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當前醫藥行業發展形勢
時間:2024-03-04 17:2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前醫藥行業發展形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醫改;制藥企業;兼并
新醫改后我國制藥企業的生存空間在政策層面受到進一步的約束,制藥企業通過違規違法的暗箱操作來維持并增加銷售的方法越來越難以維系,新醫改政策對藥品的成本和價格進行了更為嚴格的審查,藥品生產企業的生存空間將受到更為嚴峻地考驗。
在制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下,制藥企業的兼并與重組是今后的主要格局,這是與制藥行業的發展的歷史進程一致的。在歐美發達國家制藥行業在發展到二十世紀中期,與我國當前的情況基本類似。例如,法國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有2000多家制藥企業,通過市場競爭和企業兼并,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減少到800多家,到20世紀70年代下降為500家左右,而到1998年只剩下300家[1]。如2002年-2006年間,美國輝瑞公司購并法瑪西亞公司,諾華公司收購了斯洛文尼亞的LEK,賽諾菲-希樂寶公司收購了安萬特公司,美國輝瑞收購了Esperion和澳大利亞的CSL動物保健品公司,TEVA公司收購了Sicor,德國拜耳公司收購了瑞士羅氏大眾藥品部,瑞士諾華公司收購了加拿大的Sabex和丹麥的Durascan,諾華公司收購了德國赫素公司,美國雅來制藥收購廣州佛山寶康順藥業等等。諾華等公司明確提出將通過收購兼并中國制藥企業的方法,來拓展中國非專利藥市場。輝瑞收購法瑪西亞不僅獲得了幾個重磅炸彈同時為該公司在北歐及意大利地區打開局面。2000 年輝瑞公司與Warner- Lambert 的成功兼并使輝瑞公司迅速躍升為全球制藥企業的先鋒力量[2]。
當前我國制藥企業基本現狀表現為產能過剩、高分散度,加之我國政府逐漸放寬了對企業間兼并活動的政策性限制,放松外匯管制,因此并購活動勢必會增強。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制藥企業的重組將會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這是與制藥行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相符的,在這種趨勢下,首先主要進行的將是大企業之間的并購與重組,這是由大企業為滿足資源性互補的需要,從自身的戰略意圖考慮,與具備互補性資源的大企業進行重組,以獲得更大的規模效應,提升產業集中度,強化自己的優勢地位。其次是中小型企業為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而進行的兼并與重組,目的是為獲得有利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的醫藥并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醫藥行業的集中度,增強了我國醫藥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了我國國有體制改革步伐,促進了我國醫藥產業與國際接軌,但與全球醫藥巨頭的并購行為相比,我國醫藥行業的并購剛剛起步,目前多數企業的并購行為似乎更像一種單純的投資,這樣就增大了醫藥行業潛在的風險性,后并購時代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談談醫藥并購給我國醫藥行業帶來的利好形勢:
1.提高醫藥行業的集中度
據統計,2004年我國醫藥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約4700家,其中大型企業僅占約1.2%,一般銷售額都只在10-20億元之間,全國醫藥前10強只占國內市場約25%的份額,還沒有一家醫藥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可見,目前我國醫藥行業的集中度是非常低的。醫藥并購是提高整個醫藥行業集中度的一種較好的方式。
2.增強醫藥企業的競爭力
醫藥企業通過并購,使資金、人才、技術迅速靠攏形成合力,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樣無疑增強了國內醫藥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如太極集團收購西南藥業、桐君閣,即補充了其西藥領域業務的不足,又增添了銷售終端網絡;太太藥業通過并購健康藥業、喜悅實業、麗珠集團等,即拓寬了公司在保健品市場的經營領域,又發展了處方藥市場,為其從單純的保健食品企業轉型到多元化制藥企業奠定了基礎。據公開數據顯示,并購重組類醫藥公司的市場表現明顯好于傳統制藥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上升的速度快。
3.推動國有體制改革步伐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加快改革的重點就是實現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重組。我國醫藥行業在政府的推動及企業的努力下,經過國有股劃轉、直接收購、間接收購、強制收購、要約收購、管理層收購及外資收購等各種并購形式,使得國有資本之間強強聯合、民營資本及外資資本進入國有股份,我國醫藥行業以國有企業占主要比重的經濟結構體系已經得到了改善,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國有股減持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4.促進我國醫藥產業與國際接軌
2011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同比增長29.4%,高于整體工業企業27.2%的增速;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5%,低于工業企業25.3%的增速(剔除原料藥后,醫藥制造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1.3%、24%)[3]。如此快速發展的醫藥市場吸引了各種外資企業進入,早在1980年就有日本大冢制藥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醫藥合資企業,隨后外資或合資企業在我國“遍地開花”,施貴寶、輝瑞、強生、羅氏、楊森、百特、先靈葆雅等外資企業名稱人們早就耳熟能詳。香港華潤出資3億余元控股東阿阿膠集團,和記中藥投資牽手北京同仁堂,美國博士倫并購正大福瑞達……一系列外資企業開始進軍國內醫藥市場。同時國內優秀企業也開始往國內市場擴張,實施跨國并購,如國有醫藥企業三九集團收購日本東亞制藥51%股份,直接投入日本市場。并購市場上境外資本的進入與境內資本的對外擴張加強了我國醫藥行業與國外市場的接觸,促進了我國醫藥產業不斷與國際接軌。
可見,并購給我國醫藥行業開辟了利好的局勢,拉開了我國醫藥行業“重新洗牌”的序幕,但同時遺留了一系列折并購后遺癥,加大了市場風險。
