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7: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留守婦女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__區位于__偏北,總面積1278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5個街道和__工業園,總人口85.77萬,其中女性40.2萬人,占46.87%。全區現有17個鄉鎮(街道、工業園)
目前,我區共有人口85.77萬人,婦女40.2萬人,占總人口的48.84%,其中留守農村婦女31320人,留守婦女占婦女總數的7.8%;0-18歲兒童共159178人,其中留守兒童5648人,占兒童總數的3.5%。
1、從年齡特征看,以中青年婦女為主。
2、從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水平為主。留守婦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學文化程度1970人,17.4%;初、高中文化程度8965人,占79.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385人,約占3.3%。
3、從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的村。如__橋鎮共28個村,__寺村,留守婦女為1326人,占全鎮留守婦女人數的11.8%;沛林村1405人,占12.4%.
4、從所從事的生產活動看,以低技術含量勞動為主。從抽樣調查的結果看,留守婦女從事種植業約占47%,就近打工占36%,從事養殖業、加工業、營銷業等,只占15%。
5、從留守原因上看,以照顧老人孩子為主。調查顯示,養育孩子、陪孩子讀書、在家照顧老人的8716人,占77%;以農業生產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1132人,占10%;因城里找不到合適工作、生活費用太高等1472人,占12.9%。
1、從留守類型看,父母雙方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為710人,占26.8%;父母單方在外務工的有1935人,占73.1%,其中父親外出務工1817人,占68.6%,母親外出務工105人,占4%。留守兒童中,學齡前兒童為1067人,占40.3%;小學階段兒童1088人,占41.1%。
2、從監護方式看,單親監護1906人,占72%;祖輩監護728人,占27.5%;其他人監護14人,占0.5%,均有監護人。
3、從家庭收入看,大多在農村人均收入水平線下。抽樣調查的結果看,66%的留守兒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
1、受教育程度和增收致富能力相對較低。 調查中顯示,47%的留守婦女以自家承包地從事種植業為主,家庭中男勞力外出后,很多婦女不懂機械操作技術,使農業生產呈現出簡單生產的特征,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三分之一留守婦女的家庭經濟狀況處在我鎮農村平均線以下。
2、勞動強度大,家庭負擔較重。被調查的留守婦女中,50.42%認為當前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是勞動強度大。調查中,留守婦女家庭贍養的老人在2-3位的為6893戶,占60.9%,家庭贍養老人在4位及以上的3702戶,占32.7%。扶養孩子1位的10052戶,占88.8%,2-3位及以上的815戶,占7.2%。據統計,有30%以上留守婦女的丈夫每年回家探親一次,有15.6%的每2年回家探親一次,有1%留守婦女的丈夫3年以上才回家探親1次。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務,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每天用于家務勞動、子女教育、照顧老人的時間平均為5小時,承擔家務勞動強度較大,負擔較重,使留守婦女的身體健康受到較大影響。
3、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維權意識差。一方面,農村個別無業男性好逸惡勞,把目光盯在留守婦女身上,用不健康的語言和動作對其進行騷擾;另一方面,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留守婦女丈夫外出打工的空子,趁機盜竊其家庭財產。而多數留守婦女因教育程度、封建傳統觀念等原因,維權意識和能力較差。
4、素質提升機會和精神文化活動匱乏,造成留守婦女兒童教育、生活質量不高等多重問題。留守婦女大多年齡在30-50歲,文化水平低,沒有一技之長,經濟上不寬松,家務勞動時間長,無暇參加各類培訓。閑暇時節,最多的娛樂便是串門聊天、看電視,文化生活相對比較匱乏。由于文化程度低,在子女上學和教育問題上不能給予太多指導,而且承擔田間勞動和家務勞動,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子女力不從心。調查中發現,由于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愛的缺失,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大多一般,缺少課外讀物、活動器材,課余生活枯燥,而且在留守兒童家庭中,祖輩監管或單親監管,多數為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全由母親一人承擔,這種家庭角色的缺位,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引導、心理發展、健康成長等產生巨大的影響。
5、夫妻交流減少,婚姻關系不穩定。由于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家庭生產生活全部落到留守婦女一人身上,除了高強度生產勞動對身體的傷害外,精神上的負擔也威脅著留守婦女的健康。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使留守婦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壓力變大。此外,由于夫妻長期兩地分居,雙方溝通交流較少,多數存在婚姻家庭危機,留守婦女忍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在抽樣調查中,86.2%的留守婦女當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夫妻團聚過穩定的家庭生活”。
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這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回避的問題。 婦聯是黨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婦聯組織與婦女、兒童和家庭有著天然的聯系,__區婦聯積極發揮婦聯組織優勢,探索有效途徑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
近年來,區婦聯始終堅持源頭參與,通過多種渠道充分運用婦聯組織話語權和影響力,為
區委、政府建言獻策,將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工作納入了《__區婦女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和各級政府考核機制。區婦聯并與有關部門多次開展了留守婦女兒童專題座談活動。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結對幫扶管理制度和工作考評制度,由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留守婦女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為方便農村少年兒童,同時適應農村教育事業未來發展規劃,__區在全區每個鄉鎮都建立了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鄉村學校少年宮堅持“特長+特色”發展,在配合學校教育的基礎上開設特設興趣課,使農村留守兒童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區教育局出臺了《__區中小學起始年級招生辦法》,確保了農村留守適齡兒童全入學,義務教育階段退學率為“0。對特困留守兒童,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生活補貼。各農村學校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監管,廣泛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健康自信成長,有效填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區婦聯組織各鄉鎮婦聯加大對留守婦女兒童的培訓力度,提高她們全面發展的素質與能力。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大力實施女性素質提升工程,根據留守婦女的特點,安排培訓內容,加強參政議政、實用技術、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科學素養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幫助她們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文化修養,培養她們優秀品格和健康心態。為了幫助更多的婦女和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同時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現象的存在,區婦聯圍繞“搭建供需平臺,促進轉移就業”,與勞動部門聯合實施“春風行動”,連續多年舉辦“春風送崗位”招聘會,在招聘會上設立關愛女性就業服務臺,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就業崗位和致富門路,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為留守婦女提供工作崗位近5000個,并與有關部門推進婦女小額信貸工作,為有一定創業經驗、能力的留守婦女提供小額貸款2945萬元。
