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宏觀調控法論文

宏觀調控法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30 11:30: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調控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宏觀調控法論文

篇(1)

——以T市H區政府為例

 一、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從整體經濟到實體企業的發展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世界經濟形勢的風云變幻帶來的嚴峻考驗,出于保障經濟形勢平穩的需要,中央政府已經習慣于在宏觀層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各項政策調控,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特殊形勢下更會采取強有力的政策調控措施支持企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結合地方實際情況,正確貫徹落實好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將其快速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從微觀層面直接幫助企業克服各種困難,創造和抓住機遇,使企業在確保生存的同時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最緊迫和實際的課題。

論文試通過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機形勢下,T市H區政府如何貫徹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符合自身實際的政策措施直接扶持企業發展,及其取得的經驗和效果進行概括總結,力爭具備一定的指導性。

研究解決上述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在現實意義方面,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經濟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全球性大范圍的經濟波動對我國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地方政府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等特殊形勢,采取何種政策措施幫助企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將會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對其進行研究總結尤其重要;二是中國幅員遼闊、國情復雜、地方差異巨大,中央政府的決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導性和原則性。當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逐級傳達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實際落實上級指令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適應自己區域特定情況的操作辦法,調度區域經濟,在金融危機等特殊形勢下直接扶持企業發展。那么,總結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實際、適應地方政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操作辦法,現實意義十分巨大。

在理論意義方面,我們可以發現,研究國家層面經濟調控政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對地方政府如何在微觀層面扶持企業發展進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沒有形成一套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的相關理論。本文即嘗試從上述角度進行研究,力爭為相關理論的形成做出一些貢獻。同時,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及其指導下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多是應對危機的非常舉措和直接干預手段,政企在金融危機特殊情況下聯系十分緊密,明顯有別于我們普遍倡導的政企分開等發展方向,由此將會引出金融危機形勢下對政企關系的重新界定。

 

二、論文基本理論、核心概念及相關文獻綜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必然從政府財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務職能角度出發,因此本文以公共經濟學、政府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相關理論為支撐,并作為概念框架來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疇是由政府經濟學研究衍生的,具體指金融危機特定經濟形勢下地方政府如何從微觀角度發揮服務企業職能。核心概念包括:政企關系、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等。

通過有目的地查閱相關文獻,我們認為,國外與國內從宏觀角度研究把握政府與企業關系的文獻比較豐富,成果比較豐碩,特別是從宏觀角度研究分析社會轉型期如何理順政企關系的文獻很多。同時,結合地方政府職能和施政特點,從微觀角度研究其施政過程中如何具體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文獻較少見,更少有對社會主義國家地方政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業發展的研究,沒有一套具備較強操作性的規范實施辦法,更沒有形成具備一定借鑒意義的相關理論及概念。對此,本文在克服相關文獻較少的困難,盡量搜集查閱相關資料的同時,更多地采用聯想推理、邏輯判斷、數字比較等方法對涉及問題進行原創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論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創新

    本論文研究思路(邏輯進程)主要是:首先,概括總結金融危機形勢下國家采取宏觀調控政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結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區政府為實例,綜合分析研究基層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所采取的各項政策措施的目的、實際操作辦法及其效果。最后,試歸納總結出具備一定借鑒指導性的、符合地方政府施政特點的金融危機等特殊形勢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思路辦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經濟學基本方法論外,主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實證分析與規范經濟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歷史分析與邏輯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包括定量統計分析法、試驗方法等研究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調研,掌握企業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務其生產經營的政策措施,并通過準確的統計數據分析,對企業在接受政府直接扶持后生產經營效果變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得出結論。

    本文具備以下特點:一是選題原創,比較符合時勢,具備較強現實意義,創新性總體較強;二是論文縱向跨度較大,從宏觀經濟走向、中央政府調控到地方實體企業發展形勢、地方政府措施都需要闡述,從政府經濟學相關理論到地方政府對促進經濟、服務企業的施政嘗試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層面、角度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順應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形勢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級行政區為研究實例,采用資料真實客觀、鮮活;五是提出觀點、得出結論在當前具有較強的借鑒性、實用性、推廣性。

 

四、論文基本框架結構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緣由

第二節 選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理論貢獻

1.2.1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2選題研究的理論貢獻

1.2.2.1金融危機特殊形勢下對政企關系的新界定

1.2.2.2對地方政府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操作辦法進行總結

第三節 選題研究的創新點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整體架構

第二章 政府與企業關系概述

第一節 研究政企關系重要性

2. 1.1 研究政企關系的理論意義

2.1.2 研究政企關系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二節 政企關系基本概念和理論

2.2.1 政企關系研究的歷史脈絡和趨勢

2.2.2 政企關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

第三節  我國政企關系特點

2.3.1 我國政企關系的復雜多樣性

   2.3.1.1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系

   2.3.1.2政府與三資企業的關系

   2.3.1.3政府與中小企業的關系

2.3.2 我國政企關系的發展變化性

   2.3.2.1改革開放前政企關系發展特點

 2.3.2.2改革開放后政企關系發展特點

   2.3.2.3金融危機特殊形勢下政企關系特點(比照美國凱恩斯主義)

2.3.3 改善我國政企關系的途徑

第三章 中央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宏觀調控政策分析

第一節 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

3.1.1 政府宏觀調控的歷史演變和現實必要性

3.1.2 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

3.1.3 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趨勢

第二節 21世紀初全球性金融危機及其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影響

3.2.1 21世紀初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到來

3.2.1.1 金融危機的起因及發展趨勢

3.2.1.2 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政府直接干預經濟)

3.2.2 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影響

3.2.2.1 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3.2.2.2 金融危機也為我國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第三節 中央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宏觀調控政策

3.3.1 金融危機形勢與我國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分析

3.3.2 中央政府應對金融危機宏觀調控的具體政策(財政、就業等)

3.3.3 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效果及發展趨勢

第四章 金融危機形勢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實例分析—以T市H區為例

第一節 地方政府施政特點概述

4.1.1 地方政府施政環境特點

4.1.2 地方政府施政方式特點

4.1.3 地方政府落實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節 T市H區區域發展背景概況

4.2.1  T市H區區域發展的戰略定位和規劃定位(具備濱海新區特殊背景)

4.2.2  T市H區區域快速發展的趨勢

第三節 金融危機形勢下T市H區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實踐

4.3.1 金融危機對T市H區企業發展的影響

4.3.2  T市H區政府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具體實踐

4.3.2.1 扎實開展基層調研并制定落實中央調控政策的實施方案(從政府的經濟調節職能角度,結合區域發展規劃)

4.3.2.2 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從政府經濟調節職能角度)

4.3.2.3 努力擴大內需消費(從政府經濟調節職能角度)

4.3.2.4 潛心打造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公平環境(從政府市場監管職能角度)

4.3.2.5 全力保障企業人員就業、分配和生活水平穩定(從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角度)

4.3.2.6 利用政府優勢直接扶持企業發展(分為正常服務和特殊政策措施方面)

4.3.3  T市H區政府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過程中的特點和創新

4.3.4  T市H區政府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觀察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措施的歸納總結

5.1.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遵循原則

5.1.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的具體操作方法

第二節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發展相關問題展望

5.2.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的發展趨勢

5.2.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業的相關理論研究

結束語

篇(2)

宏觀經濟學論文3000字(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中國化改造評析論文

[摘要]如今,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西方宏觀經濟學不僅對世界的經濟理論產生影響,同時也對中國化改造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對于西方宏觀經濟學來說,主要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分別為就業問題、經濟增長問題以及通貨問題。西方宏觀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巨大,在將其引入到中國的過程中,經歷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選擇性借鑒的曲折過程。基于此,文章主要評價西方宏觀經濟學的中國化改造,以供參考。

[關鍵詞]西方宏觀經濟學;中國化改造;發展;理論建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0.112

1前言

對于現代西方經濟學而言,根據不同的研究視角和領域,通常被分為兩個分支學科,分別為研究經濟資源最佳配置的微觀經濟學以及研究經濟資源最佳利用的宏觀經濟學。在宏觀經濟學中,其將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將國民的收入作為核心決定理論。因為宏觀經濟學的視角為整體化的經濟運行,所以,其具體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就業問題、長期經濟穩定與增長相關問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來往以及匯率問題和國際收支問題等。同時,因為宏觀經濟學主要考察與國民的生產總值、總投資和收入、國民收入以及物價水平等在國民經濟中的變動法則相關的內容,故也將其稱作為總量分析,其主要解決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的問題。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應該對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運行規則、理論構成以及其影響進行分析,確保其可以在中國化改造中得到正確的借鑒,期望能夠為中國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宏觀經濟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含義

對于經濟學來說,其產生的目的就是為更好地解決與研究人們自身的無限性需求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形成的一種理論學說。在經濟學中,其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人類無上限的需求和資源的稀缺。對于人們的無上限需求而言,及時不斷地更替和變化,需求和欲望也分輕重緩急,稀缺資源也具有被選擇的特點。在經濟學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內容不是資源稀缺的原因,而是針對因資源稀缺所引發的對資源選擇、利用與合理配置的相關問題[1],換句話說,就是正確選擇、配置與利用有限的經濟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所謂經濟學,其主要是從資源稀缺性的視角進行研究,如何對稀缺資源進行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將經濟學分為資源利用與資源配置兩個獨立的學科,分別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指的就是資源的充分利用,而微觀經濟學指的則是資源的合理配置。

3西方宏觀經濟學下的中國化改造

如今,西方宏觀經濟學已經被充分的引入到中國的經濟市場中,在此過程中,其也經歷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有選擇借鑒的曲折歷程。對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后不難看出:首先,因為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均以政治經濟學作為基本理論和指導思想,而西方宏觀經濟學作為“后來者”,其若想得到整個經濟學界的接受,則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在中國,長時間以來實行的都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體制,這與西方的私有制市場經濟體制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雖然已經實行了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轉型發展,但是這種經濟體制的成熟運行還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最后,西方經濟學自身具有雙重性質,也就是對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性進行宣揚,又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進行客觀性總結。總體來說,其本質就是對私有制的維護。另外,因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具有比較大的相同點,根據西方經濟學對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性進行客觀總結,也反映出了經濟社會中所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也是值得我國借鑒與吸收的地方。因此,對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態度應該是在吸納的基礎上,嚴格把握分寸,不能照搬照抄,應消化與學習其有用的部分,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適當、合理的將西方宏觀經濟學引入到中國化改造中。

