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人防工程

農村人防工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2 16:1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人防工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人防工程

篇(1)

關鍵詞:地下空間 開發利用 規劃

中圖分類號: 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必要性

1.1節約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我國人口多,耕地資源缺乏,以占全界7%的耕地養活了約占22%的人口,人均耕地占有量1.4畝,只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3。要容納不斷增加的人口和使原有人口提高生活質量,需要大量的土地。遠在1987年,全國生活空間用地已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約為66.2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城市用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盡管如此,近十年來我國耕地減少近億畝,其原因反映了城市用地的無限制增長。例如某城市1990年建成面積182平方公里,2000年發展至276平方公里,2010年達到507平方公里,20年間擴大了320平方公里。如果均為耕地面積為50萬畝,對照我國緊缺的耕地狀況,這種違背科學發展觀的發展勢頭必須逆轉,否則將嚴重危害我國國民經濟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2拓展空間,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

從宏觀上來分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三四十年,城市的發展水平也大體如此。換句話說,我國大城市現在所面臨的城市再發展問題正是三四十年前發達國家所遇到的。如果到21世紀中葉我國國家經濟總體上達到當時發達國家水平,則城市化水平必須從1990年的19%提高到65%,即城市人口要從2.7億增加到10.4億,凈增8.3億人。以城市人均用地120平方米計算,需要土地10萬平方公里。即便扣除部分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放棄的農村居住用地,總的生活空間用地必須增加7.34萬平方公里,這無疑將給我國本已十分有限的可耕地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必須尋求拓展生活空間的新途徑,否則必定加劇生存空間危機,嚴重影響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也可以說,城市化的發展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出了客觀要求。

1.3改善生態,創建城市宜居環境

地下空間恒溫性、恒濕性、隔熱性、遮光性、氣密性、隱蔽性,安全性等諸多方面遠遠優于地上空間。對其充分開發利用已成為提高城市容量,緩解城市交通,減少環境污染、保障人防安全等的重要措施。一些基礎設施放到地下,可以避免和減少地震, 颶風、酸雨、戰爭和恐怖事件等災難帶來的損失。一些有高精度要求的廠房設在地下,能用較低成本獲得恒溫恒濕.安靜穩定的生產環境,有利于制造高質量產品。一些可能引起”三廢”污染、噪音污染、危險品危害的的項目安排在地下,統一建立地下污染處理設施,既能減輕地面污染.物資回收利用,又能降低地面建筑密度。改善建筑光照.騰出地面空間,美化綠化城市。一些城市交通轉入地下可以減輕地面交通負擔、緩解城區擁堵狀況,還因其能耗小,噪音低,對改善城市環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說,城市的地下空問是實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注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最有效途徑。

2 地下空間規劃的原則

1)著眼當前

從我國城市發展現狀來看,地下空間開發的重點應該在城市的中心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等急需通過地下空間開發緩解交通壓力、改善城市環境、促進集約發展的地區,盡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在地下空間開發時要根據城市的發展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開發地下空間要采取復合式的開發,即將過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室經過改造,作為適合的建筑使用;同時在規劃地下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時,要考慮到戰時人防的作用,在平時一些經濟效益好,能發揮戰略效益的重要廣場、路口等地方規劃人防地下室,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改善城市的交通;在修建高層住宅時修建地下停車庫,兼做人防工程使用;在道路交叉口規劃多功能綜合通道,集管網綜合、地下交通、商業等功能為一體。規劃地下空間工程目的是既充分利用的地下空間,節約了土地,改善了城市環境和交通環境,從長遠來看,同時也為城市水、電、氣等生命工程的安令防護、防震減災、戰時人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制定地下空間規劃時,要根據城市的整體規劃制定中長期的規范方案,地下空間才能發揮平戰結合的功能。

2)統一規劃

城市的統一規劃就是對地面、地下總體進行有效分配,使兩者相互補充和支持,促進城市地下空間的協調發展,創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間環境。因此地下空間規劃要適應于城市的整體規劃,如為了改善城市社會環境和交通環境進行城市整體規劃時,地下空間規劃就要考慮到將地面上部分人流和公共交通引入地下空間,減少地面人流量和車流量,提高地面上綠化面積;根據城市整體功能和布局,將不適合在地面上的建筑和產業引入到地下空間,這些都是地下空間規劃要服從于城市整體規劃,這樣才能改善城市的社會環境和交通環境。

3)相互制約

建筑工程需要多個專業共同合作才能使這個建筑發揮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當前在地下空間規劃涉及到了給水、排水、電力、電訊、人防和地下工程等專業,由于各個專業聯系較少,缺乏溝通和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導致計劃與規劃脫節,各個專業配合較少,造成地下空間規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要加強各個專業的相互溝通,在滿足專業技術的條件下,可以將各個專業所需的功能在地下空間中得到合理分配,如各個專業合理配合。規劃人防疏散和地下公共交通相結合,各種管道埋置合理,一物多用的地下空間。在各個專業的配合下,可以節省投資,提高防災減災的功能。

3 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實施建議

1)分析研究影響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因素: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前,應對地下空間資源做出評價,作為確定地下空間發展戰略和規劃布局選址的依據。影響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因素很多,通常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災害地質、地下礦藏、城市建設用地現狀及城市總體規劃用地布局等。通過分析,要分別繪制工程地

質分析圖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用地評價圖。評價圖可將規劃范圍內的地下空間劃分為適宜開發、不適宜開發及采取措施方可開發三個類別。有了這個評價圖便可進行地下空間的布局與選址。

2)研究地下空間開發戰略:一座城市的地下空間不能盲目地去開發,也不能盲目地追求規模、項目等,而應有一個全局的、總體的、宏觀的開發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為城市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容量及功能。開發戰略主要含以下幾個方面:a,在城市特點上,要結合城市布局形

態特征去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如有的城市地處山區、水域、平原,有的城市形態是帶狀、棋盤、組團等。城市特點的不同就應有不同的開發思想。b,在防護空間與非防護空間關系上,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目前我國多數城市是設防城市,現有地下防護空間數量很少,很難滿足城市防護的需要。重點開發利用地下防護空間依然是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點。c,在規劃區域選擇上,要有所側重。目前,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區,而不是整個城市規劃范圍內的地下空間,對地下空間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城市中心區。因此,應根據城市布局結構,以開發城市中心區的地下空間為主,由里向外輻射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d,在規劃開發層次上,要有所劃分。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經濟并不寬裕,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并不現實。從國際上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來看,也主要開發利用地下30M以上的空間。因此我國重點研究地下30M以上淺層的地下空間逐漸向中下深層空間發展是較為合適的。e,在開發利用類型上,要根據城市功能需要而定。在適合地下利用的十個類型中,我國應重點解決交通、商業問題,逐漸功能下移,構成多種功能并存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綜合體系。

3)研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模式:目前地下空間開發模式有代表性的是以地鐵為特征的開發模式。而在我國,據了解,要求在下個世紀研究地鐵開發模式的城市很少,那么開發模式適合我國的國情將是規劃重點解決的問題。即適合我國國情的多點分散的地下空間,如何構成體系,構成網絡,形成自己的模式,是規劃

篇(2)

村兩委在鎮政府的協調指導下,著手對村民小組進行民主改選整組、推行依法治村、實行民主議事管理制,并積極采取“三治管理”(村民自治、村企聯治、內外人口合治)之舉,按照建設“平安*”,創建文明城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總體部署與要求,從著眼于強化法制宣教為先導,建章立制完善村規民約和自治組織的建設;從著力于綜合整治入手,加大互動聯管力度,凸顯外口人員管理。通過采取“治、防、疏、堵”等一系列措施,社區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今年第一季度,該村群防組織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5人,協破刑事案件16起、治安案件2起,及時制止打架斗毆10多場次,轄區內發案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有效地維護了當地社會治安的穩定,確保了村民、企業、外口務工人員三方互利雙贏。此舉,贏得了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稱贊,村建工作也由此重新步入全區先進行列。其主要做法:

(一)緊扣普法宣教扳機,瞄準依法治理目標,推動村務公開進程。

近年來,*村從實際出發,把開展群眾性的法律宣傳教育列入村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一是堅持立口向內,抓“村官”、黨員骨干依法治村意識的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黨員骨干是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特別是村兩委“村官”更是團結帶領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中堅力量。*村“兩委”非常重視這一重點,把抓法制宣教工作的著力點,立口向內,積極采取以會代訓、參加培訓、開展講座交流等不同形式,加大兩委“村官”成員及黨員骨干的學法、懂法、遵法、用法學習。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改進作風,堅持依法治村,全方位的為農民服務,把觸角伸延到群眾之中,實施至上而下的推進方法,在村民小組中廣泛開展“法在心中”、創文明家庭等活動。并積極聘請區法律界專業人員、法制宣傳員到村,為干部、黨員講解“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村務公開”等依法治村基本方略,提高基層干部正確執行政策、堅持依法辦事、善于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在群眾中宣傳解釋各項政策、法規,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現村民自治,為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打下鞏固的法制基礎。截止今年6月村已舉辦了2期“村官”、黨員骨干培訓,組織法律授課4場次。二是堅持面向群眾,營造良好的依法治村氛圍。在組織形式上,以村兩委“村官”為龍頭,以基層黨員為骨干,聘任區法律精英參入,組成“送法入戶”宣講組,并按明確分工,區分為依法治村、糾紛調解、法律服務等分組,形成了覆蓋全村,滲透于農戶的龐大宣教體系;在方法上采取村干、黨員骨干定人包片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家房屋出租戶;在手段上采取走進農戶,做好社情摸底調查,加強信息的收集反饋,把準本村熱點的脈博,了解民意真情,充實與豐富法治教育內容,宣教工作適應群眾,貼近農戶,教育落實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也做到了主動出擊,積極協調,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并先后組織開展了“綜治宣傳月”、“外口禁毒”、“6·26禁毒”、“反”、“打擊‘’”、“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系列宣傳活動,分發各類宣傳材料4500多份,制作宣傳欄4期7版。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制水平和綜治意識,營造人人參與支持社會治安防范工作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增強了廣大村民和外來人口的法律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自防能力得到增強,為開展治安防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落實村民自治,扎實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開展村民自治,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村主要抓好了以下幾點:

