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留守兒童教育狀況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23 10:0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留守兒童教育狀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篇(1)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 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而他們大多數都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孩子們多數依靠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監護,因此在廣大農村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本文就我國現下的相關狀況結合具體實際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 留守兒童;教育狀況;研究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為了更好的發展開始向城市轉移。多數在外務工的農民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比較窘迫,并不愿意帶孩子流浪,所以把孩子留在了農村,交由孩子的祖父母撫養。

1 留守兒童生活狀況及教育狀況

1.1 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大多數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撫養,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難以克服。一是由于祖父母受這種隔輩血緣關系的影響,會對孩子非常溺愛,使孩子難以獨立。二是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較大,并且祖輩的文化程度不高,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與孫輩代溝較大,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并且多數情況下沒有時間監護孩子,在學業方面對孩子幾乎沒任何幫助。

1.2 監護人對留守兒童許多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未得到監護人很好的關注。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時間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參見學校的家長會,對孩子也沒有進行良好的監督,最終導致孩子因為沒有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1.3 留守兒童家庭的經濟狀況由于農村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監護人無法提供給留守兒童足夠好的學習條件,也就無法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使留守兒童教育水平較低。此外,家里經濟條件困難導致許多家長急于讓孩子早點完成學業后出外打工或在家務農以分擔家里負擔,也使留守兒童認為即使學習最終命運也是回家干農活,從而失去目標和信念。

1.4 留守兒童教育的期望值多數家長對留守兒童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然而還是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達到高中或者初中水平就足夠了。知識改變命運,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今后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在當今這個就業壓力巨大,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高的文化水平就意味著未來沒有好的生活條件。監護人對孩子的期望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學習的動力和目標。

2 存在的問題

2.1 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給留守兒童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缺少了對留守兒童的監督和家庭輔導,最終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

2.2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程度不高父母在外務工,與孩子溝通較少,將孩子交由其祖父母并不能在孩子的學習方面給予幫助,因為祖父母比較疼愛孩子,管教不嚴格,學習只能依靠孩子的自覺性;孩子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初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或者是由于與父母長期分開,導致感情不深,使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身心健康的成長受到嚴重影響。

2.3 性格發展不健全臨時監護人一般只滿足留守兒童的生理需求,疏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情感關懷,造成留守兒童性格的畸形。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認識,由于對這些方面的認識不當,產生許多煩惱和沖突,影響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2.4 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部分家長因機遇掙了錢,則認為體力勞動收入比文化較高的人收入高,于是他們就產生了“讀書沒有意義”的思想,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最終使留守兒童承擔著很大精神壓力,使他們不能正常的學習。

2.5 學校教育困難重重學校教育對留守兒童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學生的負擔來源于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一種是“放羊式”,這種教育方式不能使學生學到足夠的知識,家長又疏于管教,升入初中后,由于學生基礎差,在學習初中知識時會感到非常困難。第二種是“填鴨式”,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但是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到了學習后期,積極性會大不如前。

3 對策與建議

3.1 政府方面一是政府需要大力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減少其給留守兒童帶來的教育障礙。二是強化政府職能,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程度,發展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三是改善校園內部及周邊環境,規避惡劣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2 家庭方面家長要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要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并且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父母要把孩子接到身邊,接受正規的義務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

3.3 學校方面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政府及有關部門需要關注農村學校的發展情況,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及場所的建設,保證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在入學的年齡到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完善寄宿制度,使留守兒童感受家的氛圍;二是成立兒童咨詢中心,為兒童解決其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三是建設娛樂、體育設施,為留守兒童提供相互溝通的平臺。

3.4 社會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與社會的諸多方面息息相關,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充分發揮全社會的作用??刹扇〉姆椒ㄈ缦拢阂皇墙iT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服務機構,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監護體系,為留守兒童提供可以享受監護、照顧以及關愛的場所。

參考文獻

[1]田景正.關于農村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

[2]于月萍.遼寧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J].遼寧教育研究,2008.

