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典文學的價值

經典文學的價值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典文學的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典文學的價值

篇(1)

關鍵字: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文學性

一、當代文學的“經典化”

我國文學被輕視和貶低的情況顯然已經不是新鮮事,早在20世紀初,受到政治思想和意識的影響,我國當代文學的文學性已經多次受到否定;而在80年代以后,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我國文學界又開始追逐“純文學”,并對其進行大量的模仿,導致這一時期作品的原創性受到質疑,其價值自然不高;而到了90年代以后,中國文學更是指責聲不斷,認為我國文學價值混亂,這一時期更是沒有出現任何“經典”作品。面對這些對當代文化的斥責,我們可以不必理會,但是同時也不得不反思。面對這些斥責,不僅來自外部,同時也有的來自內部,這種輕視和否定不經讓人深思。縱觀我國文學形成至今,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但是,對于中國文學的認識,似乎僅僅停留在文學形成的初期,對于經典作家和作品的認同也僅限于文學的前三十年。對于文學“經典化”,是我國當代文學真的沒有出現經典文學,還是受到文學思想限制,導致對經典文學的定義產生了限制。

當代文學成就顯然已經超過了“現代文學”的成就,這是因為無論是成漢語成熟度的發展還是從當代文學家創造能力來說,其發展能力顯然高于現代文學。因此,當代文學“經典化”需要我們認真的去選擇和研究,而不是將“經典化”問題繼續錯誤性理解。當然,“經典化”問題顯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這需要我國文學界正確的看待這一問題,而不是存在偏見的去定義。無可厚非的是,在當代文學經典化問題中,最重要的就是命名權。在對文學進行經典化命名時,我國文學界總是自然而然的認為經典文學應該是經歷歷史的,并被時間所挖掘的。這種思想,顯然是不正確的。后期挖掘的文學就一定是經典的嗎?肯定不能如此定義。文學的創作和出現,一定跟其現在的時代有著重要的關系,如果只憑時間定義,那文學創作的意義又何在。因此,文學經典化的過程,不僅僅是歷史過程,更是一個屬于當代化的過程,他應該屬于現在進行時態。經典文學應該是時時前進的,他需要當代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斷實踐。當代文學“經典化”,不應該只是由某個機構進行定義,而是由每個文學研究者和閱讀者進行共同定義,對于經典文學的選擇和認同更是每個文學愛好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當代文學的批判

任何時代的文學都是創作和批判共存的,文學的批判的意義在于激勵而不是否定。但是,當代文學的批文意義卻被人們逐漸誤解,批判的形象和功能也被曲解,導致文學批判的發展陷入了困境。文學批判受到限制,也導致文學經典化無法完成。文學的批判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文學批判可以為當下文學的創作進行有效的反饋,并對文學發展方向和現象進行解釋和分析,同時也可以和文學閱讀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橋梁,加速文學傳播。從此也可以看出,文學批判也包含著溫和的態度。在批判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對文學的總結和發掘。

2)文學的批判是更好的對其價值進行確立,并對經典文學進行構建。正確的批判態度,可以在文化傳媒肆意擴散的當下也依然可以遵循自身的道路進行發展。3

)文學批判可以促進文學史的構建。每一個時代的文學發展,都離不開批判。這也是為文學史奠定基礎,更是對文學的一種呈現。就當代文學批判而言,顯然文學批判的曲解被擴散化,這也是由于批判環境的影響導致人們對文學批判的的不信任,導致批判能力的退化。在對優秀文學批判者進行判定是,通常要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是批判者理論的創新;另一方面則是對文學作品的領悟。對文學批判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復雜的。文學批判者不僅要掌握專業的文學理論知識,還要不斷的嘗試對理論進行新的定義,通過對文本的見解形成新的理論知識。而后一方面則是批判的主要核心。對文學的批判是為了對文學進行深入的詮釋,更是文學發展的一個動態變化,這也是對文學經典化的只要研究內容。因此,文學批判應該具有一定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以文本為主要批發出發點,但是,隨著媒體發展,這種原則正在逐漸消失。

文學批判的主要基礎就是閱讀量,近年來,文學批判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卻在漸漸消失。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文學“炒作”,媒體的大肆宣傳也影響了批判者對文學進行準確的判斷。可見這種批判是建立的不穩定的結構上的,更沒有任何可以供閱讀者參考的方向,導致人們對文學批判更加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我國當代文學批判也被不斷的扭曲。文學的批判的價值在于對文學的發掘和肯定。但是,我國文學批判卻直接成為一種宣傳價值的手段,成為攀比的工具。由于一些文學看客心理畸形的原因所導致的,批判家急于出彩,贏得關注,就利用“批判”手段,贏得更多的社會關注。我們不能否定烏托邦化的文學標準,但是更不能讓這種標準成為一種極端,也不能成為打到其他文學的手段。優秀的文學評判家應該是最熱愛文學的人,一個批判者卻不熱愛文學,那么文學就沒有任何價值,文學發展才會面臨真正的危險。同樣,我們也不要過分擔心文學批判的現狀,我認為在文學批判的道路上,最終還會出現一批優秀文學批判家,他們會真正的為文學價值付出貢獻,這是文學發展一定會繼續前行,那么文學批判就一定會改變現狀,得到真正的發展。

三、總結

不論是經典文學還是文學批判,其發展都建立在當代文學的發展上。即使當代文學受到了種種質疑,但是這種質疑并不能阻止當代文學的進程。我們需要正確的對到這種態度,而不是極端化,文學的產生必然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本文從文學經典化和批判性進行闡述,對其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認為經典文學的發展應該建立在優秀的文學批判上,通過對文學的正確批判和認識,發掘文學的價值,才能實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化。(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呂梁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義勤.新世紀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文藝研究,2008,08:5-13.

