在資金獲取的難易程度、成本大小、風險大小上其各有不同。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融資方法是降低融資風險的關鍵,根據融資的時間和結構,融資風險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融資時間風險。海外并購的融資時間風險是指并購企業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并購順利進行。融資安排是企業并購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整個并購鏈條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融資安排不當或前后不銜接都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融資提前會造成利息損失,融資滯后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并購計劃的順利實施,導致并購失敗。
(2)融資結構風險。企業并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很難以單一的融資方式解決,因此在多渠道籌集并購資金的情況下,企業還面臨著融資結構風險。融資結構包括企業資本中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結構。融資方式的不同組合會給并購公司帶來融資結構風險。企業并購可以自有資金完成,也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貸款等融資方式進行籌資,滿足并購的資金需求。因此,具體融資結構風險體現在:一是以自有資金進行并購雖然可以降低融資風險,但是抽調本企業寶貴的流動資金用于并購,很可能導致企業正常周轉困難。二是在以債務資本為主的融資結構中,當并購后的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時,將可能產生利息支付風險和按期還本風險。三是在以股權資本為主的融資結構中,公司不能只考慮股權籌資的長期性和無償性,高速擴張股本,如果業績跟不上股本的擴張,會使每股收益不斷下降,影響企業的市場形象;如果并購后的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會使股東利益受損,從而為敵意收購者提供機會。
4、支付風險。在海外并購活動中,支付是完成并購交易的最后一個環節。支付風險主要是指并購后新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不穩定導致新企業缺乏足夠的現金還債,導致資本結構惡化或破產的可能性后果。并購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現金支付、股權支付和混合支付方式,而支付風險的產生主要源于并購方選擇了錯誤的支付方式。并購方在采用現金支付方式時,如果并購方融資能力差,現金流的使用不當導致流動比率下降,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支付方式的選擇對并購的成功與否有著重大影響。
5、盈余管理風險。盈余管理與調控或操縱利潤在表現形式上往往難以區分,所以符合會計制度并且適度的盈余管理被認為是有益無害和可以接受的,如利潤平滑可以向股東傳遞企業經營穩定的良好形象、公正評價管理業績、穩定股價、保護股東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惡意收購,但過度的利潤調控或操縱往往會給報表使用者和整個集團帶來巨大的風險。因而過度的盈余管理既有悖于公認會計原則,而且還會受到證券監管部門的嚴厲監管。
6、表外融資風險。表外融資可以避免債務融資在會計報表表內反映,相對降低負債比率,有效地改善財務指標,維持企業再融資能力,因而表外融資現象在我國企業中大量存在。擔保方由此而產生的或有負債依據會計準則之規定勿需在資產負債表表內披露,當然也不會體現在負債比率等財務指標當中。表外融資使擔保方的債務負擔隱性化,從而加大財務風險。
三、石油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規避對策
1、慎重選擇目標企業,合理評估企業價值。對目標企業的過高定價或過高評估企業價值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因此企業應盡職調查,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信息,不盲目相信目標公司的財務報告,對目標企業的表外信息資源多加重視。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聘用專門的投資銀行對目標的企業的諸如財務狀況、獲利能力、現金流量水平以及所處的產業環境等詳細信息做全面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再采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企業的價值,以充分估計并購帶來的財務風險和綜合效益。同時也應該建立并逐步完善目標油氣資產價值評估體系。評估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源于評估方式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在于并購方企業主觀因素的影響,對目標油氣資產的不了解以及并購過程中的激進情緒都會導致評估結果的偏離。因此加強對目標油氣資產的審查具有一定的防范效果。建立長期評估,有利于把握目標油氣資產的發展方向和未來前景,對并購目標的確定以及未來收益的預期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有效減少評估本身的不確定性影響。
