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急診醫學的專業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急診醫學是一個新興的綜合學科,正確理解其基本概念,對于急診醫學發展十分重要。急診醫學所涵蓋的范圍在它的名字中已有充分的體現。在英文中急診醫學為Emer-gencyMedicine,直譯的概念是與緊急情況有關的醫學,也就是說需要緊急看醫生的情況都是急診醫學的范疇。日文中與“急診”相對應的詞為“救急救命”,似乎突出了“急”、“危”、“重”的特點[5]。中文中的“急診醫學”和過去曾用過的“急救醫學”,很可能是“緊急診斷治療”和“緊急救治”的簡化形式,用于英文名詞的翻譯,并不能完全體現其內涵。實際上,急診醫學是相對于其他分類方法(年齡劃分:老年醫學,小兒醫學;系統劃分:呼吸病學,心血管病學等;功能劃分:康復醫學,整形醫學等),以“時間維度”為標準(“急”與“緩”)的一種醫學體系,它只是強調“急”的特性。只要是具備“急”特征的醫學現象都是急診醫學的范疇。因此,理解急診醫學應多從時間維度去探討。還要認識到“急”不一定與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很輕的病,甚至是“無病”。只要患者有緊急看醫生的需要,就應是急診的范疇。所以,急診醫學不但是危重病,還應包括慢性病和疑難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診問題。因此,加強相關專業領域急診問題的研究必將豐富急診醫學的內涵。
2急診醫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急診醫學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誕生的一個年輕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帶有濃重的社會進步色彩[6]。從急診相關名詞中就可見到社會發展的烙印。在急診醫學誕生之前,在醫院里的急診部門常常通稱為急診室(EmergencyRoom,ER),表面含義是與急診有關的“工作室”或“診室”。強調的是一個“房間”(Room)。它的功能只是為病房的專科醫師提供一個緊急診斷和處置的場所。故急診室一般無專業醫師,只有一些專科醫師臨時派來應診,并有較多的護理人員協助專科醫師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規模較小的醫療機構,急診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較常見[7]。隨著經濟發展和急診醫學的壯大,醫院里急診部門的功能也發生了改變,它由提供診治場所的單一功能,轉變為急診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診搶救和急診重癥監護病房三部分組成。這樣,無論從功能,概念和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改稱為急診科(Emergen-cydepartment)。近十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急診醫學與其它醫學專業一樣,也有向專業化和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故近來在國內外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相繼出現一些以急診醫學為主要專業領域的大型急診中心(Emergencycenter),為社會提供專業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務[8,9]。因此,急診醫學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平行。
3相對專業化是急診醫學的發展方向
現代醫學進展使專業分化越來越細,許多專科醫生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日益專一化,有的僅是某病的專家,而患者是一個整體,且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常有多種慢性病同時存在,某種慢性病急性發作或在許多慢性病的基礎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這時各個系統的疾病相互交叉發生在一個病體上,決非單一專科醫生所能解決,這就需要有專門的醫生對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態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以期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而這正是急診科醫生應該并有能力完成的[6]。急診醫學是一個綜合學科,是對醫學以時間維度為標準劃分的產物,其涵蓋面非常廣,非專業化很難提高醫療水平(真正的萬金油)。如一個急診醫師同時搞內外科,是很難具備高水平的。所以,急診醫學本身的專業化,既進一步分科化是其發展方向。故在目前階段,一些較大規模醫院的急診科應設立急診內科和急診外科專業組,并且每個醫師都應該有自己相對較強的專業方向。這樣,使急診醫師的知識結構合理化,做到博中有專,爭取在某些方面較專科醫師有一定的優勢。其次,還應拓寬急診專業領域,如近來出現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創傷救治中心等。這些領域的拓展,使急診醫學這一綜合學科向縱深方向發展,專業化水平會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必將促進急診醫學的整體進步。總之,急診醫學專業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急診醫學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專業化,此方面已成共識。另一層是急診醫學本身的專業化,既進一步分科化。綜合學科的相對專業化必將會給急診醫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快速診斷是急診醫學的關鍵
由于急診科具有接受任務的隨機性、突發性及執行任務時的應急性、機動性、協作性和社會性等特點,要求醫生在有限時間內迅速確診,采取措施,所以說,快速診斷是急診醫學的精髓。急診醫學中“急診”二字的表面含義“快速診斷”似明確了急診醫學的宗旨。在急診工作中,正確診斷是正確治療的前提,是搶救成功的基礎。因此,在急診管理工作中,應重點考慮提高快速診斷的正確率,如①急診科需固定一批訓練有素的急救專業人才,即有一定的臨床經驗、熟練操作各種急救設備的高年資醫生二十四小時出診;②加強急診人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少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③完善合理的、快速的急診實驗室檢查系統,以協助診斷;④加強急診診斷思維的培訓和誤診學的研究。急診誤診和死亡病例討論可助于提高急診醫師的診斷水平;⑤完善專科會診和三級檢診制度,提高會診水平;⑥制定急診人員工作量標準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及獎懲制度。
急診醫學是醫學中一門新興的跨各臨床專業的學科,既有本身的理論體系,又與各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緊密相連。急診醫學的形成和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和醫學科學進步的必然趨勢。急診醫學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可能將急性嚴重傷病人員從死亡的邊緣迅速搶救回來,并降低其并發癥和致殘率。因此急診急救工作的及時、妥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急性患者的安危和預后。
急診醫學的發展史和現狀
世界上急診醫學發展最早的是美國。美國人發現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由于戰場和途中的及時急救,受傷士兵的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車禍而送至缺乏專業急診醫師的醫院急診室的患者。于是1968年成立美國急診醫師協會(AmericanCollegeofEmergencyPhysicians,ACEP),1972年美國國會頒布加強急救工作法案。1979年急診醫學正式被確定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并成為美國各醫學院校醫科學生必修課程。美國有急診醫師進修學院,各省、州衛生當局下設急診醫療服務辦公室,負責計劃和組織對危重病、創傷、災害等突發事故進行急救并提供技術援助,同時負責領導、培訓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員。美國急診醫師實行全科醫師制,目前每年有近3萬急診專科醫師在全國6000多個急診室為約1億急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全美國共劃分為304個急診醫療體系行政區,并相互聯結成急救網[1]。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過電腦和無線電通訊與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級醫療機構和中心血庫進行緊密聯系,可隨時了解急診患者應診的科室是否需要急診手術及急救醫院的空床情況等,以便使急診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最合適的醫院獲得治療。