[2]崔劍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企業導報,2012,18:258.

篇(2)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經典文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274-02

為了響應時代的號召,解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地探索創新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經典文學的加入使文學教育更加凸顯其人文性和民族性,符合了社會的要求。

一、經典文學的概念和價值所在

1、經典文學的概念分析

學者對經典文學的概念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經典文學是受到大家認可的、在某一方面具有權威性的文學著作。有的人認為,經典文學是超越時空限制、擺脫時代烙印的文學作品,或者是反映一個時代特定文學價值的、內容深刻的文學作品。還有人認為,經典文學是那些經過歷史沉淀后仍被大眾認同實的、具有權威性、典范性的文學作品。

學者對經典文學概念的界定不明,讓沒有識別能力的高中同學無力界定何為經典文學,即使看過所謂的經典文學,也沒有辨別其的能力。所以,對經典文學的界定相當重要。

本文結合學者對經典文學的理解和自身的研究,對其作了具體的闡述:經典文學就是深刻反映一個時代特征、被大眾認同的、具有普適性和權威性的文學作品。何為經典,經典就是歷久彌新的印記,經典是要受到大家認可的,被眾人所接受的。故而,作為一個文學作品,要做到歷久彌新,就要深刻,要有一些永恒的東西值得人們追尋。

2、經典文學的價值所在

(一)經典文學凝結著民族文化的氣息

經典文學一定是蘊含著較為強烈的民族精神,比如說,仁義禮智信,是古代的為人準則,同樣也是現今的道德標準。經典作品能夠超越歷史的局限性,成為永恒。正是因為民族精神的永恒,故而,文學作品作為凝結這些精神的載體,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經典。

(二)經典文學是“心靈雞湯”

現今社會競爭壓力變大,都市青年忙于工作生活,情感得不到宣泄,生活質量也就下降了。經典文學以其獨有的人文關懷,成為了都市青年的“心靈雞湯”。經典文學通過啟迪智慧,拓展心靈的空間,賦予人們人文內涵的終極關懷。

(三)經典文學是為人處世的教科書

無論是中國的文學經典還是西方的文學經典,其核心的意義應該是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做事。俗話說得好,百年樹木,千年樹人。經典文學通過文字形式,闡述了不同時代對人才的培養和品行教養的要求。

二、高中語文經典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經典文學教學與如今社會文化脫節

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功利主義也逐漸出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學生家長、教師、乃至考試方向的引導,使學生逐漸形成了重理輕文、重外文輕語文等等的現象。再加上過多的影視文化元素的入侵,使得同學們對經典文學知之甚少,對于經典文學的閱讀興趣也漸漸的消失殆盡。

2、教育體制的影響

隨著應試教育的推廣,每個學校都在研究使用什么策略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較大的提高,固定的教學模式也就應運而生了。對于比較難得到提高的語文教學,學校采用的時間、投入的精力會相對少很多,很多老師僅僅重視語文成績的提高,完全忽略了經典文學的閱讀量。如此而來,語文學習正逐漸演變成提高成績和學習其他課程的工具。

3、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講授經典文學時,過于模式化。經典文學本身就有很多與時代潮流不相符合的內容,很難提高學生對其的閱讀興趣。教師讓學生單純地閱讀,之后寫讀書筆記之類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也無法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4、學生閱讀經典文學存在的問題

經典文學畢竟有一定的深度,學生不可能像通俗文學一樣,很輕松的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說,有部分內容無法理解;有些詞句難以領悟;涉及典故等等的,學生因為沒有接觸,也就直接跳過了;經典文學中字詞艱澀難懂,有些學生直接就放棄了;沒有譯文,解說資料較少,教師沒有足夠時間解惑等等的問題,還是相當具有普遍性的。

三、高中語文經典文學教學實施方案

1、國家力量的指引

國家方面,應大力宣揚經典文學,提高國民的民族精神境界。國家應該運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工具作為傳播經典文化的手段,達到凈化社會文化氛圍,從而影響國民思想文化的效果。同時,在對下一代的培養中,國家應通過強有力的手段,采用更符合國情的學校教育體制,使高中將閱讀經典文學真正落實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去。

2、學校家庭的影響

學校要從思想上改變重理輕文的觀念,這樣才能將經典文學的教學落實到實處。學校可以開設經典文學文學閱讀課,每天半個小時,形式不一,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學校應該完善學校的圖書館,增加經典文學的書本量,為老師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

家庭方面,家長應加強自身內在的修養,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家長應注重家庭的氛圍,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個洋溢著文化氣息的學習環境。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重視經典文學的熏陶,力求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結束語:

在現今的社會中,存在太多的功利主義和浮躁之風。人們的精神世界也變得空虛膚淺。經典文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對人類發展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經典文學傳承著民族精神和人文內涵,可以彌補現今國民精神世界匱乏的現象,故而,經典文學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楊琳.關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的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 李欣欣.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經典文學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1.

