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文學困境論文

文學困境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04 09:3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學困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學困境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文學理論 教學 困境 突圍

論文摘要:文學理論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因其本身的概念繁雜,抽象艱澀,教師教學不得法,教材遴選等原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了教學的困境。本文本著對文學理論教學中的困境的梳理,從教師業務水平、教材把關和重視文學作品三個方面嘗試突圍。

1、文學理論教學的困境

1.1文學的邊緣化

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中國,文學在當時的大學校園中是最引人矚目的學科,一大批熱血沸騰、好學上進的青年選擇去讀文學名著,即使非中文系的學生也會手捧一本小說或文學理論,那時的校園中可謂是無人不讀文學作品。但到九十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全面推進,文學逐漸被邊緣化,文學名著和文學理論在大學校園中變得無人問津,即使是中文系的多數同學也只會在考前背一背教科書、習題集,平時對文學專著則毫無熱情。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討論,表達出的正是這種喧囂時代的精神失落,因為人們似乎一下還不能接受文學的邊緣化,不能接受人文精神的下滑,但這一切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木已成舟。

1.2文論的平面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的后現代主義思潮興起,海德格爾、維特格斯坦、???、德里達、利奧塔等哲學家紛紛舉起消解本質主義、消解深度模式的大旗。所謂的本質主義也就是,它并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質,而是假定一種超越歷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質的存在,堅持宏大敘事或元敘事,而后現代卻正是解構元敘事的,這種哲學思潮對文學的影響,表現在文學的原本深度、崇高被后現代的平面化、庸俗化了,大家不再將文學奉為經典,不再對文論頂禮膜拜,認為本質是不值得關心的,而是越來越關心平面化的知識,這種思潮也影響到了中國廣大知識分子和學生,他們以西方的這種先聲作為自己標榜的對象,雖然有些盲目,但是畢竟影響到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情。

1.3教學的困境

文學理論與文學相比,更加抽象和艱澀,更加的玄妙,學生要接受則需要一個過程,有的同學在上課時也會開小差,根本不聽老師在講授什么,這就使得它具有了比文學更為復雜的困境原因。再者,在目前的教學中,有些學校選擇的教科書嚴重的脫離了時代脈搏,或者不符合本專業學生的實際,要么過于專業,要么不夠深刻。此外,一些教師的上課方式相對的落伍,照本宣科或嚴肅刻板的教學,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文學理論的教學陷入困頓之中。這些實際困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必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他們會更不愿意涉及文學理論,總之,文學理論的教學困境突破勢在必行。

2、文學理論教學的困境突圍

2.1教師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

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以解決困境通常為眾多的老師所忽視。但教師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能使學生信服,學生將徹底失去聽課的興趣,一切的困境出路都將是空談,現在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落后,一個課件用了一年又一年,從不變動,嚴重落后于時代精神,所以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可多面的提高,既要博覽群書,對古今中外文學理論史上的重要著作,比如像《詩學》,像《文心雕龍》等認真閱讀,也要時刻關注到前沿的文學理論知識,不能讓自己落伍。只有認真去閱讀,做到心中有數,才會有深刻的體會,只有緊跟前沿信息,才能在給學生講授時不慌亂。同時,教師一定改進自己教學的方式,不要太過于古板,要適當的嚴肅,適當的幽默風趣,循循誘導,讓學生在自然、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沉浸于知識的海洋。

2.2教材遴選的把關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教師上課的憑據,教材的水平會直接地影響到教學質量。對于文學理論教材而言,雖然現在多數學校選擇的都是新近一來的文學教材,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像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王一川主編的《西方文論史教程》等等,這兩本教材,在體式上是不同的,童慶炳的《文學理論教程》是比較概論性的,而王一川的《西方文論教程》則相對有背景分析,個案分析、深度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像《文學理論教程》這類的書籍,可以使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對文學理論的基本涵蓋的形式、內容、風格等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像《西方文論教程》這樣的書,則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擴展性,能夠增加學生的對于文學理論的興趣愛好。此外像陶東風主編的《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則是一些融合古今中外的專題,使得學生能夠對中西文論能夠融會貫通,所以這些教材各有優長,在遴選教材時,一定要照顧到學生們的實際需要。

只有好的教材做保障,學生在預習或復習時才能夠有的放矢,才能夠溫故知新,教師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教材的發揮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2.3重視文學作品,簡化文學理論

以上的教師業務素質,以及教材的重視中,都涉及到學生興趣的問題,只要打開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好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只有以上兩個方面是不足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還應該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

眾所周知,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學理論是從文學作品中產生出來的,如敘述學和結構主義的理論。其實,沒有文學作品的支撐,很多的文學理論是比較艱澀。教師在講授某一專題時,可以給學生列出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相結合的擴展閱讀篇目,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那么難以理解,而且在對文學作品的體會、領悟和分析中,隨著學生文學鑒賞能力,語言的直覺敏感力,篇章結構的把握力,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力的提升,會使得他們的將其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或在文學作品的品讀中讀出理論的味道,或是帶著理論的思維去閱讀文學作品,這樣對于理論知識和文學作品的都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在講課中,穿插文學理論闡釋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去闡釋,使得學生感受到文學理論的用處,不是毫無價值,而是卻又其用的。

總之,要解決文學理論教學的實際困境,既需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循循誘導,也需要學生在刻苦能力中培養起對文學理論的興趣,只有如此的教學相長、師生互動,才能最大限度的解決好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陶東風主編 文學理論基本問題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篇(2)

論文摘要: 我國高校中文系外國文學教學在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不能適應21世紀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只有更新觀念、創新模式,才能走出困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0引言

