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土地規劃

農村土地規劃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13 10:0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土地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土地規劃

篇(1)

自1990年開始至今,20 多年的時間, 土地總體規劃與管理工作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強化土地利用的宏觀調控、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土地布局尤其是農村土地布局依舊呈現混亂的現象,并且我們發現有大量的土地已經被破壞,從而導致土地利用率下降的結果,進而影響農業生產以及人們的經濟生活。由此可見,解決農村土地規劃與管理問題,迫在眉睫。

二、農村土地規劃以及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土地規劃以及管理共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缺乏完善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二,土地的承包程序不夠規范;三,土地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一)缺乏完善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

與大部分地區不同,農村的土地在使用時沒有完整的一個規劃體系,大部分土地都屬于完全開放狀態,誰愿意使用就拿來使用,不愿意使用就任其荒廢,進而導致農村土地的規劃比較混亂。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喜歡到農村買一塊空地,建一所房子,以用來養老,但是由于沒有完整的規劃體系,所以大家就是隨意買,隨意建造,進而導致農村土地產生布局混亂的現象。

(二)土地承包程序不夠規范

按照承包法的規定,正確的土地承包流程應該是:如果雙方想要互換土地權或者是轉讓土地權,那么雙方的人員應該首先向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遞交土地承包申請表。然而,在農村,大家并沒有嚴格按照這種方式來進行土地的承包,而是以口頭承諾的方式,雙方互相一說就可以了,進而導致土地的承包關系比較混亂,從而使得土地的管理存在一系列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地區呈現這樣的現象,村里的干部強迫農民簽下承包合同,將村里的土地包給外來的開發商,進而導致土地流轉出現問題。甚至有的村干部為了貪取一大筆錢,將土地以極其低的價格轉讓出去,進而導致農民的經濟收入下降,影響大家的基本生活。

(三)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雖然目前很多的土地管理部門都在強調以及重申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未批先建、東批西建”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被發現以后,大部分人會采取罰款的方式進行解決,更有甚者,連罰款都不用交,長時間下來,便會讓大家形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只要有錢,便可以隨便的使用土地,大不了,就交點罰款,事情就解決了。

三、保證土地合理規劃和管理的對策

針對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共有如下幾點解決對策:一、建立完善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二,規范土地承包程序;三,加大執法力度

(一)建立完善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

若想實現土地規劃的合理化,必須先建立完善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而良好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的建立必定離不開專業的規劃人員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我們應該展開全國式招聘,招聘一些關于規劃專業方面的人才,然后對這些人才進行一定的培訓以及考核,考核合格之后,將他們分配到各個地區去,實行土地規劃策略。其次,在做規劃時,相關的人員不能只考慮到土地的布局以及土地的利用,還應該考慮到群眾的經濟利益,要在實現農民經濟生活不受影響的基礎上,實現土地規劃以及管理的合理化。

(二)規范土地承包程序

除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外,還要規范土地承包程序。無論是地方村民還是地方管理人員,都應該嚴格地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承包土地,應該首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遞交申請單,申請單批下來以后才可以進行土地權的轉讓以及交換。同時,相關的規劃工作人員應該進行檢查工作,一旦發現有人不按照相關的規定執行工作,應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懲罰、嚴加打擊,切不可以以罰款或其他的不了了之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那些非法強迫百姓簽訂土地權轉讓的官員,也應該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罰,進而讓大家了解到采用規范的土地承包程序的必要性。

(三)加大執法力度

對于那些“非法占地”、“無故荒地”的現象,應該加大執法力度。首先,針對于“非法占地、未批先建”的現象,應該采用如下兩種處罰方式:一,拆除所建的建筑,回歸土地;二,補辦土地承包手續或者是土地建立手續,而不是建大的采取罰款的方式,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非法占地”是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進而消除有錢就可占地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土地使用的規范化。其次,對于“無故荒地”的現象,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懲罰手段:一,罰款;二,處以警告;三,回收土地所有權,進而消除“荒地滿村”的現象。同時,各個地區應該建立專業的督察小組,由督察小組人員進行定期檢查,并及時向上級匯報檢查情況,進而實現土地規劃以及管理的完善化。

篇(2)

關鍵詞:基層土地規劃;經濟性;發展性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基層土地規劃是指國家對農村基層地區的土地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綜合經濟行為。基層土地規劃工作在我國國土資源總體規劃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項集實踐性、規劃性和基礎性為一體的國家行政行為。科學合理規劃基層土地資源對于維護農業生產安全、緩解土地資源短缺、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保障[1]。

