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醫療健康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推進,為城市居民健康提供更優更完善的醫療服務,成為城市發展中重要的發展課題。在進一步強化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基礎上,不斷推進應用模式及商業服務探索與實踐,創新智慧醫療合作、服務、運行模式,培育、帶動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新型智慧醫療產業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在城市輻射范圍內的合理覆蓋,成為提升城市醫療水平的金鑰匙。
目前各地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對于智慧醫療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醫院信息化水平較大提升,但城市范圍智慧醫療整體發展緩慢,大部分停留在業務型醫療信息處理階段,智慧醫療缺乏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缺乏專業人才和政策落實機制。城市級醫療信息集成水平和應用水平總體較低,在智慧醫療建設中醫療機構對技術開發商依賴程度偏高,由于各開發商技術水平和標準規范存在較大差異,為以后的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埋下隱患。智慧醫療推進程度參差不齊,信息共享與交換主要以“點對點”方式開展,城市內各醫療機構信息資源不能有效整合。
二、城市級智慧醫療的發展建議
對于醫療健康領域,“智慧醫療”屬于“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業”,是一個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科學于一體的特殊服務型領域。具體到城市級智慧醫療,就是解決在城市中如何實現醫療資源供給與需求的長期矛盾問題,最大限度的讓市民獲得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一)利用“O2O”模式,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醫療資源包括專家資源、技術資源、設施資源等,在“智慧城市”總體框架內,充分依托城市政務、醫療衛生、民政人社、計生藥監和財政等部門信息交換資源,構建醫療影像中心、檢驗檢查中心、藥品配送中心和醫療金融服務機構等,實現跨行業、跨領域信息資源互通共享,提供面向城市居民的醫療診治、社區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醫療管理和健康保障增值服務,提升城市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能力。
(二)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整合醫療信息資源,改善城市居民就醫感受
醫療服務的碎片化和醫療服務信息碎片化一直以來是阻礙智慧醫療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通過加強電子健康檔案、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衛生信息網絡和居民健康支付網絡的建設,逐步建立城市級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用信息化手段,推動醫療體制改革,支持雙向轉診服務,使城市居民感受到真正的“醫療惠民、醫療便民”。
(三)在智慧醫療創新價值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醫療數據資源價值
創新智慧醫療合作、服務和運營模式,通過與商業保險、生物制藥、體育健身、專業健康管理、大數據研究機構的合作,充分發揮醫療衛生大數據在智慧城市體系中的應用價值。關注人群健康大數據采集和利用,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
三、城市級智慧醫療的資源整合
當前,中國智慧醫療的發展進入關鍵時期,行業在高速發展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對于這個新興行業來說,如何高效地利用醫療、信息和金融等領域資源,將決定城市級智慧醫療的整體發展方向。
(一)強化移動支付,啟動移動醫療的金融商機
移動醫療是智慧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移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完善。通過移動醫療技術提供醫療服務中的在線支付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從醫療“一卡通”向醫療“一賬通”轉變,打通移動支付環節,進而提供完善的后續醫療配套金融服務,將衍生出一個巨大的金融領域商機。
(二)建立信息渠道,實現多方銜接的信用平臺
對于中國的大眾患者或者消費者來說,醫生和患者沒有建立實質性的長期一對一溝通的習慣。當患者企圖通過移動醫療的方式選擇醫生咨詢時,對醫生產生信任是關鍵問題。建立患者、醫院和醫生等多方的信息對接渠道,實現解決信任問題的醫療信用平臺,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線上線下銜接,融合智慧社區的智慧醫療
醫療優質資源長期集中在大型三甲醫院,分級診療機制推行緩慢。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長期診療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社區醫療資源的銜接。從智慧城市整體規劃的角度,將智慧社區經濟與智慧醫療經濟相互融合,正是解決兩個領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四、小結
為了抓住智慧醫療這個面向未來集約、智能、跨界、轉型的難得機遇,中國各城市積極結合發展實際,力推智慧醫療與城市管理、社區建設等產業融合,讓智慧醫療迸發出無限精彩。
目前,我國智慧醫療產業正處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醫療”理念的深入,政府在政策及資金方面大力支持智慧醫療產業建設;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意識提高使得對于智慧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大。智慧醫療發展潛力巨大,雖然在具體城市級發展建設中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但通過總結在各城市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相信不久的將來,智慧醫療將更好地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帶來方便和支持,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為南京市信息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孟群,葉強,胡建平,等.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與發展[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4.
