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49: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教學全面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數字教育資源 均衡發展
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以及在國家所倡導的“互聯網+”社會發展前提之下,“互聯網+教育”必然成為當前社會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旋律。而且在這種社會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數字資源的廣泛使用和各種學習媒體的大眾化,必將深刻地影響教育的發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甚至不久的將來會在教育界引起一場革命。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非常時期,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十三五”建設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期,這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進等方面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這也是繼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的關鍵期。面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和發展問題,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解決城鄉數字教育鴻溝,促進義務教育以及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個新的突破口閉。因此,繼續深化農村小規模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建設不容懈怠。
一、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
自從《關于全面啟動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通知》頒布之后,全國28個項目省份開始響應,各地積極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首先,開齊了國家規定的課程;其次,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開拓了視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課堂、傳遞課堂等針對教學點的教學組織模式,中心學校或縣鎮學校教師通過視頻互動方式為教學點學生開設過去無法開設的國家規定課程;貴州印發文件指導全省教學點開展資源應用;海南組織全省教學點應用現場觀摩活動;福建、寧夏等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向教學點無償發放優質資源;河南建立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支撐平臺”提供適用本地教學需求的配套資源;甘肅、寧夏舉辦了送教下鄉的活動,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進行思想指導和技術扶持;四川萬源市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人停機不停,師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創模式、普及應用,對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全面實施做出積極努力。
盡管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初見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術領域內作為一項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設和發展運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題,但是要實現數字教育教學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健康、科學、持續的發展,必須解決好當前數字教育資源在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教學點數字教育設施配置不理想。經費問題受到限制
首先,各個教學點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體設備是進行數字化教育的基礎,其核心問題在于網絡是否暢通無阻,如若不是,則優質教育資源就不可能達到共享的效果。但我們發現這些處于偏遠地區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五花八門、來源不齊,而且使用問題也比較大;同時寬帶也沒有完全開通,有些開通了寬帶的地區網速也比較慢,基本無法進行教育教學。還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區因為開通寬帶需要學校獨自承擔鋪設線路和維護費用,因而也沒有開通,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其次,在一些學校多媒體設備安裝良好、網絡暢通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優質教育資源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在使用示范課程時發現,示范課程既無法在線看也無法下載,必須進行注冊,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優質教育新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最后,就是關于經費的問題。由于各個學校多媒體使用的電費、網費都要學校自己承擔,為此有些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無實,這也是一些教學點無法安裝寬帶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
2.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是決定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進行教師信息化培訓過程中,由于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中缺乏經驗,沒能把握住教師信息化培訓內容的側重點,進而使得農村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其主要問題在于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培訓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和指導思想方面的培訓,而忽視了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進而使得教師的信息化培訓脫離了實際操作。其結果便是教師在培訓之后并沒有真正學會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反倒感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難度太大、對教學沒有太大的幫助。由于教師信息化培訓沒有真正落實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來就不愿意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師嚴重喪失了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熱情,從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頻率,造成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浪費。
3.教學點教師對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缺乏興趣。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偏遠地區教學點條件艱苦,缺乏優秀教師,師資問題比較多:如老齡化問題、興趣問題、低學歷問題、配置不合理問題、信息素養低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學點師資問題的薄弱性是農村教育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許多客觀原因,山區教學點極其缺乏優秀的年輕教師,主要還是由代課教師、轉正教師以及大專畢業生構成。因此他們與正規的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具有本質上的差別,他們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以及能夠滿足與信息化教學相對應的學科基礎。同時對信息化教學缺乏熱情與興趣,面對新生事物不夠積極、不愿意去學習,在教學方面更加注重講授。其次,教學點教師的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這主要是由于其教學點教師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網。其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正規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技能都比較全面,可以給教學點帶來新的理念,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發展;二是教學點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語文和數學教師比較多,而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師則嚴重缺乏。