所謂外國文學,就是指中國文學之外的世界各國文學。長期以來,在我國普通高等院校中文系都普遍開設外國文學課程,在培養方案中屬于核心主干課程。該學科的建設分為兩個階段:建國以前,我國高校的中文系學生(即國文系)并不開設外國文學,核心課程是以“國學”為中心的課程。其他國家的語言和與之相應的國別文學則由外文系開設。1952年國家大規模調整高等院校院系設置。在隨后的教育部制訂的師范院校中文系新的教學方案中,外國文學被規定為師范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課,自此,外國文學作為一門正式的課程進入了中文系的課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單純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1998年教育部在中文系專門設立了二級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由世界文學代替了昔日的外國文學。應該說這種調整是符合學科發展實際的,全國很多大學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的院系已經作了調適。但也有相當數量的高校仍然沿用過去的外國文學概念,用傳統的甚至是過時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學生進行課堂講授,已經明顯陷入學科困境,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在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外國文學教學才可能走出困境,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1存在問題

1.1 外國文學與翻譯文學的關系大學中文系所講授和研究的外國文學基本上是翻譯成中文的外國文學理論著作和作品,而學生閱讀的也幾乎全部是翻譯過來的外國文學,我們很少或者不能通過原文去閱讀所有那些我們必須閱讀的外國文學作品。實際上我們也不可能通曉所有民族語言,翻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我們又必須承認,翻譯是一種“創造性的叛逆”,天津師范大學曾艷兵教授表述的很清楚:“任何翻譯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實于原作,成為它的復制品。同時,任何翻譯都會不可避免地加上譯者的理解、風格等個人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便是一種再創造的藝術。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文學已不再簡單地屬于外國文學,它也應當屬于本國文學的一部分。”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中文系開設外國文學課程是不適宜的,必要性遭到質疑。但近半個世紀我國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現實表明,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對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處理外國文學與翻譯文學的關系,這是我們的外國文學教學存在的首要困境。

1.2 教學模式長期以來,外國文學教學都普遍存在著孤立地進行國別文學的教學現象,基本模式是由主講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指定教材講授思潮、運動、流派、作家、生平、創作等文學史知識,學生被動聽課、做筆記,然后考試背筆記,學習過程機械僵化,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更遑論建立學科知識體系。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缺乏文本分析。外國文學經典文本是人類歷史上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與文化遺產,是人類不可替代的永恒的精神家園。但隨著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由新媒體帶來的“閱瀆革命”,使外國文學教學面臨著種種尷尬和困境。甚至一些作品我們老師都沒有細讀,學生更加陌生,卻在做大段的分析,最后得出書上已有的結論,這是十分荒唐的?,F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很少選擇外國文學方向題目,即便進行這方面的寫作,也是浮光掠影,質量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我們的此種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深入知識內部,無法提出問題,流于表面。

1.3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外國文學教學尤其如此東西方在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上都存在差異。學生對西方哲學、歷史、宗教、習俗知之不多,視野受到限制,學習困難較多。目前高校大多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聽,缺乏互動和討論。雖然許多老師開始使用多媒體手段,但據筆者了解,尚處初級階段。同時學術界又在廣泛討論多媒體教學之利弊,甚至有的高校不分課程具體情況對技術手段加以限制,致使很多老師陷入惶惑之中。教學方法的困境不可等閑視之,要讓學生達到萌發興趣、主動探究、深刻理解的目標,就必須擯棄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探索創新新的方法與手段。

1.4 考核評價經過半個世紀外國文學教學實踐,各高校已建立起課程考試題庫,課程結束時的考試已步入常態化,似乎十分完善。實際上正是這種常態化掩蓋了考核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單一的考核方式、固定的題型、大致相同的內容、指定的教材、框定的范圍、基本的閱卷程序等,使學生完全淪為背誦機器,成為知識復讀機??己俗鳛閷W習終端,對整個學習過程影響巨大,科學合理的考核不僅能檢驗教學的實際效果,更能引導學生進行靈活深入的學習,主動積極的思考,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2出路思考

2.1 引進比較文學概念和方法,促進學科發展“外國文學并不等同于翻譯的外國文學,這使我們必須將外國文學教學與比較文學的教學結合起來?!保ㄔG兵語)這是十分正確的觀點。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離不開翻譯文學,二者既有緊密關系又有顯著區別,因此,我們在外國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到翻譯文學的特點、價值及其局限;同時在可能的條件下又應當經常性的將譯本與原著進行對照,去考察其中由于翻譯過程中信息改變所引起的內容的增刪、更改或杜撰;文本之間的變異、錯訛;改變的原因和效果,如此我們的教學才是全面的,科學的和深入的,外國文學和翻譯文學的困境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實際上比較文學的觀念和方法引入外國文學教學具有必然性,馬克思、恩格斯、歌德都早已提出過“世界文學”的概念,事實也證明他們的預言是準確的,尤其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文學藝術越來越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產品。比較文學因為具有跨民族、跨學科、跨文化性而把中外文學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和網絡,從而使人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點上宏觀把握整個世界文學的本質,建立起整體文學的概念,這將極大促進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的整體化、科學化,以體現教學的真正本質、特點和意義。

2.2 針對目前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許多從事該課程教學的老師都在積極探索,提出了很多具有創新性的見解在文學史類教學中,"文本閱讀+影視觀賞+課堂討論"三結合的教學模式受到推崇,較之于傳統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有益的探索,但對于外國文學教學實際,仍然存在視野狹窄、課時限制等弊端。外國文學課程教學內容量大面廣,具有綜合性、理論性、現代性、時空性等特點,要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2.2.1 以問題帶動教學問題乃理解之門,對要講解的內容進行科學設計,針對需要解決的的核心知識,設計富有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圍繞問題展開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在有限的時間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比如講授中世紀文學時,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框架問題:當一種宗教成為時代的精神支柱時,文學會顯現怎樣的狀態?然后有以下內容問題:何為基督教?中世紀基督教的本質是什么?基督教文化與古典文化的對立表現在哪些方面?最后通過具體問題諸如中世紀四大文學現象、但丁《神曲》等的學習解析可,可以較為全面深入第把握學習內容,也可以解決課時量不足的問題。