篇(3)

到目前為止,教育界、學術界對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評選的熱情居高不下,但是,評選越是激烈、眾所紛紜,結果就是莫衷一是。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的建構的決定性因素是哪些呢?為此,本文對我國現當代的文學經典的建構進行了探析。

一、經典魅力和文學詮釋互相顛覆

在古典文學界中,人們認為經典就是文學作品內部的藝術魅力,一旦確定,它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但是,在現當代文學界中,人們認為經典是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的,每一個經典都有它本身的文化特色,因此,經典的建構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它是一個開發的建構體系。在不斷接受古典文學的過程中,人們總會不斷點評、篩選、凝固、傳播文學經典,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人們的文學經典的審美價值觀就會變得越來越固執。經過大量事實證明,文學經典的樹立是在特定的時代、人群、環境、意識形態下樹立的。通過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不斷研究可知,一種流派對經典的詮釋,即為對另一種流派的顛覆,而一種意識形態下的經典,即為對另一種意識形態的壓迫。在這種背景下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可以理解為對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這是一種顛覆、詮釋經典的現象。因此,如果僅僅重視文學經典的內在藝術魅力,只認可經典的美學規則,這根本是不足夠的。

二、建構新文學經典的國家話語權力運作

文學作品成為經典之作的決定因素有很多,如作品本身、作品背后的文化霸權意識。對文學作品的經典化程序,這是由先覺的文人學士創造的,隨著時間的累積,人們會漸漸接受不同時期的主流文化,繼而國家權力也認可該時期的主流文化,并對其進行大力推廣。對于中國的新文學經典,它也是國家話語權力運作的結果。國家主流話語權力對現當代文學經典化過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每個時期的作家作品,常常要經過當時的政治意識的不斷篩選,才能被編入教材中,記入文學史中。

三、現當代文學史敘事經典建構的建議

在對現當代文學史進行敘事過程中,敘事對象的選擇、編入文學史的標準、作品經典化的促成要素,這些內容的價值無從下定,其難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通過研究以前現當代文學經典選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現當代文學家們應該制定現當代文學作品經典選擇的標準,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僅僅為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工作問題而未拷人的命運的作品,是不能被評為文學經典的。無論哪個時期,這種作品要想成為人們反復閱讀的作品,根本是不可能的。在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中,人們只會講這種作品作為文學高峰的立足點,進而對時空進行眺望,而不會將其作為真正的文學經典。

第二,一些作品不能夠激發當代人的審美興趣,不能夠和今天的現實進行對話的,我們不應該給予夠高評價,不應該將其視為經典之作。例如,我國著名作家張愛玲、徐志摩,這兩個人的寫作手法是非常特殊的,后新時期的人們對其均表示認同,因此,自然文學史家,們就會對其給予高度重視;對于郭沫若作家所寫的《鳳凰涅磐》,人們對這個作品的形式、內容以及能否成為新時代詩文的經典就會表示懷疑。

第三,如果一個作品未能體現出人性之美,無法提高讀者的素質,缺少人性的共識,是不能成為經典之作的。例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期間,左翼作家“革命 +戀愛”這種簡單的英雄傳奇 ,后人是很難對其進行效仿的;贊賞暴力,作品中經常出現暴力、血腥場景的,這也是不足為訓的;對于沈從文作家,在它的作品中,充分體現了人性之美,極大程度引發人們在精神上的共鳴,進而得以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第四,缺乏創新、內容的作品,即便一時再轟動,它也不能被評為經典之作。例如,對于一些對西方現代派、俄羅斯革命派作品進行效仿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能夠激發新時代的生命力,但是很難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這種作品也是不可能成為文學經典的。

第五,如果一個作品缺乏思想、人文精神,那么這種作品也是不可能成為文學經典的。在一個國家教育體制中,主要教育素材以文學經典為主,而同時要求教科書要充分體現出一種思想文化,同樣地,文學史家也對文學的審美教化作用表示認可。例如,我國作家冰心,它的《愛的哲學》作品有助于未成年心理的健康成長。

篇(4)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體驗

我國經歷五千年的文明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典文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還蘊含著自由、奮斗、個性意識等內在精神風范。人們只有深入地品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才能更深地體會它的精神風范。現如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的學生更加青睞于借助網絡開展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這就要求我們積極促進漢語言文學與網絡的有機融合,借助網絡帶來的便捷提升對漢語言文學作品文化價值的吸收。