4.教學點信息化教學設備缺乏專業維修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
從目前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看,其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每個學校幾乎都沒有專業的多媒體設備維修人員。所以每當教學點遇到多媒體設備的維修問題時,學校便只能上報教育局委派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處理,或者停用。根據案例中農村教學點多媒體的使用情況來看,各教學點的信息化教育設備都缺乏這類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充分地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改進策略
以目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地分析、討論,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是當前深化和持續發展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必要舉措。面對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我們不僅要嚴格按照國家項目的實施要求,同時也不能忽視在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結合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政策依據與理論依據,聯系實際,把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持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1.加強農村各教學點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思想觀念
加強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是數字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于那些年齡比較大的教師,他們對多媒體教學缺乏興趣,也不主動去嘗試,甚至都不愿意去學習多媒體的使用。還有些教師只在公開課或者評優課的時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動性不夠。這一切教師的問題基本都可以歸結為他們對于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思想觀念不夠積極,總覺得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耗時耗力,容易讓學生分心。因此,我們必須打破這種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農村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
2.選擇性能良好、操作簡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設備
對于數字教育資源的設備問題,建議選擇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較簡便而且統一的信息化設備。尤其對于農村小規模教學點而言,盡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體設備。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設備有利于教師之間進行使用經驗的交流,促進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簡單的設備可以提高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操作簡單的設備也有利于信息技術比較薄弱的教師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教師老齡化嚴重的農村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不高,學習新技術的能力相對落后,因此操作簡便的多媒體設備也有利于這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學習和使用。
3.進行信息技術扶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問題,建議當地教育局加強實踐方面的培訓,只注重理論與指導思想的培訓是明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是膚淺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核心問題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較前沿的信息資源,因此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就明顯重要于其理論的學習。通過理論的學習,在實際的操作中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對于這種操作技術比較強的培訓,應該力促一些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現場指導,開展實地操作演練。比如,近些年興起的送教下鄉,在一線教師隊伍中幫助教師進行學習。
4.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
充分調動起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才能進一步保證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真正落實,否則光有設備而無人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也就流于形式,多媒體設備和優質教育資源也就造成浪費。鼓勵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逐漸讓他們感受到使用數字教育資源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從而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小規模學校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強度,促進農村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以便在長期的數字資源教育工作中可以與教師相互探討,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學相長。同時,數字教育資源的大眾化也對于農村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變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數字學校作為新生事物,有著發展壯大的目標和廣闊的天地,同時又面臨著不斷完善、不斷更新的任務。數字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為數字學校提供了日益先進的技術手段,時刻沖擊著舊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習慣。數字學校的發展,要在繼承教育傳統的基礎上創新變革,不斷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數字學校的發展前途無量,任重道遠。支持北京數字學校的發展是擁有優質教育資源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北京數字學校名師同步課程的優勢
北京數字學校的初創,起源于中小學名師同步課程的錄播,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課程走在前面,高中課程也將陸續推出。由于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領導,北京數字學校擁有得天獨厚的師資力量和物質條件,現已推出的名師同步課程展現出極大的優勢。
第一,授課教師均從北京市各學科最優秀的教師中選聘,水平高,語言素質好,備課充分,對教材的分析講解到位。有很多節課還整合了多位教學專家的集體智慧,堪稱全市的最高水準。
第二,特別凸顯教師的主導性,對課程的控制性強。教師可以充分展示具有個人色彩的學科思想、學科知識理解,以及個人風采。
第三,教學內容完整,教學環節緊湊,課時運用效率高。
