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要求

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要求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7 14:5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要求

篇(1)

【關鍵詞】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風險

我省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時間短,規模較小,處于初創和發展期,隊伍年輕,雖然學歷配置合理但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企業的有效理財目標必須與企業當前的經濟和管理狀態相適應,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資本增值最大化和債務人償債能力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理財目標應由利己型轉向利他型與利己型的統一,由企業價值最大化調整為在保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時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吸引和獲取優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識結構及良性知識流。這也正是提高和確保企業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1、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的影響因素

高新技術企業是典型的風險企業,他們大多在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進行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具有動態特征和不確定性,高新技術企業的任何經濟行為都涉及風險問題,且程度大于其他企業。其風險問題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戰略風險。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復雜化,企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多,戰略風險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2)技術創新風險。對于高新技術投資項目而言,其擁有的技術具有明顯的創新性、獨特性和抗模仿性。

(3)產品風險。產品或服務最終都需要通過市場進行銷售或交易,產品或服務及其技術都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而市場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導向的。

(4)經營管理風險。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對管理者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它要求管理者能洞察市場信息、風險,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從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展。

(5)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可以說是各種風險的綜合體現。在真實、可靠、及時的前提下,企業的經營情況都可以通過財務信息顯現出來。

2、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建立的原則

(1)多元化原則

一方面高新科技企業的高風險、高回報決定了其理財不可能一成不變,而應是多元化的理財目標的集成,即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的有機結合。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對立統一關系決定了企業為實現長遠目標而放棄某些眼前利益。因此,理財目標如果不能體現企業的長遠發展思想,必然會導致理財目標以犧牲長期利益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為。另一方面企業的理財目標,特別是短期理財目標要隨企業的具體環境而進行調整,即使在相同環境下企業也應因自身條件的不同而做出不同選擇。

(2)競爭原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市場競爭主體,為實現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提升是通過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來完成的。而市場競爭機制為其提供了外在環境保證。

(3)利益共享原則

知識經濟時代資源配置的主體是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不僅僅是所有者,高新科技企業的理財目標必須充分體現知識員工這一主體利益。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合作關系,強調雙贏。

(4)目標融合原則

經濟性目標強調對經濟效益的追求,這是由企業經營性質決定的;社會性目標注重對社會效益的追求,這是由市場主體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以往傳統企業更多強調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高新科技企業的知識資源具有共享性和可轉移性,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入,企業對知識的要求和應用將更加取決于社會對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從而就要求高新科技企業更加重視其社會責任。

3、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以上建立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原則,高新科技企業理財目標應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戰略目標,即保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時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吸引和獲取優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識結構及良性知識流;第二層次是具體目標,即高新科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具體理財目標。根據我省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和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企業總目標以及企業內外部環境的特點,應分別確定相應的企業理財具體目標。

(1)初創期

早期階段,風險因素多,收入不確定性大,與商業銀行的貸款原則有很大出入。商業銀行是典型的“風險厭惡”者,其青睞的對象是發展成熟且收入穩定,高新技術企業也無法發行債券集資。這個時期企業主要任務是使該產品成功的進入市場以實現商品化。一旦產品符合市場的需求或成功的創造出需求,就需要進行批量生產,企業也相應的需要完善和擴展其組織結構及生產設備設施,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此時企業的成功率仍然很低,籌資的方式還是很受限制,因此盡管可能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但籌資壓力依然十分大。因此本階段理財工作還要以籌集資金為主,籌資數量最大化仍是其理財的具體目標。

(2)發展期

這時企業的軟硬件建設已趨向成熟,組織結構較完整,發展速度雖然仍可能保持很快,但一般不會再以遞增的速度發展,此階段企業生存已不是主要問題,提高經濟效益和獲利成為企業首要目標。權益報酬率是由凈利潤除以所有者權益所得的值,反映了企業全部權益性資本的獲利能力,可以衡量企業的經濟效益,高新科技企業應選擇權益報酬率最大化作為理財的具體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積田,儀秀琴.管理會計[M].科學出版社,2009(02).

[2]陳瑩.淺談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趨勢與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4(20).

[3]王虹英.企業價值最大化應是我國企業的最優理財目標[J].財會通訊,2007(05).

[4]趙會軍.論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3(0l).

[5]吳偉,陳功玉.高技術產業化影響因素的結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06).

基金項目: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0147)。

篇(2)

關鍵詞: 財務管理、問題、目標、風險、作用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ledge economization of new economic era,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my domestic enterprise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real problem, at target, content, in more close to the advanced western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mak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really reflect the value the function of management, the article about this discussion.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arget, risk,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現在經濟全球化和競爭國際化、知識經濟化的新經濟時代, 企業管理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管理也應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進行創新。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已顯示出不適應性,如財務管理目標不夠合理, 在成本管理中涵蓋的范疇偏窄, 對財務風險不夠重視, 等等。目前, 我們的企業如何結合自身的財務管理特點, 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財務管理工作經驗,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進行不斷創新, 以適合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重新思考

有許多人這樣認為, 企業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 很長一段時間利潤最大化被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最合適的目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 當前以利潤最大化為中心的目標正在變得過時。這一問題的核心是過分地重視和維持短期財務成果, 可能使公司急功近利, 在短期業績方面投資過多, 在長期的價值創造方面, 尤其是體現未來的增長得以實現的投資過少。因此,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必須重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

1.傳統財務管理目標的缺陷。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對上市公司而言)、“企業價值最大化”(對非上市公司而言)。這些目標是與物質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工業經濟時代相適應的, 其定位的產權基礎是“業主產權論”, 考慮的只是財務資本的產權所有者。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 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 要求企業必須考慮以下兩個重要因素, 對其財務管理的目標重新定位。(1) 在新經濟時代, 一方面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物質資本的地位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上升, 不同資本所有者對企業均有經濟利益方面的要求。這一重大變化, 決定了企業在新經濟時代其經濟利益不僅僅歸屬于股東, 而且歸屬于“相關利益主體”, 例如債權人、 員工、 顧客等。從“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的觀點出發,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重新確立。另一方面, 企業的財務信息“上網”后, 人們均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查閱到企業的財務信息, 大量的潛在股東都會實施對企業的投資計劃, 企業股東的數量會擴大, 股權更趨分散, 因而“股東”的概念更趨模糊化。(2)在工業經濟時代, 由于物質資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實際排它性等原因, 使得企業的目標結構中的社會目標和經營目標之間總是表現出一定的此消彼長的關系。而在新經濟時代, 由于知識資源與物質資源有明顯的差別。一方面, 知識資源具有共事性和轉移性,因而企業的成敗更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對知識形成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社會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重視其社會責任。另一方面, 知識資本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 能夠解決工業經濟時代因技術能力而無法解決的外部經濟問題。這使得企業財務管理關注社會責任成為一種可能。

2、對財務管理目標的重新思考。(1)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 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 改變了企業的資本結構, 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 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 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2)財務責任社會化。隨著各國經營管理的綠色化傾向, 許多企業都開始將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之中。企業的財務工作對非計量的社會效益很重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 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 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財務要求。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因為知識資源與物質資源的一個明顯差別是知識具有可享性和可轉移性, 它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入, 而企業對知識的要求和應用將又取決于社會對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因而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 如保護顧客、 支付公平的工資、 保持公平的雇傭和安全的工作條件、 支持教育, 以及主動參與清潔空氣與水源等環境問題。除股東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也不能忽視。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債權人、雇員、顧客、供應商、公司營運所在地的社區及其他, 必須認識到決策對他們的影響。這樣, 既有助于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 也有助于其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二、企業財務管理內容的重新思考

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及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 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 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 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但目前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 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 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此外, 企業財務管理中往往忽略了財務風險問題, 從而使企業損失增加。

1.加強財務管理中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 無形資產的多少是一個企業真正實力大小的代表, 也是企業能否興旺發達的關鍵, 這就必然要求企業管理系統中重要子系統的財務管理, 以其價值管理的綜合性特點與之相適應, 改進和調整財務管理中忽視無形資產投資及其決策評價的內容, 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 將無形資產價值管理作為財務管理重要內容。(1)企業應注重無形資產預測研究。國外企業非常重視預測及調查研究, 據有關資料表明, 在 1947 年美國

