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九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3-04 17:2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九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作文序列 教學模式 批改 評講
2011年的夏天,對于我校語文老師來說是最為苦痛的一段時間。因為我校這年的中考語文成績在全市農村中學中排名倒數,大家的心頭都沉甸甸的,但憑著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我們開始了反思。
在經歷了長達一個暑假的反思后,我們都覺得應該在作文教學上尋求突破。緊接著,我們結合我校已經開始實行的小班化教學這個實際情況,查閱了大量資料,經過了多次研討,尤其得到了市研訓中心的專家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在作文教學上漸漸理清思路并取得了一些成績。在2012年和2013年的中考中,我校語文成績有了較大進步,這無疑給了我們在作文教學這條道路上繼續探索的信心。下面我結合我校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具體做法分析如何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建構作文教學的序列
很多時候,語文老師可能都是一個作文題上一節作文課,也就是上課時把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然后學生自由發揮。這樣的作文課缺少作文知識的傳授和寫作方法的指導,所以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明顯。
而且,現行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在作文教學這部分存在明顯不足:七八年級的教材中有作文的訓練點,但內容太簡略;九年級的教材中則沒有安排寫作這部分內容。這可能是造成老師們在作文教學時信馬由韁的一個原因。
為了讓作文教學有序進行,我們一定要清楚每次作文教學的側重點,避免雜亂無章。我校的作文教學就在專家的建議和指導下,建構了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作文教學序列,明確了每次作文的教學重點。七八年級主要依據教材上的寫作訓練內容,再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九年級因為教材中沒有寫作這部分內容,考慮到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則圍繞學生平時考試中寫作這部分經常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歸納整理,擬出九年級的作文教學序列。
我們認為,有效的前提是有序。只有目標明確,才能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認為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應該是實現作文教學的有序性。
二、建構作文教學的模式
作文課怎么備和怎么上是讓很多語文老師頭疼的問題。確實,要把作文課上好了非常不容易。但如果把這個問題處理好了,就會大大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時最好能建構作文教學模式,這樣,老師教得有頭緒,學生學得也相對輕松。從我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看,不少學生都愛上了作文。
如何建構作文教學模式?我想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我們認為,我們所建構的作文教學模式必須讓學生學得有條理,這樣才會更有效。如我們的做法是先從課文中尋方法,然后學生小試身手,再輔以優秀習作的引領。這樣學生對訓練點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如我們在教學“如何在作文中增加細節描寫”這個訓練點時,先和學生一起回憶八年級學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找出其中最讓我們難忘的“父親為我買橘的背影“這一段,讓學生明白將這段之所以寫得真摯感就是因為作者對父親買橘時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這樣就讓學生感受到文章要寫得動人可能需要一些細節描寫。
我們認為,建構作文教學的模式是作文教學的中心。只有建構起作文教學模式,作文教學才會有章有法,對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三、作文批改與評講的短、頻、快
作文批改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但它卻是作文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老師能從作文批改中知曉學生作文訓練點的掌握情況,而學生能從老師批改的作文中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我市絕大部分農村中學目前都已進入小班化教學時代,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班級人數一般在30人左右,所以這就減輕了老師們批改作文的強度,同時也為老師在作文批改與評講上做到精細化提供了可能。所以作文在批改和評講方面值得我們推敲一番。
我校語文老師在這方面的做法就是短、頻、快三個字,也就是作文訓練次數適當增多,作文批改快速及時。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訓練,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寫作形式為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如美文賞析、故事續寫、詩歌創作等,這些都給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而且能確實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的批改與評講一定要及時。如果時間拖得太長,學生勢必會對自己的作文印象不深,那么,批改和評講的效果就不那么好了。同時,在小班化的教學背景下,作文批改的形式還可以多樣化,特別是面批,由于班級人數較少,我們可以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老師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批改方式,直接告訴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法,這一定會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這也正是小班化作文教學的優勢所在。另外,在作文評講時,不僅要談存在的問題,最好還能給學生以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
我們認為,作文的批改與評講是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作文批改與評講工作,作文教學才會更完善。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都存在重閱讀教學而忽視作文教學的情況,這對于語文教學而言也就談不上有效了。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體現,因此,我們要重視作文教學。讓我們一起在作文教學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用我們的努力換取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用我們的智慧讓作文教學變得更有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校本培訓