1、開展民主選舉,形成整體合力。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是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村民自治的前提和保證。選出群眾信任和擁護的村委會班子是能否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做好村級事務的關鍵。在2003年7月選舉中,首先在村支部領導下成立了三個班子:領導班子、工作班子、監督班子。第二,出臺了更加細致規范的選舉辦法:①設立若干個固定票箱,一個流動票箱;②正式選舉時,一人一票、不能帶票、不識字的村民只能由本人在場下委托他人;③當場填票當場投票,嚴禁選票帶離現場;④委托投票必須帶齊三證:委托人選舉證、委托人身份證、委托證明書。第三,嚴格把關堅決執行選舉辦法,杜絕各種帶票、票等不公正或違規現象。最終新一屆村委會選舉工作得到了村民積極參與,參與率達到95%。選出的新一屆班子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信任,70%的選民投了他們的票,這為民主法治工作的開展,村民依法治村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堅持民主決策,穩定凝聚人心。民主決策是提高支部黨

員凝聚力、村民群眾的向心力、村班子的號召力的有效途徑。只有發揚民主、廣納良策,讓村民參與其中,才能制定出上下一致擁護的政策,才能保證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目前,*村已建立了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自治組織,完善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等議事制度,制訂了《*村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約》,切實把農村各項事務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中。在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決定出臺前,我們不僅召開村委會、村民代表會議,而且通過先分發政策討論稿后組織座談會等形式請全體村民一起來議一起來定。

3、落實民主管理,提高工作實績。落實民主管理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的保障。在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動中,我們主要強化了三項措施:一是融洽干群關系、加強上下級協調溝通,及時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的建議,并協助政府完成治保、優撫救濟等各項任務;二是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力度,積極開展安置幫教工作。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落實專人負責排查和調解,著力解決了一大批多年上訪、重復上訪的問題,使一起起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近年來,無民轉刑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無群眾械斗事件,刑釋接教人員無重新違法犯罪;三是切實加強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除了積極配合開展“嚴打整治”、打擊“”等行動,我們還成立了治安防范巡邏小組,組織年輕力壯的村民加強村居民宅及周邊環境的巡邏防控。采取多種措施掃除黃賭毒,凈化農村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安全感。

4、加強民主監督,增強工作實效。加強民主監督是還民于知情權、監督權的有效途徑,也是保證村干部依法辦事和清政廉潔的必要措施。村委會為了更好地還權于民、取信于民,加強了村級事務的村民監督。一是成立村級理財監督小組,并從廣度和深度上對公開的內容進行細化;村里每月的費用支出先由監督小組審核,每季度財務予以公開,并對“其他欄”一項,明細到每一筆使用原因及經手人。二是加強上墻張榜公布,特別是涉及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如各類經濟的補助的人員界定及通過的各項政策及時張榜公布,并把政策分發到每一戶村民家庭,接受村民的監督。三是每年的工作計劃、支部總結分發到村民代表手里,向村民匯報支部的工作成績。

(三)啟動群眾參與機制,組織人技聯防,進一步健全治安防控網絡。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僅靠一個社區民警和村基層治保、調解組織及護村隊伍,已不適應嚴峻治安形勢的需要。村兩委班子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立足本村治安特點,結合“平安*”、“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把啟動群眾參與機制,組織人技聯防,解決*村治安問題擺上村務工作的議事日程,建立了集“防范、打擊、服務、管理”為一體的防控體系建設。在逐步規范現有的治保會、調委會、護村隊、老人督導隊等組織建設的同時,及時開通了“村治110”,將治保、調解兩會的辦公電話對外公布,實行24小時不間斷的接受群眾求助。并積極與當地派出所、轄區企業溝通,在轄區治安防控與企業外工管理上共結成對,橫向形成與社區民警、協警隊、企業護廠隊等群防組織,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社區治安管理,建立了“聯防、聯調、聯動”防范網絡;縱向形成與鎮綜治、司法所、村民居戶互動體,相互簽定了責任協定書,確保人防工程無一疏漏。在扎實有效的抓好人防工作的同時,他們始終沒有放棄現代技防理念與手段,大力實施科技防范措施,提高技防水平。村委會出資10萬多元,在該村主要路段及新村路口等人流相對集中的主要街道干線,安裝了7個閉路監控探頭,并在村委辦公所專門設置一間監控室,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監控,遇有情況和發現問題,做到聯勤出擊快速處置。此舉,深得轄區企業及群眾贊許,并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參入熱情,自覺出錢出力支持綜治和治安防范工作。廈新電子廠主動投資3萬元在社區安裝閉路探頭監控系統;村民也積極參與維護社會治安,踴躍提供破案線索,積極協助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在*現已形成了層次分明、縱橫交錯、相互照應的防范網絡,有效的遏制了案件多發之勢。

(四)實現村企“聯姻”互動,創文明共建之路,造雙贏互利之局。

*村兩委班子在運籌抓好村治建設的同時,更注重加強與駐地企業建立良好互動關系,努力創造雙贏互利的局面。在廈新電子建廠初期,廠方經常因征地、地材供應、外來人口管理等方面與*村村民發生矛盾糾紛,本應成為“親家”卻變成了“仇家”,雙方關系曾一度處于緊張對持狀態。*村兩委對此從思想與做法上深思反省,進行認真的剖析,及時達成共識,認為企業到村里落戶投資不容易,而且企業一旦投入生產,也給村里的經濟發展及村民就業帶來新的契機,是雙贏互利、農民致富明智之舉,村里應該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有了這樣的思維與理念支撐,村兩委轉變了思想認識,從新擺正位置,端正作風,積極主動的靠前做好村民的疏導工作,并主動出擊與廠方溝通聯系,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彌補裂痕,達成諒解,促使雙方的關系很快得到改善。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加強協作,廠方根據崗位用人條件需要,抽調骨干幫助村組織進行農民轉崗技能培訓,為再就業積極儲備人力,如廠方招工時,對*村村民給予特殊的照顧,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對個別的特殊崗位實行定點直招;對企業外來員工,在廠方尚未建成員工宿舍情況下,村委會在村里選擇規模較大、能夠嚴格按照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的要求落實安全防范措施的出租戶,以“外口公寓”模式,主動為廈新電子廠外來員工租住宿舍提供優質條件,給企業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既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同時又給村民帶來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通過駐村與企業的互動,*村與廈新電子廠的關系日益密切,村民與外來員工也相處和睦融洽。目前*村委會與廈新電子廠已結成創文明社區的“聯姻”共建對子,村企關系得到改善,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五)實行因地制宜辦事,突出重點治理,探索外口“協會”

管理新模式。

篇(3)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市委、市政府有關精神,經研究,決定從2013年12月開始至2015年底,在全鄉廣泛開展“鄉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為有序推進此項工作,現就有關事項作如下通知: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美麗、打造幸福家園”總體目標,以“三起來”(綠起來、亮起來、快起來)為具體目標,以“鄉村環境整治”為抓手,著力實施設施提質、鄉村整治、全民綠化、淳化民風四項工程,開展交通秩序、集鎮秩序、治安秩序三項秩序整治,深入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著力轉變干部作風,提升居民素質,優化發展環境,形成鄉村面貌改觀、環境管理有序、形象提升的良好局面,為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打造繁榮和諧秀美幸福的新。

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共享和諧。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培養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大力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干部指導示范并引導群眾參與,讓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二)堅持標本兼治、有序推進。綜合治理鄉村人居環境,把專項治理與長效管理、當前工作與長遠目標、改善環境與提高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綜合治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三)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以村為責任主體,在各自轄區內組織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落實工作責任。其他企事業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參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承擔相應工作責任。

工作措施

(一)實施四個工程。設施提質工程。全面完成鄉村主干道升級改造和硬化工程,鄉村兩級將出臺相關獎勵措施,加速組級道路硬化建設;逐步爭取配套完善公交、排污排水、綠化、路燈等公共設施。鄉村整潔工程。建立因地制宜、以戶分類分散焚燒填埋漚肥等方式處理模式;逐步取消目前“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規范禽畜養殖排污管理,整治農業生產性污染,組織開展“最美村莊”評選,積極開展長沙市“十佳”鄉鎮、村、和省(市)衛生鄉鎮、衛生村創建活動。全民綠化工程。集中三年時間每年植樹5萬棵,突出集鎮綠化建設和三邊(塘邊、路邊、水邊)造林綠化,大幅提高綠化面積。淳化民風工程。創新社會管理,廣泛開展“文明村莊”、“文明單位”、“書香家庭”、“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優秀企業”等創建評選活動和“文明志愿者”服務活動,倡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提高社會公德水準,提升全民素質。

(二)整治四項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機動車違章行駛、超限超載、亂停亂放和行人亂穿馬路,提高村民安全出行意識。整治集鎮秩序。明確鄉城建所和村級建設與管理職責,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逐步建立長效運行機制,從根本上消除衛生管理死角。規范集鎮建設、戶外廣告、門店招牌設置,美化集鎮環境。建立流動攤販疏導管理機制,規范攤點設置。整治經營秩序。規范管理集鎮及周邊環境秩序,徹底改變“臟、亂、差”現象,取締馬路市場、占道經營等行為。整治治安秩序。加大投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開展“安全文明村”創建活動,提高群眾安全感。

(三)健全四個機制。多元投入機制。建立鄉財政環衛工作專項預算機制,從2012年起鄉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各村、各企事業單位都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建立分區域包干機制,村包轄區內村組道路養護與管理、公共區域和農戶環境衛生;根據受益最大化原則,企業包相應鄉村道路養護和環境衛生;事業單位實行門前“三包”。市場運作機制。全面配合市政府推行的城鎮環衛保潔有償化服務和市場化管理和“異地綠化、貨幣領養、集中栽種”的辦法,實行全民義務綠化,建立健全社會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的管理機制。全民參與機制。響應“美麗鄉村大家建”的號召,廣泛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環境綜合治理,切實營造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治理氛圍,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督導考核機制。建立督查問責機制和考核獎懲制度。把群眾監督與行政監督結合起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督導機制,采取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突擊抽查和隨機復查相結合的方式,查找問題、督促整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具體考評辦法見附件)。