大型企業中只有20% 開展技術預測, 而到1966 年已達到90%, 1970年則達到100%。當代一些經濟發達國家技術預測的費用大體占科研經費的1%, 而其中研究開發力量強,采用進攻型技術政策的大型工業公司則占到10%。開展技術預測創造的新產品的盈利,國外估計為技術預測投資的50倍。(2)加強無形資產投資的籌資管理制度。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 但投入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中, 國家給予的支持是有限的。在歐美, 研究開發資金的70%左右是靠企業自己解決的。我國每年的高新技術轉化率大約為15%, 但發達國家的轉化率為60%至80%,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資金。如何從宏觀上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在微觀上如何吸引投資, 選擇適合本企業的融資方法, 以加大科技投資力度是當今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3)重視人力資本的管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員工隊伍, 就有了獲得財富的可能。傳統會計模式下, 企業不需要在會計和財務系統中單獨反映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 即使對人力資源方面投資也不進行資本化, 而是作為期間費用處理。

2.增強財務風險意識。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 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 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 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財務風險的存在, 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企業的財務決策幾乎都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作出的, 離開了風險, 就無法正確評價企業報酬的高低, 即風險與收益并存且成正比關系。一般來說, 財務活動的風險越大, 收益也就越高。如風險投資存在較大的風險, 同時也會因投資而取得風險報酬。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

篇(3)

[關鍵詞]勞動關系;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08)05-0091-03

[作者簡介]尹潔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北京 100083)

徐樅巍,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科技政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徽 合肥 230009)

文 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北京 100083)

一、新時代勞動關系發生的變化

20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各種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全球經濟模式的轉變,企業在經營戰略和運作模式上不得不作出重大的調整:如組織合并、重組、裁員、縮減開支、新管理手段的運用等。變革必然帶來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及工作方式的巨大變化,組織內勞動關系也將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制造業企業拋棄了延續半個世紀的內部勞動力市場,逐步轉向市場調控的勞動關系。日本企業在長期經濟衰退的壓力下,也不得不放棄長期雇傭的承諾,開始大量地解雇企業富余人員。與此同時,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徹底地將員工從“國家的人”和“企業的人”轉變為“社會的人”和“市場的人”,建立了基于勞動力市場的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的變化使得雇傭雙方尤其是雇員原先形成的心理平衡被打破,雇員以忠誠、遵從和努力作為條件換來的工作穩定感已不存在,他們因而對組織已不那么信任,忠誠度也相對下降,對工作缺乏安全感,流動頻繁,這些問題正嚴重困擾著企業。而造成如此多問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員工的心理契約被破壞。Robinson的一項調查表明,新員工在1年內離職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認為與組織之間的心理契約沒有實現;而在公司工作2年的員工中,有55%的人表示公司曾違背了他們的心理契約。

二、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

1.心理契約的概念。最早使用“心理契約”這一術語的是組織心理學家Argyris,他在1960年所著的《理解組織行為》一書中,用心理契約來說明雇員與雇主之間的關系,但他并未對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Levinson等人肯定了Argyris的發現,并把心理契約視作雇主與雇員之間的相互期待。美國著名的管理心理學家施恩Schein將心理契約定義為在組織中每個成員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間,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沒有明文規定的一整套期望。Kotter指出,心理契約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一份內隱協議,協議中指明了在彼此關系中一方期望另一方的付出與回報的內容。很明顯,這一階段的心理契約被普遍認為是存在于雇傭雙方之間的一種未書面化的、內隱的契約。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這種把心理契約視為雇主與雇員之間交換關系的隱性模式的傾向發生了變化。Rousseau認為組織是抽象的,它作為契約關系的一方只是提供了創造心理契約的環境,并不能反過來與其成員形成心理契約。雖然它的人可能個人感知到一個存在于雇員之間的心理契約并作出相應反應,但是,組織不可能“感知”,于是,她提出了一個更加狹義的定義,認為心理契約是個體在勞動關系背景下對雇傭雙方相互義務的一種理解和信念。Robinson、Kraatz和 Rousseau進一步指出這種信念指的是雇員對外顯和內在的雇員貢獻(努力、能力和忠誠等)與組織誘因(報酬、晉升和工作保障等)之間交換關系承諾的理解和感知。這種觀點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同,隨后很多實證研究都是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Herriot等人不贊同Rousseau等人這種對心理契約定義的簡化處理,而是把心理契約定位在個體和組織兩個層次上。他們認為,心理契約是勞動關系中的雙方即組織和個人,在勞動關系中彼此對對方應提供的各種責任的知覺,這種知覺或來自對正式協議的感知,或隱藏于各種期望之中,這種觀點比較得到人們的贊同。

綜上所述,雖然學者們對心理契約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在心理契約具有知覺性、普遍存在性、內隱性和動態性等特點方面學者們達成了共識,而且學者們一致認為它是影響企業與員工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心理契約作為勞動關系的基礎會隨著勞動關系的改變而不斷變化。

2.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分析。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出“知識工作者” 的概念,他認為所謂知識型員工是指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達文波特將“知識型員工”定義為創造知識的員工(如產品開發工程師)或是在工作中大量運用知識的員工(如財務審計員)。加拿大著名的學者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認為:知識型員工就是那些創造財富時用腦多于用手的人們。他們通過自己的創意、分析、判斷、綜合、設計,給產品帶來附加價值。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銷售人員都屬于知識型員工的范疇。知識型員工區別于普通員工的本質特征是擁有知識資本這一生產資料。在我國,知識型員工是指本身具備較強的學習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工作效率的腦力勞動者。

知識型員工具有以下特點:

(1)人力資本含量較高。知識型員工一般都經過了長期的學習,擁有了較高的學歷和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且通過工作實踐具備了豐富經驗,能力和素質都超過一般的勞動者,是勞動力資源中人力資本含量較高的群體。他們的工作更多地依賴知識而不是外在條件或工具,為了和專業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他們需要經常更新知識。

(2)自主性較強。知識型員工擁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性,一般說來,知識型員工傾向于獨立自主,這種特性表現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方面的靈活性要求以及寬松的組織氣氛,知識型員工不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無法忍受上司的遙控指揮,他們不像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那樣對他人和其他環節的依賴那么強烈,而更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

(3)工作富于創造性。知識型員工以知識創新為其核心工作內容,從事的大多是創造性勞動,在易變和不完全確定的系統中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運用頭腦進行創造性思維,并不斷形成新的知識成果。他們面對企業外部復雜多變的環境,不斷收集信息,學習新知識,積累經驗,應付企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

(4)需要層次較高。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觀點,人的需要是分層次逐級提高的。他認為工作中的金錢,可以換取生活必需品,滿足基本的需要,但只有較高層次的需要,才能使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最有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知識型員工主要希望從工作中獲得內部滿足感,希望擁有更大的決策權。

(5)對企業的忠誠感較低。知識型員工的忠誠感更多的是針對自己的專業而不是公司老板,他們有自己的福利最大化函數,他們將職業發展和工作本身看得尤為重要。所以,他們更多地忠誠于對職業的承諾,而非對組織的承諾。

(6)具有較強的流動意愿。知識型員工由于占有特殊生產要素,即隱含于他們頭腦中的知識,而且他們有接受新工作、新任務挑戰的能力,因而擁有遠遠高于傳統工人的職業選擇權。他們更注重自己的發展潛力,企業是否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和事業的平臺,一旦現有工作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個人成長機會和發展空間,他們會很容易轉向其他公司,尋求新的職業機會。

3.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谥R型員工所具有的特點,美國的知識管理專家瑪漢?坦姆仆提出了個體成長(約占總量的34%)、工作自主(約占31%)、業務成就(約占28%)、金錢財富(約占7%)四個因素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理論,這四個因素同時也構成了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的雇主責任一方。

由于我國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狀況,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特點有所不同。根據國內學者的實證研究,以作為知識型員工典型代表的高科技企業中的研發人員為例,其主要激勵因素依次為:工資報酬與獎勵、個人成長與發展、有挑戰性的工作、公司的前途、有保障和穩定的工作。其心理契約的主要內容為:信任和尊重、得到公平對待、提升和進步的機會、開放和誠實的交流溝通、對業績的承認、開展職業培訓、提供職業發展空間、與工作績效掛鉤的薪酬和獎金、管理層的支持以及有競爭力的高工資。

