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案例

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案例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26 11:26: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案例

篇(1)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

隨著20世紀末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商業活動的新模式,一方面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貿易形態,使商品的交易方式、勞務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等都與過去有著很大的不同,產生了一些新的稅收征管問題。據2008年10月30日《新民晚報》刊登的消息:國稅總局稱所有取得收入的網絡交易都應繳稅。但我們必須看到的是電子商務虛擬化等特征使得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稅收工作變得困難,為稅務稽查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征管問題

電子商務在改變傳統貿易方式,給企業、消費者提供更多商機和便利的同時,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對現行稅收征管產生了很大沖擊。

(一)稅務登記難于適用,造成稅源失控。在電子商務中,很多情況下,經營者只需要設立一個網址、網頁即可以開展電子商務。傳統意義上的店面、倉庫等有形的營業場所被轉移到虛擬的網絡空間。在現實的世界中,很難找到其固定的營業場所,造成稅源失控。

(二)課稅憑證電子化,導致征管和稽查難度加大。電子商務發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傳統的紙制憑證為無紙化的數字信息所取代,其傳遞交流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使稅務機關對這些信息的來龍去脈無法追蹤查詢。加之在電子商務中,這些數字信息可以輕易地被修改甚至刪除而不留下任何線索,傳統賬簿憑證管理中所要求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也無從得到保證。稅收征管和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紙質憑證,從而加大了稅收征管和稽查的難度。

(三)網上銀行、電子支付對稅務征管形成挑戰。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銀行紛紛上網經營。與傳統銀行相比,網上銀行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優點。網上銀行使電子貨幣可以從地球的一端瞬間傳向另一端,非記賬式的電子貨幣可以實現無名化交易,電子貨幣、網上銀行將逐步取代傳統的貨幣、實體銀行,加上使用者的匿名方式,使稅務機關難以把握銷售數量、銷售收入、交易主體所處的國家甚至交易本身,從而喪失對偷逃稅行為的威懾作用。

二、國際社會應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理論與實踐

目前,不同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對電子商務涉稅問題的不同考慮,制定出各自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一)美國。1996年11月,美國財政部了《全球電子商務的選擇性稅收政策》的文件,提出了兩項針對電子商務的重要稅收原則:一是不開征新稅并實行稅收中性原則,即不應該因為對電子商務的課稅而對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產生扭曲作用;二是按居民管轄權征稅原則。

(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針對電子商務帶來的稅收問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提出:第一,從事電子商務的公司必須將納稅登記號展示在其網站上。第二,推廣電子申報。澳大利亞自1990年首先對個人所得稅引入了電子申報,其后擴大到法人所得稅、合伙公司、信托、年金基金的申報。2000年7月1日,澳大利亞通過了有關電子簽名的法案,從而對納稅人實行電子申報給予了法律上的認可。

(三)歐盟。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現行的歐盟增值稅體系面臨挑戰。1998年底,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對電子商務采取的稅收原則:1、除致力于修改現行各稅種尤其是增值稅,使之適應電子商務外,不開征新稅。2、從增值稅意義上講,電子傳輸被認為是提供服務。3、現行增值稅的立法必須遵循和確保稅收中性原則。4、應確保互聯網稅收的征收效率,推行電子發票、電子記賬和電子申報。

三、國際社會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稅收征管新模式研究的幾點啟示

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是建立在稅收征管法規、征稅主體、稅收種類、課稅對象(納稅人)、課稅強度、征稅地點、課稅環節等要素有機結合的基礎之上的。現行的稅收制度主要著眼的是有形商品的交易,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化、有形商品的數字化、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的出現、交易范圍的全球化給現行的傳統稅收制度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得我們必須及時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這些新現象、新案例,適時修改、完善傳統的稅收制度,創新稅收征管模式。

(一)規范互聯網絡中的電子商務交易行為

盡管電子商務活動是完全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市場環境,但是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主體仍然是企業或個人,服務器、電腦、互聯網、網站只不過是其從事商務活動的手段之一,只要政策法規規定企業或個人在其電子商務的網站、頁面都要披露工商注冊地、注冊的固定經營場所、聯系方式、經營管理代表者的相關信息,則無論其服務器放置在哪里,也無論這些企業、個人是否在網吧或其他可以接入互聯網的任何地點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都可以按傳統的工商行政、稅收管理方式進行相應的管理。

(二)加強對數字化商品的分類界定

如有形商品數字化后的銷售,可以界定為銷售貨物,但對其下載后的用途上要做出“嚴禁復制”的嚴格限制,規范網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對于允許復制的數字化商品,可以界定為特許權使用,對提供網上信息、咨詢服務、遠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務的業務,可以界定為提供勞務征收營業稅。另外,對于電子商務中的訂單、買賣雙方的合同等電子銷售憑證,雖然容易被輕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跡,導致傳統的憑證追蹤審計失去基礎,但是稅務部門可以要求打印電子銷售憑證,作為稅務申報,審核的依據,同時稅務部門應加快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設,及時了解各種電子銷售憑證的特點,加強與信息安全認證中心與電子銀行的協作,完善能夠識別、認定、監控電子支付、電子訂單、電子合同的電子簽名和時間戳等信息化稅收征管的手段方式,以適應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的需求。

(三)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全新商業模式的特征

在國家還沒有出臺針對C2C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法規之前,稅務部門可以先與C2C電子商務中介平臺、第3方支付平臺協作,對C2C電子商務交易額、交易特征進行聯合監控,并借鑒《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征收管理辦法》,針對C2C電子商務交易范圍廣、交易額度大的特點,實行等級定額稅收征管制度,如規定交易額達到工商注冊額度的賣家有義務進行個體工商注冊,交易額達到稅收征管額度的賣家需繳納一定的定額稅款并委托C2C電子商務第3方支付平臺代為監管、扣繳,降低C2C電子商務交易稅收征管的成本。

篇(2)

關鍵詞:網絡交易;稅收征管;問題;對策

一、中國的網絡交易現狀

網絡交易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對于傳統商務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電子商務從產生到現在的短短數年之間,發展非常的迅速。據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02億人次,較上年增加5987萬人次,增長率為24.7%,使用率達到48.95,較2012年增長了6.0個百分點。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全年網絡零售的交易額達到1.85萬億元,增長39.4%,在社會零售品總額中的占比為7.9%,增長相對平穩。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較2012年的13205億元同比增長42.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04%。

雖然30多年的改革開放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的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趨勢使我們不能對相關稅收政策消極等待,必須超前研究并相應提出積極穩妥的稅收政策。

二、網絡交易對稅收征管的挑戰

網絡交易雖然有利于現代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創新,但是也給稅收征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納稅義務人難以確定

確定納稅義務人是征稅的前提條件。稅法規定,無論是從事生產、銷售還是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都要辦理稅務登記證,然而在網絡交易下,交易主體的隱匿性,使得稅務機關難以確定納稅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交易,沒有實行實名制,單位或者個人在網上開立虛擬賬戶一般不需要提供開戶人或者開戶單位的真實姓名和真實身份,也不需要網絡店鋪的稅務登記和工商登記,稅務機關難以查到真實的交易主體而難以確定納稅人。

