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茶文化的影響

茶文化的影響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08 10:58: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的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的影響

篇(1)

關鍵詞:茶文化;陶瓷藝術;生產技術;應用理念;設計創新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明,在成熟的文明機制中,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善的元素內容,這些元素內容是以物質元素應用為基礎,融入具體應用理念的元素體系。當然,在整個文明體系內,通過各種元素進行融合作用,從而構成了體系化的文明體系。在這一傳統文明體系中,茶文化和陶瓷藝術就是其中極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在這一藝術元素中,其不僅是豐富的物質元素,同時也是融入了相應價值理念的具體設計元素。尤其是茶文化在形成和應用過程中,想要實現最佳應用效果,就必須從其應用基礎分析入手,通過分析其中所具備的關聯元素,從而形成完善全面的應用效果。

1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分析

隨著當前人們對生態健康養生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只有將茶文化體系的具體理念內容融入到社會發展應用過程中,才能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實現茶文化的最大利用價值。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中的具體理念和內涵進行系統化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實際上包含著成熟的發展體系,尤其是整個茶文化體系中,通過將物質元素與精神理念進行系統化融入,從而實現對茶文化體系的成熟全面認知,其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認知狀態,同時也在融入時展趨勢和人們具體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具體完善理念內涵,結合選擇合適的傳承載體基礎上,從而實現對茶文化的理想傳承效果。茶文化作為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僅為我們了解和應用傳統文化提供了基礎,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茶文化應用過程中,其對相關元素應用也形成了各種影響。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飲茶環節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不僅感受著系統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時也對茶文化理念形成了成熟感知。而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茶具有著重要作用,人們使用茶具品茶,不僅能夠感受茶中所具有的芳香,同時也能對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形成全面認知。在使用的茶具中,陶瓷茶具有著成熟的應用體系。茶文化體系中的最大價值內涵在于其將具體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到相關物質元素基礎上,而這些理念不僅包含豐富體系化的人文理念內涵,同時其中也包含了相關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因此認知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容,并探索該內容體系的具體應用思路,就極為必要。但是結合當前茶文化體系的應用狀況看,多數人未能對該文化體系的價值理念和多樣元素形成全面認知。傳統茶文化理念作為整個傳統文化體系的核心和關鍵,其必須將具體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通過深層次探究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元素和客觀理念,從而實現對傳統茶文化的理想傳承。

2陶瓷藝術的具體理念及發展特征認知

事實上,陶瓷藝術在整個文化體系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元素,而陶瓷藝術的應用,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表現,同時也是人們生活標準和要求的具體提升。陶瓷在生產應用的初期,其更多是作為生產資料出現的,無論是材料的生產與提取,還是整個陶瓷生產技術的完善性,均較為局限,在這一過程中,陶瓷藝術更多充當的是極具應用屬性的生產工具。而隨著陶瓷應用與研究不斷成熟,陶瓷工具在生產應用過程中,其藝術性元素和文化性元素逐漸融入其中,從而實現了陶瓷藝術的體系化形成。當然,在陶瓷藝術應用過程中,其通過生產陶瓷茶具,通過融入相關文化理念,從而實現了陶瓷藝術與茶文化理念的系統化融入。當然,陶瓷茶具在應用過程中,其不僅為茶文化傳播提供了相應載體和基礎,同時也為茶文化發展提供了相應動力。事實上,陶瓷藝術也為茶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相應支持。想要形成茶文化對陶瓷藝術的具體影響認知,就必須突破單一的文化元素形式,通過具體融入,從而形成對茶文化和陶瓷藝術價值的全面認知。隨著當前多元文化發展應用不斷成熟,如今,茶文化和陶瓷藝術作為重要的傳統文化資源,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極大發展壓力,而想要對這一問題進行突破和解決,就必須從該藝術體系中所具備的價值內涵分析入手,通過探究其中所具有的藝術元素,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發展背景下的藝術傳承理念探究。

3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與陶瓷藝術的傳承壓力

隨著當前多元文化經營發展不斷成熟,如今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傳承壓力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多元文化成熟發展的今天,茶文化與陶瓷藝術很難實現理想的傳承效果,特別是在多元文化經營發展過程中,傳統的茶文化和陶瓷藝術由于缺乏合理完善的傳承載體,從而使得這一系列文化元素未能形成全面傳承。傳統茶文化有著豐富價值理念和內涵元素,其是當前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也是豐富認知元素的重點,因此如何才能在多元文化發展壓力下,提升茶文化和陶瓷藝術的具體應用內涵就極為必要。當然,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茶文化與陶瓷藝術都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我們需要注重文化開發與保護的系統化融入,通過創新發展,結合保護機制與開發策略相結合,從而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傳承壓力。所謂多元文化,實際上是多種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而在這一系列文化元素系統化傳承過程中,其不僅需要將各種文化的具體元素進行融入,同時也要對整個文化體系中所具備的價值理念進行全面融合。實際上任何一種文化在應用過程中,想要實現最佳應用效果,都必須從其中所具備的內涵理念中切入,通過融入理念元素,從而實現創新發展的理想目標。不僅如此,在多元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文化之間的融合也有著重要要求,當然,將各種具有內涵關聯性的文化要素進行融入,從而也使得各種關聯性文化也實現了有效推動力。對于茶文化與陶瓷藝術來說,茶文化是陶瓷藝術的內涵,而陶瓷藝術也為茶文化傳承發展奠定了相關基礎和載體,因此想要實現多元文化的最佳傳承效果,就需要尋找到合適的傳承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如今人們具備了參與各項消費活動的具體基礎。客觀的看,在人們參與社會生活過程中,生態綠色、文化娛樂消費也發展成為人們新的消費理念。而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也對人們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有效應用。無論是茶文化元素,還是陶瓷藝術理念,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消費內容。但是,想要對最大效果滿足消費者的多元文化認知,就需要充分結合人們的客觀需要,并且對整個社會傳承環境進行有效改造,從而使其在充分滿足文化需要的同時,實現多樣文化內涵的全面融入。