2.2.2 倡導研究性教學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的核心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由教師為主轉為以學生為主,是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目的是通過引發和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促使他們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這種模式強調教學重點與學術研究步驟相結合,通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助、對有爭議的問題的探討、科研小組成果的展示、課外輔導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2.2.3 加強文本細讀文本細讀(close reading),通常是指“對文本的語言、結構、象征、修辭、音韻、文體等因素進行仔細解讀,從而挖掘出在文本內部所產生的意義”的一種文學閱讀與批評方法。這種方法有時也被稱作“充分閱讀”(adequate reading),它是開展外國文學教學的基本保證。傳統教學并不注重文本閱讀,而老師只是根據作品梗概進行分析,學生閱讀作品選譯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結果只是印象式的讀后感或者概念式地背教科書,這顯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精選文本,進行譯文和原著進行對照(尤其是詩歌作品)講解、結合文學理論進行分析,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2.4 觀賞影視作品輔助教學大量外國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片,它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可以和文本細讀結合起來,相互印證,形成一個有機體,能夠補充課堂之不足,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以上四種方式應該相互結合,互為支撐,形成一個有機靈活的新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調整,使外國文學課堂教學實現新的突破。

2.3 提倡網絡環境下教學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資源實現了共享,多媒體技術得到普遍廣泛應用,互聯網信息使課內外學習緊密聯系,為學生個性化和創新性學習提供了巨大空間。我們應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通過幻燈片、圖片、視頻、音頻、網上資源、精品課程網站、論壇等方式,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網絡環境實際上為我們走出外國文學教學困境提供了最大可能。

2.4 創新考核方法,重視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即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在兩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完善課程論文、平時作業、小組討論、課堂問答等環節的評價體系,適當提高其成績比例,引導學生注重平時的閱讀和思考;二是實行多樣化的考試方式,將閉卷、開卷、口試、答辯等結合起來,既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以較高層次的主觀性試題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對培養學生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有良好作用。

3結語

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領域正在經受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也帶給我們困惑。如何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提高外國文學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達到培養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始終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只有進行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變革,才能走出目前面臨的困境,實現新的超越。

參考文獻:

[1]韋勒克,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林精華,吳康茹,莊美芝主編.外國文學史教學和研究與改革開放30年[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篇(3)

【關鍵詞】傳媒;改革;“語法問題”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2008年底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年會共收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雪城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研究生的投稿近200篇,入選論文或摘要55篇。年會以“變革與傳播:中國傳媒三十年”為主題,旨在回顧30年來的傳媒改革,探索深化改革之路。會議主要從新聞學的內在規律出發,對改革進程中遇到的傳媒體制、國際環境、消費文化等“語法問題”進行檢視。為迎接2009年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八十周年院慶,年會特設了“研究•視域•變遷”等專場,省察了傳媒改革進程中新聞傳播研究的進展以及新聞傳播學科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自由與法制:傳媒體制改革的重要主題

“新聞自由和新聞立法是研究新聞改革最重要的主題?!保▽O旭培,2008)本次年會再次強調了傳媒體制改革過程中自由與法制的核心作用,深入闡發了現有體制下傳媒表達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思考了推進傳媒體制改革的方法。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孫旭培教授作了主題演講。他認為,如今改革達到新的階段,要再次重申新聞立法,以此來漸進地實現更大程度的新聞自由。他引述了《人民日報》2008年11月3日的評論:“應加快新聞領域立法工作,繼續完善與新聞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做好新聞工作、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提供法律保障?!保ㄈA清,2008)他認為,這預示著新聞立法將是今后進一步推進新聞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孫旭培,2008)

在此基礎上,孫旭培教授提出了從自由和立法角度研究新聞改革的13個研究議題:新聞自由權的具體研究、新聞自由的維度和尺度、宣傳本位與報道本位、社會穩定與意見多元、新聞法治與社會效益、突發事件與新聞自由度、第二第三國際與新聞自由、清末與民國兩個時期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的急進還是漸進、媒介批評的法律規定、憲法中的言論出版自由與媒體創辦、新聞評議會制度、對新聞自由的法律救濟。他希望與會研究生秉承專業精神,能對以上議題規范地進行學術研究。(孫旭培,2008)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盧家銀、崔明伍(2008)在入選論文《新聞媒體在利益表達中的困境》中,通過分析新聞媒體在公眾利益表達過程中遭遇的困境,為新聞立法提供了現實論證。他們認為,新聞媒體在現有體制下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這在部分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將造成“喉舌”之困――媒體究竟應遵照政府的宣傳策略,還是應該直接表達民意。同時,市場也干預著傳媒的表達。因此,在多元利益的情況下,需要首先建立解決言論糾紛的憲法訴訟制度,為公眾利益表達提供司法保障;同時,建立公眾媒體等各類媒體,將多元利益在傳媒中分割開來,以保障每一方的表達權利。

復旦大學碩士生陰良(2008)也對當下傳媒表達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盧家銀、崔明伍的研究不同的是,陰良選取外國媒體駐華記者這一特殊的群體進行研究,訪談了16個來自不同國家、媒體的外國駐華記者,發現外國駐華媒體受到更復雜的社會控制;同時,研究立足于“人”,而不是直接分析“傳媒”,因此,在組織、行業、社會這三個層面外,還特別強調了個體層面的因素,提出了“傘兵記者”(parachute journalists)與長期駐華記者(resident journalist)這兩種不同的派遣方式造成了個體認知差異,并最終影響記者的表達。

清華大學博士生唐建英研究了歐盟《視聽媒體服務指令》,提出了可供國內參考的依據“線”和“非線”這兩種不同服務性質來區分內容規制程度的新思路。文章分析了歐盟新媒體內容規制政策的演進過程,闡述了《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出臺過程中公共利益與產業利益的沖突,以及統一監管與分層監管規制原則的確立。文章指出,歐盟的“規制模式的探索無疑是超前的,其效果還有待在以后的政策實施中來評估”(唐建英,2008)。但目前新媒體的內容規制也是我國政府公共政策和傳媒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二、開放與霸權:傳媒全球化進程的現狀分析

傳媒改革的進程與國家的開放程度是緊密聯系的。30年來,中國媒體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奧運會、世博會等“焦點時刻”,中國傳媒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走向世界?