2.納稅地點流動不易確定

納稅地點的確定,是稅收管轄的一個重要前提。在傳統的商務活動中,納稅人經營多是地點固定的店鋪式經營。而在網絡交易中,互聯網的全球性特征,使網絡交易活動的空間范圍無限延伸,納稅人從事的經營活動地點多變,它在任意的一個地方任意一臺電腦都能從事網絡交易活動,變動性很大,交易地點很難確定。因此是以電子商務的主體所在地還是注冊登記地為納稅義務所在地,或者是以納稅行為發生地,在使用時難以把握和確定,使得傳統征稅中的納稅義務發生地原則適用起來非常困難。

3.網絡交易的稅收征管法律不完善

出于扶持新興產業的需要,網絡交易發展的前幾年國家并沒有對網絡交易進行任何立法,更不用說有關稅收方面的立法了。近幾年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文件指導網絡交易的發展,但是這些文件對于網絡交易實際的稅收問題卻是只字未提。既沒有確認網絡財產的法律地位和網絡交易的合法性,也沒有針對網絡交易的征稅對象、征稅范圍等做出十分明確的規定,導致納稅主體不明確、納稅地點不確定。

4.居民的納稅意識薄弱

隨著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的納稅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居民納稅意識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也是導致網絡交易稅收征管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居民應該多學習納稅知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納稅意識,了解納稅的權利和義務,做到依法納稅、主動納稅、準確納稅。

三、完善中國網絡交易征稅的對策

中國網絡交易征稅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以現行的稅制為起點,研究有關網絡交易的稅收政策,不斷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

首先,稅務機關征稅系統須實現電子化、網絡化,建立網絡交易的納稅稽核網絡系統,實現網絡交易征稅的自動化。并且應該研制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將發票系統與企業的網絡交易平臺實行對接,據此獲得網絡交易的電子書面憑證,解決網上交易無交易憑證和無法確定交易金額的問題。其次,稅務機關應該建立網上稅收監管中心,推行網絡交易實名制,明確納稅義務人,并且建立相應的稅收監控中。再次,應該完善現行的相關網絡交易的稅收征管法律,確立電子賬冊和電子票據的法律地位,為網絡交易收入征稅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確保建立公平的稅收法治環境。最后,稅務機關應該加大稅收宣傳的力度,提高民眾的納稅意識,同時加大對利用網絡隱匿性實體銷售偷漏稅額大的案例的曝光,引起網商的關注,推動思想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黃良友.論網絡虛擬財產交易征稅的難點及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特區經濟,2009(12).

[2]薛娟.虛擬財產交易的困惑[N].中國經濟時報,2007(01).

[3]賈珂.淺談網絡交易稅收制度[J].山西大學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S2).

篇(3)

關鍵詞:C2C;網店;征稅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146-02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網絡經濟應運而生,并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逐步滲透到各個層面,電子商務儼然成為了網絡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和迅猛發展給予了傳統商品經濟以及貿易經濟重大的沖擊。電子商務具有虛擬化、無紙化、無界化等特點,給現行的稅法法律制度和征管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暴露了現行的稅法法律制度和征管模式的漏洞和缺點。現行的稅法法律制度和征管模式無法再適應電子商務的模式,使得稅收流失的風險日益增大。因此,電子商務的征稅問題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探討的焦點問題。

一、網店的模式及征稅情況

電子商務網店的模式大致有4類,即商戶對商戶的網店(B2B)、商戶對消費者的網店(B2C)、商戶對政府管理部門的網店(B2G)、消費者對消費者的網店(C2C)。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有B2C和C2C兩種,而C2C在我國電子商務中占有了相當的規模。

B2B(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交換的電子商務)提供的多是大宗的批發采購,雙方都為企業,相互交易也都需要開具發票作為交易憑證,通常不會產生太多稅收問題。

B2C的典型是京東商城和當當網。B2C模式下的商家就像家電賣場或者大型書店一樣,銷售時除非你主動不要發票,網站默認是開具發票的,所以也不會產生太多稅收問題。

C2C模式即消費者之間的網店模式,指網絡服務提供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提供有償或無償使用的電子商務平臺和交易服務,便于交易雙方(主要是個人消費者)達成交易的一種在線交易模式。也就是人們所俗稱的個人網店。

我國最大的C2C網站是淘寶網,采取的是個人賣家對普通消費者的銷售模式,所出售的商品五花八門。當出現質量問題時多數商品不支持全國聯保,而且銷售方并不主動提供發票,從而導致C2C交易一直游走在納稅的邊緣。由于C2C模式交易一直游走在納稅的邊緣,所以,難免會有賣家以C2C形式從事B2C交易,規避納稅義務。最典型案例是2011年,武漢市國稅局開出國內首張網店稅單,對淘寶女裝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稅430余萬元。該網店實際已經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為公司,屬于B2C模式,理應依法納稅。

二、C2C模式下網店征稅的必要性分析

關于將C2C個人網店納入稅收體系,很多人持有不贊同的觀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征稅會削弱C2C個人網店的低成本優勢,阻礙網店的發展空間。事實上,擁有大量銷售額的C2C網店經營者與個體經營者沒有太大區別。如果只對C2C網店進行免稅,將會壓榨線下商家與B2C網店的生存空間。從這一點意義上說,對C2C個人網店不進行課稅是不公平的。

(一)避免稅收流失的需要

據2013年1月2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絡購物應用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2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達到2.42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2.9%。與2011年相比,網絡用戶增長了4 807萬人,增長率為24.8%。當前,居民消費在拉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明顯提升,而網絡零售更是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網絡購物應用呈現迅猛的增長勢頭。網購市場交易規模見表1。

在網購交易中C2C市場份額占據網購交易的比重見表2。從C2C市場來看,淘寶網穩居第一,市場份額占94.96%;拍拍網次之,占比為5.03%。近幾年來,C2C市場格局一直保持穩定。電商企業頻繁的低利潤促銷也持續激發用戶的使用熱情,帶動了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的加速增長。

隨著我國網購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如果仍不對C2C模式下的網店進行征稅,一方面會讓網購侵蝕實體店的銷售額,另一方面會有賣家以C2C形式從事B2C交易,這將催生大量的灰色利潤,從兩方面給政府稅收帶來巨大損失。

(二)有利于保護實體店經營戶

近幾年,不斷有書店、服裝店關門倒閉,原因各異,但不斷增長的網購才是真正的元兇。越來越多的讀者,到書店去翻書、查閱,然后記下書名、出版社,再到網上去購買打六折、五折的書。這導致很多書店的門面一縮再縮,直至倒閉關門。而網購興起后,對于服裝業,特別是年輕的消費群體,很多顧客先到店里試穿衣服、鞋子后就是不買。記下標號和款式,再去網購,加上快遞費,網購的價格也就實體店的60%左右。實體店最終淪為了網店的“試衣間”。C2C模式下的網店與經營同類品牌的實體店是競爭關系,網店不必繳納稅金、交納店面租金和水電費等,其經營成本遠遠低于實體店,因此低價格成為電商攻城略地最大的“殺手锏”,對實體店的經營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三)規范網店經營的需要

由于網店的虛擬性,使得網上商店對貨物的描述很具有迷惑性,顧客無法直接看到和觸摸到商品,也無法判斷是否是正品。這使網店成為假貨、劣質商品及違禁物的藏污納垢的場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受理的各類消費投訴中,涉及互聯網的投訴占1/3,而網購投訴又占其中的1/2。所以,通過責令網店注冊登記并由工商、稅務部門核查交易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減少假貨、劣質商品的涌現。而且,在對個人網店進行大范圍的征稅后,網店的經營者往往會更加的注重商品質量以及服務質量,這樣便有助于推動網絡交易的規范化,淘汰掉那些不專業的、贏利能力差的賣家,留下大型、專業、有特色的賣家。這不僅使得個人網店能更加吸引消費者,也使得這樣一種新興產業可以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真正實現優勝劣汰,形成消費者和經營者雙贏的局面。對個人網店開征稅收,在短期內可能對會部分網店形成較大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是有益于其整體行業的發展的。