2、拓展融資渠道,保證融資結構合理化。并購企業在選擇融資渠道時應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首先,選擇的融資渠道和依據現有的融資環境能否為企業并購提供足額、及時的資金保證。其次,選擇的融資渠道必須成本最低而且風險在企業可控制范圍之內,同時還要盡可能的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本上看融資風險的控制主要表現在融資成本的控制,因此并購方企業需從以下兩個步驟選擇融資渠道:一是先對各種融資渠道的成本進行綜合比較,包括不同融資方式的個別成本和混合融資方式下的綜合成本;二是選擇融資方式時,要綜合考慮融資成本、不同融資方式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以及對資本結構的沖擊等因素的基礎上,本著先內后外、先快后慢的原則選擇融資渠道。
3、合理選擇支付方式,實現支付方式多樣化。并購的支付方式主要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有不同的風險分散和收益分配效果。現金支付能迅速完成交易,降低交易的不確定性,但償債的風險是最高的;而股票支付是成本較低,還能使目標公司的股東共同承擔新企業的發展風險,大大降低了償債風險,但程序較現金支付要復雜;混合支付的償債風險介于前兩者之間,而且企業可以根據能獲得的流動性資產、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既要目標企業的稅收等狀況進行調整。企業應結合自身財務狀況,采用多種支付組合的方式防范支付風險。
4、有效進行財務整合,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并購完成后,應及時對新企業的資產進行優化組合,通過整合被并購企業的資本結構以及負債的期限結構,降低債務成本,減輕還債壓力,優化資本結構。同時,并購企業必須按并購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調整目標企業的經營策略,將其納入企業整體的營運軌道,提高企業整體的共同業績,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5、大力發展油氣行業中介機構。中介公司在國際油氣資產并購中十分重要,事關目標公司的諸多指標和細節,比如企業的財務狀況、發展前景、關聯交易、市場份額、員工素質,以及當地產業政策法規等,都需要由中介公司來提供,它們提供的這些信息直接影響并購企業的決策取向和績效。中介機構有專業的人才、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購中主要履行服務和監督職能,其服務和監督滲透到并購的全過程。我國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積極培育金融、法律、會計、咨詢等市場中介組織,為企業海外并購提供規范的中介服務。政府和駐外機構可利用各種資源,為國內企業尋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臺。
6、建立產業并購基金。為了規范并購行為,貫徹落實國有大型石油企業既定的并購方針,建議在集團公司層面建立產業并購基金,明確該基金的投資決策流程和管理辦法,確保其主要使用方向是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的并購活動,提高并購活動的效率。
7、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指國際化經營企業通過某種方式將風險損失轉嫁給他人來承擔。即使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也不是無限的。風險轉移最常用的方法是向保險公司投保。雖然由于中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尚處在起步階段,中國保險公司對境外投資風險的承保業務開展較少。但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深化,外國保險公司的進入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步伐的加快,中國石油企業可以在將來通過辦理保險來轉移海外油氣資產并購的風險,把被保險人的并購風險轉移給保險人,從而減小損失。
【參考文獻】
[1] 李軍:淺析我國企業并購及其財務風險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0(11).
[2] 李曉晶:中國石油企業海外并購面臨的財務風險及對策研
究[J].財會研究,2009(24).
[3] 曲寧: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J].決策探索,2007(22).
