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

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7 17:34: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

篇(1)

【關鍵詞】生產過剩 信用 政治經濟學

一、生產過剩

次貸危機以來,經濟學界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危機根源的反思,主要的觀點有“制度說”、“政策說”、“市場說”,雖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原因,但主流的反思和解釋不得要領,沒有制度和經濟根源上深刻剖析此次危機。

其實,兩百多年前,馬克思就對經濟危機的根源做出了明確和系統化的解釋和思考,即生產過剩理論。生產過剩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古典經濟危機,也可以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剖析和解釋現代經濟危機的根源,次貸危機自然也不例外。

在馬克思看來,隨著資本主義的到來,大工業生產方式開始跳躍式擴展(惡性增值)。一方面,生產能力幾何倍數的增長速度使資本家和資本在追逐利潤(剩余價值)的經濟本能下不斷膨脹;另一方面,因生產資料私有和分配的不公,廣大無產階級相對貧困,消費能力的增長無法跟上生產增長,社會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的差距和非均衡矛盾不斷加劇,并體現為市場供求矛盾,經濟蕭條和工人失業。概括起來,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基本邏輯框架就是:(1)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2)生產過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群眾的購買力不足;(4)群眾購買力不足的原因是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5)兩極分化的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占有制度。

現在來比較一下理論和次貸現實。第一,生產惡性增長和生產能力過度膨脹。的確,次貸危機前全球處于一種普遍的“繁榮”(經濟過熱)中,從一百四十美元的油價和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就可見一斑。第二,廣大無產階級相對貧困。就拿美國來說,華爾街的金融精英的年薪動輒千萬甚至上億,而且增長令人咂舌(02年到03年華爾街平均年薪就翻了一倍)。而廣大美國民眾則遠未享受到這種增長。同樣是03年,美國年度工資的增長水平為2.7%,遠低于華爾街的精英,而且增速在不斷放緩。事實上,在這次危機中,一開始那些“買不起房”的次級貸款者,正是相對貧困者(在美國一部分申請次貸的人其實已經有了一套房,他們是想再購買一套投資性質的房產)中的一員。

二、生產過剩下的信用

自此,生產過剩解釋的已經很清楚,那信用在這次危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對于此,馬克思只是籠統地說,服務于市場交換的資本主義的貨幣制度、銀行制度、匯兌制度、信用制度等,為市場交換領域矛盾的激化、潛在危機的現實化提供了制度結構條件,并未詳細分析?;蛘哒f,分析這些資本主義內部的制度構架,對于解決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根本沒有意義,如黃達,就評價貨幣制度是“無法對資本主義帶來破壞性作用”的范疇。

不過,對于解釋次貸危機的演進過程來說,這種分析依舊是有意義的。

首先,在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下,生產跳躍式增長,而無產階級(廣大民眾)的收入水平以及主要有收入水平決定的消費水平卻增長緩慢,出現了相對貧困。此時,從宏觀經濟學家們的統計圖表上來看,總需求下降,經濟增長放緩,似乎有衰退的跡象。

經濟學家對于經濟危機有一套系統的解釋框架,即凱恩斯開創并被西方經濟學家不斷發展的“需求管理”。具體說,分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總的政策方向是拉動總需求跟上總供給的增長水平,緩解供求矛盾。拉動總需求的切入點有三個:消費、投資和凈出口。而拉動的工具,都離不開信用。比如財政政策,政府通過財政赤字,增發國債,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再如貨幣政策,央行降低利率,鼓勵貨幣的借貸來刺激經濟。本質上,都是利用信用,花明天的錢在今天消費或投資,來緩和生產與消費,或者說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

再看次貸,其實也是通過信用來刺激需求(包括房產投資和消費)的一個具體體現。本來買不起房的相對貧困者,突然被告知可以借入條件異常優惠的次級貸款消費,自然需求大增,于是房地產市場又走向了“繁榮”。

整個宏觀經濟大致如此,只是實現的具體手段各異,總之,在以信用為主要工具的需求管理(廣義上包括了金融業自發的信用供應)之下,經濟似乎又恢復了繁榮景象,圖表上增長的量和速度都十分喜人,于是宏觀經濟學家和財政部與美聯儲的官員們彈冠相慶,并預期,經濟將繼續增長,持續繁榮,“經濟周期被打敗了”。

可是,這之中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花明天的錢在今天消費或投資,那到了明天,花什么錢呢?

答案是沒有錢。于是大量次級貸款人無法還款,cdo和cds市場崩潰,華爾街金融市場大海嘯,危機還不斷向實體經濟和其他領域蔓延……

總之,在生產與消費矛盾激化的情況下,資本主義的統治階級試圖利用信用為工具預支將來的財富來刺激需求,解決總供需矛盾,但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只是延緩和壓抑了危機,并不能阻止危機的爆發。

三、建議和結論

1.次貸危機的經濟和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導致的生產過剩,信用只是一種長期中必然失敗的延緩生產過剩矛盾的手段,只能暫時壓抑矛盾,而無法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危機在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動蕩的同時,也重新騰出大量生存空間,危機產生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客觀上促使生產跟著萎縮,進而建立新的供求平衡。在經濟危機中,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保持信心,積極等待經濟的復蘇。

2.從根本上,次貸危機以及它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難以在資本主義制度邏輯內部解決的,須尋求制度外的根本性解決措施。不過,我們雖不能避免經濟危機,卻可以預防和預測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上要預防這種金融危機(本質是信用危機),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針對信用增殖的合理的制衡機制。

當然,要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內部恐怕就像馬克思所說,是不可能的。消除經濟波動和危機在一定時期內是可以的,但是要想從根源上根除經濟危機,還需要尋求制度范圍外的因素。

參考文獻:

[1]黃達.金融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篇(2)

關鍵詞:經濟危機 金融危機 原因

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是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時提出的理論。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一種與資本主義制度與生俱來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各種困難,我國經濟所發生的危機是否屬于類似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過剩性經濟危機,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們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困難,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之區別