4茶文化對陶瓷藝術的相關影響

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還是相關陶瓷藝其不僅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文明理念的有效詮釋和表達,因此在整個文化機制建設過程中,需要發掘和探究多種文化要素,尤其是需要尋找部分極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元素,通過系統化融入,從而實現茶文化藝術與陶瓷藝術的全面融入。茶文化與陶瓷藝術相結合,形成了豐富的陶瓷茶具藝術。其中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理念,更是為陶瓷藝術和茶文化的創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陶瓷茶具藝術作為當前茶葉產業經營的主體和關鍵,提升陶瓷茶具藝術的內涵元素,豐富陶瓷茶具的藝術設計理念,直接關系到其綜合價值的詮釋與發揮。當然在整個傳統茶文化應用過程中,弘揚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內涵,并將其與陶瓷藝術文化的相關內涵想系統化融入,其不僅是對該文化藝術的創新,同時也為該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和民族認同感的實質性提升提供重要幫助。對于茶文化來說,其與陶瓷藝術之間存在相應關聯點,而這一關聯點實際上就是陶瓷茶具,因此優化陶瓷茶具的生產設計,創新陶瓷茶具的材料選擇,通過有效融入豐富的設計理念,從而實現茶文化與陶瓷藝術的有效結合。通過選擇合適的設計元素和文化理念,并探究適合二者融入的元素,通過有效創新,從而實現整個設計元素的有效應用。茶文化不僅是成熟的文化體系,其同時還是系統化的發展理念,對于陶瓷藝術發展來說,想要實現該藝術體系傳承發展的理想效果,其不僅要從茶文化體系中尋找到與陶瓷藝術利用相結合的共性元素,同時也要從傳統藝術體系中,尋找到合適的理念內涵,通過將其融入到整個陶瓷器具生產過程中,從而為整個藝術發展提供實質性推動力。對于整個傳統茶文化運行而言,通過有效開發傳統茶文化的各項內容,能夠為陶瓷藝術的系統化經營發展提供相應幫助。在傳統茶文化經營建設過程中,通過對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進行改造,充分發揮傳統茶文化的資源優勢,融入實質性創新和元素完善,從而為傳統茶文化開發建設提供相應支持和幫助。

5結語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如今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重要變化,與此相關的是,各種生態;綠色元素發揮具體文化元素也成為人們新的關注點。在這一過程中,茶文化和陶瓷藝術就具備了相應價值。而在茶具生產設計過程中,陶瓷藝術有著重要的應用技巧和成熟度,無論是茶具的應用材料選擇,還是茶具的生產發展歷史,都與陶瓷藝術發展應用有著重要關聯。可以說,茶文化對于陶瓷藝術的發展傳承有著重要作用和價值,其不僅為陶瓷藝術創新提供基礎,同時也為其理念內涵融入提供相應保障。

參考文獻

[1]姚素媛.17世紀后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西方文化對中國陶瓷藝術的影響[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3(2):131-134.

[2]林建群.陶瓷藝術在建筑室內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緣來如瓷”會所設計為例[J].中國陶瓷工業,2014(3):220-222.

[3]龔保家.中國傳統陶瓷工藝在現代環境藝術中的應用開發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3-75.

[4]董余靖.中外文化對陶瓷藝術的影響[J].佛山陶瓷,2015(16):156-158.

篇(2)

關鍵詞:中國;韓國;茶文化;對比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食茶、飲茶的歷史有幾千年之久。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自由,茶文化是儒、道、釋文化的有機統一。而韓國的茶道也有數千年的歷史,自成體系,有嚴格的規范和形式。韓國茶道文化也是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1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毒、消食化痰、取膩減肥、清心除煩、解讀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心腦血管、癌癥等疾病,有一定的藥力功效。這種神奇的“東方樹葉”始于神農,發展于唐,興旺于宋,盛行于明清。茶最早發現時是用于醫學領域,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茶的功效和作用不斷拓展。西周時期,茶葉作為貢品進入并流行于上層社會;東周時期,茶葉作為菜肴入饌;三國時期有了“以茶代酒”的典故;隋朝時期,茶葉從藥用品演變成社交飲料,但主要還是用于社會上層;唐代是茶作為飲料擴大普及的時期,并開始從社會的上層走向民間。唐朝的時代精神把茶解脫出來,使它達到最終的理想境界,逐漸形成中國的茶文化。

唐宋時期煎茶法的流行、茶文化的興盛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的第一高峰。與此同時,茶的發展與佛教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佛教,特別是禪宗需要茶葉來協助修行,而這又促進了茶葉的發展。在精神境界上禪講求清凈、修身、靜慮,從而來尋求聰智、開悟生命的道理;茶的性狀與禪所追求的境界相似,于是,形成了“禪茶一味”、“禪茶一體”的風尚。唐朝中后期煎茶道已經成熟,以茶修道思想確立,并形成了初步的茶禮。宋代中期制茶方法出現了改變,從唐宋時期的煎茶法逐漸向點茶法發展,這是中國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峰。宋代品茶注重“三點”和“三不點”之說。宋代中后期,是點茶道形成并流行時期,茶具文化和茶文學也日益繁盛。明清之時,固型茶逐漸改為散型茶,并多用葉茶。飲茶方式逐步改進,點茶也改為泡茶,這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第三個高峰。中國現當代時期,茶文化基本沿襲了清末茶文化習俗,“”時陷入低谷,20世紀90年代又重新復興。

2 韓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茶大約在公元六七世紀由中國傳入韓國。韓國分別在新羅、高麗、朝鮮李氏時期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茶文化。

新羅統一時期已開始引入中國唐宋時期的飲茶風俗。當時的煎茶法也深刻地影響了韓國的茶文化。中國茶道的“儒釋道”思想也隨茶文化進入韓國。統一新羅時代,中國的茶和茶文化被引入朝鮮半島,當時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獨立的茶道文化和茶道形式,主要是效仿中國唐朝。

到了高麗王朝時期,韓國的茶文化進去了快速發展的鼎盛時期,韓國的茶道文化日漸成型,并流行于社會各個階層。高麗王朝的初、中期,中國的禪宗茶文化成為高麗佛教茶禮的主流,并建立了韓國的佛教茶禮 “八正禪茶禮”。高麗王朝后期受中國儒道文化影響很大,把儒家的“中庸”、“大和”思想與道教的“修身養性”的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流行至今的“五行獻茶禮”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高麗時期,是韓國茶文化興旺發達之時,初期流行煎茶道,中期流行點茶道,此時,韓國茶文化消化了中國的茶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禮。