1.當前農村基層土地規劃現狀

(1)農村基層土地政策更換頻繁。農村土地面積有限、用于農業發展用地控制嚴格,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國家針對基層土地規劃的政策具有嚴肅性、強制性的特點,而農村基層土地規劃必須體現長期穩定性。然而不少農村地區,土地政策更換頻繁,導致土地規劃缺乏整體性長遠打算,最終出現規劃不合理、布局欠科學的弊端[2]。

(2)基層土地規劃缺乏匹配的經濟基礎。我國基層土地大部分處于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由于自身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經濟基礎薄弱,盡管有國家相關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扶持,但是限于本地區的經濟基礎問題,加之交通條件、人們觀念的制約,導致基層土地規劃舉步維艱。

(3)基層土地規劃設計缺乏科學性。傳統的基層土地規劃設計和布局呈現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明顯,土地規劃缺乏科學性,從而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混亂、用地緊張等問題。

(4)基層土地規劃制度可行性低。在基層土地規劃制度方面,以往的土地規劃制度漏洞大、彈性空間大,以理論性為主,缺乏具體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調整策略,導致制度在后推行過程中困難重重。加之群眾對土地資源規劃缺乏監督,導致一些行政人員濫用手中職權,。此外,由于受到設備和技術的制約,很多基層農村地位無視國家政策和法律,濫用用地,征用農業發展土地,導致基層土地問題越來越凸顯。

2.基層土地規劃基本原則

(1)經濟性原則。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和合理規劃利用逐漸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基層土地規劃工作必須嚴格遵循經濟性原則,科學合理規劃土地,合理布局土地分區和土地利用功能,樹立“節約用地,綠色環保”的思想。基層土地規劃中,應保證農業發展用地,滿足人們住房、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用地要求,合理規劃和布局土地資源,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3]。

(2)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指基層土地資源規劃要體現科學發展觀思想,既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基礎相協調,又要體現當地經濟長遠發展目標。因此政府土地資源規劃部門應該從科學高效的角度著手,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當地土地資源優勢,以合理土地規劃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此外又必須做好土地資源保護節約工作,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3.實現基層土地規劃經濟型與發展性協調一致的途徑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行之有效的土地規劃方案。基層土地規劃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調查當地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找出當地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并從符合當地長遠經濟發展的角度制定布局合理、規劃科學的土地設計方案,避免出現土地布局矛盾、互補協調的現象發生。

(2)一切從實際出發,落實基層土地規劃。積極全面落實基層土地規劃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協調新老城區土地關系。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新老城區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規劃難免出現矛盾和交錯,為了避免新老城區土地利用矛盾,應該對新老城區交接地區以及新老城區的功能等做科學調研和周密布局,確保土地資源無浪費、無荒置現象發生。第三,科學布局農村用地。農村用地包括農業生產用地(種植、電網、灌溉、道路等)、農民生活用地(住房、娛樂、健身)。在處理兩者的關系時,應保證農業發展用地,滿足人們住房、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用地要求。第三,土地資源的保護。基層土地資源應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3)加強土地規劃管理和監督,減少濫用征用現象。農村基層土地用地方面存在土地荒置率高、土地不合理布局的現象。比如農村田埂過密、曬谷場面積過大、溝塘遺棄等。因此要加強土地管理和監督,重新規劃和整合農村基層土地,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和浪費。同時政府部門成立基層土地資源監管小組,針對非法占用土地、土地流轉欠合法等行為應嚴懲不貸。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優化農村土地規劃配套設施。政府方面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和財政幫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優化建設農村的道路、水利、電網等基礎設施,同時強化基層民眾的節約意識和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的觀念,讓“土地節約,土地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4.結束語

當前基層土地規劃中存在土地管理體系缺乏、土地布局混亂、土地政策延續性不強、制度可行性低、執行力度差等弊端。要成功促進基層土地規劃的經濟性與發展性協調一致,必須做好基層土地管理和規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一些從實際出發,堅持經濟性、發展性原則,加強土地整體規劃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政府財政扶持力度,優化農村土地規劃配套設施,強化基層民眾的節約意識和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的觀念,這樣才能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曾艷紅.淺談基層土地規劃的經濟性和發展性[J].科技論壇,2014,(8):236-265.

