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8 16:5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銀行業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小銀行,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迅速,中小銀行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重點。中小銀行的發展,對于金融行業的整體推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小銀行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這是它們在當前經濟形勢中的一個特色,也是其發展的一個契機。在我國銀行業中發揮著獨特且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外資銀行也不斷涌入,這給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于我國的中小銀行而言,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生存發展環境以及外部的壓力。中小銀行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對風險的控制能力不夠、內部控制措施不夠完善等,都是阻礙中小銀行發展的瓶頸。要想加強中小銀行在銀行業中的地位與發展,還需要針對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具體環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問題的解決。本文就當前中小銀行發展的意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我國中小銀行發展的意義
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銀行的作用凸顯得日益明顯,我國中小銀行發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小銀行的發展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成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融資問題。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正在逐漸增多,我國四大國有銀行比較傾向于向大型企業提供貸款融資,加上二板市場的建設還不夠完善,中小型企業無法直接進行資金的融合,而我國的中小銀行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了許多重要的途徑和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問題。
(二)中小銀行的發展可以促進金融行業的競爭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長期以來的發展,都是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的,其占據了金融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具有一定的壟斷勢力,長期的發展,導致銀行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為了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加強中小銀行的發展,是加強金融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方式,發展中小型銀行,可以促進金融行業內部的競爭機制逐漸形成,競爭水平逐漸提高。可以促進對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金融行業的深入發展。與此同時,中小銀行的發展還可以不斷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按照新的原則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從而推動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體制不斷深化改革。
(三)中小銀行的發展對我國金融結構的改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金融抑制現象,比如利率管制、銀行業務管制等,這些管制內容對我國金融行業的市場化有很大的制約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改革發展,我國中小銀行的出現以及發展逐漸加快,加強中小銀行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提高整個金融行業的效率,從而促進經濟效率的提升。
二、中小銀行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金融行業的不斷深化改革,給中小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中小銀行本身的特征是銀行面臨挑戰的主要原因。當前中小銀行發展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還存在一些問題。中小銀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受到外界很多的制約,比如無法與國外大銀行相抗衡,也無法與國內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相匹敵,無論是在各種營業網點的分布還是技術創新方面,都與其他的大銀行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小銀行的扶持,但是其發展現狀還是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中小銀行的發展受到外力的影響比較大。我國的不同的中小銀行,其資產規模、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等各個要素之間的差距都還是比較大的,在發展上出現失衡的現象,而且各個地方政府對銀行發展的政策也是不一樣的,銀行的發展也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因此導致當前,中小銀行在發展的過中顯得比較緩慢。
2.中小銀行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當前很多中小銀行的盈利模式都是比較單一的,無論是銀行的產品、業務還是經營范圍、服務情況,都是比較單一的,金融產品沒有什么特殊,銀行的業務也比較單一,經營范圍比較狹窄,服務方面更是不能與個人進行有效的切合,最終導致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比較低,發展出現失衡,中小銀行的發展面臨了更加困難的局面。
3.中小銀行對各種風險的處理水平不夠。缺少具有一定規模的支撐以及市場定位不當,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也不夠優越等,都使得中小銀行的發展面臨了很大的風險,而當前中小銀行在風險的處理方面還不夠,中小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組織風險和管理風險兩個方面,無論是哪一種風險,都是需要及時控制的,采取一定的風險控制機制,才能促進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顯然,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銀行對風險的處理水平還不夠。
4.中小銀行的內部控制還不夠完善。當前中小銀行的內部結構管理上還不夠完善,這對于其發展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由于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政府、國企等對中小銀行的參與過多,導致銀行的發展受其他方面影響的比例加大,在治理上,內控能力不足,各個責任機構的職責也不夠明確等,都會使得小型銀行的發展面臨一定的障礙。由于內部控制管理的不合理,極有可能導致經營風險的發生。
5.中小銀行在自身定位方面也不夠準確,甚至是有各自封閉的現象出現,這很容易導致中小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風險。中小銀行的人員素質、人員業務水平、人員思想認識、隊伍結構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人員的水平對銀行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力資源是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人才隊伍的能力水平不足,往往會對銀行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6.在金融行業中的競爭地位不平等。中小銀行的發展相比于國有四大銀行的發展,其競爭的地位不夠平等,當前,我國現有的一些金融政策對于中小銀行的發展還是不利的。比如房改周轉金由國家指定專門國有獨資銀行辦理;不良貸款的化解,國有獨資銀行享有國家財政的支持等,這使得本身就處于競爭弱勢的中小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得不到國家的支持與扶持,在金融行業中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更大。
