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11: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合同管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采購管理信息化最具影響力品牌獎
每年,有將近6800億元的采購項目應用一采通采購平臺進行管理與日常采購業務的運營,包括網上尋源、電子招投標、詢比價、競價、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分析、訂單協同、集中采購、集團化管控等全采購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北京網達信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網達信聯)旗下品牌一采通,以“讓企業采購管理不再困難”為使命,始終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最專業、最優質的采購信息化管理系統,例如企業級的電子招投標、電子采購管理系統、電子采購軟件/解決方案、電子采購平臺等。而不斷提升企業電子采購應用價值,正是網達信聯十幾年來持續努力希望實現的愿景。
從1999年發展至今,一采通始終領跑著企業電子化采購管理,服務于鋼鐵冶金、能源化工、家電電子、機械制造、交通運輸、汽車、醫藥、紡織等多個行業。在全球領先企業中,每年,有將近6800億元的采購項目應用一采通采購平臺進行管理與日常采購業務的運營,包括網上尋源、電子招投標、詢比價、競價、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分析、訂單協同、集中采購、集團化管控等全采購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可以說,一采通見證了中國企業采購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和演變,并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2001年,一采通電子招投標系統被北京鐵路局應用,成為電子招投標國內首次在超大型企業應用;2002~2006年,一采通推動電子采購系統成為企業談判定價的提升軟件,并且被應用于彩虹、中國華電、聯想集團等大型央企和大型集團化企業;2007~2009年,一采通電子采購系統作為企業采購管理提升的解決方案,幫助500強企業實現采購管理提升;2010年,一采通形成完整的電子采購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了采購業務的集中管理;2012年,一采通形成了專項細分的電子采購系統方案,獲得更多優質企業的認可,被廣泛應用于采購尋源、采購流程優化管理、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集中采購、集團采購管控等,而中材集團、中國南車、新礦、宣鋼、萊鋼、中國西電等500強企業也成為一采通的客戶。
關鍵詞:電子簽章 合同管理系統 法律效力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04-02
一、合同管理系統的流程及電子簽章的重要性
在研究合同管理系統的過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合同執行的各個環節,及其相應模塊功能分析和業務處理,確保合同管理系統的流程能夠順暢執行,各層級之間能形成有效的關聯與互動關系。研究多數合同系統的功能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合同文本處理、合同審簽流程、電子簽章生效、合同執行與付款、合同變更與終止等業務模塊。
第一:合同文本處理。合同管理系統的合同數據的唯一入口,用戶可根據系統既定的合同模板規范,在系統中準確填報合同基本信息。生成合同文本的過程可以手動錄入合同的必要信息:包含合同甲乙上方信息,合同標的,合法規定的相關合同的交付時間、交付物形式、付款形式及付款要求、合同驗收標準、知識產權規定等。根據合同的不同形似可以選擇不同的合同模板,其中合同關聯信息以附件形式上傳。對于合同文本處理部分,通過錄入信息轉化為合同模板內容,并支持生成word、pdf合同文本及導出操作等。
第二:合同審簽流程。合同審簽流程實現合同信息的電子化審批過程,要做到合同審定環節的可定制,審批順序可調整,合同審批過程可監控,處理意見可追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雙向審批過程,合同審批人員需要根據具體法人單位的管理特點設定審批環節,每個審批環節均可以查閱合同文本信息,供審批人做出審批判斷。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可以進行逐級審批,審批流程結束合同可以進行電子簽章。
第三:電子簽章生效。電子簽章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確認性。在線合同要求甲乙雙方均可以使用電子簽章,保證合同在線文本的有效性。甲乙雙方的企業信息需要利用工商、金融渠道進行信息的企業信息的認證,并獲得電子簽章密鑰介質。通過合同管理系統對于簽章時間控制,避免甲乙上方同時操作同一份合同。簽章完畢的合同作為有效合同文本被保管成PDF格式文檔,可以被調閱、下載、跟蹤文檔變更。
第四:合同執行付款。合同的執行過程中必然有時間約束、合同交付內容及質量、合同款項的支付等新信息。信息化系統可以根據客戶在合同管理系統中錄入的時間、費用等信息對于合同執行進行管控和約束。除此之外,要對約束條件進行集中分析,要對合同的交付內容進行分析,時間不能早于合同起始時間,或晚于合同終止時。
第五:合同變更與終止。根據合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可預知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合同或終止。需要變更合同時,需申請合同變更申請,并由雙方確認變更后的合同條款。雙方單位進行確認并同意后,可以啟動合同審簽流程,保證變更后的合同真實有效。
二、電子簽章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電子簽章是保證合同有效性的核心。電子合同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電子簽章的設計與實現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安全,書面合同需要由當事人和負責人簽章、蓋章,以便讓雙方識別是合同責任人,認可合同內容的同時確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靠技術手段識別電子合同簽章人的真實身份,保證電子合同的安全性和真實性,是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系統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電子合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具備有效的法律依據。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電子簽章合同要結合法律相關要求,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確保電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同時,提高其社會影響力。第一,要從立法方面承J電子合同具有合法的書面效力,提升其在法律條款中的價值,解決電子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第二,要集中解決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問題。通過我國《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钡姆治觯軐ο嚓P內容進行理解,也就是說,電子合同一般不具備傳統概念下的書面正式文本,同樣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伴隨著電子簽名法和新《合同法》的使用,從法律上給予電子簽名以充分的認可,對電子合同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行證明和鑒定。
確保使用電子簽章企業的合法性。使用電子簽章進行合同簽署的企業必須具備正式法人合法經營權,即營銷執照??梢酝ㄟ^工商網、全國征信網等進行企業網站進行實名認證后,具有企業主體的法律經營主體的認可。通過上述方式進行認證的企業,可以獲得唯一識別身份的CA密鑰,確保電子簽章使用企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電子簽章技術分析和應用
