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青年研究論文

青年研究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2 16:0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年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青年研究論文

篇(1)

論文摘要:批判性思維越來越受到重視,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本文在此框架下定義批判精神,認為批判精神是一種表現為行為傾向的人格特征,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青年的社會化有著不同其他階段的特點,總的來講是青年主動接受外在影響源的影響,最終形成角色意識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受著多種因素制約。在這一過程中,有許多批判精神形成的契機,本文只提出了四種,至于是否存在其他契機有待調查驗證,如何利用它們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批判精神與青年之間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聯系。這種聯系在中國歷史上是逐漸顯現出來的。盡管中國早在春秋就有荀子、墨子的形式邏輯,盡管孔子就說過疑乃“思之始,學之端”,但中華民族是一個缺乏批判傳統的民族似乎已成為共識。有人認為,“在中國傳統社會,只有受家庭倫理和家庭制度制約的“孩子”,不存在現代意義“青年”。①無論這兩種觀點正確與否,不可否認的是20世紀以來,批判精神在青年群體中不時閃現,并極大推動了或者說改變著中國的歷史。安東尼·吉登斯說,“如果我們把迄今為止人類存在的全部時間跨度想象為1天,那么農業誕生于午夜的11點56分,文明11點57分。現代社會的發展則始自11點59分30秒。然而人類在這一天的最后30秒內發生的變化可能與此前所有時間內發生的變化一樣多。”②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中國。歷史在緩慢地走了幾千年之后,突然間以快得讓經歷其間的人都無暇應接的速度變化發展著,這種急速的變化,與青年人走入社會主流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批判精神正是推動中國青年走上歷史舞臺的重要因素。

面臨全球化、信息化、大眾文化等等復雜的社會環境,批判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維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重視。中國的青年人是否具有批判的意識和能力是關乎國家民族發展的大事。批判精神是否可教,這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但是,根據社會學、心理學關于人格形成的種種研究成果,我們還是可以分析出影響批判精神產生的一些因素以及影響機制,為培養青年得批判性思維提供借鑒。

一、批判精神釋義

1.人們對“批判精神”的三種態度

其一,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人們對“批判”有了一種感性直觀,在許多人的意識里,批判與斗爭、革命甚至暴力聯系在了一起。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誤瀆和曲解已經漸漸淡化,但在學術、生活領域慎用“批判”的現象仍然存在。其二,在很多領域,批判或批判精神一詞都在被頻繁地作為一個不說自明、約定俗成的概念使用著。其三、也有人開始科學地闡釋“批判精神”這一概念,如“大學批判精神”、“哲學批判精神”。在后兩種態度中,人們都對它持一種正面的價值評價。

2.在批判性思維理論背景下提出的批判精神概念

1)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近年來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受到重視。杜威在上世紀30年代提出反省思維(reflectivethinking)的概念,這被視為批判性思維概念的最早提出。70年代以后,研究者對批判性思維的興趣進一步增加。有學者提出,社會成員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將決定美國的生活質量乃至整個世界的未來。”美國政府要求美國大學優先發展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并提出到2000年,要使“具有高級思維能力、有效交流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學生的比例有顯著性增加。”③

盡管研究者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存在分歧,④他們對批判性思維的總體結構還是達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見,即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或智力技能)。本文在這一框架內定義批判精神。

2)批判精神。對批判性思維理論的研究者基本都涉及到了批判性精神,并達成以下幾點共識:一批判性精神是一種人格特征;二與心理的情感與態度有關;三是批判性思維的內在動力。⑤

在有關研究基礎上,本文認為,批判精神是指一種人格特征。具體地講,它是個人在認識外部世界和自我時所持的質疑、分析、理性思考的行為傾向。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對社會環境產生反作用。社會化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人格,作為一種人格特征,批判精神也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3)青年的批判精神。相對于童年和成年階段,青年的社會化有獨特的意義和特征。首先,生理與心理的發展狀況和社會對青年(青年階段結束意味著成人和走入社會)的要求決定了青年階段的社會化以基本完成人格塑造、形成自我意識,認同社會角色為目標。其次,青年的需要具有強烈而豐富、不穩定性以及對性的需要強烈等特點,⑥這影響了青年社會化的內容和方式的偏好。第三,青年人的特點決定了在社會化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矛盾、沖突,而且這種沖突往往比其他階段更加明顯、激烈。其中代際沖突、與主流文化的沖突是最為普遍的沖突。⑦

青年社會化的特征決定了青年更容易產生批判意識。換一個角度講,面對各種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青年產生批判意識才是正常的和有利于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青年階段本應是最渴求知識、最愿意思考、最習慣去懷疑的年齡。深入思考社會現存的種種觀念和事物,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科學的態度,才可能真正融于社會,而不是屈從于社會或者被社會所孤立。

二、青年社會化過程新解

對于“社會化”這個重要概念,不同領域關注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安東尼·吉登斯對社會化的定義是“指兒童或其他社會新成員學習他們那個社會的生活方式的過程”。他認為,個人通過認同的過程獲得社會角色是社會化的重要內容。⑧而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待社會化,則偏重于認為社會化的過程是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和自我意識的建立與完善,“認同”是包含于其中的。⑨

總的來講,對于“社會化是將自然人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人,塑造個人的行為模式”“社會化是個人與社會互動過程”這些觀點,研究者已經取得了一致。

綜合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對社會化的研究成果,本文認為,青年社會化是個人接受社會影響,經過一定心理過程,逐漸形成穩定的人格,建立自我意識,最終理解并接受社會角色的過程。以“影響”為線索對青年社會化可作如下理解:

1.影響源

很多研究涉及到了影響社會化的因素。在此,我們把這些因素定義為社會化的影響源。

1)社會文化的影響。社會文化包括政治、經濟、宗教、道德、法律、文學藝術、風俗傳統以及生產力水平。它是社會整體的產物,一經產生便滲透著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并以價值觀念形態積淀于民族心理意識之中。⑩

