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2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復習的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三 英語 復習 知識結構 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2
高中英語在高三階段是最后的復習時期,很多知識點都已經掌握講解清楚,學生的知識結構基本建立,需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使學生的知識進行進一步內化,借助于應用和鞏固,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在高三復習時期,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巨大作用。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復習技巧,應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使學生通過有效的復習方法和手段,自覺建構完整、體系化的知識,提高英語整體素質,準備應考。那么,教師具體該如何指導學生高效復習迎考呢?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總結,談一下具體教學方法和關鍵點。
一、指導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理清高中知識脈絡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十分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他認為,教授學科知識,實際上就是教授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也就是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則、方法、概念等。他認為,只有指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結構之后,學習才能夠具體化、系統化,學生的思路才清晰。而正好,高三考試,就是考查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學生必須對英語學科有全面的認知與了解,掌握基本概念,這樣復習起來才得心應手,不至于無從下手或者產生混亂感。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知識結構。
(一)呈現視覺化的知識脈絡,注意把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比較
依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學生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的教學形式,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通過變化的視覺形式轉變,使學生的復習過程產生愉悅輕松感,促進學習效果。英語教師可以通過PPT或者電子文檔的形式,把知識進行系統化、分層化,但不要直接讓學生記憶,而是把知識以填空或者問答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問題的解決。通過視覺的信息,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例如,教師把關于which,what,where,when等疑問代詞的使用集中制作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讓學生小組競賽,共同討論,以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講解,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系統清晰化,及時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和分析進行評價,促進知識結構的一體化。
建構知識結構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相似知識點的混淆問題。教師要注意對一些容易發生理解誤差的知識加強講解,進行專門性的訓練,使學生快速辨析知識,促進知識結構的網絡化和準確性。例如,動詞的過去完成時和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這些使用學生經常難以區分,究竟該使用哪一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列舉例子,對這三個知識點進行辨別。例如,我過去學習英語;我已經學習英語三年了;我正在學習英語。教師先以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呈現語境與問題,學習自覺翻譯仿寫,然后教師對三種用法進行辨析指導,最后學生明確使用要求。
(二)組織學生做學習筆記,自覺內化知識,進行生成性學習
建構清晰完善的知識結構,需要學生自覺主動進行知識的理解與生成,邁克爾曾經將知識的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其中認知策略中,就指出學生要學會自覺對知識進行精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對知識意義的記憶。精加工策略中的記筆記是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例如,高三復習時期,筆記的記錄需要分類進行,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會做筆記,還要嚴格要求,及時檢查評定,培養學生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比如,至少需要一本重點知識積累本,一本錯題整理本,一本寫作訓練與總結本。對于重點的知識,要求學生把題干和知識的運用方式與要求都記錄下來;對比較容易理解、此重點的知識,只需要記錄相關的概念和依據就可以。使學生寫筆記的時候,思路清晰,抓住主要的地方,快速進行知識系統化,建立知識結構。在記筆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生成性學習。也就是,組織學生自覺進行知識的再現,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點以新的語境和方式呈現出來,建立新的圖像或者結構,增進知識理解的深度。
二、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提高作文創作水平
高三復習,英語學科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英語作文的寫作練習。高三考試,英語作文分為兩個主要的文體形式。一是,信件類的短篇寫作。比如,要求學生針對一個朋友的來信寫回信,或者針對一次旅行、一次體驗進行記錄,對社會上某一種現象進行評價。二是,看圖寫作。圖文類作文寫作,最近幾年都比較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實際現象,考查學生的社會敏感度和觀察表達能力,一般都需要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評價,或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等。總而言之,作文寫作可以說是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那么教師如何組織學生有效進行寫作復習訓練呢?