第四,視頻點擊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對于不能保證正常課堂學習的學生(如因病、事假落課的學生)非常有益,方便不同需要的學生多次學習、反復學習和超前學習。
第五,很多教學內容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為教學中許多傳統難點內容的解決提供了新的途徑。
第六,復習課對學生的知識鞏固很有幫助,可輔助學生系統梳理知識和方法。
第七,互動英語的開設,方便了學生,使英語學習延伸到課下,延伸到家庭。
第八,在課程教學后,數字學校開設了精華區提問,還將提供課程介紹、教學工作計劃、課件資源等。名師同步課程為缺少經驗的青年教師指明了教育教學的基本方向,示范了教學方法,同時也為學科教研活動提供了素材。
此外,北京數字學校實行實名制應用制度,保證了網絡應用的嚴肅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為今后數字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北京數字學校名師同步課程的不足
由于開設時間尚短,北京數字學校目前提供的課程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的“一言堂”,師生缺乏互動,與傳統的廣播電視教學類似,沒有展現出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具體如下。
第一,學生被動聽講,無法與授課教師及時交流;授課教師感受不到學生聽課的反應。整個課堂缺乏活力,缺少靈動。
第二,課堂里沒有學生,提問、練習均由教師自問自答,小組活動也只能講講要求,給個樣本。學生對一個問題的多種答案與不同解法,無法得到教師的點評。
第三,不考慮學生的差異,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無法設計不同深度與難度的課程,沒有因材施教。
第四,學生聽課時,記筆記時間短,看哪本教材和哪頁書沒有提示。一些課堂板書內容、例題展示時間短,看不清楚,學生聽講難以跟上。
第五,不少教師在授課時面容呆板,嚴肅有余,親切與生動不足。課堂的說教與灌輸性強,使名師們的教學藝術大打折扣。
第六,一般是學生獨自聽課,缺乏同伴交流與互助。
第七,學生在搜尋學習內容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利用數字學校過程中,自控力差的學生可能“涉足”其他網站,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這也是需要重視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從名師課程到數字學校的全面發展
名師課程是北京數字學校的主體,同時還開設了學習中心和互動英語等項目。然而,只有這些內容還遠遠不能構成一所完整的學校。北京數字學校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自身也需要全面發展。下面僅就北京數字學校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數字學校要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向
學校要繼續開好名師課程,進一步豐富德育、智育活動,同時也要增加體育、美育等方面的內容。
2.對名師課堂的改進意見
(1)課堂教學建議現場增加學生聽課,師生互動。但是,對課堂提問、回答和討論要進行有選擇的編輯,使之構成有效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的質量與高效,同時配合名師課堂安排在線答疑。
(2)對優質課程的開設,在名師范圍內公開“招標”,通過競爭,優勝劣汰,做到精益求精。同時,開設以內容取勝的學科講座(如科學史,世界文化、文學,英語詞匯、寫作、語法等)。
(3)教師授課不僅要內容科學、語言好,還要有鏡頭感,會表演,能抓住觀眾。課堂提倡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形成數字學校自己的“百家講壇”。
(4)充分發揮網絡課程靈活機動的特點,除按教材章節授課之外,對一些學生容易困惑的問題,學科知識的難點、重點和興趣點,提供短小精悍的視頻資料,便于學生和教師選擇觀看。
(5)同課異構,推出適合不同水平不同需要學生學習的課程。
(6)開設互動作文項目,聘請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及時點評。
(7)將數字學校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平臺,成為教師學科培訓的基地。設立學科專家咨詢點,方便青年教師與名師交流。
3.開辟專家名人報告、課外小組活動、社團活動等欄目,精選內容,供師生參考和參與
4.開辟欄目,展示學生研究性學習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師生的各種才藝
5.舉辦北京數字學校“最受歡迎的課程”、“最受歡迎的教師”、“最受歡迎欄目”、“優秀學員”等評選活動
6.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網站的先進經驗
參考“智慧學校”的發展方向,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北京數字學校平臺不斷提升改造,增強師生、生生、師師的交流互動,增強數字學校與師生、家庭、社會的溝通。國外的YouTube等網站對節目的制作播出與受眾的互動有非常好、非常成熟的技術運行模式,建議參考。北京數字學校平臺界面的設計需更加簡潔大方,排版需更加科學有序。每節課的開始曲可更加簡短,音樂不宜激昂雄勁,可試用悠揚的鈴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印發的通知》(教技〔2012〕5號)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將“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落實到課程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上,提高信息技術在我省中等職業學校的應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連續三年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項目(簡稱“中職信息化建設項目”,含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工作,推動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為總結和交流項目建設經驗,推廣建設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發揮輻射、示范、引領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現場會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綜藝廳舉行,全省各所承擔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職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學校及未承擔該項目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本次會議由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副主任科員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調研員吳艷玲、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黎國喜、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主任羅俊、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信息化專家王強、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教研員陳建國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此次議旨在總結和交流項目建設經驗,推廣建設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校長陳仕楷在大會上介紹了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說,沙溪理工學校作為國家第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狠抓課堂教學質量,推出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教學模式。他表示,學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學校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沙溪理工學校副校長馮子川作了題為《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模式――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的推廣使用》的發言,肇慶市農業學校副校長曹希培作了題為《立足課堂教學,扎實有效推進信息化建設》的發言,與大家分享了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項目建設及使用的相關經驗。
在當天下午的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會議上,羅俊主任介紹了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項目建設的情況,展示了相關成果。吳艷玲調研員總結了廣東省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成績,布置了下一階段的任務。