英國有140多個處理急診的專業醫療機構,英國皇家醫學院設置急診醫學專業課程,全國統一呼救電話號碼為“999”。急診室、急救中心實行全科醫師制,全面電腦化管理。法國的院前急救工作全由以麻醉醫師為主的醫師負責,全國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5”,接到呼救電話,由中心值班醫師判斷病情后決定采用何種類型救護工具到現場搶救。危重患者往往需要配備有現代化監護急救設備的監護型救護車,在現場經醫師、護士搶救,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護送到合適的醫院[2]。我國現代急診醫學的發展不過20多年的歷史。1980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簡稱衛生部)頒發(80)衛醫字第34號文件“關于加強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見”,1984年6月又頒發了(84)衛醫司字第36號文件“關于《醫院急診科(室)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推動了我國大中城市急診醫療體系及綜合醫院急診科(室)的建立和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縣級以上醫院建立了急診科(室),大醫院都建立了重癥監護病房(ICU),配備了一定的專業隊伍。全國有100多個大中型城市有一定規模的急救中心,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20”。中華急診醫學學會成立于1986年12月。同時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也批準設立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點,少數醫科大學相繼成立了急診醫學教研室,將急診醫學列入醫學本科、大專、護理學專業的課程[3]。
急診醫學的范疇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也稱初步急救(firstaid),包括現場急救和途中急救。現場的最初目擊者首先給患者進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復蘇、清除呼吸道異物等,然后通過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在進行不間斷現場急救的同時等待急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急救主要依靠具有初步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公民來完成。因此,向廣大公眾進行急救知識和操作的培訓是急診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院前醫療急救包括急救醫療技師所進行的現場急救和途中救護,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的醫療活動,其目的是維持患者的主要生命體征并盡可能快速平穩地將患者送往醫院急診室[4]。
二、復蘇學
復蘇學是針對心搏、呼吸驟停的搶救,現代復蘇學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有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心、肺、腦復蘇技術的改進、普及和規范化,使復蘇成功率不斷提高。
三、危重病醫學
危重病醫學作為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是受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配備有先進監護設備和急救設備的ICU中,對繼發于多種嚴重疾病或創傷的復雜并發癥(如急性器官損害)進行全面監護及治療。
四、災害醫學
災難是突然發生的,在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也使得大批人員受到傷害。如地震常造成多發傷、感染、休克,洪水造成溺水、胃腸道傳染病、眼病、皮膚病,火災造成燒傷、感染、休克,而交通事故(航空、公路、鐵路)造成多發傷等。如何有效、迅速組織搶救,減少人員傷亡,防止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即研究人群受災后的醫療急救以及災害預防等有關的醫學叫災害醫學。災害醫學涉及所有臨床醫學及預防醫學[5]。
五、創傷學
創傷是青年人(<44歲)中的第1位死亡原因。如在美國每年約有14.5萬人死于創傷,3倍于此數的人傷殘,醫療及各種開支達幾千億美元。在我國目前每年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超過10萬人。創傷作為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害的常見重要原因,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對創傷后患者死亡高峰的發現和研究促進衛生行政部門在各地建立更多創傷急救中心[6]。
六、毒理學和急性中毒
研究和診治各類急性中毒是急診醫學的重要內容。在美國,每年各州或城市中毒咨詢中心可接到近200萬個中毒咨詢電話,其中約25%的患者去急診或住院治療,5萬多患者因病情危重而進入ICU。在我國,據估計在城市急診患者中5%與急性中毒有關,在農村每年10多萬人死于農藥中毒。隨著每年世界上成千上萬種各類新化學產品不斷出現、各國的工業化加強和環境污染的加重,中毒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診斷、治療和預防急性中毒是這門學科的重要內容,其往往涉及職業病學、毒理學和法醫學等多學科內容,是一門新興的發展迅速的臨床學科[7]。
七、急診醫療管理學
如何組織急救網絡,建立有效的現代化急救呼救和通訊系統,研究和配備各種救護傷病員的搶救設備和交通工具,規范化培訓急診急救專業人員等都是急診醫療管理學的內容。具體包括急診醫療行政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急診醫療培訓與教育、急診醫療經濟學等,其中很重要的是對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的研究及如何加以完善。#p#分頁標題#e#
八、現代EMSS
如上所述,在事故現場或發病之初即對傷病員進行初步急救,然后用配備急救器械的運輸工具將其安全、快速護送到醫院急診室接受進一步搶救和診斷,待其主要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轉送到ICU或專科病房,這種把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和加強監護治療這三部分有機聯系起來,以更加有效地搶救急危重癥傷病員為目的的系統叫做EMSS[4](見圖1)。EMSS是目前各國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急診醫學領域之一,從急救通訊工具的現代化以及急救中心和各級醫院急診室的電腦化和網絡化,到院前多方位、立體(空中)救護,EMSS已發展成為高效、發達的急救醫療系統[8]。
急診醫學作為一門臨床專科的特點和不平衡發展
急診醫學專科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培訓正規專業急救隊伍和制定專業培訓計劃。與其他臨床專業相比,急診醫學專業就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診療指南而言是一門相對新興的學科,需要憑借多系統交叉、多學科交流融合,是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的一條獨特的專科成長之路。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即成立了急診醫學專業和學科,從時間和專業技術來講,與世界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急診醫學專科的差距并不如其他專業領域那樣顯著,這為我國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并與國際接軌創造了一定的先決條件。
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地理和人口需求不同,對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要求有很大差別。例如,在歐美等高福利國家,急診醫學專業以不斷提高心肺復蘇質量、院前急救效率、建立各臨床專科間互助“綠色通道”和普及全民急救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主。這些國家憑借經濟優勢和財力,致力于將高科技和先進裝備運用于團隊醫療急救和急救體系的建設[1]。以色列等一些長期處在戰爭或恐怖活動威脅的中東國家的急診、急救發展模式側重于重大創傷立體救護和急性化學中毒的診治。而對于自然災害多的地區和國家,急診醫學中的災害醫學分支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于同一國家或地區,時代背景的變化也會影響急診醫學亞專業的發展方向,例如美國的急救知識和全民急救普及教育因受“911”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活動影響,比原來更強調防恐方面的急救知識內容[9]。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與國際水平日趨接近。很多臨床專業從落后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到已基本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專業已在國際上處于先進地位。那么,急診醫學如何結合經濟發展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創新性地努力建設并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呢?
