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6 17:0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篇(1)

關鍵詞:海洋經濟;世界經濟;耦合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182-02

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研究獨立發展多年,人們很少將兩者相提并論。這一方面與重陸輕海的意識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早期兩者的關聯并不顯著。近年來,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速遠高于世界經濟,各國的海洋意識普遍增強,學者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海洋經濟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與之相適應,新近有人提出了“海洋經濟就是世界經濟”的觀點。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海洋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直接影響到海洋經濟戰略、直至影響到世界經濟政治格局。

一、傳統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

從海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來看,兩者存在密切關系。從時間上看,17世紀歐洲國家從海上掠奪開始了崛起之路,傳統經濟開始向現代經濟演變;19世紀沿海國家借助近海之便發展對外貿易,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物質基礎。反過來,世界工業化進程也推動了海洋經濟發展,15世紀的經濟和技術大發展使得早期的航?;顒娱_展起來,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傳統海洋經濟向現代化轉變。從空間上看,世界經濟中心沿海布局的態勢明顯,從中亞到地中海沿岸的希臘和羅馬,再到海上強國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以及超級大國美國。如今人類各種經濟活動都越來越多地向海洋延伸,世界經濟、社會、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都集中在離海岸線60公里以內的沿海,世界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區。

海洋交通運輸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海運的輻射半徑大大超過河運和陸運,海運技術的突破為貿易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早期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離不開貿易,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成為貿易的主體之后,更是帶來了生產方式的大變革。在開放條件下,各國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進行生產要素和產品配置,形成了新的世界經濟格局。

國家的繁榮來源于貿易,貿易依靠海上交通,而海洋交通運輸是傳統海洋經濟的主要部分。因此,傳統海洋經濟通過國際貿易間接對世界經濟發揮作用。

二、現代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耦合

20世紀60年代,海洋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以及海洋科學和其他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嫁接、融合,形成了許多新的技術領域,標志著以海洋大規模綜合開發利用為特點的現代海洋經濟誕生?,F代海洋經濟的誕生是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關系發生變化的重要轉折點。傳統海洋經濟并非直接對世界經濟發生作用,而只是通過海上交通強化了地理意義上的國家互動?,F代海洋經濟則不同,它逐步擺脫了陸地本位的束縛,直接與世界經濟發生聯系。

1.世界經濟發展對現代海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1)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任何領域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經濟基礎作保證,世界經濟在生產、貿易和金融等領域的發展構成了現代海洋經濟發展的經濟基礎。美、日、英、法等發達國家也往往是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日本1981年海洋開發研究經費高達393億日元,這一數字在2001年增至964億元。(2)制度推動作用。伴隨著世界多極化發展,全球范圍內對海洋經濟的認知呈現出內涵更加豐富、領域不斷拓寬、地位逐漸提高的趨勢。沿海國家紛紛提高了海洋問題在國家內外政策中的地位,甚至將其作為國家戰略籌劃的重要內容。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海洋科學報告”中提出要以海洋科技的發展來提高美國全球經濟競爭力。日本出臺的《海洋開發基本構想及推進海洋開發方針政策的長期展望》也提出以海洋技術為先導,加強日本海洋開發能力和提高國際競爭地位。政府的積極干預使海洋經濟發生跳躍式發展,同時也為其適度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2.海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1)為經濟發展提供資源支持。工業―技術革命將越來越多的自然物質納入“資源”的范疇。海洋蘊藏的資源遠比陸地要多,海洋生物資源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過農作物,海洋儲藏的礦產資源和可燃冰能夠使用一千年,海水經過淡化后可以直接供工業和生活用水。和開發陸地資源相比,其經濟成本小,邊際收益大,因此海洋開發成為許多瀕海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2)海洋經濟是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舞臺。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盡管目前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很粗淺,但其潛在的巨大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經引起重視。進入21世紀,網絡泡沫退去后,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海洋技術很可能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主力。海洋再生能源、海底通訊、游艇、海洋生物技術等產業擴散效應強,極有可能成為金融危機后沿海國家首先崛起的產業。

這是一種有別于間接傳導機制的直接傳導機制,具有幾個特點:(1)直接性?,F代海洋經濟是知識經濟、資源經濟,為世界經濟發展直接提供動力,效應大、時滯短。(2)有序性?,F代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補充、聚合放大,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狀態。(3)自發性。這種機制是在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情況下自發形成的,不需要人為推動,還反過來影響了人們對海洋經濟的認識。

三、現代海洋經濟的世界經濟屬性

(一)現代海洋經濟的本質屬性

結合歷史和當前趨勢來看,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具有動態性。要驗證“海洋經濟就等于世界經濟”這一論點,就要從兩者的本質屬性上探求答案。世界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全球化態勢,世界經濟的開放性決定了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F代海洋經濟也是開放經濟:(1)海洋具有空間開放性。任何一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國家都離不開海洋,各個國家通過海洋互相連通,控制了海上交通就是控制了世界貿易,從而控制了世界財富。(2)海洋資源具有共有性。有些海洋資源分布于公海和國際海底,成為跨國界共享的資源,還有些海洋資源歸屬不明確,沿海國家圍繞其產權展開的競爭與合作日益頻繁。(3)海洋技術具有綜合性。海洋產業涉及學科多,海洋開發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惡劣的海洋環境和頻發的海上災害加劇了其風險性,因此在客觀上要求加強國際合作。加之海洋開發涉及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利益,也要求各國共同承擔責任,采取共同行動。

同世界經濟相一致,現代海洋經濟也開始了全球化進程:(1)政府間海洋合作不斷深化,海洋大國之間從海洋科技合作向政策合作轉變;(2)遠洋漁業、海油開發等產業走向全球布局,以此突破資源、資金和技術瓶頸;(3)眾多海洋產業相關企業采取全球化生產方式,建立起物流、航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跨國戰略聯盟??傊?現代海洋經濟在對外關系視野中的地位得以顯著提升,現代海洋經濟的開放性是探究其與世界經濟關系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二)現代海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共生耦合

海洋經濟自誕生以來就和世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未來這種態勢只能更加明顯,兩者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形成共同生存、協同演進的關系。

首先,兩者共生于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當前世界仍處在經濟全球化的裹挾中,對外貿易增速大大超過經濟增速,資本和生產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生產要素在各國間高速流動,只有開放的經濟領域才可能在世界大市場中占領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代海洋經濟就是如此。開放性是現代海洋經濟和世界經濟共有的屬性,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將來,這一屬性都不會發生改變,決定了兩者耦合發展的態勢。

其次,兩者耦合于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現代海洋經濟涉及生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每一方面的發展,反映在世界經濟上都將產生極大的效益。世界經濟的基礎正從資源向資本、知識和技術轉化,以新科技革命為背景的現代海洋經濟無疑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厚的利潤源。在可持續發展觀下,現代海洋經濟非但不會脫離世界經濟,兩者的關系還會更加緊密。

海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耦合演進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號:現代海洋經濟會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因素?!昂Q蠼洕扔谑澜缃洕边@一說法體現了人們對海洋經濟的歷史和未來,以及對其地位和價值的理性認識。只有認清兩者的耦合規律、發展態勢,探索其持續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戰略,才能把握住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脈搏。

參考文獻:

[1]陳焰.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經濟思想史,2007.