1.電子簽章技術內涵
電子簽章技術是傳統印章圖片的升級版,建構一個區別于所有實體印章的印章機制,保證整個合同簽署過程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從技術上講,電子簽章,泛指所有以電子形式存在,依附在電子文件并與其邏輯關聯,可用以辨識電子文件簽署者身份,保證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簽署者確認電子文件所陳述事實的內容。從廣義上講,電子簽章不僅包括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非對稱性密鑰加密”,也包括筆跡辨別、指紋識別,以及新近出現的眼虹膜透視辨別、面紋識、DNA識別等。目前,最成熟的電子簽章技術就是“數字簽章”,它是以公鑰及密鑰的“非對稱型”密碼技術制作的電子簽章。我們通常所說的電子簽章也是指數字簽章。運用一種名為“非對稱密碼系統”(Asymmetric Cryptography)的技術來對發文者的電子文件作加、解密運算,其目的是使收文者可確定電子文件的發出者是誰、該電子文件在傳輸中未遭篡改并保證發文者不能否認其發文的行為。
電子簽章廣泛應用,借助實體密鑰能保證合同管理系統簽章流程的完整度。電子簽章用戶在電腦中使用CA認證證書控件,保證U盤結構和PIN碼之間的對應關系,也能有效實現簽章管理及簽章程序。電子簽章合同管理技術遵循的規范主要包括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SSP02算法、R.Rivest-A.Shamir-L.Adleman算法以及散列算法等。
2.電子簽章技術特征
電子簽章之所以應用效果符合時代需求,主要是基于其內部數字化參數結構的有效性和科技性,能提升整體運行結構和運行參數的完整度,確保印章管控系統貼合實際需求,確保整體管理層級和管理需求得到滿足。
第一,電子簽章技術主要是基于公鑰基礎設施建立起來的,能保證文件的真實性和安全完整性,并且由于電子簽章的唯一性特征,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旦雙方利用電子簽章進行合同簽訂,即時生效后,就產生不可抵賴性,真正實現了印章圖片的業務數字化。第二,電子簽章技術在運行過程中,借助密鑰介質實現簽章權限的有效運行,只有掌握和了解密碼的人員才能有效使用該U-key的介質進行簽章。第三,在實際項目運行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印章對整體系統進行集中驗證,一旦文檔出現了篡改和惡性變動,都會對時間和具體改動條款進行歷史痕跡標注。第四,在應用電子簽章技術的過程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從而能保證其簽章行為克服空間障礙。由于沒有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簽約的方式能實現最便捷有效的執行。第五,基于電子簽章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實際技術運行時能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和確認,并且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電子簽章使用人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現階段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開展,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用戶間的合作不斷加深,合同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網絡交易雙方來說,如何確認對方的身份真實可信,如何確認對方發來的電子合同真實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不可抵賴性是首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人們在使用合同管理系統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電子簽章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本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提出了電子合同的安全需求,闡述電子簽章通過數字證書保證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實性和合法權益。目前合同管理系統根據業務流程的要求,能夠提供電子簽章功能。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同文本及審簽處理,確保能對不同合同進行統一或者個性化的審簽流程。合同訂立雙方均能夠獲取到有效的電子簽章介質,能在標準化合同管理運行流程中有序執行。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啟動電子簽章后,買方和賣方要對自己的相應行為進行合同文本的確認,雙方能看到完整的合同文本,完成了對相應合同條款進行集中審定之后,可以進行電子簽章操作,避免合同操作的重復性。買賣雙方能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進行集中的合同信息管理與執行,從而提升整體管控結構和管理層級的有效性,并且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利用電子簽章技術進行合同簽訂,也能有效提高整體項目運行系統的有效性,也滿足了電子商務無紙化的辦公需求,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于企業來說是資本的節省,效率的提升。
結束語
本文以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系統中的使用方法、法律依據、技術實現方式為核心內容,對標準合同以及協議合同建立過程中,要對合同文本進行電子簽章的運行方式要符合實際需求。
總而言之,合同管理系統結合了電子簽章技術,在提升合同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時,確保電子合同簽章的操作技術和流程滿足實際需求,真正實現合同簽訂方式和運行模型的最優化。將電子簽章技術應用到合同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企業綜合管理能力的同時,更能有效增強企I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敏,趙艷,王?,幍?基于數字簽名和數字水印技術的電子簽章算法研究[J].河北工業科技,2013,29(03):149-154.
[2]朱建偉,楊丙洲.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合同管理平臺開發與應用[J].天津冶金,2015,36(05):47-49.
[3]何欣.電子商務立法的兩個基本問題--淺論電子合同及電子簽章[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3):33-36.
[4]羅清彩,電子合同課題組.基于電子簽章技術的電子合同平臺設計與實現[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18(03):78-80.
[5]謝漢天.工作流Petri網建模在電子合同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9(10):65-68,72.
[6]王昕.網絡環境下企業間運營模式優化探討--基于電子合同服務平臺[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10(10):8-10.
[7]高瑾.B To C 電子合同若干問題研究――當當網千人維權案引發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3.
[8]張飛,肖剛,程振波等.基于時間戳服務的電子簽章驗證方法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4,37(03):300-305.