(一)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依靠開拓國際市場來轉嫁國內的經濟危機,不惜發動世界戰爭,歷史證明這一條道路是走不通的。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開始轉向尋找、開拓國內市場,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的困擾。但是卻無法解決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因此,無法從根本上找到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

(二)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The Financial Crisis)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例如短期利率,證劵,房地產,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惡化。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經濟危機直接造成生產者、勞動者的貧困,社會消費能力太低,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資金無法周轉。金融危機則是因為金融資本沒有找到正確的投資方向,造成大量資金、資本的浪費,以至于資本、資金無法周轉,社會經濟崩潰。

解決的辦法:首先,要弄清楚社會較高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是從哪來的,表現在哪些人群中;其次,投資高科技領域,把高科技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不斷開辟新的生產領域,為社會加速發展鋪平道路;最后,把資本應用在提高生產力的研究上,生產服務于普通民眾。[1]

二、我國存在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的原因

(一)我國不存在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經濟危機不同于金融危機。在馬克思看來,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有的產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過剩,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屬于過剩性危機。從根本上說,我國不存在爆發類似于資本主義國家過剩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首先,從制度上講,我國的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這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存在根本的區別。宏觀調控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使我國的經濟在全社會范圍內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發展生產,使經濟活動符合人民的利益。

其次,社會主義國家企業所得的利潤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中資本家所得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雖然現在資本主義國家各種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但是卻無法解決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社會主義國家的利潤通過稅收的方式最后歸屬于人民。

(二)我國存在發生金融危機可能性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高速的經濟增長時期,但這不能代表中國經濟運行中不存在誘發金融危機的因素。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出現過金融風險,但由于當時中國整體環境相對閉塞加上四大國有銀行的絕對控制地位,并沒有演變成金融危機。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國內環境的改變,一些潛在的問題有可能成為誘發金融危機的因素。

1.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也逐漸融人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因金融經濟危機而陷入衰退,這將會通過降低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而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金融經濟危機的發生也會減少外商在中國投資的力度與規模。

2. 我國經濟發展中內部存在的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首先,銀行體系脆弱。銀行是金融系統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現階段,中國銀行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次,匯率制度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匯率形成機制非市場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再次,外債結構不合理。外債是支持一國經濟發展一項不可或缺的資金來源。我國外債結構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短期外債不斷攀升、商業貸款比例偏大等方面[3]。

三、總結

通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爆發危機的可能性,但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危機不同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即不是過剩性的經濟危機。我國存在爆發金融性危機的可能性,這是內外兩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我們應從國內外兩個方面來防御我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主要是從我國內部著手。對于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國需要在可控的范圍內穩步推進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僅僅靠加息、升值等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化解深層次的經濟矛盾。中國現階段需要從增加內需,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多個方面,改變目前的經濟不平衡狀況。

參考文獻:

[1]郭書江.論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與遏制[J].經濟評論,2004(1):80-81.

[2]馬克思.資本論[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57.

篇(3)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投機 經濟平衡 監管

2007年在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目前這場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世界實體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距離上次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僅僅十年??v觀世界經濟,為什么全球或局部性的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為什么它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它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人類應該如何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減輕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將就以上問題展開論述,探討金融危機的根源,進而尋找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一、經濟生物鏈和經濟生態平衡

在自然科學領域,自然界的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概念已經被人們廣泛的認識和接受。一旦自然界的生物鏈和生態平衡被打破,帶來的是生態危機和生態災難。本文認為:在經濟領域,也存在著一種經濟生物鏈和經濟生態平衡,一旦經濟生物鏈和經濟生態平衡被打破,必然帶來經濟災難或金融危機。經濟運行的規律與自然界運行的規律在很多層面是相通的。

我們先來看一個自然界最簡單的生物鏈模型:在草原上,生活著獅子和羚羊,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開始點,處于生物平衡的狀態。假設獅子的數量開始上升,那么在一定時間內,羚羊開始減少,草原開始茂盛,結果就是獅子被餓死,羚羊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草原開始減少;隨著羚羊數量增加,草原開始減少,獅子也獲得更多食物開始增加;當草原開始減少,羚羊會隨之減少,其后是獅子因食物不足而減少;羚羊減少后,草原又開始增加……獅子、羚羊和草原之間正是在反反復復的增加和減少的過程中建立了一種動態的平衡,在自然界,很難找到絕對的平衡。假設獅子過度發展,最終吃光了羚羊,或羚羊過度發展,吃光了草原,結果就是一起毀滅,這就是自然界的危機。

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如同自然界一樣,存在著一種動態的平衡,各個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關系,當某個環節過度發展,最終會對其他環節產生影響,而嚴重的失衡狀態就是我們談到的危機。經濟本身的波動是一種正?,F象,各個環節不同步發展也是客觀現象,但是當某個環節的發展超出正常波動的范圍,則最終會打破經濟原有的平衡狀態,表現出來就是經濟或金融的危機狀態。以金融、房地產、其他實體經濟為例,當金融和地產的過度發展最終擠占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透支了實體經濟的血液之后,最終金融和地產也會因為缺乏真正的血液而崩潰,這就是目前經濟的危機狀態。

二、金融危機的根源

經濟危機的直接表現就是金融泡沫的破裂后表現出來的某些行業嚴重過剩某些行業嚴重不足的經濟不平衡的危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是相伴而生的,金融危機是經濟危機的最直接和外在的一種表現形式,經濟危機則是金融危機的一種后果和本質所在。所以本文在論述時沒有加以詳細的區分。

下面簡單探討一下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本文認為,金融危機發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金融活動中的過度投機行為,而政府在監管信用交易(投機交易)方面的缺位加速了危機的爆發。

1.金融危機的直接根源:過度投機。投機活動無處不在,但是最容易發生在哪里呢?“資本懼怕沒有利潤或利潤過于微小的情況。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會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它們。走私和奴隸貿易就是證據。”通過這段話不難看出,哪個行業利潤高,哪個行業就容易產生投機行為,利潤越高,投機產生的風險就越大。

