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29: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探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啟蒙教育;教學內容;素質培養;規范教學
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漲。特別是傳媒上經常見到我國的鋼琴演奏家表演,吸引了很多家長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熱情。學習鋼琴的孩子日益增多,學齡也日益提前,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一方面推動了我國鋼琴教育的發展,使鋼琴文化得以快速傳播;另一方面也對鋼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鋼琴啟蒙教育的現狀
由于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現在最缺乏的其實是合格的鋼琴啟蒙教師,很多業余的學習者,只學習3-5年的鋼琴便涉足鋼琴教學領域,不負責任的現象很普遍,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這對鋼琴啟蒙教育形成不良的影響;很多培訓機構出于經濟考量,往往不認真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形成“速成”的風氣,往往讓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半途而廢;有的家長在學習鋼琴的問題上認識不足,對于孩子的期望過高,過多追求成果和形式忽略了鋼琴學習的真正意義。
二、鋼琴啟蒙學習的第一步
“啟蒙”這一詞的意思就是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有這樣的論調“先隨便找個老師學習,以后再換個好老師。”在很多人看來,“啟蒙教育”就是從零開始,是無關緊要的階段。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鋼琴的啟蒙教育如同建高樓,地基不牢是建造不高的。鋼琴教學的啟蒙階段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前途,在這一階段決定著學生是否會熱愛鋼琴藝術,打下良好的彈奏基礎,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好的啟蒙教學會誤導學生和家長,養成很多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彈奏方法。即使今后遇到好的老師,也很難改正。鋼琴啟蒙教學,大多針對的是學齡前的兒童。一般五周歲左右學習鋼琴是一個較為合適的年紀。年齡太小,手指太過柔軟;年齡較大又會錯過神經發育的最佳時期,鋼琴講究“童子功”就是源于這里。年齡只是參考的一個方面,最主要還要取決于兒童生理、心理的適應能力。學習鋼琴的孩子最起碼要能分清楚左、右手,能數十個以上的數;對于手大小的問題不用很在意,手指條件不是前提條件,掌寬指長當然好,但手指短小也會很靈活。
三、初學的規范
鋼琴啟蒙教學教師要重視規范的坐姿、手形、識譜。坐姿要坐在鋼琴的正中間,這樣左、右手能最大范圍的掌控琴鍵。身體要坐直,肩膀自然下垂;坐琴凳的三分之一處,稍微往前傾,腳要著地,較小的孩子可以準備一個墊腳的凳子。手形要做到手腕與琴鍵平行,不能過低也不能抬得過高,手指第一關節要“凸出”,做到“指尖”觸鍵。手指橫向要放到琴鍵的中間位置,縱向要靠近黑鍵。識譜要讓學生認識所彈奏譜面的所有符號和內容,包括高低音譜號、拍號、調號、小節、音符時值、休止符時值、音階排列等,哪些部分用左手彈奏,哪些部分用右手彈奏要做到心中有數。
四、全面了解鋼琴教學的內容
啟蒙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完成教學內容,在進行啟蒙教育時要讓學生和家長了解鋼琴學習的內容脈絡和線條。第一基礎訓練,包括音階、琶音、哈農;第二練習曲,包括入門練習曲、拜爾練習曲、車爾尼系列、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克列門蒂練習曲、肖邦練習曲、斯克里亞賓練習曲等;第三復調訓練,包括小巴赫、創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斯卡拉蒂、平均律等;第四奏鳴曲訓練,包括小奏鳴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第五大中型樂曲訓練,包括中外作品、各時期各流派的鋼琴作品、鋼琴協奏曲等。了解這些內容,能夠讓學琴者知道自己的彈奏階段,并激發不斷深入學習的動力,拓展鋼琴彈奏的廣度和深度。
五、家長在鋼琴啟蒙教育階段的作用
家長的督促和輔導,是孩子學習鋼琴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無論孩子處于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都與家長有很大關系。家長科學的輔導與督促會讓孩子學琴更有成效。要讓孩子有興趣,達到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除了老師的作用,還需要家長積極的評價。因為孩子練琴的時間大多在家里,而家長是第一聽眾,家長的評價得體,會讓孩子為糾正自己的不足反復的去練習;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彈奏評價不得體,會讓孩子失去彈琴的信心和興趣。家長的堅持在學琴過程中也很重要,畢竟孩子沒有自約性,堅持每天練琴并完成每一次課程作業都需要家長的配合和督促。所以家長的作用在啟蒙教育階段是舉足輕重的。
六、把考級、比賽、演出作為促進學習的手段
在鋼琴啟蒙教學階段,要鼓勵孩子參與考級、比賽、演出活動,增加出場鍛煉的機會。家長不要盲目攀比初學階段孩子的考級級別,而應重視培養孩子對鋼琴藝術的喜愛;重視培養孩子獨立彈奏練習鋼琴的能力;重視完整準確演奏作品,并了解鋼琴作品的內涵和價值。考過10級并不代表具有良好的彈奏水平,能完整準確彈奏一首鋼琴曲更有意義。比賽和演出對于鋼琴學習必不可少,鋼琴是一門表演藝術,比賽演出不要過于看重成績,而應該克服怯場緊張,真正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把考級、比賽和演出作為促進學習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能在鋼琴啟蒙階段培養正確的理念,培養對鋼琴藝術的熱愛。
七、學琴的意義
學習鋼琴,并不是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鋼琴家。鋼琴家不是學琴孩子唯一的出路和學習目的,把興趣培養、智力開發、意志鍛煉、提高藝術修養作為根本,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鋼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和誤區,及早糾正,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進行鋼琴啟蒙教育。彈鋼琴是一個技術活,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靠不斷的練習、靠時間的堆積,才能將技術變成技藝,才能達到孰能生巧,準確表達音樂內涵。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功底,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儲備,才能真正領悟音樂的精髓,才能真正喜歡鋼琴表演藝術,這才是學習鋼琴真正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8)