朝鮮李氏王朝時期,前期飲茶頗為盛行,但到了中期由于酒風盛行,所以飲茶之風漸減,到了后期在著名茶人丁若鏞、金正喜、草衣禪師等人的熱心維持下,茶文化又重新托似鵠礎2菀螞師通過40多年的禪茶生活,深刻領悟了“中正”和“禪茶一味”的深刻含義。在這一時期,韓國茶禮進入穩定的發展時期。在民間,茶文化日益衰落,咖啡文化日漸流行,但禪茶精神不斷發展。現在,韓國的茶道文化不斷發展,而且相對獨立,飲茶方法基本上泡茶法。韓國的茶禮作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的茶藝、日本的茶道形成了亞洲茶文化的三足鼎立之勢,并共同推動和促進了亞洲及至世界的茶文化發展。

3 中國茶文化對韓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發現茶和飲用茶的歷史比韓國更加久遠,與茶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更早地發生。中韓兩國文化、貿易等方面密切相關,同時由于韓國的茶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因此兩國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例如,朝鮮半島在三國時代以飲餅茶為主,高麗時代是碾茶,朝鮮時代是葉茶。但是,受韓國地理環境、本國傳統文化等影響,中韓兩國茶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韓國茶文化將朝鮮半島人、神、佛茶禮相結合,具有獨創性,統一新羅時期的花郎茶具、高麗王朝的青瓷鑲嵌技法和茶禪三味、茶時、茶童茶房奉職、茶神契節目等具有朝鮮半島特色。

中國茶文化傳入朝鮮半島后,在影響韓國文化的同時,不斷與韓國茶文化交融、滲透。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 “和、敬、儉、真”,傳承了中國茶文化的主旨,體現了心地善良、以禮待人、儉樸廉政和以誠相待。高麗王朝的五行茶禮展現了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獻茶的儀式,氣勢宏偉,規模更大,再現了高麗王朝時代的茶文化,具有鮮明的朝鮮半島風情。茶禮可以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完善人格、促進構建積極和睦的人際關系,防止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產生的自私自利之心泛濫。

參考文獻:

[1]金永淑.韓國茶文化史[J].茶葉,2001,(3):37.

[2][4]傅志民.論茶道[J].中國茶葉加工,2005,(2):46

篇(3)

中國的茶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積累與沉淀,賦予了茶葉獨特的文化價值與文化內涵。如今,茶文化已經升華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與信念,許多大學課程都融入了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教育,以此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

關鍵詞:

大學;思政教育;茶文化;德育功能

當今社會,茶葉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是代表了某種精神與修養,人們視“茶”為人格力量,視“品茶”為精神享受,在品茶中深化思想、感悟生命,完善自我修養。品茶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步入了人們的精神領域,“德育功能”也成為茶文化最高層次的核心內涵,具備了哲學性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其實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必然結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體現

1.1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以人文本,關心、關愛、尊重人的生命價值,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在生活閱歷的積累中逐漸形成的綜合品質,而茶文化本身所蘊藏的德育功能具有鮮明的自由、豁達情懷,這與大學生的人文情懷不謀而合。物質條件的提高讓眼下很多大學生過分追求金錢與利益,年紀輕輕便喪失了本真,整日沉迷生活的享樂中,缺乏拼搏奮進的精神,更談不上人文情懷。茶文化的寧靜清雅之氣,定會滌蕩象牙塔里的奢侈之風,為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茶文化的純真質樸之韻,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他們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

1.2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茶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囊括的內容博大精深,寓意深遠,它是在上百年的茶事活動中積累而成的文化現象,凝結了太多的哲學思想與人生智慧。茶詩、茶道、茶藝、茶學、茶德等諸多茶文化元素構建起人們推崇的精神理念,這無疑對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起到了積極作用。茶文化道德功能的基本要求是“重德”,它關注的是人與自我的關系,必定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準則;“崇儉”極為崇尚節儉,培養大學生“以儉育德”的思想觀念;“尚和”強調的是“我”與他人之間的融洽關系,有助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逐漸形成價值尺度標準;“貴真”則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1.3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有資料顯示,近幾年,各大高校的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指數都在持續下降,大學生的抗壓能力、面對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大學生內心敏感脆弱已經是普遍現狀。而茶文化德育功能的中心思想就是“和諧”,它包含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世間萬物的和諧關系,吸收了茶文化“和諧”思想,原本脆弱又自我的大學生一定會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以及如何與自然相處,從而保證了身心的健康成長。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學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茶文化課程的內容設計寬泛淺薄

茶文化原本就是一門近幾年才建設起來的課程,目前仍在探索階段,要在課程的設計中體現出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理工專業、文史專業、藝術專業的茶文化課程沒有進行細分,各專業學生學的是一樣的課程,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存在很大差異。再者,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規劃課程內容,以至于許多大學生對茶文化知識接受、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如今很多大學都在積極相應教育部的號召———發揮茶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作用,但是落實到實際課程內容上,卻忽略了大學生的知識面,沒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是籠統地將茶文化、德育知識進行整合。

2.2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教育效果無法充分發揮

蘊藏于茶文化當中的崇儉、尚和、重德、貴真等精神理念都擁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也是人們修身養性,無比向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些精神理念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卻幾乎沒有發揮出它的價值,也就是說,“德育功能”至今為止仍是流于形式的一種口號,并沒有在大學生群體中體現出它的實際意義。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第一,對茶文化德育功能的詮釋有待完善,高校缺少具備茶文化專業知識的老師,授課老師本身對茶文化的了解就不夠深,那么到了學生身上,他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就會更加淺薄,只能停留在表層意義上。第二,茶文化所涉獵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這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知識體系,而且很多內容相對抽象枯燥,囊括了許多深奧的哲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以大學生的年齡也很難對這些產生興趣,基本上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學習壓力下也無法細細品味茶文化的精神。

2.3茶文化教學方法缺少新意

作為一門近年來最新興起的課程,茶文化初次步入大學校園,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教學方法都處在嘗試、摸索階段,授課老師也相對保守地采用了傳統教學方法,仍然以老師單方面的講解為主,課堂上幾乎沒有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低落,以至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的知識體系非常龐大,這也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很多老師還沒有找到通過多媒體呈現茶文化知識的切入點,也沒有深入研究和創新茶文化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對茶文化課程喪失興趣,對其中的德育功能并沒有想要了解的想法。