(一)以教材為主,熟練運用教材語言和句式,展開寫作實踐
寫作練習的基礎在于教材的掌握,高中英語課本和教材中有很多經典優秀的句式和例句。教師在寫作練習的時候,多啟發學生自覺改寫教材的句子,創造性轉化句式結構。例如,教師先針對某單元的重點句式進行講解學習,之后設計專門的作文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運用。
(二)通過課外閱讀,積累作文創作語言,進行寫作訓練
寫作訓練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以教材為基礎,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高。教師鼓勵學生自覺閱讀課外書籍,比如英語報紙、刊物、書籍、故事等,使學生積累寫作的語言。啟發學生自覺確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自我訓練,在日常學習中提升作文寫作技能。
(三)設計生活化、真實的作文創作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寫作思維水平
在九年級數學幾何專題復習中,怎樣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怎樣采取得力的措施和高效的方法,大幅度、快節奏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后進生吃的消,中等生吃的飽,優等生吃得好,使復習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這是所有處在一線數學教師普遍關注和思考的課題。而平時如果大量毫無章法,不從根本揭示規律和方法的題海戰役,即便時間加汗水,甚至以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也并不一定能夠取得滿意的結果。本文試圖從優質教學觀的理論對課堂的結構和教師專業素養以及結合多年一線教學實踐經驗作出闡述、探究,舉例談幾何專題復習的幾點策略
策略一 建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保證高效的復習效果的前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進行先自學、探究和及時訓練,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通過自學,進行探究、研究,教師則通過給出學習目標,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和思考問題的線索,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模式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所倡導的:“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的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相吻合,它的著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復習中,學習的知識點由單一漸變為繁多,幾何圖形由簡單漸變為復雜,學生的思維品質由低級變為高級,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容易上成“滿堂灌”的填鴨式課堂,學生容易聽到“云里霧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定要按教學的認知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教學,優質教學要求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角色定位中解放出來,立足在“促進”上做文章。促進表現為:第一,激勵。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應通過列舉典型、說明意義、明確目的,使學生感到有學習和探求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習自覺性并增強學習責任感;通過設置疑問、創設懸念、造成知識沖突等,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只有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以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使學生能深刻地體驗到驚奇、歡樂、自豪和贊嘆的教學才是優質的教學。第二,引導。教學之功,貴在引導,引導的核心是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的啟示和點撥。教師的引導能夠保證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思考路線上進行有意義的探索,從而避免學生盲目的瞎猜和無效的活動,這是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的關鍵。當堂訓練則檢測和反饋學習效果。
策略二 專題內容的設計應遵循教與學的認知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凸顯方法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最近發展區”之說,即兒童發展可能性的思想,歸結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關于教學作用于兒童發展的途徑,由于維果茨基引進了區分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個清楚的觀念。第一種水平是現在發展水平,由已經完成的發展程序的結果形成,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解決智力任務。維果茨基把第二種水平稱為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說明那些尚處于形成狀態,剛剛在成熟的過程。這一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教師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即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把不會轉化為會、把不能轉化為能的過程。
下面的一組題都是以中點為條件構造全等三角形這一根本解題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它在近幾年的各類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例題的選取從學生認為最熟悉、較簡單的問題切入,由簡變難。
案例1:學習目標:以中點為條件構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已知:如圖,,AD為ABC中BC邊上的中線,(AB>AC)
(1)求證: AB-AC<2AD< AB+AC;
(2)若AB=8cm,AC=5cm,求AD的取值范圍.
例1圖 例2 圖 例3圖 例4圖
例2、如圖,已知ΔABC中,AB=AC,E是AB的中點,延長AB到D,使BD=BA,
求證 :CD=2CE.
例3、.如圖ABC中,D為BC的中點,∠EDF=90°,交AB、AC于E、F兩點,
求證:BF+EC>EF.
例4、如圖是梯形ABCD的兩內角的平分線AE,DE恰好交于腰BC上的E點,求證: AB+DC=AD
評析:例1、例2是典型的倍長中線法,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學生可以很快完成,而例3例4就不一定能夠很快的找到作輔助線方法,思維的碰撞就出現了,這時,發動學生探討例3的解法,不能再倍長中線,但是可以試著以圖中某個與中點相關的ΔBDF為依據構造與它全等的三角形,作法:倍長FD至H,連CH,或者延長FD,過點C作CH//BF可證ΔBDF≌ΔCDH, 并結合∠EDF=90°從而將三條邊BF、EC、EF集中到ΔCEH中利用三角形三邊關系即可得結論。例4先推斷E是EF中點,從而易得結論。
總結規律,推廣一般,上敘4例實際都是以中點為條件構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的,其題干的核心圖形部分就是呈中心對稱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這一結論如下圖1,(虛線部分需要構造)
圖1
從一般到特殊: 拋磚引玉,解決問題
例5(2008年武漢市5月調考題)如圖所示,OAB,OC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1)如圖2,點C在OA邊上,點D在OB邊上,連接AD,BC,M為線段AD的中點.