[2]劉新華,秦儀.海洋觀演變輪略[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4,(2):75-78.

[4]紅.現代海洋經濟及其特點、趨勢初探[J].資源與產業,1999,(6): 41.

[5]馬漢.海權論[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

[6]喬琳.芻議復雜系統下中國海洋文化系統的構建[J].商業經濟,2009,(15):9-18.

[7]溫俊萍.經濟史視野中的大國崛起[J].史林,2008,(4):167-173.

[8]向云波,徐長樂,戴志軍.世界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上海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初探[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46-52.

篇(2)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發展對外貿易是國家發展對外經濟的必然之選,是參與世界競爭、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浪潮的關鍵渠道。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在服務貿易迅猛發展的趨勢下,我國發展對外貿易應選擇一個與國情相符,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相契合的對外貿易戰略。本文基于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的探討,為我國對外貿易選定有針對性與可行性的發展戰略,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長足發展提供科學的戰略性保障。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對外貿易;戰略

自上世紀90年代始,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貿易、投資、金融日益趨向自由化,世界經濟開始步入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幾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國家,每個國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經濟之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貿易自由化為基礎,貿易自由化使各國更加有序的參與到國際貿易之中。我國加入WTO后,我國貿易自由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當前,我國在經濟轉軌的關鍵時期,在貿易自由化深入發展過進程中,應竭力爭取利益,規避風險,不斷提升參與國際貿易的綜合競爭實力,保證國際經貿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經濟力量向發展中國家轉變,在多邊貿易體系自由化逐漸放緩,區域自由貿易快速發展,服務貿易飛速前進的趨勢下,我國應順應這一新形勢的發展,調整與之相適宜的外貿戰略,緊抓利益增長點,促進國家對外貿易綜合實力的提升,推動對外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

1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1.1世界經濟力量向發展中國家傾斜

長期以來,世界經濟中美國、歐洲、日本占據主導,上世紀90年代前后,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歐為中心的“三足鼎立”狀態,而21世紀后,這些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甚至趨向低迷狀態。而此時,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經濟走向高速發展之勢,2015年,世界各國GDP排名中,中國位居世界第二,GDP總量為10.3萬億,巴西位居第七,GDP總量為2.5億萬,印度、俄羅斯緊隨其后為2.1萬億。相關研究表明,未來10年,新興力量的金磚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力量上將趨平。

1.2多邊貿易談判放緩

現今,世界貿易已然進入貿易自由化發展趨勢,然而與此同時,保護貿易仍在存在,并與之相對立。針對這種情況,世貿組織進行多次多邊貿易談判,但因許多國家未能在一些問題上形成一致,使得多邊貿易談判始終陷于僵局。盡管如此,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仍在持續前行。當前,WTO將進一步就農業問題、服務貿易、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轉讓等問題做深入談判,著力協調各國立場,努力尋求適宜的解決方法。

1.3區域自由貿易快速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后,步入經濟轉軌階段的國家促使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勢頭向好,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雙邊貿易談判放緩,世界各國貿易以區域經濟合作為主要途徑,國際經貿自由化發展更加深入,國家經濟貿易更加便捷?,F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促進了區域經濟自由化、一體化發展進程,世貿成員國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更加頻繁,區域自由貿易更加活躍,且深入快速發展。

1.4世界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現今,服務貿易儼然已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更是國境經貿中的最高利潤增長點。在電信、通訊、保險等新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都屬于服務貿易中擁有較高附加值的部門,而位于領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

2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

2.1轉變出口貿易結構,更新出口貿易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對外貿易戰略伴隨著國際經貿形勢而不斷調整,但一直以來,出口貿易仍為主要的對外貿易形式,且近年來經濟貢獻巨大。但當前的出口貿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出口結構上,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足。對此,我國應適時轉變對外出口結構,更新出口方式,著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推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與生產設備,有效提高出口產品品質,增強其在世界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

2.2大力發展戰略性貿易

對于我國在世界市場中競爭力不強的產業,如鋼鐵、汽車等產業,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缺乏,主要技術依賴進口,而這些產業又是國家工業產業的重要支柱,對此,我國應對其給予大力保護與扶持。對此,國家應大力扶持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的科研開發,構建科研成果轉化部門,培育發展高科技產業。同時,國家制定適宜的科研補貼,為外貿產品的科研開發提供物質支持。

2.3著力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

服務貿易是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但是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整體水平滯后,競爭能力不強,對此,我國應著力推動新型服務型產業的發展。第一,政府為服務型產業發展營創良好外部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人財物力的支持,著力改進傳統服務產業發展基礎,為服務貿易發展制定適宜的戰略舉措。打破壟斷模式,提高服務業綜合競爭能力,建立健全服務貿易立法,完善貿易管理機構。其二,優化服務質量,完善出口結構,著力提高傳統服務業服務管理水平,提升勞動者素質。具體而言,電信行業應做好對外投資,推動跨國經營;保險投資咨詢行業,優化出口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對行業進行兼并重組,不斷擴大自身規模,增強其服務管理水平。

2.4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中

基于現如今經濟一體化持續發展的大環境,我國應積極融入其中,以增強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實力。對此,應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密切與港澳臺的合作,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與繁榮;第二,立足現實,縱觀世界大局,放眼未來,在世界格局中,在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背景下,找尋與我國關系友好且需求互補的合作對象。

3結語

篇(3)

【關鍵詞】世界經濟結構 產業發展 國際競爭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識碼】A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宏觀形勢,我國應充分順應這一趨勢,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型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勢在必行

當今,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仍是全球的關鍵支柱產業,但隨著歷史變遷,三大產業發展也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中,傳統產業受到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商業化之路也崎嶇不平;現代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容易引起虛擬經濟壯大而實體經濟發展受阻,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發展。

第一,發達國家產業發展“急于求成”。發達國家在產業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總試圖通過深度調整經濟結構和開辟新的產業空間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這種對經濟利益的過度追求導致發達國家產業發展出現了急于求成的特征,尤其是著重提升第三產業占比,導致大量資本陷入金融產業與投資利潤回報高的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體經濟的要素支撐,容易引發經濟發展的虛擬化,催生經濟泡沫。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不足與虛擬經濟過度的矛盾,導致了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不穩定的現象,與此同時,大量的產業轉移與海外投資導致發達國家產業對外轉移過度,發達國家國內產業發展出現空洞化現象。

