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小學教育教育

中小學教育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19 17:18: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教育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教育教育

篇(1)

藝術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就提出藝術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規范作用;在我國,也早在商朝時期就很重視禮樂教育,故有“殷人以樂造士,其學為瞽宗”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藝術教育,特別是農村藝術教育,不但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反而越來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當今很多鄉村中小學只重視主科教學,忽視藝術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藝術教育。這種現象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并加強關注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真正推廣和實施。我國的教育先驅孔子早在《樂記》中就提出了“移風易俗,莫善于樂”之說,他的意思是轉移風氣,改變習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這一觀點說明了藝術與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建議“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以藝術的靈感來激發科學的想象力”,這些都表明藝術與我們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農村人口居多的我國,藝術教育自然也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戲、童話、音樂、幻想、創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價值。沒有了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確,在素質教育中,藝術教育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德國的柯尼利亞曾這樣說過,“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總對自己誠實,藝術就總在那里。”這說明藝術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國鄉村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藝術教育的高質量的實施,使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夠有機會體味藝術世界的豐富、充實、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獨立、完美。

二、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鄉村學生健康的情感

藝術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一個人對美的認識與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密切相關。鄉村中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啟蒙階段,而這又與學生對美的認識息息相關,因此,藝術教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哲學家、教育家蘭格曾說:“藝術是情感的客觀表現,也是本性的主觀反映”,藝術對人的情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小學學生自身卻無法領會到其中的真諦,這就需要藝術教育課程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去引領中小學的學生去感受和領悟。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為了培養中小學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藝術教育在課堂上高質量地實施。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益心,這就強調了藝術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并為此提供有利的依據。

三、藝術教育有助于提高鄉村學生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斷地激勵著學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斷地積極向上,越來越獨立自主、人格高尚。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就更有其積極的作用。因為在筆者的親身經歷和查閱資料中得知,鄉村的藝術教育不論是從師資、設備還是態度上都和城市里有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強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必將能夠提高農村整體素質。正所謂一切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藝術教育帶著提高素質教育的理念步入鄉村中小學教育的課堂。為了提高鄉村中小學學生的整體素質,鄉村中小學的課堂中藝術教育必須和其他學科一樣,引領著鄉村中小學生前進的步伐。

四、結語

篇(2)

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趨向于規范化、制度化,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組織體系和保障機制,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英、美國家中小學設立學科教學研究室、法國成立中小學教學研究委員會,學校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供經費、人員等支持。日本在中小學成立單科性質的研究會,鼓勵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學科開發、開展教學實驗等等,探討教學、學校發展的問題。此外,中小學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成立各種教育領域的研究組織,諸如成立學生生活指導研究委員會、現代化教學手段研究小組之類,教師分工研究課題,共同發表成果,日本將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成果納入教師考核和評價體系中,進一步刺激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前蘇聯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也頗具特色,前蘇聯教育科研管理機構主要是校務委員會和教學方法委員會,《蘇聯普通教育學校暫行條例》強調中小學教育研究管理的規范化,“為了發展和完善教育過程,提高教師和指導者的職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學校應當成立教學法委員會,教學法委員會的職能之一是組織人員進修,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推廣先進經驗。”另一方面,校務委員會必須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責,“支持社會完善和發展青年教學和教育的主動精神、教師的創造性探索和實驗性工作;確定學校與科研機構、生產單位、合作社組織、自愿協會、創造協會以及國家和社會其他機構的合作途徑,以便為學生多方面發展和教師的創造性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20世紀90年代以后,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制定2010年俄羅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構想,進一步加強普通教育系統中教育機構與團體的科研、實驗、設計管理與協調的機制,“落實普通教育系統中教育與科研工作方面的國家干部政策。”

1994年由美國國會審議通過,克林頓總統簽署和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其中第九條規定教育部設立“教育研究和改進辦公室”,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管理、推廣和資助,提供教育研究培訓項目,提高大多數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使之達到全國教育目標。另外,美國許多州、學區和學校建立獨立于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以外的地方教育理事會,在學區和學校科研管理上,地方學校理事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學校理事會的職責是加強教師科研管理、—提高中小學教師參加課程開發、設計的能力。此外,還承擔師資培訓、教育經費預算和學校改革等重大問題。

歐美國家非常注重校長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領導作用,德國認為校長必須是教育與教學專家。英國規定中學校長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引領教師參與課程編制、教學管理和科研工作。美國教育學者珊娜·斯蒂格鮑爾將美國中小學校長的職責歸結為三條:一是確定學校目標;二是組織教學工作,“即對教學提出要求,制定目標、研究方法,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三是領導改革,校長要學習如何創新,吸取對改革的意見,與教師合作開展校改實驗,預測教師需求,給予教師滿足。在《美國教育部——2002-2007年戰略規劃》中,教育部將通過ESEA的TileII項目,鼓勵發展創造性培訓模式,提高中學校長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支持現任校長的專業發展。

校長在學校管理和改革發展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中小學校長在學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發揮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恰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興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二、倡導教師參加科研

20世紀初,歐美國家的“教育科學化運動”(theMovementinEducationScience)促使教師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人們也逐漸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教育家斯騰豪斯呼吁“教師成為研究者”以后,美國教育界對教師的職能重新加以確定,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搬運工”,更重要的是最偉大的理論家和研究者。1960年-1970年,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賀拉斯曼——林肯”研究所的勒溫(lewin.k)、米勒(Mier.A)等人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幫助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教師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變化,及時獲取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意見,改善教學效果。這項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發展成為“計劃——行動——觀察——評價——再計劃……”的教育行動模式,積極推動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研究,這種模式迅速在全美中小學流傳開來。后來,歐美國家的教育管理者認識到,中小學教師應該在教育學術界的引領下從事研究,教育研究也應該從大學、實驗室轉移到中小教室和社區中去。