本次年會入選論文中,有2篇在海外高校就讀的中國研究生撰寫的文章。文章通過介紹、闡述、分析海外媒體,直接或間接地揭示了中國媒體當下的國際環境。

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碩士生侯靜慧、馬瑜晶(2008)對1978年至2006年《紐約時報》關于中國報道進行了內容分析。研究采取了分層抽樣的方法,“年份”為抽樣“層”(strata),每層中隨機抽取10篇新聞報道,得樣本290篇。研究用GDP和進出口總額來測量經濟實力,其乘積作為自變量;報道量(quantity)與報道效價(valence)作為因變量。研究發現: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報道的數量顯著增加,而其中負面報道的比重也隨之增大。結合霸權理論,研究認為這種負面報道增多的現象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權力階級需要綜合利用大眾媒介中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各類信息,以求保證民眾的思想與現有社會秩序達到一致,即實現“媒介霸權”(media hegemony)。

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碩士生畢佳穎(2008),結合美國互聯網的政治表現,分析了“個體內容出版者”(individuation content publication)對政治的多元影響。文章認為,“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powered in a soft way(美國霸權以一種柔化的方式得到強化)”,即將“媒介霸權”隱藏在個體政治背后,通過技術控制以加強自身的權威性。文章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中國會不會走“美國道路”,互聯網的發展會對目前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產生怎樣的影響,文章希望能在今后的實踐中給出解答。

同樣關注霸權問題的還有同濟大學的碩士生肖云帆(2008)。她分析了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同國家地區的10種有代表性的英文報刊雜志關于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Hanover World Expo 2000)”、“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Aichi World Expo 2005)”和“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Shanghai World Expo 2010)”籌備情況的報道,比較了報道側重點的不同:西方主流媒體報道上海世博會時,側重于宏觀的經濟與產業、商業的報道,也有部分政治主題的負面報道,幾乎沒有文化和科技領域的報道,而對愛知和漢諾威世博會的報道則有顯著差異。與侯靜慧等人不同,肖云帆提出了積極應對西方“媒介霸權”、改善國家媒介形象的傳媒策略,包括提供多元議題、綜合運用多媒體、整合傳播模式等。

北京大學碩士生劉暢與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生鄭宇鈞,以《筑夢2008》為個案,從修辭學角度研究了紀錄片跨國界意義共享的策略。文章指出,“北京奧運的紀錄片要在‘全球化’的普世價值和‘本土化’的民族特質中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球土化’策略(glocalization)”,即展現“全球化了的”本土與“本土化了”的全球,以達到跨國界的意義共享。(劉暢 鄭宇鈞,2008)文章分別從本體修辭、積極修辭、非常規修辭等角度研究了“球土化”策略具體的表現形式,為中國今后的紀錄片制作提供可參考的發展方向。

復旦大學碩士生呂芳雅(2008)運用戰略管理和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對中國電影產業如何“走出去”進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好萊塢模式與日韓模式等可借鑒的運營模式,對今后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關注泛亞市場,而不單是西方市場;加快建立自己的海外發行渠道;進行制度調整,等等。

三、商業化與大眾化:傳媒文化觀念的變遷

《文化癥候與文學期刊的影視趣味》(周根紅,2008),闡述了純文學期刊《收獲》1990-2008的歷史演變。隨著《收獲》逐漸成為影視文化風尚的引領者,并推出了關于影視明星的《一個人的電影》專欄,周根紅認為,《收獲》已逐漸失去純文學理念,成為大眾文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生產影視文學與大眾傳媒緊密勾連。作者對“影像霸權”的形成表示了憂慮,并表達了對純文學期刊原有的獨立性與先鋒性的向往。

《女足的媒介再現:“適時而現”的鏗鏘玫瑰》(褚悅聞,2008)探索了商業化與高度社會性別化的話語機制對中國女足媒介再現的影響。研究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對奧運年2004年1月-9月間267天《東方體育日報》的報道篇數、照片數量、頭版報道等相關參數進行統計,發現:在沒有重大賽事的情況下,女足再現為“玫瑰”;而涉及奧運盛事,女足則彰顯“鏗鏘”,被賦予男足未能擔負的民族精神和使命,其在艱苦環境中奮力進取的風貌受到媒介的反復強化。文章分析了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彈性的、分層的、有目標的媒介再現,是媒介以爭取收視率的新聞娛樂模式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操作;在商品化的媒介中出現的女性,乃適應商品化的、被重新社會化的、被再創造的公式化形象;性別是一種社會范疇,體育活動的社會性別化,區隔并規定了女性氣質和霸權的男性氣質特征的客體和行為;團體性的體育項目承擔起了建構民族認同的文化意義。

在商業化環境下,受眾的消費習慣和認知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又反過來促進了商業化媒體的定位轉變。清華大學碩士生李華穎(2008)對消費者購買暢銷書的原因進行了問卷調查?;谥X價值理論與計劃行為理論調整和修正過的模型,研究發現:知覺品質越高,主觀規范越高,知覺行為控制越高,就越可能購買暢銷書;而知覺犧牲并未起到較大的影響力。因此,作者認為,暢銷書作為大眾文化的產物,不易因消費者成本影響人的購買行為,“暢銷”本身對書本的功能、品質或品牌等的肯定讓消費者不計太多代價地購買。這一研究也暗示了未來暢銷書定位與定價的發展趨勢。

在年會的新聞沙龍環節,同一話題在網絡傳媒領域中也得到了討論?!稄闹袊夏昃W站的建設看虛擬社區的發展――以中國的老小孩網站為例》作者、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吳歡,通過對“老小孩”網站的個案研究,探討了商業網站通過共建成員的精神認同獲得商業收益的方式。吳歡特別強調了成員的個體認同與社區認同之間的互動、網下社區和網上社區的相互支持。她認為,虛擬社區,尤其是老年群體的虛擬社區不可能脫離現實世界,要通過與現實社區相互作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吳歡,2008)老小孩網站創辦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師張志安博士介紹了“老小孩”的運營方式,也指出了通過上網給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創辦理念。