我國急診醫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急診醫學作為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生命、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由于各種因素如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種突發事件、災害和交通事故造成創傷的增多,新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的產生,更使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院前急救
如何盡快建立快捷、有效的我國院前急救系統,規范和高質量地運作各地的“120”急救中心已成為衛生行政部門的一項重要、緊迫的工作。雖然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省、地、縣三級城市院前急救初級服務系統和急救網絡,人員、通訊、車輛裝備得到了一定的充實和改善,一些急救中心的功能已從單純運輸型轉變為急救與快速轉運為一體的急救醫療型,但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院前急救的資源投入存在較大差距,各城市院前急救發展也極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就我國院前急救可持續發展而言,還存在急救立法、網絡建設、培訓與科研、管理運作、區域性協作、國際間交流、災害應急救援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
二、醫院急診科(室)醫院急診科(室)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間環節,也是醫院內急救的第一線。我國目前一般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都建立了急診科,有固定編制的醫師和護士,配備了相應的急診設
施和急救器材,方便了急危重癥患者的就診。總的來說,急診科的應急能力和急救醫療水平綜合反映了一所醫院的管理、醫療水平和特色。可喜的是,2009年國家衛生部頒布了《醫院急診科建設規范》,對醫院急診科的設置、儀器配備、人員要求和培訓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為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起了催化劑的作用[8]。然而這些年來我國醫院急診科(室)卻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陳舊、老化,不能適應現代急診醫療需要[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期間國內不少醫院急診室成為疾病傳播的場所],新建急診科(室)又缺乏國家權威的設計標準和規范,院內急救的專業運轉模式各地混亂不統一,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群體群傷的急救需要,急救專業醫護隊伍不專、不穩等諸多問題。上海某大醫院所做的一項急診患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大醫院急診科(室)普遍患者眾多(特別是老年患者),疾病譜廣,涉及各個系統臟器,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真正的急危重患者所占的比例不高(浪費一定的醫療資源來充當夜門診的角色),需要住院的急診患者入院困難,不得不在觀察室等待一定時間方可住入各相關專科病房。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急診就診制度(符合急診的情況才予以就診),完善社區醫師制度,提前分流一部分急診患者,加強社區一、二級醫院力量,幫助三級醫院分擔一些常見病的患者。要加大對廣大普通群眾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急診的真正含義,不要盲目地急診就醫,浪費醫療資源。對于“120”急救系統來說,應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送往不同級別的醫院,做到既不浪費醫療資源也不耽誤患者病情。在醫院內部,要理順各專科與急診科的關系,對急診患者的去向必須建立一條“綠色通道”,由急診科統籌安排患者,其次,還可以同周圍的一、二級醫院合作,將一些病情較輕、已經穩定的患者轉至那里進一步治療。充分體現急診醫學“搶救生命、穩定病情、緩解癥狀、安全轉診”的醫療實踐特點。
三、重視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
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包括急診醫療質量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急診信息管理、急診醫療經濟學、急診計算機運用等方面。具體如制定急診范圍,急診醫療各種規章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急診搶救醫療常規、急診醫療流程和工作程序等),如何保留急診醫師和護士,急診病例資料管理,急診患者咨詢與投訴管理,急診醫療事故差錯及其防范,急診科的安全保衛,涉及法律問題的傷病員處理辦法,急診醫療成本與效益,等等。另外,還必須積極開展急診醫學的教學和培訓,培養急診醫學專業醫師和護士,重視急診的管理和科研,如進行有關急癥病因、發病機制、病程、診斷和治療的研究,研究如何使急診患者就診流程更優化合理,如何提高急診的質量并做好質量控制[5]。#p#分頁標題#e#
四、加強醫院急診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最近,衛生部專門就加強急診搶救和提高應急能力向全國醫療機構發出通知,強調必須提高急救中心和醫院急診科對災情、事故的應急能力和日常急救工作水平。縣、區級以上綜合醫院原則上均應成立突發事件搶救組,由院長或業務副院長、醫務處(科)主任、急診科主任擔任正、副組長,進行組織指揮,搶救治療和后勤保障等,具體負責院內急診工作的組織、協調并實施一線搶救和分類救治。要認真制訂災害和突發事件院內急診保障預案,忠實執行“通知及時、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協調合理、及時報告”的傷病員急診處置搶救原則,在最短時間內啟動EMSS,調集醫院所有可調動的醫療資源,安全有效、全力以赴地救助傷病員。
五、建立急診專科醫師認證體制,努力培養急診醫學的專業人才和隊伍
急診醫學涵蓋了廣泛的臨床醫學知識背景和多學科操作技能。急診服務對象是危、急、重的傷病員。“時間就是生命”,急診醫師通常需要掌握包括創傷復蘇、高級心臟生命支持和呼吸道管理以及綜合內科專科診治能力(內科學各專科),例如治療心臟病發作(心臟科)、管理困難呼吸道(麻醉學)、放置胸腔引流管(心胸外科)、急診超聲波檢查(影像科)、縫合復雜的裂傷(整形外科)以及處理宮外孕(婦產科)等。急診科醫師還需要通曉幾乎所有專科領域的常用藥物。在美國和加拿大,需要4~5年的時間培養一名急診專科醫師。在美國,目前有近10個急診醫學專科醫師和學術組織,包括ACEP、美國兒科急診醫學(AmericanAcademyofEmergencyMedicine,AAEM)、ACOEP(AmericanCollegeofOsteopathicEmergencyPhysicians)、急診醫師協會(AssociationofEmergencyPhysicians,AEP)、EDPMA(EmergencyDepartmentPracticeManagementAssociation)、ABEM(AmericanBoardofEmergencyMedicine)等,足見急診醫學學科以及急診專科醫師學術生涯在醫學界的地位和急診專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有些發達國家,急診醫師還根據社會和地區的差異分為家庭急救醫師和臨床急救中心醫師,這樣更便于按需培養人才[4]。因此,對從事急診工作醫護人員素質和崗位職責往往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應熱愛急診工作,有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其次要有良好的醫德和心理素質,能冷靜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和事件。第三,急診科醫護人員將向全科醫護方向發展,實行全科醫師、全科護理制。因為急診服務對象是患急性疾病任何年齡的傷病員,這些急癥包括各臨床醫學學科。通常急診患者來急診時首先遇到急診醫護人員,而有些急癥,如多臟器功能不全、多發性創傷、急腹癥等常涉及多個專科的問題。因此急癥患者先由全科急診醫師作緊急診斷處理,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心肺復蘇,維持患者的生命和主要臟器功能,需要專科醫師處理的,再由急診全科醫師請專科醫師會診處理。最后,急診醫護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術和各種急救儀器的操作應用。同時要完善急診專業醫師的專業晉升機制,盡快實施急診醫學專業醫師準入制,建設和增加急診醫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培養急診醫學的高級人才。