對于中國醫藥企業而言,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并購之后的諸多整合問題。既包括企業文化整合、人事整合,也包括被并購企業經營政策的調整,制度、運行系統與經營的整合等等。在全球范圍內失敗的并購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間接起因于并購后企業整合的失敗。在全球醫藥界并購案中,重組成功被市場認可、業績迅速上升的企業只有近30%,還有70%左右的并購,企業重組后銷售、利潤和原來差不多、沒有變化或不如原來。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執行會長、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于明德介紹:目前我國的醫藥并購僅僅處于搶占資源階段,尚沒有哪家企業拿出一套完整的整合方案,預計現有的并購整合要到3年以后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效果,才能評判并購決策的對與錯。并購戰略失誤的教訓在我國部分企業前期的并購案件之中也已有所體現。如2003年,北京雙鶴藥業收購湖北恒康,但是在資產重組設立時,由于股東湖北省醫藥公司入資不到位和挪用雙鶴資產,造成巨額計提損失,之后11月昆山子公司因涉嫌生產“問題藥”被藥監局查封停產。雙鶴藥業2003年業績嚴重受挫,這也使得雙鶴之前迅速擴張留下來的資產和管理問題徹底暴露。這樣的并購后的整合風險對于還比較脆弱的國內醫藥企業來說是非常巨大的。
總之,我國醫藥行業并購開辟了醫藥市場的新局面,從多方面都促進了醫藥市場的發展,同時應看到并購并不能促進每個醫藥企業不斷強大,存在的風險性也是非常巨大的,國內醫藥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發展需求,理性地進行并購,并且應特別注意并購后的整合工作。并購是整合的開始,整合是并購的延續。通過全球醫藥行業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看到,制藥企業并購將會越來越普遍,規模會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有觀念,就有道路
我市發展醫藥產業,著眼于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中藥現代化提取基地和醫藥商品流通基地。目前,我市醫藥產業已步入高速發展期,穩居晉冀魯豫醫藥流通批發業市場的首位,已基本形成遍布城鄉、滿足全市醫藥機構和輻射京、津、冀、魯、豫、蒙等地的銷售網絡,形勢大好。
我認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決發展問題。可以說,我市中醫藥行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中醫藥行業隨著全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呈現出厚積薄發之勢,這給我們民營企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使我們民營企業家從中嘗到了甜頭。但是我們也冷靜地看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殘酷性。我們民營企業該怎么辦?企業應該怎么發展?這些問題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迫切地需要一把“金鑰匙”,去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和不斷的學習,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解放思想就是我們民營企業所需要的那把“金鑰匙”,如果我們想繼續壯大企業,就必須解放思想,就必須破除舊習、陋習,摒棄狹隘的眼光,改變我們的想法以及思維模式,從而促進企業的大發展。
如果說解放思想是把“金鑰匙”,那么要想讓這把鑰匙產生巨大的作用,還要在落實上下功夫。就企業自身發展來說,我認為首先要統一認識,努力樹立解放思想的意識。我們應該全面查找并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把發展思路和舉措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破解企業發展中的難題。其次,要通過解放思想這個載體,以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為目標,以加快中醫藥建設發展為核心,加強科學調度,加快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并及時研究解決產業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速企業自身的發展。再次,要按照先進的、科學的理念,合理配置生產力,努力爭創名優產品,加快實施名牌戰略,加快產品的結構調整,建立起企業自己的產品開發研究和技術創新體系,實現企業質的跨越。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解放思想是推動一切工作的“總閥門”。民營企業是伴隨著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發展壯大起來的,30年來的偉大實踐和豐碩成果無不有力地證明,解放思想是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思想上有重大進步,發展才會有重大突破;思想上領先,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地區才能領先。
誰抓住思想大解放,誰就搶得發展先機;誰因循守舊,抱著舊觀念不放,誰就錯失發展機遇。我們的發展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明確發展思路,增強創新意識和觀念上的與時俱進意識。
張瑩,畢業于北京大學,現任北京時空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擁有近十年的信息化軟件領域工作經歷,參與咨詢服務的項目包括:九州通集團信息化項目、同仁堂藥店、天士力集團營銷公司項目以及天天好藥房連鎖等。
記者:您如何看待近年來醫藥商業企業采用物流軟件的發展狀況?
張瑩:我們一般把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0~2000年,當時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物流信息化處于初步應用階段,物流軟件主要功能表現為幫助企業實現進銷存各個環節從手工到電子作業轉變。
第二階段,2001~2003年市場化逐漸明顯。醫藥商業企業強調競爭優勢,它們比較看重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物流軟件的主要功能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支持企業業務流程。
第三階段,2004~2007年,市場差異化階段。企業開始重視通過物流軟件的使用實現差異化經營。許多企業選用軟件的原則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強。物流軟件開始強調借助互聯網實現廣域應用。
第四階段,2007年至今。企業規模不斷加大,跨區域經營擴展能力或經營機構復制,強調對顧客的服務。物流軟件要適應企業跨地區集中部署要求,支持企業大規模的物流周轉、數據的集中管理以及數據挖掘,提供對會員、對商品的深度營銷支持。
從我們的經驗看,基本上每隔三四年企業對物流軟件的需求就會產生一些新變化。針對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企業的需求情況,從2001年以來時空陸續推出了IB、SCM7.0、CCERP和KSOA從低到高的適應以上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的解決方案。
記者:能否以貴公司的典型客戶為例,說明時空能為醫藥商業企業提供怎樣的物流供應鏈服務?