一、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內在關系

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網絡既能夠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積極作用,也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現就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內在關系加以闡述。首先,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越發豐富,使更多的人通過便捷的網絡實現閱讀,增加了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人群。對于那些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許多感興趣的外國讀者也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閱讀,可以幫助他們節省大量的閱讀時間和購買紙質書籍的資金,也可以逐漸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品讀。同時,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具有無法替代的文化精髓,它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使讀者在潛心閱讀后產生美的體驗,塑樹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就能夠使他們在正確的意識指導下對網絡環境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識別,真正將漢語言文學作品中的精髓進行傳承,文化精神發揚光大。其次,網絡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消極作用。網絡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空間,它所呈現出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很多讀者通過網絡進行閱讀,雖然更加便捷了,但實際上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讀者也會大大降低閱讀的質量和效果,難以帶來紙質書籍呈現出的精神文化效果。甚至有的學生讀者本意是在網絡上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但點開互聯網之后各種新奇百怪的小說、游戲就會勾走他們的“靈魂”,轉而去閱讀那些作品,輕輕松松就受到干擾。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人們的心都比較浮躁,很少能平心靜氣地品讀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同時,由于新時期的學生大多思想都比較獨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喧囂的網絡環境中,有可能對我國悠久而卓越的歷史文化產生懷疑的認識,不利于他們去閱讀、感悟,不利于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承和發展。

二、如何實現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有機融合

網絡時代,各種新媒體的產生和電子閱讀方式的出現,使得文字形式的作品逐漸“失寵”,人們逐漸熱衷于音像類、有聲類的閱讀產品,這就使得那些視頻資源受到更多的青睞。如何將文字作品轉化為視頻作品成為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最佳結合點。如果通過網絡實現了文字與視頻的轉化,在有聲環境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大大提高,閱讀興趣會更加濃厚,閱讀效果也自然增強。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不妨調動和組織相關的社團舉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說書評比活動,進行現場全程錄像,再將那些評比出來的最佳說書視頻資料剪輯制作后傳到相關網站,組織和發動學生觀看,會受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學校和社團的發動,踴躍報名的學生為更好地表現,也會對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解讀上下更多的功夫,更深入地研讀和體悟,實現與作者思想的共鳴,這樣才能在說書比賽活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在精心準備的過程中,自然會對這一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更好的情感體驗,更能領會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所要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只有這樣,上傳的說書視頻才會更有感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觀看。使學生產生對說書的興趣,同時也產生觀看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視頻的興趣,使他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更多地閱讀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獲得更加美好的閱讀體驗,感受更加深刻的文化精神底蘊。除了將漢語言文學作品進行文字向視頻的轉化,還可以通過閱讀課堂舞臺化來吸引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眾所周知:漢語言文學若以簡單的文字形式呈現,其將表現出較多的缺點,例如篇幅長、內容乏味等,無法有效吸引讀者的眼球。[1]如果我們進行從枯燥文字向舞臺化的轉化,就可以將枯燥的漢語言文學作品活靈活現、生動地展現給廣大學生,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覺沖擊,而且能在更大范圍吸引和帶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并留下更加深刻的閱讀印象。例如,有的教師就鼓勵學生將《雷雨》進行話劇演繹,不同的學生演繹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人物的心理,在更美好的舞臺體驗中體驗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文化精髓。這就要求教師大膽地鼓勵學生對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改編,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輔助完成文學名著的改編,各種燈光,音樂,背景等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2]在此基礎上,通過角色定位,給不同角色的學生細品作品的時間,讓他們明白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征、寫作意圖,要表達的思想,只有細細品讀、感悟,才能演繹的更加形象逼真,受到更好的舞臺效果,帶給其他學生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結束語總之,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受到不小的沖擊,只有巧妙利用網絡,將二者有機融合,才能實現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傳承,才能提高每位學生的閱讀效果,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篇(5)