六、加強急診醫學的科研建設
1 急診醫師為了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和臨床專業知識的需要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各專業都取得長足進步,而今過早、過細地分科,特別是過多從事專科治療,使各專科醫師很少接觸和應用其他專科知識和技能。因而其鑒別能力不能滿足急癥處理的需要,不能勝任今日之急診臨床工作。另一方面自然災害、工業、交通傷害及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突發的群體傷害、新病種出現、少見病增加,后二者使患者病情復雜難辯,因此需要專門培養教育的,面對病情復雜而危重的患者能迅速做出準確診斷,并給予恰當處理的醫師,即急診醫師。
2 不斷更新、不斷完善急診醫師知識結構的平臺。
一個人在學校獲得知識據統計占10%,其余是從工作中第二次教育獲得,這里第二次教育就是繼續教育。由于急診醫療工作以搶救生命、穩定生命體征和迅速解除病人痛苦,使之得到進一步治療機會為基本任務,并且急診科是新建學科,人員來自不同學科,理論偏窄,技術單一,使之不能完全適應急癥的救治,所以必須在工作后繼續“充電”,不斷更新自己、豐富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急診科工作。
3 是培養急診專業人才的搖籃。
―個合格的急診醫師僅從學校學習的知識來滿足日益發展的急診醫學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急診醫師首先必須有高水平鑒別診斷能力,這就需要他們了解各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實驗室特點,熟悉各系統急癥,掌握急危重癥的特點以及救治,這就是急診醫師知識廣博性特點,同時需要熟練的搶救技術和協調能力,這樣才能在突發的災難事件發生時參與搶救,同時能組織搶救,協調現場,使現場搶救、分診和轉運能科學合理進行,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所有這些必須在實踐中學習掌握,接受繼續教育,才能成為合格的急救專業人才。
4 提高急診醫學地位。普及和提高急診醫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我國急診醫學事業起步較晚,技術力量薄弱,環境條件較差,設備老化,醫護人員缺乏,素質不齊,阻礙急救事業發展,只有通過繼續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業務素質,使急診醫師能夠迅速搶救生命、穩定生命體征,迅速解除病人痛苦,有“非我莫屬”的使命感,而不是讓社會及醫院領導及同行認為急診科為“分診科”而被人輕視,這樣會得到各界人士重視、各級醫療行政領導支持、學科同行理解,有利于提高急診醫學地位和宣傳普及急救知識。
【關鍵詞】醫療質量管理現狀,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137-02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急診醫學已成為一門新型綜合性醫學學科。急診醫學是研究急診患者診斷與治療的臨床醫學,急診急救工作的特點為時間性、不可預見性、多樣性、復雜性、協調性和條件性。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獨立臨床學科,幾乎涉及了醫學的各個領域。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承擔著一定地區人民群眾的急診醫療服務工作。隨著急診醫學的快速發展,醫院急診在日常醫療服務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別是在自然災害、群體性醫療衛生事件等發生時,更是需要急診科快速應急,有效地開展工作。
1 我國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的發展現狀
1983年衛生部頒布了《醫院建設急診科(室)的方案》,對急診工作進行了行政管理制度上的改變,使急診科成為醫院獨立建制的科室。在我國醫院急診急救科的模式各不相同,目前,急診急救科大致可分為通道型模式,以內科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和內外科共同發展的自主型模式三種。全國所有醫院急診急救科全部實行“首診負責制”,多數存在三級醫生負責制、急診交接班制、急診會診制、急診病歷書寫規范等規章制度,但仍存在相關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使急診急救工作不能形成規范化、標準化。因此,科學地管理和有效地開展這些工作,是急診管理的新趨勢。
2 我國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存在問題
2.1醫院管理體制不健全
由于醫院急診運行過程中常受管理體制的影響和制約,多數醫院急診的運行機制還不夠完善。在實際的工作中,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現行急診質量管理體系只注重終末質量,而忽視了診療過程的質量控制、具體環節控制和及時糾錯、持續改進的有效監督制度等問題。因此,醫院急診急救工作中常會出現效率較低,造成急診不急的現象,甚至造成了延誤搶救,導致醫療糾紛等問題的發生。
2.2簡陋的搶救設備
現階段急診設備條件陳舊落后、設備缺乏,無法達到穩、準、快和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要求。醫院對急診科的經濟投入和支持不足,導致設施陳舊、設備簡陋是目前多數急診科所面臨的現狀,還有很多急診科沒有設立急診ICU和急診手術室,急診只停留在分診和臨時處理的水平上,這導致了急診急救工作中出現因設備落后而延誤救治病人生命的問題。
2.3急診隊伍人員配備不齊全
急診患者疾病牽涉到很多學科,但現實中高素質的具備多學科急診知識扎實的急診專業醫師數量極其缺乏。急診急救科長期沒有自己固定的醫師隊伍。事實上,急診急救科已經成為了很多醫院院青年醫生的急診培訓中心,這是造成隊伍人員配備不齊體制上的原因。由于各個大型醫院就診患者多,急診工作量非常大,使得急診醫務工作者任務繁重、工作辛苦,工作時間超時,生活無規律。然而,長期如此的工作狀態,導致了很少有人潛心鉆研急救醫學,更談不上樹立牢固的專業技術思想。
3 我國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解決辦法
3.1建立健全的急診管理體系
現代急診醫療的原則是突出“時效”,即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時診斷與有效處理,急診急救工作因危急性、突發性、時限性等特點在醫療質量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只有建立健全的急診管理體系,才能促使急診急救工作有章可循地正常運轉,才能有效地監督、控制急診急救醫療服務質量,才能保證救治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水平。面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必須承認是為人民服務的,自覺地把病人是否滿意作為自己的理念和醫療行為準則。各醫院急診科建設也應根據本院病種特點,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選派急救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思路敏捷、身體健康的醫務人員充實到急診第一線。只有以“制度”為保障,即建立一整套科學的、人性化的管理體制,才能保障急診“時效”、“救命”、“質量”原則的實現。
3.2完善急診配套醫療設施