四、繼承與創新:新聞傳播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

傳媒改革從“語詞革命”向“語法革命”轉變,為新聞傳播學理論創新提供了新的內容。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童兵教授的主題演講中,他以研究生的學術研究為視角,總結了30年傳媒改革帶來的新聞學科的發展。他強調,研究生群體的學術研究與我國新聞傳播理論的發展是高度一致的,從老一輩的學科領軍人闡發新聞學基本原理、建構新聞學理論框架、走出新聞史學研究新路徑,到80年代繼往開來的中堅提升新聞學科的科學性,再到90年代開拓學科新領域,到新世紀夯實基礎理論、開創新媒體研究,研究生群體始終積極參與了新聞學科改革與發展的歷程,積累了豐厚的學術研究成果。童兵教授希望,今后研究生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構建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產出更多標志性成果,廣泛開展中外合作研究,走好傳播學本土化之路,培育新聞傳播學大師和新聞傳播學中國學派,研制中長期(2009-2020)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規劃。(童兵,2008)

復旦大學碩士生滕育棟(2008),則從微觀層面著手,思考了30年來新聞思想的轉變。他以《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為切入點,通過考察1978年以來公開出版的新聞史著作對其描述、評價話語的變遷,揭示了三種不同的新聞史著寫作方式:服從宣傳需要的歷史寫作,突出文獻新聞學理意義的寫作,作為新聞改革歷史基礎的寫作,闡發了其背后的新聞思想。作者強調了新聞理論的發展在中國新聞史的寫作中的推動作用,認為中國新聞史的寫作能為我國新聞理論的發展提供許多寶貴的思想資源,希望更多的人回歸到新聞史研究中。

蘇州大學碩士生張震(2008)梳理了30年學界對于新聞客觀性的看法變遷。從新聞客觀性的來源、內涵、主觀態度、宏觀操作方式、微觀操作方式等角度進行了梳理,指出了今后研究的議題與趨勢。南京大學碩士生溫海玲(2008)對1988-2007年組織傳播研究論文進行了歷時性分析,根據其研究走向:“學科介紹原理闡釋應用分析學科建設”分析了每一時段的歷史特征,并提出了加強組織傳播學科建設的想法。蘭州大學碩士生華汝國(2008)綜述2005-2007年我國網絡傳播研究情況,歸納了其中所體現的研究熱點及形成的重要觀點,并進行了評價。

此外,本屆年會論文還對往屆年會的學術成果進行了繼承與創新。本屆年會入選論文《瘦身減肥廣告中性別因素對第三人效應的影響》(梁靜、黃艷姍、艾依璇,2008)與上屆年會入選論文《不同媒介素養的大學生第三人效果研究》(周海晏、王帆、邢榮、馬、王祥穎,2007)同樣是對“第三人效果”(third person effect)的研究,但側重有所不同。上屆論文的主要價值在于將媒介素養的概念引入了第三人效果的研究,并測量出不同媒介素養的大學生存在第三人效果差異。而梁靜等人將媒介素養中的廣告關注度作為中介變量,用以詮釋性別因素與第三人效應之間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是對上屆論文研究的深化與補充。

注釋:

[1]語法革命,是指“在現有要素和功能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規則的改變、關系的改變以及制度、機制、運動模式、盈利模式、與受眾關系、技術要素層面的改變,形成新的發展機會”。(喻國明,2008)對于傳媒改革而言,要從要素擴增到結構重組、規則改變和發展模式轉型。

參考文獻:

[1]畢佳穎.(2008,November).PowerfromMass-JournalismofInternetonAmericanPolitics.“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摘要,上海.

[2]褚悅聞.(2008,November).女足的媒介再現:“適時而現”的鏗鏘玫瑰.“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3]侯靜慧、馬瑜晶.(2008,November).風雨三十年:中國形象在美國媒體中的變革.“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4]華汝國.(2008,November).從中國老年網站的建設看虛擬社區的發展――以中國的老小孩網站為例.“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5]華清.(2008,November3).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切實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人民日報.pp.7.

[6]李華穎.(2008,November).暢銷書購買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知覺價值理論與計劃行為理論模型的解釋.“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7]梁靜、黃艷姍、艾依璇.(2008,November).瘦身減肥廣告中性別因素對第三人效應的影響.“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8]盧家銀崔明伍.(2008,November).新聞媒體在利益表達中的困境.“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9]劉暢鄭宇鈞.(2008,November).從視覺修辭的角度看奧運紀錄片的“球土化”策略.“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0]呂芳雅.(2008,November).中國電影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分析.“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1]孫旭培.(2008,November).新聞改革研究:專業精神與學術規范.“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主題演講,上海.

[12]唐建英.(2008,November).《視聽媒體服務指令》與歐盟新媒體內容規制初探.“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3]滕育棟.(2008,November).“用說話”:中國新聞史寫作中的“加法”與“減法”.“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4]童兵.(2008,November).研究生:新時期新聞科學發展創新的生力軍.“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主題演講,上海.

[15]溫海玲.(2008,November).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組織傳播學研究的變遷――對新聞傳播視野下組織傳播學術論文的歷時分析.“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6]吳歡.(2008,November).從中國老年網站的建設看虛擬社區的發展――以中國的老小孩網站為例.“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7]肖云帆.(2008,November).媒體力量在國家形象對外傳播中的應用――漢諾威、愛知與上海世博會實證分析.“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8]陰良.(2008,November).社會控制對新聞生產的差異性影響――以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報道傾向為分析視角.“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19]喻國明.(2008).傳播的語法革命和傳媒競爭力構建.傳媒觀察,1,15-17.

[20]張震.(2008,November).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界關于新聞客觀性的研究述評.“第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入選論文,上海.

