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預期成果

勞動教育預期成果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9: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預期成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勞動教育預期成果

篇(1)

檀傳寶:勞動教育對于今天的中國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體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去考慮。

第一,從社會問題的角度考慮。你會發現如今在中國,很多社會的病態都與勞動教育開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關聯。比如,一些人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賺快錢,還有很多人喜歡炫富,等等……這些社會亂象背后的邏輯,其實都是不勞而獲或是少勞多得。或者,我們從特定角度看,很多社會病態都可以歸因于與勞動有關的價值觀的偏差,需要通過在全社會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去克服。

第二,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正如你在問題中所說的,現在咱們國家的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很快將會成為第一。我們的人均GDP也已超過7,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梢哉f整個社會包括我們的教育都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那么,當我們告別了以體力勞動為主導的舊時代之后,有一些課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腦力勞動的比重會不斷增加,但最基本的體力勞動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去定義勞動教育所說的“勞動”呢?究竟怎樣的社會安排才更有利于讓人們在詼中獲得尊嚴、擁有勞動的光榮?應當怎樣讓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看到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直面、回應這些課題,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迫切、重要。從更積極的角度看,一個能夠擁有勞動意義感的勞動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這個世界。讓全體國民特別是少年兒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從而愉快地勞作在共和國的大地上,這對于新時代中國人生存質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從教育本身的角度考慮。我們強調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據馬克思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和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社會主義教育本來就特別重視勞動教育;另一方面,一個最根本的理由,社會主義運動說到底是為勞苦大眾主張權利的,是以承認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為非常重要的價值原則、教育原則的。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原則,讓勞動者克服勞動異化狀態,擺脫剝削壓迫、過有尊嚴的生活,這本來就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最為根本的一個訴求。從價值體系上講,無論是十月革命后的蘇聯還是今天的中國,崇尚勞動價值、追求勞動創造、尊重勞動創造的主體――勞動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教育體系中,這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教育明顯區別于資本主義教育形態的標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辦真正的社會主義教育,按照講的“不忘初心”,勞動教育就應該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勞動教育的內涵可以說是十分廣泛的,內容也很豐富,包括了勞動技術、社會公益勞動、家務勞動等等。在您看來,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檀傳寶:你提到的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具體形態,但是形態的劃分標準不一樣,比如說以場域劃分的話,就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勞動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談另外一個標準,我覺得無論是在學校、社會還是家庭中,勞動教育的內容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顯的部分,比如說在勞動過程中學一些勞動技能、產出一定的勞動產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認為之所以要開展勞動教育,在外顯的部分里面隱含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勞動教育固然要學勞動技術,應該有勞動產品的產出,但是對于學生發展來講,最根本的目標不是要生產多少產品,而是確立勞動價值觀。在的價值理論里,非常崇尚和強調的一些原則,比如說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所強調的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強調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以及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則;教育理論強調體力、腦力的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原則,等等。開展這些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說:勞動教育要特別注意讓孩子通過參與勞動實踐,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尊敬勞動人民。我認為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應該是這個。

:您認為勞動教育最根本的是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呢?

檀傳寶:真正要把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建立起來,當然是要靠學校來進行相關的教育。但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我覺得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社會風氣和家長的觀念要有所改變。如果社會本身風氣就不好,比如我們在網上經??吹健案欢膘乓洳粍诙@的生活,居然還有很多人羨慕不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想要有效開展勞動價值觀教育,肯定會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長在心底其實并不認為勞動觀念是重要的,認為只要學習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這種情況下,談怎么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就會很困難,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沒有加強勞動教育的土壤。

對學校教育來講,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勞動教育本身要在學校的活動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個學校文化中確立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應該成為當前學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學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那就算是學校有勞動課,作用也會很有限,因為在日常生活里學生根本體會不到勞動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認為社會氛圍的改變,包括學校文化環境的改變,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形成一種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風氣,比開設多少勞動課程更為重要。

:當前在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被弱化、被邊緣化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還有老師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您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勞動教育被邊緣化、被異化的現狀呢?

檀傳寶:目前可以說勞動教育的異化和邊緣化非常厲害。我認為主要有三種表現:

第一,把勞動看成是一種懲罰,比如遲到了罰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勞動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當勞動和懲罰等負面心理體驗建立聯系的時候,就是反勞動教育而不是勞動教育。這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種異化。

第二,把勞動教育異化為學習一種技能。設想一下學生花很長時間只是學會怎么剪紙,若這一學習經歷對他的課業成績、身心健康沒有太大作用,這樣的勞動教育肯定會被邊緣化。通過勞動生產和實踐的確應該、也有可能學到某種技能,但是勞動如果僅限于技能的學習,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這樣的勞動教育怎么可能不被邊緣化呢?

第三,把勞動教育異化為一種娛樂,比如一些畢業班學生平時學習很辛苦,所以學校會組織他們去參觀一下工廠、農村,當作生活的調劑,這就更沒有意義了。現在很多學校每年都會有一些勞動安排,認為這就是帶著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了。其實所謂的“勞動安排”,基本就是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用一天或半天時間帶學生“活動”一下,而這就同時意味著平時學生都不會做這些“勞動”的“活動”……這樣的勞動教育,效果當然會極其有限。我們可以看到,上述這三種思維或異化、或窄化了勞動教育的功能。

這就回到了剛才的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里邊緣化,甚至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勞動教育,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家對勞動所蘊含著的最重要的教育價值沒有清醒的認識。勞動教育其實有時候只是要還原某些人生的常識。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種莊稼,面包從哪里來呢?這是常識,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會忘記,一心想著不勞而獲,不愿意通過辛勤勞動去創造價值。其實,勞動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悅的功能。但勞動教育真正的愉悅,應該是對勞動過程、勞動果實的欣賞帶來的那種精神性愉悅。在帕夫雷什中學,曾經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叫面包節。孩子們種的頭一茬麥子收獲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蘇霍姆林斯基會讓孩子們請自己的家長來品嘗。這個時候孩子們的愉快真正是勞動的喜悅――由他們親手種植的小麥做成面包的那種芬芳,是勞動的芬芳,能夠鼓勵孩子以后再去進行新的勞動,而不是膚淺的認為,勞動就是我學習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勞動的愉悅。

:雖然一直以來學校都有開展勞動教育,比如開設勞技課、組織勞動實踐活動等,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您認為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開展,才能夠真正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呢?