3大學思政教育中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應用途徑

3.1深挖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事的智慧,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90后大學生正處于懵懂迷茫的成長階段,蘊含于茶文化當中的精神與哲學,無疑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品格的完善產生積極作用。3.1.1高校老師應從自身做起,豐富茶文化知識儲備量,在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精神內涵,積極主動地與從事茶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交流探討,再用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把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精神內涵傳遞給學生。3.1.2教學中,老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態度,對茶文化的理解不能僅限于表面意義,應該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在現實生活中踐行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3.2開設茶文化課程

許多大學采用茶文化德育功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沒有考慮到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深度,部分學生學習茶文化只是為了拿到學分。所以,高校應全面了解大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結合他們對茶文化德育知識的儲備量、學習能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不能讓茶文化課程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失去了德育功能的教育意義。結合高校各個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各專業學生設計相應的茶文化課程,比如理工科學生最好從茶文化的基礎知識學起;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學中級茶文化課程;文史專業的學生則學習高級茶文化課程。將課程分化設計,因材施教,讓不同專業、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對茶文化產生興趣。

3.3創新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方式

當今時代,陳舊老套的教學方法早已被淘汰,新媒體等信息科技才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流。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更應該與時俱進,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從學生視角出發,創新茶文化教學模式,老師必須敢于嘗試新型的教學手段,在嘗試中不斷調整與完善,熟練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技術,利用多媒體整合音樂、視頻、動畫和圖片,為學生呈現耳目一新、生動有趣的茶文化知識,直觀地闡述德育功能,豐富大學生的茶文化知識儲備量。與此同時,老師還應不斷創新茶文化教學內容,除了向學生講述茶文化的基本知識之外,還要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滲透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3.4營造良好的茶文化校園氛圍

如今,很多開設了茶文化課程的大學,一定程度地實現了其德育功能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但是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卻沒有充分體現出茶文化的影響力。大學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以及校園氛圍的影響。因此,各所高校有必要積極開展能夠發揮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時間活動,比如:茶文化德育演講比賽、茶文化德育知識競賽、茶文化德育講壇等,讓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汲取茶文化的精神力量。在開展校園活動的同時,還應積極聯系社會各領域的茶文化活動,比如茶文化慶典、茶文化博覽會、茶文化交流會等,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讓他們對茶文化的精神有更深層的認知。

4結束語

茶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之精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它本身所擁有的強大的德育功能,通過高校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無疑會給當今大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觀。這對于社會、國家、民族而言,無疑是極其珍貴的教育財富,更為“中國夢”的實現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胡雅娟,夏達.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研究[J].福建茶葉,2016,06:211-212.

[2]蔣懷柳.論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3]徐麗屏.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發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李松林,蔣曉俠.論通識教育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2013,01:36-40.

[5]楊超.“思政課”考試的“德育”功能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6:24-26.

[6]唐琳,許琛,徐昕.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德育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4:86-88.

篇(4)

【關鍵詞】絲路茶文化新疆紫砂工藝

新疆,一片擁有著異域風情且遠離漢文化的西北邊陲,談及茶或茶文化則鮮有人知。究其茶文化與新疆的淵源,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絲綢之路的交流,絲綢、瓷器和茶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幾類重要的出口商品,且絲綢之路沿線各城邦不可能不受其影響,與其說來往絲綢之路的商人運送的是商品,不如說他們傳播的是文化,而與茶葉商品應運而生的茶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傳播開來,再與當地的地域文化及風俗習慣相互融合,形成了當地特有的茶文化。

一、西域茶文化淵源

中國是種茶飲茶最早的國家,據《日知錄》卷7《茶》記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早在先秦時巴蜀之地就已開始種茶飲茶,在魏晉南北朝是飲茶風氣逐步形成的時期,此時南方已普遍種植茶樹。隨著一些南方士人歸附北朝,盛行于南方的茶也流入北方。唐代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西域地處亞歐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樞紐,中唐時期,西域的茶文化逐漸發展,與中原也出現了茶馬貿易。尤其是10世紀以前,西域是我國與中亞西部、南亞、西亞交往、聯絡的必經之路,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難以忽視。

新疆人尚飲茶,還有新疆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的影響。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地貌特征加上遠離海洋形成封閉性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天氣候嚴寒。且牧區以畜牧業為主的生產方式決定了游牧民的日常主要是“食肉飲酪”,飲食結構中肉食多,蔬菜少。而茶本身具有特別的功效茶葉具有消炎解毒、驅熱消暑、提神醒目、驅膩消食、強身健體等效用。《茶經》上記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醒酗甘露抗衡也。”茶的特有效用使其成為邊疆民族能接受甚至喜好的物品,尤其是草原牧民更甚,且有自己民族的特有的茶的多種沖泡飲用方式,如奶茶、酥油茶等等。不難看出茶水在西域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談到新疆現代的茶文化,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具有代表性的新疆維吾爾族茶文化,新疆的維吾爾族人本就是喜歡喝茶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茶,而且喝茶也同樣是維吾爾人招待客人的一種方式。所以去維吾爾人家做客時,主人一定會熱情的給客人燒茶、倒茶。只是沒有漢文化茶道那么繁復精致,但也顯示出了西北人的熱情豪放。飲罷茶之后,主人一般還會再端出瓜果、糕點、干果來招待。凡是去做過客的人都能留下維吾爾人熱情好客的印象。

而新疆的漢族有喜好少數民族飲茶方式的,但大多也與中原地區無異,尤其是當代文人雅士常在書房中擺放講究的茶具,在此品茶論道,回味無窮。由此筆者走訪了新疆紫砂工藝美術大師趙國潔老師,從趙老師那里了解到,喜愛茶文化的人是很普遍的,把玩茶具尤其是紫砂壺的愛好者在新疆還是有很多的。本就想從茶具人手了解新疆的茶文化,不曾想除此以外還有意外發現……