篇(2)

一、家庭教育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

1.家庭教育缺失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正常發展。

心理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教育發展也是當下的素質教育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導致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感受不到完整的親情撫慰,不能及時地向父母反映自己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長此以往,兒童就會變得孤僻、內向、封閉,不喜歡與人交流,與于父母產生了隔閡,不僅影響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影響了兒童與父母正常的溝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家庭教育的損失嚴重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進程。

社會化是指人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學會參與社會活動,體現自己價值的社會互動過程。社會化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社會化自始至終都存在于人們的社會化行為之中。在人的社會化發展過程中,兒童時期是人學習并形成社會能力、社會思維價值觀的重要發展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從小就與父母分離,在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在身邊進行正確、科學地引導教育,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進程沒有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感知不到父母的社會化信息,父母缺位于兒童的家庭教育,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

1.積極調整政策,妥善解決外地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的滯后不僅體現在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的相對落后上,而且還體現在外地務工人員子女的上學問題。在農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發展過程中,有關部門要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根據實際狀況,整合教育資源。與此同時,政府還應出臺保障農民工子女就學的政策,降低農村子女入學的收費標準,減免打工借讀費用。通過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給農村留守兒童創造健康、穩定的教育環境,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

2.整合社會資源,全面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進步。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也是事關社會經濟發展,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問題。從社會層面來說,社會要建立起關愛留守兒童、促進留守兒童發展的工作機制,并建立實效性強的制度體系,保障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還要加強與學校合作,成立相關組織,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促進留守兒童的發展。另一方面,各類民間團體也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幫助,發揮好建設作用,依托于青少年教育領導小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委員會以及相關教育部門,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除了政府、社會團體的幫助以外,學校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合作,整合社會資源,在扶貧助學、教育教學、預防犯罪、公共衛生、權益保護等諸多關鍵領域上開展相關工作,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持續的,良性的教育環境,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水平。

3.增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篇(3)

關鍵詞: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農村教育

一、引言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出,廣西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口更多的是“386199部隊”,其中表現明顯也最為讓人擔憂的就是大量的留守兒童問題。這些留守兒童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智還不夠健康成熟,其所處的境況和環境卻令人擔憂。筆者在廣西忻城縣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比較了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因此選取忻城縣作為此次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以廣西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個案調查、實地調研,梳理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成因進行探究,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以忻城縣為例

為深入了解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筆者與“千千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大學生志愿者們一起合作,展開了忻城縣農村地區的實地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為主,電話訪談及QQ交流為輔。在調查走訪階段,一共選取了150份問卷作為樣本,其中分為調查問卷一和調查問卷二:問卷一是與兒童的交流,一共調查了90份;問卷二是與兒童監護人的交流,一共調查了60份。實際有效問卷142份,回收率達到94.6%,問卷回收率比較高,質量也比較高。此次的留守兒童調查結果如下:

1.家庭狀況

(1)留守兒童與(外)祖父母生活占35%,與親戚朋友生活占2.5%,與爸爸或媽媽一方居住占55%,與其他人居住占7.5%。

(2)監護人對其留守兒童生活關心多占23.3%,學習關心多占26.7%,生活和學習都關心占43.3%,不關心占6.7%。

(3)監護人與其留守兒童經常交流的,自己主動占32%,孩子主動占8%,互動占22%;一般交流占24%,很少交流占12%,不交流占2%。

(4)留守兒童調皮或犯了錯誤,監護人一般會體罰占17.5%,訓斥占22.55%,置之不理占12.5%,耐心教育占27.5%,其他態度占19.95%。

(5)留守兒童心中理想的家庭:父母都在家占67.5%,單親在家占17.5%,和其他長輩住占15%。

從上述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的不完全調查中發現:忻城縣留守兒童與隔代長輩或父母一方居住占大多數,但是留在農村的監護人往往對這些孩子關心不夠,缺乏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遠遠不夠重視。

2.學習狀況

(1)留守兒童在節假日一般會學習、看書占30%,運動10%,上網、玩游戲占10%,看電視、閑著無聊占27.5%,在村子里跟朋友玩耍22.5%。

(2)學習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求助老師的占25%,求助同學占32.5%,求助監護人占15%,自己解決占27.5%。

(3)如果考試沒考好,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認為是自己平時不夠努力的占60%,認為是沒有老師或家長指導的占22.5%,認為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占17.5%

