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型監管機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組建以來,張茅局長曾多次提出針對市場環境新特點新問題,要加快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強化市場主體責任,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升信息化監管支撐。在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充分發揮統一大市場監管的優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政府監管職責與企業自身市場主體職責的分離、行政監管與專業技術鑒定評審的分離,由政府保姆式監管向企業自證合規轉變,由單一部門、單一事項的監管向多部門協同監管轉變,由以罰代管向以服務促監管轉變,由傳統全覆蓋式監管向基于大數據的智慧監管轉變。
下面我們就以電梯監管為例,闡釋如何通過“四維共治”來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電梯作為生活中常用的特種設備,其監管貫穿于制造、安裝、維保、使用的全過程,涉及制造企業、安裝企業、使用單位、檢測機構、維保單位等多方主體,存在故障和隱患未能很好地控制、安全主體責任未能有效落實、監管部門靠人海戰術進行監管等大量問題,一直是市場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在當下信息化泛在的時代,新型電梯監管按照“以服務換取數據,用科技創新監管”的思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重構電梯生產、銷售、維保、使用等價值鏈各環節互聯網生態圈,并基于電梯互聯網平臺所積累和沉淀的電梯技術檔案、維修保養、使用管理、故障處理、檢驗檢測等留痕數據信息,建立涵蓋公開公示、主體信用、風險預警、質量安全追溯、隱患治理和應急處置的電梯監管體系,打造“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四維共治”監管新格局,形成有利于創業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市場逐劣的良性電梯市場環境共治。
一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強化電梯相關各類市場主體責任。各類企業要基于電梯互聯網平臺,建立電梯制造安裝、使用管理、維修保養及企業誠信自律的“自我聲明+信用管理”等相關信息公示制度,并恪守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企業自治。
二是行業協會可組織企業制定和實施行業信用規約和標準規范。對維保服務質量進行分類評級,并推行對執行行業信用規約和標準規范的激勵與懲戒制度,淘汰低劣企業、限制惡性競爭,建立行業誠信體系,促使絕大多數企業做到依法誠信經營,實現行業自律。
關鍵詞:新農保;基金;監管
本文是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12年度課題《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編號:JRS-2012-2028);2011年度唐山市科技局資助項目《唐山市農民參加新農保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研究》(編號:10140208A-15);2012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長效供給機制研究》(編號:20120306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3月25日
2009年9月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決定在全國10%的地區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預計到2020年將在全國普遍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有2,273個縣實施了新農保,新農保參保人數達21,100.28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9%。其中,個人繳費415億元,比上年增長84%,基金支出5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3%,基金累計結存1,199億元。在新農保試點地區,政府制定了相應措施來加強新農保監管。同時,在實際調研中發現,為了使新農保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各試點縣均成立了新農保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新農保管理機構工作與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一、新農保基金監管存在的問題
整體來看,目前新農保試點中的監管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新農保基金監管的法律體系不健全。目前的新農保基金監管并沒有完整、系統的法律體系作為支撐。在新農保的試點中執行的僅是部門規章或其他方面的制度規范,其權威性和穩定性較差,從而致使監管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據,造成新農保基金的安全性受到威脅,將會影響新農保制度的健康發展。
2、以行政監督為核心,融“運動員”和“裁判員”為一身。新農保基金監管制度是以內部監督為約束,行政監督為核心,社會監督為補充的監督模式。這種過分依賴行政手段的監管方式,會由于政府失靈,從而造成行政監管的低效率。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既當“運動員”即基金營運,又當“裁判員”即行政監督,缺乏監督的制衡機制,是目前監管體制存在的最大弊端。新農保基金的內部審計監督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雖然勞動保障部下發了《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社會保險審計暫行規定》,但是由于受編制的限制,地市一級經辦機構基本上都沒有專職的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監督工作大都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新農保基金的社會監督透明度低。在政府主導的監管體制下,社會保障部門充當委托人、投資者和資產管理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沒有透明的信息披露,缺乏市場監督。社會監督工作沒有正常開展。