1985年,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制定的《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該計劃希望從1985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到2061年再次接近地球時,能使美國科技教育達到世界最高水平,確保美國科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項計劃覆蓋全美范圍內的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改革,“它是美國進行科學教育改革的主要項目,也是一個最早由中小學教師、大學教師和中小學家長共同參與的校改項目。”作為實施該計劃的一個措施,美國科學家委員會編著了《科學普及資源》(ResourceforScienceLiteracy)、《科學普及設計》(DesignforScienceLiteracy)等教材,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科學素質,指導教師專業發展和進行課程改革等等;2002年美國通過了35年來聯邦政府教育政策最為重大的改革:《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與此相應;美國教育部公布2002-2007年的教育部戰略目標(Objevtives),其中戰略目標二規定,“支持教師在基于研究的教學工作中獲得專業發展”、“關注于基于研究的教學實踐”、“為新教師開展基于研究的引導和咨詢項目”。20世紀70年代,日本教育界針對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死板,教師滿足單純的傳授書本知識,忽視教育科研的弊病,呼吁中小學重視教育研究。為此,日本《教育公務員特別法》明確規定:“教育公務員為完成其職責,必須不斷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提高修養”。2000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教育改革國民會議”通過2l世紀教育新生計劃,強調“加強對教育研究能力欠缺教師的嚴格管理(使之離開講壇)”。英國在2002年教育法中,也對教師的教育研究提出要求,規定合格的教師必須“參與或完成制定的教學研究項目或培訓課程。”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長M.N.康達科夫也認為,千百萬中小學教師是補充教育家和學者隊伍的重要源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是整個教育科學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在《2000-2005年俄羅斯聯邦教育發展綱要》,中,要求政府加強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的鼓勵和支持,提高俄羅斯國民教育系統的國際威望。

**三、中小學教育研究加強與大學或其他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

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師專業化”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之一。世界“教師專業化運動”推動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蓬勃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科研能力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1990年、1995年,霍姆斯小組發表了關于改革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新報告《明日之學校》(Tomorrow''''sSchool)和《明日之教育學院》(Tomorrow''''sSchoolEducation),將大學教育學院與中小學聯合起來;《建立類似于醫學行業中教學醫院的專業發展學校》(簡稱PDS學校,改變以往大學教育學院或師范學院與中小學教學互相脫節的狀況,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小學與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在課程設計、教材編制、師資培訓等方面加強科研合作,整體提高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師素質,使新任教師和.成熟教師都能在教育研究方面得到進一步成長。PDS學校的創建,在中小學與大學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大學實習生、大學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的發展都帶來了益處,是教師教育多方面“共贏的”好模式。目前,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正在建立PDS學校網絡,并且為PDS學校制定了一些條例以規范其健康發展。2000年,美國幾乎每一個州都有1000多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中小學成為教師科研和工作的共同體,中小學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大學教授形成伙伴關系,共同有效地改革教學。

2001年日本政府實施教育新生計劃,將教育改革作為最重要的國策,為了實現“學校變好、教育變樣”的目標,日本政府加強大學與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合作,努力克服整齊劃一的弊病,引進發展個性的教育體系,2002年日本通過修改的《學校教育法》,其中政府財政預算投入17億日元,促進大學、學會、協會、研究機構與學校教學的合作,創造能使多樣的個性和能力充分發展的教育體系。

20世紀70年代,英法等歐洲國家針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脫節的詬病,從學校需要出發,以學校為基地開展教研工作,強調大學、師范學院和其他教育機構的伙伴關系(partnership)。20世紀80年代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不斷發展,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家廣泛接受和實施“以學校為中心”的大學與中小學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1989年,法國教育預測專家、巴黎諾兒馬學派的著名教授費朗西斯科·瓦尼斯科博士在重要著作《七千萬中小學生——學習的歐洲》一書中,設想未來五種教學模式,其中“學術型學校模式”倡導將大學學術型研究引進中小學教育科研,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研究,培養學者型的教師。目前英、法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實驗。

四、改革師資培訓制度重視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

20世紀80年代以來,掀起了世界范圍內師范教育改革的,從“師范教育”走向“教師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培養的開放性、多元化,更注重教師科研能力提高,是發達國家師資培訓制度改革的重點。

美國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NBPTS)是獨立的、非贏利的組織,指導委員會包括州長、眾議員、高級教育官員,以及社區組織和企業界代表,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提交五個核心建議,其中第四條是教師應系統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從經驗中學習;第五條,教師應成為學習型組織成員。1995年,北卡羅萊那州州長吉姆·漢特和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發起了國家教師資格證制度,專門頒發證書給有委員會認可的優秀教師,借以鼓勵教師參加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克林頓政府專門撥款獎勵,并提出10年內全國10萬名教師獲此殊榮,達到平均每所學校都有1名獲得國家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

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項目“艾森豪威爾專業發展計劃”,對各州和地方實行績效撥款,推動師范教育改革,建立專業發展的高標準,提高教師質量,使之具有獨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美國教育部2002-2007年戰略規劃》中要求提高教師和校長的素質,“我們將于各州、各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各認證機構通力合作,極大地提高教師職前培養項目的質量。我們將推動開展情景閱讀教學培訓以及其他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法”。