二、新疆紫砂礦料的發現

原以為新疆的紫砂工藝都是從內地買來的紫砂泥料,后來才得知新疆的紫砂原礦發現于克拉瑪依地區金龍湖一帶。2013年4月,克拉瑪依金龍湖建設工程全面啟動。沒想到這個挖湖的工程,竟然能挖出新疆紫砂原礦。當時就有人大膽推測這挖出的五彩土中有紫砂原礦,便將這些五彩土送到權威機構檢測。經宜興市國家輕工業陶瓷耐火材料質量監督監測站檢測分析,這些黏土確實是紫砂原礦。該監測站同時出具了一份權威的檢測報告。礦料經宜興市國家輕工業陶瓷耐火材料質量監督監測站、新疆油田公司實驗檢測研究院有關巖相分析表明,新疆紫砂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高嶺土,富含鐵、鋅、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制作紫砂制品的優良原礦。“送檢黏土是紫砂原礦!”這一消息迅速傳回了新疆。克拉瑪依實驗檢測研究院對黏土的成分進行再次分析,技術人員首先對黏土的無毒化進行檢測,排除了對人體的危害。經考證,它形成于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在戈壁大漠經歷億萬年地質變遷而成。據技術人員測算,現開采的克拉瑪依紫砂礦埋藏于巖石層下30至50米處,礦藏數量喜人,平均分布在克拉瑪依區周圍,可持續開發一二百年。

將新疆的紫砂送到了宜興當地紫砂壺具匠人的手中委托加工時,并沒有提前告知匠人這些紫砂的來源,匠人們卻在紫砂的制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同。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資深紫砂文化學者谷農問:“這塊泥不錯!這是新料還能這么容易成型,應該不是產自宜興的吧?”誰也沒想到遙遠的新疆也有紫砂。

三、新疆與紫砂的淵源

新疆的陶器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據《新疆古代文明》中記載:“早在新疆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新疆陶器就已顯示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表現風格了。新疆出土的最早的陶器,如:塔城市衛校古墓地出圖的夾沙灰陶杯,阿勒泰市克爾木齊出土的水波紋環底罐,和靜縣察吾呼溝出土的長流單耳陶杯。”(圖1)

紫砂的概念是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最早的定義是《陽羨茗壺系》所稱“五色土”。可見紫砂泥色彩之繁雜。明代晚期文人對紫砂的了解也很少,大致以“砂”“瓦”呼之。這一時期人們分辨紫砂的方法主要是以顏色為標準。清代嘉慶《重刊宜興舊志》依器型把丁蜀地區陶業產品粗略劃分為磚瓦、缸甕、瓶缶和茗壺、花瓶等,這才正式將紫砂器和宜興窯其它產品區分開來。清代晚期丁蜀陶業興盛之后,陶業者以顏色將丁蜀窯產品分作六類:粗貨,黑貨、黃貨、砂貨、溪貨和紫砂。至少在清代中期,紫砂已經被單獨劃分出來,專門用于制作茗壺、花瓶。民國時紫砂產品被稱作“細貨”。上世紀90年代后,地質學把紫砂定義為甲泥礦中的紫泥、綠泥和紅泥。”宜興紫砂泥料的命名有以下幾種方式:1.產地命名如:本山甲泥;2.產地結合外觀色加以區別如:本山綠泥;3.礦料產出時的顏色命名如:天青泥;4.礦料燒成后的顏色命名如:紅泥;5.泥層中深淺狀況命名如:底槽清;6.礦料自然存在狀況命名如:降坡泥。按顏色區分紫砂共有紅泥、朱泥、紫泥、青泥及段泥五種顏色。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新疆紫砂礦藏中紅泥、段泥屆多。紫砂泥的礦物組成是由石英、黏土、云母、赤鐵礦等,所以紫砂土即使粉碎至一定細度仍然成團粒狀結構。紫砂泥的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等,所以紫砂泥有透氣性好、色澤詭異的特點。而不了解紫砂的人對紫砂的認識會有誤區:把紫砂原料簡單的以“真假”來區分。其實紫砂原料有品質差異,不能簡單以“真假”區分。宜興紫砂最正宗這是普遍公認的,但不能因此而否認其他地區的紫砂礦,各地區出產的紫砂泥,只是品質差異,不能簡單用“真假紫砂”來區分。

四、新疆紫砂工藝

2006年國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宜興紫砂工藝名列手工類首位。而紫砂工藝又如何評價?新疆紫砂工藝美術大師趙國潔老師介紹說:“它其實與繪畫是相通的,點、線、面構成是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抑揚頓挫,都要交待清楚。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也是如此,點,須圓則圓,須方則方;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都不能含糊。否則,就不能算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禁。這也是‘工’的要求。純手工制作的紫砂茶具,與機器制作的有很大區別。真的做工精細,整體美觀,而且壺的表面摸上去會有粗糙感。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

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紫砂壺的功能美:(一)容量適度;(二)高矮得當;(三)蓋嚴緊;(四)出水流暢。這是基本的實用要求衡量標準。按目前我國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剎。剎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成大葉,易把出口堵住,現時做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系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公用標準。

關于紫砂的藝術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愛。相對現代紫砂工藝與傳統紫砂工藝而言,傳統紫砂更強調注重紫砂的實用性,追求的是品質內涵的深入探究,而對于現代紫砂,不能簡單的解讀為“泡茶的壺”,而應解讀為“壺形雕塑”更為貼切。現代紫砂與傳統紫砂工藝的區別就在于:1.形體構成有了新的思維方法;2.有意識強調點、線、面在形體中的地位;3.打破了功用結構的舊觀念;4.重視表現材質的質表肌理;5.后現代藝術的綜合美學意識。紫砂壺的壺型數不勝數,我們不應人云亦云地認為哪種壺型好或不好。就像藝術流派,沒有好壞之分。紫砂壺屬于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紫砂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平和,超凡脫俗。”

我國最早有關宜興紫砂的記錄始于北宋,宜興紫砂始于宋,成于明,繁榮于當代。而與悠久醇厚的宜興紫砂史相比,由于新疆歷代草原民族豪放的生活環境,讓茶文化底蘊的積淀不及內地豐厚,新疆的紫砂更像是一根剛發芽的嫩枝,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正因為如此,開發前景才更廣闊。在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現代生活中,新疆的茶文化也已逐漸蔚然成風。紫砂也越來越為大眾所了解。

五、新疆紫砂工藝文化的展望

從紫砂的制作工藝上講,新疆紫砂要有自己的大師,多出一些貼近新疆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運用新疆紫砂的礦料,掌握熟悉其性質,創作出具有新疆特色的雅俗共賞的紫砂作品,才是新疆紫砂發展的正路。就如新疆紫砂工藝美術大師趙國潔紫砂與和田玉結合的玉鈕紫砂壺系列作品,以及鳳鳴壺作品,從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新疆現代紫砂藝術的創作高度。加之新疆紫砂的發現無疑為新疆的旅游資源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更是文化產業的新亮點。乘著“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春風加以發展,紫砂文化在新疆必定升溫。可通過專業的團隊將新疆紫砂延伸出多樣的作品,制作出工藝精美、品質上乘、富有新疆特色的紫砂器,讓新疆紫砂走向全國就不僅僅只是夢想了。