(四)有利于完善征稅體系

我國的商品流轉稅為增值稅,由于下游的零售商不需要發票,上游的生產廠家銷售不計收入或者從原材料到銷售都不使用發票,全過程進行賬外經營,使整個生產銷售鏈條都不在稅收監控之內。而最后零售環節的失控可能導致整個增值稅鏈條的失控。同時,稅收公平是我國稅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稅收公平特別強調“禁止不平等對待”的法理,禁止對特定納稅人給予歧視性對待,也禁止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對特定納稅人給予特別優惠。如果對C2C模式下的個人網店給予免稅優惠,那么對于從事實體店銷售的納稅人來說是顯失公平的。

三、推進網店征稅的建議

稅收的征收制度主要包括納稅主體、課稅對象、征稅地點、期限和環節等內容。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對傳統的稅收征收制度構成了挑戰,主要包括在納稅主體、課稅對象、征稅地點、征收環節等方面的認定存在困難。并且對網店征稅會阻礙網購市場的繁榮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相關部門更應該認真研究,循序漸進制定網店征稅的相關措施,促進網購交易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以“稅收優惠,逐步完善”為原則

C2C模式下的個人網店作為全民創業的一個渠道,在網店發展初期,政府還是應該給予更多的扶持。對于經營狀況一般的個人網店,主要是為了解決個人或家庭生活,提高網店征稅的起征點,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就本質而言,網店能突破傳統商務的障礙,是市場發展的一種全新的模式。網上購物是世界未來的發展趨勢,因其方便、快捷。對這種全新的模式,我們必須充分認清其成本低廉,惠及消費者,擴大就業的積極意義。無論你是健康人,還是殘疾人,想在網上做生意,只要一臺電腦一根線,上網進入網購平臺,為(下轉187頁)(上接147頁)自己注冊一個賬號,就能上網干活。據報告顯示,國內依靠開網店謀生的人里,有1/4是殘疾人、下崗職工等社會弱勢群體。所以,對開網店創業者,可以制定一套優惠政策,如減免稅收等。對網店的征稅要逐步完善,隨著網店越來越規范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全面推行稅務登記注冊制,實施普遍的網店征稅政策。從長遠看,征稅是網店行業規范發展的必由之路,將不繳稅費帶來的低價作為網店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利于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以“合理的網店征稅標準”為前提

網店交易的生產、物流環節都是可以分離開來的,其交易具有跨區域性的特點,如若征稅標準差異過大,將會導致網店轉移經營地以尋求避稅。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統一的網店稅收政策,消除地區性征稅差異。制度一個合理的網店征稅標準需要多方考慮。首先,由于網店存在無界性,所以應消除網店征稅的地區性差異;其次,由于各個行業的盈利能力、創造就業率等存在差異,所以網店征稅應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再次,網店征稅標準的制定應該公開征詢意見,并進行公開聽證,盡量做到兼顧各方的利益;最后,網店征稅標準的實施應簡潔且易于操作,提高稅收效率。

(三)以“完善的網店征稅的技術”為保障機制

網店普遍具有數量多、分布廣且場所不固定等特點。相對于實體店而言具有不易管理的特殊性,技術問題一向是網店征稅很難突破的門檻。網購的“無紙化”交易使得傳統的憑證追蹤審計也失去了基礎。但是,雖然個人網店數量眾多,卻基本都集中在淘寶、易趣、拍拍等幾大電子商務平臺上,電商對每家網店的銷售數據了如指掌,對于網店銷售情況的統計也可以做到比較準確。而且,如今網店交易流程中,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夠全面反映資金的流入流出信息、商品和服務的流轉信息,由此環節采取加強稅源控管措施,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政府也可以借鑒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辦法,通過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以一定比例扣繳的方法進行。最后,電子發票的推行也意味著,網購 “無紙化”交易而產生的無憑證難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破解。總之,通過稅務、工商、物流、信息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部門的協調合作,是可以采用相應的技術達到對個人網店實施有效征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臻穎.C2C模式下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2] 梁斌,孟卿.建立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體系的途徑分析[J].中國商貿,2012,(2).

[3] 邢凱,鹿楹鑫.探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流失問題[J].經營管理者,2011,(2).

[4] 胡燕靈,劉慧娟.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5] 王龑華.電子商務C2C模式下稅收征管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15).

[6] 張茂邦.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7] 李海芹.C2C模式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探析[J].企業經濟報,2012,(4).

篇(4)

關鍵詞:電子商務;財務會計;對策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及對其財務會計的影響

電子商務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一詞,是利用計算機互聯網在全球各地廣泛進行的商務交易和商務服務活動的總稱。在宏觀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是網絡發展帶動的商務革命,通過電子手段建立了一種新型的經濟秩序,它涉及的領域從電子技術和商業交易本身,到諸如金融、教育等社會層面;從微觀上講,電子商務則是基于各種商業背景的實體,從個人消費者到企業、金融機構、政府職能機構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等先進的數字化傳媒技術參與商業貿易活動。

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和發展,產生了信息化、自動化、無紙化的商務模式,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徹底的、革命性的變化,從根本上導致傳統的財務會計管理理論體系和會計模型受到嚴重沖擊。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財務會計管理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前途和命運。

二、電子商務條件下財務會計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

電子商務在我國還處于新生發展的狀態。電子商務形成了信息化、自動化、無紙化的環境,設備、運輸等曾經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的資產在會計核算中已經不占主導地位,財務會計管理更多傾向于會計信息管理、決策分析。在不同國家,由于電子商務發展程度不盡相同,會計準則也存在國際差異。

針對電子商務,由于我國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包括信息化法律、IT及電信法律、信息安全法律、計算機軟件法律及知識產權等,因此在相關案例分析以及實踐經驗中,沒有完善的法律支持將直接影響電子商務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這必將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比如交易信用問題,電子數據有效性問題等等。除此之外,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法律的保障,計算機犯罪、計算機泄密、竊取商業與金融機密等情況時有發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不良后果。

另外,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也有一定影響。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已經對電子商務進行了工商登記和相應的管理,但稅務登記和管理沒有跟上,新征管法對此也沒有明確規定,相當于電子商務稅收這一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稅務部門對電子商務的監控程度相對較低。

(二)傳統會計理論及模式亟待變革

傳統意義上,會計的職能包括反映、監督、參與經營決策。電子交易形式的出現使得會計信息實現了實時反映和自動處理,另一方面也造成會計的主要職能發生變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企業的經濟活動需要接受客戶愈加細致的監督和嚴格的考驗,會計工作的形式也必須改變。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財務資料量的擴大,對企業資金的運作狀況提出了更細致精確的標準,這就進一步要求深層次地劃分反映會計主體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各項會計要素。我們需要打破原有工作單元之間的界限,將財務、電子商務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出財務會計的職能。

另外,電子商務的不斷趨于成熟必然推動財務實現網絡化,傳統財務將向電子財務發展。會計的基本職能將向管理傾斜。此外,必須加強對基于互聯網的經濟活動的監督,協調交易雙方利益。當前我國部分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其會計職能仍停留在原始狀態,傳統模式局限于信息的處理方式,沒能考慮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電子商務的條件下缺乏合適的模式。