區婦聯發揮區婦女兒童維權中心、各街鎮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以及各村、社區婦女兒童維權咨詢點等三級維權網絡作用,在每個鄉鎮婦聯建立維護婦女權益服務站。安排法律、心理咨詢、婚姻家庭等義工,直接面向基層,傾向留守婦女,進行心理咨詢、情緒疏導、等課題,為廣大留守婦女群眾提供咨詢、進行幫扶。在三八維權周活動中,開展維權知識下鄉活動,今年3月份在岳家橋鎮舉行了一場反家暴培訓暨婦女維權知識下鄉搶答賽。該鎮22個村共200名婦女參加學習并參與比賽。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發放宣傳資料、組織比賽:請記住我站域名等形式,進一步宣傳了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維權法律意識。
立足拓展救助領域,延伸救助服務,發動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困難群體,送溫暖、送健康、送服務。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緩解困境家庭生活壓力。區婦聯開展了救助貧困留守婦女活動,全區共救助貧困留守婦女20人,救助金額2萬元,在岳家橋鎮學校開展“手拉手獻愛心,心連心促成長”留守兒童活動,發動女企業家捐款捐物3萬余元,對岳家橋鎮60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慰問,號召家庭和社會重視留守兒童學習生活,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愛;區婦聯結合“三訪三化”工作開展為廣大婦女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利用春節、六一節、中秋節、開展貧困單親母親、留守兒童的慰問幫扶工作。
區婦聯組建巾幗維權志愿者服務隊,各鄉鎮婦聯聯合勞動、綜治、計生、學校等部門大力培育和發展家庭教育、維權服務、心理咨詢、家政服務等志愿服務隊伍,廣泛調動社會愛心人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提供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婦女健康行動,實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提高農村留守婦女的保健水平。大力培育發展農村婦女文體健身團隊、全區17個鄉鎮街道都建立了廣場舞隊、秧歌隊,引導農村留守婦女積極參加文明、健康、向上的方體活動,豐富農村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留守婦女兒童問題具有長期性、廣泛性、復雜性的特點,所以目前我區在關愛留守婦女兒童方面所做的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基層婦聯應發揮優勢,做實做好留守婦女兒童工作。
1、爭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文化設施缺乏,全區沒有一所專門的“留守兒童之家”,所有的兒童之家是依賴鄉村圖書館和婦女之家開展活動的,鄉村少年宮僅建立在鄉鎮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鎮區學校,大部分邊遠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享受不到。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定點建立留守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大多比較差,很多學習沒有寄宿條件,這樣使得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老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強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食宿便利,使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生活成長,以對缺少的家庭教育予以補償,讓留守兒童在同齡群體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同時也便于對其實行相對封閉的管
理,減少留守兒童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2、了解實情,把握需求,增強留守婦女兒童關愛的針對性。鄉鎮婦聯組織要發揮村婦代會作用,對本村留守婦女和兒童尤其貧困留守婦女兒童逐戶進行全面摸查,登記造冊,切實掌握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留守婦女和兒童信息庫,通過加強對留守婦女兒童的動態管理,及時了解和解決這些家庭面臨的問題。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力量,將惠民好政策宣傳出去,提供投資少、見效快的相關致富項目,使務工人員可以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從而減少留守婦女兒童的數量,進一步維護社會和家庭的穩定。針對大多數留守婦女創業缺少資金、項目的實際情況,加大信貸助推、崗位助推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的力度,增加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機會,促進留守家庭關系穩定。
3.創新活動載體,發揮陣地職能。充分發揮婦女陣地的作用,拓展實施留守婦女兒童關愛行動的載體和平臺。要充分發揮農村女委員、婦代會主任的作用,利用廣泛覆蓋的“婦女之家”、“維權服務站”,對留守婦女兒童加強教育引導,面向留守婦女宣傳有關法律法規,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幫助留守婦女提高身心素質,增強致富本領;要深化對留守婦女兒童的維權服務,充分利用婦聯組織的健康婚姻大講堂等活動,對留守婦女進行心理情緒疏導、婚姻家庭關系調適等,切實加強對她們的人文關懷;要通過各種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讓留守婦女兒童積極參與進來,搭建活動平臺,豐富留守婦女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1.農村留守婦女婆媳關系現狀
1.1婆媳關系現狀描述
隨著女性從家庭中解放出來,伴隨著的是女性的經濟獨立、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各種權利的確立和擴大,傳統家庭的婆媳關系受到很大沖擊,新時期農村的婆婆已無威風可言,婆媳矛盾總體趨于緩和。
根據李樂紅對南昌市調查的情況來看,婆媳關系融洽的占40.88%,婆媳關系一般的占50.66%,婆媳關系緊張的占8.46%。婆媳關系總體趨于緩和,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婆媳關系融洽的并不十分普遍,關系緊張和關系一般之和仍占60%左右,說明大部分家庭婆媳矛盾中固有的敏感、微妙的狀態仍然存在,并且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重要問題。
我們在訪談過程中也發現,總體而言農村留守婦女婆媳關系趨于緩和,但關系十分融洽的家庭仍占少數,婆媳矛盾趨于隱性,表面上沒有產生激烈的沖突,但經常是面和心不合,一些心理隔閡仍然存在,如果不及時處理一些小的爭吵和矛盾,婆媳關系就會越來越僵化。
1.2婆媳矛盾原因探析
調查發現導致農村留守婦女婆媳矛盾的原因很多,將其分析總結后大致分為四類:
1.2.1觀念和習慣的差異
觀念和習慣的差異,包括飲食習慣、消費觀念、教育觀念等,由于婆媳來自于兩個家庭,生活環境不同,加之二者之間存在代際差異,所以大多數婆媳在觀念和習慣上差異較大,如果不能協調,便會產生矛盾。如:X2:“我跟我婆婆就過不到一塊兒,我吃不慣她做的飯,特別油,還咸的不行”;P2:“她整天不好好吃飯,就光愛吃零食,我說那個沒營養,也不健康,說她幾次都不聽”;X5:“我平時買一些衣服化妝品、添置點兒東西啥的,她就說我花錢大手大腳”;P5:“她平時凈愛買些沒用的,你就說那個飲水機吧,買了也不怎么用,就是個擺設”;X7:“她太溺愛孩子,孩子犯了錯,我教育孩子,她還攔著,有時候還跟我吵吵”。
1.2.2權力和資源的爭奪
爭奪權力和資源,包括爭奪家庭地位、財產、丈夫/兒子的關愛,家務分工糾紛等,在傳統社會婆婆具有絕對的權威,料理家務、侍奉婆婆是媳婦的主要任務。但現代社會的家庭關系主軸向夫妻關系轉化,在婆婆鞏固家庭地位的同時,兒媳試圖通過現代教育和經濟實力帶來的實際權力,改變在家庭中被管理、被統治的地位[2]。而且當這些爭奪涉及經濟因素時,婆媳沖突會更加明顯,對于金錢、房產和其他養老資源的爭奪,會對家庭產生破壞性的糾紛[3]。此外,母子之愛和夫妻之愛的感情爭奪也是造成婆媳矛盾的原因之一。
如:X1:“我結婚都幾年了,一些重要的場合(如:喜事、喪事)都是她做代表去”;“我孩子滿月的份子錢也是她收的,我一分錢也沒看著,為這事兒我還跟她吵了一架”;P1:“她成家這幾年了都沒掏過份子錢,有事兒都是我替她出錢,我孫子滿月時候,我收了份子錢,她還跟我鬧了一場,她憑啥啊,錢都是我出的,肯定也得是我收啊”。
1.2.3不公平對待
不公平對待,即婆婆不公平對待兒媳和親生子女,婆婆不公平對待各子女或者兒媳不公平對待婆婆和母親等。即使嘴上叫“媽媽”,兒媳也不把婆婆當成親生母親、丈夫一樣的“自己人”。往往會因對方無法滿足或達到自己的預期而產生不滿情緒,而當不滿情緒出現后,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一種歸因偏誤,從而認定婆媳關系就是婆媳關系,永遠也不會變成母女關系[4]。