對于政府行為,其往往表現為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市場功能往往表現為供求、價格自發調節和自由競爭,兩者緊密關聯、相互交織、缺一不可。因為政府行為不可能完美無缺,市場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兩者都有弱點,都存在局限性,需要協調互補。這就需要以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問題為核心,圍繞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鞏固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金融體制,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能夠揚長避短、有機結合,都得到有效發揮,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立足于市場經濟運行的性質進行分析,無論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還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理論,都是對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一種總結,兩者的目的都是通過采用有效、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宏觀調控方法和措施確保整個國民經濟的總量能夠保持平衡,從而優化經濟結構,使國民經濟可以得到平衡、持續、健康、快速以及穩定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中國的宏觀經濟學或者是西方的宏觀經濟學,其手段和措施也越來越趨向于一致化。那么有效的借鑒與引入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成功經驗,可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就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研究而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其進行建設與完善是首要任務。所以,應該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上,將市場與政府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正確的處理。對于中國的市場經濟來說,其需要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相關經濟制度進行有機融合,確保國家干預力度的一種現代化市場經濟。一方面,政府應該在一些特殊領域內避免對市場經濟的運行進行過多干擾;另一方面,政府應正確的調控市場的自由度,避免市場經濟發展失控。為了實現這一局面,必須將政府宏觀調控手段與市場手段進行融合,體現其優越性,只有確保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順利落實,才可以確保我國市場經濟得到健康、均衡、可持續的發展。

總之,我國在經歷了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后,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四個轉變:一是由國家對企業進行直接調控和直接的資源配置轉向為調控市場,從而直接調控對市場產生影響的主體,實現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二是在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方面,從原先的供給調節,轉變成為需求調節;三是在調節需求的方法和措施方面,從直接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控轉變成為利用經濟杠桿對市場需求的規模進行調節;四是從原本借助國家計劃進行調控轉變成為國家計劃、財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三者相互配合和協調的新機制。

4結論

總而言之,在世界經濟風云變幻的今天,中國與整個世界的經濟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這也標志著中國已經融入到全球化的經濟市場中,同時也表明了中西方經濟理論互補與交融的必然趨勢。因此,應將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精華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結合,從而探索更加完善、健全的具有中國市場經濟特色的宏觀調控手段,積極參與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技術,實現合作共贏,從而更好地抵御經濟危機,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可借鑒經驗,樹立我國經濟強國的形象。

宏觀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的投資理論及其最新發展論文

摘要:宏觀經濟學關注經濟的整體結構、行為和表現。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是分析商品和服務的總生產(GDP)、失業、通貨膨脹以及與國際貿易相關的一般經濟動向的基本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通過宏觀經濟分析GDP短期波動(經濟周期)的原因和影響,并長期預測GDP趨勢(經濟增長)。宏觀經濟事件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福利,因此宏觀經濟問題非常重要。在宏觀經濟管理上取得成功的經濟體,必須有低失業率、低通脹、穩定而持續的經濟增長等特性。現代宏觀經濟投資理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新古典投資理論、q理論、不可逆向投資理論。本文將對現代宏觀經濟學中三個投資理論的具體內容以及優缺點進行闡述和比較,并對其最新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投資理論;理論發展

一、引言

新古典投資理論、q理論、不可逆投資理論是現在宏觀經濟理論發展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的新古典投資理論以產出和資本的使用成本為主要變量,揭示了理想資本水平在穩定狀態下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關系。Tobin提出的q理論是第二階段的形成標志,q理論將對未來的預期作為投資依據,并且這一理論將對未來預期收益的評價與金融股市的估價聯系了起來,所以相較于前一階段的新古典理論,它更具有一般性。第三階段的形成標志是不可逆投資理論。經濟學中的投資主要指的是投資工廠的規劃設置與設備安裝成本,這些投資含有沉淀性成本,即未來改變計劃或決定時無法收回的投資,這就是投資不可逆性。這三大理論的具體內容將在下文進行詳述。

二、新古典投資理論

新古典學派包括劍橋學派(馬歇爾學派)、洛桑學派(巴拉學派、帕雷托學派)和奧地利學派(mengel學派)。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理解經濟現象的基礎,它用于解釋各種經濟問題,如購買者的購買行為在面對不同價格時,市場參與者的反應價格和各種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優化配置。新古典主義學派深化了古典主義學派的投資理論。其貢獻是新古典主義學派把邊際原理和數學方法引入投資分析,運用數學函數、機械平衡和原理,把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和機會成本的概念量化。

是否投資、何時投資、投資多少是投資理論最基本的問題,此外,當市場情況惡化時,還要考慮何時停產。所以,產業均衡、總體均衡、均衡的動態性質、總體波動是經濟學對個體優化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馬歇爾的長期與短期均衡分析回答了傳統投資理論中是否投資和何時投資的問題。要回答是否投資和何時投資問題,就要對價格和長期平均成本進行比較,當價格高于長期平均成本時,企業為了擴大生產,就會開始投資;要回答何時停產退產問題,就要將價格和平均可變成本進行比較,當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就會暫停生產甚至退出這一產業。但是,現實與理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企業常常用折現值來估計一個項目的現期價值,企業為這項投資所投入的成本遠遠小于對這一項投資所預期的長期收益;還有的企業在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態下仍繼續營運。這些現實的問題使傳統的投資理論陷入困境,下文的不可逆投資理論將解決這些難題。

三、q理論

新古典理論解釋的是穩定狀態下的一個特殊情況,為了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研究投資問題,經濟學家創立了q理論。q理論可以描述投資決策的可塑性過程。q理論引入了投資的調整成本函數,在理論模型上實現了逐步調整固定資本水平的思想,彌補了申報前理論中關于投資調整過程的簡單假設所造成的理論缺陷。

根據數學模型的q理論的一般推導:假設企業的生產函數或收入函數為資本kt和勞動Lt,表示為yt=F(kt,Lt),F是連續可微分的凹函數。假設Pt為投資商品的實際價格,wt為實際工資水平,C(It,kt)是固定資產的調整成本,那么C(It,kt)是二次公式中對It可微的嚴格上升的凸函數,也就是說,投資額的上升會導致邊際調整成本的上升。所以可以在短期內進行大額投資,隨著投資量的增加,投資的調節成本也會劇增,所以分階段調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企業投資的最好辦法是投資物品的價格加上投資的邊際調整成本,等于資本的最低價格。

q理論的核心方程表明,固定資產凈投資,即不含折舊,是資本的基本價格qt的嚴格遞增函數。投資量與qt正相關,而且股票和債券市場將提供評估企業資本價值和未來潛在收益的直接依據,否則很難想出其他客觀評價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價值的方法,尤其是潛在的未來收益。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Tobin定義的qt被稱為“平均q”,因為他定義了qt=Vt/(Ptkt),即在t時刻,企業的價值Vt除以固定資產的價值,這是研究實證中常用的q。其中的q值顯然可以從實際數據(如金融市場數據等)觀察和測試中得到。但是,q理論的q是“邊際q”,也就是一個邊際投資單位在當前時間內能夠產生的所有未來邊際收益的現值,這個變量連金融市場也難以觀察和推算出來。因此,在q理論和其他相關實證研究的測試中,經濟學家常常使用平均q(或根據需要)替換邊際q。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是探究平均q和邊際q相等的條件。已有研究給出了更一般性的條件:F(kt,Lt)和C(It,kt)都是齊次線性函數,Pt、wt和D(t,s)都是外生變量,企業值Vt和kt呈線性正相關。因此,dVt/dkt=Vt/kt,或一個單位的邊際的價值qt=dVt/(Ptdkt)=Vt/(Ptkt),即邊際q等于平均q。

在經驗統計調查中,使用平均q來替換或近似邊際q是非常普遍的,但測試結果并不令人滿意。事實上,平均q說明投資的能力非常有限。關于這個狀況的理由有很多爭論。更普遍的討論是強調平均q和邊際q的區別。也就是說,上文設想的條件實際上有可能得不到滿足。因此,平均q不能代替邊際q。更有力的論點是財政會受到健康的財政制約。例如,用內部資金投資要比籌集外部資金容易得多,成本也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上各企業的融資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平均q與警戒線q沒有什么不同,即使企業通過金融市場評價的平均q高,也可能得不到相應的投資。

最后,讓我們看一下q理論和新古典投資理論的關系。第一,新古典主義中不能調整成本。也就是說,C(I,k)=0。第二,如果生產函數為y=F(k,L)=kαL1-α),0<α<1,那對k的偏導數為F’k(k,L)=αkα-1L1-α=αy/k。因此,新古典主義投資理論是在穩定狀態下確定理想資本水平的方程式,這也是q理論的一個特例。

四、不可逆投資理論

生產和投資的產業特性決定了投資的不可逆性。形成特定生產的投資,難以轉化為其他行業的生產和投資。如果不得不進行改變,原有的投資就會失去意義。不可逆投資理論強調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不確定性。把不可逆和不確定性結合起來,就可以創造出比傳統的投資理論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投資理論。

在傳統的投資理論中,馬歇爾的理論回答了兩個問題:是否投資、什么時候投資。但是,由于現實和理論的差別,馬歇爾的理論沒有很好地解決投資問題。馬歇爾認為,如果一個產品的價格高于其長期平均成本,或者投資預期總收益的貼現價值大于投資成本,則應立即進行投資。但實際上,企業不會馬上進行投資,而是保持觀望和等待。我們假定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一次性成本為k的投資來構建一個生產系統,假設一旦構建,該系統將永遠維持下去。Rt表示單位當期投資收益,假定Rt為一個時間單位內從該項投資中得到的收益,計算未來預期收益時用1/(1+ρ)來表示折現率,那么在t時間內未來預期總收益的折現值為Rt/ρ。根據馬歇爾的理論,一旦Rt/ρ>k,或者凈利潤Rt-ρk>0,就要立即開始投資,我們稱ρk為馬歇爾投資的觸發值。因此,當Rt略高于ρk時,等待率高于0,仍然具有價值,它將大于預期純利潤的直接投資化為時間t,因此,馬歇爾的投資原則Rt-k>0不是投資者的最好選擇。