美國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和學歷水平,美國中小學教師一般都具有學士學位。哥倫比亞特區規定高書教師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位,鼓勵教師成為學者、教學者、交往者和決策者。美國務州教育部門經常組織講座和科研活動,不少學校對終身教師提供學術假期,促進教師參加進修活動。

2001年日本國會審議通過教育改革六項法案,其中以培養“教育專家”為目標,提高師資質量被列為教育改革的戰略重點,日本文部科學省根據國會議案,進一步落實措施,改善教師資格制度,建立新的教師研修制度,加強教師的社會體驗學習;實行優秀教師的表彰和加薪制度;加強對教育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師的嚴格管理。從2001年起,日本教育研究生院實行教師休假研修制度,支持鼓勵教師自發性的培訓活動。日本教育科研機構遍布全國,都、道、府、縣共建立近千個教育研究團體,中小學教師是這些團體的骨干。法國和意大利非常重視中學教師的教育學素養,法國要求中學教師獲取教育學學士學位,意大利要求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一般是教育博士。

五、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科研成果必須物化生成實踐,才能發揮應有效益。美國科研成果轉化率為80%-85%,日本為60%-70%,西歐為50%-60%。美國非常重視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的直接推廣和應用,這深受美國實用主義傳統影響。美國中小學強調教育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杜威、布魯納、布盧姆等世界級的教育改革家都注重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推廣,事實上“美國行為科學本身就比較發達,一批專家學者就用教育理論、心理理論,在中小學搞調查,做實驗,提出新理論,于是就有一批學校、教師去推廣和實驗。”2000年美國教育部專門成立“教育研究和改進辦公室”,負責開展和支持有關教育研究的活動;推廣教育研究成果,為解決學校具體問題提供技術援助;收集、分析和傳播教育情報服務資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實施面向21世紀彩虹計劃,努力構建適應新肘代的新型學校,培養人格豐富且有創造性的日本人。為此,日本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小學教育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育改革實踐,努力創造多樣化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體系。此外,文部省積極鼓勵教師將教育科研成果應用到相關學科進行教學實驗和探索,日本當代數學教育家遠山啟所發明的“水道式數學教學實驗模式”,在文部省的宣傳和推廣下,逐漸被日本中小學教育界接受,特別受到中小學數學教師的青睞。

教育科研成果是否運用到學校實踐中去,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事實上,只有借助科學,學校才能改造教育與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所以,在面向21世紀的世界教育改革熱潮中,發達國家非常重視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將教育轉化成有科學證據支持的領域。”

內容提要: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在政府支持、制度創新、評價機制,師資培訓等方面,積累了一些先進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借鑒和啟迪作用。

篇(3)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數字革命;趨勢和發展;翻轉課堂;微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14-0016-03

一、數字革命的趨勢和發展

數字革命是指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引發的信息處理、傳播、利用等的革命性變革。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列一章,文中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中小學教育要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機遇,必須加強教育數字化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障。五年過去了,中小學教育的數字革命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數字革命對中小學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益顯著。作為中小學教育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地迎接數字革命的浪潮,縝密梳理、用心感受和實踐各種新的數字化教育手段,適應和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數字革命將成為繼文字的出現、印刷術的產生后的人類文明進程中第三個重要里程碑。

二、數字革命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不同的大腦認知結構同人們的不同經歷有關,數字技術將人們劃分為數字土著和數字移民。

當今的中小學生是伴隨著網絡和手機等數字技術成長起來的新生代,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數字化世界,思維模式已經發生根本的改變,他們是數字時代的原土著居民。數字土著們熟練地應用百度、雅虎及其它的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識,大部分很少去圖書館,根本不去閱讀傳統的百科全書。他們習慣乃至創造了自己的數字化社交網絡,包括短信速記式的語言。他們的大腦結構受到數字技術的影響,已經和前人有所不同,大腦某些神經回路和腦區出現了退化[2]。對信息的閱讀一般都是一過式的,對信息的重組和記憶的內容比過去少得多。

而我們這些作為數字移民的教育者,早期的技術通信和娛樂只是收音機、電話和電視,我們原來的休閑娛樂主要是讀書、看報,我們也習慣了在教室里通過板書、語言的講述把知識傳播給受教育者。教師和學生之間在價值觀、習慣等方面的分歧曾被簡單地認為是代溝,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已然變成了鴻溝,甚至衍生出兩種不同的文化。當我們在為某個數字化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數字土著可能漫不經心地就幫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或者他們一句“你不妨去問問度娘”也會使我們瞬間如夢初醒。

現在的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很多,不一定非通過老師不可。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光盤在線或下載的視頻、課件等學到自己想學的任何知識,老師在他們眼中已經不是萬寶全書,也失去了原來應有的權威性,這就是數字時代的特征。因此,數字革命中的中小學教育者要改變原有的慣性思維,老師如果不理解這些就會打擊學生,就會認為現在的學生不如過去的學生。數字時代的教育者還應適應時代和受教育者的特征,改革教育方法與內容,盡快學會用他們的語言和方式與之交流,并加強數字內容的教學,通過諸如“教育游戲”等方法與內容最佳的結合體吸引被教育者的興趣和愛好。教育者還必須研究現在的學生對什么感興趣,數字時代誰還在希望學校按照原來的模式向孩子灌輸知識和技能誰就注定要失敗。

三、教育工作者對數字教學的創新和嘗試

“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一個是教學的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另一個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3]張卓玉先生在“聚焦教育變革――2011中國教育信息化峰會”上這樣說。我們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自組織行為”[4],那么教師和教學機構的作用便要重新定位,在教學重心、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進行創新。