如:X4:“我婆婆就知道疼她自己的親生閨女,我跟大姐同一年生的孩子,她就幫著大姐帶孩子,我兒子都是我媽幫我帶大的”;P8:“我把她當親閨女疼,沒用,人家還是疼自己親娘,有一回,我們家包餃子,第一鍋熟了以后,人家說她娘好久沒吃餃子了,二話不說,騎著電動就給送去了,唉,到底是隔著肚皮的”。
1.2.4溝通不當、“劑”缺失
溝通不當、缺少“劑”。在婆媳相處過程中,兒子/丈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中間人角色,當婆媳之間產生摩擦時,可以及時的進行調節,然而農村留守家庭中這一角色的缺失,使得婆媳之間的關系更難協。如:X3:“以前他(指丈夫)在家的時候,有些事我跟他說,他勸勸我,我能忍就忍了,現在他不在家,我們經常為些小事兒就鬧起來了”;P4:“在一塊兒過日子,經常磕磕碰碰的,有些事兒我看在我兒子的面子上就忍了,能讓我兒子辦的事兒我也不支她(指兒媳)去干,自打我兒子出去以后,就時不時的拌嘴”;X6說“她(指婆婆)不是有病嘛,以前我老公在家就我老公伺候她,我就給她做做飯啥的,現在我老公出去了,我整天伺候她,她還嫌這嫌那的,我們本來不怎么吵架,現在我都快受不了她了”。
由此可以看出,觀念和習慣的差異、爭奪權力和資源、不公平對待、“紐帶”的缺失是造成農村留守婦女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此外,調查發現在問及是否愿意改善婆媳關系時,大多數留守婦女表示非常愿意,她們也意識到尤其是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婆媳關系對她們的情感和生活質量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良好的婆媳關系尤為重要。
2.社會工作對農村留守婦女婆媳關系的介入策略
2.1個案社會工作的介入
由于造成婆媳矛盾的原因不同,社工在處理不同服務對象的情況時,會針對具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針對由于觀念和習慣造成婆媳矛盾的情況,社工定期約她們面談,首先要了解差異的具體方面,并根據改變程度的難易制定方案,使雙方逐步試著改變各自的生活習慣,同時服務對象平時應多與婆婆溝通,多向婆婆請教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對于那些因爭奪權力和資源導致矛盾激烈的婆媳,首先開導她們要懂得尊重婆婆、孝順婆婆,不要過于計較,同時也要和其婆婆溝通,讓她了解媳婦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協商建立一些家規。針對不公平對待問題,首先社工要和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婆婆交談,了解服務對象所述是否屬實,如果服務對象所述存在偏激,則要糾正服務對象的偏見。如果服務對象所述屬實,社工要和其婆婆交談,指出問題所在,并通過牽線搭橋為媳婦和婆婆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和空間,讓她們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增進彼此的理解。針對溝通不當,缺少“劑”的情況,在和丈夫/兒子及時溝通的基礎上,社工也會教授服務對象公公及其子女一些化解矛盾的技巧,必要時可以緩解或避免婆媳矛盾。
2.2小組社會工作的介入
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婆媳矛盾問題,社工專門開展了“婆媳一家親”婆媳關系小組活動。小組屬于成長性小組,共招募了4對媳婦和婆婆開展小組活動。
在小組活動動過程中,社工主要運用理性情緒療法,讓小組成員學會理性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并教授小組成員表達技巧和溝通方式,使留守婦女和婆婆學會向對方表達愛、學會溝通。其次,運用角色扮演法,引導小組成員以戲劇化角色表演他們經歷過的、當前的或者預期的生活情形,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幫助她們以一種戲劇化的自發的方式表達感受,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深的自我理解,找到正確的情緒宣泄方式,以引導成員進行積極的小組互動,探討婆媳關系,嘗試接近彼此,理解對方。
2.3社區社會工作的介入
社區工作法是以整個社區中的民眾作為服務對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務的一種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針對留守婦女婆媳矛盾問題,構建社區文化,營造“母慈媳孝”的文化氛圍。例如,道德大講堂,請著名的文化大師給社區居民講授“孝道”,并給居民分發《弟子規》及道德光盤等,讓市民直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邀請社區里的模范婆媳開展講座,通過讓模范婆媳講述婆媳相處之道,為居民樹立學習的榜樣,并傳授婆媳相處的巧妙方法;實行尋找“最美婆媳”計劃,讓居民切實參與到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拉近婆媳關系,實現家庭和諧。
2.4家庭治療方法的介入
根據本研究所接觸家庭問題的性質,本文主要簡述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方法介入的策略。在接觸期,社工要與每個家庭成員接觸,讓每一個人都不曾感到被忽略,與家庭成員建立起信任關系,進而在此基礎上,邀請每個家庭成員講述自己關心的事情,社工鼓勵家庭成員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以便借此去了解這個家庭的問題、這個家庭的互動怎樣導致問題發生與演變到今天的地步、家庭成員的期望和理想、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家庭資源等等,觀察家庭成員的互動方式并反饋所了解的情況和問題。在轉變期,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重點是運用各種技巧,幫助當事人家庭改變原來的互動方式,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鞏固期,同服務對象及其家庭成員回顧治療過程,鞏固家庭在蛻變期已取得的改變,幫助當事人家庭整合治療的經驗,預備家庭面對再返回日常生活環境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戰。在結束期,社會工作者應該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按照原來進行診斷的三個方面(家庭成員的自尊、家庭溝通模式和家庭規則)進行評估。
關鍵詞:農牧區留守女性;貧困問題;反貧困問題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3012502
1 國內外關于農牧區留守女性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綜述
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中提到:“當今世界上10億多人生活在令人無法接受的貧窮狀況下,其中大多數是女性,多數是在發展中國家。”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直至世紀末,女性逐漸成為美國貧困人口的主體,1978年社會學家戴安娜?帕爾斯(Diana Pearce)首次指出“貧困女性化”現象及發展趨勢。1995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報告》提出:貧困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全世界13億人口生活在貧困中,其中婦女占70%,貧困有一張顯著的女性面孔。由于勞動力的性別分工,時間貧困成為很多女性生活的主要特征。在墨西哥。有證據顯示女性花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比男性多出175%(Brunnich等,2005)。按照知名發展專家摩塞(C?Moser)(1989)的總結,在婦女參與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婦女參與發展的實踐政策主要包括:公平(equity)政策、反貧困(anti-poverty)政策和效率(efficiency)政策。勞蕾爾、博森(1994)認為婦女對農業勞動本身的參與率不會自然而然地導致或反映男女平等,而是在低技術農業和高技術的城市情況下,婦女參與耕種應該更恰當地看是一種把婦女排除在較好機會之外的一種做法。2000年日本沖繩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上提出的《全球貧困報告》認為“貧困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類狀況,它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綜上所述,貧困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是阻礙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針對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羊拉鄉藏族社區留守女性貧困狀況,探索出一條反貧困的政策措施迫在眉睫。
2 農牧區留守女性貧困與反貧困問題實證研究
2.1 農牧區留守女性貧困問題研究
2.1.1 羊拉鄉基本情況
羊拉鄉地處迪慶州德欽縣東北部,金沙江西岸,東與四川省巴塘縣中心絨鄉、德榮縣白玉鄉隔江相望,西北與自治區芒康縣徐中鄉接壤,處在“雞鳴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羊拉鄉國土面積1087平方公里,南北直線距離80公里,東西直線距離20公里,轄甲功、羊拉、規吾、茂頂四個村委會58個村民小組1013戶,2012年羊拉鄉總人口6281人,其中,男2962,女2987。