Robinson 認為,心理契約是形成知識型員工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的決定性因素。近年來,心理契約違背問題成為心理契約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即從知識型員工意識到組織未主動履行所承諾的義務,會產生相應的認知評價與感情反應。一般認為,當組織違背心理契約會產生負面影響,作為知識型員工的一種情感體驗,常以失望和憤怒為特征,知識型員工會降低對組織的信任和承諾,減少對組織的努力程度,降低工作績效,從而導致工作中消極怠工,退出意識增強,甚至產生離職現象。

三、運用心理契約管理知識型員工的途徑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運用心理契約管理知識型員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招聘過程中傳遞真實有效的信息。員工心理契約的形成來源是多方面的,但毫無疑問,招聘過程是個體與組織初次發生正式接觸的時候,也是員工心理契約形成的正式階段。因此,招聘過程中傳遞真實有效的信息是建立心理契約的基礎,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勞動雙方對心理契約理解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在招聘階段過濾掉一些員工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關于企業的不符合實際的信息和期望成為員工心理契約的內容。所以,企業要為應聘人提供現實的工作預覽(realistic job preview),這種招聘方法能夠給知識型員工提供一個合乎實際的、較為合理的預期,讓員工真正了解組織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為心理契約的形成提供一個更貼近實際的基礎。這樣做可能會損失一部分優秀的求職者,但能夠幫助決定加入組織的知識型員工正確理解雇主的期望,建立相互信任,并降低未來的員工流動率。

2.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能在企業中創造出一種奮發、進取、和諧、平等的企業氛圍和企業精神,為全體員工塑造強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堅不可摧的生命共同體。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知識型員工受尊重愿望比普通員工強烈,管理者要學會對知識型員工的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通過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實現人盡其能,人盡其用,高效開發員工的能力與潛力。在這種文化之下,企業領導與員工上下同心,使經營理念得以落實,共識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實踐,從而真正實現人與事的完美結合。同時,組織還應培育和保持一種自主與協作并存的組織文化,提高員工的活力和組織的凝聚力。要建立這種自主創新和團隊協作的組織文化,要求組織能夠為知識型員工提供與組織進行雙向溝通的渠道,加強橫向的信息傳遞和采取雙向的決策機制來提高知識型員工參與管理的程度。

3.充分授權,提高知識型員工的參與意識?,F代高科技企業要更加重視知識型員工在工作自主和創新方面的授權,他們不習慣于接受監督和控制,讓他們參與企業的管理,可以使他們感受到上級的信任和尊重,產生成就感和對企業發展的責任感。正如一名企業家所言:讓員工參與決策過程,這是企業給予他們的最大尊重,沒有什么比這種方式更能提高員工的士氣。一方面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充分的授權,允許員工自主制定他們認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為知識型員工獨立承擔的創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各種支持。根據日本和美國的部分企業、公司的經驗,實施參與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可以提高1倍甚至幾倍。

4.實行彈性工作制,增強工作方式的靈活性。知識型員工與一般員工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它的創造性。創造性的活動需要自主性的空間,需要柔性的工作制度和靈活的管理模式。知識型員工喜歡獨立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張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為保護知識型員工的創造性,高新技術企業的工作設計應體現知識型員工的個人意愿和特性,授予知識型員工更多的工作自,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的選擇具有一定的發言權,避免僵硬的工作規則,實行可伸縮的工作時間和靈活多變的工作地點?,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辦公手段的完善,也為人們遠距離辦公及工作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靈活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有效地安排工作與閑暇,從而能夠提高他們的工作生活質量。

5.實施“全面薪酬戰略”。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不再是簡單的收入分配問題,而成為知識型員工價值實現的一種形式。因此,合理的薪酬制度不僅是吸引和留住知識型員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重要基礎。所謂“全面薪酬戰略”,即組織將支付給成員的薪酬分為“外在”的和“內在”的兩大類,兩者的組合即為“全面薪酬”。“外在薪酬”主要指為員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比如基本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薪酬;股份獎勵等長期激勵薪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貨幣利;支付的其他各種貨幣性開支,如住房津貼、配車,等等。“內在薪酬”則是指那些給員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各種獎勵價值,它是基于工作任務本身的報酬,比如,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參與決策、更多的責任、個人成長的機會、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權限、更有趣的工作以及多樣化的工作活動,等等。由于知識型員工的需求是全面而復雜的,既有物質需求,又有許多高度的精神需求,因而實施“全面薪酬戰略”是實現對知識型員工全面激勵和有效管理的最優模式。

參考文獻:

[1]Robinson,S. L.,Rousseau,D. M. Viol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Not the Exception but the Norm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4,(15):245―259.

篇(4)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金融;發展政策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11X(2012)05—0064-05

目前,江蘇正在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努力搶占市場制高點,對于增強江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江蘇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江蘇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加快發展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離不開金融體系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可以為江蘇金融體系增添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長點。金融與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二者之間的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直至融合生長,必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江蘇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的內在要求和基本趨勢。江蘇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已有較好基礎,但與國際國內先進者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必須在遵循金融發展創新規律的前提下,學習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從本省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穩妥,務求實效。本文即是對這一問題所作的分析研究。

一、科技金融發展的初步成果與現狀

江蘇科技金融發展基礎扎實。2010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84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1%,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4%。全年授權專利13.8萬件,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68萬人,其中研究與發展(R&D)人員38萬人.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58項,總投入12.7億元。全省按國家新標準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3093家。

截至目前,江蘇共有50家科技投融資機構。2010年9月,江蘇首家科技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無錫科技支行)掛牌成立,以科技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力爭三年內提供100億元授信支持,截至目前江蘇共有9家主要服務科技企業的科技支行。同年江蘇首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開業,提出“債權+股權”運營模式;首批小貸公司共有16家,覆蓋江蘇省全部13個市;12月底,全國最大的人民幣母基金(國創母基金)注冊設立,總規模600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創投機構數量超過2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400億元。無錫市和蘇州高新區國家科技保險試點繼續推進,鎮江、無錫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創投、租賃、小貸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科技金融組織體系已在江蘇初步建立,投、貸、保聯動的整體效應逐步發揮。

江蘇科技金融融資模式多元化發展。信貸市場方面,科技部門與省財政、金融、銀監、證監、保監、人民銀行等部門建立經常性工作協調機制,同國家開發銀行等8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授信科技貸款額度500億元。安排科技貸款增長風險補償獎勵資金9100萬元,引導全省科技貸款余額增長30%以上。近三年江蘇科技項目貸款年均保持25%以上的增速,累計發放額1000多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方面:參加了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在全國率先出臺《直接債務融資引導辦法》;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成功發行。股票市場方面:截止2010年末,全省已有54家科技企業在海內外上市,143家企業做好上市準備。商業票據市場方面:堅持“央行再貼現激勵、銀行信用助推、風控體系保障”發展思路,激發票據市場活力,累計為科技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支持60億元。

江蘇科技金融創新發展。2009年2月江蘇成為全國唯一的知識產權戰略示范省,及時出臺知識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辦法。為了適應科技企業“輕資產”特點,倡導聯保、互保、股權等抵(質)押擔保方式,江蘇各種金融機構為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不同類型科技企業,開發了“科貸通”、“科技之星”、“創業一站通”等一批新型金融組合產品。截至2010年末,全省累計發放純商標權和專利權質押貸款超過50億元,股權質押貸款超過200億元。

目前,江蘇省、市、縣三級每年投入科技專項的資金在100億以上,其中科技風險補償資金對科技項目貸款年遞增20%的銀行給予新增貸款額1%的風險補償,三年來累計對41家銀行發放獎補資金2億元。2009年江蘇成立了注冊資本達50億元的省再擔保機構,為包括科技企業在內的廣大企業提供增信支持。

二、科技金融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和問題

江蘇科技金融的整體發展位居全國省市區的前列,但是距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目前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和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認識和組織引導上的差距。一些地方在認識上存在差距,沒有看到建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組織引導發展科技金融的行動上差距明顯。不少地方政府還停留在原則號召上,沒有建立起部門溝通協調制度和工作機制,沒有成立具體的辦事機構。江蘇省多數地區,都沒有如無錫市委市政府那樣的三年行動計劃。

2 地區之間的發展極不平衡。蘇南地區特別是蘇州、無錫和南京,科技金融的發展較快、效果較好。而蘇中一些地區和蘇北多數地區,由于在科技人才、金融機構和財政扶持條件存在差距,發展緩慢。