(4)留守兒童的老師家訪和私下談心情況:常家訪、常談心占12.5%;不常家訪,偶爾談心占22.5%;常家訪,偶爾談心占12.5%;不常家訪,偶爾談心占10%;不家訪、不談心占42.5%。

(5)認為父母外出會影響學習占37.5%,不會占35%,認為學習無所謂占27.5%。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自主性較低,課余放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很少,在學習上很少會向老師和留守監護人求助,出現學習問題容易自責,且認為父母外出務工對自身學習影響較大,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形成原因

1.經濟發展落后

忻城縣所轄農村大多處于偏遠的山區,地形地勢復雜,且農業生產條件惡劣,農民除了耕種幾畝旱地再無其他副業收入,為了生存,剩余的青壯年勞力不得不走出大山,去城市謀求生路,這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埋下隱患。

2.家庭教育斷層

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親子之間的溝通中斷,互動缺失。外出務工父母即使想好好教育子女,但終因天各一方,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難免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許多外出務工父母連與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沒有,極度缺乏對子女的引導、教育與關心。

3.學校教育無力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一是農村留守兒童成績較差,二是老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關心少。且忻城縣如今留守兒童從小學三年級起就要獨立生活,老師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照顧學生的生活,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實在無力同時兼管。

4.社會教育缺失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除了電話、微信和QQ等網絡平臺在農村也開始逐漸普及,留守兒童與成人交往的機會大為減少。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管,他們的自身行為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甚至釀成多起少年刑事案件,農村犯罪率逐漸低齡化,造成了社會安全的隱患。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1.政府方面

政府首先要著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推動鄉鎮企業的設立和發展,試點并推廣農村特色種植養殖模式,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小工業”的發展。其次,繼續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學、生活環境。最后還要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繼續推動定向免費師范生培養工作,讓更多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服務農村學校。

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學生最重要的人生導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成長和發展環境。家長首先要樹立起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盡量為留守兒童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其次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聯系,留守兒童的家長們應該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聯系,不僅是對學習,生活方面也要有詳盡的了解,及時掌握孩子的各方面動態。最后,家長們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為子女做好榜樣。

3.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最主要承擔者,要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立足于學校。首先學校要貫徹“以人為本”“教育公平”的教學精神,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學生群體加強教育與培養,發掘他們的智慧和潛能。其次,學??梢愿鶕嶋H情況配備生活及輔導教師。教師的高度責任心和對兒童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最后,學??梢远嚅_展一些有關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的公益講座,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引導,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辨別能力,提升法律觀念與道德修養。

4.社會方面

篇(4)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教育管理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持續不斷地增長。雖然國家在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由于相關措施落實不到位、相關理念和思想沒有得到更新,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不僅會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會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首先,農村家庭教育管理的能力比較弱。祖輩的教育監護存在很大的誤區和盲區,嚴重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大部分的祖輩教育監護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無法為留守兒童進行有效教育輔導,導致留守兒童缺乏管理和教導。其次,農村學校教育經費比較緊張,學校教育比較落后。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較差和教學硬件條件較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效果,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無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為了提升農村學校的升學率,教師將有限的精力和資源都運用到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身上,那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則無法得到教師的重視。另外,農村兒童教育管理的社會關注度不夠,沒有適用于留守兒童的公益性教育設施設備或者是文化教育傳播區域,農村內僅有的文化書屋和文化活動室被成人所利用,并且這些公益性項目內的相關書目比較落后,也不適用于現代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農村留守兒童還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農村留守兒童很容易成為社會侵害的對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教和約束,社會上很多不良風氣和行為會對留守兒童產生負面的影響,對留守兒童未來的發展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優化和提升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管理農村家庭要高度地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外出的農民工要將留守兒童委托為比較可靠的監護人,受委托的監護人能夠承擔得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和思想發展狀況,并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管教和約束。其次,家長要與留守兒童保持緊密的聯系。現達的通信手段為家長和兒童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與兒童聯系過程中不僅要關心學習情況,而且要對兒童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和關心。聯系的方式是多樣化的,除了通電話,還可以通過短信、書信等與兒童進行心與心的交流。2.學校要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學校要從教學環境、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管理創新等方面強化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對學校的硬件教育設施,如圖書館、閱覽室、學生宿舍等進行完善,保證學校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場所,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學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結合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開展教育,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主動承擔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要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系,另外,在留守兒童的節假日和雙休日,教師也要對其進行輪流管理,做到處處有人管、時時有人管,強化教育管理工作。3.社會各界要行動起來支持和關心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需要社會各界部門和團體的大力支持和關心。首先,政府要對學校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對違法的游戲廳、網吧等進行嚴厲查處,封堵不健康信息的傳播,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優質的活動環境。其次,婦聯、共青團部門要積極開展幫扶活動,通過發揮社會各界婦女的特殊作用以及團委青年志愿者隊伍的骨干作用,對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另外,其他相關社會團體要積極籌集資金,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條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出現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已經成為影響留守兒童正常、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不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相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都要從多個角度思考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共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促進留守兒童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貴.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探究[D].南昌大學,2015.