7.我國的中小銀行發展規模偏小。當前,我國的中小銀行一般涵蓋的范圍比較廣,層次也比較多,遍及城鄉,比如城市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我國的中小銀行在銀行的機構密度、人口覆蓋率、企業覆蓋率等方面比國際的水平要低。我國中小銀行的資產規模占金融銀行行業總資產規模的比例,比國外中小銀行的規模比例要低很多,而且我國相當一部分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有待提高,其中的壞賬比較多,致使有效資金不多,當前我國真正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中小銀行數量很少,并沒有真正發揮中小銀行的作用和意義。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國的中小銀行遠遠低于美國、的果、意大利等發達國家。這些差距表明我國的中小銀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8.定位不夠準確。我國的中小銀行規模比較小,其資源以及經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服務的過程中,要有準確的定位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幫助。但是當前我國的中小銀行在服務的定位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從當前我國的中小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來看,有很大一部分中小銀行與我國的國有銀行呈現一定的雷同現象,成為國有大型銀行的一種克隆。失去了自身的特點,自身的特色不夠明顯,在客戶的結構上,對大型企業和大客戶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小型企業以及小客戶,定位不準,是造成中小銀行發展瓶頸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銀行發展的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強,金融銀行業的發展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對于中小銀行,更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拓寬業務范圍,才能在越來越強大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加強中小銀行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加強對銀行人員綜合能力素養的培訓。在新時期,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對于銀行業而言,人力資源水平的高低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針對當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人員其業務、思想認識等多方面的不足,還需要不斷加強專業化銀行人才的引進,在人才的選聘過程中,要把好關,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斷加強對人員能力素養的培訓,從業務、職業道德、思想認識等多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其綜合能力。比如要對技術水平、創造精神、責任感、新概念、新觀念的意識等進行系統教育,不斷樹立員工的一種發展意識,在工作中為銀行的發展創造一定的基礎。
(二)對中小銀行的市場進行細分。中小銀行的發展一般是依托于政府和地方人民銀行的,在市場的定位中要把握準確,一般說來,中小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對市場進行細化,找準當地的切入點,服務于地方,服務于當地的企業和市民,在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一些屬于自己的品牌,在區域化和綜合化方面進行探索。立足于本土,就是要找準銀行在當地實際經濟和社會中的定位,銀行還要立足于中小,在經營的過程中,是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量的,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兄弟行社的支持,因此,這些客戶資源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小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就是要把握好這些資源,不能效仿其他銀行一樣,追求規模擴大化。在銀行網點的布局方面,無論是銀行的網點,還是自助銀行,都應該朝著城市的繁華區域發展。最后,銀行的發展中,還要注重零售,不斷加強零售業務的發展,力爭細化市場,擴大經營范圍。
(三)中小銀行在發展中要不斷加強產品和業務的創新。產品創新是銀行發展的一個根本,只有銀行產品和業務不斷創新,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如此強大的行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這方面,要不斷擴充業務的品種,各個網點可以開辦一些中間業務,不斷豐富業務品種,并且將品種做精。在市場營銷方面,要簡化操作程序,提高操作效率,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化、信息、網點等方面的優勢,增強自身在營銷過程中的競爭力。另外在營銷的策略方面,要對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了解市場需求所在,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銀行業務效率。
(四)在銀行的內部逐漸提升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加強銀行的內部控制,提升銀行管理水平,是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于當前經濟體系中的中小銀行,要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助于建立起一套“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管理制度,能夠促進銀行發展成為能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一種經濟體系,同時,中小銀行也應該加強與各種社會力量以及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力求得到更多的支持,為銀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中小銀行與大銀行、大機構相比較而言,無論是業務能力、服務水平、網點建設、服務產品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中小銀行的扶持力度,加強對中小銀行的投入,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要不斷促進中小銀行的發展,就應該要在與其他銀行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揚長避短,突出優勢項目的發展,同時也要補足劣勢,從多方面出發,不斷豐富中小銀行的業務、加強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促進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等,以促進中小銀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在銀行業中能占據一定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高秀峰,陳波.中小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金融,2004(12).
[2]陳紅梅.我國地方中小銀行金融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01).
[3]付群.我國中中小銀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2(02).
[4]李果仁.我國中小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5]付群.我國中小銀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2(02).
關鍵詞:銀行;金融生態;和諧發展
銀行是社會的細胞,在建設和諧社會中處于特殊地位。一個發展和諧的銀行業,不僅是社會和諧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要構建和諧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當前銀行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不平衡問題。經過20年的改革發展,總體走向越來越好,中國銀行業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隨著銀行業縱深改革發展,出現了新的不和諧因素。
1我國銀行業存在不和諧的因素
(1)我國金融生態問題不容樂觀。當前困擾我國金融生態的一些突出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諸如企業違約率高、金融勝訴案件執行難、對金融活動非法干預、金融權利濫用、不良資產高、金融市場不正當競爭等。這些問題除了經濟管理體制的因素外,市場發展不充分、不協調以及運行規則滯后也是重要原因。在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中,由于計劃與行政干預而造成的約占30%,政策上要求國有銀行支持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違約的約占30%,國家安排的關、停、并、轉等結構性調整約占10%,地方干預,包括司法、執法方面對債權人保護不力的約占10%,而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占全部不良貸款的20%。此外,社會信用環境較差,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嚴重以及未能實行高標準會計準則等因素都交叉存在。
(2)機構發展不平衡,大銀行改革發展相對較快,中小銀行,特別是小銀行發展相對滯后。由于大銀行在金融經濟當中的特殊地位,國家將改革的重點實際主要放在大銀行的改革上,先后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加上自己的努力,使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公司治理架構基本建立并開始發揮作用。而中小銀行特別是小銀行改革發展相對滯后。對大銀行的歷史包袱,中央政府采取了綜合措施進行劃界,先后兩次對不良資產進行集中處理,而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依靠自身消化,部分由地方政府協助處置,由于各地對處置中小銀行不良資產的重視程度不同,相應采取的措施各異,至今相當一部分機構的包袱并沒有得到化解。對大銀行,國家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和動用外匯儲備,以及財政注資等方式增加資本金,使資本充足水平顯著提高。工、中、建、交四家股改銀行資本充足率均超過了10%,而中小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依靠股東增資和自身積累,部分上市銀行則主要依靠上市融資。大銀行具有國家信譽,無論是對國內外投資者,還是金融消費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銀行改革發展始終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各方面對其改革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比較缺乏,在辦理存款、結算、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還存在不合理的歧視性政策,比如有的規定預算外資金必須存在大銀行,住房公積金及其配套貸款只能在大銀行辦理,財政、軍隊、社保等存款不能存入中小銀行機構等,不僅限制了存款業務,也影響中間業務的發展。