[2] 孟群.衛生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與發展規劃(2011~2015)[EB/OL]. 2010.
[3] 陳敏,武瓊,張幀,等.智慧醫療衛生服務的挑戰與啟示[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13,29(8):597-599.
雖然我國在智慧醫療系統技術、標準、產品、應用,以及政策層面均呈現出良好的開端,但從現階段實施情況分析,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問題。智慧醫療中的個人健康信息涉及個人隱私,同時也涉及醫師的職責。如何保證廣大民眾在最大程度地享受醫療健康服務的同時,又可以保證自身的隱私安全,這是需要政府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制度,完善相應監督管理體系才能解決的問題。
二是產品化與市場準入問題。現有的智慧醫療系統產品多數尚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產品和技術標準不完善。由于系統龐大且特殊復雜,較多新企業很難取得相關資質,與市場規定準入條件和指標要求差距較大,難于遵循市場公平性原則。
三是關鍵技術創新、突破與提升問題。智慧醫療技術涉及醫療專家系統技術、醫療感知技術、電源管理與運用技術、網絡通訊的軟硬件技術、信息融合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等,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持續不斷地融合、突破和創新,在此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四是商業模式創新問題。智慧醫療涉及行業領域范圍較為寬泛,產業結構和利益鏈條形成過程較為復雜,需要有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來整合利益關系,調整利益結構和轉變分配方式。
五是標準化與規范問題。系統涉及信息采集、網絡通信、信息處理、終端接口、功能結構等多個環節,現有業務與技術標準涉及領域寬泛,形成各類標準錯綜復雜,大量的標準已過時需要重新制定,歷史堆積問題日趨嚴重,負面影響日漸凸顯。
六是資源配置與協調問題。長期以來醫療機構形成了條塊固化模式,網絡集成與服務商結構也頗為復雜,資源分配方式、技術協調對接、服務協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場、技術資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約束與管理。
七是規范運營服務和管理問題。醫療行業由于長期資源短缺,形態比較穩定,條件優越。隨著智慧醫療的應用,商業模式的創新與變化會對醫療從業人和機構形成一定的壓力,迫使其改變傳統工作形態和服務方式,改變服務意識,更新服務理念。
八是醫療知識普及與培訓問題。傳統醫療理念中人們對健康管理的認識遠遠不夠,重治療輕預防現象較為普遍,對于治療過程的了解知之甚少,形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也成為醫患關系緊張和健康問題社會化的根源。醫療健康知識培訓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動和普及智慧醫療的難點和關鍵所在。
二、推進智慧醫療的有效性措施
各級政府為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保障性政策,大力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也都涉及了智慧醫療的相關內容,并有明確的規定。展望未來發展,推進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具體措施應包括:
(1)創立科學有效的商業服務模式智慧醫療不僅會改變現有醫療模式,也會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新模式將體現智慧醫療具有服務成本、服務質量和服務內容三方面的優勢,讓醫療體系中每個要素緊密聯系并發揮作用,讓產業鏈中的病人、醫生、研究人員、醫院管理系統、藥物供應商、保險公司、風險投資等各個群體都積極參與并能從中獲益。
(2)加快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慧醫療的核心是病人各種信息的采集、傳遞與共享,人體生理信息采集傳感器和網絡終端設備就成為智慧醫療系統技術的核心和紐帶。非醫療機構、家庭成員、特殊人群、個人信息數據采集專用傳感器開發及產業化、健康參數對比模型研究及應用、個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參數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是智慧醫療的當務之急。只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才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廣泛地推廣運用。
(3)整合有效資源、構建完整產業鏈我國智慧醫療行業地域分布廣泛,技術差異較大,產品種類繁多,市場集中度較低。應該設置重點區域重點扶持發展,集聚包括電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平臺服務商、產品生產商、終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礎研究與配套機構、傳感器技術研發機構和廠商,以及用戶服務商等多方資源,形成在一定區域內的產業集聚群體,通過行業組織和機構搭橋,開展包括產品技術工藝、市場應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交流合作,構建并不斷完善智慧醫療的產業鏈。
(4)重視標準化工作智慧醫療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行業,融合有生命科學、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等跨度較大的領域,涉及的技術標準復雜,缺乏規范的標準體系。應該針對產品技術工藝、市場運營與服務、產業行為與管理,盡快開展相關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相應標準。