2013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和《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暫行辦法》,將教師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訓學時作為定期注冊的必備條件。一時間,各地掀起培訓“大潮”,寒暑假對于教師不再是休息日,教師不斷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充電。
實際上,各級培訓活動中的專家有很多知識和經驗是不可能通過培訓的形式傳播給每位教師的,所以,在一定的情況下,校本培訓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筆者在農村初中負責全校教科研工作,認為要加強校本培訓力度就要扎實開展諸如教學反思一類的,切合農村教師實際的校本教研活動。那么,結合農村教育的實際,如何培養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
一、重視理論學習,夯實教學反思基礎
以前上蘇教版九年級課文《熱愛生命》的時候,總是認為課文很簡單,帶著學生讀一讀,了解情節,簡單分析人物形象,總結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論后,我感覺課不能這樣上了。我以“熱愛生命”為主題,在網上收集了很多資料圖片:千手觀音邰麗華、盲聾啞的海倫?凱勒、冰冷風雨中拾荒的殘疾人、荒涼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楊……通過我的深情講述,學生的熱情被點燃,紛紛講述自己積累的或是見過的關于生命的故事。一個女孩講述了自己的爺爺在被確診為癌癥后,沒有想拖累兒女,自己決意和老伴住在一邊,并坦然開朗地面對生活,每天堅持鍛煉身體,積極面對治療,結果癌癥狀況大有好轉。她的講述令我和全班同學非常感動。下課之前我順勢布置了作文――寫這篇課文的讀后感。批改時我發現學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摯、語言流暢、用例典型,很多學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響而進行的教學反思。
二、把握反思內容,增強教學反思實效
1.反思教學成功的原因
對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我們可以反思其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變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對學生學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感受,及時記錄下來,總結經驗,以備業務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蘇教版九年級的課文《鄉愁》時,縣教研室領導坐堂聽課,聽過后給了我很高評價。我在竊喜之余,也對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進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點是我設置的配樂朗讀。首先,我在音樂的背景下深情朗誦詩歌;其次,在學生準備之后,指名學生配樂朗讀。這樣做一是突出了詩歌的情感效果,通過音樂和人聲的力量點燃師生的情感火苗;二是體現了教師的示范效果,為學生做了良好的引領。
2.反思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對于教學,發現不足改正錯誤可以幫助教師減少教學上的遺憾,提升教學業務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語文公開課,來人很多,我感覺壓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結果課上得真不好。反思過程,我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握學生實際,結果上課時學生的反應遲緩,我不得不把教學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主導課堂,就這樣還是拖堂完成教學任務。后來,我及時改變了教學設計。等到另外一個班級上這一課時,我就變得從容多了,因為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課堂結構更合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更實在了,教學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見,教學反思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真得很大。
三、總結反思方法,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1.反思語文課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統一
語文教學應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一體。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機械式的工具化教學,很多教師為了能把知識及時、迅速、有效地“塞”給學生,忽視了人文性的教學設計,整個語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甚至面目可憎。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初中的課堂上并不鮮見。只有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細致的語文基礎知識訓練過程中,我們的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才有可能成為理想的課堂。
2.反思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適
關于語文教學方法,眾說紛紜。我以為,對于農村初中的語文課堂來說,教學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講授法、串講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討論法、研究法)和教、學兼重的教學方法系統(問答法、情境教學法)。教學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要根據課文、學生、課堂情況等不同因素而有所變化。其中,情境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語文教學情感美、畫面美的特點,能創造詩意般的審美課堂,帶給師生美的感受,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也正是大部分語文老師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增強自身語文素養,多嘗試情境教學法。
3.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
教學設計是一堂語文課的基礎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可以進行。反思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有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要看教學設計有沒有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是否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的需求融為一體;第三,要看教學設計有沒有立足文本,并根據實際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
參考文獻:
[1]李艷杰.教師應學會教學反思.學知報,2011-11-14.
[2]張小建.實踐+反思=進步: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學術研究,2012(02).