(3)地區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改革發展較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改革發展相對滯后,由于種種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迅速擴大,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等不同的經濟帶,不同經濟帶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資料顯示,銀行體系資金來源區域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存款集中在東部地區,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不僅存款數量小,而且結構相對單一,主要是儲蓄存款,這種差距仍在繼續擴大。
(4)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發展的二元性,使得金融發展的二元特征十分明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是農村先于城市,而金融體制的改革卻是城市先于農村,城市金融改革啟動相對較早,力度相對較大,步子相對較快。目前,城市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正是推進公司治理改革,初步開始實施經營企業化、管理集約化、業務垂直化、機構扁平化。相對于城市金融而言,農村金融基本還是按照行政區劃設置機構,業務單一、管理粗放、風險突出、改革滯后。城市金融機構基本建立了公司治理架構,內控制度相對健全,經營機制比較靈活,具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統,IT覆蓋率基本達到100%。農村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陷,內部控制薄弱,經營機制不靈活,IT覆蓋率低,轄內尚未聯網。城市金融的整體發展水平較高,金融機構之間主要是服務水平和質量的競爭。農村金融一般是低水平競爭,且惡性競爭比較嚴重。城市的征信體系已開始建立,理性消費群體初步形成,信用環境相對較好。農村尚未建立征信體系,逃廢債現象嚴重,執法環境差,信用環境建設落后。
2促進我國銀行業和諧發展的思考
(1)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和諧發展。從金融生態角度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問題,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觀念的體現。我國是一個正在轉型的經濟體,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和制度雖然還不完善,但金融生態環境總體上在逐步改善。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外資金融機構大批進入國內金融市場,金融資產也快速增長。而且,隨著市場改革的逐漸深入,金融調控和管理更加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得以確立,金融經濟法律制度不斷完善。這些變化為國有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與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商業銀行實現健康和諧發展,不僅取決于銀行自身的努力,還需要銀行發展外部環境的改善,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障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是促進商業銀行實現和諧發展的基礎條件。
(2)建立風險控制構架和制度。其監管目標是以突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風險識別和評級、內部控制機制約束,建立銀行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對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中的不良貸款、非信貸資產中的不良資產和表外業務風險狀況進行全面監測和考核,進行同質同類機構的評估;分析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屢查屢犯問題,進行持續監管,督促銀行進行整改,并從制度上進行彌補;對重點機構和重點企業的貸款、對大額貸款、關聯交易、集團授信和房地產等高風險業務密切關注,適時進行風險提示和窗口指導;以案件專項治理為契機,加大監管力度,防范操作風險,規范操作性業務制度,建立合規部門;加大非現場監管力度,突出風險監測和預警,包括強化不良資產分析考核制度,對各類信貸資產進行準確分類,落實撥備,核查貸款遷徙情況,實施對貸款的動態監控;探索對銀行內控的綜合考核評價制度,指導、督促銀行管好內控。
(3)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處置步伐,縮小機構發展差距。鼓勵和引導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管理水平較高的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允許城市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兼并收購周邊地區的城市信用社。加快業務創新,支持中小銀行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出符合當地特點的金融服務產品,為城鄉經濟、中小企業和城鄉居民服務。強化公司治理,支持合格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地方性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和股權改造,推動中國治理建設。加大風險處置力度,加快城市信用社重組改造步伐,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實現停業整頓的城市信用社平穩退出市場。在地區政府的支持下,加快高風險城市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處置進度。改善中小銀行機構的發展環境,抓緊研究建立中小銀行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積極推動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配合有關部門研究中小銀行發展的配套政策。
(4)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金融改革發展步伐,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鼓勵中資銀行業機構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發展業務。對在西部地區投資、收購、新設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放開市場準入的資本范圍限制,審核時設立綠色通道,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適當調低注冊資本、營運資本的最低限額;適當調整投資人資格及入股限制;適當調整業務準入條件與范圍;適當調整高管人員及從業人員資質要求;繼續鼓勵外資銀行機構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扶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信用環境建設,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提高指法水平,營造本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
(5)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支農的合力,按照產權股份化方向改革農業銀行,經國家扶持、自身重組,改造為繼續姓“農”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功能擴大化方向改革農業發展銀行,擴大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增強支農服務功能。在支農上政策性金融服務要發揮更大的作用。按照經營現代化方向改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將絕大多數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分期分批改造為現代金融企業;不具備商業經營的地區逐步以政策性業務為主。根據郵政儲蓄銀行組建進程和管理能力,逐步開放資產業務,增加農村資金投入總量。利用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機會,向商業銀行發行支農特別國債或特別行政性金融債,由政策性銀行投向農村,由農信社,重點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和貧困縣種養業的資金需求。
(6)發揮外資銀行正面效應,促進金融和諧發展。只有當外資銀行的正面效應超過其負面效應時,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才有利于自身以及整個金融業的和諧發展,中國銀行業積極鼓勵外資銀行參與市場競爭將有利于促進金融體系的和諧運行。
參考文獻
[1]唐雙寧.關于銀行業和諧發展的思考[J].銀行家,2006,(11).
關鍵詞:銀行;金融生態;和諧發展
銀行是社會的細胞,在建設和諧社會中處于特殊地位。一個發展和諧的銀行業,不僅是社會和諧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要構建和諧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當前銀行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不平衡問題。經過20年的改革發展,總體走向越來越好,中國銀行業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隨著銀行業縱深改革發展,出現了新的不和諧因素。
1我國銀行業存在不和諧的因素