篇(4)

1.試談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歷教育課程設置

2.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理論素養養成策略——以文學理論教學為例

3.以市場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淺析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

5.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6.漢語言專業的本科教學必須把語言本體課列為必修課——對漢語言專業課程設置的一點看法

7.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探索

8.論“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相關問題——以湖南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9.外國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發展特點簡析

10.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略

11.對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思考 

12.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漢語言文學本科教學研究

13.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 

14.以應用型為主旨,創新本科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創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層次、規格和途徑

17.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芻議

18.大眾化條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分型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以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為例

19.問題與出路——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漢語言本科專業留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課課程設置淺議

21.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思考

22.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問題探討

23.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類課程評價體系改革探究——以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為例

24.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對策思考

25.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探討

26.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27.致力于本科教育國際化 上海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教育高地介紹

28.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競賽教學模式”初探

29.“漢語言(對外)”本科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30.強化論文題目的科學性引導——淺探提高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有效性的途徑

31.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精品師范專業建設的思考

32.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為例 

33.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改革探究 

34.淺談漢語言本科(雙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 

35.論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寫作類課程教學 

36.試論基礎文科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普通本科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為例

37.應用性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第二課堂深化建設淺析

38.新疆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專業教學改革發展比較研究

39.三級訓練: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綜合模式——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40.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寫作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41.“轉型”大勢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師范學院為例

42.漢語言本科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以萍鄉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為例

44.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45.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對策——以欽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為例

46.新建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工作的困境與對策——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47.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48.新疆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古代漢語課程設置調查分析

49.高師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科能力標準研究

50.論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學應用型評論人才的培養——以梧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51.在探索中開拓 在改革中前進——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顧

52.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外閱讀研究(一)——以懷化學院2009至2014級“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為例 

53.淺析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

54.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專業漢語實踐性教學體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課教學與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課教學為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學類二級學科教學團隊優化——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研究個案

57.新建本科院校應用性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以運城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

59.論新建本科院校文學類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研究個案

60.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中韓聯合培模式研究

61.培養開放教育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的實證研究

62.開放教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現狀探究——以漢語言(雙語)本科專業“語言教學論”課程為例

63.工科院校中文專業本科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調研分析——以某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為例

64.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代文學閱讀教學改革

65.論教育學院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的去專業化傾向

66.應用型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征與人才培養定位問題

67.中國高等院校特色學科大觀(十一) 上海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教育高地

68.關于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69.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考察與建議——基于對非211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的分析 

70.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為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72.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略

73.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應對高校轉型發展態勢——以陜西省地方本科院校為例 

74.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外國文學課教學中的“立體模式”及其運用

75.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76.提高創新教學意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語言學概論、漢語專題課教學體悟

77.國家重點學科與本科專業內涵建設的模式及啟示——以西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78.加強漢語言專業學歷教育,推進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發展

79.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趨勢為視角

80.簡論國家安全視界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昆明學院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國文學教學為例

81.關于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造中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學院為例

82.關于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

83.河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特色專業建設之探索

84.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

85.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學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漢語言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策略

87.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課程設置改革方案  

88.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89.關于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

90.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探討

91.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中韓聯合培模式研究

92.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對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

94.“漢語言(對外)”本科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95.河南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特色專業建設之探索

96.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97.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98.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探索

99.高師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科能力標準研究

100.提高開放教育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構想

101.關于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102.漢語言專業的本科教學必須把語本體課列為必修課——對漢語言專業課程設置的一點看法

103.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104.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為例

105.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簡

106.再談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

107.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基本能力評估與指導

108.問題與出路——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淺談漢語言本科(雙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

110.海南大學新增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制4年

111.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112.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外國文學課教學中的“立體模式”及其運用

113.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

114.對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思考

115.試談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學歷教育課程設置

116.漢語言本科專業留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課課程設置淺議

117.漢語言本科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

118.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析

篇(5)

論文摘 要:閱讀名著,是學生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結合初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的現狀,積極探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初中語文作為基礎語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開拓視野,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陶冶情操,進而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完善的人格。但是從當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情況上看,閱讀教學效率較低,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眾文化的沖擊下,新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語境對傳統語文教育尤其是閱讀教學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語文教師應該擔負起教師的光榮使命和職責,要勇敢地面對這一挑戰,并勇敢地承擔起傳承優秀文化、建構學生人格、培養語文素養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是讓學生吸取人類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華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文學名著,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完成語文教育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下面,筆者對當前初中名著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存在的困境 

 

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積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文學名著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必要環節,是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1.重視程度不足,閱讀量不夠。意識是思想的先導。人們只有在意識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當前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存在這樣的狀況,即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學生閱讀量不夠。這是當前初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生的名著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影響到了初中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畢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文學名著閱讀并沒有成為考試的重點,課文對文學名著的收錄只是一些章節和片段,無論是量還是度,都是不夠的。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變得無足輕重,部分教師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學名著閱讀的教學,而只是以課本的文本閱讀教學為主。 

2.閱讀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閱讀是為了擴充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個人的素養。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也是如此,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和文學素養。但是,前提是學生的閱讀理解必須透徹,必須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必須能夠吸取其中的文學和文化精神的內涵,否則閱讀就不會起到任何效果。同時,在閱讀理解的問題上,初中生也必須具有個性化的理解,必須要經過個人經驗的建構,這樣才能夠將人類的文明、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轉化為自身的知識。但是,當前的初中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時,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或者他人的觀點,這必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產生消極影響。 

二、解決的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筆者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以下對策: 

1.教師轉變角色,將名著閱讀教學常態化。我們知道,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很難有專門的時間來閱讀文學名著,教師也不可能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文學名著的閱讀教學。畢竟,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有大量的文學名著,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可能進行大量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但是,如前所述,文學名著閱讀是必須進行的。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即不應該以文學講述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閱讀導師的身份出現,從對文學名著的解讀,轉變到對文學名著的介紹,讓學生在教師的介紹之下,對文學名著產生興趣,然后讓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閱讀。而這樣的方式應該是要常態化的,不是一兩次課后作業能完成的。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通過每周一個問題設置的形式,如:關羽為什么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火燒赤壁對三國局勢的影響是什么,等等。同時,將文學名著的閱讀和作文寫作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以此加強學生日常對文學名著的閱讀量。 

2.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不是為了向學生解讀文本,不是為了向學生講述文學名著的內容,更不是講述文學名著那些經典的故事情節。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們的教育向來提倡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師教學要關注的。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個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教師應該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和理解能力,避免閱讀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機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小說中的“英雄好漢”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觀,是否符合“正義”的化身的標準。學生在認可梁山好漢的造反精神的同時,也要反思他們也有濫殺無辜,甚至吃人肉這樣野蠻的行徑。這些理解都需要學生個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贊英雄”,這不利于學生客觀地看待小說人物和社會背景。 

