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學產生的原因

經濟學產生的原因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7 16:0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學產生的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學產生的原因

篇(1)

    一、腐敗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腐敗現象是古而有之,國際上有之,關于腐敗的成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下面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

    1.從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出發:我們知道經濟學有兩個基本的假設條件:一是理性人假設條件;二是完全信息的假設條件。合乎理性的人被稱為“經濟人”,“經濟人”在一切經濟活動中的行為都是合乎所謂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是有需求的動物,其需求取決于他所要得到的東西,只有尚未滿足的需求才能影響行動;人的需求是無窮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一旦某種需求得到滿足,又會出現另一種需要滿足的需求。相對于無窮的需求而言,每個人用以滿足的手段或資源是有限的,這種需求的無限性與手段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就是腐敗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即腐敗的最基本動力來源于無限需求與有限手段的矛盾。

    2.從商品的等價交換出發:如果把政府官員手中的權力也看成是一種商品的話,那么“權錢交易”是一種不公平交易,不公平表現在:首先權力價值被低價交換給行賄者,行賄者得到權力價值的效用大于行賄者付出的代價,而政府官員滿足這種交易的原因在于他手中的權力來自于政府機關所任命官員的權力影響力。組織正式授予政府官員一定的職位,從而使政府官員占據權勢地位和支配地位,使其有權對下屬發號施令。這種權力價值有時是無法估量的,而獲得這種權力可能是由于機遇而沒有付出任何努力或者僅僅犧牲了一部分個人利益,但這種付出價值遠遠低于手中權力的價值。正是由于“權錢交易”的不平等性才使腐敗行為更容易發生。

    3.從經濟社會的現行體制出發:現代經濟學家認為,在現實經濟社會里,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看不見的手”定理并不能完全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并不能完全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并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就是所謂的“市場失靈”。“市場失靈”客觀上要求政府必須在一定的限度內掌握必要的經濟資源和參與必要的經濟活動(如提供公共物品,投資基礎設施,調節收入分配,穩定經濟秩序等等)。這就使得權力與資源的結合在這一體制背景下具有某種天然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我們知道,當個人不掌握公共權力時,其欲望的滿足只能憑借個人所能獨立支配的私有資源(如勞動能力,當然也能通過偷盜等其他非法形式來滿足)。相反,政府權力的客觀存在就為掌權者利用公共資源滿足個人私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也就是說,權力配置資源是腐敗行為產生的體制基礎。如果沒有這一前提條件,腐敗行為無論如何也不會產生。以上三條分析了腐敗產生的必要條件。

篇(2)

關鍵詞:經濟學說史;思辨能力;綜合能力;勵志

《經濟學說史》是經濟學專業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講述西方經濟學說產生、發展和不斷演變的歷史過程。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加強學生經濟學理論功底,有助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時為學生學好其他專業課奠定重要理論基礎。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感受,總結了學習課程后對學生的益處,與同行共勉。

1 通過經濟學說史學習,加深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

財經院校的大學生都是通過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開始接觸經濟學,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反映是“經濟學”充滿了高等數學,不是晦澀難懂的均衡計算就是復雜多變的圖形,大部分的學生對此課程都有“想學但難學”的感覺。即使是所謂學的好的學生,也只局限與對圖形的掌握和計算題的解題而已。對于經濟學的真正意義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學生難以理解和體會的,使得學生頭腦中的經濟學只停留在“紙上談兵”而已,這就失去了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真正作用。

而經濟學說史課程,講述的是經濟學說從無到有的發展演變過程,通過不同歷史階段展現,產生了不同經濟學說并影響當代經濟的發展。學生通過對經濟學說史學習,可以深刻感受到經濟理論存在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同時跳出固有模型和慣性思維的影響,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視點加深理解以前所學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知識,從而得到新啟示,使經濟學學習與時代相結合,落實到現實經濟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 對不同學說的客觀評價、理解,可以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在學習西方經濟學過程中,大多使用國內教材。為了能夠較系統的介紹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國內出版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主流經濟學理論為主,也就是說講述的是一種看法和思路。隨著近年來教學計劃調整和課時壓縮,教師在有限課堂時間里講述大綱考試的相關內容都緊張,根本沒有時間去介紹其他的理論。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認為經濟學只有所學的一家之言。而學說史的學習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陷,通過介紹不同時期不同的經濟理論,讓學生看到經濟理論之間的差異和繼承以及不斷發展、演變,思考為什么某人理論能夠成為主流,為什么若干年前的支流后來又變為主流學說,背后形成和推動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對經濟學說不斷演變分析中就會逐漸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成為一個不只會考試做題,關鍵是有思想和思辨能力的大學生。

3 從學說演變的歷史進程中體會經濟理論運用對國家經濟發展和變革的重要性

經濟理論是社會經濟生活的產物,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雖然通過歷代經濟學家努力和奮斗,現代經濟學已經成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但是在大學教學中,由于教學體制和課時限制,學生很難在課堂上體會到自己所學的經濟理論到底對經濟發展能起多大作用。而在經濟學說史課程講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經濟學說的時代背景分析,通過結合當時歷史現實,討論理論產生的根基和成為主流后對現實經濟的影響。如經濟學說史上著名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綜合”對于經濟學走向現代成為社會科學殿堂的“明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理論的正確運用可以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德國歷史學派、美國新制度經濟學派、英國劍橋學派等經濟學家的理論,不但對本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同時通過經濟理論變革也為促進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雖然國內的教材中對此介紹相對較少,但國外經濟學說史的教材卻敘述內容多而且面廣。因為任何時期經濟學說產生都是時代縮影和需要,其內容是與歷史背景不可分割的,所以把時代背景介紹與經濟學家理論結合起來講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理論體系,同時體會經濟學說的歷史性、階級性和政治性,理解所謂“純粹經濟學”的欺騙性。在經濟學教學中經常講“為什么學習西方經濟學”,但學生卻不能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體會到“西學中用”目的是有選擇的,甚至有很多人會被西方表面宣傳所迷惑,認為“全盤西化”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好選擇。而如果從經濟學說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待此問題,就可不辨而勝,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該課程重要性和實用性,改變固有的“歷史無用論”的想法,同時可以激發思考的主動性。