工作步驟

(一)全面展開階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

開展以集鎮“五要”(環境衛生要整潔、空坪隙地要綠化、交通秩序要暢通、建筑施工要文明、廣告招牌要規范)和鄉村“五抓”(一)抓清潔、清垃圾、清雜物、清“牛皮癬”;二抓綠化,抓道路綠化、河岸綠化、庭院綠化;三抓拆建,拆舊建新、拆違規廣告招牌、拆違規晴雨棚;四抓改建,改水、改廁、建沼氣池;五抓治污,治理禽畜養殖排污、治理農業生產性污染、治理農村工業污染)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力爭在集鎮面貌、村莊環境衛生治理、普及衛生和文明常識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二)推進深化階段(2014年1月至12月)

集中開展集鎮面貌治理、鄉村環境提質和農莊庭院美化等專項工作,持續推進環境治理“八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村組、進社區、進學校、進市場、進景區、進家庭),著力提高村民文明、衛生意識,加強管理人員和專業隊伍建設,努力營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三)鞏固提高階段(2015年1月至12月)

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完善、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促進鄉村環境綜合治理規范化、常態化,形成鄉村面貌整潔、環境改善、管理有序、集鎮品位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居民素質提高的良好局面,實現社會、經濟、人文環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實施“鄉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是建設美麗、打造幸福家園的重要內容,也是創新社會管理、錘煉干部作風的有力抓手。各村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增強推進全鄉環境綜合治理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突出重點、攻艱克難,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目標,更實的成效來推動全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篇(4)

推進城鎮化,形勢任務要明確

從全國和我省我市發展戰略、發展階段以及我縣的發展實際看,目前,上蔡縣正處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黃金發展期。一是比較優勢明顯。在生產要素、成本、市場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為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二是政策機遇難得。國家為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中原經濟區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把握這些機遇,用好扶持政策,能夠全面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三是基礎條件較好。上蔡縣近150萬人,城區20多萬人、20多平方公里,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正穩步推進,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按照2020年國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的小康社會要求,上蔡還有很大差距,且不說經濟,單城鎮人口一項就意味著在今后的7年內,上蔡縣的城鎮人口要從目前的30萬增加到80萬,得從農村轉移出50萬人到城鎮去;這的確是一大難題,但是還必須面對和解決。根據有關專家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加1.5%;每建設1平方公里的市政設施,可拉動1.5億元投資;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帶動10萬元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帶動3倍于農民的消費支出。可以說,未來幾年上蔡最大的發展潛力、最大的發展動力就在城鎮化,突出了新型城鎮化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就抓住了擴內需、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牛鼻子”。

推進城鎮化,目標思路要清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上蔡縣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緊緊抓住國家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機遇,著力構建縣城、建制鎮、新型農村社區三級現代城鎮體系,走出一條以城鄉統籌、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農業大縣新型城鎮化道路。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全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縣城建成區面積、城鎮人口每年分別新增3平方公里和3萬人;各建制鎮規劃建設一個萬人社區,重點鎮要達到集聚3萬人的目標;各鄉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建設一個5000人以上的社區。具體任務有四項:一是抓住縣城這個龍頭,提高承載承接能力。把縣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今年集中整治老城區,明年開始戰略轉移,集中精力主攻新城區,重點推進6.75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務區、11.05平方公里的特色商務區和10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城市建設精品工程計劃,積極加快鵬宇國際新城、中部禮品城、黃淮商貿城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一批學校、醫院、金融等配套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重陽文化園和根親文化園兩個旅游產業項目,組織實施工業主導產業區中園建設項目和環城道路、老城區改造公共設施配套等項目。對確定的幾個片區實施開發,引進有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連片開發,整體建設。確保縣城新區一年起步,兩年成規模,三年出形象,五年讓上蔡具備成為駐馬店、漯河、周口三市之間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二是抓住建制鎮這個節點,提高統籌城鄉發展能力。把建制鎮納入整個城鎮規劃體系,徹底改變缺少規劃、無序發展的局面:搞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文教衛生、社會保障等項設施建設,增強建制鎮的承載集聚功能。要整合發展資源,引導各類項目資金等向建制鎮傾斜和集中。要加快建立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園區。支持已形成一定產業和人口規模,基礎條件好的建制鎮逐步發展成為小城市。三是抓住新型社區這個基點,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在加快城鎮化進程中,只有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才能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有序轉移,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的問題。社區建設要把握三個原則:規劃先行的原則。鄉鎮社區規劃必須經縣領導小組審核通過方可實施,堅決不準再建沒有規劃的房子,堅決不準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子,堅決不準在沒有公共服務設施的地方建房子。堅持定向拆遷、整村推進的原則,所有新型農村社區一律不準搞小產權房建設和銷售,不得把社區建設變相變為房地產開發。產業支撐的原則。要依托社區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引導入住社區的群眾加快土地流轉,真正做到住得來、留得住。四是抓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前提,提升城市配套功能。要高水平、高標準編制結構合理、與城鎮規模相適應的公共交通系統。要加強城鎮市政設施建設,升級改造縣水廠、污水處理廠。2013年,所有鄉鎮要建有垃圾轉運設施,縣城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要完善城市生態體系建設。依據縣城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縣城污水處理中水利用規劃,在縣城周圍規劃建設人工湖,同時將城市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注入城區周圍河道,打造大色塊的城市生態景觀帶,提升城市的品位和靈氣。

推進城鎮化,保障措施要有力

一是完善城市規劃,提升品位特色。要始終做到“用規劃引領城市發展”。要聘請高水平的專業機構編制城鎮規劃。不僅要有好的總規劃,還要有專項規劃,確保城鎮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真正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目前,縣城全面啟動了控制性詳細規劃,街景規劃,供排水、供熱供氣、綠化環衛、文物保護、人防工程、消防工程、電力電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等十一個專項規劃,旅游項目規劃、城鄉公共交通規劃、城市投融資規劃、縣城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縣城污水處理中心水利用規劃、信息化發展規劃、重陽文化開發利用規劃等,這些規劃構成了上蔡的縣城規劃體系。強化精品意識。加強對城市重點區域、重要節點、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監理,打造一批具有上蔡特色的標志性地段、景觀及建筑,做到實施一項工作、留下一個亮點、增加一個精品,提高城市的吸引力、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化解土地資金瓶頸,助推城鎮發展。推進城鎮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土地、資金的瓶頸制約,必須主動運作,破解難題。要樹立新的用地理念,大力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人地掛鉤試點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城鎮建設用地需求。要強化“搶”的理念,搶機遇、搶時間、搶進度,全力以赴加大規劃區內的土地收儲工作。對一時還不具備收儲條件或暫還沒有能力收儲的規劃區內的土地,必須通過規劃實施紅線收儲,嚴加控制,嚴防因亂搭亂建而增加收儲成本。要探索新的籌資機制。縣城要重點整合國有“四資”,增強政策投融資平臺的經濟實力。要建立穩步增長的政府投入機制。財政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公用事業附加費、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等收入要全部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土地出讓金扣除政策規定必須安排的支出后主要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開展城鎮建設項目招商活動,對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廣泛采用BOT、TOT等多種方式進行建設。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保障房等行業和領域。鄉鎮要重點運用人地掛鉤政策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人往城轉、地隨人走、錢從地來”的城鎮化工作格局,破解“人、地、錢”難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引導農民轉移。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民真正在城鎮或農村社區落戶,也包括農民在農村并村整合中的合理聚集。要完善就業創業保障機制,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確保進城農民每戶至少有一人能夠穩定就業或創業;完善就業就醫保障機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確保城鄉學生同等待遇,以良好的就醫就學條件增強城鎮的吸引力;完善安居落戶保障機制,放寬轄區落戶條件,開放縣城落戶限制,引導和促進本縣農民、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向城鎮轉移落戶;健全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切實解決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后的土地承包、社會保障、農村優惠政策銜接等問題。

篇(5)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室噴錨;基坑支護

城市不斷發展,城鄉經濟差距不斷拉開,使得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尋求新的生存機會。他們在推動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給城市的空間帶去了極大的壓力,城市地價不斷增高。因此,城市的建筑物開始變得越來越高,也出現了大量的地下室等建筑工程,這也為基坑施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基坑技術之中,噴錨支護技術就憑著自身所具有的突出優勢得到了廣大建筑施工隊伍的認可。

1 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的施工原理

由于城市高層建筑的迅速發展,地下停車場、高層建筑基礎埋深、人防等各種需要,基坑深度越來越大。此外,基坑周圍通常存在建筑物、道路或地下室管線等各種構筑物,這就要求既要保護基坑自身安全,又要保護基坑周邊構筑物的安全。因此,深基坑的支護和開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面是基坑的開挖深度越來越深,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基坑支護的事故不斷發生。為此,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中,必須合理選取施工技術,如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等。所謂的噴錨支護,主要指的是使用專門的高壓設備,將提前準備好的混凝土與深入到巖層中的錨桿聯合起來,從而對整個巖層進行加固,有兩種加工形式,分別為臨時性的支護和永久性的支護形式。這種技術主要是使用混凝土、錨桿以及整個圍桿共同組成的整個保護體系,這樣的保護體系能夠十分有效的控制整個巖體出現的松動情況。這一方式的原理是以土層本身所具有的強度為基礎,從而控制整個整體的穩定性,這種方式主要是將基坑所具有的邊壁作為支護的一部分,從而保證整個基坑的穩定性。這個噴錨支護體系主要包括排水系統、承載系統等多個系統,是將鋼筋網設置在混凝土之中,在具體的壓力之下將整個土層與鋼筋混凝土牢固的附著在一起,從而控制變形的出現。