[2]范先佐,郭清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5-64.

[3]譚明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問題探析[J].成功:教育,2012(10):194.

篇(5)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心理

中圖分類號:B8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07-03

留守兒童問題在社會上越來越突出,他們的生活、學習沒人照顧,與一般孩子相比他們的心理發育較不成熟,生活水平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為什么留守兒童在學習、自控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現得都要比一般孩子差呢?蔣忠、柏躍斌在《“民工潮”下的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其思考》一文中最早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文中指出了關于單獨外出的流動人口中的打工者,將兒女留在家中,在這些家庭中,由于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對孩子的教育減少。家庭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減小。研究結果表明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這里,我們對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而由爺爺、奶奶或親友等監護人撫養照顧的農村兒童。近年來,由于“弱勢群體”、教育公平、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等熱詞頻繁成為社會各領域關注的焦點,所以我在此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現今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幾個方面: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他們身邊,他們缺乏關愛和教育,生活上存在不少危機。不少兒童在接受教育、活動參與等方面的權益經常受到侵犯。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所以會導致他們的道德品質下降,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的道路。小學留守兒童正處于人格塑造時期,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缺少管束和說教,不少孩子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會出現說謊、小偷小摸、打架、曠課、欺負同學等行為。此外,有的孩子迷戀游戲機,夜不歸宿,嚴重的還會有敲詐、吸毒等違法行為,在某些地方,此類未成年人違法案件占到所有案件35%以上。

同時,留守兒童的道德感和責任感缺失狀況嚴重。他們學會了怎么去接受別人的愛,卻不懂得該如何去向別人施予愛,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報,對別人缺少誠信,認為個人利益大于集體利益,社會責任感匱乏,同時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與想法?!傲羰貎和碧幱谏硇某砷L的關鍵期,如果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隔代教育就意味著由文盲來培養孩子,如果托付親戚照管,親戚普遍認為畢竟不是自己孩子,不適合過多管教。同時,農村教師由于受到教育條件的限制,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對每位學生的關注和教育也十分有限。結果造成親戚以為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管教,而老師以為有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情況,所以學生的道德教育就這樣放任自流。此外,孩子所處的環境、結交的朋友等都對孩子的道德品質塑造有一定的影響。調查表明,20%以上家長以為如果孩子認識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必然會對他們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甚至會引誘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農村留守兒童還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由于農村和城市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農村教育質量與城市本身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和農村社會教育的弱化,農村學校德育工作難以正常開展,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育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少數“留守兒童”會走向違法亂紀的道路,這給學校德育管理也帶來相當的難度。那么應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認為一是要加大農村教育扶持的力度,努力達到城市與農村教育水平的平衡;二是要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只有讓農村貧困地區發展起來,才能減少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現象,進而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社會應該對留守兒童多加重視,否則可能會對社會整體的教育水平造成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及存在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已經成為日益突出的受關注的綜合社會問題。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群體的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同時,留守兒童群體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受性別條件影響不大。初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最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時期,心思細膩,比較敏感,同時缺乏家庭溫暖。研究表明,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不在身邊時容易表現出心理問題,而且年齡越小表現越明顯。以小學生為例,較為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情緒問題、交往問題匱乏和自卑等。留守兒童不如父母在家的兒童有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強,然而在交際恐懼、孤獨感方面與其他兒童卻沒有明顯的差別。