病歷作為一種重要的證據材料在訴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醫療糾紛、交通事故、工傷等人身傷害案件中,其作為核心的證據材料對案件的審理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隨著電子病歷的普及應用,電子病歷取代傳統紙質病歷將成為必然趨勢,但電子病歷畢竟是新事物,其證據特征與傳統紙質病歷存在著很多的差別。因此,本文通過系統的比較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的證據特征:一是證據的合法性比較,二是證據的客觀性比較,三是證據的關聯性比較,四是證據的質證、認證比較,以期在司法實踐中能正確的評價和運用電子病歷。
一、電子病歷和傳統紙質病歷作為證據的合法性比較
(一)傳統紙質病歷的證據合法性
傳統法律主要依賴書面形式作為法律行為的表現方式,并直接依賴有效的書面形式作為證據基礎。傳統紙質病歷是以文字、符號、圖案等表示的內容來證明案件待證事實的書面材料。首先,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章第42條明確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1]。傳統紙質病歷如實記錄了患者的病情和診療經過,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故符合證據的定義要求。其次,我國法律關于書證的定義包含原件和簽字兩項基本特征,傳統紙質病歷具備了書證的兩項基本要求,故符合法律規定的書證的要求。再次,在我國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傳統紙質病歷一直就是以書證的形式進行運作的,并得到了司法界的一致認可。因此,傳統紙質病歷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2]。
(二)電子病歷的證據合法性
雖然電子病歷在實踐中已經廣泛應用,但在技術上,電子病歷目前尚不能完全實現書證的簽字及原件要求。這就對法律中以書證為基礎的證據體系產生了挑戰。電子病歷是否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我們先看看關于電子證據的規定。目前,我國有關電子病歷的法律規范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下簡稱《電子簽名法》)、《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等。本文認為,《電子簽名法》《規范》的出臺確立了電子病歷的合法地位,使電子病歷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
1.電子病歷的定義符合《電子簽名法》規定的數據電文的技術特征
《規范》第3條規定:“電子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圖形、數據、影像等數字化信息并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3]。從以上法規對電子病歷定義的規定可知:第一、電子病歷的基礎是計算機信息系統;第二、電子病歷以數字化信息形式存在、運行。《電子簽名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根據其規定,第一、數據電文使用的是電子、光學、磁或者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手段方法;第二、數據電文的實質是各種形式的信息。據此,從技術特征看,電子病歷具備數據電文的技術特征;屬《電子簽名法》規定的數據電文[4]。
2.調整電子病歷的《規范》具有上位法依據
《立法法》第71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5]?!峨娮雍灻ā返?5條規定:“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規定的部門可以依據本法制定政務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具體辦法”。而《規范》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解決數字化的病歷如何實現傳統紙質病歷的功能。因此,本文認為,從立法目的角度看,《規范》的上位法首先是作為部門規章的《電子簽名法》,《規范》屬于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其有上位法依據。
3.現有法律法規沒有禁止電子病歷的應用
首先,《合同法》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雖然《合同法》沒有把醫療合同規定為典型合同,但在總則中確認了合同自由原則,所以醫療合同當然就是《合同法》承認的一種非典型合同。因此,醫療合同可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而病歷作為醫療合同的重要表現形式,其可采用數據電文的表現形式。
其次,《電子簽名法》第3條第3款以列舉和概括的方式規定了民事活動中禁止使用電子文書的4種情形,主要包括人身關系、不動產權益轉讓、公用事業服務和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等,但沒有對醫療活動中使用數據電文即電子病歷予以禁止[6]。
再次,當事人意思自治,是民事法律中的一項基本原則。通過電子形式進行民事領域的活動,在本質上與一般的民事交易活動并沒有區別。因此,同樣應當遵循意思自治原則,即:當事人可以自主約定是否使用數據電文、電子簽名。對此《電子簽名法》第3條第1款給予了立法上的確認,電子病歷的應用也應當依此規定[7]。
綜上,《電子簽名法》、《規范》等法律規范確立了電子病歷的合法地位,電子病歷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
二、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作為證據的客觀性比較
(一)電子病歷記錄更貼近病情和診治的事實
1.電子病歷的時效管控性更強
臨床上關于病歷的書寫具有嚴格的時限要求,例如:急診病歷的就診時間記錄應當具體到分鐘,入院記錄、再次或多次入院記錄應當于患者入院后24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應當在患者入院8小時內完成,手術記錄應當在術后24小時內完成等規定。諸如此類的時效規定在《病歷書寫規范》中十分常見。但傳統紙質病歷書寫,很多時候都不能按照《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完成。一方面,由于醫護人員日常的工作量大、病歷書寫效率低,就很難嚴格的按照規范要求來書寫病歷。另一方面,醫護人員的病歷書寫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監管。因此傳統紙質病歷在時效管控上存在缺陷。
與之相比,電子病歷的錄入不同于傳統紙質病歷,具有更好的時效管控性。一方面,電子病歷改善了醫護人員的書寫病歷的速度,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書寫效率。另一方面,電子病歷系統自身擁有良好的監督機制,能監督醫護人員按時完成病歷。電子病歷系統,將《病歷書寫規范 》規定時限編寫進了病歷的計算機系統程序中。醫護人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錄入相關的病歷記錄。如果超過相應的期限系統將自動關閉,病歷將無法錄入。對于超時限的病歷,只有經管理科室(如信息科)的再次權限允許后才能予以補記錄,并且這種補記行為將被記錄于計算機系統中。在實踐中,許多醫院將此作為醫護人員晉升、評優的考核指標之一,督促醫護人員按時完成病歷。
2.電子病歷良好的時效管控性,保障病歷書寫更貼近病情和診治的事實
一方面,因為傳統紙質病歷對病歷書寫的時效管控較差,導致很多臨床的醫護人員未能按照《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病歷記錄。當再次補記錄的時候,醫護人員經常就會因為間隔時間太久,而遺忘了疾病診治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細節,使記錄的病歷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而電子病歷憑借其良好的時效管控性,避免了因延遲記錄而產生的細節信息遺忘,保證病歷的客觀性、完整性。
另一方面,病歷資料作為證據材料,在醫療糾紛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工傷案件中起作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傳統紙質病歷常沒有按規定的期限完成病歷,就可能留有足夠的時間,給案件中各方勢力滲透進來干擾病歷書寫,從而影響到醫護人員病歷內容的記錄,導致病歷內容與事實的偏差,甚至是病歷記錄的完全失實。而電子病歷憑借其良好的時效管控性,避免了外界利益的不良導向對病歷客觀真實性產生影響,保障了病歷的客觀書寫。