1.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行業都是由國家控制,及時在財務活動中出現了一些風險,都是國家承擔,因此醫療衛生企業管理人員缺乏財務風險意識,他們認為,只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財務制度就不會發生財務風險。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非常大,一方面是受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市場經濟環境下,醫療衛生企業財務活動日益復雜,很多的財務風險是管理者無法遇見的,加之管理者對于財務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風險意識不足;另一方面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對于我國醫療衛生行業更加穩定的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2.財務人員的行為風險
財務人員的行為風險是企業在開展財務活動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財務風險。財務人員在企業中長期工作,對于企業各方面的規定都比較熟悉,而且自身擁有第一手的財務資料,因此財務人員很容易為了個人利益,作出一些損害企業發展的事情。醫療衛生行業的企業作為企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經營與發展也需要很多的財務人?T的支撐,因此其財務人員的行為風險依然非常大。這種風險一方面是由于財務人員制度道德所致;另一方面還有一些財務風險并不是主觀行為,而是由于工作失誤造成的經濟利益的損失,進而引發財務風險。
3.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醫療衛生企業內部的財務監控機制不完善,缺乏財務風險費相關的制度,使得工作人員對于財務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隨意性非常強,無形中增加了財務風險,對財務風險控制造成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財務管理流程不科學,影響了財務管理水平,增加了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在醫療衛生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的崗位職責不分離,這為財務人員行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財務風險不斷提升。
4.對資金管控不重視
醫療衛生行業的財務費風險很大一部分來自資金管理,因此醫療衛生企業應該加大對于資金的管理與控制,然而,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企業對于資金管控不重視。醫療衛生企業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經理都放在了增加經濟效益上,他們更加注重如何增加營業收入,寧可多花錢打廣告也不會拿出資金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因此,醫療衛生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比較低,影響了財務活動,增加了財務風險。
二、如何應對醫療衛生行業財務風險
1.提升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企業也開始市場化,及時是公立醫院也開始走市場化之路,因此,醫院需要自擔風險,為了降低醫院的財務風險,醫院管理人員應該提升風險意識,管理者一定要意識到只要風險發生了,那么醫院就會承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該提高對于風險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風險的發生。在醫院內部,應該積極宣傳財務風險的重要性,讓全體員工都提高風險意識,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降低風險,監督財務工作,一旦發現風險,及時匯報,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止風險發生。
2.強化會計人員的培育力度
會計人員的行為對于財務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防止會計人員的行為帶來的財務風險。醫療衛生企業應該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降低由于專業水平不足造成的財務風險。另外,還要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重視,設置培訓機會,提升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防止財務人員違反職業道德帶來的財務風險。在招聘財務人員的時候,要加強對于財務人員道德水平的了解,如果道德水平低,那么及時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再高都不要錄用。
3.完善內控體制與風險方略
為了能夠有效的降低財務風險,我國醫療衛生行業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從制度上對財務行為進行一定的規范,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首先,應該提升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立有針對性的制度,保證制定能夠真正的執行,提升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讓制度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降低醫療衛生行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其次,因該提升財務制定的科學性,保證制度作用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再次,應該增加財務制度的全面性,防止制度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損害醫療衛生企業的經濟利益,增加財務風險。
關鍵詞:化學品制造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一、引言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使其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所獲取的最終財務成果與預期的經營目標發生偏差,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投資、籌資、收益以及資金回收風險四種。由于整體行業環境、經濟體系、監管制度等外部環境以及管理理念、組織架構等內部環境都在不斷變化,財務風險也隨之變化。化學品制造企業雖然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已經得到較好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諸如財務風險意識不強、評估專業性不足、缺少預警與防控等問題。化學品制造企業應借鑒全面風險審計的理念,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下的企業財務風險體系,充分識別并評估風險,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做好風險應對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對組織和流程進行優化,增強自身實力,實現財務全面風險管理,保證財務安全、穩定。本文針對化學品制造企業現有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實現財務部門服務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功能。