張瑩: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是時空的主要客戶之一。該公司有十幾家子公司,其中13家為物流公司;有直營連鎖藥店500多家。年銷售收入15億元,與全國4000余家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有各類銷售客戶30000余家。在實施供應鏈軟件系統前。各子公司信息系統不統一,有些子公司手工處理,業務和財務系統不能實現銜接;連鎖配送和各店面數據傳輸緩慢、數據錯誤,信息流滯后于物流和資金流,不能實現數據信息遠程共享。
為此,通過公司的供應鏈軟件對該企業進行以下改進:
第一,在進貨業務環節。為了利于優化庫存結構,便于采購員在合適時間通過合適對象采購到合適商品,降低進貨成本,采用參照當前庫存狀況、連鎖門店請貨情況、歷史銷售等數據。系統自動生成采購計劃模型,供采購人員參考。采購人員可以利用系統自動生成的采購計劃進行采購業務活動。
第二,銷售業務環節,為了降低公司的銷售風險,加快資金的回籠和對銷售業績綜合考核等目的,軟件系統將根據客戶的資信狀況對銷售業務進行管理控制,同時對應收帳款的賬期進行管理。
第三,在倉庫業務環節,軟件系統將管理到每個貨品的批次、批號、狀態及貨位信息,解決以往老批號積壓的問題,有利于降低倉庫運營成本及對保管員的考核,同時,取消目前倉庫業務單據的手工流轉方式,用WMS(電子倉庫管理系統)以計算機指令為基礎的內部單據流轉替代之,加強對倉儲業務的控制,加快倉庫的備貨速度,實現倉庫過程可視化控制。
記者:醫藥商業企業物流信息化發展當前矛盾集中點在哪里?應該怎樣解決?
張瑩:隨著醫藥商業企業的市場化進程加快,企業之間的并購越來越頻繁,呈現出企業規模大、跨區域經營、多配送中心的趨勢。企業要么要做大,要么要做強。那么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仍舊使用原來的基于局域網為核心的、企業內部依靠定時數據上傳這樣的信息部署,會出現企業內部商品編碼不統一、經營情況不能實時分析。企業資源不能及時統籌使用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會在企業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消耗掉企業資源,增加運營成本,使企業出現反應遲緩、商品結構優化程度不夠、庫存周轉利用率不高、配送效率低、內部經營成果不能復制使用等一系列后果。這些后果就直接導致“規模不效益”。例如,有企業雄心勃勃計劃通過收購、兼并達到3年400家連鎖藥店規模,當開到40家店面時就發現這些問題逐步出現,每家門店的庫存和銷量不能實時反映到總公司信息系統中,無法做到集中采購,也無法降低配送成本,管理成本越來越高。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無法實現從40到400的跨越。
而現在的網絡環境和成本已經可以實現基于集中架構部署的信息化方案用較低成本為客戶所用。數據集中在總部服務器,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通過寬帶、虛擬局域網或中間件直接實時反應在總部服務器中,B/S技術、A/S技術(基于中間件的C/S程序遠程使用)的成熟應用,解決了企業經營數據實時反應問題,把企業經營的神經末梢一直延伸到每一個商品上,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數據的綜合實時分析成為企業經營者決策的依據。
記者:從貴公司的實施經驗看,醫藥商業企業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張瑩:對于有一定規模的醫藥流通連鎖企業,第一,公司高層領導要高度認同物流信息化軟件的使用,公司總部對于信息化工作要有足夠執行力。從當前發展形勢看,由于很多醫藥商業企業不斷收購、并購,不同分公司或終端藥店使用了不同的物流軟件。如果醫藥連鎖店企業不能使用統一編碼、甚至統一系統,在一個零售店面標明的是阿莫西林,另一個標明的是阿莫西林(小),那就難進行數據統籌和業務集中優化,信息化就成了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第二,醫藥商業企業對物流信息化投入要有全方位的思考。實現物流信息化,不簡單地是個購買軟件的問題,軟件只是顯性成本,應用企業應根據自己企業規模、發展態勢、數據預測等綜合考慮機房布置和安全措施,服務器PC機等硬件采購成本、中間件采購成本、網絡成本、數據庫成本、人員培訓成本、實施過程中隱性和顯性成本都要考慮周全。物流信息化不只是投入,它其實是個投資。選擇不當就是很大投入,選擇得當就是對未來三到五年的企業發展的有效投資。
記者:醫藥商業企業在進行物流系統建設時,應該如何選擇物流軟件供應商?