篇(3)

關鍵詞:農村土地管理長遠規劃依法征用合理補償

目前,從大的范圍看,我國現在正面臨著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對土地的規劃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近年來國家在行政區劃上有了一定調整(如重慶直轄市的建立),使得土地布局與現實利用有部分脫節,這給土地的開發利用乃至保護帶來了難處。因此,對土地的長遠利用做整體規劃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一、著眼長遠,做好土地長遠規劃

1、新時期做好土地規劃的原因

長遠來看,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會對地方發展、國家經濟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土地規劃作為政府調控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加強土地規劃和土地管理,促進土地資源合理、高效

科學利用的基礎和保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隨著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城市化、工業化對建設用地需求旺盛,這就使土地閑置、浪費的現象大量減少,部分地區對土地的合理利用率節節攀高!這對整個的土地管理利用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訊息。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區發展有了長遠的土地規劃,土地規劃中對長遠發展和短暫發展的關系處理非常得當。這也得力于我國先后組織開展的兩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實施工作。第一次規劃是在1997年,其重點在于加強我國土地宏觀管理,保護耕地,協調各業用地。歷經多年的艱苦探索,我國在理論和實踐上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今后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后備資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次是2003年開始試點的,其重點在于全面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這是要妥善處理當前與長遠、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是要以“控制與保護”為核心,充分體現出國家從社會宏觀的、長遠的和根本的利益出發,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實行管制,研究土地利用分區的原則、類型及劃分標準等方面進行創新,確保分區符合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大力推進土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推動能力。

兩次大范圍土地規劃,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實踐告訴我們,各省、市、縣、鄉應針對自身地域特點、發展方向,做出切合實際的長遠規劃并嚴格實施,必將對本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新時期做好土地規劃的意義

土地規劃的意義應該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⑴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優化配置,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規劃要本著集約、高效利用的原則,合理布局,統籌考慮,堅持內涵挖潛與外延擴大相結合、以內涵挖潛為主,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在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土地的集約利用。要用規劃帶動農村居民點集中和城鎮用地的內涵挖潛,加快舊城改造和舊村改造步伐,促進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⑵對土地的長期規劃,能實現科學長效管理。依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認真制定好各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加強在實施中的管理,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項控制指標的落實,具體計劃實際情況分解落實,從而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⑶對土地進行長期規劃,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的合理需求。要正確處理保障建設用地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關系,統籌安排,科學合理地確定用地指標,保證城市化、工業化發展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需求。例如: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在土地空間布局上,應妥善處理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城鎮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城鎮發展空間方面,考慮多向荒地、劣地、低山坡地發展等等。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各行政區劃應充分理解其重要意義,端正思想,為建設國家美好明天做好準備!

二、明確土地所有權,依法實施土地征用

目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究其原因,是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在近期中國的發展來看,這種需求還會不斷增加。

由此,很多農村閑置土地會被充分征用,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這個過程中,在具體操作上,工作人員應增強法律觀念,把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不要受利益的驅使,征地過程中,杜絕出現“虧農”、“害農”現象。

從土地所有權來看,我國的法律和相關規定明確規定農村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因此在土地征用中,應充分考慮農民切身利益,不能一刀切,講求方式方法,多尋求實現“農民集體所有”的組織機

制和途徑,力避土地變為鄉、村或個別鄉、村干部所有,保障農民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詳盡的規定有關土地的法律法規,是我們做好土地工作的導航燈!

三、立足實際,做到科學合理公平補償

最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開發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閑置土地被合理利用,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把這個問題處理到位,避免不該出現的問題。在征地的過程中盡量避免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情況。對諸如征地補償費用管理、土地的高效合理運用等問題都要科學、認真對待,杜絕引發各種矛盾和糾紛。所以,現階段立足實際,做到科學合理公平補償,有利于新型農村建設,有益于建設和諧社會!

篇(4)

癥狀:目前,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轉過程中,遇到了以下問題:第一,土地流轉一般依靠村干部的協調或血緣關系、鄰里關系達成;第二,土地流轉的價格難以達成;第三,土地流轉范圍只能局限在一個村里,無法跨界流轉。

診斷:把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放在首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要規避土地流轉中的問題:第一,一定要把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放在首位;第二,一定要重視保護18億畝耕地;第三,保障土地的使用效率,就是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

農地征用沖突

癥狀:農地征用的補償標準,往往成為農地征用中引發政府(主要是鄉鎮政府)、村級組織和農民三方利益沖突的焦點。

診斷:征地沖突源于收益分配不合理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導致征地問題發生的沖突比較普遍,也比較嚴重。所以我說,我們不要因征地問題上發生的沖突,反過來說農地出了事。所以通俗的話叫“農地本無事,征地自擾之”。征地問題是如何平衡農民與城市中的政府和開發商權利的問題。