(三)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有待強化

電子商務下財務會計的正常運作,包括財務信息的傳遞、存儲與處理大部分要利用計算機互聯網得以實現,因此要求會計從業人員除了必須具備相關網絡技術知識外,還要能熟練掌握各種會計軟件的操作及開發、設計、維護和保養。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企業要在競爭中生存除了了解企業的信用和財務狀況,還有必要及時了解外國企業的會計制度和財務會計發展。另外,電子商務的發展飛速,要求財務會計的工作模式需要不斷改進創新,適應時代的特點,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還必須掌握相應產業的基本知識、有創新知識的能力。目前,我國會計行業門欄低,存在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不高的現象,在職會計人員專業知識薄弱,綜合素質偏低,面對競爭激烈的信息時代視野狹窄,無法滿足電子商務環境下財務會計飛速發展的要求。企業實施和發展電子商務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的優化和完善。

(四)電子商務環境的信息安全問題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信息化程度的發達意味著電子商務處于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這就導致儲存和處理完全在計算機上實現的財務會計信息極容易受到非法訪問者的窺視甚至破壞。如果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存在嚴重安全漏洞,很難保證客戶信息安全,危及企業經濟活動正常有序進行。

電子商務環境下,安全危機表現為會計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可能被人為修改。除此以外,軟硬件故障、非法操作、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癱瘓。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將始終是電子商務的核心研究領域。目前,信息安全已成為良好電子商務環境發展的瓶頸,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解決對策

(一)加強電子商務財務會計法制建設

建立電子商務相應的法律法規是保證電子商務會計信息真實、有效、安全的重要手段。比如,會計原始憑證里的合同、票據等,目前我國的《合同法》肯定了電子商務合同的法律地位,有效內容由書面合同延伸到了電子數據的形式。然而要加強電子信息的安全有效性,還要建立更細致嚴格的制度來規范電子商務活動來保障會計原始信息的安全,比如加強網絡財務立法措施,嚴厲打擊經濟犯罪行為。加快電子商務立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電算化的立法工作首先應規范電子商務活動,結合電子商務交易的特點,反映出交易安全的核心觀念,保證電子商務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可以完全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勵公平競爭;其次,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特點,建立針對電子商務安全、保密的法律保障體系,嚴厲打擊計算機犯罪、黑客入侵系統竊取商業與金融機密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證財務會計電工作安全、有效進行。

針對電子商務活動中稅收缺失問題,首先要完善稅收登記制度,實施電子商務稅收的合理管理;其次要嚴格監督電子交易的稅收過程,提高稅收人員的專業素質。

(二)培養高素質電子商務下會計從業人才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財務工作的時間、空間、效率帶來了改變,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方式也隨之有了創新。互聯網的應用將會計引向電算化發展,增加了會計業務風險的同時也豐富了財務會計的形式,這些變化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企業會計要培養自身良好的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此外,當今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在保持自身專業優勢的同時,關注企業財務信息的時效性。同時,財務人員要深入研究企業經營環境演變,不斷更新觀念,進行管理創新。另一方面,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積極應對挑戰,企業必須加大對現有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注重這類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加強培訓人員對財務會計軟件的使用,確保他們能不斷完善自我,與時俱進,有效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充分參與企業決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使財務會計在電子商務時代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三)建立多層次的綜合安全控制機制

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在全世界范圍都是信息化研究的重點。我國要在世界各國的商務信息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加強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面系統的電子商務安全控制產品,在技術上首先要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財務會計操作系統,構建方便快捷的財務會計網絡,同時培訓專業的系統管理員對交易信息進行嚴格管理和監控。其次,通過設立防火墻、電子密匙系統等技術手段構筑保護屏障,保證財會信息的安全,必要時對核心數據進行備份,及時對硬件進行維護,全方位阻礙黑客入侵盜取會計信息,最大程度地防止信息失竊事故的發生,防止計算機出現故障導致信息的失效等。還可以設立權威的驗證中介,確保交易雙方的有效安全身份,建立多層次的綜合安全控制機制,在技術上保障整個財務管理系統的安全。

參考文獻:

[1]任迎偉.論電子商務對財務管理的沖擊與創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篇(5)

【關鍵詞】 互聯網+稅務 稅收治理 數字經濟 大數據

濫觴于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乘著《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及《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東風,逐漸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進而影響國家治理的各個領域。作為國家治理重要組成部分的稅收治理,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規范引導下,各級稅務部門亦開始探索“互聯網+稅務”的稅收治理新模式、新路徑。根據該規范,稅務系統會重點推進社會協作、辦稅服務、發票服務、信息服務及智能應用五大板塊二十項行動,以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稅收工作深度融合,促進稅收現代化。實際上,“互聯網+稅務”不簡單的是將互聯網創新成果應用稅收工作中,更重的是在調試稅收規則以適應新一輪工業改革,確保稅收治理規范能夠與經濟社會改革俱進。傳統稅收治理規則在以數字經濟與大數據為重要組成的現代經濟體系中,面臨著失靈的風險。如何在突破傳統稅制弊端重圍下,主動適應數字經濟與大數據的變化,成為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理應研究的課題。對此,筆者基于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給稅收治理帶來的機遇,剖析現行稅法制度適應“互聯網+稅務”存在的漏洞,并提出相應的修正措施,以期助力稅收現代化的實現。

一、“互聯網+稅務”面臨的主要挑戰

移動互聯網信息的日新月異加速推動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變革,數字經濟與大數據的發展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經濟運行的模式,也勢必會對傳統稅收模式帶來挑戰,因而推行“互聯網+稅務”須充分考慮這種挑戰。

一方面,數字經濟顛覆了傳統經濟運行模式,對稅收治理提出了挑戰。數字經濟具有以下方面特征:對無形資產前所未有的依賴,數據(尤其是個人數據)的大規模運用,利用免費商品獲取外部價值的多邊商業模式的普遍采用,以及對價值創造地的判斷困難。這就形成一個重要的問題,數字經濟中的企業如何增值并產生利潤,以及數字經濟如何與來源地、居住地概念相聯系以及稅收收入性質的確定。同時,新的經營方式會導致核心經營功能的重新布局,最終形成不同的稅收權力的配置,產生低稅收。具而述之,一是隨著經濟主體的多變性及復雜化,稅務機關控制稅源的難度及復雜性大大增加;二是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化,另一方面經營形式逐漸多樣化,稅務機關控制稅基的難度亦在增大;三是數字經濟下,地理空間上的常設機構及固定營業場所變得模糊不清,從而增加了稅源發生地認定的難度;四是在稅源與價值創造相互分離的情況下,利潤的歸屬難以簡單地做出判斷,尤其是國際貿易和國際經營活動利潤歸屬問題。

另一方面,面對大數據所帶來的海量涉稅信息,稅收機關難以有效整合、利用。大數據時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資源、生產要素及社會財富。然而,稅務機關整合利用涉稅信息能力的提升遠遠滯后于信息化的蓬勃發展。首先,稅務系統內部各種信息缺乏有效整合。盡管旨在實現全國稅收數據大集的金稅三期系統的試點在有序推進,但就目前而言稅務系統內部信息仍舊分散在綜合征管系統、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及出口退稅系統等各種系統中,整合性明顯不足。其次,各級稅務部門缺乏對高度智能化的企業信息系統的了解,難以有效分析,甚至無法分析存在該系統內的大量企業會計核算和生產經營數據,從而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情況。再次,各級稅務部門利用第三方涉稅信息效率偏低,體現在財政、房管局、銀行及工商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以致涉稅信息無法共享;缺乏有序、科學的涉稅信息的收集程序及規則,以致面對涉稅信息反應不夠靈敏。