張瑩:目前針對醫藥商業的物流軟件供應商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外軟件巨頭,它們的客戶多在大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或上市企業。另一類就是像時空這樣的國內軟件企業,服務于各種不同規模的客戶。
盡管在各個時間段,市場上都活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軟件供應商,但實際上,一套醫藥行業的物流信息系統,需要多年的開發經驗,需要對醫藥行業應用有深刻理解,需要有很多客戶的成功實踐檢驗和淬煉,才能最后獲得成功。
因此,在選擇醫藥軟件供應商時,建議進行四個方面的考察:首先。要看它有無成熟的行業應用案例,產品和軟件供應商行業經驗越豐富,失敗概率越低。其次,要考察它提供的軟件架構是否先進,能否與企業當前現狀和發展趨勢比較吻合,能否適應企業3~5年發展。第三,應考察軟件供應商的售后服務能力和售后響應速度。服務能力的延伸是企業物流信息系統的保障。第四,要考察軟件供應商對本行業了解的深度,以及發展戰略是否與行業吻合。軟件供應商只有持續地專注于本行業,才能不斷開發后續功能或版本,才能為本企業的未來信息化保駕護航。
記者:在醫藥物流軟件市場方面,貴公司的客戶分布情況怎樣,未來有何發展規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6年印發了《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06-2010年)》,全面啟動了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計劃到2010年制定出500項中醫藥標準。這確實是關系到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一件大事。但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標準已經與知識產權產生了密切的關系,發達國家正通過“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的全球技術許可戰略,利用其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優勢,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優勢產品和服務,以保證其在國際貿易中能獲得最大利益。因而,我國在中醫藥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主動地結合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的發展問題,有意識地學會將知識產權融入到標準的制定中去。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中醫藥領域知識產權的原始積累已初步完成,但單憑現有的中醫藥知識產權和中醫藥標準,還難以滿足我國中醫藥事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不能應對國內外形勢對中醫藥產業的影響。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形式,即標準與知識產權的結合模式來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我國在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中,如何將中醫藥知識產權轉化為中醫藥標準,如何根據我國國情和中醫藥自身特點及發展狀況,來建立中醫藥知識產權與中醫藥標準的轉化機制、轉化評價指標體系等,應當是我們當前必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1 標準與知識產權的結合是一個國家和行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之一
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著全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的競爭也愈趨激烈。僅依靠知識產權的壟斷性或者標準的公用性,已不能滿足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需要。專利技術的大量涌現和產業化速度的加快,突破了標準只是普通技術規范的范圍,使得知識產權不但得以進入標準的內容之中,而且還能夠借助標準的平臺尋求更大的利益。目前,利用知識產權的排它性和標準的統一性,讓知識產權借助標準的特殊地位來強化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上無可爭議的事實和趨勢,也是中醫藥行業在制定標準中的不可忽視的一個現實問題。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知識產權政策中明確表示,允許專利技術加入到標準技術中。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也同樣如此。這使得知識產權與標準的結合有了法律上的依據[1]。中醫藥行業在其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有意識納入知識產權成分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推動的結果。
2 現行技術標準阻礙我國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
據商務部的調查顯示,我國71%的出口企業、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每年造成損失約170億美元。在中醫藥方面,由于國際上還沒有中醫藥方面的公認標準,西方發達國家從本國利益出發,利用其技術和資金上的優勢,單方面用自己的標準(主要是西醫西藥的標準)來衡量要求中醫藥,因而,近年來不斷出現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有效成分、包裝、說明書和有毒中藥等標準問題,我國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受到他國設立標準的阻截和排斥。另一方面,一些大型植物藥生產企業和研究單位,以及日本、韓國等漢方藥生產企業,都在積極制定并推出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國際植物藥或漢方藥質量標準,并引導消費者接受他們的標準,為他們的標準國際化、技術許可化作準備。而我國在道地藥材、中醫服務、中成藥制劑等現有標準中技術成分不高、不含知識產權的成分或其技術含量沒有被知識產權制度所確權,難以應對國際上對草藥市場標準的變化,難以推動和保障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
3 我國已具備制(修)訂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中醫藥標準基礎條件
中醫藥是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衛生資源、優勢的科技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是最易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領域之一。隨著人類社會回歸自然意識的興起,中醫藥已經被世界許多國家的人們所接受,同時,國際上對中醫藥的標準建立也期盼由我國來主導。我國多年的標準實踐使得我國在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上占據特殊優勢。
我國實行知識產權制度20多年來,已基本完成了中醫藥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的原始積累,與中醫藥有關的專利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截至2006年底,我國申請的中藥專利總數已達到31435件;在中國注冊的商標中明確標注使用在中藥上的有62531條(包括馳名商標84條),其中有一部分為醫療服務類商標;中醫藥的科研隊伍、科研能力和科技投入等逐年增強;我國已完成了中醫藥標準化戰略、中醫藥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具備了制(修)訂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中醫藥標準體系的基礎條件。
4 我國必須將知識產權納入到中醫藥標準戰略中來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中醫藥的推廣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形象和標識,并對標準認證進行統一的管理;另一方面,國內外對中醫藥形象和標識的使用處于沒有法定監管依據的局面。對現行各級標準文件的記載以及格式,對一些與標準有關的中醫特有標記符號等,都沒有按知識產權的要求進行規范,更沒有將專利技術納入到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中去。
目前,我國已經確定了中醫藥標準化發展的目的、規劃和進程,也基本完成了中醫藥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工作,其基本原則與基礎措施也已確定,其中適時地提出了中醫藥標準與知識產權相結合的戰略思想。中醫藥界在制(修)訂標準中一定要與知識產權界密切結合,積極探索一條中醫藥標準與知識產權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戰略道路,將已經形成的中醫藥知識產權進行有效擴散,并有目的地創造可用于標準方面的技術性知識產權,從而使中醫藥的潛在優勢轉化為我國企業的現實生產力,保持我國在中醫藥上的優勢地位。
5 在知識產權向中醫藥標準滲透時須充分尊重中醫藥自身創新規律
