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7 15:1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城市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智慧 城市 建設
一、簡要概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智慧城市就是一種以先進、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滿足及治理城市問題,除此之外,其還能為城市的新穎式發展、時代性發展及飛躍式發展創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智慧城市的概念告訴我們,在新時代下只有堅持建設智慧額建設,才能讓城市在發展中處于不敗之地。除此之外,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國》這一白皮書中,把新時代下的“智慧城市”定義如下:其書認為新時代下的智慧城市就是能夠合理、科學、高效的將信息化形式運用到城市建設的各個步驟及環節的實踐中,然而,就能通過這種科學、創新、智能的形式對城市建設中的市民、環境、城市設施、城市安全、公共服務、各類活動等方面起滿足性的作用,由此為城市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帶來空前的變化,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的推行智慧城市建設。再者,智慧城市建設的宗旨就是將城市的自身看成一個源源不斷的發展系統,其是由人、事務、運輸、信息、自然資源等方面組成的,然而這些方面是不斷改進、相互相成、互相促進的一種系統循環,才叫做智慧城市。
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提倡技術是核心。技術是建設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其就是將城市里的先進技術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由此來組成一個以“智慧”來形成的綜合技術城市,其中包括:計算機、人的活動、通信網絡等等。實現智慧城市建設都是需要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創新的手段及科學的方式方法去模擬人類的各種活動,并將這些先進的技術替換人的智力工作,由此來實現城市智慧化。從技術本質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對新時代下普遍存在的網絡技術、傳播技術、信息技術等的綜合組成部分,是實際建設及信息化建設的科學結合體。于是要想建設智慧城市就必須將智慧技術應用到建設的實踐中,只有堅持這樣的建設方法方式,才能有效的建設智慧城市,才能促進智慧城市的不斷發展。
2、城市本身是基礎。要想建設智慧城市就要把城市本身當著一個綜合的整體,重點在于培養其的管理、學習、應變等能力。于是,與之有關的數據的接受、感應、輸出、掌握、解決和使用等設施就形成了智慧城市之基礎,也是建設智慧城市不可忽視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此同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憑借與很多技術將城市組成中的網絡基礎設施、物質基礎設施、經濟基礎設施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實現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3、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的特征。首先,將整體全面聯系在一起是其特點之一,其就是通過智能的傳輸機器將城市里的全部設施相聯,并將這些部分用網絡連接起來,由此對城市活動的主要部分進行準確、按時、高校的感應與監督。其次,就是要使各方面互相協作。面臨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就是要將城市里的各個組成部分和與之相關的步驟進行高效的合作,并提高多方面、多點及多形式的寫作能力,才有最大限度的實現城市智慧化的建設。
三、在建設的實踐中分析建設智慧城市的意義
對于建設智慧城市來說,其建設的重要意義是人們在生活中比較重視及愛關注的問題,于是,分析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意義就顯得很重要。例如:在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主辦、賽迪承辦的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了《中國智慧城市產業戰略研究報告》和2012年典型城市“智慧化水平”評價結果。報告顯示,從經濟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有助于調整這個城市的經濟結構,還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及改進其發展方式。其次,建設智慧城市還能結合其自身的特點來節約城市資源、環境保護等,這對于每個城市的發展來說都是很重要且不可忽視的方面,也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意義。最后,其的建設還能帶動城市里新事物的產生,能讓城市實現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不僅能為城市開拓前途無量的市場前景,還能做到資源浪費最低、各行各業效益最大及綜合發展最全面的實際意義。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很重要的,在開展的過程中找準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城市的發展帶來幫助,才會打造出一座無與倫比及與眾不同的智慧城市。
參 考 文 獻
[1] 張永民. 智慧城市總體方案[J]. 中國信息界. 2011(03)
【關鍵詞】 智慧城市 通信基礎 規劃與建設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情況下,我國開始重視智慧城市的建設,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通信設施的建設,也是智慧城市規劃越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如何更加有效開展通信基礎規劃和建設是智慧城市規劃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智慧城市建設的簡述和基本原則
1.1智慧城市建設的簡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城市的建設也逐漸向著智能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智慧城市規劃中最重要的是通信設施建設,通信設施也是體現城市智慧化的主要方面。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通信基礎設施主要有寬帶、無線網等,這些通信基礎設施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城市規劃中,通信基礎規劃是智慧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為了城市的發展,需要從國土管理的角度去進行城市整體的規劃和建設,把通信基礎建設作為建設的重點。