第二,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產業發展“舉棋不定”。與發達國家產業發展特征不同,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產業發展習慣于引入外資與技術,推動本土產業發展,不斷復制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道路。當然,部分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國家產業發展也受發達國家的牽制,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的創新能力不足造成的。受到資源、要素、環境壓力的影響,傳統工業化發展模式恐難以為繼,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不能再走粗放式發展道路,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產業發展的道路。

第三,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產業利益分配不均衡。在舊產業與新產業不斷更迭的過程中,全球產業經濟發展遵循了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要素密集型產業的調整,再通過技術創新突破產業束縛而進一步轉型升級的規律。發達國家在技術革新與創新方面往往擔當了先行的角色,引領著全球的產業發展,享受著產業發展的高收益;而不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依賴發達國家技術的滲透,使其在利益分配中缺乏話語權。因此,國際分工的不合理加劇了利益分配的失衡,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利益分配都存在嚴重失衡。

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主要方向

如果虛擬經濟泡沫是世界金融危機的導火線,那么世界產業發展矛盾激化則是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本質原因。目前,世界經濟結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調整方向。

技術創新成為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主導方向。世界金融危機對全球產業發展具有破壞性作用,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必須醞釀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世界經濟正處于第四次技術革命階段,各個國家都在調整優化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技術創新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通過激發技術創新能力來優化要素配置模式,提高產業發展的效率與可持續性。技術創新為世界經濟結構調整開辟了新的領域,提供了投資場所,創造了新的增長動力。

產業技術分工調整了世界經濟結構的格局。世界金融危機制約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同時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危機中脫穎而出,逐步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并積極搶占全球產業經濟的制高點。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通過企業并購重組等模式來優化產業布局,深度調整經濟結構。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在產業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提升了新興經濟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調整了世界經濟格局。

實體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結構中最重要的產業。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過度依賴以金融業、房地產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從而引發了世界金融危機,導致了經濟發展的空心化與泡沫化。而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產業成為擺脫金融危機最重要的產業。美國等發達國家采取經濟可持續增長模式,通過出口拉動與制造業推動來促進產業發展,說明實體產業正成為世界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多措并舉適應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趨勢

第一,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未來,我國應充分順應全球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重要路線,以搶占技術制高點為方向,積極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全球及我國技術創新的動向,未來的大數據、云計算、地理信息等高科技智慧技術還將深度影響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新興產業存在著巨大的突破空間,我國應因地制宜,找準主攻點,推動核心技術的突破,爭取搶占產業制高點。

第二,發揮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目前,世界經濟在分工方面的總體格局基本保持穩定狀態,而我國在世界分工中也一直占據著重要的比較優勢。未來,我國應積極做好發揮比較優勢和培育新優勢的銜接工作,在世界經濟競合過程中謀求更多的利益。首先,應全面發揮比較優勢,爭取更多競爭資源。要持續依托比較優勢來引進世界先進的資源要素,利用好當前的人口紅利,繼續保持“中國制造”的傳統優勢,加快推進國內經濟穩定增長和充分實現就業,為產業轉型儲備能量。其次,應加快培育彰顯競爭優勢,積極引導產業走向產業鏈中高端。主要瞄準中游的精密制造、上游的研發設計、下游的品牌營銷等方面做足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第三,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培育競爭新優勢,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就必須將科學技術置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將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作為兩大基礎核心力量。首先,應積極探索擺脫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在核心技術方面的外部依賴性,不斷推進本土控股、合作共造、技術轉讓,提高本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話語權。其次,要不斷改革科研體制,推進科研活動市場化,推進企業自主靈活開展創新活動。再次,要加快發展創新人才戰略和創新人才的引進、培育和激勵機制,培育創新人才競爭的新優勢。

第四,依托國內市場資源,支撐國際經濟競合發展。在世界經濟復蘇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場是最為稀缺的資源之一,也是培育競爭優勢的主要戰場。當前,我國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仍處于向前推進過程中,市場發展的潛力仍然較為可觀。所以,應充分用好國內市場寶貴資源,支撐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不斷贏得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首先,應統籌和有效利用市場資源,降低高技術的出口門檻,吸引國外將研發設計等價值鏈中高端環節轉移到本土,依托本土市場來換取技術與地位。其次,應積極探索打破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的局面,推動產業的區域融合l展和市場一體化,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實力。

(作者分別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篇(4)

伴隨“低碳經濟”這一的發展理念的提出,綠色環保和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了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主流思想。油氣儲運作為支撐整個社會和全球不斷發展的重要行業產業,其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來自于“低碳經濟”理念的相關要求。因此,本文以油氣儲運系統為立足點,通過對在該系統中推行節能理念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其節能技術的要點。

關鍵詞:

油氣儲運系統;節能技術;要點

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加深,以及世界范圍內各項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應用范圍的擴大,使得推動工業行業自動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提出的首要要求。油氣行業作為工業產業的重要組成,其自動化存儲和運輸的程度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和應用范圍的擴大而不斷加深。與此同時,在低碳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油氣儲運行業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以便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對當前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技術進行有效的改良,提升其節能性十分必要。

1在油氣儲運系統中推行節能技術的原因

1.1是油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在石油企業的油氣儲運這一系統中運用節能技術,不僅是相關企業提高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的一種主要手段,還是推動國內社會經濟和油氣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的一項必然要求。雖然國內油氣資源總存儲量相對較高,但是人均占有量卻明顯不足,使得工業企業和人民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對進口原油的依賴性較強。與此同時,受相關技術影響,使得油氣企業在開采和利用石油的過程中浪費情況相對較為嚴重,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的浪費必然會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石油能源變得更加的緊缺。然而,石油能源在現代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應用的范圍較大,上到化工、航空和造船等大型工業產業,下到電子、照明、醫療等于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產業,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需要應用到油氣產品。

1.2有利于油氣使用和保護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從目前來看,儲運石油和天然氣等已經不僅是維護世界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了當今社會中國進行城市化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組成內容,與人民的生產生活、人身安全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1]。截至到日前,國內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然氣,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都是利用油氣管道被運輸到了各個需要使用油氣的地區,其建設的油氣管道的總里程已經超過了八萬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油氣儲運系統中管道的安全性和運輸的穩定性以及成為當前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影響其國計民生,確保能源供應量的基礎性因素。