二、化學品制造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風險控制意識有待提高
化學品制造企業已經普遍建立了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例如成立風險管理部門、編制風險清單等,但距離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對財務風險認知深度不足,簡單地認為財務風險管理就是財務部門的職責,或簡化為個別財務主管人員的職責,未能將財務風險管理理念普及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化學品制造企業的采購量、生產量、庫存量都較巨大,財務風險中的資金運營風險意識尤為關鍵,需要全員樹立財務風險意識,例如,采購部門對財務風險認知不足,過多的采購量一方面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形成資金積壓風險,另一方面化學品制造企業的原料多為有毒有害物料,儲存成本較高,而過高的庫存量勢必需要增加大量的儲存費用,導致企業物流成本上升,直接造成利潤下降風險。此外,由于化學品市場價格波動較頻繁,受國際油價、國內市場行情等影響,積壓存貨的市價變動較大,存貨跌價風險較大;銷售部門普遍只注重銷售業績,忽視應收賬款風險,過長時間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嚴重影響企業現金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造成企業資金風險,造成財務困境
(二)風險評估方法有待完善與創新
風險評估是識別風險后采取相應措施的前提,是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只有經過科學的定性與定量風險分析后,才能深入了解風險并評估風險,并以此作為風險應對措施的基礎。由于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共享應用不足,現行財務風險依賴于ERP系統的會計數據反饋,從財務報表層面來評估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風險,與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缺少參與及時、完整、雙向的信息溝通,同時盡管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都制定相應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但未能與財務風險評估融會貫通,難以全面、綜合地評估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財務風險并予以評估并采取相應管理措施。
(三)財務風險管理以事后處理為主,缺少預警與防控
化學制造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經常會成為事后事項,未能建立企業風險預警系統。財務風險預警主要就是通過財務報表、經營計劃、經營實績報表等敏感性財務指標實時變化而實施的經營運行監測,進而提前預測財務風險、實施風險管理的過程。化學品制造企業,生產是最重要的環節,其生產連續性非常復雜,且生產中間過程或最后階段的產出具有多樣性,而產品結構又可分為在產品、聯產品和副產品,有些在產品又可單獨作為成品出售,所以成本核算風險較大,如不具備完善的成本風險預警系統,會導致在產品或中間產品的產銷決策失誤,造成中間產品產銷名盈實虧或最終產品成本與收入倒掛等損失。因此化學制造企業成本風險更應從事前進行管控,以滿足化學制造企業的生產復雜性特點。
三、完善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體系模式
會計部門應協助企業各部門樹立全面財務風險意識,借鑒以風險為導向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在財務風險管理領域推廣并實施三道防線,促進企業各相關方自主參與全面企業財務風險體系建設。三道防線的建立與有效運行,一是重點依賴于管理層,只有管理層對財務風險有明確的認知并深入理解財務風險管理重要性,才能夠為全員樹立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創造環境,才能在企業內部普及財務風險管理,從制度、環境、本質上提高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才能夠制定有針對性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二是依賴于會計人員協調各職能部門對財務風險管理的辨識,從化學品制造企業的資金運行、成本核算等方面風險的識別,避免出現財務風險而導致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等問題;三是全員樹立良好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在管理層與會計人員對財務風險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有效實行全員財務風險管理才是最佳的風險應對手段,所有部門都能意識到本部門及其關聯部門的財務風險并及時評估、提出應對措施,提高防范意識,才能全面實現以風險為導向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在財務風險管理中位居第一道防線,因此,要做好識別財務風險及評估,加強審核與風險應對,在實際操作必須遵循“會計憑證,嚴格審核”、“重要業務,授權控制”、“不相容職責嚴格分離”等操作原則,從會計職能方面實現第一道防線的關卡作用。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是第二道防線,應建立財務風險信息系統的預警機制,協調和加強會計人員以及各職能部門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培訓和能力提高,促進會計人員和各崗位作業人員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內部審計部門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通過系統的方法評價和改進工作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對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流程、效能進行適時評估,從而降低風險損失,提升企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定期進行風險識別,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連續性