經濟中的某個行業如果處于利潤過高的狀態,根據西方經濟學中“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原理,必然會有很多資本包括投機資本流如該行業,其結果就是造成該行業的過剩和其他行業的短缺,這種局面如果維持時間過長的話,經濟的不平衡狀態會逐步加劇直到出現該行業因為嚴重過剩企業大量破產的局面,最終造成銀行大量壞賬,進而波及其他行業,損害實體經濟的發展。

高額的利潤誘發過度投機行為。我們從一些數據來看一下金融業和地產業的高利潤狀況。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美國房價2004年平均漲幅為11%,2005年平均漲幅為13%,美國2000年到2006年全國房價平均價格上漲了90%,其增長速度均超過同期利率回報水平;在國內金融界,2007年11位金融高管年薪過千萬;200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10名中,涉足地產的達到6位,前4名均涉足地產。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金融業和地產業的利潤程度,如此高額的利潤豈能不誘發資本的逐利行為?其行業投機程度由此可窺見一二。

無論是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此次起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其起源都是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這恰好反映出一個問題:金融業和地產業在危機爆發前存在著利潤過高和規模過度膨脹的情況??梢哉f,過度投機使這些高利潤甚至是暴利行業過度膨脹,最終助長了經濟危機的發生。

在自然界,如果某個物種過度發展,便有可能影響到其他物種的發展,進而可能引發生態危機。在經濟領域同樣如此,過度投機使某些行業的發展超出了正常的規模,同時其他行業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空間,最終使經濟失衡導致危機的發生。

2.金融危機的深刻根源:信用交易失控。為什么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容易成為經濟危機的重災區,或者說,為什么在金融業和地產業更容易產生投機呢?投機需要大量的資本來支撐,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杠桿交易成了投機者最好的工具。正是因為在金融和地產領域廣泛存在著杠桿交易,才使得這兩個行業成為投機活動的重災區。

我們知道,在實體經濟中,交易1美元,就需要實實在在掏出1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投機即使存在,也很難掀起大風大浪,但是,在很多的金融活動的杠桿交易中,投資10美元的東西實際出資只需要不到1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暴利是很容易出現的,杠桿越高,投機活動就越密集,最終,瘋狂投機打破了原有的經濟平衡狀態,當資本獲利撤出或市場出現嚴重過剩后,問題或危機也就隨之而來。

舉例來說明:目前,世界上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于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么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于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么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相關資料表明: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著名美國投資銀行及其交易對手出現的流動性危機,都是源于高財務杠桿率支配下的過度投機行為。美國投資銀行平均表內杠桿率為30倍,表外杠桿率為20倍,總體高達50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杠桿率則高達62.5比1。

雖然銀行可以通過保險等手段轉嫁風險給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但是過高的風險總是要有人來承擔,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也存在因為承擔不了風險而破產的可能性。所以說,這個金融鏈條看似完美,但是一旦有哪個環節因為不堪重負倒下的話,受損害的是整個經濟的運行。

為什么房地產行業也容易發生危機呢,按揭貸款在某種程度上起了一個不好的作用,三成首付、兩成首付甚至零首付都是變相的杠桿交易。當杠桿交易失去控制,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不良債務和虛假的投機需求,給實體經濟帶來根本性的破壞。所以政府對杠桿交易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當任何一種經濟承擔了它本身不能承受的風險,這種經濟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就始終存在。

三、金融危機的防范及應對措施

1.抑制人為壟斷,維護經濟的平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是高利潤的源泉。作為政府來講,防范經濟運行中出現壟斷行為是防止經濟出現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政府應該在經濟中引入更多的競爭來防止經濟出現壟斷行為。同時還應該立法防止經濟中可能出現的串通合謀囤積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所引發的人為壟斷行為。一旦經濟中某環節出現壟斷行為,要么效率低下遭人詬病,要么就是借助壟斷地位瘋狂攫取,而且由于其處于壟斷地位,在危機來臨時缺乏必要的緩沖,極容易誘發連鎖反應,對經濟產生強烈的破壞。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該行業有更多的競爭者,至少可以給經濟提供足夠的緩沖,避免或延緩危機的發生。

壟斷企業借助其壟斷地位,很容易使其處于一種無法破產的地位,這樣便造成一種局面:經濟景氣時股東賺取高額的盈利,危機時則要動用全體納稅人的錢來拯救。這就是經濟中經常面臨的道德風險問題。也就是說,當你把某種經濟風險全部交給市場中的一個經濟體承擔時,如果這個經濟體本身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那么就存在著道德風險,這種危險最終還是要由政府和納稅人來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就有必要主動承擔并監管這種風險,否則的話風險機制就形同虛設。

自由競爭也會導致生產過剩,但是自由競爭產生的生產過剩還不足以形成經濟危機,因為任何經濟都有波動性,這種波動的幅度在健康經濟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但是當壟斷行為大大加劇了經濟過剩,使其有可能超過經濟本身的承受能力,造成經濟危機。

2.控制信用交易、監管信用交易。(1)嚴格控制按揭貸款的發放。無論是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此次金融危機,均含有房地產業過度發展的因素,這其中,按揭貸款的發放是誘發房地產行業過度發展的重要因素。銀行為了追求利潤,先是放貸給放貸給生產者,當消費不暢時,又放貸給消費者。銀行按揭貸款的發放對于刺生產激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人為放大了房地產的生產和消費。這種做法最終為經濟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促使某一能夠獲得資本的行業過度發展,另一方面為投機者提供了一個自買自賣,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的窗口,通過過這個窗口,投機者幾乎輕而易舉把風險轉嫁給銀行自身,這和借錢給賭徒幾乎沒有區別。(2)認真監管期貨交易及其資金來源。期貨交易是投機交易的重災區,中國已經有很多企業甚至是大型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巨額虧損的例子。中航油、中信泰富、東航和國航等企業在期貨交易領域均出現過巨額虧損,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所以,抑制企業的投機沖動監管企業投機行為也是維護經濟穩定一個重要方面。對于這個問題,本文認為最重要的是政府應加強企業財務制度的建設,防范企業投機沖動,尤其是借貸資金或挪用資金進行投機的沖動,切實保護企業運行的安全。