耕地質量堪憂

癥狀:有報道說,當前我國一些地方陷入對化肥的過度依賴。農民的化肥用量逐年增加,不僅造成了土壤土質的惡化,而且某些化肥所含有的重金屬正在威脅人類的安全。

診斷:改良土壤首先在于生產體制和生產形式的監管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提高耕地質量,首先需要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中低產田占我國耕地總量的三分之二,改造中低產田需要提高土壤的有機質、灌溉條件等,需要治理耕地污染。

改良土壤存在困難,首先在于生產體制和生產形式很難監管。國家雖有防范污染的一套法律法規,但真正實施起來很難,對經營分散的土地沒法監管。

土地規劃問題

癥狀:目前我國土地規劃可分為國家、省、市、鄉、縣五個層次。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規劃的制定與規劃的實施往往脫節;動態的經濟發展與靜態的規劃之間存在矛盾;方法滯后,無法有效保護耕地等。

診斷:土地規劃戰略需要關注四個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土地規劃戰略需要關注的四個重點問題:一是人地關系協調與土地供需調控,二是規劃編制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改革,三是土地資源持續利用規劃,四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統籌銜接。

土地補償制度滯后

癥狀:現行農村土地補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的范圍”不明確;土地征收過程中農民主體地位缺失;農民對征地補償的合理、合法使用及監督缺乏有效的制度和司法救濟途徑。

診斷:讓農民與政府協商、談判形成補償價格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公共利益征收補償,完全可以通過農民和政府的協商、談判形成補償價格,從而形成一個“事實上”的價格。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已提出一些改革原則。這些原則涉及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的界限,逐步縮小征地的范圍。在城鎮規劃區外,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占用農民集體土地時,這部分土地可以不征收,讓農民直接參與經營和開發,保障農民獲得開發收益的權利。

土地產權問題

癥狀:目前,我國的農村土地產權存在著土地產權不明晰、農民土地承包不穩定、集體土地產權流轉違法現象普遍、集體土地產權時常受到侵犯、農民的土地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診斷:農村土地產權問題需進一步細化

經濟學家樊綱:完全的產權和財產租賃權相比至少有一個差別:是否有土地財產抵押和出售權。或許可以這樣講,這些年地產市場的發展實際上已使中國農民分化為兩大群體――城鄉結合部那些就業已經轉換、已經可以靠經營地產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主”,以及遠離城鎮、仍以務農為生的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因而農村土地產權問題需要進一步細化,加以分析,區別對待。

違法用地問題

癥狀:今年上半年受區域發展規劃實施、城市新區建設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和違法成本低等因素影響,土地供需矛盾加劇,違法違規反彈的壓力很大,不少地方出現耕地流轉“非農化”傾向,非法圈占土地開發房地產、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小產權房”、工業園等。

診斷:違法用地是政府的腐敗行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熙瑞:違法用地源自利益驅動。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土地督查,另一方面加強對違規用地的嚴懲。那些美其名曰引進的項目,實質上損害的是當地百姓利益。這歸根結底就是政府的一種腐敗行為,侵蝕了政府健全的機體。一定要嚴懲違規違法用地,還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

土地供應雙軌制

癥狀:目前,我國土地出讓制度存在“非市場”和“市場”出讓的“雙軌制”。“市場”出讓的方式就是通過買賣的招標、拍賣、掛牌制度;“非市場”出讓方式則是政府部門通過劃撥、協商等方式出讓土地。

診斷: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是一個趨勢

北京大學和諧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正山:現在的劃撥用地,除了城市的存量土地外,還有很多是從農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的,有些土地也并非用在“公共利益”的建設中,但是用很低的價格征地,農民的利益大大受損,并沒有按照市價來補償。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從農民手中征得廉價的土地。因此,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是一個趨勢,可以通過市場價格來補償被征地的農民,維護他們的權益。

土地利用粗放

癥狀:我國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過多地占用了土地資源,而且土地利用十分粗放。這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基礎。各地風起云涌的造城運動背后是大片大片的土地被粗放利用甚至被浪費。

診斷:應用價格杠桿促進土地集約利用

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土地科學中心主任蔡運龍:當前,土地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變外延式的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為更集約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政策引導之外,需通過建立合理的經濟機制促進土地使用者的集約用地行為。如果真正實現了土地的高價,在價格杠桿的作用下,土地利用將朝著更加集約的方向發展,土地需求的沖突就能得以解決。