風險管理是一種持續行為,而不是一種定期的流程作業,隨企業經營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財務風險也隨之變化。因此,定期或有針對性的及時組織財務風險識別才能防止風險管理滯后。化學制造企業的會計部門應組織企業經營部門、內部審計部門以及外部審計機構、風險管理咨詢機構等專業機構,以座談討論、對標企業分析、案例分析、咨詢專業機構意見等方法識別相關的風險因素。特別應注意總結、吸取企業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對標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優劣,識別高危、多發的財務風險或偶見、新見風險,包括客戶應收款項逾期風險、工程預付款項的毀約風險以及新設項目的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等資金風險,對高危多發財務風險要及時跟蹤實施全過程風險管理,對偶見、新見風險要事前做到全流程節點梳理分析,做好全流程風險評估及相應的應對措施準備。在企業經營過程的事前及事中,及時披露潛在或將要發生的風險以便管理層及時應對。
(三)建立風險防范措施,提升會計作業的前瞻性
為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企業內外部環境,化學品制造企業的會計部門應拓展會計作業的前瞻性,將會計工作前延至財務風險可能發生之前。財務風險管理不應是事后的審核與報告,更需要在事前進行充分的財務風險識別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化學品制造企業的新建項目、技改項目大多投資高、周期長,因此需要在項目初期,從可行性研究、預算、成本預測等作業前端進行詳細的風險梳理,進行詳細的事前風險評估,識別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通過編制財務風險清單、與對標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進行比較等手段,從中找出控制風險和剩余風險,提出事前防范建議供管理層考慮并決策,發揮會計部門在財務風險中的主導作用。
(四)加強作業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提高時效性
化學品制造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應貫穿整個運營過程,工程項目從籌資事前到建設投入至造價決算的項目建設過程,日常運營從采購到生產至銷售回款的運營流程,費用結算自預算到執行至結算的費用控制流程等。在上述全過程中,財務風險管理應與全流程融合,事前評估事中控制事后總結,一旦發現風險隱患,就要及時對總體風險和剩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提出應對措施,保證財務風險得到及時處理,確保企業財務安全。化學品制造企業工程項目建設有單價計價、定額計價等不同的模式,會計人員應配合工程造價,完善費用從預算、結算的整體流程風險識別,編制費用結算風險清單,防止失誤或者舞弊風險,做好費用發生過程中的管理,實施監督、簽單等風險控制措施,減少結算中的工作量不清等風險,從而第一時間察覺工程量計價風險發生并提出風險應對措施,梳理建設項目全流程資金風險,采用系統控制與人工控制的手段,防止超結算或超付損失。經營環節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企業資金運動的遲滯或損失風險,產生企業價值減少的可能性;采購環節財務風險包括了由于信用條件與付款方式的變動而導致實際付款期限與平均付款期的偏離風險、預付賬款的逾期或壞賬風險、采購品質價格與質量偏離的貨值損失風險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是指由于賒銷量過多導致應收賬款管理成本、資金成本增大,以及由于賒銷政策的改變導致實際回收期與預期回收的賬期風險、客戶呆壞賬風險以及伴生的票據兌付風險等。會計人員應針對化學品制造企業資金需求量比較大這一特點,組織各個業務部門梳理資金收支風險,從上下游兩端獲取資金信息,加強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健全企業的客戶、廠商信用等級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信用政策。編制資金運營風險清單,實施資金風險防范措施,避免資金占用、積壓、損失風險,在此基礎上要檢查落實應收賬款還款情況、預付賬款的貨物匹配情況,匹配實物流與資金流,提升企業資金利用率。
關鍵詞:食鹽 體制改革 財務風險 應對策略
2011年,我國在國家改革工作會議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將深化或推進電力、鐵路、鹽業、郵政等行業改革。”倘若食鹽行業完全實行市場經營體制,食鹽行業則必須進入市場,與一般商品無任何區別。但是,食鹽作為一種碘營養補充食品,與國計民生有著密切聯系。一旦完全將食鹽推行市場,必然為食鹽企業帶來一定程度財務風險。食鹽企業面對此種形勢,應認真分析體制改革帶來的財務風險,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便更好地適應行業改革的發展態勢和發展趨勢。
一、我國食鹽行業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食鹽專營制度在我國之所以長期實行,關鍵在于利用稅收手段限制其超額利潤,限制其過度發展,并避免巨額利潤流入利益集團手中,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食鹽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之一,盡管社會需求量大,可是與奢侈商品比較起來收入和價格彈性較小。因此,從這個角度考慮,食鹽行業并不一定非要實行專營制度。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關鍵在于其能否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現如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入,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這種改革大背景下,食鹽行業轉型已成為必然,才能逐漸改善食鹽行業經營品種單一、經營制度不靈活、市場觀念淡薄的問題,使其更能適應食鹽行業的發展。因此,食鹽企業在鹽業體制改革環境下應積極研究與探討市場規律,提高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采取措施加強經營管理,加快市場改革的步伐,進而使自身在改革大環境下生存發展的更順、更好。
二、食鹽行業經營體制改革為食鹽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分析
客觀來說,財務風險是任何一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一種風險,也是其不可回避的問題。食鹽企業在鹽業體制改革大背景下,由于面臨經營體制轉型、經營環境變化,使得財務風險在其生產經營中更加突出,稍有經營管理不慎都可能面臨較為嚴重的財務風險。根據財務風險來源區分,食鹽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突出風險主要包括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經營風險。