1.2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
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需要在一定原則的指導下進行,遵循科學的原則才能讓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順利實施。第一個原則:規劃要具有系統性,采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城市的規劃,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各種資源。智慧城市規劃的建設要能夠使城市的各個方面都能夠體現出優勢,例如在產業經濟、市政管理、資源環境等。第二個原則:在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在集中優質資源進行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還要注重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的節約,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礎規劃的內容以及規劃要求
2.1智慧城市通信基礎規劃的主要內容
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點,在傳統通信基礎設施的基礎上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和發展。信息網絡承載能力、通信基礎設施的綜合利用率以及信息的傳輸效率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要實現這些方面的進步,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1)城市的寬帶建設。對傳統的網絡進行優化和升級,最主要的是提高傳輸能力,在進行城市寬帶建設時,要確保足夠的容量,寬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強。在進行光纖的安裝時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安裝,保證網絡的正常。另外,在對一些老用戶的網絡要及時進行改造,讓城市的網絡用戶都能使用到最新型的網絡。
(2)智慧公共服務。對城市的公共服務系統以及各項管理系統進行完善和更新,保證其能夠高效運行,醫療、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體系建設也要加強,使城市中各個系統的運行更加規范,有效促進資源的共享,推動城市各種系統的高效運行,從而推動城市的整體發展。
(3)無線建設。無線網的應用為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例如WiFi無線互聯網,WLAN熱點、3G、4G網絡等。這網絡的應用使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加強無線網絡的建設也是智慧城市建設重要內容。
(4)三網融合建設。三網融合是指把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互聯網進行綜合改造,實現功能互補以及資源的共享。三網融合的建設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網絡信息的安全以及文化的規范管理這三個方面的要求。
(5)數據中心建設。加強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增強處理能力、儲存能力,擴大應用范圍,提高穩定性。
(6)智慧安居服務。為保證智慧安居服務能夠發揮良好的效益,需要在正式開展服務之前進行調研工作,把小區作為試點,把服務的結果作為依據,并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特點,結合區域的需求,來規劃智慧安居服務,例如公共區、商務區、居住區等。在智慧安居服務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在相應的區域建立相應的服務,例如在居住區建立智慧社區系統、社區遠程監控系統;在商業區建立智慧商務辦公系統,讓人們融入智能化的生活,適應智能化的發展。
2.2智慧城市通信基礎設施的規劃要求
智慧城市通信基礎建設的對象就是寬帶和云計算數據中心。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通訊基礎設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要是通信機房的數量和容量方面要達到要求,無線城市的建設也需要足夠的移動通信基站的支持,對通信機房進行合理規劃也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基礎。
三、結束語
現代城市的建設的都在向著智慧城市的方向發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通信規劃建設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按照智慧通信的規劃要求進行,做好城市的通信建設,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設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姚建凱. 智慧城市建設要求下的通信基礎設施規劃[J]. 中國新通信, 2014(2):111-111.
關鍵詞:智慧城市 設計方案 優越性 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47-01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毋庸置疑的是城市化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可城市化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需要改變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方式、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市場企業加快節能減排工作、推動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對這相關問題非常重視,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新生代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智能技術手段來從新認識城市的本質,從而解決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上述關鍵問題。智慧城市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由此可見其必要性和緊迫性非同小可!