4 有利于學生對不同課程內容的鏈接,融會貫通提高學習綜合能力

不管什么專業對于在校大學生,每天都穿梭于各個教室之間,聽著不同老師在講述著不同的課程。所以在學生腦中所學的各個課程只是大學知識結構中若干個點而已,至于不同點應該擺放在哪里,各個點之間有什么聯系他們并未思考過或能夠得出清晰構圖。這正是造成社會所說大學生“高分低能”的一個重要原因。“高分”是表明學生在校把所學課程即各個點掌握的很清楚,“低能”是因為其腦中只是零散“點”的堆積,而不能形成一個有形、有用的“網”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正是現在大學教學的一個弊端。大學中開設的有些課程只是強調理論性,而沒有教會學生如何使用知識。同時各個專業課程都是“各自為政”,針對某個問題任課老師只講本課程理論和觀點,而現實中任何問題都絕不是只用一門課程知識就能解決的,所以要求有綜合應用所學各門課程的能力,而這正是學生所缺乏的,也是在現有學校考核制度下所不能衡量的“高分低能”就不奇怪了。所以如何去構建這個“網”既要學生自己主動學習,也要借助于老師在課堂上思路引導和勾畫線條,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知識運用的綜合能力。而經濟學說的發展是現實經濟現象的濃縮,是眾多歷史原因的綜合物,演變中涉及宏觀、微觀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福利經濟學等各課程內容,所以在講解某經濟學的理論時經常會涉及到不同專業領域課程,如斯密的理論,既有宏微觀的理論,還有國際貿易、稅收、財政、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識,這些理論成為不同的點,圍繞“國家財富如何增長”這個中心,以“經濟自由”為主導的思路構建出了斯密的《國富論》的全部內容,同時也成為經濟學永遠追隨的主題和方向,這種情況在許多經濟學家理論中都會有所體現,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已學課程情況結合,提供一個新視角去理解學過的理論,搭建起貫通各個課程的思路,讓學生體會到對同一個問題不同課程是如何尋找解決之路的,哪些是現實中可行的或效果更好的,通過分析、梳理理論脈絡,鍛煉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同時增強解決現實問題能力。只有不斷的加深理解變為自己的知識達到“融會”,才有可能去“貫通”,把各個點鏈接起來構建實體的專業知識結構,在現實經濟生活和工作中解決問題,成為有文憑也有水平的大學生,成為企業和社會歡迎的人才。

5 經濟學家的生平可以觸動學生,有勵志的作用對學生成才有所啟示

篇(3)

微觀經濟學邊際效用分析

邊際效用作為微觀經濟學中消費理論的基礎概念,對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邊際分析法作為標記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經濟學家只有掌握邊際效用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對微觀經濟學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

一、關于微觀經濟學-邊際效用的相關概念

1、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個體經濟學,屬于現代經濟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一門以社會中的單個經濟單位所產生的經濟行為作為研究主要目標的科學,因此,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市場經濟學。

2、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由于消費者新增的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是服務所帶來的相關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說,在外界相關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隨著消費量的增加,從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之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被稱之為邊際效用。在邊際效用中,商品的消費量是自變量,由商品消費量增加而產生的效用是因變量。

3、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

首先假定消費者對某一商品的消費量保持不變,那么,該消費者從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中所獲得效用的增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對該規律的透徹掌握,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消費者所進行的消費行為。

二、在微觀經濟學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邊際效用的意義

1、邊際效用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效用對與微觀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通俗的來說,正是由于邊際效用的出現,才使得商品使用價值、消費者消費目的以及消費者消費感受三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系,同時,經濟學家也通過邊際效用的幫助對消費者在收入確定的情況下,針對商品價格的約束所表現出來的理性消費的行為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因此,邊際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觀經濟學從傳統的唯物主義的困境中得以解放,使微觀經濟學成為一門具有實際意義的社會科學。

2、邊際分析法對微觀經濟學的意義

邊際分析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針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方法,通過把進行追加的支出和收入進行比較,得出數值相等時的臨界點,也就是所得利益、投入資金以及輸出過程中產生的損失相等時的點。隨著邊際分析法的逐漸普及,對不同經濟變量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這對于微觀經濟學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各種經濟學現象進行解釋,同時為經濟學家進行經濟均衡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除了應用范圍最廣的遞減規律以外,還包括成本的遞增規律、產品邊際轉換率的遞增規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邊際分析法在經濟學家對微觀經濟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三、對邊際效用中遞減規律問題的分析

1、邊際效用是否唯心

雖然消費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感,即商品的邊際效用,但是,由于消費者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必然會擁有不同的消費偏好和傾向,這就決定了不同的消費者對于同樣一件商品在效用評價方面必然會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因此把依存于讓消費者心理而產生的效用評價與心理學或是唯心主義劃上等號。雖然社會的經濟和科技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過程之中,但是在現階段人類所達到的科技水平仍舊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這就導致了經濟學家無法直觀的對消費者在進行商品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相應的邊際效用進行衡量,但是并不能以此而否認邊際效用的存在,因為在對商品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商品效用是可以被消費者所感知的,商品關于物質方面的屬性以及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都是有客觀依據所支持的,由此可以看出,邊際效用是客觀存在的,而并非是由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所虛構出來的,但是想要對邊際效用的存在進行否定卻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因此,作為具有客觀存在性的邊際效用與唯心主義從本質上就背道而馳。

2、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否唯心

通常情況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消費者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礎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因,這里需要重點進行強調的是,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依托于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而產生的,但是這與唯心主義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雖然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無法通過實質性的物質進行準確的衡量,但是,通過在可控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已經將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進行了證實,這說明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同樣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不能因為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的產生是以消費者主觀的心理感受為基礎,就認為該規律是主觀唯心的,如果僅僅因為無法被衡量就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是唯心主義的,那么我們就會進入思想的誤區,從而影響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的運用。

3、貨幣在應用邊際效用時是否遵循遞減規律

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曾在《世界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貨幣具有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這一觀點,但是由于貨幣具有流通手段、價值尺度、儲藏手段以及交易媒介四種職能,不同的職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馬歇爾提出的理論僅僅適用于貯藏手段和價值尺度這兩種貨幣職能,這是由于邊際效用在應用到消費的過程中時,針對商品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則。但是對于貨幣的儲藏手段這一職能來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即使適用,也只有在擁有了大量貨幣的人身上才能體現。除此之外,由于過量發行貨幣而導致的通貨膨脹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當做是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的應用,所以,在貨幣的發行量正常并且進行正常流通的基礎上,經濟學家在消費者收入既定的情況下,對通過商品價格的約束所形成的理性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就可以對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而造成的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進行忽略。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除了以上兩種貨幣職能之外剩下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的職能來說,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并不適用。實際上,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在微觀經濟學中具有普遍適用的特性,該規律是一個具有客觀存在性的經濟規律,同時它又沒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并且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最后一點,由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世界,而經濟只是占據了世界中的某一個層次,所以經濟學在很多時候都與法律和政治緊密相連,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導致了某一現象通過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法律或政治的層面上來看,就無法實行,因而,在運用邊際效用進行微觀經濟學的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領域進行結合,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綜上所述,邊際效用的合理應用對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經濟學研究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通過對邊際效用在微觀經濟學中應用到的相關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達到促進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目的。參考文獻:

[1]黎有.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邊際效用”分析[J].金田,2013(04):172.