與另外的基坑自護技術進行比較,噴錨支護體系主要是講錨桿固定在巖層之中,這樣可以主動的進行支柱的保護,并且在支柱和土層的雙重保護之下提高整個基坑的穩定性。另外,因為存在著鋼筋網,可以任意的增卸從而調整各力度的分配,強化整個支護體系的完整性。在整個支護體系之中,錨桿與巖層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而隨著土層承載力不斷增加,那么能夠造成荷載變形問題的壓力就會不斷地減少,在整個煞星黏土之中,應該增加灌漿所帶來的壓力,這樣可以融入到真正的土層之中,從而增加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增強錨桿的承載力和抵抗力。

2 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

隨著建筑工程的不斷增多,要想在過快的社會發展及日益嚴峻的市場經濟中占據穩定地位,必須要采用更為有效的施工技術,提高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噴錨基坑支護技術是作為基坑的支護形式,具有經濟性、適用性、可靠性等特點,施工方便,變形小,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了具體分析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的具體應用,本文結工程案例,分析噴錨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應用效果,以此肯定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的可行性。

1、工程概況

某高層建筑在地上有32層低下有3層,整個建筑物成多邊形形狀,占地面積約為9萬m3。這棟建筑位于城市市中心的繁華區域,整個工程周邊環境十分的復雜,并且有著大量的垃圾和廢棄物堆積。在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整個建筑物的結構,采用深基坑的形式,一開始挖坑深度15.6m,整體周長約500m。在對這一基坑進行深入挖掘時,使用的逆作法,并且為了保證整個施工的安全,主要采用噴錨支護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支護方式。其施工特點如下:

(1)柱支式地下連續墻技術。地下連續墻在最好的地質段嵌入強風化巖層內,稱之淺墻段;間隔18m跨度設置一片嵌入底板以下巖層的墻段,稱之深墻段。深墻段可看作淺墻段的支座,淺墻段與內壁墻結合一起成為連續深梁,再由垂直方向的剛性梁柱和錨桿來支撐,構成一個穩定的空間支撐體系。

(2)地下室樓面梁、板與地下連續墻連接,均改為采用混凝土梁、板結構,避免了鋼梁和壓型樓板伸入連續墻時切斷墻的豎向鋼筋,并且可以保證與地下連續墻很好地結合。

(3)預應力錨桿局部采用噴錨支護技術,-13.40m以上全部采用加錨桿的地下連續墻,另每隔一軸連續墻加深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巖層,其余位置采用噴錨支護結構:各支護段采用C25噴砼(厚200mm),分兩層噴每層厚100mm,加強筋為4Φ22。逆作法總體施工流程為:地下連續墻人工挖孔樁吊裝鋼管柱安裝部分首層勁性梁架施工夾層及二層樓面施工首層樓面施工負一層樓面結構邊挖邊施工連續墻上的錨桿分層下挖并分層施工噴錨支護結構施工樁承臺并由下至上施工負四、負三、負二及負一層夾層樓板結構。

2、準備工作

在地下室進行基礎坑的施工中,主要針對水資源進行處理,因為地下水是對于整個建筑物穩定產生最大威脅的一點,所以要想保證整個施工的順利展開,必須要針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進行處理。工程之中一方面每個30米設置一個深2米的水坑,利用水泵進行地下水的抽取。另外,也在坑頂設置能夠排水的明溝,將整個基坑內部的水資源排出,這樣明坑的設置也可以防止地面上的水進入到坑底。需要高度注意的是,抽出的水應該要經過專門的處理直接進入市政管網之中。

3、施工流程

在本次施工過程中,所使用噴錨基坑支護技術的主要施工工藝流程為:先進行施工準備,繼而挖掘土方,連續設置錨桿之后就開始掛網筋網,繼而開始進行混凝土漿液的噴射,從而加固整個金屬網。對金屬網進行養護,之后再展開固定。至此整個施工過程全部完成。

(1)挖掘土方。土方開挖環節,需要對基坑邊坡進行相應的整修,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分層分段施工,確保每一層的開挖深度應該在錨索下50cm,且深度不超過1.5m需要按照先噴面后開孔的順序進行施工,每段開挖的長度在10-20m的范圍內,而且每一層開挖完成后,應該保證作業面的暴露時間不超過12h。在對下層土方進行開挖時,必須保證上層噴射的混凝土面層和錨索注漿體的強度達到了工程設計施工的要求,以保證良好的支護效果。在沒有特殊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每一層錨索的養護時間在s-7d左右,當其錨索預應力施加完成后,需要進行相應的抗拔實驗,檢測錨索的性能,確認合格后才能繼續進行下層土方的開挖。

(2)土釘施工。土釘施工需要用到干鉆機設備,在成孔過程中不需要注水。孔徑設計為100mm,選擇HR33s鋼筋為釘桿,按照1.5m的間隔焊接相應的中支架。選擇1'.042.s凈水泥漿作為土釘及錨桿注漿材料,確保土釘和錨桿的對稱設置。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充分掌握建筑地下室現場的土層分布狀況,根據實際需要對施工進行適時調整。

(3)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的噴射作業并非單獨進行,而是需要配合錨桿施工。在該工程中,混凝土噴射分兩次進行,在第一次噴射完成后,需要等到混凝土終凝,然后才能進行第二次噴射。一般來講,第一次終凝后約1h就可以進行第二次噴射,不過需要對噴層表面進行清理,以免雜物的存在影響施工效果。在混凝土噴射環節,需要盡可能縮短噴頭與受噴面的相互距離,并對噴射的角度進行合理調整,從而提升鋼筋和坡面的混凝土密實度。噴頭與受噴面的最佳角度為900,即垂直噴射,將噴射的距離控制在0.6m-1.0m左右,從混凝土表面的光滑性和平整性考慮,應該做好水灰比的控制和調整,避免出現干斑或者滑移的問題。對于熟料管進行合理選擇,確保其具備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受力,抗壓強度不低于0.8MPa。

(4)預應力錨索。在對預應力錨索進行施工時,應該選擇專業的鉆機,如螺旋干鉆機,采用跟管鉆進工藝,確保鉆孔的直徑不低于巧150mm。施工環節需要進行兩次加壓,注入純水泥漿,并做好注漿壓力和水灰比的有效控制。應該確保兩次注漿的質量都能夠滿足設計注漿壓力的要求,而在進行錨索張拉時,必須保證錨固段的強度達到了設計強度的75%以上。正式張拉前應該進行1-2次預拉,然后逐漸增加拉力。在達到設計荷載要求后,還需要進行超張拉,確保其處于穩定狀態5-10min,可以退出設計荷載,完成預應力的張拉[Csl。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噴錨網支護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較密實的砂土、粉土、硬塑到堅硬的黏性土層或巖層中的大型較深基坑,該體系可簡化支撐,節省勞力,比支撐施工能更有效地控制擋土支護的位移,使得開挖的基坑獲得廣闊的空間,且能夠加快工程進度,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亞雙.噴錨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012).

[2]郝毅.噴錨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5,7(12):226.

[3]蘇軍.噴錨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

[4] 許宏偉. 深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 企業技術開發. 2015(30)

篇(6)

20**年,全市上下圍繞“又好又快、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79億元,增長15.2%(預計數,下同),高于年度預期目標2.2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地方財政收入261.33億元,增長4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3億元,增長19.3%;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5.0%;城鎮登記失業率3.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5%和16.1%。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1、三次產業加快增長,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1億元,增長5.8%;優質水稻、優質茶葉等農業優勢產業帶建設順利,農產品加工能力增強。新型工業化持續快速推進,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2100億元,增長27.2%;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等產業集群增速較快,園區集聚效應增強。服務業發展提速,餐飲、商貿等生活業保持旺盛,交通運輸及倉儲、金融等生產業增速明顯加快。

2、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城鄉建設順利推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同比提升9.4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27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62億元。一洲兩岸、新河三角洲、武廣客運專線**新站及配套工程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背街小巷提質改造和社區環境整治工程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湘江**綜合樞紐工程已獲國家批準立項,火車南北貨站搬遷已進入建設階段。繼續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5個建制鄉鎮和2**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土地開發整理投入3.9億元,農村公路建設改造1665公里,病險水庫治理87座,解決農村安全飲水12萬人,農村電網改造年度任務基本完成。

3、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岳麓、芙蓉等4家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合作銀行,國資國企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公用事業改革、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39.5億美元,增長34.8%,其中出口總額25億美元,增長29.5%。珠洽會、科交會等招商活動的成功舉辦,使境內外資本競相投資**的勢頭進一步形成,**的對外開放形象明顯提升。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增長24.7%。

4、節能降耗力度加大,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建立了市縣(區、市)兩級節能減排和環境資源保護協調監督機構,對100戶重點耗能單位建立了監測網絡。加大節能投入,重點支持了一批節能優勢項目。環境保護取得成效,開展“勁風行動”,完成43家單位74臺鍋爐外遷任務,長善垸、岳麓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順利,開福污水處理廠進入掃尾階段。控制揚塵污染、強化渣土管理、加強綠化、推行清潔能源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

5、民生水平持續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就業規模和社會保障穩步擴大,全年新增城鎮就業9.4萬人,基本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6.67萬人,全市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共新增參保人數41.9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7%。加強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新建經濟適用房70.91萬平方米,新增城鎮廉租房2萬平方米。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作用明顯增強,城鄉義務教育秋季“一費制”全免,政策范圍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免除率達100%。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城區新建12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5個。省市八件實事的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文化、體育、民政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全面進步。

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需要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后勁不足,缺乏大企業、大項目的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資源制約、環境制約、體制制約的問題仍然突出;就業與社會保障等和諧社會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二、20**年宏觀發展環境及我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和走勢分析

一是全球經濟總體較快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8%左右,全球經濟仍處于快速增長時期。同時,資源型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全球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使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二是國內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高速增長階段,通過采取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經濟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高速增長的周期在拉長,起伏在減小,明年國內經濟仍將延續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良好勢頭。但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流動性過剩比較突出、價格上漲的壓力呈增大之勢等突出問題,將對經濟發展造成不確定性。