1 如何理解智慧城市
1.1 智慧城市的定義
“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智慧城市的目的是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各行其道的信息化系統和物聯網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能高效協調和調控的完整的整體。換個角度來說,智慧城市通過針對性檢驗、數據處理分析、全面整合以及智能反饋方式,融合各部門來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美好優雅的環境、和諧的社會來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2 關于人、土地、信息、資本的四大要素
以人為基礎、以土地為載體、以信息為先導、以資本為后盾是智慧城市的四大基本要素。將其進行進一步詮釋,我們可理解為:市民不再擔心就業問題,社會上有充足的就業崗位,人們創業的環境得到優化、居民的購買力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超過貨幣通貨膨脹率;城市的土地要高效利用,即立體利用、多維利用;城市將來的發展會更進一步的信息化;調動民間財富而不是單純依靠政府財政來推動城市的發展。
1.3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
智慧城市主要是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城市綠色發展、并及時改善甚至徹底解決民生問題。以精細化管理理念大幅提升現代城市管理與服務水平;以互聯理念來構建政府、企業、居民三大主題的交互平臺;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和高效的經營服務理念來對城市進行管理。
2 智慧城市的優越性
(1)目前信息的發展趨勢是全球化,在這過程中智慧城市的建設能一定程度的促進有發展潛力的、低消耗的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更進一步發展。利用智慧化的管理方式來對城市進行管理,整體效益都能得以提升。
(2)智慧城市將智能化更加深入、使互聯互通更加多維立體、使交換共享更有質量、使相關的關聯應用更加具有可協調性,以此來達到城市安全高效便捷的運轉的目標,最后讓組成城市運轉的各個元素都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最后實現多贏的局面。
(3)智慧城市的發展對新興產業要求較高,這將促進諸如物聯網、云計算等各種與新興產業先關的技術的成長,尤其是物聯網行業。
(4)將引發科技創新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各種技術上的支撐,這將推動新一輪科技創新的浪潮。
(5)將提供更加美好的綠色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成后將在人們的生活起居、安全出行、旅游服務等各個方面提高市民的生活檔次,能給予市民一個更加良好的生活質量。
3 如何在我國打造智慧城市
(1)向高、精、尖方向發展信息化、電子政務和物聯網。我國必須跟上國際技術發展的步伐,積極利用尖端技術來構建智慧城市。
(2)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以戰略性新產業為主要方式,不再過分的依靠傳統的那種附加價值不高的產業來拉動經濟的增長了。
(3)組成專門的市場調研小組。經過市場調研之后,內部人員才能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提出正確可行的規劃。
(4)通過各種媒介組織起全國的力量聯合攻關。集成各路專業技術人才,掌握一項專門的核心技術同時召集相關主題各領域的專家探討,總結出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可操作性強的總體設計方案。
(5)及時知曉國際上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我們要積極利用別人在智慧城市研究方面的長處來為我所用,揚長避短。
如今,城市的發展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理念顛覆了之前城市物理基礎設施與IT信息基礎設施截然分開的傳統思路,將城市中各類設施有效聯系在一起,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念。本文從一定角度詮釋了智慧城市的含義,分析了其優越性,并給出了在我國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的相關意見,期望智慧城市在我國得以早日完整的建成。
參考文獻
[1] 沈明歡.“智慧城市”助力我國城市發展模式轉型[J].城市觀察,2010(3).
[2] 胡小明.組織視角的智慧城市[J].電子政務,2012(10).