教材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逐漸增加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深度。無論是閱讀還是綜合性學習活動,都需要學生透過語言表達等表層的東西,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九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1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在籍學生60人,其中男生31人人,女生29人。兩年來,教師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采用新課程理念,潛心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業績。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新課程學習,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不少同學在歷次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有部分學生,語文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有待九年級進行彌補,爭取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績。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在內容、體系、結構上都有所突破和創新,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因而達到較高的綜合教學效應。
教材分為三大塊;整合優化單元、專題、名著推薦和閱讀。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爭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編輯意圖,理清教材的文化內涵,擺正形成性學習與終結性學習的關系,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師要做到教學五認真,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教師在備課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間,恰當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三、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自行設計協作和口語交際,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五、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靈活安排和選擇專題決內容,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六.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2一、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1、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文學樣式。
2、欣賞文學作品,體驗評價文學作品的情感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3、閱讀科技作品,領會作品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4、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
5、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6、閱讀至少一部文學名著。
二、學生情況分析
109班學生共63人,是由思想性格好、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成績底子較好的學生組成的一個寄宿班,成績相對其它三個班較好。比如:上期期末統考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80%左右,部分學生有好的學習方法,并且對語文足夠的重視,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語文缺少感悟,基礎不牢固。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于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準確地說,是肩負著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本冊教材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說為主,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集中學習文言文。
本冊教材仍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開放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特別是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合作意識與知識的整合能力。全冊內容分為六個版塊,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有的課文后還有補白。全冊共編排了25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3篇,自讀課文12篇,共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下面,分單元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單元:“詩海徜佯”。本單元編選的五首詩歌內容豐富,手法多樣,語言精美,是詩人用心靈彈奏出的自然的樂音。
第二單元:“思想風采”。本單元所選課文哲理性較強,注重從多方面給學生以人生的啟示,并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思辯的能力;注意文體特點:演講的口語性較強,書信書面色彩較濃厚。
第三單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說的體裁特點,了解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說的主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的創造能力,閱讀小說,既是接受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作品,得出自己的見解;注意揣摩小說的語言,從中得到啟發,并不斷積累,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第四單元:“求知與讀書”。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議論文單元,要重視。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等),在實踐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閱讀文章,形成具有個性的、自己的認識;注意讀寫結合,充分利用閱讀的資源,指導學生的寫作。
第五單元:古代白話小說。應注意人物性格、情節。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一般通過豐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節表現人物性格,體現了中國小說的特點。
第六單元:史傳。了解歷史,理解歷史人物;緊密結合歷史,可以進行跨學科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為主,搜集資料,篩選資料、討論、評論、寫報告等形式,進行語文能力的實踐;辯證地認識古代社會和人物,認識歷史的發展,不搞教條主義;注重文言文的教學,積累詞語,理解句式,重視誦讀。
課外古詩詞背誦: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讀時間完成。
名著導讀:學期初即布置閱讀任務,鼓勵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等,學期末進行交流。
附錄:《怎樣讀詩》《談談小說》《復句常用關聯詞語一覽表》《常用修辭格簡表》
四、教學目標
1、加強基本功訓練,重視識記和積累,讓學生積累一定量的語文知識。
2、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語文知識。
3、加強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訓練,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五、潛能生輔導安排
1、要求學生寫好字。
2、重識記,多積累基礎知識。
3、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為此,注重個別輔導,重落實,作文注重面批,多搞過關檢測。
六、專題講座及學科競賽