求證:OMBC;
(2)如圖3,在圖2的基礎上,將OCD繞O逆時針旋轉α(α為銳角),M為線段AD的中點.①線段OM與線段BC是否存在某種確定的數量關系?寫出并證明你的結論;②OMBC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變形改編:如圖4,在圖2的基礎上,將OCD繞O順時針旋轉α(α為銳角),M為線段AD的中點.上敘有關結論還成立嗎?
圖2 圖3 圖4 圖5
評析:第一問方法較多,但是第2問則先猜想BC=2OM,證明則要突破OM為OAD的中線這一條件,同前幾題的規律,從猜想的結果看需要構造2OB這樣的線段,故可倍長OM,從而可先得ΔMDO≌ΔMAN,再證明ΔAON≌ΔOBC,即可得BC=ON=2OM,第3問同理。
例6(2010年武漢市九年級元月調考試題)如圖5,在等腰ABC中,AB=AC,∠ABC=α,在四邊形BDEC中,DB=DE,∠BDE=2α,M為CE的中點,連接AM,DM.
(1)在圖中畫出DEM關于點M成中心對稱的圖形.(2)求證AMDM;
(3)當α=________,AM=DM
評析:例6可謂經典的好題,但已由簡單變到復雜,將中點這一條件運用得出神入化,先由中心對稱得ΔMDE≌ΔNMC,從而再證明ΔABD≌ΔACN可得第二問,難點突破在于證對應角∠ABD=∠ACN,第三問又逆向思維反推α=45°
為了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一個教師首先要掌握深刻的知識。深刻者,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也。教師的教育智慧首先就表現在能夠獨立鉆研、分析教材和試卷,從而挖掘出教材教法的精髓內涵。教師對教材鉆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從而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嚼起來有味,并學有所獲。
策略三 設計專題內容時考慮建立幾何模型,體現思想方法,讓學生駕輕就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幾何,常常因為圖形變化多端,方法多種多樣而被稱為數學中的變形金剛。題目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每一道幾何題目背后都有著一定的法則和規律,每一類題都有著相似的解題思想,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便是模型。得模型者得幾何,而模型思想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同學們在大量的實戰做題和不斷總結方法中培養出來的。九年級后期,對于專題復習,建立幾何模型是非常有效果的,對于模型的理解和認識,分為很多層面,最淺的是基本的形似,看到圖形相仿或相似的題目,能夠有意識的聯想以前學過的題型并加以運用,套用,這是最簡單的模型思想。高一些的是神似,看到一些關鍵點,關鍵線段或是題目所給條件的相似便能夠聯想到所學知識點,通過推理和演繹逐步取得正確的解法,記住的是一些具體模型,這是第二種層次。最高的境界是,心中只有很少幾種基本模型,這些模型就像種子,看到一道題目就會發芽,開花結果,隨著對于題目的深入理解,不斷地尋找適合的花朵,每一朵花上面都有著一種具體的模型,而每種模型之間,都會有樹枝相連,相互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借由其他條件貫穿連接的,達到這樣的理解才能算是包羅萬象,駕輕就熟。下面以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為例,具體談建立幾何模型在解幾何難題中的高效作用。
案例2:學習目標:以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為突破口解題
例:如圖(基本圖形),四邊形ABDC中,給出三個論斷:①AD平分∠BAC,②∠BDC+∠BAC=180°,③DC=BC,我們可以得出這三個論斷“知二推一”,即知道任意2個論斷都可以推出第三個論斷。
“深挖洞,廣積糧”:進一步豐富性質,若AD平分,D是角平分線AD上的任意一點,,垂足分別為E、F。則相關結論 ; ;; AB - AC=2 BD cos∠ABD;
當圖中有關角取特殊角時,還有更特殊的關于邊的結論。比如,當,90°,120°時,分別有,,。有時此圖形還會在正方形、圓內接四邊形中出現。因此要求學生認識此圖形,并在復雜的圖形中分離出此圖形,在證題中快捷運用基礎知識證明相關結論。
基本圖形 變形1圖
變形1:變一般四邊形為特殊四邊形,如圖,正方形ABCD中,P是對角線(或其延長線)上任一點,E為AB上任一點,連PE,過P作,則PE=PF。同時,由于對角線BD是角平分線,根據基本圖形,可得相關結論。如果點E(或F)與正方形的頂點重合,還會有基本圖形中的所有結論,武漢市2008中考數學第24題即是以此圖為基準。
變形2:添加外接圓,四邊形ABDC是O的內接四邊形,若D是弧BC的中點,則此圖形完全回到基本圖形上來,豐富的性質也隨之而來
變形2圖 變形3圖
變形3:變內角平分線為外角平分線,如圖,ABC內接于O,且AB>AC,①∠BAC的外角平分線交O于E,EFAB,垂足為F。則②EB=EC, ③BF=AC+AF,三個論斷之間也存在因果關系
變形4:深度運用,將某些已知條件化“動”為“定”,化“隱”為“顯”。
圖 6 圖7 圖8
1、如圖6,以原點為圓心作O交坐標軸與A、B、C,D是半圓AC上的一動點,當D在半圓上運動時,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2、如圖7,以半徑OB的中點為圓心建立直角坐標系,交坐標軸與A、B、C,D是優弧ADC上一動點,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3、如圖8,以半徑OE的中點為圓心建立直角坐標系,交坐標軸與A、B、C,D是劣弧AC,