(5)強化示范應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國智慧醫療行業政府主導特點較為明顯,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進和引導。在相對發達地區樹立相應的示范工程和應用試點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場應用、產品技術、運營服務、監督管理的混亂,為今后行業規范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以及提供良好經驗。同時,制定詳細的稅收激勵政策,并對關鍵技術研發給予政策性資金支持。
人類已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技術、應用正逐步滲入各行各業,“智慧+”概念應運而生。醫療健康是最受關注的民生焦點之一。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物聯網的一大行業應用,智慧醫療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通信技術手段,改變醫療健康服務與需求嚴重脫節的現狀,建立更理想的信息共享機制以改善醫院內外信息溝通及醫患關系,真正實現醫療健康資源均衡,為開展分級診療服務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醫療健康領域,隨著各種物聯網新技術的導入,醫護資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智慧醫療”的夢想正漸漸成為現實。智慧醫療將各種物聯網新技術的導入將加速醫療健康云平臺、看護機器人、高精密醫療設備等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發展。醫療健康云平臺緊扣醫療、保健、看護與防疫等四條主線,融合各種信息通信技術,整體提升個人醫療記錄、病患信息管理及健康科普等醫療健康信息服務。看護機器人將在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其陪伴、溝通、支援等功能將成為未來醫療健康服務之必需。在高精密醫療設備方面,物聯網技術有廣闊的部署空間,通過對相關零部件、關鍵材料、軟硬件的功能監控及各種設備間的互聯互通,使高精密醫療設備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在醫院外的相關場所(如病人家中)部署多種傳感器設備、家庭用醫療儀器和健康信息類可穿戴產品等相關設備,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實時采集各類人體生命體征數據,使醫院更快地獲取豐富的數據。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自動傳輸至醫院數據中心,醫護人員利用數據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緩解醫院排隊問題,降低交通成本。數據的集中存放管理,有助于實現數據廣泛共享和深度利用,對大量醫療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以解決關鍵病例和疑難雜癥。借助物聯網技術,還能以較低成本對亞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穩定的遠程健康監控和診療服務,降低發病風險,間接減少對床位等稀缺醫療資源的需求。在物聯網技術的帶動下,還可利用大數據分析,使醫療健康服務擁有更多的信息交互與服務方式,在遵循相關法規與隱私的前提下將信息適度開放與流通。
智慧醫療不僅符合當下的醫療環境需求,而且符合居家健康管理的新需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智慧醫療的應用范圍和服務水平也將逐漸升級。
智慧健康保障體系是寧波“十二五”建設智慧城市十大應用體系的首個試點項目,也是“智慧浙江”的首批試點項目。寧波市的整個建設背景主要有兩個依據,其中一個就是浙江省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
2011年,寧波市政府了《關于推進寧波市智慧健康保障系建設的通知》,提出了“五個統一、六項任務”主要建設內容。其中,“五個統一”是指統一的醫療專網、統一的數字化集成平臺、統一的數據中心、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以及統一的居民就診卡(社保卡);“六項任務”是指以完善疾病防控網絡為重點,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推進數字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以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區域協同醫療;以公眾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提供全面、連續的信息服務;統籌實施衛生管理信息化,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等。在2013年9月6日舉行的寧波市智慧城市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上,包括“智慧健康”在內的23個智慧城市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為131.88億元。
作為智慧健康保障體系的一部分,2013年1月23日,全國首個掌上“移動醫院”亮相甬城。該項目在寧波市第一醫院得到落實,“移動醫院”不僅將原有的網上服務(醫院導航、自助掛號、化驗結果查詢等)全部移植到了手機軟件中,還新增了智能導診、健康檔案、健康百科、健康課堂等新功能。
在區域醫療建設方面,寧波市已經建立了七個區域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層拍完片子以后,可以通過PACS系統傳送到縣級、市級醫院,然后縣級、市級醫院醫生的診斷會再回到基層醫療保健機構,該服務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縣級、市級醫療資源。
項目點評
寧波市衛生局局長 王仁元
寧波市衛生局局長王仁元在“2013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上將寧波智慧健康建設取得成功的原因總結為“在頂層設計下取得的成功”。
衛生局專門建立了基于千兆和百兆的聯通和電信的高效健康衛生專網,同時建有一個四級的衛生數據中心機房,總面積20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元。衛生專網基于“一單位一網絡、統一出口、承載多個業務應用”的基本原則,統一規劃、頂層設計,建設高效安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市-縣(市)區-醫療衛生單位”三級網絡,切實保障了各醫療衛生業務信息系統之間安全、快速、穩定的信息交換。同步推進安全體系建設,確保信息安全。