為了找出投資的最優原則,我們采用隨機優化的方法進行研究討論。以一次性投資為模型建立一個投資系統,假設投資過程有三個基本特征:需要沉淀性成本、未來收益不確定并且具有風險性、投資必須立即進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用成本k進行一次性投資,何時投資最優。用V0(R)來表示還沒有投資的價值,用V1(R)來表示投資后這項投資的價值。從本期價值V0(R)出發,如果決策者繼續等待,給定現期收益為R,下一期價值函數的預期折現值為E[V0(R′)|R]/(1+ρ);如果決策者立即投入k,并得到價值V1(R)-k=R/ρ-k,決策者只需要將這兩個值進行比較即可。我們在前文已猜測,最優解應是一個高于馬歇爾投資觸發值的另一個觸發值,即T>ρk。現期收益R>T時,決策者將開始進行投資。在R=T時,投資與等待的價值是相等的,通過條件限制和函數計算可確定T值。假定R服從一種最簡單、無趨勢的幾何布朗運動,可以求出V0(R)。當RT,決策者將進行投資。

篇(3)

[關鍵詞] 行政手段;調控機理;RFID農戶結算卡系統

[中圖分類號] F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863(2013)02-0026-05

一、引言

我國小農戶面臨著日益突出的與大市場對接難的問題,[1]它使農民陷入“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決策困境,并引發了糧食安全隱患。糧食宏觀調控機制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市場功能的作用不斷弱化、調控政策的保障力和執行力下降的趨向,以及政策調整的步伐滯后于糧食形勢、市場化形勢、宏觀調控形勢發展等突出問題。[2]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以來的宏觀調控雖然發生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之后,但是行政手段卻沒有像主流經濟理論昭示的那樣淡出宏觀調控,反倒是一再被倚重。[3]吳能全等通過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行政干預不僅無法達到政府干預的目的,甚至會產生更大的背離,進而提出了一個基于市場交易的間接干預方式,試圖通過信貸杠桿解決糧食購銷市場中的信息與激勵問題。[4]但由于沒有解決發揮信貸杠桿作用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問題以及相關法律與規制的完善問題,因此它仍難以解決我國糧食宏觀調控中的行政手段運用偏多、副作用較大等問題。

本文在分析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機理的基礎上,著重對實際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從既已研發并取得初步試點成果的RFID農戶結算卡系統(以下簡稱農戶結算卡系統)出發,對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信息化對策等進行重點探討。

二、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機理分析

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是指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行政區域中的一些主管單位及其所屬職能部門與國有糧食企業對糧食價格等異常波動現象進行直接調節與相關環境治理的活動總稱。其產生與發展的基本機理是對糧食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缺陷進行矯正。設Xi為糧食宏觀調控的主要指標值,如糧食與農資等價格、種糧收入等;Hi與Li為市場自身調節與非行政手段調控所事先設定的Xi閾限值,則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Y可以表示為:

Y=Xi[Li,Hi]

Y=0 00

Li≤Xi≤Hi

這一函數表明,行政手段是否要進行糧食宏觀調控應當由Xi與Li、Hi值來確定。當 Li≤Xi≤Hi時,糧食宏觀調控的指標值在其合理的閾限范圍內,糧食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沒有必要或必須放棄;當XiHi時,糧食宏觀調控的指標值超出其合理的閾限范圍,則進行必要的糧食行政調控。也就是說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以及糧食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與社會化手段等作用,只是當他們失靈或存在致命缺陷時才進行行政干預(參見圖 1)。

圖1 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示意圖 根據操作目標與政策工具的不同,可將糧食宏觀調控中的行政手段細分為以下四類:(1)通過產業規制、貿易規制與市場秩序規制等對糧食企業的市場準入與過程進行監管;(2)對耕地、資金等生產要素進行直接控制;(3)對糧食宏觀調控調控對象與主要指標進行直接干預;(4)對糧食宏觀調控部門及委托的國有企業執行情況進行行政監督。(詳見表1)。

資料來源:作者據黃伯平“行政手段參與宏觀調控:實質、特征與原因”(《中國行政管理》,2011年第10期)及相關材料整理。

由于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因素異常復雜,且某個社會性事件引起的糧食價格上漲等情況會與糧食供應鏈牛鞭效應結合產生糧食需求與價格的連鎖反應,因此有關部門只有對農資供應、糧食生產、流通與消費的各環節進行一體化考慮才能收到良好的系統調控效果,即某環節的調控效果會因另一環節的不利影響而大打折扣,如農資價格上漲會嚴重影響托市收購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因此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涵蓋從田頭到餐桌所涉及到的所有供應鏈環節(參見圖 1)。由于作為一種外部性的直接控制,行政手段并不直接指向產生問題的本質,只能是應急之策、治標之策。所以,行政手段往往是在其它手段失效時才選擇實施,且當糧食宏觀調控形勢較為緩和時,應盡量減少行政手段的使用,并努力通過其它手段來彌補行政手段的不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充分發揮行政手段在糧食宏觀調控制度完善、微觀規制與跨部門信息共享系統建設等綜合治理方面的促進作用,以期從本源上優化糧食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環境條件,有效減少行政干預。因此筆者認為,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不能僅僅界定為平抑糧食市場異常波動,還應包括糧食宏觀調控綜合治理等內容,例如糧食宏觀調控制度、法規、微觀規制及跨部門信息共享系統建設等。

三、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實際問題及原因

(一)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突出問題分析

1993年我國糧食統銷政策正式宣告結束,但不久就出現了波及全國的糧食銷區庫存緊張、糧價暴漲等現象。隨后相繼出臺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等行政性糧食宏觀調控舉措(參見表 2),出現了隨著糧食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地位與作用得到明顯強化、行政干預所帶來的副作用大日益顯現等方面的態勢。這里著重從2004年以來最具有代表性及影響力的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方式——糧食最低價收購來說明。

1.糧食最低價收購的實質是政府基于微觀規制的行政干預。

從2004年開始,我國實行了糧食最低價或托市收購政策。它主要指國家在糧食主產區,委托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總公司)等按政府事先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的余糧,其基本出發點是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形成價格、價格引導生產”的良性機制。但從實際操作上來講,其實質仍是政府基于微觀規制的行政干預。其主要表現是:1)實施最低價收購的地區、品種、價格、標準、時間、程序等由政府統一確定;2)國家對執行最低價收購的主體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通常僅有中儲糧總公司一家,且所涉及的貸款發放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專門負責、高額成本費用大多由國家財政特別列支等又進一步剛化了這種準入性;3)收購糧食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屬于國家,負有看管責任的有關糧食企業通常是按政府要求對所儲糧食進行定點、定時、定量、定品種與價格范圍的定向拍賣;4)中儲糧總公司負責托市收購的量往往超出區域收購總量的一半。據報道,從2006年6月1日到9月30日,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共收購托市小麥362.5億斤,占河南省當年小麥產量的63%,遠遠超過往年50%以內的商品率水平;而中儲糧總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共收購814億斤小麥,占全國小麥產量的40%。糧食最低價變成了事實上的國家保護價,形成了實質上的市場壟斷和不公平競爭;5)國家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條例對實施過程與結果實施仔細而嚴格的多種行政檢查,但糧食收購企業的尋租行為等仍然屢禁不止。

2.糧食最低價收購啟動的頻度高、副作用大

表3可以看出,2004- 2008年期間,托市價格制定得并不高,只有部分糧食品種啟動了預案。2009-2011年國家大幅提高了托市價格,其中2009年提價幅度最大,各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均提高了15%左右;糧食最低價收購啟動的頻度也明顯增高。每每啟動預案都會對農民利益保護等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小看的副作用。2006年9月30日,國家“托市收購”結束,這時市場糧價仍徘徊在最低收購價附近,但從11月中旬開始,不少地方糧價大幅走高。這種情況使得政府又不得不采取與最低價收購剛好相左的迅速平抑糧價的做法,而這時離最終低價收購結束還不到2個月的時間。為此糧食最低價收購扭曲了糧食的真實市場價格,令市場供需信號紊亂,弱化了原來糧食市場價格的形成機制,它極可能在托市的同時又埋下了人為刺激糧食漲價的隱患,從而使我國糧食經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非內生性特點——過分依賴行政手段等。

3.對糧食最低價收購的執行主體監督協調難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承擔著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信貸償還、儲存保管與委托拍賣等責任。由于它的庫點相對較少,因此在托市政策執行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收購任務由受委托的一大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共同完成,這使得政策的責任主體與實際任務完成主體分離。中儲糧公司不僅要開展收購業務,還要監管其委托的收購企業;不僅要控制好收購中的各種風險,還要妥善處理好自己與委托方的關系,以及公司政策性業務與增值性業務之間的平衡協調。中儲糧的每個直屬庫平均要管理數十個委托收購庫點,而且很多鄉鎮級的延伸庫點比較分散,易出現托市收購糧的監管真空,從而為腐敗提供了可乘之機。有鑒于此,2010年,除中儲糧外,中糧集團、華糧集團、中紡集團也委托收儲夏季小麥,但又出現了市場上一度哄抬小麥價格現象,因為收儲有國家財政補貼,多收糧食意味著獲得更多收益。于是糧食最低價收購的執行主體不管是多還是少,都存在著難以進行有效監督、協調等問題,而應對的常見辦法,則是出臺更多的監管措施,使最低價收購呈現出更多的價格管制特征。