家庭教育環節的缺乏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造成很大影響。留守兒童處于需要關懷的年紀卻缺乏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造成了留守兒童普遍內向,不愛說話,不善于表達的性格,這種性格又在社會交際過程中造成了障礙,最后以孤僻、拒絕交流的身心語言表現出來。此外,資金的缺乏,對父母在外狀況的擔憂和對未來的迷茫交織在一起,對于成人而言都是很大的心理負擔,何況是留守兒童。最后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留守兒童從內向轉變為拒絕交流自我封閉心理狀況的日益惡化。

三、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父母外出務工,缺乏家庭教育環節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通過對西安周邊農村學校的走訪調查得出了以下數據:留守兒童中,父母皆外出務工的占總體的百分之三十五,父親或母親一方外出務工一方留守的占百分之六十五。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接受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對于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來說,缺乏監管和家庭教育,孩子由于年齡小自覺性較差,學業的完成度較低。對于父母一方外出務工一方留守的家庭來說,留守一方往往要承擔全部的家庭責任和生活雜事。同時由于自身文化條件限制,一沒有精力二沒有條件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傾入精力。和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家庭一樣,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也存在著缺乏監管和家庭教育的問題。

父母外出務工勢必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造成影響。留守兒童普遍年齡較低,缺乏自制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加之當地學校老師能力、精力限制,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無人關注,逃學,輟學等行為屢屢發生。同時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時被托管人由于文化程度低下,認為不是自己孩子不好管教等種種因素也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熟視無睹。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綜合素質提升造成很大影響。

父母當然想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但是由于資金、精力等各個方面條件的限制,而且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也不高,隨著孩子教育程度的日益增長,所能提供的直接幫助越來越少。另外,資金缺乏和農村條件限制,即使想要給孩子報班輔導也找不到合適的輔導班。另外,由于觀念原因,留守兒童的父母往往對接受教育的意義認知不高,覺得念書又花錢又沒用,還不如早早輟學學一門手藝,既能幫助家里也能養活自己。這種觀念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農村留守兒童本身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就低于城市同齡兒童,輟學率卻還要比城市兒童遠遠超出。再加之農村學校本身條件限制,辦學資金、師資、場地等各方面條件艱難。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學校應加大社會力量的募集,加大宣傳力度和對教師的培訓。同時積極與留守兒童父母建立聯系,加強信息的及時交流,建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式留守兒童教育培養體系。

四、農村留守兒童的被托管人問題

通常是就近就親交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托管。然而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偏大,健康、精力存在著很大問題,本身就需要別人照顧,能投入到留守兒童身上的精力和關懷就更少之又少。而且農村老人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沒有文化,對于孩子的要求也僅僅停留在吃好穿暖不生病的基本要求上,對于其心理健康和教育狀況,老人們是一沒意識二沒辦法去照顧和看管。同時由于年齡差異的存在,共同語言幾乎為零,留守兒童沒有耐心和興趣去聽老人講自身的故事和對他們的教誨。老人也聽不懂留守兒童口中的現代名詞和思想。僅有的交流就是“飯吃了沒”“冷不冷”這種基本對話。老人沒有辦法對留守兒童進行實質監管,打打不動,罵罵不聽。監護責任根本o法實質履行。

第二種是交由同村親朋好友監管,這種一般都是叔叔、伯伯等父輩同齡人,年齡差異較小,也更有精力履行監管責任。然而留在村子里的中年人本就不多,這不多中的大多數還有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力,不聞不問和不上心。留守兒童與親生子女待遇的差異感更刺激了留守兒童的自尊心與逆反心理,也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損傷。

第三種即留守兒童年齡較大,有一定自理能力,父母將留守兒童獨自留在家中,或者還要照顧弟弟、妹妹。但留守兒童畢竟還是兒童,自身就需要父母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卻還要肩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和來自生活的壓力造成了對于現實的消極情緒。對監護人留守兒童和被照顧的留守兒童都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在迷惘之下往往走入歧途。

五、關于解決農村兒童問題的幾點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從農村勞動力大規模進入城市起,便存在的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社會公共問題。要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多方團結合力,圍繞留守兒童教育為中心展開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教育。

