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等教育研究論文

高等教育研究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04 00:51: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等教育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等教育研究論文

篇(1)

【摘要題】理論經緯

【英文摘要】Justlike

一切研究活動,無論是認識世界的科學研究活動還是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要想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特別是要想取得重大的進展,特別是要想取得重大的進展以至突破,都需要某種程度的創新,高等教育研究當然也不例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作為一個命題,并不是一個新問題。那么為什么今天重新提出這一問題?簡單地說,一是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研究在指導當前改革實踐時,創新還遠遠不夠,需要研究者加以特別的關注;二是長期以來,對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問題并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

對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進行討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涉及很多問題,比如方法的創新、研究思路的創新、研究結果的創新和研究過程的創新等等,此外還要涉及研究者的自身素質。筆者這幾年參與了高等學校的一些教學改革實踐,有很多感悟,想從實踐的角度對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做些探討,以求教于同行。

一、高等教育研究要重視解決實際問題

由于研究活動的復雜和研究者思想方法的多樣,研究活動的創新是沒有一個統一模式的。僅以學科和研究對象為例,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研究對象,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研究活動創新的路線和方式方法。美國學者貝爾曾提出:自然科學是根據一種有順序的范型來組織的,社會科學是根據概念之間的關系來組織的,人文學科則是借助同一中心來組織的。(注:王偉廉.學術領域的特點對大學本科課程編制的影響.江蘇高教,2002,(4).)哈佛大學普通教育委員會也有類似的說法,認為自然科學來自邏輯,社會科學來自關聯,人文學科來自想象。(注:王偉廉.學術領域的特點對大學本科課程編制的影響.江蘇高教,2002,(4).)學科研究對象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研究活動本身。在研究活動中,這些不同的研究對象至少使研究者在處理題材的方式上有所差異。理工科研究者要在題材的邏輯上下工夫,社會科學研究者則更加關注現象之間的關聯并極力尋找這些關聯之間的規律,人文學科研究者則更多地借助想象和猜測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體味其中的奧妙。盡管不同的學科和研究對象在研究的結果上可能相同或相近,但它們所執行的研究活動的踐線卻大相徑庭,創新的途徑上也極為不同。

高等教育研究的對象相當廣泛,既涉及自然科學領域的一些邏輯性很強的問題,又涉及社會科學的很多問題,同時也涉及人文學科的很多問題。而且同傳統的學科相比,它的成熟性很低,以致很多國家到現在還不承認它是一門學科。此外,高等教育也和整個教育研究一樣,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哲學家杜威就曾說過:“教育科學的最終現實性,不在書本上,也不在實驗室中,也不在講授教育科學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從事指導教育活動的人們的心目中。”(注:杜威.教育科學的資源[A].引自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281.)

教育研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研究結果。而其他學科的研究結果只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產生了作用,才能稱之為教育科學研究自身的內容。雖然這些研究結果本身是科學的,但“在它們對教育的目的有所貢獻之前,就不是科學的,至于它們是否對教育科學有所貢獻,只能在實踐中發現。”(注:杜威.教育科學的資源[A].引自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281.)可見,教育研究并不存在什么純學術研究,教育研究的真諦在于解決問題,即解決教育實踐中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各種理論的、政策的和現實的問題。所以我們說,教育研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教育研究如果不和教育實踐相聯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研究的創新。教育研究的創新與教育實踐的創新是一個整體,是教育研究創新的兩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側面。

二、高等教育研究在解決問題方面的特點

無論中小學教育研究還是高等教育研究,要創新就要解決問題,但高等教育研究與中小學教育研究活動相比,在解決問題方面雖然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也有不少特殊的地方。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在宏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在解決問題時要更多、更直接地涉及到社會、經濟、科技、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內容,以解決高等教育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的關系問題,因此需要更多地與社會接觸。二是在微觀方面,高等學校內部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活動的研究,在復雜性上比中小學教育研究要大得多。在高等學校,學科專業林立、課程復雜多樣,而且高等學校處在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特別是大學,云集了各類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這些特殊情況使得高等教育研究者比起中小學教育研究者來,在進行微觀的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對教育實踐者的影響力要小得多,進行高等教育實踐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難度也大得多。

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不能只關注研究者自身在研究活動過程上的創新和研究活動結果上的創新。因為單靠研究者自身的創新,還遠不能保證這些創新的研究成果能在實踐中得到運用。這幾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實踐證明,高等教育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同時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從理論思想上讓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者和高等學校里廣大的教職員工接受某種創新的改革思路,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調動廣大的改革實踐參與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將改革啟動起來并推行下去。因此,在談論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時,必須要關注在實踐第一線的領導者和廣大教職員工,使他們不僅參與到改革的實踐中來,也同時參與到高等教育研究活動中來,從而實現高等教育實踐的創新。就微觀層面的改革而言,大學里集中了大批的專家學者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他們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源泉。他們的創造性一旦調動起來,高等教育改革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平也會因此而大大提高。過去,我們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僅僅考慮自身的研究活動和研究結果的創新問題,而沒有考慮到實踐參與者的創新問題,特別是其他學科專家參與高等教育改革實踐從多學科視角帶給高等教育研究的勃勃生機的可能性。實踐也證明:忽視實踐者的創新潛力,無論對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還是對于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來說都是不利的。