[3]曹理.音樂教育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中文秘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手段都比較單一,教師們的教學思想也還停留在過去的陳舊思想中,教學方法也比較呆板,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乏味,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也都只是注重理論的講授,忽視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很少去思考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仍舊習慣照本宣科、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脫節,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對于中職學校中的學生來說,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不能夠主動的去進行探索,那么他們的思維只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僵化,動手能力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的文秘專業又如何能夠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文秘人才呢?
此外中職學校中的文秘專業還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問題:
(1)沒有準確的目標定位,如今的中職學校文秘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偏重文秘,忽視公關,使得學生的專業面狹窄,專業技能薄弱;
(2)沒有構建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安排的合理性上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常常是重理輕能,課程安排較隨意、無序;
(3)在使用的教材上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很多教材都只是偏重理論的描述,沒有相關的技能訓練內容,而且很多內容都是重復但表述不一的,這為教師們的講授與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許多的困難;
(4)現有的教師們基本上都是理論功底很好,但是卻缺乏實踐經驗,他們基本都是從相應的文秘專業畢業后就到校任職的,沒有經過文秘工作的洗禮;
(5)缺少模擬訓練手段,沒有相應的實習基地。這些問題的存在為中職文秘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2 中職文秘教學改革的措施
2.1調整文秘專業的培養目標,體現出中職學校的特色
中職學校的文秘專業主要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或私人培養出能夠從事秘書、文書、檔案管理、信息資料的搜集、公關禮儀及計算機文字處理等辦公室程序性工作的人員。讓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實踐實習,逐步的舉辦從事整理辦公室、接待訪客、打印文稿、收發文、歸檔整理等工作的能力。總得來說就是需要具備。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辦事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社交能力、操作能力等,從而勝任初級文秘工作。
2.2需要及時的改變教學理念
中職學校中的教學工作是以學生今后就業的職業崗位為導向的,其目標是要讓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能夠滿足社會中相應職業的崗位的需要,實現真正的零距離上崗。即是中職學校應該培養出能夠勝任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的文秘教學專業必須從文秘這個職業崗位的工作實際出發進行職業分析,必須要明確在日常的工作中,秘書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知識與技能,并根據分析的結果來設置文秘專業的課程,以此為基礎培養出合格的文秘人才。因為文秘工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就使得文秘專業的教師們必須要重視文秘專業的實踐教學。文秘專業的教師們必須要跟新教育理念,積極的與企業進行溝通,并構建起與企業緊密聯系的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夠從實踐中成長,不能夠將學生局限在教室中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能夠讓學生擺脫紙上談兵的窘境。同時,文秘專業的教學還應該要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應該加強師資建設與投入,為文秘專業的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提供必要的場所、設備、儀器等,為中職文秘教學的改革順利實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2.3必須要加強教材建設,為文秘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保障
中職文秘專業的精品教材并不多,現行的一些教學用書并不能夠從完整意義上體現出中職教育的特色。其中有一些教材的應用價值并不高。對于這種情況,文秘專業的教師們則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學實踐優勢,來嘗試編寫出具有較強實用性的中職教材,而學校也可以成立起相應的專業教材編寫小組來支持教師們編寫出更加具有實用性的教材。在進行教材編寫時,要以“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中與秘書相關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為培養目標,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時教材還應該圍繞技能訓練這個中心,實現多學科相互滲透,讓教材真正為文秘專業培養學生技能服務,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中職文秘專業來說,其中的大部分專業教師應該由文秘類專業畢業的本科以上學歷者擔任,而非由其他的中文、法律、政治等文科基礎課教師轉行而來或是兼任。文秘類專業畢業的教師與那些非文秘類專業畢業的教師比較而言,他們更能把握文秘專業課教學中的重點,他們的講解也能夠更加深入,易于讓學生接受。
文秘專業中的部分教師應該兼任行政工作。文秘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十方強的專業,其所涉及的工作包羅萬象,沒有相應工作經驗的人是不能夠體會到其綜合性與復雜性的,即使是從文秘專業畢業的本科畢業生,也很難全方位的接觸到整個文秘工作內容。而教師在兼任行政工作的同時,接觸到各種新的案例、工作方法等,這些都能夠作為經驗傳授給學生。
同時教師除了要積極的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外,還應該要抽時間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參加國家高級公關員、高級秘書職業資格考試,不斷充電,不斷增加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技能。
2.5循序漸進的加強學生的技能