上一動點,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評析:挖掘隱含條件,由垂徑定理,三道題都揭示B為所在弧的中點,無論D如何運動,總有DB平分∠ABC,∠ABC分別為90°,120°,60°。由此可發現它們就是基本圖形的變形和深化,利用模型-------角平分線的性質很快可以解決問題。
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于模型的把控,不應當僅限于會用于具有明顯模型特征的題目,對于一些特征并不明顯的題目,要培養學生有能力添加輔助線去挖掘圖形當中的隱藏屬性。平時只有“深挖洞,廣積糧”,戰時方可有備無患,胸有成竹。這要求學生對于每一種基本圖形的理解要十分深刻,不僅僅要認識模型,還要會補全模型,甚至構造模型來解決問題。
總之,“倒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幾何專題復習中,教師事先要通過大量的收集、整理、歸納各類問題,并形成體系,凸顯規律和方法。這要求教師不斷的自我提高,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由擁有知識到擁有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常常表現在對教材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從心理學角度說,獨到見解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結果,獨到。獨到者,獨具慧眼也。這種思維的特點之一是首創性。它拒絕雷同和模仿,魯迅先生最欣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即這個道理。特點之二是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最寶貴的品質,任何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都是獨創性思維的產物,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有智慧的教師對教材、教參決不人云亦云、鸚鵡學舌,而是力求有自己的見解。獨到的東西才能給人特別的、難忘的印象。
參考文獻
一、就資料的選用來講,注意篩選資料,不要完全拋開課本
在高三開學伊始,根據一輪、二輪復習的情況,各學校都會選用一些教輔資料,可以說這些教輔資料都大同小異,各有千秋。這就存在選用資料要符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不能太難或太簡單,題量也要適中。那么學生的四本必修課本怎么用呢?這就有一個在一、二輪復習中如何處理好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問題。我的經驗是,高考命題依據是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公布的《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各種復習資料都是圍繞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展開,這些考點也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識,所以在復習時要以復習資料為主,但在具體的復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不能完全拋開四本教材。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先看書,然后背誦完成基礎知識鞏固部分,一般以填空題呈現。在整個復習過程,要求學生依據各人的基礎情況,隨時查閱課本,夯實基礎。我的經驗是,掌握細節,有利于做好選擇題,要做好材料分析題就得構建知識體系,熟記四本教材的目錄,這是學生必須要做的。總之,完全依賴教輔資料,拋開課本,是不合適的,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尤其一輪復習的時候。二輪復習雖然是專題復習,是對知識高屋建瓴的整合,但還是離不開教材上的基礎知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萬變不離其宗,學生在復習中一定要熟練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識,夯實基礎,不打無準備的仗,才有勝算的可能,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二、就能力的考查來說,要處理好能力與知識的關系
能力的培養、形成和體現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的,沒有牢固、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就無法談到能力,學生必須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限于記憶,而且要對知識有很好的理解,圍繞知識點的本質含義進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識的精髓含義,準確領會知識點的實質。同時要注意解答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訓練:(1)認真審讀材料及設問要求,特別要注意設問的規定性,進行審題訓練;(2)找準關鍵詞,進行信息篩選的訓練,這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3)尋找試題與已有知識關聯點的訓練,這是解題的依據;(4)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養成規范化答題的良好習慣,恰當地運用學科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表述自己對問題的認識。