二、“互聯網+稅務”的法律留白

應該說,現行稅法及以此形成的稅制基于大工業時代的經濟運行模式而建立的,對于數字經濟的新型運行模式存在諸多失靈的法律風險。

(一)傳統經濟關聯原則的式微

稅收管轄權的行使,主要依據的是經濟關聯原則,特別強調經濟活動與特定有形場所(常設機構或不動產所在地或企業實際管理地)。但面對以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原有的經濟活動與特定有形場所的聯系不再那么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更多的是具備偶然性和隨意性。因此,借助經濟活動與特定有形場所的關聯進行稅收管轄權的劃分是不合理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一則數字經濟下,伴隨確定稅收管轄權的連接因素的消失或模糊,傳統居民地管轄權和來源地稅收管轄權的認定標準難以發揮功效;二則傳統按照交易標的性質及活動形式區分界定所得的定性標準難以適用數字經濟下所得的定性;三則在價值鏈管理模式下,關聯企業的功能剝離及有序配置替代了操縱轉移定價,使得該原則的運用陷入窘境。此外,企業與消費者的交互性亦使得利潤的歸屬地難以確定。可見,傳統以有形場所為要素判斷經濟關聯的規則,難以適應數字經濟下企業運營模式和價值形成機理的變化,亟待拓補。

(二)規則漏洞導致BEPS的泛濫

如眾所知,混合錯配、轉讓定價、資本弱化、受控外國公司(CFC)及跨境電子商務是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的主要方式,而隨著數字經濟及大數據的深化而愈演愈烈。雖然,現行稅法對上述行為方式予以了規制,但是幾乎所有的法律規則皆是立足理論層面而進行的制約,難以適用實際操作。以資本弱化為例,《企業所得稅法》從債權性投資、權益性投資及其之間的比例三個方面予以了一般規定,但對于債權與股權的比例計算時點等具體問題并沒有明確,難以有效及準確地判斷企業是否實施了資本弱化避稅行為。又如CFC規則,何為合理經營需要及是否需要根據消極或積極性質劃分所得都未得到明確回應。此外,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反避稅立法闕如。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為BEPS的泛濫提供了溫床。微軟通過在愛爾蘭、新加坡和波多黎各的“海外地區業務中心”轉移大量盈利,規避我國稅款8.47億元就是佐證。因而,必須完善反避稅規則,以遏制BEPS的橫行。

(三)涉稅信息共享法律機制欠缺

現行稅收征管法雖然要求“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但未能破除既得利益體系,使得稅務機關與政府及其他管理機關的涉稅信息依舊呈“信息孤島”之狀,因而難以發揮各部門涉稅信息的集群效應。同時,它也只是規定銀行、住建、海關、工商等第三方主體應該支持、協助稅務機關執法,但是并沒有明確這些第三方主體有向稅務部門報告涉稅信息的義務。此外,還賦予了稅務部門在稅務檢查環節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依法采集信息及查詢的權利,但其適用范圍受到嚴格限制。因此,關于涉稅信息共享法律機制的規定實則是一紙空文,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對此,《稅收征管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增加了一章“信息披露”以強化涉稅分享機制。殊不知,稅務機關試圖將納稅人所有涉稅信息進行收集的規定,既給第三方設置了不合理的負擔,亦不利于獲得有效的信息,更對公民權利、經營自由及政府職能分工的侵害,明顯違背了比例原則。

(四)數據權及其法律保障不完善

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涉稅信息被收集、處理、交易及應用,個人信息安全、社會安全及國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我國現行稅法規范,甚至是其它相關法律法規皆沒有對數據權這一新型權利的保障提供有效的方案。一方面,納稅人權利話語在稅法規范體系中匱乏的現狀,就決定了納稅人數據信息權保障機制的不健全。現行稅收征收管理法明確了納稅人提供涉稅信息的義務,但對于納稅人涉稅信息數據權的保障只字未提,即使不久的《稅收征管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只是一味強調提供涉稅信息的義務,并沒有針對涉稅信息數據權保護的條款設計。另一方面,由于大數據發展尚處初級階段,國家戰略上的數據及其權利保障尚未進入法律保障的視野,我國在大數據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還付之闕如,稅收數據權的法律保障更是如此。

三、“稅務+互聯網”的法治保障

要全面落實“稅務+互聯網”行動目標,必須在深入細致的分析數字經濟與大數據的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稅法規則。

(一)現代經濟關聯原則的改進

經濟關聯原則對于處理稅收管轄權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理應在數字經濟時代予以堅持,但應根據數字經濟的特點予以修正,即“從以前倚重有形場所轉向有形場所與虛擬空間相結合,結合企業價值鏈,對企業的價值貢獻因素進行全面考量,在此基礎上識別相關關聯要素”。對此,OECD在BEPS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價值創造”理論值得借鑒。首先,為契合數字經濟虛擬性特征,可采取“實質性存在”(包括數字化或其它形式的實質性存在)替代“常設機構”作為稅收管轄權的連接因素。其次,通過識別價值創造的關鍵要素和環節,分配企業利潤,繼而劃分稅收管轄權。換而言之,“實質性存在”和“價值創造”是經濟關聯原則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而消費者和消費市場是價值創造的實質關聯要素。據此,現代經濟關聯原則得以修正。需要指出的是,數字經濟的到來并不意味傳統經濟模式的消亡,因而傳統經濟生產模式依舊適用傳統規則意義上的經濟關聯原則。

(二)完善反避稅規則應對BEPS

為應對BEPS,必須完善反避稅相關規則。就轉讓定價規制而言,一是建議通過細化轉讓定價調整方法及采取案例明確相關操作程序的方式加強其適用性;二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特點詳盡其轉讓定價調整方法,以便稅務機關可視具體情況進行相關判定及操作;三是強化預約定價協議的法律效力、舉證責任、救濟機制及違約責任等方面的立法研究,以增強其制度的實用性。就資本弱化規制而言,參考美國和OECD的策略,在采取固定比率法下,視債務和股本的比例而明確企業審查的范圍;同時,限制企業從股東處借入資金利息的稅前扣除。就受控外國公司規制,須對“合理經營需要”等條款進行細化,增加“無避稅動機豁免”、“微量所得豁免”等解釋性稅收條款,并依據積極與消極所得的不同性質采取不同課稅措施。此外,還需認真對待混合錯配安排規制,必要的時候予以引入。當然,對于電子商務、云服務、在線廣告及虛擬貨幣等數字經濟新商業模式立法應及時跟進,以回應社會需要。

(三)涉稅信息共享制度的立法完善

高效的涉稅信息共享制度是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應以稅收征管法修改為契機予以全面的完善。首先,立法應當明確涉稅信息內涵與外延,奠定涉稅信息共享制度的基礎。其次,應通過立法打破部門壁壘,構建不同領域及環節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共享機制。明確工商、住建、銀行等政府其他管理部門向稅務機關報告納稅人涉稅信息的義務,聯合政府管理部門力量,對不同領域涉稅信息進行整合與應用,以此構建一個先進、嚴密的信息共享系統。再次,建立健全納稅人主動提供及第三方主體被動提供相結合的涉稅信息提供制度。納稅人應通過定期納稅申報及應稅務部門要求提供其掌握的、真實可靠的涉稅信息;而第三主體則是對納稅人信息不充分、不客觀、不真實的補充及矯正,在稅務機關發出書面查詢函之后,就其領域相關的納稅人涉稅信息進行供給。此外,立法上還必須對稅務機關獲取涉稅信息的目的予以明確,除為稅收目的,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同時,接觸納稅人涉稅信息的組織或個人負有信息的保密義務。