2)教育的影響。包括學校的教育、國家宣傳機構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

3)家庭的影響。除去通常所說的家庭教養方式和家庭氛圍外,本文認為,代際關系也是家庭影響的重要內容。

4)同輩群體。5)大眾傳媒。在當代,大眾傳媒對青年的影響大大超過了過去,其影響力比較其他因素來說更是不容忽視。

2.影響過程

青年面對眾多影響源,會主動地選擇接受環境所傳達的信息。這種接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主要有:

1)個人的需要。社會文化學關于文化客體和閱聽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有關理論在此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發。對于研究兩者之間關系的方法,有研究者提出“用途與滿足”模式,認為閱聽人在選擇文化客體及其內容時,會選擇對他們產生影響的,或者支持他們已有觀念的客體。例如可以用暢銷書來研究出版物的主流傾向。(11)按照這一思路,青年在選擇影響源所傳達信息時,應該是以自己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青年的需要具有強烈而豐富、不穩定和對性的需要強烈等特點。(12)2)人格(personamy),也可以稱做個性。著名人格心理學家陳仲庚教授對人格的界定是“個體內在的行為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13)一方面,人格包括與生俱來的性格與生理特征、氣質,它們從人一出生就制約著個人后天的發展。另一方面,人格中能力與性格的部分在青年時期正是急劇變化和不斷成型的階段,每一次新的變化和發展都是在以前個人能力與性格發展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人格既是青年階段社會化的內容,也是制約社會化的因素之一。

3)物質條件。物質條件主要指青年生活的經濟條件,在我國,青年階段的早期在經濟上仍然依賴于家庭的支持,這一因素制約了青年與各種影響源接觸的可能與程度,同時也對了青年心理有所影響。

4)其他心理因素。例如從眾心理、順從心理等。對于其他的影響因素還有待于繼續探索,但總的來說,在諸多因素的制約下,青年通過與各種影響源的互動,人格逐漸形成與發展、自我意識也逐漸建立。這一復雜的過程成為社會化最核心的部分。

3.影響結果

由于青年階段的結束是以獲得一定的社會身份、承擔社會責任、構成社會關系為標志,角色意識對青年社會化的意義則更加強烈。角色意識的形成,是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識建立的最終結果,或者說,角色意識有賴于這兩者的確立。

三、在社會化過程中可能影響批判精神形成的契機

1.民族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具有歷史性和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從一個側面反映著某個民族的文化特點。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是一個缺乏理性批判文化傳統的國家,而這種傳統影響了社會成員批判性思維的發展。(14)

2.代際關系。家庭成員尤其是長輩是個人在前青年階段和青年前期主要的影響源之一。代際關系如何,決定了青年對上一輩人所代表的價值觀念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而其中就蘊含著批判精神產生的可能。

3.主流文化與青年文化之間關系。這里援引陳映芳教授的研究為例,她以“角色”概念為核心對20世紀以來青年文化進行了整理,根據青年對占社會主流的“青年”角色的認同情況區分出了“角色型”和“非角色型”青年文化,從她的研究可以看出,主流文化與青年文化是否契合,會對青年是否具有批判精神產生明顯的影響。(15)而在當前,由于以市場為導向的大眾文化成為青年接觸最多、受影響最深的文化樣態,已經與主流文化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這方面的因素就更值得關注。現在大量有關大眾文化對青年影響的研究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4.社會變革。從中國20世紀以來歷史發展中就不難看出社會變革對青年批判精神的影響。社會變革往往造成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真空,使社會化出現中斷,這如同幼小的植物得不到陽光和水分。但人不同于植物,總會主動的去尋找,面對各種文化信息,失去引導的年輕人很容易產生以質疑為特征的批判精神。

以上四點只是筆者初步的思考,對于這四個方面的影響還需要做深入的研究,比如通過實證材料來驗證,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些培養當代青年的批判精神,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有待進一步研究。

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共同目標,而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性思維的基礎和前提,批判精神又是批判性思維得以可能的前提條件。如果批判精神不能教授,至少我們可以嘗試著從一些環節去培養、塑造我們的大學生,畢竟他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希望。

①參見陳映芳《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9頁。

②⑧[英]安東尼·吉登斯著,趙旭東等譯《社會學》(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9,36-37頁。

③參見羅清旭、楊鑫輝《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文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訂。載《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年第3期,第47-49頁。

④參見符麗燕、朱念瓊、康丹《批判性思維測評方法的研究進展》載《中華實用醫藥》2005年第14期;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第81-86頁。

⑤(14)參見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陳駿寧《批判性思維及其能力培養》(碩士論文,2004),見中國優秀博碩士數據庫。

⑥⑦(12)劉慧曼主編《當代青年社會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版。

⑨⑩參見劉薇林編著《社會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2頁。

篇(2)

論文摘要:聲樂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青年聲樂教師的數量越來越多,可是他們卻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文章主要圍繞“提高青年聲樂教師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兩方面來談如何加強青年聲樂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優秀聲樂人才。

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才資源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個擁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資源的國家,才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而人才資源的開發在于教育,教育離不開教師。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隨著教師隊伍新老的自然交替,青年教師的群體越來越大,青年教師成為了教育戰線的跨世紀的主力軍。而聲樂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同樣逐漸呈現出這樣的局面,隨著聲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青年聲樂教師的數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青年聲樂教師參加工作不久,他們大多滿腔熱情,勁頭十足,可他們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經驗,對實際情況了解不夠,面對一系列問題,經常急躁,焦慮不安,無所適從。因此,把青年聲樂教師的現在與未來發展相結合,加強青年聲樂教師的素質修養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經逐漸成為了聲樂教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的首要工作。