土地財政依賴

癥狀:“十一五”時期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累計超過7萬億,地方財政總收入中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占比從2006年的38.9%,增長到2010年的65.9%,這就表明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越來越大。

篇(5)

【關鍵詞】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對策

1.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分析

在我國的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如何協調土地資源保護與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2]。很多農村存在建筑批準審核程序不嚴格以及未批先建的情況,一些地方的耕地荒蕪或者毀壞情況嚴重。同時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體制,土地管理部門對于大量土地違法行為缺乏必要的控制,更談不上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轉。此外,我國缺乏相應的土地流轉評估、咨詢和仲裁等機構,土地管理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管理,一些職能部門的權責界定不清晰。在土地管理過程中如果牽涉到多部門的利益,很容易出現各部門相互制約、推諉的情況。當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農村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混亂

我國很多農村在土地管理和使用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例如農村隨意建房的現象較普遍,并且在沒有經過批準的情況下向外延伸。一些農戶在建房過程中只關注了生活便利這一方面,對于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影響農業生產等缺乏考慮,因此在建房過程中隨意侵占農田。一些農戶在生活水平提高后紛紛蓋起來新房,原有的房屋被閑置一旁,這也讓農村"空心房"的數量越來越多。此外,部分農村土地在轉讓后出現無人管理的現象,或者出現使用耕地作為墓地等現象,這樣導致農村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嚴重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生產。

1.2缺乏健全的農村土地管理體制

在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目前還缺乏土地違法案件處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在出現土地違法案件后無法及時有效處理,同時缺乏完善的土地產權制度,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損害農民的合法權益。部分法律中雖然規定農村土地歸農村集體所有,但農民對土地沒有處置權,因此在土地征收等工作中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作為農村土地的主人,在缺乏土地處置權的同時也喪失了所有權,容易出現土地管理松散等問題。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約束土地違法等行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管理人員的管理難度,而且部分土地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以及缺乏合理的土地流轉體制等,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1.3農村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缺乏規劃

我國很多農村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缺乏必要的規劃,如建筑規劃不合理,道路缺乏維護以及生活環境惡劣等。由于農村土地管理中沒有可供參考的規劃編制,增大了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隨意性。一些農民和土地管理人員缺乏對土地所有權的認識,大多數認為誰使用土地就歸誰,在劃分建筑用地過程中沒有統一的規劃,導致建筑用地的使用權十分模糊,很容易引發各種土地糾紛,這也是導致農村建設混亂的原因之一。一些農民由于受到封建和迷信思想的影響,在劃分宅基地過程中過分看重風水,嚴重阻礙了科學劃分土地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部分村莊的地形較為特殊,在建房等方面很難統一規劃。

1.4農民逐漸減弱了對土地的依賴感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上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推進,農業生產獲取的收入已經無法滿足部分農民的需求,因此很多農民已經不再局限于通過農業生產獲得收益,尋找非農業途徑就業的農民越來越多,這樣農民逐漸減弱了對土地的依賴感,農民與農村土地之間也不再是相依為命的關系。

2.加強農村土地管理的對策

農村土地是農民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也是農民獲取收益的重要載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必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改變當前農村土地管理的現狀,加快推進新農村集體土地規劃的編定,提高農村土地規劃和管理的力度。

2.1強化農村土地的規劃意識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想改善我國農村土地的整體狀況,首先應該調整農村土地管理的整體格局,制止和杜絕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違法拆建等問題,將一些規劃不合理的建筑拆除,對農村房屋建設進行統一規劃,以此讓農村的整體面貌得到改善,達到美化農村居住環境的目的。在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中應該注重協調規劃,處理好土地資源保護與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在管理過程中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做到統籌兼顧,保障城市和農村的發展相協調,做到城鎮建設中有法可依,農民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城鎮和縣域的發展能夠得到促進。通過改變傳統的土地管理方式,將粗放型的土地經營管理變為集約型的管理,提高土地管理中的集約程度,以此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加大土地管理過程中的監管力度

土地管理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定期開展巡查活動,對于土地違法等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指導農民在建設房屋過程中按照規劃執行,組織集中建設房屋以便于統一管理,對于空閑房屋、閑置土地等應該合理利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好宣傳教育,改變一些農民的錯誤觀念,讓他們了解到土地屬于公共財產,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過于隨意。在農民宅基地的劃分工作中應該制定嚴格的標準,杜絕隨意擴展建筑范圍以及侵占耕地等情況,對于土地違法行為應該給予合理的處罰,以此減少和杜絕類似的情況,為農村土地管理和農業生產構建良好的環境。