(四)數據權確立及其保障機制健全

法律因回應社會需要而產生,須及時跟進社會發展。當數據承載著資源、財富及生產要素,必然應受到立法的確認,并加以保障。在個人方面,首先應明確個人數據權的法律地位,堅持個人數據權保護之消極同意、質量與安全、處理有限及保證主體參與的原則;其次,根據納稅人信息數據有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基本生產經營及涉稅負面信息之別,實施不同的保護規則。對于非法竊取及侵害納稅人信息數據的,應課以法律責任。在國家方面,稅收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事關個人安全、社會穩定及國家興亡,數據的利用和占用必將成為國家間稅收競爭和博弈重要法器,所以必須確立稅收數據,即享有稅收數據管理權和稅收數據控制權。任何組織或個人均不能篡改、偽造、毀損、竊取及泄露涉稅信息數據,否則將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參考文獻】

[1] 經濟與合作與發展組織:《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解析與應對》,廖體忠、李俊生編譯,中國稅務出版社2015年版,第76頁。

篇(6)

[關鍵詞]財源建設;優化結構;公共財政

[中圖分類號]F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7)05-0020-04

隨著國際產業轉移加快,國內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國家重點扶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迎來新一輪戰略機遇期。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國家將繼續實行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區域間競爭日趨激烈,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復雜,各開發區還面臨著立法不夠健全、“兩稅合一”、土地資源緊缺、勞動力成本提高、節能減排等問題,這必然會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如何加強沿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源建設,則成為我們當前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優化產業結構,把第三產業發展成為新的骨干財源

目前的財政體制把營業稅、房產稅、契稅等稅種列為地方財政固定收入,而這些收入主要來自第三產業,地方財政固定收入的增加將主要依賴于第三產業的發展。為此,要著重引進一批對地方財政貢獻率高的港航物流、交通運輸、中介機構、船代貨代、建筑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企業,提高行業稅收貢獻率。

1.大力發展港航物流業。要圍繞港口建設大力發展物流業,招商引資時要依托港口資源優勢,加強與著名國際物流企業的合資合作,大力引進發展以港口運輸、流通加工、商品配送和電子商務為支撐的現代港航物流業。要積極運用國外先進技術和手段整合物流資源,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做大做強一批現代物流企業。

2.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業。加快發展新型經營業態,重點發展專賣店、專業批發市場等新興商業業態。積極與國外大型商貿財團、商業機構進行聯系、洽談,重點引進業態新、檔次高的商業企業和高檔商務酒店項目。

3.堅持發展特色旅游業。充分發揮各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發展度假、觀光、會議、生態、商貿等專項旅游,鼓勵發展大型旅游景點,開發民間工藝品和地方特色旅游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4.著力發展現代中介服務業。要抓住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的機遇,加快信息、咨詢、會展、會計、律師、規劃設計、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中介服務等領域的招商力度,著力提高中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5.積極發展服務外包業。適應國外服務外包迅速發展的趨勢,吸引IT服務外包,并向呼叫中心、金融、財會、咨詢、售后服務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務外包拓展,通過積極利用外資接軌國際服務業。

6.鼓勵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服務業。一是推動開發區成為跨國公司轉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環節、研發中心的承載基地,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二是鼓勵跨國公司在各區設立財務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培訓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運營中心和配套基地等。

二、注重民營經濟發展。培植新的收入增長點

民營經濟從事的大多是第三產業,所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就是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具體地說,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放寬經營范圍,放寬注冊資本、投資方式及投資人資格限制,放寬企業集團登記條件,放寬企業名稱限制,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凡是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領域,都要向民營資本開放;凡是我國政府承諾對外商逐步開放的投資領域,要鼓勵民營資本加快進人。鼓勵民營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道路、港口、水務、能源、公交、金融、經營性醫療機構、非義務教育、經營性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環境保護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及行業。

2.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銀企服務平臺,由區民營經濟主管部門牽頭,定期召開銀企懇談會,搭建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橋梁。通過開辦個人創業貸款、動產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出口退稅托管賬戶貸款等新型貸款品種,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3.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用地需要。民營企業申請使用國有土地,應與國有、集體企業同等對待。民營企業所需發展用地統一納入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引導民營及中小企業按相對集中原則使用現有廠房。

4.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實施民營企業優強計劃。幫助民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合資合作,開辦高新技術研發基地、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基地,引導骨干民營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走品牌發展的新路子。對已獲國家、省市名牌產品稱號或列入市名牌發展計劃的產品,優先列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計劃,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做大做強、優先退稅、減免規費,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5.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人才支持。人事和勞動部門要根據民營企業發展需要,幫助民營企業引進各類緊缺和急需人才,在申報辦理跨地區引進手續時,應與國有、集體企業同等待遇。民營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按規定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考試、評審和職業資格的考試、注冊。選錄部分機關干部和大學生到民營企業掛職鍛煉,加強對民營經濟工作指導力度。

6.建立健全服務民營經濟的社會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為民營企業提供服務的信用擔保、人才教育培訓、信息網絡、法律支持等服務體系,引導民營企業以產品、技術等為載體,深化專業分工,提高產業聚集度,通過聯合形成產業集群。

7.建立發展民營經濟考核獎勵機制。把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對各街道辦事處(鎮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考核內容之一。區政府每年組織基層單位代表、民營企業法人代表和經營者、個體業主代表,對政府有關部門服務和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一次評議,并把評議結果作為考核部門工作實績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強化其對財源建設的作用

高新技術產業利大稅高,對財源建設的作用日趨明顯。“兩稅合一”后國家仍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稅收優惠,要不遺余力地大力發展。

1.加大高新技術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對有大集團背景、有增資可能、帶動能力強的高科技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優先落實。重點引進國外研發機構來開發區投資或進行研究開發,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高新技術項目和產品來開發區落戶,引進當今最先進的管理科學和先進的管理制度。推廣海爾式的技術開發模式,把引進與創新緊密結合,跟蹤世界最先進技術成果。提高產品的技術等級和國際競爭能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和產品。

2.培訓人才和引進人才雙管齊下。加快傳統行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業務培訓;設立一定優惠政策,在政府招商的同時,鼓勵企業“招人”,加速企業自身技術升級改造。

3.在繼續引進知名院校、研究院所的同時,加大對現有重點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以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為導向的新型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加強與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的戰略合作關系,爭取在風險投資進入開發區高新技術實驗、研發、創業上實現實質性突破。

四、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提高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能力

1.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區域內有限的土地資源,更好地發揮產業之間的聯動作用。支持并引導社會資源向產業集群的龍頭大企業集聚,提高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凝聚力和帶動力。(1)重點抓好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龍頭骨干項目,加快促進產業集約式、集群化發展。(2)鼓勵大企業實行本地配套。鼓勵大企業自身培植引進配套企業。對引進外地配套企業的大企業,配套企業新增地方稅收,納入大企業年終考核,給予一定資金獎勵。(3)鼓勵現有配套企業擴張和提升。鼓勵為龍頭大項目配套的現有企業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對重點配套產品的技術開發、技改投資項目,根據配套企業上繳地方稅收增長情況,給予一定的補助或貼息。