投資風險,是企業投入一定貨幣資金后,因市場需求變化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在資金供求市場、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下進行的籌資活動為財務帶來的風險;經營風險,顧名思義就是食鹽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供銷環節導致內部資金運轉不暢而產生的風險,是其面臨的最關鍵的財務風險。
三、食鹽企業財務風險下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增強市場意識、風險意識
食鹽企業長期在專營制度下得以保護經營,這種毫無競爭壓力的經營使得管理者和員工缺乏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一旦鹽業體制轉型完成,必將對市場變化的反映不夠敏捷,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為此,食鹽企業在失去國家政策保護前應增強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并采用科學手段認真考量市場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積極的應對措施,逐漸提升自身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創新經營策略,走多元化道路
市場環境下,食鹽企業除了開展售鹽業務也可拓展其他業務,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為此,食鹽企業應以售鹽為基礎,在保證食鹽生產加工質量和供應鏈正常情況下,積極進行市場調查,研究消費群體切實需要的試驗品種,根據需求生產不同種類的食鹽。除此之外,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網絡手段有效開展生產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工作,還可聯合其他廠家進行集團生產和銷售,并主動聯系供銷商以擴大銷售量,盡可能消除經營風險。
(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當前,食鹽企業正在逐步脫離專營制度的保護羽翼,加強失去國家政策給予的支持和保護。為了保證投資決策科學合理,食鹽企業有必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預警系統,準確預測項目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風險,并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盡量在財務風險消除在萌芽階段。另外,還用定性定量地準確預算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量,并在資金投入過程中加強財務管理。與此同時,建立效益考評制度分析與評價投資方案的運行效率和質量,以便及時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及時做出調整方案,保證項目大的投資效益。
(四)完善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
任何一個企業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都需要重視財務管理,食鹽企業也不例外。因而,食鹽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不斷完善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進而提高資金運轉效率和資金利用率。在完善制度保證下,積極開展企業日常經費預算工作、項目資金管理工作以及決算工作,使內部一切財務活動和實務操作走上正規化、制度化道路。為了保證財務制度得到徹底貫徹落實,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財務團隊,使各項財務工作順利開展。為此,食鹽企業應為財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培訓環境,財務人員也應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以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我國鹽業體制轉型工作正在逐步推進過程中,食鹽企業脫離了專營制度的羽翼保護,使得經營發展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愈加突出。為了積極應對體制轉型帶來的財務風險,食鹽企業需要增強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建立切實可行的風險預警系統,逐步完善財務制度,盡可能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使自身適應轉型后的市場經營環境,進而實現穩健、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宏.重慶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應對食鹽市場放開之思考[J]. 中國井礦鹽, 2010,(03)
[2]楊葉飛.深圳食鹽零售環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特區經濟, 2010,(07)
摘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醫療市場競爭激烈,使得醫院經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給醫院財務帶來風險。本文分析了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并對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市場競爭激烈,使得醫院經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給醫院財務帶來風險。醫院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的影響,使醫院財務運行偏離預期,從而使醫院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如何避免財務風險,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本文對醫院財務風險管理進行以下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醫院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1.盲目投資,財務結構不斷惡化
醫院領導層過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好局面,低估投資項目的潛在風險。在對項目進行投資前要做好可行性分析,不能盲目投資,增加醫院的財務風險。財務結構惡化表現主要是資產負債比例過高;業務收入增長速度低于業務支出的增長速度。