2.3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

農民由于各種原因轉讓土地承包和經營權的行為稱為土地流轉,在土地轉讓過程中應該按照相應的規范執行,做到"依法、有償、雙方自愿"。地方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監督和管理,將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流轉管理措施,對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同時對土地流轉過程中的產權管理進行嚴格控制,對于集體建設用地出現的流轉,首先做好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價格管理工作,對土地流轉過程中涉及到的稅收制度等進行必要的完善與規范。此外,在土地流轉工作中應該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為土地流轉管理提供法制保障,不斷完善土地流傳法制體系。

2.4加強農民法律法規政策教育,增強保護土地意識

對于土地保護意識較為薄弱的農民應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促進國家的土地政策與制度的貫徹與落實,從而提高農民對土地的保護與利用的正確認識,可以從長遠性、全局性、生態發展等角度進行考慮,摒棄狹隘的、自私的、個人的經濟利益觀念,減少基層土地管理執法的難度。

3.結語

在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中應該做到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實際情況。相關部門應該努力強化農村土地的規劃意識,加大土地管理過程中的監管力度,不斷完善農村土地管理法律體制,以此保障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王衛東.淺析當前土地整理工作的問題及建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23).

篇(6)

【關鍵詞】GIS,新農村,規劃,應用

1. 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各方面制度體系建設更加完備,新農村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并且作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在新農村規劃過程中,要從農村經濟社會的整體性出發,根據農村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措施,而在這一過程中,GIS的功能是無可替代的。GIS在新農村規劃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涉及到農村資源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農村的區域性規劃,農村土地資源的規劃和監控以及農村環境評價和環境監控等各個方面。目前,我國的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作用仍然不夠明確和具體,因此,必須從當前我國GIS發展的現狀和實際出發,加強理論研究和創新,在總結應用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先進經驗,實現GIS應用的體系化和規范化,為新農村規劃提供借鑒性意義,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2. 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特點和作用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是融合測繪學、遙感學、管理學、信息科學、環境學、計算機科學和地圖學于一身的新興科學技術,主要功能在于現代空間分析和處理地理信息技術,從而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增強決策的科學性[2]。GIS作為空間數據分析管理的一項技術手段,是由系統管理操作人員、空間數據、計算機軟件系統和計算機硬件系統這四個部分所組成的。GIS的功能主要體現在 資源管理功能、區域規劃功能、國土監控功能和輔助決策功能上。

2.1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特點

GIS以其自身的突出優點,在新農村規劃工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一個突出優點在于它的快捷性。GIS在農村規劃中能夠對數據信息進行全范圍的、即時性的監控工作,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更新,包括農村土地信息,住房和交通信息等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此外,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另一個突出優點在于它具有極強的應用性。GIS對農村收據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都是有針對性的,它能夠通過對各項數據的分析,對政府決策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應用到政府的決策上,從而促進政策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其次,GIS在新農村規劃中還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新農村規劃過程中,GIS所發揮的作用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內容涵蓋經濟發展,交通規劃,住房規劃,土地利用,環境監控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2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作用

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資源管理功能,交通規劃功能,住房規劃功能,土地規劃功能,環境監控功能,區域劃分功能等幾個方面[3]。

2.2.1資源管理功能

資源管理功能是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功能。GIS能夠對資源實現有效的清查、管理和分析,能夠完整的獲取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相關信息,并能夠有效地實現各種資源信息的動態監控。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資源管理功能能夠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及時掌握資源現狀,對于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較為科學的數據信息,從而能夠更好的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2.2.2交通規劃功能

交通規劃功能是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又一項重要功能。該項功能通過對人口分布圖層、經濟發展圖層以及其它圖層的疊加,模擬出較為合理的交通規劃圖示,從而緩解極易出現的交通擁堵和交通壓力,實現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條件,促進消費,拉動農村經濟發。

2.2.3住房規劃功能

住房規劃問題是進行新農村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而GIS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GIS能夠通過對現今農村人口分布情況、現今農村住房分布的分析,從而實現農村住房規劃的功能。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農村住房建設支出,能夠更好的實現住房建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優化住房環境,提高住房質量,推動農村住房建設的有序進行,更好的實現新農村規劃的目標。