每周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作文專題講座,為每年一次的作文競賽作好充分的準備。
七、具體措施
1、按照課本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扎實有效地進行教學。
2、認真備好課,熟悉教材,認真搞好課堂教學。
3、要做好扎實的過關訓練,做好每一次作文,搞好每一次默寫,做好每一次批改。
4、抓好課外輔導。
如:早自習的讀書、午自習、晚自習、放學和星期六、星期天的輔導。
5、抓好作文教學,改換新的批議方法,多讓作文給學生修改。
6、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7、繼續加強基本功訓練。
8、適當補充輔導資料,使他們有系統的掌握鞏固,以迎接畢業會考。
9、抓好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準備,組織工作。
10、多搞檢查檢測以此督促。
八、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方法
對學生語文學業成績的評價,一定要多元和多維。
1、通過筆試對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進行評價,如傳統的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仍襲用分數(百分制)評分。
2、通過觀察法和文獻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考察,采用等級制評定成績。
觀察法即是通過設計《學生每月檢查表》,將考核指標一一羅列出來,檢查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情況,文獻法是通過建立學生檔案,收集學生平時學習的情況和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如背書記錄卡、閱讀記錄卡等進行考察。
3、設多種獎項獎勵學生,讓更多的學生獲得表揚和表現的機會。
如既有考試分數前10名的獎勵,又有諸如“認真寫字類優秀獎”、“大膽發言類優秀獎”、“廣泛閱讀類優秀獎”等等的單項獎勵;還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比賽活動進行獎勵,如:作文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
4、為體現多元評價而設計《語文成績報告單》。
成績報告單上應設計提醒學生要重視語文學習和對學生進行鼓勵的話語,讓學生感到親切和奮發。
九、探究的教研專題及作法
教研專題:探究生命化育人教育中,如何“夯實基礎”的教學。
具體作法:
1、教學中緊扣基礎知識的復習。
2、多進行歸類總結。
3、找到恰當的復習鞏固方法。
4、及時總結經驗,引導下一步的進一步完善。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3一、班情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從上學年的教學和測試情況來看,學生存在兩大共性問題:一是審題不細心,二是思維定勢不懂變通;這兩點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著重去糾正的學生學習陋習。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知道答案,而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怎么會想到應該這么去做。再有學生兩級分化嚴重,參差不齊的狀況明顯,關鍵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還不是十分自覺,此類學生平時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但自覺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還有個別學生存在偏科現象,不理語文,有時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因此要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對于個別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的,需要重點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兩年我省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還有附加題)。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后是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重難點、關鍵點
復習重點:
1、基礎知識的系統化及其運用。
2、文言詩文的默寫、理解。
3、現代文閱讀的思路及其語言表述。
4、作文中的無話可說。
復習難點:
1、現代文的閱讀方法及其語言表述。
2、作文中的無話可說。
3、復習關鍵點:
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問題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
四、教學內容分析
(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近年來,隨著中考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記誦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對于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作用。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并且能夠靈活運用。一種考查綜合性較強的命題越來越受命題者青睞。因此,我們在指導復習時不但要求學生能篇篇背誦,字字落實,還要“會理解、能運用、善歸納、懂遷移”。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撥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于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做此類題,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縱觀幾年中考作文命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作文命題正朝著“命題生活化,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熱愛讀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理解他人”的角度發展,寫作的內容在不斷擴大,寫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寫作的形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4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校的工作計劃為依據,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常規工作,扎實基礎。對于九年級學生一方面繼續堅持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一方面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有的放矢地進行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課內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為20--年秋部編人教版,共分為六個單元。
九年級上冊六個單元的專題分別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礪思想、三游目騁懷、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態,第一單元是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品味詩歌的語言;第二單元是閱讀議論性文章,能夠區分觀點和材料,把握議論的.中心;第三單元是誦讀古詩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聯系時代談感受;第四單元是閱讀小說,梳理小說的情節,理解小說的主題;第五單元是閱讀議論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論據,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第六單元是閱讀古白話小說,把握情節和結構,揣摩小說的語言。