2油氣儲運系統中的節能技要點

2.1不加熱集輸節能技術

不加熱集輸技術又稱為“常溫輸送技術”。一般稀油由于油品粘度低,凝固點低的特點,大多可采用常溫輸送。該輸送方式能耗小、工藝流程簡單,投資低。如果原油粘度大、凝固點高,常溫輸送難以實現,必須采取有效的降凝或降粘措施。這里該項技術指的主要是原油在井下采用技術,可以將油井產液以及其含水的溫度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從而使得井口實際出油的溫度可以降低液體流動阻力,并高出凝固點以及保證正常輸送,從而節約能耗量的作用[2]。與此同時,該技術不僅具有十分明顯的節能性,其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減少相關的工程投資,節約開采成本;并且,該項技術還能夠降低輸送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的難度。此外,從類別上來看,該技術主要包括單管輸送、井口加藥、雙管摻水這三種常溫集油方式。

2.2降低加熱過程中的能耗節能技術

油氣儲運系統主要在熱能、電和水這三方面會有能源消耗,其中,熱能部分消耗的能源占據總能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要想提高儲運系統的節能性,降低熱能部分的能源消耗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儲運系統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選擇合適的加熱設備,是節約能耗的關鍵。目前原油加熱爐一般有水套爐、熱管路及相變加熱爐等幾種形式。相變加熱爐是將液態水變成氣態水蒸氣給原油加熱,具有傳熱快、效率高、體積小及安全性強等優點,目前常做為原油管道的主要加熱設施,比較節省能源。第二,加強對油罐設施、管道設施的保溫。需要按照相關的保溫原則以及系統實際的工作情況來選擇對應的保溫措施,降低熱損失。第三,嚴格控制原油加熱溫度[3]。受油氣自身性質影響,無論其存儲的溫度是偏高還是偏低,都會對油氣儲運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儲運油氣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控制好存儲的溫度,嚴格按照相關生產要求進行。

2.3油氣混輸節能技術

同以上兩種技術相比,油氣混輸是一項新興的節能技術,也是當前世界石油化工行業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一種技術。該項技術主要指的是:在原油從井口開采出來,將油氣井物流中包含的水、天然氣和石油這三種主要介質,利用混輸泵將其直接泵到聯合站或轉油脫水站,進行油氣水有效分離處理[4]。從類型上來看,該項技術屬于一種綜合性的油氣儲運節能技術。此外,由于整個泵輸的過程中只需要一條混輸管線就能夠完成,所以其經濟性較強。這里混輸泵是關鍵,必須向選擇合適可靠的混輸泵進行輸送,才可能實現。

3結語

總而言之,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資源愈發緊缺的今天,轉變當前經濟增長的方式,建立起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為主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未來社會和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展目標。因此,加大對其油氣儲運系統中有關節能技術應用和開發的力度,不斷提高其生產過程中能源節約水平,對于推動該系統實現節能、高效、低碳、環保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郭渤 單位:俄羅斯國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氣大學

篇(5)

(一)經濟金融化的本質是虛擬經濟不斷擴張

從現象看,經濟金融化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各國證券交易規??焖僭鲩L。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工業國家債券與股票交易占其GDP的比重均低于50%。近年來,證券交易規模迅猛發展,已經達到了空前水平。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的證券交易額占GDP的比重已超過100%。據IMF統計資料,2006年全球總產出為48.2萬億美元,全球股市總市值為50.8萬億美元,金融資產為190.4萬億美元,金融衍生產品市值高達485.7萬億美元,分別相當于世界經濟總值的105%、395%和10倍以上。有關國家股票市值占GDP比重的具體情況見表一。

二是國際短期資本交易量猛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不到4%,國際貿易年均增長率為7%左右,但國際短期資本交易年均增長率卻高達25%。最近10年來,全球外匯日交易額增長超過12倍,遠遠超出世界貿易和投資增長速度。這說明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活動已經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關專家估計,目前每天外匯交易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全年超過900萬億美元。每年國際金融市場短期資本流動至少7.2萬億美元,約相當于全球經濟總量的1/5。在短期資本流動中,僅有3%左右是出于實體經濟需要,其余部分都屬于可謂“游資”,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牟取利潤,一有風吹草動這部分資本就會迅速抽逃,為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埋下隱患。

三是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近年來,由于金融交易日益信息化和網絡化,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各地區之間的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世界主要股市和主要國家利率水平基本上同步變化。同時,信貸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不斷發展,使得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日益融合。

四是金融交易規模、實際利率、金融業利潤及持有金融資產的收益急劇上升。金融動機、金融市場、金融參與者和金融機構在國際經濟運行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從本質看,經濟金融化是虛擬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展的過程。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立的經濟形態。早在140年前,馬克思就對虛擬經濟作了系統論述。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本身沒有價值,只是實物資本的所有權證明,是“實物資本的紙制復本”。在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中,實體經濟是第一位的,虛擬經濟是第二位的。虛擬經濟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但同時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運行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1)高流動性。虛擬經濟只是虛擬資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巨額虛擬資本交易瞬間即可完成。(2)高風險性。虛擬資本的價格決定并不遵循實體經濟的價值規律,而主要取決于公眾主觀預期、宏觀經濟環境、政治和政策變化等許多非經濟因素。(3)高投機性。虛擬資本價格不穩定和不可預測,部分人可以通過“低買高賣”獲得受益,使虛擬經濟處于持續波動之中。如果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迅速攀升,就可能產生泡沫經濟和虛假繁榮。一旦價格上漲的預期發生逆轉,就會產生價格暴跌,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乃至整個經濟衰退。

經濟金融化不斷發展,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遷。美國經濟學家斯威齊于1995年指出:到20世紀80年代末,傳統經濟結構“已經讓位于新的經濟結構,在新的經濟結構中,急劇膨脹的金融部門獲取了高度獨立性,并高高凌駕于實體生產體系之上”??梢灶A計,隨著經濟金融化的不斷發展,虛擬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二)經濟金融化已成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

早期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國際貿易自由化,包括WTO主導的多邊貿易談判、各國降低關稅總水平、撤除關稅壁壘等;二是雙方或單方授予的投資便利化,包括政府減弱投資干預、改善投資環境、簽署國際投資協定等;三是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國際運輸與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成為可能;四是戰后跨國公司迅速發展,推動了國際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場的形成。

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上述四大動力依然存在并將繼續發揮作用,但其作用已經趨于減弱。主要原因在于:國際貿易自由化存在諸多制約,多哈談判遲遲不能取得進展,主要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依然強大;各國吸收外國投資的積極性高漲,投資便利化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短期內無法取得進一步的重大突破;對全球化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術新發明、新發現尚待時日等等。

金融化已經成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動力,這一趨勢已經初現端倪。這一判斷主要基于對如下幾點事實的觀察:

首先:全球金融機構、金融網絡、金融市場深入發展,為全球統一市場提供了機構和制度保障。目前,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絡,大量金融業務的跨國界進行,國際融資、證券發行和跨國并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特別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流動性的全天候市場。