3 現有體制的約束。首先,是目前省轄市金融企業的所得稅全額上繳(國家60%、省40%),金融企業的營業稅也作為省級收入入庫。這樣的財稅體制不利于調動金融產業扶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而且省里對金融企業扶持科技創新存在的風險損失,沒有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其次,是近幾年財政科技經費增長很快,但仍然是采取撥付形式,受益面小,放大效應不明顯,需要改革;再次,是目前對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的業績還沒有納人考核體系中;最后,是現有“先行先試”政策范圍的限制,比如,成立小貸公司試點只限于國家級高新區,能不能擴大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等一些收入分配政策、“新三板”政策等蘇州無錫能不能參照執行。

4 銀行業本身有待步入深水區的改革。首先,銀行業務應淡化企業的屬性和大小,國有企業應深化改革與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公平競爭獲取銀行信貸資源;其次,銀行業要注重對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的服務和個人金融的服務。有些地方的中小銀行改革已有初步成效,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占比約達40%左右;再次,政府公共政策應該為金融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地方政府要改變目前對土地財政和外資的突出依賴,加強直接融資的機制建設;同時國家要建立專門適用于金融機構破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強化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降低各行各業的道德風險。銀行業要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適應發展主題和主線的要求。

5 總體上說,江蘇省還沒有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目前,省內科技企業主要還是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財政扶持和少量的創投基金,在資本市場融資渠道不夠寬,直接融資比重不夠高,科技企業到境內外上市不多。主要問題是創業投資規模不大,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設立創投基金和創投機構不多,國內外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來江蘇投資不多。其次科技產權交易市場、創業資本市場發展不夠。這些都制約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的形成。

6 科技管理和金融管理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科技金融的工作機構,具體工作人員也有待增加。

三、深入推進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的基本思路

伴隨“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完成,江蘇經濟發展業已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目前,江蘇已頒布施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形成落實“六個注重”、實施“八項工程”、推進“兩個率先”的大格局?!笆濉笔墙K實現“兩個率先”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全省上下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加緊實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服務業提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倍增三大產業振興計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戰略性新產業發展看,一些方面中國與歐美日發達經濟體大體處在同一起跑線,國內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出臺重要政策措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江蘇乘勢而上,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工程和新醫藥、軟件和服務外包以及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國內市場制高點,擴大國際影響和滲透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看好。

實現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亟需科技金融的同步跟進和大力配合支持。整個“十二五”時期,江蘇科技金融深化發展與創新,都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主攻方向,其基本思路是:政府推動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省級創新與市縣創新互聯動,縱向到位,橫向到邊,全面系統推進,積極穩妥運作,重在質量效果,實現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直至融合生長。所謂縱向到位,是指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從創業到成長再到成熟各個重要階段都要有相適宜的金融力量配合支持,各環節各階段金融全部到位;所謂橫向到邊,是指在促進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上,江蘇所有的金融組織機構和部門,包括省域內的國家金融組織、外省金融組織、外資金融組織和江蘇本省的法人金融組織都需要積極行動和配合支持,也都是可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各展所長,大有作為的。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笆濉苯K科技金融深化發展創新,頭幾年的工作最為重要。為此,江蘇深化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需要吸收國際國內好的做法與經驗,緊緊依托省內科技產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和省內金融體系相對發達、完備這兩大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把蘇南試點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示范區,把江蘇全省試點建設成為科技金融發展創新試點省。為此,我們需要在科技銀行、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科技證券資本等方面作出積極的創新努力,與此同時做好科技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保證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省區域經濟的平穩、安全運行。

四、深化推進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的主要政策措施

1 促進科技銀行、科技信貸的發展與創新

(1)創新科技金融風險管理技術。一是各銀行機構要積極引進專業的科技金融信用甄別和風險定價技術,積極探索以簡潔的評分卡工具取代復雜的評審報告,淡化財務要素評分比重,強化對科技企業“三表”(水表、電表和煤氣表)、“三品”(人品、產品和押品)、“三單”(稅單、貨運單和銀行對賬單)等非財務因素和管理團隊素質等行為因素的評分。二是鼓勵銀行機構積極探索外部評審制度,支持建立共享的科技專家庫,啟動科技專家隨機參與科技金融決策評審工作機制。

(2)建設科技金融中介服務平臺。一是積極推進在蘇南地區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省市政府適當給予政策優惠,吸引國內外優秀評估、評級、會計、律師等中介機構落戶聚集,為廣大科技中小企業提供股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登記、評估、交易、結算以及融資、信息等中介服務。二是鼓勵各地積極培育和發展財務外包、法律咨詢、技術認證等科技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三是各市縣要對現有的登記評估部門開展有效規范和清理,加緊整改評估有效期限短、收費標準高、多頭評估等問題,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周內,切實做到省市縣能不收費的盡可能不收費。

(3)健全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臺。一是積極支持人民銀行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科技企業信用信息的整合和“落地”,緩解科技金融領域的信息不對稱。二是建立定期重點支持科技企業(項目)名單,特別是進入產業化階段企業名單的信息通報制度,方便金融機構開展名單制管理,及時推進跟蹤服務。三是建立擔保機構信用評級結果制度.完善銀保合作信息共享機制,推進銀保合作更深入有效開展。四是完善政銀企溝通機制,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金融推介、溝通、洽談活動,廣泛宣傳科技金融政策、產品和服務。

(4)加大科技金融財政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把科技金融投入作為財政預算保障重點,確保科技金融獎補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加快建立省市縣科技金融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設立并不斷充實省市縣三級創投引導基金,大力發展多層次股權投資體系,重點鼓勵對孵化期和成長初期科技企業風險投資支持。

(5)開展多樣化科技金融正向激勵機制。一是設立科技貸款貼息、科技保險補貼及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風險獎補基金,對金融機構、小貸和擔保公司發放科技貸款、提供科技擔保(保險)以及新設機構運營提供扶持資金。二是設立科技金融人才發展獎勵基金,對亟需人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一定比例的返還,并根據貢獻大小給予其他獎勵。三是人民銀行要積極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提供科技金融正向激勵。四是支持金融部門開展科技不良貸款核銷工作。

(6)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大力創新產品與信貸模式。鼓勵各銀行機構積極創新工作機制、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探索和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根據“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為科技中小企業信貸支持開辟“綠色通道”,圍繞“創投+擔保+貸款”模式、“政府推薦+擔保+貸款”模式以及“統貸支持”模式積極研發新產品,加大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目前代表性的科技信貸產品包括農業銀行的“金科通”、“點金石”和“好幫手”三大系列產品,交通銀行的“科貸通”、“稅融通”、“創業通”等。

下一步各家商業銀行應努力實現五個突破。一是客戶準人條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由于規模小、實力弱、信用積累少,信用等級評定不高,很難達到信貸準人要求。為此,在進行信貸評級時應對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有所傾斜,給予其較高的評級。例如國家級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實收資本達到300萬元以上或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高科技企業、項目擁有者為兩院院士或省“雙千人工程”人才等。二是授權管理的突破。為了提高對高科技企業的服務效率,增強科技信貸業務的時效性、靈活性和自主性,各商業銀行應在授權管理上將二級支行特別是科技支行視同一級支行進行轉授權管理。三是授信管理上的突破。首先要擴大擔保法的使用范圍并放大其擔保系數,對能夠提供本銀行認可擔保的,均可按照所提供擔保額度核定授信額度;其次要研究新型授信方法來確定企業的授信額度。四是擔保方式上要有所突破。例如允許科技銀行將知識產權、非上市公司股權作為單獨質押的押品,以企業現金流為基礎,逐步擴大訂單資源、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財政撥款賬戶質押融資等。五是在利率(費率)管理上要有所突破。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有效發展,在風險定價方面一方面要求實行商業運作,堅持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另一方面要針對科技型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靈活定價機制,對政府推薦或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

(7)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用做法。在科技信貸的供需雙方之間,加入信用擔保機構,可以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順暢高新技術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是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有教途徑。要建立政府扶持下的市場化擔保模式,提高高科技企業的信用等級和信用觀念,使其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擔保機構資本補充機制,通過吸收社會資本加入,鼓勵大公司參股,以壯大擔保公司的實力,提高其為高科技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的能力。積極探索“擔保+投資”等新模式來分散擔保風險,實現雙方共贏。將擔保和投資業務結合起來,以部分優質企業將來上市帶來的股權收益彌補高科技企業可能產生的擔保損失。倡導擔保基金的社會化籌集、市場化運作,在減輕財政壓力的同時擴大了資金的來源渠道,并有效分散了信用風險。另外,科技企業為彌補自身信用不足,爭取信用擔保,還可采取依附大企業、加強科技企業互助協作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提高自身信用風險評估等級,從而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和市場。