按照有關規定,各地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社會保障基金監督委員會,健全社會保障監督體系,依法組織對社會保障政策執行情況和社會保障基金預決算、征繳、支付、調劑、投資運營、管理等情況實施監督。但實際上各地的監委會大都沒有正常開展活動。應該向社會披露的相關信息,沒有及時披露,無法接受社會監督。作為資產管理者的政府,應當對社保基金運營管理信息充分公開,通過相關規定確定信息公開制度,讓普通公民都對基金的使用以及運行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基金參與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4、新農保基金監督系統難以形成合力。行政部門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無序,不協調。新農保基金的行政監督涉及到多個部門,包括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等,在基金監督上,缺乏明確分工,時有監督“缺位”、“越位”現象存在,出現監督不協調甚至不配合的現象。各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出現重復檢查,缺乏有效溝通造成規章細則難以實施到位。缺乏獨立的新農保基金的監督機構,使得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效性降低。
5、尚未建立風險預警監督機制。風險預警監督是新農保基金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農村人口的老齡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因素會加大養老金支付風險,如何對未來基金的風險預警顯得尤為必要。但是,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監測新農保基金運作的風險預警監督指標體系,這也是監管機制中的薄弱環節。
二、完善新農保監管的措施
1、建立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實現有效的多方協同監管。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表,具有對新農保基金管理進行監督的職責。理順新農保基金管理體系,理順基金管理各主體的關系,并明確各主體在行政事務性管理和運營業務性管理事項中的職權劃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作為具體執行監管職能的政府機構,應對各級人的行為進行監管,控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產生,以確保基金的安全。
2、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督。新農保基金中介服務機構是指為新農保基金管理提供服務的投資顧問公司、精算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它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新農保基金管理機構的行為進行合法、合規檢查。國際經驗顯示,依靠審計、會計、精算和信用評級機構等新農保基金中介服務機構及時而客觀地提供有關資料,監管機構和參保農民就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基金的運營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有效防范新農保基金運營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在我國,審計、會計、精算和信用評級機構等新農保基金中介服務機構是新農保基金監管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是進行非政府監管的主體力量。
3、建立監督檢查聯席會議機制和公示舉報制度。由監察部門牽頭,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審計等各職能部門召開監督檢查聯席會議制度,并形成長期運行機制,定期交流情況,分析問題,幫助基層及業務部門堵塞管理漏洞,建章立制,嚴肅查處違反制度規定的突出問題。各級新農保機構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并予以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投訴、舉報內容進行了詳細記錄備案,做到及時調查核實并給予盡快答復。同時,對享受待遇人員的生存情況進行跟蹤,杜絕養老金虛領、冒領情況的發生。
4、加強立法,為控制委托-風險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國針對新農保的制度規范性文件只有國務院頒布的《指導意見》及各試點地方政府制定的相應實施辦法。而《指導意見》對新農保基金的監管只是作了原則性規定,地方政府制定的實施辦法多注重操作性的規定,對監管的規定也十分模糊,新農保基金的監管基本還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法律體系,可以以《社會保險法》為基礎,加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立法步伐,并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構建完善的新農保基金的監管法律體系,從而建立規范的新農保基金監管的法律制度,明確基金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和監管職責,確保基金管理運營過程中的安全。
5、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新農保基金管理透明度。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將使基金管理中各級委托人和受托人等獲得充分的信息,減少因不完全甚至虛假錯誤信息而導致的風險和損失。為提高新農保基金管理透明度,應建立嚴格的新農保基金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第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托管機構定期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情況,披露有關信息,并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使監管者可以隨時了解整個基金收支運行情況。農民也可以借助網絡,方便快捷地獲取個人信息及相關信息;第二,新農保基金運營機構作為經營權的人,必須及時向參保農民、委托機構披露有關基金投資運營的成本、效益及其他重大事項。通過信息披露,將新農保基金管理運營置于監管機構和基金持有人的雙重監督之下,從而有效防止各級人違規操作,損害基金持有人利益。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5.