智慧城市正在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本文以及《以智慧城市防止城市病》,分別從云計算和城市建設及管理的角度解讀了這一話題。
經過過去五、六年的概念普及和應用探索,云計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其中,智慧城市正在成為云計算的一個主要應用領域,并成為撬動云計算市場的一個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可以說,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突破,強有力地推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無錫市信電局局長張克平在華云數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稱華云數據)日前舉行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云計算應用與實踐峰會”上表示。
張克平的這一觀點得到業界很多人的認同。作為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參與和主持了多個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調查研究工作。在他看來,作為繼數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現代城市的高級形態,智慧城市需要借助無所不在的網絡和眾多信息技術手段來構建未來的城市發展環境,而云計算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涉及面廣,其成功的一個關鍵要素是進行各種應用的整合,而其前提是要開展基礎設施智能化領域的整合。云計算為各種應用領域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這不僅是成本上的考慮,更是因為云計算能靈活地動態調動資源,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動態變化的需求,基于這些特點可以很好地支持智慧城市的大整合。”高新民表示。
實際上,經過幾年來的探索,人們對智慧城市的認識正在逐步清晰,對其背后的技術要求也逐漸明確,這些技術包括良好的信息通訊和信息技術設施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采用一種在云平臺上實現云應用的模式;有“智慧”產業的支撐。這其中云平臺是重要技術基礎和支撐之一。而另一方面,云平臺和云服務提供商也日益明顯地感受到來自智慧城市的這一旺盛需求。
“云計算對智慧城市起到了基礎支撐性的作用,它為整個聯動提供更廣泛的互聯互通。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只是形式上的互聯不同,云計算是平臺層面的互聯互通,是模式上的互聯互通。”華云數據首席運營官郁珉告訴計算機世界記者,這種互聯互通不僅會為下一步創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基礎,更能幫助解決不少建設智慧城市中面臨的挑戰。
這些挑戰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技術和設施投入巨大,對投入市場時機難把握;新興IT發展迅猛,傳統IT架構不能適應;應用受眾范圍擴大,用戶體驗要求提高;網絡安全和互聯網監管環境復雜;橫向溝通和協調困難等。
“云化的IT基礎設施和優化的IT架構使得云平臺和云服務提供商可以幫助用戶迅速部署和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用戶體驗、提高運營保障。”郁珉表示。
[關鍵詞]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6-0123-02
城市的發展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文化的積累,當這種推動力逐漸演變成一種智慧的成果,便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創造了基本的理論支撐。在智慧城市的理論指導下,普通群眾對于社會發展以及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服務和產品能夠實現不間斷的體驗,而且智慧城市的發展也已經受到了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也日漸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要以現今的技術為依托,本文對智慧城市關鍵技術以及其實現途徑進行了闡述。
1 智慧城市的內涵
智慧城市是指根據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理念,根據最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在互聯網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人、物、城市功能系統之間無縫連接與協同聯動的智能自感知、自優化,從而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務活動等多種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形成具備可持續內生動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綠色的城市形態。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是以技術革命為根本指導,通過高新技術的運用,實現城市居民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變革。智慧城市的發展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其建立在數字化城市的基礎上,實現了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有機融合。另外,智慧城市的發展也需要以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這也是新時期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2 智慧城市關鍵技術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也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其充分展現了人類對城市信息的認知與利用,這也是我國城市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做支撐,其中關鍵技術包括以下幾點:
2.1 網絡通信技術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以大量的數據存儲作為依托,同時需要各個不同部門的協調維護,才能實現數據的共享,而這一系列的操作必須要依靠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完成,只有具備先進的網絡通信技術,才能實現一個大規模的、統一的數據庫,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數據資源。從宏觀上看,智慧城市可以看成一個空間基礎信息框架,在該框架下將各種社會信息、網絡信息以及與城市發展相關的環境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向各個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準確的數據信息。而實現信息傳遞與共享的基礎,就是以無線化和數字化為主要標志的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其也是實現物聯網和互聯網鏈接的關鍵技術手段,是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技術。
2.2 物聯網技術
智慧城市的建設以互聯性和智能性作為基本的特征,而互聯網技術的引入與應用則是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技術。物聯網技術是利用感知設備和技術,通過對信息的識別、定位、傳遞等操作,實現物體與信息網絡之間的連接,同時實現信息交換和自動控制,以此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與定位。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人與物體、物體與物體、人與人之間的智能化連接,這對于現代城市建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聯網技術已經能夠有效的實現人、物體以及設備之間的有機結合,并且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運行模式,進而實現了跨領域、跨系統、跨應用的巨大信息網絡,從根本上促進了計算機系統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也實現了智慧城市由宏觀向微觀的跨越,并且促進了宏觀和微觀的有機結合。