檀傳寶:學校勞動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本質不清楚。教師可能模糊地知道勞動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織學生開展幾個相關的活動,但可能還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實際上勞動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關系。以勞技課舉例來說,如果認真去安排的話,可以大大促進孩子各科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要讓勞技課變成孩子日常學習生活的一個綜合應用的領域,思考孩子在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這些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有哪些在勞技課可以用得上?這樣就既有勞動教育,也強化了孩子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內在關聯。勞技課的設計應該是這樣的思路,而不是只學一個剪紙或者陶藝就叫勞技課了。因此,我是主張勞技課更多的應該是校本的,學校根據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思考哪些知識可以應用,再去設計勞技課,才是正確的思路。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專門的活動和課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僅僅通過這一種渠道去實現勞動教育所有的任務。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就會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專門的時間去完成某一個專門的活動,道德與法治、歷史課、語文課、班團活動、師生交往中,都可以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

除了開展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在這里我還想強調兩件事。

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跟上去。比如現在很多老師本身已經沒有勞動光榮的觀念了,甚至有些老師特別羨慕那些不勞而獲、掙快錢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指望他對孩子有正面的勞動價值觀的引導呢?所以,教師一定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這對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關課程的建設要跟上去。比如說歷史課,過去的歷史教育特別強調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那現在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歷史課就只講帝王將相,而勞動者在歷史中的意義完全被人忘記,那肯定是不對的。無論是歷史或其他課程,都要注重挖掘勞動教育的素材。

這兩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或者勞動教育的價值觀不能滲透到學科教學里,只是偶爾帶學生去專門勞動一下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是那樣,可能勞動課甚至都帶有反勞動的性質了――因為大家體驗到的只是勞作的辛苦,卻感受不到其中的價值,孩子們就更不愿意勞動了。所以歸根結底,整個教育系統要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各科教學都應該配合,再加上專門勞動教育的課程安排,才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

:您談到教師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十分關鍵,那究竟如何才能夠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進而實踐您剛才所說的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呢?從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議?

檀傳寶:要讓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價值有正確的認識,我覺得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教育要從保障社會主義教育性質這個角度去看。所有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識到,勞動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是保證社會主義教育性質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勞動教育要從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長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孩子從小就抱有不勞而獲的想法,他將來必定會非常自私,那樣是不會真正幸福的。如果一個人一生都沒有體會到勞動的意義,人生將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導孩子過有創造性的、充實的人生,能夠擁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離開勞動教育的,教師也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第三,勞動教育要從社會改造的角度去重視。正如我剛才說的,現在有那么多社會病態其實是因為人們看待勞動的觀念出了問題。要保障社會的良性發展,有良知、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責無旁貸、高度重視勞動教育。

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我也有兩個建議。一方面,現在很多老師,尤其年輕老師,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勞動價值觀,這就好比數學老師不知道數學,那你怎么教?所以廣大教師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勞動價值觀,了解勞動價值觀的內容和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當教師明白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具體要去實施的時候,要考慮有創造性地去推進勞動教育,不能把勞動課又變成另外增加的“課業負擔”,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勞動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學習聯系起來,形成綜合學習的課程形態,讓勞動教育成為激發孩子學習動機、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渠道。這種創造性不是異想天開,要與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聯系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實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通力協作,但如今很多家長不重視培養孩子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習慣,“家里的活兒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學習就行”是很多家長仍然持有的觀念。您認為應該如何改善這種局面?

檀傳寶:首先還是要明確,勞動價值觀教育是勞動教育的精神內核,這是一個大前提。具體到家長要做哪些改變?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不要把學習跟勞動看成是對立的。在我看來,其實學習也是一種勞動。家長完全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學習,來幫助孩子確立付出努力才能夠有所收獲這樣的“勞動”觀念。正如大人要通過勞動去創造世界,兒童要通過學習去獲得成長,我們完全可以把勞動和學習建立內在聯系,而不是將勤奮學習看成跟勞動沒有關系的一個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孩子如果認真學習,也可以視之為勤勞的一種表現,也是值得鼓勵的。

第二,家長不能把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看成是與兒童生活沒有關系的。你所說的很多家長在家里不讓孩子勞動,一方面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勞動的教育意義,另外一方面是在這個少子化時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許多家長不舍得讓孩子去做家務。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考慮教育意義的話,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所以我覺得讓孩子適度地參加有意義的家務勞動,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兒童的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學習做主人呢?這就需要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進行變革。一旦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就會自覺去考慮哪些勞動方式對孩子是合適的。我覺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把學習跟勞動聯系起來,是一個最為可行的選擇。

: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一部分家長已經能夠意識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也會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他們是采取以勞動換取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做家務,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教育方式的?

篇(2)

關鍵詞:以德治班;班級管理;方法探討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以德治班”的管理,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是當前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所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學校制度是以德治班的基礎

        以德治班得以實施需要一個“德治”環境,要靠學校組織和制度來保證,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及相應的學校規章制度。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尊師須知》、《班級文明公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違紀處分意見》、《國旗法》、《西沱中學學生文明禮儀規范》等制度,這樣才能真正使以德治班實施下去。

        2.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礎

        建立“以德治班”的管理機制,要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入手。

        2.1 情感關系。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或充滿信任的友好關系,使師生心理達到和諧的程度,要把教師的奉獻融入學生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須以情感教育為前提,以對學生的熱愛為出發點。如果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味的闡述道理,而忽視感情的溝通,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師生是建立了情感關系,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勵和期望是前進的動力,班主任應多鼓勵,少批評,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從而來增強師生的感情,達到師生間的溝通、合作、愉悅。

        2.2 地位關系。新型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要求教師為了學生更主動、更活潑地學習、生活、處事,應努力地適應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才能使師生的距離拉近。

        3.科學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徑

        一個班級的好壞關鍵在于班集體的建設,但要把班集體建設好,就必須要用科學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級。 