3.建立危機應對機制。金融危機發生后,政府通常的拯救危機的措施主要有減稅、政府出資救市等,這些做法很容易遭到用全體納稅人貼補少數投資者的非議,而且是以犧牲政府其他方面支出或者擴大財政赤字為代價,提高了納稅人負擔,降低了政府的信用,影響了其行動能力,嚴重的甚至會拖垮政府,冰島政府破產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本文認為政府應該改變這種做法,建立一套應對危機的長效機制。具體設想如下:

政府對高利潤行業或壟斷行業征收投機稅或暴利稅,稅收的主要部分用于建立危機應對基金,交由國家專門機構采用穩健保守的方式管理該基金,以便在危機來臨是能夠提供最大程度的緩沖,為化解危機爭取時間。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首先,分級征收投機稅或暴利稅的目的是調節各行業之間的利潤,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投機對正常經濟產生的破壞作用;其次,當危機真正來臨時,政府可以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應對危機;再者,專門機構還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探索一套穩定經濟的管理模式。

四、結論

金融危機是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中的過度投機行為和信用交易的失控。政府不應該將經濟危機風險交給市場去承擔,而應主動監管金融風險,并征收投機稅或暴利稅建立危機應對基金,抑制過度投機行為,維護經濟穩定,探索危機應對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鄧寧格:《工會與罷工》第36頁

[2]

[3]

[5]finance.省略/money/insurance/bxdt/20080415/13174751270.shtml

[6]省略/inc1/200711fortune.htm

篇(4)

關鍵詞: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美國

中圖分類號:F832.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061-02

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它暴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固有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歷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現。正如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尖銳地指出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本身”。美國當前金融危機與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兩次大規模的危機。兩次危機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危機發生的狀況以及危機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處,它們都是美國經濟自由化發展的必然產物。雖然當前的美國金融危機尚未演變成資本主義全面的經濟危機,但危機的規模、危機波及的范圍、各國采取的應對措施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都可以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相提并論。

一、兩次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兩次危機產生于不同的歷史時期

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是迄今為止資本主義世界發生過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經濟危機。在危機爆發之前,美國經濟是一片繁榮景象,1923--1930年間紐約股票交易所成交額翻了4倍,1925--1929年間股價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方面,技術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動了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后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局面為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然而在經濟繁榮的背后,潛伏著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美國當前金融危機源于2007年的次貸危機。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和“9?11”事件之后,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從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連續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條件下美國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擴大,不具備償還能力的貸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為危機埋下了隱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聯儲又開始連續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大量償還不起貸款的人出現,房貸公司遭受沉重打擊。隨后引發一系列金融事件,導致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

(二)兩次危機背景的相似之處

雖然兩次危機發生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卻有相似之處:一是在兩次危機爆發前,美國經濟都處于繁榮的狀態中,經濟表面呈現出投資增加、生產擴大、股價上漲的局面。二是在經濟繁榮的背后,都存在著經濟比例失衡、貧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問題,這些矛盾的積聚,最終導致危機的發生。三是危機爆發前,美國政府都采取了擴張性經濟政策,主張經濟自由化發展,助長了危機的發生。

二、危機發生的狀況比較

1 兩次危機發生的基本狀況及特點。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始于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價的暴跌,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它引起了資本主義世界各行業的蕭條。造成社會中下層的恐慌。由于其表現出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強的特點,因此被稱為“大蕭條”和“大恐慌”。在整個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產值下降了46.2%,貿易總額下降了70%,出現了極高的失業率,大量的生產設備遭到破壞;與工業危機交織在一起爆發了嚴重的農業危機,農產品市場經歷了價格的暴跌,大量的農畜產品被廢棄,眾多的貧農、中農走向破產,美國農業生產者的人均收入從1929年的223美元降到了1933年的90美元,降低了60%;失業人數達1300多萬,至少14萬家企業倒閉。實體經濟出現危機的同時引發了嚴重的信用危機,美國投資者在證券交易所內一周損失100億美元。美國的這次經濟危機波及的范圍和持續的時間都創下了空前紀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44%,失業人數達到5 000萬左右。

美國當前金融危機以次貸危機為前導。2007年上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國股市劇烈下挫,金融機構大規模破產倒閉。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以此為標志的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此次危機呈現出明顯特點:一是美國國內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關系極為密切,金融業務相互交織、債務關系相互關聯、鏈條不斷擴大延展、風險交叉傳遞,一旦債務鏈斷裂,就會不斷出現連鎖反應,并逐級放大,形成大規模的金融危機;二是由于金融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各國的金融業不斷開放,美國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出售給了其他國家,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又對全球資本市場造成強烈沖擊。

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兩次危機發生的狀況各有不同: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主要發生于實體經濟領域,表現為商品的供給規模嚴重超過了市場的有效需求,實體經濟危機導致信用危機,并引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蕭條;而當前美國金融危機主要發生于虛擬經濟領域,它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誘因,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

2 兩次危機狀況的共同特征。雖然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這兩次危機發生的狀況有相異之處,但是二者也具有共同特征:一是危機的傳導速度極快,危機一經爆發迅速傳導至相關經濟領域,引起了資本主義世界各行業的衰退;二是危機的波及范圍極廣,危機從美國開始,迅速蔓延至歐洲、亞洲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全球市場的劇烈震蕩;三是危機的破壞性較大,危機發生后,金融資產大幅縮水,社會生產迅速萎縮,產值下降,失業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力下降,造成經濟下滑;四是危機的延續時間較長,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持續了四年之久,而此次美國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五是美國政府都采取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對經濟進行救助,以刺激經濟,擺脫衰退。

三、危機成因的比較分析

(一)兩次危機產生的原因――以經濟理論為分析基礎

1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能夠更深刻地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由于資本主義競爭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的存在,資本主義本身具有一種盲目提高生產能力和無限擴大生產規模的趨勢,生產的社會化為擴大生產的趨勢提供了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表現出來的生產過剩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的