一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是主導,是關鍵、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師既要有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獻身教育事業的品德素質;既要有現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識技能,又要具備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既要學習、總結、借鑒別人成功經驗,又要敢說、敢做、敢創新。在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途徑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總結,為推動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教師須有新的科學觀念和新的文化知識面。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不僅是靠傳授知識去教育學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質,去感染學生;在學生看來,教師是他們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在選題、分析題、畫圖、列式、運算和結果等各方面,都做到書寫工整、分析透徹、推理嚴密、計算準確、過程全面,切忌在教學中語言不當,邏輯推理不嚴密,列式運算馬虎,書寫混亂,甚至在講課時,語言表達模棱兩可,表情顯得疑神疑鬼和呆板。
二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實施創新教育是當今社會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走向,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主題,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素質和開發學生創新的潛力方面,有著其它科學無法替代的作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不管什么模式,都應該是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統一,應該同時發揮學和教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1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創造的開端,沒有問題便沒有創造。正如海森堡所說“發現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長期的“填鴨式”教育,中國的孩子很少提問題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很差,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熟視無睹,不善于有意識地去發現、去研究,因此這是一塊非常有潛力的開發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不斷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使他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課本中有許多問題有待學生進一步探索研究,如“閱讀材料”、“思考與討論”、“做一做”等欄目可以衍生出許多適合學生的“研究課題”。老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留一些“懸念”,留待學生進一步去鉆研討論,這無疑是鍛煉學生思維的好方式。
2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自覺實踐、生動活潑地發展。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應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
討論,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擺事實、講道理、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在討論中,師生互相交流,能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情感。學生從討論中解決了問題,能得到一種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討論應面向全體學生,教師通過參與討論、點撥、誘導并適時激發,實現因材施教。師生互幫互學,使低層次的學生有反饋的機會,有補償的余地,使高層次的學生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并由此獲得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在討論中學生能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標新立異、異想天開,有質疑問難的勇氣,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發揮其獨特才能的機會與場所,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很吃力,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感到苦惱,思想壓力大,性格沉悶,自信心不強。究其原因,大都是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講什么就學什么,教師的板書一字不漏抄下來,有作業就完成作業,沒有作業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不會評價自己的學習,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這種學習態度和方法,不僅學不好物理,而且在行為習慣上潛移默化,使個性品質上形成依賴、封閉、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狀態,影響著人格的健全發展。
要會自學首先要讀書,要會讀書。物理教材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工具,教材體現了教學大綱思維邏輯和思想教育要求。取代傳統教法,引導學生課前閱讀教材,養成看書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讀不慣、讀不細、讀不懂等問題,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大綱明確的重點、難點,根據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具體如下,a通讀:新課前,及時布置預習提綱和思考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通讀本課內容,大致了解知識結構和要點,疑難處做記號或擬問題為課堂的學習做準備:b詳讀:要求將現象和概念規律聯系起來,逐句細讀,多思,將相關的知識聯系對比,抓住實質,了解知識來龍去脈,對基本概念了解表達方式和清楚應用范圍和條件,反思多問,從不同角度思考;c精讀;弄清重點字句,懂得術語涵義,把概念和規律活化,達到見“物”明其“理”,“知理”聯系“物”,靈活地將物理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閱讀時注意層次,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現象到概念和規律,經過閱讀,復習階段達到對教材基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今后獨立有效地從浩瀚的書海中尋找和獵取必要知識,獲得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三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人才