要“以德治班”管理,需要科學民主的管理來實現,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他們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班集體的管理中來。具體做法如下:1、在班團干部的選拔上,實行民主選舉制和聘任制。2、成立班級管理委員會,監督班團干部職權的實施,在班級干部會上公布情況,經全班同學民主評議,“不及格”的班團干部要主動退職,以便班團干部素質的提高。3、由班團委制定工作計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并執行計劃,組織開展班團活動。4、由班干部負責處理班級日常事務,由團支部負責班級團隊工作,并制定輪流值日制,并記載班級日志。5、班主任要為班團的工作負責指導。6、評優要民主選舉產生,凡符合“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優秀學生”的同學,都要經過全班學生選舉產生。這樣就使學生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學會換位思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4.創新實踐活動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內容

        活動和交往是人們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動力。人們的道德觀點和道德行為不是從遺傳中獲得的,而是從客觀存在的社會關系中學習和仿效,在社會關系中掌握道德觀點、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任何良好品德。都是在教育者為受教育組織的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說教上,更重要的是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班主任要根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斷創造出良好的活動和交往的環境條件,通過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實施積極的思想品德影響,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nb

[1] [2] 

sp; . 學習創新活動。可以利用班會和課外活動,開展一些有關學習經驗,各科學習方法的交流會、師生學習座談會、班級學習管理論壇、一對一幫扶活動、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系列講座和學習心里健康教育等,這些學習創新活動改變了學生過去只接受理論學習的局面,能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鉆研精神、勤奮作風、尊敬師長、愛護同學、遵守紀律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創新活動中形成優良的思想品質。

        . 參加生產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安排的各項勞動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勞動中學會、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也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積極、熱情的勞動態度。組織學生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形勢和政策的需要,組織以一個主題為中心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家鄉的環境保護問題,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建設好自己的家鄉做貢獻。

        . 參加集體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制定各個年級的道德品質主題教育。對學生進行團結互助、尊敬師長、愛國主義和自制自理;道德情操教育;勞動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成才、理想前途教育等。班主任要根據學校道德品質教育的主題開展系列班級活動,引導學生刻苦學習,達到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是以德治班的可靠保障

篇(3)

【關鍵詞】認知失調 思想政治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069-02

一 認知失調理論

費斯汀格在《認知失調理論》中指出:“失調理論的核心是頗為簡單的。它認為:(1)在認知元素之間可能存在著失調或‘不合適’關系;(2)失調的存在產生了減少失調和避免增加失調的壓力;(3)在這些壓力下,操作上表現包括行為改變,認知改變,以及慎重地接觸新信息和新認知。”鑒于本文的角度是研究認知失調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以下選擇幾點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較為密切的觀點加以論述。

1.“失調”的內涵及產生原因

費斯汀格認為,元素就是認知,而“失調”和“協調”這兩個術語指的是存在于成對“元素”之間的關系,這些成對元素之間存在著三種關系:無關、失調、協調。當一個認知元素對某個其他元素全然沒有含義,它們之間就存在著無關的關系。當一個元素緊跟著另一個元素的反面,那么,這兩個元素處于失調關系中。相反,當一個元素緊跟另外一個元素的同方向,那么,這兩個元素間存在著協調關系。為什么人們的認知會產生失調?費斯汀格認為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1)發生了新情況或者知道了新信息,它們同已經有的知識、觀點或行為有關的認知產生了至少暫時的失調;(2)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出現新的、不可預見的事情或者信息,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產生失調的現象;(3)邏輯上的不一致、文化習俗的差異等都可以產生失調現象。

2.減少失調的方法

失調的出現,產生了減少或消除失調的壓力,促成了減少失調的行動,費斯汀格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減少失調:(1)改變一個行為的認知元素。如果有關環境的某些知識的一個元素同一個行為元素之間存在著失調時,通過改變行為的認知元素,使它與環境元素相協調,能夠消除失調。(2)改變一個環境的認知元素。通過改變與該元素相應的環境,有可能改變一個環境的認知元素。(3)增加新的認知元素。

3.來自強迫服從的失調

強迫服從是指由提供獎勵或由威脅性懲罰所產生的表面上的服從,但內心觀點并未改變的情況。這樣,一方面存在著與所涉及的觀點或信念相應的認知元素,另一方面存在著與外在或陳述相應的認知元素。這兩組認知元素明顯地彼此失調。很顯然,獎勵或懲罰的程度,即提供獎勵的吸引力和希望程度,或威脅性懲罰的不愉快和不希望程度,是一旦服從表現出來后產生失調程度的重要決定因素。太大的獎勵或懲罰只會產生很少的失調。

二 認知失調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契合”

“失調”的內涵、原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相契合?!笆д{”即一個元素緊跟著另一個元素的反面,而造成失調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發生了新情況或者知道了新信息,這些信息同已有的知識、觀點或行為有關的認知產生了至少暫時的失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會的要求同人們實際的思想水準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因。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政治表現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距離,很難完全一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使兩者趨于協調。在某種程度上講,“失調”的內涵、原因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個體心理上的表現,它們只是在不同學科上的表述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實質。

社會支持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相契合。社會支持理論認為,社會群體是個體認知失調的重要來源,也是消除和減少可能存在的失調的主要來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社會或社會群體。如此看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認知失調理論中的社會支持理論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所傳遞的思想政治觀點,正是引起人們認知失調的來源,但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正是消除或者減少人們認知失調的主要來源。

減少失調的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契合。在實際應用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減少失調的方法。減少失調的方法主要有改變行為認知元素、環境的認知元素、增加新的認知元素等。而這三種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指導行為,行為反映思想,而當通過組織、引導受教育者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通過在活動中改變人們的行為,從而改變人們的主觀世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 認知失調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1.利用認知失調理論,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認知結構的不協調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認知或認知結構是個體對環境、他人及自身行為的看法、信念、知識和態度的總和。認知失調將會造成特定的心理壓力,并使人們產生一種求得協調的動機。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使教育對象產生認知上的不協調,而是怕他們產生認知上的不協調,因此,就造成了老師說什么,他們聽什么、記什么,從來不問為什么。這種“師道尊嚴”,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能在言語與行動上產生不協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使教育對象產生認知上的不協調,只有這樣,教育對象才能產生學習與認知的積極性。首先,應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內化的能力,才能使教育對象自身的認知圖式產生由不協調到協調的過程。其次,發揮課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量把課外活動組織成“三貼近”實際內容,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學生只有接觸、了解社會,接受豐富的信息,產生信息與信息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對社會、對道德認知的不協調,激起求知的欲望,達到認知協調。