(二)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問題的原因分析

1.種糧收入的長期偏低嚴重制約著市場機制的增強。

種糧農戶所涉及的產權激勵,首先表現為產權制度健全賦予農戶使用耕地的排它權收益,其值的大小取決于耕地流轉時的流轉費或租金。其次是與排它權密切相關的交易權,主要表現為廣大農戶所種產品的市場交易收益。由于糧食生產、經營與調控間廣泛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問題等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我國種糧農戶的交易權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與保障。2002年迄今出臺的一系列以免稅與補貼為核心內容的反哺農業政策,如全面取消農業稅等雖彌補了一些不足,但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種糧農民收入偏低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并確保種糧農民的收入,并借此可持續地保障糧食安全就成了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指針,而當一些經濟手段難以產生有效效果時,行政手段就成了糧食調控的最后選項。

2.我國糧食安全的突出個性制約著宏觀調控經濟手段作用的發揮。

2004-2011年我國糧食連續八年增產。可就在同期,出現了數次較大幅度的糧食價格大漲大跌現象[6]。面對這種十分復雜并帶有應急性的糧食價格波動現象,著眼于經濟手段作用發揮的一般性糧食宏觀調控,往往難以收到如期成效。主要表現在我國糧食宏觀調控所涉及到的政府部門眾多,在目前法規基礎相對薄弱、糧食產供銷管理脫節現象一直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國內外糧食行情復雜多變,以及跨部門共享的糧食調控信息系統欠缺的情況下,常規性的糧食風險基金、糧食專項儲備、經濟政策等糧食宏觀調控工具往往會錯過最佳的調控時機。即使把握好了時機,也會因這些經濟手段的固有不足及可能的運用欠當而難以收效。雖然政府直接干預糧食市場或價格同樣會面臨著信息不對稱及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問題,但由于政府部門能找到一個處理效率與租金抽取兩難沖突的解決辦法,因此在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行政手段被越來越多地用于糧食宏觀調控。

3.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重心有偏差。

平抑糧食價格異常波動往往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故可以理解為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下策,而上策則是通過糧食市場化改革開放方案的頂層設計以及信息等支撐條件的改善,有效促進糧食市場流通的優化,并借此降低行政手段直接平抑糧食價格異常波動所帶來的巨額成本。以《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及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5.31%為例,國家在收購環節對執行最低價白小麥政策的臨時收儲企業給予的各種財政補貼為每年0.054元/kg,相當于最低收購價的12%,如考慮后期集中競價銷售階段發生的支出,我國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強制介入的財政成本會更大。但令人遺憾的是政府往往重視了針對糧食價格異常波動的糧食宏觀調控,而忽略了比它更重要的糧食宏觀調控環境治理。其主要理由為,我國糧食宏觀調控的政策文件較多,內容過于粗放,且經常處于變化狀態,容易產生理解與執行方面的短視性、偏差或隨意性,而業內普遍看好且又非常基礎的《糧食法》卻因涉及的多方利益難以協調等而遲遲沒有出臺[7];有調控部門對各類糧食企業所收購的糧食數量、質量、品種、時間、地點、物流等信息掌握不準,對各類糧食企業是否按有關調控要求進行儲運、吞吐等信息掌握不及時,從而使有關調控政策的針對性與快捷響應性顯得十分缺乏。

四、基于農戶結算卡系統推廣視角的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對策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有效解決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問題需要從行政手段平抑糧食異常波動本身,以及糧食宏觀調控環境治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上面所說的最低價收購來講,則主要是對其產生的條件及所處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如通過更大力度的農民種糧直補與信息化建設等增強糧食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能力等。而在這里,則主要從農戶結算卡推廣視角對學術界探討相對較少的跨部門信息共享對策等進行分析。

農戶結算卡系統,即《農戶結算卡示范管理系統》是由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的國家級重大研究課題,其基本目的是通過農戶結算卡實現全社會的糧食流通信息采集,準確掌握試點區農戶糧食交易數量、市場價格行情、糧食流向等信息;通過采集數據的處理及交換,為有關部門實行精確的糧食宏觀調控,以及農戶按商品糧數據發放種糧補貼等提供準確依據等。2010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糧食局與奔牛鎮人民政府等在江蘇省常州市奔牛鎮范圍內進行了該項目的聯合試點,并于夏收夏種期間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農戶結算卡項目初步試點的效果喜人,能真實反映糧食生產與流通的基本數據,農戶結算卡項目客觀公正,能夠充分發揮各種惠農補貼的促進作用,農戶結算卡項目真實可信,能夠為糧食宏觀調控提供及時、準確的動態信息農戶結算卡項目涵蓋面廣,有助于形成全方位的為農服務體系。[8] 而在這里筆者更感興趣的是,農戶結算卡系統有助于從信息化角度促進行政手段更多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優化,具體表現在:

1.農戶結算卡系統使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更好地建立在發揮而非削弱市場作用的基礎上

雖說現行的農戶結算卡僅包括農戶耕地、播種面積、品種結構、計劃交售數,以及實際交售的數量、質量、時間、地點、對象、價格、貨款、財政補貼等情況,但隨著人們的意識提高與有關作用的日益顯現,農戶結算卡所能承載的信息可以涉及農戶產前、產中與產后三個領域。農戶產前領域信息包括農業機械、化肥、水利、農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需求信息;農戶產中領域信息包括具體種植與相關服務等需求信息;農戶產后領域信息包括農產品產后加工、儲藏、運輸、營銷及生活消費品等需求信息。從而形成糧食宏觀調控及相關服務部門充分了解并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戶需求的“眾星拱月”效應,有助于增強農戶參與糧食市場競爭的動力、能力,進而能使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更好地建立在發揮而非削弱市場作用的基礎上。

2.農戶結算卡系統有助于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多環節協同

由于農戶結算卡能準確掌握農戶交售糧食的數量、質量、價格、時間等具體數據,因此能真正地按圖 1所要求的那樣進行一體化的糧食生產調控、流通調控與消費調控,特別是有利于做到按農戶交售糧食的數量與質量進行財政直補等,并借此改變“種糧收入長期偏低嚴重制約著市場機制的增強”的不利格局,從有關條件的創造上促進糧食宏觀調控效果的改善(參見表4)。

注:①根據糧食流通信息化解決方案[9]與有關調研整理而成。

②種糧農戶的能力與相關部門服務成正比。

3.農戶結算卡系統有助于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缺陷的矯正

防止糧食宏觀調控多主體難以協調的關鍵是實時、準確地掌握我國糧食收購情況,包括收購主體、對象、價格、品種、數量、質量、地點、貨款、補貼與進度等。由于通過農戶結算卡系統能快捷有效地掌握我國糧食生產與流通的總體情況,以及國有糧食企業實際收購、儲存、銷售及地區分布等情況,因此它有助于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缺陷的矯正,從而為政府統籌考慮糧食收購、價格調控與行政監督等奠定重要的數據基礎。

五、結論與建議

我國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呈現出非降反增之勢,相關負影響也日益明顯,需要從行政手段平抑糧食市場異常波動本身,以及相關綜合治理等方面進行協同努力。由于農戶結算卡系統可以使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更好地建立在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有助于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多環節協同與缺陷矯正等,為此理應得到國家有關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但令人遺憾的是,農戶結算卡系統項目因涉及到的多部門難以協調而致使進一步試點過程中的每斤稻谷2分錢補貼沒有落實等而被中止,進而影響了對有關農戶種糧、售糧等年度(一年兩季)數據更為重要與必要的掌握。為此建議國務院把農戶結算卡系統的進一步試點與推廣作為改進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事項來抓,并盡快落實期間所涉及到經費撥付,以及相關軟科學研究、政策配套調整與建設等費用開支;由發改委牽頭對既已試點的農戶結算卡項目情況進行全面總結、深度挖掘與系統提升,形成我國農戶結算卡項目的推廣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優先考慮對分散在公安、財政等許多部門的土地面積、農戶住址、身份證等農戶信息進行整合式管理,以方便農戶結算卡項目的實施及其對行政手段參與糧食宏觀調控的促進。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茍建華.基于小農戶組織化的農產品供應鏈優化探究[J].當代經濟,2007(11S) .

Gou Jianhua.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Based on Small-scale Famers Organization. Contemporary Economics, 2007(11S).

[2] 朱滿德. 中國糧食宏觀調控的成效和問題及改革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4).

Zhu Mande. Effects, Problems and Reform Proposals for China Grain Macro Regulation-Control.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1(4).

[3]黃伯平. 行政手段參與宏觀調控:實質、特征與原因[J].中國行政管理,2011(10) .

Huang Boping.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Participation in Macroeconomic Control: Subst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10).

[4] 吳能全等. 糧食宏觀調控中的信息與激勵[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Wu Nengquan & Shi Rujie. The Information and Incentives of Macro-regulation in Grain Market.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3).

[5] 李全根.中國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演變[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9(5).

Li Quangen. Evolution of China's Grain Macro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Grain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2009(5).

[6] 黃季焜等.本輪糧食價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來走勢[J].管理世界,2009(1).

Huang Jikun. Sharp Fluctuation of Grain Price: Main Reasons and Future Price Trend. Management World, 2009 (1).

[7] 郭曉慧.我國糧食價格波動及調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0.

Guo Xiaohui. Research on China’s Grain Price Fluctuation and Regul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

[8] 胡非凡,吳志華.農戶結算卡是糧食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手段——基于江蘇省常州市奔牛鎮的調研[J].現代經濟探討,2010(12).

Hu Feifan & Wu Zhihua. Research on Conjunction of Small-Scale Grain Production and Large-Scale Grain Market Based on Framer Balance Card System: Case study of Benniu, Changzhou, Jiangsu.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2010(12).