回顧展望,中職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全省概況
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我省從2014年起開始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旨在提高信息技術在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的應用水平,將“三通兩平臺”建設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學實處,讓信息化成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是我省中職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兩大任務,為此,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資助這兩個項目立項,以實現讓學生在實訓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學習任務,教師借助學習平臺開展教學,完成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輔導及實訓學習成果的評價。所有項目建成后將通過“廣東省中職教育教學資源平臺”與全省中職學校師生實現資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我省中等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省順應這一潮流,《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要求將信息化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在專業課程中廣泛使用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遠程實時教育等技術。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基本建成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到2020年數字化資源覆蓋所有專業。建立全省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聯盟,推動建設面向全社會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加強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學生學籍、資助和教師管理等信息系統,促進學校管理信息化和規范化。建立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共享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平臺,及時就業和人才培養信息。建立職業院校師生、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人員共享的網絡學習平臺、信息化考試平臺,支持遠程教育和自主學習。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善的省級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網絡。
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項目建設是廣東省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的重要工作,據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實施,我省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建設項目取得顯著成效。“三通兩平臺”建設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尤其是實訓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斷改進和創新,屏幕上教師一對多的直觀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另外,學生的差異化學習、自主學習、拓展學習有了新的平臺與途徑。數字化還使教學資源的集約利用、校內共享、區域共享、全省共享變成現實,有效緩解欠發達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實訓設備不足的難題。這一做法及推廣為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升質量做出了很好的實踐探索。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我省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建設提出兩個引導性原則,一是引領性。要建設代表國家水平,引領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標志性、共享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二是實踐性,要建設突出職教特色,對接崗位技術技能培養,支撐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核心課程,建設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實訓室學習系統。在“引領性”與“實踐性”的導向下,我省各中等職業學校積極參與,進行項目申報,涌現出沙溪理工學校、肇慶市農業學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的先進學校。
沙溪理工學校作為項目建設學校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模式”,項目建設促進了學校教學信息化的全面應用和推廣,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申報《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成為當年廣東省第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建設立項項目,項目建設歷經公開招標、校企共建、中期檢查、運行使用、結題驗收等環節,于2016年9月通過省教育廳驗收。目前,系統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藝美術專業申報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和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申報的院 《一體化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會計專業申報的《移動教學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再獲批準立項。
沙溪理工這四個專業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均以原有的實訓室(工作室)為基礎進行改造,建設和強化數字化課程學習功能,除配備學生學習用電腦、教學服務器或教師電腦、智能會議通教學投影設備、視頻音頻錄播系統以及接入校園網外,重點是校企合作開發了各專業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和教學資源包。其功能主要涵蓋教學資源管理、教學視頻錄播與存儲、虛擬仿真、課堂交流討論、教師答疑、作業提交、在線測試、學習評價、校企連線等,師生可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進行使用。
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在工作室課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顯,以“《汽車維護與保養》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為例,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在工作室課堂使用時,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各自的賬號登錄學習系統,打開《汽車維護與保養》相應的教學資源包,查閱和觀看本課程的教學設計、PPT課件、微課、教學視頻等進行自主學習;其次在上課過程中,利用教學視頻錄播系統,將教師或企業師傅進行汽車維修時的示范操作實時高清轉播到每個學生的電腦上,無死角觀看,同時將教師的示范操作視頻錄制存儲起來,供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然后學生在小組實操時又可將自己的實操過程錄下來作為作業提交給教師檢查和評價;課后學生還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在線學習,與同學、老師或企業師傅進行在線交流。
關鍵詞:多元化;數學化學習資源;整合;運用