若將上述的觀點加以概括,可以這樣來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不等于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創新;它包括高等教育研究活動的創新和高等教育實踐活動的創新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由此引申出的高等教育研究者自身研究活動的創新和高等教育實踐參與者的創新的相互結合,是我們高等教育研究特點所決定的,也是改革時代對高等教育研究活動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高等教育研究的創新,只有在高等教育實踐參與者的創新實現之后,才真正能夠實現。

三、高等教育研究者的思想轉變問題

對于高等教育研究者來說,要在研究活動中創新,除了應該調動廣大實踐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外,本身也有一個轉變思想的任務。不僅僅要轉變教育思想,也要轉變研究思想。

從實踐的視角來看轉變研究思想的,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命題:關照實際問題的理論研究和關照理論建設的實際問題研究的相互交叉和結合是高等教育研究創新的思想基矗

所謂“關照實際問題的理論研究”,就是在進行任何一項理論研究的時候,要樹立起解決實際問題并付諸實踐的意識。其中也包括如何調動實踐參與者的創造性。在這里,理論研究在實踐上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是衡量這項研究是否具有真正創新意義的主要標準。具體說,任何一項理論研究,無論是微觀的還是宏觀的,都應關照到實際的問題的解決。在理論品格上,都應具有實踐含義。例如宏觀的理論研究應具有政策含義,微觀的理論研究應具有課程含義或教學含義。

篇(2)

關鍵詞: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

一、選題緣由

1984年,廈門大學獲得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截止到2014年恰好走過了30年的歷程。學位論文是傳播學科研究的理論成果和普及學科知識的重要資料,統計分析一個學科以往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該學科發展的歷程,明確該學科未來的研究方向,促進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該學科的研究重點。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水平高,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的較高水平,其涉及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對高等教育學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二、選題概況

以高等教育學實力最強的14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其中擁有高等教育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2所(廈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師范類院校8所(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綜合類院校4所(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大學、西南大學)。這14所高校均擁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較高水平。

選取“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網絡檢索,學科專業名稱為“高等教育學”,檢索時間段為“2010-2014年”,學位為“碩士學位論文”,以這14所高校為學位授予單位,經過兩個論文庫的比對和篩選,去除重復的論文篇數,檢索出共1056篇碩士學位論文,其收錄情況如表1所示。

在所選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中,作者最后入學時間是2011年,該年全國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16個。其中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近5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為0,因而本研究未對這兩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分析。

三、選題領域分析

將所選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研究領域分析,所借鑒和參考的理論或分類標準如下。一是李秉德先生的教學七要素說,即學生、目的、課程、方法、環境、反饋、教師等七個要素。如,高校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高校課程教學和科研是極其重要的研究領域。二是參照《高等教育研究》編輯部關于高等教育學雜志的分類標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基本理論、教育體制與結構、教育經濟與財政、院校研究、民辦與職業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課程理論與教學改革、學生工作與學生事務、教育學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史、國際比較高等教育等基本欄目。三是受陳學飛分類方法的啟發,并借鑒趙蓯蓉有關高等教育研究主題的劃分法,對1056篇高等教育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得到如下分類結果及主題釋義表。

原則上每篇論文只統計到一個主題中,如果研究內容涉及兩個主題,則以比重較大的主題為準。

按照本研究的統計標準,對近10年刊載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主題進行數量統計,并按照數量多少進行排列,刊載論文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見下表。

第一類是大于10%的主題,有高校課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研究,比較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總計比例為51%,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都在100篇以上;

第二類是大于5%而小于10%的主題,有高校學生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和高等教育評價研究,總計比例為38%;

第三類主題的研究比例低于5%,分別是高校教師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總計比例為11%。

通過對CNKI和萬方論文庫數據庫中有關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分析,可以明晰當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重點所在,為今后碩士研究生選題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3)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轉型

作者簡介:李興敏(1967-),男,黑龍江訥河人,深圳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為在線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評價;羅唱(1993-),女,湖南湘潭人,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成人教育;林貽行(1978-),男,廣東澄海人,深圳大學成人教育實驗室實驗員,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教學。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部重點項目“網絡課程動態評價研究”(編號:GKA113008),主持人:李興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1-2012年度訪學課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改革方向研究”(編號:201215),主持人:李興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03-0052-06

