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方式
時間:2023-10-25 10:2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營銷;策略
Abstract: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formed. The difference of various ownerships and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will become more obvious, its business scope boundary contour will gradually clear, enterprises of all types of market division of labour will gradually clear, enterprise class distinction clea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start from the brand construction, make good use of talents and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arket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2011年至2012年,我國經濟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個調整型增長期,深刻的結構調整過程才剛剛開始。預計2013年GDP增長7.5%左右,物價增幅繼續放慢,但結構調整過程將有所加快,即呈現“增長放慢、結構調整加快”的新型發展特征。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保持“一穩一積極”的總基調。未來幾年,經濟均處于調整期,增長放慢但結構調整過程會加快,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今后幾年,我國經濟增長估計在6%~8%運行,CPI和PPI的增長也會較慢,這將使許多產業和企業效益繼續惡化,意味著結構調整的動力增強。預計2013~2015年將是許多企業兼并重組的大好時機,許多落后的產能將被淘汰,效益差的企業將會破產或被兼并,打破行政壟斷,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包括戰略性競爭行業)退出,鼓勵民營資本加大對戰略性競爭性行業投資,使民營資本做大做強,成為創造產業新優勢的重要力量。
經過近十年來的飛速發展,我國建筑行業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各類所有制和不同規模企業的經營模式的差異性將表現得更為明顯,大型民營建筑施工企業將加速推進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以經營和股份結構調整為核心,非建筑業產值將在企業經營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營建筑施工企業仍將以延續目前的經營方式為主,力爭擴大產值規模并獲得更高一級別的資質,同時聚焦專業細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優勢;大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仍將維持目前的發展方向,以建筑業為基本發展領域,進一步鞏固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壟斷地位,朝更加專業化高技術化的方向發展;而以地方國有為主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其經營方式將不得不向民營建筑企業經營方式靠攏。
基于未來的環境和發展趨勢,建筑施工企業在2013年及隨后的2-3年里,該如何明確各自的發展思路呢?筆者認為,建筑企業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速建筑施工企業良性快速發展。
一、品牌建設是建筑施工企業市場營銷的關鍵。
建筑企業的品牌意識包括:一是品牌的理性意識。它包括對建筑施工企業施工水平、管理水平、營銷水平、科技水平、競爭能力的全面體現,這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同時,品牌也是建筑企業通過工程、產品或客戶服務給予業主或客戶的一項重要承諾,作為聯系建筑企業與業主、與客戶的無形紐帶,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市場的權力和商業利潤,決定著建筑企業的發展的方向。二是品牌的市場意識。動態的市場,變化的業主,很難使建筑企業與各行各業的業主進行更為詳細的互相了解。建筑工程也不是社會大眾消費的固定產品,因其工程項目投入大,工期長、風險高,不可能象工業產品一樣,用一個試試,先干一個看看。建筑企業要想得到市場和用戶認可,品牌就成為客戶進行判斷和確定是否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的重要因素。三是品牌的競爭意識。品牌就是信譽,就是形象,就是占有率,就是市場。四是品牌的資產意識。目前,中國建筑企業品牌化發展剛剛起步,近年來人們已經把品牌當作戰略資源,當作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當作企業的重要資產,這個資產是無形的,它包括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影響力、客戶對品牌的認同度等。
二、探尋適合企業自身發展之路。
管理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管理理念不存在地方差異,但每個企業的發展都不會一樣。管理有許多固定的程序模式,但事實上真正的管理是無定律的,要想使企業發展壯大,必須把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職能相結合,做到科學管理,合作雙贏,同時要正確處理公司與項目部之間共同發展的辯證關系,走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特色之路。目前,由于一方面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國內金融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引發一系列的社會投資變化,可能會影響國家對建筑行業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從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以及經營模式來看,企業需要對自身進行把脈,找到企業生存的主動脈,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調研及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的方向。
在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建筑企業走哪條路適合發展,是否走這條路,怎么走,能走多遠,是受市場經濟規律以及企業所面臨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有探索出能適應市場環境、符合市場經濟行為的經營方式,企業才能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中生存發展壯大。
三、把握好施工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找準企業的生存拐點。
【關鍵詞】施工企業 經營風險 規避措施
隨著我國建筑業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建筑施工企業間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環境,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快速經營和管理創新的同時,都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經營風險。如何規避建筑施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這些風險成為全新課題。筆者經過認真的實踐論證,提出了以下的措施進行探討。
一、正確決策,把好項目“入口關”
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風險有多種,其中包括承攬工程的市場風險、資金風險、履行合同的信譽風險、經營糾紛中的法律風險等。為規避承攬工程的市場風險,把好項目“入口關”首先要對建筑項目出資人要有一個科學的分類。第一類是政府項目,即政府作為出資人;第二類是國有單位項目,即國有單位(或政府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機構)作為出資人;第三類是民營項目,即私人企業、民營開發商等作為出資人。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類建筑項目,應該對其作嚴格的風險評估,對他們的信譽度、經營業績、項目本身的利益空間等,作準確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業必須把項目內存的經營風險作為取舍項目的先決條件,把好項目的“入口關”,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務的決策風險。