中醫藥領域的技術標準與西方國家的醫學(乃至國外傳統醫藥)技術標準有著本質的區別。無論是中醫藥的標準還是中醫藥的知識產權,乃至兩者的結合,其目的都是為了中醫藥完整保存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中醫藥標準化與知識產權之間的關系問題,一定要體現中醫藥的本色,堅持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尊重中醫藥自身的創新規律,不但需要具備專業性的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和中醫藥知識,而且也需要掌握標準化制(修)訂過程中的一般性原則和規律,其提出的思路和策略必須有利于中醫藥自身的發展、有利于中醫藥企業增強自主競爭力、有利于制定的標準成為國際上的通行規則。
在中醫藥標準制(修)訂中介入知識產權成分,不但要考慮把最先進的專利技術納入到中醫藥標準中的前瞻性,而且要運用商標或地理標志制度來形成中醫藥標準的可執行性,還要防止其他國家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搶占中醫藥標準的制定權,實現中醫藥標準化自身的需要和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平衡。
雖然在國際上知識產權的壟斷性危及標準的普及和實施,iso、iec、國際電信聯盟(itu)已經注意到,提高國際標準的效率和質量必須解決標準與其中的受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之間的關系。2005年5月23日,中國也向世界貿易組織“技術貿易壁壘協定”委員會(tbt委員會)遞交了“標準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提案。但在國際上還沒有相應措施制定之前,我國在中醫藥標準建立與知識產權的工作中應當首先做好以下兩件事:①建立中醫藥知識產權與中醫藥標準間的轉化機制及其可行性評價指標,為創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藥標準體系提供技術支持。包括中醫藥知識產權與中醫藥標準間的轉化方式、技術篩選確立的標準和條件;評價考核原則與評價方法;促進中醫藥領域創造技術性知識產權的原則與確定、篩選方法;中醫藥標準與知識產權結合的示范模式等。②探索我國中醫藥標準制(修)訂中的知識產權戰略思路與基本策略,為中醫藥標準與知識產權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作出政策上的把握。包括中醫藥標準制(修)訂中的知識產權戰略思想、戰略政策和具體的方法、路徑以及如何構建中醫藥領域技術性知識產權的形成與轉化機制等。
1.1 行業政策不到位,行業標準失范
原因:在長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三方醫藥物流行業標準以及運行管理機制仍處于不成熟狀態,國家對東部沿海地區的醫藥企業在物流這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的出現必將使第三方物流從醫藥企業中分離出來,而一旦分離開來就要面臨對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質考核和評估問題。但是國家在這些方面沒有全新的、高效的行業標準和政策要求,原來的GSP認證僅適用于傳統的醫藥經銷領域,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發展過程中的GSP認證內容,很多都已經過時。所以一個新的評估、考核體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資不均勻,存在過熱過散問題,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國某醫藥企業與國際著名物流設計生產制造企業西門子德馬泰克正式簽約,合力建立了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興建大型醫藥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國內銷售龍頭企業,中國醫藥、九州通以及上海醫藥股份公司,其醫藥物流份額也僅占整個醫藥市場總額5%而已。而且這些醫藥企業的物流建設多是以企業為主體,因此表現出規模大、站點和投資多等特點。預期規模要求,通常會超過正常企業業務的3至5倍,個別甚至還要求必須支持上百億銷售額。就當前的形勢下來看,因國內醫藥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供應鏈整合環境發生了變化,存在著不利影響因素,加之第三方醫藥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塊或者重復投資現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東莞實習期間發現不少醫藥企業處于這種尷尬狀態。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離出來的醫藥物流企業并沒有經歷一個應有的發展歷程,導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達標。幾點可見。第一,配送站點分布單一化,因為配送網絡主要根據以前的藥品進、銷線路和節點演化而來,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醫藥物流的信息基礎建設落后,所以沒法形成一個適合國內市場的具體方案。第三,多數醫藥物流企業的人力資源以儲運管理為主,缺乏專業物流人才,當面臨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時,處理速度、作業效率,準確率與成本等因素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1.4 缺乏專業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從行業內專家的角度來看,能在真正意義上稱之為高級醫藥物流人才的人屬于鳳毛麟角。而且隨著醫藥物流的持續發展,差距也會隨之更加明顯。以東莞一君藥業來講,一個倉管人員除了本職工作還要承擔發貨,電腦錄入工作。醫藥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為有兩方面。第一,很多醫藥企業對物流概念認識不清,片面地以為醫藥物流只是對現有醫藥貨物倉儲與運輸的簡單相加。以致使醫藥企業高層管理者們錯誤地認為: 高薪聘請專業物流人才的價值根本沒有大量聘用裝卸搬運與倉儲人員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過程中的種種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應對方式
醫藥物流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慢慢對其進行完善。首先醫藥物流需要一個發達的信息流通和交換平臺。然而,在傳統的形勢下,因對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對外信息進行處理,還需創新企業內流程、組織結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信息化追求整體最優,而不是局部最優。同時,因社會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因素影響,醫藥物流更多依賴內部人才以及資金和管理技術手段。在該種情況下,醫藥行業一定要端正態度,重新審視醫藥物流,及早從傳統的運輸+倉儲模式中走出來,重新認識醫藥物流的真正內涵、潛在的問題,并且著手構建戰略物流體系。
2.1 積極響應醫藥物流政策
在當前的形勢下,若想有效發展國內醫藥物流,則需從宏觀層面上積極培養現代醫藥物流市場,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進,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規范化。在此過程中,應當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地方保護主義格局,確保醫藥物流市場能夠在良性競爭環境下成長。
2.2 強化醫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實踐中,將國外、國內先進的技術與醫藥物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醫藥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小物流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大物流相結合,全面推進國內醫藥物流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醫藥物流發展的重點在于將供應商、網絡銷售終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應商的主要任務是產品深入研發以及生產、消費終端的服務;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務是上游的供應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戶群服務。通過規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醫藥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環境的成本開支;對于網絡銷售終端而言,其重點要抓好相關藥品的銷售,并且提供專門的藥品咨詢服務。
2.3 構建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
對于基礎條件較好的醫藥企業而言,應當積極構建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應當嚴格按照現代物流標準整合資源,逐步使其功能發揮出來、分步到位,有效占領當前物流市場。高規格的物流配送中心應當以自身配送為基礎,逐漸面向醫院、商家以及零售藥店;同時,還要找到穩定的供應商,并與之建立良好的網絡合作關系,從而不斷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將原本比較單一、簡單的藥品配送,逐漸擴大到醫院、運輸存儲以及藥店產品等。在此過程中,配送中心不僅要實現加強信息化建設,而且還要幫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戶群體實現現代化建設目標,建立網絡體系,實現區域信息化物流發展目標。對于物流中心的從業人員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員組成。物流中心包括對醫藥商品庫存、運轉、管理以及分揀和配送等方面的業務,通過共同組建物流中心實現對藥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僅可以加快藥品市場流通速度,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優化整合物流管理,節約醫藥物流成本費用。