(二)國家宏觀政策取向分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趨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宏觀調控的總基調是: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一是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大財政對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優化信貸結構,強化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二是投資政策進一步強化項目約束條件。繼續嚴把土地、信貸閘門,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嚴控新開工項目,特別是從嚴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開工項目管理要求,各類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必須完成所有審批手續、符合行業標準、完成環評等八個條件,有針對性地提高項目資本金比例。三是產業政策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導向。重點支持高技術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制訂和實施促進節能減排的市場準入標準、強制性能效標準和環保標準,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資源型“兩高一資”行業的發展。四是價格政策重點抑制價格總水平以及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加強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供應,對扭曲較大的資源性產品價格適時調整。五是社會政策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較大幅度增加對社會保障、衛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六是區域政策突出引導協調發展。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著力縮小地區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

(三)我市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

1、主要機遇分析。一是國家政策機遇。中部崛起戰略進入全面實施期,**明確為中部26個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的城市之一;國家支持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批準長株潭城市群為國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以編制主體功能區為基礎促進整個國土開發和經濟布局的調整,長株潭被列為長江中游地區的重點開發區域;以上三大政策同時發力,將吸引大量的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加速向**集聚,給我市推動產業發展、拓展城市空間、增加發展用地、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帶來強有力的支持。二是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形式和業態的創新;加大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實施重大文化產業帶動戰略,制定和完善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鼓勵對外文化貿易。這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我市文化品牌優勢,推進文化產業新一輪快速發展。三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發達國家的產業布局正在積極調整,將許多產業基地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同時,隨著我國東部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與升級,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傳統產業出現大規模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質量高,而勞動力、住房價格等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對于承接國際資本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完全具備與上述發展機遇對接的基礎條件和自身優勢。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構建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城市發展平臺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相對靠前。**“兩高一資”的產業較少,先進制造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以及特有的文化、科技優勢,與國家高度重視的自主創新、中部崛起的“三基地一樞紐”建設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相吻合,有利于我市充分發揮好自身優勢和產業特色,利用好政策機遇,推動新一輪快速發展。

2、主要壓力和挑戰分析。一是區域競爭日趨激烈。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部各省市經濟呈競相發展之勢。在新一輪競爭格局中,我市面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競爭壓力,經濟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二是轉型調整壓力加大。從投資來看,我市投資上行空間相對有限,投資結構不優,投資面臨繼續快速增長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迫切性在加大。從產業發展來看,**的工業規模偏小,特別是新上年產值數十億元級的工業項目仍相對較少;生產業增速近年來一直低于服務業整體增速,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三是發展空間受到制約。土地利用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不相適應;產業發展用地受到限制,全市工業核心園區土地緊張,項目落地難;行政區劃調整滯后城市的建設與拓展,城市化的有序推進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四是體制改革任務艱巨。行政服務環境仍然有待優化,城鄉統籌改革任務繁重,要素市場改革有待加快。特別是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不快將對我市融資造成較大影響。

三、2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按照“又好又快、率先發展”的總要求,提出20**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13%;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4%;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增長20%,其中出口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全國省會城市平均水平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以內。

上述目標在與“十一五”規劃目標相銜接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我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安排,主要是引導各方面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堅持“好”字優先的基礎上加快發展。這些目標中,節能減排和人口增長目標是約束性的,其他目標是導向性、預期性的。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預期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7.7%。一是突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以優勢核心企業為龍頭,以配套企業為支撐,分類指導,集中資源和力量投入,推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集群在國內外加快形成產業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突破性發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力爭六大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增長35%以上。二是以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健全百戶企業技術中心體系,完善難題庫、項目庫、成果庫,加強公共技術平臺和交易平臺建設,組織關鍵技術、共用技術和通用技術攻關,繼續辦好“科交會”,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加強對年耗3000噸標煤以上企業能源利用監測和審計,嚴格執行新建項目能耗評估制度;加快研究、開發和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著力啟動和實施一批節能環保示范工程。三是著力推進優質企業加速擴張。在堅持外部引進的同時注重本土企業培育,推進本土優勢企業優先發展。重點抓好長豐、江麓容大、山河智能機械配套園及**糧食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培育優質企業爭創國家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支持名牌產品發揮品牌效應。擴大優質企業上市規模,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發行債券,推動更多企業實現上市融資。樹立政府與企業共同創業的觀念,突出加大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性投入,共同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四是加快推進“兩個融合”。不斷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完善生產全程的研發、設計、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環節,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互動融合。推動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的滲透融合。圍繞構建“數字**、信息星城”的目標,推進信息產業化,加快信息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支持軟件產業、光伏產業加快發展。推進產業信息化,逐步實現產業、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和網絡化。以信息技術改造提升食品煙草、煙花鞭炮、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試點工作,信息產業銷售產值增長25%以上。五是積極推進聚集產業新板塊的形成。抓住第二輪土地修編的契機,按照“組團建設、板塊發展、體現特色”的要求,著眼于加快推進形成“三區三帶”產業發展格局,抓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布局和修編擴容,同時推進集約用地,盤活存量土地,確保園區工業和生產業發展用地。

(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預期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6%。一是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按照城鄉統籌發展和功能分區的要求,合理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和生產力布局。在推進長株潭融城核心區、打通城北大物流通道和加快長望融城步伐的同時,加強東西兩翼的工業園區、新型城鎮的規劃。重點加快長瀏高速、金洲大道、長潭西線高速“三帶”建設和沿線開發,在不斷拓展城市空間的同時,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逐步構建聚集人口、聚集產業的發展戰略新平臺,為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打造新支點。二是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充分利用農業大省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袁隆平雜交稻技術及種子種苗新技術等科技創新優勢,重點在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種養業的種子種苗培育上著力,加快建設區域性優質農業中心。抓好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形成產供銷相連接、貿工農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8%以上。三是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鞏固完善支農惠農政策,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9.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180座病險水庫治理任務,加大農村公路、農村站場建設以及危橋改造投入,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700公里,新改建國省干線1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81%。繼續推進農村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和鄉村清潔工程,新建沼氣池1萬個。加快**新農村示范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繼續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四是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繼續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科技助農直通車等科技富民工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0項以上。著眼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加大對農民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提升農民在鄉村和城市雙向創業和就業能力。

(三)著力推進投資轉型,促進投資結構調整優化。一是合理確定投資規模和結構。初步安排重大建設項目投資509.7億元。推動投資重點的戰略性轉型,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把產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作為重中之重,使工業和生產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提高到30%。二是強化重大項目支撐。重點啟動和實施“四大建設”。即推進以軌道交通、湘江**綜合樞紐、黃花機場改擴建、南北站遷建、武廣客運專線**站配套工程、霞凝港三期、湘江過江通道、出城口改造等為重點的交通建設;以一洲兩岸、三角洲、濱江新城、南湖新城、武廣新城等為重點的提升城市品位的精品項目建設;以固體廢棄物處理場改造、污泥集中處置與綜合利用項目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民生工程建設;以眾泰汽車、陜汽重卡、中聯技改、博云新材、瑞翔新材、紅星肉食加工、湖南金山優質稻產業化開發工程等為重點的產業項目建設。三是著力拓寬籌融資渠道。在繼續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信貸投入的同時,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充分利用優質項目、資本市場,更多地引進民間、市外和國外資金;在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的同時,探索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新模式。四是切實管好政府投資。科學編制政府投資年度計劃,實行“以計劃帶項目、以項目帶切塊”的安排方式,綜合運用補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擔保等多種投入方式,將各領域的政府投資安排到項目,重點投向公共服務和新農村建設等急需加強的薄弱環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

(四)注重綜合功能提升,增強城市聚集輻射能力。一是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和先進制造業研發中心。發揮在中西部地區的人才科教比較優勢,依托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軟件產業基地以及工程機械和新材料產業的基礎優勢,著眼于全省和周邊地區,當好產業自主創新的龍頭,把工業發展的重心放在關鍵技術研發、核心部件制造、產業龍頭和品牌培育上,在全省甚至更大范圍內發展配套產業集群,不斷吸引優質資源向我市聚集。二是加快構建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突破空間局限,著眼于輻射半徑延伸至全省,部分領域延伸到全國,謀求現代服務業新的發展。進一步細化和落實服務業發展政策,既加快產業融合,又拉開檔次,著力向“高端、高效、高輻射”的“三高”產業結構邁進;重點加快總部經濟的培育和發展,積極發展外包服務業,優化提升物流、信息、研發、商務會展等生產業,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鞏固發揮文化、商貿、餐飲等生活業優勢。預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5%。三是加快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建設。充分利用好我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資源優勢、發展基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不斷升級。扶持發展媒體傳播、出版發行、動漫游戲和軟件等產業,提升發展文化藝術、娛樂休閑業,支持大型文化企業不斷做大作強,進一步打響**文化產業品牌,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深度開發國內外旅游市場,擴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旅游總收入增長15%。四是加快宜居城市建設步伐。面向提高產業發展能力,面向改善民生狀況,面向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進城市建設,把**打造成為“創業的樂園,宜居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群來長居住和創業。加快推進金洲大道、長瀏高速等項目建設,暢通產業發展通道,提高產業發展能力。抓好公共交通、引水及水質環境工程等便民服務建設,加快建設連通周邊的大公交網絡,不斷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進岳麓山提質改造、橘子洲風景區、生態動物園的建設,打造城市精品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位。繼續抓好城管維護作業、渣土管理、入城口整治、城區亮化、戶外廣告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篇(7)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市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我們全力以赴抓項目、幫企業,經濟實力有了新提升。不斷加強對經濟運行的預警預判,宏觀層面抓指導,微觀層面抓落實,扎實開展項目受理大起底、干部入企服務,著力推進項目建設,逐步形成發展新優勢,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經濟發展平穩健康。一批如高科LED、康寶基因疫苗等科技含量高、帶動就業多的好項目建成投產,一批如潞安180、漳澤電力2×100萬千瓦“關小上大”等投資大、見效快、支撐能力強的大項目順利推進,一批如潞寶己內酰胺、大唐風力發電、歐亞神龍灣開發、中技金谷新型建材等新興產業項目在長治落地生根,一批如中南鐵路大通道、長安高速、黎左高速等方便出行、提升運力的重大交通項目投入運營,一批如太焦高鐵、長臨高速、長治機場改擴建等群眾期盼已久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切實加大幫扶實體經濟力度,積極推進“晉材晉用”,舉辦了兩屆長治制造展銷推介周,全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80多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總量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兩位。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轉型、調結構,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有力有序有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完成120萬噸煤炭去產能任務,煤炭行業告別了30萬噸以下的開采時代,焦炭行業進入了5.5米以上大機焦發展階段,煤化工行業實現多基聯產;生物制藥走在全國前沿,光伏光電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由2011年的43%提高到62.9%,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由2011年的11.8%提高到13.7%。新增設施蔬菜47.1萬畝,達到62.8萬畝,發展速度連續五年排全省第一;糧食產量持續穩定,糧經作物種植比例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由2011年的95.3億元增加到208.7億元,年均增長16.9%。能交投長子集運站、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新易達物流園建成運營。舉辦金秋讓利系列促銷活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1年的321億元增加到566.6億元,年均增長12%。完成了太行山大峽谷旅游資源整合,新增AAAA級旅游景區4個,壺關、武鄉、平順、黎城成為全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旅游總收入由2011年的124.8億元提高到369.1億元,年均增長24.2%。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4個百分點。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4.0:66.3:29.7調整為4.7:51.0:44.3。