二、加強成本管理,消化低價中標模式下的讓利風險
施工企業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迅速適應建筑市場的環境變化,包括適應市場的價格要求。因此,施工企業應推行目標成本管理,以中標價扣除稅金后作為工程結算收入,再扣除目標利潤后確定目標成本。要及時編制施工圖預算和施工預算,依據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組織設計、現場條件、市場價格等,編制項目計劃成本。分部分項完工后,要及時進行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主要工、料、機和間接費的對比分析,檢查實際成本是否處于受控狀態。
三、科學分析,化解合同風險
合同風險是建筑市場經常出現的一種風險。建筑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產品,國家對建筑產品的制造有一系列特殊要求和規范標準,對建筑施工合同也有統一的格式和要求。目前建筑市場使用的合同文本仍然是建設部統一印制的“建筑施工合同”文本。盡管如此,建筑施工企業在合同正式簽訂前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評審,防止合同中的條款成為不利條款,把合同的隱患消滅在評審階段,從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四、加強防范,把好法律訴訟風險關
(一)建立法律風險防范體系。一是健全法律事務機構。企業沒有設立總法律顧問的,也應當由領導分管法律事務。從組織上保證企業依法維權。二是有條件的應設立法律顧問機構。顧問機構應該由精通相關法律知識,了解并掌握本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有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的人員組成,這樣對處理法律問題就能得心應手。三是加大普法力度。要有重點地抓好法律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經常組織有關人員參加訴訟案件開庭旁聽活動,借以提高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素質。
(二)建立企業法律事務人員參與機制。施工企業應把法律工作的重心從事后補救轉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詢論證的力度。為達此要求,務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由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變。法律事務人員應根據企業各時期的特點和市場規則,就各項重大經濟活動依法論證并提出意見。二是參與企業經營運作的全過程,及時研究解決相關法律問題,避免和減少糾紛發生。三是強化制度,明確法律人員參與企業重大項目決策的方式和具體方法,實現法律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
五、加強自身技術隊伍建設,增強抵抗技術風險能力
(一) 施工企業要建立定期進行技術學習、交流的機制。要組織成立技術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收集行業中出現的新技術、工藝,并定期召集公司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同時也要加強與其他同行的相互交流。另外企業要注重對自身技術人員的培養,特別是年輕技術人員,要讓他們有更多的接觸新技術的機會。同時也要注重引進既有豐富實踐工程經驗、又有扎實理論知識的高端人才,以充實自身的技術隊伍。
(二) 對于行業中新技術的出現,施工企業不能盲目跟風,要避免新技術不夠成熟或者是新技術過于復雜等因素對施工企業帶來損失。對于行業中的新技術一定要加強實驗,開始時可以應用在工程的局部,待積累一定經驗和技術更加成熟后再進行推廣。
六、 不斷完善承包體制,控制承包體制風險
(一) 要在總結實行承包體制以來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鑒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制定完善包括承包責任制、承包風險抵押金制度、承包考核獎懲制度等在內一系列承包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徹底轉變“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
(二) 加強項目經理(承包人)隊伍建設,選擇有能力、講信用的項目經理進行項目承包,是落實承包責任制的關鍵。因此,要加強項目經理的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要建立項目經理業績考核制度和誠信檔案,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和誠信經營的氛圍。此外,企業還應大力引進有綜合素質較高、經濟實力較強的外部項目經理,以充實項目經理隊伍。雖然承包和對外經濟關系不同,不能通過法律來處理承包的合同關系,但只要企業與承包人雙方都講誠信,按合同辦事,共同維護承包合同的嚴肅性,那么,企業承包這種經營方式才能具有生命力,控
制或規避承包體制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墊資施工面臨的風險[J].施工企業管理,2009(5).
關鍵詞:建筑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建設花園城市和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與之緊密相關的建筑行業也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這不僅使各類建筑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地方稅收提供了較充溢的稅源,建筑業已成為重要的地方稅收增長點,建筑業稅收在整個地方稅收入中占有了較大的比重。從地方稅收統計報表反映,近年來建筑行業營業稅增長幅度較大,基本反映了建筑行業發展現狀,但所得稅的增長卻不明顯,未能與建筑行業保持同步增長。為了解其中原因,筆者對我市建筑業所得稅征管狀況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調查分析,探討加強我市建筑業所得稅征管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一、基本情況
據有關資料顯示,自20__年以來,我市建筑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筑業完成總產值年均增長達40.2。同時,來自建筑業的地方稅收(只統計營業稅及所得稅)也同步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達41.3,以下是20__年至20__年上半年的有關數據:
__市建筑業完成總產值及地方稅收入庫情況表
項目年度建筑業完成總產值(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入庫建筑業地方稅收(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入庫建筑業營業稅(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入庫建筑業所得稅(萬元)與上年同比增長()
20__年38.111098793291658
20__年55.9146.711532839.511333642.95199220.14
20__年70.5626.202110237.671863239.71247023.99
20__年上半年52.0447.511547646.671351245.04196449.02
(數據來源:建筑業完成總產值來自《__市統計年鑒》,入庫地方稅收來自稅務統計報表,所得稅為
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之和)
從上表來看,地方稅收中營業稅保持了與建筑行業同步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達42.57,但企業所得稅的增長則不同步,除今年上半年增長較快,前兩年年均增長僅為22.06,低于我市地方稅收的平均增長幅度。
由于營業稅為流轉稅,是根據工程結算收入及企業收到的工程形象進度款,按規定的稅率(3)計算征收,所以當期征收入庫的營業稅稅款與同期完成的建筑行業產值有很大的關聯性,而企業所得稅是根據企業實現的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的所得稅率計算征收,應納稅所得額又以企業經營成果(利潤)為計算基礎,所以當期征收入庫的企業所得稅稅款與企業當期實現的經營成果(利潤)密切相關,而與同期完成的建筑行業產值沒有必然的關聯性。如果企業賬面普遍反映虧損或微利,那么即使當期完成的建筑工程量很大,仍然會無企業所得稅稅款入庫。
通過對我市20__年度及20__年一季度有工程結算收入的建筑施工企業的調查,20__年度203戶企業中,有149戶企業賬面虧損,虧損面為73.4,虧損總金額為1592.4萬元,有54戶企業賬面盈利,利潤總額為903.2萬元,共繳納企業所得稅168.6萬元。20__年一季度178戶企業中,有141戶企業賬面虧損,虧損面為79.2,虧損總金額為662.3萬元,37戶企業賬面盈利,利潤總額為237.8萬元,共繳納企業所得稅47.6萬元。
二、原因分析
建筑企業的所得稅增長不能與建筑行業保持同步增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應從目前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形式和會計核算方式及稅務機關對建筑企業的所得稅管理方式進行分析。