利用知網期刊庫做精確題名檢索:“成人高等教育”與“改革”搜索得到630篇,“成人高等教育”與“創新”得210篇,“成人高等教育”與“轉型”得78篇,“成人高等教育”與“創業”得5篇。可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和轉型體現了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的力度強弱次序,這個結論也被其它文獻所證實[1],而成人教育創業這個話題幾乎不被提及,搜索到的5篇學術論文內容均為探討培養成人學生的創業能力。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改革”或“創新”或“轉型”并“成人高等教育”做精確題名搜索知網期刊庫得到883篇文獻,下載其標引數據:題名、作者、單位、文獻來源、關鍵詞、發表時間、基金、刊發年份作為第一部分樣本;為使研究結論更接近客觀規律,本研究再以“改革”或“創新”或“轉型”并“成人高等教育”做精確題名搜索知網引文庫得到495篇文獻,下載其標引數據:題名、作者、單位、文獻來源、關鍵詞、發表時間、基金、刊發年份作為第二部分樣本。結合對于期刊庫樣本和引文庫樣本的分析,探索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與轉型的客觀規律。

二、被引周期

利用期刊庫的刊發年份數據,繪制出該領域年度發文歷史規模圖,見圖1。

由圖1可以看出,自2006年開始,該領域年度發文呈緩慢上升趨勢:1991-1998年,年均發文18篇;1999-2006年,年均發文40篇;2007-2014年,年均發文48篇(2015年樣本不全缺乏統計意義),21年中每7年發文有一個明顯提升。以上分析說明成人教育的改革、創新和轉型二十多年來一直受到成人教育學者們的關注。

利用引文庫的刊發年份數據,繪制出該領域文獻、年度引文歷史規模圖(見圖2)。對比圖1,因為圖1中年度發文是緩慢上升的,所以圖2中被引峰值也應該是逐年刷新高度、并逐年后移的,目前繪制出圖2中的峰值位于2010年(42篇),且正在向2011年過渡,可以根據當前日期2015年10月初步推測,該領域文獻被引用周期在4-5年之間,學者研究時引用優秀文獻周期偏長。

三、發文和被引平均時間

利用期刊庫的發表時間數據,可以計算出所有883篇的平均時間為2005年4月24日;同理利用引文庫的發表時間數據,可以計算出所有495篇被引的平均時間為2007年1月26日。這兩個數據說明關于該領域研究十年前就開展得較為充分,然而該領域優秀的學術論文是延遲近兩年之后大量出現的。

四、核心理論陣地

該領域核心理論陣地需要從引文庫的文獻來源數據分析獲得[2],利用EXCEL的數據透視功能,統計出495篇被引論文刊自207種期刊,其中被引文獻排名靠前的10本期刊見表1,這10本期刊是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必備和集中瀏覽期刊,雖然未必是刊載該領域文獻數量最多的前十種期刊,但一定是發表該領域文獻質量最高且數量也較多的期刊。

五、學術帶頭人

該領域研究的學術帶頭人也由引文庫作者數據列分析產生[2],將引文庫作者信息分列后保留最多至論文第三作者(若有;第四作者及其排名更后作者、貢獻量少而忽略),然后合并所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作者姓名列,進行數據透視得出被引排名前三的10個作者,填入表2中,他們均為業內人士所熟悉。雖然他們未必是該領域發文最多的學者(活躍作者),但一定是發文質量最高且數量也不少的學者。

六、權威機構

研究的權威機構也是由引文庫單位數據列分析產生的[2],見表3中被引排名前六的10個機構,幾乎都是成人教育學碩士點所在地,不乏教育部批準的68所遠程教育試點高校[3]。雖然他們未必是該領域發文最多的機構(活躍機構),但一定是該領域最具話語權的機構。

七、研究獲得基金資助規律

(一)年資助率

期刊庫883篇論文中,137獲得基金資助,資助率為15.5%。2000年(含)以前,相關研究幾乎沒有基金資助,將近15年中每年獲得基金資助的研究論文數除以年發文數,可算出逐年資助率情況見表4。表中數據顯示資金資助率以每五年一個臺階在上升,2001-2005年資助率在百分比的個位數,2006-2010年資助率近百分之二十,2011-2015年提升至百分之四十的水平。引文庫中495篇文獻中有94篇獲得了基金資助,引文研究資助率近20%,客觀說明了引文的研究質量較高。

(二)基金重點資助機構和學者

統計得到獲得基金資助較多的前十家機構及其被資助論文數填入表5,這個表中的高校名單,對于成人教育工作者來說相對陌生,表中理工科技類院校占了相當比例,說明理工類院校的財政狀況一般好于純師范類院校,其基金資助的覆蓋面較大,也覆蓋到校內不占學科優勢的成人教育改革、創新和轉型領域研究。