(1)我國金融生態問題不容樂觀。當前困擾我國金融生態的一些突出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諸如企業違約率高、金融勝訴案件執行難、對金融活動非法干預、金融權利濫用、不良資產高、金融市場不正當競爭等。這些問題除了經濟管理體制的因素外,市場發展不充分、不協調以及運行規則滯后也是重要原因。在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中,由于計劃與行政干預而造成的約占30%,政策上要求國有銀行支持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違約的約占30%,國家安排的關、停、并、轉等結構性調整約占10%,地方干預,包括司法、執法方面對債權人保護不力的約占10%,而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占全部不良貸款的20%。此外,社會信用環境較差,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嚴重以及未能實行高標準會計準則等因素都交叉存在。
(2)機構發展不平衡,大銀行改革發展相對較快,中小銀行,特別是小銀行發展相對滯后。由于大銀行在金融經濟當中的特殊地位,國家將改革的重點實際主要放在大銀行的改革上,先后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加上自己的努力,使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公司治理架構基本建立并開始發揮作用。而中小銀行特別是小銀行改革發展相對滯后。對大銀行的歷史包袱,中央政府采取了綜合措施進行劃界,先后兩次對不良資產進行集中處理,而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依靠自身消化,部分由地方政府協助處置,由于各地對處置中小銀行不良資產的重視程度不同,相應采取的措施各異,至今相當一部分機構的包袱并沒有得到化解。對大銀行,國家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和動用外匯儲備,以及財政注資等方式增加資本金,使資本充足水平顯著提高。工、中、建、交四家股改銀行資本充足率均超過了10%,而中小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依靠股東增資和自身積累,部分上市銀行則主要依靠上市融資。大銀行具有國家信譽,無論是對國內外投資者,還是金融消費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銀行改革發展始終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各方面對其改革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比較缺乏,在辦理存款、結算、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還存在不合理的歧視性政策,比如有的規定預算外資金必須存在大銀行,住房公積金及其配套貸款只能在大銀行辦理,財政、軍隊、社保等存款不能存入中小銀行機構等,不僅限制了存款業務,也影響中間業務的發展。
(3)地區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改革發展較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改革發展相對滯后,由于種種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迅速擴大,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等不同的經濟帶,不同經濟帶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資料顯示,銀行體系資金來源區域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存款集中在東部地區,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不僅存款數量小,而且結構相對單一,主要是儲蓄存款,這種差距仍在繼續擴大。
(4)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發展的二元性,使得金融發展的二元特征十分明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是農村先于城市,而金融體制的改革卻是城市先于農村,城市金融改革啟動相對較早,力度相對較大,步子相對較快。目前,城市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正是推進公司治理改革,初步開始實施經營企業化、管理集約化、業務垂直化、機構扁平化。相對于城市金融而言,農村金融基本還是按照行政區劃設置機構,業務單
一、管理粗放、風險突出、改革滯后。城市金融機構基本建立了公司治理架構,內控制度相對健全,經營機制比較靈活,具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統,IT覆蓋率基本達到100%。農村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陷,內部控制薄弱,經營機制不靈活,IT覆蓋率低,轄內尚未聯網。城市金融的整體發展水平較高,金融機構之間主要是服務水平和質量的競爭。農村金融一般是低水平競爭,且惡性競爭比較嚴重。城市的征信體系已開始建立,理性消費群體初步形成,信用環境相對較好。農村尚未建立征信體系,逃廢債現象嚴重,執法環境差,信用環境建設落后。
2促進我國銀行業和諧發展的思考
(1)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和諧發展。從金融生態角度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問題,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觀念的體現。我國是一個正在轉型的經濟體,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和制度雖然還不完善,但金融生態環境總體上在逐步改善。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外資金融機構大批進入國內金融市場,金融資產也快速增長。而且,隨著市場改革的逐漸深入,金融調控和管理更加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得以確立,金融經濟法律制度不斷完善。這些變化為國有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與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商業銀行實現健康和諧發展,不僅取決于銀行自身的努力,還需要銀行發展外部環境的改善,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障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是促進商業銀行實現和諧發展的基礎條件。
(2)建立風險控制構架和制度。其監管目標是以突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風險識別和評級、內部控制機制約束,建立銀行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對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中的不良貸款、非信貸資產中的不良資產和表外業務風險狀況進行全面監測和考核,進行同質同類機構的評估;分析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屢查屢犯問題,進行持續監管,督促銀行進行整改,并從制度上進行彌補;對重點機構和重點企業的貸款、對大額貸款、關聯交易、集團授信和房地產等高風險業務密切關注,適時進行風險提示和窗口指導;以案件專項治理為契機,加大監管力度,防范操作風險,規范操作性業務制度,建立合規部門;加大非現場監管力度,突出風險監測和預警,包括強化不良資產分析考核制度,對各類信貸資產進行準確分類,落實撥備,核查貸款遷徙情況,實施對貸款的動態監控;探索對銀行內控的綜合考核評價制度,指導、督促銀行管好內控。
(3)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處置步伐,縮小機構發展差距。鼓勵和引導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管理水平較高的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允許城市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兼并收購周邊地區的城市信用社。加快業務創新,支持中小銀行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出符合當地特點的金融服務產品,為城鄉經濟、中小企業和城鄉居民服務。強化公司治理,支持合格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地方性中
小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和股權改造,推動中國治理建設。加大風險處置力度,加快城市信用社重組改造步伐,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實現停業整頓的城市信用社平穩退出市場。在地區政府的支持下,加快高風險城市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處置進度。改善中小銀行機構的發展環境,抓緊研究建立中小銀行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積極推動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配合有關部門研究中小銀行發展的配套政策。
(4)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金融改革發展步伐,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鼓勵中資銀行業機構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發展業務。對在西部地區投資、收購、新設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放開市場準入的資本范圍限制,審核時設立綠色通道,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適當調低注冊資本、營運資本的最低限額;適當調整投資人資格及入股限制;適當調整業務準入條件與范圍;適當調整高管人員及從業人員資質要求;繼續鼓勵外資銀行機構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扶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信用環境建設,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提高指法水平,營造本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