數字化集成平臺被衛生局作為核心項目進行實施。衛生局旨在打造市和縣(市)區兩級智慧健康信息交換平臺,以此集成全市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信息系統。
通過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兩大基礎信息庫的建立,整合居民個人在醫療機構歷次就診過程中產生和被記錄的臨床信息資源,實現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間的共享,從而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降低居民享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成本。
根據規劃,寧波市計劃在2015年前建立全市區域醫療衛生信息數據中心和信息交換平臺,推進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數字化醫院和數字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推行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實施就診一卡通,推行區域協同醫療、遠程醫療,提高醫療衛生的服務保障水平。
王仁元表示,衛生局今后會在以下三個方面重點進行建設:
一是在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加強建設,工作重點是要防止“信息孤島”。
智慧社區建設內容為開發東湖明珠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及提供基于平臺應用的各項服務,包括:
社區三維數字地圖應用支撐平臺;系統運行維護及安全管理應用子系統;智慧購物、智慧醫療、智慧家政、智慧物業、數字閱讀等第三方業務的接入;實現多終端的第三方支付。
一、 智慧社區建設的意義
1、東湖明珠智慧社區應用適度超前的先進、適用、優化集成的技術和設備體系,為小業主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方便、健康的家居和辦公環境。提高該項目的整體定位和檔次。
2、東湖明珠智慧社區建設,以具體的社區為單位,結合了家政服務、醫療等,整體與武漢市數字家庭協會推進武漢市的數字家庭建設的思路相吻合,相互關聯。
3、武漢市數字家庭協會已確定為其首個示范項目,可申請取得地方政府關于智慧社區的授牌。
4、東湖明珠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研發成功后,可進一步形成成熟產品,推廣運用到其他社區項目。并可在此基礎上繼續開展智慧城區的研發和建設。
二、 建設內容及實現功能
東湖明珠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社區綜合服務網絡,以云平臺、FTTB/FTTH、WIFI、3G網絡為依托,為社區居委會提供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為社區物管提供智慧物管、為社區商家提供適應各自行業管理和服務需求的智慧商家平臺,使得社區居委會、物管、商家能夠通過此平臺向社區業主提供政務、物業及商圈服務。同時,平臺還可集成公用事業單位(水、電、氣、電信)的繳費平臺和銀行的支付網關,為業主提供社區一站式便民支付服務。同時,平臺支持安防系統、門禁系統等智能化子系統的集成,為業主提供一卡通服務。
“東湖明珠”智慧社區以統一的業主號/業主卡作為唯一身份識別標志, 建立五屏互動,即由“入戶數字對講觸摸屏、客廳電視、臥室電視、平板PAD、智能手機”組成的智慧家庭服務系統。
在家通過對五屏的點播或觸摸實現以下功能:
智慧物業:實現物業費、水電費、燃氣費的交納與查詢,物業管理信息推送服務。
智慧購物:可實現家庭日用品,如米、油、飲料、水果等點播后10分鐘內送貨上門服務。
智慧醫療:實現醫療檔案智慧管理、醫療保健預約上門報務、醫療緊急呼救、空巢老人遠程看護、遠程診斷等服務。
智慧家政:實現預約家政上門、家政費用繳納、家政服務評價、投訴、建議等服務。
數字閱讀:實現與中國字圖書館的鏈接,在線海量閱讀服務。
三、 具體實現
1、 綜合服務平臺可實現系統單點登錄控制,一站式應用服務; 基于角色和個性化的信息訪問與控制; 操作界面與數據分類,分布式多源異構信息的統一。屬于個性化的操作,操作模式簡單,方便管理員登錄操作。
2、終端界面用戶體驗度強。畫面簡單,便于操作,分級菜單點擊即可進入,便于老人及小孩操作。
3、 應用模塊的實現:
1)智慧物業,此模塊內容建立后由物業公司負責內容推送和維護。
2)智慧購物,與武漢市社區布點最多的中百超市商談電子購物平臺搭建、配送及送貨上門服務。
3)智慧醫療,在社區醫院建立社區醫療保健管理檔案,記載及更新社區人員體檢記錄,跟進提醒社區人員定期檢查,在配置遠傳血壓計、脈搏計等設備的家庭,通過每日數據監視社區人員健康情況,實現社區人員慢性病的預防、發展及治療。在社區醫院設置遠程診斷室,在社區醫院設置老人及特殊病人監控室,可與醫院值班室共設一室。在申請了老人或特殊病人監護的家庭設置無線監控攝像頭或無線紅外監測探頭;老人及特殊病人居家信息通過WIFI及網絡傳遞至值班室,值班監視人員通過監視或視頻分析提供的信息即可獲知異常狀態,同時上門看護。老人或特殊病人亦可通過家庭醫療呼叫按鈕呼叫醫院上門看護。
4)智慧家政,與武漢市家政服務排名前三的家政公司商談,建立家政服務模塊,實現家政服務的預約、繳費、服務質量監控和投訴建立處理。
5)數字閱讀,購買中國數字圖書館館藏書庫,社區用戶可免費及付費閱讀書籍,未來可推廣在線教育。
關鍵詞: 智慧城市 衡水 功能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學的城市發展理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通過監測、分析、整合、智慧響應的方式,綜合各職能部門,整合優化現有資源,提供更好的服務、構造和諧的社會,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居民建立優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閑的環境。形象地說:“智慧城市=智慧+互聯+協同”。
一、衡水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