(一)目前建筑企業主要采取的經營管理形式和會計核算方式
國家稅務總局《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規定,建筑業的應稅所得率為10—20,另據業內人士反映,建筑業的行業平均利潤率應在10以上。那么,為何我市建筑企業普遍反映虧損或微利,其中原因要從目前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形式和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分析。據調查,目前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形式和會計核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實行工程項目責任承包經營方式。目前我市規模較大的建筑安裝企業較多采用這一種經營管理方式。一般是總公司下設多個分公司,實行二級管理、二級核算。總公司屬于管理機構,工程業務統一以總公司名義對外承接,由各分公司具體組織施工,并按工程量的一定比例上交總公司管理費,管理費收取比例視不同的工程項目而定,在3—10之間不等。總公司對各分公司下達上交管理費基數,分公司超基數上交的管理費,則由總、分公司分成。分公司為內部二級核算單位,各分公司按季度向總公司報送會計報表,總公司將各分公司報表匯總后,對外報送匯總報表,稅款也由總公司統一繳納。在實行工程項目責任承包管理方式下,雖然經營損益由總公司統一核算,但由于總公司只是收取管理費,具體工程施工及對工程的收入、成本核算均在分公司,總公司并不能對工程成本、費用等支出進行有效的控制,況且總、分公司之間本身也存在著利益分配問題,所以總公司匯總報表反映的經營損益,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工程項目實際已實現的利潤。從對我市幾家采取這一種經營管理方式的國有建筑安裝企業的調查情況看,賬面利潤率僅在1左右,有的甚至虧損,我們認為這并沒有完全真實地反映建筑行業的利潤水平。
2、實行工程項目掛靠經營方式。目前,絕大多數建安工程都是工程承包人既所謂的包工頭聯系到工程后,尋找有建筑資質的建筑公司掛靠,并向建筑公司上交管理費。建筑公司雖然也參與工程的招投標,工程預決算,并對工程質量進行一定的監督,但整個工程項目主要是由包工頭自己負責。一般工程款會先轉入建筑公司賬戶,在扣除收取的管理費后,由包工頭通過工程材料發票、人工費等以現金形式提走,兩者比例大致為75和25。建筑公司收取管理費比例一般為工程量的5—6,扣除應上交的各種稅費(稅款由建筑公司繳納),剩余1—2的實際管理費收入。在掛靠經營方式下,建筑公司的會計核算采取“倒扒”方式,即以開具建安發票的金額作為工程結算收入,以工程結算收入扣除收取的管理費后的余額作為工程結算成本。假設包工頭掛靠工程的工程量為100萬元,建筑公司 收取管理費比例為5.5,則建筑公司的賬務處理為:工程結算收入100萬元,工程結算成本94.5萬元[100×(1—5.5)],再減除營業稅金及附加3.3萬元,毛利率為2.2。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建筑公司的賬務處理在形式上進行了工程收入及工程成本、費用的核算,但工程項目的實際損益在建筑公司的賬面上并未得到完全反映,建筑公司核算的只是管理費收入。這實質上是把兩個核算主體:建筑公司及包工頭,合并成為了一個核算主體——建筑公司,致使納入日常稅務管理的往往僅是收取管理費的建筑公司,而工程利潤的真正所有者——包工頭,則始終躲在“幕后”,逃避了正常的稅務管理。因建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收入有限,除掉公司本身的日常費用開支后,賬面上就反映虧損或微利。由于中小型的建安企業基本上是采取這種經營形式和核算方式,這也是造成目前建安企業賬面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
3、有極少數建筑公司,也是采取掛靠經營方式,但與以上第2種方式相比,帳務處理及會計核算則更為簡單,其工程資金不在建筑公司賬上反映,也不進行工程結算收入及工程結算成本、營業稅金的核算,建筑公司賬上直接反映收取的工程管理費收入。這種方式與第2種方式在實質上是一樣的,建筑公司賬上都未能反映工程項目的實際利潤。
從調查情況看,規模較大的建筑安裝企業,尤其是國有建筑公司,較多采用工程項目責任承包經營方式,而中小型的建安企業基本上是采取工程項目掛靠經營方式,不論哪種方式,盡管都不能完全反映工程項目實現的利潤,但由于各建安企業對工程項目實施管理的程度不一樣,收取的管理費比例有高有低,從而使建安企業與工程承包人對工程項目實現利潤的分配比例不一樣,反映在建安企業的賬面利潤上也就不一樣。以下是調查的采取工程項目責任承包經營方式的2戶大型建安企業及采取工程項目掛靠經營方式的4戶中小型企業的有關數據對比:
項目類型工程結算收入工程結算成本工程結算利潤利潤率已交企業所得稅所得稅負擔率
大型1047350488795578014614421.404822750.46
1153718299625125710367970.903421430.30
中型5542422053118919113130.0220360.003
4239139440365247595460.14160770.038
小型17922671715792-36299-2————
23229591976835-10889-0.47————
(說明:表中列舉的大型建安企業設定為年收入在億元以上;中型建安企業年收入在千萬元以上;小型建安
企業年收入在千萬元以下。所得稅負擔率為已交企業所得稅與工程結算收入之比。)
從上表可以看出,采取工程項目責任承包經營方式的企業,其賬面利潤率及所得稅負擔率要略高于采取掛靠經營方式的企業。
(二)稅務機關對建筑業所得稅管理的主要方式
目前,稅務機關對建筑業的所得稅管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對本市的建筑企業,其所得稅征管大部分采取查帳征收方式,即平時由企業自行申報繳納所得稅,年終進行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由于目前建筑安裝企業賬面普遍反映虧損或微利,結果必然是企業申報繳納的所得稅很少。
2、對極少數本市的建筑企業,采取了核定征收所得稅方式。既根據企業的工程結算收入,按一定的應稅所得率,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并計算征收所得稅。根據《稅收征管法》及國家稅務總局《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的規定,對賬制不健全的單位,可以采取核定征收方式。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建筑安裝企業一般都設置了賬簿,在未對該企業實施稅務檢查前,進行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時,難以認定其賬制不健全,所以一般都認定為查賬征收方式,只有極少數的建筑企業是采取核定征收所得稅方式。
3、對個人承包建筑工程項目,采取按附征率征收方式,對工程承包人征收個人所得稅。我市規定,對個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按其營業額的1―3附征個人所得稅,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工程項目招投標及工程合同的簽訂都是由建筑公司出面,包工頭在“幕后”,所以對工程是否屬個人承包難以界定。目前我市除個別縣局對個人承包建筑工程項目,按附征率對工程承包人征收了個人所得稅,其余大部分沒有征收到位。
4、對外來建筑施工企業,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建筑安裝企業所得稅納稅地點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5]227號)規定:建筑安裝企業離開工商登記注冊地或經營管理所在地到本縣(區)以外地區施工的,由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其經營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一并計征所得稅。所以對持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在我市從事建筑施工業務的外地建筑施工企業,所得稅都是由其回機構所在地繳納。也就是說,外來建筑施工企業的所得稅,基本上未納入我市的日收管理。
5、對門市征收及小額零星工程,采取按附征率征收方式。即對門市代開建安發票,按所開發票金額,依一定的附征率(1—3)直接計算征收所得稅。
通過以上對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形式和會計核算方式以及稅務機關對建筑業所得稅管理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建筑業所得稅征管不到位,稅款的大量流失,既有因建筑企業管理和核算不規范,客觀上造成稅務機關對其難以實施有效的監控管理的原因,也有稅務機關自身征管方面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只有通過稅務檢查或稽查,才能把流失的稅款追征入庫,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稅務檢查這一最后的關口并未能很好地堵住建筑業所得稅流失的漏洞,其原因是:
1、建筑工程一般周期較長,許多工程項目長期掛賬,有時建筑公司故意剩少量的工程尾款,不進行工程決算,造成稅務機關在對其檢查時無法結算工程項目利潤,也就無法計算征收所得稅。
2、在我市一級稽查尚未到位的情況下,稅務檢查主要由各征管縣、區(分)局組織實施,雖然各單位都把建安企業列為每年的匯算清繳檢點,但由于建筑行業本身的特點,要準確查實工程成本、費用有一定難度,在匯算清繳過程中,往往由于人員、時間的限制,難以查深、查細,通常只是對人員工資、業務招待費等費用作一些調整,而對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工程成本并未進行認真的檢查,所以一般無所得稅的查補入庫。