加強急診隊伍業務培訓是急救工作的前提,配備先進急救器材是搶救成功的保證。重視和加強對急救中心建設的經濟投入,不斷地完善基礎建設,更新醫療設備,使其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齊全,不僅是急診科完成急救任務的基礎條件,也是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重要舉措。各級醫院在條件允許范圍內應優先考慮急診急救裝備器材,使得達到搶救設備齊全,急救得心應手,縮短時間,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經過幾年努力,使各地急救網絡布局合理、急診設施完善配套,使之適應社會發展和人們對急救醫療的需求,擔負起繁重的急救任務。急診醫療工作也要隨著學科的發展而發展,同時還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為滿足患者需求的多樣化而不斷發掘新的功能。
3.3建設強有力的急診醫療隊伍
在急診工作中,時間就是生命。急診科需要具有較全面急診醫學知識的急診醫師隊伍,制定統一的急診醫生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標準,急診的醫護人員也最好相對固定,仍可使用年資高的醫師,并且應有長遠的人員使用計劃,初步形成人才梯隊。由熱愛急診專業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專家擔任,負責專業管理和繼續教育。對醫學院校在校生開設急診醫學必修課或選修課程。對畢業后的醫師進行急診醫學繼續教育。在部分高校設立急診醫學碩士學位點,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急診醫學人才,從而使急診急救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以適應急診醫學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結語:醫院的急診部門作為急診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急診醫學事業發展的主要功能組織,正在醫學領域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急診科的建設不但反映醫院的綜合醫療服務水平,還間接關系到區域性醫療資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通過本文的分析,急診急救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本文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建立適合我國醫院發展的急診急救管理模式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張勁松,劉強暉,徐鑫榮.江蘇省急診醫學發展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5):548-550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脹(如全球1000萬人口以上城市上世紀70年代中為5個,現在則有20個)。世界各國對急診醫療需求持續增加,對急診科急性疾病的診治水平期望也越來越高。一些急診醫學發展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已經實施急診住院醫師培養計劃,標志著急診醫學專科醫師將成為急診科提高醫療質量的主力軍,而其中的部分急診專科醫師對一些急診醫學亞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中毒學、小兒急診、災害醫學、運動醫學等。雖然國際急診醫學界對急診醫學亞專業并沒有被完全認可,但因其前景廣闊,且富有挑戰性,對年輕醫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1994年美國加州LomaLinda大學最早開展國際急診醫學FellowshipTraining項目,此后哈佛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等7所大學急診科相繼開展國際急診醫學FellowshipTraining項目,向有志于從事國際急診醫學研究的急診住院醫師提供系統學習和參與國際合作的平臺,同時也幫助其他國家培養急診醫學專業的進修醫生[1]。在我國盡管存在許多問題和面臨諸多困惑,但廣大急診醫務工作者對急診醫學的發展充滿信心。
100%受調查者對急診醫學發展充滿信心,認為這是一個有前途的新興學科,是反映醫院醫療水平和醫德醫風的窗口。因為: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保健的需求不但要求質量高、服務好,更要求快捷有效的服務。②隨著社區醫療制度逐漸完善,很多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醫療機構能得到有效診治,而危重病復雜疑難病必須送到大中醫院就診急診科是當然的一線服務者。③現代醫學進展使專業分化越來越細,許多專科醫生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日益專一化,有的僅是某病的專家,而患者是一個整體,且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常有多種慢性病同時存在,某種慢性病急性發作或在許多慢性病的基礎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這時各個系統的疾病相互交叉發生在一個病體上,決非單一專科醫生所能解決,這就需要有專門的醫生對病人的病理生理狀態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期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2]。而這正是急診科醫生應該并有能力完成的。④交通事故傷和急性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升高,中毒自殺等事件亦呈漸增趨勢,以及地震水火災建筑物倒塌飛機失事等意外災害事故都是不可避免的需緊急救助的醫療重任。同時急診是平時和戰時均能應用的學科,這些因素決定了急診醫學是一個前景燦爛的新興學科。
2急診醫學發展現狀
盡管急診醫學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根據各國急診醫療體系的成熟程度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不發達,發展中和成熟。通過階段的劃分有助于各國認識他們目前所處的階段,以及今后優先發展的方向。不發達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許多急診醫療體系不發達的國家(如一些非洲、東南亞和拉美國家)對急診醫療服務的財政支持也非常匱乏。在這一階段,急診醫學并不被承認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專業,在急診科工作的醫生并不都認為他們是急診醫生。也沒有全國性的急診醫學組織和住院醫師培訓項目,缺乏專門的急診醫生,從事急診科臨床工作和日常管理的醫師很少受過急診醫學專業培訓,急診醫療系統中的其他元素也不完善,如院前患者運送(患者通常是坐私家車和出租車來急診看病)。發展中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在這一階段,″急診醫學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專業,需要相應專科化的醫生″這一觀念得到國內多數醫生和政策制定者的認同,并形成急診醫學專業模式,如建立全國性的急診醫學組織,住院醫師培訓項目,和專業證書考試。急診醫學學術體系也開始發展,出版急診醫學專業雜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急診的需求迅猛增長,促進了急診醫學的發展。急診醫療體系和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院前急救人員已經具備基礎生命支持等基本技能,幾項重要指標(如醫院內分診、加強心臟生命支持、創傷處理等)也有明顯提高。大多數急診科有成熟的急診管理體系。成熟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在一個成熟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系統發展日趨完善,急診醫學領域得到明顯的擴展。急診醫生開始發展急診醫學學術體系,如全國性的數據庫,專業雜志和急診醫學亞專業(如院前急救、小兒急診、中毒學、災害醫學、運動醫學等)的研究。急診醫學專科醫師資格考試也已完善。這一期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急診患者的處理(如患者的轉運、多發性創傷的處理、急診綠色通道的建立等)和急診醫學管理(如質量控制、同行評議、危險管理、費用-效益分析和促進患者滿意度等方面)更加科學和合理[1]。