[2]鄒傳偉.銀行宏觀審慎監管的基礎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2013.

[3]陳凱.基于習慣形成和地位尋求的中國居民消費行為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

[4]朱海洋.連鎖商業視角下的消費環境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3.

[5]方培培.資源約束下的適度經濟規模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篇(4)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實際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而在新疆高校教育中,不僅存在內地高校計量經濟學的共性,而且存在一定的新疆特殊性。筆者以塔里木大學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提出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

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新疆高校與內地高校不同,其少數民族學生占據相當比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抵觸與消極情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大學生并未接受英語教學活動,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接受計量經濟學教育過程中對軟件的應用就十分吃力。從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如何改進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凝練適應本地區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特色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本地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對于推動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學經管院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為例,提出了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和教學改革的建議。

二、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學習積極性差

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解釋說明問題,往往會對經濟模型公式進行步步推導分析。這樣的過程對于實際的計量經濟學應用意義并不大,學生受制于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他們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新疆高校本科學生因此將高校計量經濟學與數學化為一等,學習枯燥乏味,抵觸情緒強烈。筆者在教授計量經濟學與學生的實際接觸中,了解發現學生們面對計量經濟學教材中與微積分、概率與數理統計、高等代數內容相關的數學推導,會產生恐懼與反感心理,學生很可能因為對這門課程性質認識的偏差,認為計量經濟學太難太枯燥,以后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也很少能用到這些知識,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此種認識尤為明顯。而計量經濟學是融合了數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的交叉性學科,歸根結底它是一門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的經濟學學科,復雜的理論公式推導并不是教學的目的,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才是根本,注重案例分析與軟件操作解決實際的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軟件應用障礙較大

計量經濟學實際操作軟件eviews中并未存在相當大的詞匯量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一個詳細的指導手冊,造成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英語水平相對較低的本科學生對其產生抵觸情緒。

(三)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應當在高等數學(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微積分,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等)學習之后安排,但卻存在有計量經濟學先于高等數學教學的現象。

(四)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體系龐大,實際的教學中存在時間短而教學任務量大的基本情況。但是在此基本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繼續壓縮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的傾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束掉教學大綱的教室學習后準備要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就已經要結課了,留給學生自己進行實際上機操作的課時太少,致使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通病是,學生貌似學了很多計量經濟學方法,卻不知道如何應用與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有的不知如何建立模型,該建什么樣的模型;有的是理解不了模型數據結果的經濟意義。因此,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欠佳的一大關鍵問題。

三、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意見與建議

(一)教室上課與機房操作“間作”教學

高校教務管理層應當根據具體的課時安排,采取上課與上機間作式的方法進行課程安排,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兩個手段,及時反映問題,在良性互動中實現高效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要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同時要對高校教師的思想態度進行引導,要樹立學以致用的方法,并重計量經濟學理論來源與放大使用,同時以實際使用與操作效果為考核的根本。

(三)擴大計算機教室承載力

高校計算機教室實際承載能力的提升需要硬件與軟件的同時跟進,只有具備充足的實際承載能力才能更好地給高校學生的實際操作陣地,對于提升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操作應用效果意義重大。

(四)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

計量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的重點課程,對于經濟類專業學生的論文答辯以及考研升學或畢業工作意義重大,應當適當壓縮非核心課程而加大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增強高校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掌握與應用能力。建議將總學時增加到64—72學時之間,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分別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實驗教學學時應當穿插在理論課教學之間,通過軟件應用與操作及時消化各章節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另外,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課程基礎,在開設該課程之前,先修課程的協調與銜接尤為重要,必需的先修課程有微觀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微積分、高等代數、概論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打破各課程主講教師各自為教的局面,增強彼此間教學信息的溝通交流,使得這些數學學科以及計量經濟學學科作為經濟學工具為經濟學服務。

作者:連旭 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長青.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

篇(5)

[關鍵詞]國際貿易分工理論 新興古典經濟學 分工與專業化 新古典經濟學

一、分工專業化思想的梳理

1. 斯密定理

著名的斯密定理指出,分工取決于市場范圍的大小,分工的發展取決于市場范圍的不斷擴大,而市場范圍的大小又取決于運輸的條件。分工會帶來專業化和專業的多樣化,而這必然要求人們互相交易,互通有無。斯密定理直接地表述為市場范圍擴大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條件,市場范圍擴大的關鍵因素是交易費用(盛洪,1994)。在斯密的理論體系中,市場需求被默認是外生的,市場范圍的擴張只能停留在交易費用外生的水平上。斯密定理僅從市場需求方面靜態地分析了分工演進機制,卻沒有將市場供給與市場需求兩方結合起來研究分工演進機制。而在市場供給方面,降低交易費用可以刺激供給,有利于增加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因而,斯密定理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揭示分工演進的機制。

2. 楊格定理

楊格定理在斯密定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市場需求層面上的分工演進機制的分析,將斯密定理動態化,從而形成了渾然一體的動態化分工演進機制。楊格定理認為,遞增報酬的實現有賴于勞動分工的演進,不但市場大小決定分工的程度,而且市場大小由分工程度所制約,需求和供給是分工的兩個側面(楊格,1928),楊格補充了由交易費用外生分工,由分工內生市場規模的機制。可見,楊格定理動態地發展了斯密定理,提出了由分工到分工的累積循環的機制。斯密定理與楊格定理對分工及其演進的機制作了開創性的研究。分工是基于人們交換能力的專業化分工,交換能力是市場交換范圍的制約因素,而交換范圍又是分工深化的限制因素。斯密定理與楊格定理形成了一個分工自演進組織體系,分工與專業化產生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并反過來提高經濟體系的總效用,但同時分工的出現是以交易費用的相伴而生為代價。前者是由靜態市場規模推動的分工,后者則是由組織創新推動的分工;前者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而后者從市場供給角度出發。綜合二者可以較為合理地解釋由分工到分工的自我演進機制,而這一機制中的契合點是交易費用。分工的自演進將市場規模動態化。分工和專業化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這種提高是一種生產質量上的提升,能有效地擴大生產的可能性邊界。交易費用是分工和專業化的關鍵因素,分工的細化會導致交易及其費用幾何級數的增加(Becker& Murphy,1992)。