五年來,我們攻堅克難抓創新、促改革,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64項,承接省級下放審批事項56項,下放市級審批事項22項,實行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審批時限進一步縮短。不斷完善和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實行財政資金預撥付制,加快了征地拆遷和市政工程建設速度。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6家省級眾創空間,新發展私營企業1.8萬戶,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5.9萬戶,新增小巨人企業53戶、小升規企業58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6.7%,較2011年提高15.3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建成技術交易市場和技術交易信息平臺,完成技術交易額87.2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83件。長治商業銀行升級更名為長治銀行,全市13家農信社中10家成功改制為農

商行,組建了5家村鎮銀行,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58家,較2011年增加48家,各類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達到3318億元,較2011年增長44%。長治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長治海關正式批準設立。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組織企業赴俄羅斯、蒙古等國開展經貿交流。積極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商事制度改革、國企改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供銷社綜合改革。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完成了新一輪行政機構改革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五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城建、夯基礎,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深入推進上黨城鎮群建設,以主城區建設為龍頭,主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00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3倍,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9條,新增市政道路28公里、面積178萬平方米,“三環八縱十二橫”路網框架基本形成。新敷設各類管道800多公里,新建14座人行過街天橋,改造3座鐵路立交橋和130條背街小巷,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水用戶3萬戶,主城區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以大縣城、重點鎮、中心村建設為節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60億元,集聚能力顯著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1年的43.43%提高到51.53%,年均提高1.62個百分點。全面完成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各項任務。全市新增公路通車里程689.7公里,總里程達到1.16萬公里。開展了深得人心的“五道五治”行動,成效明顯。

五年來,我們不遺余力抓治理、強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在主城區全面禁止露天燒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燃煤,淘汰燃煤鍋爐842臺,拆除城中村城邊村燃煤土小鍋爐4728臺,對3.54萬臺燃煤土小鍋爐實施潔凈焦替代。2500輛公共自行車、500輛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行,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明顯。三類以上水質斷面達標率完成省定目標,“4+2”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大力推進焦化、電力、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對標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1395.5萬噸,萬元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18.4%,工業固廢利用率達到67.2%。深入推進濁漳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面積135萬畝,治理度達到62%,位居全省第一。完成營造林面積19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7%,較2011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真心實意抓保障、保穩定,民生福祉又有新增進。公共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963.6億元,占到全市公共財政支出的80%以上。新增城鎮就業22.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1.5萬人,穩定脫貧16.1萬貧困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8429元提高到28094元,年均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7177元提高到11863元,年均增長10.6%,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7年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探索建立了聯盟校辦學模式,主城區建成3所公辦幼兒園、啟動8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工程,5個縣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免費營養餐工程,新建改擴建200所農村幼兒園。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

合人均籌資標準由230元提高到540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月均224元提高到488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年均1940元提高到3139元。開展了新生兒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健苗工程。為經濟困難的高齡與失能老年人及百歲老年人、重度殘疾人發放補貼。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7萬套,14萬居民喬遷新居。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近5萬戶,15萬農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創新夜查突查、“兩議一報”制度,連續四年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深入開展社會風險大防范、矛盾糾紛大排查,不斷完善處置機制。始終保持打黑除惡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禁毒大會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人民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高。有效應對洪澇、冰雹等災害,最大限度降低了財產損失。

五年來,我們毫不懈怠抓作風、創環境,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職能,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93件、政協提案2209件,辦復率100%。不斷加強與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定不移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持續加大審計監督力度,“三公”經費持續下降。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法治長治建設步伐加快。啟用新的政務服務中心,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入駐,市直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部公布。開通《直通政務廳》,建立“市長縣長接聽”制度,政風行風持續改進,與群眾更貼近、更貼心。

五年來,我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相繼榮獲了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中國曲藝名城等十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長治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明確的核心地位,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過去一年,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認真貫徹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圍繞把長治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向好的積極態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69.2億元、增長4.6%,較2015年加快了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3.1億元、增長2.5%,較2015年加快了12.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8.5億元、增長2.2%,較2015年加快了31.5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扭轉了負增長的局面,結束了五年來增速下滑的態勢,實現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好于上年的目標,為今后進一步好轉奠定了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聯、無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長治改革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發展不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的要求差距較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39項評價指標中,人均GDP只占目標值的68%、農業勞動生產率只占目標值的46.5%,特別是還有個別指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速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二是產業結構不優,“一煤獨大”、三產占比不高的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煤炭產業仍然占到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二,第三產業僅占GDP的44.3%,與“十三五”時期服務業占比穩定在50%以上目標差距較大,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任務艱巨。三是創新能力不足,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3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亟待加強。四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突出,霧霾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萬元GDP能耗指標高于小康社會目標值160%,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率偏低,資源利用低級粗放。五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就業增收困難,財政收支矛盾較大,脫貧攻堅難度大,民生社會事業欠賬較多,補短板任務十分繁重。六是發展環境不優,行政辦事效率不高,誠信體系不完善,法治觀念、創新觀念、市場觀念還不強,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等問題仍一定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任務導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今天的長治正處于一個重大歷史關頭,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全面小康進入決勝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吹響了全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號角。以市十一次黨代會為標志,長治發展翻開了新的一

頁,開啟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今年年初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緊扣‘兩個規劃’,突出‘一個中心’,堅持‘兩個抓手’,強化‘三大支撐’,推動長治轉型綜改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部署,這為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刻領會、牢牢把握,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不要帶血的GDP,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不要摻假帶水分的GDP,要努力創造有質量有效益真金白銀的GDP、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GDP、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的GDP,向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要牢固樹立全新資源觀,切實加快轉型發展步伐,統籌利用好煤炭、礦產、文化、生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政府效率、法治環境、社會誠信等各類資源,特別是要用好用活最具革命性、能動性的人力資源,走出長治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新路。要緊扣“兩個規劃”、突出“一個中心”,按照中原經濟區規劃和中原城市群規劃,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把握正確方向,拓展發展新空間,圍繞省委“六大工程”,找準切入點、對接點,著力打造“六大工程”長治版,努力構建具有長治鮮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點的轉移。要堅持“兩個抓手”、強化“三大支撐”,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強化改革支撐、創新支撐、開放支撐,把轉型深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主動轉型,創新轉型,深度轉型,全面轉型,把長治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

未來五年,我們要如期完成21.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任務;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基礎。

——轉型發展要有明顯成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煤炭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持續下降,傳統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控制在60%以內,傳統產業競爭力有效增強;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軍民融合、信息技術、現代醫藥等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分享經濟、數字經濟、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定在50%以上,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創新驅動能力要有明顯提升。開發區改革創新取得重大進展,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明顯壯大,再建一個國家級開發區,每個縣建成一個省級開發區,實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真正成為轉型綜改主戰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建立研發機構的占比超過15%,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件。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全方位進展,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生態環境要有明顯改善。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任務。二級以上天數達標率、水質斷面優良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80%、90%和90%以上。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明顯提高。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行政區劃調整,上黨城鎮群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基本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快于GDP,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社會綜合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穩定工作基礎更加鞏固,平安長治建設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絕非易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扛起加快長治發展、造福上黨人民的歷史責任,奮發有為,恪盡職守,努力破解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類難題,扎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項工作,全力辦好事關人民幸福的每一件事情。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的深化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根本指針,全面貫徹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全面深化“雙改”為主線,以“對表、對標、對接”為要求,全力創優發展環境,保持全市經濟穩步向好、社會和諧穩定,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根據新的統計口徑設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上年持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左右和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資源節約方面,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8%。環境質量方面,全面完成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比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劣V類水體比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幅度等省下達任務。民生改善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8萬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11400套。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三去一降一補”。

“三去一降一補”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破解我市結構性困局,加快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必須全力落實、落到實處,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堅決去產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煤炭去產能,今年關停退出太行王家峪煤業、莊底煤業、師莊煤業3座礦井,壓減產能165萬噸;妥善做好職工安置和債權債務處置工作,確保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堅持淘汰落后產能與發展先進產能相結合,爭取更多煤礦進入先進產能行列,有序釋放先進產能。積極推進鋼鐵、電力、水泥、焦化等行業的去產能工作。

加力去庫存。重點抓好房地產去庫存和工業品去庫存。加大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管控,加快保障房分配,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引導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安排生產,鼓勵企業創新營銷模式,加大銷售銜接力度。建立大中小微企業配套互補合作機制,深入推進“晉材晉用”,辦好第三屆長治制造展銷推介周,不斷提高市內企業使用本市產品的比例。力爭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5%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5%以上。