本冊教材中寫作有六個單元安排,體現出新版教材對寫作的重視,并結合本單元課文文體特點進行寫作;使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并加強了議論文體的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安排了一個單元,在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安排了二個單元,分別是第二、四單元。活動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基礎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很不樂觀。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學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學習,所以,九年級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本學期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認真工作,著眼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四、教學目標
(一)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1、掌握九年級上冊語文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學習朗讀方法,尤其是詩歌的朗讀,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3、了解議論文寫作的知識,學習縮寫和改寫,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度,體會其情感。
4、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養成邊讀書邊圈點,敢于提問,敢于發言。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掌握九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5一、基本情況:
我在本期主要擔任2011級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從八年級期末檢測成績來看,學生的成績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良好的語文習慣尚未養成,而且只有幾個同學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較強。因此,如何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成了轉變學風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于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準確地說,是肩負著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本冊教材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說為主,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集中學習文言文。
本冊教材仍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開放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特別是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合作意識與知識的整合能力。
全冊內容分為六個版塊,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有的課文后還有補白。全冊共編排了25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3篇,自讀課文12篇,共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
三、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等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2、認真寫好教學反思。
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分析并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及時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廣。
四、教學內容及課時、進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學周,每周5課時。
周次
具體安排(括號內為課時每課課時安排)
1——3
(15課時)
課文:《沁園春·雪》(2課時) 《雨說》(2)
《星星變奏曲》(1) 《外國詩兩首》(2)
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2) 寫作及講評:3
第一單元綜合復習及檢測:2 名著導讀:1
4——5
(10課時)
課文:《敬業與樂業》(2)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2) 《傅雷家書兩則》(2) 《致女兒的信》(1)
綜合性學習:微笑著面對生活(1) 寫作及講評:2
6
國慶長假
7——9
(15課時)
第二單元綜合復習:2
課文:《故鄉》(3)《孤獨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 《心聲》(1) 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1
寫作及講評:2 復習:2
10——12
(15課時)
階段測試:2 試卷講解:2
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2)《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
《短文兩篇》(2)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3)
綜合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1 寫作及講評:2
13——15
(15課時)
課文:《智取生辰綱》(3)《楊修之死》(2)《范進中舉》(3)
《香菱學詩》(1) 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2
寫作及講評:3 名著閱讀初步交流:1
16——18
(15課時)
課文:《陳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對》(2) 《出師表》(2) 《詞五首》(2)
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1 寫作及講評:2
單元綜合復習:2
19——20
(10課時)
一、大陸語文課程標準與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
首先我們從形式上認識兩份課程標準,看看我國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加拿大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結構。
(一)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
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由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附錄四大部分組成,前言部分闡述了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與內容部分先說明了總體目標與內容,接著按照學段規定了低、中、高三個學段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部分則從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四個方面對語文課程實施提出了建議。附錄部分對小學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小學語文知識和背誦篇目進行了補充說明。
(二)加拿大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
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按照年齡段從幼兒園一直到九年級,每一個年級依據“大概念”提出了學習標準,“學習標準”又分為“課程能力”和“內容”兩大方面。“大概念”基本上是圍繞“故事”與“文本”來展開,目的是讓學生在“故事與文字(文本)”中找到樂趣,培養創造性,繼而分享故事,認識自我與世界。“課程能力”從幼兒園一直到九年級都有一個總的能力培養目標,即運用口頭文本、文字文本、視覺文本與電子文本,期待學生所達到的個體能力與合作能力,然后圍繞“理解與整合”(閱讀、聆聽、觀察)和“創造與交流”(寫作、說話、表達)兩個分目標展開。“內容”部分主要是出示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從“故事與文本”、“策略與過程”、“語言特征、結構與規則”三個方面詳細說明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
二、大陸語文課程標準與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異同點
在了解了兩份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以后,我們來仔細分析兩份課程標準的異同點,首先談談它們的共同特點。
(一)兩份課程標準的共同特點
1.均按學段(年級)編制課程標準