現在在國內各級院校任職的青年聲樂教師,大多數是剛從高等師范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從個人演唱水平上講,他們都是全國各地眾多考生中挑選出的優秀者,并且已經經過了至少四年的專業訓練,因此都應具備一定的演唱實力。然而教師本身具有了較高的演唱水平就能標志著已經是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了嗎?其實并非如此,因為作為一名聲樂教師,他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大量合格的聲樂人才,也就是,聲樂教師的工作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別人掌握聲樂這門演唱藝術,讓別人能唱出美妙的聲音。而要做好這項工作,聲樂教師僅僅本身具備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教師應具備較深的理論功底,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的聽覺判斷能力,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能力,同時也應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經驗,以及較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等。而這些除個人演唱水平以外的綜合性素質,恰恰正是我們的青年聲樂教師在自身學習聲樂時,教師沒有直接傳授的東西。因此,我們青年人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聲樂教師,真正培養出優秀的聲樂人才,還得需要在很多的方面下一番功夫。今天,我們著重談一下“青年聲樂教師應使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因為作為一個聲樂教師其本身應該具有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同時也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兩者都具備時才有可能教交出合格的聲樂學生。而且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各種知識和技術都在日新月異地不斷更新和發展,因此青年聲樂教師不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和聲樂理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聲樂演唱水平

記得沈湘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別人唱,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個大師傅,根本沒有吃過紅燒肉,卻非要教別人怎么做紅燒肉,同樣不可想象。”[1]可見要做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其本身能長期保持較高的聲樂演唱水平,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實際上任何人想不通過艱苦地、不間斷地學習就使自己的聲樂水平永遠保持在某一平穩高度,其實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青年聲樂教師對待聲樂學習的不間斷性問題認識并不是很深刻。他們總是醉心于:我是某某著名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我的老師是某位著名的歌唱家或聲樂教育家,我的水平當然是一流的,無可挑剔的。他們整天籠罩在自己為自己編造的光環里,不思進取,固步自封。殊不知,聲樂這門藝術的學習跟其他學科一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或許他們剛剛畢業時水平是不低,可是由于缺乏進一步的學習,他們的水平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他們躺在床上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時候,已經悄悄地退步了。也正因為如此,中外無數的大歌唱家們在臺上演出的同時,在臺下也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努力充實著自己。記得我國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一次在回母校給我們上公開課的時候曾說過,1987年她從中央音樂學院獲碩士學位畢業后,跟自己的老師沈湘教授一直保持聯系,一有時間她就會去找自己的老師,為自己糾正發聲上的毛病。1988年她應聘到芬蘭國家歌劇院擔任獨唱演員,在幾十個國家舉行數百場獨唱音樂會。即使時間非常緊張,她也忘不了定期把自己的老師接到芬蘭,為自己調整聲音。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大歌唱家對聲樂學習的執著。而作為青年聲樂教師的我們呢?其實更應如此,因為聲樂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后繼聲樂人才的重任,我們的工作關系到國家聲樂事業的未來。也可以說,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這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事情,它也是我們國家聲樂教育事業的需要。正像沈湘教授所說的那樣:“咱們現在的青年教師都需要提高,我們希望提高青年老師的水平,這對國家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1]

其次,我們來談“專業理論水平”。

在許多人看來,聲樂教學只是一種感覺教學,因為從表面上看,在聲樂教學中,學生聲音的好壞及改善,都是通過教師自己的聽覺判斷來進行的。而實際上聲樂教學卻是一門涉及面相當廣的科學。它不只是簡單的歌唱技巧訓練,它涉及到聲樂理論、聲樂史、聲樂審美、聲樂鑒賞、聲樂技能等多方面知識,涉及到幾乎所有的教育理論,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它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及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且特別強調理論聯系實際,與實踐相結合。然而,有許多青年聲樂教師對聲樂教學理論缺乏系統地了解和認識,認為聲樂教學理論沒有太大的用處,不去認真學習,他們不知道聲樂教學理論作用的內顯性。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活動所起的作用雖然不像金錢對于買東西所起的作用那樣明顯和直接,但它卻總是在潛移默化中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實踐。比如在發聲原理方面,某些青年聲樂教師認為歌唱本是個藝術問題,完全可以用抽象的方法教唱,自己沒有必要花時間去學習那些諸如發聲器官、呼吸系統之類的生理知識,上聲樂課談論發聲器官的解剖知識和運用發聲器官的物理知識更是毫無用處的。可是或許他們自己并沒有覺察到,這些沒有以科學聲樂理論為基礎的聲樂教學,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在很多方面給學生造成誤導。我就有這樣一位同事,一次他在給學生們做發聲聯系時反復強調:“我們發聲時一定要做到氣吸丹田,聲灌頭腔”。然而我們這些剛剛學習聲樂而又有著一定生理知識的大學生們卻聽得莫名其妙,其中一個同學就問:“老師,我們的肺在胸腔,而腹腔內的器官大多屬于消化系統,我們的氣息怎么可能會吸到腹部呢?另外,我們的頭腔內裝滿了大腦,要按您說的那樣做我們會不會得腦震蕩呢?”這一問,真就把我的這位同事給問住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的確不懂這方面的生理知識,因此他根本不知道學生在說什么,他給學生的回答只能是:“你不要胡思亂想,聽我的沒錯,看我唱了這些年歌我怎么沒得腦震蕩啊?”事情似乎就這樣過去了,但這給學生會造成什么影響呢?可想而知,學生對歌唱方法的理解永遠是一團迷霧,不自覺地會對唱歌產生抵觸情緒。如果我的這位同事懂得這些發聲生理知識,并直白地告訴他們歌唱呼吸時橫膈膜與腹直肌、腹外協肌如何配合的,告訴他們顱腔、鼻咽腔的區別,這對學生們的影響又是什么樣的呢?由此可見,一個聲樂教師聲樂理論水平的高低對其教學有著何等重要的影響。教師上課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的背后可以說都應該有豐富的、科學的教學理論作為支撐。雖然教學理論終究不是具體的操作方法,注定只能當幕后英雄,但聲樂教學若沒有科學理論的支撐,其后果是難以想象的。也有些青年教師經常這樣想:“我周圍的某位老教師以前就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什么教學理論,在教學上也一樣取得了較高的成就。”殊不知這一小部分老教師經過自己多年的教學摸索、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其教學實踐操作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符合了教育學科內在的規律,所以在教學上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總之,作為聲樂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對音樂教學活動有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這是一個高級的、復雜的綜合活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蘊含著豐富教學理論。青年聲樂教師千萬不能懷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千萬不能低估教學理論的意義和作用。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多下功夫、深入鉆研音樂教學理論,就能更自如地把握聲樂教育的內在規律,就能用豐富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使教學行為變得更為規范、自覺。