三、就政治這門課的學科特點來講,要處理好教材知識和時政熱點的關系
政治具有非常強的時代性,高考命題都是結合一些時政熱點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主干知識的掌握。命題特點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在一輪復習時,側重點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采取“知識帶熱點”的辦法,就是在每一節課的復習中,都要有意識地聯系時政熱點,及時告訴學生當下中國發生的新變化,讓學生聯系教材知識思考。如復習匯率時,結合2014年以來人民幣出現的貶值情況,讓學生理解:這種情況有利于出口,不利于進口。在一輪復習時,不用花時間專門講熱點,但應該隨時貫穿講,成為一種常態化。在第二輪復習時,除了進行相關的專題復習,就要聯系時政熱點進行復習。具體做法是:選擇一些比較新的材料分析題進行選練,既讓學生了解熱點事件,又訓練答題能力,可以說一舉兩得。總之,要深刻認識到高考命題的特點。在復習中,處理好教材知識和時政熱點的關系,要恰當融會貫通,不要脫節。課后可以要求學生收聽收看一些新聞節目。
四、就題型來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答好選擇題和非選擇題
近年來,“高效課堂”越來越受到關注。所謂“高效”,即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使效率最大化,將其融入到課堂中,就是要教師想方設法追求每一節課的教學時效性,使得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與發展。為了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現對高三英語基礎知識的高效復習策略作一探討。
二、 基礎知識網絡結構的構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
1. 語音、詞匯的構建
以學生所掌握的現有詞匯量為前提,通過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將詞匯構建成以話題為單位的框架,各話題間的意義聯系形成詞匯的網絡結構,由此詞與詞之間建立了聯系。
以必修1 Module 1為例, Topic: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先進行頭腦風暴,總結歸納出各種詞類:
Noun: face, subject, campus, dinning hall, facility, companion, etc.
Adjective: remote, mature, vast, enthusiastic, strict, eager, etc.
Verb: cover, separate, look forward to, go to college, etc.
Adverb: naturally, surprisingly, particularly, etc.
整理好表達思路,具體的語境即刻呈現:
My new campus is not vast, and it is located in remote area. I feel separated from my home. But the teachers here are enthusiastic though look strict. Im sure I can do well in all my subjects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going back home at the weekend.
2. 語法、功能的構建
對高中階段所涉及的語法知識的掌握不再僅僅停留在句子結構的使用層面上,而應將其與某些特定的交際功能融為一體。語法的交際功能日趨突顯,語法知識的考查更加語境化,這是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法教學的一大創新。
以必修1 Module 6為例,Topic: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教師呈現如下短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特殊用法的句子結構并嘗試運用其他語法形式表達相同意義。
The Internet is popular with teenagers nowadays. They spend at least 10 hours going online each week. Even some of them get addicted to it. Whats worse i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who drop out of school increases surprisingly. What is it that attracts them so much that they can ignore everything around them except virtual online world? Only when they are taken back to our real life, can they have chance to find their new sky. If possible, I want to drag them out of their heavy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Its hard to get success. How challenging! Anyway it is worth a try, isnt it?