教學必須要符合可接受的原則,即傳授知識的多少,難易,快慢都要符合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生思維發展的現狀,學生智力的發展必須要達到潛在水平與現有水平的辯證統一,教學的難易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根據現有發展區的具體情況出發,使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由現有的水平區發展到潛在的水平區。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能高于學生的現有水平區,也能高于學生的潛在水平區,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1.1多媒體教學
在《化學反應過程與設備》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授課,并配有圖像清晰的DVD教學影片及動畫。DVD影片主要選擇了某些設備進行介紹,把這些設備進行拆卸后再進行安裝,讓學生更近一步地了解其內部結構;并介紹了某些設備在了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事故現象及應急處理辦法,讓學生對生產實際了解更加深刻。教學動畫主要對某些設備的運行進行了模擬,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設備內部的運行狀況。通過這些手段使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1.2仿真及實操教學
我院建有大型仿真實訓室,可進行化工生產單元及工段仿真操作。該實訓中心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模擬化工單元操作情境,模擬化工產品生產整個生產過程,彌補了化工生產在真實裝置上操作受到限制的不利因素。在完成本課程某個任務的理論教學后,帶領學生進行仿真操作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大膽的設計參數、改變參數,教師可以設定故障,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研討、解決,較好的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院實習實訓基地已經建成,并且配套了各種反應器,包括釜式反應器,管式反應器,固定床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等,因此可以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單元現場操作實驗,使學生對生產設備具備實際操作流程各工序及相關技能得到訓練,以便學生日后能對現行的工業生產過程進行管理,確保裝置設備正常運轉。
2豐富教學內容
2.1教學時數及分配
《化學反應過程與設備》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因此現有的教學時數(總學時60)滿足不了該課程的教學要求,應適當將教學時數加大,建議調整為周學時6,共90學時,適當增加實踐性教學,爭取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為3∶1。
2.2課程內容
理論知識模塊應著重于反應器的設計計算,為畢業設計打好基礎。建議學時58學時。充分利用我院仿真實訓基地,增加仿真實驗內容,通過單元操作仿真,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掌握各個基本單元過程的操作控制和調節方法,培養分析和解決生產操作中各種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仿真實驗教學內容:①釜式反應器仿真實驗(4學時);②管式反應器仿真實驗(4學時);③固定床反應器仿真實驗(4學時);④流化床反應器仿真實驗(4學時)。我院實習實訓基地已經建成,并且配套了各種反應器,包括釜式反應器,管式反應器,固定床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等,因此可以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單元現場操作實驗,使學生對生產設備具備實際操作流程各工序及相關技能得到訓練,以便學生日后能對現行的工業生產過程進行管理,確保裝置設備正常運轉;反應器操作實驗教學內容:①釜式反應器技能操作(4學時);②固定床反應器技能操作(4學時);③流化床反應器技能操作(4學時)。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人文教育;人文素養
語文教育難,“誤盡蒼生是語文”這雖然偏激卻也不乏緣由的責難仍猶在耳,語文教育已深深地感受到它所不能承受之重。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之一還在于對語文學科基本屬性的論爭。數十年來,語文教學一個最具權威性的基本觀點是:語文學科是工具學科,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另一種觀點則是片面強調政治性為其基本屬性,抑或是強調“文”(工具性)、“道”(思想性)統一而把人文精神拒之于語文學科的門外。有學者稱:把工具性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是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價值、人文底蘊嚴重流失的根本原因,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一言以蔽之,是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一種應試訓練。從這種意義上講,這一切也是“應試教育”價值取向下語文教育濃厚的功利主義使然。如今,隨著國務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語文教育也迎來了它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這是語文教育改革的春天,而認真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則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筆者以為,《語文課程標準》的觀點之一便是擯棄了語文的功利色彩,還之以“人文”的本來面目,高揚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幟。它明確地提出語文教育要在培養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那么.在語文課程改革中如何才能高揚人文精神的旗幟.實施好人文教育,則成了廣大語文教師不容回避、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基本內涵