篇(3)

2011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舉辦了首屆青年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對民族所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有著深遠意義,在青年學者中產生了積極的反響。所黨委書記張昌東全程參與了論壇的籌備和組織工作,并在開幕式和會議結束時就舉辦青年論壇的意義和如何進一步完善論壇的組織工作作了講話。8位所學術委員受邀擔任論壇的總點評人和學術評委。院直屬機關青年處處長、院團委書記季為民同志專程到會進行指導,并對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

論壇共收到論文60篇,一些未能到會的青年同志也提交了論文。參加論壇的4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共55人,分為八個單元進行研討,內容涉及民族理論。民族學、人類學,民族宗教,民族歷史。,民族經濟,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文學藝術等。參會青年學者從不同學科和視角對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民族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展現出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為寬廣的學術視野。不少論文緊密關注當前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些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跨學科、交叉學科特點,充分體現了民族所多學科研究的優勢。

論壇按國際學術會議程序進行。每一單元的主持人、報告人和評議人都由青年學者輪流擔任,使青年學者得到了規范的學習與鍛煉,每個單元結束時,由一位相關學科的學術委員進行總點評,充分發揮了學術委員的專業指導作用。論壇最后評出優秀論文一等獎三篇,二等獎五篇,三等獎八篇,這些獲獎論文及其他通過評審的論文將結集出版。論壇還專門邀請《民族研究》、《民族語文》的兩位編輯部主任圍繞雜志的辦刊宗旨、學術定位、選稿取向、審稿流程以及學術規范等問題做了專題講解。

通過這次青年論壇,全所不同學科以及同一學科中從事不同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第一次集中地在一起進行學術交流,對于民族所的學科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張昌東在閉幕致辭中高度評價了這次論壇的組織工作,希望以首屆青年學術論壇的成功舉辦為起點,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努力把青年學術論壇打造成為民族所培養青年學術帶頭人、展現青年科研風采的學術品牌,不斷擴大學術影響力。他指出,青年學者要加強本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全面貫徹中央對我院“三個定位”的要求,緊密結合國際國內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形勢,不斷增強青年學者的社會責任感和現實關懷,結合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大背景,拓展理論研究視野,堅持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密切關注各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趨勢,為我國的民族研究事業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楊春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27號,郵編100081)

篇(4)

連云港市有組織地參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動始于2002年,在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精心組織下,青年教師“探航”的隊伍逐年壯大,尤其是近五年,青年教師“探航”的熱情高漲,每年獲獎的論文篇數更是直線上升,一直穩居全省前列。特別是近三年來一等獎獲獎論文篇數分別為7、12、23篇,呈現直線上升的態勢,從中可以看出連云港市小學青年教師成長的足跡。

一、“教海探航”的“連云港現象”的成因探析

毋庸置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育科研的專業引領。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連云港市小學青年教師在如此大的賽事中屢創佳績,在全省一直保持高位領先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市―縣(區)―校”三級宣傳網絡的構建確保了“教海探航”宣傳路徑的通暢。

在歷屆“教海探航”征文活動中,市教育局領導都非常重視。按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市教科所每年都下發《關于組織小學青年教師參加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的通知》,各縣(區)教育局教科室接到通知后,又在第一時間內將通知轉發到學校,學校迅速將通知精神傳達給每一位老師,確保了每一位老師都能深入了解當年征文活動的有關精神,并有充足的時間去醞釀和撰稿。目前,已建立起“市―縣(區)―校”三級宣傳網絡,確保了“教海探航”宣傳路徑的順暢。在通過下發文件和專題會議等形式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廣泛宣傳發動的同時,市教科所還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積極宣傳“探航”成果,在連云港電視臺、《蒼梧晚報》、連云港教育網等媒體上刊發獲獎簡訊與喜報,并深入學校為獲一等獎的老師發送喜報,召開座談會,做到電視有聲音、報道有文本、會議有激勵,應該說這些做法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青年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與激情。

二是“教?研?寫”三級培訓活動的開展提升了教師論文寫作的水平。

在做好宣傳的同時,市教科所還對每年的征文活動進行精心的組織、策劃與指導。尤其是在論文指導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氣。我們知道,青年教師的熱情是有的,實踐經驗也是有的,但是缺乏理論的支撐與引領,在這種情況下,市教科所召開縣、區及直屬學校教科室主任會議,先通過會議對教科室主任進行“一級培訓”,再通過他們對各學校的教科室主任進行“二級培訓”,最后由各學校教科室主任再對本校的教師進行“三級培訓”。在做好這“三級”培訓的同時,我們還圍繞新課改、“教海探航”征文等主題,邀請省內外專家為青年骨干教師上示范課、做講座、開展學術研討以及舉辦“教海探航”論文比賽培訓會、“教?研?寫”系列培訓會等活動。每年的4月至7月,市教科所都組織多場次“教海探航”論文比賽培訓會,從論文選題、論文初稿論證、論文修改等環節入手,將論文指導真正落到了實處。特別是6月、7月,他們不停地奔波于各地各校之間,深入到青年教師中,組織骨干教師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開展專題沙龍研討,進一步拓寬了老師們的思路,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理論素養,也致使更多的論文有了沖擊“教海探航”的機會與實力。

三是教育科研評價機制的建立拓展了“教海探航”良性運行的空間。

為了點燃廣大教師投身教育科研的激情,提升全市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我們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評價機制,每年都對各縣區、直屬學校的教科研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與評議考核,并通過教育科研工作會議和《教育信息參考》,對在考核中表現突出的縣、區、直屬學校進行通報和表彰。而考核中的重要一項就是“教海探航”,獲得“教海探航”一、二、三等獎的分別加10、6、2分,這項舉措促使各縣、區、直屬學校對“教海探航”加以高度的重視。此外,市教科所還把各縣、區、直屬學校每年“教海探航”的組織發動、獲獎情況等作為“優秀教科室”“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等評選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些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拓展了征文活動的良性運行空間,這也是近幾年連云港市“教海探航”征文活動成績持續攀升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四是論文寫作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搭建了“教海探航”交流展示的舞臺。