[2]劉瑞蓮.加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的必要性和對策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9.
金融監管是一門系統,是化、系統化的監管。網絡型的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至少應包括金融監管當局的依法監管機制、金融機構的內部自律機制、行業協會(公會)的自制機制、政府部門的協調參與機制和監督的補充機制。網絡型的金融監管體系既是集中統一的金融監管機制,又是能獨立發揮作用的監管體系。金融監管的核心是銀行業監管。在我國由于資本市場不發達,銀行業是支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保證,是傳導貨幣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基礎途徑,搞好對銀行業的監管,對維護金融業的穩定有特殊的意義。本文主要以對銀行業的監管為例談一下金融監管機制的構建。
一、強化以中央銀行依法監管為基礎的金融監管機制
強化中央銀行監管作為金融監管機制的主體,就是要提高監管績效。中央銀行的監管應向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1. 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的體系。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公共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金融監管的基礎條件。適應經濟金融國際化的新形勢,包括《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在內的原有金融法律法規的一些條款需進一步修訂、完善;涉外金融法律法規不健全,應抓緊制定對外資銀行進行有效監管的《外資銀行法》,全面規范外資銀行在我國境內的業務經營活動。進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規,使金融監管有法可依。
2. 組織實施監管創新。繼續完善落實金融監管責任制,堅持非現場監測和現場監管相結合,建立規范性的金融監管報告制度。一是強化現場檢查的計劃性、協調性和連續性,實現監管的常規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充分利用化技術,改善非現場監測的和手段,建立一套轄區金融監管數據信息系統,實現金融監管數據和金融統計數據的對接和轉換,保證金融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運用機數據處理技術,對金融非現場監管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多維,找出風險隱患,各類風險監管信息,提高非現場風險分析和預測的可靠性,為現場檢查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三是完善監管檔案,充分發揮監管信息庫的作用。建立健全每個被監管機構的綜合檔案,實現連續性的跟蹤監管。監管檔案的建立,特別是對金融機構違規行為的記載,對金融機構是一種震懾,同時作為對金融機構統一系統、連續監管的重要依據,為對金融機構實施全面有效的監管奠定基礎。
3.建立完善金融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的金融信息報告及披露制度,建立一套科學的風險識別、預警和評估方法體系,包括指標體系和評估體系。通過逐級建立經濟金融數據庫,全面系統地收集各地區的經濟金融數據,選擇一些綜合性強、敏感性高、具有評估力度的金融預警指標,整理、生成規范的分析指標體系,實現對金融風險的動態分析和綜合評估,包括對特定金融資產的風險預測、單個金融機構的風險預測以及區域性金融風險預測,及早向金融機構發出風險預警信號,確定動態觀察指標,提出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預備方案,及早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二、完善以金融機構內控為基礎的內部自律機制
1. 建立完善內部風險預警控制機制。一是職責分離機制。金融業務活動的核準、記錄和經辦應做到相互獨立,如不能完全分離,也應通過其他控制程序彌補。二是嚴格授權和審批制約機制。各項金融業務活動必須經過書面的批準認可,并實施嚴格的授權;對越權行為予以嚴厲的處罰,對越權造成的損失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三是健全貸款風險防范體系。通過控制外界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完善內部信貸管理體制來滲透信貸資金運作的全過程管理,形成一個由貸款考察、發放、使用監測和收回的環環相連、相互作用的防范體系。 四是切實加強人本管理,防范道德風險。
2.健全內部審計監督機制。應設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并直接對法人或最高決策管理組織負責,而不受被監管的人員和部門的牽制。內審部門應當根據業務情況,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并將內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情況作為工作重點。要暢通信息反饋和報告渠道,保證審計結果及時、完整地為最高決策層掌握。
三、建立以政府積極支持為基礎的參與協調機制