3. 楊小凱的新興古典經濟學

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楊小凱1984,1991,1997),使人們能夠生產的剩余產品日益增加,這是人們選擇分工專業化帶來的收益。交易費用的存在,使人們在交易中必然付出代價,人們必須在分工專業化和交易費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尋找一個理想的均衡點。當分工與專業化所帶來的收益超過支付交易費用所產生的損失時,人們會選擇分工專業化經濟,并通過市場進行交易,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反之,當分工專業化所帶來的收益低于支付交易費用所產生的損失時,人們會選擇自給自足經濟,即自己生產多種自己所需的產品并滿足自己的消費,這時將沒有商品交易。顯而易見,分工專業化是推動國內貿易的基本原因,而要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市場,則必須通過必要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保障人們的合法財產與收入的安全性,努力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降低交易費用。只有分工的效率超過交易費用時,自給自足經濟才會演變為分工經濟。

隨著交易費用的下降,分工就會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大的規模上進行。如果我們從對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易效率與交易費用的關注中,站到更高的層面觀察分工網絡的交易費用問題,則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經濟系統的分工網絡存在單位交易效率提高即交易費用下降與網絡整體的總交易費用上升同時存在。這是因為,交易效率的提高體現為專業化生產的個體與個體之間單位交易費用的下降,單位交易費用的下降會促使更多交易行為的發生,同時使一些原本不能實現專業化的新的分工領域出現,這些新專業的出現,同樣會帶來交易量的增大。也就是說,在分工網絡上,由于單位交易費用的下降,網絡中原有點與點之間的連線變得更粗,因為交易量擴大;二是又會有新的節點出現,這些節點的出現使分工網絡規模得以擴大,因此在單位交易費用下降的同時,總的交易次數可能會迅速上升,導致交易費用的總量也不斷上升。另外,網絡的擴展和復雜化又可能使其中的內生交易費用迅速上升。這些都反映了勞動分工發展和交易制度日益復雜的趨勢。

事實上,經濟學是解決兩難沖突(trade off)的科學(楊小凱、黃有光,1993;楊小凱,1998;Yang,2001),因為任何經濟決策都是在約束條件中尋求最優,最優的決策事實上都是折衷的結果。現實生活中的最優狀態(選擇)一般總是中間狀態,而不像傳統經濟學理論所主張的如“完全競爭”那種極端的理想狀態。楊小凱和威爾斯(Yang and Wi11s, 1990)的模型卻表明,競爭程度的增加與分工經濟不可兩全。分工程度很高時,每個專業化生產領域的競爭程度就會受到影響,不可能一方面要求每個專業生產領域從事生產的人都很多,達到完全競爭狀態,另一方面整個社會又具有同樣很多的專業領域數量。因此,現實經濟中,如果對交易費用進行深入的研究,既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又有一定程度壟斷存在的中間狀態。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均可以放入兩難沖突的分析框架,并從中內生出最終的均衡狀態。

二、新興古典解釋貿易產生的新思路

新古典經濟學在解釋國內貿易產生的原因時,是假定在純消費者和廠商絕對分離的前提下,而國際貿易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外生的比較利益。這種傳統新古典貿易理論把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分割開來,卻難以闡明國內貿易何以發展到國際貿易,以及發達國家之間貿易量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間貿易量的原因。D-S模型可以解釋為什么國際貿易主要發生在先天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之間,卻不能內生地解釋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演變,因為按照這些理論,人們一開始應該選擇的是國際貿易,而不是實際作為開始的國內貿易。以楊小凱等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與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既相承又具有開創性的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將貿易的起因歸結為分工帶來的專業化經濟與交易費用兩難沖突相互作用的結果,從而對貿易產生的原因給出了新的解釋思路,為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理論分析框架是貿易理論的新發展。

新興古典經濟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興的經濟學流派。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依托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新框架,將貿易的起因歸結為分工帶來的專業化經濟與交易費用兩難沖突相互作用的結果,從而對貿易的原因給出新的解釋思路,使貿易理論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規模報酬遞增,是一種內生動態優勢模型,是貿易理論和貿易政策統一的模型,是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統一的模型,能夠整合各種貿易理論,是貿易理論的新發展,重新歸納貿易理論的發展線路。新興古典經濟學彌補新古典經濟學框架的重要缺陷,從每個個體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的現實出發分析個體的決策過程及其結果。基于個體是消費-生產者的新框架適合國家層次上對單個國家的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把對個體之間分工和貿易的分析用于分析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用分工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兩難沖突及其折衷解決的個體專業化決策思路重新考察國際貿易理論,用分工演進模型對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給出新的解釋,構成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新興古典經濟學派從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統一出發,構建了貿易產生的內生化新體系。

基于庫恩一塔克定理,經濟學家楊小凱教授獨創了超邊際分析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進行了全新的詮釋;提出了新興古典經濟學,以分工與專業化為分析任何經濟現象的出發點,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具體經濟問題構建貿易模型。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一國國內貿易如何發展到國際貿易的問題,把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統一到一個理論框架里,對國際貿易新興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梁小民2003)。新興古典經濟學為貿易理論、增長理論、企業理論、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及宏觀經濟學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核心理論。楊小凱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基本經濟理論和研究方法,構建了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完整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了經濟學的解釋力(張永生2002)。在新興古典經濟學中,交易費用對經濟組織的拓撲性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按照新興古典貿易的理論,交易效率的提高會擴大市場容量,促進市場一體化,相互分割的局部市場將逐漸發展成一體化的市場,這時候,一個大的市場就折中分工好處與交易費用之間的兩難沖突提供了更大余地,所以,國際貿易是國內貿易發展的結果,其市場容量取決于交易效率的高低。國際貿易之所以在國內貿易之后發展起來,是因為同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存在額外的交易費用。新興古典經濟學復活了古典經濟學的精華分工理論,并將之加以數學分析工具,為經濟學的學習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思路和分析工具。從而將傳統貿易理論的基本思想納入到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框架之下,這在一定程度上將現有的貿易理論整合到統一框架下。楊小凱和黃有光的新興古典經濟學說重新為經濟學確定了方向,將經濟學從資源分配問題引向組織問題,為貿易理論、增長理論、企業理論、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及宏觀經濟學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還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三、新興古典分析框架的演變