迄今為止,全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超過150個,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確定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計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
雖然衡水市沒能進入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但衡水市政府對建設智慧城市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城市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發展,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基于智慧城市建設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搶占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城市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建設理念,早在2011年就制訂并出臺了《衡水市電子政務2011-2015年發展規劃》。2012年9月,衡水被確定為“智慧生活”首批20個啟動城市之一,衡水人民正齊心協力,用“智慧生活”為衡水進一步向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而努力。
二、智慧城市實現的關鍵
“智慧的城市”實現的關鍵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綜合考慮城市中人、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等各個因素,并發現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借助云計算、物聯網、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顯化,就好像給城市裝上網絡神經系統,使之成為可以指揮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系統之系統”。
三、智慧城市的系統組成
智慧城市由以下幾個核心系統組成:
1.組織系統:為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健康和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2.業務/政務系統:工商業與市民所面臨的政策和管理環境。
3.交通系統:為市民出行提供順暢、便捷的交通環境。
4.通訊系統:是民眾進行信息共享和信息溝通的通道。
5.水和能源系統:水和能源是智慧城市為經濟和社會活動提供的兩個必要的公用設施。
四、智慧城市的主要應用功能
智慧城市根據服務的領域不同,主要應用功能包括數字政務、數字產業和數字民生等三個方面。
1.數字政務
以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為核心,以關鍵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以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為保障,推進無線電子政務,加強基礎數據資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數字政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對城市運行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督和管理的綜合管理系統。通過對道路收費系統、智能交通卡系統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數據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預測的智能交通燈控制、交通疏導、出行提示、應急事件處理管理服務,幫助城市進行路網優化分析,為城市規劃決策提供支持。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可以提高城市事務管理的日處理能力,使城市管理更便民、更高效,提高民眾滿意度。
(2)政務熱線。政務熱線系統是政府集中聯絡服務中心。通過政務熱線可將公眾對政府各部門的服務請求進行集中統一的處理和回復。可通過語音、視頻、WEB、WAP、短信、傳真、郵件等多種途徑為公眾提供服務。
(3)應急指揮。政府應急指揮平臺綜合應用互聯網、無線集群、GIS、衛星通信、無線通訊、音/視頻、快速網間數據交換、決策支持等多種技術。調用、組織多部門、多行業、多層次的已有系統和信息資源,各子系統發送重要的事件消息給城市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對這些事件進行協調處理,提供指導性的處理方案。
(4)電子政務。電子政務系統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政府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包括政府辦公自動化、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實時信息、各級政府間的遠程視頻會議、公民網上查詢政府信息、電子化民意調查和社會經濟統計等。
2.數字產業
新的技術模式正在開啟數字產業的新時代,數字產業的新時代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模式。
(1)數字景區。衡水湖國家濕地保護區作為旅游景區,將從開始的內部信息化走向互聯網,從單純的信息管理走向以服務為本的協同一體化服務,做到四上(手上、桌上、車上、路上)全程服務。旅客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咨詢平臺或手機等可咨詢或查看景區信息,數字景區是將景區旅游、歷史文化教育、學習、工作、咨詢融為一體的景區數字中心。
(2)數字物流。數字物流解決方案基于無線網絡、移動終端、PC終端的應用托管和平臺服務,為物流相關企業提供語音、數據與多媒體應用相結合的“一站式”綜合信息化服務。
3.數字民生
數字民生提供智能家電、遠程抄表、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視頻監控等和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智能服務。