為促進教科研與課堂教學的密切結合,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的論文寫作水平,我們還經常開展一系列的專題研討、學術沙龍等活動,如舉辦“省‘教海探航’論文競賽成果展示暨教科研論壇”活動,組織獲得“教海探航”一等獎的老師上示范課,做論文寫作經驗介紹,為他們提供廣闊的施展舞臺,激勵更多的青年教師向他們學習,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可以說,這一激勵措施無論對獲獎教師本人,還是對參加活動的青年教師都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在每一次研討會上,都能看到許多的新面孔。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走上了研討會的舞臺,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不僅如此,我們還大力提倡與號召各縣、區、直屬學校積極開展相應活動,力求讓每一位獲獎者都能零距離地和周圍的老師們交流“教海探航”獲獎經驗,充分發揮他們的榜樣與影響作用。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必然產生連鎖反應,這也是連云港市這幾年在“教海探航”活動中屢創佳績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五是“名、特、優”教師的打造擴大了“教海探航”示范引領的效應。

在連云港市教科研隊伍中有一批鐘愛教科研的“癡迷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教學追求和理想,他們筆耕不輟,儼然把教科研當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無疑,“教海探航”征文活動為這樣的一批人提供了舞臺。于是,他們的智慧與思想就被一次次地激活與凝結,并逐漸在市、省的各種活動中嶄露頭角。如今,他們中已經有很多人成為我市教育科研的中流砥柱,引領并帶動了周圍一大批新生力量的加入,如灌云縣伊山小學的侍作兵校長創下了教海探航“五連冠”的記錄,師專一附小的汪燕、王金濤、張禮霞,師專二附小的李衛、穆傳慧、孟慶甲,新浦區解放路小學的張紅等,他們不僅自己對教育教學無比鐘情,還影響了身邊很多人。可以說,今天我市能有如此龐大的“探航”隊伍與他們的榜樣引領是分不開的。

二、“教海探航”的“連云港現象”背后的思考

如今,“教海探航”已經成為推動連云港市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重要平臺,對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喚醒了一線教師的教科研意識,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吹響了響亮號角。

對教師而言,科研意識就是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追求和探索,是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自覺性,是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一種清晰而完整的認識。以前,很多教師對教科研漠不關心,認為教科研是專家的專利,自己把書教好就行了;如今,很多青年教師在經歷數屆“教海探航”活動的熏陶后,更好地認識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意義,揭開了教科研神秘的面紗,同時也意識到搞好教科研是搞好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成長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在讀書中研究、在問題中研究、在選題中研究、在合作中研究……這些都在喚醒著廣大青年教師投身教科研的意識。近十年來連云港市“教海探航”獲獎的總數一年比一年多,論文質量一年比一年高,這也折射出青年教師教育科研意識的增強。可以說,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要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養成對教學實踐的理性思考和深層探究的品質,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之源。

二是提高了一線教師的教科研水平,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最大作用,就是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實踐證明,提高教師素質,光靠讀書不行,光靠實踐不行,光靠思考也不行。只有把讀書實踐和思考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切實提高教科研水平。而青年教師參加“教海探航”活動本身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這是因為:要搞科研,就要學習理論,掌握思想武器,提高理論水平;就要查閱資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實際情況;就要進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進行梳理提煉;就要實施研究方案,在實踐中檢查方案的真理性……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動,是我省基礎教育論文評比中最具權威性的評比活動,接受此項活動的洗禮與鍛煉,必然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海探航”論文寫作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智慧提升,是從已知探索未知的智慧超越,開展這樣的活動對于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行為水平以及他們的學習自覺性都是很有幫助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看得遠,才能做得更好。而“教海探航”征文及頒獎活動就為骨干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高瞻遠矚”的平臺,教育科研的能力自然也就在不斷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歷練與提升。

三是打造了一支名特優教師隊伍,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動力引擎。

“教海探航”征文活動營造了一個“崇尚學術、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有力地助推了師資梯隊建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在連云港市開展的“333工程”高層次師資隊伍建設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青年骨干教師都在積極參與每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動,骨干校長中的侍作兵、吳繼桃、于通元等,都曾多次參加比賽并取得了好成績。“333工程骨干教師”中的王金濤、張永虎、金鳳、張禮霞、張興百、袁亞敏等老師還作為獲獎選手多次參加頒獎典禮并做大會發言,孫焱、侍作兵、李衛、張禮霞、黃海瑩等老師還受邀在大會上執教觀摩課。在職的特級教師隊伍中,徐鶴春、劉、文萍、陳紅、汪燕、呂恒來、郭有吉、楊海波等,都曾是當年探航的“老水手”,都與“教海探航”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感。可以說,在歷屆“教海探航”征文活動的引領下,我市的“名特優”及骨干教師正在一批一批茁壯成長起來。實踐證明,這項活動的開展對于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是催生了一大批青年教科研新人,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面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我們應該深入了解青年教師,研究青年教師,培養青年教師。通過學習、輔導、組織活動、強化實踐等手段,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內在潛能,使他們成為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高素質教師,成為在校內、市內乃至是省內外有影響的“名師”“學科帶頭人”……唯有這樣,學校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因此,我們把加強教育科研、培養教育教學骨干作為主攻方向,通過“教海探航”活動,組織全市廣大青年教師學習先進的教改經驗和科研成果,開闊眼界,更新教育觀念,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牢固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觀念,把他們引領到教育科研的大路上來。而作為一名骨干教師,也必須逼迫自己潛心于教育教學研究,力爭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高度。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將實踐與理論有機聯系在一起是個人專業成長最好的方式,對此我們常抓不懈,每年在“教海探航”活動中都有“新人”出現。武海虹、姚海玲、卞小麗、蔡亞、徐亞琴、杜廷云、王美歡、卞凱文等,都曾在當年的“新人獎”中脫穎而出。可以這樣說,“教海探航”活動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科研新人,為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增添了新生力量。