(8)創新科技信貸風險管理技術,改進科技信貸方法。各家金融機構應積極引進專業的科技信貸信用甄別和風險定價技術,積極探索以簡潔的評分卡工具取代復雜的評審報告,淡化財務要素評分比重,強化對科技企業“三表”、“三品”、“三單”等非財務因素和管理團隊素質等行為因素的評分。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專業化市場、行業協會開展合作,動員社會各方資源參與可貸企業篩選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對成長型科技企業實行批量、集群化“信貸工廠”服務,針對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科技企業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提供多樣化的信貸服務方案。

(9)構建專門的科技信貸績效考核制度。由于科技信貸存在風險偏大、收益偏低的特點,各商業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滿足總分行的考核要求,不愿或不敢將信貸資金投入到高科技企業中,這客觀上制約了科技信貸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應建立健全獨立的、有特色的科技貸款統計制度,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提高科技型企業信貸投放占信貸投放總量的比重。要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制定科技信貸投放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目標任務,逐步建立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的風險評估、授信盡職和獎懲制度,適當提高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風險容忍度,擴大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基層行的授信審批權限。

(10)創新風險控制方式。風險控制是銀行能夠持續發展的第一要務。為了保證科技信貸能持續發展,應建立有效的專項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例如中國農業銀行與無錫市政府、新區政府各出資1000萬元共建了專項風險補償基金;泰州、鹽城兩市政府也分別與農業銀行合作成立了專項風險補償基金,用于補償農業銀行科技支行科技信貸的損失。除了風險補償基金這一道最后的防線,各商業銀行還應進一步創新風險控制方式,逐步完善科技信貸風險控制體系。首先,應建立適合科技信貸的經營準則和內控制度,盡快建立科技金融評審專家庫,在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貸款等新業務時探索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評估方法、風險評估標準和管理規范;其次,應采取組合業務,選擇不同行業的科技企業和項目、利用不同風險程度的金融工具組合,分散風險;再次,聯合產業資本、創司等專業投資機構共同投資,共同控制風險;最后,對在本行有貸款的科技企業的結算業務、中間業務以及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從企業業務流程和資金鏈上防控風險。

2 促進科技保險的發展與創新

(1)加大宣傳和政府協調力度。目前,很多高科技企業還不知道有科技保險這一規避風險、融通資金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應加強宣傳,使高科技企業充分認識到科技保險的必要性,形成良好的科技保險發展氛圍。另外,科技保險順利開展,需要同時協調多個部門,必須依賴政府牽頭,制定合理、全面的科技保險配套政策來支持其發展。建議在省級層面上成立科技保險專項工作組,成員包括省科技廳、財政廳、金融辦、人行南京分行、保監局等部門相關人員,負責方案設計和組織推動,對未來三年整體工作進行規劃并編制補貼費用預算。通過組織保證、規劃引導、使科技保險工作有序開展。

(2)鼓勵保險公司進行金融創新。目前政府對保險公司的監管還較為嚴格,應采取措施鼓勵保險業開發新的金融工具來拓寬融資渠道,實現有效的風險分攤,促進科技保險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征收特別科技保險稅,給予保險公司一定的補貼;加強保險市場和證券市場的聯系,將科技保險證券化,設計科技保險期權和期貨,分散科技保險的風險。保險公司應根據高科技企業的特點,設計出特定的保險產品,不僅是針對成熟期的企業,對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的保險需求也要適當滿足,開發出更多適銷對路的滿足多階段、多領域企業產品需求的新險種。

(3)加強對國外科技保險的研究和經驗借鑒。盡管科技保險在國內外發展的速度都比較遲緩,但西方發達國家科技保險發展畢竟比中國早了很多,其保險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我國,其在科技保險的產品設計、費率厘定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業務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另外在一些大型項目的保險中,如新型飛機的研發、衛星的發射等,一旦發生問題保險公司要承擔的損失非常大,國內保險公司應通過和國外保險公司合作來分擔風險。

(4)簡化流程,提高運營效率。科技保險財政補貼落實后,要為科技企業保費補貼提供方便,盡量簡化手續,憑科技企業出具的保險費發票和保險公司承保的科技保險確認書,在一個月之內補貼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投??萍急kU。

3 促進科技證券資本的發展與創新

(1)加快形成我省多層次的科技資本市場,拓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大力完善培育新興產業企業上市創業板、中小企業板及主板市場的培育體系。建議省和有條件的市設置新興產業企業上市培育基金、獎勵基金;由政府相關部門聯合華泰等證券公司建立上市企業培訓機構。加快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進入直接融資市場的步伐。

(2)大力培育和挖掘我省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創新創業資源,形成新興產業企業資源庫,按所處的種子期、初創期、擴張期和成熟期不同創新創業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育和扶持政策。制定培育戰略性新興行業領軍企業和領軍人物的年度計劃和三年規劃。鼓勵已上市的新興產業企業通過增發股份、兼并重組,加快做大做強。

(3)制定新興產業企業上市行動計劃,選擇一批主要財務指標達到上市標準的企業,幫助其策劃改制方案,實施資產重組和企業改制,盡快申報上市。選擇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作為上市后備企業重點培養,幫助其加快產業化發展、提高財務指標水平和策劃改制上市方案。加強與證監部門和交易所對接,爭取縮短上市發行時間,提高發行效率。努力爭取為科技金融發展創新綜合示范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進人發行的“綠色通道”。

(4)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在境外上市。利用江蘇省在全球軟件和服務外包領域享有的較高聲譽,選擇一批規模較大、國際競爭力較強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幫助其策劃和落實境外上市方案,爭取盡快在納斯達克或其他境外創業板上市。

(5)加快做好國家級高新區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第一批進入新三板擴大試點范圍。按照國家試點工作要求,盡快申報和開展新三板試點。創造條件,努力爭取我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國家“股份代辦轉讓系統”試點。為園區廣大成長潛力好的非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開拓更寬廣的投融資和股份轉讓渠道,也為掛牌企業今后通過轉板機制進入交易所主板市場創造條件。

(6)加快開展新三板試點的準備工作,依托國家級高新區整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培訓,爭取盡量多的企業到新三板掛牌,鼓勵上市后備企業到新三板轉板上市。

(7)健全科技產權交易市場,在產權交易所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產權交易平臺,為高新區及全省的新興產業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服務。我省科技產權交易市場要逐步與國內各個產權交易中心聯網,提升服務功能,擴大交易規模,形成區域性科技產權交易市場。

(8)擴大科技企業債券市場融資,推進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業務。積極組織推動各地“高科技企業集合短期融資券”、“高科技企業集合中期票據”、“高新技術企業集合債”等新型金融工具的承銷與發行,有效拓展科技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

篇(5)

縱觀90年代以來的企業環境變化,可以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最深刻地改變了企業經營環境。信息革命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普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的應用,而是激進的組織變革的內在原因。大多數有關信息技術與組織變革關系的描述可以歸結為信息加工和傳遞成本(以下簡稱信息成本)對組織結構、行為變革的影響。

一、信息成本與組織變革理論的評介

1、新古典經濟理論認為:在完全信息的市場假設下,利用市場分配資源是最有效率的,獲知有關賣方、買方、定價、合作行為的信息不需要時間和成本,信息成本為零。但是,從現實的市場狀況來看,新古典理論的完全信息的假設難以成立。所有的市場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現象,要獲得市場信息,必須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

2、70年代以來興起的交易費用經濟學認同新古典經濟理論,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很大的發展。他們認為:

(1)產生信息成本的大部分因素是信息壓縮。信息壓縮是指交易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一方掌握了與交易有關的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要想獲得此信息要花費一定的代價,因此,擁有較多信息的一方會產生機會主義傾向。

(2)當信息分布比較對稱,交流免費或不昂貴時,即信息成本近似等于零時,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優選擇。在這種市場中,信息極端分散在各企業中,以至于不需要花費信息成本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完全分配;當信息成本高昂時,在組織內部進行交易,可以比市場分配資源更有效率。這是因為:第一由于內部組織的激勵機制傾向于合作,削弱了機會主義傾向,因此,也削弱了利用信息壓縮來謀取自身利益的動機;第二內部組織中的監督和控制上的優勢也有利于消除信息壓縮的條件;第三內部組織在評估成員的績效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優勢不僅能夠識別出有經驗和能力的成員,而且能夠消除內部成員“搭便車”的機會主義傾向。因此,信息成本高時選擇等級組織的形式,信息成本低時選擇市場形式。