我國大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把語文學習劃分為四個學段,即小學階段分為低、中、高三個學段,分別對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初中階段7-9年級為一個學段。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針對幼兒園到九年級提出了相應的學習標準。因此,均注重了年段或年級的特點。
2.均注重課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兩份課程標準均體現了一貫設計的思想,注重了連續性和整體性。具體來說,我國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實現九年一貫設計,把語文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看作一個整體和系統進行目標和內容的確定。同樣地,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進行了十二年一貫設計,以大概念統攬全局,聚焦故事與文本。
3.均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同樣地,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也對學生提出了統一的課程能力要求,那就是運用口頭文本、文字文本、視覺文本與電子文本的能力,以及必須掌握的知識和努力提升口語表達、理解能力等。
(二)兩份課程標準的差異
1.框架結構不同
從框架結構來看,兩份課程標準組成要素有著顯著差別,我國大陸地區的語文課程標準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前面已經說過,在這四部分中更多關注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以及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教材編寫建議等。而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框架結構相對簡單,主要由“大概念”引領“學習標準”,然后提出課程能力和內容。其關注點在于每個年級的學生需達到的課程能力以及需掌握的知識。
2.設計思路不同
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是學習領域,年級細分,大概念,學習標準,再分課程能力與內容。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是課程整體概述,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具體方面、具體要求,對于教學、評價、教材的實施建議。從兩國的課程標準設計思路可以看出,我國大陸地區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整體框架比較宏觀,所用的語言都是一些比較凝練的具有概括性的話語,雖然系統完整、思路清晰,但是讓人找不出核心部分。而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就能讓學生一下清楚知道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強。
3.內容詳細程度不同
哥倫比亞省與我國大陸地區的課程標準都圍繞母語的運用與表達的目標展開,通過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來提高學生對于本國母語的熱愛程度以及運用與表達能力,從而能夠借助母語去學習其他課程或者對未來就業提供幫助。以下表格是對兩份課程標準的學習內容的簡要情況的說明:
我國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習內容的劃分上較細致,分別從聽f讀寫能力方面設計具體的學習領域目標,并有較具體的內容要求,較之哥倫比亞母語課程標準,我國的“綜合性學習”這塊內容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更高的要求。我國大陸地區的課程標準內容劃分雖細致,但是在具體的分目標內容上敘述沒有哥倫比亞省的細致,哥倫比亞省都是將學習內容的知識點提煉出來,而不是條條框框。所以我國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在內容上可以向哥倫比亞省借鑒,詳細而不贅述,短小也要精要。
4.目標表述不同
我國大陸地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是按照“學習領域+學段”的陳述方式,將課程分目標按照學段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學習領域來表述分目標。這樣概括性的目標表述雖然給教師留下了空間去解讀課程目標,設計教學,但是每個教師解讀的標準不一樣,在實際教學中對課標的解讀容易產生分歧,所以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表述是按照“學習領域+年級”的方式,每一個年級都有不同的標準,每個標準下都還有層級目標,更加具有層次性以及可操作性。目標不再是宏觀的、概括的,而都是具體的知識點和具體的能力要求,教師易于操作。
總之,兩份課程標準表現出了顯著的差異。
三、反思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國大陸地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和在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能力要求上都各有特色。但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的結構清晰、內容層次性強,目標表述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強的特點非常值得人關注,對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⑹盡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應更為具體,突出語言運用
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習分為五個領域:識字與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寫話(習作)和綜合性學習,看起來非常清晰,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常以閱讀教學為中心,容易使其它模塊被忽略。因此,可以對模塊內容進行適當整合,列出更為具體的課程目標。同時,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應當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情感,突出語文學習的生活性、實踐性,語文課程標準應指引學生學會基本的漢語詞匯,學會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聽得懂別人的意思,學會傾聽、表達和應對。在語言的運用層面的目標方面還應更為詳盡和具體。
(二)建議改學段目標為學期目標,使學習內容更為明確
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習分為四個學段,有著較為系統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但其實較為模糊。當前語文課程的最大難題就在于課程內容是什么?當然我們有些語文學習內容是比較明確的,比如標點符號,如小學一、二年級認識常用的標點符號: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體會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三、四年級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五、六年級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但更多的內容是模糊的,有些內容小學階段在學,初中甚至高中階段還在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很難把握,如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學習,文章表達方式的學習,其年段差異在哪里,這些都是語文課程標準應該繼續回答的問題,應指引一線教師更好地依托課程標準進行實施。
(三)課程標準的附錄應更方便學習和理解
哥倫比亞省母語課程標準中有較多專業術語,但這些術語并不難理解,因為它都有專門的術語解釋。如元認知策略、故事與文本等,在課程能力與內容的具體標準中都會有相關內容的展開,比如文本包括紙質文本、口頭文本與視覺文本等。我國大陸地區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同樣也有許多專業術語,雖然看起來很簡潔,但是對于一些非專業人士讀起來還是比較晦澀難懂,因此建議可以在課程標準的附錄中增加術語解釋,以便讀者學習和理解,如“鑒賞”、“領悟”、“感受”等術語其實都應該有較為明確的內涵要求。
參考文獻:
[1]崔允t.國家課程標準與框架的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2014年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本學期教導處按照學校提出的“以教學為中心,一切服務于學生,一切服務于教師,一切服務于教學;領導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學生轉,一切圍著教學轉”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為目標。“抓常規、重基礎、講規范、創特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每周教研活動安排。