(5)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支農的合力,按照產權股份化方向改革農業銀行,經國家扶持、自身重組,改造為繼續姓“農”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功能擴大化方向改革農業發展銀行,擴大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增強支農服務功能。在支農上政策性金融服務要發揮更大的作用。按照經營現代化方向改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將絕大多數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分期分批改造為現代金融企業;不具備商業經營的地區逐步以政策性業務為主。根據郵政儲蓄銀行組建進程和管理能力,逐步開放資產業務,增加農村資金投入總量。利用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機會,向商業銀行發行支農特別國債或特別行政性金融債,由政策性銀行投向農村,由農信社,重點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和貧困縣種養業的資金需求。
(6)發揮外資銀行正面效應,促進金融和諧發展。只有當外資銀行的正面效應超過其負面效應時,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才有利于自身以及整個金融業的和諧發展,中國銀行業積極鼓勵外資銀行參與市場競爭將有利于促進金融體系的和諧運行。
參考文獻
[1]唐雙寧.關于銀行業和諧發展的思考[J].銀行家,2006,(11).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 盈利能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55(2012)03―0―01
一、引言
中小商業銀行雖然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但在我國銀行業中,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優勢:首先,中小商業銀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易取得地方政府部門的支持;其次,中小銀行因其規模較小,具有較為靈活的經營策略和營銷手段;再次,中小銀行因其市場份額較小和中小型客戶較多的現狀,受外資銀行的沖擊比較小;最后,中小銀行在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優勢也比較突出。基于這些優勢及當前經濟環境,我國以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中小商業銀行得到了迅速發展。
二、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盈利現狀的統計性描述
(一)資產狀況
1. 資產規模
近幾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得到快速增長。2005年底,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資產總額(億元)分別為43320、19540、2873、257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分別為12.10%、5.46%、0.80%、0.72%,而截止到2010年底,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資產總額(億元)分別為140872、73703、25643、13887,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分別為15.74%、8.24%、2.78%、1.55%。至2010年底,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已經由2005年的19.08%增長至28.40%。
2.資產質量
從近幾年的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率來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在持續改善。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162.10 億元,比2009年減少122.1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88.54%,比2009年降低了0.37個百分點。近幾年各類中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變動情況如下圖所示。從圖2可見,我國各類中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其中,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
(二)業務狀況
在業務類型上,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加快發展中間業務,但由于網點方面的限制,使得他們很多業務難以開展,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不過,很多中小銀行已經把目光轉向了投行、私人銀行等領域,效果也比較明顯,中間業務發展也較快。
在業務地域上,中小商業銀行表現出強烈的速度沖動與規模情結,自2009年銀監會放寬了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市場準入政策以來,便開始迅猛擴張,不斷走出原有鄉鎮、城市與省份,紛紛在外地設立分支機構,力求做大規模。以城商行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末,已有42家城商行設立了115家異地分行,2010年的擴張速度更快,新開的異地分行的數量趕超之前總和,目前147家城商行中,異地分行的數量已經接近300家。
(三)盈利狀況
從稅后利潤總量來看,如表1所示,近幾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持續快速提高,尤其是2008年與2010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整體稅后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56.75%、51.68%。當然,由于當前的經濟環境,我國銀行業整體表現很好,但是,從中小商業銀行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利潤占比情況來看,中小商業銀行的利潤比重越來越大,如圖3所示。
這足以說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盈利狀況在不斷改善,并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從盈利來源來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貸款利息收入。以江蘇銀行蘇州分行為例,在其2010年的收入結構中,貸款利息收入占到總收入的80%,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占比為13%,而其他非利息收入僅占到了7%,其中手續費收入及外匯業務收入占比僅為4.3%,對利潤形成的貢獻度很小。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商業銀行的成本收益、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將會面臨著很大的風險。
三、對策建議
1.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展盈利空間
息差不斷收窄,是近幾年銀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極大的挑戰。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不但可以給銀行提供更多元化的利潤來源,而且還可以幫助銀行搶占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其盈利能力。
追求無止境。閆冰竹說:“我心里一直懷有一種渴望、激情,希望北京銀行不斷做大做強,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一面旗幟,成為國際領先的商業銀行” 。
3月7日下午,閆冰竹接受了SMEIF記者的采訪。他說:“我們不回避,做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大、成本高,而服務小微企業更是要承擔較高的風險和管理成本,但北京銀行在服務小企業方面已經做了16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做出更大業績”。
作為來自城商行的惟一一個全國政協委員,閆冰竹受到媒體追捧理所當然。閆冰竹表示他在服務中小企業的長期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困難和生存的不易。而他從200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共向大會提交了45項政協提案,其中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提案多達11個。內容涉及規范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而一些提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立案落實。
不僅如此,閆冰竹一直心系中小企業發展的行動,也具體體現在他所領導的北京銀行給中小企業提供的實實在在的服務中。北京銀行公告顯示,2011年以來,北京銀行已將一半以上的新增對公貸款投向了中小企業,截止2011年三季度末,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對公貸款比例已達46%,而2012年,北京銀行該指標的目標為48%。當然服務中小企業的回報也是顯然的,截至2011年9月末,北京銀行資產突破8600億元,2011年全年更是實現凈利潤78億元,同比增幅31%。而不良貸款比例僅為0.54%。
再度鎖定“兩小”發展
不輕易放棄任何呼吁中小企業和中小銀行(以下簡稱“兩小”)發展的機會,是閆冰竹的一貫作風,全國“兩會”期間更是如此。今年,閆冰竹再次向政協提案組遞交了十個提案,內容不僅有他長期關注的中小企業、中小銀行的發展問題,而且涉及到多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如拓展公共租賃住房多元化融資渠道、擴大空白鄉鎮金融覆蓋、拓寬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等問題都提出了政策建議。
閆冰竹向SMEIF記者透露,目前,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近1000億元,戶數4200多戶,領先同業。但同時也提到,目前中小銀行在戰略轉型中小企業業務的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兩難境地。