新興古典經濟學是以分工與專業化為分析經濟現象的出發點,所構建的一系列模型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濟問題,如交易費用模型可以解釋貿易的出現等現象。文章這里用圖1說明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框架。此圖是新興古典經濟學中的基本分析工具,此圖中,假定一個經濟系統中有4個消費者―生產者,每個人必須消費4種產品,而且可以選擇生產1,2,3或4種產品,沒有市場存在,整個經濟分成四個互不往來的部分,經濟沒有一體化,沒有商業化,生產集中程度低,每個人的專業化水平低。若假定專業化可以通過加速熟能生巧邊干邊學的過程提高生產力,則在圖1-1的自給自足,即國內貿易中每個人的生產力都很低,但是它卻完全沒有交易及其產生的交易費用。由于所有人的生產消費結構相同,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程度很低,在圖1-2的局部國際貿易狀態中,每個人生產的產品種類數從4減至3,即專業水平上升,因此生產力上升,市場也從無到有,每個人的交易次數從0增至2,交易費用也從無到有。經濟分為兩個互不往來的部分,與自給自足相比,市場一體化程度上升。產品1或2的生產者人數也從自給自足時的4個減至2個,所以生產集中度上升,同時也出現兩類生產貿易結構不同的專業,因而比自給自足時結構多樣化程度上升。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每個人的貿易依存度、社會的商業化程度及市場個數都增加。圖1-3則是一種完全國際貿易狀態,每個人的貿易依存度、社會的商業化程度及市場個數都增加。每個人的專業化程度、社會結構的多樣化程度、每個人的貿易依存度、社會的商品化程度、市場個數、經濟一體化程度、生產集中程度、交易次數及總交易費用、每個人的生產率都比局部國際貿易時增加。

經濟體系之所以能從自給自足狀態演進到局部國際貿易狀態乃至完全國際貿易狀態,是由于在這類框架中有分工好處與分工產生的交易費用的兩難沖突,故分工水平取決于交易效率的高低。交易效率越高,折衷這種兩難沖突的空間就越大,分工水平也就越高。在一個靜態模型里,當交易效率外生改進時,經濟體系就會從自給自足向完全國際貿易演進。在一個動態均衡模型里,即使交易條件沒有外生地得到改進,分工的演進也會自發地產生。上述兩種現象,會作為分工演進的不同側面同時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是由于個人選擇專業模式和水平的自利決策而內生出現的,需求和供給是分工的兩個側面。隨著分工的演進,社會的商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也會隨之發生演進。經濟體系從自給自足演進到局部國際貿易乃至完全國際貿易演進的方式(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隨著交易效率的提高,貿易的范圍不斷擴大,互相獨立的國內市場從多逐漸變少,最后變成一個統一的國際市場。由此可見,市場能夠有效率地決定貿易品的種類和貿易的范圍,即由于專業化經濟程度的提高以及交易效率的提高而導致的交易范圍的擴大,從而使貿易從國內擴大到國外。

四、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缺陷

值得探討的是,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存在一些缺陷:①出于數學的嚴謹性和理論的完美性,新興古典框架通常作了一些嚴格的假定條件,其中有些是不合理的,會得出與現實相差甚遠的結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興古典貿易模型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際應用能力;②現存的統計資料無法滿足分工專業化演進的許多數據口徑,因此難以采用歷史數據來驗證新興古典貿易理論;③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交易費用的大小不能決定分工是如何進行,以及某國生產產品的分工方式,交易效率的高低無法確定某國進出口貿易的結構;④無論是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均處于動態之中,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采用靜態分析或比較靜態分析,其分工貿易模型是靜態經濟模型,從而忽略了時間因素,對現實貿易現象的解釋力就有折扣了。但是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畢竟是傳統貿易理論的更深層次擴展,這種擴展是建立在新興古典經濟學關于分工、專業化與經濟增長理論的基礎上,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理論意義要大于實踐意義,其至少開辟了一條新的研究貿易理論的蹊徑。

參考文獻:

[1]亞當 斯密(英),郭大力等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1974,pp.12-15

[2]盛洪:分工和交易[M].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pp.23-67.

[3]Young,Allyn,1928.“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The Economic Journal,38,pp.527-542.

[4]Becker,G. and Murphy,k. 1992.“The Division of Labor, Coordination Costs, and Knowledg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7,pp.1137-1160.

[5]Yang,X. and Ng,S. 1998.“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A Survey”[J]. In London, Micmillan.

[6]Yang, X. 2001.“ Economics: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J]. Blackwell. 7.Yang, X. and Wills. I. 1990.“A Model Formalizing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4, pp.177-198

[7]陳銘.作為專業化與分工結果的國際貿易理倫[J].南開經濟研究,2007(1), pp.67-69

[8]Smythe , D. 1994. “Book Review:Specialization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A New Classical Microeconomic Framework ”[J]. Journal of Literature,32,pp.691-692

[9]國彥兵. 論楊小凱教授對國際貿易理論的貢獻[J].國際貿易問題,2005(1),pp.126-129

[10]Jeff Borland and Xiao kai Yang. 1992.“Specialization and a New Approach to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Growth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May,82, pp.386-391

[11]楊小凱: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M].張定勝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pp.14-16.

篇(6)

[關鍵詞]新興古典經濟學,超邊際分析,新興古典貿易理論

新興古典經濟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楊小凱等人創立的新的經濟學流派。新興古典經濟學放棄了新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分的假設,引入了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作為核心概念,運用超邊際分析的方法,將古典經濟學中最有價值的分工思想形式化,并在新的框架中,將現代經濟理論進行重新組織,對各種微觀和宏觀經濟現象做出解釋。該學派認為,各種經濟現象都是勞動分工的內生演進引起的,貿易作為勞動分工的一個側面,也可以從分工角度進行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在新的框架下,對傳統的貿易理論進行重新思考,并以新框架為依托,對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給出新的解釋,創立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

一、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對貿易理論的歷史考察

新興古典經濟學派對貿易理論的創新正是始于對貿易理論發展主流評價的重新思考,其中包括對貿易理論的源頭和發展線路的考察。

1.重新定位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原理的相互關系

傳統觀點認為,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說明,只有當兩國之間在同種商品生產上存在生產率的絕對差異從而僅當絕對優勢存在時,兩國才有貿易的可能。而李嘉圖的理論則將這種條件放寬,認為不必有絕對優勢,而只要兩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具有相對生產率的差異,即只要存在比較優勢時就有貿易的基礎。也就是說,在斯密認為沒有貿易可能的條件下,李嘉圖證明了存在貿易的基礎,因此認定是后者包含了前者,前者是后者的特殊情況。