同理可以得到研究獲得基金資助靠前的學者及其被資助論文數,發現除長沙理工學院的學者余小波被資助3篇研究論文外,其他學者被資助的研究論文均在兩篇以下,統計學意義上看,學者從事該領域研究獲得的基金資助過少,不利于提高廣大學者的整體研究水平。

八、改革、創新和轉型的內容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高頻關鍵詞

期刊庫883篇論文共有4848個不計頻次的關鍵詞,其中不同關鍵詞1630個,計算得到高頻關鍵詞閥值為40.37,即詞頻數大于或者等于41的關鍵詞,方可為高頻關鍵詞[4]。然而由于采用樣本的局限,統計得到樣本中的關鍵詞其詞頻大于41的只有“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校”、“改革”、“成人高教”、“成人教育”、“成人高等學校”、“創新”、“終身教育”、“發展”和“教學改革”合計10個滿足條件,為分析的方便,將高頻關鍵詞的閥值設定為18,這樣就擴大高頻關鍵詞范圍至30個,填入高頻關鍵詞表,見表6。

(二)改革、創新和轉型的內容

使用SPSS18.0的組建連接、OCHIAI二分類法,得到高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樹狀圖如圖3所示,同時輸出高頻關鍵詞的相似矩陣,再利用該相似矩陣中數據,換算成高頻關鍵詞相異矩陣,見表7。

聚類分析樹狀圖顯示出30個高頻關鍵詞分為以下四類:

1.第一類關鍵詞9個:高等教育、成人、成人教育、改革、發展、創新、知識經濟、轉型和學分制。展現了研究熱點一:首先可見其中成人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關系最密切、其次是創新、最后是轉型;其次可見知識經濟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知識經濟的繁榮直接拉動了當地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甚至學習型社會的自發建設;最后可見實施學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轉型的優選形式,在廣大戶籍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以下統稱市民)當中實施學分銀行制度創新,積累到一定分數后當地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給予頒發相應資格證書予以肯定認證,必將調動市民學習的積極性。

2.第二類關鍵詞6個:成人教育學院、辦學機構、成人學員、工學矛盾、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展現了研究熱點二:要求辦學機構成人教育學院,解決好成人學員的工學矛盾,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

3.第三類關鍵詞6個:市場經濟體制、教育質量、普教化、學習化社會、終身教育、專業設置。展現了研究熱點三:成人高等教育要避免普教化,融入市場經濟體制倒逼其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改革專業設置,更好地為市民的終身教育服務。

4.第四類關鍵詞9個:普通高校教育、成人高等院校、成人高等學校、大學后繼續教育、成人高校、成人高教、成人高等教育、非學歷教育、成人高考。展現了研究熱點四: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轉型目標在于以非學歷教育為代表的大學后繼續教育,按這個觀點,國內已經有學者在該熱點覆蓋文獻中提議取消成人高考。

在對四類關鍵詞具體分析后可以得出結論:成人高等教育要在自身體制上、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三方面進行改革;要在學分銀行制度方面進行創新;要向成人非學歷教育進行轉型、取消成人高考。

(三)可視化的成人高等教育發展戰略

將高頻關鍵詞的相異矩陣(表7)代入SPSS18.0,進行多維尺度ALSCAL度量,系統輸出戰略坐標圖如圖4。

發展戰略坐標圖中所有30個高頻關鍵詞可以清晰地分成兩個知識群,兩個知識群距離較遠,相互作用不明顯。主于第一和第四象限的小群形狀類似于一只小熊,而主于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大群則像一只巨熊。“小熊”中僅含熱點一,說明成人高等教育的創新即實施學分制僅僅是一種適應性變革,對于知識經濟時代中成人高等教育的真正轉型、學者期望值并不高,目前無論改革、創新和轉型都局限在體制內,并不能全面代表蓬勃發展的成人高等教育。“巨熊”體現的三個研究熱點才是學者關注的重點所在:成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變體制,體制改變了、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改革自然容易推進;盡快取消成人高考,將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機構推入教育市場中,逼迫它們向成人非學歷教育轉型,更好地為終身教育服務。

圖4中,兩只熊相互作用并不明顯,說明各自尚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只是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大熊”已經壯大,很多民辦成人教育機構成功境外上市就是案例,而代表體制內的“小熊”已呈弱勢,正面臨被大熊吃掉的勢態。

九、改革、創新、轉型和發展話題變遷

利用期刊庫的題名和年份兩列數據,可以通過對題名的內容分析,計算出改革、創新、轉型和發展話題在歷年發文題名中的出現頻次,見表8。

利用表8中數據,進一步制作近15年來四個話題出現幾率表,見表9。

利用幾率表(表9)中數據,可繪制2001到2014年(2015年統計樣本不全未計入)計14年來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話題、創新話題和轉型話題趨勢圖,分別見圖5、圖6和圖7。可見14年來: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話題呈現緩慢降溫趨勢、成人高等教育創新話題呈現恒溫趨勢、成人高等教育轉型話題呈現迅速升溫趨勢。