六、新疆茶文化的民族認同

幾千年茶文化歷史淵源的積淀,祖祖輩輩茶文化傳承發展,茶的種類有千萬種,各民族沖泡與喝茶的講究雖也千差萬別,可不變的是對茶與茶文化的共同愛好,這與地區、民族無關,亦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具體體現。品茶中的酸甜苦澀之滋味,也如平凡人生,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品味,至于要加入什么佐料改變的它的味道,不同的味道也如不同的人生。

篇(5)

[關鍵詞]都市茶文化;鄉村茶文化;茶文化旅游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又和藝術結緣,茶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功能,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開始追求養生保健、返璞歸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時滿足這三種要求。所以,在現代社會中,茶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茶文化旅游也應運而生。但目前國內對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論研究涉及較少,而且人們過于從微觀上關注某個地區的茶文化旅游開發,研究類型大都是從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動對旅游的影響,缺少從深層次角度探討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問題。

本文以茶文化形態的區別作為切入點,首先對城鄉茶文化的形態分別進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礎上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探討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以求城鄉茶文化互補互動,推動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一、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隨著現代化進程逐漸興起的一種文化旅游,是以茶葉資源為載體,以享受與茶葉資源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內容,以旅游為形式的一種文化專項旅游。茶葉資源多在農村,茶葉的消費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鄉村與城市都具有發展的條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即都市茶文化和鄉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開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品位,激發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場在城市。鄉村茶文化的生態性和民俗性使得鄉村茶文化旅游資源可以滿足這種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資源在鄉村。二者共同推動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二、茶文化發展的兩種形態

(一)都市茶文化

我國茶文化的傳統特色與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產茶地,但是因為都市政治、經濟、文化都相對發達,人口相對集中,特別是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比較多,他們在品飲的過程中形成了對茶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把對茶的認識上升到精神境界。他們喝茶講究的是以“輿論倡導”相關群體,影響著其他人們。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稱“藝術型”茶文化,由此決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僅僅發展到“實用型”為止,還會繼續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可以這樣說,茶資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文人”的參與,才逐步形成一個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稱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點

包容性與開放性。都市是各種文化匯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來文化、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對各種茶文化的親和力,無論是英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韓國茶禮;無論是高雅的茶藝還是各少數民族茶俗,凡是先進的、優秀的、經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生根、開花,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感召力與輻射力。都市是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對區域甚至是全國、世界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力。感召力表現在無論是本土的、還是他國的文化都會爭相匯集;輻射力體現在文化的影響上,它不僅影響一個地區,甚至多個地區以及全國,全世界。我國的茶文化在歷史上就已經走出國門,傳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兒茶藝出訪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引起轟動,精彩的表演令觀眾稱絕,同時在全國各地演出影響深遠,香港等地還派專人來滬學習取經加以推廣。

創造性與多樣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其多樣性與創造性的特質。都市人思想觀念的更新較快,不斷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勢必不斷賦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內涵、新的理念。過去聞所未聞的各種新品名茶、茶飲料、保健茶、減肥茶……還有茶藝展示、少兒茶藝、家庭茶藝、茶席設計等這些新名詞接踵而來,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體現。

時尚性與休閑性。結合了傳統文化與自然精粹于一體的茶,無疑是這個社會里最具吸引力的飲品。去茶館喝茶成了時下都市人最喜歡也最愜意的休閑活動。茶館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說,其中不乏商賈白領,在這里,滾滾紅塵、功名利祿揮灑腦后,輕啜杯中香茗,個中妙趣難以言傳。都市茶文化滿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發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現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廣泛貼近日常生活的層面、茶文化藝術形態的層面、與都市內涵和茶科學相結合的層面。

其一,茶的生活層面。茶與服務行業的結合,有悠久的歷史。如曲藝演出采用傳統的形式:劇場有茶水供應,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滄州劇場、八仙橋附近的“雅廬”等等。平時主要供應茶水,有時兼有戲曲清唱或曲藝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茶藝館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詮釋。茶藝館與傳統老茶館的區別在于,除了是一種商業性專用飲茶場所,還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揚茶文化為主要目的,以品茗、賞藝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難解釋各種茶藝館旅游線路何以得到大眾的親睞。都市不是產茶地,反而有多種名茶可供選擇和消費。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閣等處,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費。

其二,茶的藝術層面。都市是茶文化發展的重地,也是藝術型茶文化發展的根據地。其表現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機構、茶報刊雜志、茶文學創作、茶戲曲、茶電視劇等。如20世紀中期的《茶館》,20世紀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頗受人們歡迎,隨著茶文化藝術作品的問世,人們喝茶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其三,茶的科學層面。茶文化與人們的消費觀相關,它呼喚茶人以現代營銷理念和良好的經營素質,不斷地為茶文化注入新的內涵,以此來影響茶的經營環境和氛圍。如現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飲料、各種加工再加工茶類、琳瑯滿目的茶葉包裝,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的做法對茶文化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別對于茶文化旅游購物產品的開發有重要意義。

(二)鄉村茶文化

鄉村茶文化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茶鄉豐富的茶葉資源。茶樹喜溫、喜濕,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霧的滋養才會形成優秀的自然品質。所以茶葉一般都長在深山之中;二是茶農與茶樹同生同長,在長期的種植和品飲過程中形成了對茶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比如過去在農村鄉間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個供人小憩、喝茶、對山歌的路亭,這就是鄉村茶文化。

1 鄉村茶文化的特點

自然性與生態性。陸羽《茶經》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爛石”,“野者上,園者次。”所以 俗話說,“高山云霧出好茶”。產茶區特別是名茶產區一般都處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霧之仙氣,汲甘泉之靈性,因而,它得以成為天地間仙凡同享、雅俗共賞的靈物”。茶葉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環境賦予茶的一種審美屬性。我國道家學說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鄉村茶文化的生態性與此不謀而合,給人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覺。

原生性和民俗性。鄉村茶文化內涵,尤其是茶與民俗、民風相結合的內容,由于很少受外來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態原始,很受游客歡迎,所以鄉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間文化,也就是俗稱的“俗文化”。當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胼手胝足的農民為你沏上一杯茶,那種感動是在高檔的茶館里感受不到的。沒有任何表演和修飾成分,有的只是勞動人民的淳樸和平實。