新興古典經濟學不同意這種主流觀點,認為二者不只是比較方法的差別及由此導致的適用范圍大小的不同,而是具有本質上的區別。按照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斯密的理論認為,是分工帶來的生產率差異內生出的絕對優勢形成了貿易的基礎,而李嘉圖則認為是先天存在的差異即外生比較優勢導致了貿易的產生。絕對優勢是一種后天創造的內生優勢而比較優勢是天然存在的外生優勢。這種本質的差別使得貿易理論應該重新思考二者的關系,以確定哪個是特例,哪個是更為一般的情況。一方面,即使按照傳統的對“一般情況”和“特例”的評價標準,從適用范圍上進行對比,李嘉圖理論中貿易的產生要求兩國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差別,即一國在某種商品上存在比較優勢,而斯密的理論中則不要求這一條件,即使兩國沒有事前天然的差別,只要存在專業化報酬遞增,通過分工和專業化仍然可以創造出優勢,即創造出貿易的基礎。這樣看來,在李嘉圖認為沒有貿易可能的情況下,斯密認為可以有。因此也可以說,斯密理論比李嘉圖理論的適用范圍更廣;另一方面,斯密認為,“人們天賦才能的差異,實際上并不像我們所感覺的那么大”[1],新興古典經濟學也認為,即使個人之間天生存在著生產率的差異,這種差異也遠不如個人之間由于后天的分工演進而產生的生產率的差異來的重要。因此內生比較優勢應是較李嘉圖理論中的外生比較優勢更為重要的貿易產生的原因,斯密的絕對優勢是較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更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

2.重新歸納貿易理論的發展線路

基于對斯密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的重新定位,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貿易理論的發展分為內生優勢和外生優勢兩條線路,其源頭一是起源于斯密,一是起源于李嘉圖。

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奠定了外生比較優勢的基礎及其在貿易理論中的核心地位。此后的貿易理論中,新古典貿易理論沿襲了李嘉圖外生差別的思路,將李嘉圖理論中的比較成本的差異引入到生產要素層面,把貿易的成因歸結為先天存在的自然稟賦的差異。無論是李嘉圖的技術比較優勢還是以后的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中的自然稟賦比較優勢,都是以兩國之間有先天存在的生產條件的差別為基礎的。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產生并占據貿易理論的核心地位之后,斯密的內生優勢理論一直被主流的貿易理論所忽視。在新古典貿易理論創立的過程中,俄林曾經注意到了促成內生優勢的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產生的重要意義但也只是將規模經濟所導致的貿易作為要素稟賦差異貿易的一種補充而未作重點考察。20世紀70年代,林德貿易模式[2]和產業內貿易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對貿易理論的新思考,發展出了新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修正了傳統理論關于市場結構的假定,考察了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提出了獨立于先天因素的規模經濟思想,將貿易的原因歸為后天分工和專業化的結果。貿易擴大了市場規模,規模經濟成為貿易利益的來源。這種貿易動因和利益來源內生化的思想是對斯密內生優勢理論的繼承和回歸,因此可以列在內生優勢的發展線路之內。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與斯密的絕對優勢之間的區別比我們一直認為的那樣大得多。內生比較優勢的概念與經濟組織問題聯系緊密,而外生比較優勢概念只與資源配置問題相關。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本質上代表著經濟學的不同發展思路。在貿易理論研究中,忽略斯密的分工和內生優勢思想,將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原理置于貿易理論的核心是經濟研究的重心從經濟組織問題轉向資源配置問題的一個重要表現。新興古典經濟學正是以新框架為依托,在對貿易理論的發展歷史重新考察和深入研究之后,將斯密的分工和內生優勢的思想形式化并且放在核心位置,對貿易問題給出新的解釋,將經濟研究的重心重新從資源配置問題轉向經濟組織問題。

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基本內容

新興古典經濟學彌補了新古典經濟學框架的重要缺陷,從每個個體既是消費者同時又是生產者的現實出發分析個體的決策過程及其結果。基于個體是消費---生產者的新框架更適合國家層次上對單個國家的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把對個體之間分工和貿易的分析用于分析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用分工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兩難沖突及其折衷解決的個體專業化決策思路重新考察了國際貿易理論,用分工演進模型對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給出了新的解釋,構成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

1.貿易的原因。在新興古典經濟學中,貿易是個體專業化決策和社會分工所帶來的直接結果,貿易的原因是分工和專業化引發和強化的內生優勢。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模型假定每個人的人生相同,不存在先天差別,在社會分工中各人后天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才產生了同種產品的生產率的差別和某一方面的優勢,從而形成了貿易的基礎。而且,這種優勢與社會分工水平互相促進。分工和專業化帶來了各人之間在某種產品上的生產率的差別,形成生產成本的優勢,而這種差別和優勢又會進一步促進和強化分工,從而進一步強化差別和優勢。可見,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的貿易優勢是后天獲得并且具有自我強化的性質,是一種內生優勢。但僅有生產方面的內生優勢并不是開展貿易的充分條件,還要同時考慮其相對面——交易效率的高低。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貿易的開展取決于一種綜合優勢,既要考慮生產上的內生優勢或劣勢,也要考慮交易效率優勢或劣勢,要取決于二者的相對關系,即內生的生產率和交易效率的綜合比較優勢。

2.貿易的結果。在新興古典經濟學框架中,分工和貿易同時產生,貿易是專業化生產和多樣化消費這一矛盾的解決方式,貿易的結果本質上是分工的結果。分工使個體的自給率降低,每個人生產的產品種類數更少而相互交換的產品種類更多,產品生產的集中程度和個體的貿易依存度提高。貿易品種類的增加意味著市場種類的增加和社會商業化程度的提高,每個人對他人的依賴程度加強。隨著分工的深化,個體的生產結構差別越來越大,經濟結構則由自給自足時的單一結構趨于多樣化。經濟由自給自足時的互不往來到局部分工時的市場分割最后發展到完全分工時的市場一體化,市場從無到有,一體化程度逐步提高。所以,分工和貿易的直接結果是提高了個體的貿易依存度、產品生產的集中程度、社會的商業化程度、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程度和市場的一體化程度。而且,分工減少了每個人必須的學習時間和費用,提高了專業化水平,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使得人力可以用于新的專業產品的生產。在高水平的分工模式中,不同的人可以通過專業化生產不同的產品而增加不同的專業種類數,因此分工和貿易還促進了產品種類的增加。

3.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發展。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最重要的特點在于該理論能夠揭示國內貿易為何和如何發展到國際貿易。新興古典貿易理論這一解釋力源于該理論依托的經濟學框架。新興古典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不同就在于其前提中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分的假設,從消費-生產者個體開始分析,認為一切經濟現象都可以用個體權衡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兩難沖突決策進行統一的解釋。國內貿易的產生是二者作用的結果,而同樣的原因也可以解釋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延伸。每個消費者同時是生產者,當交易效率很低時,人們自給自足,沒有交換和貿易產生。隨著交易效率的提高,首先出現一些地方性市場,但尚不需要統一的國內市場。隨著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各分割的地方性市場逐漸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同樣的理由,當交易效率提高,分工進一步深化到可以突破國內市場規模的限制時,國際貿易就產生了。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消費---生產者的假設非常貼切,因此將個體決策過程應用到分析國家的經濟行為也同樣有解釋力。只要國家之間分工的好處超過了國際貿易帶來的交易費用,各國就會選擇專業化生產并與他國交換,貿易也就由國內貿易發展到了國際貿易階段。國際貿易之所以在國內貿易之后產生,原因就在于國際貿易較國內貿易有額外的交易費用。