中國大陸急診醫學初探。現有急診科模式:(1)依賴型:只有專職主任,個別固定醫師和護士,工作主要依靠各專科醫師完成。(2)支援型:有固定的醫師和護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還需各專科經常性的支援。(3)自主型:急診科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與各專科只是會診和協作關系[2]。按照上述分類原則,根據2001年中華醫學會對53所醫院急診科進行的調查顯示:僅有3個急診科為自主型,其余多為支援型和依賴型。表明急診醫學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且發展很不平衡。院前急救和醫院急診科的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四種:(1)北京模式:急救中心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內的病房及急診,其本身也是一個醫療中心,下設急救站,120救護車將患者送到醫院或接回急救中心;各醫院僅設立急診科,院前急救均由急救中心負責。但從去年起急救中心已不再設立病房和急診,僅負責院前急救。(2)上海模式:院前急救醫療服務統一指揮,根據所在地區醫院的急救半徑,派救護車送往較近的醫院進行搶救。(3)重慶模式:急救中心與醫院合二為一,醫院急診科直接承擔院前急救任務。(4)廣州模式:由急救指揮中心根據醫院所在位置由醫院直接派救護車進行現場急救。我國大陸急診醫學雖發展時間尚短,但近年來發展較迅速。在院內急診科的建設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型醫院均建立較合理、規范的急診科布局,并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急診監護病房,在新技術新項目的運用上已有了巨大提高。但就全國急診醫學普遍的現狀來看,我國的急診醫學尚處于較落后狀態,在很多方面須借鑒國外成熟的急診模式并結合我國國情建立適合自身的急診醫學模式。急診專科與通科醫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急診醫療屬于通科醫療,急診醫師必須經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專業急癥醫療訓練以及急診醫療危重癥搶救訓練,從而對急診患者進行初步認識、評價,處理及進一步處置安排。而中國急診醫療(院內急診)從一開始建立就實行分科急診。
其原因在于:①先有急診醫師,后有急診住院醫師訓練項目;②急診住院醫師訓練項目還不規范;③急診醫師缺乏準確定位;④專科化進程遲于西方國家,從而在西方國家醫療專科化趨勢逐漸減弱的同時,中國才進入專科化的高峰期。有別于西方國家醫院急診醫療流程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急診室(科),除搶救患者時急診醫生必須到搶救室工作外,其余均是模仿門診醫療模式對待急診患者,即讓急診患者圍著急診醫生轉。這就造成急診患者流程與門診患者流程混淆;在急診患者中,按病情程度不同來區別配置急診資源觀念淡漠;“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工作理念淡漠;急診護理與急診醫療環節脫節。急診醫學住院醫師培訓項目通科急診醫師培訓或是專科急診醫師培訓項目決定了急診醫療專業發展方向。完善的住院醫師培養計劃建立與實施是形成專業學科的基本條件。沒有相當數量經過急診醫療專業訓練的急診醫師,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急診醫療學科。建立特色急診醫療建立通科急診或事實上已形成的相對通科急診,不應當拒絕建立自己的專業特色。即便在眾多的急診急癥疾病中,選擇某些急癥或創傷作為發展重點與特色,對于科室與學科發展、一專多能、急癥專病管理建設和科研與教學頗為有益。況且特色醫療是一個臨床學科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在目前激烈的醫療競爭市場中也尤為重要。新技術、新項目在急診醫療中的運用急診醫療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其它專業成熟的新技術、新業務項目尚未能在急診醫療中廣泛開展。某些急癥處置措施常常落后于其它專科對該急癥處置1~2年,甚至更長,從而使急診患者進入急診醫療體系后不能獲得與這家醫院相適應的醫療處置質量。跟蹤與引進其它專業新技術、新業務在急診中的運用是急診科刻不容緩的任務。急診病歷及其病歷資料管理長期以來,國內急診病歷沿用門診病歷管理方式,相當多醫院急診病歷隨急診患者在急診科醫療活動的完成而被患者帶走。急診科乃至醫院不能保存急診病歷,從而導致急診醫療質量評定與監控困難。急診醫療流行病學、急診醫療管理與臨床研究也缺乏基本臨床數據與資料。因此,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急診病歷使用與管理系統實為必要。
急診護理現行的急診護理工作主要限于急診搶救患者、急診觀察患者以及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然而上述急診患者僅僅是急診患者中的一部分,大部分急診患者并沒有急診護士接觸,沒有護理干涉與評估。整體護理概念在急診護士中比較模糊,整體護理在急診科的實踐更是滯后。由于急診護理的滯后狀態,直接或間接影響急診整體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組建適合中國國情的急診一體化醫療體系一體化的急診醫療體系是包括院前急救中心(站)、醫院急診科和ICU或CCU或專科病房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一個完整的現代化醫療機構。在院前急救方面,我國各地區普遍還很落后,應借鑒法國、美國的長處,建立有效的急救通訊網絡,使得急救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準確的位置。并且要加強院前急救的水平,急診醫師應介入到院前急救中去,盡可能在現場及轉運途中平穩患者的病情,使搶救的成功率及速度能得到提高。此外,還應重視院前急救中心與醫院急診室的交流,使得救治過程更順暢、嚴密。而醫院急診科的建設應借鑒香港的布局模式,即急診布局ABC:A區為搶救區,送入A區的患者,不經掛號、分診,即刻送到搶救室展開搶救;B區為危重病就診區(分內外科就診區),主要適用于不易搬動的危重病者;C區主要適用于各種常見病多發病急診患者即輕型患者就診。而急診科醫師的培養則應專業化,即培養專業的急診科醫師,而非各專科醫師的簡單集合。關于急診科醫師的培養則應體現一專多能的特點,即每一名醫師除了掌握急診醫學的全面知識,又要在某一專業領域內學有專長。在建設監護病房方面,考慮到我國就醫的患者以老年人占多數,而這一部分病人通常患有多科疾病,不能收入專科病房治療。這就需要急診科建立一個可以收治此類患者的綜合病房及監護病房,并且也可根據本醫院的優勢建立相應的監護病房。
急診醫學是醫學領域中一門新興的跨專業的邊緣學科,同時涉及多門醫學專業。急診醫學以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為基礎,以臨床醫學的診治措施為手段,在機體整體角度上研究和從事急危重癥的及時快速救治及其科學管理體系的臨床綜合學科。強調鑒別診斷與治療,強調時間就是生命,強調醫生對復雜搶救工作應激性[1]。內容涉及臨床各學科及急救新理論新技術,教學課時相對較少,難度大。如何使學生在有限教學時間內能深入了解基礎理論知識,正確掌握各種急救技能是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對如何做好急診醫學教學,我們在理論大課和臨床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現報道如下。
1理論教學
1.1學生情況的調查
目前我科承擔的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急診醫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是安排在學生實習結束后回校等待畢業的期間內,而此前已經有部分學生在相關教學醫院急救醫學科(中心)實習,接觸過急救醫學;急診醫學是選修課,且一些學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學生曠課的情況。為提高學生們的上課積極性,我們以實用性為原則指導教案與授課方式的選擇,獲得了學生的好評,選修人數逐年增加,從最初的開課班級學生上課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時也提高了授課老師的綜合素質。
1.2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
學生已完成醫學基礎課程,有一定的內外科知識,已經歷了臨床畢業實習階段,在這個時段學生求知求新欲望強,渴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提高,這是開設“急診醫學”選修課的較適宜時機。且他們即將成為一名臨床醫師,作為一名臨床醫師,無論從事何專業,面對的患者是一個整體,可遇到各種本專業或本專業外的突發急癥,故必須具有一定的急診基礎理論,掌握基本的急診搶救技術,熟悉常用的監護技術。我們以集中大課授課形式進行教學,并以多媒體教學。