(二)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相比更不易篡改
1.電子病歷充分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查詢與監督,更不容易篡改
傳統紙質病歷的查閱具有很大的封閉性。當患者及其家屬需要查詢相關病歷資料的時候,需要得醫院相關科室(如醫務部)的批準,才能得以調閱和復印,患者及其家屬不能便捷的查詢到自己的病歷內容。而采用了電子病歷之后,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通過相關的電子設備直接查詢到自己的病歷資料,時時刻刻監督醫護人員的病歷寫作。因此醫護人員不能任意操作更改病歷資料,保證了病歷內容的客觀真實性[8]。
2.電子病歷在醫療系統內相互共享、監督,更不容易篡改
傳統紙質病歷只保存在就診醫院,如果病人轉院治療則需要重新進行檢查。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也給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dylw.net痛苦,而且還使得相關病歷的連續性中斷,不同醫院病歷不能相互印證。而采用電子病歷后,這些不足都得到了改善。病人在各個醫院的診治結果可以通過醫院之間的計算機網絡或病人隨身攜帶的健康卡(光卡和IC卡)來傳輸。病歷的共享不僅給醫療服務帶來極大的方便,同時更有益于不同醫院之間醫護人員的相互監督。
3.電子病歷采用“雙檔雙改”的管理模式,更不容易篡改
傳統紙質病歷僅采用紙質存檔的方式管理病歷,而電子病歷則采用紙質檔和電子檔雙向存取的方式。若需要修改病歷,必須予以同時修改紙質檔和電子檔,即“雙檔雙改”。故增加了修改的難度,提高了病歷的可信度。
4.電子病歷容易鑒別其真偽,更不容易篡改
由于傳統紙質病歷都是通過手寫錄入,其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和動態性較差。所以,傳統紙質病歷一旦被修改或者新增了部分內容也很難被發現。與傳統電子病歷相比,電子病歷篡改后,更容易鑒別其真偽:一方面,電子病歷關聯、動態、自動的時間和痕跡記錄,使每次修改和新增內容都會留有時間記錄和痕跡。另一方面,電子證據作為數據信息的一種,一旦經過修改或新增,就會留下比書面文字信息更多檢驗方法。通過這些數據信息檢驗方法(例如:可以通過檢驗電子病歷的生成、存儲或傳遞該數據電文的辦法的可靠性;保護信息完整性辦法的可靠性;鑒別發端人的辦法;根據電子病歷形成的時間、地點、對象、制作人、制作過程及設備情況;明確電子病歷所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可靠,有無偽造和刪改的可能),得到這些計算機數據的分析報告和鑒定結論之后,再結合有關當事人(主要是錄入、發送該信息及負責發送該信息的人員)的陳述進行審查對比,就可以鑒別其真偽。因此電子病歷相對于傳統紙質病歷而言,更容易判斷其真偽性。
(三)電子病歷中更多的引入客觀原始的病歷資料,更具客觀性
傳統紙質病歷所記錄的內容并不完整。其并未按照病案管理的初衷,將所有患者相關資料都集中到病案中進行統一保管。例如:X線片,病理切片、涂片,CT、B超、核磁等各種檢查資料,圍手術期監護,透析治療,康復治療等各種檢查治療獲得的大量的信息均被保存在病案之外。進入傳統病案的只是簡短的報告或是部分簡略的影像資料,有的病歷除了醫囑和病程日志,沒有其他任何具體資料記錄到病案中。具體信息資料被分散保管在各專業部門或被丟棄。而電子病歷可以將這些病歷資料重新納入病案,不僅使病歷資料更全面,同時這些病歷資料與原有的病歷資料相互印證病情和診療情況,使得病歷更具信服力和客觀性[9]。
綜上所述,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相比,更貼近病情與診療事實,具有不易篡改等特性,引入了更多客觀病歷資料。這些自身特性都能直接或間接引導病歷的客觀性書寫。因此電子病歷比傳統紙質病歷更具客觀性。
三、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作為證據關聯性的比較
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存在客觀的聯系,其聯系表現為部分或全部、肯定或否定、直接或間接等。病歷與待證事實之間有無關聯性及關聯性程度,需要在具體個案中加以判斷。但此處,關鍵在于判斷電子病歷是否和傳統紙質病歷一樣,具備證據關聯性的條件。
判斷電子病歷的是否具備證據關聯性的條件,就是應該審查認定電子病歷與待證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首先,電子病歷包含但不限于傳統紙質病歷的所有內容。電子病歷包含了傳統紙質病歷的所有信息,包含了病人在醫院診斷治療全過程的原始記錄,如:首頁、病程記錄、檢查檢驗結果、醫囑、手術記錄、護理記錄等等。除此之外,電子病歷還包括個人終生健康狀態、醫療保健行為的信息。這些內容都是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和診療情況的記錄,都能反應客觀事實,故電子病歷的內容能和案件事實存在相關聯性。其次,為了保證電子病歷與患者之間的關聯性,《規范》規定:電子病歷系統應當為患者建立個人信息數據庫,授予惟一標識號碼 并確保與患者的醫療記錄相對應,進一步強化了電子病歷的證據關聯性。故電子病歷具備證據關聯性的條件。
四、電子病歷與傳統紙質病歷作為證據的在質證和認證中的差別
(一)電子病歷中引入釋義功能,保障了在質證、認證過程中非專業可讀性
病歷資料是一種專業的文書記錄,非醫療專業人員閱讀起來存在很多的困難,而傳統紙質病歷無法得到必要的釋義,進行知識關聯。所謂釋義,就是解釋含義,對于病案,釋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不同醫院不同醫生或工作人員使用的術語或檢查儀器記錄的信息,其實際含義需要解釋,以使不同的人能夠正確獲知其準確含義。例如一家醫院的病案在另一家醫院被閱讀時就需要做必要的釋義。二是由于醫療技術新進展造成的生疏術語、新概念、新的檢查,需要對其理論根據、含義、正常值、適應癥等進行解釋說明[10]。電子病歷中引入釋義功能,不但為患者及其家屬等非醫療人員閱讀病歷提供了專業幫助,而且增加了病歷這種專業證據材料的可讀性和透明性,為司法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二)電子病歷dylw.net與傳統紙質病歷在質證、認證方法中的差異
電子病歷的質證和認證不同于傳統紙質病歷,它必須結合電子病歷自身的技術特征及加密條件、加密方法,判斷電子病歷是否真實、有無剪裁、拼湊、偽造、篡改等。對于自相矛盾、內容前后不一致或不符合情理的電子病歷,應予以排除[11]。只有與訴訟相關的事實或邏輯,且同時確定簽名是當事人所為的電子病歷才能被認定為證據。對病歷簽字的確認,除根據密碼進行識別外,還應結合有關的修改記錄等其他相關證據加以判斷。
電子病歷和傳統紙質病歷,雖然都是通過證據展示制度及庭審質證予以審查,但還是存在一些差別。例如在醫療糾紛訴訟中,病歷通常直接由被告方(醫院方)保全,而原告(患者方)在調查取證時因為法律授權等問題,極難獲取到對己方有利的病歷資料。導致原告在訴訟中只能主張否定病歷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被告、原告取證能力處于完全的失衡狀況。但這種失衡狀況由于電子病歷的查詢便捷性而有所改變[12]。在實踐中,原告提出合理申請后,法庭可以要求被告在審判前允許原告查閱或得到其掌握的數據化電子材料,同時披露有關電子病歷的來源等與電子病歷效力相關的信息。國際司法實踐證明,電子病歷的便捷查閱對于有欠缺因素的電子病歷進行充分的質證顯得尤為重要。
五、結語
雖然電子病歷在證據的屬性上符合了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的要求,同時對電子病歷證據材料的質證和認證也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但我國目前卻沒有相關的法律直接規定電子病歷可作為證據,對于電子病歷屬于何種證據形式也無分類。電子病歷作為計算機技術在醫療系統具體應用產物,大大的提高了醫療系統的工作效率、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電子病歷的全面應用將成為必然趨勢。故我們將不可避免要對電子病歷的相關證據特征予以明確規定,消除司法實踐中對電子病歷的“偏見”,以保障司法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亟須對電子病歷作出立法或司法解釋。同時在沒有法定解釋前,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確保電子病歷真實、可靠、完整的前提下,將電子病歷視作直接證據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刑事訴訟法(第5章第42條)[M].