(一)顛倒的課堂

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課前通過網絡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2007年,美國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兩位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 和 Aaron Sams 把課堂實錄放置到網站上,給那些因病無法出席課堂教學的學生學習使用。后來發現自主學習后再來課上解決問題的學習效果很好。不久,這兩位化學老師開始重新思考,提出了“顛倒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八年來,這個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內的世界各地學校廣受歡迎。

顛倒教室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流程。過去是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學習新知識;課后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而顛倒教室則是課前自主學,課堂中教師因材施教,或開展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在課前學到的新知識與技能;顛倒教室顛倒了傳統的教學理念, 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師從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變成指導者,而學生從被動的接收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顛倒教室的案例向人們證實了流程的變革也能帶來巨大變革。

(二)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老師可以采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比如通過PPT自帶的錄制功能就可以原創開發制作一節全新的“微課”作品;也可以通過手機、ipad等錄制“微課”,或者將已有的優秀錄像教學課例經過加工編輯,如視頻的轉錄、切片、合成、字幕處理等并提供相應的輔助教學的教案、課件、反思、習題等,進行“微課”化處理。

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但是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能較快地掌握某個知識點,再通過課堂的討論或實踐的主動學習,比單純的聽課或閱讀的被動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即兩周后能記住多少內容)高出7~10倍,

學習金字塔

優秀的微課能調動數字土著們學習興趣,在化解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成都市溫江壽安學校羅春老師制作的小蘋果版《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教學視頻,將難記的省級行政區這個難點知識與《小蘋果》混搭,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貫穿了繁雜的地理知識點,初次試用全班80%學生一下就記住了大部分的內容。課后學生偷偷上傳到網上后,已達到了30余萬次播放量,獲得數千位網友點贊,在網上被親切地稱為“別人的地理老師”,可見對這種形式的贊同和認可。

微課的制作也可以應用在班級管理中,現在的班主任普遍反映學生越來越不好管理,實際上這正是數字時代學生懷疑老師權威的另一種表現。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嘗試使用孩子們熟悉的數字技術,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生活中,在實踐的同時樂在其中。江寧中等專業學校的陳斌老師在六年的班主任經歷中,組織藝術專業的學生編輯40多萬字的畢業文集,拍攝了20多部微電影。陳老師說:“拍微電影其實就是讓學生通過這種形式認識自我,發現內心的東西。”就這樣一個嘗試改變了許多學生,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渴望。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伴隨著數字革命的深入發展,未來的教育會更加個性化和更加普及。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之所以不愿專心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與數字體驗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而乏味。因此,未來的中小學教育模式必將是:視頻成為主要載體;教育資源極其豐富;翻轉課堂;按需學習;教育在學校之外發生等等。教育者需要開拓和完善自己知識結構的廣度和深度,去迎接數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完成從教授知識到指導學習的角色蛻變。

參考文獻:

篇(4)

英文名稱:Elementary & Secondary Schooling Abroad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委

主辦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7-8495

國內刊號:31-1037/G4

郵發代號:4-38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5)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中小學教育 必要性 教育方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的發展是在繼承先前的文明與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華民族發展也是在繼承前人創造的文明基礎上而發展至今的。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引導其學習認識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其愛國情感。同時傳統文化中所包含著的精神內涵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質。

一.中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1.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延續中華文明的需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為世人矚目的文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技術早在漢朝時期就已文明海外,使得鄰邦國家來學習。然而曾經的文明與輝煌由于種種原因,流傳到至今面臨著中斷的危險。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成長在文化多元時代,這使得其從小便受到各種文化的沖擊,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影響,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每年的12月24前后校園里的橙子和蘋果特別受歡迎,因為這天是孩子們喜歡過的洋節---平安夜。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青少年對于中國一些傳統節日的來歷卻知之甚少。

基于以上考慮,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學齡段的孩子從小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勢在必行。不能讓我們的文明在孩子的頭腦與記憶中只是一片模糊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將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承與發揚下去。

2.是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質的需要。隨著世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同時國內外的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日益頻繁。在這一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意識更為混亂,價值取向更為迷茫。在加上社會上一些良莠不齊思想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因而加強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3.有利于弘揚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多種價值觀存在,在多種價值觀眾必有一種價值觀為多數民眾所認可,成為一個社會中所認可并遵循的價值規范,這就是核心價值觀,順應時展的要求,我國提出了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反映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理念,更是5000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因而為了讓青少年學生更好的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首先讓其了解與認同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泉的中華傳統文化。

二.當前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如雨后春筍興起,各地紛紛編制適合本地的國學教材并開設相應的課程。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單一。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實踐與積累中創造出來并流傳至今的精髓,其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包括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古代哲學思想、以詩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學、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國古代制度等。但是目前中小學在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將傳統文化等同于單一的經典內容,因而在內容的選取上往往只選取一些古代經典文獻,而在經典文獻的選取上,有多以《弟子規》、《三字經》等蒙學教育的內容為主。忽視其他內容,比如傳統民俗禮儀,傳統的藝術鑒賞等。

2.傳統文化教育師存在的問題。教師水平和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傳承文化基因的教育,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正在火熱的進行,但教育效果卻不盡人意,其中師資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