增長已經超過了勞動者的實際需要,不是社會產品的絕對過剩,而是一種相對過剩,是相對于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現的相對過剩。馬克思從社會制度層面去尋找經濟危機的根源,認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

2 美國當前金融危機的成因分析。虛擬資本的無限擴張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原因,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美國金融危機進行深入分析,能夠進一步揭示危機的根源。美國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虛擬經濟,它通過虛擬資本的循環來創造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最早對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關系進行過系統論述。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本身沒有價值,它們只是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資本的紙制副本并不創造價值。虛擬資本實際上是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能夠給持有者帶來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虛幻的資本。在正常情況下,有價證券作為資本的虛擬性不易被人們察覺,但是,一旦有價證券的價格暴跌,甚至成為一張廢紙時,其資本的虛擬性就會明顯的暴露出來。因此,虛擬資本的存在必須依附于實體經濟的運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又沒有相應的管制措施,虛擬經濟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最終將催生泡沫經濟。

(二)兩次危機成因的相通之處

篇(5)

一、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教師并不是至高無上的統領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質疑能力就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尊重學生、態度和藹、語氣親切,以營造一種和諧的、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產生質疑、敢于提出問題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時,說到“落后就要挨打”。突然有一位同學在臺下說:也未必,進步也會挨打。我沒有批評學生的標新立異,擾亂課堂秩序,而是問他為什么?學生就滔滔不絕的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歷史上曾經‘進步’的蘇莫爾文明、埃及文明、米諾斯文明就是被落后的蠻族摧毀的;曾經非常‘進步’的中國也曾屢屢受少數民族南下的騷擾,包括歷代加修的長城也無法阻擋北方少數游牧強敵,朝廷一次次南遷乃至覆滅?!备鶕@樣的史實,要求學生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落后會挨打、落后不會挨打、進步也會挨打。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善于質疑

高中學生還處在思維成長階段,知識經驗不足,對于學生來說問題意識還不是那么的強烈。組織學生質疑過程中,學生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在這種情境中,教師除了積極主動、正確引導外,還可以通過創設情景,啟發學生質疑。比如,構建語言情景、運用面部表情、使用肢體動作、創設問題情境等。

例如:在講授《中國產生》時,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你會選擇哪里開辦企業呢?為什么?”“試想,你在創業中會遇到哪些困難?你將如何解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能夠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一種我要學的心理傾向,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掌握知識。

三、提供充足時間,讓學生用于質疑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精心設置一個又一個的環節,牽著學生的鼻子一步步往前。教師問個不休,學生忙于應付,根本就沒有質疑提問的機會和時間。課堂氣氛看似活躍,學生也積極參與,但所有的問題都是教師精心設置的,實際上學生的質疑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很大的自由度,留有充分的時間,深入思考才能發現問題。教師在每一階段都要抽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進行相互合作交流,提出個人的疑難問題,簡單的當場解決,較重要的和難以理解的問題,經過認真篩選后在全班交流。在組內交流時要求學生把在思考問題時的思維過程描述出來,這對其他學生思維的養成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這樣才能避免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從而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例如:在講授《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獲取信息,然后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都能提出:1929―1933年美國為什么爆發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表現和特點有哪些?又有什么影響?這些學生都理解,但有幾個學生問:“現今中國的經濟形勢與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狀況很相似:“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使得現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房價的虛高導致分期付款、提前消費成為大部分年輕人的選擇;而2007年開始的股價日益攀升也使股市不穩,風險日益加大。這是否也意味著中國不久也會出現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難于理解,交由組內交流,在分析、討論、交流中學生形成了正確認識:中國不會爆發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只要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不改變,其基本矛盾就存在,生產和銷售的矛盾就會激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就會不可避免地爆發。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國家會進行強有力的社會調控,所以中國不會發生經濟危機。

四、把握課堂教學,讓學生慣于質疑

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發揮教材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課前,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置部分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預習。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提高預習效率。通過精心設置的質疑問題,使學生得到啟迪,學會質疑的方法。

另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質疑――帶疑自學――嘗試討論――大組交流――解疑設疑” 模式教學。[2]  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比如,首先設計一些淺層性的問題讓學生快速地了解,了解教材的主旨和大意。對于課文中的歷史縱橫要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聯系與想象;對課文中的學思之窗,要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探討,使學生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廣開思路,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和認識通過問題形式表達出來。

篇(6)

論文摘要:本文在理論框架下,對美國次貨危機爆發以來的世界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可能性、虛擬資本的生成與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運用理論分析研究金融危機的意義三方面來時這場金融海嘯進行解讀。

從2007年夏美國開始爆發次貸危機,到2008年秋全面惡化,獨立投資銀行模式在美國消失,金融市場幾近崩潰。雖然美國政府實施了規模空前的救助行動,但并未消除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優,危機進一步向其他國家蔓延,一步步演變成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筆者認為,除了從操作層面來描述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技術性失誤和政策性弊端以外,還應當運用觀點來分析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和實質,即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來加以認識。

1.金融危機產生的可能性

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貨幣的出現,生產過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換產生了時空上的分離,一旦這種分離導致商品賣出受阻,商品價值不能實現的危機就會發生。馬克思認為,正是由于商品和貨幣在價值形態上的對立和必須相互轉換,資本運動過程中才出現了經濟危機和貨幣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首先,商品買賣分為兩個階段,在時間和空間上相互分離,使貨幣與商品轉化出現隨機性、不確定性。因為賣出商品取得了貨幣的人,不一定立刻購買,這意味著貨幣退出了流通,而商品卻在市場上等待。這種買和賣的分離或獨立就使商品生產和價值實現過程包含著中斷或危機的可能性。其次,隨著信用的發展,商品買賣中商品與貨幣不是同時出現,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出現在未來。如果一個企業依托信用所發生的商品交換的債務債權不是恰好在同一時期內相互抵消,而且它所獲的進款不能清償債務,就出現了債務支付危機的可能。