[2]參見熊志海,王莉.證據特征的重新解讀[M].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3]《電子病歷百度百科》,參見http://baike.baidu.com/view/18090.htm(瀏覽日期:2011年11月15日)。
[4]參見郭婷,王曉東,王啟輝,湯建平.電子病歷的三個法律問題探討[M].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6月第4期
[6]《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1條規定
[7]參見王紅,楊宏橋.電子病歷法律效力初探[J].解放軍管理雜志,2007年7月第14期
[8]卞建林.證據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4-55頁
[9]參見薛萬國.走出電子病歷建設的誤區[J].健康報,2010年10月第05期
[10]參見《醫療機構電子病歷制作及管理辦法》第4-25條
[11]《上海電子病歷制作及管理辦法》,參見http//tmra.org.tw/upload(瀏覽日期2012年3月1日)
關鍵詞: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管控;RoHS;REACH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電子產品的蓬勃,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電子產品數量的急劇增加,廢棄電子產品污染現象也愈加嚴重,電子產品的廢棄物污染不僅對我國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同時也大大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利于我國電子產品出口的順利進行。因此,對于出口電子產品采取環保管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出口電子產品對外貿易額;另一方面,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意義重大。
1 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管控措施
1.1 供應商源頭管理
供應商源頭管理對于提升出口電子產品環保水平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為了規范供應商源頭管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1]:第一,供應商盤點。對于出口電子產品供應商的盤點是保證供應商質量的重要舉措,供應商盤點主要針對供應商的生產條件、制造標準以及采購負責人等方面進行,將供應商的信息統一在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中,及時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供應商進行淘汰。第二,教育訓練。要對供應商進行出口電子產品環保標準的強化教育,使得出口電子產品供應商能夠對有關環保標準熟悉、了解并踐行在實際的供應過程中。第三,要與供應商簽訂有關環保保證書。在這個法制時代,任何貿易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合同作為約束雙方的重要保證,因此,為了提升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水平,要和供應商簽訂有關環保保證書,保證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標準符合相應的法規要求。同時,對于一些環保標準不過關的電子產品,可以根據合同追究相關供應商的責任,避免經濟損失。第四,進行環保風險等級分類。不同的電子產品其環保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差異,因而,對于不同種類的電子產品,其環保管控工作標準也各不相同。隨著出口電子產品數量的增加以及種類的豐富,更加需要建立環保風險等級分類,對于電子產品進行環保風險劃分,以此建立相關管控措施,促進環保管控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效益的增加。
1.2 有害物質檢測
出口電子產品有害物質檢測工作主要包括檢測方法的運用、檢測項目的確定以及廢棄出口電子產品的回收等方面,下面將分別對其進行闡述。
第一,對出口電子產品有害物質檢測取樣的數量以及方法的運用。抽樣檢測是出口電子產品有害物質檢測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方式,它彌補了普遍取樣的局限性,使得工程量較大時,也能對出口電子產品的質量作出較為客觀而準確的抽取,在節約人力物力的同時,大大地縮短了工作期限,也給電子產品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但是如果錯誤地運用抽樣方法,也會給檢測過程帶來一定的障礙,因此,熟練準確地使用該方法是前期準備工作的關鍵,需注意以下幾點[2]:
(1)抽樣時,要選擇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出口電子產品,不可隨意選取,同時,根據材料總量選取合適的比例,嚴格遵循取樣標準。
(2)抽樣完成后,要將所取的出口電子產品制作材料放置于適宜保存的環境中,注意溫度、濕度等要素的配合,防止材料變質,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第二,檢測項目的確定。出口電子產品制作材料如同市場上出售的商品,質量不一,琳瑯滿目,電子產品供應商以及生產商需要根據具體環保項目確定對應的出口電子產品材料,這也有利于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度。檢測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依照生產流程工藝特點,確定出口電子產品的類別、數量,同時出口電子產品的各項指標必須達到國家標準。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檢測是重點,一些單位僅僅進行材料自測從而逃避正規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出口電子產品存在的問題無法完全發現,由此造成了經濟損失。因此,要將檢測機構的檢測與本單位自測有機結合,規范檢測過程,保證檢測結果的全面準確。三是,充分了解出口電子產品的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使得檢測環境與出口環境對出口電子產品的影響降到最低,減少測量誤差;不同性質的出口電子產品需要對應不同的檢測級別,從而使監測數據更為精密科學。
第三,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與銷毀。檢測過程完成后,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并將對人體安全造成危害的廢棄電子產品需要進行及時的回收,必要時,有關單位要將廢棄電子產品銷毀,以免產生不良影響。在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與銷毀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對超標廢棄電子產品進行分類,根據產品特性確認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避免社會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其次,對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廢棄電子產品,要出臺有關法律法規禁止相關出口企業進行出口,銷毀時選擇合適的機器和場所,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1.3 建立健全環保管控系統
環保管控系統的建立健全需要從出口電子產品監管制度、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監控人員以及環保管控儀器等方面出發,下面將分別對其進行闡述[3]。
第一,建立健全出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制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保障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管控工作有序開展,相關職能部門及檢測單位應建立一套完整詳細的規章制度,確保有章可循。首先,規范生產制造商對電子產品樣品的抽樣和送樣,記錄精確的數據,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而后,在基本檢測過程完成后,工作人員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對于出現問題的出口電子產品,要堅決禁止在出口貿易中出現。
第二,提高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管控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管控工作人員在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管控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管控部門應選拔高素質且具有較強責任心的環保管控人員,定期對環保管控人員進行技術的培訓,提高監控水平,適應市場上電子產品種類以及功能的快速變化。建立考核制度,激發環保管控人員工作熱情,及時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人員。與此同時,增加環保管控人員的實踐機會,只有這樣,出口電子產品環保管控工作才能順利而高效進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權威性,從而穩定我國出口電子產品貿易活動。
第三,加大環保管控儀器研發投入,提高檢測儀器精度??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出口電子產品的多樣化要求環保管控儀器的更新換代速度與之匹配,國家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及時更換陳舊老化的機器設備,優化實驗室裝置。此項措施有利于減輕環保管控人員工作負擔,改善工作環境,增強環保管控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環保管控儀器有時會出現誤差,要定期對環保管控設備進行修理、維護、保養,防止由于環保管控儀器的損壞而影響檢測結果。
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出口電子產品數量以及種類的不斷增加,國內外環保指令和法規的快速變化,給我國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管控工作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為了保證電子產品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從嚴格供應商的供貨質量、有害物質檢測以及建立健全有害物質管理體系制度等方面加強對出口電子產品的環保管控,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為消費者提供環保、無污染的綠色電子產品。
參考文獻
[1]史普潤,襲著山.以韓國為鑒江蘇電子信息產品如何應對歐盟綠色壁壘[J].商場現代化,2009,10:11-12.