2.2.4土地規劃功能

土地規劃是新農村規劃過程中的基礎性工作,因此必須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GIS能夠對土地肥沃程度、土地鹽堿化、地形地勢、資源分布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從而確定土地利用類型,實現土地使用價值的最大化,為當地政府在土地規劃工作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2.2.5環境監控功能

GIS在新農村規劃中能夠有效的實現環境監控功能。一方面,環境監控功能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性的環境咨詢,方便公眾生活。另一方面,環境監控功能能夠對可能發生的環境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切實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促進新農村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時,環境監控功能對于環境規劃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新農村環境建設提供借鑒性意義,保證新農村環境的清潔和健康。

2.2.6區域劃分功能

在區域劃分上,GIS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新農村規劃中,GIS能夠通過對資源環境、人口分布、交通情況、住房分布、環境條件等相關圖層的疊加,實現對區域的合理劃分工作,根據不同的功能,將區域劃分為居民區、環境保護區、文化區等相應的區域,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建設,促進區域劃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如何更好的推動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發展

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資源管理、交通規劃、住房規劃、土地規劃、環境監控、區域劃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從我國當前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實際出發,不斷促進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更好發展。要進一步推進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專業性。要通過宣傳,提升政府規劃部門和社會公眾對于GIS在新農村規劃中重要性的認識,在資金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要進一步完善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隊伍建設,積極吸引專業的技術人才,注重對GIS管理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素養的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把握我國新農村規劃政策,更好地結合新農村規劃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探討和研究,積極鼓勵創新,不斷提高GIS在新農村規劃中建設的科學化水平[4]。地理信息技術是進行新農村規劃中的核心和關鍵,我們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信息化體系。在內容涉及上要更加廣泛,在數據信息上要更加嚴密和準確,在信息交流上要更加暢通,在管理更新上要更加及時。我們要通過完整有效的GIS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新農村規劃水平,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

4. 小結

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發揮著資源管理功能,交通規劃功能,住房規劃功能,土地規劃功能,環境監控功能,區域劃分功能等多項功能,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對于GIS在新農村規劃的重視程度,從當前我國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加強GIS管理操作人員的專業性,建立完善的GIS在新農村規劃中的體系和制度建設,加強監督和技術指導,不斷推進GIS在新農村規劃中應用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促進新農村規劃的又好又快進行,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增強農村社會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為新農村規劃提供借鑒性意義,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德明,王龍俊,付偉.GIS應用淺談.東北測繪[J],2009年,第3期:22-25?

[2]陳海彭.GIS應用向多領域發展?向縱深推進.中國計算機報[J].2009年,第12期:58-60?

篇(7)

[關鍵詞]中國農村;“空心村”現象;原因;問題研究;對策

一、“空心村”現象

“空心村”現象的定義:所謂“空心村”現象,是指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諸多村民各種原因的遷徙和撤離,致使原來人們賴以生存居住的村落,出現極大部分的“空巢”現象,即房屋猶在,卻是無人居住,造成大量的閑置狀態。這種現象既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農村土地流失的重要形成原因,其給我國和諧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影響巨大甚至是無法估量的。

我國農村“空心村”問題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負面產物,并已經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已經形成我國目前新農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認真對“空心村”問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導致“空心村”問題的根源自然是經濟問題。然而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的嚴重滯后是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固有原因,如何解決“空心村”問題?其直接出發點毋容置疑當然是完善農村土地規劃制度的同時更應當加強執法力度以保證實施。

從根本上看,“空心村”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期出現的一種鄉村地域系統退化性演變的結果,這種結果導致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和低效利用,因為當前尚沒有一個可以供借鑒和有效控制的機制來有效解決,從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面對今天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北方平原耕地集中地區“空心村”的現狀進行調查、潛力評價和整治模式研究,對優化城鄉土地資源配置、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重大戰略意義。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一、“空心村”問題的形成原因

調查發現,“空心村”問題主要是由經濟、傳統觀念、農村土地規劃、法制意識、自然條件等五個方面的問題綜合作用產生的: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

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發現,由于在我國農村仍長期存在著濃厚的”宅基地私有制”觀念,導致大多村民想當然地認為宅基地千百年來就是屬于自己的“不動產”。他們認為只要分給自己這些宅基地就自然永遠歸個人所有。相當部分的村民認為老房子是祖業,無論如何也不能拆掉祖上傳下來的房屋,這種傳統觀念在相當一部分村民心中比較傳統和堅定。許多村民即使已經又蓋新房甚至已經搬離老村落,也不舍得把老房子及其宅基地交給村委會。這種傳統觀念的深刻影響是導致“空心村”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管理規劃體制的缺失