2.虛擬資本與金融危機的發生

虛擬資本的運作直接表現為分配和交換關系。虛擬資本并不直接進人生產領域,也未直接用來消費,它處于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中間環節。一般來說,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是沒有生產成本的,其價格取決于人們在市場上對它的估價,也就是取決于人們對這類資產未來收人的預期。因此,可以將這類資產的價格看作是由人們觀念支撐的價格系統,包括地產、證券、無形資產等,構成了虛擬資本系統。虛擬資本積累,在通常情況下是可以與實體資本積累相脫節的,即虛擬資本積累反映的價值符號可以與實體資本的真實價值無關。虛擬資本的量與實體資本的量不一致,且信用經濟越發達,虛擬資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過實體資本的量。一旦超量過大,交易主體的預期和信心就會受到沖擊,虛擬資本量相應會急劇縮小,這就可以直接引發金融危機。據馬克思分析,虛擬資本市場的過度膨脹和銀行信貸的過度增長,就是貨幣金融危機發生的基礎和條件。在這種金融系統超常發展條件下,只要證券市場的資本注人停頓、銀行收縮信用、金融投機者或金融機構失敗,都會直接觸發金融危機。在這一理論框架下,我們可以接觸到金融風暴產生的深層原因,即處于交換和分配領域的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相脫節以及生產和消費領域存在的嚴重矛盾。實際上,引起此次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市場問題,就首先表現為住房信貸的虛擬資本與建筑業實體資本的脫節,而這種脫節又源自于生產、消費領域的不理性行為和貧富兩極分化。 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是華爾街銀行家們不計后果大玩“繞過生產過程來賺錢”把戲所造成的。馬克思早已明確指出,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無差別勞動。虛擬經濟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于實體生產性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變成“無根之草”,催生泡沫經濟,造成經濟的虛假繁榮。在華爾街危機爆發過程中,次貸危機只是起到導火索作用,深層原因則在于虛擬經濟的嚴重膨脹,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失衡,資產價格泡沫化,并導致虛擬經濟累積的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它同上個世紀20年代末發生的經濟危機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生產過剩危機。只是在上次古典金融危機中,生產過剩直接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賣不出去,最終引發金融動蕩,股市崩潰;而在此次現代危機中,生產過剩不再直接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現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現為有效需求“過度”—由消費信貸推高的消費能力。從古典危機演變為現代危機,只不過是把皮球從供給方踢給了需求方,把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的爆發從現在推到了未來。

篇(7)

關鍵詞:經濟學 金融危機 解讀

中圖分類號:F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656(2009)09―0018―06

關于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已經有很多研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人性的貪欲;二是政府政策干預失誤和監管失控;三是新自由主義泛濫,盲目崇拜市場經濟調控的有效性;四是實體經濟存在問題;五是金融體系和金融創新出了問題;六是美國主宰下的經濟全球化的惡果;七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本文運用政治經濟學理論對此次金融危機進行剖析,認為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分層次的。

一、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虛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001年,美國房貸金融機構推出零首付的次級按揭貸款。借貸者買房時不再需要交納20%或更高的首付,銀行也不再對借貸者的背景和收入情況進行任何審查,這實際上是在大規模向按揭貸款信用等級低、償還能力很差的低收入階層貸款買房(次級貸款)。之后,銀行機構把按揭出售給投資銀行,這些投資銀行再把不同的按揭放在一起,變成一種“有按揭支撐的證券”在市場上出售給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機構,將全世界大量的投資者吸引到美國國內的住房市場上。2001年“次級貸款”余額僅為1200億美元,2006年增加到14000億美元,到2007年達到1.2萬億-1.5萬億美元。“次級貸款”經過包裝衍生為證券在二級市場流通,總規模膨脹到10萬億美元,其中在國際上流通的約占2/3,涉及“次級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多達2500多家,全球45家大銀行和券商都參與進去。

次級貸款及能夠流動起來的“有按揭支撐的證券”,對美國的房價上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2002年至2007年,美國房價上漲速度驚人,形成巨大的泡沫。2007年初美國房地產市場房屋總價值約21萬億美元,其中有約8萬億美元是投機的價值,泡沫占房屋總價值的38%。2007年2月,泡沫達到頂點,房價開始下跌,而在2006年,利率開始迅速攀升,結果是次級按揭貸款的整個循環鏈條斷裂,低收入貸款者無力償還貸款,放貸的金融機構本息無法收回,購買了“有按揭支撐的證券”的投資者的債券價值大打折扣,由次級貸款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并且在世界范圍蔓延開來。

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政治經濟學中所揭示的市場經濟運動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和虛擬資本理論能夠對此做很好的詮釋。價值規律表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在市場交換中,由于供求的不平衡使市場價格背離價值,而市場價格通過對價值的背離又調節著供求,結果是使供求趨向平衡,價格趨向于價值,交易遵循等價(等量勞動)交換原則。在這里,特別需要關注馬克思的需求理論,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馬克思說:“要給需求和供給這兩個概念下一般的定義。真正的困難在于,它們好像只是同義反復?!鐣獫M足需要,并為此目的而生產某種物品,它就必須為這種物品進行支付。事實上,因為商品生產是以分工為前提的,所以,社會購買這些物品的方法,就是把它能利用的勞動時間的一部分用來生產這些物品,也就是說,用該社會所能支配的勞動時間的一定量來購買這些物品?!笨梢?,馬克思認為,需求首先是生產問題,即需求方之所以有支付能力,是因為在生產中投入了相當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向社會提供了包含這個一定社會必要勞動量的使用價值(財富)。只是現在需求方用貨幣來抽象地代表他向社會提供的財富(抽象財富),他持有的貨幣體現著換取具體財富(使用價值)的支付能力。第二,把需求放到市場中進一步研究,馬克思指出了市場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在需求方面,……從量的規定性來說,這種需要具有很大伸縮性和變動性,……如果生活資料便宜了或者貨幣工資提高了,……對這些商品就會產生更大的‘社會需要’?!薄叭绻枨鬁p少,因而市場價格降低,結果,資本就會被抽走,這樣,供給就會減少?!彼裕袌鲂枨笠幠HQ于公眾通過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所形成的實際支付能力的大小。就某個市場而言,其市場需求規模決定著供給規模。