圖7 成人高等教育轉型話題趨勢圖

加之不斷變化的成人教育生態環境,改革、創新和轉型共三種手段共同作用的結果――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話題趨勢圖、繪制出如圖8所示,我們為發展趨勢添加了趨勢線(短劃線)并趨勢公式Y=-0.0058X+0.2995,其中Y為話題出現幾率,X為現公元年份與2001年之間的差。據此,可以推斷2001年開始計時的52年后、即2053年成人高等教育即完成其歷史使命。

作為長期成人教育工作者,都有切身的體會:在2000年前后達到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頂峰,高校中代表成人高等教育的業余教育和函授教育,受重視程度明顯較高;之后在各地高校全面提升教學和科研質量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校內地位日益降低,985高校尤其明顯,例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已經放棄業余和函授學歷教育,相反它們的非學歷高端培訓(面向企業家和公務人員)反而蒸蒸日上,完全融入了市場經濟體制。在這個意義上說,即使國家宏觀教育政策不作任何事先調整,成人高等教育在2053年自然完成其歷史使命。當然并不是說成人教育發展江河日下、年輕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要另做打算,反而是說成人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從事內容更為豐富的大學后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過程中更能體現出個人價值。

研究結論

成人高等教育,傳統意義上特指普通高校開展的業余和函授學歷教育,其改革、創新與轉型,二十多年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受到該領域學者們的長期關注;然而該領域學者瀏覽參考文獻偏于陳舊、他們有待于緊密跟蹤研究前沿;該領域研究的核心理論陣地、學術帶頭人和權威機構已經產生;成人高等教育必須改變自身體制走市場化道路,課程改革和專業設置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才會脫去普教化色彩、才能創新學分銀行制度,真正向非學歷教育轉型,作為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標志的成人高考制度應該盡快取消,以斷奶促進轉型;成人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預測顯示:改革手段在降溫、創新手段處于恒溫、轉型手段在升溫,即使國家政策不作任何干預、在三種手段綜合作用下成人高等教育(特指業余與函授教育)史也將于2053年結束。

參考文獻:

[1]李興敏.成人教育學院改革與發展方向探討[J].職教論壇,2012(21):35-38.

[2]李興敏.利用文獻計量法分析國內成人教育管理改革方向[J].成人教育,2012(7):89-93.

篇(4)

關鍵詞:教育研究;轉摘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作者簡介:

摘 要: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對《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11—2013年轉摘的1 194篇教育研究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轉摘論文來源雜志較廣而相對集中研究領域廣泛;90.62% 的作者來源于高校且多出自師范院校;49.50% 轉摘論文為基金項目成果。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中于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教師教育、道德教育、學前教育等,關注現實的問題意識凸顯。在未來教育研究發展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均衡的實現、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優化高考制度等主題將持續受到關注。

關鍵詞:教育研究;轉摘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作者簡介:江波(1973— ),男,江西九江人,蘇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副主任,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管理心理學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篇(5)

[關鍵詞]畢業設計;經管專業;頂峰體驗;過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12-03

畢業設計(論文)模式最初由前蘇聯引進。從1952年起,中國開始學習前蘇聯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其中前蘇聯關于高等教育的環節:講授、課堂討論、習題、答疑、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等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1]

目前,國內高校從高職高專、獨立學院(民辦學院)到普通本科學校在大學生最后階段基本都開展畢業設計(論文)課程。2004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中指出了高等學校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意義及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管理、指導教師管理及學風建設等意見。[2]但是早在2001年就有復旦大學的一項關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否應該取消”的調查,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取消。而關于畢業設計(論文)存廢之爭的激烈論辯,主要集中出現在2004年和2009年。[3]這兩次論辯都是由某個特定事件引起的,網上辯論雙方針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意義和缺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但是關于其存或棄仍然是眾說紛紜。[4]雖然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成果質量堪憂,但筆者認為,畢業設計(論文)的存在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不足,這是導致其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一、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意義以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

早在1983年,王廣生等就認為畢業設計(論文)不同于課堂教學,其所學的內容是書本上找不到的,是需要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創造性思維去探索和發現的。[5]劉繼紅認為,畢業設計(論文)是一項包括學習、探索、創新相結合的綜合教學環節,是大學期間檢驗學生知識技能的手段,并且能為學生將來工作做準備[6];劉秀紅認為,畢業設計(論文)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其培養了學生運用各方面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自學的能力[7];肖翔認為畢業設計(論文)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次重要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實踐和創新技能。[8]