據統計,目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存在200萬的缺口。一方面傳統文化專任教師缺乏,雖然一些學校有傳統文化教師,但大多數都是由語文教師擔任。但由于兩者教育的目的不一致,因而使得傳統文化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教育老師的國學素養也令人擔憂。在學者顧青、吳魏對一些學校做的調查問卷顯示“63%的老師無法正確回答出四書五經的名字、74%的老師沒有讀過論語.....”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的現狀,使得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結果遠遠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加強對相關教師的培訓,提升國學教師素質,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3.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與課程不統一。目前中小學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課程,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增設科目;二是融入相關課程。前一種途徑即開設傳統文化教育的專門課程,并編制相關教材,并由專門教師教授。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要求教師國學背景知識深厚,但若把握不好度,則是變成單純的灌輸教育。第二種模式是指將傳統文化融入相關學校課程中,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耳濡目染,逐步領會傳統文化的內涵。要求任課教師除了要有專業知識,也應有相應的文化知識,還要有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自覺意識。目前對于采用何種方式,仍沒有統一的標準,兩種模式都有使用。

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教材的選取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它涉及讓中小學生接受和傳承哪些傳統文化,因而要慎重。目前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幾種:以《弟子規》、《三字經》等為主的蒙學教材。傳統經典類和選編類。

三.提升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途徑

1.全面理解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內涵。歷經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多彩紛繁,不僅有使人深思的哲學思想。也包括使用至今,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漢字、四大發明等等。因而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選取也要全面。既要包括以詩詞為主的古代文學,以儒家為代表的古代思想,也應包括古代藝術、古代風俗禮儀和古代技藝。不同的傳統文化內容,對于中小學的影響不同。因而中小學傳統文化管理者和教育者首先要全面認識傳統文化。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要能區分出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愚孝等糟粕思想,要堅決拋棄。

2.加強對教師的培養與培訓,充實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缺口。解決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緊缺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設立國學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即設立國學教師資格證制度。設立國學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是從制度上解決傳統文化師資短缺問題的一個重大舉措。國學教師資格證在設計和操作上,要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在報考人員上,應適當的擴大報考人員群體既可以包括應往屆畢業生,也可以包括在職教師。第二,加強對相關專業教師的培訓。目前傳統文化在中小學實施狀況不統一,既有單獨設立傳統文化課程的學校,也包括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學校已有課程。情況參差不齊,但共同的問題是教師國學知識缺乏。因而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勢在必行。在教師進修方面,適當增加傳統文化的內容,并將其納入教師考核體系,激發教師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要幫助相關學科教師,比如地理、歷史、思品和語文教師,挖掘本學科中包含的傳統文化要素,讓其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國學素養。

3.豐富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全國25個省區,共500冊的傳統文化實驗教材已經研發完畢。也即前面提出的選編類,并不是一本經典的內容全部包括,而是選取其中的精華部分。與此同時,在專家調研的基礎上,為各省加入了符合當地特色的內容。該教材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階段,并兼顧了學生的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這使得傳統文化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統一,但是對于如何開設,是單設課程,還是融入現有課程體系。尚不統一。筆者以為在國家統一規定教材標準的基礎上,各地可以根據實際靈活開設相關課程,將單一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一方面,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增設專門傳統文化課程,但此類課程的開設不能做量的評價,也不應納入考試體系。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課程,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利用語文課進行詩詞的鑒賞,利用思品課進行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等。對傳統文化教材中的內容,由于時代變遷,有的已經不符合我們時代的要求。因而需要要對傳統文化的內容作出符合時展要求的解釋。

4.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傳統節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因而利用傳統節日對青少年進行文化傳統教育可以增進青少年對于節日內涵的理解,同時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德育價值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青少年計較熱衷于過西方的感恩節、平安夜、圣誕節、情人節,而中國傳統節日卻受到年輕群體的忽視,因而利用節日熱別是傳統節日進行傳統文化和習俗教育對于文化傳承至關重要。

但利用傳統節日教育既要注意節日的精神內涵,也要嘗試將傳統節日與時代因素相結合,將傳統節日中不適于今天的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比如七夕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在這一天除了傳統的知識普及即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也要從天文學的角度對去進行解讀。比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更要告訴學生屈原的愛國故事進而引導學生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并對愛國精神進行現代解讀。同時要避免方式的單一化,要注意方式的靈活多樣,利于學生接受。比如角色扮演、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詩歌朗誦等方式。

參考文獻

[1]廖婧茜.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課程的意義、難點與對策[J].教育探究,2015(5).

[2]胡曉麗.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課程的模式與原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7.

[3]《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注 釋

篇(6)

關鍵詞:臺灣中小學教育;學生差異;全球競爭;教育民主;教育公平

臺灣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之一,大陸也在201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為保持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都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持續推動教育改革,呈現出人本化、多元化、信息化、國際化、終身化等共同趨勢,也同樣面臨學生差異、全球化人力資本競爭、民主化進程、教育公平等挑戰。由于兩岸文化相通、血脈相連,其對上述挑戰的回應,對大陸具有“試紙”意義(見表1)。觀察臺灣教育現狀,對于準確把握大陸當下教育改革方向和進程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一、回應學生差異的“活化教學”

在實現有效教學方面,臺灣面臨學生群體差異加劇的挑戰。由于小學生畢業后免試升入初中,且完全遵行就近入學政策,使得初中生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見表2)。通常,處于弱勢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不完成功課,甚至對抗教師和學校等。

這些挑戰觸發許多大學教授和一線教師共同推動“活化教學”改革,以促進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減緩兩極分化趨勢。臺北教育大學黃永和教授主持的分組合作學習項目開啟了活化教學改革,其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設置兩級學習目標。教師根據每名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其設置基礎和精熟兩級目標。只要學生的進步達到相應程度,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精熟水平”。第二,與目標設置相對應,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嵌入隨堂測驗,及時檢測學生達成目標的狀況。第三,學生借助“學習單”學習。學習小組按照“學習單”規劃的內容和步驟開展合作學習。第四,基本形式與步驟是“小組圍坐-發放學習單-按照學習單合作學習-隨堂測驗-小組內更正與反思提升”。