當然,當代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全球化和科技大發展帶來的文學的寫作方式、出版發表方式、接受方式、評價方式和意義生成方式,都定然會帶來文學發展的新樣態和新模式。首先,一般性的大眾文化和文學與精英經典文學,將會長期并存、各自發展。在中外文學史上,文學的主流性與邊緣性的變化是迭代皆有的。現在娛樂至死的通俗文化、狂歡文化,在每個時代都存在,中國文學中的通俗文學自古至今自成流脈源遠流長,不過在古代受到文以載道觀念的壓抑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對民間的文化消費和精神結構一直具有很大影響。五四以后所謂啟蒙救國的精英文學和以消遣為主的通俗文學一直雙流并在,由于時代造成的新都市市民階層的出現和廣大農村對新文學的隔膜,其實通俗文學的印刷出版數量、市場占有率是遠超雅文學的,連魯迅母親都不看魯迅的小說而魯迅自己要郵購張恨水的小說給母親看。如同古代文學中以詩詞歌賦為主體的主流文學與以說唱文學、民間文學、志怪傳奇、小說戲劇為主的通俗文學,二者互相存在一樣,五四后的中國文學其實也是如此格局。在以往文學史寫作和架構中,由于受政治與文學觀念的制約,一度把文學史寫成主流精英文學史而壓抑了通俗文學的歷史存在。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已經打破了這種局限,現當代通俗文學的存在也進入研究的視野和文學史架構中。當今市場化和網絡化時代,以休閑娛樂、排解競爭和生存壓力帶來的日常生活焦慮為目的的大眾和通俗文學,仍將是文化與文學消費市場的主體,它們已經構成了日常生活的精神消費和審美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由于網絡、手機等各種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的新媒體的出現,它們的“創造需求”的功能,將必然帶來消費、休閑、娛樂、放松、刺激等精神需要的擴大,將使伴隨它們的大眾消費文學———廣義的通俗文學依然具有廣大的受眾與市場,在統計學上甚至是文學的主體。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意味著文學的消亡和高端文學的邊緣。因為,市場化時代是以消費和快餐文化為主體的時代,也是越來越分殊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對生活、工作、娛樂和精神追求的方式與層次,也出現分殊化、個人化、多元化的現象,而且社會及其文明程度越是發展,這種現象就越來越凸顯。高等教育的普及、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中產階級的擴大,使審美化進入日常生活,也使得追求高品位文化文學產品而非單純娛樂的讀者受眾越來越多,根據率先進入現代化、后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統計,需要高端文化產品的人群呈現兩個特點:基本固定化和在擴大與縮小之間動態化。消費決定生產,這種社會中產化時代的受眾讀者群體的存在,使精英主義的、高端的文化文學的存在和發展具有自己的空間。西方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著名作家的作品依然有巨大的發行量、經典作家和作品成為中產階級書房的標志,當代中國著名作家如莫言、實、余華等人的小說擁有廣大的讀者群,都說明高端精英文學存在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的存在。而且,歷史經驗表明,在一個國家從現代化啟動到高速發展時期,固然會出現通俗消費文化成為市場文化主體的現象,不過隨著物質的富裕和中產階級人口的擴大,同樣會出現向精英文化消費回歸的現象。比如電影,上世紀80年代曾經認為電影將沒落,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城市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劇增、中產階級的擴大,欣賞電影成為廣大城市中產白領階層的一種文化消費主流模式。電影如此,其他文化文藝產品也如此,不僅中國如此,世界范圍內也如此。比如在全球化和趨同化時代,世界各國對文化遺產的態度發生了從初始的不重視乃至視為“落后”,到越來越將其視為民族文化瑰寶,視為物質趨同化而精神文化價值多元化的資源,對物質與精神文化遺產保護范圍的不斷擴大與保護措施的加大,都說明人類對自己精神優秀文化產品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古典與經典保護與開發的認同度越來越高。上個世紀,中國80年代當代文學曾經作為思想解放的尖兵和重鎮而成為民族精神生活的必需品,90年代后啟動的市場化大潮曾經一度使作家下海、文人經商、文學邊緣,王朔的“現在誰來請作家吃飯”的調侃是這種現象的征候之一。但是歷經經商下海的大潮和市場化的沉淀,新世紀以后當代文學已經出現了悄悄的回歸,文學在參與思想解放、參與當代中國精神建構、政治意識形態建構和市場意識形態建構之后,其自身的價值也在越來越得到認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既是世界對中國當代文學價值的認同,也是中國當代文學自身價值在中國和世界的體現,而且這種價值隨著莫言的獲獎、隨著當代中國達到或具有同等水平的作家在今后的陸續獲獎,文學在中國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與意義將愈發得到認同和凸顯。兩種甚至多種文學樣式并行,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共相,但文學的價值不應以受眾多少和市場占有率來確定,而是以文學對民族文化、思想精神價值、國民精神生活的參與和貢獻來決定的。