筆者認為,畢業設計(論文)本身就是一個小的系統,其包含系統內部及外部環境:系統內部是利益相關者(高校、教師、學生)之間的組合及連接,外部環境是系統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關于畢業設計(論文)的意義及不足可以從系統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探討。本文分別從外部環境角度、高校角度、教師角度、學生角度等四個視角分析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意義及不足之處,并將其總結如表1所示。

鑒于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問題,王宇提出“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畢業設計這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模仿前蘇聯的辦學方式是否會有所變化,有待于進一步實踐探索”。[14]美國作為眾所周知的全球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長期教育實踐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反思,其與畢業設計(論文)類似的頂峰體驗課程的開設和歷次改革對我國的畢業設計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思路和啟示。

二、 借鑒美國頂峰體驗經驗構建畢業設計(論文)新模式

“capstone”(頂峰體驗)一詞最初是指建筑物上的“拱頂石”或者“壓頂石”。當建筑物上放置“capstone”時,預示著工程的完結。因此,“capstone”引申為事業、工作等達到圓滿時的頂點。在教育行業中,頂峰體驗課程被認為是通往一段學業、研究行將結束時所提供的課程[15],它主要是針對大學準畢業生在大學階段能夠將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應用的課程或者經歷[16],其含義與“大四研討會”無二。頂峰體驗的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是一段實習經歷、制作關于專業發展的報告、在校外發表的會議論文,等等。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頂峰體驗課程的內容不是通用的,頂峰體驗課程應該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化學科知識技能的實踐活動,以使得他們在將來能夠把知識應用于真實的環境。

自從我國開展廣泛的教學改革以來,許多高校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而且有些在實踐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學改革源于在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和反思。頂峰體驗課程在美國作為一種教學體系的設置,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借鑒研究。頂峰體驗課程在我國很多高校的文科類、工程類專業中有不少的研究借鑒,它還應用于實踐教學、教學體系設置及畢業設計改革等方面。

由當前畢業設計(論文)的缺點和不足可以看出,畢業設計(論文)總體上存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課程目標和評價標準不一致以及忽視畢業設計(論文)后的跟蹤反饋情況等問題。國內學者在針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桑玉軍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融入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提出構建畢業設計(論文)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7]施小平從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出發,結合具體實踐,探討畢業設計(論文)全面質量管理的策略。[18]本文在借鑒頂峰體驗課程管理的基礎上,構建如圖1所示的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管理模式。

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管理模式就是在課程目標的指引下,高校投入必要的資源(教師、財物、時間等),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畢業設計(論文)開始之前召開動員會,確定整個畢業設計(論文)流程,對指導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根據學生主觀能動性、個人興趣愛好、將來職業發展方向等優化選題方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計算機技能及寫作方法論等方面的指導。在畢業設計(論文)進行過程中,學校畢業設計(論文)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督管理,通過中期檢查等手段獲知畢業設計(論文)進展、師生信息溝通等方面的信息,有效調控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資源等方面的投入。在畢業設計(論文)最后的檢驗和評價階段,畢業設計(論文)主管部門應通過與目標和標準的對比,科學合理的評分,及時總結經驗,將整個流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反饋到下個年度的畢業設計(論文)實踐過程中。

[ 參 考 文 獻 ]

[1] 佟君.關于畢業設計與頂峰體驗課程的比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R].2004.

[3] 江勝清.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2(4):93-96.

[4]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5] 王廣生,張立群,王如泉. 應當重視畢業設計這一教學環節[J].高等教育研究,1983(4):15-18.

[6] 劉繼紅.談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0(3):83-84.

[7] 劉秀玲.強化畢業論文的教學與指導[J].中國高等教育,2000(9):35-36.

[8] 肖翔,馬忠,屈波.研究型大學管理類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9.

[9] 楊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勢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0(11):72-73.

[10] 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 中國高教研究,2000(9):78-79.

[11] 劉波粒,劉澤軍.淺析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7(7):89-90.

[12] 陳艷嬌.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設計方案新構思[J]. 江蘇高教,2011(5):93-94.

[13] 張寶春.重視與加強對高職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J].中國高教研究,2002(5):65.

[14] 王宇.清華大學畢業設計的調查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5(2):43-49.

[15] Smith L D. CAPSTONE COURSES C AN OVERVIEW[R].Stellenbosch University,2011.

[16] Holdsworth A,Watty K,Davies M. Developing capstone experiences[R].IEEE,2009.