2012年以來,參與該項目的學校遍布臺灣新竹、桃園、臺中、南投、高雄、臺南、花蓮、臺東等地,多達800多所。2013年,該項目曾就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成效、師生關系、教學形態等多項指標進行中期評估,其中多項指標的得分變化顯著。比如,學生上課專心程度指標的得分從2.74提升到3.06,經常動腦思考指標的得分從2.71提升到3.03,學習進步指標的得分從2.72提升到3.04。該項目研究團隊認為,分組合作學習不僅能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帶來新動力,提升其課堂參與、師生互動水平,還有助于培養高學業成就學生樂于助人的品德,以及提升低學業成就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信心。但是,也有部分重要指標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比如,學生整體學習成效提升和兩極分化下降的變化程度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教師教學熱忱指標的變化也不顯著。

目前,臺灣的活化教學呈現多元整合趨勢,以“學習者中心”和“學習共同體”為基本理念,引入了差異化教學、問題引導學習、專題本位學習、翻轉教學等多項策略,建設有效教學的課堂。

二、回應全球競爭的課程統整

在提高全民素質方面,臺灣面臨全球化競爭的挑戰。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需要補充大量技術密集型、創新型人才;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民眾的法制、民主、科學等素養。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分科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以上需求。1998年9月,臺灣公布了《“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以下簡稱《總綱》),將傳統學科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主軸統整為七大領域(見表3),旨在為學生構建面向生活的學習活動,以期培養其就業、參與社會、自我發展的實用能力和素養。

同時,《總綱》明確提出了10項基本能力,并與各領域的學習相互連接,以貫徹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以語文領域的“國語”為例,10項基本能力與該課程目標的關系如表4所示。

另外,《總綱》還規定了各年級學生每周的學節數、各領域學習節數、彈性學習節數,以及各領域學習節數的比例。其中,語文占20%~30%,其他領域各占10%~15%。各領域學習的具體節數由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彈性學習節數也由學校自行規劃。

下文以新北市D、J兩所“國小”和臺北市F中學為例,對學校具體實施的情況做簡要說明(見表5)。

與以往相比,兩校的課程設置均呈現如下特點。第一,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的學時明顯減少,社會、綜合、自然生活與科技的學時增加。第二,領域學習并不能完全實施。例如,藝術與人文領域的音樂和美術、健康與體育領域的體育和健康仍然分別開課,并由不同教師教學,主要還是因為缺乏能夠勝任領域教學的教師。這一問題在中學階段更加突出。以臺北市F中學九年級為例,除理化由同一教師合科教學外,其余所有學習領域均被分解為傳統學科,由不同教師分科教學(見表6)。

從課程實施效果來看,臺灣課改所提出的“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還沒有實現,家長和學生的負擔仍然較重。從表6可以看到,該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長,每天都安排有不同的學科考試。臺灣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的調查顯示,79.9%的三四年級學生在放學后會參加才藝學習或課外補習;57.7%的學生表示補習天數為5天及以上,近30%的學生表示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回家;59.9%的學生表示補習班常常布置額外作業;49.7%的學生表示常有額外考試。

兩岸在課程改革方面“理想脫離實際”的窘境極為相似,同樣面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的深層制約,教師素質、減輕學習負擔和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之間關系緊張等問題。

三、回應民主浪潮的多元參與

在提高學校效能方面,臺灣面臨民主化浪潮的挑戰。經濟發展催生了更加廣泛、深入的民主意識,來自民間的改革團體和改革事件不斷涌現,進而推動教育民主化和多元化進程。臺灣于1994年成立教育審議委員會,開始學習美國的教育制度,提出咨議總報告書,厘定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五大改革方向[2],促成家長會、教師會、學校行政鼎足三分的局面。被考察的上述學校呈現出學校行政系統、家長、教師、社會多元參與的學校管理形態。

各校設校長1人,下設主任若干,不設副校長。以J“國小”為例,全校學生1800余名,教師120余名,校長1人,下設教務、學務、輔導、研發、總務、人事、會計七處,每處各設1名主任。同時,為適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需要,學校還設立了7個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各設組長1名,參與學校課程教學事務。

各校也設有家長會。家長會參與學校管理和事務的權利及義務受臺灣于2006年頒發的《“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保護和約束。以D“國小”為例,設家長會會長1名,副會長1名,下設服務組、活動組、教育組、公關組、校園關懷組、咨詢秘書組、財務組。家長會組織的義工多達300余名。該校校長善于溝通,家校合作緊密,家長會尤為活躍。據該校家長會會長介紹,她上任以來組織了粉刷辦公室、彩繪校園圍墻等支持學校發展的活動,也組織了學生閱讀、自學能力發展、兩性教育、生涯輔導等支持教育教學的活動,還組織了親子單車社、戲劇體驗營、找回家長大學時的樂趣等支持家長發展的活動。該會長強調,近期的工作重點是督促提高午餐質量。

上述各校也成立了教師工會。據J“國小”的校長介紹,教師工會在臺灣具有相當大的權力。聘用和辭退教師、開設課程等事務,常常需要校長與教師工會以“談判”的方式形成共識方能實行。例如,新北市某“國小”教師工會與校長“談判”教師維持學生路隊安全事宜,雙方達成協議:教師仍需要參與組織學生路隊,但“不吹哨、不指揮、不協助”。同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設有校長遴選委員會,學校還設有教師評審委員會、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且都設立了教師代表席位,保障教師參與管理的渠道暢通、多樣。