2.1.2 羊拉鄉女性貧困問題及成因
首先,婚姻家庭生活貧困:2002年,為了貫徹落實中發(2000)8號及云發(2001)9號文件精神,對全縣家庭情況進行了調查。家務活全部落在留守女性身上,導致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經濟生產,由此產生了時間和精神貧困。其次,文化貧困:1990年,羊拉鄉小學小學數13所,班級數35所,中心完小1所,鄉完小3所,初小20所,其中一人一校數3所;在校學生356人,其中女生數132人,少數民族267人,畢業生7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72.8%,鞏固率90.9%,畢業率88%,教職工44人,專職教師數47人,少數民族數47人。再次,經濟貧困: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制約,羊拉鄉留守女性主要收入來源為核桃、蘋果、葡萄、桃等果林種植,水稻、玉米、青稞、小麥、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生豬、土雞等養殖,瑪卡、決釘子、蟲草、雪蓮花等中草藥貿易,加上外出務工男性和政府等資助,年均家庭收入一兩萬左右,造成收入貧困。然后,政治的貧困:羊拉鄉本村人民參政議政積極性不高,當地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大部分來自外地,流動性比較高,一般三五年調離或升職。而女村官在反貧困項目實施中承擔的角色很重要,包括有效協調村“兩委”干部參與項目管理,動員、引導村民參與項目,以及與當地村民、當地政府及婦聯、社會團體之間溝通協調爭取項目資源等。最后,衛生的貧困:1959年,羊拉衛生所在羊拉鄉甲功村建立,有3名衛生員,直至2005年全鄉有一個衛生院四個村衛生室,鄉衛生院設有門診、藥房、住院部、藏醫門診、財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防疫保健室等。衛生員11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醫生5人,護士1人,病床12張,2005年鄉衛生院就診人數達7306人,住院人數260人次。
2.2 農牧區留守反貧困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總體來說,2001年度羊拉鄉被列入云南省民族特困鄉后,確定了包括電力、交通、教育、農田水利、人畜飲水,小城鎮建設、種養殖業等10類23項幫扶項目,吹響了羊拉人與貧困宣戰的扶貧攻堅戰號角。
文化教育上:2003年8月在德欽縣八屆婦女代表會中羊拉鄉此里卓瑪榮獲“雙學雙比”女能手、羊拉鄉常明、取珍家榮獲“五好文明家庭戶”、羊拉鄉羊拉村獲先進婦女組織獎。2004年州第六次婦代會中表彰“雙學雙比”女能手,羊拉鄉次里拉木榮獲此榮譽。2004年,全面實施的《德欽縣關于貫徹〈云南省基礎教育振興行動接話〉實施意見》,堅持以全面實現“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為目標任務,加大了“普九”攻堅措施力度。國家實施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項目,收益學生每年均達7767人,享受“兩免一補”學生達7554人。制定群眾文明素質提升行動計劃,由德欽縣婦聯負責團結、教育、帶領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市容環境整治,組織市容環境整治宣傳、文明勸導活動。
法律制度上:1996年1月,為了保證德欽縣7鄉1鎮婦聯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進行,縣婦聯轉發了州婦聯《關于做好鄉(鎮)換屆選舉工作》及《關于在鄉(鎮)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工作中做好婦女參政議政工作的意見》,全縣7鄉1鎮都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配齊了專職婦聯干部。在羊拉鄉各村規民約中對婚姻家庭制度進行明確規定:(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愛幼的原則,建立團結和睦的家庭關系。(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對包辦干涉,男女青年結婚必須符合法定結婚年齡要求,提倡晚婚晚育。(3)自覺遵守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提倡優生優育,嚴禁無計劃生育或超生。(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擔家務勞動,共同管理家庭財產,反對家庭暴力。(5)父母應盡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歧視、虐待、遺棄女嬰,破除生男才能傳宗接代的陋習。子女應盡贍養老人的義務,不得歧視、虐待老人。
科學技術上:2001年5月州婦聯、州計生委領導率領縣婦聯、縣計生委一行15人到羊拉鄉開展調查培訓,歷時16天舉辦了農村婦女生殖保健、新發接生、大棚蔬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班4期,參訓人員45人。
3 農牧區留守女性反貧困的戰略選擇
3.1 推動完善體現性別平等的政策法規體系,從源頭上為促進農牧區留守女性反貧困提供制度保障
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法規,因為政策法規是貧困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保證。發展經濟學理論及世界各國開發欠發達地區的反貧困經驗表明,加快落后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不僅要依靠政府經濟援助,更重要的是依靠“政策投入。因此,農牧區產業政策應遵循“穩定提高農業,突出發展工業,全面搞活商業”的原則與方針,科學、合理尋找區域經濟發展突破口及區域優勢產業,如開發女性參與度較高的旅游扶貧;農牧區金融政策應當向女性貧困者適當傾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女性貧困者;制定適合女性的農業技術推廣政策,加大科技事業投入,實行科技貸款貼息,降低地方配套比例;模范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破壞計劃生育政策、私自超生者,不但得不到扶持,反而要受到制裁,提倡優生優育、晚婚晚育;在人才政策上,應為女性盡量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完善孕產假制度,適當提高農牧區女性工作者的津貼補助;完善保護婦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各項法律體系,加強女性維權法律意識宣傳教育工作,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合法權益。
3.2 增強留守女性的反貧困能力,構建留守女性反貧困的主體地位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貧困者個人的能力對其致富的約束顯得越來越明顯,農村貧困群體中留守女性占絕大部分,大都是因病致貧和教育落后致貧的,這就是明顯的脫貧能力不足,貧困者的反貧困能力中最為重要的是發展人力資本。為此,我國的反貧困必須重視人力資本的投資,促進女性健康和教育的發展,以提高健康資本存量和知識資本存量,建立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減輕女性貧困者的醫藥負擔。還必須加強女性基礎教育和女子成人教育,繼續大力氣優先改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條件,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改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待遇,提高農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是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環境必要舉措。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女性貧困者的科技文化教育,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提升女性貧困群體反貧困的自身能力,提高女性文化素質水平,增強自身反貧困能力。
參考文獻
[1]賈慧詠.我國農村婦女貧困問題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2]姚桂桂.試論美國“貧困女性化”――20世紀后期的一個歷史考察[J].婦女研究論叢,2010,(3):7396.
[3]王俊文.當代中國農村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4]孫運宏.農村女性貧困問題研究綜述[J].理論觀察,2011,(3):6970.
[5]劉欣.近40年來國內婦女貧困研究綜述[J].婦女研究論叢,2005,(1):116123.
[6]王越.淺談中國女性貧困問題[J].社會科學論壇,2006,(2)下:5355.
[7]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編寫,在發展中消除貧困:中國發展報告2007[R].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9):428.
[8]王金玲,侯國風,趙群,等.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貧困與反貧困―GAD網絡2007年年會綜述[J].婦女研究論叢,2007,(6):6264.