2 鄉村茶文化的表現形式

生態觀光茶園。“片片茶園綠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園為湖光山色增添了詩意。茶樹雖然是一種經濟作物,但跟一般農作物相比又有點像觀賞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園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讓人陶醉。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能寫出“人間何處是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如此美妙的詩句。這一切對久居鋼筋水泥之中的人們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茶鄉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茶鄉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來自不同文化、不同階層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異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鹽茶、苗族蟲茶,光是這些名字就已經勾起人的興趣。而且這些民俗活動都有較強的民眾參與性,游客不僅可以學到知識,獲得美的享受,還能形成對生活、人生價值的真切體驗,達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遺址遺跡。茶鄉勞動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傳播和發展上,為我國乃至世界流下了諸如茶事井泉、茶韻寺觀、古老茶山、茶所遺址、紀茶碑刻等眾多的茶文化遺跡。目前,現存于世,有較大影響,又在歷史上有過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遺跡有近百處之多。在這些遺跡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黃茶院、邛崍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臺山葛玄煉丹名圃、長興貢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樹林、茶馬古道等。茶文化遺跡,既是寶貴的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轉的茶歷史資源,更是人類的價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遺產。大部分茶文化遺跡都散落在鄉村,鮮為人知,這些寶貴的資源特別是對茶研究者有著獨特吸引力。

三、城鄉茶文化互動推動茶文化旅游發展

(一)優勢互補

都市茶文化和鄉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構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內容,滿足著不同人群的需要,滿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細分市場。可以把這兩種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經典茶文化旅游線路,如都市茶館游和鄉村生態茶園游相結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體會到茶文化的內涵。

(二)統籌互動

1 都市茶文化的帶動作用

首先,提高茶葉資源知名度,為鄉村茶文化旅游廣而告之。通過舉辦茶文化節、茶文化學術研討會、茶博覽會、名茶評比會等來打造名優茶的名氣。上海茶文化節自1994年舉辦以來,累計吸引了來自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10多個國家的各界人士共140萬人參加了歷屆文化節的系列活動,達到了“擴大影響、積聚人氣、提升形象、體現實效”的效果。浙江新昌、開化、諸暨等地由于發展名優茶,在茶文化節亮相,并通過冠名活動、申請指定專用茶、與上海聯合發展茶鄉旅游等方式打響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前夕,舉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鄉旅游首發式”,上海市民紛紛報名參加茶鄉旅游活動。茶文化節的開展為鄉村茶文化旅游開辟了新的客源市場。

其次,復興茶文化,激發人們對茶文化的旅游動機。都市中隨處可見的茶藝館、還有茶博物館、甚至茶小說、茶戲劇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飲茶和品味茶文化成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發展的前沿陣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發展的最新形態。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潛在客源,如何通過都市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把這些潛在客源變成現實的鄉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們到茶鄉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說,都市茶文化旅游打開了人們認識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變農民的意識,增加開展鄉村茶文化旅游的動機。通過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帶來的效益特別是經濟效益,刺激農民的意識:沒有種茶的地方茶葉都火了,種茶的地方茶葉還能不行?促使他們認識到,文化不僅僅是都市人的特權,農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點,有適應農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內容。旅游也非都市的專利,農村照樣可以搞旅游,在開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優勢。近年來都市茶藝館風風火火的開展,使得很多小鎮和農村派專人去大城市的茶藝館學藝、充電。他們也意識到,沒有文化的內涵,旅游的生命力不會長久。

2 鄉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歸宿

鄉村茶文化的發展豐富了茶文化旅游產品,滿足了旅游的市場需求。茶葉資源是開展茶文化旅游的本源。這主要體現在鄉村茶文化的看點上。鄉村茶文化的生態性、民俗性使得茶文化旅游資源極具觀賞性、參與性。茶園更是美的,而且不同地域的茶樹其特征不一,美態各異,例如,云南的野生大茶樹、江西婺源的生態茶園、浙江安吉的白茶園等等,就有著各領的豐姿。至于各地民俗不同,由此衍生出來的不同茶俗,不同茶禮,不同茶點,則更是千姿百態,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鄉村茶文化更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個真正接觸自然和理解自然的機會。比如采茶、炒茶,旅游者不僅零距離與吸天地之精華的茶樹親密接觸,而且可以從中知曉采茶的技巧、炒茶的要領,從而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可以親自參與體會各地茶俗,體驗中國茶文化的源遠流長。

篇(6)

不管是從內涵還是外在形式看,茶都是有文化的。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只有挖掘這些散落的文化基因,植入茶葉品牌中,才能讓茶葉散發文化味,才能使溫州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轉變為可體會、可消費的文化產品。2013年2月底,在杭州舉辦的中國早茶(烏牛早)發展論壇上,永嘉縣政府就特意把“仙牛銜茶”的傳說印刷在茶葉推介資料內頁顯著位置。短短十來行字,把產品宣傳和文化展示結合在一起,在擴大茶葉影響力、提高品牌效益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自2003年以來,到2013年溫州市已成功舉辦11屆溫州早茶節。2011年,溫州早茶節還與西湖龍井開茶節等一起入選全省“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農事節慶”。2012年11月19日,蒼南縣申報的“中國茶文化之鄉”順利通過評審,蒼南縣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蒼南翠龍茶”同時被列為“中國文化名茶”。被稱為“人間妙品”的雁蕩毛峰就產于風景如畫的北雁蕩山,同樣,“烏牛早”也種植在楠溪江這樣的國家級景區,溫州茶文化相關歷史,文人墨客留跡的名勝,都能用來為溫州茶葉品牌增添文化氣息,吸引社會名流、知名人士和廣大群眾參觀景區感受茶文化。至今溫州永嘉、泰順等8個縣(市、區)都已相繼成立茶文化研究會,為推動茶文化與茶產業的融合提升,茶文化與旅游文化相結合,做出不懈的努力。實踐表明,做好茶文化,對于提升產品質量、打響品牌、拓展銷路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2溫州茶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戰略

2.1溫州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溫州茶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茶園基地規模小,基礎設施薄弱。