2.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只要進行財務活動,就存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他們認為只要把資金管好,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不少財務管理人員不重視人員間的相互控制和制約,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給單位造成很大的損失。內部財務監控是財務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要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我們目前內部財務監控主要是事后控制,但是事后控制并不一定有效,只是在年終考核時得到一定的重視。如果沒有實質的財務監控,就會出現財務信息不實、國有資產流失、財務收支混亂等問題。
3.投資缺乏科學決策
醫院為了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需要進行大規模投資,引進高技術人才,改善醫療環境。把錢花在什么地方,這就涉及到決策問題,醫療服務業不同于其他行業,不少醫院缺乏項目分析,導致投資項目工期長,資金回收慢。大量的數據表明,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對于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概率往往過于自信。這樣認知上的偏差會導致非理性的行為,非理會導致企業決策偏差,決策偏差產生醫院財務風險。
4.收益分配不規范
收益分配主要是指如何權衡醫院發展與醫院職工利益之間的關系。收益的分配不當會對醫院的經營管理帶來不利的影響。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和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醫院投資回報率會逐漸下降,當醫院的投資回報率不能滿足職工的最低要求時,就會打擊職工的積極性。少分配或不分配會引起職工的不滿,不利于留住人才,影響醫院的發展。但是過于發放職工福利,會造成影響醫院流動資金,降低了醫院的償還債務能力、錯過投資機會、加大外部籌資額度,進一步影響醫院財務風險。
5.資金回收存在不確定因素
醫院資金回收過程存在一定風險,主要是病人的醫療費用無法收回或收回不及時,有些會形成壞賬。例如病人惡意逃費和承擔的社會義務救助產生的醫療費用,以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新農合參保病人出院后,醫保部門不能及時撥付醫療費用,加大定點醫院的運營成本,給醫院資金回收帶來風險。
二、針對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1.樹立風險意識,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目前,很多醫院的管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淡薄,大部分醫院沒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醫院的領導層要對風險有深刻的認識,從根本上防范財務風險。對財務風險的認識,要從財務的總體觀念出發。針對多變的財務管理環境和不確定因素,財務管理在追求節約的同時,應該有合理的伸縮余地。
2.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
醫院要按照科學的決策機制運作,建立民主、科學的決策制度。醫院投資要嚴格執行招標制度,科學施工、項目竣工驗收等。醫院進行投資時要充分考慮投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結合醫院的積累、銀行貸款額度、財政撥款制定投資預算,為決策提供支持。
3.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增加財務透明度
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防止財務黑洞,有利于資金統一調配,也提高了財務分析房的效率和質量。
4.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醫院財務風險通過觀察某些財務指標變化就能被發現,對醫院財務風險發揮監測預警作用。對于財務風險可以通過財務分析工具進行識別和預警潛在的財務風險。
20世紀60年代,美國愛德華?阿爾曼提出基于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多元判別模型在西方企業財務風險預測成功率很高。但是在我國具體運用中要考慮我國醫院的實際情況,合理借鑒。
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的另一個方法是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趨勢變化進行綜合判別。也就是醫院可以通過監測凈資產收益率、收支結余率、總資產報酬率等考察資產獲利能力;監測平均門診人次費用、病床周轉率等分析經濟效益;監測總資產增長率、收入結構增長率等衡量醫院的發展潛力。
另外,現金流量也應注意監控,醫院是否有足夠的可用資金決定醫院醫療服務的能否正常開展。現金流量預算能為醫院提供預警信號,便于盡早采取措施。
三、結語
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在實踐中通過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不斷創新,使醫院財務風險管理逐漸科學化、規范化,從而促進醫院高效快速發展。本文分析了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并對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提出應對措施,為醫院領導層作出科學決策提供政策建議和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大為.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探討與應對[J].決策探索,2007;17
[2]葉菁.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及其綜合治理探討[J].當代經濟,2010;6
關鍵詞:財務風險;形成因素;應對措施
2011年4月到5月末的時間里,溫州許多企業都相繼出現了因為老板逃跑或者是經營措施的不妥瀕臨破產的情況,專家對此事件作出了剖析,認為其原因在與這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出現破產的關鍵原因是資金鏈的斷裂。在復雜多變的市場機制下,企業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風險,影響了企業正常的財務活動。本文正是基于此對企業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展開了探討,只有弄清楚了問題出現的源頭,才能夠對癥下藥,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制度,最終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 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因素
1、引發財務風險的宏觀因素