2.利用認知失調理論,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第一,激勵原則。認知失調理論認為,處于強迫服從情境中的失調,往往是因為有獎勵及懲罰措施在制約著人們,使他們為了獲得獎勵或避免遭受懲罰而“違心”地做出外表上服從的行為,這樣就產生了認知失調。這種認知失調因獎勵和懲罰而產生,也可以通過獎勵和懲罰來消除或減少。認知失調理論研究指出,太大的獎勵或懲罰只會產生很小的失調。因此,在獎勵和懲罰過重的情況下,從改變個體內心觀點的角度來講效果并不理想。與懲罰或獎勵過重相比,當懲罰或獎勵相對較輕時,常常更容易發生緊跟著公開服從之后的內心觀點的改變。這樣,如果除了公開服從之外,我們還想使教育對象的內心觀點得到改變,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提供的獎勵或懲罰剛剛足夠引發外在的服從。實施嚴明的獎懲措施,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但為了收到最佳的效果,在實施獎懲時,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要把握好一個度,使人們真正在思想上有所轉變,做到表里如一,從而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理想效果。

第二,滲透原則。根據認知失調理論的研究,處于被動接觸信息的情境時,人們是否避免或規避會產生或增加失調的信息材料,要取決于他們對材料的預期或對材料的早期判斷。那么,如果能夠創造出這樣的情境,對某些信息的預期和早期的判斷能減少失調,材料本身實際上是增加失調的,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更大的失調。這樣可能更容易使他們改變原有的觀點,接受新的觀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發現受教者認知不協調的地方,發現其思想狀況的薄弱點,找準癥結,精心創設特定的教育氛圍,對教育對象進行特別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和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影響、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

3.利用認知失調理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內容

通過改變行為的認知元素,行為元素所代表的行動或情感也就改變了,失調就能夠消除了。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大量涌現,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使自己的行為與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倡導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勞動教育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徑,如參加義務勞動、實習勞動、家務勞動等。只有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加勞動,不斷總結在勞動過程中的體驗、感受與認知,鞏固勞動鍛煉所取得的成果,才能使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并在價值的實現中感受愉悅。

通過增加新的認知元素,而這些認知元素又能產生新的協調關系,就會減少失調。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引入新的認知元素,使教育對象的認知結構趨于和諧。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環境與社會關系,人們的認知結果不穩定,極易變化,也缺失一些必要的認知元素。尤其是青少年,他們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性的發展還不完善,對自我和外界對象的認識缺乏客觀性,評價水平較低,新的認知結構正在構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針對其某些認知元素的缺失,及時地引入新的認知元素,增加那些能減少整個失調的新信息,從而減少失調的程度或消除失調。

參考文獻

[1]〔美〕利昂?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鄭全全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琳.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新世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綏化學院學報,2010(3)

篇(4)

關鍵詞:基礎護理學;項目教學法;信息傳播模型;實踐

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水平逐漸提高。護理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與技能基礎,還應該具備較高的人文溝通與綜合處理問題的職業能力。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護理專業的發展,改革勢在必行。我院一直積極探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踐行護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項目教學法日前也已經在護理專業主干課程中進行了試點與推進。我們在《基礎護理學》項目教學法的改革與應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進行如下的思考與探討。

1基于信息傳播模型的項目教學法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嘗試

1.1傳統課堂的信息傳播內涵

信息傳播模型認為,信息的傳播有四個要素:信源、信息、通道、接收者。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學習的過程可以概括為“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兩個過程[1]。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信源(課程知識點)經過教師的加工理解,進行信息編碼,經過通道(學生的聽、看等途徑),進行二次的編碼綜合,還原為學習到的信息成果。通過信息傳播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傳統課堂的兩大弊端:一是信息傳播過程中,教師的信息理解偏差、學生的堂上關注度及紀律等要素,都能成為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干擾信息。根據香農的信息傳播模型[2],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噪音信號的干擾,影響信息傳播的效果。二是,傳統課堂的傳播方式為“教師學生”單向傳播,限制了學生的主觀創造性。

1.2基于信息傳播模型的項目教學法,能有效的翻轉課堂

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驅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2001年,“項目教學法”被引入我國[3],主要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講授式,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轉化為“項目”。從信息傳播視角,項目教學法優勢在于:一是降低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錯誤信號(噪音)干擾。改變傳統的堂上“知識傳遞”、堂外“知識內化”的過程。課前“知識傳遞”、課上“知識內化”。學習的第一步是先主動獲取信息,信源又是規范的視頻與直接資源,可以避免教師編碼偏差及堂上紀律等要素造成的師生噪音干擾,提高了知識傳遞的質量。二是,將信息的傳播拓展為雙向循環過程,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堂上討論體驗式的“知識內化”,也更有利于相互的啟發與知識吸收??梢哉f,根據信息傳播模型原理,利用項目教學法,能有效的實施翻轉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與信息(知識)傳播的有效性,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值得嘗試的一種途徑。

2項目教學法應用于《基礎護理學》的設想與實踐

2.1《基礎護理學》的課程地位與性質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一門必修課,屬于職業能力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護理實踐技能。它承接著醫學基礎課程與護理專業課程,開設于護理專業第二學期,是臨床各專科護理課程的基礎與橋梁。在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涵蓋兩方面的意義,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護理技能的訓練[4],所以從課程性質上來說,我們一般將它界定為理實一體課。

2.2我院《基礎護理學》項目化教學組織

本院自去年開始,為滿足教師對項目化教學改革的需求,先后派出骨干教師外出系統性學習了項目化教學方法理論,并將專家請進校園,開展全院性項目教學法培訓。《基礎護理學》作為全院第一批項目化教學改革課程,在去年與今年的上半年,通過教研組老師的討論與修改,基本完成了項目教學法的項目重組與內容設計,并在對口護理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2.2.1內容組織重新整合的項目教學法,以闌尾炎、股骨頸骨折、肺心病、糖尿病、宮外孕、貧血、顱腦損傷、小兒腹瀉等病例情境將常用護理技能與急救技術進行貫穿。共整合出11個模塊(見表1)與子項目若干(見表2)。2.2.2教學形式以項目一子項目3《運送法》為例,教學過程:(1)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APP在班級群里推送《運送法》課件與微課視頻及任務導學單,讓學生觀看自學。(2)學生以組為單位參照導學單進行學習與練習體驗(理論學習運用學院圖書館與教師網絡微課資源;練習以組為單位,運用了本人前期課題建立的開放式實訓中心資源)。(3)通過課前的準備,學生基本掌握了《運送法》的操作,課堂上,將運送法分解為三個板塊:運送前的與患者溝通交流、運送前的各種準備、運送操作。分別小組情境展示三個板塊操作情景劇—小組間討論與互評—教師指導及結合掌握程度的技能規范。(4)分組規范性體驗與技能完善練習。(5)情景劇評比形式,檢測技能掌握度。