篇(4)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市場體系;金融改革;進程

中圖分類號:F8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7-0071-02

引言

利率市場化,就是指由市場決定在貨幣市場中金融機構的利率高低,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以及利率結構和管理幾個方面的市場化。具體是指各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由資本市場的供求情況自主調節,而不是有上級或中央銀行統一規定,從而形成由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和同業拆借利率為資本市場基礎利率,各利率之間利差維持在合理區間的有效利率傳導體系。簡單來講,利率市場化就是由市場作為主體自主決定市場利率的過程。

推行利率市場化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是十分有必要的。隨著我國的證券交易市場的逐步發展,上市公司數量總數以及市值交易金額逐年增加,各大企業通過金融資本市場成為了主要的一條渠道實現融資。正是由于在資產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長期存在著一種比價聯系,金融投資人可以在儲蓄存款與證券投資兩者之間進行對比,從而合理而有效地規劃自己的資本。資本在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兩者之間自由流動而達到所謂的均衡狀態。與此相反,一旦貨幣利率發生變化,就會通過這個比價聯系對資本市場造成影響,而且這個反映是十分敏感的。同時,在市場化程度越高,利率分配越是合理的基礎上,這種影響越是嚴重。也就是說,利率市場化盡早完成將會在更高的角度上把控住金融貨幣政策的主動權,更有效起到金融影響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

一、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發展進程回顧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和《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了利率市場化的基本構想。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穩步中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為:“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

1978年,我國利率主要出在高速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準許銀行貸款利率在一定區間內自由浮動;1986年允許銀行資金相互拆借,借貸雙方協定期限和利率;1987年,銀行貸款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個百分點。1990―1992年期間以高速利率結構為主:1990年,規定了拆借利率實行上限管理;1992年,國債首次實行承購包銷標志著利率形成機制正式改革。1993―1999年利率改革逐項開展,利率成為了宏觀調控和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1995年,首次提出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利率改革原則,實現正利率,協調配套的改革目標,和商業銀行把握利率自的改革路徑;1996年,同業拆借業務均由全國統一辦理,產生了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1997年,正式啟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時對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利率實現放開;1998年,由人民銀行獨立決定再貼現利率,超額準備金與法定準備金開始實行統一利率。2000年,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首先放開外設利率。2001年,債券市場開始引進了做市商制度;2003年,中央銀行擴大金融貸款利率自由浮動空間;2004年,央行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同時決定浮動區間不再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制定,并在同年10月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存款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大小,首次允許存款利率下調,實現了“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階段性目標。

自2000年之后,市場操作公開的重要性逐漸凸出,利率作為核心資本價格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市場化方式,這已經成為了我國金融宏觀調控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經過了十多年的改革歷程,我國利率市場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對于完全市場化來講,還不足以觸及核心問題。真正的關鍵問題是,我國全面放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

二、加快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一)加快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有利條件

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提供出了較為穩定的宏觀政策和經濟環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進行,和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在資源配置方面市場由基礎性作用逐漸向決定性作用轉型,市場的調節作用逐漸增強。

其次,我國金融市場的改善。經過多年探索,中央銀行取消了計劃經濟背景下的調控方式。國有商業銀行商業化不斷推進。新型的股份制銀行和地區性商業銀行逐漸崛起,為我國金融行業帶來了一股新生力量,從而將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和效率提高到新的高度。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金融市場逐漸規范,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已經成了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

再次,實行利率市場化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隨著我國法制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金融立法執法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更加確立和完善了我國法律體系的金融方面的體系框架,意味著我國金融市場正在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的方向有序進行。

最后,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有利的一點是,過去利率市場化改革所做的努力效果顯著。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進展,相對一部分利率已經或者至少基本接近于市場化程度。銀行同行拆借市場規范達到一致,已經形成了統一性的全國范圍內拆借市場利率。市場上開始出現金融債券,對國債市場利率也逐步放開。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浮動的范圍和幅度都得到相對擴大。市場業務公開化也在不斷地完善中逐漸發展。這些明顯的金融改革成果都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得到進一步成效提供了積極有力的支持。

(二)加快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不利因素

第一,國有銀行的商業化發展還不足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商業化。利率市場化也就是指銀行以貸款的金額大小、發放人和貸款期限等因素來考量確認貸款人的融資成本,對銀行來講必須擁有決定配置信貸資本的自力。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有所進行,但是還沒有完全沖破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束縛,還不能清楚地劃分出政策性業務行為和商業性業務行為。國有銀行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央行的利率調控政策實際實施中難以起到宏觀經濟指示器的功能。中央銀行要通過利率調控貨幣供給量,其關鍵問題是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控政策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傳導機制連續影響從而作用于市場利率,并且要最終實現使各個經濟主體行為在利率主導下向調控目標趨向一致。目前,我國中央銀行還無法實現完全獨立地制定和實施利率調控政策,現在的狀況是基本上全部的利率是由國務院統一頒布實施的,中央銀行在這方面依然處在被動。其他專業銀行和非國有金融機構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利率自力,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這種自主性很難真正落實。另外,專業性銀行并非按照企業化經營,央行的利率調控政策對于這種性質銀行還難以充分發揮有力的作用。

第三,資本市場體系尚未完善。在我國的市場體系之中,各個市場之間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利率不僅是貨幣市場的價格指標,同時也反映了其它各個市場是否均衡。目前,除商品市場體系相對完善,其它市場卻有待進一步健全。只有各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實現有效聯動,才能更加順利地推行利率市場化,增強利率的調控作用。

第四,缺乏風險管理和控制人才。長期以來,利率由官方統一規定的利率調整習慣,使得企業和投資者們缺少對利率風險性的認知。一旦利率實行浮動性調整時,利率風險將會成為客觀性的存在,而企業和投資者個人并不能積極應對。缺乏風險管理人才勢必會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推進。

三、加快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建議

首先,加快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要從根本上解決市場化的制約因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形成市場化的行為主體。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要求具有完善的治理結構;進一步建設行為規范化、制度有效化以及實施高效化的政府,完善政府職能,同時健全商業銀行體系的治理方式和有效的管理機制。

其次,要加快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實現資本市場體系健全和宏觀調控機制轉型過渡。這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積極發展直接化融資方式,增加市場貨幣彈性,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增加市場交易金融產品的類型,采取更多方式積極鼓勵和倡導金融產品的創新;當前應逐漸慢慢放開長期的大額存款利率,推進SHIBOR逐漸成為被民眾廣泛接受的基準利率。不僅要分別完善好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各自體系,而且要合理地構建好兩個市場之間的通道。隨著金融對經濟的影響不斷深化,貨幣市場供應量和經濟水平之間的緊密聯系一定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因此,作為貨幣當局要做好分析工作,提前做好配套制度的完善工作,為從宏觀層次上把控經濟做好積極準備。

最后,要積極做好各項工作之間的協調整合,每一項改革工作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下的重要環節,其中每個問題都要細致深入的研究。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工作,既不能遲遲等到微觀主體與宏觀調控中制約因素全部化解之后才開始進行,也不能在條件還不夠成熟時盲目地進行。只有結合自身情況認真分析,深刻認識到制約因素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靈活處理,把握好分寸,才能更早一天實現全面的利率市場化。

參考文獻:

[1] 劉雅然.中國利率市場化及利率政策效應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 賀聰.利率市場化與貨幣政策框架轉型[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篇(5)

【關鍵字】房地產市場;市場調控;對策研究

前言

我國房地產市場近年來呈現建設周期短,市場供求量大,房價逐年上升等趨勢,在帶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諸如:市場飽和,經濟因素不穩定,民生需求不匹配等缺陷。因此筆者認為,深入認知我國房地產市場對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中國經濟以及建筑企業的重要性,了解現階段房地產市場調控現狀,才能對市場出現的問題做出合理性,針對性,有效性全面調控。

1、我國房地產調控重要性

房地產調控一直是國家經濟調控的重點領域,房地產市場與金融,電氣,汽車制造業并稱為為我國關鍵四大經濟命脈之一,在影響程度上甚至占據核心地位。自從我國實行住房改革后,我國建筑業市場從“粗放型”逐年向“計劃型”方向快速發展,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也直接刺激國家經濟脈搏,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據不完全統計,11年國家房地產行業占GDP比重約為8.35%,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3.48%高了將近3倍,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經濟利益對我國整體GDP和經濟走向的推動作用有多重要,因此加強房地產行業調控是確保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亦是國家經濟呈現良性化,規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08年金融危機,對當時房地產的泡沫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后,社會各界深刻意識到,必須由政府介入由市場經濟體制作為風向標的房地產行業,因此,因強化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內需,制定行業刺激發展政策等方案,例如:11年國務院頒布的針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國八條”市場政策。

1.1維護國內和諧穩定

在“粗放型”經濟建設階段,房地產行業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重要經濟利益增長,但伴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呈現多元化發展,一路飆升的房價與民眾消費水平呈現嚴重傾斜現象。國內房價的快速增長對社會安定,民眾生活以及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產生消極影響,造成房地產泡沫經濟現象,其背后蘊含金融危機以及民怨,嚴重者將使社會出現不穩定或動蕩因素。

1.2確保城鄉一體化建設和城鎮化進程

實行城鄉一體化,城鎮化建設是黨和政府近幾年重點關注領域,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有三大核心因素:招商引資,土地承包,房地產建設,作為我國基本發展策略的城鎮化進程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過高的房價以及土地高競爭價格必然使這一基本發展策略無法快速落實,阻礙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進程。

城鎮化的緩慢推進,不利于招商引資以及城市整體競爭力,對整體經濟效益勢必造成沖擊。

2、房地產市場調控現狀

房地產行業調控是綜合及系統工作,處于房地產行業對國家經濟的推動作用,在進行調控過程中,國家利用經濟法律或行政等手段,在宏觀上對房地產行業效益及發展趨勢進行指導,監督和調節,為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供求平衡以及需求結構整體優化。由于我國房地產調控跨度大,在實際調控過程中出現如下幾點問題:

2.1缺乏有效調控機制

我國近幾年針對日益高速增長的房地產市場相繼進行政策調控,主要調控政策包括國十六條,國八條,新國十條,23號文件以及18號文件等,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建立在宏觀調控基礎上;而在房地產發展過程中以及經濟建設蓬勃發展中,并未對以市場經濟體制的房地產經濟進行微觀,有效的市場調控機制;致使各房地產開發商在龐大經濟利益驅使下,根據自身需求隨意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漲價以及壓制民工工資等現象。

換言之,在宏觀調空中,國家通過相關政策以及調控措施占據引導地位,但在市場機制調節過程中,宏觀調控并未與市場經濟調控有效結合,形成經濟產業鏈脫節現象。在房地產行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利益為核心的建設概念深入人心,導致出現建筑結構混雜,工程質量不合格等,特別是在以穩固社會安定,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的拆遷補助房中更是屢次出現不合格建筑工程。