人文主義本是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它斗爭的鋒芒直接針對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其基本內容就是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智反對神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文精神最原始的、本真的涵義就是世俗化、人間化,并以此對抗宗教的神圣化、天堂化,它反對以“神”為本位的宗教思想對人的漠視、對人尊嚴的踐踏、對人性的摧殘、對人格的蹂躪,強調人的多方面的自由愿望和生活的欲求,主張人的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我們今天所說的張揚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尊嚴。一是人的生命尊嚴.包括精神尊嚴和靈魂尊嚴;二是人的生活尊嚴,包括人的精神自由愿望、個性舒展愿望、多元發展愿望。按照這一理解.在語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語自由,人的個性獨立、生命舒展、靈魂生長,則成為非常重要的。誠然,語文教育要學習語言,但絕不是學習那些純粹的無精神內涵的語言字碼本身(事實上,那種純粹的無實際價值意義的語言字碼也不存在)。學習語言本質上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人的獨立的自我精神與人格,并在此過程中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塑造一個有著獨特的精神、情感、思想、個性,絕對不同于他人.而又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換句話說,語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學語言也是學做人,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以語言樹人!這正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價值所在。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談到對語文課程的認識時強調:“一定要改變對語文學科的陳舊看法,認為語文只是瀆讀、寫寫等技術性、技巧性的小事,對現代人的培養無足輕重。殊不知語言、思想、情感同時發生,語言這個交際工具不僅是文化的載體,而且還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按照于漪老師的這個思路,具體到語文教育本身,其“人文精神’’教育實質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基于語言文字本身內容的人文教育·即語言文字動人的韻律、美妙的筆形、或樸素或華麗的辭采以及積淀于語言文字本身的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等;二是基于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如對祖國的忠誠、對自然的贊美、對人類的博愛、對他人的關心、對集體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對父母的報答、對朋友的真誠、對愛情的真摯等等。事實上,語文教育所涵蓋的內容還不止這些。唯其如此,這樣的語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人文教育內涵的同時,還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所倡導的人文教育絕不是那種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核的“偽圣化”、統一化、模式化的所謂的“人文教育”。于漪老師對此曾說過:“過去我們反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提倡人文性。當然不能把語文課教成思想修養課、道德品質課或其他課等等,語文課就是語文課,須把握它的本質屬性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貫徹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收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之功效。”一度時期,“工具性與思想性統一”的語文教育為“應試”而進行的近似于“技術化”的語文訓練總是在消解著學生作為“人”的思想與情感,扼殺了學生作為鮮活個體的個性與精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核的“灌輸式”教育由于它遠離學生的內心需求,遠離當今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對此有著強烈的排斥傾向。加之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商業文化大潮所帶來的膚淺、飄浮甚至于頹廢的社會人生意識對學生的影響,從而造成學生思想貧乏、情感蒼白。這也有力地支撐了語文教育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這一新課程理念。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光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還必須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要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熏陶,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實施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教材的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文學作品的增加是中學語文新教材的一大亮點。隨著教材文學作品的增加,語文教學首先應充分利用文學作品.加強對學生的文學教育。教材中內容豐富、涉獵廣博的千古傳世之作可說是滿目皆然,現代名家名篇可謂是應有盡有。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光是使學生增加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還能起到陶冶情感、豐富想像力、擴大知識視野、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語文教學過分重視學習結果,不重視情感體驗,不注重美的熏陶,不關注人文素養,一句話,嚴重忽視了文學教育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文學是語文教學中一片最豐富、最肥沃、最美麗的土地,應引導學生去漫游文學的大世界,去領略作品中的險峰峻嶺、碧海洪峰、秀木繁花、曉月落日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進入作品中各種人物或喜或悲、或樂或怒的內心世界,去獲得靈魂的陶冶、精神的砥礪。