3、由于長期以來,建筑業普遍虧損或微利,致使檢查人員在對建安企業進行稅務檢查時,在主觀上已形成了一種建筑業無所得稅的觀念,所以并不把所得稅作為檢查的重點,通常只對建安營業稅及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地方稅種進行結算,而所得稅往往只是就表結表,基本上無所得稅款查補入庫。
三、加強建筑業所得稅征管的措施和建議
1、對建筑業所得稅實行預征,變被動征收為主動管理。針對建筑行業工程周期長,經營形式及核算方式復雜的特點,建議比照我市房地產企業的所得稅征收管理規定,對建筑業所得稅實行預征,從而變被動征收為主動管理,改變目前建筑業所得稅征管不到位,稅款大量流失的現狀。預征時應稅所得率可定位5,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當期 應預征所得稅=當期工程結算收入(含工程形象進度款)×5×所得稅率
如按此方法對被調查的20__年度203戶建安企業所得稅進行預征,其總收入為179086萬元,應預征所得稅2954.9萬元(179086×5×33),與實際入庫所得稅489.1萬元(含個人所得稅)相差五倍多。
2、加強對個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所得稅征收管理。在目前建筑工程項目普遍采取掛靠、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建筑公司賬面基本都反映虧損,無企業所得稅,所以稅務機關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工程承包人的個人所得稅征管上。要把工程利潤的真正所有者:包工頭,從幕后推到前臺,嚴格按照個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所得稅征管規定,對其附征個人所得稅。要加強對工程承包合同的跟蹤管理,及時掌握工程項目的真正承包人,將對承包人的所得稅征收到位。
3、加強對外來建筑施工企業的所得稅征收管理。根據新的《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21條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外出經營,在同一地一年(連續的12個月)內累計超過180天的,應當在營業地辦理稅務登記,按照獨立的納稅人接受當地稅務機關的管理。一般的建筑工程周期都在180天以上,所以據此規定,對于持《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在我市從事建筑施工業務的外地建筑施工企業,如經營期在180天以上的,要督促其及時辦理稅務登記手續,并向項目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所得稅。
關鍵詞:建筑企業 內部 控制
一、建筑施工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
實施內部控制,主要是為了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要想謀求生存和發展,施工企業必須不斷進行各種創新,不斷增強施工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使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加強和完善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營造良好的內控管理氛圍,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實施內部控制程序已成為當務之急,而建筑施工企業又有其行業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工程項目投入資源多、占用資金大、建設工期長、涉及環節多、多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構成經濟腐敗問題的“高危區”。在現實中,工程資金高估冒算,招投標環節的暗箱操作,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以及相關經濟犯罪和腐敗案例時有發生,從而影響到建筑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在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應該實施內部控制,及時有效地發現并解決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現不規范的經營方式,以便能夠合理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對于企業實現工程項目管理目標,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建筑施工企業在內部控制程序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長期以來,大多數施工企業普遍存在重施工生產、重技術管理、輕經濟管理及企業內部控制,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有的企業領導認為內部控制只是內部會計控制,只是簡單的幾份公司內部文件,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高層次的管理策略。也有一些員工認為管理是浪費時間,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下發后,企業員工從不關注,認為與自己無關,有制度不執行,甚至執行效果差,內控制度如同虛設,流于形式,缺乏科學決策、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導致企業經營失敗,難以實現發展戰略。
2、建筑項目責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業一般實行項目經理核心負責制,但是會計核算體制和約束體制不能與之匹配,一些項目經理權力過大,甚至會干預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虛掛成本,謀取私利,使企業內部的監督約束機制缺失,有的施工企業項目部沒有實行回避制度,還存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造成“認人為親”,導致道德意識淡薄,甚至“一支筆”現象,項目管理失控,缺乏民主決策機制,不能很好地發揮經營管理權和監督權。
3、工程物資質次價高,工程監理不到位、項目資金不落實,導致工程質量低劣,進度延遲或中斷。
4、內部監督不力,內部審計制度無效
導致內部審計制度失效的原因在于審計部門無法保持其該有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對內部控制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評價體系,在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審計部門作為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獨立性不強,沒有和財務部門完全分開,有的內部審計人員直接由財務部門領導或者兼任,這就使審計工作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牽制,對查出的問題尤其是領導層存在的問題,不能堅持原則如實反映,審計結果自然就失去了真實性,無法發揮真正的內部監督作用。
5、獎勵不能按期兌現,影響員工實施內控的積極性
在內控實施過程中,施工企業由于資金的嚴重不到位,業績考核與獎勵制度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應有的兌現,從而影響了員工對內控制的認識,也影響員工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
三、建筑施工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對策
1、要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內部各職能部門和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高度重視并承擔相應的職責。一方面應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對于施工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內控執行過程中,要以身作責,同時,企業應當重視員工的作用,建立內部控制實施的激勵約束機制,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其全體員工都應當在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承擔相應職責并發揮積極作用。并將各責任單位和全體員工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2、實行項目會計委派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經理核心負責制不利于內部監督機制的建立。因此需要對施工項目部委派會計人員,而且必須保持項目部財會人員的獨立性,使項目經理部財會人員的工資、福利、績效考核等獨立于項目部之外,脫離項目經理的管控;委派的會計人員應當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及工程項目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重大項目,企業應當考慮聘請具備規定資質和有勝任能力的中介機構和專業人士,協助企業進行工程項目業務的實施和管理。項目部會計人員要實行雙重責任制,既對項目部負責,又要對公司負責,要定期報告項目部的一般事項,對于發現的項目部的重大事項要及時報告,從而防范了項目部的一支筆簽字的舞弊現象,可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企業應當加強對工程物資和工程建設過程的監控