因此,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缺乏連續性,高效性和有序性,應以市場調控為導向,國家宏觀調控為輔助機制。

2.2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最終的危害即會引發金融危機,房地產泡沫經濟即是在持續走高的房地產價格變化中容易造成人們拔高對房地產行業未來走勢價格的預算,隨著價格不斷上漲以及投機資本持續增加,民眾購買力并未實現實質性增長,市場供需結構嚴重失衡,房地產價格遠高于其成本價格,由此導致房地產泡沫。

而現階段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民眾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生活理所應當,但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遠高于其他國家,其他行業均利潤率。我國和歐美發達國家房地產利潤率為35%和5%,并且我國泡沫經濟依然有持續上升趨勢。

此外,國家在降低房地產泡沫經濟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首付金額和貸款利率,以高投資,低回報來阻止房價過快增長。從某些方面來說,此舉可對有關人群起到抑制作用,但從長遠考慮,此舉僅會延長貸款周期和還款金額,并未對房地產價格以及市場需求起到抑制作用;從另一面來說,民眾在購置房產時不僅要為泡沫經濟買單,更要多付近一半利息于銀行,更不利于國民經濟發展。

例如:在05年出臺的新國八條中指出,應嚴格稅收制度和征收政策,調整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并于同年十月針對二手房要征收個稅,但諸如此類提高購房門檻并未對我國房地產行業產生實質性調節作用。

3、強化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相關對策

針對上述過程中出現的房地產市場治標不治本現象,在深入落實國家宏觀調控頒布的各項準則同時,為起到房地產行業標本兼治目的,筆者認為,應在如下方面做好相關措施:

3.1實行財權與事權匹配原則

房地產市場調控未做到標本兼治原因較復雜,除上述泡沫經濟和缺乏有效調控外,對地方財政的過于依賴是重要原因。因此在進行房地產宏觀調控過程中,防治房地產價格上漲,應從財政分權角度出發,針對地方財政完善分稅分收制度,落實財權事權匹配等原則。

在具體實行方式上,對各級地方政府行為職責進行有效劃分,具體劃分以各相關政府職能權力以及行政隸屬關系為準則,避免出現傳統地方政府中事權統一局面。

此外,應建立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權,07年8月份,我國政府提出完善保障房住房制度,提高經濟房,廉租房普及力度,在實踐方式中:地方政府應完善地方財政稅務體系,對企業或房地產開發商加大財產稅,房產稅以及土地使用稅征收力度,針對個體工商戶加收營業稅,豐富地方財政稅務體系。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將地方稅務整合用作廉價房過經濟保障房建設,實現中央對地方財政體系轉移,讓工薪階層或低收入人群能購置經濟保障房,有利于我國民眾安定以及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固發展。

3.2強化與金融政策的融合

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根本目的是讓房地產價格以合理,穩定的方向發展。土地和資金是房地產市場供應量的關鍵兩大要素,因此,與金融政策的配合是對房地產價格進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

首先,國家聯合地方財政部門強制性制定5年或10年內房地產均價值;針對房地產泡沫經濟,風險投資者是造成泡沫經濟的有一關鍵因素,利用逐年提升的房地產泡沫從中獲利,在制定5年或10年房地產均價同時,大幅度提升國內購房首付款,并保持現有銀行利率,配合限購令,完善房地產交易秩序,加強二手房市場管理,房產投資性質的購買需求會得以抑制。

其次堅持差異化信貸政策;針對國內收入差距較大情形,應融合金融政策,理性消費,嚴厲打擊投資性需求,縮小貧富差距。

3.3強化房地產法律法規完善機制

現階段出現政府由于在土地調控過程中的職能范圍較廣,角色定位不明確造成的對房地產經濟活動過于干預,因此應通過法律授權手段進行合理調控。

(1)法律權限職能責任制定

通過市場經濟法以及市場調控機制,強化各地方政府職能權限責任,并將房地產有關責任過度于相關機關單位,政府重點把控監督管理關口,提高房地產市場的靈活性和時效性,通過市場機制完成調控和監督管理工作。

(2)價格衡量

眾所周知,房地產價格將會為周邊生活,交通,商業,教育等環節帶來聯動效應,因此,地方政府各部門應做好對樓盤市場指導價工作,綜合考慮地段,交通,科研等方面后制定指導價并在審計通過后頒布執行,價格衡量制度是確保房地產行業價格穩定,遏制房價的最有效手段措施。

4、結束語

在意識到我國房地產因過快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后應完善房地產行業市場調控和宏觀調控,確保我國房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淑云,付振奇.城市化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2(2).

[2]左文盼.四方博弈———我國房地產市場系統風險分析和宏觀調控政策選擇[J].隴東學院學報,2011,22(6):68-73.

[3]朱燕.我國房地產市場需求預測模型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7-24.

篇(6)

一、替代長期建設國債的必要性

1 長期建設國債持續實施的弊端

從1998年開始,我國實行以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增加政府投資為核心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7年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9100億元,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擴大了國內投資需求,遏制了通貨緊縮趨勢,保證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辦成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未辦的大事。但是,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作為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所采取的階段性政策,連續7年之久的實施,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下弊端:

(1)加大了我國財政風險。1998年后,由于連年發行長期國債等原因,我國主要的財政風險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國際警戒線。

1997—2003年,我國國債依存度和償債率兩項指標連年超過國際警戒線,特別是中央財政的國債依存度超過國際警戒線一倍還多;2002年我國赤字率也超過了國際警戒線。同時,表面上我國國債負擔率離國際警戒線很遠,但是我國存在著巨額的“準國債”,如政策銀行金融債券、國有商業銀行的呆賬壞賬、養老保險欠賬、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等,因此,我國實際的國債負擔率也已接近國際警戒線。說明連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加大了我國的財政風險。

(2)國債投資效率較低。首先,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在選擇、監督、約束項目及其經營者方面, 存在計劃體制及國有企業委托制度的內生性障礙。其次,債權人對國債投資的使用主體不構成硬約束,不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三,由于長期建設國債投融資是以國家財政為中介的投融資行為,國債的受益者不直接承擔債務的償還責任,使地方政府或企業在獲得國債投資資金時,往往產生“免費午餐”的感覺,客觀上造成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低效率。

(3)不符合我國投資體制改革方向。我國現階段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融資是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產物,其本質上仍然是計劃、行政配置投資的方式。長期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舊投資體制的復歸。既不利于市場投資機制的完善和社會信用制度、信用體系的建設,也不符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的:“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實現誰投資、誰收益、誰承擔風險。國家只審批關系經濟安全、影響環境資源、涉及整體布局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及限制類項目,其他項目的審批改為備案制,由投資主體自行決策。國家主要通過規劃和政策指導、信息以及規范市場準入,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抑制無序競爭和盲目重復建設。”一系列投資體制改革精神。

(4)宏觀調控效應逐年遞減。首先,由于長期建設國債投資是計劃安排而不是市場選擇,投資的機制是行政審批而非市場機制,因而,每年年初各地區各部門都來爭奪國債投資,使得原本數量可觀的國債投資,因過度分散而成為杯水車薪。其次,由于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實行的是行政性投資選擇機制,造成了層層的行政依附和企業對政府投資的依賴,強化了政府與行政機制對市場投資和市場投資機制的遏制作用,影響了我國宏觀調控的效果。第三,由于國債投資的方向大都為基礎設施建設,其產業發展鏈條短,對各地經濟的拉動作用既分散又有限。

(5)增加了今后宏觀調控的難度。連續7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使經濟增長對積極財政政策產生了比較明顯的依賴性,似乎要保持7%以上的經濟增長,就必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了今后宏觀政策調整的難度。

2 長期建設國債投資不宜簡單退出,而應該尋找替代方式

盡管當前我國社會投資和國民經濟自主增長能力有所加強,但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并不牢靠,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在本世紀頭20年,我國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所以,不應該簡單地讓長期建設國債投資退出,而應該積極尋找既能保證促進經濟增長,又能避免國債投資弊端的新型投資替代它。

二、替代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方案與措施

總體方案是:用國家預算內建設投資和開發性金融,逐步替代長期建設國債。建議2005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500億元,比今年減少600億元。2005年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只用于以前年度開工的長期建設國債項目的收尾工作。2005年減少的600億元長期國債投資,分別由財政預算內建設投資額替代100億元,開發性金額投資替代500億元。

1 逐步增加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

2 主要用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正常的發展速度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的同時,要選擇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要求、又能實現國家宏觀調控意圖的合適的金融工具,替代大部分長期建設國債投資。這樣,既能滿足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又能消除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弊端。借鑒國內外經驗,開發性金融可能是最佳的替代工具。

(1)開發性金融及其運行機制。開發性金融是以政策銀行的國家信用為依托,以發行開發性金融債券的形式籌集資金,并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要求,與地方政府合作,運用市場機制進行投資。它把政策銀行的融資優勢和政府的組織優勢相結合,通過推動項目建設和制度建設,實現政府宏觀調控意圖。開發性金融具有政府財政“無償撥付”和商業性金融“有償貸放”雙重性質的特殊運行機制,是政府財政和商業性金融二者的巧妙結合。

(2)開發性金融具備替代長期建設國債的優勢。一是政策銀行發行的開發性金融債券不是國債,不會直接增加國家的財政風險。二是開發性金融投資運用的是市場金融機制,能夠提高投資效率,實現投資循環利用。開發性金融獨特的專業金融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其投資能夠順利回收、循環使用。三是開發性金融通過體制建設彌補市場失靈,帶動信用升級,以制度建設整合體制資源取得盈利,能夠在自身健康發展的同時拉動經濟增長,實現投資的高效率、增長的高質量。四是開發性金融能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推進社會信用體制建設和金融市場的完善,對整個社會資金有較好的示范作用。并通過對商業性資金的引導,調動社會資源,放大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促進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五是用開發性金融進行宏觀調控方便靈活,便于操作。由于開發性金融債券是政策性銀行發行的特殊金融債券,不是國債,因而其發行規模的增減無需通過嚴格、耗時、繁瑣的立法程序;政策銀行又是國務院直屬的金融機構,政府容易調控其政策方向和力度。