首先,家庭方面,第一要做好家庭內部的溝通與互動,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要想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必須肩負起其在成長過程中的責任。不能只是簡單甩手將孩子托付與他人不聞不問,要秉持多聯系、多溝通、多交流的原則。如特魯多銘言所說,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通過手機、書信等多渠道加強對子女狀況的了解和信息的及時掌握,在假期和有閑暇時間的情況下多回家看看孩子。如帶一些小禮物或者遞送一些書籍等,要讓留守兒童知道和了解父母對于自己的關心。第二要加強與被托管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被托管人即在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情況下,孩子的直接監護責任人。被托管人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感情最深的人。加強與被托管人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況,也有利于增強被托管人的責任心和對孩子的關心。

其次,學校方面,要加強對于留守兒童教育和心理的關心。積極與留守兒童父母和被托管人聯系,交流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多對留守兒童進行鼓勵和關懷。同時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避免留守兒童孤獨感和逃避情緒的出現。有條件的學??梢越⒘羰貎和睦頇n案,有效及時地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班級內部,班主任要積極與留守兒童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問題。鼓勵班級內部同學與留守兒童交流玩耍。在學校內部為留守兒童營造出健康積極的生長環境。

最后,社會方面,第一要加強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關注度。很多人覺得留守兒童與他無關,對留守兒童問題采取漠視和回避的態度,這是不可取的。留守兒童教育和心理問題是綜合社會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懷與參與。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第二,要出臺相關政策保障留守兒童的基本權利和改善留守兒童家庭現狀,通過改變人口流動制度,使留守兒童去父母所在的城市并有接受教育、成長學習的基本條件?;蛘甙l展當地經濟,制造勞動缺口,讓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在當地發展,而不必拋家棄子前往陌生遙遠的城市。第三,加強對網吧、游戲廳等特殊場所的監管,將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管理條款落實。同時積極在學?;蛏鐓^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將留守兒童的興趣引導到一個健康的軌道。第四,發揮共青團和婦聯等公共組織的社會職能,團結、發展、培養、關懷留守兒童。與學校、家庭、被托管人,共同建立起一個立體全面的留守兒童教育和心理培養關懷體制。第五,當地政府要建立起留守兒童監護保護體系,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的政策和社會資源傾斜。第六,當地高校要發揮起高校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參與,發動高校資源,如學生、技術和資金等,開展留守兒童關懷和幫助活動??梢耘e行留守兒童一對一書信周等,或者利用技術優勢對留守兒童密集學校開展互聯網遠程教育支持等。將當代大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時通過大學志愿者在與留守兒童密切接觸中產生的認知落差感造成的心理沖擊,使其學會珍惜現在,認識到肩負的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責任和使命。通過該活動的舉辦,在大學校園內形成關心社會,了解國情、民意,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的氣氛,使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不斷得到強化和提升。

最后,留守兒童要從自身做起,積極主動地參與日常學習生活,配合學校、社會、政府開展活動,多讀書,多進行體育鍛煉,加強與父母溝通交流,與被托管人情感溝通與交流,主動與他人交流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而不是自己一個人承受。

只有留守兒童自身、家庭、被托管人、學校、政府團結合作,才有可能真正意義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而成為只是一個簡單、普通有家庭陪伴的兒童。

參考文獻:

[1]肖正德.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進展[J].社會科學戰線,2006(1):246-249.

篇(6)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04-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的很多青壯年都選擇到城市打工,而孩子都交給留在農村的老人撫養,因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國家婦聯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人,同時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成為了農村教育工作中的重點。由于很多留守兒童的年齡較小、缺乏父母的監督管理和關愛、不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造成了很多教育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在很大程度影響了留守兒童自身的成長,同時也影響了義務教育的開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一)學習狀況

因為很多農村留守兒童一般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其他親戚在一起生活,這些名義上的監護人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對于孩子的管理也比較放松。這樣不僅在孩子的學習方面無法給予足夠的幫助,同時他們的思想觀念與孩子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另外他們還需要進行家務勞動與田間的農活,基本上沒有空余時間去管理孩子的學習,因此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不容樂觀。