農村宅基地規劃問題在各地普遍存在規劃意識淡薄,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體系,以至于導致村鎮規劃建設有名無實,有些地方的鄉村干部甚至隨意亂批、亂放宅基地。對于申領新宅基地的農民又沒有按照規定發放新宅基地的同時收回其舊宅基地。再由于鄉村干部的頻繁更替,規劃和政策不能保持連貫性和切實落實,致使許多問題多年積壓,形成“歷史問題”,甚至導致新的規劃也不能正確落實。

(三)經濟因素的制約

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的發展,許多農民通過經商等方式發了家致了富,積累了財富,這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民,由于具備了經濟實力,所以,大多離開原來的老宅子,在村子自己的承包土地上或者從村里“有償使用”發放宅基地(實際大多是有償出讓)時競買來的地塊上蓋新房,還有的村民經商賺了錢在縣城或其他城市購買了住房,搬遷到城鎮里居住了,從而使老房子長期閑置,導致形成“空心村”現象。

三、“空心村”的嚴重后果

在平原地區大多數農村,原來種地還要交農業稅,現在種地國家還給補貼,更無什么后顧之憂。甚至因為村委會由于本村無有什么企業和賴以產生效益的企業和廠子,村干部的工資待遇解決不了,致使類似這樣的村里歷任干部只得權宜之計就是“賣”地取得收入來解決經費問題。所謂“賣”地,其實就是在原來村里承包給村民時預留出來的“機動地”(屬于村委會掌控)。根據市場行情,從前些年的每畝一兩萬元,到現今的三、四萬元或更多一些。當然這是以賣宅基地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名義,村干部收取了錢款,給出錢戶開具村委會證明,這地就歸該戶所有了,對外可以說承包等。現在這種情形在平原地區的許多的“窮村”(村委會沒有收入的)屢見不鮮。還有些原來居住在村邊的農戶,在村干部頻繁更替,幾乎無人認真管理的情況下,仗著自己的居住優勢,肆意的擴張、蠶食村莊邊角的土地,擴建自己的宅院,有的甚至擴張至原來宅基地的數倍而圈起了高墻大院。還有的竟然在自己已經將房基地蓋到邊緣的農戶,卻又在墻外強行再圈地占據街道,因為村干部的視而不見,于是就紛紛仿效,致使現在所有街道都狹窄到甚至無法使過往車輛錯車通行。

四、“空心村”問題解決的思路與對策

“治理‘空心村’,事關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城鎮化的推進、村容村貌的改善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建設新農村、實現農村科學發展必須正視和研究解決的‘新矛盾’。”為切實治理好“空心村”,各級管理部門應當協同配合,從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首先,應當科學制定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

河北省青縣陳嘴鄉張泗河村實施“空心村”改造工程,通過多渠道籌資,大力度推進,取得顯著成效。該村是典型的農業村,現有250多戶、900多人,耕地3000畝。村民多采取筑高臺墊宅基的方式建房,形成高臺式村民住宅。隨著經濟發展,日益富裕的村民開始建新房、遷新居。因缺乏規劃,建新村不治舊村,建新宅不拆舊宅,使該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空心”面積約占全村的三分之二。村民新建住宅“攤大餅”式向村外擴展,宅糧爭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改造“空心村”不僅是拆舊建新的問題,更是對村民舊傳統、舊思維的破除。能否爭取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事關“空心村”改造的成敗。在鄉黨委、政府和縣國土部門的幫助下,該村改造工程共分三期進行。到2010年全面改造完成,該村將形成“一橫兩縱一環形”的街道框架,建成“設施合理、道路暢通、房屋整齊、綠樹成蔭、環境整潔”的新村莊。

其次,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精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必須嚴格按照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總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與開發、復墾掛鉤的原則,以保護耕地為重點,嚴格控制占用耕地,統籌安排各業用地的要求,認真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修訂和實施工作。”建立城鄉土地置換機制,允許農民在一戶一宅原則下,原有農村宅基退耕后,按一定比例置換中心村或城鎮建房用地。

第三,認真研究實施綜合治理

如對于問題嚴重的“空心村”,實行農民新增宅基地指標“凍結”政策,限制村莊規模外延伸;積極推進中心村和鄉鎮建設,把治理空心村與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土地綜合治理相結合。

第四,利用民間資金投資農村空心村改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呦系列呦交|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色大师| 18美女裸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凸凹人妻人人澡人人添|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14美女爱做视频免费|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h文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а√天堂|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