其次,金融自由化有力地促進了國際資本流動。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實行自由化導向的金融改革,主要內容是放松金融管制;放松利率和外匯控制;允許銀行、保險和證券業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允許銀行在離岸市場開展外幣業務等。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了金融自由化行列,東南亞各國幾乎都放松了金融管制,尤其是放松了資本項目管制。這些政策措施使得資本能夠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流動,資源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自由配置,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

第三,壟斷金融資本的形成和發展,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動力發生重大變遷的重要標志。金融資本經過競爭和積聚,最終必然形成壟斷金融資本。過去十年,資本在全球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沒有取得重大進展,全球實體經濟增長緩慢,部分地區甚至陷入經濟停滯狀態。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壟斷金融資本的積聚日益加快,利潤迅速增長,地位日益突出。壟斷金融資本所反映的新型經濟關系,深深地根植于全球經濟體系之中。美國有關經濟學家認為,在過去30年資本主義變化的三個主要特征――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金融化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導力量,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本質是壟斷金融資本在全球的擴張。

(三)金融化依賴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豐富

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不斷發展,為經濟金融化提供了重要載體。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價值派生于某些標的物的價格合約,其主要特征有三:(1)其價值隨著特定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外匯匯率、價格指數、信用等級或類似變量的變化而變化;(2)在未來日期結算;(3)可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獲取利潤。

近年來,國際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場內交易的衍生產品本金余額達到70.5萬億美元,比2005年底增長了21%;場外衍生產品本金余額為415.2萬億美元,比2005年底增長了39%。全球主要金融機構中間業務中衍生品工具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目前西方國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50%,花旗銀行高達70%。世界500強企業有92%都做衍生品交易,高盛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利潤為26億美元,其中30%以上來自衍生產品市場。

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金融化。這是因為,貨幣互換、期權、期貨、遠期協議等金融衍生工具聯結了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使全球金融市場趨于一體化;金融衍生工具使原先的金融管制措施失效,各國金融監管當局不得不改變或取消原先的管制措施,為資本全球流動創造便利條件。美國經濟學家多德(Dodd)提出:金融衍生工具可使冒險行為更方便、代價更小,可用來規避法律約束和金融管制;可扭曲了價格發現過程;可用來操縱會計規則,從而使金融自由化成為可能。

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國際商品市場的金融化。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糧食、能源、基礎原材料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由金融衍生工具來發現價格、對沖風險。因此,哪一個經濟實體對衍生工具運用得好,它就可以享受擁有定價權而帶來的巨大收益。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風險管理功能,運用得當能規避微觀和宏觀經濟風險。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曾經說,“作為廣義資本市場的核心,金融衍生品市場在促進價格有效發現和分散風險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在過去的15年間,金融衍生品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發展,對沖風險的成本顯著降低,機會也大大增加,金融系統也因此發展得比20多年前更靈活、有效和富有彈性,世界經濟也因此變得更有彈性。格林斯潘指出,“9?11”事件之后,美國經濟之所以成功挺過來,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風險對沖功不可沒。

(四)金融化過度是導致“次級貸款”危機的根源

“次級貸款”是美國金融機構給收入低、信譽差的人提供的住房消費信貸。如果發放“次級貸款”的美國金融機構采取審慎態度,做好風險控制,危機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美國金融機構為了吸引低收入群體采用“次級貸款”買房,獲得更多利潤,把“次級貸款”門檻降得很低,例如允許九成按揭“零首付”,而且前三年可以不還本,甚至利息也可以少付。在這一政策刺激下,美國“次級貸款”規模迅速攀升。2003年末,美國“次級貸款”總額僅3000億美元,2006年則高達2萬億美元。在2006年的新購房者中,用“次級貸款”買房的人已經占新增購房人數的40%。

對低收入的買房者而言,盡管“次級貸款”利率水平比正常抵押貸款利率要高出30%,嚴重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但這些人寄希望于房價進一步上漲,因此敢于繼續借錢買房。對金融機構而言,他們通過“資產證券化”等衍生金融工具,將“次級貸款”打包制作成為復雜的金融產品,即各種收益和風險類型的次級債,再憑借其較強的機構信用出售這些次級債,從中牟利。在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在兩年中從1%上升至5.25%,以及房地產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交易驟降,房地產泡沫破滅和“次級貸款”危機發生就不可避免。

由此可見,金融化過度是導致“次級貸款”危機的根源?!百Y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柄雙刃劍,它的好處是如果運用得當,就可能促進市場發育,滿足消費者需要,促進經濟和金融平穩運行;它的代價就是金融債務鏈條越來越長、風險越來越高、監管越來越難。在“次級貸款”危機中,美國金融機構為了解決房地產市場擴張所需要的流動性,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極力擴大“次級貸款”規模,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過度利用市場細分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金融衍生產品的價格和價值發生背離,使標的資產(次級貸款)的信用風險,擴散到衍生品市場(次級債市場和相關的住房抵押債券市場),進一步影響到借款人、貸款機構、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甚至不知情的外國投資者等各個利益群體,形成十分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五)金融化關系世界經濟發展的未來

目前,起源美國、蔓延全球的“次級貸款”危機還在發展之中,它將給全球經濟和金融造成何種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從短期來看,金融化過度導致的“次級貸款”危機重創美國經濟,使美元的強勢地位開始動搖,是當前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許多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比較一致地認為,美國房市及“次級貸款”危機還在發展之中,對實體經濟的負面效應將逐步顯現,經濟受到的沖擊可能大于預期。雖然“次級貸款”危機尚未對全球宏觀經濟構成重大威脅,但目前很難看清其最終結果,全球金融形勢不容樂觀,世界經濟可能進入一個不確定和潛在的困難期,但中期前景依然良好。最近,IMF將發達國家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調為2.3%,低于過去15年的2.5%;2007-2008年經濟增長將由上年的2.9%減緩到2.5%和2.2%,2009-2012年回升到2.6%。

從長期看,金融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競爭的結果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勢和未來。從國際經濟和金融發展進程來看,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軍事、政治、經濟和金融實力的主導地位,以及在經濟金融化方面掌握的主導權,將自己的意志、理念和利益強加于在世界經濟體系和規則之中,從而形成金融霸權,成為控制世界經濟金融、剝削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形式。