一是進一步明確政策主導的方向和力度。對政策性銀行應幫助構造講究效益的政策環境和約束機制;對國有商業銀行應支持卸掉包袱,增強發展能力;對中小機構應支持擴充活動空間,增強資本實力。二是在金融發展上應堅持約法在先,穩健審慎的原則。三是維護和提供安全的環境和信用環境,全力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防止逃廢銀行債務行為,促進新型銀企關系的建立,營造良好的區域經濟金融環境。
四、健全完善以金融行業相互制約為基礎的金融行業自制機制
就基層來說,就是建立銀行業同業公會,完善各項制度,發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功能,協調溝通銀行業之間的行業關系和業務活動,同業之間自我保護,相互約束,避免和制止行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建立金融同業自制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加強信息的橫向交流來有效監控微觀經濟主體的市場行為,促進行業管理的規范化。
可以說,我們正在經歷的這次金融危機,其本質是由全球發展持續的嚴重失衡以及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自網絡泡沫危機之后,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一直保持低利率。我們已經認識到,當年為了刺激美國經濟,過低的利率政策持續了過久的時間。這樣一來,人們錯估了風險,杠桿投資大增,結果導致了一系列的資產價格泡沫。我們也從泡沫的破滅中嘗到了苦果。
問題的核心固然在于貨幣政策的失誤,但金融監管未能有效遏制過度政策,因而難辭其咎。監管機構似乎被這場危機打了個措手不及,眼見局勢失控卻無計可施。現在,關于危機之前金融監管弊端的分析得到廣泛認可。最近兩年,為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諸多新聞報道、研究論文,乃至國際性的倡議紛紛出現。G20集團也逐漸成為改革政策的主要平臺。現在有必要審視為了改善監管環境,已經采取了什么行動,還有什么需要做。以下我有五方面的分析。
金融結構改革半成品
顯然,危機發生之前的全球金融架構,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市場。彼時的金融體系還是上一時代遺留的產物,掌握在錯誤的領導者手上;市場機制也建立在過時的金融市場結構上。當時領導機構由G7集團的財長組成,但這一集團并不能正確反映世界經濟的新構架。包括巴塞爾委員會在內的其他許多跨國組織中,大部分控制權都掌握在歐洲成員國手里。以巴塞爾委員會為例,在13個成員同中,有10個是歐洲國家,惟一的亞洲成員是日本。
重組國際金融組織是危機帶來的正而效應之一。現成的例子就是最初的G7集團轉變為G20集團。鑒于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眾多國際金融組織都明智地將中國納入決策層。此外,G20將“金融穩定論壇”(FinanciaI Slabil-ity Forum)升級為“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lyBoard),這意味著該委員會將作為所有成員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核心協調者。
這些改革還不夠。雖然已更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該機構并未被正式賦予超越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其他監管機構的權力,但這樣的賦權是必要的,否則全球金融監管的發展進程可能仍然相當緩慢。這個領域的改革任務還只完成了一半。
還有另一些機構也存在著結構性問題。美國監管體系的設計糟糕和效果不佳世人皆知,如監管部門冗余、不同部門間職責交叉、缺乏全面的協調機構等。奧巴馬政府、參議院、眾議院都充分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遺憾的是,三方在改革計劃上分歧嚴重,目前仍無法達成一致。美國的金融體系亟待改革,不管其他國家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變得多么重要,美國市場依然是問題的核心。
同時,這場危機揭示出歐盟國家也有改革的需要。透過危機,我們看到了這個單一金融市場建設中的根本缺陷。根據歐盟的規定,凡在某個成員國獲準經營的銀行,有權在歐盟范圍內任何其他成員國從事金融交易。冰島的銀行危機顯示,若中央銀行無力提供后援支持,這種授權就毫無意義。因此,歐洲的監管機構需要更集中的監管控制。為此,歐洲已開始一系列改革,如成立歐盟系統性風險委員會(ESRB),由歐洲央行行長擔任委員會主席;設立分別監管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三個歐洲監督機構。然而,這些新機構授權不足,在另一場金融危機前同樣是軟弱的。同樣,這些改革也只是半成品。
資本不足應對各異
主要問題是銀行的自有資本太少,尤其是大型投資銀行。遺憾的是,各國出爐的解決方法各異,效果都不甚理想。美聯儲通過壓力測試的方式來確定銀行的資本需求量;瑞士的銀行則引入杠桿率的規定;在世界其他地區,舊巴塞爾協議和新巴塞爾協議的各種版本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還有關于征收“系統性風險費”的傳言;另外,宏觀審慎的機制正在建設中,以期在市場全面高估時,對資本供應進行逆周期調控。
盡管各種方法都在試,各方仍然沒有在如何綜合評估銀行資本方面達成共識。金融穩定委員會需要盡快統一標準。邊緣地帶
當前大量金融中介和杠桿行為都游離于監管范圍之外,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銀行的表外業務、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后者在金融市場一度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現在普遍認為,任何可能引起系統性風險的公司都應該在某種監管之下。但這條公認的原理至今尚未付諸實踐。關于美國證監會(SEC)應該對對沖基金擁有多大的監管權,美國國內依然爭議不斷。其他國家對于對沖基金資本要求的合理程度,也有不同的看法。對此,歐洲提出了一個草案,但目前并未得到所有國家的響應。又一次,我們還處在解決之路的半途。