以文學作品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不能以文章分析法的方法孤立地去摳字詞、摳語法,大講語言知識,一味地對課文進行理性分析,使作品對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文化等起不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實際上,文學作品真正吸引人之處還在于人物本身的“人性”、事物本身的“非物性”(物外之趣)以及文學形式的多樣性。因此,教學中一是要從人文的角度去觀照與理解文學反映的社會生活,去拉近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全面地看待人物命運的發展,體會寫物之妙則要能抓住其神韻,讓學生能深入到“人”和“物”的背后去體悟情感,感悟道理。文學作品能讓學生區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讓學生懂得應該正直、善良、真誠、進取、有血性,懂得對社會與自然、人類與生物的全面關懷,懂得個人與集體的完美融合,懂得生活中還需要忍耐和寬容,懂得一個人的發展需要想象和創造;二是要引導學生體驗和品味。體驗應當成為文學教育重要的途徑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學形象之中.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人物形象的情感、心理與思想,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可以說,不去體驗,或不能體驗、不能真切地體驗,是不可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人格品位和人文素養的。品味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文學形象(也包括其它,如事件、環境、情感、語言等)進行理性觀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以便含英咀華,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三是讓學生再現和再創造。由于中學生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模仿心理和創造欲望。他們總是不滿足于欣賞作品的語言、色彩與聲音,不滿足于理解作品的環境、情節與人物,有著再現文學作品的強烈愿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聲音、動作、感情、思想、精神等去再現文學作品。如詩詞朗誦、課本劇表演等。還可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及語言再現能力,修正、充實和完善文學形象.實現文學形象的再創造。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怍品的理解往住又是多元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展示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培養學生良好個性,激活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其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文化因素,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并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多元的新時代,語文教育應當以此為依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傳統文化(既包括習慣上所稱的儒釋道文化,也包括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古現代文學怍品蘊藏的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一種非常好的精神資源和思想資源。第一,傳統文化有助于中學生個體人格的塑造、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對人生境界的體悟。比如我國的儒道釋文化所注重的修身養性,儒家在人格修養上的誠信仁愛、剛正不阿、敬業樂學、尊師重道、以德交友、嚴己寬人等;道家在人格修養上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真率曠達、虛懷若谷等;佛學在人格修養上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清靜自然等。又如,單從傳統文化所蘊藏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犧牲精神來看,從《禮記》的“天下為公”、孔子的“先人后己”到顧炎武的“先天下為公”,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都是堪稱典型。第二,傳統文化還有助于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健全和學習精神的培養。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育以“技術化”的訓練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目的,從而忽視了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傳統文化中則有許多學習心理和學習精神的思想資源,如志存高遠、剛毅堅韌、自強不息、剛健進取等對中學生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三,傳統文化有助于中學生藝術趣味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學生個體精神的形成與情感的豐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怍品中,從《詩經》到《楚辭》,從漢賦唐詩宋詞到明清的小說,從韻文到散文無不凝結著人類思想、情感、精神的氣韻,其中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國事興衰甚至小巷春秋都成了人類文化精神的一部分,要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挖掘對作品的理解。總之,將傳統文化融于語文教育之中,可以克服教學中說教式、簡單化、表層化、功利性等毛病,而更為重要的是,能促進學生人格修養、道德觀念、人生境界、學習精神、藝術趣味、審美能力、精神情感等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形成。
教育科研論文,簡稱教育論文,它是用來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描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研究的結晶,而不是一般的“收獲體會”,教育論文應有學術性,所以它是學術論文。
理解教育論文可以從兩點來把握:教育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教育研究的一種手段,教育論文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的作用既表現于學術價值也表現于實踐價值,既表現于社會價值也表現于個人價值。具體來說有以下方面:
(1)通過科研論文向社會表達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的深思熟慮的觀點、意見,啟發人們關注與努力解決有關教育問題的熱情與智慧。
(2)通過科研論文與他人交流學術見解,互相爭鳴研討,促進教育學術領域的繁榮與以個人學術水平的提高。
(3)通過科研論文撰寫過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對于研究者提高整體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極其有用的。
教育論文應較系統和專門地討論與研究教育科學領域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思考和動筆都是從科學研究這個目的出發的,比一般論說文更富理論色彩和專門性。它涉及的范圍較廣,在教育科學這個遼闊的領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觀察和分析有重要價值的現象和問題。它不象一般論說文那樣,可以就具體事件議論得失,評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價值,是在于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內容上的創新意義。它比一般論說文更強調新意(即新見解、新成果、新思想)。它主要有如下特點:
1.學術性
教育論文是學術成果的載體,是學術研究所形成的產品。它側重于對教育現象進行抽象地、概括地敘述或論證,其內容是系統性的、專門化的、因而,這種文體必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它不是教育現象的外部直觀形態和過程,而是教育發展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它具有深思熟慮的學術見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雜談或社會性議論。教育論文中,某一教育現象也不象“經驗”那樣完整、具體、形象地反映著,而是按照思維的認識規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著。它致力于表現教育的本質,揭示教育的規律性。它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相比較,它是理論的。雖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但不敘述其細節,只是經過提煉,“抽象地反映”并上升為理論,寫成論文。教育論文如果沒有學術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論文的資格。所以,學術性是教育論文最起碼的條件。
2.科學性
教育科研的任務是要揭示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建立和豐富教育理論,使之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南。這就要求作者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內容、方法,對引進的教育理論、經驗,都要采取“一分為二”的科學分析態度,都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帶個人偏見,不能主觀臆斷或憑空說教。在立論上,應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切合實際的結論,即必須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指導思想,論點的提出必須以切實、準確、真實的科學依據為前提;論據,要求要在周密的觀察、調查、實驗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穎、確實有力的材料(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作為立論的依據;論證上,應是系統的、完整的、首尾一貫的,是經過周密思考,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的論證。它包含在內容上的充實、成熟、先進、可行;表述上的準確、明白、全面,無懈可擊,如果失去了科學性,也就不成其為教育論文。所以,我們說科學性論文的生命。
2.創造性
教育論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敢于革新陳腐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有創新意義。能在對教育領域的現象進行觀察、調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沒有涉及的新問題;能對別人研究過的問題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的新觀點或新結論;能在綜合前人研究結果(或經驗)的基礎上加工提煉,開掘新意;能在別人爭論的課題中或出現分歧的問題上進行比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爭鳴點的基礎上,做出與已有結論不同的結論;能用新鮮的材料(事例、數據、史實、觀察所得)來證明已證明過的問題,探索新意向;能運用中外教育領域里的最新信息資料、情報,以及教育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經驗理論、概念,增強教育論文的時代色彩或現代化意識,從而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設想,探索新體系、新方法,開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動教育發展的新進程。所以,創造性是衡量教育論文價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獨特的真知灼見,沒有創新,只有繼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難于深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也就是一句空話。
4.理論性
教育論文的理論性是指論文的理論色彩,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科學觀點和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分析研究教育現象和問題,形成有理論高度的論文。在具體表達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規律、教育原則的新要求;要從具體事物出發,把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論高度來分析,做出科學的結論,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領域的現象和問題的探討論論證和表述的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管理學和專家對教育的論述以及專業性名詞術語、理論概念,并溶化或融合為論文的內容,使論文具有較濃的理論色彩。所以,理論性是教育論文深度的標志。但一定要深入淺出地表述復雜的科學道理;要用通俗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讓讀者感到平易能讀,平實易懂,使論文發揮交流、傳播、推廣科研成果的作用,進而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對尚未解決的問題,以新的觀點進行探討、尋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沒有探索,也就沒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貫穿教育論文始終的一條紅線。即在撰寫教育論文中,對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較復雜的現象和問題,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層次的比較,并進行認真分析,反復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見和辦法;要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黨的教育方針為客觀指導,根據傳統教育的經驗教訓和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探索教育領域里我們還未明白還未掌握的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未來的教育教學到底是什么樣子,應當怎樣實現新的目標。此外,針對現實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總結研究成果,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確地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尋找論證的新角度、新方法,尋找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教育論文應體現出作者的探索個性(特點),探索個性越鮮明,論文越有創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寫論文的前提。