金融霸權是影響世界經濟走勢以及各國綜合國力對比的重大因素。歷史上,西方國家為了自身利益,經常采用裸的武力威脅甚至戰爭來掠奪發展中國家。在近代,戰爭手段越來越無法實現其戰略利益。在今天,金融化正在成為西方國家對外擴張的新的有效工具。西方國家利用金融手段達到了戰爭手段無法達到的目的,實現了對發展中國家“靜悄悄的掠奪”。金融霸權能夠通過“合法”的金融化手段,輕易地攫取其他國家的資源、資金、土地或企業。亨廷頓列舉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個戰略要點,其中包括“控制國際銀行系統”、“控制全球硬通貨”,“掌握國際資本市場”。 這就是說,誰掌握了金融化的制高點,誰就會在未來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

金融化將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在金融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金融市場、金融政策一體化成為全球趨勢。在這種背景下,經濟波動、經濟危機在國家之間的迅速傳染便不可避免。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經濟失衡都會反映成為外部經濟失衡,就會很快影響到與其具有緊密經濟關系的國家,最后極有可能將所有國家不同程度地卷入。1997年泰國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全球許多國家,就是鮮明的例子。

金融化還將進一步擴大南北差距。在金融化以及新一輪全球化的過程中,富國和窮國得到的機遇和利益是極不平衡的,在金融領域的體現更為明顯。發達國家的銀團和財團通過多種形式的金融滲透,便利地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果導致一邊是北方發達國家財富的急劇膨脹,另一邊是南方發展中國家貧困的日益加劇。因此,不迅速縮小南北差距,世界經濟就無法實現均衡、健康發展。發展中國家繼續在貧困、停滯的泥潭中掙扎,西方發達國家最終也將無法獨善其身。

二、若干思考

(一)應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大力加強對經濟金融化問題的深入研究。從根本和長遠來說,對迅速發展的世界經濟金融實踐不斷做出新總結與新概括,為我們迎接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嚴峻挑戰,提供理論指導與政策回應,使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更加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更加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是最為重要的。當前,應重點研究經濟金融化的發展趨勢、主要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中國積極參與經濟金融化的戰略、政策和措施。經濟金融化的不斷發展,是當前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一場重大變革,將深刻地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版圖,深刻地影響各國甚至世界的未來。但我們對這一重大變革的總體反應是遲鈍的,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是滯后的。如對“次級貸款”危機,各國事先均毫無察覺與預測,暴露出經濟學界在揭示現代經濟金融發展規律方面的無能為力,也暴露出各國政府解救危機對策方面的滯后與乏力。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現代經濟和金融學在理論視角上的偏差,以建立反映新時代特征的、能適應實際需要的新的理論體系、分析方法和思維模式。

(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政策應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防止超前和滯后。在制定金融政策的過程中,應批判地吸收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理論。如美國經濟學家肖(E.S.Shaw)和麥金農(R.I.Mckinnon) 1973年提出金融深化理論,指出金融抑制的危害,論證金融深化與儲蓄、投資、就業及經濟增長的正向關系。在他們看來,發展中國家應該解除各種金融管制,提高實際利率,提早放開金融市場,以此實現金融深化、促進經濟增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沿著金融深化理論的基本思路,啟動了金融自由化進程。這一方面促使這些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交易成本趨于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和金融運行過程自身固有的特點和規律,使這些原本已非常脆弱的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更加動蕩,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危及其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就中國而言,此次“次級貸款”危機的一個有益啟示,就是要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推進金融開放,防止過早開放。目前,“次級貸款”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不太明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金融市場相對封閉,有效隔離了危機的影響。這表明我國穩步推進金融開放的做法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作為發展中大國,為防范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和金融穩健發展,在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方面,應防止操之過急和無所作為。

(三)對西方國家利用金融霸權進行“靜悄悄的掠奪”,應保持高度警惕。前文已述,西方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的方式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是新形勢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課題。當前,美國是金融化和金融衍生市場最發達的國家,是全球性金融資源的主要開發利用國,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又同黃金脫鉤,成為純信用貨幣而不必承擔明確的責任。盡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國家間彼此的依賴和制約大大增強,各國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但是,某些國家利用金融霸權地位,利用金融化和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公開”、“合法”掠奪的事件仍然經常發生。防止這些事件發生,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發展中國家需要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繼續做大量艱苦的工作,包括加快自身發展步伐、加強南南團結合作、增強國際經濟關系的民主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加快人才培養等。

(四)高度重視金融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兩面性,力爭做到揚長避短。一般而言,金融化具有雙重效應:運用得當可以提供財富積累的新形式,促進資本的積累與集中,為擴大再生產創造了條件,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運用失誤就可能引發許多經濟問題,甚至爆發金融和經濟危機,損害經濟發展的基礎。金融衍生產品同樣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因素,對于次級債市場,如果過度地擔心它的消極性,比如資金鏈斷裂引起的流動性危機,金融業的競爭活力就有可能被過度監管所抹殺;另一方面,過于樂觀地強調它的積極性,把金融創新的風險機制簡單化,同樣可能會導致危機發生。因此,對于金融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既要積極參與,不斷實踐,積累經驗,又要對金融化的利弊要給予辨證分析,要揚其所長,更要避其所短。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

2.孫立堅、彭述濤:《從“次級債風波”看現代金融風險的本質》,《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第10期。

3.王建:《次級債沖擊波:中國須防范全球性經濟危機》,《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9月15日。

篇(6)

【關鍵詞】國際經濟合作;新特點;應對策略

在國際經濟合作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國應當了解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并根據這些新趨勢和新特點,制定優異的國家經濟合作戰略,使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健康持續發展。

一、當前國際經濟合作經濟政治形勢

1.國際經濟復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世界經濟在大規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迅速回升,但隨著刺激政策的作用衰減和政策的退出,世界經濟發展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從目前形勢和發展態勢看,世界經濟貿易將繼續維持低速增長。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分化,發達經濟體總體回升向好,從發達經濟體內部情況看,美國經濟增長較快,但歐元區和日本的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經濟復蘇面臨很多制約。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回落,從新興經濟體內部看,對資源出口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經濟發展普遍面臨很多困難,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出現衰退,亞洲新興經濟體雖然總體情況相對較好,但由于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內生動力增長不足,而外需疲軟利用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難以為繼,經濟增速普遍持續放緩。盡管各地區各國經濟狀況悲喜交加,但總體來說世界經濟處于復蘇階段,經濟狀況日趨穩定。

2.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

國際資本大進大出,據聯合國統計, 2015年從新興市場流出資本達6000億美元。2016年以來,國際資本加速流出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出現劇烈動蕩,東道國貨幣大幅貶值,證券市場出現劇烈動蕩。目前發達經濟體的政府債務狀態雖然有所好轉,但新興市場國家整體債務水平不斷上升。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2007年以來,全球新增的債務近一半出現在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這將影響新興市場國家財政的可持續性,并縮小財政政策空間,進而對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美國政策發生轉折性變化,美聯儲去年12月宣布啟動加息進程,盡管美聯儲一再強調加息過程是漸進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加息預期下也已釋放部分風險,但加息預期改變了美國金融資產價格和長端利率預期,勢必影響消費和投資,經濟增長將面臨許多新的不確定性,從而進一步加大制約依然脆弱的世界經濟復蘇。