一、以各類節日為契機,舉辦豐富多彩慶祝活動
㈠開展慶“三八”節活動。我鎮婦聯抓住“三八”節百年慶這一歷史機遇,大力營造維護婦女權益、關心婦女事業、支持男女平等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上下聯動,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弘揚全鎮婦女事業發展成就,激勵廣大婦女進一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對全鎮“敬老好兒女”、“五好文明家庭戶”、“雙學雙比女能手”等先進個人20名婦女典型進行了表彰獎勵。組織開展機關第二屆八十分比賽,此舉加強了機關職工交流與溝通,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同時,我鎮婦聯組織女職工參加登山比賽,在節日歡慶之余,放松身心,活躍情緒。
㈡開展紀念“母親節”活動。為了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孝心愛心,我鎮婦聯在轄區內各中心校組織開展“感恩母親節”活動,在官亭中心幼兒園,20多名孩子認真地為母親洗腳、敲背。洗完腳后,孩子們還不忘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并給母親送上康乃馨。在金橋中心校,母親節這天,開展“五個一”,即號召每一名學生為母親送一張賀卡、為母親做一頓飯、為母親唱一首歌、為母親講一個故事、為母親梳一次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入手,使學生從小懂禮貌、講文明,從小有一個感恩的心,感恩母親。
㈢開展迎“六一”活動。“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我鎮婦聯前往各學區,看望慰問留守兒童,為小朋友們送上節日的禮物:書包、玩具等。各個中心校、幼兒園紛紛開展一系列慶“六一”文藝演出,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娛活動,孩子們開心地度過屬于自己的節日。在王集學校,舉行了少先隊新隊員的入隊儀式,一個個新隊員從哥哥姐姐的手中接過鮮艷的紅領巾,并莊嚴宣誓,激動不已。
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大力推進女性素質工程
㈠定期召開婦干會,帶領大家學習重要文件精神,組織各村婦干參加微機培訓,加強業務能力;組織全鎮各村婦干學習黨員電教節目,提高綜合素質,強化婦聯隊伍自身素質建設。涌現出一批事跡感人的先進典型,如黃店村婦干趙家翠,常年來無償照顧孤寡老人,多次被市縣級媒體報道。
㈡開展了“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月”活動。5月14日至5月28日期間在全鎮開展了“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月”活動,向廣大婦女大力宣傳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婦科病預防;家庭衛生、農村改廁知識等。共下發宣傳資料800余份,掛橫幅2條,參訓婦女150余名。通過宣傳培訓,大大地提高了廣大婦女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㈢倡導“低碳家庭、從我做起”活動。我鎮婦聯開展“低碳家庭,從我做起”簽名活動,活動得到了許多家庭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發放“倡導綠色、低碳家庭生活”的倡議書200多份。收到小創作、金點子20余份。
(四)積極投身全鎮中心工作。我鎮婦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號召婦女群眾積極參與、支持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鎮300多名普查工作人員中,鎮、村兩級婦聯組織中近百人參與此項工作,在六普工作中,她們不辭辛勞,以強烈的責任心、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為官亭鎮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順利開展做出巨大貢獻。
(五)開展技能技術創業培訓。7月16日,我鎮婦聯邀舉辦女性創業宣講暨縣鳳為制衣廠2010年度第4期培訓班開班典禮,市“女性創業事跡巡回演講團”三位杰出女性成功創業女性代表為在場的70多名婦女群眾講解了她們的創業經歷,鼓勵和支持下崗女工、農村婦女和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就業。此舉有效展示巾幗創業風采,促進我鎮婦女積極創業、不斷學習新知識、創造新業績、樹立新風尚、爭做新女性。
三、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1、開展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6月21日,縣禁毒教育宣傳大會在我鎮金橋職高召開,廣大師生聆聽了一堂生動的禁毒知識普及課,觀看展板,在“珍愛生命、拒絕”橫幅上簽名,累計發放禁毒教育宣傳冊1000多份,發放禁毒宣傳環保袋500多個,起到良好宣傳和教育氛圍。
2、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5.12”汶川大地震兩周年之際,我鎮婦聯舉辦咨詢活動,通過宣傳提高了廣大婦女兒童防震知識,增強了抗震防災意識,此外,為提高學生對地震的應急反應能力,在王集中學成功開展了紀念“5.12汶川地震兩周年應急演練活動”。
3、舉辦“12.4”法制宣傳活動。12月4日,借助法制宣傳日10周年為契機,在官亭、江夏、金橋三個街道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婦聯、司法所等部門負責人向前來參加活動的群眾提供政策宣傳和法律服務并接受現場咨詢。活動現場共展出法制宣傳牌12塊,法制宣傳標語3條,發放宣傳材料320份,接受群眾咨詢80人次,深受群眾的歡迎。
4、開展“送法進企業”主題活動。為有效維護女性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對女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我鎮婦聯前往轄區內企業,向廣大企業女職工宣傳《婦女權益保護法》、《婚姻法》等。進一步增強企業女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他們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四、愛心救助困難群體,營造關愛幫扶之家
㈠愛心救助貧困家庭。家住官亭鎮回民社區的李蕓,由于母親身患尿毒癥,家里債臺高筑、一貧如洗。在得知李蕓家里的情況后,我鎮婦聯積極組織轄區內企業為李蕓家庭捐款,短短七天時間內,為李蕓家庭募捐了6900多元善款。家住官亭街道的湯秀銀,丈夫五年前因車禍高位截癱,不能自理,家中兩個女兒上學,生活困難,鎮婦聯積極幫扶,為其送去慰問金1000元,定期前去看望和關心。
㈡關愛留守兒童。我鎮今年著力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在轄區內各個中心校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檔案,表彰部分優秀留守兒童,先后與縣農委、縣關工委、市科技局、市海關結對幫扶留守兒童60余名,為留守兒童送上價值近5000元慰問品,并為三所中心校留守兒童之家配備了圖書、體育器材等。同時,借助我鎮14個“農民書屋”、5萬多冊(套)藏書、音像資料,免費提供給留守兒童借閱,為留守兒童營造節假期好去處。
留守兒童
(一)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詳見表2。
讓我們再來看留守兒童問題,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據調查結果表2現實,留守兒童中的59%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24%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17%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二)問題分析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表2統計,59%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能力較弱。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嚴重影響兒童的上學,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3、疏于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三)策略研究
在如何改變留守兒童生活現狀上,需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管理。1.父母應與留守兒童保持經常聯系,除了關注生活、身體、學習外,更應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2.分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指引留守兒童的發展方向。3.形成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的社會合力,建設完整的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
“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見表3)。
“空巢老人”問題同樣引起我們廣泛的關注。以醫療問題為例: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于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外出務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計,回家次數少,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
(二)問題分析
城市化進程和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人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家庭小型化趨勢日趨明顯,農村開始出現空巢家庭并呈現逐漸增多之勢。農村傳統的養老模式受到了挑戰,農村空巢老人面臨養老困境。總結出“空巢老人”生活問題的表現為:1.生活條件的艱辛;2.家庭親情層面缺失;3.農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貧乏等。
(三)策略研究
面對未富先老的社會實際,針對無法進行家庭養老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問題的具體解決辦法主要為動員和激發社會力量養老,加快集中養老機構的建設。國家要繼續鼓勵社會力量辦養老院,對這些辦院人士提供土地、建房以及運營方面的一系列的稅費減免和扶持措施,使得養老院的數量能夠滿足社會上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空巢老人去養老院養老。
一、xx市留守兒童基本現狀及關愛工作情況
xx市是勞務輸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約42.8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4%。打工經濟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支柱之一,在為農村的發展繁榮積累了資本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據統計,目前全市約有留守兒童7.4萬人,占兒童總數的14%左右,其中男童約3.8萬人,女童約3.6萬人。從地理分布來看,北三縣留守兒童約占30%,南三縣約占70%。留守兒童因長期遠離父母(至少父母其中一方),特別是在其價值觀、性格、身體發育等方面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因缺少家庭方面有效的教育管理、親情呵護,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問題,并由此引發其他社會問題。改善留守兒童現狀及衍生的社會問題,刻不容緩。
近年來,xx市婦聯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內引外聯,借勢借力,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模式,并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