 

三、結束語 

文學的力量是強大的。閱讀文學名著,是學生不斷吸取文化和文學精髓的主要途徑,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勇往直前面對人生的原動力,是培養學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名著的閱讀時,一定要注意處理好學生閱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余應源主編.語文教育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篇(6)

關鍵詞:新媒體;文學;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11-0022-02

文學理論課程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作為大學中文系的核心課程之一,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時,文學理論作為一門理論課程,其本身的理性色彩和邏輯性,又使得以感性見長的中文系學生理解起來頗費力氣。鑒于此,文學理論課程在教學實踐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急需改革,以適應新媒體時代文學理論的教學要求。

一、文學與文學理論面臨的危機

首先,文學的危機。文學在當今的新媒體語境下,已然陷入了危機,甚而有學者直接宣稱文學死了。認為經濟、政治、技術全球化的力量和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新媒體的發展,正使現代意義上的文學逐漸死亡。的確,隨著廣播、電影、電視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印刷文學曾是其中一種主要途徑的過往的經典文學時代已經終結。當下,在全世界,不論是好是壞,越來越多扮演這一文學角色的,變成了廣播、電影、電視以及互聯網。甚而至于有的情況下,人們去閱讀書籍,僅僅因為他們先看了已然由文學改編成的電影、電視。雖然印刷的書還會在很長時間內維持其文化力量,但它統治的時代顯然正在結束,新媒體時代正在日益取代它。這是一個由新媒體統治的新世界的開始,文學的危機已然出現。

其次,文學理論的危機。面對社會轉型后新的媒體環境,文學理論面臨著諸多危機。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今天的社會生活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我們生活其中,說陌生是因為這樣的生活離慣于生活于書齋中的我們太遠,我們未曾遭遇過、經歷過。文學理論面對的是活生生的、鮮活的社會生活,是作家的創造活動及其成果,即文學作品。而當下的文學理論顯而易見無法駕馭這些,它只是高校中文系的必修課,文藝理論學者的自我與陶醉,既不能對轉型后的社會生活予以回答,也不能對轉型后的文學實踐予以評判,文藝理論陷入深深的危機中。

二、文學理論教學的困境

當下,不僅文學與文學理論面臨著危機,文藝理論的教學亦存在著諸多問題,面臨困境。

(一)理論教學脫離實際

傳統的教學是一種平面的知識傳授模式。它只強調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與灌輸,不重視已經改變了新一代的感知經驗和方式的新媒體環境。目前的學生大多依靠新媒體虛擬經驗成長起來,他們的閱讀習慣、感知方式和趣味取向很多是由新媒體環境塑造的,音樂、圖片、影像、草根新聞、游戲升級、穿越小說等,是新一代新媒體公民的興趣所在。在這種環境下,僅僅強調理論教學的傳統性、理論性,而不與新媒體技術的嫁接是不行的,需要把兩者充分融合在一起。

(二)重視教學的理論性,忽視教學方法

文學理論課程內容極為豐富復雜、邏輯性與思辨性突出,許多理論內容與知識學生掌握起來較為吃力,理解起來較為困難。而傳統的文學理論教學只把學生當做一個不相關的客體,無視他們的情感存在,無視他們是有自己理解力的獨立個體。其實,文學理論教學應該力求挖掘學生們的潛能,關注他們的興趣,關心他們未來的生存。這樣看來,文學理論實踐教學的改革還停留在課堂教學分析或教學法的革新上,缺少整體性和立體性的改革思維。如果不考慮新媒體環境因素對于學生感知方式和審美趣味的影響,任何單一維度的教學法都是不會產生真正的實踐效果的。

最后,重視專業教學,忽視就業選擇。傳統文學理論教學只關注是否正確地傳遞了理論信息與內涵,不關注學生在未來畢業之后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傳統教學的評判標準就是只要把專業知識教好就行,實際上,一個學生未來更長的路是走出校門該怎么生存的問題,這才是人生第一要務。所以,文藝理論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適應社會相關能力的培養尤顯重要。無論學生畢業后考研究生、公務員,擔任中學教師、文秘,還是做個自由,都需要把就業的需求和日常的理論教學相結合。目前看來,我們日常的文學理論教學缺乏的正是這些。

三、文學理論教學改革的實踐嘗試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經驗中存在問題,問題中蘊涵契機。我們應該清楚經驗中的問題,并根據新媒體環境這一根本現實因素展開解決問題的思路。實踐的當下性、價值性、自由性和功用性,決定了文藝學實踐教學設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豐富性、自由性和新的趣味感知能力,引導其自主地融入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學現實,并保持應有反思意識和批判力。文藝理論教學要努力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文藝學教學與當下社會現實、文學現實及大學生的學習現實結合起來,相互融通,合理統一。

(一)注重文學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當下性

文學理論要密切關注當下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消費實際問題。新媒體環境下的文藝學實踐教學,必須充分注意媒體環境對于學生感知方式和趣味取向的制約和影響,文學理論的活力在于與現實的緊密聯系中。理論的確是死的東西,但是,它必須脫離死的、僵化的刻板概念,成為一種指導文學活動與文學實踐的工具,它必須也必然與當下的社會問題緊密相連,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話語體系。在文學理論課程的講授中,克服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和僵化的教學模式,時時注意與當下現實生活與文學創作的緊密聯系,使之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實用理論。

(二)注重文學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歷史語境

在傳統的文學理論教學中,更多的是強調文學理論的內在邏輯性與思辨性,在概念、范疇、判斷、推理、邏輯中生存,并不太注重歷史感。而真正的理論都是產生于特定的語境中的。今天,新媒體時代的文學理論也有自己特殊的語境。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今天,一些非審美的服飾、家居、飲食、環境和廣告等日常生活方式納入到其視閾中,并帶來了研究方法的轉向,當代日常生活審美化現象的研究尤其關注社會文化語境等問題。開辟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學理論課程教學的新模式,是新的歷史語境下的必然選擇。傳統文藝學課程教學存在師生信息源不對稱、價值坐標不統一、課堂內外的熱點不同步、感性理性不協調等困境。文藝理論教學利用新媒體環境這一現實因素,堅持信息同源、熱點統一和知識建構的感性化,使得理論的實踐性與網絡信息環境充分結合,從而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理論教學的新模式。