2.3 云計算技術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節奏不斷加快,其所面臨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對于信息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技術作為一種全面解決方案,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云計算技術主要是通過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等方式,將傳統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從而達到更高水平的運算能力。對信息進行高效的計算和存儲,是云計算技術的核心思想,其具有數據安全性高、客戶端運行要求低、數據共享無障礙等特點。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的云計算平臺應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能夠及時處理各種突發問題,對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確保每個信息使用者都能夠及時獲得準確的、全面的信息數據。
2.4 “3S”一體化數據采集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技術(RS)是建立數字城市的三大支柱技術。3S技術將衛星定位、傳感器基礎、計算機通信技術等多個科學領域的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了更高空間領域中的信息采集與處理,同時也實現了對信息的傳播與共享。GPS技術對傳統測量技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其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而且定位速度較快、精度較準,這是傳統的測量技術無法比擬的。GIS技術是智慧城市數據庫管理的關鍵基礎,其能夠實現空間信息的直觀表達,從而給予信息使用者更加直接的感受,有利于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RS技術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空間數據基礎,也是實現整個一體化數據采集的基本載體,通過現代科學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在不需要與測量目標直接接觸的情況下,便可以通過電磁波分析的方法實現遠距離測量。
2.5 數據挖掘技術
智慧城市中的數據大多包含空間數據,存儲在空間數據庫中,比一般的關系數據庫和事務數據庫具有更豐富、復雜的語義信息。利用空間數據挖掘可從空間數據庫中提取出用戶感興趣的空間模式與特征,空間與非空間的普遍關系及其他一些隱含在數據庫中的普遍的數據特征,可提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使智慧城市真正成為智能化的空間咨詢和決策支持系統,從而更加智能和科學地為社會管理、企業決策和個人生活服務。
3 智慧城市實現路徑
智慧城市的實現,需要以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與滲透為基礎,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3.1 物聯化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將任何周圍的環境因素植入到其感知器中,并且通過感知器的運轉將這些靜態的環境因素進行動態的反映。對于智慧城市來說,其感知系統往往體現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交通系統建設、水資源等各個領域中,在空氣、水、道路、車輛、醫院、工廠等多個以往無法有效實現數據信息收集的數據系統中實現了數據收集。在智慧城市的感知系統中,需要依靠各種相關的技術和設備對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與處理,才能實現整個智慧城市感知系統的穩定運行。在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數據使用需求,構建不同類型的數據存儲機構和網絡系統,通過無線設備實現數據的傳遞,以此來完成網絡傳感。
3.2 互聯化
互聯是將原本不處在同一時空或領域中的復雜的信息流和知識流進行連接與處理,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優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借助相應的互聯模型和互聯軟件,根據不同的領域,按照智慧性和廣域性的特征進行分類處理。智慧城市所使用的事件處理軟件通過傳感器中輸入的業務和數據信息,便可以通過集成軟件將這些數據深入到不同的環境和情景中,以此實現對系統實際運行情況的全面掌握。通過有效的信息互聯化,能夠將每個單獨的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城市信息事件,并且最終形成一個能夠關注到每個單獨事件的數據庫,利用其中豐富的數據資源實現對問題的改進。通過互聯化實現智慧城市的關鍵在于對各項數據和事件的處理,其中包括事件和流處理、數據識別聚集和關聯;數據建模和集成,包括針對域的信息模型、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與現有數據集成、聯合數據管理;流程整合,包括擴展現有系統并啟用新的業務流程、監控業務流程等。
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實現必須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數據和事件進行處理,才能將城市中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不同專業的數據信息解決相應的問題。智慧城市系統中包含著很多特定的行業和部門,同時也涉及各種特定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智能化的應用便能夠有效地滿足不同特定信息處理的需要。智能化應用一方面體現出較強的普遍性,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實現數據處理服務;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很強的敏捷性和綜合性,其能夠在解決普遍問題的同時,根據決策會員的指示,實現不同特定信息的處理,以此提供各種最優化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智能化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移動電話、電視機等。
4 結 論
智慧型城市建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其本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以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科學技術作為基本的技術支撐,同時通過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三個途徑,將智慧城市的遙感信息擴展到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將傳統城市建設中無法實現的數據流進行全面的處理和傳輸,借助科學的算法和工具對其進行計算和匯總,通過結果預測和場景模擬的方法,實現城市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和廣泛性。總之,智慧城市建設與實現,不僅是我國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我國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戴強,黃慶德.智慧城市關鍵技術投資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4).