(1)數字醫療。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和醫療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將支撐起豐富多樣、跨地域、實時的醫療健康服務,如慢病管理、緊急救助、孕嬰保健、區域醫療等,高效地服務于大眾,從而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數字社區。通過公用通道及電梯閉路監控系統不間斷地監視小區內部環境,及時發現并鎖定可疑人員,啟動自動報警程序,與小區周界聯防系統實現聯動控制。
五、結語
“智慧城市”將帶給我們全新的信息化服務。不僅應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產、環境監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衛生、健康監測、金融貿易等多個領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資源的效用,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白秋生.建設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陽[J].中國信息界,2012(4).
足不出戶,只需手指一點,就可以輕松參與和辦理公共事務。出門在外,只需觸動手指,就可看到實時路況照片,避開擁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線路圖。事實上,你只需小小一張卡,就能辦理社會保險、醫療衛生、住房公積金、老年人優待、圖書借閱、金融等多個業務,省掉“周身卡”的煩惱。一份電子病歷可以跟蹤一個人一生的健康狀態,而通過預約掛號和遠程醫療服務,“看病難、看病貴”或許將不再是令人煩惱的問題。以上事例并非夸張,這些都是近年來廣州市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果。
作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支撐,智慧城市建設正被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所重視。廣州市作為中國第三大城市,擁有毗鄰中國港澳的獨特地緣區位優勢,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貿優勢,以及敢為人先、海納百川的人文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迅猛。當前,廣州市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階段,經濟發展將從依靠要素投入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廣州迫切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創新社會管理服務,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
為順應世界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和新型城市發展趨勢,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廣州”的戰略決策。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吳奇澤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專訪時表示,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上升至引領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目前廣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才剛剛起步,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還需不斷深化和努力。而未來廣州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是,至2015年,初步形成智慧城市運行體系,實現信息網絡廣泛覆蓋、智能技術高度集中、智能經濟高端發展、智能服務高效便民,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先行示范市。
打造智慧城市之樹
事實上,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坐擁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城市,廣州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有著良好的信息化基礎。
廣州市的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占全國一半以上,互聯網普及率為72.9%,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網絡實現城區全覆蓋,無線局域網接入點16萬個,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重要公共場所為市民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目前,廣州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達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信息化基礎設施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
與國內一些城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廣州市并不是以發展信息技術或者產業智能化等某一方面為特點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而是更加注重從整體布局,將城市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考慮進了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繪制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樹形”結構圖。