篇(6)

關鍵詞: 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 培養模式 改進建議

一、培養模式的概念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研究生教育制度本身的發展,關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及其改革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更成為研究生教育研究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這主要在于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研究生教育質量有著密切聯系。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形成的培養方式及其管理等諸多因素的最佳構成形式。它解釋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及“怎樣培養”兩方面的問題。[1]研究生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整體的概念,培養模式是由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要素構成,其主要構成要素有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方式和考核與質量評價等。各構成要素之間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彼此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協調、統一的關系,并存在著目標取向一致的內在邏輯關系。

從培養模式的概念可以看出,一個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制定要以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取向。總體來說,研究生培養模式應該考慮以下幾因素:第一,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這貫穿整個研究生教育過程。第二,符合校本特色,因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有著不同的自身優勢與特色。在制定培養模式時,各個培養機構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并在規范的培養制度下實現培養模式多樣化,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模式,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得到有力保證。第三,學科建設發展,高等教育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學科,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創新性、應用性特點體現了培養模式的應用性價值取向。第四,學生發展需求,培養模式的制定應考慮到學生發展需要,更好地體現出研究生教育人文關懷理念。

二、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狀況分析

(一)培養目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規定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培養目標為:“系統地掌握教育理論;了解高等教育學及相關學科中主要問題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掌握進行教育研究所應具備的基本方法;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事教育研究工作、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高等教育學科教學工作。”[2]可見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概括起來有以下三種:(1)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2)從事高校管理工作;(3)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得到恢復和逐漸發展起來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學科建設的時間并不長。當時高等教育學科正處在初建期,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人員非常緊缺,因而培養教育理論研究者就成了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初衷,也體現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學術理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理念。此時的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基本能進入高校和相關高教研究機構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就業前景樂觀。然而,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培養規模越來越大,研究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大量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無法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多數畢業生從事的是高校或其他機構的行政管理類工作,如教學秘書、輔導員等。這說明傳統的純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改革勢在必行。

(二)培養過程

1.招生與入學。生源質量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并且直接影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近年來,由于就業形勢的影響,報考研究生的生源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學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目的各式各樣,有的是為了躲避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有的是為了通過研究生這種更高層次教育來為自己未來就業“增加籌碼”,甚至不管自己是否對本專業研究感興趣。并且,隨著教育學研究生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研究生擴招,高等教育學研究生的入學門檻有所下降,致使招收來的研究生素質低、缺乏專業知識,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一定困難。

2.課程設置。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課程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涉及課程數量、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等。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基本按“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模式設置,理論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實踐課程包括實訓環節和科研訓練等。[3]以廣西某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為例,該專業碩士研究生需修10門課程,共32個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程計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5%;專業基礎課程計12個學分,占總學分的37.5%;專業方向課程計8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5%;選修課程計4個學分,占總學分的12.5%。從該校的課程分布來看,課程結構不夠合理,主要是以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為主,占總學分的62.5%,而在選修課程方面,學分數要求力度不夠。另外,課程設置中對工作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設置與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較少。

3.培養方式。目前我國大多數研究生培養機構采取教師集體培養和導師制相結合、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相結合、課程教學傳授和探索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但普遍的執行力度不強。有的學校重導師培養,輕教師集體培養。從指導方式來看,根據調研結果,83.6%的碩士生實行“單一導師制”,9.6%的碩士生實行“雙導師制(正副導師)”,只有6.2%的碩士生實行“指導小組制”。[4]以上數據表明,多數研究生采取的是“單一導師制”指導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存在許多不足,但導師負有明確責任,研究生會有依靠感。科研訓練與論文研究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當前很多學校要求研究生答辯前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并把這一規定作為研究生是否有資格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硬性指標。為此,研究生在完成第一學年的學位課程學習后,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寫文章,為了滿足數量,同時兼顧評獎評優和找工作的需要,很多研究生匆忙選題,致使所撰寫的文章“創新性不強,學術水平不高”,質量難以保證。[5]對于課程教學方式問題。我國研究生教育中教學多數仍然以傳授為主而不是以探索為主,使得研究生的學術性不足,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研究、應用型人才,往往只會培養出那種應試類型的人才,背離研究生教育的創新、探索等特點。

4.考核與評價。現存學生評價體系主要以量化指標為主,如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從而使研究生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上,片面追求數量,忽視了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建立了開題報告、中期考核、預答辯到答辯評審等一系列標準制度,但出現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考核評價流于形式的現象,沒能真正起到考查學生學業成就、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等作用。

三、改進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培養模式的建議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等教育學碩士生的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已經不能適應時勢變化,當前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就業去向多是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職業崗位;從學科屬性來講,“高等教育學是應用性學科”,[6]可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不是要全盤否定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只是以前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層次教育是作為一個獨立性的教育階段,現在它的角色應發生變化,轉變為一種過渡性的教育層次;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應進行分流培養的改革,一部分具有學術科研潛質并有志進行科研深造的學生繼續進入博士層次學習,一部分畢業后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培養專業素養和較強的職業應用能力。同時,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特色設置具體培養目標,達到培養多樣化人才的目標。