其次,在未來的時期內,中國當代文學將呈現“大文學”樣態,將隨著與戲劇、影視和其他新媒體方式的融合,改變文學的概念與面貌。當代文學將參與當代中國文藝的建設并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莫言、劉震云、鐵凝、實等作家的小說紛紛被改編成電影,這不僅是集大眾與精英文化品格的電影對文學的選擇和器重,也是文學對當代電影和中國文化、審美心理的塑造。作家的觸電給小說和文學帶來了新的視野、角度和寫作模式的變化。科技革命帶來的電腦、網絡、手機、多媒體融合等新的載體的變化,隨之出現了網絡文學和手機文學等新的文學樣式。這種新的載體上出現的新的文學,是對傳統文學畛域的突破,它們既帶來了傳統文學的欣賞方式和傳授方式的變化,也定然帶來了文學寫作方式和接受方式的變化,就像清末報紙出現后連載小說的形式帶來了小說結構模式的變化一樣,依托新媒體的文學的寫作模式和結構模式也自然會產生文學的新變化。80后和90后以及將來的新一代,都是在電視、電腦和手機前長大的一代,是看圖和讀圖時代的一代,這也一定會帶來他們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電子媒體時代已經塑造了一個新人類,他們形成的心理結構、文學接受結構即總體的認知結構一定不同于以往,就像皮亞杰在《發生認識論》里通過證明兒童生下來也不是白板、也有先在的心理認知結構一樣,電媒時代的閱讀者也已經形成了他們的認知結構和習慣模式。這也必然要求文學的寫作、發表(出版)和審美結構的相應變化。比如以小說論,紙媒小說可以有大段的風景和心理描寫,而電子媒體小說由于其容量、屏幕和網絡的局限,必然減弱心理描寫的內容。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就必然造成電媒小說獨特的由媒體和受眾制約的結構描寫方式的變化。不同媒體的文學寫作和接受模式自然會造成文學的歧異和分殊,傳統的將文學分為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做法將難以面對和闡釋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文學,因為這種文學已經將雅與俗自身難以分離地打包捆綁在一起,它們獨特的寫作方式、語言方式、審美方式和讀者對它們的解讀享受,使得它們成為新的文類和一種新媒體時代的新文學。但這種文學與紙媒文學一樣,都屬于當代中國文學,改變著中國當代文學的概念、樣式和形態,中國當代文學也將是開放的體系,這種體系及其發展的空間和走向的無限可能性,就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大趨勢。第三,中國當代文學在中國現代化、工業化和后工業化時代的整個過程中,既會出現多元化與分殊化,也會出現經典化與世界化,而文學的經典化和世界化,與文化和文學傳統的支援和創造息息相關。所謂經典化,是指作為精神產品的當代文學,其現實價值會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影響———一部《遙遠的世界》對多少當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和人生產生重大影響,這幾乎是無法統計的,正像五四以來的現當代文學對幾代中國人走向革命、正義、建設之路起到的重要影響一樣,當代文學成為當代中國主流價值、核心價值、精神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典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它的歷史意義,即它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繼承與拓展,對中國文化價值所作的貢獻。五四以后以魯迅等人為代表的新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精神價值的組成部分,成為影響中國人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資源。正像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等古典文學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文學,它們也是中國文化傳統、國粹和中國文化的代表、組成部分與符號。中國五四后的新文學在文化的意義上,已經與古典文學一樣,成為中國文化和精神價值的有機組成部分,學者王富仁稱之為“新國學”。蘇聯時代流亡外國的哲學家別爾嘉耶夫在《俄羅斯思想》里指出,俄羅斯的偉大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和作品,是俄羅斯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偉大遺產。他們的思想甚至比哲學家更能代表俄羅斯思想。其實不只是俄羅斯,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居易的詩歌里就包含著唐代社會的生活和政治制度、社會風俗的寶貴信息,所以歷史學家陳寅恪從其詩歌里可以研究唐代社會和政治。中國五四后魯迅代表的新文學也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義,僅僅魯迅一個人的思想作品,就構成現代中國文學、哲學、社會思想里最深邃最有價值的遺產,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寶貴資源,既是文學又超越了文學,進入了思想文化、中國價值的范疇。正因為如此,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如伊藤虎丸、丸山昇等皆認為魯迅不僅是中國的,也是20世紀亞洲在傳統走向現代過程中的代表性思想家,魯迅的思想與文學代表了亞洲的世紀思考。這就啟示我們,中國當代文學必須要有高視點下的文化擔當意識,即把文學寫作與文學行為作為中國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發展的流脈中汲取文化精粹和血緣,從中國當展和崛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提煉中國精神和意識,將偉大的傳統和豐富的現實作為創作的文化資源和支撐,形成來自深厚文化的支援意識,并將這一切資源和支撐凝聚到當代文學中,使得當代文學既是中國文學長河的組成部分和中國文學的表征,也是深厚博大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和文化表征,既是繼承文學傳統的當代文學寫作,也是賡續文化傳統的當代中國文化的創造。只有這樣的文學,才會成為中國文學經典的組成部分,成為當代和后代需要不斷閱讀的體現中國精神和價值的文學傳統,并以這樣的傳統滋潤和培育未來的中國精神與價值的創造。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文學才會不斷代表著中國、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產品的組成部分,成為具有中國內容、風格和特色的世界性文化資源與遺產。自五四開始,魯迅、老舍、沈從文、林語堂等一大批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已經走向世界,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世界從他們的作品中既了解了中國現代的文學,也了解了現代中國的文化,了解了具有悠久強大文學傳統的現代中國在面對外來沖擊和壓力、在西方文學的浸潤參照下如何用文學言說自己、如何轉型再生創造的新的文學的樣態。他們的作品具有代表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雙重意義,是現代中國的好聲音。文學與文化的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在百年來世界文學不斷走向中國的過程中,中國文學及其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價值也在不斷走向世界,自魯迅到莫言,中國現當代文學數度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其價值并非僅僅是獲獎,而是顯示出現代文學在壓力下誕生不久就納入世界文學的實力和這實力的不斷增強,莫言之所以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世界文學最高榮譽,是這一過程的必然結果。同樣,魯迅、老舍、沈從文、林語堂和莫言等人的小說,既被世界認為是中國文學的實績和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也被視為了解和解讀為現當代中國歷史、現實、文化和國情的窗口與橋梁,是中國文學的代表也是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表征,而在被接受和認同之際,這些作品及其所代表的文學與文化,必然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性的文學經典和思想文化資源。這就啟示我們,隨著中國的崛起、隨著中國文化不斷走向世界、隨著中國不斷融入世界與世界融入中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化與世界化,必然要承擔文學與文化的雙重功能,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文化價值是密切融合的。具有了這樣的文化意識、使命和擔當,將會使當代作家的眼光和視野、胸襟和抱負更為高瞻遠大,從而創作出具有中國文學與文化血脈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中國文學經典和世界文學寶庫貢獻更多的、既有文學價值也具有中國文化價值的佳作。具有文學與文化擔當和品格的文學,是多媒體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存在的不變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作者:逄增玉工作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篇(6)