篇(5)

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教學督導小組始成立于20*年,第一屆督導小組由5名成員組成,**,由我擔任組長。擬定了《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教學督導小組工作實施暫行辦法》,第一屆督導小組主要工作內容為“課堂教學質量的督導”、“學院教學工作檢查”與“推優”。以督導小組成員自由聽評課與每學期1-2次集體聽評課性結合,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督導,重點對新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指導。配合學院教務辦進行期初、期中教學檢查,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參與學院教學能手與教學新秀的選拔與推薦工作。為促進學院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一定作用,也為學院教學督導工作奠定基礎。

20*年3月學院重新成立了教學督導小組,更換人員,壯大力量,替換了**、**兩位學院外教授,因為他們不可能切實參與各項督導工作。補充了主持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唐克華教授和資深園林專家杜亞填副教授,特別補充了楊海榮老師作為秘書,完善了組織結構,壯大了督導小組的工作力量,使督導工作上一個臺階。修訂了《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教學督導小組工作實施暫行辦法》,在督導工作中以“課堂教學質量控制”與“教學檢查”為基礎,狠抓“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控制”,認真做好“青年教師的指導”與“教學與教改研究的督導”,促進學院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年度教學督導工作情況如下:

1、課堂教學檢查與指導。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教師備課、講課的實際情況,發現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指導,促進了學院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20*年度開展了3次集體聽評課活動(共20節)。上學期第一次集體聽課對象是我院推薦的教學新秀與準備申報職稱的教師,配合學校的教學新秀推薦工作,對教學新秀進行選拔并指導提高,對職稱晉升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把關。第二次聽課重點為園林專業的課程,為該專業的評估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下學期,為了迎接省教育廳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課堂教學專項抽查活動,督導小組進行集體聽評課活動,以青年教師所授課程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為重點。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我們學院的重點工作之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我學院新開辦專業,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是保證專業辦學水平的首要環節。每次集體聽課后,都及時評課,認真記錄,及時向授課教師反饋意見,每次集體聽評課活動結束后能夠及時書面總結,向學院教務辦匯報,嚴把學院的課堂教學質量關。

2、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控制工作。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學院督導小組重視對該環節的質量監控,20*年上學期督導小組參加了04級園林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答辯,發現畢業論文的質量不理想,及時提出了整改意見,并嚴密督促,直至論文再答辯前夕,發現整改質量不理想,最后督導小組成員都直接指導了論文修改工作,確保了04級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20*年下學期,論文督導工作走在了前面,督導小組首先參與了05級畢業論文(設計)課題審查,把好選題質量關,然后參與了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對畢業論文(設計)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指導,使得論文質量有顯著提高。

3、青年教師的指導與培養。經過專業調整后,我院專業主干課程多由青年教師擔任,青年教師決定著學院的整體教學質量。青年教師接觸教學不久,教學經驗缺乏,需要幫助。此外,青年教師的工作新鮮感強、熱情高,如果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鉆研課堂教學方面,可使他們迅速掌握教學規范與課堂教學方法、技巧,形成一個高質量工作的態度與習慣,對于學院教學質量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以及他們個人成長與事業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青年教師的指導作為*年度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之一。督導小組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對他們進行了指導。一方面,把好上課關。學院集體聽課多次以青年教師所授課程為聽課重點,對于他們的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分析,準確診斷,針對他們的個人特點,提出良好的改進意見。特別是發現部分課堂教學質量好的年輕教師,鼓勵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新秀”的目標邁進。另一方面,學院教學督導小組開展了對青年教師指導培養工作,督導小組集體制定了培養計劃,計劃中對每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現狀分析,并確定了具體的培養目標。為每名青年老師配備了兩名指導老師,指導他們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按期完成科研課題;對年輕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對于他們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上進心。*年度先后對9位青年教師進行了指導與培養,此項工作促進了學院整體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活躍了學院教學研究與學科建設氛圍,促進了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

4、主要參與完成園林專業評建工作。學院督導既是教練員、裁判員也是運功員,是學院完成重大教學任務時的主力軍。在*年上學期我院園林專業評估中勇挑重擔,5個督導小組成員,3個是材料工作組的小組長,1個負責特色項目,1個負責接待。各位小組長既親自撰寫大量材料,又布置并指導同事們共同戰斗,對于個別思想不通的同志進行耐心的思想工作,督促他們參與評建工作,并及時把好材料的質量關,在學院完成專業評估,積極開展專業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5、校級教學研究課題的評審與指導。根據學校教務處下發的申報20*年度校級教改課題的通知,我院教學督導積極開展工作,及時與所指導的青年老師聯系,鼓勵他們申報課題,并對他們進行選題指導。最后督導小組集體對青年教師所申報的課題進行現場點評與審定,對每個申請課題,進行分析與指導,針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存在的不足,向各位申請人當面提出許多改進意見。幫助教師們開闊教改思路,提高認識。

6、其他工作:參與教學檢查、引進人員聽評課,參與學風建設等等。

二、成績與經驗總結

(一)成績總結

1、學院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理論與方法的認識提高,責任心加強,求質量氛圍形成,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20*下學期學院集體聽評課活動中,7位教師3優、3良、1中。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水平提高,選題質量明顯好轉,論文研究方法大有改進,論文質量顯著提高。

2、教學與教改研究重新起步。學院教師整體教學理論水平提高,教研思路拓展,教學與教改研究已經重新起步。校級教改課題的申報數量從07年的從1項上升到6項,其中5個課題的申請人是我們在培養的青年教師。

3、形成了青年教師指導機制,青年教師迅速進步。第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總體提高,劉衛國老師在*年上學期被評為教學新秀,吳吉林、龍自立老師在*年下學期學院集體聽評中與校區教學抽查中表現優秀,受到一致好評。第二,教研思路拓展,教研熱情高。在培養的5位老師申報了教改研究項目。第三,積極參與了教學組織與管理,3位青年教師擔任了系主任與系副主任,能夠較好地完成各系教學工作的組織運轉。