⑴制定《教研周歷活動安排》。確保每周教研活動內容,并根據各組實際臨時再做補充調整。
⑵各開課教師自行調課,所聽課班級準備好聽課椅子。
⑶每次活動,要求組長登記好組員出勤情況,教導處次次到現場了解情況,并處理好相應的事情,督促所有組員參加活動。教導處將每次教研活動情況拍照記錄留底,并選取一部分照片以宣傳報道,報道生動的課堂﹑優秀的老師和教研組,積極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⑷議課時,老師們能夠先寫好《課堂評析》,然后有準備的認真發言,探討研究課堂教學,并有執課教師填寫《授課評議表》,教研組長簽字。教務處積極參與各學科的開課議課活動,深入了解教研組,活動的具體情況,也積極發言,努力推動課堂的質量,以防議課流于形式。
(二)組織多個重要的教研活動。
⑴組織教研共同體交流活動。本學期先后五次與臨淇一中進行教研活動,分別是小課題研究“如何培養優生,分組學習,以優幫弱”、兩次九年級聯考、一次聽課交流、一次教研組長交流。
⑵課題研究繼續高效推進。初中英語組《中小學英語語言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的研究》九月份被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評為優秀教研成果二等獎。初中語文組《社會環境與未成年人德育研究》、初中數學組《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材使用與管理研究》、小學語文組《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正在研究之中。
⑶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學習。12月4日學校38人并邀教體局教研室7人一行到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岔河中學進行考察。附:考察報告一份。
⑷組織多校聯考,交流中發展。初中與十三中、臨淇一中聯考,小學與七小、九小、十小聯考,結合我校實際尋差距,找辦法,努力提升辦學水平。
⑸組織初中部分年級進行了多次學科學習方法指導會。期中考試后各年級都進行了試卷評析和總結,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每個科任都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本年級學生做了詳細指導。
(6)組織了多種形式的聽課活動。本學期組織了公開課、示范課、多媒體展示課等多種類型的聽課活動,發揮了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磨練了教師技能,促進了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做好教研活動登記及匯報工作。
做好《教研活動記錄》、《聽課記錄》、《常規檢查記錄》、《集體備課記錄》等登記及匯報工作。及時匯報有利于加強管理,有利于推動教研工作。
(四)做好外出教研活動的安排工作。
10月22——25日安排安排初中部侯曉云、胡偉兩位教師到鄭州聽了河南省語文優質課,10月30——31日歷史老師李海英到鄭州學習了有關歷史中考的信息,11月小學部在林州聽了安陽市小學語文優質課、初中部到安陽市聽了安陽市語文優質課,11月21——22日初中部班主任郝梅青老師到濮陽市淇濱中學學習“分層遞進走班制”教學法,盡可能安排更多的年輕教師出去開闊眼界,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及時了解最新的教學動態,以促進自己業務素質的提高.
(五)組織了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結合市教體局提出的“研讀新課標,創建高效課堂”的崗位大練兵主題,我校制定了實施方案,并分階段進行了活動,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升。
(六)借督導、調研促工作。11月16日苗局長帶基礎教育科、督導室一行四人到我校視察工作,11月24日市教研室王林生主任帶隊一行六人對我校小學部工作全面督導調研,12月16日市教師進修學校牛校長帶隊一行二十人對我校初中部進行調研聽課,我校充分利用這些機會聽取指導、交流詢問、總結反思,所有領導和教師都從思想、理念、技巧等方面受益匪淺。
(七)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⑴積極推動課堂教學的研究工作,全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一、在語文活動課、作文課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積極的心理品質
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和作文日記教學為載體,開展朗誦,演講,辯論,答記者問,即席采訪,扮演“小老師”等活動,并把競爭機制引入活動,凸現他們的自我意識,誘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在活動中,讓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自信心和耐挫力。
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鼓勵學生大膽地傾訴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筆,在作文日記中傾訴煩惱、痛苦,自己開導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增強自己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作文,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能得到凈化,同情心、愛心得到培養,正義感、道德觀得到確立,慢慢地學會該怎樣去領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我真開心》《我渴望 》、《假如我是 》;寫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讓人難忘的人》;寫事《這件事教育了我》《難忘的一件事》《小事不小》《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過這些內容記載,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調控、自我激勵。學生會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作文,認識自我,把作文與自身的成長緊緊結合起來,把作文作為生命成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再者,老師在學生的作文及日記本上,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寫上人性化評語,如:“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老師為你的成功而自豪”“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很好,通過這件事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老師祝賀你!”……。還可以通過習作,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現狀,情況較嚴重且不適合在集體中進行指導的,就采取個別交流的方法,在談話過程中對所了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輔導,指明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在集體講評課上,朗讀范文,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作文日記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傾訴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筆,在作文日記中傾訴煩惱、痛苦,自己開導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增強自己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作文,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在作文日記的評語上,教師不光從作文的技能技巧入手,更給出人性化的評點,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交流,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時完善學生的人格。
二、優化學法指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積極的心理品質