(三)打通學科之間的關聯

文藝理論的實施者和接受者都是人,馬克思說過,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的人,而是處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是說,人的社會性決定其必然與他人建立社會關系。所以,打通學科之間的關系也勢在必行。文學理論研究的視閾是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導致了文化領域的重大變革,新媒體環境影響傳統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和學科范式,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文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成為了當務之急。融合體現在理論講授與學生實踐的緊密結合,理論是實踐中的理論,實踐是理論下的實踐。這種結合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而且體現在課內與課外。融合是體現為學生實踐與新媒體環境的契合,實踐是新媒體環境中的實踐,新媒體文學現實是理論實踐視野中的現實。使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同步化,開放的、多元的實踐內容設計以及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開發一套符合網絡時代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整合了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了網絡答疑輔導系統,資源共享,方便學生自學、交流、提問,從而實現理論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同步化。連接好文學理論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的關系,社會實踐教學內容的容量設計和課時比例分配。致力于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實踐教學模塊方式。使經過優化的實踐教學模塊,不僅包含傳統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還包括邀請媒體負責人參加網絡座談會,邀請專家為學生分析文學現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文學現實中,并加強了文學理論教學與文聯、作家協會、文藝批評家、平面媒體等的聯系。

總之,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應該扣緊時代的脈搏,把艱澀難懂的理論變成學生理解文學、把握生活的利器,為學生以后融入社會提供生存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美]希利斯?米勒;秦立彥譯.文學死了嗎[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童慶炳.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當下文學理論的危機及其應對[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篇(7)

近兩年,我一直擔任我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業余本科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和當前社會上用人單位對學員應具備的較高公文寫作能力的實際需要來看,本人覺得在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業余本科開設這門課程是非常必要的。我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業余本科的學員大多是中小學教師,企事業單位辦公室行政人員、文秘等,他們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都有寫過應用文的經歷,工作實踐也讓學員們知道并明白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寫作中他們寫出來的各種公文總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在現實社會中,無論是企事業單位招聘辦公室行政人員還是新聞單位招聘記者都是需要具有寫作特長的人才,這些人才單位往往會優先考慮。國家各級機關的公務員錄用考試,其中的《申論》是對考生的寫作能力方面有具體的要求。所以,為了應對崗位工作的需要或者提高自己的公文寫作能力決定了他們對于盡快掌握公文寫作從而勝任本職工作有了緊迫感。那么,如何讓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的公文寫作知識,又能有效地提高學員的公文寫作能力是《應用寫作》教學中面臨的一個問題。

二、成人教育應用寫作課程面臨的教學困境

1.知識點多但安排課時少

近兩年,我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業余本科的《應用寫作》課程都是選用山東大學出版社叢曉峰主編的《應用寫作》這本教材。這本教材共分為八章,共涉及緒論、行政機關公文、事務文書、經濟文書、法律文書、新聞文書、日常應用文寫作和學術論文等方面知識,覆蓋面廣。由于學院考慮到學員的實際情況,采用面授和自學結合的方式,課時安排不斷壓縮,為每周3學時,共上10周,其他時間讓學員自學,這樣就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全面詳細地講授。教師只能選取一些在實際工作中經常要用得到學員畢業時必須要寫的論文等章節作為重點來講授,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員對學習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教師沒有成就感,不愿意承擔成人教育的相關課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并且有部分學員的功利性強,都是沖著混個文憑這個目的而來的,經常都會出現這種想來上課就來,不想來就不來的現象。

3.學員寫作基礎薄弱

一方面,由于學員的學歷水平不高,文化素質比全日制在校生要稍遜一籌、書寫能力比較弱,表達能力差,存在錯別字現象,句子不通順等書面表達問題。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常用的文體如通知、請示、報告、計劃、總結等的寫作格式掌握不透,經常犯一些錯誤。

4.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我院的多媒體教室緊張,而我院中文系的業余學員人數較少,往往只能安排到普通的教室授課。教師授課只能是傳統的黑板、粉筆的課堂理論講授。主講一些重要和常用公文的概念、特點、分類、結構形式、寫作方法等,再找一些例文寫在黑板上進行分析,最后布置作業。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本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也很難讓學員認識到應用寫作的重要性。

三、成人教育應用寫作課程教學走出困境的對策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

我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本科的業余成員大部分是中小學教師,企事業單位辦公室行政人員、文秘人員等,最終我選擇了常用公文寫作中的公告、通告、通知、通報、決定、會議紀要、請示、報告、批復、函等文種;事務文書寫作中的計劃、總結、調查報告、簡報、會議記錄、會中制度等文種;新聞文書中的消息、通訊、新聞評論和學術論文等文體作為授課的重點難點來精講。

2.調動學習熱情、培養學員的興趣

應用文寫作格式多種多樣,容易混淆。教師授課主要講述各種文種的結構格式、寫作方法等知識要點,學員在學習時會感到非常乏味,也很難記清楚各種常用公文文體的格式要求。因此,我們在授課時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努力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并多找一些在實際工作中常碰到的公文為實例,讓學員們從具體的公文中歸納出各種公文文體的規范的格式和寫作要求。

3.引進多媒體,創新教學手段

在課堂上講一些常用的公文寫作,如有多媒體,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常用的公文寫作范文和寫作格式上有毛病的例文,這種演示比教師泛泛講要生動得多。有多媒體的支持,再結合教師的點評,可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應用文寫作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和生動活潑,這樣既減少教師大量的板書時間,又增加了課堂講授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 日韩 欧美 成人 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免费观看mv大片高清|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视频|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性欧美视频videos6一9|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欧美熟妇的荡欲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国产av麻豆mag剧集| 中文在线中文资源|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а天堂中文在线新版|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又爽又黄无遮拦成人网站|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性xxxxfreexxxxx欧美牲交|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色图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