美國的次級貸款是向償還能力很差即沒有多少支付能力的低收入階層在零首付條件下貸款讓他們買房。并且認為,在低利率和房屋需求增加刺激下,房地產價格一定會上升,次級貸款者一定會從房屋投資中獲利。從而形成支付能力,并且可以獲得投資收益和物美價廉、功能齊全的高質量自有住房。銀行機構通過“金融創新”把按揭出售給投資銀行,這些投資銀行再把不同的按揭放在一起,變成一種“有按揭支撐的證券”在市場上出售給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機構,把全世界大量的投資者吸引到美國國內的住房市場上,同時也把風險推銷了出去。魔術似乎變成功了,低利率、不需要首付、有大量的投資機構愿意投資,這就在美國房地產市場虛擬出一個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

馬克思指出,證券化的資本積累是虛擬資本的積累,“人們把虛擬資本的形成叫做資本化。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作是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樣就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崩试降?,證券化的資本的投資規模越大、價格越高,虛擬資本的積累規模越大。由于房地產和有價證券一樣,有定期的租金收入,投資規模受利率和房屋價格影響大,因此,在房地產價格過度上漲中也會產生巨大的虛擬資本。

虛擬資本的積累會遠遠大于實際資本的積累。虛擬資本的積累產生于房地產和有價證券價格上升帶來的投資機會。例如,如果預期房地產價格上漲,會誘發人們的投機行為,市場需求就會迅速膨脹。由于房地產和其他產品不同,在一定時期內供給很難快速增加,因此投機需求會帶動價格持續上漲,而定期的租金收入和相對較低的利率會使房地產市場虛擬資本積累額巨大。2001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政府為了挽救經濟,連續13次降息,基準利率降至1%。低利率使資產價格上漲,2003-2006年,房價漲幅超過50%。低利率、房價上漲、沒有首付的次級貸款、“有按揭支撐的證券”的流動,都在極大地刺激著房地產的投機行為,由此膨脹出一個巨大的虛擬資本。馬克思把虛擬資本稱為名義貨幣資本并且把它比喻為肥皂泡,所以,在美國房地產市場虛擬資本的快速積累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

但是,泡沫是不能無限制地吹大的。2004年6月,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擔心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兩年內將基準利率從1%提高到5.25%。2007年3月,房價開始下跌。高利率和房價下降使許多低收入的次級房貸家庭無法還貸,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大幅上升,次級房貸危機爆發。表面上看,次級

貸款危機的爆發由利率提高和房價下跌引起,實際上是,美國房地產市場虛擬出的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遠遠地超過了美國人對住房的正常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實體經濟中的價值規律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發生著作用。由于美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實際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無法兌現巨大的房地產價格泡沫,實際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這把利劍最終刺破了這個泡沫,房地產價格下跌,不僅向其價值回歸,而且,由于在價格泡沫刺激下使房屋供給遠遠超出實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房屋價格會持續跌落至其價值之下。

為這場危機買單的,首先是低收入階層貸款買房者,他們喪失了住房,喪失了存款甚至傾家蕩產。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學術顧問、東京大學伊藤誠院士指出,當年日本由投機易推高住宅價格,引誘勞動者家庭借款,結果導致巨大損失。這種住宅融資的攻擊性推銷,只能成為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新發明的現代化大規模的剝削手段。其次是公眾的利益損失,它通過和次級貸款相關的債券貶值、金融危機及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讓公眾來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馬克思指出,當經濟中的泡沫破滅時,“只要這種貶值不表示生產以及鐵路和運河運輸的實際停滯,不表示已經開始經營的企業的停閉,不表示資本在毫無價值的企業上的白白浪費,一個國家就決不會因為名義貨幣資本這種肥皂泡的破裂而減少分文?!钡牵洕菽钠茰缤徒洕C相伴隨,并且加劇經濟危機,表現為虛擬資本大規模減少,信用危機程度加深,有價證券持有者的財富大幅縮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本次金融危機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

二、金融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

美國為什么要通過次級貸款來虛擬一個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呢?根本原因是分配制度導致了貧富分化,使大量低收入者缺乏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

資本主義是一個資本強權的社會,資本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商品便宜,并通過商品便宜來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資本的內在沖動和經常的趨勢。”“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發展勞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縮短工人必須為自己勞動的工作日部分,以此來延長工人能夠無償地為資本家勞動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薄霸趧趧由a力提高時,勞動力的價格能夠不斷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資料量同時不斷增加。但是,相對地說,即同剩余價值比較起來,勞動力的價值還是不斷下降,從而工人和資本家的生活狀況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彼?,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好處大部分由資本所有者占有,經濟增長的絕大部分成果都必然會進入了少數資本所有者的口袋,伴隨著經濟的增長是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資料顯示,2005年,美國最富有的1%和1‰的人所擁有的財富都達到了192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最富有的1‰的人口只有30萬,他們的收入與最窮的50%的人口的總收入相當,而最窮的50%的人口有1.5億。從1980年到2005年,最富有的1‰的人口的收入占社會總收入的份額翻了番。

貧富分化帶來的問題是,“以廣大生產者群眾被剝奪和貧困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度以內運動,這些限制不斷與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旨在無限制地增加生產,為生產而生產,無條件地發展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生產方法相矛盾。手段――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的發展――不斷地和現有資本的增殖這個有限的目的發生沖突?!币环矫妫Y本在競爭和信用制度促使下不斷集中,資本集中加速了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社會財富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決定的分配關系,使工人階級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提高是有限度的,“工人的消費能力一方面受工資規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實的限制,就是他們只有在他們能夠為資本帶來利潤的時候才能被雇傭。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痹诜睒s期間,增長更快的是資本獲得的剩余價值和由此帶動的資本積累,這就使生產擴張快于社會有支付能力的擴張,潛伏著即將爆發的經濟危機。