在智慧城市“樹形”框架中,智慧新設施是“樹根”、智慧新技術為“樹干”、智慧新產業為“樹枝”、智慧新應用新生活為“樹葉”。通過學習吸收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先進理念,結合廣州市實際情況,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智慧廣州新設施、推進智慧廣州新應用、發展智慧廣州新產業、發展智慧廣州新技術、創造智慧廣州新生活“五個新”的工作任務。
“要植好智慧城市‘樹根’,就要建設一批智慧新設施;要養好智慧城市‘樹干’,則要突破一批智慧新技術;通過發展一批智慧新產業,壯大智慧城市‘樹枝’;推進一批智慧新應用,從而豐滿智慧城市‘樹葉’;通過創造智慧新生活,結出智慧城市‘果實’。”吳奇澤說。
為植好“樹根”,廣州市近年來大力推進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城市大數據信息資源庫、一批國際云計算中心和數據中心,推進了光纖到戶、無線城市、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網絡等寬帶網絡工程,提升了廣州信息通信樞紐功能。
在智慧新技術方面,廣州市的目標是通過在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通信網絡、移動互聯網、高端軟件、智能終端、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等前沿領域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術,擁有一批國際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從而實現成果轉化應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在智慧產業方面,廣州市希望通過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名牌智能產品,以實現生產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節能環保應用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智能化。
在智慧新應用方面,廣州市通過建設政府智能化辦公決策平臺,建設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視頻監控體系,實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推進城市規劃和地下管線管網智能化,建立了管理、執法、監督和社會公眾參與“四位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體系,豐滿了智慧城市“樹葉”。
在創造智慧新生活方面,廣州市重點推進了智慧人文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人才等民生服務工程,通過建設生態環境感知監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等工程,營造了智能化生活環境。
突出人的主體地位
3月18日,在位于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的聯通3G體驗中心內,工作人員正耐心地向前來咨詢智慧應用的市民作講解。盡管不是周末,前來3G體驗中心咨詢和體驗的市民依舊絡繹不絕。在這個面積足有500多平米的中心內,展示著聯通與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開發以及自身獨立開發的18款應用軟件,產品種類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金融,智慧能源等覆蓋齊全。
智慧廣州辦公室徐玲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的記者介紹說,在智慧應用方面,體驗中心共分了政務、制造業、交通業、教育業、金融業、醫療、傳媒和快消連鎖等行業進行展示。“我們以這個八個行業的重點項目為切入點,利用聯通本身在移動信息化應用方面的優勢,與智慧城市項目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產品,推動城市的智能發展。”
體驗中心的工作人員李先生拿起展示臺上的一部手機,向前來咨詢的市民說:“以行訊通為例,安裝了這個軟件后,用戶不僅可以免費獲得實時路況及公交車到站信息,還可以獲得包括停車泊位、地鐵服務、實時飛機火車信息查詢等共計11項智能交通信息服務。”
記者隨即體驗了一下行訊通的“實時公交”內容,通過在“實時交通”模塊內的“線路查詢”方框中輸入“11路”公交車編碼,手機屏幕上很快顯示出該線路公交車輛在全程各站停靠的實時情況,并能選擇自動更新最新停站位置。方便還不僅于此,工作人員李先生介紹說:“人們還可以在軟件上設置鬧鐘,如我下班的時間為6點,我設置鬧鐘時間為5點59分,軟件到時會自動提醒我所乘坐的公交車到站臺的距離,方便我做好乘車準備。”
“我們很強調百姓,智慧城市就是要以人為本,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需求,為他提供方便。”吳奇澤說。在他看來,不管一個人愿不愿意,都要接受信息技術的使用和應用。信息技術從產生發展到現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所以每個人都要去了解、去學習、去掌握、去享受它。
目前,廣州市推進的智慧應用主要有智能交通、電子政務、城市綜合管理、智慧醫療、智慧社保卡等內容,著力突出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以發展最為成熟的智能交通為例,廣州城市軌道列車在途監測與安全預警關鍵技術列入科技部863計劃;手機“行訊通”為市民免費提供路況信息、實時公交、停車服務、的士查詢、出行規劃等信息服務;在全國大城市公安機關中首創推出的手機“警民通”,則為市民免費提供全市路況地圖、交通信息、交通違法查詢、出入境辦理等智能化服務。
張師傅是一位在廣州開了20多年出租車的老司機,他告訴記者,即使到現在,在廣州仍有許多路他不知道該怎么開,“但是有了行訊通就方便了”。張師傅向記者點開行訊通應用的“出行規劃”功能模塊,使用者只要在方框內輸入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想要出發的起始地點,并在另外一個方框內輸入自己的目的地,系統就會自動告訴他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里程最短的路,另一條則是時間最短的路。