2.4 物流資源的優化與整合
在對藥企進行重組和聯合以后,可以實現一體化發展目標,對內部的各個物流作業流程和環節進行優化整合,以此來提高醫藥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將銷售渠道中的廠商、零售商以及批發商和消費者,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采取一體化管理模式,這樣可以確保醫藥物流發展的合理性。第二,通過市場有效打破割據主義,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跨行業、跨地區或者是跨所有制的醫藥物流集團。基于一體化發展模式,可以有效實現廠商、零售商以及批發商的聯合,這對降低物流成本意義重大。實踐中可以看到,因我國很多醫藥流企業能力有限,所以應當不斷優化醫藥物流企業內部業務流程
,這是加快現代醫藥物流企業發展步伐的重要一環。在此過程中,企業應當立足實際,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現狀,對傳統的配送體系流程進行適當的創新和改造,通過運輸合理化以及出入庫自動化、庫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實施,來有效提高醫藥物流配送運作效率和質量。 2.5 加強醫藥流通環節的信息化建設
醫藥企業作為聯系其上下游企業的紐帶,對現代化物流系統需求更為突出。因為依靠現代化物流系統中的信息系統,可以與醫院、供貨商以及零售網點建立有效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以此來幫助醫院、供應商以及零售商及時的供貨或者存貨。物流信息數據的處理,成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信息化發展也成為現代醫藥物流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加快網絡化、信息化的建設是一項沉重的任務。故國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動力。據調查顯示,國內信息資源開發和應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資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設緩慢,為此需要政府加大對信息網絡建設投入力度,加快網絡信息系統建設。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
國內醫藥企業對于醫藥物流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傳統物流層次上,所有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當前國內物流費用普遍偏高的情況下,第三方物流能夠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在發展戰略選擇時,若選定第三方物流,則需著手市場發展戰略、要素戰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去爭奪市場資源;如何獲得更多、更可靠的市場信息;如何充分挖掘企業人力資本的價值;或者如何才能整合產品運輸、倉儲以及加工配送等環節,并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供應鏈管理。實踐中,第三方物流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其可幫助企業有效解決成本高以及傳統的庫存不合理問題,能夠及時準確地提供信息。當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的發育和完善時,企業就會將物流提高到企業戰略的地位。當物流可以成為企業聯盟的紐帶時,物流的高級階段,物流一體化也將為時不遠。
關鍵詞:化學藥行業中藥行業專利
專利對制藥行業的重要性
專利對制藥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制藥行業是技術創新高度密集的行業,具有高研發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特點。一方面,從技術上講,還原解析一種藥品相對于研發來說難度要小得多,費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藥物的成分還必須公開,告知醫生、患者以方便使用。這均導致新藥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專利因而成為保護新藥最有力的手段。當前國際上的制藥巨頭都是依靠專利保護其領先地位,專利產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高達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說明,相對于化學、石油、機械、金屬制品、冶金、電機、儀表、辦公設備、汽車、橡膠、紡織等其他行業,專利制度對制藥行業創新能力的保護最強。
在缺乏研發數據時,豐富的專利數據既可以作為企業層面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替代指標,也可以作為產出替代指標。專利指標研究的權威Griliches(1990)指出,盡管存在各種困難,專利統計數據仍然是分析技術變化過程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指標。在得不到詳細的研發數據時,目前專利數據至少能夠作為衡量公司間發明活動水平差異的一個替代指標。在我國,上述結論有其特殊意義。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數據很難獲得,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研究,專利數據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利用企業層面的專利數據進行研究的嘗試,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收集
醫藥專利數據雖然是公開的,但是要把專利數據變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數據,還有不少障礙。企業實際控制的專利在專利庫中記在不同的申請機構名稱下,比如其分支機構的名稱、企業收購的其它企業的名稱、企業的原名(因為企業改制的原因,在我國企業更名的情況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請專利的分支機構也會更名。但是,政府專利機構收集的專利數據庫只是把每一個專利記入每一個申請人名稱下,不考慮申請人是否屬于相同實體,也不記錄更名、并購信息。
考慮到上市公司的年報、半年報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會公開的,信息的準確度也比較有保證,本文以上市公司醫藥企業為樣本。由于多元化經營對利用專利數據進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Griliches,1990),在選擇樣本時不考慮主業不夠突出的醫藥上市公司。企業樣本確定及專利數據收集的具體辦法是:
首先找出深滬交易所依據證監會行業分類指引標示的醫藥制造類公司,根據財務數據庫提供的信息,選擇“醫藥制造”業務上利潤和銷售收入兩項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穩定因素(如主業變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上數據庫(該數據庫區分中藥藥品和西藥)中查找各公司注冊的所有藥品,判斷該公司絕大多數藥品是中藥還是西藥,將該上市公司列入相應行業。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業分為化學制藥31家,中藥24家,混業經營7家。為了方便對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業經營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納入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為統計對象,在國家公開的專利數據庫中進行全面查詢,統計各公司3類專利的4年積累申請數。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的比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間,化學藥和中藥兩個行業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請專利825件,其中發明專利248件(約占總數的30%),實用新型專利64件(約占總數的7.8%),外觀設計專利513件(占總數的62.2%)。按照專利類型和申請企業所在行業分類,55家樣本企業從1993年到2002年的專利申請信息統計如表1所示。
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以外觀設計為主,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數量較少
無論是化學藥行業還是中藥行業,外觀專利在全部申請專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藥企業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藥企業擁有14.29條外觀專利。化學藥行業和中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分別占總申請數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學藥制造行業的發明專利占總專利申請數的39%,而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學制藥企業各類專利申請都少于中藥企業