一方面,監管政策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要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為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落實并完善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差異化金融監管政策。對符合有關條件的小企業貸款執行差異化的考核標準,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
另一方面,銀行自身要不斷探索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途徑。我們去年推出多項舉措服務小微企業。比如,在信貸投放力度上,北京銀行將在每月初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確保全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力爭在未來5年內實現每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均超過200億元。再比如我們推進專營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服務小微企業的流程優勢,推動小微企業業務實現“批量化營銷、標準化審貸、差異化貸后、特色化激勵”,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
閆冰竹表示,從未來著想,助力小微企業融資應鼓勵發展信用保證保險。引入信用保證保險,能夠增大小微企業的信用,有利于企業獲得融資。另外,加強針對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查詢、技術創新、質量檢測、法規標準、管理咨詢、設備共享等服務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在防范銀行業系統風險方面,閆冰竹建議應改變目前中國銀監會按照銀行歷史出身(分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商業銀行),形成的監管分類方式,逐步過渡為以資產規模和監管評級為主要標準、能上能下的動態監管方式。
引領業務回歸實體經濟
銀行業務回歸實體經濟,已經是沒有爭議的改革方向。閆冰竹表示,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從銀行層面看,必須深刻認識銀行業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關系,如果銀行脫離實體經濟而自我循環和發展,銀行利潤就成為無源之水,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續。
具體到北京銀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信貸投放重點支持小微企業、涉農、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性住房、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建和續建項目等領域和經濟發展薄弱環節;二是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特別是要進一步開展小微企業、涉農產業方面的信貸創新,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簡化業務流程,擴大貸款投放的客戶群,增加金融服務的深度,創新推出金融產品;三是大力支持中小銀行健康發展,中小銀行也是中小企業,是扶持中小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中小銀行的健康發展,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銀行成立16年來,一直以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業務的支撐。為了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北京銀行已經積極地進入農村。如北京銀行設立了銀行業第一家郊區管理部,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村鎮銀行,去年又新設了浙江文成和吉林農安兩家異地村鎮銀行。截至目前,北京銀行已經發放‘富民卡’近10萬張,發放涉農貸款近300億元。
“從當前國內形勢來看,發展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走向未來的戰略選擇。而未來十年,探索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匹配的可持續增長模式,是處于轉型時期整個中國經濟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銀行界在其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北京銀行也將更加努力地融入其中進行探索”,閆冰竹如是說。
既然為探索,就少不了要金融創新。閆冰竹的看法是,在當前競爭形勢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要堅持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經營、精細化管理。具體來講,要有差別地選擇不同客戶群并定位市場策略,在擁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形成自身專長和競爭優勢;要著力塑造服務特色,形成產品和服務品牌;要在對客戶細分管理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優勢的管理運營流程,構建集約化、內涵式、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銀行經營管理體系。
“這也就解釋了銀行需要高額利潤的原因。因為銀行業是高負債、高風險的,在保持較快利潤增長的同時,必須承擔來自實體經濟的種種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所以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利潤積累增加撥備、補充資本金、化解風險”,閆冰竹說。
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性
北京銀行是有著特殊優勢的城商行,由于北京總部經濟的特色,北京銀行貸款組合的安全性較高,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值得注意的是閆冰竹已經明確表態,希望北京銀行能夠在今年一季度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盡快完成118億元定向增發計劃,該計劃早在去年就獲得了證監會的批復。
根據記者的了解,在引資方面,北京銀行于2005年3月引入ING銀行(荷蘭國際集團的核心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和國際金融公司(IFC)作為財務投資者。入股后,ING銀行和IFC分別擁有北京銀行17.06%和5%的股權,使北京銀行成為當時國內唯一外資股東為最大股東的城市商業銀行。前十大股東中,北京國資公司、北京能源投資等國有股東累計持股比例19.73%。該股東結構使北京銀行能從政府和外方股東方面獲得較大的支持。
與經濟社會的許多制度一樣,存款保險機制自其誕生之日起就爭論不息,但事實上,至少在近200年的近現代銀行業發展進程中,似乎還沒有哪一種更好的機制可以取代它。存款保險機制即使在覆蓋面、保費、職能上存在差別,但已經成為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共同接納的一種金融安全網設置。
在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設計實際上并非新生事物,以更為“顯性”公開的機制取代由中央銀行承擔無限責任的“隱性”擔保,或者說,由銀行購買存款保險其實是某種權責更為對稱的制度安排。
一種可能存在的誤讀是,存款保險機制的出現將使監管者更有勇氣實施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實際上,隱性存款保險機制存在的30年間,也有城市信用社、信托公司、農村信用社甚至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等相當部分的金融機構關閉,只是市場退出的成本分擔機制存在差別而已。另一種在全世界學術界普遍流行的看法是,存款保險機制會造成中小金融機構更高的道德風險――既然存在保險,則可盡可能放心大膽地實行高風險經營。但至少在中國,這一判斷不存在現實基礎。當前央行作為第三方提供全額保障本應使金融機構更具冒險精神,而事實上,大多數中小金融機構仍然活力不足、創新有限、滿足于獲取利差收入。反過來,如果說道德風險真的成立,那么一種有限的、由金融機構自身支付一定成本的保險機制一定優于第三方全額保障。
當然,存款保險機制推出作為一種制度沖擊,勢必對銀行業市場結構造成顯著影響,無論政策設計者還是機制的接受者,均需應對變局,作出安排。
深刻改變市場結構
存款保險對銀行業市場結構的影響勢必是深遠的,且在發展初期面臨極大阻礙。這是因為,第一,作為一種更為公開透明的制度,其勢必影響到存款人的選擇;第二,作為一種直接增加銀行業機構財務成本的政策,勢必造成習慣于獲取低成本資金來源金融機構的抵觸。然而,只要總結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三亂”和此后國家財政和公眾為此承擔的巨額成本――國家關閉農村合作基金會、信托整頓、城市信用社全行業市場退出、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并剝離不良貸款、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化解,花費數以萬億計的貨幣和財政資源,唯一的結論是,存款保險是造就中國更為健康金融體系的必由之路。具體而言,一旦該制度以法定形式推出,必然形成銀行業如下結構演變。
銀行業競爭格局的“J曲線”效應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市場結構沒有發生顯著變化。大型銀行占主導地位的格局一直得以延續,社區型中小商業銀行往往在無所不在的寡頭競爭中艱難成長。截至2013年底,大型銀行總資產達66.5萬億元,而中小銀行為34.9萬億元,恰好約為21。可以預見,中國的存款保險機制會遵循覆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按照安全性差別實施差額保費的國際通行原則,這就意味著在存款保險機制推出初期,很可能出現中小銀行因費率更高而導致財務成本升高,在經營中面臨更大壓力的情況。但是,恰恰由于中小銀行具有“輕資產”性質,其業務條線、網點甚至人員結構調整能力更強,對財務成本的敏感性更高,因而在未來市場占有率提升的概率將進一步提高。因此,中小銀行在存款保險機制推出初期受到更大壓力,但之后形成更高反彈的運行軌跡將構成銀行業競爭格局中的“J曲線”效應。
差別保費制度的銀行評級效應
差別費率是保險的基本激勵制度,這就形成了對銀行的評級效應,即存款人從費率高低可判斷自身存款的安全性,并據此作出抉擇。這可能形成前后相繼的兩種現象:第一階段的存款搬家。由于中小銀行特別是農村地區存款類金融機構一般抗風險能力相對較低,勢必繳納更高保費,存款人據此把金融資源存放于費率更低的銀行。第二階段的市場均衡。中小銀行恰恰可以理性地預期到此種情況對自身流動性或融資成本的影響,在安全性、面向客戶的增值服務、產品多元化等層面加以應對,實現費率的逐步降低,并進而實現客戶和流動性的穩定。實際上,在財產險市場上,可以觀察到的典型案例是動態調整的交強險對駕車者的正向激勵效應。