創新套上籠頭?
從另一種角度看,這次危機也可以說是寬松的貨幣政策與過度發展的金融創新共同作用引發的結果。銀行不斷創造新型金融產品,盡管初衷是為了分散風險,最后卻成了引發風險的新交易形式。過去,監管機構一向認為,凡未明確禁止的事都是被默許的,所以,眾多公司并不需要監管許可,就可以投資并交易新型金融產品。
現在有人認為,應該在能夠證明其管理相關風險的能力之后,公司才能交易新型金融產品。可以說,如今風險管理的發展已落后于項目創新的進程,前者需要迎頭趕上。但是,在這些總體思路得到普遍認同的同時,它們并未轉化為具體的操作辦法。
薪酬爭議
另一個助燃金融危機的因素在于薪酬激勵的作用,尤其是金融公司薪酬發放的方式。有人認為,某些銀行的薪酬架構鼓勵了高風險行為。換句話說,交易員為自己獲得短期利益,同時卻使公司陷入巨大潛在風險之中。在這些風險顯山露水之前,員工――風險的始作俑者――早已拿到豐厚的報酬。
上文涉及的是金融從業者通過薪酬得到的合法利益。此外,還存在另外的政治利益:金融業者,特別是紐約和倫敦的金融業者,往往收入頗豐。這難道合理嗎?特別是,別忘了,很多公司這次依靠納稅人的錢才得以紓困。
關于金融監管的各種觀點論凋相互混雜,不同國家監管機構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可以說,好的監管方式需要借助競爭管理機構和稅收制度的共同作用。難以想像,各家公司的員工薪酬水平要等金融監管機構來決定。這不大可能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11-0073-01
近年來,毒大米、“瘦肉精"、有毒生姜、福建40 t死豬肉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相繼在新聞媒體上曝光,給農產品質量安全敲響了警鐘,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的普及與推廣,所產生的污染物直接或間接地危害著人們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環境污染、違禁物品使用、不遵守休藥制度、有毒有害動物尸體加工成肉制品等,增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巨大壓力。解決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國種植、蔬菜、畜牧、水產等行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成為了各級農業內各監管機構責無旁貸的責任。
1 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督管理體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前涉及農業、蔬菜、獸醫、水產、工商、商務等部門,各個部門負責農產品生產及銷售過程中的不同環節,關系錯綜復雜,難以做到無縫對接。應充分認識農產品監督管理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切實抓好體制改革的創新工作,進一步強化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能,探索構建統一、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監管組織體制,下大力度從種植、養殖、加工、流通、市場消費環節的分段監管中走出來,形成以一個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專業性、體系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型體制,為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創造最有效的體制環境。通過整合農產品監管執法力量,徹底解決執法交叉、多頭執法的問題。要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在行政執法機構的主體地位,減少行政執法層次,執法重心要下移。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思想和業務素質,從機構編制和工作經費上加以保障,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能獨立依法履行法律所賦予的職權,為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 建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