1.經典藝術的解構

亞審美文化表現出來的特征,除了具有視覺形象沖擊之外,對藝術經典的顛覆與解構是他另外一個特征。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大眾文化娛樂化傾向的沖擊下,傳統經典、文學藝術逐漸失去了原有崇高的地位。文學藝術界也曾經出現了躲避崇高、消解崇高的現象。對于傳統的經典文學來說,大量戲說經典的影視作品出現了,對于經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它的影響是負面的。作品的思想意義、人物形象,從內容到形式都呈現出后現代文化的特征。大量無厘頭的情節、娛樂化的傾向成為其戲說改變的主要內容。周星馳的《大話西游》是后現代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這部作品對《西游記》無論是主題,還是思想內容都做了一個顛覆性的改變。他新近的影片《西游記降魔篇》對西游記的情節也有巨大的變動,繼續秉承著他的無厘頭的風格。與此相類似的,大量的戲說作品紛紛出現在國內的電視劇熒屏之上,大量的清宮戲呈現出不同于傳統經典的風格。無論是詩歌、神話還是戲劇小說都被改造得體無完膚、面目全非。這些充斥于熒屏之上的作品,被那些少不更事、缺少閱讀經驗的年輕人當作文學經典來理解與接受。這些讀圖時代長大的年輕人,閱讀的大量作品是對經典的解構性作品。這并不是說所有由經典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是無厘頭的創作,都是后現代的風格。一些經典改編的影視劇創作當中,還是能夠認真履行藝術家的職責,堅持藝術家的良心。在藝術創作中,他們盡量忠實于原著的風格,不作額外的發揮,不對經典進行顛覆。作為亞審美文化沖擊重災區,古典文學的教學需要對于傳統文學經典進行認真而富有成效的解讀,以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古典文學教學工作者所必須承擔的任務,我們需要有一種責任意識,我們對經典作品的閱讀與闡釋,要符合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而不是天馬行空、任意馳騁。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否定周氏無厘頭的喜劇風格,周星馳影片自有它存在現實土壤、文化土壤。他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消費文化、大眾文化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作為古代文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不同于周星馳的的責任與使命。

2.價值判斷的缺失

亞審美文化除了過于注重視覺形象的包裝和對傳統文學經典的瓦解,其另一個特征就是價值判斷上缺失。在這種文化沖擊之下,文學作品不再注重價值的追求意義的探尋。傳統文學的審美價值就在于它有一種價值判斷上的追求,而在亞審美文化沖擊波影響下,文學創作無論是影視作品的創作還是經典文學的改編都呈現出一種價值判斷的缺失。一些影視劇的創作抓住情感糾紛,描寫宮廷之中的皇權爭斗,暗藏殺機而步步驚心,成為我們一些影視作品常見的創作套路。而經典文學的改編則是加入各種吸引眼球的各種要素,卻忽略了經典的教化功能。

二、亞審美背景下古代文學的教學

在亞審美文化的影響下,古代文學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是社會各界應該思考的問題。從媒介傳播角度來看,古代文學作品的電子化是一條可行的道路。現代的學生不是不愿意看經典作品,而是傳統閱讀方式已經發生變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學生捧著移動通訊設備、電子書閱讀的場景,可以證明傳統的紙質書籍的閱讀方式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與之適應的古代經典的電子化、數字化就是出版界、教育界人士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古代文學的教學也面臨著挑戰,挑戰來自于學生更多關注富于形象的沖擊力的現代影視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如何抓住學生的眼球,是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師應該考慮的現實問題。從古代文學教學角度來看,每位從事傳統文學教學的教師,都應經把經典作品的傳授與鑒賞作為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在古代文學教學實踐的思考,我們認為在亞審美觀念的沖擊下,我們要在作品的藝術上,使學生對經典作品有一個深入的把握。在精神品格的陶冶上,深入挖掘古代優秀的資源,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從經典作品的涵泳到精神品格的陶冶兩方面,做足功夫,做好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授工作。

1.經典作品的涵泳

掌握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僅靠文學史的課堂講授是不夠的,需要潛心靜氣地對經典的涵泳誦讀,把握其內蘊。對于傳統的經典作品,我們要領略藝術上的精微之處。首先,要了解經典作品真正面目。如何了解作品真面目,按照聞一多先生解讀《詩經》的說法,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要讀懂文字;二要帶讀者到《詩經》時代;三要用文學的眼光。傳統文論中的“知人論事”、“以意逆志”也是我們解讀經典、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參考。其次,應該沉浸于作品之中,體會作品的“味外之旨”。朱熹對此有十分精到的闡釋:“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語類》卷十一)。除了在理論上的闡釋外,朱熹還以自己研讀《詩經》的切身體會對作品的涵泳進行進一步的說明,“某舊時看詩,數十家之說,一一都從頭記得。初間那里敢便判斷那說是,那說不是?看熟久之,方見得這說似是,那說似不是。或頭邊是,尾說不相應。或中間數句是,兩頭不是。或尾頭是,頭邊不是。然也未敢便判斷,疑恐是如此。又看久之,方審得這說是,那說不是。又熟看久之,方敢決定斷說這說是,那說不是。這一部詩,并諸家解都包在肚里”(《朱子語類》卷八)。通過朱熹的理論闡釋以及閱讀實踐,可以看到作品涵泳功夫的階段與層次是在逐步提高的。大致經歷了不敢判斷的疑惑,“方審得這說是,那說不是”的初步把握,以及最后階段“方敢決定斷說這說是,那說不是”的豁然開朗。在這個過程之中,涵泳誦讀是貫穿始終的。