變革初期的流動性緊縮效應
在宏觀層次上,存款保險機制的最大難點在于流動性緊縮效應。其基本含義是,即使存款保險僅僅針對當前36萬億元的個人存款,全體銀行按照一定比例繳納保費均意味著流動性的直接鎖定,銀行可貸資金勢必出現一個“陡坡式”下降。當然,此后存款保險公司可以根據銀行存款增量變動確定新增保費歸集,但是初期的流動性沖擊似乎在所難免。這一沖擊將在兩個市場同時表現:一是銀行間同業拆借、票據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二是銀行信貸市場因繳納保費而出現事實上的“惜貸”。可以設想,這對于貸存比較高、流動性相對緊張的中小銀行造成的壓力或許更大。
制度設計優化
正因為存款保險機制作為一個影響深遠的變革對銀行業市場結構造成的調整具有非對稱性,在即期對中小銀行直接構成流動性影響,故政策設計者必須思考對波動性的預判和操作優化。
合作共濟安排
恰如所有保險機制一樣,存款保險機制天然具有合作共濟特征。由于保費的有限性,其并不能有效解決系統性金融風潮,但對某一些或某一地區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具有保障能力,因而存款保險公司實際上擁有一個由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歸集的資金池,在某些機構出現問題時及時介入,并在事后向存款人提供保障,這就避免了擠兌和危機在整個金融體系的恐慌性傳染。據此,存款保險可以按照較低費率向大型商業銀行歸集保費,保費來源可以是歷年國有銀行向所有者繳納的稅后利潤。其優勢在于:一是由于利潤已經上繳,這一做法不影響銀行業整體流動性;二是通過利潤分年度繳納保費,避免陡坡式緊縮;三是只有大型銀行參與才能確保存款保險的合作共濟性,且不影響大型銀行的財務狀況;四是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國有經濟部門利潤的一定比例轉入社會保障的基本改革方向;五是降低了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壓力。
法定存款準備金與存款保險的替代性
在全額隱性存款保險機制下,中國實行了較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截至2013年底,大型銀行在央行存放準備金為9.7萬億元,中小型銀行為4.9萬億元,合計為14.6萬億元。在實踐中,無論是貨幣投放還是金融穩定,法定存款準備金與存款保險金都具有很強的替代性。第一,從貨幣供應量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決定了貨幣乘數,進而決定貨幣供應量,而一旦實施存款保險機制,其作用相當于鎖定銀行體系部分流動性,亦對貨幣供應量構成影響。第二,從金融穩定看,如果某些金融機構出現兌付危機,其自救手段在于動用存款準備金,而存款保險基金的差異僅在于不僅自救亦可救他。對于中小型商業銀行,把一定額度的存款準備金劃轉為存款保險金或許是對其流動性震蕩最小的可行方式。
通過上述政策設計優化,在構建金融安全網的同時,對大型和中小型商業銀行的副作用或許具有某種對沖效應。盡管任何制度設計都不可能屏蔽所有副作用,但改革需要共識,唯有使改革成本降至最低,形成共識的可能性才能最大。
應對之道
存款保險機制作為某種正向激勵安排,并不立足于弱勢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而在于避免不必要的市場退出以及過高的成本在金融體系和社會蔓延。作為相對弱勢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應審時、順勢應對。
金融創新
針對利率市場化和存款保險機制推出的雙重壓力,唯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才能穩定客戶群,并屏蔽過度的流動性波動。在負債端,應改變單一依賴拉存款的生存之道,分析合理的負債邊界,積極審慎開拓中間業務,以增值服務和良好的客戶體驗穩定資金來源,以穩定的收入來源覆蓋存款利率上行和存款保險金支付所形成的財務成本;在資產端,須特別注意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平衡,安全性資產占比越高,則不良率上升空間越有限,在存款保險差別費率制度下就意味著越低的財務成本。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特殊重要性
針對存款保險機制所必然伴隨的雙重流動性壓力:保費壓力(即期存量存款繳費壓力和永久的增量存款投保壓力)和存款搬家壓力,中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勢必被提升到特殊重要的地位上。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需從兩個層次上下工夫:一是貸存比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改變根據信貸需求歸集資金來源的操作模式,更多關注穩定的資金來源(如發行長期次級債),預留流動性空間;二是信貸期限結構和客戶結構必須更為分散化,壘大戶或期限集中度過高將導致流動性更為緊張。
合作成功之本:理念變化
當下,中國的金融改革已觸及一系列深層因素。資本約束、結構改造,經營創新等等均已不再是年度報告中的裝飾品,而是銀行從業者實實在在的工作。商業銀行開始實實在在樹立并實踐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開始實實在在地成為一家銀行命運的關鍵性決定因素。同時,由單純競爭走向競爭與合作,通過全方位合作、深層次合作提高銀行業整體服務水平,以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增強銀行業的競爭能力與發展能力,已經成為新一輪銀行發展浪潮的大趨勢。對于中小銀行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也尤為緊迫,也正因為如此,多年來一直處于低層次替代性競爭的中小銀行逐步走在一起,開始了新一輪良性互動的合作性競爭。昆明是云南的省會城市,保山則位于云南省西部,兩地相距568公里,日前,兩地的地方金融機構――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通過跨區域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開創了中小銀行合作又一新途徑。
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是銀行電子化業務運行的基礎平臺,它對銀行的意義相當于一個人的心臟。通過網絡技術遠程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使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各自原有的客戶都能使用自己的卡或折,到對方的營業網點辦理存取款業務,且無需交納手續費。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在目前各個銀行系統各自為陣、“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模式顯然具有革命性意義。一旦該業務模式推廣開來,不僅使合作銀行大大降低了科技成本,而且相當于使其的營業網點增加若干倍,以往網點較少的劣勢可以得到有效改觀,銀行也可以把更多的財力和精力投入到為客戶服務上去,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這樣的聯合將使銀行“事半功倍”,正如昆明市商業銀行楊槐璋行長所說,“將來就可以騰出手來與國有銀行比拼服務了。”
為什么兩家銀行愿意合用一個心臟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資本約束的問題。資本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本狀況是影響銀行業發展、科技投入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資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經營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資本約束軟化現象普遍存在。《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出臺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逐步轉向以資本管理為核心,以風險管理為手段,審慎經營,持續發展。其中,中小銀行因本身規模以及銀行員工成本、市場推廣開支上升等因素,面臨日益嚴格資本金監管環境,它們所承受的成本壓力更大。因此,如何合理地改進資本分配,一直以來是中小銀行積極研究和探索的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日益嚴格的資本金監管帶給銀行的業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往大量集中在房地產、IT系統以及營業網點的資本金逐漸釋放出來,用于銀行的產品研發、客戶服務、中間業務。特別是在日本和韓國,中小銀行通過共享IT系統來合理分配資本已經成為趨勢。目前日本最大的系統中心已經同時支持12家銀行的業務。從大的環境上看也是如此,隨著科技發展,IT設施趨同于公用事業也是世界潮流所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共同的理念的變化催生了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的合作。
有效路徑之一:經營創新
有了合作的基礎,還必須選擇正確的合作的路徑。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城信社在尋找合作路徑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過去,企業的經營目標經常被表述為利潤最大化,其中有一個重要缺陷,即沒有考慮到資本成本及資本收益的要求。并且以損益表為基礎的利潤更多地反映企業的即期效益,而沒有反映企業未來價值增長的能力。只有把企業價值和傳統的會計利潤區分開來,充分考慮資本成本等因素,確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才能真正地為股東創造財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由于觸及體制問題的改革措施必定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露出效果,那么,中小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快速達到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希望,只有寄托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建設上了。但是,建設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復雜工程,根據估算,一個普通的區域性城市信用社或農村信用社,新建一套符合當前業務發展需要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按5~10個網點來計算需要投入的建設費用約為400萬,其中:一次性投入的系統硬件投資約100萬~150萬元、軟件開發費約200~300萬元、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約30萬~50萬元。拋除科技力量較薄弱的因素不說,與自身規模相比,投入幾百萬上千萬開發功能壽命僅3―5年的IT系統,毫無疑問是中小銀行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此外,資金都投入到系統建設上,中小銀行賴以生存的產品和服務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就很難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必將對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由此,通過經營創新共建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成為像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城信社這樣的中小銀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之路。