企業應當實行嚴格的概預算管理,切實做到及時備料,科學施工,保障資金,落實責任,確保工程項目達到設計要求。
關鍵詞:建筑企業 管理創新 理念
一、管理創新涵義及理論意義
管理創新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所謂管理創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以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創新活動。當今,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管理方式難以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日千里,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在競爭中要想占據優勢地位,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創新。企業必須盡快創新自身的管理體制,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在競爭中求得發展。
同時,企業的管理創新是市場的要求,是企業發展壯大的要求。建筑市場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企業只有進行管理創新,才能創造性地滿足需求,由被動地適應外界需求轉變為主動地、創造性地適應市場轉變。建筑市場是整個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斷進行管理創新來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創新是一種理念,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才能使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規范合理,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創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觀念方面的創新
觀念的創新是指在企業管理中需要比較強的創新意識,以創新的思維對企業進行管理,結合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和當前市場的需要,制定企業管理發展戰略,貼近市場,乘勢而上,圍繞市場引導創新的理念,引領推動企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經費對人才進行凝聚、培養和引進,將創新意識融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工作內容中。
(二)管理制度創新
創新管理制度,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夯實發展根基的有效手段。為適應市場競爭形勢,針對企業新的經營管理體制,按照《公司法》及國家、地方、行業法律、法規,重新制定各部門層次的職能標準,理清相互間的經濟關系和管理關系,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財務、資金、質量、安全、文明、設備等各項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檢查疏理,建立符合企業發展新形勢的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職責分清、賞罰分明,營造以制度管人,以規章管事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三)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
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方式的特殊性表現在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的不斷變化、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大和交易時間長。這些特點要求建筑企業對工程項目必須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力表現在項目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范圍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費用管理,溝通管理,采購管理,安全、健康和環境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紛繁復雜的管理要素推動項目生產要素運作方式的創新。
(四)施工技術創新
建筑施工企業技術創新是以產業化為目的的。施工企業的產品就是服務項目,就是“加工”某類建筑物的服務能力,服務品種多少、服務質量高低、服務能力大小就是其競爭制勝的決定因素,資質門類和等級、質量認證都是對綜合服務能力的認定,相當于工業企業的產品許可證。建筑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務能力,而不是僅僅著眼于建好某一個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業業績越多,技術創新的成果和施工經驗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強,就越能承攬到更多的同類工程,實現規模化“生產”即產業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創新
項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成本”是企業績效管理的核心問題,絕大多數管理活動都是圍繞成本而展開的。成本管理是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從投標承攬任務開始到工程竣工驗交,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預測,認真核算和監控。一個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現場成本,通過現場管理降低成本;有機械設備成本,通過縮短機械使用周期來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過控制材料的質差、價差、量差來減低消耗;有勞動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勞動力,不搞人海戰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有質量成本,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減少無效勞動;有文化成本,通過提高凝聚力來調動積極性。還有運輸成本、財務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項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項關鍵因素。
(六)人力資源的創新
當今社會,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擁有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能吃苦、甘奉獻的拳頭隊伍,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和企業文化。作為施工企業來講,施工項目點多面廣、人員流動頻繁,必須針對流動性強的特點,創新施工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充分調動一線施工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終實現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的雙贏,順利實現項目管理目標。
三、結束語
總之,管理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管理一個系統復雜實踐性的課題。尤其是建筑施工企業,人員的流動性、施工的分散性、項目的多樣性是其顯著的特點,這給施工企業管理創新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只有不斷更新觀念,對傳統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廣大施工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探索,把管理創新做成企業成長、發展壯大過程中一個永恒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楊杜.現代管理理論[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2.