2.精神品格的陶冶

篇(7)

關鍵詞:當下處境;獨特魅力;求同發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數字新媒體的發展,現代人的審美方式和文化接受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視覺圖像文化正逐步取代傳統文學成為都市生活和現代社會中精神生活和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啟了全新的“圖像”時代。不管是作為人類情感載體還是單純就其自身的審美功能來說,文學都具有視覺圖像文化所不可替代的優越特質,但是圖像文化的興起對文學話語地位和文學發展所造成的極大沖擊和挑戰也是不容忽視的。這雙方面的壓力就促使我們不能不去思考文學如何在視覺圖像文化的沖擊下堅持自身的特質,又如何在全新的挑戰面前更好的發展自身。筆者認為,應該從作家端正對視覺圖像文化的態度和文學作品回歸價值本位兩方面入手,讓傳統文學在積極適應融入圖像時代的同時,努力固守文學內在的永恒魅力,使其在圖像時代能夠實現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一、作家積極主動接納和融入視覺圖像文化

無論對視覺媒體的流行認同與否,我們已經無可回避的生活在視覺圖像所包裹的世界里,面對這種大趨勢,選擇以一種主動姿態的介入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雙贏策略。一方面,作家主動介入視覺圖像媒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作品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知名女性作家嚴歌苓就是這方面的成功典范,隨著《鐵梨花》、等電視劇的熱映,嚴歌苓知名度不斷被提升,其相關作品也不斷被再版發行,一躍成為中國成功精英女性的代表。曾在八十年代高舉“先鋒小說”大旗的余華在圖像時代到來后,推出一系列符合大眾審美趣味又具有具有文學經典元素的雅俗共賞的作品,準確而迅速實現華麗轉身。同時,在文學文本閱讀闡釋和生產過程中,應該適當合理的對圖像進行利用和吸收,讓圖像發揮對文學的“輔助”作用,使文學文本增加內容豐富,直觀可感的特點,從而擬補文學語言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優秀作家所具有的豐富的創作思維和藝術準備會提升電影和電視劇等圖像媒介的藝術層次和審美品位。影視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不允許我們輕視視覺圖像到來的沖擊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作家還抱有孤芳自賞、不愿與影視“同流合污”清高心態,那就只能夠面對被邊緣化的悲慘處境了。我相信,如果我們的優秀作家都能夠成功轉型為媒體策劃人和影視編導者,并在新的媒介中充分釋放和展現自己的創作才華和審美能力,他們就能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和視覺產品,進而全面改善和提高我們的文化環境,實現傳統文學、圖像文化和接受者三贏的皆大歡喜局面。

二、文學作品回歸價值本位

圖像雖然不具有文學所寄寓的主題的深刻性和意蘊的豐富性,但是具備一定的精神鼓舞與激勵的價值。圖像時代到來給學者們帶來巨大恐慌的真正原因在于文學創作者和影視制作者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了本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視覺圖像文化缺失社會教化功能,導致文學的言志載道功能被淡化,一些所謂的“作家”為符合圖像文化的世俗性創作了大量的庸俗作品。因此,在喧囂而雜亂的視覺圖像文化誘惑下,傳統文學創作回歸價值本位的呼聲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學工作者要堅持文學關注于心靈關照和靈魂救贖的本質,沉潛下來對我們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進行深入的感悟和提煉,力求創造出真正有時代內涵和有普世價值的經典文學作品。讓文學回歸價值本位的另一個可行的方法是挖掘傳統文學經典的藝術價值和人文精神。文學經典是人類精神寶庫無可比擬的傳世之寶,不僅是卓越文學家們深刻思想的積淀,更是民族和世界的歷史文化積淀。文學經典能夠使人類靈魂得到凈化、精神得到升華,文學經典的閱讀過程能夠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人文教育,因此對傳統文學經典進行挖掘能夠發揮文學極大的審美教育作用。

三、結語

總之,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處于一種不斷地發展變化的狀態中,我們的生活也處于不斷地接受和應對五彩斑斕的新事物中。電影電視等圖像媒體已變成人們無法離開的伴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視覺圖像文化不僅不是排斥文學的,反而是要依賴于文學尋求其長期發展道路的,因為視覺圖像文化是否能夠散發出吸引人心的魅力和含蓄雋永的韻味,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文學的。在未來的傳統文學與圖像文化的發展中,視覺圖像文化會在文學的協助下逐漸向更深刻主題和更豐富意蘊方面發展,而文學的審美藝術形式也將能夠借助網絡和影視的作用在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上獲得重構,使文學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堅守住人類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劉巍.圖像時代的文學取向[J].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6期.

[2]劉巍.圖像時代的文學功能[J].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3期.

[3]李曉靈.圖像時代的電影和文學[J].北京社會科學,2008,(2):81-85.

[4]金宏宇.影視與文學名著的日漸疏離[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久久成人 久久鬼色|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а∨天堂一区一本到|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 夜夜爽8888免费视频| 精品毛片乱码1区2区3区| 日本熟妇厨房xxxxx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姬液液酱喷水|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久久久国产精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亚洲美女色禁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