2.“精耕細作”,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與支持現有企業的“二次創業”結合起來,設立相關政策鼓勵其自身挖潛改造和產業升級。扶持原有骨干稅源企業做大做強。運用企業挖潛改造資金、科技三項費用、出口退稅等多種政策手段,支持大企業加大投入和技術改造,提高原有骨干企業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

五、加強收入征管,完善財稅征管聯動機制

1.財稅部門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堅定不移地貫徹“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擅自少征、延緩征收。

2.開展稅源普查。在進一步摸清全區分產業、分行業、分經濟類型、分預算級次、分稅種的稅源分布和變化情況的基礎上,立足開發區實際,重點理清區、街兩級以及開發區與保稅區之間的稅收級次,建立完善財政、國稅、地稅、國庫之間直接連通的信息網絡,以實現稅源信息共享,加強對全區稅源和稅收級次的有效監控。

3.加強對項目進展情況的管理。加強對企業外方注冊資本到位情況的管理,使已注冊登記的外資企業盡早達到設計經營規模。同時,將引進項目的開工率、投產率作為考核各相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保證新引進外資項目及時投產。

4.密切關注重點行業和重點納稅大戶。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納稅大戶稅收上繳情況的研究分析,及時掌握稅收結構變化和稅源流向,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企業加快發展又能夠增加地方稅收收入的政策辦法,避免稅源外流。

5.抓好薄弱領域的稅收征管。針對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和行業,重點做好房產租賃、土地租賃、交通運輸、裝飾裝修等行業的稅收征管工作,通過稅務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聯合檢查管理的方法,加大稽查征收力度。

6.營造誠信納稅的社會氛圍。廣泛開展誠信納稅宣傳教育活動,大力表彰納稅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嚴厲處理偷漏稅重大案例,營造誠信納稅的社會氛圍。

7.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對非稅收人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全部納入部門預算,實現對非稅收入的統籌管理。為加強工程收費管理,對繳齊所有費款的竣工項目加蓋“建設工程收費專用章”,證明無欠費現象后方可通過驗收。

六、提升招商引資層次,堅持引資與增稅并重

搶抓國際產業加快轉移和國內產業加速重組的有利時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利用外資上,必須淡化對地方政府引資規模的考核,引入技術含量、國內配套比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新增就業等綜合指標,建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吸收外資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形成內外資企業政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

1.注重招商引資項目質量。注重引進占地較少、產業拉動力強、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財政貢獻度大且節能環保的項目。

2.提高招商引資項目水平。積極推動世界500強企業在本區投資和建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爭取引進一兩個如天津開發區的摩托羅拉、三星,廣州開發區的寶潔等類似的在全國相關行業中技術、市場領先的龍頭外企。

3.加大服務業招商力度。著重引進一批對地方財政貢獻率高的港航物流、交通運輸、金融保險、中介機構、船代貨代、跨國采購中心等服務業企業,提高行業稅收貢獻率。

4.突出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和大企業總部或具有區域性總部功能的機構,通過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方式積聚稅源。對于新引進的原采用匯總納稅方式的企業在本區設立的分公司,引導其采取與地方企業、外資企業或政府入股合資的方式,使其成為非全資控股的就地納稅企業。對于現有的匯總到外地納稅企業,政府要想辦法做工作,動員企業就地納稅,增加地方稅收,培植穩定稅源。

5.突出高新技術產業招商。著力引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機構和研發中心,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的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減排治污項目,實現高新技術項目新突破。

篇(7)

經貿觀察

(1)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探析——引入美國經濟表現對比 夏曉雪

(4)全球價值鏈中我國稀土貿易被俘獲的問題研究——基于稀土國際市場需求的角度 楊夢佳

(5)建立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經濟發展方向概述 郭家煒

(6)歐債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杜德

(7)黃巖島對峙背后的國際政治經濟博弈 陳天明 徐群 李君芳

(8)安徽紡織企業承接產業轉移的發展對策——基于swot分析 芮昊

(9)出口商品結構與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對策 趙星

(10)新疆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周小玲

(12)基于swot分析嘉興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研究 李愛香 李春暖 王蕾

管理創新

(14)從企業經營看環境信息披露 郭品 李勇勛

(15)eva的激勵機制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李樂童

(17)我國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應用初探 賴嬌嬌

(18)eva企業價值評估在兵工研究所的應用探討 王愛武

(19)從三鹿事件看食品加工企業采購環節內部控制 趙肖瑞

(20)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綜述 周亭

(21)強化企業統計工作 促進企業經營管理 楊錦宏

(22)加強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研究 孫其蘭

(23)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過程風險控制研究 張翠霞

(24)后危機時代企業成本控制法寶——多維成本管理 劉彩霞 馬鑫 李冬悅

(25)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倉庫管理水平 張防修

(26)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影響因素探析 巫毅

(27)路橋施工企業項目經理部材料管理初探 陳迎春 韓瑞英 彭向陽

(28)mc公司內部控制的調查研究 郭莉莉 鄭小鳳

(29)基于不對稱信息下我國中小企業加強自身融資管理策略探究 張宇丁

(30)基于dea方法的電網公司績效評價研究 劉凱 董萌萌

(31)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樹立成本文化意識——打造成本文化核心競爭力 張瑞

(32)淺析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管理 馬鑫 李冬悅 劉彩霞

(33)國企“內部人控制”問題的解決思路 周勇

(34)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 李寧

(35)erp系統實施與管理會計的互補性及業績影響文獻綜述 童素娟

(36)創新管理 破解瓶頸 努力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湖南省鳳凰縣總工會資產的保值增值工作紀實 裴曉鳳

經營有道

(37)對當前國內工業企業經營困難的成因剖析 宋科進

(39)湖南低碳旅游發展研究 盧偉

(40)審計師獨立性、信譽以及業

務——以德勤(中國)為例 汪潔

(41)雇主品牌推廣策略 馮利敏

(42)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問題分析 劉燕

(43)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優勢分析 周燕飛

(44)淺談品牌“回聲”作用與多品牌的“共振”作用——由寶潔公司多品牌戰略引發的思考 岳曉雯

(45)我國零售企業進入他國市場的模式選擇 史博

(46)汽車后市場保險服務的特點以及對策分析 鮑艷萍

(47)我國零售業態發展評價及對策分析 徐正虹 陳曉華 孫一聞 鄭莉莉 葛潔蓉 陸兆蕾

(49)企業并購目的:追求協同效應還是產生共謀——基于百勝收購小肥羊的案例研究 許世杰

(50)對鎮江宗教旅游開發的調研及建議 朱慶賢

(51)小議娃哈哈啟力的市場定位 曾艷

(52)基于價值鏈視角的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產業升級研究 方柯 柏海花 陳聰宵 顏佳杰

(53)農業可持續發展新形式——以濱州沾化旅游觀光農業為例 范慧敏

(54)美容設備生產企業供應商選擇 萬志軍

金融天地

(55)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對新增住房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 張玉潔