3項目教學法引入《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有效性

3.1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項目教學法的開展,以學生為主導,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學生分組課前根據任務自學準備,課上結合項目情境進行角色模擬等展示,然后學生討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著指導的作用。這種先自學后授課[5]的教學形式,以學生先行體驗為主,學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源的構建者,有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

3.2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以“學習-實踐-創新”為主線[6],堅持實踐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性情境為載體,讓學生在做中學、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自我分析與解決任務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自我的思考結合教師的指導,摒除了堂上關注度、紀律等要素的噪音干擾,比單純性教師講授更有效。

3.3豐富了課堂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

將授課內容整合到職業情境中,通過學生自學,在課堂上展示學習的效果并討論,這過程中用到的諸如情境模擬表演、小組式討論等方法,改變了傳統職業教育課堂氛圍差、教學效果不佳的現狀?!皩W、找、演、看、想、聽、議、做”的過程中,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與互動性。

3.4強化了職業實踐

有別于傳統課堂的“老師講授-操作演示-學生模擬練習”形式,項目化教學法以“會做”、“解決問題”為最終落腳點與評價標準,符合《基礎護理學》課程性質要求,強化了動手能力,提高了職業實踐教學效果。

3.5有利于教學相長

在課堂討論與教師指導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提出的問題與視角,并不是每位老師都可以預期的。作為項目化教學的指導老師,必須不斷的豐富自己專業與相關知識,提高課堂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對教師的自我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4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

4.1問題

在《基礎護理學》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1)項目化教學,將理論知識整合融入到項目的設計中,以學生“做中學”為主旨,特別適合《基礎護理學》中單一實操項目??墒牵脦讉€項目貫穿整個《基礎護理學》所有的理論知識點,很難做到,勢必影響諸如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等理論知識的系統性。(2)結合職業教育學生的學情,《基礎護理學》應用項目化教學,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知識與技能要求較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主動性、自學能力及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發現,有部分學生自學能力欠佳,學習較為吃力。(3)一個項目的課堂組織與完成,需要同學課前的大量自學與準備,也需要課堂上的因勢利導及課后的指導延伸。這對教師的能力要求也很高。(4)由于護理技能操作與工學實踐有一定的區別,護理服務的對象是人而非機械,這就要求《基礎護理學》的學習,學生不但生會做,而且要做規范,還需要做的讓患者滿意。這里面涉及到復雜的人文護理與評判性思維的方法。有些項目,傳統的兩學時無法完成,要保障項目教學法的實效而非走過場,還需要學時的調整。

4.2對策與思考

(1)提高認識在項目化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也有很多爭議:有些老師是唯項目教學論,認為項目化教學是改變目前職業教育瓶頸問題的萬能良藥;有些老師與同學則是反對項目化教學,認為這種教學不利于醫學教學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其實,項目化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與理念,它為我們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作為一線教師,首先要善于接受新的方法,把它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體會很好的磨合、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的整合,做到真正的“以教促改”。(2)注重團隊的協作項目化教學改革,需要老師以團隊的力量對課程進行整體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老師與同學的集體智慧去不斷完善。(3)整體設計做到一門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需要從課程自身、課程與專業其他課程銜接等角度整體設計,比如改變傳統的授課組織形式、課時分配及授課時間等等。(4)素養提升項目化教學改革,對學生與教師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人文素養都是一個挑戰。學生需要在項目化教學改革中不斷改進學習方式與方法;教師需要在項目化教學改革中提升自己專業素養,更好的指導項目的開展。(5),靈活運用項目化教學改革,并不是對其他教學方法的否定,我們在實踐中,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的優勢,展開任務教學。比如,有些理論知識,我們可以結合講授與PBL,來保證理論的系統性;有些操作,堂上情景表演可能觀看效果不強,甚至由于同學操作的不規范性,可能會起到誤導作用,那我們就可以結合目前的在線教學APP及同學都有的移動手機,將同學自己的操作轉為視頻,利用多媒體形式堂上展示,保障了操作的可視性與討論規范的及效性。

5總結

篇(5)

總體說來,90后具有思想解放、思維活躍,自我中心意識強、個性張揚,注重個人成就、功利性強,敢于挑戰,富有創新意識、知識面寬,愛好廣泛,綜合素質較高、追求新奇時尚,重視個人享樂等品質。針對他們的教學模式應變得更為活躍而開放。內蒙占師范大學國際現代設計藝術學院媒體專業針對本科三年級、四年級的專題設計及畢業設計,實施了重要的教學調整與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減弱課堂灌輸式授課,增強項目教學實踐。值得指出的是,實踐教學許多高校都已經提出,我院媒體專業在操作環節實踐力度及實踐影響力上,在內蒙占地區做得相對較好。

一、項目教學的課堂引入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是目前中國教育界普遍認同的教育改革思想之一。在藝術設計教學領域,大致的含義就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真實項目任務,了解并把握每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方案陳述等。

我院媒體專業本科三年級、四年級在教學模式上,積極采用項目教學法,并深化理解這一教學方法。過去,我們在影片KTV、欄目包裝、全息展示等專題設計上采用項目教學法時,項目是虛擬的;而現在,我們把項目實體化、市場化,讓學生真題真做,有意識地理解真實項目的運行,促進教學與社會的銜接。這就是項目教學課堂引入的基本解釋。課程設計基本按照情境要素、任務要素、組織要素、過程要素、評價要素五個模塊進行。其中教學情境,也就是項目選題的背景來源,是我院項目教學的優勢,也是發展的核心問題。主要依靠社會招投標項目、委托設計項目、自主研發項目、公司合作項目、教師個人項目多個渠道,尤其以公司合作項目、教師個人項目為主。鼓勵學生參與民族文化創意項目。