(3)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的范圍。近年來,我國的長期建設國債資金主要投向了四大領域:公共產品領域(一類)、準公共產品領域(二類)、部分競爭性領域(三類)、完全競爭性領域(四類)。一類項目屬于政府公共財政投資范圍,理應由政府預算投資。四類項目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運用市場金融機制能夠解決。二類、三類項目既不屬于政府公共財政投資范圍,本身又沒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市場力量不愿介入。這些項目又是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必不可少的,由開發性金融替代比較合適。對于正在建設的存量國債項目,為保持存量建設國債預算安排的連續性和保證已開工國債項目的順利完工,建設仍由國債資金安排。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投資應從增量國債項目入手。

(4)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的管理。建設采取國家指導、財政支持、政策性銀行經營的模式進行管理。政府與開發性金融機構共同制定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辦法,確保資金的安全。政府對開發性金融借款主體及其投資項目的資產管理承擔主要監管責任,對協議內的項目加強審計監督,促進項目規范管理,提高投資效益。開發性金融機構建立開發性金融借款資金賬戶,對借款資金的收支實行統一管理。雙方共同對開發性金融借款主體及其投資項目的現金流建設進行定性分類和定量管理。

(5)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的政策保障。國家應對政策銀行經營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職能給予確認,以保障這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對于從事開發性金融的政策銀行應在利潤計劃和稅收政策方面有別于商業銀行,繼續執行“所得稅返還轉增資本金”政策。財政部、人民銀行以及銀行監管部門、發改委、政策銀行應針對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項目,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和操作辦法。具體政策應該包括:

———貼息政策。財政部門應該根據項目的盈利能力確定不同的貼息政策。①對于微利項目,開發性金融機構貸款享受財政的全額貼息。②對于遠期效益項目,開發性金融機構貸款后,在項目建設期享受財政貼息;項目投產或實現效益后停止貼息。③對于近期即可見到效益的項目的貸款,給予借款人適當的期限和利率下浮優惠。

———融資和信貸規模政策。發改委、人民銀行對開發性金融替代長期建設國債,需要發行的開發性金融債券,在債券發行指標和貸款指標控制方面,要給予一定的傾斜政策。債券發行和貸款指標要獨立于開發性金融機構自身的計劃指標,單獨考慮。

篇(7)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形勢,提出了奮斗目標,部署了2000年經濟工

作的主要任務,需要我們認真把握,狠抓落實,繼續奮發努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

健康發展,為新世紀的經濟騰飛創造良好的開端。

一、當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一)當前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

1999年以來,在中央采取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

較快增長的態勢,頭9個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1~10月,工業增加值增長9.1%,增

長速度比較平穩;農業收成穩定,糧食總產量大體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平緩,全國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體投資)增長7%,其

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6.6%,更新改造投資增長下降0.9%,房地產投資增長17.4%;隨著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費領域的擴大,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出現回升態勢,9月份出口增長20.2%,10月份出口增長23.8%.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長19.4%,增收1300多億元,財政收入占國

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金融形勢比較平穩,到10月末,M1、M2分別增長15.1%、

14.5%,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國家外匯儲備已超過1500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

加,生活水平繼續提高,10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59270億元,同比增長13.4%.

從前三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可望達

到7%甚至略高一些。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當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好轉跡象:(1)工業經濟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去年同期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

提高1個百分點,總資產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率提高0.2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提高0.8

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下降1.7個百分點。1~9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

120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

48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倍。(2)外貿出口進一步回升。隨著亞洲周邊國家

的經濟復蘇、需求增加,我國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出口增長加快

;同時國家加大了出口退稅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從7月份開始,出口增長

開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長分別為7.5%、17.8%、20.2%、23.8%.預

計全年出口增長可達5%左右。(3)物價下降出現減緩的跡象。8月份,受季節性因素

和肉禽價格進一步回升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區調整學雜費、房租、水電費價格以及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

上月上漲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此外,隨著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品市場回暖,工業品價

格降勢也在趨緩。7月、8月、9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下降2.5%、2.3%、2.1%,工

業品原材料購進價格分別下降3.4%、3.3%、1.8%.

(二)經濟環境日趨嚴峻的一面不容忽視

以上三種跡象表明,經濟增長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但還沒有形成好轉的趨勢,目

前還不能作出經濟增長出現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斷。對今后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是逐步好轉還是比較嚴峻?還有待觀察。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長,但由于美國股市出現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對歐元、日元出現一定的貶值趨勢,不排除出現股市動蕩、外資抽逃、

消費萎縮、使經濟增長發生逆轉的可能性。日本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由于日本內需市

場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經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歐盟經濟正在穩

步增長,但由于歐元的實施,歐元區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亞洲周邊國家和地

區的經濟開始復蘇,即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好轉,對我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也

將形成一種競爭關系。綜合以上一些情況,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即使經濟增長快于1999年,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對我國

經濟形成競爭的不利因素在增加。從總體上看,2000年我國外需壓力還是很大,外貿順

差有可能進一步減少,利用外資也有可能會下降,外貿外資的減少,需要通過進一步擴

大內需來彌補。

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場需求依然疲

軟,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生產過剩,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消費意愿不強,民間投資不

振,銀行貸款行為趨于謹慎,資金供應趨緊,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社會就業壓力加

大,等等。當前經濟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通貨緊縮趨勢仍在發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為止,全國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連續24個月負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18

個月負增長,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42個月負增長。按照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

一國消費品價格連續兩年負增長,就可視為通貨緊縮。我國實際上已經達到這一標準。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從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從中長期因素看,多年來的重

報告總結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個人總結述職報告實習報告

實踐報告工作匯報辭職報告調研報告黨政報告

演講致辭公眾演講競聘演講

就職演說安全生產愛國演講英語演講開幕閉幕慶典致辭

賀電慰問領導講話

黨政相關入黨申請入團申請

轉正申請思想匯報黨性分析事跡材料申報材料行風建設

公文范例

主持詞

求職應聘個人簡歷英語簡歷自我鑒定自我介紹

自薦信求職信會議發言婚喪嫁娶祝福祝賀廣播稿

心得體會經驗交流公務員法政治學習讀后感

學習心得創業計劃

征文范文應用文論文格式英語作文

綜合范文合同范本文秘工作辦公表格計劃方案社交禮儀

節日相關規章制度畢業設計法律文書時政專欄

論文中心

經濟論文

教學論文

法律論文

商務論文

行政論文

醫學論文

藝術論文

理工論文

文史論文

免費教案

站內范文搜索

|網站首頁|綜合范文|報告總結|心得體會|求職應聘|演講致辭|黨政相關|時政專欄|英語作文|教案大全|論文撰寫|經濟論文|教學論文|法律論文|商務管理|

|行政管理|醫學論文|藝術論文|理工論文|文史論文|文檔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信息管理論文>>正文

相關文章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宏觀視角

會計論文: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宏…

ERP項目在同力公司的實施調查

圖書館實施業務外包的意義和策略

加快實施知識管理,促進傳統企業…

對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管理者收購(…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政策取向

加快實施知識管理,促進傳統企業…

對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管理者收購(…

論國有資本宏觀財務目標的分割

為什么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可行性分…

試論會計委派制實施的可行性

有限度的會計委派制及其實施環境

政府宏觀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

熱門文章

我國企業信息化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經濟一體化與國家的碰撞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探析

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責任取向析論

論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則…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

市場失靈、政府失靈與政府干預

高校圖書館如何為高等函授教育服…

中美教育行政組織比較研究

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論國有資產重組中的合謀行為及其…

國有資產流失的現狀及對策

新公共管理: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的…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論

創新:邁進新世紀的圖書館管理

高校圖書館如何為高等函授教育服…

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

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若干問…

網絡環境下我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

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更新時間:2007-8-1621:03:58

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這次通貨緊縮,實際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與中長期

的結構不合理因素交織并發,從而使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壓力。我國這一輪經

濟增長下滑的周期最長,從1992年算起,至今已長達7年,目前下滑的趨勢仍在發展。

特別是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未從根本上

遏制住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2000年國內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嚴峻。

二、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關系

2000年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預計這年經

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率提高0.2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提高0.8個百分點,資產

負債率下降1.7個百分點。1~9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200多億元,比

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480多億元,比

去年同期增長1.5倍。(2)外貿出口進一步回升。隨著亞洲周邊國家的經濟復蘇、需

求增加,我國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出口增長加快;同時國家加大

了出口退稅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從7月份開始,出口增長開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長分別為7.5%、17.8%、20.2%、23.8%.預計全年出口增長可

達5%左右。(3)物價下降出現減緩的跡象。8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和肉禽價格進一步

回升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區調整學雜費、房

租、水電費價格以及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縮小0.2個

百分點。此外,隨著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品市場回暖,工業品價格降勢也在趨緩。

7月、8月、9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下降2.5%、2.3%、2.1%,工業品原材料購進價

格分別下降3.4%、3.3%、1.8%.(二)經濟環境日趨嚴峻的一面不容忽視

以上三種跡象表明,經濟增長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但還沒有形成好轉的趨勢,目

前還不能作出經濟增長出現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斷。對今后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是逐步好轉還是比較嚴峻?還有待觀察。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長,但由于美國股市出現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對歐元、日元出現一定的貶值趨勢,不排除出現股市動蕩、外資抽逃、

消費萎縮、使經濟增長發生逆轉的可能性。日本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由于日本內需市

場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經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歐盟經濟正在穩

步增長,但由于歐元的實施,歐元區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亞洲周邊國家和地

區的經濟開始復蘇,即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好轉,對我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也

將形成一種競爭關系。綜合以上一些情況,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即使經濟增長快于1999年,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對我國

經濟形成競爭的不利因素在增加。從總體上看,2000年我國外需壓力還是很大,外貿順

差有可能進一步減少,利用外資也有可能會下降,外貿外資的減少,需要通過進一步擴

大內需來彌補。

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場需求依然疲

軟,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生產過剩,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消費意愿不強,民間投資不