[2]趙黎明,李振華.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創新[j].天津:施工企業管理,2002(8).
關鍵詞:建筑企業施工;統計
Abstract: the statistical work is statistical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tatistical work is we imple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upervision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business activity, is the main basis that enterprises develop policies and plans. Do well the statistical work, i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s the embodiment of enterprise basic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Here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tatistical work of the brief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statistics
中圖分類號:TU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建筑施工企業統計工作現狀
1.統計機構不健全,統計力量薄弱
建筑施工企業競爭激烈,多數企業沒有設置綜合統計部門,基層單位(分公司、項目部)的統計力量更是薄弱,往往沒有專職的統計人員,都是由財務、經營、預算人員兼職統計工作,統計工作僅僅滿足于上報企業統計報表而已。對于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沒有專職人員收集、匯總、整理和分析,難以形成系統的資料供企業領導決策。
2.統計人員變動頻繁,素質普遍不高
個別基層單位統計人員存在變動頻繁,交接工作不落實的情況;部分基層單位統計人員上報報表前不作仔細檢查,差錯率高;部分基層單位經常錯報、漏報項目,統計人員計算機操作能力薄弱,導致在制表及公式計算上經常出現差錯。
3.統計臺賬設置不完整
建筑業企業的所有單位都有原始資料,數據出處有依據。部分企業雖然建立了統計臺賬,但是由于統計人員工作方法較為單一,對于如何滿足統計工作的需要,如何發揮統計臺賬的作用、效果,沒有好的辦法。因此,往往有些臺賬設置不完整,有金額,沒有數量;有當月數,沒有累計數;有期末數,沒有平均數。有的企業是先做報表,然后根據報表數據再抄錄到臺賬上;有的干脆復印原始單據,作為填報報表的依據。
4.統計報表上報不及時
部分基層單位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遲報、漏報及邏輯關系上的錯誤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單位經多次催辦后方能上報,個別單位經多次催報后仍不上報,嚴重影響了統計報表的對外報送時間。
5.統計數據來源不清楚
目前,由于絕大部分統計人員為財務兼職人員,統計工作僅占本人工作的一小部分,往往在填報報表時統計數據有的就直接從財務賬本上取,有的從財務報表上摘取,有的根據發票數據填報,或者依據支付的款項來填報統計報表,操作簡單化、隨意性大,并過分依賴財務數據。
6.統計數據匹配性和可比性不夠強
各基層單位在統計方法、指標涵義、口徑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統一,統計范圍、口徑的理論值與實際值還存在一些差異;個別單位對一些數據進行隨意修改,數據銜接不縝密,這些都不同程度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造成統計數據之間不匹配、不銜接,從而使統計數據的動態可比性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統計數據的可釋性。
7.領導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
一些企業領導,普遍存在重財務,輕統計的現象,認為統計工作很簡單,只是應付上級主管部門需要,報幾張報表而已,工作量不大,每個月也就忙幾天。企業的統計工作也往往停留在簡單的匯總和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的報表上,忽略了統計的監督、咨詢、服務職能。
二、對策和建議
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業統計工作規章制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建筑業統計工作制度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統計規定,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一套適合企業的統計工作制度、辦法。一是制定企業統計管理辦法,就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配置、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統計資料管理和報送、統計數據質量檢查、統計分析制度等內容做出具體規定,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制定工作流程,明確考核和獎懲規定,使統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制定企業內部統計報表制度,規范統計報表上報的時間和工作流程,統一報送的年報、定期報表表式,并對報表的各項指標做出科學合理的指標解釋,對于實際工作中常出現的具體問題或者錯誤可以結合答疑、舉例的方式在制度中做出解釋。
2.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
施工企業可結合自身發展需要設置生產經營需要的統計指標體系。筆者所在企業每年底都會結合當年地方統計局及上級主管單位最新下發的報表制度要求,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管理需要,整合各類指標制定當年統計年報表式和下一年度統計定期報表表式。制定表式時特別針對分公司、項目部等不同基層單位的性質分類別設置統計報表格式,如分公司統計定期報表中設置跟蹤暨中標項目統計表、建筑業產值統計表、工業產品統計表、多種經營產值統計表、建筑業生產及房屋建筑面積統計表;項目部統計定期報表中設置項目基本情況表、工程項目完成工作量統計表、內部施工單位完成工作量統計表、對外分包結算完成工作量統計表、材料消耗表等,既讓下屬單位便于理解,對于自己需要填報的表格一目了然,減輕了工作量,又同時滿足了上報企業領導和上級主管單位的需要。
3.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要提高企業統計工作質量的關鍵問題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員隊伍。筆者所在企業一是每年組織統計人員報名并參加統計從業資格考試。2008年以來已組織77名新上崗同志參加統計從業資格培訓及考試,2011年及2013年共組織二次統計繼續教育工作,其中2013年組織55人參加統計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二是每年定期組織企基層統計人員參加統計業務培訓,針對平時報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或者指標重點講解,答疑解惑,對統計管理辦法進行宣貫。三是組織基層統計人員參加統計職稱考試,充實企業骨干隊伍。通過上述措施進一步充實了統計人員隊伍,對提高統計人員業務素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切實提高統計報表質量
要求企業內部基層單位指定部門、配備專職統計人員負責統計報表工作,切實保證統計數字的質量和統計隊伍的穩定。上報的數據要做到及時、準確,不瞞報、漏報和虛報。
5.建立適合企業的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