4.貿易政策內生化。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不但解決了傳統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同時將貿易政策的選擇在模型中內生化。新興古典經濟學把交易成本和內生比較優勢概念引入李嘉圖模型[3],證明政府的貿易政策體制、分工的均衡網絡規模與整個經濟的生產力是相互依賴的,均衡的貿易政策和國際分工水平密切相關。分工演進模型表明,隨著交易效率的改進,經濟結構的一般均衡會不連續地從自給自足跳到部分勞動分工繼而跳到完全分工。在部分勞動分工的情形下,交易效率較低的國家分工水平比交易效率高的國家要低,在參與國際分工后,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條件更有利于分工水平更高的國家,這些國家更傾向于采取單邊自由貿易政策。而分工水平落后國從貿易中獲利甚微,因此,落后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來改變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以獲得較多的貿易好處。隨著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改進,一般均衡會從低水平的分工狀態非連續地跳到高水平的分工狀態。這時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不再由任一國的國內生產條件決定,而由兩國的生產條件和消費偏好共同決定。每個國家都可以通過關稅手段來爭取更多的分工利益,由此可能引發關稅戰從而使分工的好處全部消耗。在這種情況下,兩國都有意愿參加納什關稅談判,談判的結果是雙邊自由貿易。這一分析一方面解釋了單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貿易政策的選擇問題(即從單方保護轉向雙邊關稅談判到最終參與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的轉變),而且能夠解釋世界范圍內在經濟發展過渡期貿易政策的二元結構問題(即發達國家追求單方自由貿易,而發展中國家追求單方貿易保護),也揭示了在經濟發展的成熟期通過多邊關稅談判形成多邊自由貿易的局面。基于上面的分析,在政策主張上,新興古典經濟學派認為,一國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通過分工的自發演進來確定貿易模式。政府應該致力于通過談判實現多邊自由貿易,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交易費用,以促進勞動分工的擴張和深化,帶來更大的生產率收益。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新興古典超邊際分析甚至比邊際分析更支持自由貿易政策。”[4]

5.貿易與經濟發展問題。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也是傳統貿易理論中經常涉獵的問題。與傳統結論不同的是,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是遵循互為條件、相互作用的機制,而是作為分工的不同側面相伴而生,二者都是分工產生和深化的結果。分工引起了貿易,同時也是分工帶來的生產率的增加促進了經濟發展。內生比較優勢隨著分工的演進會帶來一國貿易結構和格局的動態變化,并且帶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可能性。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新的研究成果還考察了一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對一國國內和國家之間二元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的影響。[5]

三、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與傳統貿易理論的比較

1.與斯密絕對優勢理論的比較。新興古典經濟學是對斯密分工思想的形式化,斯密的思想是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淵源。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對斯密理論的繼承體現在:第一,貿易理論是分工理論的一個側面。斯密在《國富論》中的核心思想是分工,以分工來解釋國民財富的源泉。交換和貿易是分工的共生物,交換和貿易促進分工,而分工的利益是交換和貿易利益的源泉。斯密并沒有專門獨立的貿易理論,他的絕對成本理論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國際分工學說基礎之上的。[6]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同樣是分工和專業化,貿易作為分工的一個側面來體現,貿易理論是分工理論的一個方面。斯密的分工理論認為,分工受制于市場范圍,運輸費用是交易費用的一種具體形式。斯密強調決定市場范圍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政府政策兩個因素。新興古典經濟學遵循了這個傳統,使用了交易費用這一現代概念,揭示了市場的范圍怎樣被經濟人之間的交易成本所影響,交易費用的存在限制了分工和專業化的程度,并用交易費用和專業化經濟的兩難沖突解釋貿易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分工理論發揚了楊格的思想,用嚴密的數學模型闡述了分工和市場范圍的相互依賴關系,并用知識的積累解釋了分工的自發演進。第二,國內交換與國際貿易具有統一基礎。在斯密的理論中,無論是國內交換還是國際貿易,直接動因都是交換比自己生產成本更低,也就是為了獲得分工和專業化的好處。同樣的,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用個人對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的權衡決策解釋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產生,并且揭示了國內貿易發展到國際貿易的動態過程。第三,內生優勢理論。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和斯密絕對優勢理論都描述了生而相同的個人之間通過選擇專業化而形成生產率的差別,內生出了個體的優勢,并且專業化不斷強化這種優勢。這兩種理論都認為,不是生產力的差別導致分工,而是分工帶來了生產力的差別,因此二者都是內生優勢理論。

2.與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的比較。在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模型中,只有一種生產要素---勞動,其邊際生產率和平均生產率都是不變常數,既沒有新古典邊際分析中假定的單一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也沒有新興古典經濟學中考察的分工導致的規模報酬遞增。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是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之間的分水嶺。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與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是一種外生靜態優勢,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核心是內生動態優勢。李嘉圖理論中貿易的基礎是國家間天然存在的生產率或技術差異,這種差別不依賴于個體配置勞動資源的決策。存在這種外生優勢就存在獲利的條件。在沒有交易費用的前提下,貿易的展開是必然的。李嘉圖模型將天然的生產率的差異作為分工的前提條件,重點在于揭示貿易的結構和貿易的結果,而沒有分析也無需分析一國是否開展貿易的決策。這種外生靜態優勢的缺陷在于容易導致貿易結構的靜態化,形成比較利益陷阱,而且理論認為各國會根據各自的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完全的專業化生產,這與現實狀況也有較大的出入。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貿易的基礎是一種內生的動態優勢,理論不但分析了生產率的差異是貿易的基礎,而且用分工和專業化解釋了生產率差異產生的原因,分工的演進能夠不斷創造和增進生產率差異,形成動態優勢,克服了李嘉圖理論的缺陷。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對李嘉圖模型進行了重新分析。對于李嘉圖模型而言,當存在外生技術差異時,外生技術比較優勢可以帶來分工經濟,是否利用比較優勢所帶來的分工的好處,要同時考慮交易效率的高低,這種分工經濟與貿易帶來的交易費用是一對兩難沖突,二者折衷的一般均衡結果決定一國是否開展貿易。由此可見,相比較而言,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較李嘉圖的貿易理論具有更強的解釋力。但在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史上,李嘉圖比較優勢原理的價值和意義不容低估。李嘉圖理論中最具啟發意義的是比較的方法。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沿用了比較優勢的概念。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貿易的基礎即分工帶來的內生優勢未必一定是絕對優勢,也可以是內生比較優勢。而且,新興古典貿易理論還借此創造了交易效率比較優勢的概念。