(二)經驗分析

以上成績的取得凝集了學院領導的心血與各位督導成員的辛勤汗水。

1、領導的重視與支持。麻明友院長與田建林院助指導了*年度督導小組的籌建與成立工作,補充了能夠實際開展工作的唐克華和杜亞填老師,壯大了督導小組的工作力量。麻院長與田助理還參與部分督導工作,親自做為導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經常參與集體聽評課。

2、督導小組成員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與樂于奉獻的精神。學院督導在完成自己較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之余,積極認真參與各項督導工作,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與樂于奉獻精神。廖博儒老師與唐純翼老師承擔了教學任務較重,但他們能夠克服困難,堅持參加集體聽評課。*年下學期,集體聽評課那幾天下大雨,而廖博儒老師家住校外,上午冒雨騎單車來上課,下午冒雨騎單車參加集體聽評課。杜亞填老師,教學科研、社會工作,個人學習,工作繁忙,他能夠克服困難,參加督導小組的多項活動。羅慶華與唐克華老師在*年度上學期末的人員分流中,被安排到重點實驗室,但他們善始善終,堅持參加學院督導工作。此外,他們還勇于分擔集體的困難,在園林專業的部分課程無人接受時,分別接受了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并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上好課。楊海榮老師,認真負責,耐心做好記錄,及時收集整理工作資料,認真細致落實工作中各種事務。此外,各位督導小組成員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組織有序,工作細致到位,講究實效。每學期初,根據學校與學院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制定學院督導工作計劃,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周歷。而且對計劃進行集體討論,這樣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整個計劃較完善、周密,能抓住學院教學質量控制的工作重點,也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工作組織有序,每次具體的督導活動也有計劃與總結。工作細致到位,講究實效,比如,集體聽評課,我們做到聽課后及時評課,評課后及時反饋;進行教改課題評審,我們采用現場匯報,現場點評,讓申報老師們提高教研認識,開闊教改思路。青年教師指導,集體制定了培養計劃,計劃中對每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現狀分析,并確定了具體的培養目標。從而使我們的督導工作有的放矢,實施有序,效果明顯。

4、根據學院實際,抓住學院教學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教學質量監控有力。對于教學工作的督導,始終把課堂教學與畢業論文質量作為督導工作的重點;對于教師督導,重點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與培養。教學質量監控有力,效果顯著。

三、工作不足與展望

幾年來,教學督導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首先,工作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質量、論文質量、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和教研等方面,而在學風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其次,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與培養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落實,必須努力改進。

1、協助學院進行學風建設。學風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優良的學風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條件,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督導小組必須協助學院進行學風建設。

篇(6)

 

應用型新聞人才,主要是指以教學為主的本科院校培養的服務地方的新聞人才,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新聞理論知識、較強的新聞實踐技能和良好的新聞職業素養,并融知識、能力、素養于一體,在新聞工作中熟練運用。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人才是核心,新聞是專業指向,應用性是基本要求。畢業論文是應用型新聞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綜合性強的實踐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要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獨立完成這項具有較大難度的課題。這是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一次復習和應用,也是檢驗學生是否是優秀應用型新聞人才的試金石。

 

一、存在問題

 

根據筆者近5年來對新聞專業畢業論文的管理情況來看,隨著本科教育教學管理的加強,新聞專業本科畢業生撰寫的畢業論文質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畢業論文選題忽略了新聞專業的特性——社會性,沒有緊扣社會熱點問題,理論分析過多,實證研究較少;在理論分析的論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釋過多,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不足,深度不夠,論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步驟,尤其在“怎么辦”階段,對策拍腦瓜,方案想當然的問題相對突出。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偽命題”的理論分析為主,科學嚴謹的實證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大量的理論性課程的設置導致學生掌握的只有理論性知識,實踐課程和實踐環節的缺失,使學生游離于實證研究之外,也不懂得運用何種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二是師資隊伍的不健全也是實證研究類畢業論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進行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壇的教師,沒有在媒體工作和一線實踐的經歷,師資隊伍的單一性和實踐型教師的缺失直接影響實證研究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即使學生選了實證研究類的題目,老師也指導不了。三是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對畢業論文的選題也會產生影響,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這段時間學校基本沒有集中授課的課程,大部份學生忙于就業、考研,精力難以放在論文寫作上。且有的學生在外地,與指導老師基本上見不著面,論文指導僅限于網絡指導和電話指導,理論性的論文選題更利于畢文的完成。

 

二、對策思考

 