在人類社會多元化趨勢的影響下,人才培養逐漸向復合型、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使得我國教育領域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育方式、課程安排、教學模式等,更加科學、合理地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祖國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構建與運用對于實現多元化視域下的有效教學很有幫助,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一、基于多元化視域下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構建和整合,使得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效果更佳,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也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實現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的多元化目標提供多種可能。那么,多元化視域下數字化學習資源如何整合?
1.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大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
目前,我國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方式主要來源于圖書館,而絕大多數學校圖書館藏書并不非常全,使得我國學生獲取學習資源比較困難,表現出校內學習資源較少,校外學習資源比較分散,這不利于學生多元化發展。構建大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多元化需要。大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它的構建可以與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等資源結合在一起,并實現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為教師查找信息提供幫助。
2.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多種類型的、立體的學習資源
數學化學習資源主要服務于學生,在對數字化學習資源予以整合時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地、科學地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就學生學習特點予以調查和分析,可以確定的是一些學生學習喜歡運用規范的、有序的學習資源;一些學生學習喜歡運用有深度的、專項的學習資源;一些學生學習喜歡運用瑣碎的、零散的學習資源等。以此為依據,在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時應當基于多元化視角,構建多種類型的、立體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這樣才可以保證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可以為滿足學生各種學習特點,利用學習資源更好地投入學習中。
3.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多層次的學習資源
縱觀我國各個地區教學情況,不難發現我國不同地區教學存在很大差異,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育背景、教育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在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時一定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教學差異,科學、合理、規范地構建學習資源,實現多層次學習資源的建成。多層次學習資源是對同一知識點進行開發,創造不同難度層次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另外,多層次學習資源的構建,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來進行學習,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所以,基于多元化視域,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可以構建多層次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基于多元化視域下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運用
基于多元化視域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不僅僅是為學生或教師提供學習信息這么簡單,其還可以創建多種適用于高等學校的教學模式,促使學校教學水平提高。
1.基于問題解決的協作學習模式
基于問題解決的協作學習模式是強調將學習設置在問題情境中,通過利用數學化學習資源,來輔助學生合作學習、協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的基于問題解決協作的學習模式應用于教學中,是以問題解決為整個學習的中心,重在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成新知識的能力。
2.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快樂學習模式
數字化學習資源也可以構建開啟學生多元智能的快樂模式。此教學模式的構建重在開發學生的智能,促使學生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此教學模式融入了快樂學習理念,將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有趣、輕松、愉悅的生活環境中開發智能,提高自身學習水平。可以說,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和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的開啟學生多元智能的快樂學習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多元化地學習,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3.教師引導、自主探索學習模式
教師引導、自主探索學習模式的構建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是在網絡教學平臺和學習資源的基礎上,發揮數字化學習資源的作用,盡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引導、自主探索學習模式的具體應用是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利用網絡課程平臺、課程信息、數字化學習資源來進行各個學科知識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學習被推出,這對于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有很大幫助。隨著數字化學習的推出,數字化學習資源也相繼形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化為國家人才的競爭。此種情況下,多元化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尤為重要,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有很大幫助。而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和運用對于促進多元化教學有很大幫助,其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詳細的、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并且可以構建多種教學模式,提高高等學校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信息網絡、多媒體技術環境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是近幾年來我國音樂教育改革的新課題,也是國際上現代音樂教學改革的熱點。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廣泛和深入的運用數字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音樂教學觀念轉變、信息素養信息能力的提高兩個方面,才能有效的與數字環境相適應。
數字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快速全面介入不僅改變了整個社會,也對人類的學習形式和過程發生革命性的顛覆。高校音樂教學在數字技術的支持和推動下正在發生極大的改革,在這一變革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全面開展數字技術對音樂教學介入的首要和關鍵部分。
一、教學觀念轉變與更新
數字技術對音樂的介入使音樂的表現形式、體驗形式出現了極為重要的變化,使音樂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一個飛越的變化,這直接導致了原來傳統音樂教學觀念的破碎和新型教學觀念的重構,這一信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對音樂教育介入所產生的顛覆性革命的意義必須要真正認識和了解,而高校音樂教師對此的認識和認可,是數字環境下音樂教學改革的前提。