(3)信息技術對組織變革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信息成本上。從傳統觀點上看,經濟學家往往把“技術”定義為產品產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現在一種全新的觀點是從信息成本的角度來認識,將“技術”定義為每單位信息成本的變化。

信息技術對組織變革的影響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使信息在市場中的分布更加對稱和均勻,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較少等級的企業組織更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促進了分散化的組織的發展,這種組織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級組織。

(4)分散化組織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級組織的原因在于:分散化組織可以將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換成眾多的、彈性的信息交流渠道,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為縱向交流渠道和橫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擴大促進了信息的傳播,使組織內成員更對稱地掌握信息,降低了信息成本。

同時,從等級組織向更分散化的組織形式的轉變將滿足雇員個人自治和個人負責的需要,提高雇員的能動性,增加組織事業的凝聚力。從根本上講,市場可以看作是最分散化的組織形式。

3、成本效率的結構安排是由單位或個人在信息革命的驅使下創造的:

該觀點認為近些年來大多數企業進行了組織變革,建立起了適應信息革命要求的全新的組織結構安排,這種安排適合信息的采集、處理、傳播,信息成本較小,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以上有關信息成本與組織變革的論述代表了國外對組織結構創新趨勢的研究成果,它揭示出企業組織結構向非等級化組織轉變的趨勢,可以作為我國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組織變革的參考。

二、組織結構創新的趨勢

1、無邊界趨勢

新技術在組織變革中的影響形成了無邊界的趨勢。無邊界原理實質是企業各部門的職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門間的邊界模糊化,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得以提高,已經遠遠超過各個組成部門的功能。無邊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種邊界更易于擴散和滲透,打破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門的傳遞和對稱分布,利于各項工作在組織中順利開展和完成。目前,已有一些企業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比如,名列最有發展前途的美國戴爾計算機公司利用無邊界化創新自己的組織,將戴爾計算機作為核心,把注意力放在供貨方式和市場開拓上,從外部選擇可靠的供應商并與之建立伙伴關系,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與之共享數據庫、技術、信息和資源,節約了信息成本,形成了快捷的供應和維修特性。

團隊的具體模式可以有新事業開拓組、混合小組和生物組織等。新事業開拓組是由不同專業、部門的有志于革新的人員組合成的一個特定項目的設計開發組織,常用于拓展新地區、新領域的新業務;混合小組是由不同思想、不同專業的員工組合起來在溝通、協調、決策和落實成員責任等方面獲得優勢;生物組織按產品、市場或區域劃分為若干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單位——事業部,各事業部以真正下放的處置權指揮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近似于生物體一樣獨立存在、發展和生長。

2、網絡組織

網絡組織也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使信息成本接近于零,同時可以實現信息交流的極大化。網絡組織突破了傳統組織的縱向等級和橫向分工,將組織的成員以網絡的形式相互連接,這樣就可以使大型組織保留小型組織的一些優勢:比如對客戶和環境變化的彈性和全面負責,信息、專門知識等資源以及合作性的工作、責任、獎勵等在全組織范圍內的分配。網絡組織的最大特性就是松散和動態的連接、以任務為中心。

目前,已有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在探索網絡組織的具體實施形式。比如,清華紫光集團通過探索建立網絡組織,促進了信息流通,具體做法是:建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公司總部負責對企業統一宣傳、支持和指導,總部下面一般采用事業部,技術相對成熟的則采用于公司制,以解決技術人員的持股問題,在子公司中又有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子公司之分,同時還與其他地區或產業合作,形成產業性子公司;組織結構扁平化具體體現在財務和決策兩方面:總部負責在年初時與各部門制定任務要求,分公司自主進行日常管理和項目運作,年底上繳利潤,面向戰略的決策由集團總部作出,面向市場的具體決策由分公司自主作出。在運行方式上,充分發揮外包企業、虛擬企業的作用,進行虛擬運作,有利于企業集中優勢資源進行科技創新,提高科技競爭力。

3、類似市場的組織形式

如前所述,低信息成本傾向于選擇市場形式,因此,許多企業內部的行動可以采取市場化的形式。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將一個企業分割成若干個小的單位,它們之間只有臨時的、契約化的關系。假如某單位需要某個產品或服務,組織內就有幾個單位能夠提供此產品或服務,每個單位基于其技能、交易記錄、產品或服務獲得的難易、競爭動態提出自己的競價,供購買單位選擇。

與無邊界化趨勢和網絡組織的不同之處在于:前兩種組織形式在變革后仍舊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它與外界保持著清晰界限;而市場化的形式模糊了組織和外部的界限,難以分清是組織形式還是市場形式。

三、信息成本與企業組織變革理論對我國企業組織創新的啟示

1、組織變革思想超前介入

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二十一世紀的主導產業,我國將不斷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探索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特點的管理制度,特別是目前較少研究的組織結構的創新。

作為一種非常具有新意的企業組織結構創新思想,信息成本與企業組織結構變革理論為我們指出了信息成本要素對組織變革的重大影響,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該理論完全是超國界、超制度的,可以適用于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對我國建立高效運轉的企業組織結構大有裨益。

1、對我國企業傳統的組織結構的突破

我國企業大部分還是按傳統的組織結構運作的,內部的層次和職位等級分明而嚴密,各種職能和規則分割清晰,導致組織運作的低效率、信息成本的高昂,長此以往就制約了企業的活力。西方企業信息成本與組織變革理論的提出,也是基于企業求生的欲望,與我國企業的要求同出一轍。因此,借用此理論,有助于我國變革傳統的組織結構,建立低信息成本的組織結構。

2、在具體模式上的創新可以更大

本文列舉了幾種有新意的組織結構,我國企業可以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探索出新的其他模式,關鍵是要降低信息成本,以上這些組織結構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創新的思想和意識。

作者:吳京芳來源:《經濟觀察》2000年第六期國家重點企業:中國企業的希望——來自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的報告

2001-08-09

國家重點企業是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經貿委根據動態管理的原則選定的520戶規模大、效益好、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這批企業以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為主體,非國有優強企業和部分商貿企業為輔,分布在26個行業和除青海、外的29個省區市。

來自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家重點企業數量僅為全部工業的0.3%,但其資產總額卻要占全部工業的近六成,銷售收入占四成多,利潤占五成多。國家重點企業綜合實力日益增強,主導地位逐漸確立,優勢地位明顯上升,特別是大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代表著中國企業發展的希望。

增長保持良好勢頭

2000年國家重點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990價)18452.8億元,增長16.4%,增速比1999年提高3.5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34213.9億元,增長17.3%,增速比1999年提高4.8個百分點。在較快增長的同時,保持了較高的產銷銜接水平,產銷率99.6%,比1999年提高0.4個百分點。

鐵路、電子、醫藥、航天、航空、紡織、輕工行業的重點企業生產增速高于重點企業平均水平。石油與化工、電信、交通、紡織、航天、航空、內貿、電子、輕工行業的重點企業銷售收入高速增長,增速都在19%以上。

全年實現出貨值1742.1億元,增長35.6%,增速比1999年提高28.4個百分點。出口主要集中于電子、石油與化工、冶金、機械、紡織和船舶行業的重點企業,這6個行業重點企業的出貨值合計1446億元,占重點企業出貨總值的83%,比重比1999年提高6.1個百分點。

出口大戶明顯增加。出貨值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202戶,比1999年增加35戶。實現的出貨值合計1690.2億元,占重點企業出口總額的97%,比重比1999年提高2.2個百分點。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名列出口前五位。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658.3億元,增長39.7%,增速比1999年提高25.6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總額2298.8億元,增長70.7%;稅金總額2359.5億元,增長18.7%,增速比1999年分別提高46.2個和9.8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14.6%,比1999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少數行業的企業效益優勢明顯。在重點企業所涉及的26個行業中,全年實現凈盈利的22個。利潤主要集中在石油與化工、電信、電力、冶金、電子、機械(含汽車)、煙草、輕工這8個行業的重點企業中,利潤總額合計2153.7億元,占全部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的93.7%。