(57)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魏亞丹

(58)跨期羊群行為實證分析——以我國公募基金為例 杜婷婷 陳媛媛 韓劍飛 陳久盈

(60)我國發展金融bpo的建議 劉一博 邱煥喜

(61)基于央行實行逆回購操作——分析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葛慧俠 吳非

(63)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及防范對策 馮舒婷

(64)我國上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比較分析及發展研究 王迪

(65)淺析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及解決途徑 郝陽

(66)基于信號傳遞的中小企業融資博弈分析 蔡再興

(67)黃金價格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 陳曉青

(68)探討農村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模式與途徑 蘇鴻龍

(69)經濟人“趨利動機”與股權融資偏好 周云 汝瑩

(70)浙江外貿經濟與人民幣升值的關系研究 翁星星 樊振華

(71)我國中小企業債券融資實施路徑探析 朱英 陳萬江 王小芳

(73)東京、香港、上海三地股市聯動效應的探究 張傳昌

(75)上市公司披露不實信息影響因素研究 李良

(76)歐債危機下我國匯市、股市的arch效應分析 袁嘯

(77)期貨套期保值理論研究進展 楊寶元

(78)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資決策評價 徐哲

(79)擴大直接融資的渠道研究 劉暢

(81)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許艷陽

(8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績效的實證研究 彭中云 翟萬里

 

; (83)政治聯系與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來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經驗數據 建蕾 梁娟

財會研究

(84)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相關問題的思考 楊華華

(85)淺談監獄企業內管領導干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 雷新民

(87)基于直聯模式的代收學費業務系統建設的探討 趙敏剛

(88)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 甘泉

(89)對國內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思考 王娜

(90)山東省地方公路建投資情況研究與對策 韓沖

(91)高校科研經費審計淺議 鄭國芳 張勇

(92)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相關性分析 談榮霞

(93)會計教學中的“做”與“學” 楊如梅

(94)論如何促進公益類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的有效使用 陳芳

(95)關于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徐媛媛

(96)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卓越會計師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研究 陳思蓉 王積田

(97)實施動態會計監管的方法研究 賀美玲

(98)層次分析法在資產評估風險防范中的運用 周婧璇

(99)會計監督弱化的成因及對策 張麗敏

(101)企業組織結構復雜性對分析師盈余預測影響 辛薇

(102)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的測算與實證分析 張虎成 孫艷霞 陳文浩

(103)我國大企業和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通用電氣為例 王緒

(104)我國養老保障財政支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從包容性增長看農村養老保障基金 劉彥君

(105)注冊會計師行業商業賄賂行為分析 宋麗 王曉娜

(106)食品、飲料零售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與股價的相關性研究 李潔

(107)新疆上市公司財務質量評價分析 朱希斐

(108)新疆財政教育支出分析 唐梁鳳 賈亞男

(109)多角度探討我國宏觀稅負水平 張菊華 朱勝

(110)c2c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研究 韓瀟

(112)我國稅負影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張菊華 朱勝

(113)淺析山西省稅收收入結構變化 耿變華

(114)淺議對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的評價 胡成江

人力資源

(116)創辦教師養老年金,實現最優薪酬分配 宋莉芳

(118)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程蔚

(119)淺議如何提高基層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何靜

(120)eva業績評價方法對經理人激勵的影響 馬珂艷

(121)我國包容性增長戰略下社會保障稅實踐的現實性探析 馬冉冉

(122)北京市農民工醫療保險政策分析——基于社會福利政策的選擇維度視角 杜蔚

(123)文化比較視角下構建“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

理新模式 宗娜

(124)區域經濟與人才培養的相關性研究 張麗英 李華

(125)淺議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周靜婭

(127)基于托達羅人口流動模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路徑探究 周鵬飛

(128)淺析商場營銷員的勝任力構成要素 趙海濤

(129)四川省各市州人口素質綜合評價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30)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許學珍

(131)利用微博資源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的信息共享和互動性 江靜 邱道欣

學術交流

(133)淺談學好《基礎會計學》的技巧 史可

(135)談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辦法 林鳳平

(136)獨立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為例 包小妹 孫昊 戴竹青

(137)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考評方式探析 李迪

理論探討

(138)商務英語函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張翠波 張琳琳

(140)“五型”班組創建初探 谷榮寬

(141)青島市保障性住房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高璐 于?

(144)臺灣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作用 周英英

(145)應用支持向量機模型(svm)研究電網物資需求預測問題 宋斌

(146)發展工業旅游促進河南“兩型社會”建設探析 馮小偉

(147)淺析管樂教育在當代中國主要城市的普及發展狀況 朱光

(148)如何發揮工會組織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淺談 方小英

(149)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探討 蔣萍

(150)樂山融入成都經濟區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何瑞

(151)從文化差異看國際廣告在中國的本土化 曾俊秀

(152)我國創業投資退出機制研究 張克 楊悅

(153)大學教師如何重視一線課堂教學的研究 朱偉偉

(154)基于科技帶動與支撐的咸陽食品工業發展研究 薛漢莉 朱文莉

(155)企業并購績效文獻綜述 姚香

(156)強化基礎創新機制推動發展——阿爾山市黨的建設工作調研 徐東華

(157)河南省政治中心東移對鄭州經濟的影響 張霞

(158)中專體育教學中游戲的運用探討 朱良 趙建峰

(159)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析——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入手 王翠敏 劉毅 李煒

(160)高職院校文秘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幾點思考 葉柳鳳

(161)獨立學院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李小想

(16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影響因素與實現機制 李波

(163)城鎮化與農民工進城若干問題研究 王松江

 

; (165)貴州省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 杜葉婷

(167)青島市利用fdi技術溢出效應的對策分析 于曉燕

(168)“合蕪蚌”試驗區協同創新能力評價研究 袁建明 郭思煒 王大偉

(171)河南省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李海云

(172)山區、半山區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障礙性因素分析——以曲靖市麒麟區為例 彭琳 張洪

(174)貴州省工業園區發展中失地農民的統籌發展 王楚 王苗

(175)貴州產業承接對工業化進程影響實證分析 潘飛 李錦宏

(177)企業文化dna遺傳機制分析 袁建明 鄒曉雪 潘偉偉

(179)社區經濟理論模型研究 楊朝繼 馬海英

(181)淺談樁基檢測方法與發展 梁瀟文

(182)淺析洛克白板說哲學思想 林蓉

(184)我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選擇 李婧 王菁華

(185)sop范式下r&d投入與產業集中度關系研究——基于我國37個行業分析 韋巍

(186)意識形態一元與社會價值多元下高校德育解構 陳佳

(188)基于共生視角的“產品質量年”文化建設研究 張娟

(189)中美物價對比分析及思考 齊飛

(190)北京市生產業對服裝產業的影響 常宏 吳思影 鮑麗珠 陳桂玲

(192)加快花垣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滕飛

(193)上海市生產業對服裝產業的影響 杜鵑 辛馨 王竹寧 陳桂玲

(194)灰色模型在青海省經濟預測中的應用 俞新昀 吳艷

(196)我國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關系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97)江蘇省城市現代服務業集聚類型研究 汪敏 孟小會 黃挺

(199)在高中新課標下高職高專數學的教學改革教學實踐與策略 毛大會

(200)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路徑研究——基于技術進步分析 趙靜靜

(202)中國與美國民主基礎研究——《論美國的民主》讀后感 竇誠松

(203)基于消費價值觀的市場細分實證研究——以北京地區在校大學生為例 侯蓓

(205)全面貫徹落實十精神——努力實現科學跨越后發趕超 李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爰色欲|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麻豆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午夜免费电影| 免费ā片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天天爱天天做狠狠久久做|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欧美草b内射在线aaaaaa|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岳毛多又紧做起爽|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