關鍵詞:物資計劃;協同;標準化;信息化
一、加強全面物資計劃管理,建立全程管控的運行機制
物資計劃管理是物資管理工作的“龍頭”,是物資采購供應鏈順暢運轉的有力保障,其貫穿規劃、財務、基建、生產、營銷等整個企業運營環節。要想做好物資計劃工作,必須延伸物資管理,物資計劃全員參與,以投資為主線,以項目為紐帶,明確規劃、財務、基建、生產、營銷等物資需求項目主管部門的物資計劃管理職責,做到計劃一致、進度一致,項目與需求同步,資金流和物資流匹配,建立采購與需求雙向互動的計劃管理模式。打破物資條線與其他業務條線相互獨立的管理模式,實現物資需求計劃橫向共管;將工程項目管理與物資供應鏈系統進行整合,將項目儲備庫由項目明細提高到物資明細,物資計劃管理達到“全面覆蓋、全程管控、全員參與”。
二、物資計劃關口前移
改變項目單位在項目實施階段才開始編制物資需求的做法,實現在編制年度投資計劃、年度財務預算時項目單位同步開展物資需求編報工作。將物資需求編制和審查納入公司可研審批流程,在可研階段完成物資清冊編制和審查。將物資清冊審查意見作為項目入庫條件之一,在項目儲備階段保證物資清冊按程序完成。將年度需求計劃編報與公司綜合計劃和投資計劃編報聯動,在公司上報綜合計劃和投資建議計劃階段,同步生成物資年度需求計劃。
三、物資計劃全口徑
物資計劃涵蓋各專業、貫穿各層級、覆蓋各電壓等級,既有電網建設、技術改造、小型基建、營銷投入、信息化建設等資本性項目物資,也包括大修、科研、管理咨詢、教育培訓、中介服務等成本類項目物資。故物資計劃應做到全口徑、全覆蓋,全面涵蓋納入年度綜合計劃和財務預算的所需物資,實現物資需求計劃與公司基建、技改、大修項目全面對接。實現物資需求計劃與各專業實施計無縫銜接、采購范圍界定清晰,做到不重、不漏、全覆蓋,實現年度物資需求計劃“一本帳”。
四、匹配物資計劃與項目進度
物資計劃應從項目下達、前期設計、工程計劃、實施等環節工作入手,走出去主動服務,請進來延伸管理,及時發現項目前期物資需求工作的薄弱環節,適時與計劃和項目管理部門溝通,杜絕非標物資的使用,促進各類項目物資招標集中、有序、規范開展。在項目計劃階段,物資部門應主動查詢項目審查、下達和核準信息;在項目實施階段,與項目部門緊密協作,根據年度物資需求計劃,結合基建里程碑進度安排,實現項目招標需求的有序編報;在需求申報階段,強化物資計劃編制、審核、上報、平衡、執行、考核、反饋各環節管控,建立層層審核、層層把關的計劃申報審核機制,保證計劃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
五、物資采購標準化
物資采購標準化是集中規模采購的基礎,是物資信息化應用的必備條件。強化物資標準和通用設計、通用設備等標準體系的對接,應用國家電網公司“三通一標”成果,將物資主數據和物資采購標準的各項要求融入公司綜合計劃管理的主要環節,是實現物資集約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統一物資需求計劃上報的規范和格式,從可研初設階段嚴格貫徹國家電網公司物資采購標準,建立 “非標勿審,非標勿報”制度,避免由于規劃、設計、招標采購階段標準執行不一致而重新設計復查修改,確保采購標準執行的效力。
六、強化物資計劃閉環管理
一是強化合同按期履約管理。物資部門要高度重視物資到貨管理,克服施工受阻、工程延期、現場不具備收貨等因素影響,加大工程現場協調力度,及時組織供應商排產、到貨,保證工程項目按里程碑進度進行。二是強化閉環管理。為加強物資合同的集中管控,定期對合同簽訂履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協調處理合同簽約履約事項,提出改進措施。通過將合同執行情況與計劃、采購結果進行比對,形成物資從計劃到采購、從簽約到履約的全過程閉環管理。
七、深化物資信息化應用
根據物資集約化信息平臺“內部一體、外部貫通、科學管控、卓越運營”的建設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不斷擴展ERP業務功能,實現電子商務平臺、ERP、SG186、項目計劃、財務管控等不同系統的融合,實現業務跨平臺跨專業無縫對接,實現物資計劃“一鍵生成;構建支持全業務、全過程物資管理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全覆蓋,消除旁路,統一數據源。
抓住以上幾點,逐步推進,按照“統一、集中、全面、剛性”的原則,使物資需求計劃管理工作由“局部”向“全面”、由“被動”向“主動”、由“獨立”向“協同”轉變,將物資計劃管理制度化、常態化,堅定人財物集約化管理的決心,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做深做細做扎實,充分發揮物資計劃“龍頭”作用,物資計劃管理水平必將得到根本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軍工產品;電子元器件;質量控制;電子產品;質量等級標準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N60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3-002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3.011
1 概述
軍工產品中電子產品的比例非常大,其中電子元器件是其最基本的單位,其可靠性也和電子元器件的質量有直接關系。高可靠性的電子元器件才能讓軍工產品發揮出重要作用。由于電子元器件失效而造成軍工產品可靠性降低,甚至是軍工產品報廢的情況并不少見。數據調查顯示,20世紀40年代,美國在遠方地區的軍用裝備中有一半以上的軍工產品在存儲期間就失去作用,究其原因就是電子管質量問題,所以電子元器件的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2 電子元器件的選擇和使用
2.1 電子元器件概述
所謂電子元器件,包括元件和器件,其中元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以及繼電器等,器件包括半導體分立器件、集成電路等。電子元器件的質量等級主要為:進行裝機使用之前,按照產品執行標準,還要按照供需兩方達成的技術協議,制造與篩選工作時針對質量而制定的控制等級,等級越高則表示其可靠性越高。
2.2 電子元器件的選擇
電子元器件在使用時包括選擇、采購、監制、驗收、DPA、存儲、使用、裝配、調試、靜電防護、失效分析等。具體而言,電子元器件的選擇原則為:(1)二、三級管盡可能不要選擇鍺管,可以選擇硅管;(2)國產塑料封裝集成電路是無法應用于軍工產品的;(3)電阻RJ1~RJ7系列不可使用,可以使用RJK24~RJK26代替;(4)電容CA30由于存儲時容易發生漏液的現象而不要選用,可以選擇CA35;(5)繼電器最好選擇金屬封裝密封,禁止并聯降額使用。
2.3 電子元器件的使用準則
根據流程進行元器件使用時也要遵循使用準則:(1)掌握元器件的技術性能,對新器件使用進行嚴格控制;(2)降低元器件的工作應力,包括電、熱以及機械應力等,使得其實際使用應力不高于規定額定應力,降額設計可以根據GJB/Z35標準進行;(3)為了避免電子元器件熱失效,元器件布局及安裝時要采取適當熱設計和環境設計方案;(4)為解決靜電失效問題,器件設計和使用要采取防靜電措施,比如防靜電損失網絡;(5)調試時注意儀表的正確使用,比如某些儀器是要接地的;(6)正確存儲電子元器件,比如一定溫度和濕度等。
3 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問題
本文對有關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問題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軍用電子元器件的質量問題不僅表現在元器件自身的質量問題上,還表現于對元器件進行選取與利用時的質量問題上。
3.1 元器件自身的質量問題
主要有:一些電子元器件自身的水汽含量遠遠高于要求,在器件里面出現腐蝕,讓器件功能失去。進口元器件的一些商改變了采購路子,元器件生產過程沒有規律,產生了批次質量問題。
3.2 元器件進行選取與利用時候的質量問題
主要有:因為設計要求不合理,讓選取元器件參數的時候產生質量問題。進行采購以及配送、進行裝配還有調試、測試的時候,出現靜電損傷進而產生質量問題。因為沒有合理的測試導致質量問題。利用的時候,因為焊接操作帶來了質量問題。
4 軍用電子元器件的質量管控手段