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和根本,它規定人才培養的規格,預期了學生的發展方向。應用型新聞人才與傳統學術型新聞人才的側重點不同,它強調了學生的應用和動手能力。作為新聞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用型這個特性應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用型不僅是對新聞專業外在的層次規定,也是新聞專業本身內在的要求。新聞學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其培養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會第一線,接觸社會基層的方方面面,相關社會科學的基本素養對于新聞專業來說必不可少。因此,在課程設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論課程和專業素養外,還要增加提高學生調查研究能力的課程和綜合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這樣,學生才能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完成畢業論文寫作這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二是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一般說來,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聞專業籌建時間不長,師資以年輕的教學型教師為主,他們大都是來自高校的畢業生,不僅在理論教學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經驗。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者,其專業素養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所培養人才質量的優劣。因此,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培養可以采用做訪問學者或提升學歷、學位的方式,通過進修來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拓展教師的研究領域,這對于畢業論文的指導是很有益處的。同時,由于新聞專業本身的特性和應用型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經驗在畢業論文創作,特別是實證研究類的論文創作中起了很大作用。這就要求論文指導老師本身要具有一線的工作經歷,因此,學校在培養青年教師時,除了注重理論素養的提高外,更要重視專業技能的獲得,要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培養要實行“引進來”、“走出去”原則。“引進來”,指聘請媒介一線有實踐經驗的新聞從業者開設專題講座,為教師講授現實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識;“走出去”,指將青年教師送到媒介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學習各類工作技能和實踐經驗,使得自己更加符合應用型新聞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是加強論文指導過程的管理。論文撰寫是一項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從論文選題到開題報告到中期檢查到論文答辯,環節眾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證論文進度和質量的關鍵。第一,要加強選題指導。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個環節,學生感興趣的選題是論文良好的開端。論文的選題要提前規劃,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結合自己的課程學習和各類實踐進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論文時才開始找論文題目。其次,新聞專業是一門社會科學,規劃選題時要從新聞專業的實際應用性出發,尋找有研究意義的課題,避開似是而非的“偽命題”。因此在選題時,建議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選取實際問題。最后,選擇課題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論題,如果論文的題目“假”、“大”、“空”,那么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因沒有切實研究,只能采用“復制+粘貼”的方法來完成論文。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論文題目選好選準了,后面的寫作才能扎實有效的開展。第二,要加強過程管理。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大部分學生已經外出實習,在論文的指導過程中,學生與導師面對面地交流的次數不多,畢業論文的進程和質量難以管理和監控,如何有效地對畢業論文進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筆者認為,在眾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論文的開題和中期檢查這兩關。撰寫論文開題報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調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開題,學生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對前人的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創新點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開題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論文框構,明確論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對策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定下論文的基調;在中期檢查過程中,老師對論文寫過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指導,明確下一步的寫作進程。這兩個環節,指導老師要與學生面對面的指導和交流,落實每一個環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寫論文,而且還避免理論研究論文中的抄襲現象,改變以前的“剪、貼、拼”的論文寫作模式,最終寫出有新意的論文。第三,要重視基地建設。實證研究類論文源于生活,學生只有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因此,指導學生撰寫實證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時,需要相應的實習場所和實習基地。對應用型新聞專業來說,對口的實習基地就是報社和電臺、電視臺、各類網站等媒介單位,要建立相適應的媒介實習基地,特別是網絡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實習基地,保證新聞專業的學生有大量的、長期的機會在新聞一線接受鍛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并進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實證研究。

 

三、改革設想

 

新聞學是一門社會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社會性源于自身的實用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的發展也呈現多層次、立體化局面,專業技術的要求更強,其對新聞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畢業論文指導中,要引導更多的學生加入實證研究行列,同時考慮以多種方式呈現畢業論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這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實際問題,鼓勵學生撰寫深度報道或調研報告;第二,把論文寫作與分層級、分模塊、分方向教學結合起來,設計多個模塊,如各類影視劇本寫作、廣告策劃與文案、網頁制作與維護等作品替代畢業論文寫作。經過不斷地探索,新聞專業的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將會妥善解決,畢業論文的實證研究終會呈現新的局面。

篇(7)

我院首先打造精英師資團隊,建立一支“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思想品德高尚”的師資隊伍。目前,藥學院在編專任教師70人,其中學院教授24人,均參與本科生教學。由于我院年輕教師較多,因此非常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學校的雙語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計算機課件制作等各種學習班。學院現有10多人參加了吉林大學組織的“青年骨干教師英語培訓班”。學院還組織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將優秀教師推薦學校參加大賽。在第二屆吉林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我院張楊老師獲得優秀獎;第三屆吉林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我院張沐新老師獲得二等獎。第五屆吉林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我院蘇曼曼老師獲得三等獎。學院還組織教師觀摩教學,聘請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來我院示范教學,同時也多次組織我院的老教師為全院做示范講演。我院經常組織國外知名大學的著名專家學者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我院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同時每年按計劃將我院的優秀中青年教師選送到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學習和交流,不斷提高我院教師的整體水平,建設一支 “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成為引領相關專業課程改革的先行者,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各類科研課題,為學生進行自主選題奠定基礎。通過對教師的培養和傳幫帶,使學院擁有吉林省優秀教師2人,寶鋼教育獎1人,長春市百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多人,吉林大學首屆“師德標兵”1人,還有省市各類優秀人才多人。這些優秀的師資力量,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了基礎。

為了適應21世紀發展的需要,我院以人為本,從2005年開始對藥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夯實基礎,拓寬視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思想,開展以科研推動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幾年的實踐與探討,我們感覺到規范的實驗技能和方法,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水平的基本保障,所以必須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研究型人才。我們在對藥學專業本科生進行科研技能培養的過程中,摸索出用“六個能力”的培養模式來加強藥學本科生實驗基本技能的培訓,即計算機使用、文獻檢索、設計實驗、實施實驗、數據歸納整理、論文寫作等六個能力的綜合科研能力的培養模式。

為了保證科研能力培養的質量,我院還開設了許多相關的課程。為了配合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我院在教學計劃中為本科生開設了《藥學文獻檢索》課,介紹學校圖書館數據庫的使用,為學生查找國內外文獻、了解國內外研究進展、參加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論文的質量是實驗成果評價的重要依據。我院在《藥學專家講座》中為學生開設了藥學科技論文寫作等內容,使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高很快,對畢業論文的撰寫和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等項目的申報、結題總結、論文寫作與發表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學生在基礎課學習的過程中,就已經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等相關課程。但是我們還需要為學生補充藥學研究中所涉及化學結構式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內容。另外,我院為了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和答辯的質量,為教學工作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使我院畢業論文一直堅持要求學生必須自己做成多媒體課件才能參加開題報告和答辯,專家對畢業實習和課件的內容進行評價,從而進一步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為了培養創新性人才,給大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使大學生有機會接受科學研究的系統訓練,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我院加強對大學生科學研究和新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給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達到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培養,使學生對科學研究得到全面的認識,具備本科畢業即可直接參與就業單位各項工作的能力。

我院還將當地大型醫藥企業和研究院所作為我院本科生實習基地,使學生了解藥學專業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及工作特點,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擴大知識面。學生可以將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于實際工作,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校企聯合,構建“產學研”平臺。利用當地藥廠資源,結合當地大型醫藥企業和科研院所技術人員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和高校教師扎實的學科知識以及對科技信息的敏感性,開展技術合作,對本科生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日本猛少妇色xxxxx猛交|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2019日韩中文字幕mv|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中国性少妇内射xxxx狠干|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国产猛烈高潮尖叫视频免费|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最新四色米奇影视777在线看|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亚洲精品92内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