二、項目教學的社會導出

項目教學的社會導出主要是指項目教學成果在社會上的應用。學生創意作品應用案例逐年增多,進入學院設計研究院工作并參與實際項目的學生數目也逐年遞增。其中,媒體專業學生(本科)作品實際應用案例較為豐富。從2010年至今達到近20余項,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在內蒙占地區首屈一指,與全國發達地區設計制作水平接近。包括鄂爾多斯地方臺黃金時段每周一期的文化類節目《文化鄂爾多斯》策劃與制作、內蒙占電視臺少兒頻道《健健康康長大》欄目的欄目包裝,通遼民俗博物館全息投影展片設計制作,勤牧羊肉品鑒店全息投影展示,以及多個房地產樓盤IPAI介紹、樓盤建筑動畫等。

這些項目有些是公司項目,有些是教師項目,但都有大量的學生參與,很多內容轉變為課堂教學內容、課堂討論內容、課下作業內容、學生參賽內容等,扎實豐富了專業教學。

三、項目教學的學生適應性

90后青年具有很強的時代表征,用老舊過時的教育形式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會讓學生質疑輔導員和老師的工作思路和能力,引發學生逆反、排斥的心理。

1.項目執行需要介入市場,符合90后敢于挑戰、熱衷實踐的特點。項目教學中重要環節之一即是將方案從紙上走向市場,在市場中檢驗和應用,鍛煉了學生的執行力。執行過程主張學生自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主張學生通過與市場甲方溝通協調,實現方案的采用和應用。我們發現,90后學生具有80后不具備的膽量和膽魄,不懼怕社會和考驗,往往能夠超過教師預期完成執行部分。比如媒體專業一名同學,將畢業設計選題與呼和浩特天使公益協會相掛鉤,積極主動推薦自己為公益協會服務。協會決定讓他參與活動策劃、活動宣傳等項目。期間,該學生發揮專業特長,主動為協會制作宣傳片、海報、微信推廣等媒體建設,擴大了協會的宣傳效果。這名學生的畢業設計就不單單是一次專業領域的作業匯報,而是一次主動性的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執行實踐。最終,他收到協會相關人士的彎定,并得到了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

2.項目成果具有經濟回報,引導90后正確對待功利與成就。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90后大學生崇尚趨于功利化和現實化的價值標準,他們關注的問題越來越實際,追求利益與成就,質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傳統教育思想。這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引導90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項目教學成果回饋于市場,附加一定的經濟效益。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學生。但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回報,是項目教學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重點內容之一。教師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課堂討論、個人總結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認識經濟回報、機會回報、名譽回報、人際回報等。比如,一次合作公司的勤牧羊肉品鑒店的全自、投影項目中,5人小組制作片子,得到了近1萬元的經濟收益,學生之間如何分配引起了一些小小的波瀾,這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后將錢款轉變為小組的設計基金,而不是分給個人,鼓勵小組學生利用錢開展新的設計項目,或作為小組設計活動的儲備金。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項目教學的教學內容從知識傳授提升為人格教育,引導學生將物質利益的消費主義向鼓勵機制轉變,真正實現學生素質道德教育。

3.項目完成需要多方配合,培養90后團隊協作精神、建立互助學習模式。項目教學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處在網絡時代的90后大學生,他們從網絡中獲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識,接收著新技術、新理念、新思潮的強烈沖擊,他們的信息量絕不亞于教師的知識量。因此,項目教學的宗旨之一,就是鼓勵和帶動學生之間的互助型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學生之間更為平等,沒有師生角色間的敬畏,更能針對問題直抒己見,做到深入討論和補充,在互相學習中起到良好的啟發作用,可以說,這種教學方式帶有一定的自主、自覺性,比較適合于活躍的90后學生。另一方面,團隊協作有助于培養90后大學生與人協作的能力。

四、項目教學的孵化基地

篇(6)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承;融通;超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5-0069-05

新課程還在前進中,當我們前行時,會時不時回望來路,檢視腳步。既看看曾經走過的地方,是不是還有賞心悅目的風景可以流連,又看看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哪些是堅實的足跡,哪些是趔趄的屐痕?

語文,是一個極為引人關注的學科。這不僅因為它是其他諸學科通用的符號體系,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基礎性和延展性的作用,還因為語文學科作為母語學習,在數千年的語文教育傳統中積淀了太多的東西,這些東西成為了我們的遺產。遺產,是一筆財富也是一種負擔。語文教學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建構自己的學科主張和課堂范式,必然繞不開祖宗留給我們的語文教育傳統。在語文教學論大廈林立的今天,傳統這片曾經的“廢墟”是不是就讓課程改革的“推土機”鏟去所有的磚瓦木石,將其夷為平地,還是爬梳剔抉,作一番甄別,用揚棄的態度清理“廢墟”?

筆者以為,語文教學對待傳統的正確做法可以概括為如下三個關鍵詞:傳承、融通、超越。

中國語文教育傳統中有許多主張和做法是符合人類語言學習規律的,其中不少耦合現代教育理念,這在語文教育傳統中占的比重頗大,可以直接傳承。

1.學思結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辈还苷Z文教育行進到何時,到何種地步,“學思交融”,是一條永恒的教學原則。只學不思,止于接受,所學無法內化,更遑論有所創新;只思不學,止于空想,所思無法推進,更遑論有所建樹。因此,2009年1月4日,時任國家總理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于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系,知行要統一?!?/p>

2.文道并舉

韓愈在“古文運動”中提出“文以載道”,這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提供了歷史的借鑒。語文不僅是言語交際、溝通思想的工具,其文字背后更是潛藏著極為豐富的內蘊。語文教師必須依據課文的特點,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揣摩語言,從中感悟其人文思想的內涵,用語文的特有方式使學生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教益??梢哉f,“文”與“道”,忽視任何一方面,都是“半身不遂”的教學。