(二)性格狀況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在孩子的管理上都比較放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當前獨生子女較多,外出父母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管理,他們那一代人普遍溺愛孫子孫女,因此留守兒童的生活基本上不存在限制的情況。這樣一來就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他們自私人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三)心理狀況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關注,因為孩子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很少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而監護人也無暇照顧他們的情感變化。這樣就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常常會導致各種心理障礙的產生,比如焦慮自卑、消極、缺乏自信等問題。

(四)價值觀念

絕大多數外出打工的父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不予重視,尤其是很多家長因為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形成一種負疚感,他們便通過物質的給予來進行彌補,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的愛。其實很多留守兒童因為擁有了更多的零花錢之后,往往會讓他們產生一種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價值觀,很多孩子也逐漸養成了好吃懶做、奢侈浪費等不良習慣。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家庭教育要盡到責任

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他們覺得教育管理孩子理所當然的屬于學校的工作,家長只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就好了,對于孩子的成績以及思想品德的好壞從來不過問。其實父母應該盡快的糾正這種觀念,要將“自不教父之過”作為自己的教育責任理念,要認識到教育子女是父母與生俱來的職責。不但要充分考慮家庭的收入,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還應該關心孩子的教育情況。如果父母都在外打工,則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監護人,監護人不能過于寵孩子,也不能要求孩子做過多的農務,確保他們擁有足夠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在父母務工時,應該定期和“監護人”進行溝通,充分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健康情況,要以各種渠道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父母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對于子女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以及心理成長都必須要有充分的掌握。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交流的內容要盡可能的全面及細致,從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教導他們成人成材。

(二)學校教育要加強管理

農村學校應該將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當成是專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班主任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要建立全面的留守兒童檔案,結合他們的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健康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措施,制定科學的教育方針,將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目標。例如讓孩子定期與父母進行溝通,班主任教師應該每個月定期與孩子的父母取得聯系,告知父母孩子的在校情況,讓父母對孩子進行簡短的電話教育;對于在校期間表現不好的,具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要及時發現,耐心溝通,說服教育;另外教師還應該常常進行家訪,或者通過監護人座談會的形式來和家長交流管理經驗,共同討論教育方法。

(三)社會各界要做好工作

一方面,必須要盡快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監護體系,并且將其貫徹落實。比如可以建立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或者農村社會教育與留守兒童監護體系,由鄉政府帶頭組織、學校、村委會參與,建立對留守兒童的定期家訪工作機制、和在外父母定期溝通機制、每個教師專門負責幾名學生的管理機制,對于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發現之后及時處理。對于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愛和保護。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工作,不斷提升宣傳力度。適齡兒童進行義務教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也是孩子應該享受的權利與義務。政府機構特別是鄉政府必須要堅決依法辦事,通過各種措施來確保留守兒童的父母或者委托的監護人從守法的角度,科學的處理好外出務工賺錢與子女接受教育的關系,將留守兒童的輟學概率降到最低。對于一些家庭確有困難,無法負擔教育經費的家庭,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補貼,讓學生能夠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有效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必須要依靠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三種教育相互配合協調,做到互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積極、文明和諧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夠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成長空間,讓祖國的花朵能夠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117-02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歲及其以下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1.親情的缺失,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在對我校248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后發現,有70.1%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中57.3%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并且一周或更長時間才能與父母聯系一次的比例達到64.9%,甚至有16.5%與父母沒有聯系。即使在有限的聯系中,留守兒童也很少能夠直接與父母通話。留守兒童強烈渴望與親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難以企及,因而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尋求幫助。248名留守兒童中,有焦慮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懼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了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的養成,導致行為偏差的出現。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直接、持久和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種種原因,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出現行為偏差,甚至出現違法犯罪行為。在對248名留守兒童的相關調查中發現:有過失、說謊、偷竊、攻擊以及破壞行為的,分別占57.6%、35.2%、7.4%、30.6%和41.3%。另外,受出外打工的家長影響,留守兒童易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248名留守兒童中,有40%的孩子學習成績為較差,38.7%的學生成績中等偏下。