高等教育學專業應加強實踐性課程設置,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由于高等教育學碩士生的職業去向主要面向高校行政管理或其他高等教育行政機構,在課程設置上要多設一些諸如教育統計測量、教育評估、計算機數據分析與處理等技術性課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高等學校實務、高等教育管理等應用性課程;而對于將來有志繼續攻讀高等教育學博士并將來準備從事學術理論研究工作的學生,其課程設置則要更加強調專業理論基礎,比如高等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社會學、比較高等教育等理論性課程。[7]另外,增加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選修課程比重,這些課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研究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內;在課堂上,老師的角色應有所變化,不再是“傳授知識―接受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探討式的學習,從而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提高學校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的管理職能,在培養模式中,目標定位、課程設置、培養方式、考核各環節都是質量保證的重要一環,每一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強了每一環節上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優質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嚴格執行中期考核制度、學位論文質量檢測制度,因為中期考核是對研究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測,對學生的后期學位論文研究至關重要,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必須嚴格做好開題報告、預答辯、答辯評審程序工作。最后,研究生應該樹立自我監控觀念,自身的自覺性、自控性在科研質量保證上有很大影響,研究生要強化自我監控作用。

參考文獻:

[1]邱靈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類型及比較[J].宜賓學院學報,2011.2.

[2]高耀明.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問題與對策.2006年全國高等教育學博士點和碩士點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4.

[3]張霖,盧雅琳.對我國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課程設置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6):28.

[4]陳學飛,金紅梅.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質量與問題.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5]楊頡,陳學飛.研究生教育質量:內涵與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259.

篇(7)

2008年,以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在南京舉辦。此后,論壇每年舉辦一屆,每屆一個主題,目的是為廣大高校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教務處長、院(系)負責人以及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圍繞教學這一核心,搭建一個高層次、廣參與的交流、研討平臺。連續舉辦的五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得到了廣大高校及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自今年起,“中國大學教學論壇”更名為“大學教學改革系列研討會”。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課程建設與課程改革始終是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諸多方面的深刻變革中的作用更為凸顯,成為推動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大動力。2011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兩年來,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廣大高校和社會公眾的高度認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與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興起和發展,使得我國高校和廣大師生真切地看到,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新的方向。

本屆研討會將以“開放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改革”為主題,組織廣大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和開放課程主講教師交流、研討建設經驗,共享應用建設成果,更好推進項目建設,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觀念革新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同時,本屆研討會也將落實籌建“全國高等學校開放課程共建共享聯盟”有關事宜。

圍繞研討會主題,擬討論如下專題:

1. 開放課程與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轉變;

2. 開放課程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

3. 開放課程與學習模式改革;

4. 開放課程的可持續建設和運行機制建設;

5. 開放課程在學校教學過程應用與創新。

本屆研討會有關事項如下:

一、與會主要人員

1.高等學校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教務處長、教學院長(系主任)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

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人;

3.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

為便于更多的高校直接參加研討會,分享研討會的成果,每所高校限報2名。

二、主題報告遴選與論文征集

研討會主要內容分為大會報告、專題報告和會議交流研討。

大會報告每人50分鐘;專題報告每人40分鐘,其中35分鐘為報告時間,5分鐘為交流時間。研討會組委會已經開始向各高校和專家征集大會推薦報告、專題推薦報告和論文。

推薦報告須附全文或有三級標題的提綱。截止時間:2013年11月10日。

《中國大學教學》雜志常設相關欄目,歡迎廣大教師投稿。編輯部將遴選部分優秀論文連同大會有關報告分批分期發表。

三、論文要求

1.凡內容符合上述論文征集范圍,且未公開發表的論文,均可投稿;

2.論文應依次包括標題、作者及單位、摘要(200字以內)、關鍵詞、正文、作者聯系方式(電話、電子信箱、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

3.論文要求為Word軟件.doc格式文檔,A4紙版面,標題文字用4號黑體,作者及其工作單位5號楷體,正文5號宋體,行距1.5倍,三級標題、中英文參考文獻及其序號等排版方式參照《中國大學教學》現有格式,全文字數在5000以內。

論文提交截止時間:2013年11月10日。

四、參會注冊與聯系方式

為提前做好會議準備與服務工作,請與會代表務必于2013年11月15日前登錄教研中心網站進行網上注冊,論文請E-mail至研討會組委會秘書處。

1.研討會組委會秘書處聯系人

楊裕南 電話:010-58581590

王青林 電話:010-58582264

傳真:010-58581676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大街4號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 郵政編碼:100120

2.研討會承辦方聯系人(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

申忠宇 電話:025-85891699

梁 中 電話:025-858915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 | 欧洲野花视频555|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国产情侣疯狂作爱系列|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gogo熟女少妇大尺度|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夜夜春夜夜爽|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极品熟妇大蝴蝶20p| 7777色鬼xxxx欧美色妇|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avtt天堂网久久精品| 插b内射18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性行为视频的网站|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4hu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416|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师 | 欧美超级乱婬视频播放|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