3.堅持實踐

語言習得是“口耳之學”,古代“習”字意為小鳥不斷振羽學飛,含實踐、訓練之義;古代教育中的“做功課”、“對對子”、“背誦”、“仿描”、“練字”、“札記”等,都是語言實踐的“童子功”。因此,“堅持實踐”,是語文改革必須始終沿襲的教學思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就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闭Z文教師不能用“多講”來增加教學容量,要盡可能多地留給孩子自主發現、探究的機會;不能用“多做”來擠占教學時間,要盡可能多地為孩子開拓想象、創造的空間;不能用“多問”來檢測教學效果,要盡可能多地引導孩子閱讀、思考、練筆,真真切切地煉就語文“真功夫”。

4.強調積累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處處留心皆學問”,古人的教學經驗啟示我們,語文教學必須注重日常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傳授的“做飯”方法,學生也銘記于心,并且對“蒸飯”、“煮飯”、“炒飯”也能說長道短,但他們仍然無法做出可口的飯來,那是因為他們缺少了語言之“米”。這“米”在何處?在于不斷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真正把古今語言的精華據為己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如果沒有語言積累作為基礎,想提高語文素養完全是空中樓閣。

5.道德文章

古人把做人看得比做學問更重要?!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既體現了科學,也體現了謙遜;“吾養吾浩然之氣”,讀經典不是為了飽學,而是為了修身,做學問和做人是統一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典接受得多了(這里的“詩書”應理解為詩經和尚書,用以借代一切經典),人的氣度、氣質、氣色就不同了,就有光彩了??梢姡瑐鹘y語文教育中滲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體現著對人的現實生活的關注,張揚著作為道德主體的人的精神價值,這也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和思想動力。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學習語文之時,要始終保持一種追求人文的自覺和擔當,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嚴,把人作為萬物的尺度;要著力追求完人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要重視弘揚當代主流價值觀念,提高文化意識和人格修養。

中國語文教育傳統中,精華絕不止以上說的這幾點,這里舉其數端,即可看到一些祖宗的東西并未銹蝕、腐朽,而是充滿著生機、活力和價值。

當然,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些是需要融入新質的,對傳統加以改造,使傳統中部分主張和做法與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工藝整合融通,是“和合思想”在對待語文教育傳統問題上的體現。

1.傳統語文教育的“現代味”

“因材施教”,在孔子那里是指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施以不同價值目標的教育,“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克服性格弱點,促進每個人智能優勢和品格的發展。的確,由于人的遺傳、成長環境以及心理發展在向度與水平上均有很大差異,在教育愿景和教育方法上是不能“一刀切”或一視同仁的,正如水稻、小麥、果樹和蔬菜等種植方法千差萬別一樣。但中國古代(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時代)師生席地而坐的談話式教學和國外的“超小班化”教學,在我國的教學中實施起來就有些困難。我國現行的基本是大班額授課,每班少則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這樣的模式和現狀,要求我們賦予“因材施教”以新的理解,也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僅僅指個性)確定不同的教育期待和教育方案,不用同一把尺子、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只是希冀所有學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給一切人以一切教育”,給所有孩子以發展機會,盡可能體現教育的公平與民主。

現實中,人們對因材施教的理解,往往高懸在觀念的層面,沒有將教育原則和方法落實到實踐中;有些是在方法上采用了,但并沒有以因材施教為依據對教育行為或事實進行評價。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導致的結果是一致的:關注了少部分學生的發展,而忽視了大部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比如公開課上只給一群“天才少年”盡情發言、充分展示;平時教學中只以中等認知水平為參考來安排進度;期終測試中用統一的試卷檢測學業成績的評價方式等等,都是不符合現代“因材施教”所昭示的公平民主原則的。

可以說,“因材施教”的思想源遠流長,擁有2500余年歷史的它已深深地植根于眾多教育人的心里。但現實中的教育仍然是將其作為教育原則的多,而將其作為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的就很少,將其作為教育思想的就更少,將其作為教育評價的就鮮見了。然而,教育面臨的是“因材施教”的客觀需要(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人),所以,教育只能是也必須是“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與教育的客觀需要相適應。如何根據現狀來正確活用它,發展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延展、去修正、去完善。

2.現代教學工藝的“傳統范”

語文,歸根到底,是引領學生在言語生命活動中去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而這“家園”,應該是以祖國傳統文化為底色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傳統文化教學的分量,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扎扎實實地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但人文素養教育不是通過說教來實現的,不是通過灌輸而獲得的,是讓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體驗、相互影響而豐盈起來的。所以,在現代教學流程中,除了汲取語文教育傳統中許多經典主張與做法外(如前“傳承”中所列舉的),還要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學生時刻浸潤于一個無痕的傳統文化場中。比如,在看到花朵凋謝時,就引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看到柳樹成蔭時,就吟誦“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滌”;看到月影婆娑時,就玩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憂愁時,就感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別時,就贈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自勉時,就高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如此潛移默化的濡染使學生思想隨之凈化,行為獲得矯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養也隨之得以生成。

說到現代教學工藝,就必須提到一個新概念――現代教育技術,包括我們熟知的多媒體,以及現在已崛起的電子白板。多媒體、電子白板進入語文教學課堂,這是時展的必然。它為語文教學改革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模擬場景來打破時空局限,化抽象為具體,化宏觀為細微,化靜態為動感;多種功能集于一身,傳統的黑板和現代信息技術融為一體。這在減輕教師勞動負擔、節省教學時間、增強課堂密度、提升教學效果等方面顯示出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和優越性。語文教學中,如果完全拒絕這種現代文化的進入,那是違背發展規律的。在運用現代媒體工具時,盡可能體現濃郁的傳統氣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多媒體課件的畫面用水墨意蘊的手法來表現,識字教學中用多媒體演示漢字演變發展的過程,帶低年級孩子進行《三字經》的經典多媒體誦讀,詩詞教學中用多媒體補充相關的古代書法、繪畫、曲譜的欣賞,在規定教材中融入猜字謎、對對子、歇后語等傳統文學樣式的品讀……總之,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讓學生既品文化,又悟做人,語文教學之舟才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洋溢著鮮活的時代氣息遠航!