石油與化工、冶金、紡織、交通行業重點企業由于市場明顯好轉,產品價格上漲,利潤總額比1999年增長1倍以上。電信行業重點企業由于業務發展迅速,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利潤總額增長52%。傳統盈利大戶電力行業重點企業盈利水平持續提高,利潤總額增長27.6%。電子行業重點企業在通信器材類生產企業帶動下,盈利持續增長,利潤總額增長15.4%。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家電類產品價格下降,家電企業盈利明顯減少。在汽車盈利大戶的拉動下,機械行業重點企業利潤也保持了較快增長。煙草、輕工行業重點企業利潤下降。

2000年,重點企業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7.4,比1999年提高19.2,比全國工業高出9.6。從構成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指標看,絕大多數指標均有所改善,其中總資產貢獻率8%、提高1.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5.1%、下降1.9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2次、提高0.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4%、提高2.5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5.6萬元/人、提高30.2%,產品銷售率99.6%、提高0.4個百分點。

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看,少數企業效益優勢比較突出。在516戶企業中,綜合指數在150以上的企業有150戶,比1999年多11戶企業,占重點企業中工業企業數的31.8%。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輕工、石油與化工、機械(含汽車)、醫藥、煙草、紡織、冶金等13個行業。

大戶增盈減虧明顯

2000年,國家重點企業中盈利企業455戶,占88.2%,盈利額合計2388.7億元,增長70%。其中盈利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177戶,占34.3%,比1999年增加12戶;盈利額合計2278.1億元,占盈利總額的95.4%,比1999年提高4.8個百分點。

前10位盈利大戶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國家電力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廣東省電力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寶鋼集團、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利潤總額合計1649.9億元,占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的71.8%,比重比1999年提高13.5個百分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連續兩年居盈利大戶首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利潤增長較快,已躋身于前10名。

2000年,國家重點企業中有60戶虧損企業,占11.6%。虧損企業主要分布在核工業、兵器、船舶、航空、煤炭和內貿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89.9億元,比1999年下降10.5%。

虧損額主要集中在兵器、煤炭、交通、輕工、機械行業的重點企業,虧損額合計64.3億元,占虧損企業虧損額的71.5%。虧損大戶的減虧效果非常明顯,24戶虧損超過1億元以上虧損企業虧損額合計71.9億元,比1999年下降18.9%。

大型企業優勢凸現

少數大企業集團的收入、利潤、資產在重點企業中所占比重逐年遞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國家電力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銷售規模分列前3位,實現銷售收入合計10765.1億元,占重點企業的比重為31.5%,實現利潤總額占40%,資產總額占33.7%。

前10位企業銷售收入合計16952.4億元,占重點企業的比重為49.5%,與1999年持平,比1998年提高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合計1490.1億元,占重點企業的比重為64.8%,比前兩年分別提高13.4個和16.8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合計37558.9億元,占重點企業的比重為52.1%,比前兩年分別提高3.1個和4.2個百分點。

前100位企業銷售收入合計27950.8億元,占重點企業銷售總額的81.7%,比前兩年分別提高0.9和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合計2030.2億元,占重點企業的88.3%,比前兩年分別提高11.3個和17.4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合計58159.7億元,占重點企業的80.6%,比前兩年分別提高0.7個和2個百分點。

2000年,重點企業的發展很不均衡。從銷售收入排序看,有111戶企業位次上升20位以上,占21.5%;有3戶企業位次上升50位以上。同時有些企業由于機制不活、技術進步慢和適應市場能力低等原因,發展緩慢,名次比1999年有較大幅度下降。

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

2000年,重點企業的整體實力繼續提高,重點企業絕大多數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的比重均呈上升趨勢,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占全國工業的41.6%;實現利潤總額占53.9%,比1999年提高3.7個百分點;擁有的資產總額占58.2%,比1999年提高3.3個百分點;凈資產總額占67.4%,比1999年提高2.5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重點企業都是本行業的排頭兵,是行業經濟發展的骨干和龍頭,是效益大戶。2000年,冶金、石油與化工、煙草、電力行業重點企業的利潤占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都在60%以上。

篇(6)

(一)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小型企業正逐步的成為最活躍的經濟細胞和增長點。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全國實有企業971.46萬戶,其中99%以上為中小企業;實有私營企業657.42萬戶,注冊資本(金)11.74萬億元;個體工商戶2917.33萬戶,實有資金數額9005.97億元,戶均資金數額3.09萬元。

(二)我國中小企業重要性

首先,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中小企業是主要的就業場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中小企業解決社會就業人口的80%以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第三,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并且地方財政收入的80%以上來自中小企業。第四,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中小企業繁榮,預示著市場創新繁榮。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簡析

首先,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其次,中小企業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從而面臨貸款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第三,中小型企業多數規模較小,實力弱,產業水平低,絕大部分仍然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各種經濟效益指標與同類的大企業有較大的差距。

二、我國創業板定位及特征

A股主板市場的上市條件與創業板市場上市條件相比,在主體資格、經營年限、同業競爭、關聯交易、限制行為、實際控制人、董事及管理層、違法行為等方面并沒有本質的不同。但是相比于A股主板市場,我們不難發現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條件在要求企業成長性和創新性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創新。

(一)定位成長性而不是創業性

從創業板市場的盈利要求看,創業板市場是針對那些有成長性的企業,而不是那些具有極強的創業性的企業,因為創業企業的風險太大,創業板應該對于那些創新性企業來說不是讓他們創業,而是讓他們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而做大做強。所以會有一部分普通制造類企業(非自主創新型企業)雖然在企業財務方面達到了創業板標準,但卻不一定能夠上創業板。

(二)沒有經營能力的企業無法上市

雖然目前境外許多創業板已經超越了設置門檻的階段,但是為了杜絕過大的市場風險,我國內地的創業板還是設置了一定的入門條件,目的是為了防止把一些不合格的企業推薦上創業板。上市企業標準的設置考慮到了自主創新企業的特點,創業板設立了兩套財務要求,其中一個僅要求一年盈利,這就充分的考慮到了自主創新型企業的特點。

(三)創新業態將成創業板上市主流

深交所的專家將當前企業的創新總結為“兩高、六新”即高成長、高科技、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商業模式。高成長是優質創新企業的表現,高科技通常是創新企業取得發展的手段。六新中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一直是我國支持的產業方向,其中有不少企業已登錄國內外的資本市場,此類高新技術產業一定會的到創業板的關注。

三、山東省中小型企業創業板上市優勢分析

隨著我國創業板市場的開啟,全國第一批29家企業已經順利的完成了上市工作,融資效果良好,那么山東省作為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在利用創業板這一新興的資本市場方面有什么優勢呢?

(一)山東省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后備資源豐富

據統計,2007年我省營業收入過億的民營企業超過2500家,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1000家最具成長型制造業中小企業中,我省272席,居全國第一,深交所已將山東列為創業板資源重點區域。2008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2萬多家,70%以上的國家和省級名牌,75%以上的發明專利都由這些中小企業創造。具體而言,山東上市后備資源企業已達500多家,有169家企業符合或基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威海等6個市和全省八個國家級高新區和開發區聚集了一大批符合創業板條件的自主創新企業,這些創業板上市后備資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地域特點明顯

相對而言,膠東半島城市圈和濟南城市圈的后備資源比較集中,擁有134家后備資源,占全省的74%,魯南城市帶和三角洲兩個區域的后備資源相對較少。分具體城市來看,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臨沂、威海等8個市擁有較多的創業板后備資源,共135家,占全省的75%。

2、從產業分布和技術含量看

約一半的企業集中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化工、食品工業等行業,約1/5的企業分布在生物工程、環保材料、醫藥、新材料、精密儀器設備、IT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各地區都有相對獨特的相對優勢產業集群,如淄博在化工、機械制造方面突出,濟南以信息自動化技術、環保產業為主,濰坊擅長電訊、醫療器械,石油機械是東營的特色等。

(二)已有上市企業示范效應的帶動

據統計,山東境內上市公司達104家,機內上市股票114只,另有5家企業過會待發,19家企業在會審核,36家企業接受輔導,40余家企業進行改制,企業上市融資捷報頻傳。同時,青島的德銳特成功在創業板上市,融資效果令人滿意,這將會帶動起山東企業進一步對創業板的沖擊。