[2]胡登峰,黃慶德,戴強.基于期權理論的智慧城市關鍵技術投資決策研究[A].第六屆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
[3]袁遠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2.
[4]徐靜.智慧城市關鍵技術與實現路徑研究[J].電信科學,2013(2).
[5]段淑敏.智慧城市關鍵技術研究[J].電子世界,2013(11).
[6]酈月飛.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技術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1).
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提出“智慧的地球”這一理念以來,盡管國內外對于智慧城市的觀念、理解尚在爭鳴,但在實踐層面,各種建設探索已是熱火朝天。在我國,目前所有的一線城市、50%以上的二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達到154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我們贊同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也相信它在解決交通擁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各種城市發展難題方面大有所為,但在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智慧建設潮中,筆者在欣喜的同時,不免心生擔憂。智慧城市建設應該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切勿“一頭熱”、“熱過頭”。
是城市學命題而非技術命題
我們在大談特談智慧城市前,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智慧城市,怎樣才能建設智慧城市。然而,目前國內外對智慧城市的定義還未形成一致意見。
“智慧地球”首倡者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白皮書中,把“智慧城市”定義為: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從已有的表述看,大抵是集中在“運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響應城市需求”這兩個關鍵點上。我們的確看到了技術發展為城市發展決策開拓的新空間、新視角,但從目前的一些實踐情況看,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解與把握往往過度集中在“依靠現代信息通信技術”這一點上,而在分析城市實際需求上顯得相對盲目和粗放。加之國內外眾多IT巨頭雄心勃勃地推廣計劃,使得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過度鍍上了技術主義與行政主義的色彩。
筆者以為,智慧城市不是個技術命題,更多的是個城市學命題。現代城市系統日益復雜、要素高度集聚、需求激增且日益多元,城市規劃與建設必須要有跨學科視角和系統性思維。“智慧城市”的提出應涵蓋整個城市發展的目標、愿景。智慧城市與以往的數字城市以及城市信息化有所區別的關鍵便是,其應更突出城市規劃的整體性,而不僅僅是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在不同行業領域的深度信息化。
智慧城市的建設更重要的是作為智慧城市決策者、管理者和服務者的政府部門在深入分析城市需求的基礎上,謀劃制定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再通過智慧化的手段高效整合、優化使用城市資源去綜合響應需求、謀求城市發展。若缺少清晰的需求分析、合理的統籌規劃,則很可能出現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實際需求的錯位,造成新的浪費。因此,筆者認為,“智慧城市”簡單地說就是: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使城市的生產與生活系統與城市需求無縫對接的城市。
是打破重構木桶而非補長
在我國以往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特別是電子政務建設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分領域分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應用發展較快,但是橫向的整合協同比較滯后,形成了縱強橫弱、網絡分離和條塊分割的局面,信息無法共享、業務協同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難以得到解決,造成“信息孤島”現象。如果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不改變以往的思路模式,則最多“塑造”出的還是一個個單個的“巨人”,而不是一支有協同作戰能力的部隊。因此,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與信息系統橫向的業務協同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為緩解當前城市需求與城市供給之間的矛盾提供路徑,但僅僅依靠技術并不可能走得太遠,還是需要進一步轉換思維,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與經濟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創新相協同,才可能產生達到質變的效應。換句話說,智慧城市建設不是把短板補長或者把長板再拉長,而是把木桶打破重構。