爭取黨政重視,建立關愛長效機制。XX年1月15日,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會上,市婦聯向市委常委會作專題匯報。XX年3月19日,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成立xx市留守兒童活動教育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婦聯等16家單位為成員單位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領導小組。20日,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通過齊抓共管,形成覆蓋到邊、監護要底、關愛到位的留守童、流動兒童管理服務工作體系。在全省范圍內開創了此項工作的先河。XX年5月27日,全市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現場會在崇陽縣召開。會議的召開,有效地推動了關愛工作在全市各級各部門中的開展。會后,六縣市區也相繼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部分鄉鎮也成立領導機構,并出臺相關文件。如嘉魚縣魚岳鎮、陸溪鎮等鎮一級也相應成立關愛留守兒童管理領導機構;咸安區官埠橋鎮出臺了《咸安區關于加強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少年兒童工作的實施意見》。
近年來,市、縣兩級黨委政府每年聽取各級婦聯匯報留守兒童工作不少于2次,全市每年“兩代表一委員”提交提案、議案涉及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不少于20件。今年,市婦聯還針對留守兒童暑期安全保護、扶貧助學問題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效性建議,市委今年順應形勢擬出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安全保護實施意見。這些舉措積極推動相關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多方整合資源,形成穩固幫教模式。XX年關愛工作開展以來,市婦聯立足市情、民意,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斷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向縱深推進。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4種較穩固且富有實效的管理模式。一是學校托管式。各級婦聯聯合教育部門,依托各級中小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托管學校。學校實行寄宿制,內設心理咨詢輔導站、親情電話室、微機圖書室、游戲室等,要求老師們除了課堂教育任務外,還給予親情呵護,彌補了留守兒童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崇陽縣委、縣政府整合資源,投資5億元,打造了一座集幼兒園、小、中、高、職于一體的教育新城。在課堂作文網設立全縣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理辦公室,對6400名留守流動學生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讓各個年齡段的留守流動少年兒童享受到現代化的教育資源。XX年,崇陽縣被命名表彰為“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示范縣”。XX年,崇陽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縣。XX年,被評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示范縣。二是站所服務式。目前,各縣市區婦聯組織依托學校、村(社區)婦女之家,建立留守兒童服務站。留守兒童服務站的主要職責是對轄區范圍內的留守兒童進行調查摸底、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就近就便招募“愛心媽媽”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及總結表彰先進典型。通城縣婦聯充分發動縣直各職能部門婦委會聯系2-3所學校,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托學校閑置室出資創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站,制定《婦聯系統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站工作制度》。赤壁市村(社區)定期舉辦“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家教培訓班”、“ 留守兒童親屬培訓班”,使留守兒童監護人獲得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育兒教子的方法。為響應省委書記李鴻忠的號召,“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孫子一樣關心留守兒童”,XX年赤壁市還率先開辦了“五點半”學校,學校依托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服務對象以單親家庭、雙職工家庭、父母不在身邊的兒童為主。由基層黨員和中小學老師輪流值班,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下午放學后一個多小時內無人看管、無人輔導作業的問題。第一所學校試點成功后,“五點半學校”如雨后春筍發展壯大,目前覆蓋赤壁市151個行政村、25個社區和7個居委會,成為赤壁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亮點,今年成為全省婦聯系統基層組織建設會的現場參觀點,并在會上交流經驗。三是項目運作式。近年來,市婦聯積極爭取省婦聯、省發改委的大力支持,共爭取項目資金160萬元,整合配套資金200萬元,在咸安區雙溪橋鎮、嘉魚縣陸溪鎮、通城縣雋水鎮、崇陽縣白霓鎮建立4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中心項目以留守兒童的托管、游戲娛樂、圖書閱覽、校外教育為主要內容,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開展指導、服務。在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由婦聯組織、協調、具體策劃實施。項目均采取市場化運作,建立了工作專班,有專人負責,實行有償服務、自負盈虧的管理模式。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支持,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又讓留守兒童有“家”可歸。XX年崇陽縣白霓鎮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獲評“全國示范留守兒童之家”。四是結對幫扶式。自XX年全省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啟動式在我市咸安區雙溪鎮舉行以來,各級婦聯不斷鞏固擴大“愛心媽媽”這一關愛隊伍、擦亮這塊“婦”字號招牌,從最初的100多名,發展到現在全市的13147名“愛心媽媽”。“愛心媽媽”的身影活躍、穿梭在留守兒童中間,她們采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方式結對留守兒童16040名,無私關愛著這群遠離父母的孩子。嘉魚縣一中08屆張姓學生由于家庭貧困且父母都是殘疾人,十分敏感并缺乏自信,甚至常常產生輕生的念頭。了解到這一情況,學校“愛心媽媽”一方面堅持每周與他一次談心,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悄悄安排同學主動與他交流,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通過半年努力他終于消除了自卑情緒,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赤壁市孤兒胡某八九歲時父母患癌癥相繼去世,他成為蒲紡第一批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從愛心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到與學校老師和社會愛心人士牽手幫扶,濃濃的情與愛伴隨著他成長。他現在已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隨著愛心志愿者的持續招募,全市其他部門系統也陸續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組織部門組建黨員關愛隊伍、關工委組建 “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關愛隊伍、教育局組建教師關愛隊伍,還有部分縣市區組建 “愛心爸爸”、“愛心姐姐”關愛隊伍,目前全市約有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18269人。
精心組織策劃,開展系列關愛活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每年“六一”期間,市“四大家”領導以及市婦聯、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都會到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學校去走訪慰問,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的問候和慰問金,讓孩子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XX年,市婦聯推薦崇陽縣白霓鎮留守兒童托管中心表演的節目《愛心媽媽》,參加“童謠中國 喝彩奧運”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健康藝術周大型展演活動。 8月14日,該節目在北京演出,獲第29屆奧組委頒發的銀獎,向全國人民展示了xx市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XX年開展的“幕阜山行·千名留守兒童圓夢行動”,為全市1000名貧困留守兒童實現微小心愿,同時也增加了孩子們實現大夢想的信心。近年來,市婦聯開展的“金鳳工程”幫助貧困女大學生、“尋找xx的孩子” 扶貧助學、“春蕾女童班”、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欄目共同發起的“1200助學行動”、“索尼公司課桌椅捐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試點” 、《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回報告團 、家教楚天行、愛兒坊-樂高公益項目玩具捐贈、恒源祥“恒愛行動”編織毛衣、小星星書畫賽等系列活動,惠及到了我市眾多留守兒童。活動的開展向社會釋放出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贊許。全國婦聯、省婦聯先后蒞臨我市指導工作,內蒙古婦聯、省內其他婦聯先后到我市參觀考察學習,中新社湖北分社、新華社湖北分社、中國婦女報、湖北日報、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湖北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及省屬新聞媒體記者,先后來咸就“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進行專題采訪,給予了我們工作的充分肯定。XX年,xx市婦聯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二、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留守兒童由于長期和父母(至少一方)分居,與父母溝通較少,得到的關愛和呵護也不如長期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所以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要多。從目前工作情況來看,社會和留守兒童自身主要存在七個“缺乏”的問題。