化學制藥行業平均每家企業在統計范圍內只申請了5~6條外觀專利,而中藥行業企業的平均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是14.29條,專利申請遠遠比化學制藥行業活躍。對比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化學制藥行業也和中藥行業有較大差距。
我國制藥企業平均專利申請水平低下
通過對樣本企業中位數的分析,發現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較低。化學藥樣本企業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中位數均為0,發明專利為1,說明一半以上企業幾乎沒有專利申請行為。中藥樣本企業情況稍好一些,但是整體而言專利申請數量也非常少。專利數量平均數能夠達到15條,主要得益于少數樣本企業(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請的專利數量非常多,是專利申請大戶,拉高了樣本企業整體平均水平。
制藥企業專利水平與業績的相關性分析
研究思路
為了考察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與企業績效的相關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對化學藥樣本企業和中藥樣本企業按照專利類型和專利水平進行分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斷組間財務數據有無顯著差異;最后對結果加以分析。
因為多數企業的專利申請數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僅將樣本企業分為兩組。采用不同類型專利4年積累申請數的中位數為標準對企業進行分類,累計專利申請數小于中位數的企業稱為A組,累計的專利申請數大于中位數的企業成為B組(可以分別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角度進行三次分組)。采用中位數作為分組指標,主要是因為不管是哪個分行業、哪種專利申請,專利申請數為零的企業都不少,在分組時考慮平均數會被專利申請較多的企業拉高,專利申請多、但不是特別突出的企業容易分進低專利申請組。
方差分析結果及分析
在業績指標確定上,本文擬與盈利能力和企業規模兩方面考察專利與企業業績的關系。本文選擇了7個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方差分析。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總資產收益率是代表企業盈利能力的5個指標,而職工人數、資產總計是代表企業規模的2個指標。對A組和B組企業2002年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制藥行業的專利申請水平總體上與企業盈利性水平和規模正相關。統計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組間差異的指標絕大多數都顯示B組均值顯著大于A組。本文選入的所有指標都是正向指標,指標值大就說明企業盈利狀態好,規模大。因此,專利申請與企業績效和規模有著總體上的正向關系。
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與企業盈利性顯著正相關,但是在化學制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依照發明專利分組時,化學制藥行業的兩組沒有一種盈利性指標和規模指標有顯著差異;而中藥行業的兩組之間有利潤總額、總資產收益率2個盈利性指標有顯著差異。但中藥企業在企業規模指標上沒有顯著區別,更加印證了兩組中藥企業的盈利能力有顯著差異。
化學制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實用新型專利對企業進行方差分析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B組在2個盈利性指標(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和企業規模指標(職工人數、資產總計)顯著高于A組,顯著性水平達到5%以上。
化學制藥行業外觀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外觀設計專利對企業進行分組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較多的B組有3個盈利性指標非常顯著地優于A組,這3個指標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此外,表示企業規模的職工人數和資產總計指標也非常顯著。中藥企業的兩組之間業績只有資產總計1個指標存在較顯著差異,盈利性指標差異均不顯著。
以上分析結論與我國化學藥和中藥現狀是吻合的。在化學藥行業,我國主要從事仿制制劑藥生產,尤其是原料藥的生產,自主研發的新藥非常少。例如,歐洲主要生產商已經停止生產的四環素、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原料藥產品,主要產地集中在我國。在缺乏研發能力,生產同質化產品的情況下,基本競爭環節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一方面,通過提高生產工藝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營銷提高客戶的品牌認知度。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正是通過提高這兩個環節的競爭力,提高了企業的業績。
而我國中醫藥行業與化學制藥行業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中藥行業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以當前資金與技術實力,中藥企業通過努力,有能力進行自主研發。像太極集團、同仁堂、成都地奧這些企業正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拳頭中成藥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獲得快速成長。因此,體現新藥能力的發明專利與中藥企業的業績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醫藥市場營銷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C-0174-02
積極心理學上世紀末興起于西方,現已風靡于世界。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新觀念、新方向、新運動,研究所有人類的正向心理,它關注正常人的心理機能,致力于識別和理解人類優勢美德,引導人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提升幸福感,健康快樂生活。從目前來看,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主要圍繞著“一個中心三個支撐點”,即以幸福感為中心,以積極主觀體驗(快樂、愉悅、滿意、現實感)、積極個人特質(性格優點、天賦、興趣、價值觀)、積極社會關系(家庭、學校、單位、社交圈、社會圈)為三個支撐點,來開展相關的研究,并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發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醫藥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醫療體制的深入改革,這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應用型人才從事醫藥市場營銷與醫藥管理。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工作還存在不少弱點和不足(如灌輸式地說教、實效性不強)等情況。雖然積極心理學和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關注的內容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如果關注積極方面提升生命質量,后者主要探討如何提升學生醫藥服務能力。但二者最終殊途同歸,都重視人的積極特質的挖掘和培養,旨在開發和追求健康快樂的人生。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新觀念、新方向、新運動,其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探究具有借鑒價值。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示下,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著力挖掘和培養學生積極特質,全力構建積極的實踐教學體系,培育出零適應期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實踐教學已越來越成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內容,作為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更是如此。盡管各學校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但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模式與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尚有差距
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藥學、管理、經濟學、經濟法、市場營銷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但是,當前大多數高校該專業的教學模式與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尚有差距,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踐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重視不夠。