振,銀行貸款行為趨于謹慎,資金供應趨緊,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社會就業壓力加

大,等等。當前經濟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通貨緊縮趨勢仍在發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為止,全國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連續24個月負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18

個月負增長,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42個月負增長。按照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

一國消費品價格連續兩年負增長,就可視為通貨緊縮。我國實際上已經達到這一標準。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從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從中長期因素看,多年來的重

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這次通貨緊縮,實際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與中長期

的結構不合理因素交織并發,從而使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壓力。我國這一輪經

濟增長下滑的周期最長,從1992年算起,至今已長達7年,目前下滑的趨勢仍在發展。

特別是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未從根本上

遏制住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2000年國內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嚴峻。

二、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關系2000年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預計這年經

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為7%左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仍然要付出艱巨的

努力。對此,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著重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的關系。

(一)既要堅持擴大內需,又要加大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的力度

擴大內需的核心是促進經濟增長,擴大經濟總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

越來越受到結構不合理因素的制約,如果不調整結構,經濟增長就不可能上去。調整結

構,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調整,而必須是中長期的、戰略性的調整;不僅要調整產

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而且要調整地區結構,加快西部大開發,這是關系

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舉措。結構調整要取得成效,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設的老路。應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堅決淘汰落后的、重復的生產能力,發展高

新技術產業和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和企業,對傳統產業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固定資

產更新,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處理好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的關系,實際上

是處理好經濟總量與結構的關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拉動力,就是

擴大投資需求。這兩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國債投資為主導,重

點投向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領域,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內需是

為了促進發展,增加經濟總量,但同時也是調整結構的過程,是科技進步的過程。我們

要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在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結構,在結構調整的基礎

上求得更好的發展。

(二)既要堅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擴大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

堅持政府投入,是在當前經濟不太景氣、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未完全啟動以前的必

然選擇。但是,政府投入數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國家財力的制約,而近幾年國家財政

狀況總體上比較困難,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增加發行2100億元國債,專項

用于基礎設施等項建設。政府的這筆投入,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相比,數量要少

得多。啟動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要靠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來支撐經濟增長,否則國家財政難以承受,經濟增長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著力點,是要努力引導和擴大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使政府投入起到“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貼息、參股、合資、補貼、擔保等方式,

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例如:1999年下半年國家增發600億元國債,其中150億元用于

企業技改項目的貼息和補充相應的資本金,以此帶動銀行貸款1500多億元,使社會投資

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2000年要繼續落實已經出臺的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過實施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農民收

入,并結合出臺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努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3)既要積極推進改革和發展,又要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

2000年要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和實現科技進步,立足點是要保持經濟又快又好的發

展。解決當前中國經濟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堅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這一點是不能

動搖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2000年各項改革已處于攻

堅階段。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將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實現三

年改革脫困和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只有國有企業搞好了,效益上來了,才能

為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加快改革和發展,使社會穩定問題顯得更加重要。改革和發展,

最終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會穩定的。但在改革和發展的進程

中,因結構調整、企業改革、機構改革的深化,使下崗、失業現象增加;因社會環境的

不斷變化,競爭加劇,一些人的習俗、觀念適應不了環境變化的需要;等等,如果處理

不慎,極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社會不穩定,改革和發展將一事無成。一個穩定的社

會環境,是順利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

系,使三者相互協調和統一。

三、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經濟工作任務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艱巨而又重要。但基本著眼點是擴大內需、

促進經濟增長,并在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基礎社會經濟發展上,以國有企業

改革為中心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同時注意保持社會穩定。從這個基點出發,2000年經濟

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

連續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是顯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未完全

啟動以前,為了保持經濟的較快增長,必須堅持實施行之有效的積極財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現在銀行資金充裕、存貸差達1.2萬億元,生產能力充足、近1/3的生產潛力

未能發揮出來,勞動力豐富,面對錢多、物多、人多的因素,應是加快發展的好時機。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這些資源就會白白浪費掉。實踐證明,財政政策對資源利

用具有見效快、導向作用大、宏觀配置合理的特點,通過財政向商業銀行發行長期國債,

動用部分社會儲蓄資金,將相對過剩的人、財、物資源利用起來,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

力的發展。

2000年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仍以擴大財政支出為主要形式,雙管齊下,

通過發行長期國債進一步擴大投資和繼續落實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來擴大消費支出;同

時要運用好稅收政策,包括實行必要的減免稅政策,通過適當減少財政收入的形式,進

一步刺激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樣,中央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人擔心,

會不會引發財政風險?據初步測算,1998年,我國中央財政赤字(按國際通行口徑,包

括為彌補債務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債務余額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

別為2.15%和9.9%;1999年約為2.80%和12.0%;預計2000年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與上年大體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線以內,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約為14.0%,仍

明顯低于60%的警戒線。我國發行國債尚有一定的空間。積極財政政策是否有風險,關

鍵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國債資金。只要國債資金能夠發揮好的效益,促進經濟較快的發展,

就能夠為償還債務創造有利條件,不會引發財政風險,也不會給后人留下債務包袱。近

一兩年,財政稅收每年增收超過1000億元,其中就包含了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增收效應,

國債投入已經出現良性循環的效果。

(二)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當前經濟偏冷的情況下,要采取相應擴張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社會資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僅僅財政政策是擴張的,而沒有貨幣政策的相應配合,就難以充分調動社會

資金來支持經濟發展,進而會減弱整個宏觀調控的效果。例如:將國債資金投入具有一

定經濟效益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采取貼息方式投入企業的技術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銀行貸款與之相配套,如果銀行配套貸款跟不上,就會影響整個國債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須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證國債資金配套貸款的及時投入;二是要滿

足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四是要適當降低存款準

備金率,促進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同時對有困難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機構,給予再貸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開展住房、教育、汽車以及大件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消費信貸業務

;六是要發展資本市場,積極開拓直接融資渠道。總之,要保持貨幣供應量的必要增長。

只要積極財政政策不出現風險,實行相應的貨幣政策也不會有風險。金融業要正確處理

支持經濟增長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在改善金融服務的同時,要繼續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銀行內控機制和銀行監管機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

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0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

關鍵。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

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

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

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條件。”

2000年要重點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工業結構調整。繼續壓

縮紡織、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機電、輕工等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堅決淘汰那些

技術落后、資源浪費、產品質量低劣和污染嚴重的企業。不斷優化工業結構,緩解重復

建設壓力,增強企業活力。(2)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繼續撥出一部分國債資金用于企

業技術改造的貼息貸款。對于技術改造所需先進設備的進口,國家可適當提供外匯、免

稅等優惠政策。對國家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行業等項目的國產設備投資,實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3)實行債權轉股權。對一些有特別困難、但有一定發

展前景的國有企業,實行債權轉股權。逐步解決企業資本金不足、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

同時盤活銀行的不良資產。(4)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經濟效益較好、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增加企業的資本金。選擇一批信譽好、

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國有股來籌集資金。一些資信好、實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可在境內外發行企業債券,進行滾動發展。(5)實施規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企業實行國有獨資有限公司外,積極發展具有

多元投資主體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處理好“老三會”(黨委

會、工會、職代會)和“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關系,加強企業領導

班子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實行企業會計外派制度,完善企業在經營、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四)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這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要繼續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

再就業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業服務中心,按“三家抬”(財政、企業、

社會負擔)的辦法來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只是一種過渡性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

國有企業人員多等方面的問題,最終要靠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覆蓋所有企事業及行政

機關單位職工的、由政府承擔并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

是實行由政府通過企事業單位從當期收入中償付各項社會保障費用的現收現付制,近期

社會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通過個人帳戶實現的基金積累制,即職工在領

取工資后向社會保障基金繳付社會保障繳款,這筆繳款連同企業繳付的部分社會保障繳

款都進入職工的個人帳戶,以后就從職工的個人帳戶中支付他們的社會保障開支。實行

基金積累制,對新參加工作的職工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有足夠的工作時間在個人帳

戶中積累足夠的養老金。成問題的是,已退休的職工和在實施個人帳戶制度以前較早參

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統稱老職工),由于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沒有直接為自己積累養老

金、醫療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過預先扣除把保障費用轉化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國有資產中。轉入基金積累制以后,老職工新建的個人帳戶中的資金很少,已退休職

工的個人帳戶則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實施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軌時,政府應

對老職工過去對養老金基金的貢獻作出補償,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來籌集和建立社會保

障基金,這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條件。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對所有不

同經濟成分的企業和職工依法收繳社會保險費,提高收繳率,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同時

也要考慮,在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過程中,對國有股權變現

所得,中小企業的拍賣、租賃所得,國有房地產的出售、租賃所得,以及財政預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劃入社會保障基金。條件成熟時要著手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

度。

(五)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科技進步是加快結構調整和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要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

最薄弱的環節,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環節滯后,這與現行科

技體制和生產體制密切相關。現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與生產相脫節。企業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許多優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這種體制,大大阻礙了將

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進程,使先進的科學技術無法得到及時的應用和推廣。為此,

要深入進行科技體制和生產體制的改革,將應用科技的基本力量從原來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業中去,使企業成為應用科技研究的載體和主要力量。這也是當今發達國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與企業合二為一,既可以使科研經費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員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業生產有技術創新力量的支撐,增強企業的競爭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機構管理體制的改革工作,使應用科研機構轉制為企業,或納入企業的科研體系中

去。對于高校中的應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離出來,按照科研機構改革的方向進行運

作。

此外,要加強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力度,保護技術創新者的利益。盡快制定反壟

斷法和嚴格執行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技術市場及其他市場,維護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

競爭的市場秩序。建立鼓勵技術投入的稅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和對市場

前景好的共用性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提供資助外,應制定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投入的政策。

如:對技術轉讓收入、設備投資等扣減所得稅;改進現行的增值稅制度,明確企業研究

開發、科技人才工資等支出劃入無形資產的辦法,等等。倡導推廣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女少妇内射日韩亚洲| 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八a级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小鲜肉自慰网站|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小雪第一次交换又粗又大老杨|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三|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和黑人邻居中文字幕在线|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