軍用電子元器件實施的質量管控工作屬于系統工程,應該減少利用過程中的失效率,對于元器件的設計生產、選取利用還有保存這些環節實施對應的控制,對其失效原因進行分析,采取對應措施。
4.1 貫徹國軍標,促使固有可靠性得以增強
軍用電子元器件進行設計過程中,進行國軍標的執行,其屬于增強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可靠性與其等級的手段?!峨娮釉骷|量保證大綱(GJB546A-1996)》就軍用電子元器件的設計與生產產生了指導性作用,因此在進行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應主動執行。貫標執行唯一目的即為:保證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質量達到對應的標準,從而促進其固有可靠性的提高。
4.2 建設質量信息平臺,促使資源共享能夠實現
由于發明出來的產品型號日益增多,設計師就電子元器件的信息需求也隨之提升。因此有必要建設和完善電子元器件質量信息平臺以及對應的動態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其中包括電子元器件的采購、質量、質量標準、質量等級、停產信息、供貨周期等信息,還能給設計師帶來選用信息、自動生成設計圖冊及元器件配套表,讓管理者能夠隨時利用帶來的統計分析數據,以此實現資源共享。
4.3 引導選用
承制單位利用編制廠所級的優選目錄,基于選取與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進行《電子元器件選擇及使用指南》的對應編制工作,促使選取與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變少,比如說進口器件的安全等級劃分、國產器件的替代情況說明,還有元器件的降額及容差設計說明。
也能通過元器件選用的評審工作,進而強化元器件的管控工作。進行評審的時候,應重視生產廠家質量保證能力,元器件有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元器件的環境適應能力等,防止出現走形式走過場的情況出現,使得評審可以做到嚴格把關的效果。
4.4 規范合同,清楚元器件采購質量要求
為了保證采購質量,于采購合同里面應該給出質量條款,比如對于空腔封裝元器件的DPA檢測要求、水汽含量檢測要求、要求廠家實施篩選的項目,進而于采購源頭開始管控入廠元器件的質量。
4.5 落實篩選檢驗,徹底搞好統計工作
為了保證裝機元器件進行了所有篩選,質量部門要安排對應的人員對入廠元器件的篩選制定報告并進行檢查、搜集與其整理,進行《篩選信息統計庫》的組建,實時動態的更新,就篩選報告實施歸檔,進而能迅速地查詢信息。質量管理人員每月對元器件篩選情況進行統計及分析,對篩選批退的元器件以文件形式報給廠家,要求其查找原因,利用合理手段,搞好預防。
4.6 控制質量證明文件,嚴格把好源頭關
當前之下我國的元器件存在很多生產單位,不同廠家的質量控制也明顯地不同,為了對元器件供方的質量實施嚴控,保證元器件質量信息存在可追溯性,從元器件的源頭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裝機元器件的
質量。
5 結語
總而言之,軍用電子元器件的自身質量屬于軍工產品的重要之處,強化軍工產品電子元器件的質量管控存在深遠的意義。怎樣于當今的質量等級標準上制定預防措施是目前軍工產品電子元器件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要強化電子元器件進行的質量監管,良好地把握質量關,進而大力增強軍工裝備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侯小康.關于軍工產品質量保證大綱的思考[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05,(6).
[2] 彭蘇娥,鄭麗香.進口元器件的質量控制與可靠性要求[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9,(6).
[3] 牛付林,宋芳芳.電子元器件采購中的質量控制技術[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5,(2).
[4] 劉冰,羅迪華.航空產品電子元器件的質量控制[J].洪都科技,2004,(4).
[5] 趙洪杰,于慧.軍用電子設備研制中元器件的質量與可靠性管理[J].微電子技術,2009,(2).
關鍵詞:小貸業務 風控模式 IPC技術 信貸工廠 建議
近年來,銀行業經營形勢面臨著很大的變化:經濟降速換擋,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銀行客戶信用風險大幅上升;利率市場化推進,存貸利差進一步收窄;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各種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蠶食商業銀行業務領域和客戶基礎,傳統銀行業務空間受到極大擠壓,以上種種使得銀行發展的黃金時代徹底一去不復返了。在新的形勢下,各家銀行紛紛開展業務創新和轉型,依托于經營目標和現有資源優勢,各家銀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部分銀行從中間業務尋求突破,部分銀行則加大同業業務的創新,中小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受制于網點和業務規模,更多地在小貸業務方面積極創新和探索,逐步闖出了一條收益合理、風險適度的經營之路。
一、小貸業務發展的主要風控模式
關于小貸業務發展的風控模式,從主流銀行來看主要分為兩類:
一個是IPC模式,主要來源于德國郵儲銀行,該模式重視實地調查、信息驗證,主要通過對客戶經理進行調查走訪、信息交叉驗證等方面進行培訓,提升客戶經理編制財務報表的技能和識別虛假信息的能力,防范信用風險;
另一個是信貸工廠模式,來源于新加坡淡馬錫公司,該模式將信貸管理全流程看作是一個工廠,每個步驟力求標準化,實施流水線作業,該模式具有“產品標準化、作業流程化、生產批量化、隊伍專業化、管理集約化、風險分散化”等特點。
(一)德國IPC模式
1.核心技術。德國IPC公司信貸技術的核心,是評估客戶償還貸款的能力。
在評估客戶償還貸款能力方面,主要由客戶經理實地調查,了解客戶產供銷等情況,結合客戶數據編制企業財務報表,為分析客戶還款能力和決策是否放貸提供支持。
關于客戶的還款意愿,主要評估客戶個人的信用狀況,包括征信記錄、個人收入等,如有抵押物的,還會對抵押物的價值、權屬、變現可能性等進行嚴格評估,以判斷客戶的違約成本。
在控制銀行操作風險方面,強調內部制度的建設,重視建立微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
2.模式評價。該模式對客戶經理要求非常高,因此從客戶經_理人職開始,需要接受各種技術培訓,包括訪談、編制報表、交叉驗證等,客戶經理技能水平直接決定了審批人員決策信息的可靠性。由于客戶經理全程負責客戶的授信管理,因此合理的考核和責任追究體系對于降低道德風險非常重要。同時,由于客戶經理在調查階段要進行大量工作,單人處理的客戶數量、業務效率以及區域半徑非常有限,不同人員作業質量也參差不齊,審批標準因人而異。因此該模式很難用于大規模快速不受地域限制地拓展小貸業務。
(二)信貸工廠模式
1.核心技術。相對于IPC模式,信貸工廠模式是一種批量風險管理模式。針對授信調查、審查、審批、放款、貸后以及清收等信貸全流程,設計組織架構、職責分工以及流程,開發評分卡技術,完善系統及管理工具,以實現流水線標準化作業。
2.模式評價。信貸工廠模式下,作業被切割成最小單元,每個人都能熟練地從事崗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由于單個人負責的工作領域極度細分,幾乎沒有工作的轉換成本,因此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能夠較好地實現規模效應。貸款過程中,客戶經理、審批人員和貸后管理人員專業化分工,對同一筆業務,從不同角度進行交叉印證,有效地遵循四只眼法則,從而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客戶經理的道德風險。通過評分卡實現自動審批,同時還可以通過評分卡準入分數的調整去適應銀行風險偏好的改變。