(三)山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小企業作為拉動山東省經濟中堅力量,其發展歷來受到省、市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創業板市場的開放,對于省內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和成長無疑將會是一個巨大推力。同時山東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著力培育創業板上市資源,不斷調整和完善上市資源后備資源庫,對擬上市企業實施分類指導,分類推進;其次,按照企業上市進程,將擬上市企業劃分為重點推進類、重點關注類和重點培育類,并在此基礎上,選擇近一兩年能夠上市的企業,上報省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討論通過后,聯合省有關部門進行重點培育,加快企業上市進程,提高企業上市成功率。

四、山東省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問題分析

(一)部分地區相關部門對上市工作重視不夠

我們通過調研了解到,一方面,部分市、區對于鼓勵、促進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各項上市幫扶工作和專項資金無法按時、足額的到位;另一方面,部分市、區的相關單位對于企業上市相關條件、政策理解不到位,使得工作不得法,措施不得力。

(二)企業負責人對于企業上市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山東省有些中小企業的經營業績良好,發展潛力較大,可以經過努力沖擊創業板。但是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對于上市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導致上市熱情不高。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有著家族式企業的背景,存在不缺小錢,不求發展的“小農思想”,同時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沒有一個宏觀的規劃,滿足于企業的現狀,導致企業發展出現停滯。另一方面,有的企業負責人雖然有上市意向,但是對于企業改制上市存在種種顧慮,特別是擔心股份改制后,對企業控制能力被削弱,因此缺乏上市主動性。

(三)部分潛力企業與上市指標存在差距

通過了解,可以把山東省的這種有潛力的企業大體分為三種:一是部分中小企業雖然屬于高新技術企業,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但由于企業還處在創業期,所以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營業利潤都還一時無法達到企業創業板上市條件的硬性要求;二是部分企業經營時間較長,發展狀況良好,達到了“硬性指標”的要求,但是其“成長性”和“創新性”等軟性指標卻達不到要求,缺乏競爭優勢、人才短缺、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受到限制;第三種企業是沒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規范的改制,導致本身存在的遺留問題比較多,從而阻礙了其上市融資的步伐。

五、山東省中小企業沖擊創業板相關建議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與創新性培養

通過對比觀察,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雖然山東省上市后備資源豐富,但是卻依然有一大批中小企業與創業板上市條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我省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加強企業自身建設,提高企業各項財務指標。與此同時,山東省企業中國有企業占據了一大部分,國有企業往往創新性和成長性低下,這就更加需要各中小企業加強自身創新性建設,不斷尋求新的企業增長點,提高自身成長性。

(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改制

山東經濟素有“大象之舞”的說法,因為在山東的企業中,有很多是國有型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成立時間比較早,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長期來看不利于自身的發展。山東省中小企業民營化程度不高問題逐漸成為阻礙山東經濟的因素之一,所以這部分企業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早開展工作,盡快完成改制,抓緊到證監局進行輔導登記。

(三)企業負責人加強新興資本市場融資意識

一方面,對于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融資難一直牽絆著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途徑依然十分狹窄。所以我省廣大的中小型企業應該加強對于新興資本市場的利用,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為企業自身發展和擴張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而創業板市場經過實踐證明,比較適宜廣大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途徑,所以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應該擺脫“小富即安”影響,利用創業板市場,為企業的騰飛提供足夠的能量。

(四)及時跟進政府政策變動

由于中小企業發展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創業板的推出又是國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重要舉措,所以各級政府勢必會制定相應優惠幫扶政策。所以廣大有意沖擊創業板的中小企業應及時跟進政府相關政策變動,如積極參加上市培訓、上市中介企業見面會等活動,從而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條件。

(五)理性對待創業板,不盲目跟風

篇(7)

關鍵詞:轉制 科研院所 平衡計分卡 KPI

一、我國轉制院所的特點與業績考核的難點

1999年,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原10個國家局所屬242個科研機構, 作為第一批轉制院所進行企業化轉制(《關于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科發政字[2000]300號)。隨后, 全國各地的科研院所陸續開始進行企業化轉制工作。用型科研機構基本轉制成為市場主體運行。轉制前,這些院所大都承擔著各自主管部門技術支撐和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責任,無需考慮短期效益和長遠發展。轉制后,由于政府不再撥付事業經費,科研院所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如何生存發展上,而在科研活動方面呈現不穩定態勢,數據也顯示轉制院所科研課題數量在轉制初期有明顯的減少。然而,2008年以后又開始呈現增長趨勢。這說明多數院所在經歷轉型的陣痛之后,基于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認識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支撐院所的長遠發展,從而重新審視科研活動的重要性。

據2011年數據顯示,轉制院所在研課題主要為新產品研制開發,占35%;其次為試驗發展,占26%;應用研究占21%,基礎研究占10%;推廣示范和生產性活動占比最少,各為4%。從收入結構上看,產品銷售收入一直占比最大,2000年占技工貿總收人的66.3%,2011年占技工貿收人的比重高達72.1%,而研發和技術交易收入所占比重始終較低,變化不明顯[1]。從數據上看,轉制院所的已經越來越接近高新技術企業。有學者對近百個轉制型科研機構開展了實證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我國公立科研機構改革雖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但公益和轉制科研機構在使命定位、運行模式、治理結構等方面仍然存重要的發展障礙,公益科研機構和轉制科研機構尚未形成各自成熟的發展模式[2]。

轉制院所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存在著歷史與現實的割裂,主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將決定其核心思路。以進入國資委或地方國資委的轉制院所為例,經營水平在業績考核中占比最重,迫使轉制院所在維持行業技術歸口身份的同時,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向經營創收。國資委2013年公布了最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其中規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科研企業利潤總額指標的基本分為30分,與軍工、儲備、電力、石油石化企業相同。科研企業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基本分為30分,與軍工、儲備企業相同。確定科研類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突出考慮技術創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對考核期內獲得重大科技成果或在國際標準制訂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國資委根據有關規定加0.1-1分。顯然,國資委的考核體系適當考慮了轉制院所的特點和定位,但仍以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為重中之重。鑒于上述原因,導致轉制型院所在制定戰略目標與進行目標的分解和深化落實時出現困惑和偏差。

二、平衡計分卡和KPI指標體系各自特點與結合優勢

平衡計分卡綜合考慮組織在財務層面、客戶層面、經營流程層面、學習與成長層面諸多目標的完成程度,借以評估組織的業績,平衡財務與非財務要素,短期業績和長期發展的關系。平衡計分卡首先是一個核心的戰略管理與執行的工具,它在對企業總體發展戰略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設計,將其四個層面的目標、指標以及實施步驟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戰略管理與實施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戰略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以創造企業的戰略執行力,構建企業的競爭優勢。其次是一種先進的績效管理工具,它將戰略分成四個不同層面的運作目標,并以此四個層面分別設計適量的績效衡量指標。它不但為企業提供了有效運作所必需的各種信息,克服了信息的龐雜性和不對稱性,更重要的是,它為企業提供的這些指標具有可量化、可測度和可評估性,從而更有利于對企業的戰略執行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控,促進企業戰略與遠景目標達成[3]。

KPI,即關鍵績效指標法。企業關鍵績效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關鍵績效指標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員工作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是績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KPI法符合帕累托原理,也就是二八原理,即一個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每個部門和每一位員工的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抓住20%的關鍵,就抓住了主體。二八原理為績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關鍵的結果和關鍵的過程上。于是,所謂的績效考核,一定放在關鍵績效指標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圍繞關鍵績效指標展開。KPI是對公司戰略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和發展。公司戰略目標是長期的、指導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職位的關鍵績效指標內容豐富,針對職位而設置,著眼于考核當年的工作績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關鍵績效指標是對真正驅動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具體因素的發掘,是公司戰略對每個職位工作績效要求的具體體現。

平衡計分卡和KPI,前者側重于戰略目標制定,后者擅長于戰術落實。兩者結合起來,更適宜于解決轉制院所業績考核體系的難題,在完成主管部門經營業績指標的同時,維系持續增長的生命力,并保持長期發展方向符合自身使命和定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中文字幕 日韩 无码|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麻豆专媒体一区二区| 黑森林精选av导航|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成全高清在线播放电影|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蜜臀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巨大巨粗巨长 黑人长吊| 美女裸体视频永久免费|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 国产性天天综合网|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日本熟妇人妻xxxx| 午夜福利1000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仓井空| 黑人处破女免费播放|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 一区二区在线 | 欧洲|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