1.2.1大課教學內容我們參考目前主要的急診醫學方面教科書。內容包括了急診醫學的專有概念和理論,提供了實用的診療知識和具體的急診搶救操作步驟。力求條理清楚,敘述簡潔,通俗易懂。授課過程中,授課老師以教材為基礎,對某些知識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校正和補充,如講解心肺腦復蘇這一章節時,以“2005年復蘇指南”為依據,也結合講述相關的急診醫學進展性知識,并舉了許多親自診治的臨床實例,增加了內容的生動性。在授課休克章節時,增加休克治療指南方面的知識,在介紹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時,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術進展,講解多發傷章節時,增加損傷控制外科和損傷控制手術;同時介紹重癥醫學方面的進展。隨著急診醫學發展,我們逐年增加授課內容,并貼近現實。
1.2.2大課教學方式全部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由中、高級職稱醫師負責授課。對教學各環節質量監控。急診醫學教研室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制定了急診醫學教學的質量標準,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到成績考核及記載等均有明確的質量要求。首先授課前一周備好教案。對年青醫師授課前科室先進行集體備課,并嚴格執行試講制度,先在科內試講,經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課。保證授課內容的準確與課時安排的合理性。其次嚴格按照按教學計劃編寫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檢查。按教學計劃的進度教學,按規定時間輔導答疑。定期征求學生教學意見和建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做好課程結束前考試復習和命題工作,及時閱卷并進行試卷分析、報送考試成績,按照試卷分析報告,改進教學方法。
1.2.3多媒體教學具有極大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具有巨大優勢:1)豐富和增大了課堂教學信息量,可及時獲取、充實和更新課堂授課內容,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進度,實現了多種教學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過大量的圖像、視頻及動畫,使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抽象、靜止、局限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動態和全面。有效改善學生的認知環境,教師的描述性講授大為減少,可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啟發學生思考疾病產生的原因、機制及疾病發展的趨勢等,從錯綜復雜的癥狀中找出影響生命體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療要點,活躍學生思維[2],增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復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對某一重點、難點或課堂反饋上來的問題,可反復點擊圖片或點擊尋找圖文并茂的相關內容,進行多次演示和比較,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和思考,有利于師生共同分析和總結。有些課件學生可以帶回宿舍復習。4)時間利用率高。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可以節省大量板書和懸掛掛圖的時間,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擴展了教學內容,有利于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師生的互動;為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提供時間上的保證。從而引發了教育思想的轉變,有力地推動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當然現實中,學生長時間、單一的注視大屏幕投影,因視覺上的疲勞,容易使大腦進入抑制和嗜睡狀態,根據多媒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反映,學生上課打嗑睡現象明顯高于傳統方式的授課,還有部分同學反映教學節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路等。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要避免出現這些缺點,老師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1)保證多媒體課件的質量,幻燈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綱攜領、簡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書。2)把握教學的節奏和氣氛,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消化。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及時掌握和解決學習中反饋上來的問題[3]。3)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4]。4)強調學生課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
1.3教學結果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評估采用期末書面的考試方式,有選擇題、名詞解釋、問答題,考核成績合格率達99%以上。成績欠佳的學生都是因缺課之故,而考核的知識點正是對書中知識點的校正或補充,學生很滿意。
2臨床教學
由于學生在實習前理論學習主要按系統疾病學習各科科危重癥。它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而明顯地橫向性聯系不足,使急診教學內容凌亂,影響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使學生在較短的急診科實習期內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癥,并且將各科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我們對照具體病例加強急診理論知識的教學。
2.1多方面提高教師水平我們對急診帶教教師進行全面培訓,我們有兩位赴香港學習,取得急救醫師培訓導師資格。當前醫學教育發展較快,要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必須要提高急診醫學教師的素質,這不僅在專業技術方面,而且在師德、人文素質方面也需要培養。近兩年,我教研室認真進行集體備課制度、試講課制度,要求每位教師認真撰寫教案,并對年資較低的青年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以利于教師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融教于學,收到較好的效果;對于高年資教師,一方面提高自身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學習,同時對低年資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從多方面促進全教研室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p#分頁標題#e#