(三)IPC模式和信貸工廠模式比較
信貸工廠模式在對接平臺、異地展業、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方面具有IPC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對于計劃通過小貸業務轉型的中小銀行而言,無疑應該選擇信貸工廠模式。
二、小貸業務風控信貸工廠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小銀行在轉型開展小貸業務以前,主要以公司業務為主。在風險管控方面,采用信貸工廠模式的銀行,需要在框架、流程、渠道以及風險管理工具等要素方面合理設計,照搬公司業務的信貸管理方式將難以適應小貸業務的特點,具體表現在:
一是專業團隊有待打造。部分銀行在向小貸業務轉型過程中,直接安排公司業務團隊兼做小貸業務,受到經驗制約和公司小貸獎勵標準不統一的影響,往往轉型失敗,小貸業務難以發展起來。
二是組織架構需要完善。部分銀行向小貸業務轉型前,審批和貸后均按照公司業務特點設計,風險部門往往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小貸業務風險管理人員隊伍、審批人員隊伍和強大的運營和風控體系。
三是流程工具需要增強。部分銀行往往缺乏標準統一的小貸業務運營操作流程,尤其是大數據、反欺詐等風控技術工具的實際運用相對薄弱,影響到風控、效率、服務和成本,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客戶體驗不一致,人力投入較多,較難支持小貸業務快速放量。
四是@客渠道需要拓寬。部分銀行主要依靠大量招聘人員、新增小貸業務團隊來拓展,不僅會增加人力成本,還會帶來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也較難支持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通過加強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拓展第三方渠道將是小貸轉型的重要方面。
五是風控力度需要加大。隨著小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業務量和展業人員的增加,道德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都面臨更大管控壓力。同時,小貸業務逾期和不良貸款上升,使得利息催收、逾期處置及不良清收工作壓力也相應加大。部分銀行尚未形成規范成熟的小貸業務風控模式和方法體系,風險管控壓力加大。
三、小貸業務信貸工廠模式關鍵環節打造
針對上述問題,需要從職能整合、組建團隊、建設、拓寬渠道、流程控制等五個方面著手,整合資源,構建體系、隊伍、平臺、渠道、流程相結合的“五位一體”小貸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的風控模式。
1.加強體系建設,整合小貸經營管理職能。為形成促進小貸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整合提升小貸經營管理職能,構建一體化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統籌組織開展小貸業務的政策制定、獲客、調查、審批及貸后等相關工作。
2.完善組織架構,設立小貸業務專門風控團隊。小貸業務專業化經營管理實施起點是完善組織架構。由于小貸業務與公司業務存在明顯差異,如果由公司風控團隊開展小貸業務,在風險管理理念、審批尺度等各方面都會存在沖突。因此有必要加強小貸業務風控資源配置,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加強專業風控團隊建設,將其建設成為小貸業務風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強化平臺支撐,構建大式操作平臺。小貸業務專業化操作的重要依托是大建設。需要把有利于小貸業務持續發展的中后臺職能整合到一個平臺,促進小貸業務風險控制、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及客戶體驗優化??紤]到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各家銀行可以根據職能覆蓋的操作環節不同,分為大小兩類。初期以小建設為主,即僅覆蓋放款環節;隨著經驗積累和流程優化,實行大,覆蓋從調查到貸后環節,其核心是解放客戶經理生產力,提高客戶經理作業能力,并對其工作時效和質量實時監控管理。
4.拓寬獲客渠道,實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突破小貸業務發展瓶頸,需要推進線下拓展和線上操作展業的“雙線”模式,這對小貸業務風控也提出了相應要求。對線上發展,要考慮前端客戶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合規性及意愿性,考慮處理的自動化、流程化、標準化,以提高效率、減少人員投入和干預,加快推進“場景化”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對線下拓展,要提升實時處理和標準化操作的能力,前端進行簡單、便捷、標準化的資料收集,后端進行及時支持、處理及交叉驗證,通過前后密切配合,提升效率與能力。
5.優化操作流程,推進標準化、自動化作業。各家銀行可以從主打的小貸產品人手,推進全流程業務操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作業,從獲客、調查、報告、審查、審批、出賬、貸后、催收等各環節規范操作人員的日常職責和業務操作的規定動作。對于主打小貸產品,盡快推動電子化、無紙化、批量化。對于平臺合作業務,也可充分借鑒其技術工具,最終推進產品標準化、作業流程化、生產批量化、隊伍專業化、管理集約化、風險分散化等“六化”。
四、信貸工廠模式實施中的技術支持
在上述框架下,通過信貸工廠模式發展小貸業務并實現基礎技術支撐,需要重點解決以下現實問題:
1.雙向視頻――解決身份認證問題。身份認證是所有銀行業務的起點和前提。目前傳統身份認證方式主要通過柜面的“人眼識別+聯網核查”,這對于遠程業務有很大局限。因此,直銷銀行領域運用較為廣泛的是“人臉識別+聯網核查”技術。
從實踐來看,較穩妥的身份識別方式是采用“雙向視頻+人臉識別+聯網核查”。雙向視頻技術,最大的特點是不僅可以通過視頻進行人眼識別,還可以進行聯網核查和人臉識別,極大地提升身份識別準確性,可以更為有效地解決遠程異地客戶的身份認證問題。
2.評分卡項目――解決客戶評價問題。互聯網金融目標客戶為小貸業務,對銀行小貸業務發展沖擊很大。為積極應對競爭,提升小貸業務作業效率是關鍵。銀行應注意信貸數據的收集和積累,在條件成熟時,盡早推進小貸業務評分卡建設。同時,在正式應用評分卡之前,應注意建立反欺詐體系,盡可能篩除欺詐風險。具體可通過人行征信數據、司法社保稅務等政府信息平臺數據、電商數據、運營商和APP數據等各類數據,建立有效規則來開展。
3.電子合同――解決文本和用印問題。由于安全問題和證據效力問題,銀行業長期采用紙質合同文本和實物印章簽章,極大地制約了直銷銀行和遠程異地業務開展。新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的頒布實施,賦予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了紙質文本和實物的障礙,亟待加快運用。銀行應逐步推進電子合同運用,簽章方面,為提高安全性,可采用實物印章線上審批的方式,盡可能在加強風控的情況下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戶體驗。
4.電子賬戶――解決資金結算問題。由于中小銀行機構網點局限,異地客戶和直銷銀行必須通過電子賬戶結算才能開展。近期人行302號文,肯定了通過Ⅱ類賬戶發放貸款及收息的做法。在此基礎上,中小銀行應盡早研究新的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辦法,合理設置業務流程和操作細節,為異地客戶和直銷銀行的開展打開路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