(二)忽視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強調人人其實都是想發展和進步的,強調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在促進自身成長中的積極作用。但很多數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重視基本概念、理論方法的講授,忽視學生對藥學等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忽視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積極體驗,以致該專業有些實踐教學實效性不佳。
(三)忽視在實踐教學中挖掘和培養學生積極特質
積極特質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盡管不少高校實踐教學內容很豐富,如課程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畢業實習等,但大多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宣講和分析,強調職場取勝的方法,而忽視敬業、誠信、友善、感恩等積極特質的挖掘和培養,這樣導致實踐教學缺乏“靈魂”,學生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
(四)忽視積極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
培養方案里,很多高校該專業非常重視實踐教學,但在課程考核時,實踐考核方式、方法不明晰,所占比重偏低,“60分”萬歲思想在校園文化中還有一定市場。而且,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強的特點,對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崗位,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實習實訓能力匱乏。還有,社會要求醫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但不少高校該專業見習、實習基地建設和維護不佳,校企合作辦學聯系不緊密,導致培養的學生不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
二、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措施
(一)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一四”模式構建
針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存在不足,結合我校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探索,同時借鑒積極心理學有關理念,構建出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式實踐教學“一四”模式。一種理念,即樹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積極品質培養為中心,學生成長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理念。四結合,即建立“課內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校企合作辦學和校外實踐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努力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快樂源于主動選擇。實踐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建構一種積極的態度、一種積極的體驗和一種積極的行為特點,注重培養學生擁有感受快樂的能力,引導學生多給自己的心靈多灌輸積極的思想,實現多元價值,樹立幸福勝于成功的理念,學會尋找生活中的幸福體驗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積極心理學強調“人人都有發展的潛能”,應當以開放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開放性實踐教學既要有必要的講授引導,更要有學生積極、自覺參與,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實踐提供便利、創造條件。如在管理學課內實踐教學中,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實效性,如采用“PBL”教學法,即基于學習問題教學法方法,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著力挖掘和培養學生積極特質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每個人內心深入都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特質,如敬業、誠信、友善、感恩、創造力、天賦、靈性、智慧、寬容、毅力、關注、自覺等。人類的這些積極特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培養個體積極人格特質的最佳途徑,是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積極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擴展和增強的效能。開展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時,廣泛應用各種心理測試手段,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積極特質;依托多元化的課內實踐教學及課外實踐活動(如禮儀大賽、營銷策劃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活動、校外見習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展示,著力挖掘和培養學生積極特質,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張揚,使學生其獲得更多的積極認知和情感,進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交往行為,并最終在其人格中打下積極的烙印,形成健全的積極的人格。
(四)全力構建積極的實踐教學體系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及其經驗是在環境中獲得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能夠良好地適應環境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證實,當孩子的周圍環境和老師、朋友都提供了最優的支持、同情和選擇時,他們最有可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因此,必須全力構建積極的“課內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校企合作辦學和校外實踐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合力培養學生積極特質。
校內實踐教學:加強授課教師培訓和崗位見習,增強教師崗位勝任力,不斷引進新教學方法,深化課內實踐教學改革。校園文化活動:想方設法成立模擬藥房等平臺、大力支持市場營銷協會、營銷策劃大賽、禮儀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業知識講座和演講。校企合作辦學: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保持良好關系,吸引具有實力的醫藥公司進行校合作辦學,培養特定崗位人才,為學生提供學習發展平臺。校外實踐實習:要經常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藥廠、醫藥公司、藥房,深入農村、工廠、街道、醫療機構等開展社會調查、社區援助、社區志愿服務、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到各醫藥公司和各大藥店進行畢業實習。通過系列實踐教學措施,努力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著力挖掘和培養學生積極特質,培育出零適應期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閆黎杰.積極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8(7)
[2]吳增強,馬珍珍.積極心理學及其教育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3]斯奈徳,洛佩斯.積極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江波,等.以開放性實踐教學促進藥學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探討[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1(6)
[5]曾貴峰,等.突出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健康評估實踐教學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22)
[6]馬冰心.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時代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