以上短文運用從句、強調句式的特殊疑問句、倒裝句、省略句、感嘆句、反意疑問句等一系列特殊句型描述了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社會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借此話題,教師可讓學生身臨其境,運用合理句式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3. 話題的構建
話題即為人們交流的主題,范圍涉及廣泛,《考綱》概括出24個話題,要求掌握24項語法項目,列出了11個功能項目,68個小項,涵蓋了學生日常的生活交際,明確考查3,500左右詞匯的具體用法。
以必修4 Module4為例, Topic: Great Scientists復習本模塊時,結合熱點新聞突出模塊主題,課前讓學生初步構建起模塊基礎知識體系:詞匯語音、語法功能、話題,并用150詞左右的短文呈現語言內容。課中總結歸納相關要點并采用聽CCTV 9新聞報道,做短文填空和閱讀理解的方式進行聽讀能力的訓練。從背景知識中拓展詞匯語音知識,開發語法功能,充實話題內容,從閱讀理解中總結題型與考點,探討解題思路與策略,鼓勵學生大膽命題,進而培養閱讀習慣。
三、 高效基礎知識復習策略
1. 以基礎知識的網絡體系為模板,深入淺出,夯實基本功
每一模塊基礎知識的構建都是從三個維度的角度建立的: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以某一話題為中心,由學生聯想出與之相關的單詞、短語、句式,結合熱點話題建立起三個維度之間的聯系。從話題入手,構建起基礎知識模板,自上而下進行分支構建,將基礎知識細化到最小單位,扎實地打下基礎知識的基本功。
2. 以更新為手段,循序漸進,提升語用能力
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是有梯度的,有難度的題,對學生來說更具挑戰性,平時提升能力尤為重要,方法之一是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具體的語境,擴大閱讀量,有選擇、有目的地讀,讀后進行對比與反思,將新知抽象概括后整理納入原有知識,加以更新與補充,而后在恰當的語境中加以運用,逐步提升語言能力。
3. 以高考原題為標準,畫龍點睛,把握考試方向
通過對近三年的高考題的研究,總結出考查的知識能力目標的重點所在,向什么方向傾斜,有什么重大改變,對此教材、考綱有哪些地方還是可以再深度挖掘的,甚至能夠大膽預測未來命題點及考查方式。抓住主要矛盾就能高效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該潛心研究。
關鍵詞:高三物理;復習;高效
一直以來,由于受高考的影響,高中物理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常常熱衷于搞題海戰術,即只注重短期效應,忽視了學生長遠物理的學習,導致物理復習效果一直都不理想,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復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所以,我們應該極力探尋有效的復習教學策略,實現高三物理的高效復習,讓高三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扎實物理基礎,提高解題能力,進而在高考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高三物理高效復習的方法和策略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調整傳統教學方法,從“精”字下手
以往的高三物理復習,教師都是對物理知識進行簡單重復的講解,搞題海戰術,無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思維能力的形成,導致學生的復習效果不理想。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地認識到高效的物理復習并非是對物理知識進行簡單重復,也不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深度,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制訂復習策略時,從“精”字下手,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1.精講: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豐富的知識點,若我們對知識點一一進行詳細、深入地分析和講解,既會浪費寶貴的上課時間,學生也易出現厭煩和抵抗心理,所以,我們可以對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和學生易產生困惑的知識點進行精講,其他的知識點略講,從而讓學生的大腦都積極運轉起來,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
2.精練:在讓學生做練習時,不要采用撒大網捕小魚的方式,而是依據高考大綱中所列舉的考點進行有的放矢地練習,對于重點難點,要多練,如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方式,讓學生對高考物理中常考的重點、難點知識真正地做到融會貫通。
3.精評:對于學生做過的物理模擬題和試卷,不要從頭到尾每個題目都進行詳細的講評,而要對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迷惑性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評,學生易懂的題目我們可以稍加點撥,一筆帶過,這樣既不至于浪費時間,學生也能對物理重難點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二、實施探究性學習復習法,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高三物理復習課中實施這種復習方式,可以實現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成為復習學習活動的主人,并且能讓學生學會互相交流和合作,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取得理想的物理復習效果。
比如,在復習《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這章內容時,我就設計出了以下問題:地球表面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引力產生了怎樣的作用效果?請畫圖說明。在地球表面的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與重力有什么關系?請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出來。前面一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回顧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四邊形原則,進一步理解掌握萬有引力與重力的區別,后面一個問題,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矢量運算法則,強化萬有引力與重力的聯系,靈活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第三定律解決問題,強調物理學科思想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具體的問題進行探究,使學生在解題實踐中,主動領悟、吸收和內化知識點,使物理基礎知識更加扎實。這樣,我通過運用“探究式學習”復習法,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解決中,掌握物理基本思想方法,提升解題能力,從而為實現高三物理復習高效性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三備考復習階段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我們不能忽視,這可以說是決定我們高三復習效果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有位教育心理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歸根結底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所以,作為高中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的心理素質對高考臨場發揮的影響不容小覷,我們需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比如,我們要告訴學生,高考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把它當作改變人生的唯一出路,在考場上只需盡自己所能,發揮出自身水平即可,不必心虛發慌、手忙腳亂,而要做到沉著冷靜、嚴謹細心,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這樣,在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之后,學生必定能發揮出自身的水平,甚至實現超水平發揮,這無疑是我們高中物理復習高效性的最好體現。