6.實用性
在教育教學方面,本著“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則,我通過自主閱讀、參加研訓活動、教育碩士學位進修等途徑深入學習教育教學基礎理論和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堅持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內化理論。在教學中我能夠整合課程資源,優選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設計,積極探索以“創設情境,明確目標——研讀教材、發現問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解決問題,認識升華——交流分享,總結評價”為主要步驟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讀、思、問、議、評”的學習方法及“會聽、勤思、敢說、善問”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參與、體驗、感悟、生成”的互動交流中,自然達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育人目標,從而充分體現出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特征及“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作用,也實現著師生民主和諧交往中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雖然我沒有承擔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實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時格外關注后進生轉化,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因此任現職以來,本人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年10月被評為校級骨干教師。
六年來我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取得的成績主要有:【1】**年11月,《自覺磨礪意志》課例的教學設計,在**省優秀教學設計方案評比中被評為二等獎;**年1月,在**區區域性課題《學生自主發展教育研究》評比中,被評為二等優秀論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發表,并作為**市**區“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錄入《自主發展教育研究》一書中。【2】**年3月,撰寫的《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激發》一文,被**省教育學會評為**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年4月,在**市教育學會義務教育思想品德教學專業委員會**年學術年會上,被評為一等論文。【3】**年6月,執教的《自覺維護正義》一課,在**區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拉練課”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4】**年11月,執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課,在**區第五屆“三杯賽”活動中,榮獲優質課二等獎。【5】**年12月,撰寫的論文《談“繼承傳統美德文化,弘揚現代文明禮儀”校本課程的設計、實施與反思》在**市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暨校本課程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年會上,被評為二等論文。【6】**年12月,撰寫的論文《探索勃勃生機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學的實效性》在第六屆**市基礎教育論壇會上,被評為三等優秀論文;**年3月,在《高校社會科學研究論叢》中發表。【7】**年3月,撰寫的《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一文,被**省教育學會評為2007年度三等優秀論文;**年5月,在《**教育》上發表;**年10月,在《中學課程資源》上發表。【8】2009年4月,參加**區教師基本功比賽,獲得優秀獎。
另外,在兼職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碩果。如:綜合實踐活動課——【1】**年12月,撰寫的論文《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發展性學生評價》在**市教育學會發展性學生評價研討會上,做了學術交流并被評為一等優秀論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發表;并于**年10月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第19次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年7月,執教的《關于中學生營養科學與飲食文化的調查與研究》一課,在**市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優質課。【3】**年8月,撰寫的論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與反思》在**市**年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會年會上,被評為一等論文。【4】**年6月,撰寫的《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案例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科研工作——參與了國家、省、市、區級多項課題研究,有近十項研究成果獲獎、發表,并親自主持了區級個人課題研究;05年9月開始兼職科研專干,為學校“十五”課題結題和“十一五”課題開題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評為區“十五”優秀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宣傳工作——曾做過7期《海之韻》校報副主編,8期《家校彩虹橋》家長小報責任編輯,負責學校《課改文集》、《學校規章制度匯編》、《**教育》我校專刊的統稿工作,多年來一直兼職學校新聞報道員,為學校的宣傳工作盡心竭力,得到廣泛贊譽,曾獲區優秀報道員稱號。人事工作——07年4月開始兼職人事干事,雖然事務龐雜瑣碎,但我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一絲不茍、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如出勤統計、校務記錄、報表上報、證明出具、檔案管理、人員調動、工資變動、退休教師活動、教師評職考核等,真正做到讓領導放心、讓群眾滿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于創新。在教育的田園里,我將繼續辛勤而快樂地耕耘著,爭做“研究型教師”,創造新的輝煌,做出更大貢獻!