在美國,由于貧富分化,大量低收入者缺乏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不可能通過改變它的分配制度來消除貧富分化,避免經濟衰退。而通過零首付的房屋次級貸款來虛擬出一個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刺激總需求擴張,只能延緩經濟衰退出現,并且通過虛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有按揭支撐的證券”的出售將全世界大量的投資者吸引到美國國內的住房市場上,進一步促進供給相對于美國國內實際有支付能力的過剩,加強了經濟危機爆發后的深度,并且把世界其他國家帶人經濟危機之中。

所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生產相對過剩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才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

三、金融危機爆發的助推器:市場失靈且缺少監管

凱恩斯認為,經濟波動雖然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但是,“商業循環之所以可以稱為循環,尤其是在時間先后上及期限長短上之所以有規則性,主要是從資本之邊際效率之變動上產生的。”即投資的波動是經濟周期性波動的根源。而“在自由放任情形之下,除非投資市場心理有徹底改變,否則就沒有辦法避免就業量之劇烈波動;然而我們沒有理由可以預料會有此種徹底改變。所以我的結論是:我們不能把決定當前投資量之責任放在私人手里中?!笨梢?,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必然導致經濟衰退,國家必須對宏觀經濟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干預,特別是要對投資進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在凱恩斯主義主導下,1945-1973年,在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有政府管制的資本主義,政府對經濟和金融系統實行嚴格管制。

從古典經濟學到現代的新古典及新自由主義,都主張市場是唯一有效的經濟活動調節器,反對國家對宏觀經濟活動有意識的干預和實行有政府管制的資本主義。產生于20世紀20-3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在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主張自由化,認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主張私有化,認為私有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主張市場化,認為離開市場就談不上經濟,無法有效配置資源,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指出,自由市場經濟“以生產資料分散在許多互不依賴的商品生產者中間為前提,……他們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只承認競爭的權威,……”,“資產階級……高聲地責罵對社會生產過程的任何有意識的社會監督和調節,把這些說成是侵犯資本家個人的不可侵犯的財產權,自由和自決的‘獨創性’?!笨梢?,新自由主義并沒有超越古典主義和馬克思所處時代的資產階級主張的無政府主義。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逐步取代了凱恩斯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信奉自由市場的市場經濟,放松對經濟和金融的管制?,F在,資本主義世界所推崇的新自由主義之花結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惡果。

美國經濟學家大衛?科茨指出,現代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新自由主義條件下,非常容易發生金融危機。美國在19世紀實行的是比較自由的市場經濟,那時大約每10年左右就有一次非常嚴重的金

融危機。到1929年,自由市場經濟導致了美國金融體系的崩潰。此后,美國于1945-1973年期間實行的是管制的資本主義,在此期間沒有發生一次大的金融危機,也沒有一家大的金融機構破產。但是自1980年以來,隨著新自由主義的抬頭,美國經濟出現了一系列的資產泡沫,并伴隨著產生了相應的金融問題。比如,20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次比較大的危機,一種特別的金融機構――儲蓄銀行破產了,中央銀行不得不耗資數千億美元來挽救這些銀行。90年代,美國股票市場又出現了一個吸引了全世界范圍資金的巨型泡沫,這個泡沫在2000年破裂的時候也造成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又出現了一個巨型泡沫,而這個泡沫目前也在破裂?!边@是因為,有管制的資本主義通過嚴格的經濟和金融系統管制以及調節貧富差距的稅收和社會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決定的生產和消費的矛盾。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反其道而行之,反對社會對市場有意識的監督和調節,而在生產社會化程度迅速提高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自由的市場調節只能加劇生產和消費的矛盾,加深危機的深度和廣度。

馬克思對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條件下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進行的深入剖析表明,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市場失靈,是經濟危機爆發的助推器。

首先,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資本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實現最大利潤的重要途徑是不斷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在資本不斷積累過程中,生產無限擴大和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矛盾不斷加劇。在無政府的市場經濟中,只有通過經濟危機的爆發來解決生產和消費的矛盾。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市場無法有效調節經濟的表現,“社會的理智總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會不斷產生巨大的紊亂。”

其次,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信用制度是資本集中的有力杠桿,并且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信用制度通過為實體經濟提供信貸資金支持,會產生虛假的社會需求來刺激實體經濟生產的擴大。特別是在一些生產周期比較長的部門,生產的擴張會受到貨幣資本的限制,但是“這個限制被信用制度和與此相聯系的聯合經營(例如股份公司)打破了。因此,貨幣市場的混亂會使這類企業陷于停頓,而這類企業反過來也會引起貨幣市場的混亂?!北敬螄H金融危機的特點是,沒有監管的次級房貸和金融創新創造了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虛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信用制度推動下使實體經濟中的供求失衡,而實體經濟問題的爆發又引發金融市場的混亂。因此,本次金融危機實質上是經濟危機,而沒有監管的次級房貸和金融創新是經濟危機爆發的助推器。

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的剖析表明,科學合理地設計金融創新,對市場經濟體系進行包括金融體系、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必要的調節、監督、管制,是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避免市場經濟“不斷產生巨大的紊亂”的基本保證。對市場經濟進行必要的調節、監督、管制,是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適應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所做的生產關系的必要調整,是社會向更高級階段演進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

[3]中國教育報[N],2008―10―14。

[4]陳彩虹,世界大轉折的偉大預言[M],讀書,2008,(10),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5]陳彩虹,美國金融危機與我們[M1,讀書,2008,(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另类videossexo高潮|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2021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男女激情爽爽爽免费视频| 抓住我的双乳咬我奶头视频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白人极品1819hd|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 人妻 偷拍 无码 中文字幕| 邻居少妇张开双腿让我爽一夜| www.色.com| 性色av免费观看|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老师露双奶头无遮挡挤奶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在线| 性欧美video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xxx|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 国产拍揄自揄免费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8天堂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