總結: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在高三復習階段我們一定不能只重視短期效應,一味地搞題海戰術,這樣不利于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會淡化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思維能力的形成,我們要積極探究符合高中生認知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的復習策略,實現高三物理的高效復習,讓高三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扎實物理基礎,提高解題能力,進而在高考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
一、高效課堂中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策略
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學的實質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合當今教學規律,以往物理課堂中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方式也只能取得低效學習效果。不過,教師在高效課堂模式下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更為重要,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主體地位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所以要想打造高效課堂首先從教師的角度打造是根本。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物理課處于物理教學處于物理教學基礎階段,學生對物理興趣已經初步形成,教學方法直接對物理課效果產生直接影響。
(1)巧用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一堂吸引人的物理課離不開精彩的導入,而幽默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講解《力的合成》時我這樣引入:1+1在什么情況下不等于2?學生的情緒一定會變得興奮,因為大家都看過趙本山的小品,并回答在算錯的情況下不等于2,教師順接著說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可以知道:即使在算正確的情況下也不等于2。這樣學生的精力一旦集中起來,后邊的講授就比較高效。
(2)分層教學策略。分層教學對針對學優生和學困生而提出的,學優生對物理理解能力強,學困生對物理課沒有興趣,學習是一種負擔。鑒于此,我把班內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學習毅力強的學生B層次是物理學習成績在中游左右,學習興趣不穩定,時好時壞的學生,情緒易受外界影響,C層次是物理基礎薄弱,學習成績較差,對物理學習興趣不濃、意志品質不夠刻苦的學生。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3)合作探究策略。探究教學是當今教學方法中應用最廣一種教學方法,物理是一門探索性課程,所以應用探究教學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探究式教學能有效推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在愉悅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
(4)實驗教學策略。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科學結論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實驗又分為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
(5)教學評價策略。傳統的教學評價過多的關注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評價顯然不利于學生全面成長,高效課堂中所要建立的多元化教學評價,評價要及時、全面、真實。
二、高效課堂中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
好學生一定是會學習的學生。所以教會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是教師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只有學生的學習方法得當,學習習慣良好,那么素質自然會提高,這也是高效課堂追求的最終效果,學生的素質進一步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1)學會高校預習策略。首先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可以知道自己哪里遇到了“攔路虎”做到心中有數,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還可以改被動聽課為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學物理不僅在于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這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會高效聽課策略。有了前邊的預習準備到這聽課的時候就有了方向,首先聽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二是要聽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比如說講解《加速度》一節時,通過預習應該能夠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及物理意義,課堂上重點去聽加速度、速度、速度變化量之間的辨析,以及物體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時與加速度的方向是否有關。
(3)學會高效復習策略。這里所闡述的復習策略主要是課后復習。聽完課腦子里都是零散的知識點和老師交給方式方法,這個時候知識還不是屬于自己的,通過復習,把零散的知識點穿成串,把老師傳授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果說上課時是聽懂就行的話,那么在復習的時候就是要記住了。復習時應當對照筆記上的重點,預習時的難點再次推敲課本,把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熟記于心;二是要記易混淆的規律的應用條件。比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條件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注意認清規律的本質,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性質。