一切傳統中均有糟粕,語文教育傳統也不例外。今天的語文教學如果還是不分青紅皂白,凡傳統者皆全盤接受,顯然是不顧后果的“自掘墳墓”。潑臟水時不能把精華一起潑掉,但也不能因為溺愛傳統中的精華就連臟水一道留存。該潑的臟水一定要潑掉,即便有些是“曾經的好東西”,到了今天,它們已然腐爛,就沒有留存的必要了。

超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批判。

1.批判傳統語文教育的目的論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讀書就是為了追求金榜題名,改變自己的生活狀貌,提升政治、經濟地位。讀書做官、經世濟民是求學的最高愿景?!皶凶杂悬S金屋”、“學而優則仕”、“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沿著這樣一種純粹實用主義的傳統源頭,中國的教育走上了“應試”之路: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圍繞考試來建構教學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它偏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其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的甄別、選拔功能,使學生除了會解題,而無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解決問題、正確推理、聯系實際、人際交往、吃苦耐勞等終身受益的各種能力。從這樣的教育模式中走出來的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毫無抗擊力的低能兒。

最具人文性的語文學科,也不可避免地浸沒于這強大的應試逆流之中。因為片面追求升學率,語文被迫放棄了整體把握,放棄了品讀感悟,放棄了沉潛涵泳,取而代之的是條分縷析,是被割裂的知識點的羅列,是無法窮盡的機械的記憶和訓練。語文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就在這了無生機的乏味中慢慢僵硬了,原本以促進學生言語生命舒展為己任的語文也漸漸遠離了它的本質意義,異化為學生和教師的一種痛苦而無奈的負擔。

語文,必須立刻停止如此前行的腳步,站定、回首、反思。語文是一種文化,傳達的是思想感情,承載的是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人類的文化成果。因此,語文教育的目標應是借助語言文字,在正確理解、深刻體悟和靈活運用的過程中,感受母語的豐富魅力,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積淀自身言語發展的文化基礎和精神力量。說得簡單一點,也就是用語文的方式去促動學生言語生命的盡情綻放和自由生長。這才是語文應該遵循的方向,才是語文真正意義上應該回歸的路。教育家葉圣陶早就指出:國文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八股的流毒。八股與應試,是語文的死敵?;钌奈谋颈唤┯不豢赡苁箤W生受益。要走出國文教學的誤區,必須告別八股的模式。葉老的精辟論斷以及活生生的語文現狀警示我們,如果還以傳統的功利目的論的視角來觀照語文,來理解和演繹語文,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只能走向自我消亡的不歸路。

2.批判朱熹式教學的“字字而議、句句而論”

南宋理學家朱熹倡導“字求其訓,句索其旨”、“字字而議,句句而論”的學習方式,對當時的學術界造成深遠的影響,語文教育傳統中的講究“考據”正是來源于此。對這個教學觀點,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古人所說的“考據”,指研究歷史文獻或歷史問題時,根據資料進行考核、證實和說明。戴震稱之為“制數”,后來段玉裁改為“考核”,姚鼐則稱之為“考證”,都是一個意思。這種用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對待文獻記載的思想和做法是完全必要的;遷移到語文教育中,如果將之放大變形,發展到一味“鉆牛角尖”、“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地步,那顯然就不可取了。

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不少的古典詩詞,還有不少名家名篇的節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認真地尋查作品的出處,閱讀作者的原文,了解它的寫作背景,對準確解讀文本是大有裨益的,一味地照本宣科可能會導致誤人子弟的后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考據”是語文教師在教學前的必做功課。那么,教師精心查找出來的第一手材料,該如何與自己的教學內容緊密相融呢?哪些需要告知學生,哪些只需教師了解,告知的部分以什么方式呈現,在哪個環節中出場,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這些都是每個教師要好好考量的問題。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情,不同的課堂環境,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就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千萬不能處處去“考據”,也不能視“考據”為本,視“考據”為上,更不能見“考據”就大張其用,以至嚴重削弱了對原文本的閱讀分量。

比如,有的老師拿到新版第九冊語文教科書后,發現《墨梅》一詩的文字,與過去的版本有所不同:“朵朵花開”改成了“個個花開”;“顏色好”改成“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中的“留”改成“流”。于是搜索王冕《墨梅圖》的真跡,明白了教材是以此為據改動的。翻閱古詩詞辭典及古漢語詞典后,了解了“個”和“流”的意思和用法,但這些在實際教學中不必“挖”得纖毫畢現,更不必和小學生去做考據功夫。小學階段學習古詩,要求學生“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就行了,否則,遠遠超出他們認知水平的強行灌輸,帶來的是本末倒置、荒廢有效時間的負面效應。

3.摒棄傳統語文教育的消極評價方式,尤其要堅決反對體罰

傳統的語文教育中,常把圣人之言奉為應該堅守的信條,以今天的教育理念來反觀,就會發現其中潛隱著一些消極思想。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上等之人,不教成人;中等之人,教育成人;下等之人,教不成人”,這是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給教育帶來的無形戕害,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教育思想至今還殘留在部分人的心靈深處。再者,傳統教育認可的體罰方式――從戒尺責打到面壁思過,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漫漫歲月后,仍能于當下的學校教育中,找到其“不朽”的痕跡和形態的“變種”。

究其根底,那是因為傳統的語文教育中,教師主宰一切,學生僅僅是被迫承接的受動者,無需思考,無須評判,更不能反詰。這一過程中,學生已被異化為器物,他們的情感、思想、心理、個性都被忽略甚至壓制。他們只有一個任務,就是全身心地以聽代思、以記代想,其它的任何念頭都要被棍棒鞭打出局。但在今天,時代的變革,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允許教師再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了,現代社會更注重的是人的本身――人的潛能、人的發展、人的個性和人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學生觀和評價觀。

語文教育首先要把學生看做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尊重學生作為“人”的地位和作用,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心理需要,關注他們的個性差異。也就是說,教師首先看到的應該是“人”的全部因素,其次才是學生的認知活動,才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學生的認知活動也只有在成為了充滿生命意蘊的人的活動的時候,才能煥發出巨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教育,是把人培養成“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周國平語),消極評價、語罰體罰,不僅離學生的人性培育十萬八千里,也極大地破壞了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模仿和人性觀照。

收稿日期:2013-02-22

作者簡介:徐芳,南通市實驗小學(江蘇南通,226001)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Educational Tradition

XU Fang

(Nanto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tong 226001,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欧美|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av无码av无码专区| 山东熟女啪啪哦哦叫|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的网站| 黑人大战欲求不满人妻|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侵犯人妻教师波多野吉衣|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丿按摩|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官网|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无下载|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一|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视|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大色综合色综合网站|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视频|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