建立健全統計臺賬是做好統計報表的關鍵。一個稱職的基層統計人員,除了要熟悉清楚統計指標含義和計算方法外,還要了解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從業人員以及財務等情況,并根據不同來源的資料進行記錄、整理、匯總,才能相對準確地取得有關契合統計口徑的數據。但是建筑施工企業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的統一較為困難,企業要結合本單位特點,下發基層單位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建議標準,要求各基層單位在錄入明細帳的同時錄入臺賬,做到賬賬相符、賬表相符。如要求建立歷年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臺賬、歷年建設項目施工產值統計臺賬,記錄每個項目自開工至竣工結算的全過程等。各基層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選擇建立統計臺賬,可按照施工項目為單位,設置合同金額、簽訂日期、工期、實際開竣工日期、所在省市、經營方式、承包模式、項目行業、業主機構類型、分月、年、開工累計上報施工產值臺賬、最終結算價、建筑施工面積、材料消耗等指標。
6.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提高統計工作的效率
建筑施工企業統計工作比較瑣碎,報表任務繁重,統計人員的大量精力都用在了統計過程中,每月統計報表的催報、審核、錄入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統計信息化應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從基層數據開始,切實減輕統計人員重復勞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統計分析,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企業可結合管理需求,有計劃、按步驟的實施統計信息化工作。一是企業可通過與上級主管單位和軟件公司共同實施統計信息化工作,如通過前期準備階段、實施搭建階段、集中培訓階段、正式運行階段和總結驗收階段,實現企業內部報表的全級次網上直報。二是企業還可以通過設置、優化管理臺賬來整合企業內部資源,達到數據共享。如設置承攬、分包合同信息、工程項目清單、建造合同預計收入、成本、毛利率下達及變更臺帳、項目預計成本、實際成本臺帳、預算編制、進度報量、工程款收款臺帳、內部結算及付款臺賬、分包結算及付款臺賬等。
7.利用統計資料做好統計分析,為企業決策服務
統計工作的本質是服務。統計部門掌握著真實、全面、量化的統計資料,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各種數據,探索數據內在的規律,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服務是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近十年來筆者所在企業一直堅持統計季度分析不放松,通過規范基層單位統計分析的內容,使各單位的統計分析有的放矢。通過規范統計分析,切實提高統計分析的分析水平,將統計分析的范圍從單純的新簽合同額、企業總產值等指標的分析擴大到整個經營系統主要指標的分析(如竣工結算、風險項目、海外項目等結算情況)及人均合同指標、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利潤率、人均管理費、勞動生產率等企業重點關注的指標,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抽象的數據形象化,為企業高層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8.定期開展統計檢查指導工作
筆者所在企業自2009年開始實行經營管理(企業內控管理)大檢查,為了提高統計報表的質量,將統計報表質量納入經營管理大檢查的日常考核工作,按月登記統計報表質量,就各基層單位上報統計報表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三個方面如實記錄,并定期就統計報表中存在的問題做出通報和具體要求,充分發揮統計的監督功能。企業也可結合實際,定期到基層單位去檢查統計工作開展情況,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指導。
9.統計人員要愛崗敬業、有所作為
建筑施工企業基層統計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修養、愛崗敬業,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培訓,熟悉并了解建筑施工行業特點,積極加入學術組織,開展統計分析,運用統計分析為企業高層領導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高層領導來關注統計工作,提升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話語權。
關鍵詞;:項目管理;工程管理;必要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前言:隨著工程項目管理在建筑業中逐步推廣和普及,通過項目管理方法實施有效的管理,能夠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只有把管理的重點放在工程項目管理上,通過加強項目管理,實現項目合成目標,進行項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資效應,才能達到最終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會信譽,從而獲得更為廣闊的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空間。施工項目管理是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和來源,直接維護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是指項目滿足明確或隱含需求的程度。質量一般通過定義交付物標準來明確定義。這些標準包括各種特性及這些特性需要滿足的要求。另外,質量還包含對項目的過程的要求,比如規定執行過程應該遵循的規范和標準,并需求提供過程被有效執行的證據。因此,質量管理主要就是監控項目的交付物和執行過程,以確保它們符合相關標準,同時確保不合格項能夠按照正確方法排除。
1基本概念界定
1.1工程項目管理的定義
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是管理科學在項目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所謂工程項目管理,就是為了使工程項目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實現預期的各種目標,而對項目所進行的全過程的所有諸如決策與計劃、組織與指揮、控制與協調等一系列工作的總和。其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即項目整體管理、項目范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采購管理共計九個方面。
1.2建筑企業的管理特點
由于建筑產品和施工生產的特殊性,建筑企業在管理上同其它企業相比有較大的不同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投標承包方式的競爭性。根據我國建筑法的規定,建筑施工企業一般都是通過投標競爭的方式來承攬業務。中標后再通過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來確定彼此的經濟與法律關系。但由于建筑企業的進入壁壘低,施工企業眾多,競爭非常激烈,大多數企業只能依靠低價競標方式來取得業務。
(2)生產經營任務的不穩定性。采用競標方式承攬業務的不確定性導致了建筑企業經營生產任務的不穩定性,從某一個具體項目看,企業能否中標,一方面與企業的業績、技術、管理、資金等綜合實力密切相關,也與投標策略、掌握的市場信息有很大關系,具體項目的中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3)管理環境的多變性。這里的環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作業環境方面,建筑施工大多為露天作業,作業條件較差,受天氣、氣候、地質、水文的影響較大。二是指管理方式的環境方面,不同的投資主體,多變的項目管理模式、不同地方的政策都使得管理環境復雜多變。
2.加強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必要性