伴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制度的不斷完善,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包括了各個方面的內容,比如說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資源環境等等。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在實際的生產和經營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宏觀環境以及法律政策方面的影響。總的來說,財務管理彈性較大的企業可以通過在開展財務會計活動的過程當中,運用多種策略來科學分散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的產生的風險和影響。然而在更多的時候企業卻無法能夠承受。比如2008年初的時候國家將原先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緊縮,存款準備金率從年初的13.5%上升到了16.5%,最終讓許多中小型民營企業面臨著成本費用的上升,貸款利息等等財務風險。
2、引發財務風險的微觀因素影響
企業的經營效果不佳,在很多的時候與宏觀環境,政策的變化等等因素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然而更多的時候還是由于企業自身制度方面的缺陷等等問題造成了財務風險。首先是在籌資方面,資本結構不合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我國許多企業的資本結構都設置的不科學,比如說許多上市公司的負債資金在全部資金中的比例較國外而言相對較高。如果一味的追求財務杠桿產生的利益,則會加大負債籌資成本的附帶。然而企業如果在正常的生產經營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那么就很難保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償還所欠的債款,最終企業會面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其次是在投資方面,決策盲目。當代許多企業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收益水平,盲目的跟風,追求多元化和外延式擴張的經營方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了我們在投資決策上面的失誤。比如說在對外投資活動上面,決策者并沒有對投資的風險進行全面的了解,盲目的決策造成了嚴重損失。在內部的投資活動過程當中,很多時候都是一個關于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問題,再加上許多企業并沒有對所投資的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分析,最終導致了投資的失誤。除此之外,資金運營的不恰當,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內容也導致了企業出現財務風險。
二、 應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策略
1、籌資風險控制
籌資活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和經營的源泉,一方面它可以有效的促進企業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另外一個方面如果籌資不當將會阻礙企業的發展,造成財務風險。籌資的兩重性也決定了企業必須加大對籌資的負面效應的重視力度,決策者和財務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確資金籌措可能會對企業所造成的破壞作用。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籌資方式為兩種。首先是權益性籌資,比如說稅后利潤分配之后再進行新一輪的投資,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擴增股本。其次是負債性籌資。然而這種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企業如果喪失了償債能力或者是在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將會造成更大的財務風險,因為利率波動是造成企業籌資成本風險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企業要正確的處理好籌資風險防范和企業正常的經營與運作之間的必然聯系,掌控好籌資風險的控制策略和技巧,從而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
2、投資風險控制
投資決策是企業的重大決策內容,通常情況下其有三種表現形式。首先是投資生產項目,其次是投資證券市場,最后是投資商業活動。因此決策者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既要勇敢的進行冒險投資,又要最大限度的克服冒險主義和盲目的樂觀。要盡可能的讓投資決策做到穩健,風險和收益共存。控制投資風險是新時代的背景下實現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我們長期的工作重點。首先我們要認真的總結和分析企業財務管理所處的宏觀條件變化以及發展規律,建立一套科學完善能夠靈活應變風險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其次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整體水平,提高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再次是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財務風險遇險保障體制,加強企業對危機的快速有效處理。最后是企業在保持主營業務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可以運用閑散的流動資金進行科學投資,通過控制投資期限,投資品種等方式來最大限度的幫助我們減少投資風險。
三、總結
本文結合個人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就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因素及其措施研究展開了探討。其形成要素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因素指的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以及政治法律環境。微觀因素主要是企業的籌資和投資方面的不科學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革策略,做好籌資和投資方面的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個人所學知識以及閱歷的局限性,并未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夠憑借本文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吳大紅;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認識與防范[J];商業研究;2002年05期
[2].阮平南;宋晉娜;新視角下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商業研究;200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