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同屬于云南地方金融體系內的成員,其中,昆明市商業銀行是在昆明市原有二十多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于1996年組建成立的,近年來發展迅速,建立了規范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和靈活的經營機制;擁有71個營業網點和較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在云南省金融界中有一定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保山城信社1989年成立,是保山市規模較大的地方性金融機構。2003年末,為了滿足客戶和業務發展的需要,昆明市商業銀行投入建設資金近5000萬元開發了新一代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昆明市商業銀行擁有了超越傳統服務重新設計金融產品的能力,極大地提升了該行的競爭優勢。保山城信社原有業務系統為單機業務處理系統,1997年投入運行,結算渠道不暢,信貸品種單一。對于昆明市商業銀行來說,為了保有相對先進性和可擴展性,系統一方面必須預留一定空間,另一方面每年需投入維護費用約500萬元,因此,如何利用閑置資源減輕維護負擔的問題比較突出。對于保山城信社來說,目前的IT系統已經不能適應金融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必須盡快進行徹底改造。
基本原理和具體流程
昆明市商業銀行由于擁有一級銀行法人的營業資質,是云南省惟一同時具有人民銀行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及同業拆借市場成員、財政部國債承銷團成員、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債承銷團成員、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債券結算行等多項
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因此在同業合作方面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該行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加強同業交流與合作,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這是雙方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此外,昆明市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基于Vision Banking Core/400基礎,以銀行大會計、綜合柜員制為基本內容,以客戶信息管理為基礎,以賬務處理為核心,數據集中管理,面向客戶、面向交易、面向服務,其設計理念和技術水平在銀行同業中都處于相對先進地位。該系統自身具備的幾項技術特點為合作提供了基礎。一是該系統上線后,一直運行穩定;二是它采用參數驅動及關系數據設計,在網點數量、規模上沒有限制,只要增加硬件系統即可擴展規模;三是該系統支持“多分行”模式,易于維護、擴充,可通過網絡連接實現異地機構共享。此外,為了保證合作的安全性,昆商行還采取了四項防范措施,一是將雙方業務置于同一系統的不同物理分區,不實現邏輯集中,因此確保雙方的業務不出現交叉、數據不出現交叉;二是采用“專線專用”,確保網絡信息傳遞的及時和安全;三是在數據傳輸時進行加密,防止雙方各自的數據及信息出現失竊;四是對主機的操作權限進行嚴密控制,通過制度確保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得到落實和執行。
基于以上基礎條件和準備措施,2005年8月,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達成合作意向,保山城信社租用昆明市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并通過該系統平臺參加全國大額支付系統業務。9月,技術準備完畢,租用系統開始試運行。11月14日,試運行成功,雙方簽定全面合作協議,相互承諾以通存通兌方式對方異地結算業務,并在法律法規允許或經監管部門同意的前提下,開展信貸資產轉讓、票據以及銀行卡等業務的深入合作。
帷幕初開
國內中小銀行的發展歷史只有10多年,機構網點數量現在和將來都無法與國有大商業銀行相比,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再走大攤子、高成本、低效率的發展道路。因此,提高資產質量,降低經營成本,追求價值的最大化,才應是中小銀行開展經營活動的主要目標。要想在“成本付出最小”的同時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就必須在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的全過程中切實轉變理念,在各項工作中項項計較成本,時時挖掘資源。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信用社的合作充分證明,通過科學有效的合作,銀行不僅不會喪失自身優勢,反而改進了資本分配,在網點設置、物質開支上量力而為、物盡其用,將有限的資金投向目前銀行最稀缺的人力資源、產品資源和回報更多價值的客戶資源上,從而獲得新的盈利和發展機會。
首先,節約成本、利用資源的目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實現。一是昆明市商業銀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閑置的系統資源,尋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保山城信社則節約了成本400多萬元,包括一次性建設費用約400萬及每年約30萬至50萬元的維護費用。二是兩家區域性的銀行機構跨越了地域屏障,將本行業務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延伸對方城市,以昆明市商業銀行現有71個營業網點和保山城信社現有6個營業網點計算,雙方通過合作,各自節約的網點成本都非常可觀。此外,雙方共享的不僅是系統資源,也包括網點資源、人員資源和客戶資源,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了行業內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其次,提高了銀行的聯合競爭能力。一是為廣大客戶提供了更方便和更經濟的服務。由于提高了資金清算、結算的效率,雙方客戶可以在異地辦理業務,免除了過去發生異地業務時,要在不同銀行間開戶、轉賬或取現、存現的麻煩和成本。另外,由于系統可實時到賬,縮短了客戶資金的在途時間,提高了客戶資金的使用率。二是為人民銀行提供了更方便資金監控的渠道。由于雙方的數據采集更為準確和快捷,為人民銀行對跨行轉賬、大額交易的清算和監控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三是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由于規范了不同銀行之間的接口信息,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資金流通手段,為銀行的業務發展與創新開辟了新的空間,使地區銀行的信息化建設步入一個新的臺階。此外,為中小銀行利用有限的營業網點資源及電子網絡資源實現收益最大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正因為如此,雙方的合作剛一邁步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統自9月1日試運行截至11月10日,已辦理異地儲蓄通存通兌1310筆,金額達5569萬元:兩行“資金往來”約1億元。保山信用社通過昆明市商業銀行的全國大額支付系統辦理的業務,自10月9日以來僅1個月,就達504筆,金額達2200萬元。保山城信社的存款僅1個月增長了10%。
當然,因信息不對稱、信息扭曲、市場的成熟度、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技術更新、政治、經濟、、法律等因素的影響,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的合作方式也存在種種問題和可能風險,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管理,合作銀行不但無法從中受益,反而會受損。
首先是信息控制的問題。一旦此銀行內部的信息或資源在技術上存在被彼銀行調用的可能,信息失控的風險就顯而易見,比如客戶資料、資金往來情況等等都有存在泄露的可能。
其次是不確定性風險。由于合作雙方可能不在同一區域,即使同在一個區域內,其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都有可能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增加了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支持銀行經營目標和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另外,還將面臨許多潛在的風險。例如,雙方經營理念的不同,可能導致業務處理流程難以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和風險,合作雙方應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規避風險,如信息共享、優化合同、建立監控機制等。總之,還需要合作銀行通過繼續探索和實踐來尋找最佳的解決路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