3.全球物價持續低位徘徊

由于以往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刺激能源資源類產品生產規模大幅增加,而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低迷,短期內又難以改變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能源資源輸出國為增加收入維持財政收支平衡不愿減少產能,加之美元走強會進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此,2016年大宗商品價格仍將低位震蕩,總體來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但仍難以推動全球物價水平上漲,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將加劇資源出輸口國的經濟困難,對資源進口國雖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但也會加大通縮壓力,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說是利弊兼有。

4.地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上升。

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演變,國際力量對比顯著改變,近年來新興大國崛起,美國影響力下降,美國等發達國家為維護其世界主導地位和既得利益,各國都在調整發展戰略和對外關系,各種矛盾顯現,競爭摩擦加劇。由此引發的地緣政治沖突更加頻繁,非經濟因素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也在不斷上升。從當前形勢來看,英國脫歐公投顯示脫歐已成定局,西班牙大選、移民危機、希臘債務問題,中東局勢、極端勢力的恐怖襲擊、美俄關系、朝核問題等,都將成為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因此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趨勢

國際經濟合作是在傳統的國際經濟聯系形式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國際關系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存在的方式,國際經濟合作是一個歷史性的經濟范疇,它的產生與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 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帶來世界經濟活動的變化,為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戰后國際分工的新變化為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產生與發展打下基礎,戰后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產生與發展主要原于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出現,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間的相互依賴促進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開展國際經濟合作主要以提高各國人民生活福利,推動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這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并在某些方面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國際生產要素市場的狀況也會對國際經濟合作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的發展背景,不斷的科學技術革新,導致國際經濟合作在不同的時代,顯示出不同的發展趨勢。

1.國際經濟合作趨向集團化、區域化

由于生產要素移動趨向集團化,各經濟集團內國家之間,經濟集團與經濟集團之間的經濟合作業務逐漸增加,因此通過建立集團組織,可以有效促進集團內部成員更好地實現內部人員、資金,技術、產品的流通與合作,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增強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使得自身在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制定過程中享有更多的話語權。截至目前,世界范圍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經濟組織有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亞太經合組織等等。

2.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更加激烈

在資本要素市場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為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國內推出新的優惠政策,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勞動力市場上,國際市場的勞動力要素供給從總體情況看供給大于需求,因此勞務輸出國之間必然會展開激烈的競爭。

3.國際經濟合作制度化、政策協調經?;?/p>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逐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解決國際經濟交往中出現的矛盾減少摩擦,保障和推動國際經濟的穩定和正常發展,需要建立國際經濟協調制度和法律保護。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WTO成員,已達144個,成員間貿易額占全球貿易額的90%以上,WTO成為世界范圍維護和完善貿易秩序的重要機制,隨著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經?;贫然l展,極大地推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和合作?,F在,美日之間,美歐之間,歐共體成員國之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在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內進行的經濟政策協調日趨頻繁,并且正在向定期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

4.國際經濟合作形式多樣化發展

國際經濟合作形式隨著國家經濟合作業務內容的發展而不斷多樣化,近年來在國際經濟合作中出現的新形式主要有非股權形式的國際投資,BOT投資方式、聯合研究與開發新技術或新產品、勞務支付形式的補償交易、帶資移民、帶資承包工程、對外加工裝配等形式的境內國際商務合作,跨國性經濟特區等。

三、國際經濟合作新特點

1.國際經濟合作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現代國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和基本特征,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體系當中,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要取決于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與此同時,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相關政策也會作用于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在相互均衡之中相依存并得到充足的發展。隨著各國國際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各國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近些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的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不嘣齔ぃ國際經濟合作更加緊密,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一直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程度不斷加深,一方面吸納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高度依存;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比重上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中國的政策和經濟調整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經濟。

2.全要素合作是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經濟特征

國際經濟合作的實質就是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和重新組合配置。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以來,全球范圍內的全要素合作趨勢變得越發明顯。生產要素的國際差異,價值鏈形式的分工體系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形成。在這一體系當中,每個國家不可能全然擁有所有的生產要素和資源,而且每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也不再體現在某個特定產業或者產品某個方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生產要素的全面跨國流動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一國要想在世界經濟發展之中獲得相應的收益,必須積極參與到全要素國際經濟合作中。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爭取在全球產業鏈生產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席位,以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優勢融入到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當中,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并以此獲得相關的經濟利益

3.全方位合作是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方式特征

合作共贏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合作的主要內容,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成為今天發展的鮮明主題,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各國在發展本國經濟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爭取能同其他國家之間開展全方位的政治經濟合作,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國力水平。

為了更好地融入到國際經濟發展體系中,無論在范圍和形式上,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同多數國家之間就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說勞務合作、對外直接投資,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租賃業務等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

四、中國有效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策略

依據當前國際經濟新形勢和國際經濟合作的新特點、分析我國參與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策略。

中國是亞太地區的大國,在亞太地區和世界經濟合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中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頻率不斷增強,我國已越來越意識到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給自身帶來的巨大利益。積極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是中國實現走出去最佳戰略選擇,它不僅有利于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贏得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又符合我國樹立和平發展,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以及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只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才能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增加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更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鞏固中國的大國地位。

1.立足亞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亞太地區將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板塊,也是中國對外經濟交往最重要和最有地緣優勢的地區,我國應該運用好這一地緣優勢,積極倡導參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東亞的區域合作是中國對外進行區域經濟合作的立足點。在參與和倡導組建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過程中,中國應發揮積極作用。從目前情況看,中國所參與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都在我國的周邊地區,如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以及東盟l0+3合作,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正是通過這種優勢使我國能夠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獲得極大的貿易利益,從而實現了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根植本土,加速兩岸四地的合作進程,走大國經濟之路

兩岸四地經貿往來日趨頻繁,依賴層度不斷遞增,在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全球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形勢之下,加強兩岸四地的區域經濟合作可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在經濟融合過程中的資源重新配置,使得大陸的制造業基地同港澳臺地區的信息技術優勢以及國際銷售網絡相結合,會使四地產品的比較優勢更加突出,而且可以產生較強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減少港澳臺地區對美日歐市場的過分依賴。從而構建起我們自身的經濟大國地位和身份,并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過程當中掌握充分的主動權。由于目前兩岸之間的某些壁壘尚未拆除,無法徹底實現“資源優化效應”,貿易創造效應也未充分發揮。因此,今后兩岸四地要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提高四地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競爭力,并為“一國兩制”的順利實施和陸權回歸奠定基礎。