(4)學會高效作業策略。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砸,是很多高中生學習物理的現狀。這種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學生眼高手低,不重視平時的練習,應付作業。要想真正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做作業。首先引導學生端正做作業的態度,一般上完課老師留的作業都是有鞏固當天所學相關的知識點,考察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規范學生的答題步驟等,所以要想高效的作業首先要認清作業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養成做作業之前要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題目類型、解題方法與技巧的習慣,或是重溫課本輔以鞏固后,再來做,這樣可以很好的鞏固知識,并且規范自己的答題步驟。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復習課;有效教學
新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學是一個重要途徑。新課程高考復習教學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過程,是對基礎與拓展型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是一個指向性和目的性強的動態綜合過程。評價復習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是否達到了新課程學科教學三維目標要求。優質的復習教學必須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共同發展。
一、高三化學復習課現狀
高三化學總復習的學科特點是知識點多而雜,復習時間緊迫,鑒于此教師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概括之類的手段來羅列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然后是典型例題分析和講解,如果時間充足,學生再做幾道課堂練習題。這種復習課的好處是節奏快、課堂容量大、時間好把握,一般都能完成復習計劃,但往往是教師累得汗流浹背,學生卻無精打采,課堂效益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師對知識框架的建構、羅列和講解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經過選擇、判斷的思維過程,所以學生的能力不會有多大的長進。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后不會做題的現象,學生漸漸地就會對化學的復習失去興趣,復習效果自然不好。
二、高三化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策略
結合我對高三化學復習課現狀的透析,以及這幾年來對所教高三化學復習課的親身體會,我認為新課程下高效的高考復習教學應關注以下幾個視角。
1.關注核心知識點
核心知識是指在一個主題或模塊中必須掌握的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等,即被認為屬于教材的“重點”或“難點”,具有基礎性、關鍵性和關聯性特征。用教材進行復習要針對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地處理,線索明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地提供給學生復習。突出核心知識內容在復習教學中的主導價值,讓學生在探究性復習中,體驗應用知識并獲得新知識、新認識。例如,電化學核心知識點:一個相同原理本質――氧化還原反應;兩套能量轉換裝置――化學能變電能,電能變化學能;三項形成基本條件――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四種電極命名依據――正、負極,陰、陽極;五類重要問題追究――電極材料,放電順序,介質作用,電極反應及總反應,電子或電流方向;六條解題注意事項――腐蝕原理,電化學防腐,二次化學電源,氯堿工業,電解精煉,電鍍原理。
2.關注學生怎樣學
高三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只有在學生有效地參與下,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鑒于此我制定并實施了高三化學復習課中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策略,感覺效果很好。具體做法如下:
(1)將繁瑣細小的知識點安排成課堂5分鐘趣味小測驗,比如常見的漂白劑,常見的環境污染,常見的能生成氧氣的反應等等,這樣能促進學生有效參與。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在學生解決一個個小問題后,積累不少的解題素材。
(2)運用問題情景法梳理知識,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發現自己知識的薄弱點,使之對后邊的知識梳理更加重視,從而積極有效地參與復習,同時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例如,復習過氧化鈉的性質時,可設計以下問題情景:過氧化鈉和氧化鈉哪個更穩定,能否通過實驗證明?將過氧化鈉投入酚酞溶液、氫硫酸溶液、綠礬溶液、氫碘酸溶液中,分別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將過氧化鈉分別投入下列飽和溶液中:NaCl、NH4HCO3、NaHCO3、明礬溶液,看到哪些現象?
(3)以習題帶知識點的形式進行復習,以一道習題為線索,從具體問題出發,總結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會逐漸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運用學案,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促使學生參與。先設計好填空式學案,再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學案,將課堂上知識梳理過程設立為兩個環節: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解答,這一環節學生有效參與度高,注意力相對集中;再由教師向同學們提問,提出的問題不按學案順序,這樣能引起學生的關注,使他們覺得更具有挑戰性,進而提高復習的效率。
3.關注教師怎樣教
(1)制定恰當具體的復習目標。教師在設計教案、確定復習內容之前,必須認真研讀課標和考試大綱,研究學生,明確要復習的主要內容和要達到的層次。認真細致研究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具體為研究高考試題怎樣考查知識、能力;研究高考試題考查哪些知識、怎樣的能力;研究高考試題的信息給予形式、落點;研究高考試題的審題要求、答題要求;研究高考試題的文字和化學用語表述技巧;研究新課標高考試題與以前的不同點。由此制定出貼近高考要求的復習教學目標,做到具體、可察、可測,以便有效實施。
(2)重視精講精練,真正做到課堂訓練的有效性。“精講精練”是一種提高復習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教學策略,是一種有效呈現知識和有效指導學生復習的教學策略。設計課堂訓練時應注意:目標明確、容量適度、難度適當、方式多變、依據教材、體系完善、講評到位等等。
總之,復習教學要改變灌輸式復習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和展示的充足時間,要善于激發學生獨到的品評意識,使課堂由教師講變成“學生教”、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尊重學生復習中的感受,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復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俞水泉.高三化學復習課中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策略.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4):50―52.
2.俞水泉.高三化學復習課的習題化嘗試.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10):54―56.
3.王小莉.化學課堂訓練的有效策略.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