3.與新古典貿易理論的比較。新古典貿易理論是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內建立的標準的貿易理論形式。新古典經濟學和新興古典經濟學兩種框架的不同特點決定了貿易理論在經濟學中的不同地位。新古典貿易理論是從新古典經濟學的概念和前提出發,利用新古典的邊際分析、均衡分析方法考察國際貿易問題,是新古典經濟學基本框架外的一個理論分支。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則是該學派理論框架中的基本問題,即分工問題的一個側面。就貿易理論的內容而言,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的思想淵源不同,二者分別沿襲兩條不同的貿易理論的發展線路,兩種理論對貿易基礎的認識不同,前面關于斯密理論和李嘉圖理論的區別也適用于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2001年,楊小凱、張永生曾撰文批評新古典貿易理論的邏輯矛盾和缺陷,并指出,新古典貿易理論中產品要素密集度在兩國相同并且保持不變的假定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現實中都是容易被的。[7]“用傳統的資本密集或勞動密集這類概念來解釋貿易的原因和結構等問題就缺乏實用性,這種概念也變得沒有意義了。”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用新興古典經濟學框架中的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對比來解釋。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可以將新古典貿易理論含于解釋框架之內。

4.與新貿易理論的比較。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與新貿易理論相比,二者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區別。相同之處在于兩種貿易理論模型都是內生優勢模型。這兩種貿易理論的前提都是個體或國家的先天條件完全相同。二者都假定不存在先天優勢而專于分析后天優勢。而且,在創造內生比較優勢的同時伴隨著生產率的提高、貿易依存度的增加和經濟增長。盡管都是斯密內生理論的繼承,但兩種理論依托于不同框架,這就決定了二者仍然存在區別。第一,雖然都是后天獲得的比較優勢,但是這兩種內生優勢產生的基礎不同。新貿易理論中內生優勢的基礎是規模經濟,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是專業化經濟。規模經濟和專業化經濟是互不相同的兩個概念。在新古典框架中兩分的假定之下,專業化經濟變得沒有意義,而只用規模經濟反映分工經濟的量的方面。而新興古典經濟學框架用專業化經濟代替規模經濟概念,認為只有專業化經濟才是遞增報酬的真正原因,經濟增長的促進因素是分工和專業化而不是規模經濟。而且,在新興古典框架中,專業化經濟和消費多樣性是可以相容的。第二,新貿易理論不能解釋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演進。新貿易理論基于新古典框架,國內貿易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兩分假定的自然結論。貿易理論只用于解釋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二者間沒有聯系,也就沒有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演進。而新興古典經濟學框架修訂了基本的前提假定,從而將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聯系起來,給出了統一的解釋,同時,用解釋貿易產生的原理解釋了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演進。

總體看來,與傳統的貿易理論相比,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創新優勢體現在:

第一,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內生動態比較優勢模型。新興古典貿易模型不僅將貿易原因內生化,還同時考察了分工演變的不同側面,將產品種類、商業化程度、市場一體化程度、一國卷入貿易的程度、經濟結構、收入分配、貿易政策等問題同時在模型中給出解釋,把內生性貫徹到底。同時,模型中的內生比較利益會隨分工的發展而不斷被創造和增進,因此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模型是動態優勢模型。

第二,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理論和政策統一的模型。傳統的貿易理論分為純理論和政策理論。國際貿易純理論論證貿易利益的存在,之后再結合政策制定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對各國貿易政策選擇做出說明。而新興古典貿易模型則既解釋了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也說明了一國貿易政策的選擇和演變。

第三,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統一的模型。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中貿易的原因和基礎的創造在國內和國際都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理論能夠對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給出統一的解釋并能解釋從國內貿易到國際貿易的演變。因此,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國內國際統一的“貿易理論”而不只是“國際貿易理論”。

篇(7)

本來經濟學家的預測遇到“滑鐵盧”并不奇怪。預測就有算卦的意思,各種因素很復雜,誰也說不準。預測準是偶然,預測不準才是正常。那么,為什么國外經濟學家預測錯了產生的社會效應,不如中國一些經濟學家預測錯了產生的社會效應這么強烈呢?

當然,這與國情相關。在國外,經濟學和社會學、哲學、歷史學一樣,是一種普通學問,經濟學家也不過是工程師、教師一樣的職業。他們說的話、發表的意見還不至于那么地引人關注。但在中國,經濟學家則被放到了顯學的地位,他們充當了為人指點迷津的角色,其言論、預測當然廣受重視。說對了,是應該的,說錯了,當然會引起人們對其的懷疑。而且,國外的經濟學家沒有的傲氣,中國一些經濟學家卻有。

中國一些經濟學家之所以總被揪住,原因還在于國外經濟學家預測未來無論對也好,錯也好,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判斷,幾乎沒有個人功利色彩。而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則被公眾稱為“抬轎派”,種種抬轎當然有同報,而且還不低。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用自己的經濟學知識來換取個人名利,為一些特定利益“抬轎”而由此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這就不能為公眾容忍,難免被公眾揪住不放了。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的危機在于他們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自己個人的見解,而不在于預測的對錯。

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增長,成績突出,但依然需要我們去積極面對一些問題。這種高增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主要由政府主導。二是投入型、數量型增長居多,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技術進步還需加大力度。一個國家開始發展時采用這條路徑是不可避免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實現轉型。沒有轉型,經濟就必然產生一定問題。一些經濟學家沉醉于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成績表時,沒有充分看到成績下仍需要解決的轉型問題。

更有甚者,當美國金融發生時,一些土流經濟學家還在堅持認為中國是一枝獨秀。不過他們忘了,中國的GDP占世界的5%,同時他們也沒有說明,這5%的馬車如何拉動世界經濟這輛大車。或許,全球經濟復蘇是全球的事情。這樣的認識可能更加全面一些。

經濟學家們的社會責任更應該是批評。批評對社會來說是有一種必要的警示作用的。在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的贊揚聲中,他們忽視了轉型政策最好的時機。而且,一味以增長率為目標,會忽略解決高速增長中的其他問題,只會在日后令這些其他的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解決難度加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天天射寡妇射|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小莹客厅激情38章至50章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999国精产品官网|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dj高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口述他用舌头给我添高潮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