對現代建筑工程管理體系進行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同其它生產或者經濟領域相互交流和溝通。眾所周知,不同的生產或經濟領域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對我國當今的建筑工程管理體系實施現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圍地與其它生產或者經濟領域進行合作,從而有利于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第二,有利于解決當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諸多管理問題。由于當今建筑企業私營化起來越普遍以及企業自身的改制導致的管理機制被嚴重削弱,使得質量問題、違法違紀案件、管理混亂,工程事故以及鑒定不利等管理問題普遍出現,因此必須對現代的建筑工程管理體系加強管理,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2.1建筑市場逐漸完善、發展的需要
建筑市場競爭加劇,奪標競爭非常激烈,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提高競爭力成為各施工企業的當務之急。而提高競爭力將集中于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管理服務水平、提高本專業的知識信息深度等。同時,建筑市場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更新速度變快,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接受新技術、新材料,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并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2.2 以顧客為中心的市場需要
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顧客為中心的管理觀念更顯突出,而專業化的項目管理,正體現了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建筑工程的顧客,一般是政府主管部門及集團股份公司,他們對工程質量和其他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有效的項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徑之一。項目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術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質量、工期、成本。顧客在選擇施工單位時必然會選擇有著良好項目管理體系及項目管理實施經驗的企業。
2.3 建筑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企業要保持持續強勁的發展勢頭,必須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培育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提高專業化施工能力,這才是企業保持強勁發展的必由之路。
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生產率,是企業的追求目標,而項目是生產一線,它直接發生產值,是企業利潤的源泉,因此有效的項目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建筑企業的生產管理必須圍繞著各個項目活動進行,對項目生產之外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之外的資源應盡可能的放棄。
3改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措施
3.1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為了把質量工作落實到處,必須建立可行的質量保證體系。企業依照ISO9000標準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是為了覆蓋工程的全部質量有效的在全過程實施。企業和項目是質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企業要不斷加強各層次領導的質量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作用,建立一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總工程師,全面負責、技術部門及質量監督部門實施監管體系,培養一支專門管理和監督的專家隊伍。項目經理作為管理層也是執行層,在保證公司質量方針的同時還必須對保證建設業質量。成立以項目經理為中心、技術負責人為主、質量監督員、各班長等對現場施工質量進行合理分配,完善及落實各質量管理制度,形成職責分明的執行機制。
3.2建立物資中心信息庫,完善內部物資供應市場
建筑企業應首先針對自身企業常用的主材、機械設備進行統計,調查材料的數量、規格、市場價格、使用頻次等數據,按重要性排序,確定企業內部應該集中采購的材料名錄及常用機械設備一覽表,建立物料中心信息庫。在不同模式下按照項目需要采用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購與項目經理部零星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在機械設備的使用上,將外部市場的價格調節和競爭機制引入企業,建立內部租賃市場,通過市場運行的調節機制,促進內部市場發育,達到滿足施工項目的材料和機械需求的目的。
3.3盤活固定資產,向資本運營型管理轉型。
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國內建設規模在城鄉建設一體化的充分發展之后必然會有一個回落,建筑施工企業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面臨施工任務不足的境況,因此企業要開始注重企業的資本運營,力爭早日由生產經營型管理向資本運營型管理轉變。作為施工企業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盡量讓固定資產運轉起來,這包括閑置的設備、房產、地產等。對于閑置設備可以通過內部租賃市場的功能來實現。二是靈活用好流動資金,自己主動創造市場,選擇比較好的政府項目進行投資,既充分發揮了施工企業的建設優勢,又可以取得比較高的資金回報率。
3.4轉變傳統經營理念,選擇最合適的經營戰略
現在的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絕大多數具備多種產品生產的資質和能力,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究竟采取哪種經營方式,只有最能促進企業發展的方式才是最合適的。這就要求企業在選擇經營方式的時候必須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深入了解專業化經營及多元化經營的特點,二是深刻把握市場的發展趨勢,三是精確考量自身的綜合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企業正確地選擇其發展道路。
結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在施工,建筑工程項目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經濟的重要部分。現在建筑施工企業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在要想在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必須管理好工程項目,以增強自身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金小祥. 分析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控制的要點[J]. 價值工程, 2010,(21).
[2]寇俊有. 促進工程監理和項目管理協調發展的探討[J]. 今日科苑,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