在這樣的情勢下,J“國小”的校長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實施“轉化領導”,彰顯了校長營造正向氛圍、構建正向關系、開展正向溝通、樹立正向意義的領導力,在學校推動校園翻轉、完善計劃-執行-檢查和行動(PDCA)循環管理流程,開展教學視導,建設教師專業社群,開發十二生肖校本課程等的建設與改革。

臺灣校長的選任也體現多元參與的特點。臺灣《“國民”教育法》規定,校長的遴選、任用等事宜由各縣市自行辦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介紹了新北市“國小(中)”校長的選用流程(見表7)。

教師若參加候用校長考試,須具備學歷、行政經驗(如擔任主任)等資格,并達到規定積分方能報名考試。公開遴選時,需要組建遴選委員會,由行政人員、校長、教師、家長、專家等組成。派遣時既要考慮校長意愿,也要考慮學校空缺情況。校長每屆任期4年,在同一學校只能任期8年,到期后可以選擇重新參加其他學校校長的遴選,也可以回到教師崗位。如此選任的校長通常都具有較高素質。例如,J“國小”的現任校長,1968年出生,從“國小”教師、學生教育組長、教務主任一路走來,已擔任兩屆校長,于2010年調任現職,任職期間不斷進修碩士和博士專修班,已出版7部專著。

四、回應教育公平的適性教育

在實現以人為本方面,臺灣面臨教育機會公平均等的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催生人本化浪潮,臺灣的基礎教育從強調政治意識逐漸走向強化經濟社會主導、培養適用人才,再到強調以人為本、適性發展,更加注重為每一名不同特質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升學渠道和發展機會。

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發展卓越適性教育,推行多項政策和行動促進高中職(高中普通教育和高中職業教育的簡稱)優質化,包括推進“高中職旗艦計劃”,打造標桿性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逐年增加高中職的班級數,提供充足的學位;技職教育(即技術職業教育)聯結產學研訓資源,設置特色群科,縮小學用落差;結合推動“創客教育”,強調動手實做及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已經構建起向下扎根的普職融通教育體系(見圖1),即“國小”職業認知、“國中”職業試探及高中職業準備三級職業生涯輔導機制。

目前,全臺灣有科技大學59所,技術學院18所,每年畢業生為4萬余人,畢業即入職學生比例達到84%。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推進,學生具有廣闊的深造前景。

20世紀下半葉以來,臺灣經濟遵循著由農業、工業、高科技產業到知識型經濟的路徑發展。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互動緊密,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也為職業教育帶來廣闊前景。目前,臺灣電子資訊業、生物科技、觀光旅游、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致農業、文化創意、云端運算等新興智能型產業強力推進,對高科技人才需求旺盛,以上領域畢業生就業前景和收入預期更優[3]。當前,大陸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可以借鑒臺灣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

參考文獻:

[1]譚以敬,吳清山.臺北市弱勢學生教育政策的現況及其未來因應措施之研究[J].教育行政與評鑒學刊,2009(8),87-88.

篇(7)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中小學;教與學;構建

目前,農村中小學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教育經費短缺嚴重制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角色結構的復雜性。相對學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層面式的“師長、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對市場經濟、網絡時代,面對激烈的社會變革和越來越高的社會期待,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沖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師長、同志、朋友、父母”這一層面式的角色問題,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努力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之目的。

(二)三維式的“導演、導游、導師”角色

在新課程中,角色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導作用變得更加重要,這就加大了指導的難度。樹立“導師意識”;首先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靠創造性的勞動獲得新知,并有所進步;其次是善于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強,情緒不夠穩定,方法還很欠缺,這就需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再次,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以有利于激發興趣、有利于發展思維、有利于培養創造能力為原則。“導演、導游、導師”三維角色三種境界,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益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為了促進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新課改在農村中小學得到有效地實施,就要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一)探究準備

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準備良好的思維材料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

1.創設情景

(1)遷移學習。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學法的鋪墊。(2)情景引入。通過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用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實例、游戲、故事等引入。

2.提出問題

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構建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準備多種探究性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取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可分三步:

1.獨立探究。采用嘗試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師為學生準備嘗試的材料(自學課文、操作演示、動筆練習等)和嘗試思考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嘗試中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做到邊嘗試、邊思考,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通過學生嘗試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討論質疑的方法。在學生通過嘗試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運用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討論;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討論的問題是新課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啟發思維的關鍵或在嘗試中遇到的問題。讓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的見解。小組討論后,再進行全班交流。

質疑;學生在討論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或在教學中重點、難點、關鍵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學生討論、質疑,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3.發現知識。學生經過嘗試、討論試練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知識歸納構建;發現學習規律,概括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這是檢測鞏固運用新知識,掌握運用學法、形成技能的環節。

1.嘗試。這是檢測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掌握學法和運用學法的嘗試;練習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助于學生運用學法和遷移學法。

練習要環繞目標,突出重點,有基本練習、綜合或專項練習、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練習要有開放性,形式要多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2.評價。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批、互評、互議,評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過師生互評,充分發揮學生協作的功能和自主學習的功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3.總結。一方面讓學生談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另一方面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深化作簡明提示。