目前,全國市縣級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手段還比較落后,不能及時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據,給農業執法工作帶來盲目性,尤其是偏遠的縣缺乏農產品檢測的最基本設施設備,農產品安全檢測的常規項目小、數量少,達不到農產品安全監管的要求。鄉鎮基層單位缺乏基礎的檢測設備,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控從源頭很難達到有效保障。針對這一情況,必須加大投資,整合農業、蔬菜、獸醫、水產檢驗監測資源,逐步在市縣級建立具有一定綜合實力、技術過硬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以保障城鄉人民群眾消費安全為目標,明確生產源頭和市場檢驗監測內容,為農產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市縣級日常檢驗監測工作要以”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養殖小區、規模場為重點,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各項檢驗監測,從源頭上評定農產品生產是否存在質量安全。通過檢驗檢測,及時將檢驗檢測的安全與不安全數據公布于社會,實現農產品安全信息暢通與信息共享,實現日常行政審批與監管的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建立行政審批、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的行政行為的信息化管理,逐步提高動態監督,實時監管和全過程監管的水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根據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補償機制、運行監管機制,不斷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二、工作目標
20xx年全縣農民參合率達到80%,人均籌資額達到100元以上,參合農民門診報銷比例達到25%以上。
三、分管領導、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
分管領導:xxx
牽頭單位:縣衛生局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各鄉鎮政府
四、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縣級和各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同時,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周密部署,積極探索,定期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取得成效。
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集中力量,加強引導,深入發動,采取集中宣傳和經常性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的宣傳主導作用,并充分利用村級健康俱樂部、村務公開欄、宣傳標語、咨詢活動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農民人人知曉、戶戶明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引導農民群眾不斷提高參合意識,逐步形成農民自發、自愿參合的長效籌資機制。
3、努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大財政投入,使人均籌資額達到100元以上。加強基金管理與測算,做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結余率不超過10%。積極探索,逐步建立穩定、長效、動態增長的籌資機制,并根據籌資額增長的實際,逐步擴大大病住院病種報銷范圍和比例,門診報銷比例達到25%以上,進一步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提高補償率,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1、注重規劃引領,優化城鄉發展布局與空間,推進荊州城鎮化空間梯度發展
堅持用科學理念指導規劃制訂。要站在“五位一體”全面、協調、科學發展的全局高度來統籌。要從本地區各區域、各行業、各要素、各群體全面發展的全域廣度來把握。要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全面角度來謀劃。做到規劃制定理念新、立意高、特色明。
堅持用科學原則引導規劃制定。要立足實際,聚集優勢。通過規劃的統籌引導,使各區域、各產業、各要素、各群體、各資源有效整合,發揮最佳效應。要差異發展,體現特色。要市場導向,要素互動。要優化布局,拓展空間。比較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應該是實行三條路并舉,即農村城鎮化道路、區域城鎮化道路、城市現代化道路。
堅持用科學方法制訂規劃。制訂城鄉一體發展規劃,堅持從實際出發是基礎、是前提,采用科學方法是途徑、是關鍵。要高端設計,深入論證,科學評估,全民參與,層層把關。
堅持用科學的標準評價規劃。無論是總體規劃,還是專項規劃、區域規劃,都要立意較高,設計新穎,優勢聚集,特色鮮明,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風格獨特,要素互動,資源整合。
堅持用科學體制監督規劃實施。科學的管理監督體制是督促規劃落實的保證。根據鄉鎮規劃人員素質和水平,建議將規劃制訂、修訂、實施、監督權上調一級。同時,強化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及責任追究,嚴格依法依規制訂、執行、修訂、完善規劃,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法律監督。
2、注重因地制宜,產鎮融合,壯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支撐與實力