對于自駕車一族的車主而言,有了行訊通,可以避開堵車路段。點擊行訊通的“路況信息”功能模塊,手機屏幕上便顯示出一張廣州中心城區的路網交通地圖。與一般手機導航地圖不同的是,在這張地圖上,全市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每條主干道的不同路段,都被標注了綠色、橙色以及紅色、灰色等不同顏色的色塊。地圖主頁面上的注釋信息還標明了綠色代表暢通,橙色代表緩慢,紅色代表擁堵,而灰色的路段則暫無數據顯示。車主據此就可以根據車行前方路段的色彩信息,判斷哪條路比較堵,提前繞行。
而在2013年1月中旬推出的手機軟件 “警民通”,在全國大城市公安機關中屬首創,它最大的亮點是可以實時瀏覽交通監控照片,直觀了解路況。通過此軟件,全市路況監控照片每3分鐘更新一次。除了實時路況信息,這款軟件還具備網上車管所的手機應用功能,包括補、換領機動車行駛證、變更機動車或駕駛人聯系方式,以及機動車、駕駛證信息查詢、網上辦理進度查詢和交通違法信息查詢等22項業務,大大提高了市民的辦事效率。
除了智能交通,在電子政務方面,廣州市也是頗有特色。為深入推進政府服務網上辦理,廣州市創新性地提出“以網辦為原則、不網辦為例外”的建設要求。
2012年12月,廣州市網上辦事大廳正式開通,571項政務實現網上辦理,廣州基本實現了政府網上辦公,建成了覆蓋市、區、街、社區的電子政務網絡。截至2012年底共有41個單位的571項政府服務實現網上辦理,累計網上業務辦理量超過4433萬筆,減少市民和企業上門辦事次數超過4126萬次,節省時間超過1.2億小時,節約社會成本超過1.6億元。
在智慧醫療方面,廣州市統一全市醫療機構診療卡,推進建立全市醫療機構的集約式預約診療服務等應用,全市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超過1000萬份。吳奇澤說:“以前去醫院看病,都要分別辦理醫療卡,非常麻煩。現在有了一個統一的診療卡,在三甲醫院都可以看病,目前在嘗試開放市民服務門戶,在手機智慧醫療方面,也會有進一步推進。”
在智慧社區建設上,廣州市初步建成華新智慧社區等試點,越秀社區管理網格化系統、番禺智慧社區電子巡更等投入試運行。智慧社區主要分為便民服務和政務兩個方面。廣州市在社區推動光纖到戶,便民自助終端,社區電子商務等一系列便民服務。廣州市通過在試點社區建立政務服務平臺,將市民辦理的信息通過平臺分發給后臺的各個部門審核,然后再將處理結果發回服務平臺,市民就可直接在服務中心取結果。“我們希望市民在社區的服務中心就可以把事項都辦理好,服務就在家門口。” 吳奇澤說。
智慧點亮未來
2013年是廣州市智慧城市正式啟動試點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廣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是在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政府網上行政審批、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等領域啟動試點應用建設,同時在其他領域開展應用規劃,年底前完成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立項,落實建設資金。而2014-2015年上半年則為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面推進階段。廣州市將全面啟動和推進方案所涉及領域的試點應用建設,以規模化應用推動自主的智慧城市核心技術產業化,形成應用與產業的互動機制。2015年下半年為廣州市智慧城市的驗收階段。智慧城市示范應用使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將得到顯著提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城市核心技術,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的信息技術產業邁上新臺階。
“智慧廣州建設注重以人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讓市民實時感受觸手可及的便捷、實時協調的高效、和諧健康的綠色和可感可視的安全。”吳奇澤說,通過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廣州市的城市運轉效率逐步提高,未來市民的生活將會更加便利,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首先,廣州市市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價優質的網絡服務。到2015年,廣州互聯網普及率達到80%以上,企業平均接入帶寬達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帶寬達到30Mb/s,無線局域網接入點突破30萬個,90%以上的市民將通過網絡享受工作、生活、學習等服務,市民信息素質明顯提高。
其次,市民可以足不出戶參與和辦理公共事務。市民可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網絡問政平臺、社會保障卡、市民網頁等載體,以及電話熱線、自助終端、移動終端和數字電視終端等渠道參與公共事務。
通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市民飲食將更放心、出行更便捷、就醫更方便、學習更輕松。例如,通過安裝在食品上的電子標簽,實現食品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監控。智能交通使人們借助于智能手機終端,預知出行道路情況,避開擁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線路圖。智慧醫療能讓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跟蹤個人一生健康狀態,預約掛號和遠程醫療服務將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難題。智慧教育將建成市民綜合學習平臺,整合共享全市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為市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智慧金融通過金融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資金的無障礙全區域安全流動。數字家庭通過信息技術與家庭電器的進一步結合,創造出智能化的家庭環境,讓人們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家里的燈光、家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