一是缺乏牽頭單位 。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社會工作,涉及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學、醫、保等多方面,此項工作不是任何一個部門能獨立完成的。從目前xx市的情況來看,雖然婦聯、團委、關工委等群團部門主要抓在手中,并作為本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有不少政府組成部門、愛心人士參與其中,但全市缺乏明確的牽頭單位和部門,工作中難免各自為政、缺乏合力。
二是思想缺乏引導。調查中,我們發現因長期缺少家庭監管,很多孩子任性、放縱、隨意,逆反心理嚴重。被同學期負了怎么辦時,10%選擇默默忍受;5%的會跟朋友或玩得好的同學說,并邀約同學幫忙報復;5%選擇放在心里,等待合適的機會報復。因得不到足夠的、正確的“真、善、美”的引導,這些不正確的處理方法加快形成了留守兒童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三是生活缺乏監管。全市留守兒童中與父母一方單獨生活的占 21% ,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52 %,與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占11% ;自己在校住讀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 16% 。對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持不愿意態度占90%以上。從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兒童目前都屬于隔代照顧,(外)祖父母因年事已高、文化普遍較低、忙于農活,絕大多數只能勉強照顧孩子日常生活,家庭教育甚微。另外,自己在校住讀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16%,約有12108人。留守兒童年紀尚小,缺乏自我保護和管控的能力,生活狀況令人堪憂。在崇陽實地調研中,部分工作在照顧留守兒童一線的老師反映,因家庭原因,有些留守兒童不得不寄宿在學校,有時候孩子生病,因鄉鎮、農村師資有限,留守兒童根本得不到第一時間的治療和有效的看護。
四是學習缺乏指導。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異的占22%,成績中等的占39% ,成績較差的占39 %。很多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出現逃學、甚至輟學現象。調查中,全市6縣市區中通山縣出現留守兒童輟學現象,輟學人數232人,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貧困生。這類學生的家庭由于收入遠遠低于當地平均水平,家長急功近利,所以動員在讀子女外出打工賺錢。二是學困生。有的是因為自身無良好的學習習慣,缺少必要的學習毅力,時間一長,成績跟不上,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有的是由于教師的教法不當,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他們采取了一走了之的辦法;還有的最初基礎不錯,后來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上不良網吧、打游戲、打桌球成癮,長期曠課造成輟學。三是失控生。這類學生并不因貧困或學習基礎產差而輟學,而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得不到良好的家教,家庭失去控制,而造成輟學。
五是心理缺乏關愛。留守兒童大多年齡集中在9-16歲,正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與父母聚少離多,心里話找不到訴說的對象,一般不喜歡與人過多交流。調查中,做錯事而被老師或家長批評時,15%是無所謂聽完就算了,5%會當面頂撞,看無關的課外書籍和電視的占50%,上網占40%,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不到10%。
六是感情缺乏寄托。發達的現代通訊代替不了父母在身邊的關愛呵護。據調查,3-6個月能與父母團聚一次的有60%; 12個月才能與父母團聚的有30%;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見父母的有10%。90%的孩子不想父母出去打工,離開自己。
七是安全缺乏保護。留守兒童大部分是學齡兒童,自律性比較差,對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行動控制。據有關資料統計,據統計,全市每年留守兒童人身安全事故平均發生13起,特別是寒暑假較為集中,約發生8起。安全事故類型排前三位的分別是:溺水、交通事故、。XX年8月某日13時許,被害人胡某某(女,XX年4月11日出生)到嘉魚縣潘家灣鎮潘家灣村七組毛永圣經營的小賣部買零食時,毛永圣產生邪念,趁無人之機,將胡某某叫到小賣部房內進行猥褻,經審理嘉魚縣法院于XX年4月29日依法作出(XX)鄂嘉魚刑初字第00031號刑事判決書,被告人毛永圣犯xx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去年暑假,咸安留守兒童俞俊,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一直有爺爺奶奶照顧,暑假放假后,由于天氣熱,經常到河里游泳,7月25號中午,天氣炎熱,俞俊跟另外幾個小孩子去游泳的時候,溺水身亡。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監護人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安全隱患層出不窮。
三、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結合xx市實際,在已開展留守兒童幫教關愛工作的基礎上,應著重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做到“四為”。
1、黨委政府明確責任,積極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明確責任主體,把此項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的年度考核范圍,和評先表優結合起來,特別針對留守兒童安全事故責任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制。建議此項工作由各級政府牽頭總抓,成立專班。黨委政府在發揮主導作用上,主要抓好三個層面的工作:一是出臺并配套完善相關政策。在政策層面上出臺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好措施、好辦法,把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少年強則國家強”,在教育上,特別要引導資源分布合理、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建立全市貧困學生的扶貧助學機制。二是加強協作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扶貧工作相結合,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婦聯、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門職責,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留守兒童工作步伐。三是落實經費保障。留守兒童工作離不開相應的財力支持。設立留守兒童專項救助基金,對婦聯、教育及學校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經費給予必要的保證。四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調查數據顯示,我市留守兒童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XX年是8.9萬,XX年是8.4萬,XX年是7.4萬,人數的減少關鍵還是全市經濟持續向好。政府應一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也是根本、長久之計。另一方面,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努力發展支柱產業和本地企業,吸納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2、學校擔當使命,大有可為。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調查中,絕大多數學校缺少專門的心理教師,建議每所學校配備。學校定期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溺水、野外安全、等安全自護教育,并安排應對逃生、防火、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演練。建議每學期至少一次自護教育課及演練。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梁。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系卡,利用現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3、家庭履行職責,善于作為。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外出務工父母必須牢固樹立“家長是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摒棄“孩子有學校管”的觀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應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發揚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范。
一、在利與不利中爭主動——構建開放的婦聯工作體系
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婦聯組織作用的彰顯和地位的提高,社會性別意識的增強和男女平等國策的深入人心,為新形勢下開展婦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和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帶來婦聯工作對象——女性群體的/!/大流動、婦女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大碰撞、婦女兒童事業持續發展的大挑戰。這不僅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也應引起各級婦聯組織的高度重視,而且是基層婦聯組織必須從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等方面來研究和破解的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群團組織職能轉換、弱勢地位和社會對婦聯工作認知程度不高的實際,我們主動適應深刻變化的新形勢,緊扣發展主題,樹立“工作服務化,服務職能化”的理念,把工作定位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上,積極主動把婦聯工作和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去,制定“一個規劃”(把婦女兒童事業納入“十一五”規劃),融入“一個體系”(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創辦“一所學校”(大齡女童培訓學校),建設“一支隊伍”(婦女兒童工作隊伍),形成“一個網絡”(生存、發展、服務、維權),服務“一個群體”(婦女兒童)。面對婦女兒童群體尤其是青年女性流動性大的現狀,我們在加強鄉村婦聯組織建設、健全網絡的同時,堅持走出機關、走出平昌、走出四川,加強與勞務基地的聯合,設立婦聯工作窗口,延伸服務,做到哪里有我們的工作對象,哪里就有婦聯組織,使婦聯真正成為廣大婦女兒童的“娘家”,成為維護她們合法權益的“后盾”。面對婦聯工作調控手段缺乏、婦女兒童生存發展能力不強的現狀,我們圍繞提高婦女兒童生存發展能力這個婦聯工作的本質所在,堅持以項目工作為抓手,以教育培訓為重點,大膽“走出去”,成功爭取到“中英大齡女童培訓”、省婦聯“大地之愛母親水窖”、中石化“春蕾計劃”、省勞務辦“陽光工程”等項目,籌資組建巴山女子學校,著力提高婦女和大齡女童的技能尤其是跨區域就業的技能,使她們掌握一門技術外出就業,帶動一家致富。面對全縣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多的客觀現實,我們與縣級有關部門配合,探索培育農機專業隊(戶)、弘揚孝道文化,切實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到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爭取留守兒童教育項目,努力保障留守兒童受教育。面對傳統義利觀缺失、鄰里糾紛難調解、婆媳關系不和睦的現狀,我們堅持靠活動來影響、育典型來帶動,圍繞“文明新風進家”的目標,與縣精神文明委和鄉鎮、村、社區一道,開展“五星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表彰“孝媳”、“五好家庭”、“女創業能人”等,由過去說教、調解等方式為主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為主轉變;與縣紀委監察局聯合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形成倡廉、助廉、拒腐的良好氛圍。