(一)在音樂表現形式上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介入,音樂視覺因素的動感形象化與音樂聽覺得到完美的結合,這使一貫來以聽覺為主要載體的音樂的動感性得到了視覺上的真實表現。音樂不僅僅是能聽、而且能看,這無疑為音樂學習增添了一個新渠道和新的學習方式,但將“視聽”一體的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新學習內容、形式必須在觀念上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首先要接受和具有視覺音樂已成為現代音樂教育重要學習內容這一新的教學觀念。
(二)數字技術對音樂的介入使音樂的體驗呈多元化形態。聲音與視象的快速轉換、超級鏈接以及音樂流動過程的具象化、切片化、數值量化、存儲小型便攜化,使音樂的表現形式和體驗形式增添了新的構建元素。同時,數字技術的強大處理和鏈接特點可以將過去以聽、奏、唱、讀為主的音樂學習形式以極為特殊轉換方式貫穿起來,讓其在四者中靈活轉化而形成嶄新的學習體驗形態。
(三)數字技術使音樂學習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滲透成為常態。音樂教育在數字信息技術介入下內容的擴展和多元使音樂超越了傳統的學科范疇,與不同學科形成更為廣泛結合面和交叉面,并在這種交叉和結合中更好的取得互闡互利的良性循環發展效果,使音樂學習在教與學兩方面上都能拓展嶄新的空間。
二、信息素養的培養
新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作為新時代的人必須具有檢索和利用各種信息源以解決信息需求及制定明智決策的能力,這種包括信息意識、信息技術知識、信息技術能力是未來信息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高校音樂教師在數字信息技術全面介入音樂教學的環境下,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并不斷的提高信息能力水平,才能真正的理解數字音樂的新涵義和適應、參與數字環境下的音樂教學改革。
(一)強化信息意識。高校音樂教師只有加強信息意識教育,把個體潛在的信息需求意識轉化為顯在的信息需求、并能充分正確地表達、辨析、鑒定信息價值和合理利用信息,從而形成一種對信息所特有的恒久注意力,建立良好的信息第一、信息搶先、信息憂患、信息終身的意識,才能主動的將音樂教育與數字信息技術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具有音樂特點的獨特信息觀念和意識,為全面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奠定基礎。
1、對數字信息技術的新知識要有著良好的敏感力、觀察力、判斷力與吸收能力,具體表現為對數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介入發展趨勢特別是對音樂領域介入和運用情況要積極關注,逐步形成對信息技術的接受、了解、利用、開發的主動性思維,拓展性的借鑒和吸取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介入后所形成的新形態。如對媒體領域中的視聽的動態轉換、表現藝術中音象結合的新型表演,各學科教學上圖文并茂的課件運用等
2、結合音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特點,建立數字信息技術介入音樂教學的階梯目標、高度自覺并且有組織、有計劃、憑借現代技術手段和設備對在音樂表演、音樂體驗、音樂教學研究上有關數字信息技術運用的信息、方法進行追求和捕捉,并積極的將捕捉和追求到的信息和方法及時與高校音樂教學各環節、階段、目標形式做全方位的比照,找出其契合點或可借鑒的地方。
3、必須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已使傳統的教育理論及觀念、教學策略及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發生深刻變革的這一新前提,盡快的進行教師角色的轉換以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從單純的“教者”轉變成為具有多元身份特點的“指導者”,在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傳遞過程和演繹體驗形式中以數字信息技術介入為突破點,建立數字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音樂教師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的新的音樂教學模式。
(二)信息知識學習。掌握好一定的信息知識,才能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課堂效益,獲取新知識、擴充新知識、更新知識,以適應知識成倍增長環境對當代音樂教育的要求。
1、要掌握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如計算機原理、網絡原理、多媒體技術原理、信息傳遞及接收與控制的原理,了解信息選擇、集合、分類、使用的法則,掌握信息技術有關的基本陳述性知識,熟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常用術語和符號等;另外,對數字信息技術的特點要有深刻認識了解,特別是介入音樂和與音樂教學結合后所形成的一些新知識和特點,更是音樂教師信息知識學習的重點
2、要了解熟悉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史以及所跨越的學科基本知識,了解與信息技術學科相關的文化及其背景。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覆蓋面極廣的學科,因此對音樂學科外的多學科知識了解認識不可忽視,特別是信息技術與文學、歷史、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契合層面以及一些自然學科、工科、理科知識的了解;另外,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對信息技術發展的比照和前瞻性學習,掌握信息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發展路徑,建立基于數字環境下的新的思考思維方式,只有具備這種新的思維方式、了解數字信息技術對社會、文化、教育的重要推動意義和數字技術對音樂教育介入的基本模式,才能真正
的學好信息技術知識。
(三)信息技能的掌握。進行信息設備與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操作技能和能掌握信息獲取;分析、加工、運用、傳遞、管理等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兩個方面。作為高校音樂教師的信息技能學習由于其學科教學的特殊性,還必須在這兩方面基礎上具備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結合的教學思維通過網絡和計算機設備遞給受教育者的能力。
1、操作技能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先基礎后應用,要將參加分科、分層次進行針對性比較強的數字信息技術知識培訓作為普及基礎,先結合自然學科課程和信息學科知識學習,弄清楚信息技術的基本綱領概念和工作原理,具備最基本的一些屬于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范疇方面的知識后,再通過應用技能學習,去逐步掌握常用的課堂信息技術多媒體設備和軟件操作基本技能。
2、強化智力技能的學習。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實現的活動方式,是利用信息源獲取信息、對信息的處理、重新組織分析、傳輸處理和應用的能力。是高校音樂教師學習信息技術操作技術的最主要內容。在這一學習中,要特別強化在數字信息技術介入音樂教學中的過程中所新出現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如何與傳統的教學結合起來的新型思維。
3、在具備課堂教學基本操作技能基礎上結合音樂教學專業的特點,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融合與運用。如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音頻視頻剪輯、拼接、合成,音樂知識的圖文轉換、鏈接、文本設計、掌握文本、幻燈片、三維動畫的制作、鋼琴學習軟件的運用、視唱練耳軟件的使用等,同時,教師要系統的了解和學習互聯網知識,熟悉瀏覽器、搜索方法的使用以及簡單課件制作技術,在大量的采集、分析、選擇、儲存、傳遞音樂信息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音樂信息化處理能力和信息素養,為開展數字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音樂教學打好基礎。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學習、環境構建的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音樂教學的各個層面是現代教育的需要,高校音樂教師亟待在信息素養上強化提高,讓信息技術成為音樂教學最強大的認知工具并逐步將信息技術作為構建新型音樂教學的重要要素來支持和先導音樂教育改革,因此,更快更有效的加強高校音樂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以適應現代數字信息社會對高校音樂教育的要求,是高校音樂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和積極的實踐和探索。
參考資料
[1] 楊志堅.論高等教育對信息素養的培養[J].