(2)溫州茶葉以綠茶為主,多數只采1季,夏秋茶資源利用率低。

(3)企業規模小,缺少專業市場。

(4)茶文化沒有系統性地整理和利用,茶文化對茶產業的助推作用不明顯。

2.2在溫州茶文化宣傳及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溫州茶文化宣傳及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溫州,不管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茶企業,對茶文化的挖掘都不夠深入,載體不夠豐富,茶文化與旅游、休閑等產業的結合度有待提高。溫州茶企業普遍發展慢、規模小,導致溫州茶產業整體顯弱。部分溫州茶,內部品牌關系還沒有理順,自然使各企業之間沒有精力投入文化建設。加上茶文化發掘是一個長期投入工程,短期內不能給茶葉銷售帶來多少可衡量價值,企業不樂意做。

(2)近年來,溫州政府、企業、學術界、傳媒界,都越來越重視茶文化的宣傳和傳播,然而卻常有茶葉本身的營銷與茶文化的傳播相混淆,將茶文化局限在茶葉包裝、售價品牌等商品屬性上,而忽略了茶文化中的歷史、精神,以及茶禮、技法和品茶過程中的意境等。

(3)茶葉首先具備使用價值,其次才具備文化附加價值。想要讓大眾接受文化附加價值,就必須先使其接受使用價值。部分溫州企業走入了盲目宣傳文化的誤區,導致歷史名茶曲高和寡,忽略了茶葉本身作為一種健康飲品的作用。在多數人無法接觸到文化名茶的情況下,傳播茶文化就無從談起。

2.3溫州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思考

不管是弘揚發展茶文化還是提升溫州茶產業,都需要政府出臺更有效的政策和舉措。政府需要從定位、市場、結構、機構、融資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思考。發展茶產業需要兩大支撐:

(1)科技支撐,包括無公害技術的推廣、先進設備設施的應用等;

篇(7)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汲取中國的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髓。文化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茶文化也不例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使者,茶文化早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少西方人是從茶文化開始了解中國文化的。在跨文化交際中,中國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窗口,向全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無限魅力。

二、中國茶葉及茶文化走出國門

茶葉最初是由荷蘭人傳入歐洲的,在17世紀中期,茶葉成為荷蘭上流社會的時尚飲品,并逐漸成為待客之道。在這過程中荷蘭人養成喝早茶、午茶和晚茶的習慣,飲茶俱樂部也應運而生,甚至一些家庭主婦迷上喝茶而導致家庭破裂。喜劇《茶謎貴婦人》反映了荷蘭人甚至整個歐洲人的飲茶之風盛行。雖然,現在荷蘭人對茶的熱衷程度不如以前,但是荷蘭人的飲茶習慣仍然保留至今。在一些上等家庭甚至有專門的茶室用以待客。茶葉是通過荷蘭傳入英國的,英國人也已經有300多年的飲茶史。英國人于1637年首次抵達廣州珠江口運茶回英國,拉開了中英直接進行茶葉貿易的序幕。起初,只是在英國咖啡館里出售茶水,直到1864年英國開設了第一家茶館,茶館逐漸成為單身女子公開會友而不會損害名譽的唯一場所,這主要源于英國人對東方文化的崇拜心理。英國的茶具,沏茶方法以及風俗習慣都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英國是世界上人均茶葉消費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進口茶葉最多的國家。世界上第一個茶葉拍賣市場建于英國倫敦,“從1839年1月10日到1998年6月29日最后一次拍賣會作為世界茶葉需求與價格漲落的晴雨表領導了世界茶葉潮流長達150多年。”茶文化在英國逐漸得到普及和推廣,表明了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茶葉是隨著歐洲移民傳到美洲大陸的,美國波士頓最先出售中國的紅茶,隨即傳遍美洲各地。美國茶葉的進口量僅次于英國,隨著時代的變化,美國的飲茶習慣也隨之變化。美國人不滿足于傳統的茶葉沖飲方式,先后發明了袋泡茶、冰茶和速溶冰茶等等。茶文化在美國不斷的被理解、接受和整合歸功于美國文化的包容性。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文化是美國的主要飲品文化,盡管如此,有近一半的美國人飲茶,因為美國人意識到茶比咖啡更加有益健康,在飲茶過程中,美國人創造了自己的茶文化。茶逐漸融入到美國人的生活中,這種融合是美國獨特的茶文化的表現。除了荷蘭、英國和美國,還有很多國家引進茶,了解茶,飲用茶。在實踐中,茶文化得到不斷地豐富。改革開放使中國的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弘揚,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茶葉貿易,而是以多種形式走上了國際舞臺,在跨文化交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茶文化走出國門可以追溯到1867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博會,標志是中國茶藝小姐在世博會上秀茶藝。1998年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華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世界茶文化愛好者提供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機會,同時也加速了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進程。特別是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加快了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速度。在奧運會籌辦和舉辦期間,各種有關茶文化的推廣活動得以進行。如:中國茶文化與奧運會高峰論壇,中國茶進入奧運會等一系列的活動。“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濃縮為一個‘茶’字和一個青花瓷茶瓶,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上海世博會由于舉辦時間長,參與的國家多,所以給中國茶葉界和茶文化界帶了更加廣闊深遠的影響。這些活動的開展,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全世界人民了解茶和茶文化。由此可見,茶作為一種飲品,源于中國,但是在傳入西方后逐漸融入了本土文化,形成各自獨特的茶文化,從而使茶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中國也在積極主動地創造各種機會向世界各國傳播中國的茶文化,擴大茶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人們只有了解茶文化才有可能接納、喜愛并融入茶文化。

三、跨文化交際的內涵及意義

跨文化交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往。從絲綢之路開辟時起,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跨文化交際史。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誤解、反感甚至使跨文化交際的中斷是屢見不鮮的,因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中國與西方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了解中西文化差異至關重要。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價值觀念和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一方或雙方對另一方的社會文化傳統缺乏了解,忽視這些差異,就會產生跨文化交際障礙。中國和西方國家經歷了不同的歷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讓西方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內涵有助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很容易引起文化沖突,而解決文化沖突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強文化交流。因此,在實踐中,必須增強文化意識,結合文化背景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內涵。

四、中國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及其意義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综合激情综在线播放| av片在线观看|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欧美xxxx极品|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xxxxx做受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黄页网站视频| 高雅人妻被迫沦为玩物| 欧美浓毛大泬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国产八十老太另类| 越南丰满bbwbbw|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日本巨大的奶头在线观看| 日本www.在线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a级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欲情网站|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在线看| 国产98在线 | 日韩|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