目前,全縣基本形成了“開明開放、務實創新、包容和諧”的婦聯工作體系,實現了“三個轉變”:從單一由婦聯組織自身做婦女兒童工作向全社會關注和參與婦女兒童工作轉變;從推動婦女兒童教育、維權為重點向以培養和提高婦女兒童生存發展能力為重點轉變;從就婦聯工作抓婦聯工作向以項目為抓手促進婦聯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轉變。
二、在為與不為中尋突破——靠服務發展奠定自身地位
近年來,我們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婦女兒童的需求以及婦聯的職能職責履行,找準結合點,堅持以不為求有為,突出重點,實現工作新的突破。
在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上實現新的突破。我們始終堅持在服務中心工作中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組織動員廣大婦女投身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一是圍繞縣委、政府決策的落實抓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婦聯組織聯系廣大婦女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研究并把握新形勢下婦女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運用宣傳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途徑,幫助廣大婦女群眾認清形勢,正視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暫時困難;引導婦女群眾自覺地與縣委和政府同心同德,把縣委、政府的決策轉化為全縣婦女的自覺行動;激勵婦女群眾以實際行動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最大限度地把廣大婦女群眾團結凝聚在黨委和政府周圍,為加快平昌經濟社會發展而共同努力奮斗。二是圍繞“勞務經濟大縣”發展戰略的實施抓農民工培訓。充分利用縣婦聯培訓中心的陣地,與縣農業局、縣開發辦、就業局等共同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和“勞務扶貧培訓工程”,開展縫紉、電子、家政、廚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已培訓農民工2589人,輸出就業2150人,占參訓人數的81;成功引進浙江貴足連鎖
企業投資100多萬元建立培訓基地,已培訓的187人全部就業。三是圍繞婦女兒童關注的熱難點問題抓解決。實施“大地之愛_母親水窖”項目,投入資金40萬元,打集雨水窖和機壓井201口,解決了1.6萬人畜飲水困難。開展“貧困母親救助”活動,救助83名貧困母親;對因自然條件差、生病、子女讀書而造成生活貧困的母親進行資助,動員江口醇酒業集團每年為43名貧困母親人均提供20__元的資金幫助。大力實施“恒愛行動”,成功爭取恒源祥公司3.6萬元的物資支持,動員“愛心母親”編織毛衣650件,捐贈給650名孤殘兒童。四是圍繞婦女參政議政抓平臺搭建。積極做好代表呼吁、諫言獻策、培養推薦等工作,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反映婦女參政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婦女參政的有關法規、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與落實,抓住換屆、班子調配等契機,向縣委推薦優秀女干部,全縣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中女性比例達到12。
在服務婦女兒童生存發展需求上實現新的突破。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可持續發展,而人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婦女兒童。為此,我們把服務婦女兒童生存發展需求作為工作的根本所在。一是加強婦女生存發展技能培訓。20__年來,我們充分運用縣婦聯培訓中心陣地,發動5327人下崗失業女工、失地無業農村婦女、農村留守婦女參加技能培訓,滿足她們就業再就業和增收致富對技能的需求。創建全國第一所大齡女童技能培訓學校,圓滿完成“中英貧困地區大齡女童技能培訓項目”的實施,完成項目資金306萬元,免費培訓大齡女童2150名,跨區域就業1247人;“培訓、就業、可持續”的項目實施特色,被國內專家譽為“平昌模式”,被國際專家譽為“中國女童培訓示范模式”。與發達地區的婦聯組織聯姻,建立橫跨11個省、涉及10個專業、16家大中型企業的培訓就業網絡,4011名參訓人員順利就業。二是關注農村貧困兒童和留守兒童教育。順利實施“中國石化春蕾助學項目”,落實項目資金330萬元,幫助2750名品學兼優小學貧困女生完成學業;啟動實施中國石化高中生資助項目,按每年每人1200元的標準,支持450名高中貧困女生完成學業;選送10名貧困初中畢業生到江蘇揚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春蕾中專班”免費學習;目前,受資助的高中、小學貧困女生無一人輟、失學。“加拿大慈善基金項目”進展順利,已落實項目資金60萬元,480名孤殘兒童受益,目前已完成120人的技能培訓。切實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與縣教育、民政等部門在全縣聯合開展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專程赴京向全國婦聯兒工部領導匯報并邀請來平調研,指導和幫助制定應對之策。三是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協調有關部門切實解決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流動婦女兒童權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20__年來,我們共接受來信來訪71件,辦結65件,辦結率91.5。特別是在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分割、包辦婚姻、無效婚姻、勞動權益及傷殘賠付方面,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協調配合城鄉派出所,有效制止和處理家庭暴力6起,支持響灘鎮大齡培訓女童馬蕓為死去的父親討回賠付款。
在服務構建和諧社會上實現新的突破。把參與“家庭助廉”作為創建“五好文明家庭”的重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的助廉活動,構筑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繼續推進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舉措,開辦家長學校85所,被全國婦聯確定為家庭教育實驗基地;創造性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帶動更多的婦女和家庭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城鄉、社區廣泛開展“巾幗建功”活動,開展“女創業能人”評選表彰活動,激發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熱情;張揚“開明、誠信、務實、創新”的平昌主流精神,開展“孝星”、“孝媳”評選活動,倡導人文關懷,弘揚孝道美德,促建和諧平昌。目前,全縣涌現出“巾幗文明示范崗”18個,省“三八紅旗手”6人,“五好文明家庭”1015戶,“女創業能人”25人、“孝星”和“孝媳”750人,模范夫妻、和諧婆媳1500對。
三、在變與不變中求創新——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可持續發展
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創新是永恒的。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需要在變與不變中謀求創新。平昌地處川東北連片貧困區域,發展不足是最大的現實和矛盾。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回顧和總結既往的經驗,明辨形勢,把握規律,富于創造,推進婦聯工作再上新臺階,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圍繞“抓黨建帶婦建”開展婦聯工作的思路不動搖。抓黨建帶婦建,全面加強婦聯組織的能力建設,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可持續發展不會變;但是,黨委、政府的階段性工作重點在變,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黨委、政府對婦聯工作的要求在變,婦聯組織帶領婦女兒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服務中心工作和黨建工作的重點在變。因而我們將把婦女兒童工作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統籌謀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發展、突出重點、理性務實、爭創一流”,從婦聯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結合中找突破口,在婦女兒童的需求與婦聯組織職能作用發揮上找切入點,推進婦聯工作再上臺階;從發展基層民主、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出發,建立健全婦女兒童利益表達機制和維權機制,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知情權、選擇權、話語權、監督權;立足縣情,堅持用發展的辦法和市場的手段,解決婦聯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破解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不足的難題。
——堅持把提高婦女兒童生存發展能力作為婦聯工作的第一要務。提高婦女兒童生存發展能力作為婦聯工作的本質所在和第一要務不會變;但是,婦女兒童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變,婦女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在變,婦女謀生的途徑和手段在變,社會對婦女就業的素質要求在變。我們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體現在提高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能力上;堅持項目推動,在認真實施“中石化春蕾項目”、“加拿大慈善項目”、“陽光工程項目”等的同時,積極爭取和實施一批新的項目,并把過去項目實施中創造的經驗以及在實踐中的體會和啟示,轉化為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動力;從提高跨區域就業能力入手,以項目為載體,市場為導向,加大婦女培訓力度;通過結隊幫扶、雙學雙比、巾幗建功等形式,有效組織廣大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參建參治、在發家致富中帶領共同致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彰顯婦女地位,從而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諧發展,讓廣大婦女兒童享受更廣泛、更實在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