三、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

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對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教學主體、教學形式、教學氛圍等方面實現有機轉換,確保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學、尊重師長、尊重知識、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地域,為我們提拱了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針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我們本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實際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德育工作。大處著眼就是對各年級學生應達到什么標準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要求、小處著手就是從平時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就是結合時代要求、社會環境和學生實際,扎扎實實工作,實實在在落實德育的各項措施。我們以“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為主題,緊緊圍繞發展創新的內容開展了,少先隊、團隊演講比賽活動;以“養成習慣,收獲命運”為主題開展了爭創行為規范示范班活動;以“歌唱祖國,愛我中華”為主題連續舉辦了校園藝術節,開展了爭創藝術教育特色班活動;以尊重自然,強化和諧”為主題,引導學生將愛護、保護環境與自,身文明修養相結合,開展了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動;以“珍愛生命,遵守交規”為主題,開展了尊重社會,強化規則意識的話動;以”誠信、助人、尊師、興教”為主題,開展了每學期四次的團隊觀摩話動。我們還特別重視新生人學、新隊員宣誓、校園每日常規、畢業文明離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相信學生的能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機會還給學生,開放學生的心靈世界,以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

1.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教學就是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起點,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敢問”,幫助學生“會問”引導學生“善問”。在問的形式上,可讓學生課前提問,供教師備課、上課;課上提問,供師生討論交流;課后提問,供大家學習探究.在問的內容上,指導學生”善問”,即把握何處問、怎么問?

2.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若要教學打動每個學生,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在更多的教學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尋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果學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選擇,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去尋求自己的發展和提高。

3.給學生嘗試的空間。學生的知識能力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在自主嘗試、實踐探究中形成的。從模仿到探究到創造,逐步構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嘗試”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定向一自學—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內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會嘗試到敢于嘗試到樂于嘗試到善于嘗試,形成了自主意識、強化了探究意識,提高了受挫意識,進發了成功意識。

4.給學生創造的天地。課堂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學習與成果的展示。但是學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師、怕提問、怕學生。應該培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只有體現出這種“不怕”的精神,才能顯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學生才能敢學、敢問、敢拼、敢和教師爭辯,才能創造出一堂好課,才能實現孩子真正的發展目標。樹立我能、我會、我棒的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實踐、自主創造,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

(三)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加大學校教育合力

由于農村地域的差異,決定了農村經濟、文化的不平衡,積極探索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是提高農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

1.校內資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師、一塊獎牌、一件作品、一項工程……”,若將這些統計、整理,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資源。

2.鄉土教材。“民俗民風、鄉土文化、特色產業、人才人力……”,不僅是編寫鄉土教材的基本內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它既可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又能讓受教育者看得見、摸得著,樂意接受。

3.家長交流。“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專題講座、家長學校咨詢活動……”,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增進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與交流,同時,學校也從家長那里得到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難怪有人說家長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4.學生活動。“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團徽下的宣誓、板報專欄、校規校訓”以及參觀、訪問、調查、競賽等有益活動,讓學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勞動之艱辛,親歷知識的需求,觸動求知的欲望。實踐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從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啟智、健體”的高尚品質教育。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習慣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績公布于眾,然后仔細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幾位。這種做法偶爾為之,可能會給學生適度的壓力,激發學習積極性。但頻繁用這種手段,甚至將之作為控制、刺激學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災難性的。長期如此,將破壞學校教學環境,使學生始終生活在焦慮和壓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對排名靠后的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教育無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應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利益。我們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標準,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了不同的評價形式;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對待;對學生的認識和實踐結果。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有獨到見解的大加表揚,錯誤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評,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閱讀資料、師生交流諸多方面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多種途徑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

(一)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動學校的發展

農村學校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在教育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把有限的資金均攤給各個學校;只能是杯水車薪。推進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資才能見效,而集中投資的前提必須是調整學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師生的“袖珍學校”,集中力量和資金建設示范化學校,因地制宜抓好“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三網合一的“鄉鎮網”及各個學校的信息網絡建設,推動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農村“民轉公”和代課教師偏多,素質偏低,觀念相對落后,教法相對陳舊。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建好農村學校衛星網這一“天網”和互聯網這一“地網”的同時,還要加強“人網”的建設。一是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培養培訓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二是通過發達地區對貧困農村學校的支教、城鎮和農村學校教師的輪流任教、城鎮教師定期送教下鄉等形式,共享“人網”資源;三是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四是加強學歷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村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基本功素質;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利用農村獨特環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農村進行新課程改革,環境、設施等并非課改教師所想象的那樣——完美無缺。然而,沒有活動場地、沒有專業教室……,時刻困擾著課改的如期進行,作為課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農村那些平凡樸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諸如踢毽子、打沙包;蕩秋千、促泥鰍、扭秧歌、舞龍燈等活動;都對學生的自主參與、群體合作、情趣愛好、創新思維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組織引導得當,并加以創新改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忽視校本教研,盛行分數管理。為了扭轉這種重分不重人,利益驅動代替事業追求的被動局面,必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為主,通過教學反思、交流研討、集體備課、協作嘗試、說課評課、案例評選、探究創新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五)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強化家長與學校間的聯系

家庭不僅是學生溫暖的港灣,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誠邀家長與課改同行。無論是實施課改年級的教師還是其他年級的教師,都要多與家長聯系、溝通,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并舉行家長開放日、開放周,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縱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平等對話。在對話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麻花传媒剧国产mv高清播放 |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小舞屈辱打开双腿自慰出白浆| 上司揉捏人妻丰满双乳电影|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免费欧洲美女牲交视频 | 国产高颜值大学生情侣酒店|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免费观看又污又黄的网站|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欧美交换国产一区内射| 国内自拍五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吃奶摸下激烈床震视频试看|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