科學定位,錯位發展支柱產鎮。要立足實際、科學定位。立足本地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環境基礎、經濟社會發展實力及潛力等實際,適應發展需要,集聚優勢,科學確定產鎮發展目標、規模、特色、效益、功能,合理布局,適度發展。要集聚優勢,打造特色。因地制宜,集聚本地資源、區位、人文、交通等優勢,適應經濟社會及生態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綠色環保、低碳循環、特色文化、觀光休閑等產鎮,樹立以“多元、漸進、集約、和諧、可持續”為特征的城鎮化理念,積極探索緊湊集約大城市區域化、重要節點集聚的農村城鎮化模式。要上下聯動,分層推進。
要始終堅持工業主導地位,優化城鎮產業布局,加強產業園區建設,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新型城鎮化。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升級,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工促農,帶動產鎮全面發展。以工帶農,壯大產業規模。合資合作,合力打造特色產鎮。
培植龍頭,壯大產鎮規模效益。制訂產鎮標準,創樹產鎮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打造精品名牌。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法人治理機構。
健全機制,發展壯大產鎮集群。健全部門協力互動機制,合力推動產鎮集群發展。健全區域協調共建機制,擴大產鎮集群。建立部門、行業聯系聯動機制,壯大產鎮集群。健全多元一體的監管機制,提升產鎮綜合效益和水平。
創新科技,提高產鎮效益水平。健全科技服務公司,完善科技服務。創新經營體制,提供規范優質服務。健全落實扶持政策,優化科技綜合服務。
3、注重城鄉統籌,完善設施,構筑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與平臺
科學規劃布局,健全“六網一體”網絡體系。適應發展需要,健全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統籌規劃協調,分責分級推進。強化目標責任,加強建設管理和維修。
創新投資體制,構建多元化投融資管理模式。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建立科學投融資體制。培植投融資主體,拓展投融資途徑。創新融資模式,構筑多元一體融資平臺。
健全科學監管機制,提高投融資效益。完善投融資責任機制,提高投融資效益。建立投資積累機制,合理配置資源。完善投融資監管及風險評估機制,增強投融資主體的積極性。建立平等參與競爭機制,營造公平、公正投融資環境。建立健全融資擔保、貼息機制,依法依規維護投融資主體合法權益。
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通過鄉鎮企業的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產生積聚效應。大力培育中心鎮和特色鎮,開展示范鎮建設,推進“宜居村莊”建設。
4、注重生態建設,優化服務,增強城鄉一體化發展活力與動力
區域城鎮化發展必須遵循主體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并與其有機匹配,做好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的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工作。要健全服務網絡,完善服務內容。適應城鄉居民需求,健全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加強網絡體系對接,實行信息資源共享。健全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內容。
加強政策標準銜接,分層分步推進。適應城鄉居民需求,完善政策標準。加強標準銜接,縮小相互差異。規范申報辦理程序,嚴格審批管理。健全動態管理機制,維護公平公正公共服務秩序。
加大政府投入,漸進實行均等化服務。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專項資金。加強扶困就弱,提高服務標準水平。嚴格資金監督,增強均等化服務實力。
強化服務監管,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隊伍,強化服務責任。強化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能力。嚴格考評監督,提升服務質量。
5、注重體制創新,深化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與保障
改革行政體制,轉變職能,健全精干、高效、科學的管理體制。精簡機構,明確職責,健全科學的行政管理機制。強化基層,減少層次,健全高效的行政運行機制。更新觀念,明確性質,健全社區自治組織和綜合服務平臺。強化責任,嚴格考評,健全依法監管機制。
改革戶籍制度,分層分步,建立流動、有序農民市民化的配置機制。要因地制宜、分步推進。逐步落實待遇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采取多種途徑,逐步落實進城農民住房。
改革土地制度,構建交易平臺,健全公開、公平、規范、自愿的土地流轉機制。依法開展農村產權確認,辦理權屬登記證。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促進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公平有序自愿流轉。試點改革城鄉建設用地,促進農村土地規模、集約經營。同時,還要著力推進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體系、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制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