一、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背景
白云園小學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源于南京的“新三基”教育,而“新三基”教育的實質就是引領學校教育走向人本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基于腦的教育”在白云園小學,即是生本教育、啟發潛能教育,是要讓教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是以兒童為中心、適合孩子的教育。
“基于小班的教育”在白云園小學,就是在“三”適教育(即適性、適量、適時)指導下,實施 “三實”行動,即實施活躍“每一個”的諧樂課程,實踐提升“每一個”的生本教學,實行發展“每一個”的多元評價的教育。
“基于網的教育”在白云園小學,具體表現為江蘇省“E學習項目”和南京市“網絡與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實驗項目”,是要實現教育的自定步調、自主控制和交互學習。
南京市白云園小學就是在這“新三基”的背景下,在尋求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引領下,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實驗小學、南京師范大學多方合作,以網絡與數字化環境支持下的知識創新學習為突破口,尋求“幸福每一個”的教育。
二、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思考
我們認為,數字化學習中心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技術與教學兩個層面的關系。
在技術層面上,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要探索如何在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富媒體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充分發展的信息時代,構建能優化教學內容呈現、便于學習資源獲取、促進課堂交互展開的,具有情感感知和環境管理功能的數字化學習中心。這是多媒體和網絡教室的高端形態(如圖1所示)。
從教學層面上,數字化學習中心不是簡單的軟硬件的組合,而是要構建學生“E學習”的環境(如圖2所示):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環境,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學生“動手做”學習環境,即個性化的體驗和解釋的學習環境;分層差異化學習的環境;教師和學生雙向交互的學習環境。
基于以上兩個層面的認識,南京市白云園小學逐步建立了數字化學習中心的概念,概括為內容呈現、環境管理、資源獲取、即時互動、情境感知5個維度,正好體現了智慧教室的特征(如圖3所示)。
三、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實踐
南京市白云園小學作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學校,隨著個人探究、學習共同體協作、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模式的不斷應用,原本以支持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室環境已無法滿足當前課堂教學在功能多樣性方面的實際需求,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在設計上亟待改善。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張義兵教授以及南京市鼓樓區電教中心的指導下,白云園小學以知識建構理論為引領,提出教室環境的改造要為知識創新學習服務的建設理念,開始了數字化學習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在功能上,數字化學習中心必須包含以下功能:(1)高清錄播;(2)遠程互動;(3)多屏顯示;(4)無線投影;(5)人機交互;(6)移動學習;(7)智能分析。
在實踐中,我們是這樣建設的(如圖4所示):
第一,它是一間高清錄播教室,能全自動記錄師生的學習過程。同時,我們在錄播系統中添加硬件采集設備,配合V2等視頻會議系統,實現遠程互動教學。利用這間教室,學校已經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以及中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學校多次視頻連線,同上一節課。
第二,在教室的墻壁上,給每一個小組配備了一塊大屏觸控一體機。這些大屏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多屏顯示。這里的多屏顯示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教室的屏幕廣播,而是能夠有效改善單一屏幕顯示割裂教學內容前后聯系,導致學生思維“間斷性”的問題。就像有些學校開始在報告廳裝備多屏融合設備,其實這個設備和我們這里的多屏顯示功能一樣,它的真正意義應該在于能夠實現多路視頻輸入、自由分區顯示的功能,為教學內容的呈現提供了極大的可操作性。二是在小組活動與合作時,不僅能分別顯示各個小組的內容,而且能實現多屏合一的功能。需要多屏合一時,只要利用無線投影技術,便可以將所有的手持終端投射到任意一塊大屏上。
第三,移動學習終端,可以是筆記本,可以是平板電腦。學校的筆記本電腦,配合數字手繪筆,數字化學習中心又變身為數字美術教室。
第四,無線網絡、無線投影、快拍儀、數字手繪筆等,都是這個數字化學習中心的配套硬件。
四、數字化學習中心的應用實例
作為“江蘇省百校E學習項目”試點學校,南京市白云園小學于2013年4月23日召開了數字化學習現場會,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馬斌處長、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長全程參與了活動。從這節課上我們能夠看到 “數字化教與學”的4個特色。
(1)空間布局靈活:4~6人為一組,能支持個人探究與小組協作。
(2)內容呈現合理:以學生的計算機終端或者手持移動設備為主,小組的觸控一體機為輔。學生利用手持設備記錄和反饋信息,并無線投影到觸控一體機上。或者利用觸控一體機自帶的計算機討論問題,繪制思維導圖,其成果以小組匯報為主。
(3)資源獲取便捷:全面無線覆蓋,全面支持各類終端接入,能保證基于互聯網的遠程互動教學完美實現。
(4)師生交互及時:強調以計算機為中介的師生、生生交互,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主要依托終端設備與軟件平臺,它們能夠系統地保存學生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數字影像;后期合成;數字媒體技術;教學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加快,在此背景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取得了較大成果。其中,影視娛樂行業的發展也較為迅猛,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文化實力的提升,也加強了我國此類產業技術的發展。在此現狀下,關于影響影視發展的數字影像后期合成技術則引起了較多人群的關注。如何以適時、適用、高效、穩定的方式開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成為當前教育部門以及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筆者針對當前數字影像后期合成課程的開展現狀,簡要分析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策略的制定,以盼能為我國此類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數字影像合成
隨著當前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數字影像合成課程,按照其歸類屬于理工科類別。當前我國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在細化的過程中分屬為計算機類。數字影像合成課程單從字面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三個要素:數字、影像、合成。其中數字指代計算機中存儲數據的模式,按照數字進制進行排列存儲。影像則為通過攝像機、手機等媒介設備獲取的畫面。之后將攝制的影像導入計算機,利用剪輯設計軟件進行圖片或視頻的剪輯、配音、特效處理、壓制、合成。此為數字影像合成的主要內容,數字影像合成課程在開設過程中涉及的課程內容主要有影像剪輯、圖形處理、視聽語言、表導演基礎、攝影攝像、動漫設計等。
二、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目標
隨著當前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影像后期合成也進入到了職業教育中。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具備一定影像剪輯、作品設計、游戲創作、程序開發、理論知識的綜合型人才。
三、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發展現狀