2.2多元化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5]提高診斷、鑒別診斷的能力及處理疾病的水平。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對實習生進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1)通過帶教教師在臨床工作當中實行疾病的規范化診療流程來進行臨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對某一種疾病采用規范化診療程序,以便使學生形成一個慣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特殊的急診思維方式。從急診醫學實際出發,針對急診患者個體差異大、疾病癥狀暴露不充分,臨床診斷時間緊、資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況,運用綜合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科學判斷。2)專門安排小講課,對于臨床常見疾病和癥狀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案對實習生進行講授,以培養實習生知識的全面性和對醫學理論知識的歸納性。3)開展疑難危重病討論和典型病例討論制度,由副高職稱以上的教師指導,對此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先由實習生自己討論并提出診斷處理意見,后由教師進行臨床病例分析及點評,以糾正實習醫生討論中出現的錯誤概念和補充不全的知識點。4)開展教學查房,針對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較強鑒別意義的病例,由帶教老師充分準備后帶領實習生進行教學查房,同時規范實習生的臨床查體操作,培養實習生的對疾病的整體觀念。5)強化學生的綜合運用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注意對學生的診斷及治療預以總結,幫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癥的根本區別。6)進行道德意識和良好心理素質的示范和教育。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就可以防止和減少醫療糾紛。
3模擬教學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診療安全知識的空前強調以及醫學倫理學的發展[6],模擬教學技術也開始應用于醫學臨床教學[7-8]。我院教育科引進了一批輔助模擬設備,為我們的模擬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急診最大的特點是“急”:病情急、時間急、患者與家屬的情緒容易急。因此急診醫學中任何工作失誤和差錯都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脅生命,易產生醫療糾紛。因而模擬教學規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當而引發的傷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訓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傷害。
3.1通過單項操作模擬教學可以進行各項重要的急診搶救技能的標準化、規范化練習,包括氣管插管、心肺復蘇、呼吸機應用、除顫機的應用和深靜脈穿刺置管等,可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并可在階段訓練后考核技能掌握情況,我們有兩位專門在香港培訓的兩位高年資醫師輔導。我們有專門的操作訓練室,在心肺腦復蘇(CPR)的臨床教學中,學生在模擬人進行CPR測評。測評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壓合格率為45%、女生為23%。有些學生在觀摩其他人行CPR時,可以提出其缺點和不足,自已操作時卻犯同樣的毛病。我們多次訓練,使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要領,達到了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模擬教學,使胸外按壓合格率男生達90%,女生達87%。
反思眾多專科分會及專家呼吁的加強學科融合、交叉、整合,就更凸顯了專科的局限和綜合、交叉學科的優勢。而急診醫學恰恰是以綜合交叉見長的學科。急診醫學科是以專門對急性危傷病進行識別、評估、處置、進一步救治,以減少死亡或傷殘為宗旨的一門臨床學科。其臨床特點是綜合的、什么病都看、博而不專。另外是交叉的,主要是處理各學科的邊緣疾病如中毒、心肺復蘇、休克、理化和環境所致的疾病及多器官多系統損傷的危重病。在診斷方面具有其獨特性,即用鷹一樣的眼睛或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眾多急、危、重混淆的患者中,識別出哪些疾病即刻有生命危險及對危重病和普通疾病患者加以區別,分別救治。具有這一特殊的能力就要有綜合、縱觀全局的的能力,而該能力來自于對各個學科疾病基本診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筆者為了證實急診科對診治危重、疑難疾病具有的獨特作用,參閱了2007年至2011年5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病例討論。結果發現,這些病例討論的疾病有1/4首診均來自于急診科,病種基本涵蓋了各個專業學科。這足以證明急診是融合各學科,并且是各臨床專科交匯點的重要之處,也是發現新發疾病或疑難之病的前哨地點,如SARS或H1N1均是以“發熱、呼吸困難”而首診于急診科。另外急診不同于其他臨床專業學科之處,在于診治的患者是以患者癥狀就診的,這就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各個臨床專業知識,以及對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能力。如胸痛患者,既有心臟疾病的胸痛,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主動脈夾層、心包填塞;也有呼吸科的肺動脈栓塞、自發性氣胸;同時也包括胸外科的食管破裂,皮膚科的帶狀皰疹,心理科的癔癥,以及神經肌肉性疾病,消化科的食管反流等。對危重病的治療,也涵蓋了各個學科交叉問題,如膿毒癥,既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又有心、肝、腎損傷等多臟器功能不全的問題,治療時需要注意各個器官的協調,采用集束化治療方案,如機械通氣、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應用及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等。
由此可以看到,在當今各個專業學科紛紛要求融合、學科交叉、提倡綜合的時候,急診科要發揮固有的綜合、交叉的學科優勢。在此基礎上,應用科學的方法,善于觀察、分析,進行科學研究,可能會在未來的學科發展上形成優勢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急診醫學除具有上述的學科優勢之外,還具有其他臨床專科無法比擬的專業特色,如心肺復蘇、急性中毒、多發傷救治以及災難醫學等的學科特色,這些均為急診科而非其他臨床專科所特有。例如心肺復蘇的研究,不僅涉及到心肺復蘇學本身,而且由此可深入到缺血-再灌注理論機制的研究,以及心搏驟停后綜合征多學科參與的問題。由此不但以各個學科的理論指導臨床,而且也通過應用亞低溫治療、CRRT治療、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技術,發現這些療法之間新的對接點,以及互相的作用及影響,可能會使心肺復蘇醫學有新的理論和臨床應用突破并實現第二次轉化,使之產生飛躍性的發展,創出一條多器官功能不全聯合治療的新方案。或在此基礎上進行基礎理論探索,如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細胞線粒體功能及能量利用功能障礙的機制,應用中藥進行多靶點的作用機制及保護作用,可能會有更好的前景。另外對急性中毒及多發傷實行規范化、程序化的救治。通過在理論和救治方法待研究會使“傷害”這一占中國居民病死率第5位的傷病死亡率降低,為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做出貢獻。
總之,在當今各個學科發出整合、融合、交叉研究的氛圍下,急診醫學就如其學科本身一樣獨立橋頭,保持已有優勢,發揮自己固有特色。經過急診醫學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在強手如林的臨床專業學科中拿出自己獨特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證實急診醫學不但是臨床醫學的特種兵,也是實現轉化醫學的尖兵。
(收稿日期:2012-12-0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