3.監護權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由于父母疏于照顧,臨時監護人又因種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監護權,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目前農村適應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娛樂設施很少,而社會上諸如網吧、游戲廳、不良書刊、黃色碟片等無不污染著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少留守兒童經常光顧此類場所。

二、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的緊迫性與重要意義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任重而道遠,剖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缺失,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因素,從幾年的學校德育及對學生思想教育經驗來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兒童個體成長的重要陣地,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文化將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終身的影響。因為兒童的成長需要穩定安全的環境,父母的呵護和關愛,是兒童最為安全、溫馨的環境,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是兒童的基本需要。但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享受不到這一正當的權利。其家庭或者是父親外出,導致父親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雙方外出,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親子互動,外出務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城鎮教育費用較高,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順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時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認為自己打工就是為了孩子,只要給孩子以金錢補償就對了。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拿著錢也就心安理得地亂花,無形中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孩子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人生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父母和子女關系,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質量和兒童的成長發展水平。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少年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農村的貧困文化及教育現狀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等思想,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態度,并對教育持有一種功利性價值取向,進而將其演化為一種短視的實惠觀,以家庭利益作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另外“留守兒童”寄養家庭代養人文化素質普遍低,其寄養家庭缺少文化氛圍,無力輔導其學習,教育方式不科學、不理性,難以了解到兒童的心理困惑,從而也加劇了“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兒童”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

2.農村文化教育環境的制約。眾所周知,我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廣大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經濟落后與文化貧困相生相伴,這種現象在我縣農村和邊遠山區尤為突出。這種貧瘠落后的農村文化以其濃厚的小農意識頑強地“抵制”著外部先進文化的影響,消極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構成了制約農村教育健康發展的障礙因素,使農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動力和觀念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所需的人文環境,人們難以打破原有陳舊、落后思想觀念的束縛,客觀地影響了“留守兒童”對教育選擇的傾向。農村經濟生活的現實是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小規模的簡單生產方式短期內無法換代升級,人們往往感受不到傳播人類文化和開啟人類智慧的教育帶給他們的“實惠”。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短期內的經濟利益,教育對他們來說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加之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加劇,教育返貧現象的存在,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接受良好教育的價值選擇,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及早讓孩子停學外出打工或者孩子不愿讀書也不要緊,減少這筆投資相對實惠。同時,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管理存在的種種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鮮活的動力。

三、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未成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破解“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難題,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都必須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從一年來的調查、探討中發現,為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對外出務工的父母加強引導,促使他們轉變觀念,改進對子女的教育方式。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其作用不容忽視。要促使外出務工的父母轉變錯誤的觀念,引導他們關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更要重視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所以已經具備條件的父母,應當將孩子接到身邊接受教育,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而暫時還不具備條件的父母也應該慎重選擇托管的臨時監護人,重視孩子的監護權,多創造時間和機會與孩子交流,加強與孩子溝通,努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2.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條件下,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應發揮主渠道的作用。一方面,學校要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的制度化建設,如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定期向所在地鄉鎮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制度、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等,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常規化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創新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模式。大膽創新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知法、守法,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和整體素質;優化教育內容,增加生存技能的教育,以適應社會和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鼓勵、支持團隊中的核心角色與留守兒童深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撫慰他們的心靈和感情,使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

3.社會各界要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盡量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各種媒體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多宣傳他們的現狀,公布他們的實際困難,增強社會各界對他們的了解,提高對他們的關注程度,從而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多做貢獻。鄉鎮以及村委會等也應該發揮作用,通過設立校外輔導站等方式,為農村“留守兒童”增加能夠開闊眼界,擴展知識面的場所,可以聘請學校的輔導員或有一技之長并熱衷于服務“留守兒童”的同志擔任輔導員,引導孩子全面發展。只要社會各界都來關心農村“留守兒童”,那么他們就會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春艷.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J].教壇聚焦,2010(17)

[2]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論文,2006(8)

[3]周小驥.成都市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與分析[D].四川大學MPA學位論文。

[4]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課題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传媒| 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中国女人和老外的毛片|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 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国产97在线 | 日韩|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被添出水全过程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电影推荐| 人妻换人妻仑乱|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一本色综合久久| 亚洲处破女 www|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大胸美女污污污www网站|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免费观看黄网站|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黄网站欧美内射|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