3.面向世界,構建全球性合作網絡

當前各大洲之間以及最主要的區域性經濟組織之間的跨疆域的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無論是從合作的范圍、程度以及內容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擴展。因此,從經濟發展全局考慮,我國在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過程當中,要具有全球性的戰略眼光,在重c發展周邊地區區域合作組織的同時,也要注重尋求同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只有面向世界,加強同世界各國之間的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才能順應國際經濟潮流,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水平。例如“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運作,從實證研究結果來看,前景十分光明??陀^地說,“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決策層從戰略高度出發,用全球一盤棋的視角,立足于自身的發展特點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訴求提出了這一倡議。這一戰略既是中國引導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也是中國針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TPP的應對之策。同時中國在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還應注意減少對美國的過分依賴,要充分援引WTO的有關規則與規定,制定出有利于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政策,防范全球化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使我國在全球經濟戰略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合而言,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在策略上,擴大國際影響力,樹立負責人大國形象,在實現途徑上,以互利共贏為依托,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經濟,爭取道義和現實利益雙贏,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永續動力。

參考文獻:

[1]裴長江后危機時代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其新特點、新態勢[J].《國際經濟評論》.2010(04) .

[2]李萍國際經濟合作實務[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 版.

[3]盧福財.全球價值鏈分工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與對策[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09).

[4]房杜.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趨勢和特點[J].工作研究.2011年第4期.

[5]趙鳳彬.國際經濟環境新動向與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戰略選擇[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1-10.

[6]李宏岳.中國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思考《經濟問題探索》2010年第1期.

[7]王建欣.國際經濟合作的發展趨勢 國際經貿2012年第2期.

[8] 湛柏明.主編《國際經濟合作》 復旦大學出版社.

[9] 盧進勇.《國際經濟合作》盧進勇 杜奇華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0] 陳澤明.《區域合作通論》陳澤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篇(7)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發展。首先是發達國家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美國經濟在平衡中強勁發展,與日本和以德國為例的歐洲國家經濟低迷的經濟發展形成對照;其次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衡,中國、印度等國經濟發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數國家的發展卻極為緩慢;最后則是美國經常財政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和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順差多以國債方式資本輸出到美國,由此形成世界經濟的“雙循環”。然而,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過程相對很緩慢,我國也將面臨風險。全球經濟失衡已成為當今世界日益嚴峻的問題。

1.對世界經濟與發展的影響

這一輪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經濟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經濟失衡,匯率作為調節國際收支差額的主要手段失靈了,美國一邊擴大貿易逆差,一邊讓美元貶值,造成全球的“流動性過剩”。雖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經濟形勢并沒有如人們預計的那樣悲觀,前三季度美、日、歐投資消費形勢樂觀,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全球貿易,尤其是服務貿易和并購投資也有所增長。但這輪全球經濟失衡的領域很廣,原因多樣,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不定性,復雜性超乎想象,其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影響將長期存在。

2.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雖然目前全球失衡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是不明顯的,但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相當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在資源、能源、市場、技術和人才及世界現有的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的約束下,失衡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高的不確定性風險。

二、全球經濟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從全球范圍看,全球經濟失衡主要來自現有的世界經濟、貿易、貨幣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經濟的非均衡性發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增長強勁,而日歐近年一直處于經濟緩慢增長期;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率超過西方國家的同時,兩者總體經濟的差距仍然在不斷擴大。其次,近年來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的變化是不平衡產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發達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和服務轉移或外包到發展中國家,其國內轉而生產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促進經濟結構提升并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這一過程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加上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往往不愿意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高新產品,為此貿易不平衡日益擴大,而各國的貿易、匯率政策等多種因素往往助長了這種趨勢。最后,全球性的儲蓄投資失衡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另一內在根源,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由于經濟體制、消費習慣、人口結構及社會文化傳統等原因有著非常高的儲蓄率,加上國內投資途徑少、效率低,過多的儲蓄沒有全部轉化為投資,對應為貿易順差;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其擴張性政策下消費經濟的趨向不斷加強,使得逆差不斷擴大。

2.美國方面的原因

美國經常項目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國內政策。首先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當前美國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近年政府大規模減稅、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以及個人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等因素都極大地刺激了個人消費增長;而美國為了實現其政治、經濟、軍事霸權,其公共開支一直是天文數字,而且不斷擴大。其次是儲蓄不足。在消費不斷擴大的同時,美國個人儲蓄率即儲蓄占實際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卻不斷下降。1995年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大約在4%~5%,而從2005年開始降至負數,這表明消費者不僅將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開支,而且還動用了儲蓄或進行貸款消費。最后,為自身利益對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施加影響。一方面,把勞動密集型及環境破壞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把產品由這些國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國大量進口消費品以滿足本國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卻對出口設置各種障礙,阻止本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導致美國巨額的商品貿易逆差。

三、全球經濟失衡的對策建議

1.全球性對策建議

全球失衡的調整,需要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努力。為此世界各國應對促進全球經濟失衡的有序調整進行積極的對話和磋商,并加強相互間的政策協調。第一,通過更多的戰略合作加強南北合作。工業化國家應利用其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為消除失衡負起主要責任,按照“新千年發展目標”,切實履行在消除貧困、資金援助、債務減免等方面的承諾,同時按照蒙特雷共識,努力實現發達國家把國民收入的0.7%用于官方發展援助的目標。第二,加強南南合作,加快發展中國家自身發展。發展中國家只有從本質上提升各方面的實力才能實現對全球經濟不平衡及現有的各種全球性問題和矛盾的根本性解決。而先進的發展中國家應在分享發展經驗、貿易、投資和援助等方面幫助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并立場一致地爭取平等有利的發展環境,以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第三,世界各國特別是資本輸入國和資本輸出國雙方應該加強緊密合作,各自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各國貨幣政策彈性,在調整中維持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在穩定發展中逐步消除全球經濟的明顯失衡狀態。第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各國在一些涉及世界經濟發展全局和各國共同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的協調,采取集體政策行動,進一步完善國際經濟和金融體制,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改善多邊貿易體制,切實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第五,主要大國進行匯率合作型調整,即主要大國之間重新簽訂一個“新廣場協議”,根據不同國家貨幣對美元的最優升值幅度分類,合作調整匯率,或者是美國削減財政赤字,以避免匯率調整中的“囚徒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里番本子纯肉侵犯肉全彩无码|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新国产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久久| 亚洲 欧美精品suv|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国精品99久9在线 | 免费|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131美女爱做视频|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色欧美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挺进邻居人妻雪白的身体韩国电影|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色一情一乱一伦|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丰满爆乳bbwbbwbbw|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婷婷开心色四房播播| 国产av新搬来的白领女邻居|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