語文學法指導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語文學法指導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的內容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包括指導學生掌握對所有影響學習的因素進行有效調控的方法。特別是心理調節方法,它對學法指導有著特殊的意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因為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起著啟動、維持、強化作用,是影響學習的動力部分。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本課題組做了大量嘗試,通過協作學習、互動學習、反思性學習、自學、開放式學習等方式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以下是一些老師的實踐心得:
在八年級下冊閱讀課《再塑生命》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學生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盲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所感動,構建自己積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閱讀課《雪》的教學中,通過景物描寫的分析,學會了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體現了作者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
三、在名著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積極的心理品質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共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新課標》對中小學生名著閱讀有了明確的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的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對七到九年級學生,要求更為明確:“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八年級上冊要求學生閱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三部名著,下冊要求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名人傳》兩部名著。
以前,老師們認為法制教育是政治老師的專利,其他科目的老師怎么會在課堂上講授法律知識,那不是搶了政治老師的飯碗了嗎?這樣的觀念到今天應該修正一下,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負著傳法的重任。在法制社會的今天,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法、知法、用法。面對現在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的現狀,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成為傳法的執行者。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樣讓法制教育真正地走進我們的課堂呢?根據本人的實踐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認識讓“法”走進語文課堂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法律時刻伴隨人們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用法律這一武器來保護自己。因此,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就成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形式單一、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的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那么,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新時期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現在的學生由于法制觀念淡薄,自控能力低,容易沖動,做事不考慮后果,因而常常發生惡性傷害事件,對其他學生造成人身傷害,觸犯國家法律,對學校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法制教育,讓學生具備法制意識,學習有關的法制知識,知法、懂法,能用法律保護自己,那么,違背法律的校園安全事故就會大大減少,甚至可以完全杜絕。讓“法”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這是當前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為“法”走進語文教學課堂開辟一條陽光大道。
二、如何讓“法”走進語文課堂
1.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輕松學“法”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法制常識,比如七年級的《化石吟》、《散步》、《最后一課》、《斑羚飛渡》;八年級的《老王》、《故宮博物院》、《我的母親》、《喂——出來》;九年級的《心聲》、《智取生辰綱》、《變色龍》、《那樹》等等。這些課文都是我們語文老師給學生傳“法”的最佳素材,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教材,認真備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學到法制知識,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善于用法的人。比如,在教學《孔乙己》一文時,當學生讀到丁舉人怎樣毒打孔乙己的片段時,同學們既為之可悲,又為之可憐,同時,也對丁舉人的狠毒感到憤怒。這時,我就問學生:“丁舉人毒打孔乙己犯法嗎?如果犯法,丁舉人犯了什么法?”學生們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我明確地指出:丁舉人這種行為在今天是犯罪行為。從文中對“服辯”注釋來看,即認罪書。這里指不經官府而自行了案的認罪書狀。而根據法律,即使犯了盜竊罪,審理案件和量刑判罪都應該由司法機關來執行。丁舉人私設公堂,逼誘孔乙己寫認罪書,并將孔乙己毒打致殘,觸犯了《刑法》,犯了故意傷害罪。
法制知識在語文課堂中隨處可見,只要老師能用自己的一雙慧眼,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法” ,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合理使用,讓“法”輕松走進語文課堂,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學法的另一陣地,相信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輕松學法 ,用“法”武裝自己,成為一名懂法、用法的人。
2.讓學生在作文教學中輕松學“法”
語文課堂離不開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寫作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法制案例,比如來源于《百姓關注》、《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電視欄目上的一些案例,及學生喜歡閱讀的《貴陽晚報》上的一些相關案例等,這些案例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法制案例誘發學生思考、分析、反思、討論、總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增強法制意識,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三、充分認識法制教育和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職責,其意義非常深遠。語文教學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知法、懂法、用法之人,更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神圣的使命。語文教學給法制教育提供了一個教學的平臺,法制教育只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點。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點與面的關系,客與主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自然地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語文這一大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法制教育不能喧賓奪主,占據語文課堂較多的時間或較大的板塊,否則語文課堂的性質就將發生改變,語文課就不再是語文課了,而變成了法制教育課。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設計,合理安排,自然過渡,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