例如智慧交通,在道路承載力既定的情況下,通過物聯網的RFID技術、傳感器網絡、移動通信等支撐技術建設起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交通誘導系統、道路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等,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但這種提高總有一定的限度。而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智慧交通體系就很有特點,其按照不同的擁堵程度對交通收費。通過這種智慧的交通體系,該市汽車使用量降低了25%,碳排放量降低了14%,在人均碳排量方面成為了歐洲的佼佼者,在環保、防止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效果。
對此,國內有學者曾撰文指出,未來要真正推動智慧城市的實現,還應超出現有的硬件、軟件設施和治理框架,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理念的展現和貫徹。國家信息中心張新紅也認為:“在不同的制度環境下,同樣的技術應用其成效可能存在天壤之別。一定的技術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潛在產能,制度卻決定了這種潛在量轉變為現實量的程度。”
是趕車而非賽車
現代化的城市追求可持續發展,要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這體現在城市生產上是促使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綠色化轉變,體現在城市功能上是能夠提供多元、便捷、高效的服務。建設智慧城市,促進信息技術在自主創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配置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對于城市發展來說,是搶占發展先機、進行彎道超車的創新路徑;但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本身來說,這不是一場城市間的“賽車”,而是各個城市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在最合適時間點、用最合理的方式去趕“智慧城市”這趟車,切勿盲目形成百舸爭流之勢,造成新的資源、能源浪費。
于是乎,慧典先鋒計劃落地中國。“慧典先鋒計劃旨在通過整合全球可復用的最佳實踐模型,以及適用于不同行業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運營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諧城市、應急等解決方案,全面促進中國建設具有國際化水平的智慧城市。”伴隨著IBM的宣言,中國智慧城市典范呼之欲出。
三重保障
和中國一樣,巴西也是新興市場里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2010年4月,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發生特大洪水與泥石流災害,785人死亡,13830人被迫逃離家園。“這暴露了城市運營中的巨大缺陷——沒有災難和危機管理的統一指揮視圖,導致資源可見性和全局視圖缺失,缺少全面的災害管理計劃,因而難以組織和分發執行任務。” IBM軟件集團大中華區智慧城市行業產品總經理孫崇騰直指要害,“這種慘痛的教訓值得任何一個城市借鑒。”
里約熱內盧成功申辦2016年奧運會反映其城市運營水平已大幅提升——“IBM協助洪水防治、泥石流防治和整體運營。收集水文、地質、人口、天氣的資訊,通過建模分析,產生智能響應,協調城市資源,把應急時間從數個小時縮短到幾分鐘。”
IBM的整體規劃設計、關鍵技術和實施保證是里約熱內盧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智慧城市市場顯現巨大潛力,很多公司磨拳擦掌。我想強調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旅程。”夏然娓娓道來,“在出發前,要注意三點,這恰好是IBM的優勢——整體規劃設計、關鍵技術和實施保證。”
整體規劃設計需要強大的專家團隊,需要長時間的技術沉淀,“智慧城市的市場上有很多噪音,IBM希望與真正務實的合作伙伴一起,給決策者指引方向”。夏然發出了“邀請函”。
IBM軟件集團解決方案部全球開發總經理沈麗琴從技術角度說明了如何才能建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有三項基本特征: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對應信息的采集和匯聚、數據的分析和預測、決策和協調。” 從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開始,IBM投入大量研發力量,成功承擔超過2000個案例,在2011年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可移植的經驗,包含在解決方案中,并建立行業資源庫。
戰斗在智慧城市建設的一線的孫崇騰則直接擺出了美國邁阿密SunLife體育場智能運營、兩個月減少6.6%水資源消耗的美國Dubuque市水資源管理、荷蘭洪水管理、鎮江公交系統等成功實踐,“IBM的實施能力不言自明”。
一體智慧
“從‘智慧的地球’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到‘慧典先鋒計劃’,IBM傳達的是在中國建設全球典范智慧城市的決心和信心。” IBM軟件集團大中華區戰略及市場總監吳立東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