多措去杠桿。以降低企業負債率為重點,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開展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幫助企業優化債務結構。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有效防范企業債務風險。引導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力爭壺化集團在主板上市,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積極降成本。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收費,努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利用應急周轉保障資金、信用增進等方式,支持企業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資金。將企業直供電范圍擴大到40戶以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挖潛增效降低管理成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易成本。

強力補短板。針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加大補短板力度,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做實產業轉型、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的重點項目,產業轉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4億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65億元,城鄉一體化建設完成投資293億元,民生社會事業完成投資54億元。

重中之重是加快補齊脫貧攻堅這個短板。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落實“工程二十個專項行動”,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簡化資金撥付程序。堅持產業為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動2.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光伏發電帶動3900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400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農村電商幫扶2000名貧困人口創業。堅持就業為重,通過提供崗位、勞務輸出和特色培訓,幫助80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吸納5800名貧困人口參與專業隊造林或參加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堅持教育為基,全面落實“雨露計劃”和貧困大學生資助,不斷加大對貧困人口上學的支持力度。堅持健康為本,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的醫療救助服務,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創新精準扶貧小額信貸模式,確保完成小額信貸4.6億元的任務。實施9000人易地扶貧搬遷,完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村容村貌建設。確保完成291個貧困村退出,6.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沁源省級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任務。

(二)狠抓實體經濟振興。

振興實體經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要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聚焦產業、企業、企業家,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構建具有長治鮮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發展前沿,發揮現有新興產業的基礎,加快占領行業高端,形成新的優勢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實施大數據戰略,培育大數據產業,加快智慧長治建設,推進大數據與工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舉辦長治第三屆互聯網大會,籌劃建設智慧長治云平臺,在生產生活生態領域廣泛推廣大數據應用。加快推進國家北斗數據中心(山西)分中心、聯通、移動、電信等數據中心建設。裝備制造業,以智能化發展為方向,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軍民融合、節能環保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成功集團30萬輛新能源汽車、高科LED、易通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太重高性能液壓產品等項目建設。新能源新材料,推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重點打造光伏、風力發電、新型建材、鎂鋁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爭取“國家光伏發電前沿技術依托基地”,擴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加快推進潞寶10萬噸己內酰胺聚合切片、中德鋁業汽車輕量化等項目建設。現代生物醫藥,重點打造黨參、連翹、黃芪等道地中藥材種植深加工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康寶血液制品、振東制藥抗腫瘤藥物、50萬畝連翹種植產業化、太行藥業中藥提取技改等項目建設。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全力創建“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加快推進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建設,運用新技術、引入新工藝、使用新裝備、研發新產品、探索新模式、催生新業態。全面提升煤炭產業、焦化產業的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實施低熱值煤發電和漳澤電力2×100萬千瓦“關小上大”項目。穩步提升煤層氣抽采水平,年內完成長子5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項目。以發展精細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為方向,加快推進潞安180、瑞恒60萬噸聚氯乙烯、襄礦20萬噸乙二醇、潞寶60萬噸烯烴等項目建設。做大做優建筑業,擴大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構件預制加工能力,努力構建全產業鏈生產體系,支持企業開拓市內外市場。嚴格產業技術、規模、環保、能耗、水耗、用地標準,逐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能過剩的低端產業,改造取締沒有安全保障的高危企業,提高產業準入門檻。

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規上企業自主創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雙創主體的示范作用,孵化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全年新增小升規企業12戶以上,小巨人企業5戶以上,新創辦小微企業3300戶以上。大力發展新建基地型、閑置廠房改造型、城市樓宇型等創業基地,推動唯美諾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鉅星眾創空間、天空之城創業基地上水平,年內完成長豐、長軸等5個創業基地建設,實現各類創業者“拎包創業”。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保障非公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樣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扎實開展民營經濟政策落地、產業清底、創新提質、服務提升、融資對接行動。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支持民營企業技術中心創新提質,推進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造。繼續辦好“長清班”和各項專業培訓,促進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

持續加大實體經濟幫扶力度。建立完善干部入企服務長效機制,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用電、用水、手續辦理、品牌創建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引深項目受理大起底,加快項目聯審聯批,通過聯審聯批審批項目300個以上。創新要素配置機制,建立完善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建立礦權、地權流轉市場,用地指標向轉型重點項目、向開發區傾斜。對土地、礦產資源占而不用、低效利用的,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予以調整優化,努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三)狠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農產品質量為著力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服務體系,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圍繞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建成6個省級、20個市級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區,建設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快紫團、方興、沁州黃等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壯大潞寶金和生、浩潤食品等30個骨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加快發展功能農業,推進藥食同源產品開發。新培育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20家,新發展家庭農牧場5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000人。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50個以上,舉辦首屆國際農合長治周,培育10家農產品出口企業,促進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4億公斤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6.5%以上。

強化農業基礎建設。整合強農惠農政策,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民增收工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實現種養加產業全覆蓋。切實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新開發水澆地15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8萬畝,推廣增施有機肥2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35萬畝。擴大機耕機播面積,提高秸稈綜合處理率,加大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推廣建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檢測監管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重點培養100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專家、1000名村級農技推廣員、1萬名科技示范戶。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廣潞城市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成果,全面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對經營性資產開展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確保貧困戶資產保值增值。大力推進農村水權和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四)狠抓現代服務業發展。

現代服務業是中高端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要不斷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力爭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以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能交投物流園、紫坊農貿物流園等為龍頭,重點發展能源礦產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農產品物流。以智慧物流、多式聯運、連鎖物流、城鄉快遞、冷鏈物流為重點,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延伸物流配送網絡。引導商貿物流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拓展銷售規模,培育5至10家市級電商示范企業,新增2個電商孵化基地、50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

加快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以會計、法律、審計、評估、專利為重點的咨詢服務業,不斷推動在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引入咨詢服務。積極發展會展業,培育會展市場主體,延伸會展產業鏈。

加快傳統服務業優化提升。適應大眾消費多樣化、個性化、信息化需求,推動商貿、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加快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促進線上線下互動發展。開展系列促銷活動,推進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3條特色餐飲街區,提升商貿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幸福產業。

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做大做強“太行山水·紅色經典”文化旅游品牌,推進神龍灣、太行紅山、太行歡樂谷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力爭太行山大峽谷創建成5A級景區。上半年完成18個旅游景區的改制工作。開工建設31項、530公里旅游公路,增設旅游景區標識標牌,新建改建旅游廁所76座。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舉辦太行經典·長治久安旅游攝影大賽。在壺關、武鄉、平順、黎城4個縣,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探索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推動全市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旅游+”,建設全市智慧旅游平臺,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工業、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繼續做好旅游惠民“一卡通”工作,增加旅游專線客車線路。集中開展旅游專項整治行動,優化旅游消費環境。確保全市旅游總收入增長12%以上。

(五)狠抓重點領域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深化改革。我們必須攻堅克難、全力突破,推進各項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加速開發區改革創新。按照開發區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的要求,合理確定規模,堅持“五規合一”,堅決不碰生態保護區的底線,全部調出起步區內基本農田,加快起步區“九通一平”、標準化廠房建設。統籌產業布局,完成長治高新區的擴區工作,新設立長治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后凡是新上項目原則上全部入駐開發區,現有具備條件的項目逐步向開發區搬遷集聚,開發區內原有企業同主導產業不相符的逐步“騰籠換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今年5月份前完成開發區“三化三制三改”工作,強化開發區經濟屬性,吸引更多大企業、大集團落戶。確保襄垣、潞城兩個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使開發區成為全市轉型綜改的主戰場。

加速國資國企改革。對恢復生產無望的“僵尸企業”、“空殼企業”和問題突出的國有集體企業,創造條件推動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產權劃轉、破產關閉等方式進行改制,妥善安置職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效盤活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和土地,年內完成20戶企業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改革任務,建立完善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平臺,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不斷提高國有資本收益。

加速投資體制改革。全面對標發達地區投資環境,大力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堅持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對技術審查類審批實行先建后驗模式,積極探索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主動爭取上級各類專項資金,積極引進世行、亞行、亞投行等國際資金。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力爭今年有50個項目落地實施。按照財政政策金融化、財政資金杠桿化的思路,發揮民營經濟轉型發展基金、扶貧開發基金、美麗鄉村建設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導作用,利用城司、財鑫擔保公司等平臺,支持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

加速金融改革創新。促進長治銀行做優做強做大,支持設立村鎮銀行,加快推進黎城、沁縣、沁源的信用社改制步伐,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商行全覆蓋。完善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政銀企對接,提升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推動民間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股權登記托管平臺、應收賬款債權流轉平臺、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實質性運作。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用好保險資金防災防損功能,發揮保險資金投融資功能,推廣貸款保證保險,探索吸收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

(六)狠抓科技人才質量強市戰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要素,質量是第一保障。我們必須在強化科技引領、發揮人才作用、提升質量水平上下實功、出實招、求實效。

全面推進科技強市。積極爭取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新增2個省級技術中心、5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推進技術交易額持續增長,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籌建長治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實施20項以上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建立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大型科學儀器和科技資源共用共享。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0件以上。

全面推進人才強市。創新“產業資本+人力資本”模式,實施“潞商潞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力爭引進2至3家企業的核心研發團隊。創新用人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統籌推進各類人才特別是實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鼓勵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弘揚工匠精神,培育一批精益求精獨具特色的長治工匠。

全面推進質量強市。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品牌為王、標準先行的理念。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以質量抓提升、占市場、促轉型。開展品牌創建行動,積極參加山西品牌“中華行”“絲路行”“網上行”,打造潞商品牌,今年力爭推出10家山西省名牌企業,2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加快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選樹15家以上質量提升標桿企業,力爭制定3至5個新興產業產品的行業標準,推動更多的企業標準、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全面開工建設國家煤基油質檢中心。實施計量惠民工程,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七)狠抓開放型經濟發展。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是內陸地區實現追趕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須全力推進全方位、高質量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