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高新技術類的發展較之西方國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影視行業、游戲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項目之一,當前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因此,國家對此類技術的發展也較為重視,大力推動此類技術的教育和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整體發展較為良好,但由于基礎較為薄弱,人才系統的成熟以及尖端人才的儲備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和發展。
四、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職數字媒體技術的整體發展較為良好,實現了較好的教學成果。但在實際應用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歸納起來有:教學策略偏重理論教育、課程項目多而深度淺、學生專業實踐偏少、合作學習模式未能全面展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較小,等等。此類問題的出現,對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教學發展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此現狀下,筆者針對此類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1.教學策略偏重理論教育當前,我國教育整體的教學模式仍多為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側重點為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受此影響,我國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發展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理論教育,與課程設立的初衷相違背,結果學生往往理論知識掌握較好,但實際動手能力較弱,最終影響學生后期的就業問題。2.課程項目多而深度淺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整體的發展態勢較為良好。課程編制人員為了保證學生知識的全面性,設置的課程項目較多、較雜。按照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所設立的學習課時,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學習課程。由此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體學習的課程內容較多,但對知識的實際掌握較少,深度較淺。導致學生不能完整地接受學習知識,對于學生的后期學習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3.學生專業實踐偏少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偏重于實用型、技術型人才。基于此類目的,該類課程在教學策略的制定中也設計了較多的實踐評測等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具體體現為:學校課程設計中的評測內容與市場發展嚴重脫節,不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培養人才的技術能力較為落后,無法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對課程的發展以及學生后期的發展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4.合作學習模式未能全面展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區別于其他類型的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面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然而,當前高職教學受設施、師資等方面的制約,實際教學過程主要還是通過教師講課、演示,學生聽課、記錄、操作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模式未能全面有效地展開推進。因此,不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5.教學過程中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較小影視行業除了對技術人員專業方面的要求外,對創作設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自我發揮空間的引導較少,因此對人才后期的職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五、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策略制定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但在細節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有效地改善此類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進行精簡化教學、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學習等。1.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職數字媒體課程在教學策略制定過程中,應根據其教學的目的進行設計。針對當前高職數字媒體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偏重理論教學問題,首先應改善教學平衡問題。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后期發展較為重要,但實踐動手能力更為重要。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主要有個人作品創作,具體體現為軟件操作能力、作品設計創作能力、劇本策劃能力、特效配置能力等。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更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保障學生的均衡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相互結合,以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動手能力的提升。2.研究市場發展現狀,精簡化教學當前高職數字媒體教學內容較多,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實際技術的掌握以及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教職人員和課程設計人員應深入市場進行調研,研究實際應用的軟硬件以及相對應的理論知識應用,以此進行課程設計的改革,去除其中落后的技術以及理論知識,加入新型技術和理論知識。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強化人才對市場的適應性。3.定期舉辦專業比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實踐評測還存在評測技術落后等問題。針對此現狀,高職院校應定期舉辦專業的評測比賽,并按照市場標準,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創作。鼓勵學生學習新型技術,以此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4.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影像后期合成技術是一項復雜程度較高的操作型技術,在實際合成或剪輯的過程中,通常按照技術類型分為音頻分類、視頻剪輯分類、特效分類、字幕分類等。在此情況下,如由單一個體獨立完成,耗費的時間較長,出錯率也較高。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回顧人類教育的發展史,社會形態的更替和媒介技術的發展一直是推動教育產生變革的根本性力量。目前,我們經歷著第四次教育革命的發展和演變,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知識傳授模式逐步讓位于基于廣泛學習資源的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的能力培養模式。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策略亦莫過于此。
作者:梁姍 單位: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馬衛.高職影視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視頻剪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法為例[J].東方教育,2015,(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