全面落實“東融南承西聯北拓”戰略。主動參與中原城市群建設,強化與中原經濟區的對接聯系。積極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深化與首鋼集團的全方位合作。加快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組織企業赴沿線國家開展經貿交流活動,拓展經貿合作領域。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港澳臺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不斷擴大太陽能電池片、硝酸銨、新型建材、農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規模,新培育3至5家出口創匯企業,全年出口額增長3%以上。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內通外聯。不斷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優化提升“鐵、公、機”。加快太焦客專、長治機場改擴建、長臨高速、長邯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投入運行,積極爭取黎霍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暢通對外聯系通道。加快建設“岸、港、網”,在中南鐵路長子南編組站設立鐵路口岸作業區,推進無水港建設,力爭長治機場航空口岸實現臨時開放。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網絡設施,推動“互聯網+”工程實施。抓好海關綜合服務設施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業務用房建設,力爭年內主體完工。

更加注重招商引資成效。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圍繞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產業目錄,創新招商方式,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客商庫、信息庫、人才庫,編制“招商地圖”,實施精準招商和跟蹤服務,促進項目落地投產。充分發揮駐外辦事處在招商引資中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組織開展專業性、系統性專場推介對接活動。加大對簽約項目的開工率、資金到位率進行考核,力爭境外到位資金達到5億美元以上。

(八)狠抓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堅持以“五個統籌”為引領,以“五規合一”為路徑,以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為主線,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快上黨城鎮群建設,推動城鄉共同繁榮。

推進主城區擴容提質。全力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城市發展框架,全面啟動主城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年內完成36個城中村整村拆除任務,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1400套,基本建成8000套。圍繞行政區劃調整、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一批市政道路、橋梁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啟動機場與高鐵站、東客站的快速通道建設。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推進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生活垃圾發電等PPP項目建設。加快太行公園改造和人民公園動物區搬遷。全力推進207、208、309國道過境段改線工程,全面完成“三河一渠”綜合治理,形成主城區20公里長的環城水系、112公里的環城公路、135公里的繞城高速的三環格局。

提升城鄉綜合管理水平。引深“五道五治”行動,形成常抓常管嚴抓嚴管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機構的綜合設置,行政處罰權的集中行使。實施路燈節能改造和街道亮化提升工程,鼓勵有條件的既有建筑增設電梯。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做好國家衛生城市的復審驗收工作。

加快上黨城鎮群建設。推動主城區與周邊縣市的設施對接、產業對接、機制對接、服務對接,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制度安排“五個一體化”,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積極推進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有序推動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鎮,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以貧困村脫貧、沉陷村搬遷、城中村改造、中心村提升、文化村發展旅游為重點,抓好“改氣、改廁、改水、改電”,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創建12個省級、2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改造農村危房7038戶,推進5個農村垃圾治理試點縣建設,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鄉村清潔工程達標村。

(九)狠抓文化軟實力培育。

上黨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我們要像挖掘地下資源一樣挖掘文化資源,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加快推進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建設。完善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施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數字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項目。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啟動文化資源大調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深入挖掘、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推進文化惠民。繼續辦好周末大劇院、流動圖書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上黨文化大講堂等文化惠民活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凈化網絡環境。做好修志編鑒工作。強化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和文化市場管理,加快推進市梆子劇團、落子劇團、豫劇團、雜技團四個院團的排練場地建設,力爭年內投入使用。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做好文化產業統計普查。促進文化與旅游、科技、信息、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辦好武鄉八路軍文化旅游節、黎城太行紅山國際自行車騎游文化節、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業態,支持中小微等各層次文化企業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市場化的產業基地。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太行精神、紀蘭精神,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選樹長治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培育良好家風。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民風。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創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提高全社會文明水平。

(十)狠抓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關切,堅持不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家園。

突出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2+26”城市群聯防聯控,把全市劃分為大氣污染防治敏感區、嚴控區、監管區,實施按區預警、因區施策。不斷深化“控煤、治污、管車、降塵”措施,全面開展縣城建成區燃煤鍋爐整治,實施主城區及周邊農村冬季取暖煤改電、煤改氣替代工程。開展“小散亂污”企業專項取締行動,實施工業企業冬季采暖期錯峰生產。持續提升油品質量,推進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強化揚塵污染控制。實施20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加強企業節能降耗。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偷排偷放、數據造假、屢查屢犯的企業依法嚴肅查處、上限處罰。

強化水污染防治。全面實施“河長制”,綜合利用好地表水,嚴控地下水開采。全力保護上黨盆地、長治濕地,完成5項濕地生態工程。辛安泉供水和東山供水工程正式投用,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建設。全面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快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園區污水直排清零,確保水質斷面達標。

注重土壤污染防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守539萬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加大土壤環境監測力度,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開展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估制度建設,明確保護、禁止、限制的措施要求。

創新環境保護機制。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編制《長治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合理確定縣市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區域和面積。堅持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把土地產出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提高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排污者付全費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擴大企業在線監測范圍,重點企業監測、重大項目驗收全覆蓋,強化環境風險防控,提升預警、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全市環境安全。

打造生態安全屏障。加強以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推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完成營造林面積30萬畝。創建1個森林縣城、10個森林鄉鎮、100個森林村莊。抓好濁漳河南源河流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完成2566戶的采煤沉陷區治理。

(十一)狠抓民生改善。

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要持之以恒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扎實辦好“六件實事”。今年省政府確定了要為廣大群眾辦好的“六件實事”,我們要全力落實、抓緊抓好。一是實施4410名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二是對3個國家貧困縣3.2萬名建檔立卡的農村婦女免費進行“兩癌”篩查。三是為全市城鄉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檢查和診斷服務。四是新建79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五是實施8000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免費職業培訓。六是免費送戲下鄉800場。

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實施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不斷深化創業型城市建設。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三支一扶”、就業見習等基層服務項目,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扎實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托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城鎮失業人員、“4050”人群、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培育農村勞務經紀人,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認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兒園,確保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全面規范學前教育辦學。主城區8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主體基本完工,完成18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確保長子縣、長治縣今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主動適應高考改革,全市所有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基本通過達標驗收,穩定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水平。科學設置專業,加強產教融合,開工建設職教園區,加快推進體校搬遷,推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落實“1331”工程,加大市校合作,加快發展高等教育,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力爭秋季先期招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教學研究水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推動脫貧線、低保線有效銜接。提高城鄉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流浪乞討人員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推進殯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殯葬業改革。加快推進城市社區養老中心建設,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鍥而不舍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逐步消除社會保障覆蓋盲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加快發展健康事業。加快市醫院、市二院綜合樓、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市中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基地、市兒童醫院等項目建設。落實醫藥流通領域“兩票制”改革,推進城鄉藥品配送一體化。積極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提升市縣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施鄉村衛生標準化覆蓋和健康扶貧工程,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全面落實兩孩政策,繼續實施新生兒疾病篩查“健苗工程”。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爭創食品安全城市,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積極爭取、主動創辦大型賽事活動,做好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長治賽區的籌備工作。

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科普、檔案、雙擁共建、地方志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臺等工作。扎實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做好對口援疆工作。

(十二)狠抓安全穩定工作。

人命關天、安全至上。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總體安全觀,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患,鐵的心腸問責,鐵的辦法治本,堅決守住“三條底線”,絕不讓安全穩定問題影響干擾轉型發展大局。

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企業主責、失職追責”,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掛牌責任制,實現所有工商登記注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監管全覆蓋。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安全生產夜查突查和“兩議一報”制度,始終保持安全監管高壓態勢。進一步優化安委會組織架構,設立多個行業專委會,構建運行高效的安全生產協調機制和組織管理格局。充實市縣兩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強化鄉鎮(街道)監管力量,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風景區等功能區的安全生產監管。抓好山西省應急救援長治基地建設,運用現代化手段加強監管,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強力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和評估,從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實行差異化動態監管。在各行業各領域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真正把隱患當事故對待,堅持問題導向,對隱患問題盯死盯牢,對查處的隱患不解決不放過,實現隱患動態清零,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雙下降”,全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強對特殊人群的幫扶和管理,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和非法集資活動。扎實做好工作,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調處化解各領域矛盾糾紛。健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不斷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平安長治建設,持續打好“六大戰役”,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推動轉型發展,創優發展環境,政府肩負著最直接、最重要的責任,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把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重任擔當起來,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盡心履職盡責,始終忠誠干凈擔當,切實加強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擔當政府、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始終堅持為民盡責。牢固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維護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全面推行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加強與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聯系,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暢通與群眾溝通渠道,堅持群眾路線,重大決策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辦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終身責任追究制和責任倒查機制。加大決策咨詢力度,推進政府智庫建設。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扎實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查等制度。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隨機確定執法人員和檢查對象,公開執法結果。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搞好法律援助工作。

始終堅持創優環境。按照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要求,扎實推進“放管服效”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完善項目聯審聯批制度,推行投資審批網上辦理,讓企業、群眾辦事更高效、更便捷。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覆蓋市縣鄉政府的“13710”電子督辦平臺,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落實體系,將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改革事項、重點工作任務、重點產業項目納入平臺管理實行限時辦結,見人見事、見根見果、確保實效。暢通“直通政務廳”,辦好“市長縣長接聽”,做到企業問題有處說,群眾問題有人答。始終堅持干事擔當。我們要干字當頭、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改進政府工作方式,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強化政策導向,細化行動目標,精準方案要求,實行重點工作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管理,建立清晰明確的責任可追溯體系。面對艱難險阻、不推不躲,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堅克難,在履職盡責中推動發展,切實把責任扛起來,把擔子挑起來,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大膽創新,寬容合理失誤,對工作主動作為、行動迅速、成效明顯的予以褒獎,對工作落實不力、效能低下、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慢作為、不作為、假落實、不落實行為嚴肅追責問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成人做爰www免费看视频韩国|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电影在线|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欧美色就是色|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gogo亚洲肉体艺术欣赏图片| a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 欧洲| 麻豆一精品传媒卡一卡二传媒短视频 | 用舌头去添高潮无码视频|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 亚洲蜜桃v妇女|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永久免费av网站| а√中文在线资源库| 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